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新生儿怎么护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8 09:41:50

新生儿怎么护理

新生儿怎么护理篇(1)

2)其次,进入大班,我们班的孩子出现了换牙的情况,不过换牙的幼儿不多,只有几位,他们对换牙并不了解,有的孩子还产生了恐惧的心理,不愿去拔牙;有的对自己的牙齿掉下来还有些害怕。这一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当前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易于接受。

3)我们班有部分孩子的乳牙由于保护不周,长得不好,有的蛀牙很多,因此,在换牙初期,对如何保护新牙就显得很重要。

针对这三个原因,我选择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一、知道换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用害怕。

二、能围绕换牙话题进行讨论,并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了解换牙时应注意的卫生,并学会保护新长出的牙齿。 [活动准备]

一、活动前了解本班幼儿换牙的情况,部分幼儿已开始换牙。

二、乳牙图片、恒牙模型;汉字:换牙、乳牙、恒牙;记号笔、手工纸每人一份。

三、事先与卫生老师联系好。 [活动流程]

故事导入、回忆经验 → 经验交流 → 动手绘画,表达表现 →经验提升 [活动过程]

一、回忆经验:通过讲故事,引起兴趣。

贝贝的牙齿怎么了?好好的牙齿怎么会掉下来呢?谁来说说换牙是怎么回事?

小结:我们生下来以后慢慢长出来的一口牙齿叫乳牙,乳牙比较小,也不够坚硬,当我们慢慢长大后,到了五六岁的时候,乳牙就会脱落,开始长出新牙,这新长出的牙叫恒牙。恒牙比较大而且很坚硬,比乳牙还要多,对人的身体很重要。恒牙掉了就不会再长出新牙。乳牙脱掉长出恒牙,就叫换牙。

二、经验交流:结合自身经验,掌握换牙的卫生知识。

1.请班上个别牙齿松动的或脱落长出新牙的小朋友,分别让大家看看。

你们想不想知道换牙的时候是什么感觉?谁想问问他们?

2.提问:

1)如果你的牙齿活动了,能不能用手摇摇让它快一点掉下来?为什么?

2)有的小朋友喜欢用舌头去舔刚长出来的牙齿,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3)有些小朋友,乳牙还没掉,新牙就在旁边长出来了,这时该怎么办?

有些小朋友的牙齿掉了很长很长时间了,还没有长出新牙,怎么办呢?

4)你们还有什么换牙的问题要问吗?

小结:原来我们在换牙时用不着害怕,对活动的牙齿不要用手去摇,也不要用舌头舔刚长出的新牙,对换牙时出现的问题,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忙,也可以到医院请医生帮忙。

三、绘画:如何保护新牙。

1.当我们换牙齿的时候,应该怎样保护新牙齿呢?

2.交流幼儿的护齿方法。

四、经验提升:

1.说说除了这些方法,还有其它保护牙齿的方法吗?

2、请卫生老师小结。

新生儿怎么护理篇(2)

1.提问简单,缺乏启发性。教师提出的问题基本上不用幼儿思考,更不需要幼儿做出深入的思维活动,幼儿就能较快地做出正确回答。比如,在中班故事《虎牙河狸改行记》中教师问:“虎牙河狸有没有改行?”“虎牙河狸的牙齿厉害吗?”“河狸一开始的行为对不对?”……这些问题虽然看起来活动氛围很浓,但幼儿只是热闹于这种不用动脑、简单的集体应答环境中,而无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

2.提问单一,缺乏目的性。有的教师只是把提问当作故事教学的必备手段,目的单一,往往只是为了引导幼儿说出故事中的内容。比如,讲完故事后教师问:“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里有谁?”“它们在做什么?”……教师虽然设计了诸多问题,但大多无助于实现教学目标。这样容易造成幼儿思维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往往会使活动枯燥、乏味,压抑幼儿的兴趣和主动性。

3.提问随意,缺乏层次性。教师事先没有精心设计与编排问题,在活动中随意提问,意思相同的问题往往会在不同的环节中出现。问题之间也缺乏层次感,条理混乱,因而会干扰幼儿的思维。比如,在中班故事《竹篱笆和牵牛花》教学中,教师在不同环节中问:“竹篱笆现在怎么样了?”“帮助了牵牛花后竹篱笆心情好起来了吗?”“最后竹篱笆高兴了吗?”……问题个数虽然多,但由于教师缺乏对故事的系统梳理,致使所提问题缺乏层次性。

4.提问单向,缺乏互动性。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堂中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活动,这种活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互动式的提问能为师幼的交流和对话提供良好的平台,但在故事教学中,教师往往为了不打破自己已有的思路和活动进程,而敷衍或压制幼儿的提问和质疑。

二、应对之策

1. 深入故事情境,激励启发式提问。启发式提问能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引导幼儿多角度认识事物,并能引发幼儿作答的兴趣,做出多种回答。比如,在故事《我的幸运一天》教学中,教师可将“故事中都有谁?小猪经历了哪些事?最后小猪战胜狐狸了吗?”改为“小猪是怎样战胜狐狸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如果你是小猪你会怎么做?”从而引导幼儿进行分析、推理,将故事中的角色经历和生活中的自我经历联系起来。这样的提问不仅能使活动气氛活跃,而且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文学作品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多角度、多层次地感受文学作品的内涵。

新生儿怎么护理篇(3)

《守护青苹果》以可爱的卡通人物形象,向儿童讲述了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告诉孩子们哪些行为属于害,遇到坏人怎么办,怎样保留证据,遭到不法侵害后怎样求助,怎样寻求法律帮助等知识。

