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幼儿园教师研修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2 15:01:29

幼儿园教师研修总结

幼儿园教师研修总结篇(1)

对于农村幼儿园的一线教师来讲,园本研修是相对陌生的词汇,其和园本教研既有一定的联系,也存在着区别,要想更好地推动幼儿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适应当前幼教改革的需要,必须弄清园本研修,本文主要围绕农村幼儿园园本教研到园本研修工作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一、园本研修和园本教研的区别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农村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做得最多的是园本教研,最主要的形式是观摩课、听课和评课,更深入一点的则是观课和议课,这些形式的园本教研缺少深度和广度,不能够很好地满足课改的要求。

园本研修在园本性和实践性方面和园本教研有相似之处,但园本研修更强调发展性,注重通过这一活动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并促进幼儿的发展,进而提升幼儿园的整体发展水平,这对于农村幼儿园来讲更为重要。

园本研修能够实现教研、科研和培训的有机结合,培训和教研相互联系不能分离,后续活动的设计要具有针对性,有深度、有广度且有温度,而这些都是园本教研中很少涉及的。因此,园本研修是农村幼儿园发展中更高层次的教育研究和学习活动,园本研修以园本教研为基础,又优于园本教研,因此能够更好地推动农村幼儿园的发展。

二、园本研修中各角色的定位

要想更好地推动园本研修工作的有序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把握好每个角色的定位。下面就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首先,要明确园长的职责。对幼儿园来讲,园长是规划者、引领者、管理者以及支持者,要具有前瞻性的眼光,能够深入思考问题,尤其是在农村幼儿园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更需要园长的引导。在园本研修中,园长的定位更需要明确和深入,才能够进一步实现农村幼儿园的良性发展。

在园本研修中,园长还需要发挥培训者的职能,要有较强的策划教研活动的技能、合作解决教学问题的技能、理性管理的技能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根据农村幼儿园发展的实际,在园本研修中精心地策划研修环节,并对活动所需要的材料进行科学处理,能够掌握研修的方向,驾驭整个研修的过程,这样才能够发挥该工作应有的效果。由此可见,在园本教研朝着园本研修工作发展的过程中,园长发挥了关键性的领导和指引作用,必须要进一步明确其职责,进行科学定位。

其次,园本研修要从教师的需求出发,明确教师的责任,调动不同层面教师的积极性。在园本研修的过程中,教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主题和目标的确定,还是在问题的设计与案例的预设,教师都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要明确教师的职责。具体来讲,需要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注重分析其自身的需求,设计出符合每个教师发展区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让每个幼儿教师能够深入到园本研修中,主动去研究,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要在这个过程中使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体,这是园本研修中关键的环节。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过程中,必须结合农村幼儿园的发展实际,针对农村幼儿的发展特点进行园本研修。例如,在问题设计的过程中,为确保问题的针对性,要深入了解农村幼儿的实际,由浅入深地进行设计,让幼儿能够在反思和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水平。而在案例的预设中,教师需要联系自身的教学实际,相关的培训者要起到引导和教育的作用,使园本研修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总之,随着幼教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希望教师能够成为研究性和专业型的教师,能够满足农村幼儿的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必须通过开展有效的研修活动提升农村幼儿园整体教师的素质水平。在之前幼儿园发展的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园本教研工作推动幼儿园的发展,但随着教学要求的提升,园本教研逐步向园本研修的方向发展,本文就以此为中心,结合自身的工作教学经验,对农村幼儿园园本教研到园本研修工作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论述,希望能够对今后的园本研修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更好地推动农村幼儿园的发展,提升农村幼儿的整体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周荣丽.从园本教研走向园本研修[A].2012年幼儿教师专业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

幼儿园教师研修总结篇(2)

随着幼教事业的迅猛发展,各类培训层出不穷,“远程研修培训”对于幼教事业的发展来说,是最有特色、最实实在在的一项培训。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段段真实的视频,让我明白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经过积累、学习、反思、研究、沟通、总结等过程。在这些过程中,要不断积累、总结经验教训,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同时需要具有研究幼儿、研究教学、研究环境、研究家长的能力和设计教育的能力等,这样才能成为最有智慧的幼教老师。

