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大全11篇

时间:2023-02-28 15:48:50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篇(1)

观两套《红楼梦》烟标,除了印刷上旧版正面的画与背面的诗句呈直排,而新版却是横向排列,其他基本没有多大的变化。一样是由上海海派画家刘旦宅先生着笔,以泼彩技法和线条勾勒出栩栩如生的金陵十二钗人物造型,一样由南京书法家陈大羽题写的《金陵十二钗》套标名与十二个分标名,一样印着七言律诗,一样的繁体字,甚至连烟壳边沿古铜色图案也是一样的,给人以一样的古典、一样的精美、华贵的感觉。

然而,细细观之,区别还真的不少。新版烟标上的七言律诗后面,多了红学家周汝昌的签名和印章,且新版烟标上的七言律诗,不同之处涉及七枚烟标,其中有把简体字变为统一的繁体字,也有纠正错字的,当然还有换用了新的诗句。

据我所知,大抵是这样的: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南京卷烟厂的《金陵十二钗》香烟面市后,因擅自使用周汝昌有关《金陵十二钗》的12首七言律诗,又不署周汝昌名而引起作者不满。此时的周汝昌,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遂委托他在南京的“红学”弟子,时任《南京日报》编辑的严中他处理这一纠纷。由于南京卷烟厂与周汝昌的人严中各执一词,周汝昌不得不以原告身份诉诸法院。后经法院调解,诉讼双方不仅握手言和,还开始了重新合作之新局。周汝昌先生不仅同意出新版《金陵十二钗》的烟标,还同意在烟标上签名盖印,并纠正了老版烟标诗作中的一些错字,对个别诗画不配或者不甚满意的诗作,重赋新诗。

新版与旧版

新版《金陵十二钗》烟标,与旧版烟标比较,改动甚多,归纳起来有三类:

一是对繁体字中夹有的简体字予以统一。如《宝钗扑蝶》一题的首句“苍苔不惜鳳鞋潮”,其中“苍”字是个简体字,新版改为繁体字“蒼”。此外还恢复了两处异体字。如《可卿春困》一题,将首句“绿窗好女出寒家”中的“绿”字改为“綠窗好女出寒家”;《李纨课子》一题,将末句“嫠婦孤舟韵最哀”中的“韵”字改为异体字“韻”,即成“嫠婦孤舟韻最哀”。

二是对旧版上的错字勘正。如:《黛玉葬花》一题 ,将三句“香土一杯愁万种”正为“香土一抔愁萬種”;《惜春描图》一题,将二句“芳噶金碧写新缯”正为“芳園金碧寫新繒”。

三是更替新诗。如《凤姐设局》一题,旧版诗题:繩間懸縊水沉淹 /素指纖纖數止三 /知否雪花銀更飽 /琉璃佛火善財庵;新版诗题:會芳園側石嶙峋 /轉出驚鴻語意勤 /午夜篝燈人影亂 /相思猶對鏡光勻。又一题《湘云拾麟》,旧版诗题:亭亭麟器佩當腰 /可有同行慰寂寥 /慧眼草間能得寶 /陰陽高論最風標;新版诗题:清虛觀裡出奇珍 /偶落花間待此人 /他日雙麟重會處 /芳心默默豈無因。兩首比較,後者明顯更勝一籌。再一题《迎春诵经》,旧版诗题:林下風清識我師/上元燈火事歡悲/壽筵不賞風光好/早為羣芝掃落花;新版换上的是:虎狼階下肆呵/園內風雲日夕多 /太上一編勤誦習 /累金冠風付誰何。从切题角度看,后者更显精当。

这三题之精粹有神,是集北京周汝昌、上海刘旦宅、南京陈大羽等三位大家神来之笔的诗、画、字一体的《金陵十二钗》烟标,更显经典、厚重,堪称无与伦比,烟标中一绝。

《红楼梦》烟标的维权故事

每每面对这两套不同版本的《红楼梦》烟标,我总是思绪起伏。

你想啊,一个是侵权方,一个是受害方,而且已经对簿公堂,大有势不两立之状。眼下有个流行的做法,即因著作权受到不法侵害非要让法官断个明白不可的案子,并不少见此类案子,人家也没有错啊,这叫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倘若周老非要讨个“说法”不可,甚至要求对方赔偿多少万元的损失,也未尝不可,毕竟对方是以赢利为目的侵权的,而烟类产品又是高利润商品。可是,到了后来,受害者周老居然可以与侵权方握手言和,可以成为对方的合作者,没有宽大为怀的气度,没有可以承载一部《红楼梦》的心胸,这绝对是办不到的。从这点上看,周汝昌先生的做法不仅是成人之美,而且善事善做,不仅纠正了老版上的错字,还特地重新赋了三首新诗,足见其严谨的治学风格和精益求精的学者风度。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篇(2)

春秋笔法可通过拆字、猜谜、谐音等理解文字。如《红楼梦》中的人物,“袭人”被拆成“龙衣人”,有的学者认为“龙衣人”暗示的是李自成,甚至认为《红楼梦》隐藏着一段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其实,曹雪芹用拆字法的地方很多,如第五回“金陵十二钗”中香菱(即甄英莲)的判词有“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之句,这里两地为“圭”,加上“木”,正是“桂”字,暗喻夏金桂嫁给薛蟠之后,香菱的性命就难保了。王熙凤的判词“一从二令三人木”,“人木”为“休”,暗示王熙凤最终被贾琏赶回娘家。

谶语也是春秋笔法之一。《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看到“金陵十二钗正册”“金陵十二钗副册”“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中的判词实际上是谶语。谶语是迷信的人指事后能应验的话。中国古代一直就有巫师、方士编造预示吉凶的暗语或谜语,手法有隐喻,有象征。曹雪芹继承了这种手法,再加上第一回的神话故事,为整部著作创造了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氛。如贾宝玉翻看“又副册”第一幅画“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墨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判词这样写道: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篇(3)

1、《红楼梦》十二钗的名字分别是: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2、金陵十二钗,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最优秀的十二位女儿。

3、金陵是一个省,“钗”是指女儿。

(来源:文章屋网 )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篇(4)

1、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巧姐、李纨、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2、《红楼梦》中,有“小宝钗”、“小黛玉”之称的两个人分别是(袭人)、(晴雯)。

3、《红楼梦》的两条主线是(贾府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

4、《红楼梦》中,“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时从分。”说的是(薛宝钗)

5、《红楼梦》中,“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如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时而有情”。说的是(贾宝玉)。