在《守护青苹果》影片中,还在最后呼吁社会各界都关心关爱儿童,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律师介绍,在她接手的案件中,很多父母觉得孩子遭受难以启齿、甚至愿意私了而不是借助法律武器,这就纵容了不法分子。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让家长知道要说出来、去寻求保护,要知道这个问题(孩子遭受)很严重很突出,并不是个别和罕见的,且后果非常严重,会影响孩子很多年。

省妇联副主席樊平也表示,希望各级政府能够加强源头管理,进一步健全儿童保护的法律、规章和政策,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据悉,下一步省妇联还将走进学校、幼儿园、社区和农村宣传,让儿童和家长都掌握预防儿童害的知识。

守护青苹果观后感范文最新【2】

近年来,全国各地曝出多起儿童遭遇的案例。许多孩子的性自我保护知识匮乏,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隐私部位,遇到害茫然不知所措,甚至不知道这是危害自己的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在片子中对于身体的隐私部位,都运用了正确的学名,让孩子能够正面且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身体。

参加活动的家长尹先生说,当我们面对这些(隐私部位的名称)不好意思的时候,说明我们心里的一种抵触和避讳,当我们避讳这件事了就无法正确接受防范、保护自己的措施。他认为,能够正面认识这些,对于今后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和防教育有很大的好处。

我们现在的状况是需要更大力度把这种教育提到日常的课程上,让更多孩子可以坦然接受。

同时,不仅仅是孩子进行预防的教育,《守护青苹果》也告诉家长要自觉担负起监护责任,加强对儿童的身体关注和心灵关爱。如果孩子遭受了,不要隐瞒,而应该及时向警察和相关机构寻求帮助,并积极进行心理疏导,承担起保护儿童的义务。

守护青苹果观后感范文最新【3】

近年来,全国各地曝出多起儿童遭遇的案例。许多孩子的性自我保护知识匮乏,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隐私部位,遇到害茫然不知所措,甚至不知道这是危害自己的行为。

新生儿怎么护理篇(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是幼儿学会生存、学会生活的必备素质,是他们独立生活的可靠保障,它有助于幼儿尽早摆脱成人的庇护,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而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是所有孩子的共性,但他们的能力和体力却十分有限,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又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常常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对突发事件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当处于危险之中时,也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他们像是温室中的花朵,处处受到成人的保护,造成生活习惯差、生活经验少、自我保护能力弱等问题。

一、问题产生的原因

1.家长意识的淡薄

现在的孩子是家中的“小太阳”,成人的爱多倾注于他们身上,使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使他们有太多的优越感。

2.孩子依赖性强

独生子女在家里处于“独特”的位置,扮演“独特”的角色,家中缺乏能够与之分享和感情的兄弟姐妹,加上现在有些家长不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交往,怕自己的孩子会被人欺侮受委曲。孩子每天面对的只是自己的父母和玩具,渐渐地便不愿意与别的孩子交往,自我保护的机会也渐渐减少,只知道做什么都要依赖父母,而根本不知道自己该怎样保护自己?该怎样避开危险?

二、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呢?

1.更新教育观念,是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前提

保证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是我们的职责,然而,健康与安全不能被动的等待给予,而应该让孩子主动地获得。这种获得要从良好的环境中来,从各种日常生活、教育实践活动中来,从丰富多彩的游戏中来,从家园一致的教育中来。让孩子们逐步形成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向幼儿讲解必要的安全知识,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增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向幼儿讲解一些安全知识,幼儿的安全常识越多,警觉性就越高,自我保护意识也就越强。其次,在幼儿园的楼梯口、转弯角等地,可以都贴上安全标志,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第三,教师还应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体谅和包容幼儿的所作所为甚至过失行为,及时地引导幼儿,帮助幼儿远离危险,给幼儿以安全感和信任感。

3.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

首先,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幼儿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的基本生活,并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生活常识和行为准则。教师在幼儿日常生活中应当非常注意幼儿这些生活小节的训练,以逐渐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多创设一些机会让幼儿学习独立自主地处理问题。对于幼儿面对的疑惑、困难、障碍,教师不要急于干预,而应让幼儿学会自己做决定拿主意,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4.通过生活和游戏、日常体育活动,学习和巩固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能

(1)教育幼儿“不玩尖利的东西”,可以通过观看图片,让幼儿讨论“手指为什么会划破?手受伤后该怎么办?”然后让幼儿实践操作,学会正确使用剪刀、游戏棒等尖利物的方法,避免危险的产生。

(2)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将自我保护的学习内容融入游戏之中,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生活技能。如:在自由活动时和孩子一起下“好习惯棋”等,孩子自我保护的技能在游戏中得到了发展。

(3)日常体育活动中应随机教育幼儿要学会面对危险的事情能及时做出反应,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动作,要有一定的安全意识。

(4)训练幼儿的自救技能,如:匪警110,救护120,火警119等。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当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陌生人敲门怎么办?流鼻血了怎么办?烫伤了怎么办?手划破了怎么办?等等。引导后而设想出各种自救方法并进行演习。

5.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幼儿正确认识现实生活

现实生活中,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是并存的。教师应与家长配合,深入浅出地对幼儿讲一些人生道理,说明社会生活中既有好人,又有坏人,而坏人的面孔不一定像电视上、书上坏人的形象,很可能露出一脸笑容,就像《白雪公主》里的坏王后。还可以利用故事、谈话、看电视等形式,向幼儿说明周围社会的复杂性。如:利用故事《找回家》教育幼儿若万一走失,要胆大心细,记住家长的姓名、工作单位、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及周围明显的建筑物,用向警察叔叔求援等方法来找回自己的家。