2015年10月至12月,我通过网络参加了远程研修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我通过观看视频,聆听专家的讲座,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与幸福生涯》、《数字化幼儿园的教师应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特点》、《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与利用》、《幼儿园教师研究素质提升的途径与方法》、《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等课程研修培训。专家结合实际进行详细的讲解,使我收获颇丰,领略他们博大精深的教育情怀,感受到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深邃和魅力。每听一次讲座,我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收获、成长与进步。这些讲座,对于我们普通的幼儿园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场久旱后的及时雨。这些讲座由面到点,基本覆盖幼儿园教育关注的各个方面和细节,有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和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特点》的解读和拓展,有对新时期幼儿教育形势和专业发展的前瞻分析,有对当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研究分享,有对幼儿安全、保健、良好习惯、社会化的探讨交流,有对幼儿园教师教育活动、环境创设等教育实践提升能力的方向指导,有对“家园共育,合力施教”的内涵探讨的真知灼见……他们每个人的语音,是那么的温柔和蔼可亲,可想而知,这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备不可少的一点。因此,我领悟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多年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不足和责任重大。“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了”。

一、研修的收获、主要体会、反思

(一)以德为先是教师必备的基本业务素质。幼儿教师的高尚品德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每一个孩子的一生有着重大的影响。幼儿园的孩子好像一张白纸,家长和老师是他们的启蒙者和引路人,一个孩子行为习惯和性格取决于启蒙者的教育和引导。因此,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为人处世都要做幼儿的表率,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德为先,正面教育,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同时幼儿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较高的管理艺术,丰富的情感,随时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积极参与积极探索,乐于学习善于学习。

(二)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衡量教师能力的必备条件。教师是文化知识和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只有树立创新意识,培育创新精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和思想,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传统教育观,以幼儿为主体,培养幼儿能力为目标,努力为幼儿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培养幼儿乐于学习,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兴趣和爱好,充分尊重幼儿并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善于发现和鼓励幼儿的创新意识,才能为促进幼儿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发挥启蒙教育作用。

(三)敬业精神是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幼儿园教师能否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是反映能否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重要前提。幼儿园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幼儿教育的启蒙者和引导者,承担着为祖国培育花朵和希望的重大职责。因此,必须具备敬业爱岗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幼儿、爱幼儿园、爱幼教事业,要有奉献精神,在工作中要不计个人得失,对孩子要有像慈母般的爱心,平等地对待每个孩子,做到爱生如子、女,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努力奉献自己的能力。

(四)认真做好家园配合工作是教师必备的工作方法。幼儿教育是一项社会综合性工程,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而是幼儿园、家庭、社会教育的结合体,要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仅靠幼儿园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必须家园共育,和家长建立密切联系,借助家长,社会的力量,重视家长资源的开发,利用家园联系栏、幼儿园网站、幼儿园宣传板报、老师和家长的微信群等。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方面的信息和方法,做到家园共育,共同教育孩子。

(五)随着远程培训学习的逐步深入,我意识到自己专业上还需学习,成长、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值得我去后续学习和整理、反思、总结、提炼的东西也还有很多很多。蓦然回首,点点滴滴,历历在目,在“国培计划”――宁夏幼儿园转岗教师园本研修能力专项培训中,我又一次完成人生破茧化蝶的瞬间,未来定格在我们的心灵深处。

二、对幼教工作建议

由此可见,培训对幼儿教师提升素质的重要性,因此建议将远程研修培训纳入幼儿教师基本的教育教学培训工作中。这样才能使每一位幼儿教师在培训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不断推进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必发.教师职业道德与幸福生涯.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2]李季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郝秀英.数字化幼儿园的教师应对.2014.12.27.

幼儿园教师研修总结篇(3)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6-0082-02

她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无私奉献、勇于探索、精益求精。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文件精神的指引下,伴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坚持以“科学开展园本教研、推助教师专业成长”工作为重中之重,以此来促进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共同发展。为此,我园开展了语言讲述活动的园本教研行动研究。研究活动开始之初,我们通过精心设计的园本教研问卷进行调查、沟通交流,结合调查、交流结果以及幼儿园的现状,严格制定了适合我园实际情况的园本教研行动研究计划,并将计划分为四个时段。

一、自主研修、共同交流的学习阶段

科学规范的园本教研培训活动,逐渐使教师走上了自主学习、研修的快速轨道。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一切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面对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现状,我们精心设计了园本教研的调查问卷,通过书面调查和座谈交流,确定了园本培训内容、方式及如何进行园本教研的行动研究。在园本教研活动开展之前,很多教师对园本教研的内涵根本没有深入地了解和真正的认识。为此,幼儿园鼓励教师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工作规程》为引领,查阅、搜集大量的幼儿教育专业杂志,如《幼儿教育》、《上海托幼》、《早期教育研究》、《学前教育》等,查找并整理大量相关的内容,在年段教研小组研修学习时进行传阅和交流,在全园教师业务学习时组织教师相互交流自己的认识及体会;还有的教师积极通过网络学习、查阅大量学前教育前沿信息,甚至自己购买相关的专业书籍和音像资料,利用多种举措、多种形式主动学习,深刻理解了何为幼儿园的园本教研,幼儿语言讲述活动的具体分类及如何开展幼儿语言讲述活动的科学方法等等,有效促进了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也使老师们不断地从多种途径和方式补充了园本教研的相关知识。

