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大全11篇

时间:2023-02-12 21:34:31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篇(1)

(2)生产计划的制定内容生产工作计划必须完整,计划内容需完整涵盖全部工作,即要包括班组的全部生产性工作和非生产性工作。生产工作计划包括年度生产工作计划、月度生产工作计划和周(日)生产工作计划、临时计划。年度生产工作计划应通过月度生产工作计划继承和分解,月度生产工作计划应通过周日生产工作计划继承和分解。应加强周日生产工作计划的执行管理,以确保月度和年度生产工作计划的完成。生产班组是生产部门生产工作计划的实施主体。生产班组应严格执行本班组周(日)生产工作计划。生产班组班长根据本班组周(日)生产工作计划,结合每天的具体情况派工,建立对应的作业表单。

2安全生产节奏模型管控

2.1生产班组的安全生产工作准备

(1)班组安全生产事先安排作业现场各种信息的收集、传递、分析、处理工作,及时了解安全生产情况,制订生产中所出现问题的处理措施。

(2)事先了解各项工作任务和每个成员的技能、体力、身体健康状况,做到量才适用,轻重分配得当;安排安全配备设施,为作业人员配备完善的安全防护用具、设施,保障作业人员得到职业防护。

(3)学习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学习了解完善的岗位工艺技术规程制度、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制度以及安全技术规程制度等,熟悉工作流程,保障作业工艺质量精准度需求,落实质量控制措施。

(4)事先安排好材料放置、工器具设备检验工作,开展工作前,材料准备是否齐全、各种材料、备件摆放整齐有序,安全标志齐全,安全色标醒目;工器具、设备管理整洁,安全装置齐全,杜绝工器具带隐患作业。

(5)事先做好班组成员安全培训工作,班组成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达到合格后才能上岗,要保证成员严格执行安全纪律、工艺要求、劳动纪律。

2.2开展生产作业现场风险评估辨识

各项工作开展前要召开班前会,对电网方式、设备状态、组织协调、资源配置、作业人员以及监督人员安排部署。遵循风险可控的原则,找出可能引发事故(事件)、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生产现场的特征,及时回顾和更新,予以公布。

2.3生产任务分项量化计算

生产班组开展精细化管理,量化工作,遵循工作量与工作能力、强度相匹配的原则。凡可计量的工作,在明确数量计划的基础上,估算每个量化部分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确保每一个劳动力布局合理,不窝工、不过量。

(1)班组当日作业量综合取值原则①作业人员的精神状态、气候:工作负责人须认真检查每个作业人员精神状态是否良好,禁止作业前夜酗酒、熬夜,禁止有高血压、心脏病史人员高空作业;尽量避免高温和低温时段户外作业,夏季宜安排在7时~12时、16时~18时期间作业,冬季宜安排在中午时段作业。②技能水平:进行班组人员现场作业胜任能力评价,作业人员年龄、技能等级水平、特种作业资格、专业工作年限、从事各类型日常作业项目经验、作业项目关键点把握等方面,以评估每个生产班组人员能从事的作业项目类型。③五种人(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工作监护人、操作人)的设置量、车辆、材料、测试设备、安全工器具配置、当天工作的作业风险等级以及衍生风险等方面综合考虑进行管控。

(2)单项作业能力(人数):开展本项工作的最基本人员数量。

(3)单项最大作业量=班组总人数/单项作业能力(作业需求人数)。例如:变电检修班,21人,工作负责人8人,进行悬式绝缘子更换作业,单项作业能力(作业需求人数)5人;单项最大作业量(项)3人,综合考评:技术含量较高,需要登高、攀爬软梯。2012年12月止,发生6次。目前依靠技术经验较丰富的员工开展。若同时出现3起,以及高电压的变电站并不能同时开展。风险度相对较高。

(4)如当日所有必须开展的工作按公式计算后大于班组人数,提交本部门审核,遵从计划停电管理和重要设备维护、设备状态、现场作业风险评估综合管理要求,对工作筛选安排。

2.4生产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

工作完成后,工作负责人应及时汇报工作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每个工作日,生产班组班长应对当天的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提出存在问题和改善意见。月度计划完成情况要进行分析,提出存在问题和改善意见,完成PDCA闭环管理。

2.5管控模型审核

(1)各级生产单位(部门)确定相关管理职责,在日常工作对班组安全生产节奏管控加强管理。工作节奏模型非为常态时期和特殊时期工作节奏模型。常态时期的工作节奏管控根据各专业工作要求实行差异化模式。

(2)特殊时期是指高风险、重要保供电和节假日,为维持节日祥和的氛围,避免因停电、电能质量、服务差错、民事、电价调整等因素引起的客户抱怨事件,影响社会稳定及公司形象,特珠时期管控执行特殊时期管控模式要求,要结合当时电网运行方式、设备、人员状况、气候等急缓轻重进行综合风险评估取值确定。

(3)开展模型的过程中关注模型的调节,加强班组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工作。如更换监护人、工作班成员,由其所在单位重新评估作业风险等级。人员变更后的作业风险等级不得高于原来的风险等级。若高于原来风险等级,应报上级部门批准。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篇(2)

中图分类号:F42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3-0067-01

前言

在应用洗煤设备的过程中,一旦出现了设备故障,轻则影响煤炭生产的质量,重则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所以,我们要重视洗煤设备的设备故障,做到及时发现故障,及时处理故障,有效预防故障。

1 洗煤设备故障的分类

洗煤设备故障的管理在本质上就是通过对洗煤设备发生故障时的表现形式和特点进行分析并发现总结规律形成故障资料,为之后的故障排除提供有力的帮助与参考。

在实际运行中,洗煤设备发生故障的种类繁多,为了便于高效管理便对其进行相应的分类,常见的故障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物理状态方面的故障

主要有电气故障、机械故障及液压系统故障。

1.2 根据故障产生的原因,可分为

正常故障和异常故障。正常故障是洗煤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零件的正常损耗所导致的故障;异常故障的原因则比较多,主要为:使用过程中没有遵守设备的运行标准;参数设置时没有充分考虑潜在的原因;违反相关的规章制度,维修时不根据维修手册执行也是一种责任事故。

1.3 根据故障所能造成的后果,可分为

功能故障和参数故障。功能故障一般是洗煤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某个零件损坏或卡住影响整个设备的运转,这种故障通常比较直观,如:电机损坏。刮板拉弯等;参数故障则是由于参数设定时超出极限值,从而造成洗煤设备过载或者损坏,如:设备压力表、温度、电流、电压、流量表等超出允许范围。

2 洗煤设备故障分析

2.1 对异常故障的原因分析

根据笔者的调研,在洗煤设备中出现的故障,其中异常故障的比重占据了40%之上,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操作洗煤设备的技术人员缺乏专业技术能力,或者是没有很强的责任心。(2)负责洗煤设备检修的技术人员技术不过硬,导致其在对洗煤设备进行维护时没能有效预防设备故障。(3)没有做好对洗煤设备的日常工作,因楹芏嘞疵荷璞付际谴τ诔て诘脑俗中,难免会出现机械系的疲劳,很可能因为零部件的磨损严重而出现故障。(4)引进洗煤设备时把关不严,所以在洗煤设备的配件以及材料和质量上出现了很多问题。(5)在对洗煤设备进行安装和更新的过程中存在技术性问题从而导致了故障的发生。在异常故障中频率较高的故障是以下几类:(1)因为沉降离心机的螺旋推动器的缸套以及大皮带轮内部的轴承处没有进油,或者是因为防水密封性较差导致煤泥水等进入,最终导致油变质而出现的洗煤设备故障;(2)因为在洗煤设备的设计过程中出现缺陷,比如过滤机搅拌轴选择不当就很容易导致在焊接处等出现开裂现象。同时也可能是因为没有及时地进行盘根更换,从而导致轴承因为密封不良而遭到损坏。(3)因为共振的原因所以洗煤设备中的筛舌头以及支腿等都经常出现故障。(4)因为矸石的硬度角度或者是矸石斗提等处于超负荷的运行,再加上洗煤设备本身质量较次等从而导致链板等部件出现较大的损坏。(5)因为跳汰机的浮漂线圈等出现质量问题而导致不够到位。(6)因为在使用刮板的过程中操作不当而导致的拉弯故障等。

2.2 正常故障分析

在洗煤设备的正常故障中,常出现的故障有以下几种:(1)矸石斗提的磨损较为严重;(2)皮带托辊的磨损等较为严重;(3)刮板铸石板等掉落较快等。

3 制定设备维护检修制度与检修计划

3.1 设备维护检修制度应以使用说明书为基础,设备运行档案为依据,零部件使用寿命而制定检修制度;如设备运行档案显示渣浆泵的涡壳及前后护板更换周期为180天,那么该台设备的检修计划提前排在一周左右为173天。可将设备故障控制在萌芽阶段,将原有设备及设备附件运行档案进行为归纳整理,分析并结合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制定日检修计划;周检修计划;季检修计划;日检查、周检查、月检查记录工作。日常的设备检修记录是检修计划排定最直观的依据和第一手宝贵的资料,是不可缺少的有力凭证。