6.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性格涉及到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幼儿自我保护的一个方面,但却常常被人们忽视。教师应抓住幼儿性格还未定型这一有利时机,培养其活泼开朗的性格,以提高幼儿的心理适应能力。对幼儿而言,外界的评价态度(如教师的批评、同伴的疏远等)都可能成为一种挫折。而具有良好性格的幼儿就不会闷闷不乐或一蹶不振,他们会主动想父母或老师倾诉,求得理解和帮助,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情感,产生相应的调适行为,从而避免精神上更深的伤害。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心理素质,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这是幼儿终身受用的财富,是为幼儿提高生命质量的保障。因此,开发安全教育资源,教会幼儿热爱生活,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成为幼儿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教育内容,成为幼教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 陈鹤琴:家庭教育[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25.

[2] 吕静,周谷平:陈鹤琴教育论著选[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新生儿怎么护理篇(5)

一、问题的提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健康领域明显指出: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幼儿园工作规程》章总则第5条对教育总目的的阐述中明确地提出:培养幼儿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把这样一些系到心理健康的问题写进教育目标,并以纲领性文件的形式作出规定,这是教育的一大突破、一大发展,它是以说明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幼儿期是建立人的全面发展的身体素质和健康行为方式的关键期,除了有强健的体质作保证之外,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其社会适应性,形成健康行为方式,已成为我们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而今的社会,独生子女占大多数,在家处于养尊处优的地位,他们像是温室中的花朵,处处受到成人的保护,造成生活习惯差、生活经验少、自我保护能力弱等问题,我们可以来看下面的两个镜头:镜头一:某幼儿鼻子流血了,吓得只会破着嗓子哭叫着:“妈妈,不好了,快来呀,流血了,快……怎么办?”镜头二:医院里,医生正在给某幼儿看病。原因是某幼儿在家玩积木,无聊间把积木塞进鼻孔玩耍,造成呼吸困难而大叫大喊。诸如此类的镜头在幼儿周围很多很多。这样的现象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二、问题产生的原因1、家长意识的淡薄。现在的孩子是家中的“小太阳”,成人的爱多倾注于他人身上,使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使他们有太多的优越感,要什么,买什么,想什么,给什么,碰到难题就大哭大闹显得束手无策。平时逛街过马路时,不管红灯、绿灯,家长驮着孩子一起过,不教孩子遵守规则。去医院打针时,孩子哭叫着,家长不但不教育孩子勇敢点,反而在孩子面前怪罪医生。乘车时,孩子把头探出窗口,家长只好奉陪着,不教孩子认识一些主要标志,而只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只要不哭则行,认为“树大自然直”,孩子大了就会自然习得。2、孩子依赖性强。独生子女在家里处于“独特”的位置,扮演“独特”的角色,家中缺乏能够与之分享特和感情的兄弟姐妹,加上现在有些家长不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交往,怕自己的孩子会被人欺侮,怕自己的孩子受委曲。孩子每天面对的只是自己的父母和玩具,渐渐地便不愿意与别的孩子交往,自我保护的机会也渐渐减少,只知道做什么都要依赖父母,而根本不知道自己该怎样保护自己?该怎样避开危险?如:不随便拨弄各种设备(电线、开头、煤气灶……),也不学习处理一些常见外伤的简单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那么,如果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呢?三、培养自我保护能力的途径1、设计主题游戏,训练自我保护的行为。如我校设计了游戏《大马路》,准备了红绿灯标志,场地布置出人行道、快车道、十字路口。游戏一:红绿灯。当教师亮出红灯时,走到十字路口的幼儿就不能再前进了;当教师亮出绿灯时,幼儿可在人行道上自由行走。游戏二:过马路,请几名幼儿当驾驶员在马路中间开车,其余幼儿要起过马路,比一比,谁走得最安全,能顺利过马路。通过游戏,训练了幼儿看信号走和反应能力,了解了基本的交通规则,训练了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又如:设计游戏活动“小小消防员”,让幼儿扮演消防队员进行灭火,使幼儿了解火的用处、害处及救火的一般常识。游戏“我是一个小医生”则通过让幼儿扮演医生进行实际操作,学习消毒、包扎、止血、的简单技能。我们在班中还设置了“电话亭”,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拔打电话,巩固他们对“110”、“119”、“120”等特殊电话号码的认识。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逐渐掌握了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2、创设情境,让幼儿自己分析讨论问题。3~6岁幼儿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的。因此在活动中我十分重视给幼儿创设情境。如:运用木偶表演创设了《狼和小羊》中羊遇难寻求帮助的游戏情境,幼儿各抒已见,绞尽脑汁想办法,有的请大象帮忙,有的打电话给黑猫警长,有的设计陷阱……幼儿在活动中情绪高昂,主动参与分析讨论,积极地获取了知识。另一方面,让幼儿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发掘他们的潜在能力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次活动中,我创设了“旅游途中幼儿跟父母走失了”的情境,让幼儿分析这时该怎么办?通过讨论得到以下方案:(1)拨打110电话,寻求警言帮助。(2)给家里拨打电话。(3)给父母打手机或BP机。(4)寻找旅游团的标记。可见,孩子已具有一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只有具备这种能力,才能真正以自我保护。3、抓住偶发事件,教授自我保护的方法。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环节几乎均可用来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特别是一些偶发事件,更应随机把握,灵活运用,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如对绘画、写字姿势不正确,游戏时大喊大叫的幼儿可随时提醒,使其改正不良习惯。又如:一幼儿鼻子出血了,大家都表示出关心,但显得畏畏缩缩,也特别紧张。我马上让幼儿先回到座位,找来药棉帮幼儿细心地止血,并安慰他。我见缝插针,让幼儿讨论:“**鼻子出血,你心里觉得怎样?假如老师不在,你会怎么做?”由于幼儿亲眼目睹了刚才的观察体验,幼儿大多有了办法:(1)让出血者不要害怕,先坐好把头向上抬。(2)用药棉止血,休息。又如一次下雷雨,我便带领幼儿展开“打雷怎么办”的讨论,幼儿积极参与发表意见,并在教师的启发下寻找正确的答案(1)下雷雨不在马路上玩。(2)不在树下躲雨。(3)不在河边避雨。(4)做好防雷电措施。日常生活的偶发事件很多:六一体检验血,肚子突然很疼,操场上摔跤……教师都应随机进行教育。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多且范围广,而幼儿平时接触的知识却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因此,精心设计系列教育活动,让幼儿在精彩、生动的活动中接受自我保护的知识。在常识课《动物怎样保护自己》中,通过学习,幼儿知道碰到敌人黄鼠狼会放臭屁保护自己,乌贼会喷墨汁保护自己,小壁虎会拧断尾巴保护自己,从面也得出小朋友碰到坏人该怎样保护自己,逐渐增强幼儿在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意识。在教给幼儿如何保护眼睛时,我设计了“认识眼睛”“画眼睛”“眼球操”“眼睛生病了”等活动,让幼儿了解眼睛的功能,同时教育幼儿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养成正确用眼的好习惯,这样,既增加了幼儿的感性认识,又使幼儿获得了具体的操作技能。四、几点建设1、更新教育观念,是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前提。二十一世纪中国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和大胆实践的接班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也是传统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因此西文国家的精华我们要不断地吸收且改善。我们要收进美国注重幼儿独立性培养的教育观念,吸取日本注重幼儿意志坚强、顽强奋斗品质的培养的教育观念。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作为护花使者的教师,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这种观念,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过分消极的保护只会产生负效果。只有大胆放手让幼儿去实践、体会,才能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2、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是活动的基础。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同幼儿之间的桥梁工作,幼儿园的活动与家长的支持、配合密不可分。我们应转变家长的观念,从包办代替到独立实践,从害怕孩子遇到困难到主动教孩子遇难该怎么办,邀请专家给家长举办有关自我保护方面的讲座,让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使家长认识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增强家长们的紧迫感和责任感。3、让幼儿充分活动是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关键。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能让每个孩子真正动起来,这样不仅激发了幼儿勇敢、机智、细心、克服困难的好品质。但幼儿年龄尚小,一系列的活动需要反复练习、实践、强化,使其习以为常,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另外,教师也要在活动中定期做好安全教育和防范措施。如:不做危险动作,不乱放烫的饭菜菜等,让幼儿深深懂得该怎样保护自己,珍惜自己。