6、《红楼梦》中,“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缝必主淫。漫言不有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说的是(秦可卿)。

7、贾府的媳妇,稳重贤惠,本分随和,青春丧偶,统领众姐妹,曾负责海棠诗,此人便是(李纨)。

8、“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的作者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此诗的名字是《葬花词》,此诗意在喻人,悲叹自己的命运,控诉社会的黑暗,其思想性与艺术性均达到境界。

9、《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相传后40回是(高鄂)所作。

10、《红楼梦》中有两句诗评论王熙凤在贾府衰亡中的悲惨下场,这两句诗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11、《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12、《红楼梦》中,“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贵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说的是(袭人)。

13、“四春”之中,性格比较懦弱的是(迎春),精明志高、具有管理才能的是(探春),最后出家为尼的是(惜春)。

14、《红楼梦》中结的两个诗社分别是(海棠社)和(桃花社),社长是( 李纨和林黛玉)。

15、《红楼梦》中,“绛珠仙草”指的人物是(林黛玉),“神瑛侍者”是(贾宝玉 )。

16、《红楼梦》中,“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未世运偏消。清明涕泪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说的是(贾探春)。

17、《红楼梦》中,“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转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说的是(史湘云)。

18、潇湘妃子指的是(林黛玉 ),蘅芜君指的是(薛宝钗)。

19、《红楼梦》中被人称为“病西施”的是(林黛玉)。

20、《红楼梦》中有诗“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指的是(贾宝玉)。

21、“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分别指(林黛玉)、(薛宝钗)。

22、《红楼梦》中,因吃酒醉卧怡红院的人是(史湘云),最泼辣狠毒的女子是(王熙凤),有管理才能、大胆改革的女子是(贾探春)。

23、《红楼梦》中的“阆苑仙葩”指的是(贾宝玉)“美玉无瑕”指的是(林黛玉)。

24、《红楼梦》中有两位小姐当上了王妃,此二人是(元春),(探春)。

25、《红楼梦》中“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代表人物是(晴雯)。

26、“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身。作品塑造了三个悲剧人物: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贾宝玉,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薛宝钗,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凄凉孤苦。

19、《红楼梦》中,有一个女子,她模样标致,语言爽利,心机极深细,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个人是王熙凤;还有一个女子,她寄人篱下,渴望真挚的爱情,但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只能凄婉的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个就是林黛玉。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篇(5)

在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的热点搜索趋势里,关键词“金陵十二钗香烟” (蓝线代表“金陵十二钗香烟”)平均指数都在310以上,且在2013年期间还多次达到小高峰,其中最高一次是在2014年2月份时达到了653的数值。相比之下,关键词“娇子x” (绿线代表“娇子x”)的整体热点搜索指数要相对低于“金陵十二钗香烟”。

但我们不能武断地认为这就是这两款细支烟的搜索指数。因为我们忽略了第一个关键词有一个重要的干扰词“金陵十二钗”, 这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别名,也是《红楼梦》里太虚幻境薄命司里记录的12个女子,它的火热程度从古至今都没削减过。但也正由于南京中烟生产的这款细支烟以此为名,更是赋予了这款细支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名气。不同于金陵十二钗烟的娇子x系列,单从其标志性字母“x”来看,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字母,而是一个未知数,代表着神秘、未知、感性、魅惑等特质,吸引了不少独具个性、追求时尚的人们的关注。

在关键词“金陵十二钗香烟”的相关检索词排行中,就如上文所叙述的那样,有关《红楼梦》里“金陵十二钗”的那些事儿还真不少。按照惯例,我们排除不看,则在此排行中有关“金陵十二钗香烟”的相关检索词有5个。其中有关此款烟价格的相关检索词热度居于首位,其次还有有关此系列卷烟种类的关键词。除此之外,还有“金陵十二钗香烟图片”这个相关检索词,大概是此烟精美的外包装设计吸引了不少检索用户的缘故吧。

相比前者,在“娇子x” 相关检索词排行中,并无太多无关的干扰词,仅“万宝路”一个。但与关键词“金陵十二钗香烟”相同的是,价格也是“娇子x”检索用户首要关心的问题。“娇子x龙韵”“娇子x玫瑰”“娇子x金桂”“娇子x星座”“娇子x生肖”等相关检索词,都是娇子x系列里的,可见检索用户对娇子的品类规格还是有一定认知度的。

再来看看“金陵十二钗香烟”的百度知道检索排行,提问热度排在第一位的是有关此烟的价格问题,且价格问题也是此排行中出现较多的问题,十个问题中有五个都是有关价格的问题。由于此烟是薄荷烟,有关薄荷烟健康与否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因此在排行榜的第三个问题里也出现了有关健康的问题。除了这些,还有关于“金陵十二钗香烟”购买渠道的提问,例如“如何买到南京金陵十二钗香烟”“金陵十二钗香烟礼盒哪里能买到”等,从第二个问题中我们还可以侧面了解到,此烟还有作为礼品烟的特质。另外,“南京金陵十二钗香烟盒后面的诗句”这个问题,也让人捕捉到了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同样这也将是吸引文化人或文艺青年的一个特点。

在“娇子x”的百度知道检索排行中,有关其是否是女士烟的提问排在了首位,并且有关性别的提问就有4个之多,可见人们对于这系列的细支烟的定位可能还较多地停留在了女士烟的印象上。与“金陵十二钗香烟”类似的是,也有关于购买渠道的提问,而且多达6个问题都是有关购买渠道的,可见娇子x系列还是比较受欢迎的。

在关键词“金陵十二钗香烟”的检索用户地区分布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作为此烟产地的江苏地区排在了第一位,且指数要超过其他地区许多。其次是山东和浙江地区,前三位都是相邻的沿海地区。除此之外,安徽、辽宁、河南、河北、北京、内蒙古、上海等地也都在前十名内,只是在往期栏目中从来都排在前几名的北京地区,这次仅排在了第8位,而与江苏相邻的较发达地区上海也只排在了第10位。

从“娇子x”检索用户地区分布图上看,整体的指数要略低于关键词“金陵十二钗香烟”。而非娇子x系列产地的山东地区居然排在了首位,山东地区在“金陵十二钗香烟”的分布图上也排到了第二位,也许山东地区的人们相较于其他地区的人们来说比较易于接受细支烟吧。排在“娇子x”检索用户地区分布图上第二位的是北京地区,接着是河南。江苏、辽宁、陕西、河北、四川、浙江、黑龙江等地也纷纷上榜,从地理位置来看,可以看出“娇子x”检索用户较“金陵十二钗香烟” 的分布范围要广。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篇(6)