3.2 由于洗煤厂机电设备检修工作特殊性,检修工作分为现场检修和计划检修;现场检修是以机电值班人员或生产班组人员在设备运行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检修要求是一种被动的检修,计划检修则是预备性检修,是一次保证设备性能完好的重要工作。因此计划检修是工作的重点,设备检修主要应放在计划检修上。

3.3 建立设备强检制检查(强检)强制更换(强换)工作制度

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客观存在“无形磨损“和有形磨损”两类、无形磨损是技术磨损不可修复,“有形磨损“是摩擦导致设备的零部件形状和质量发生变化功能下降,摩擦后不可修复的设备必须强换。(根据设备运行档案如:如合介泵的涡壳、叶轮及前后护板180天更换;离心机油75天必须更换(系统压力与工作压力相差90千帕时,油过滤器必须更换。)为了保护系统通畅降低生产成本对部分设备必须进行强检。如:TBS干扰床15天放水一次清理紊流塞,中煤脱介筛每周去除一次筛毛。加油工应做好记录工作;加油换油台帐的准确性对设备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因此设备换油严格按照换油周期进行。

3.4 做好设备的备件、易损件、特殊备件等材料计划及库存性情况统计工作

建立设备零备件的计算机录入系统,特别是易损件的库存情况,特殊备件的保存状况,如离心机背板固定螺栓为M18.8*75螺距为mm每台有8条不锈钢螺栓。每天备件的使用和入库情况进行每日统计,每周、每月汇总,作为重要依据上报月度计划。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故障的发生证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防范永远胜过处理,因为只有做好了日常的维护保养,制定防范方案,才能够将洗煤设备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洗煤设备可以长期稳定运行。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篇(3)

2我国特种设备管理体系中存在的缺陷及其原因

2.1特种设备的维护情况不达标

(1)从企业领导的角度来看,一些企业的领导不重视设备维护,只在意目前利益。对设备的使用过度,不重视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常常造成设备的超符合运行,带病作业,不注意小隐患,加速特种设备的磨损甚至老化。这样反而使企业在日后要花更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对设备进行大修甚至更换。(2)从企业员工的角度来看,大多数企业对于设备的维护保养都是设备出现损坏才进行,由于每个员工的操作习惯及每台设备耐损程度不同,维修人员也存在应付现象,这种维护制度并不能十分有效。其实最好应该推行的是“定人使用、定人保养”制度。这样,有利于对每台设备的及时保养与维护,使设备能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

2.2特种设备的实际使用不规范

我国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技术良莠不齐,有的操作人员技术不过关,对机械设备了解程度也不够,甚至有无证操作的情况出现。这样,市场造成机械设备超负荷作业、带病作业以及违章操作等现象,这些现象都加速了机械设备的磨损和老化。在加上企业不能够及时的进行保养维修等工作,机械设备出现故障的几率大大增加。

2.3特种设备落后情况下的盲目购置

我国很多企业的特种设备早已经陈旧,技术水平落后,不能满足正常生产的需要,制约了企业向上发展的潜力。设备落后的情况下,有的企业并没有按照生产实际和市场行情严格制定采购方案,企业盲目采购一些高精尖的特种设备。一来,企业花费大量的资金引进设备,却没有能够熟练操作的员工,或者难以维持设备运行的资金,浪费了机械设备的产能,甚至闲置;二来,即使能够保证新进机械的工作需求,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可是,市场需要并没有如设想的那么大,导致产能过剩。

2.4对特种设备安全重视程度不够、责任理念不强

很多企业对特种设备安全重视程度不够、责任理念不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往往对设备使用超负荷,甚至进行违法改装,维修程度不够,导致很多事故隐患出现;另外,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部门不够专业,往往配备不齐专业的有经验丰富的安全管理人员。殊不知,短期的减少安全投入长远上看并不能减少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反而若是出现安全事故,往往对企业造成极大地损害。

3提高特种设备设备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3.1建立并完善特种设备的设备管理部门

在特种设备管理中,层次管理很重要,合理地将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互结合相互协调才能够更好的实现科学的综合管理。明确专职管理人员和群众管理人员的职责,实现统一规划、管理。充分发挥各级职能人员的积极性。在特种设备管理中,层次管理很重要,合理地将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互结合相互协调才能够更好的实现科学的综合管理。企业应实现统一规划、管理明确的体系,明确内部专职管理人员和群众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

3.2完善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完善的维护保养制度是特种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有效管理手段。保养一般可分为两种方式: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保养的到位与否能够影响特种设备的正常运行与否,保养不到位也是特种设备出现故障的重要原因。企业员工要依据特种设备维修保养使用说明书对特种设备进行有效地保养,并日常、定期进行监督保养的落实情况。再设激励奖惩机制,把特种设备机械的性能状况、维修保养情况、运行状况、成本费用等列入奖惩计划,激励企业员工的自主积极性和责任。从而企业能够保证特种设备机械的正常工作,延展特种设备的使用周期,同时又能有效降低设备维修保养成本。

3.3落实特种机械设备淘汰工作做好特种机械设备

除旧更新工作即报废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运行效率、市场竞争力以及发展潜力。落后的不安全的设备应及时进行淘汰工作。以下几种类型的特种设备应及时淘汰:(1)损耗严重、技术性能落后;(2)能耗高、效率低;(3)达不到使用要求和安全要求;(4)超过使用年限。

3.4保障维修维护的及时性、计划性和预防性

在维修方面,一是重视小故障的及时处理,做到防患于未然。切不可小故障不影响使用,为了赶任务让设备带故障作业,最后小毛病拖成了大故障,不但影响正常使用,还有可能造成设备突然报废。二是采取“计划维修”与“预防性维修”两种制度的相结合的维修制度,科学合理的安排设备维修工作。因此,完善的企业的维修机制包括具有两个职能,能够保障维修的及时性,同时也能保障维修的计划性和预防性。对于故障的及时检查与排除,能够有效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而对于设备的计划维修和预防维修是全方位的维修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期与不定期的维修保养是能够提升机械设备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篇(4)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3-0124-02

生产排程是将生产任务分配至生产资源的一个过程,指综合物料、设备等因素考虑,合理安排各项任务的生产顺序,制定可行的生产计划,以提高生产效率。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消费者的需求逐渐多样化,很多企业相继转变生产模式,进行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增加了生产排程的难度。近些年来,物流瓶颈问题备受重视,主导着整个生产系统。为解决这一问题,需引进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该系统以供应链管理思想为核心,是对物料需求计划的改进。如何在该系统中进行生产计划的精确排程是当前考虑的重点。

1 实例分析

1.1 生产方式

某炉台生产公司采用离散型生产模式,型料部门设计产能很高,但产量明显跟不上。人员和设备的闲忙时间不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难以准确预测未来机台产能负荷,无法均衡分配产能。在该生产模式下,生产工序冗长,前后要经过20多道流程,且具有变动性,经常会因异常而切换工序;生产任务复杂,包括日常型料订单生产,以及公司科研试验所需的型料试制、公司型料订单的打样、来料加工、协力厂商型料生产出现异常或品质异常时的紧急补货等,而且进度急、资源消耗多,会打乱原来的计划;约束条件较多,如原料质量、设备性能、产品结构等,往往会导致订单在规定期内无法完成。

1.2 订单状况

型料订单整体呈现出批量小、品种多的特点,且急单较多,订单结构不均衡。订单每天都有,随机性十分明显,订单变更频繁,计划总是跟不上变化;常出现插单的情况,使得计划调整难度增加;因交货周期较短,易出现延期交货的情况,难以准确回答客户的交货期。

高订单达成率可反映出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而精确排程是高订单达成率的必要条件。所以公司需要的就是在可以容忍的时间内排出一个最优化的生产计划。考虑到每天都有新订单,或有紧急订单插单的情况,必须制定准确的排程,并且在1个工作日内回复客户纳期。