新生儿怎么护理篇(6)

幼儿期是建立人的全面发展的身体素质和健康行为方式的关键期,除了有强健的体质作保证之外,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其社会适应性,形成健康行为方式,已成为我们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而今的社会,独生子女占大多数,在家处于养尊处优的地位,他们像是温室中的花朵,处处受到成人的保护,造成生活习惯差、生活经验少、自我保护能力弱等问题,我们可以来看下面的两个镜头:

镜头一:某幼儿鼻子流血了,吓得只会破着嗓子哭叫着:“妈妈,不好了,快来呀,流血了,快……怎么办?”

镜头二:医院里,医生正在给某幼儿看病。原因是某幼儿在家玩积木,无聊间把积木塞进鼻孔玩耍,造成呼吸困难而大叫大喊。

诸如此类的镜头在幼儿周围很多很多。这样的现象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1、家长意识的淡薄。

现在的孩子是家中的“小太阳”,成人的爱多倾注于他人身上,使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使他们有太多的优越感,要什么,买什么,想什么,给什么,碰到难题就大哭大闹显得束手无策。平时逛街过马路时,不管红灯、绿灯,家长驮着孩子一起过,不教孩子遵守规则。去医院打针时,孩子哭叫着,家长不但不教育孩子勇敢点,反而在孩子面前怪罪医生。乘车时,孩子把头探出窗口,家长只好奉陪着,不教孩子认识一些主要标志,而只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只要不哭则行,认为“树大自然直”,孩子大了就会自然习得。

2、孩子依赖性强。

独生子女在家里处于“独特”的位置,扮演“独特”的角色,家中缺乏能够与之分享特和感情的兄弟姐妹,加上现在有些家长不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交往,怕自己的孩子会被人欺侮,怕自己的孩子受委曲。孩子每天面对的只是自己的父母和玩具,渐渐地便不愿意与别的孩子交往,自我保护的机会也渐渐减少,只知道做什么都要依赖父母,而根本不知道自己该怎样保护自己?该怎样避开危险?如:不随便拨弄各种设备(电线、开头、煤气灶……),也不学习处理一些常见外伤的简单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那么,如果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呢?