通过自主研修、共同交流,教师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教师们认识到通过以园为本的园本教研活动,能够深入了解幼儿,及时解决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惑与问题,为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幼儿园园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幼儿园教育科研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二、专家引领、共同进步的研究阶段

园本教研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专业人员的引领与指导。在专家的细心指导下,幼儿园深刻领会到以园为本的园本教研活动是搭建教师理论转化实践的有效桥梁。专业的纵向引领催化了园本教研的科学发展。在园本教研的起始阶段,幼儿园不断邀请专业资深、经验丰富的学前教育专家来园为教师答疑解惑、讲授要点,教师们认真聆听专家、学者对园本教研内涵的解读。专家们的深入指导进一步帮助幼儿园教师加深了对园本教研活动及幼儿语言讲述活动认识,为语言讲述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思路。

三、探索研究、深化内省的实施阶段

(一)建立园本教研制度,制定行动研究实施计划,园长及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发生实质性变化

科学规范的园本教研制度的制定,保证了幼儿园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园长听课制度,进一步提醒园长要坚持深入班级中参与教师的研修活动,并逐渐形成了习惯;教科研骨干制度,对幼儿园的骨干教师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学习制度,要求教师应认真学习《规程》、《纲要》精神,领会其内涵,并严格执行行动研究计划。

在园本教研活动中,园长、保教园长、教科研主任是幼儿园集体教研的确定者、参与者、倡议者。在园本教研活动中,园长、保教园长、教科研主任的角色也应发生相应的改变,变以往的“检查”为主为以如今的“研究”为主,抛弃“领导”、“内行”、“检查者”的身份,以积极的参与者、平等的合作者、互助的研究者的身份参与探索,明确岗位职责,带头参加研究,教研活动必到,形成了园本教研工作的合力。在研究中,敏锐、及时地发现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师专业发展遇到的实际问题,积极、主动地为教师提供理论学习、技术服务和信息帮助等。提高对幼儿园行动研究教研活动工作的深度关注,从内容确立、活动组织到各种条件的创设,都悉心、鼓励、调动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研活动中,做到不遗余力地支持教师的研修活动,从而带动了年段教研组长、全体教师行动研究、踏实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观课、议课活动中老师拥有了话语权,能主动、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总结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在幼儿语言讲述活动行动研究的园本教研活动中,幼儿园采取互相观课、议课方式平等地展开对话,园长及时了解教师的思考、认识、疑难、困惑,以积极互动的研究方式,与教师平等交流,共同切磋,同教师一起成长。开展幼儿讲述活动之处,我们发现部分幼儿教师对这个内容活动的组织方式枯燥、贫乏、敷衍、简单,于是教研组制定了小组培训计划,加强个别辅导,采取集体备课、自主研修等形式,组织教师认真反思、总结发现幼儿讲述活动中存在的设计技术等问题,进行适当调整,再回归实践进行尝试,使幼儿语言讲述活动在教师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得到科学、有效的开展,逐渐使老师们对幼儿语言讲述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发现问题、反思总结,教师探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迅速提升

在园本教研观摩活动中,很多老师发现:开展幼儿语言讲述活动时,会时常出现阻碍幼儿有效学习的一些问题。如,教师制作的教学挂图等教学具是否丰富、精致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幼儿完整讲述内容的水平;如果教师在幼儿观察图片顺序时,没有给予积极适当的指导,会引发幼儿在讲述时缺乏一定的条理性;幼儿出现跑题或过长的表述时,教师如果干预不当,会导致幼儿讲述缺少目的性等。这些问题经过梳理,由年段教研组在每次讲述活动教研后进行收集整理、汇总分类、共同交流,通过一课多研、行为跟进、同课异构、多课多研等多种形式的行动研究方式探寻相应的解决策略。

首先,年段教研小组的教师成员利用多课、多研的研究方式,在小组内进行观摩、交流、研讨,使教师对不同年段幼儿的讲述活动特点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就不同年段幼儿在讲述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思考相应的解决策略,鼓励教师充分、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思考。