1.3 生产排程的复杂性。

详细生产排程的结果是“生产作业计划”,是针对每个人员每个设备的生产资源的工作计划。作业计划必须满足在生产工艺上不能有半点差错。

①工序之间必须满足特定的逻辑关系,以及要求某些工序必须连续、同时、或者间隔进行等等,这是对作业计划最基本的要求。

②作业计划必须满足资源能力限制,一种资源在一个时间内只能干一件事情,生产作业计划中不能有资源冲突。

③作业计划必须满足物料供应的限制,没有原材料不能开始生产,也就是说作业计划必须同时满足多种复杂的约束条件。

2 手工排程的不足之处

2.1 标准的ERP系统计划模型

标准的ERP系统计划模型是基于无限产能进行计算的,而企业资源有限,针对公司现状,显然不能满足生产要求。所以它不能替代有时间进度的生产排程。另外,ERP系统以生产为核心,其关键不是生产计划,而是将计划分成若干具体的过程,及生产排程。因此,如何解决生产排程技术瓶颈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2.2 EXCEL手工排程

先将订单从ERP系统中导出,然后按照各自属性复制到不同的EXCEL表中进行预排程;若客户同意订单交期,则将预排程结果转化为正式计划。若不同意订单交期,则重新排程回复订单交期。

这种手工排程存在很多缺陷,如订单数量过多且具有变动性,容易漏单;零件不同,消耗资源的程度也不同,会产生较大的生产效率差异。难以保证排程的精确性,与实际有误差;生产排程时间较长,回复客户纳期慢,效率低;手工排程对操作人员依赖性很强。操作人员个人能力越强,对生产越熟悉,排程结果就越精确;对只能在某一固定炉型上生产的零件,手工排程易排错生产线;与ERP系统是两个平台,ERP系统不能从两个平台取数做成报表以监控计划。

3 离散型生产计划在ERP中的生产排程设计思路

3.1 选择排程规则

在排程时需抓住重点,按照工序的重要程度进行排程。一般说来,关键程序只要能够稳定进行,就不会影响到整个生产计划。首先,排程方向决定着工作排在资源上的位置,以及选取工作的先后顺序。通常包括正排、倒排和正倒混合排3中形式;其次,综合负荷生产线、订单量与订单结构等因素考虑,型料生产选择以关键工序压型进行正向、倒向混合排程的方式。

3.2 建立生产工艺基本资料

生产工艺信息是计划排产依赖的重要依据,包括生产炉型、单位时间产量和备料前置期等。该环节分为两步:先在系ERP统中建立一个表(料号炉号产能维护作业),内容有产品料号、良品率、备料前置期,排程时依据这些信息计算产能消耗;然后在ERP系统中建立一个表(特定炉号维护作业),内容有产品料号、特定炉号等信息。在预排程平台可料号带出特定炉号信息,排程选定生产线须以此为依据。

3.3 合理设置工作历

工作历连续地给出了有效的实际工作日编号,是计划排产过程中一切生成与执行的时间基准,主要包括工作日、公休日、节假日以及加班日期等相关信息。需要在系统中建立一个表(生产线运行时间设定维护作业),内容有各炉台每天分配的运行时间,默认每天换模时间为2 h,周一至周六运行时间默认为22 h。

3.4 建立预排程平台

命名为炉号及料号小时产能设定维护作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计划需求的来源。主要来自于订单,还有一些临时性生产任务如试制、来料加工等。

②料件信息。包括产品名称、版本号、规格等。

③工艺信息。包括料件小产能、备料提前期和特定炉号等。

④预排程信息。包括预计可用量、炉号和优先顺序。

3.5 建立排程平台

命名为生产计划维护作业。经过预排程后,每生产线都按顺序安排了加工对象,由于产品的备料前置期已知,同时各生产线运行时间已预先设置,即可按一定规则计算出生产线的累积负荷,得出产品加工的开始、完工时间。排程的计算逻辑为。

①备料前置期。当“日历日期+备料前置期”超过了产能累计负荷日时,生产排程依“日历日期+备料前置期”往后排程。

②需生产数。从炉号及料号小时产能设定维护作业带过来的需生产数可手动修改,以满足订单变更需要,若订单取消,将需生产数改为0,则此订单不参与计算。

③压制开始日期。取该订单生产排程的第一天日期,当“产能累计负荷日”超过“日历日期+备料前置期”时,生产排程第一天就是“产能累计负荷日”,否则生产排程第一天按““日历日期+备料前置期”算。

④压制结束日期。取该订单排程的最后一天日期。

⑤完工期。完工期=压制结束日期+8(后工程生产平均周期为8 d),可手动修改。

⑥生产工时。生产工时=需生产数/小时产能/压型良品率

⑦优先顺序。排程时依生产线炉号+优先顺序号逐个往后计算产能消耗。

⑧排产按钮。在确定各生产线订单排程优先顺序后,点击排产按钮系统才开始排程计算。

⑨修改开始压制日期。对订单插单或已排计划进行调整,需系统重新排程时,可在修改开始压制日期维护需插单生产的日期,再点击插单排产按钮系统即重新生产排程计算。

3.6 排程规则

①各生产线每日产能即计划设置的运行时间,订单对产能的消耗可依据其所需生产工时转化为对运行时间的消耗。

②修改开始压制日期的订单在排程时优先计算(即满足插单要求)。

③产能计算时考虑备料前置时间。如订单W015数量7 000件,B炉生产,备料前置期10 d,若日历日期为9月9日,则订单W015从9月20日开始压制。

3.6 生产计划表打印

系统中的排程结果需打印配发各工序予以执行,生管人员、营销人员需查询生产线排产情况,系统中的排程结果以单据的形式一张张的保存在数据库中,查询结果是单个的,不直观,因此需要开发专门报表呈现的查询。

查询条件可按炉号、订单单号、客户编号、起始日期、截止日期单条件查询,也可组合查询。

生产计划维护作业的排程结果是按日期横向排列,这样便于排程人员掌控生产线整体排产情况。但打印配发执行的计划是取2~3 d所有生产线的排程结果,且型料订单批量小,同一条生产线往往1 d压制几个订单,显然横向排列不直观且单张A4纸打印不下。因此查询打印界面需将生产计划维护作业的排程结果转化为以生产日期+炉号的顺序纵向排列。

4 结 语

离散型生产计划在ERP中的生产排程的设计可有效解决漏单、急插单、延误交货日期等问题。缩短了排程时间,且排程更加精确,实现了精细化管理;降低了生产排程对个人能力的依赖,应对紧急插单的能力增强;而且系统实现了数据共享,可见,此次生产排程设计合理可行。

参考文献:

[1] 何文锦,鲁建厦,李修琳.基于生产物流瓶颈的生产排程研究[J].轻工机械,2013,(1).

[2] 孔令革,鲁建厦,詹燕.基于排队网络的生产物流瓶颈转移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1,(6).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篇(5)

既然如此,那么怎样的一种计划管理的形式,才能真正地适应现场,反映出各种信息,同时又更加直观呐?我们在此仅介绍一下我们在施工中自己所用的一种计划管理方法,施工计划图。

施工计划图是将某项施工以时间为横轴,以施工区域地点为纵轴,将施工工序进行逻辑上的各种组合来体现出施工管理中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包括:设备图纸的到场时间、人力机械需求、各种协调事宜的先后时间。同时其具备动态管理的模式,也能充分展现各可进行施工穿插的工序间的施工穿插形式。其重要作用可发挥到施工组织、施工方案的直观展现。

以我公司在印度某项目电气升压站施工管理的计划图为例进行详细的施工计划图绘制说明。

1、工程简介:该项目升压站为400KV,六间隔。共计五排钢结构安装。施工中的各工序为钢结构构架安装,设备支柱安装,架空线安装,管型母线安装,高压电气设备安装,网控楼电气控制保护及低压设备安装,电缆桥架安装,电缆敷设及接线,控制系统送电调试等几大工序。

2、施工工期及当时的施工形势:根据项目三级计划电气倒送电工期为2012年5月4日,升压站受电时间为2012年4月20日。依据国内工程建设的经验升压站安装需要至少半年时间,而据我们对印度分包商的考察其完成这样的一个升压站施工修要1年时间。当时的设备情况为6月到货,土建部分交安时间为6月20日开始。

计划图的绘制要素的确定

1、时间轴线的确定:

依据上述两点我们便可以6月20日作为施工开始时间,并以2012年4月20日为施工完工时间。绘制出计划图的时间轴线。

2、施工区域的划分:施工区域的划分方式,依据不同的理念会有不同的展现。比如以地点进行划分,则有升压站A、B、C排,或第一、二、三间隔,以工序分,电气施工有电缆敷设、设备安装、电气试验等。以专业分,则有电气一次系统、二次系统等。但施工计划图的施工区域划分原则是,考虑施工习惯,便于在计划图中体现施工布设的逻辑性,便于施工面的极大展开(即某种关键施工工序作业面的极大延展),较少的受到设备、交安、图纸等因素的影响。

因升压站构架安装是升压站施工安装的第一步,同时构架安装方式为整排而立,所以我们绘制的升压站施工计划图的纵轴是以排对升压站进行区域划分,同时因网控楼设备安装自成一个体系,故将其单独做为一个施工区域。便形成了图纸纵轴布局。