我喜欢黛玉,她能够为自己的幸福而去争取,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吗?只是黛玉错了,在这个年代,岂不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吗?黛玉太过于清高了。以至于不去交人情,弄到一副落花而亡的结局。而宝钗则与黛玉那“喜散不喜聚、喜静不喜动”与之相反,所以大观园中的女儿们多与宝姐姐一块儿,这点也促成宝钗在众姐妹中交情甚好。再者,黛玉虽“心较比干多一窍”,可黛玉表现太露,不比宝钗端庄沉稳,在贾母眼中留下了一个典范妻子的表率。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篇(7)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8-0046-01

一、服饰色彩

服饰,代表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同时也是人们思想意识和精神风貌的体现。然而在服饰文化中,服饰的色彩是尤为重要的。服饰色彩是人们对服装的第一印象,它有极强的吸引力,若想让其在着装上得到淋漓尽致的施展,必需充足掌握色彩的特征。

《红楼梦》中服饰的华美、高贵、富丽堂皇,一一展现了家族人物的地位与精神风貌。书中出现的服饰色彩令人叹为观止,黄色类计有葱黄、金黄、鹅黄、柳黄以及近似桔黄的蜜合色;绿色类有葱绿、水绿、柳绿、豆绿、翡翠、松花绿和秋香色;红色类最多,计有杏红,银红、桃红、杏子红、水红、石榴红、碧玉红、茜红、玫瑰红、大红再加上似为酒红的大红等;此外还有石青、藕合、玫瑰紫、荔枝、茄色等等。中国从古自今红色是吉祥的颜色,是很受民众喜爱的,有“中国红”之说,曹雪芹也很偏爱红色,在《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服饰中,几乎每人都有一件红衣裳,共性中的个性,每一个人物还是有其代表色的。不管是十二钗,就连一个小丫环和小斯,在服饰上也不雷同,而曹雪芹在对他们服饰描写上,做到从服饰看人心,既重视人的外表,又重视人的内心。服饰是人的第二皮肤,也是人们对美的一种追求,一种张扬和一种延续,曹雪芹在书中很注重对服饰的描写,他把人物的心灵、外在和智慧的美充分结合在一起,为我们呈现出极为震撼的作品。

二、金陵十二钗人物的服装色彩

金陵十二钗之首为林黛玉和薛宝钗,林黛玉服饰以白、蓝、绿等冷色调为主。潇湘馆为林黛玉的住所,因而她被称为潇湘妃子。潇湘馆环境清幽,有青竹相伴,微风拂过,青竹随风摇摆不定,此凄凉冷清与黛玉的处境不谋而合。书中写道黛玉服饰的时候,是月白绣花小毛皮袄,月白象征黛玉的纯洁之美。黛玉的进府造型十分出众,众多服饰中,给人们留下极深刻印象的,大概就是入府时所穿的白色襦裙和那件绣有绿蕊梅花的白色披风了。披风是中国旧有的一种外披服饰,一般无袖、颈部系带,披在肩上用以防风御寒,多为一片式结构,在中国清代时主要用作上层社会妇女的礼服外衣,含高贵之意,并有“一口钟”、“罗汉衣”、“篷篷衣”等名称。短者可称“帔”,长者又称“斗篷”,斗篷一般连帽。黛玉身上所穿的这件白色披风,以轻纱为原料,剪裁简单,唯一的装饰便是下摆的那一枝梅花,枝干倨傲,色泽清冷,纯手工的刺绣更见气度不凡。白瓣绿蕊梅花有称“绿萼”,珍贵少见,与黛玉“世外仙姝”的身份不谋而合,是黛玉众多衣饰中最能体现其风骨的点睛之作。

另一位奇女子是薛宝钗,她的服饰是中国传统审美及哲学文化在生活中的集中表现。从她的服饰中我们能够了解到她的个性、审美心理,更能从中了解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艺术的精髓,从而了解当时整个社会的审美倾向。

薛宝钗是具有典型自然美的代表人物,“不觉奢华,惟觉淡雅”是她外在形象的最合适写照。在着装方面也遵从了自然美的原则。首先,在服饰色彩上,她大都选用了自然界具有的原生态的色彩,如蜜合色的棉袄、玫瑰紫的坎肩、葱黄色的棉裙等都是一些自然界的植物颜色。其次,在服饰的材质上也都选择了动植的毛发等天然纤维,如鹤氅、棉裙、丝绸,可谓取之自然用之于自然。最后,在服饰搭配方面,她也是遵从简约原则,力求保持朴素、原汁原味的自然之美。明清时期女子服饰造型以秀美、清丽为主,一切从简,主要是为了突出个人自身的形象气质。宝钗服装的素雅风格与她个人的个性、喜好、以及所受的传统教育和家庭环境都有关系。

对于王熙凤,书中是这样描写的“那凤姐家常带着秋板紫貂昭君套,围着那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里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桃红,桃花的颜色,比粉红色略鲜润的颜色,显示出女性的柔美,石青色也是清代的正色,清代的常礼服和官服都是是青色的,桃红、石青都是运用自然界的色彩描述,再加上大红色的搭配,体现了王熙凤奢华的一面。

《红楼梦》中最神秘,最传奇的美丽女子,她有国色姿容、天香韵致,她风情无限、又处境堪怜――她就是秦可卿。衣服簪环基本上没有大区别,都是身穿蜜合色的褙子,头戴漂亮的水钻珠子箍,额前一颗晶莹的红宝石,颈中都是珐琅项链。裙子的颜色也一样,是娇艳的桃红,脚上还有一双大红色的绣花鞋。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篇(8)

《红楼梦》书中贾府在金陵。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

《红楼梦》新版通行本前80回据脂本汇校,后40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后40回作者尚有争议。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

(来源:文章屋网 )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篇(9)

总结版高考红楼梦知识主要事件:

1、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2、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3、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4、刘姥姥初进大观园……

主要人物及性格特征:

林黛玉:生性孤傲,天真率直,蔑视功名权贵,与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

王熙凤:精明强干,贾府的实际大管家,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

贾宝玉:封建叛逆者。他厌恶封建社会的仕宦道路,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

薛宝钗: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做官。她恪守封建妇德,善于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

相关练习:

1、《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又叫《金陵十二钗》、《情僧录》、《宝玉缘》该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2、《红楼梦》中最卑躬屈膝的丫环是袭人,最有反抗性格的丫环是晴雯,涉及到她的情节有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性格最刚烈的丫环是鸳鸯。

3、《红楼梦》中有一个人物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句话是贾宝玉说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不同意。因为男人并不都污浊不堪。这只是贾宝玉就自己的生活范围内所说的比较偏激。用于批评一部分男人可以,倘加之全体则不正确了。

4、“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一曲红楼多少梦?