其次,教研小组教师成员分成小组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设计出中班语言讲述《神奇的大海》两套教学活动计划,分别由青年教师和经验教师进行执教。教研小组的全体教师成员分成小组进行“一研”的观课议课。通过两节课的对比,教师们适当调整活动方案中不科学的设计思路,对活动中教师自身出现的问题研究科学有效的回应策略、对师幼间的平等互动、幼幼间的相互动等进行科学评价,探索积极有效的方法、途径。然后,将两节活动的优点进行整合,由经验型教师再次展示,教研小组的教师们二次观课、议课后进行“二研”,即进行二次研讨、修改。活动后对比分析教学活动的环节处理与细节处理的异同,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实施行为跟进。通过反复尝试,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在研究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和发展。

教师们通过多次探讨和学习,不断与同伴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教育理念产生“碰撞”,并引起“共鸣”,分享了诸多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逐渐能够挖掘更多的教育材料,为幼儿的创新思维、完整丰富的讲述内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全新的园本教研行动研究方式,促进幼儿园坚持从本园实际情况出发,从教师的专业需求出发,使教研活动真正走近教师,走进心灵,发挥了园本教研自主研修、同伴研修的魅力,提升了教师群体互学互助的作用,使得教师在问题追问中逐渐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在分析问题的产生和探寻解决问题有效策略过程中助推了自身的专业成长。

四、反思交流、共享经验的总结阶段

幼儿园教师研修总结篇(4)

在课题进行中,幼儿教师研修共同体依托网络式研修、分享式研修、主题式研修和自主式研修等形式开展活动,幼儿教师研修共同体的构建初有成效。但是由于幼儿教师研修共同体的教师来自不同的幼儿园,发现活动的效果不理想,教师参与度低,存在着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有参与,但互动少,教师积极性不高。

二是有研究,但不深入,教师专业提升难。

三是重研究,但少实践,研修活动效果差。

针对上述问题出现之后,教师们求思求变,认为现有的研修形式不适合幼儿教师研修共同体,需要进行改变和尝试,因此,提出了“五点串珠跟进式研修”模式。

二、“五点串珠跟进式研修”的理念

五点串珠跟进式研修是以提出问题、前期准备、共同探讨、收集收获与困惑、实践总结为线索的循环跟进研修。本研修模式遵循园本教研的实践导向,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寻找经验、探索突破口,最后达到改变实践的目的,每个幼儿园和教师都需要在自己的实践中进行尝试,解决了教研和日常教学分离的问题。同时,本研修模式强调研修共同体文化特征,即拥有共同远景、对话平等开放、资源共建共享、成员稳定认同,在跟进式的持续研究中,每个幼儿园都需要在共同目标下实践探索、贡献经验,实现共同体的整体发展和幼儿园的个性实施,这也解决了传统教研中承担现场少数人行动,多数看热闹的情况。

通过一年多的反复实践,我们在共同体研修活动中找到了一些经验。下面结合户外活动研修具体谈一谈五点串珠跟进式研修的内涵。

1.以问题为中心,注重教师需要

因参与研修的幼儿教师能力、兴趣和专长各异,因此,选择的“问题”必须是来源于幼儿教师共同体成员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亟待解决的“真”问题;也是教师们感兴趣的又有利于幼儿发展的问题。

因此,“五点”串珠跟进式研修活动的第一步:共同商讨、提出问题。为了兼顾教师需要,更好地践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幼儿教师研修共同体的6所幼儿园、53位教师成员积极参与、共同讨论研究的内容,发现户外活动的有效开展是教师们组织活动的薄弱环节,因此,确定了以户外活动为主题的跟进式研修活动。

2.以准备为保障,加强理论提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重视研修活动的前期准备,参研教师必须了解下次研修活动的内容,提前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在实践中进行反思。研修活动主持者首先要熟悉研修活动的内容,了解研修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其次,要提供适宜的、有针对性、有层次性的话题。最后,在活动过程中把握方向,在总结时梳理经验。在准备过程中,教师们既提高了理论水平,又在活动中联系实际,以准备促成效。

因此,“五点”串珠跟进式研修活动的第二步:小组分工、前期准备。比如,在幼儿教师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我们根据成员的爱好和特长分为五个小组,每次活动之前将内容进行分工到各小组。如在本次“户外活动”的研修中:让五组分别从户外活动的意义、内容、组织、指导与开展的途径这五个方面进行话题准备。主持人和小组提前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与探讨,积极开展网络研修,上传图片资料41张,网络发言79条,切实为后续共同体研修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保障。