3、整体上逻辑确定工序顺利,局部上充分进行工序穿插:工序顺利的确定自然是以各工序间的逻辑关系进行确定的。比如升压站施工的工作流程为,先高后低,先大后小。即先进行钢结构构架安装,才能进行架空线安装,才能进行管型母线安装,才能进行其低下的电气设备安装。但在各小区域内,各工序具备打时间差的可能。比如前道工序在整体上虽未完成,但在局部上其已经不再对下一步工序影响,可进行局部穿插。如升压站在进行架空线拉设时,仍可在其架空线安装完毕的小区域内,进行设备支柱的安装,这样将不会延误施工时间,特别是在工期紧张的情况下,许多工作便是采用这种穿插的方法进行。这可有效缩短施工的时间,加快进度。

4、各工序施工时间长短的确定:各工序施工时间则因综合其作业面的展开程度及其在整个施工中所占的性质而定。比如钢结构安装时间如较长,则影响后续工序的施工时间可能无法完成目标。如给的时间较短,则受到作业面的限制及人力机械投入力度的限制而不可能实现。所以各工序的施工时间是综合该项目施工完工时间,及该工序在整个施工中对后续工序影响情况,以及投入的人力机械情况而决定的一个参考动态时间。我们应综合考虑当时的情况确定了在图中的各工序的施工时段,形成了图中的各工序的时间分配。

综上四点,我们完成了该项目升压站的施工计划图。

但施工计划图的绘制并不是我们的真正目的,如何通过计划图来进行施工管理才是我们的真正目标。

1、特征图形分解工作,呈现施工的过程情景:计划图首先使用特征图形将我们的施工进行工作分解,并能够体现出工作分解的是否具备合理性和可具备的操作性。同时也可使我们对施工过程进行整体地,完整地梳理,查找出遗漏的施工步骤。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将施工的整体过程使用特征图形进行了推演,检验施工方案措施是否可行,如吊车占位的空间是否合理,施工交叉是否有序。从而展示了施工的整体全景过程。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篇(6)

1进度计划的介绍

1.1进度计划定义

进度计划是电力施工单位进行生产和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从施工单位取得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准备开始,直到工程竣工投产交付使用为止,其对整个工程项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进度计划实质上是项目中每项活动开始及结束时间的具体化。确定了项目总时间目标后,将该目标转化为具体而有序的各项任务,并对每项任务的完成时间作出安排。这种安排就构成了进度计划,包括所有必要的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估计等。进度计划的逐步实施就是电力工程项目施工活动的进展,也就是用进度计划指导施工活动、落实和完成目标计划。其步骤一般包括收集信息资料、进行项目结构分解、项目活动时间估算、项目进度计划编制等几个步骤。

1.2进度计划的基本特点

进度计划的全面性。进度计划的全面性是指完整的进度计划应包含项目实施过程的所有事项,从而为计划的详尽分析与跟踪控制提供条件。

进度计划的层次性。不同管理层次的机构应编制不同层次的进度计划。通常建设方为策划性进度计划,总承包方为指导性进度计划,而分包方则为操作控制性进度计划。

进度计划的严肃性。进度计划编制完成后,要通过正式的评审或审批流程形成基准计划,只有具有严肃性的进度计划,其进度偏差控制才有意义。

2进度计划的影响因素

由于电力工程项目工期一般较长,尤其是较大和复杂的基建工程,影响进度因素较多。编制计划时必须充分认识和估计这些因素,才能提前考虑其影响,使施工进度尽可能按计划进行,当出现偏差时,应认真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其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

3.1有关单位的影响

工程项目的主要施工单位对施工进度起决定性作用,但是建设单位与业主、设计单位、银行信贷单位、材料设备供应部门、运输部门、水、电供应部门及政府的有关主管部门都可能给施工的某些方面造成困难而影响施工进度。其中设计单位图纸不及时和有错误以及有关部门或业主对设计方案的改动是经常发生和影响最大的因素。材料和设备不能按期供应,或质量、规格不符合要求,都将使施工停顿。资金不能保证也会使施工进度中断或速度减慢。

3.2施工条件的变化

施工中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与勘查设计的不符,如地下障碍物、软弱地基以及恶劣的气候、暴雨、台风、高温和洪水等都对施工进度产生影响,造成工程破坏或临时停工。

3.3技术失误

施工单位采用的技术措施不当,施工中发生事故。或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缺乏经验,不能保证质量等都要影响施工进度。

3.4施工组织管理不力

施工组织不合理、劳动力和施工机械调配不当、施工平面布置不合理等都将影响进度计划的执行。

3.5意外事件的出现

施工中如果出现意外的事件,如严重的自然灾害、火灾、重大工程安全质量事故、劳资纠纷等均会影响施工进度计划。

3进度计划的编制方法

3.1常用方法的介绍

进度计划主要说明每项工作必须于何时完成,还要说明完成每一任务所需要的时间,甚至也要明确表示出每项工作所需要的人数、主要材料的数量及供货进度。常用的制定进度计划的方法有两种。

(1)关键日期表。关键日期表是最简单的一种进度计划表,它只列出项目的一些关键活动和各项任务开始进行和结束的日期。

(2)甘特图。甘特图也叫横道图或线条图,它在日期表上以横线来表示每项活动的起止时间。甘特图的优点是易于编制、简单明了、直观易懂、便于检查和计算资源,特别适合于现场施工管理,可以很明确地看出每项任务的起止时间。因此到目前为止仍然是小型项目中最常用的工具。即使在大型工程项目中,它也是高级管理层了解全局、基层安排进度时常用的工具。在甘特图上,可以看出各项活动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在绘制各项活动的起止时间时,也考虑它们的先后顺序。但各项活动之间的关系却没有表示出来,同时也没有指出影响项目寿命周期的关键所在。因此,对于复杂的项目来说,它不能看出工作之间的复杂关系,不容易明确关键步骤,不能在计划执行过程中需要进行调整时,迅速而简单地进行修改与控制,这时甘特图就显得不足。

3.2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对每个不同的项目来说,采用不同的进度计划方法本身所需的时间和费用是不同的。关键日期表编制时间最短,费用最低。甘特图所需时间要长一些,费用也高一些。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项目的规模大小。小项目应采用简单的进度计划方法,大项目为了保证按期按质达到项目目标,就需考虑运用较复杂的进度计划方法。

(2)项目的复杂程度。项目的规模并不一定总是与项目的复杂程度成正比。

(3)项目的紧急性。项目进行起步阶段需要对各项工作指示,以便尽早开始工作,此时,如果用很长时间去编制进度计划,就会延误时间。这时应该选用简单的便于编制的进度计划方法。

(4)项目的关键活动。项目进行过程中如有几项关键活动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在这期间内又可以把其他准备工作都安排好,那么,这些准备工作就不必编制详细的进度计划。

4电力工程项目进度计划需把握的关键点

4.1项目的主线

电力工程中最重要也耗时最长的部分就是主线。以变电站为例,主控楼就是一条主线,从土建的开挖基础、分层扎钢筋、制模、浇注混凝土到非承重墙的施工,再到内外墙面粉刷,期间会遇到与暖通、电气安装的交错,通常施工周期会超过三个月,在此期间会遇到各种电气盘柜的进场时间与控制楼土建吊顶、地板制作顺序的配合,只要把这部分的时间控制好,整个变电站工程的时间就容易控制,而且对于主线一定要做到一个“抢”字,以求不浪费一天。

4.2工序的控制

理清进度计划中各分项工程的相互关系,协调好各项工作之间的施工顺序,可以更好地帮助进度计划的编制。仍然以变电站为例,比较容易找出的关系如:先制作基础,然后是设备支架、安装设备。而整个场地上专业配合牵涉到基础制作,并且回填到电气预埋和接地要求深度后进行电气预埋、接地网制作,接地网制作的同时留出道路、电缆沟等后期需要再次开挖的部位等等。分项工程相互交错,正常情况下必须保证之间的正确逻辑,工程的质量才能有保证,如果出于特殊的情况而改变工序(材料不到位、工程进度紧张),必须出具一份特殊的施工组织设计来保证质量的控制。

4.3相关的物资计划

对于整体进度计划的编制,首先考虑设计图纸的落实和到场,以及材料清单的制作。而相应的材料、设备、机具的计划也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土建的水泥和回填土等地材以及安装的设备等更不能忽视,即使是一根预埋管都会影响整个工期。而对于施工图纸到场后的自审和设计变更应该特别重视,随时会引起材料的变化而导致施工周期延长。同时相关的机具到场也是需要统一规划的内容。