三、培养自我保护能力的途径

1、设计主题游戏,训练自我保护的行为。如我校设计了游戏《大马路》,准备了红绿灯标志,场地布置出人行道、快车道、十字路口。游戏一:红绿灯。当教师亮出红灯时,走到十字路口的幼儿就不能再前进了;当教师亮出绿灯时,幼儿可在人行道上自由行走。游戏二:过马路,请几名幼儿当驾驶员在马路中间开车,其余幼儿要起过马路,比一比,谁走得最安全,能顺利过马路。通过游戏,训练了幼儿看信号走和反应能力,了解了基本的交通规则,训练了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又如:设计游戏活动“小小消防员”,让幼儿扮演消防队员进行灭火,使幼儿了解火的用处、害处及救火的一般常识。游戏“我是一个小医生”则通过让幼儿扮演医生进行实际操作,学习消毒、包扎、止血、的简单技能。我们在班中还设置了“电话亭”,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拔打电话,巩固他们对“110”、“119”、“120”等特殊电话号码的认识。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逐渐掌握了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

2、创设情境,让幼儿自己分析讨论问题。

3~6岁幼儿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的。因此在活动中我十分重视给幼儿创设情境。如:运用木偶表演创设了《狼和小羊》中羊遇难寻求帮助的游戏情境,幼儿各抒已见,绞尽脑汁想办法,有的请大象帮忙,有的打电话给黑猫警长,有的设计陷阱……幼儿在活动中情绪高昂,主动参与分析讨论,积极地获取了知识。另一方面,让幼儿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发掘他们的潜在能力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次活动中,我创设了“旅游途中幼儿跟父母走失了”的情境,让幼儿分析这时该怎么办?通过讨论得到以下方案:(1)拨打110电话,寻求警言帮助。(2)给家里拨打电话。(3)给父母打手机或bp机。(4)寻找旅游团的标记。可见,孩子已具有一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只有具备这种能力,才能真正以自我保护。

3、抓住偶发事件,教授自我保护的方法。

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环节几乎均可用来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特别是一些偶发事件,更应随机把握,灵活运用,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如对绘画、写字姿势不正确,游戏时大喊大叫的幼儿可随时提醒,使其改正不良习惯。又如:一幼儿鼻子出血了,大家都表示出关心,但显得畏畏缩缩,也特别紧张。我马上让幼儿先回到座位,找来药棉帮幼儿细心地止血,并安慰他。我见缝插针,让幼儿讨论:“**鼻子出血,你心里觉得怎样?假如老师不在,你会怎么做?”由于幼儿亲眼目睹了刚才的观察体验,幼儿大多有了办法:(1)让出血者不要害怕,先坐好把头向上抬。(2)用药棉止血,休息。又如一次下雷雨,我便带领幼儿展开“打雷怎么办”的讨论,幼儿积极参与发表意见,并在教师的启发下寻找正确的答案(1)下雷雨不在马路上玩。(2)不在树下躲雨。(3)不在河边避雨。(4)做好防雷电措施。日常生活的偶发事件很多:六一体检验血,肚子突然很疼,操场上摔跤……教师都应随机进行教育。

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多且范围广,而幼儿平时接触的知识却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因此,精心设计系列教育活动,让幼儿在精彩、生动的活动中接受自我保护的知识。在常识课《动物怎样保护自己》中,通过学习,幼儿知道碰到敌人黄鼠狼会放臭屁保护自己,乌贼会喷墨汁保护自己,小壁虎会拧断尾巴保护自己,从面也得出小朋友碰到坏人该怎样保护自己,逐渐增强幼儿在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意识。在教给幼儿如何保护眼睛时,我设计了“认识眼睛”“画眼睛”“眼球操”“眼睛生病了”等活动,让幼儿了解眼睛的功能,同时教育幼儿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养成正确用眼的好习惯,这样,既增加了幼儿的感性认识,又使幼儿获得了具体的操作技能。

四、几点建设

1、更新教育观念,是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前提。

二十一世纪中国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和大胆实践的接班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也是传统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因此西文国家的精华我们要不断地吸收且改善。我们要收进美国注重幼儿独立性培养的教育观念,吸取日本注重幼儿意志坚强、顽强奋斗品质的培养的教育观念。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作为护花使者的教师,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这种观念,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过分消极的保护只会产生负效果。只有大胆放手让幼儿去实践、体会,才能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2、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是活动的基础。

新生儿怎么护理篇(7)

一、问题产生的原因

1.家长意识的淡薄。

现在的孩子是家中的“小太阳”,成人的爱多倾注于他们身上,使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使他们有太多的优越感,要什么,买什么,想什么,给什么,碰到难题就大哭大闹显得束手无策。平时逛街过马路时,不管红灯、绿灯,家长驮着孩子一起过,不教孩子遵守规则。去医院打针时,孩子哭叫着,家长不但不教育孩子勇敢点,反而在孩子面前怪罪医生。乘车时,孩子把头探出窗口,家长只好奉陪着,不教孩子认识一些主要标志,而只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只要不哭就行,认为“树大自然直”,孩子大了就会自然习得。

2.孩子依赖性强。

独生子女在家里处于“独特”的位置,扮演“独特”的角色,家中缺乏能够与之分享的兄弟姐妹,加上现在有些家长不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交往,怕自己的孩子会被人欺侮,怕自己的孩子受委曲。孩子每天面对的只是自己的父母和玩具,渐渐地便不愿意与别的孩子交往,自我保护的机会也渐渐减少,只知道做什么都要依赖父母,而根本不知道自己该怎样保护自己?该怎样避开危险?如不随便拨弄各种设备(电线、开关、煤气灶等),也不学习处理一些常见外伤的简单方法。

二、几点建议

1.更新教育观念,是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前提。

二十一世纪中国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和大胆实践的接班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也是传统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因此其他国家的精华我们要不断地吸收且改善。我们要收进美国注重幼儿独立性培养的教育观念,吸取日本注重幼儿意志坚强、顽强奋斗品质的培养的教育观念。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作为护花使者的教师,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这种观念,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过分消极的保护只会产生负效果。只有大胆放手让幼儿去实践、体会,才能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2.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是活动的基础。