3.以活动为载体,避免纸上谈兵

脱离活动,空谈做法是以往研修活动中实效性较差的重要原因。因此,在五点串珠跟进式研修时要注重以活动为载体,教师们针对实践活动进行观摩和多种交流,发挥共同体教师的智慧探索策略。

因此,“五点”串珠跟进式研修活动的第三步:开展活动、共同研修。在一次研修活动中,教师们首先分小组对前期的学习和反思进行展示,梳理经验及困惑。然后观摩大班体育游戏《喜羊羊》,结合研讨内容分组进行研讨,尝试把前期的学习和具体的活动结合起来,提出实施的策略。最后,各小组展示讨论的结果,主持人进行总结梳理。

在经验交流、现场观摩、实践研讨等多元互动下,跟进式研修中教师们在一个轻松民主的环境中敢说、想说、乐说,形成了“你发言,我建议,大家齐进步”的良好的共同体研修氛围。

4、以教师为主体,关注专业引领

一线教师是研究的主力,他们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能更好地反馈实践信息。在共同体研修过程中注重以教师为主体,幼儿教师共同体的引领者要了解教师们的收获与困惑,充分调动教师间的积极性,鼓励教师自主进行网络研修,引导教师深入地分析问题,共同探寻解决办法。当教师专业成长遇到瓶颈时,要及时给予专业引领,避免教师走弯路。因此,研修活动要引入相关教研员、专业的指导和引领,为教师提供专业上的支持。

因此,“五点”串珠跟进式研修活动的第四步:分享收获、收集困惑。在户外研修活动之后向教师们发放了 “教师收获困惑表”,让他们如实进行填写,并及时收回进行整理汇总。

从上述的收获与困惑中发现,教师们了解了户外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的一般要点,便于在网络研修时可以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同时,也收集好教师们对于户外活动组织与指导的困惑,如对幼儿的具体组织上、利用自制玩教具开展活动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些问题成为共同体教师们共同探索的下一个起点,也为下次活动开展提供了信息。

5.以实践为检验,提炼有效经验

在幼儿园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大家往往更注重研究的实施阶段,在跟进式研修过程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在研究总结提炼阶段则草草了事。其实,跟进式研修的实施过程更是充满碰撞和挑战的,要及时梳理、推广经验,反复实践,避免有问题不提出,有经验不推广等问题。在提炼经验时要做到:有效、简单、易操作,这样将研究所得加以提炼、推广则更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

因此,“五点”串珠跟进式研修活动的第五步:因地制宜、实践反思。在研修活动后,各园开始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实践,可有些乡镇中心幼儿园困扰着“场地较小、玩教具较少,不便于开展活动”,有些乡镇中心幼儿园困扰着“教师自制户外玩教具的能力较差”的问题,因此,如何利用自制玩教具开展户外活动成了新的难题。这是跟进式研修非常重要的一步,我们所有的研修活动是为了“以研促教”“以研促成长”,只有结合各园的自身情况、结合教师的自身情况,进行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反思,真正的得到发展。

共同体各园进行实践,在“五点”串珠跟进式研修形式下,逐渐从问题――实践―问题的循环。在第一次活动之后发现了新问题:户外活动的场地有限、户外玩教具种类少、购买的户外器械多功能性不强。因此,生成了以“如何利用自制玩教具开展户外活动”为主题的第二次研修活动;又生成了以“如何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户外玩教具的一物多玩”为主题的第三次研修活动;以“师幼如何挖掘户外自制玩教具活动的多功能性”的第四次研修活动;以“户外活动中如何利用挖掘多功能性的四步法开展活动”为主题的第五次研讨活动。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一)问题具有共性,但不具有个性

“问题”一般来源于教师们活动后的“困惑”,而“五点”串珠跟进式研修的问题会根据多数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下一次活动的研修主题,而个别教师的小问题,以往多是忽略的。但我们在后续的践行中发现,在如何兼顾多数与少数教师的问题上,可让共性问题重点研讨,而个性的小问题网络研讨。

(二)研究周期长,成效显现慢

“五点”串珠跟进式研修要经历提出问题、前期准备、共同研修、收获困惑、实践总结的五个阶段。教师们从意识到行为的转变,幼儿活动质量的提高,比一般的研修形式需要更长的时间,而成效需要在实践、推进或者后续活动中显现,需要进行持续的跟进。

(三)实践经验需提炼,经验交流与展示形式单一

在共同研修时,教师多是经验分享、借鉴他人做法、尝试新的方法等,多是泛泛而谈,如何结合自身情况实践后总结的经验需理论结合实际进行提炼,多样化的交流与展示经验,以便推广。