情天情海幻情身。作品塑造了三个悲剧人物: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贾宝玉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薛宝钗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凄凉孤苦。

5、《红楼梦》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是王熙凤,该人最善弄权术,例如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破坏宝黛婚姻,最后落了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悲剧下场。

6、《红楼梦》中最热闹的情节是元妃省亲,最有趣的情节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最凄惨的情节是黛玉焚稿。

7、贾府的“四春”分别

是:孤独的元春、懦弱的迎春、精明的探春、孤僻的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

8、《红楼梦》中,有一个女子,她模样标致,语言爽利,心机极深细,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个人是王熙凤;

还有一个女子,她寄人篱下,渴望真挚的爱情,但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只能凄婉的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个人就是林黛玉。

9、请写出“金陵十二钗”

都有: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李纨、秦可卿、巧姐、妙玉。

10、《红楼梦》中向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思想挑战的人物是贾宝玉。

11、《红楼梦》中“两弯似蹙笼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态生两靥之愁,妖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昭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千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写的是林黛玉,她的性格特点是:多愁善感、多才多艺。

12、贾宝玉佩戴的玉叫通灵宝玉,薛宝钗佩戴的是金锁,史湘云佩戴的是玉麒麟。

13、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饮的仙茶叫千红一窟,品的酒叫万艳同杯,听的歌曲名叫红楼梦。

14、不止一次地出现在大观园中的一个平凡劳苦的农家老妇,常被大家取笑戏弄的人是刘姥姥。

15、下列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判词,请指出这些判词分别预示了哪个女子的命运。

①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林黛玉和薛宝钗)

②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香菱)

③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王熙凤)

16《红楼梦》中最长的一 首诗是贾宝玉写的《芙蓉诔》。

17、举出贾府中醉生梦死、声色犬马的两名男子贾赦、贾琏。

18、《红楼梦》第六十六

回,“情小妹痴情归地府,冷二郎冷入空门”中的情小妹是尤三姐,冷二郎是柳湘莲。

19、《红楼梦》中颇具叛逆性格的三人是贾宝玉、林黛玉、晴雯。

20、“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离合悲欢”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

21、有一位作家曾对他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的名字叫曹雪芹。

22、《红楼梦》中“多愁多病身,倾国倾城貌”描写的是(林黛玉)。

23、“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

若说没有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美玉无暇”指的是(贾宝玉)。

24、“花谢花飞飞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林黛玉之手。

25、“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开卷诗。

《红楼梦》读后感红楼,多么熟悉而又神秘的名字。自它问世以来,多少红学家前仆后继,倾其一生只为解得其中真味。对于这部自成学问的奇书,我早已慕其美名,值此寒假,有幸一探其奥秘。

当我拿到这本厚达九百多页的大“百科全书”时,我的心不得不为之惊叹,甚至有了打退堂鼓的念头,但读书本来就要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不然怎能领会其中奥妙?于是便下定决心,这个寒假,就纠缠上这本“顽物”,一定要把它看完。

初读《红楼梦》,困难就接踵而至。一张薄薄的纸页上挤满了令我眼花缭乱的文字,包括生僻字、文言文,许多诗词更是让我摸不着头脑,其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则是让我糊里糊涂,如置身云里雾里,难得其中真味。有时读着,竟睡意难忍,趴在书上睡了过去。

但这些并未阻挡我要将它看完的决心。我开始做笔记,自己手绘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图,切身体会到这个封建大家庭的复杂。我学会借助外物,无论是厚重的词典还是高速发展的互联网,都在此过程中助我一臂之力。

最令我着迷的,自然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纠葛了。一次我读到一个场景:贾宝玉和林黛玉互表心意,用到“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以及很多我不知道的典故,便在网上查询,终于得知这是贾宝玉在向林黛玉表露自己的真心。在此过程中,我既收获了知识,又对书中的内容有了理解,那样一种心领神会的感受,更是生活中不可多得的,难以言喻的昙花佳境,让人回味无穷。这样读书的兴趣和快乐自然就如期而至了。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篇(10)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8-0340-02

“浪漫主义悲剧在理想中寄托解救,现实主义悲剧在废墟中发掘生机。”《红楼梦》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巨著,书中处处是泪的控诉,血的见证,是一场感人心曲而又荡气回肠的旷世悲剧。本文从《红楼梦》的女儿悲剧进行分析,通过小说中一系列的悲剧情节和悲剧冲突来探寻《红楼梦》的悲剧意蕴。

在万紫千红的红楼院内,作者为世人展示了一出出惨烈的悲剧――尤其是女儿悲剧。《红楼梦》在开篇叙述创作缘起时,作者就宣称本书“使闺阁昭传”,并定下了“悲金悼玉”和“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基调。”《红楼梦》是一部封建女性的血泪史,写了一群以“金陵十二钗”为主体的异样女子的不幸人生和悲剧命运。

贾府“四春”,命运不济,结局悲凉凄惨。贾元春,看似上天垂爱,入宫为贵妃,应说已极封建社会女子之荣耀,可她省亲回来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当日既送我去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对后宫生活的不满溢于言表,正值中年却蹊跷死去。贾迎春,从小死了亲娘,在荣国府貌似体面,但因自身性格懦弱,奶奶、媳妇、丫鬟欺主哄骗,备受连累,后由父亲贾赦用她来抵债,嫁到孙家被百般蹂躏至死。贾探春,聪慧果断,是大观园里的改革者。她初次理家,便发现了凤姐的弊病。王熙凤抄捡大观园时,她不但勇于抗争,而且看出了贾府衰败的迹象。而后,探春远嫁南方,一去不能回。贾惜春,她看到了元春省亲时的乐极生悲,看到了迎春婚后凄凉的结局,所以她看破红尘,出家为尼,从此独守“青灯古佛旁”,承受着无尽的冷清和寂寥。