新生儿怎么护理篇(8)

活动目标:

1.懂得春天的芽儿要在阳光、春风、雨露的呵护和帮助下才能健康成长。

2.理解“舒坦、欢唱、朝气蓬勃”等词语,感受散文诗优美的词句及意境 。

3.爱护动植物,萌发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活动准备:ppt课件、阳光、风儿、雨露、芽儿头饰。

活动重点:通过散文诗,幼儿萌发爱护植物保护大自然之情,并感受散文诗的优美词句。

活动难点:知道芽儿的成长过程、理解“舒坦、欢唱、朝气蓬勃”词语,并能进行角色表演。

活动过程:

(一)音乐《春雨沙沙》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根据幼儿已有经验进行谈话, 宝贝们音乐唱的是什么季节?

师:通过视频来看一下春天发生了哪些有趣的现象呢?

师提问:

1.种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2.芽儿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儿动作模仿)

3.小芽儿快快长大需要谁的帮助呢?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一遍,引导幼儿完整地感受与欣赏。提问:幼儿感受?请幼儿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

2.结合教学课件,分段欣赏散文诗,帮助幼儿理解其中的内容。

提问:小芽儿是在谁的帮助下长大的?

师:太阳是怎样帮助芽儿的?请幼儿用散文诗中的太阳说一说。

师:风儿是怎样帮助芽儿的?请幼儿用散文诗中的风儿说一说。

坚强是什么意思?举一个例子来说一说。

师:雨露是怎样帮助芽儿的?请你用散文诗中的雨露说一说。欢畅是什么感觉?宝贝们你们在什么时候是欢畅的?

小结:原来我们芽儿的成长离不开它们的成长与帮助。

3.巩固提升,游戏“捉迷藏”有感情地练习对话,加深幼儿印象。

4.鼓励幼儿与同伴分角色进行角色表演。

(1)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表演散文诗的内容。

新生儿怎么护理篇(9)

这是新爸爸永远都搞不懂的“千古之谜”。有些爸爸可能会手足无措,不知道宝宝怎么了,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只能移交给妈妈,其实这样做爸爸心里还蛮有挫折感的。如果宝宝哭得多,或者在晚上或其他需要安静的时候哭闹,有些爸爸可能还会觉得很烦、很抓狂,甚至开始抱怨。

其实,“哭”是小宝宝跟这个世界、跟周围人沟通的最主要方式之一,因为他还不会说话。所以只要遇到让他感觉不舒服,并且已经不舒服到一定程度的事情,就会用“哭”来表达。理解了这一点,新爸爸不妨发扬一点儿科研精神,仔细观察,留意宝宝的各种哭法对应的都是什么问题、什么需求,是饿了、尿布湿了、拉??了、冷了、热了、困了,还是躺着或被抱着的姿势不舒服、躺久了想要被抱起来……还可以按照出现概率的高低来排序,当宝宝哭的时候,逐一排查,并及时满足宝宝的需求,那么让宝宝停止哭泣也没有那么难。

宝宝为什么不睡觉?

有宝宝白天呼呼大睡,到了晚上却精神十足;也有宝宝白天怎么都不肯睡午觉。新爸爸一定会同意:哄宝宝睡觉绝对是个体力活儿!还伴随着心理上的折磨:他到底什么时候才睡着啊?!

其实爸爸需要把心态放轻松:非得安静地躺在床上才算睡觉吗?非得在幽暗、宁静的环境中宝宝才能入眠吗?非得在每天的同一段时间睡觉吗?我就知道有个爸爸,每周日自己带宝宝的时候,下午把他放在客厅的沙发上,让他趴着,给他摸摸背、拍拍小屁股,很快就哄睡着了。爸爸就可以看看书,时不时关照下宝宝的睡姿就好了。让小宝宝趴着睡,他会很有安全感,更容易入眠;但也需小心,因为他还不会抬头、转头,需要有人在旁照料,以免意外窒息。

宝宝为什么吐奶了?

这好像也是新爸爸的“永恒之谜”。生怕没喂好宝宝,又或者是他生病了,还担心他吃不饱,犹豫要不要补喂……以及,为什么每次妈妈喂就没事,是对爸爸有意见吗?!

其实这纯粹就是个技术问题。喂完奶以后,只要把宝宝竖起来抱,轻轻拍背部,5分钟,让他舒服地打个嗝儿,就能防止吐奶。需要注意的是,3个月内宝宝的脖子还不足以支撑头部的全部重量――即,还不会自己竖头,新爸爸一定要记得用自己宽厚的肩膀给他做依靠就成了。此外,如果宝宝吐奶,或在任何时候把奶嘴吐出来,只意味着一件事:他已经不需要更多食物了!别怕被妈妈或奶奶外婆责备呀,做爸爸的就是要站在宝宝这边:吃不吃,让他自己说了算嘛。

宝宝好像生病了……

发烧,打喷嚏,流鼻涕,出疹子……这些症状都确定无疑是生病了。有时候仅仅是哭闹呢?有时候看上去他怎么就是蔫儿的呢?怎么判断宝宝生病了?生病了马上就去看医生吗?