幼儿园教师研修总结篇(5)

一、民办园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1. 民办幼儿教师大多不是“科班”出生。在研究者对民办幼儿教师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民办幼儿园教师大多数都不是幼儿师范专科毕业,也不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而是其他专业毕业。这些幼儿教师大多没有经历过专门的学前教育系统知识的学习,因而也就谈不上对幼儿心理学、生理学、卫生学以及幼儿园管理等相关知识的了解。所以,在民办幼儿园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相当严重。一些民办幼儿园在小托班就开始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虽然内容并不复杂,但是这种布置“家庭作业”的做法,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然而,我们的部分民办幼儿园园长、教师却称之为“家园共育”。

2. 民办幼儿园教师学历层次普遍偏低。目前,研究生、本科生担任幼儿园教师的现象在东部沿海城市以及其他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已经较为普遍。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幼儿园教师依然是以专科学历和高中阶段毕业为主。统计结果见下图:

然而,通过对民办幼儿园教师的调查,研究者发现,在民办幼儿园中教师学历水平以高中阶段毕业和高中阶段以下毕业为主,比例分别达到了民办幼儿园教师总数的53%和15%。黄俊等人的研究指出在民办幼儿园里,中专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民办园幼儿教师总数的90%以上。[2]在一些收费比较昂贵的高端民办幼儿园,才有本科学历的民办幼儿教师,但是这些教师的比例非常少,而且基本都不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

3. 民办幼儿园教师教学行为以教师为主体。秦旭芳等人通过对20所民办园幼儿教师的教学行为观察,发现民办幼儿教师的教学行为以讲授知识,要求幼儿安静或注意等以教师为主体的行为发生的频次非常高,而为幼儿提供活动选择,向幼儿或接受幼儿友好情感表达等以幼儿为主体的行为发生频次非常低。[3]这些以教师为主导的行为完全违背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所提出的幼儿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思想。[4]

4. 民办幼儿园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处于被动地位。在与民办幼儿园教师进行交流的过程中,研究者发现很多民办幼儿教师都会提到“对于幼儿园来说,生源是第一位的。现在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多学一点东西,所以我们的教学重点就会以教会幼儿知识为主。只有这样,家长才会满意。”正是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几乎每一个有一定规模的民办幼儿园都有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也正因为此,这些民办幼儿园里小学化倾向特别严重。然而,幼儿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人员,除了负有对幼儿教育的职责外,还应当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家长进行专业引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这些民办教师正是由于自己的“不专业”,导致了他们在与家长沟通中的被动。

5. 民办幼儿园师生比过大,民办幼儿教师工作量超标。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民办幼儿园专任教师680404人,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13994694人,民办幼儿园师生比达到了1:20。然而,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的相关规定,幼儿园正常的师生比大约在1:8左右。[5]这样的师生比使得很多民办幼儿园的教师每天工作任务超标,因而也就不能顾及到每一位幼儿的发展。繁重的工作任务使得很多民办幼儿教师每天都处在一种极度的焦虑当中,而这种消极的工作态度最后就会对我们的幼儿造成消极的影响。

6. 民办幼儿园教师几乎没有参加专业进修的机会。在对民办幼儿园教师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当问到“您在工作以后是否有过外出学习的机会”时,几乎所有的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回答都是“否”。然而,大家都知道,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在以人们所不能想象的速度快速增长。对于这些没有经历过系统的幼儿教育的民办幼儿教师来说,他们的在职进修显得愈加重要。然而,很多民办幼儿教师都抱着“只是一份工作而已”的心态,所以一方面民办幼儿教师自己不会主动要求参加专业进修,另一方面幼儿园也不会给这些民办幼儿教师提供进修的机会。只有极少部分特别热爱幼儿教育的民办幼儿教师和部分想要工作一段时间后进入公办园的教师才会主动要求进行专业进修。

7. 民办幼儿园教师没有参加职称评定的机会。学校教育系统内新的职阶系统地逐步确立,是促使今天的教师谋求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学校系统的一部分,职阶系统在几乎所有完善的学校系统内普遍存在,但确立职阶的标准并不相同。根据中央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1986年颁布的《中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和《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我国目前学校系统中最常用的标准是年资加专业能力的分类方式:教师入职三年后,依其年资和专业能力,经过考察,分别隶属“三级”、“二级”、“一级”和“高级”。这样的职称评定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幼儿教师个体不断寻求专业成长,提高学历。然而,民办幼儿园通常都不会让自己幼儿园的老师参加各种省市的比赛和职称的评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民办幼儿园教师寻找专业成长的动力。