随份从时、艳冠群芳的薛宝钗也没能逃脱悲惨的命运。这位出生豪门的千金小姐,入住大观园后,赢得了贾府上自老祖宗下自丫鬟的喜爱。她聪明秀丽,处事圆滑,深懂为人处事明哲保身的道理。她深知作为一个女人,无论自己才多大,在这男权的世界里,任何反抗都是徒劳的。当贾母把她许配给宝玉时,她遵从封建礼教的安排,答应了婚事,然而婚后不久,宝玉出家,留她独守空闺。她的婚姻是短暂的,命运自然是悲惨的。这位封建淑女成了行将灭亡的封建家族和封建制度的牺牲品。美丽孤傲、才学横溢的林黛玉,由仙草修得女体,下世为人,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却天性叛逆,追求自由的爱情和个性解放。却因不符合家长和封建礼教的要求,痛失爱人,最后焚稿断情,泪尽而逝,魂归离恨天。史湘云娇憨纯真,心直口快,满腔热情,出生不幸,却乐观开朗,才情洋溢,没有那些贵族小姐的矜持扭捏之态,喜爱男妆,颇有名士之风,英豪之气。然而这一切都填不平命运给她预设的陷阱,丈夫过早离世,湘云青春守寡。心性高洁的妙玉,出身高贵,素心孤介,远离红尘,潜心修行。然而孤寂的庵堂生活并不能泯灭她对世俗的依恋和对人世欢乐的向往。她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宗教教义和人性之间的激烈冲突,她是一个被封建豪门当做摆设,被宗教教义禁锢的少女。遁入空门的她,最后被强盗劫走,下落不明,“可怜金质玉,终隐潭泥中”。秦可卿是《红楼梦》里最美丽的女子,她“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分流袅娜,则又如黛玉”。然而这样一个绝美的女子死于无法摆脱厄运的重重忧虑和深度苦闷,死于贾珍对她身心的无休无止的蹂躏。克己守份的李纨,出身名宦之家,嫁入贾府却青春守寡。她守着贾兰度日,每日只知侍奉亲子,心如槁木死灰一般,后来贾兰高中,她在死之前获得了“凤冠霞帔”的荣耀,然而美好的年华已逝,生命走到了尽头,那些“贞节”、“贤淑”的美名又能如何?贾巧姐在金陵十二钗中年龄最小,王熙凤获罪,巧姐被其舅兄拐卖,流落到烟花之地。之后幸遇刘姥姥相助,得以脱离苦海,最后巧姐从一个生于公侯之家的小姐,变成了一个在“荒村野店”纺纱织布的乡村妇女。高居贾府管家宝座的王熙凤,能说会道,见风使舵,深得封建家长们的赏识。她四面风光,害人无数,终因“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贾家衰败后,王熙凤获罪被关在“狱神庙”,过着“回首惨痛”的生活,最终凄凉的死去。其人虽可憎,但其出于无奈,只得主动或被动参与统治力量对姐妹们进行迫害,以换取相对满意的地位,她无疑也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

金陵十二钗都出身名门,她们姿容美丽,才气过人,但她们生活在黑暗腐朽的封建社会,逃脱不了封建礼教对她们的迫害和摧残以及人性的禁锢。“金陵十二钗”虽然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女性群体的缩影,但是作为弱势群体的她们,命运沉浮非自己所能把握,她们像一叶叶小舟,飘荡在封建社会的风浪里,任何一缕强风,一个大浪就可以将她们颠覆,改写她们的人生。在封建礼教层层压迫下的女性,她们无路可走,只能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那被封建社会人们所顶礼膜拜的封建宗法制度、封建纲常名教以及封建文化下形成的思维定势和习惯心理不知埋葬了多少无辜女性的灵魂,断送了多少卿卿性命。而在那个黑暗没落的封建社会,没有谁为这群异样女子的不幸人生买单,正所谓“红消香断有谁怜?”

这些凄清凋零的女人花,只能在花谢花飞飞满天的无尽悲凉里互诉衷肠。女人如花,开则遗世独立,谢则留香如故。在封建制度的迫害下,红楼女儿无一幸免地成为黄土垅中的薄命女,这实乃是封建制度又一次徒劳无功地自我救赎。

悲剧以其悲凉的基调和悲惨的结局创造着感伤的美,让有情世界中的人们为之哭泣,为之叹息。人生就如同一场美丽的华尔兹,有着绚丽的开场,却终究只会曲终人散。显赫的贾府终没能逃脱盛极而衰的命运,落个“人去梁空巢也倾”的悲凉结局,即是“到头一梦,万境皆空”。 鲁迅先生曾说:“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之后无路可以走”,《红楼梦》写了如花的青春,如梦的人生,也道出了梦醒之后,无路可走的悲哀,真可谓是红楼梦中梦难寻,反认他乡是故乡。《红楼梦》建立了一个深刻的悲剧结构,具有深层的悲剧意蕴,这样的悲剧哀而永伤,也将永远不会重演,不管是过去,还是将来,人们将在觉醒中体味《红楼梦》,感伤生命的无奈,感受悲剧的美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国维.红楼梦评论[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87.

[2]李希凡.红楼梦评论集[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

[3]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北京:三联书店,1983.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篇(11)

《红楼梦》的版本总的可以分为抄本和刻本两个系统,其中,早期抄本传至今时约有十二个版本,如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等等,一般为八十回,但多为残本,残缺严重者仅存有几回文字。它们大都是乾隆年间开始流传的,从小规模的亲友借阅再到逐渐扩散至市井民间,引起了文人与统治者的注意,几十年后才出现刻本。因此和程伟元、高鹗主持补写、翻刻的程甲本、程乙本比较,早期的抄本自然最接近雪芹原稿,对于研究《红楼梦》意义也最重大。这之中,无论是保存原稿的完整程度还是脂批的数量上,庚辰本都算得上是最为珍贵的本子:前八十回独缺六十四回、六十七回,并十七和十八回合二为一没有分出章回,十九回缺回目,并且诸多回目文字与各个版本有很大的出入等等,从版本对比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和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①的不寻常的“著书黄叶村”②的斑斑痕迹和《石头记》逐渐精炼纯熟的过程;又《庚辰本》保存了大量的脂批――据统计约2100条③――虽然没有仅存16回的甲戌本紧凑集中,但数量上确实远远超过(甲戌本为1600余条),而且一部分脂批凡批阅时间、批阅人甚至批阅地点都较精细,对于捋清曹雪芹创作历程、还原现存《石头记》的本来面目和推测后数十回遗稿的内容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据前人对于脂批的研究,为《石头记》作批的批书人如脂砚斋、畸笏叟、梅溪、松斋、鉴堂等,他们非但对《石头记》的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了如指掌,而且对曹雪芹“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的著书情况、《石头记》“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④的成书过程以及书中部分的大小事件、琐碎物什的创作原型都能历历道来、如数家珍,可见多是曹雪芹的故交亲友,更有可能就是与作者一同流落京城的曹家同族――如脂砚斋和畸笏叟,与雪芹交好的爱新觉罗・裕瑞在《枣窗闲笔》中直言“曾见抄本卷额,本本有其叔脂砚斋之批语,引其当年事甚确”⑤,便可以证明其为曹家人――无论如何,他们的点评对于梳清这部文学巨著的脉络有无可比拟的巨大作用。但是,他们的点评真的完全可靠吗?古往今来,研究脂批者前仆后继,大家辈出,论著更是汗牛充栋,但多数把重点放在对脂批里明言暗语的雪芹家世、原创遗稿和艺术价值上,对于脂批提供的信息到底正确与否鲜有重点论述。据笔者观察,单庚辰本的脂批,就有几条存在着令人费解的问题,而且个别的“漏网之鱼”还没有引起红学研究者的穷源细究。现书中就有两条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脂批,其囫囵之处实不能等闲视之。