很多父母都说:“有了孩子以后,最怕他生病!”新爸爸首先要做的是:熟悉宝宝的正常状态。建立一个比较的基础,当宝宝表现异常时,就要加以注意。其次就是要掌握一些基本常识,常见症状的处理方法,比如《育儿大全》里就有不少有用的宝宝护理知识,对是否要送医院就诊有个简单的判断,当然也要能说服家人达成一致。最后,在需要去医院就诊的情况下,并不是去了医院就万事大吉了,对小宝宝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爸爸的作用就是从医生处收集、获取讯息,回家后运用到护理之中。

带着宝宝可以玩什么?

根据统计,这是让新爸爸头脑炸裂,只能假装自己不负责任、不爱陪伴孩子的最重大原因了。在新爸爸看来,跟这个不会说话,连握拳都握不好的小家伙,能有任何共同语言吗?

偏重理性思维让爸爸们在沟通上更依赖语言,而对小宝宝来说,沟通交流更多地发生在身体接触。当你轻轻抚摩他的脸,他可能会突然展露笑容;当你从上到下抚摩他的背,他会舒服地舒展开来,非常放松、非常柔软;当你友好地向他伸出一根手指头,他会好奇地盯着看,会尝试伸手来抓。这些都是宝宝和你交流的方式,也是你们之间的游戏。当然,对于儿童房里的这些小打小闹,新爸爸肯定会觉得不过瘾,那就带上宝宝走到外面去,带他去看大千世界吧!

带宝宝出门好折腾!

带宝宝出门要拿很多东西!要推着婴儿车――很多时候他还不爱坐,要抱!他的作息总是跟大家的安排不一样!要喂奶、要换尿布、要对付一个哭闹不休的小东西!谁说能潇洒做奶爸的?

不妨发挥下身为老爸的理性思维吧!就当收拾婴儿包是收拾工具箱。再开启下“永远有更多可能性”模式,除了推婴儿车,还可以用各种背带,背前面可以,背后头也行,让宝宝脸朝里是保护,脸朝外是看世界,多尝试几种不同方法,怎么舒服怎么适合,你们就怎么来。老爸各种神姿势携着娃儿,那可是非常拉风哟。让妈妈赶紧给抓拍两张,别再落入妈妈抱着娃儿,爸爸不知所谓地甩着手的老套路啦。换个角度来看,原来是麻烦的事情,现在这样看看是不是也乐在其中呢?

新生儿怎么护理篇(10)

1.情趣化

儿童对世界充满着好奇,游戏是富有儿童情趣的极具价值的一种教育方式。在富有儿童情趣的游戏中,孩子们会兴趣浓厚,全身心地投入,积极地去探索知识,富有情趣的游戏对幼儿的自救教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孩子可以在游戏中学习自救常识,在模拟情景中练习自救技能。老师可以在教育幼儿不跟陌生人走的活动中,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教会孩子怎样躲避陌生人;单独在家时,当有人敲门,通过人物表演,教会孩子巧妙的应对办法,运用自救技能。对于自救技能的练习,模拟演习越是具有趣味性就越能激发孩子的练习欲望,比如让幼儿演习身上衣服着火了,如何去灭火的技能,在故事情景中,幼儿迅速地躺在地上打滚,使火熄灭,虽然身上的衣服并未着火,这种滚打的动作非常有趣,幼儿乐于去演习,在欢乐的气氛中学得的灭火技能,是很牢固的,哪一天幼儿的衣服真的着了火,应该不比成人着急,孩子自己就能将火扑灭。

2.生活化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应把握时机。”对幼儿的自救教育应当跟幼儿周围生活的环境,季节的变换,偶发事件等因素紧密联系。如在冬季春节即将到来之际,可对幼儿进行燃放烟花爆竹的安全教育,让幼儿知道烟花爆竹所具备的伤害性,在燃放时,如何保护自己,不自己点燃,让大人带领着玩,不单独玩,当有其他幼儿将烟花面对自己时,应当及时躲避等自我保护常识。又比如最近我国流行非典型肺炎,全国上下均在预防,那么对幼儿宣传预防非典的知识就渗透在日常生活之中了。

3.随机化

在幼儿园中也会有偶发事件或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那么我们应当抓住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和幼儿一起分析事故原因、防范措施,以达到安全保护自己的目的,也为幼儿积累了自救经验。如在幼儿观看动画片时,天气突然变化,下雨打雷,声势浩大,在教师和幼儿一起决定立刻关掉电视机,拔下室内所有电器插头后,进行讨论:打雷了,怎么办?知道为什么要关掉电视机,切断电源,还要知道如果此时你在室外,该怎样保护自己?能不能在树下避雨?为什么?等关于打雷的自我防护常识。又比如,某天有位孩子在家中不小心手被刀子割破,这也是教师进行随机教育的素材。当某幼儿在室外活动中鼻子被碰出血,教师及时处理,使得幼儿减少痛苦,紧接着要带领幼儿一起分析事情出现的原因,如何防范,以及如何处理鼻子流血,还可以展开讨论:孩子一人在家时,出现了流鼻血的情况,能够自己及时处理。

4.渗透化

幼儿园各领域的内容是有机联系,相互渗透的。自救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渗透,同样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在对自救情境的分析处理中,训练了幼儿的智力;在情景模拟的练习之中,锻炼了体魄;在相互帮助的救助之中,丰富了情感;在同心协力战胜困难时,锻炼了合作精神……

5.适度化

新生儿怎么护理篇(11)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在预设提问时教师不仅要仔细研读教材,明确其中的知识要点,还要进一步分析和把握知识本质,充分挖掘教材内涵,使提问真正能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