8. 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极低。从2001年5月起,长春市最低工资标准为1000元,但是在我们调查的民办幼儿园教师中,很多民办幼儿园教师每个月的工资只有500~800元。其实,在整个长春市,即使是公办园的教师,在扣除各种费用以后,每月拿到手里的工资也仅有1200元左右。这样的一个工资收入与幼儿教师相对较高的劳动投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正因为此,民办幼儿园教师流动性相当大。很多民办幼儿园教师宁可选择做饭店服务员,也不愿继续做幼儿园教师。还有一些条件相对较好的民办幼儿园教师则会选择合适的机会跳槽到公办园。

二、促进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针对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研究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采取措施促进民办幼儿园教师素质的提高,稳定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

1. 加大政府对民办幼儿园的投入。一个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主要取决于政府在财政上的投入。目前,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加大对学前教育公共财政的投入。其中丹麦的学前教育公共经费投入占GDP的2.1%,为世界最高。匈牙利学前教育公共经费投入占国家教育经费的14.7%。相比之下,我国政府对学前教育公共财政的投入仅占到GDP的0.056%,占国家教育经费的1.2%,这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只有政府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投入,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才能稳定民办幼儿教师队伍。

2. 加强政府对民办幼儿园的监管。针对民办幼儿园中小学化倾向严重的现象,研究者建议政府加大监管力度。目前,我国南京、北京等地都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文件,坚决禁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这是很好的借鉴。如果我们对民办幼儿园的监管,也能做到这一点,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教育理念也会发生根本转变,这对于提高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3. 提高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工资待遇低是导致民办幼儿园教师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从政府到民办幼儿园的管理者都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只有当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在社会上具有相对竞争力的时候,民办幼儿教师队伍才能真正稳定。

4. 民办幼儿园园长应当采取民主型领导方式。园长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园长的管理方式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积极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民办幼儿园的园长应该采取民主型的管理方式,让民办幼儿教师参与到幼儿园的管理工作中,鼓励民办幼儿园教师为幼儿园的发展献计献策。只有增强了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才能稳定民办幼儿教师队伍。

5. 为民办幼儿园教师提供专业进修机会。无论是政府,还是民办幼儿园管理者都应该想方设法为民办幼儿园教师提供各种专业进修机会。因为只有教师专业性获得了发展,他们才能更好地进行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而且各种与专业相关的进修学习,也能加强民办幼儿教师的专业认同感,增强其职业幸福感。

6. 让民办幼儿教师具有和公办幼儿教师同等的评职机会。职称评定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民办幼儿教师寻求专业成长的动机,提高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把职称评定与工资待遇结合起来,对于推动民办幼儿园教师主动寻求专业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统计数据[2012.1 http:///]

[2]黄俊.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研究——以河南省商丘市区民办园为例[D].西南大学,2007.

幼儿园教师研修总结篇(6)

[关键词]园本教研;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8 — 0164 — 02

“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开展以来,在项目组以及我们齐齐哈尔市、区教研室领导的关怀鼓励下,在园领导“以人为本、以园为本,以园本教研促教师专业化成长,以教师成长促幼儿园发展”的理念指引下,我们幼儿园的园本教研的实践研究也经历着从无到有,由幼稚单一到逐步成熟多样的历炼与蜕变。

一、建立以人为本的教研机制,构建发展共同体

我园根据幼儿园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建立以园为本的教研制度,强化研修的职能作用,对园本教研深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构建三级教研网络和四级培训、分层体系,加强教研管理长效机制

1、设立教研三级管理网络:

第一级:以园长为核心的教研活动领导小组。园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建立和完善教研工作的保障机制,促进和评价幼儿园教研工作。

第二级:以教研主任、教研组长为核心的活动研究小组。在教学园长的具体指导下,全面指导园内教研工作的开展;由教研组长负责幼儿园教研活动的策划与实施,保障每次教研活动的具体落实。

第三级:全体教研组的教师团队。教师是幼儿园具体教研活动的执行者。

四级培训与分层体系:建立省、市、区、园本四级循环的“多层面、全方位”的教师培训体系,培训以“学习—实践—反思—重构”为主线,注重教师成长的差异性和发展性,注重教师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根据教师的兴趣、需要、个体差异,实施优化组合、自主管理和分工合作,将教师教师研究团队分为资源共享层、专题共研层、互补并进层、同步共赢层等多层次的教研体系,充分调动教师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主动构建的积极性。既能发挥骨干教师的教学优势进行专业的引领,又能有针对性的共同研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使教师在研究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二)建立以园为本的教研制度,完善科学的教研管理