4.4人力安排

人力安排涉及现场住房以及成本控制,人力到位程度与进度计划细致性成正比,人力计划做得越细,工程项目做得越得心应手。

5进度计划实施中容易存在的问题

5.1忽视进度计划

施工中认为进度计划是一种摆设,可有可无,凭借日常工作经验安排,而忽视进度计划。对于小工程,或许可以这样。但大型的电力基建工程工期长,环节多,意外情况也多,没有很好的进度计划,很难在一个长的时间跨度内把握项目施工组织状况,同时很难在资源上做到从容调度和平衡优化。

5.2计划与实际工作脱节

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多种,可能是进度计划编制不够准确,不能如实反映施工状况,以至进度计划失去了指导作用;也可能是认识上有误区,因为进度计划中的施工顺序与实际工作的施工顺序有一定的差别,在具体的施工中,工作人员不愿意受计划的约束。

5.3进度计划过粗或过细

进度计划过粗,则难以控制作业进展,不易发现问题;进度计划过细,则容易人为割断施工工艺之间的自然联系。例如,接地线安装包括放线、安装、检验等工序,此时应采用粗计划,综合成一个作业。从实际工程来看,进度计划的粗细没有明确的规定,很难把握。工作中一般遵循三个原则:一是作业工期要短,一般要求14天以内,这样有利于控制作业进展;二是尽量符合施工的自然流程;三是根据工作量的大小决定是否细化。如果工作量大,工期长,则细分为三个作业,否则一个作业就可以了。进度计划能粗则粗,要细则细,以利于控制、指导施工。

5.4进度计划内容太多而没有重点

从设计、预制、材料供应到土建、安装、测量、调试等全部包括在内,并尝试在每条作业上加载资源,连螺栓螺帽等小物项都不放过。这样作出的进度计划过于庞杂,极不利于进度计划的跟踪控制。从工程实践来看,只做现场施工进度计划,加载主要的资源和工程量,以此为中心各相关部门做支持准备计划,以文字形式描述即可。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篇(7)

二、ZMJX公司目前设备管理模式

ZMJX公司是国内一家较大规模的焦化连续流程性生产企业,生产工艺复杂,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性强等特点。其设备种类多、非标设备多、特种设备多,是典型的煤焦化装置,既有化工行业的一般特点,又有焦化企业的特殊之处。目前该公司设备管理主要采用前苏联的计划预防维修体系,研究该企业的设备管理对于煤焦化企业来说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1.设备管理组织机构

公司分管设备的副总经理是公司设备专业管理的最高领导;公司设机动部,是公司设备管理的职能部门;公司设维修车间,维修车间与其它几个生产车间行政上属同一级别。各生产车间不设设备维修岗位和维修班组。公司生产和设备管理组织机构如图1所示。

图1公司生产、设备管理组织机构图

2.设备的维护管理

ZMJX公司采用了设备A类(又称公司级设备)、B类(又称车间级设备)、C类(又称班组级设备)三级分类管理的办法。设备保养采用日保、一级、二级的三级保养形式。重点设备采用生产和维修工联合包机制。

3.设备技术状态检查与设备维护检查与评估

该公司在制度上并未明确区分设备技术状态检查和设备维护检查与评估,总称为“设备检查”,实行“三级”和“五定”管理。三级即岗位操作工、设备维护人员的日常巡检,维修车间专业技术人员的周检,公司设备管理系统的月检及特种设备的法定检查。公司对重点设备检查提出“五定”(定点、定人、定方法、定标准、定检查周期)的基本要求。

4.设备的维修管理

公司设备维修按照设备功能的恢复和维修工作量进行大修、中修和小修分类管理。维修还可分为自主维修和外委维修。维修专业性和技术复杂性较高,本公司维修人员不能胜任或维修工作量较大、消耗人力(工时)较多,本公司维修力量不足以承担时,选择外委维修方式。按维修的受控程度分为计划维修和计划外维修,还有故障维修和事故抢修等。

三、对公司设备管理相关策略的分析

1.目前设备管理模式固有缺陷分析

必须肯定,传统的计划预修制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但也存在缺陷和不足。

1.1对生产调整的适应性不足

计划预修制通过有条不紊的保养维护工作,保证设备在一定周期内的工作性能,是一种相对刻板的机制,该模式稳定运作时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这种周期的规律性实际上限制了设备的有效利用时间,制约了产量调整的弹性范围,对于连续性流程来说,这种限制尤为明显。

1.2修理计划难以切合设备实际

计划预修制中设备维修周期的理论基础是设备的磨损规律和设备的故障规律,这种规律是一定时期内的统计结果,往往不能适应企业不同的管理水平、不同的负荷强度。现实中常常碰到的问题是,当一段时间内生产负荷发生变化后,这种机制不能对各类维修的合理组织提供依据,不是修理时间过早、维修项目过多造成过剩修理,就是欠维修。

1.3对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的兼容性不足

当前设备诊断技术日趋成熟并应用广泛、管理信息化逐步普及、设备维修多种策略不断提出,受模式提出的时代背景限制,计划预防维修制从理念上对这些手段和方法的重视不够,从机制上也没有为这些手段的有效应用提供充分的切入点。

2.设备使用和维护策略的分析

对设备实施分类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管理策略,通过设备分类对设备实行区别对待,有利于引导管理资源的投向。公司目前采用的分类方法将设备分为三类。其中,第一类是生产流程中重要的关键设备;第二类设备为生产流程中的一般设备;第三类设备为辅助设备。这种分类方法符合该公司工艺特点,体现出公司对保持工艺系统连续性的重视。但这种分类存在标准模糊、忽略了设备的多重属性特征和“设备”的定位过于宽泛的不足。

3.对公司重点设备联合包机制的分析

设备包机制是被我国工业企业广泛采用的一种设备区域管理基本模式,将设备的日常检查和基本维护保养的责任包干到人、强化管理责任和管理要求。公司现行的包机组由生产工和检修工组成,注重操作工设备管理作用的发挥,避免设备使用和维护“两张皮”的现象。但由于设备包机组成员分属不同车间,管理上需要解决跨部门的特殊性。此外,设备包机人本身是基层岗位员工,调动资源的权限有限。

4.对公司维修管理的分析

该公司检修计划的制定充分考虑了生产方参与的重要性,这种安排可改善设备维修和生产组织脱节情况。 但该公司年度检修计划以设备大、中修为主要内容,对小修和定期维护等内容关注不够,仅做出原则性的安排,没有体现“计划”的本来目的,并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计划检修,这种制度本身可能成为一个管理漏洞。

四、当前模式下改进设备管理的具体措施

对企业的设备管理模式进行结构变革时,对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甚至企业文化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通过构建点检定修制变革公司设备管理模式,我国不乏成功范例可以借鉴,点检定修制对公司设备管理模式的固有缺陷提供了结构性的改进策略。

1.进行基础信息收集和统计分析

首先确定设备修理定额,重点是确定修理工作劳动量定额、停息时间定额、材料消耗定额和修理费用定额;其次,进行生产作业和故障统计分析。这些工作是其它措施有效性的依据和前提,为其它措施制定提供基础信息。

2.设备管理组织机构调整和机制优化

成立由公司主管设备的副总经理、生产部和机动部负责人为成员的公司设备管理委员会。在主要生产车间设分管设备的副主任,行政上由车间主任领导、业务上接受公司机动部指导,负责本车间的设备管理工作。在主要生产车间设设备检修组,配备一定数量的检修工,担负本车间设备二保、小修和一定数量的中修工作。维修车间保留一定数量的维修人员,公司的电仪仍由维修车间集中管理,维修车间主要承担公司备品备件的修复、自制零部件加工和技术改造工作及其它生产车间一定数量中修工作。

3.生产车间、维修车间人员配置和工作内容的平衡优化

对于生产车间,根据各类设备维修定额和工作分析的统计资料进行综合测算,以可用于设备维护维修的允许时间段内可完成该车间全部设备的维护维修的75%为原则确定需补充配备的车间维修组人员数量。其他检修任务采用模拟购买服务的方式由检修人员承担,这时生产车间成为设备维修的主体且出于减少支出的考虑,生产车间承担设备维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加强。停产大修工作量仍可通过外委维修来承担部分工作。

五、未来施行点检定修制的主要措施

点检定修制涉及设备管理体系结构的变革,新体系的构建包括子系统的众多环节,具体实施方案要根据未来企业具体实际制定。

1.点检分类管理

日常点检这是一种最简单的一种检查方法,检查设备的运行温度、转速、振动、声音等项目,通过动态值与额定值的比较得出检查结果,点检周期一般不超过1周,点检工作由岗位操作工或岗位维修工承担。