一、香菱在金陵十二钗又副册?

第一条出现在第十七至第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里。在大观园修成之后,王夫人与林之孝家的商议请妙玉一节,在“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姑苏人氏……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18岁,法名妙玉”旁,以朱笔行侧批的形式展现,现抄录如下:

妙卿出现。至此细数十二钗,以贾家四艳再加薛、林二冠有六,去秦可卿有七,再凤有八,李纨有九,今又加妙玉,仅得十人矣。后有史湘云与熙凤之女巧姐儿者共十二人。雪芹题曰《金陵十二钗》,盖本宗“红楼梦十二曲”之义。后宝琴、岫烟、李纹、李绮皆陪客也――《红楼梦》中所谓副十二钗是也。又有又副册三断词,乃晴雯、袭人、香菱三人而已,余未多及――想为金钏、玉钏、鸳鸯、茜雪、平儿等人无疑矣,观者不待言可知,故不必多费笔墨。

这一段洋洋洒洒近两百字,告诉了我们两条宝贵的信息:其一,自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酪曲演红楼梦》之后,首次遍点“金陵十二钗”的名讳,为读者大开洞悉之门;第二,对第五回略略提及的金陵十二钗副册和又副册的人物作比较概括的介绍,使阅者不至于惶惑无知。但是,这里又有个非常醒目的问题:批者把香菱与晴雯、袭人相提并论,而且算进了又副册的排名里,于副册竟只字未提!

内容紧跟这段文字的是另外一条来自畸笏叟的评语,朱笔写在书眉,显然是针对这条脂批的回复之语:

前注副十二钗,总为的确,皆系漫拟也。至末回“警幻情榜”方知正副、再副及三四副芳讳。壬午季春。畸笏。

在《石头记》的众多批书人中,除了脂砚斋,畸笏叟算得上是对《石头记》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乃至书中所有人的始末终局最为熟知的一个了,尤其是后数十回失落无考的珍贵手稿,他确是亲见并参与评阅的,所以继曹雪芹、脂砚斋之后最具有发言权。但这条批中,好为能事的畸笏叟并没有指出墨夹中显露的重大疑问,只是显摆了自己比作批人更为知晓其余未经点明的副钗乃至三、四副钗的芳讳下落而已。难道是畸笏叟批阅时太过大意没有看到?再或者,在曹雪芹原稿中,甚至是再早些的《石头记》抄本中,香菱就是又副册的薄命女,而且就是在晴雯、袭人的名次之后?

这就奇怪了,遍翻十二版本的早期抄本,即便是目前公认的底本最古老的现存抄本――甲戌本,在第五回里都明明白白地写着:

宝玉看了,不解,遂掷下这个,又去开了“副册”(甲戌本多了“橱柜”两个字)。拿起一本册来,揭开看时,只见画了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对《红楼梦》稍稍熟悉的人都知道,这个判词写的就是香菱,而且,显而易见,香菱就是副册群芳之冠。书中写的这样清楚明白,一字不落,为什么作批人会这样堂而皇之地把香菱算进又副册里?而且地位远在晴雯、袭人之后?再看,紧接着畸笏叟的点评,我又找到一条来自严冬阳的评语,点出了问题所在:

前处序十二钗在夹批,却是漫拟,及至看过末回“警幻情榜”后,始发觉有误,特加以说明。所谓错者,可知有两点:“一是薛、林二冠”,盖情榜以宝玉领衔,而以黛玉为十二正钗之首。二是香菱原为副册之冠,夹批则变为又副册第三名。⑥

薛林之争于本文无涉,所以暂不论及;但第二点一针见血的指出了这条行侧批存在的错误,只是引出“警幻情榜”作为佐证,后三十回原稿丢失,无法查看,恐难让后人信服。

推开这段文字不提,要证明这条脂批确实存在重大错误也并不难。金陵十二钗以及副册、又副册之间泾渭分明,《石头记》上说“以彼家上中下三等女子之终身册籍”等语已经明确写出。我们只要细细搜寻出有关香菱在书中的文字,考证出她的品貌气质和身份地位就见分晓了。

香菱是《石头记》众裙钗中最早出场的,原名甄英莲,是姑苏城阊门内的乡宦望族甄士隐的独女,生得“粉妆玉琢”,又为甄氏夫妇“惯养娇生”,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后来命途多舛,三岁便被拐子拐了去,养至十二三岁又强卖与“金陵一霸”的薛家,成了“呆霸王”薛蟠的小妾,未经几年安稳日子又被薛蟠的悍妻妒妇――夏金桂使计作践,最终“酿成干血之症,日渐羸瘦作烧,饮食懒进,请医诊视服药亦不效验”,第七十九回已经离“归期”不远,足应了癞头和尚那句“有命无运,累及爹娘”的谶语(通行本后40回改成香菱被薛蟠扶了正,后又母凭子贵,享尽福气,是败笔,不可信)。香菱一生遭际如此,命薄如纸,可怜可叹,也寄寓了作者无限的同情与感慨。

从这里我们大概可以看出香菱究竟是副册还是又副册的“薄命女”了:

首先她的出生与晴雯、袭人全不相同,她是一位小姐,而且是姑苏甄家独出的小姐。甄士隐是全书之大关目,他穷困潦倒、顿悟出家的晚年遭遇可看做是贾家败落后贾宝玉“寒冬噎酸薤,雪夜围破毡”的真实写照(即所谓“真事隐去”也),由此可知香菱在全书中的地位之重。