1.切中知识本质

教师设问时是否准确把握知识本质非常重要,如这个知识点的知识基础是什么?是为后面哪个知识点的学习服务的?重难点是什么?我们一般是怎样教学这个内容的?生活中的原型又是怎样的……正确地把握知识本质,才能找准提问切入点。

在教“整时和半时”的时候,教师往往会局限于眼前的知识点,觉得整时和半时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分针在12上和6上,所以教学时就会引导幼儿先看分针,只要看分针在6上,就是几时半,分针在12上就是几时整。而在认识时间时,事实上时针最起关键作用。为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出示时针在5上:“猜猜分针在哪里?”再出示时针在5和6中间:“猜猜分针在哪里?”幼儿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后,知道时针对着几就是几时。在两个数字中间就是几时半。所以很容易说出分针在6上。通过这两个问题,幼儿更清楚地认识到在看时间时,要先看时针,抓住了知识点的本质特征。

2.挖掘教材内涵

对教材进行仔细研读,充分挖掘其内涵,并且创造性地去用好它,对教师来说相当重要。

在“我们的城市”主题中,“寄信”是教师认为很有必要开展的一个活动。大家经常会围绕写信和寄信的方法提一些问题,如“信上写些什么内容?”“信的开头和结尾怎么写?”“信封上有什么?应该怎么写?”等。但是,如果细细研读教材就会发现:除了依照教材上的知识点来教幼儿学习写信和寄信的方法外,还可以进一步丰富幼儿关于现代通讯技术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这对于幼儿的后续发展非常有利。因此,我在教学中增加了这样一个提问环节:“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你传递信息?”“你觉得什么时候需要用这些通讯方法?”这个环节的提问建立在对教材研读的基础上,因此更准确地把握了教材,深入地挖掘出教材的内涵,使幼儿不仅学会了写信和寄信的方法,还了解了现代常用的一些通讯方式,更萌发了幼儿对通讯技术的探究愿望。充分体现了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和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策略二】关注幼儿基础,推进幼儿梯度发展

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在此基础上让幼儿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在设计提问时教师一定要关注幼儿的基础。将问题建立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需要的基础上,使所有幼儿都能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发展。

1.贴近幼儿生活经验

在设计一个集体活动时,教师不仅要备内容、备问题,还要备幼儿。在设计提问时要考虑把内容和幼儿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幼儿的已有经验有哪些?哪些问题对幼儿有新的挑战?哪些问题又能贴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提升幼儿的哪些新经验?等等。教师只有对这些问题作了充分的考虑,才能在活动中问得游刃有余。

在“我们的城市”主题中,抓住“国际车展,,的契机,我开展了“想象中的车”这一活动。在幼儿认真欣赏了车展上各式各样的车后,我问:“你觉得这些车和我们平时看到的车有什么不同?”“你觉得它们有哪些先进之处?”“你想象中的车是怎么样的?”幼儿的讨论积极而热烈,他们的想象更是丰富多彩。正是由于我把握了幼儿对车的已有经验,因而提问的切入角度才选择得比较好,有效地促进了幼儿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幼儿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2.遵循认知规律

把握难度。提问的难度一定要适合幼儿当前的认知水平。如果问题过难,幼儿就会束手无措,甚至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如果问题过易,幼儿不动脑筋就能轻易答出,则无法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只有正确估计幼儿的能力,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难度适宜的问题。比如,在“大恐龙进城”的教学活动中,原先教师是这样来设计提问的:“你觉得这是一头怎么样的大恐龙?为什么说它是好心肠却办了件傻事?”由于问题涉及的面太大、太宽泛,因而幼儿难以作答,小手都懒得举起来。于是,教师调整了提问:“大恐龙来到城市里闹出了哪些麻烦?为什么会有这些麻烦?大恐龙怎么做才会受到城里人的欢迎?”话音刚落,幼儿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

把握梯度。提问的梯度强调提问要符合不同层次幼儿的水平,注重幼儿的可接受性。提问应注意从幼儿的实际出发,了解每个幼儿不同的经验、不同的水平、不同的个性,让每个幼儿都能从活动中受益。比如,在“小熊请客”活动中,教师设计了三个层面的提问:“小熊可能请了几位客人?”“你用什么方法算出小熊请了几位客人的?”“客人最多有几位?最少有几位?”这些问题形成了一定的梯度,从而调动了不同层次幼儿思考的积极性,幼儿的思维随着问题的深入而不断得到提高。

把握频度。提问的频度要体现适时有度。教学效益是衡量教学活动成败的重要指标,一次教学活动的时间有限,因此在筹划提问时一定要做到适时有度。在集体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运用频繁的提问来尽快地达到教学目标。事实上,提问过多不仅烦琐费时,而且会导致幼儿随大流,甚至盲目地回答问题,使教学重点不能突出,难点得不到解决,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教师的提问次数应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策略三】丰富提问方法,促进幼儿多维思考

1.顺藤摸瓜法

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来引导其推测未来,培养其想象、推理等能力。比如,在“保护水资源“活动中,幼儿说到了许多浪费水的现象,教师顺势提问:“全世界的人照这样滥用水、浪费水,几年后会怎么样?”在大胆想象和推测的过程中,幼儿对水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2.自相矛盾法

通过比较、分析,促进幼儿理解一些看似矛盾却并非矛盾的内容,从而培养幼儿思维的严谨性。比如,在“小小气象台”活动中,幼儿发现有几天的天气预报与实际的天气情况不符,教师问:“是不是气象员们工作不认真,把气象情况搞错了?”幼儿摇了摇头,教师又追问:“那是什么原因?”以此引发幼儿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进一步了解天气会变的特征。

3.以退为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