定期点检依据设备使用说明书、行业设备通用技术以及各类设备运行的规律制订的一种按规定检查周期、规定检查项目、规定检查路线的设备检查制度。借助专用的检查仪器,通过实测值与标准值的对比分析掌握深层次的技术状态,定期点检分短周期点检和长周期点检,前者检查周期一般为一周,长周期点检周期一般在30天以上,由专职点检人员组织实施。

精密点检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应用专业性更强的精密仪器来检查。精密点检能更准确地预测设备的磨损情况、内部变形情况、设备的损坏趋势,大大减少设备的故障停机,一般由业务素质高的技术人员和专业维修人员来进行。

2.重新进行设备分类、确定不同类别的点检类别

将现行设备分级分类“二维”模式,改进位为“三维”模式:首先依据化工企业生产性质,可将使用设备分为5大类:即炉窑、塔类、机械类、电气、仪表自控类,有些成套设备有必要进行二次划分,以适应专业维护检修的需要;其次,细化设备分级:将原来的3类细分为4级,按照设备在生产工艺线上所处的地位、功能、构造复杂程度、修复工期及费用等因素,把设备分为关键设备、主要设备、一般设备和次要设备4个等级。确定指标体系,实施量化评定:把设备可靠性、维修性、经济性作为评价设备分类的标准,综合设备对生产、质量、成本、安全的影响程度,三项评价指标累积得分达到一定分值即归入相应等级。下表为根据上述方法形成的设备分类建议。

表1 公司设备重新分类建议

3.制定点检工作的标准

根据设备各部位的结构特点,详细规定点检位置、项目、周期、方法、分工及判定基准制订点检标准,并详细制订点检计划表、给油脂标准、维修作业标准。采用划分点检区域、确定点检路线图、建立点检的业务流程的点检活动方式。

4.定修计划制定流程及实施

定修计划是控制定修实施的一种手段,它是定修模型在计划管理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化,其目的是预知定(年)修项目数、确定日期和时间,便于生产、设备方面工作的预安排。定修计划有跨年度的长期计划、年度计划、季度计划和月度计划。实施可以根据公司管理架构和职责分类具体确定,其关键环节是进行反复的优化,一经确定就成为与生产计划同时进行的一部分,它基于对设备技术状态和生产组织综合因素的准确把握,具有很强的计划性、适应性和准确性。

5.变革基层管理模式

即以作业长为中心的基层管理模式。作业长在实质上是传统管理模式中工段长、生产调度员、技术员的融合体。点检作业长领导点检组长及点检员完成设备状态管理、维修资源调配、维修质量检查监督、备件计划与管理、设备等工作;生产作业长领导运行班长及岗位员工完成生产计划实施、工艺执行和调整、设备操作规范指导与检查、现场6S指导与检查、现场持续改善提案等工作。公司点检定制下设备管理组织机构如图2。

图2 公司点检定制下设备管理组织机构建议

6.管理对策实施的支撑保障措施

6.1适当使用设备状态监测技术

ZMJX公司目前仅在焦炉煤气鼓风机等少数关键设备采用了设备技术状态监测装置,也配备了一定数量的离线监测仪器。建议该公司适当增设设备状态监测采集和分析装置。下表为公司可采用的有关装置和布置参考建议。

表2 公司设备状态监测仪分布建议

6.2从点检诊断技术方面、设备维修技术方面、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做好各级管理人员和岗位工人的培训教育

6.3积极稳妥采用适用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该公司目前尚未采用专门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手段的应用上还停留在通用办公软件文档管理和简单的数据统计阶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设备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建议该企业积极稳妥采用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根据该企业设备管理现状和水平,应该首先考虑计算机辅助设备维护管理系统(CMMS)。对于企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EAM),笔者建议暂时不予考虑,但建议实施CMMS系统时,在兼容性和扩展性方面为将来EAM的实施作一定的准备。

六、采取两阶段对策分步实施的主要考虑

之所以提出先在现行模式下现进行管理改进,未来再实施点检定修制两步走的思路,主要基于三点考虑:一是点检定修制是某种程度的组织变革和流程再造,需要稳妥施行;二是点检定修制对管理人员和岗位工人有较高能力和意识要求,该企业目前尚不具备条件;三是该公司目前尚不具备点检定修制要求的各项制度、标准、规程所需的工作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葆文.现代设备资产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篇(8)

现代煤化工企业设备已步入大型化、自动化、集约化时代。在工艺流程优化设计过程中,备用设备明显减少,这就给煤化工设备的检修维护维护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良好的设备的检修维护管理,虽不会有直观的经济效益,但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延长设备的使用周期,提高设备的完好率,降低设备维修成本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设备维护管理是煤化工企业的一项基础工作,只有设备正常运行,生产才能顺利实现。对于煤化工企业在设备的管理中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模式,管理理念也不完全相同。如果从一个企业长远经济效益来考虑,一个好的设备管理模式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应该是相当可观的。

一、煤化工设备维修与运行档案的建立

1.设备运行档案建立

建立设备的运行档案就是要准确记录设备投入使用的时间、运行中的温度、压力、转速等重要参数,以及设备在运行中出现的故障现象、产生原因、排除方法、更换的零部件以及零部件的使用寿命等,要详细记录到设备运行档案中。这样,对设备的运行状态就会有一个较全面了解。通过对运行档案的分析,有利于判定故障产生的周期及出现的类型,及早安排检修计划。设备运行档案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数据,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检修计划的制订是否正确合理。

2.设备维修档案的建立

对于煤化工设备应该进行分类管理,以动设备、静设备、压力设备等分类,当设备投入运行后必须建立定期维护切换记录。首先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客观存在不可消除的损耗,这种损耗又分为无形损耗和有形损耗两类,无形损耗是自然损耗,比如设备的老化、锈蚀、风化等机械强度或功用下降,不可修复。有形损耗是动设备摩擦所致,如轴瓦、密封圈等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设备零件形状或质量发生变化,造成设备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而这种损耗是可通过维修手段恢复设备的功能和稳定状态。因此,通过定期检查维护,建立设备维修档案,在合理周期内对设备进行适当的维修既可以保障设备的运行周期也可以防止因设备损坏而造成的突发安全事件。

二、制订设备维护检修制度与施工计划

1.设备维护检修制度

良好的设备管理必须要以良好的设备检修制度为基础,设备维护管理制度应以设备原始档案和设备运行参数说明、设备运行档案为依据,根据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而制定的定期计划检修制度,如:设备运行档案显示,压缩机的轴瓦使用寿命为5000h,那么该压缩机的轴承计划检修周期为4800h,此项控制可将设备故障控制在萌芽阶段。将所有设备的运行档案进行整理,归类、分析,并结合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每月设备运行时间,制订出月度、季度、年度设备检修计划。

2.设备检修维护计划

由于煤化工企业设备检修工作的特殊性,检修工作分为现场检修和计划检修。现场检修,是以机电值班人员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依据而提出的检修要求,这种检修是一种被动的检修,具有随意性和突发性;计划检修,则是预防性检修,是按照设备的运行特点及维修周期进行的一项保证设备性能和完好的重要工作。所以,计划检修是检修工作的重点,管理工作应主要放在计划检修上,但也不能忽视设备的紧急检修工作,通常可以制定检修应急方案和实际演练来提高设备检修过程中的响应速度,以此减少因设备突发损坏事故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另外为使设备维修达到预期目标,必须制定设备维修作业施工计划。对大型关键设备中修及以上的维修,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三、设备的日常管理

1. 建立健全设备管理组织机构

一个煤化工企业的每一套装置的设备管理要从企业建设初始阶段开始。而且必须满足以下条件,首先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设备管理部门,形成一个精干的设备管理团队。从初步设计到竣工,一定要有收集齐完善的设备资料;建立健全设备档案。特种设备一定要满足国检要求进行初检,设备的检验计划(满足国家特种设备监督检验要求),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根据不同的设备分类相同类的设备制定设备保养计划和检修规程。建立健全设备巡检制度;建立和完善设备的的检修记录。对设备日常问题进行详细的记录。定期对设备状态进行安全运行评估。一个良好的组织机构,发挥正常的效用,在设备管理上是必不可少的。

2.对设备管理人员的要求

煤化工设备除了做定期的检修和维护以外,还需配备专职的设备管理人员,并要求专职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做到,了解各类设备检修的国家相关规程;了解各类设备检验的国家相关规定;了解与自己管理的装置中设备、材料、介质的特性;熟知自己管理的装置的工艺流程;熟知装置中没一个部位的压力、温度、介质等最基本的参数;能制定即经济又能保证装置运行的检修计划;对装置运行中的设备隐患有一定的敏感性。