其次,我们看香菱的人品相貌如何。全书中并没有对她的模样作细致的刻画,我们只能从别人的眼光中细细品藻了。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里,周瑞家的初见香菱时如是赞叹:“倒好个模样儿!竟有些像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蓉大奶奶是指秦可卿,她是金陵十二钗之一,“生得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第五回里说可卿“鲜艳妩媚,有如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兼具钗黛二美,可谓惊世骇俗。将香菱与可卿远远一比,这个评价之高,不言而喻了。

最后,香菱并不是丫头,是薛姨妈“摆酒请客的费事,明堂正道的与他(指薛蟠)作了妾”。既然是妾,就是“半个主子”,与袭人、晴雯等地位自是不同(袭人虽得王夫人器重,拿着二两一钱银子的例钱,又与宝玉有过肌肤之亲,她也不是妾,“明公正道,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也不过和我似的”,所以晴雯能当面揭她的短)。

综上所述,曹雪芹绝不会如此糊涂,书稿既成之后把香菱划进又副册里。晚清文学家“大某山民”姚燮在香菱判词后也说:“‘副册’香菱一人,大约为人之妾如平儿等俱在此册”,比照那条批语上“后宝琴、岫烟、李纹、李绮皆陪客也”,⑦不难看出她们确是一个册子里的。

所以,我们不能妄自猜测雪芹原稿上曾有改笔,即香菱是又副册的“丫头”,自始至终就是如现在所见,她位居副册女子的冠首,那么这条长达二百字的脂批就犯了个普通读者都不会轻易犯下的错误。

甲戌本第一回有条眉批明确指出“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⑧,出自脂砚斋,为曹雪芹逝世时间的铁证之一。那条来自“壬午季春”的畸笏叟批语是在雪芹未丧之前,可知这条有明显漏洞的脂批曹雪芹一定见过。他生前对庚辰本最后定稿的时侯难道没有注意到这个批语?凭雪芹的精细谨慎,似乎不太可能,不然就是碍于作批人的颜面,不好轻易删改,那么这条脂批就很可能来自于脂砚斋了。脂砚斋与曹雪芹的关系非同一般,他的许多批语无论在《石头记》的内容研究还是作为文学批评的文采力道上都绝对是一流批评家的手笔。如果写得出这样不负责任的批语,那么其它被奉为经典的点评是否也有不妥之处?可惜的是,甲戌本这回文字并没有流传下来,不然我们可以进一步探寻这条行侧批的出处,从而更加清楚地判断与此类似的脂批的可靠性。

二、袭人位居十二钗又副册冠首?

第二条出现在第十九回(庚辰本缺回目,从别书中补为《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里。袭人家去吃年茶,父母商量为她赎身的一段文字,在“又说当日原是你们没饭吃,就剩我还值几两银子,若不叫你们卖,没有个看着老子娘饿死的理”旁边,也是以朱笔侧批的形式出现:

补出袭人幼时艰辛苦状,与前文之香菱、后文之晴雯大同小异。自是“又副十二钗”中之冠,故不得不补传之。

这一条脂批虽然不长,寥寥四十余字,却包含了两条非常重要的信息:其一,将袭人与香菱、晴雯相提并重,似出于一处一般;其二,将花袭人视为“又副十二钗之冠”,芳压大观园群艳诸钗。第一条与前面所见的那条墨夹一脉相承,很有可能出自一个人的手笔,但绝不是畸笏叟,中有细节尚难推敲,暂且不表;第二条就更令我们疑惑了,对照第五回文字:

宝玉伸手先将“又副册”厨开了,拿出一本册来,揭开一看,只见这页上画着一幅画,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墨迦镜穆纸乌云浊雾罢了。后有几行字迹,写的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宝玉看了,又见后面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也有几句言词,写道是: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前一首是叹晴雯品性高傲终遭奸邪毒手的悲惨遭遇,后一首是论花袭人空费贤淑之名最终算计落空的苍凉结局,写的也是清楚明白,但凡对《石头记》有所了解的读者都能猜得真切,而且绝不会次序颠倒,尊袭人而冷晴雯。何以批书人为表袭人这样堂而皇之地写上“又副十二钗之冠”的名号?如果说是批书人不小心错写了,原无可厚非,只是他措词认真谨细,语气又性情之至,绝不像是粗心大意的疏漏之笔。

再看现存残本己卯本上这段文字,也有这条脂批,内容并无二致,很有可能庚辰本此条脂批就是从怡亲王府组织人力过录的“冬月定本”的己卯本上原封不动地过录来的(即所谓己卯本、庚辰本同出一综)⑨,那么,这条脂批出现的时间定是比较早,而且曹雪芹、脂砚斋等人都还在世。曹雪芹最后定稿没有筛择、处理,畸笏叟整理过录的时候也并未发现、纠正,似乎也对这个大关节处均表示默认,无论如何,出现这样的脂批太令人匪夷所思。

如此说来,这条脂批提供的关键信息就大有探究的必要了。

《石头记》通篇文字皆用幻笔,倏尔金针暗度,复又山断云连,草蛇灰线,一笔作恒河沙数,自不肯倾泻殆尽。怎么去读才能真正理解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一番苦心?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里跛足道人送镜于贾瑞时点出玄机:“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这已经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不要把《石头记》等闲视之,它绝不只是“消愁破闷”、“喷饭供酒”的游戏文字、情,而是浸透了作者对封建末期整个社会“大厦将崩”之下炎凉世态的复杂体悟。正如这里的一条脂批所言:“批书人从此细心体贴,方许你看,否则,此书哭矣”。但是,显而易见,作这条墨夹的批书人就没有“从反面看”,也没有“细心体贴”,以至于留下了这样令人囫囵不解的批语。

在这条批语之后,有评语指出了问题:

按:据第五回,又副十二钗之冠是晴雯。⑩

的确,若按第五回判词之先后,晴雯是“又副册”第一,袭人为第二。但是毕竟不够充分,缺少让人信服的证据。要论及这条脂批提供的信息究竟是真是假,还需要从《石头记》文本出发,从文中涉及晴雯、袭人的内容泛泛取来再细细比较,不难挖掘出雪芹心中属意。