四、设备的定期停车大修

煤化工系统运行一定周期后应按照设备检修计划进行系统性的停车大检修。如果不进行定期的大检修,在系统运行一定周期后,连续生产过程中,如果一部分设备发生了故障,就要造成非计划性全面停产,这种停产损失是极大的。这样,将个别设备停下来,一一进行检修,将会使停产时间增加。所以,要采用将所有设备一齐停下来,集中进行维修。这种作法称之为停产维修或定期维修。在停产维修工程中,要求进行全面的维修保养,以保证到下次维修保养期之前,设备能正常地进行运转。停产维修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工程周期长。但其效果是非常大的。

五、小结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篇(9)

1 调度检修计划编制中需考虑的问题

调度检修计划在电网运营中具有全局指导性的作用,在编制中要以“两个减少”为出发点和落足点,执行“综合检修”、“工厂化检修”工作模式,注重全局性,以技改配合基建,充分考虑基建投产要求,统筹考虑三年检修工作,安排变电站技改、大修、基建工程项目与常规检修整合,优先考虑安排整站或一个电压等级全停的检修工作,做到集中检修,力争在各变电站工作在整个检修周期内只集中安排一次停电检修,最终实现大修、技改、基建、用户工程有机结合,输电、配电设备与变电设备有机结合,用户设备与公用设备有机结合,二次设备与一次设备等有机结合,使检修计划“一停多用”率达到98%以上。

2 缩短日计划批复前准备时间

2.1 严格规范计划申报时间

尽可能缩短计划审批时间,增加施工单位前期准备时间,严格按照《电网计划申报管理规定》所规定时间节点进行申报日检修计划,省调调管设备提前4个工作日(不含节假日)11时前、地调管辖设备提前2个工作日(不含节假日)11时前将检修计划申请票通过0MS-DMIS系统报送至省、地调控中心,同时报送日检修计划申请票时将与设备检修工作相关的要求、施工方案等一并报送,避免因施工方案不清楚造成前期准备工作时间较长。

2.2 提前开展日停电计划方式安全校核

日检修计划申报后,调度方式专责提前对次二日因检修计划造成电网方式的改变进行安全校核,并提出针对性意见和细化的电网运行方式。在检修前一日方式专责会同当值调度员对一些不影响供电也不影响系统安全运行的方式提前作出调整,尤其像煤矿、铁路高危用户提前安排倒回路供电,避免因停电当日倒带方式造成停电操作下令的延误。

2.3 提前开展日停电计划批复

在日检修计划批复中,调控计划人员、方式人员与保护人员每日下午15时前对次日计划进行联合审批,共同商讨,对次日检修涉及的倒闸操作当中的危险点逐一指出,确定次日最佳运行方式,并于17时完成日前调度计划的批复,确保调度员与现场运行值班人员、检修人员有充足的准备时间。

3 拟定调度操作流程需考虑问题

日计划批复后,检修前一日夜班值班调度员在21点前对次日所有检修申请票所涉及的停电设备、停电范围、停送电时间、工作单位、工作内容、特殊事项等再次审核,并按照日计划各专业批复意见与电网实际运行情况核对无误后,预先拟定次日检修流程,做出次日停电操作的最佳调度方案,方案要特别对各站相互配合的分步操作进行综合考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考虑变电操作人员的操作方便顺序,缩短人员到站和操作时间。检修流程制定后,当值调度员通过预告指令通知运行操作人员停电流程,以便操作人员能够提前拟定倒闸操作票,实践证明,科学编制倒闸操作流程是提高电网经济调度的有效手段之一。

4 编制调度倒闸操作票需考虑问题

调度员在正式编写倒闸操作票时要充分考虑操作技术顺序,科学、合理制定操作步骤,对综合检修工作中输电线路其作业特性,一般较变电检修工作量大、耗时长,在不违反倒闸操作原则的前提下,在操作顺序上应首先考虑安排操作线路转检修,可有效保证线路检修工期,使整体检修工作按时完成。计划工作如有备用设备停电操作,考虑可在批准计划执行时间前半小时先行操作,可缩短总的停电操作,增加检修人员作业时间。在拟定送电操作票时,可安排备用设备最后送电,可有效增加现场检修作业时间。

5 规范现场倒闸操作时间

5.1 明确现场操作及检修人员到站时间

日检修计划批准后,现场操作人员向当值调度员申报工作票时,当值调度员在告知停送电操作顺序的同时,应明确告知操作队人员次日到站时间及开始操作时间,操作人员应按照调度告知时间至少提前30分钟到站,避免出现“等人停电”现象。各检修单位在停电操作开始前到达工作现场,做好工作前的相关准备工作,避免出现“停电等人”现象。

5.2 制定变电站各电压等级、各类设备的标准操作时间定额

变电站正常的倒闸操作可分解为变压器、母线、断路器等单一设备的操作,并且每个变电站除了设备与控制室的距离长度略微不同外,各电压等级设备倒闸操作标准流程均相同,根据现场测得按照标准流程执行停送电倒闸操作最大固有时间,制定各电压等级、各类设备的标准操作时间定额,并由调度对现场执行效果进行考核。

5.3 调度操作实行预下令制度

调度员在完成“拟票、互审”后,至少在执行检修计划前4小时,与变电运行操作人员核对操作票,也就是预下令,使操作人员有充分时间进行操作前的检查、准备,等到批准停电时间,调度员正式下令,操作人员可立即操作,这样既保证了操作的安全,又节省操作前的准备时间和实际操作时间,为检修工作提前完工打下基础。

6 工作结束,恢复送电过程需考虑问题

检修工作许可后,当值调度员应与操作人员核对送电操作顺序,调度员、运行操作队人员按预定流程提前准备送电操作票。调度员与现场操作人员应随时了解现场工作进度,做好送电准备工作,一旦现场工作提前结束,应能够做到随时进行恢复送电操作。对于各专业综合作业的大型停电工作,如:变电站的三个电压等级同时工作时,因有不同的单位在工作,工作内容、工作量不同,下令操作及许可工作时间也不同。因此,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不必等全部单位工作结束后再送电,调度员和现场操作人员应根据申请票上的停电范围,预想送电情况,提前拟票,当有工作单位结票后,可根据停电设备有无其他单位工作决定,分步骤逐步恢复送电,这样可极大的缩短送电操作时间。

7 结束语

经济调度的实施会对电力企业的运营产生较大影响,对电力网的运行安全性也有积极影响,随着电网的发展,对电网大型、复杂的操作进行研究和总结,不断通过加强对设备停电计划执行流程管理,在保证安全可靠前提下调整设备倒闸操作顺序,缩短设备停送电操作时间,减少设备停电检修时间,在提高公司经济效益的同时,缩短了用户停电时间,降低了用户的损失,保证了社会的正常生产、生活用电。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篇(10)

[DOI]10.13939/ki.zgsc.2016.41.055

1 短期电力负荷特性

电力负荷存在多变性特点,而且其单位每天都在持续起伏,周期性变化特征极强。在这种连续变化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都不会出现较大跃动,但它对温度、天气和季节较为敏感。所以按照这些特征,可以将任意时刻的短期电力负荷划分为4种成分组合。

第一种是典型负荷分量,它也被称为正常负荷,是具有线性与周期变化特征、与气象无关的短期负荷类型。这种负荷基于本地负荷组合方式的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性体现,各类负荷成分的所占比重也不尽相同。因此不同组成成分的负荷决定了它们的负荷特性与对外界的影响因素,整体来看变化性较大。[1]

第二种是天气敏感负荷分量,它与气象因素有关,例如温湿度、风力等都能影响到它的变化。随着气候、季节的变化,这种负荷也会形成季节性周期变化规律。

第三种是特殊事件负荷分量,这种短期负荷发生在重大民间节日、社会事件、系统故障以及限电等特殊时间段中。此时的负荷分量会出现明显偏离典型负荷的特性,考虑到该类负荷具有较强随机性,所以就需要技术调度人员自行判断,在短期负荷预测模型或专家系统中通过技术分析来预测负荷变化规律。

第四种是随机负荷分量,它是短期负荷中难以被解释的成分,只有通过负荷预测模型算法才能解释这些随机负荷分量。比如说在时间序列算法中,就可以通过剩余残差来进行随机时间序列排列,并基于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来体现非线性能力,最后得到随机负荷分量。[2]

2 X市电力工程设计中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技术应用

短期负荷预测是具有明显周期性特性的,所以X市对该市的短期电力负荷进行了特性分析,并给出预测模型。

X市典型每日短期负荷曲线走势图

下图所显示的是X市在每一天的典型日负荷曲线,可以看出从凌晨0~4点这段时间里,负荷组成均为基础部分,由于大部分人都处于休息状态,所以该时段负荷呈现逐步下降趋势,是一天中负荷的最低点。负荷峰值出现在上午8点~下午5点的工作时段,该段时间内处于人们的工作活动频繁期,总体负荷呈现上升趋势且稳定,明显高于任何其他时段。

2.1 短期负荷原始数据的预处理

如上文所述如此观察一年后发现X市的短期负荷历史数据呈现两种异常状况,第一种,它的数据存在缺损,数据在曲线图中表现出跳变现象。为此所作出的数据预处理方法为首先假设某一天的负荷为L,则有:

2.2 基于短期负荷的预测模型建立

由于短期负荷预测是基于原始数据展开的,所以预测模型的构建就相当重要,本文基于X市的气象因素来为其建立预测模型。首先根据X市某一时间段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数据来推测它的短期负荷变化情况。经过观察发现在持续不下的高温环境中,X市的短期电力负荷常常会引发尖峰负荷,所以应该将该因素纳入到电力工程设计规划中,在指定气温状况下考虑短期负荷变量n(n=3),x(0)1表示短期负荷历史序列,x(0)2表示历史最高气温序列,x(0)3表示历史降雨量序列,所以由以上数据可以为X市建立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模型[3]:

按照电力工程设计实践验证也表明,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时所产生的统计指标能一定程度反映当时符合变化的规律性与随机性,但也要注意到日合格点下短期电力负荷的随机性变化相当敏感,如果在电力系统规划过程中能够满足每日短期符合预测准确率需求,就能证明短期负荷变化在某种程度上是存在规律性的。相比较而言,如果短期负荷考核指标具有相同数值,则说明每日合格点百分数考核标准相比于短期符合预测准确率考核标准更加严格,它体现了电力工程设计的严谨性。[3]

3 企业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在电力工程设计工作中的建设性意见提出

近年来,我国电网电压随社会市场发展需求而逐渐升高,电网规模也在不断延伸扩大,这主要体现在电源装机总容量的逐年上升和电力系统的成熟发展上。如果以单项电力工程设计应用来看,它的系统规划设计应该为电力企业整体发展起到一定的技术性指导作用,例如对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的独立展开,帮助中小规模电力设计单位解决各种问题等。具体来说,应该从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准备阶段与工作开展阶段两方面来给出建设性意见。

3.1 准备阶段建议

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准备阶段,应该首先致力于对电力系统所管辖区域内电力数据及相关资料的收集,明确大电网区域内的基本运营状况及特征,分析并调整、整理归纳相关系统资料。就比如说积极收集现有变电站、现有线路与系统的电源资料,形成统计列表并逐一录入到数据库之中,为构建城市电网网架数据库打好先期基础。其次,也要做好电力主网规划的信息收集工作,以促成电力主网规划报告,从报告中明确了解区域电网发展的主力方向及电力工程变化特点。同时也将这些有利数据归纳录入到电网企业数据库当中,为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水平年网架基础数据结构,形成每一年的横向信息联动,促进数据对比以鞭策企业技术进步。[4]

3.2 开展工作阶段建议

开展工作阶段主要是要关注电力系统的实时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来规划设计,更新数据库资料内容,收集和研究区域负荷特征状况,掌握各个变电站、电力线路的地理分布状况与实际数据,这些都称之为系统设计的准备工作。在开展工作阶段,电力工程设计中的网络基础数据对电力系统规划至关重要,因为规划设计中的电气计算就是电网基础数据中最重要的一环。作为电力企业必须要做到对基础数据库的持续更新与完善,为电力系统规划长期稳定运行做好技术铺垫。

4 结 论

本文以城市电力工程设计为背景,探讨了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中短期负荷预测在工程中的实际设计和应用流程。它证明了当前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高技术性需求,也体现了电力工程设计对系统单项规划设计的高要求。

参考文献:

[1] 钟俊强.分析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广东科技,2012(3):66-67.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篇(11)

1.机械动力设备因素分析

1.1.维修技能的要求

在传统的设备管理工作中,以职业化、低学历的技工为主,维护对象主要是机、电、气、炉4种专业设备;然而在现代的设备管理工作中,以专业化、中等学历的技师为主,维护对象还包括弱电、电子设备;而在未来的设备管理工作中,则以机电一体化的专业工程师为主,维护对象囊括计算机系统与信息工程在内的从高到低的所有领域,设备维护不再单纯依靠本企业维修人员完成,企业与供应商的设备专家共同组成了设备维护的主体力量。目前大部分铁路部门的设备管理仍旧停留在传统阶段,优秀的技能维修人员成为设备维护工作薄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1.2.维修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设备维修划分为小、中、大型集中维修方式,有着时间性与季节性的明显特点;迫于生产任务的压力,则要求在取消大、中型维修的同时,对日常维修也有了严格的时间限制;而对于未来的维修班组来说,无障碍、不间断运行则是对设备维护工作的基本要求。三种维修方式的转变,实际上是设备使用与维护理念的彻底更新,从中国铁路部门的发展现状来看,第一种维修方式仍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1.3.管理

思想高效、平稳、无故障是设备维护与管理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然而在现实工作中,由于管理方法与管理思想存在的问题,在许多铁路维修班组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以下现象:设备总是坏了再修,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维修使用两张皮,操作人员只求产量,治标不治本,结果关键时刻出问题。此外,生产与设备维护人员流动性大、违规操作、技能欠缺、管理断档等问题也都给设备维护带来了负面影响。传统的设备维护思想与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预防管理与系统管理思想将成为开展设备维护工作的主导思想。

2.设备维护工作的措施

2.1.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理念

设备在于维护,不在于维修,几乎所有的设备故障源于缺乏日常保养,“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维修方式只能使设备维护工作陷于低效率、高成本的恶性循环之中。积极推行预防维修,强调设备的维护保养,转变“重使用、轻维护”的旧观念,通过有效的计划维修保养,保证设备的精度和有效利用率。实施预防管理的重点是强化设备的日常保养工作。

2.2.采取化整为零的维修方式

铁路部门生产的季节性特点要求设备维修方式必须彻底转变,尽可能利用生产间隙时间进行设备保养,将生产时间与设备维护时间最大限度地重合。

2.3.从制度上实现全员维护

“维修、使用两张皮”是铁路部门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中常见的现象,也是设备故障频发的原因之一,只有从制度上保证操作者或使用者是设备维护的第一责任人,让每一个使用设备的人承担起设备日常维护的工作职责,才能有效改变重使用、轻维护的不良管理现状。

2.4.严禁带病运转

带病运转不仅会缩短设备使用寿命,带来生产成本增高、生产效率下降、产品品质缺失等诸多方面的损失,还会引发更大的设备事故与安全生产事故,不仅会给企业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企业倒闭。

2.5.树立设备优先原则

对于生产人员来说,保持设备良性运转是首先要做到的工作,当生产任务与设备维护在时间或先后顺序上产生冲突时,应严格执行“设备优先原则”,将设备隐患与故障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只有这样,才能使设备维护工作逐渐从“抢修”转变到“维护”状态。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是非常艰难的选择,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是必须要实现的工作目标。

2.6.增强设备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即通过局域网系统,初步形成备品配件计算机管理,同时积极使用设备管理软件,推动设备档案、固定资产、设备运行、维修等管理性基础工作向计算机管理、资源共享方向发展。

3.做好设备管理的五项基础工作

3.1.明确设备维护的组织架构

维修班组为主要维修力量,担负全段生产设施维护、管理工作。设备操作人员为设备维护第一责任人,负责对所操作设备的日常清理、、维护与异常检查。车间管理人员为设备维护小组的主要成员,负责协助与支持维修部门开展各项设备检修工作,负责监督操作人员的设备使用情况。

3.2.完善设备档案管理

对铁路部门来说,建立健全设备管理档案的意义不仅在于维持设备管理工作的连续性,还在于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一般而言,设备管理档案应包括设备及零配件档案、维修档案、技改档案、日常维护档案、日常清理与档案、配件采购合同、供应商信息、维修厂家信息、技术信息等内容。这项工作需要专人管理。

3.3.制定预防维修计划

依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合理制定维修计划是企业实现预防与系统管理的重要措施。一般来说,维修计划的制定以时间为单位进行划分,一般包括:年度维修计划、季度维修计划、月维修计划、周维修计划。

3.4.制定设备的维护指标与运行标准

设备的运行标准与维护指标是完全依据设备设计标准与运行原理确定的,目的是在充分发挥设备生产性能的前提下,保持设备的安全运转,并不受产品特性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对于不同的设备,其维护指标的具体内容不同,运行标准也不相同。对于设备维护工作来说,在任何情况下保持主要设备的运行标准是设备维护与操作人员尤其要关注的问题。

3.5.制定岗位设备管理制度

岗位设备管理制度的总和构成了企业设备管理制度,应包括设备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设备日常与清理制度、交接班制度、工具管理制度等。要严格遵守设备交接班的“五交、三不交”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