他写袭人是“温柔和顺,似桂如兰”,但一个“枉自”,一个“空云”就把她的虚伪面目撕开了;她是稳重大方,“行事中带着刚强”,可怡红院中就只她不干净,第六回就私自与十二三岁的宝玉“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早就不是“清净洁白的女儿”;暗中挑拨湘云和黛玉的关系,冷落黛玉,钳住宝玉,做得滴水不漏,坐收渔翁之利;领了王夫人二两一钱银子和几件衣服的恩典,就成了“西洋花点子哈巴儿”,做了王夫人在怡红院里的“耳报神”,排除异己,打压同仁……这样的女子实在可怕,史老太君都说她是“没嘴的葫芦”,能和“藏愚守拙,随分从时”的“冷美人“薛宝钗一拍即合,可知绝非善类。

再看作者如何待晴雯。晴雯的容貌气度书中鲜有描绘,到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失孤介杜绝宁国府》里才从王夫人眼中见到“水蛇腰、削肩膀”、“钗鬓松,衫褪带垂,有春睡捧心之态”的模样和衣饰,究竟只是写形绘态,不太真切。但从“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中可见其美貌非比寻常了。连王熙凤也说“若论这些丫头们,共总比起来,都没晴雯生得好”,史老太君的意思也是“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她,将来只她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几百个丫头中只看重晴雯,遭袭人醋妒也是情理之中了。凭这个,袭人就退了一射之地。

论及晴雯的出身,雪芹原有改笔,大概刚开始的时候给了她一个很好的身世,父母都是有头有脸的奴仆,在荣国府很能吃得开,后来抹去了,但在改稿的时候留下了漏笔――第二十六回《蜂腰桥设言传心事,潇湘馆春困发幽情》里小丫鬟佳蕙替小红打抱不平:“可气晴雯、绮霰她们这几个,都算在上等里去,仗着老子娘的脸面,众人倒捧着她去”,这里晴雯的父母都健在的――为了衬托她“黄土陇中,女儿命薄”,给了她一个“醉泥鳅”姑舅哥哥和嫂子多姑娘儿,而且不记得家乡父母,十岁就被赖大家的买了来送给贾母,是奴才的奴才,身份已经很低了{11}。可是她并没有如袭人、小红那样“仗着有三分容貌”、“爬上高枝儿去”,她正直、爽快、纯洁、干净,爆碳一样的脾气,“眼睛里容不下一粒沙子”;她从没有忘记自己的尊严,万不能屈居人下,“为此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软气”,光明磊落,实是怡红院中的一朵奇葩。王夫人把病中的晴雯撵出去,“就如同一盆才抽出嫩箭来的兰花送到猪窝里一般”,宝玉心死神伤,自为“去了心上第一等的人”而“酿成一疾,卧床不起”。晴雯死后,宝玉又以“群花之蕊、冰鲛之b、沁芳之泉、枫露之茗”四种奇物,用晴雯所喜之冰鲛b一幅写成《芙蓉女儿诔》,列在芙蓉花前亲为祭奠,珍重之情,怡红院中无人可比。这也是作者深敬晴雯,所以借了宝玉作了这篇诔文为之扬名,绝非袭人一流可比了。

由上所见,把晴雯置之于“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首是无疑的了。畸笏叟等偏爱袭人,这原是个人好恶的取向不同,不值得批驳诮谤,但是这条脂批公然推花袭人为又副册之冠,置晴雯于不顾,本末倒置,确实违背了曹雪芹原旨。如果真的出自脂砚斋,或者脂批其他与雪芹关系很好的早期抄本的作批者,那么这样的过错就不可原谅了。

当然,这两条脂批绝不是特例。在第四十六回《尴尬人难免尴尬事,鸳鸯女誓绝鸳鸯偶》里有这样一段话:

鸳鸯红了脸,向平儿冷笑道:“这是咱们好,比如袭人、琥珀、素云、紫鹃、彩霞、玉钏儿、麝月、翠墨,跟了史姑娘取得翠缕,死了的可人和金钏儿,去了的茜雪……

这里有一条来自脂砚斋的行侧批:

余按此一算,亦是十二钗。真镜中花、水中月、云中豹、林中之鸟、穴中之鼠,无数可考,无人可指,有迹可追,有形可据,九曲八折,远响近影,迷离烟灼,纵横隐现,千奇百怪,眩目移神,现千手千眼,大游戏法也。脂砚斋。

这一段脂批字字珠玑,一笔带下如行云流水,非脂砚斋不能写出了。但是他将袭人、琥珀等拟作十二钗很令人不解:如果是十二又副钗,何以没有晴雯?如果单表自小一处长大的“家生子儿”,比别人亲厚,那么就不该有袭人了――她同晴雯一样,也是外头买来的――千奇百怪,莫衷一是。若是脂砚斋读到这里一时兴起,随手拟出十二个素日喜欢的女孩子为她们立言添色,也在情理之中,但毕竟不够老成谨慎,实在有失批评家的风范。

诸如此类,不能一一列举。由此推之,其它与之相似的脂批究竟价值几何?确实需要下足了功夫考证对待,否则如果全当做是梳通《石头记》的关键锁匙而盲目利用,非但收获甚微,亦且于《石头记》研究有害无益。所以,对待凡《石头记》中所有脂批,应该详细斟酌其中值得参考的可靠的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样才能真正读懂《石头记》,真正还原《石头记》本来面目,真正为新世纪红学研究添砖加瓦,锦上添花。

注释:

①参见曹雪芹,著.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5.

注:本文凡《石头记》引文皆引自庚辰本石头记的影印本,如有其它版本则另笔再注.

②参见敦诚,著.四松堂集(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20.

③参见李广柏.红学史(上).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94-95.

④参见曹雪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沈阳出版社,2007:3.

⑤参见李广柏.红学史(上).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96.

⑥参见曹雪芹,著.成爱君校辑.红楼梦七十八回汇校汇评本.凤凰出版社,2011:210.

⑦参见曹雪芹,著.成爱君校辑.红楼梦七十八回汇校汇评本.凤凰出版社,2011:42.

⑧参看曹雪芹,著.邓遂夫,校.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作家出版社,2010:87.

⑨冯其庸,著.石头记脂本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53-77.

⑩参见曹雪芹,著.成爱君,校辑.红楼梦七十八回汇校汇评本.凤凰出版社,2011:221.

{11}参见张爱玲,著.红楼梦魇.哈尔滨出版社,2005:156.

参考文献:

[1]曹雪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M].沈阳:沈阳出版社,2011.

[2]曹雪芹,著.邓遂夫,校.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

[3]曹雪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4]曹雪芹,著.邓遂夫,校.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

[5]曹雪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己卯本).[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6]曹雪芹,著.成爱君,校辑.红楼梦七十八回汇校汇评本[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

[7]张爱玲.红楼梦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8]林冠夫.红楼梦版本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