我园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逐步规范了教研工作的管理、建立、健全了以园为本的教研制度,园本教研制度建设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1.针对教师的制度:A、自主学习制度;B、自我反思制度。

2.针对教师群体的制度:A、园本培训制度;B、园本教研工作制度;C、教学反思制度;D集体备课制度;E、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制度;F、随机听课制度;G、考核制度;H、教研考勤制度;I、对话交流制度;J、教育活动评价制度;K、园本研究成果奖励制度。

3.针对课题研究的制度:A、科研例会制度;B、科研成果交流总结制度。

以上的各种教研制度,确保了幼儿园教研工作的有序进行,激励着教师专业化的不断成长。

(三)营造教研文化氛围,构建研究型、发展型的教研团队

幼儿教师工作琐碎,为了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让教师在紧张的工作中得到精神的愉悦,我园精心为教师提供宽松、愉悦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努力营造开放、自主、合作、创新的教研文化氛围,灵活的运用理论学习、案例分析、说课评课、专题研讨、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发挥教师群体的作用,重点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归纳、总结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和策略。

二、创新多元化的研修方式,提升园本研究的时效性

我园逐步建立和完善“学习、互动、观摩、评析、研讨、反思、实践”循环式的研究方式,使教师真正体验专业发展带来的快乐。

(一)体验式教研

我园以国际倡导的“幼儿生态体验式学习”为切入点,全力创建生态体验式的园本课程及园本文化。因此园本教研也尝试是突出“生态”、“体验”、“尊重”、“感动”。体验式教研分二步骤:亲身体验、反思感受、形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策略、思想碰撞。

体验式教活动研中,我们给了老师最大的发挥空间,也给教师一个明确的思考方向每位教师在亲身经历后所获取的经验是明确的、深刻的,获取经验的渠道是多方面的。有第一阶段的亲自身经历,第二阶段的发现反思,不断的在教育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

(二)同课多研式教研

我们针对教学中具有共性的某一问题或几个问题,以一个案例的设计与实施为载体,通过设计活动、集体备课、同伴互助、协作反思、实践反馈、互动点评、再次修改活动设计进行施教等方式不断的进行研讨。

1. 示范引路、反思验证、平行辐射

2. 集体教研、互助观摩、分层评价

3. 同课异构、集思广益、提升经验

(三)案例式教研

我园经常收集教师日常工作中的案例,探索如何以教学案例为载体,搭建教师“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平台。

案例:在幼儿园中班社会《巧用工具》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创设了这样的环境,提供可操作的材料进行小组活动。

第一组:装有棉花的玻璃瓶,任务是请小朋友动手将玻璃瓶中的棉花取出来;

第二组:装满绿豆的盆和相应的饮料瓶,请幼儿将瓶中装满绿豆;

第三组:掉了螺丝的小汽车玩具,请幼儿帮助把螺丝按装上;

第四组:在盆中装满黑豆和小米,请幼儿将黑豆和小米分开。

限时三分钟,每组五人。幼儿明确任务后选择自己喜欢的任务开始操作。

小组活动开始了,第一组的孩子们努力的将手指伸进玻璃瓶中,够取棉花,由于瓶口小,棉花又柔软,手指够不到,孩子们想办法,再将瓶口对准掌心用力的磕一磕,而那棉花就像吸到玻璃瓶的壁上一样,怎样磕也倒不出来。

第二组:由于绿豆较多,饮料瓶的瓶口较细小,幼儿用手抓绿豆往饮料瓶内装,每次进入瓶内的绿豆较少,还有部分绿豆会撒到饮料瓶外面的托盘中。在三分钟的时间内,幼儿没有完成全部任务。

第三组:孩子们努力地将螺丝用手指拧到指定位置,但螺丝总是掉下来,一次次的失败让孩子们吃尽了苦头。孩子们的耐心在一次次的经受考验!一小朋友说:“有螺丝刀就好了。”他们在想办法解决问题。

第四组:开始,孩子们是一粒一粒的将黑豆从小米中拣出来,发现太慢了,就改变策略,随意抓一把放在手心中,将指缝微微张开,并同时抖动手,让小米从指缝中漏掉,手中剩下黑豆,最后将黑豆装入小碗中。方法虽有改进,由于工作量大,还是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针对案例中幼儿的表现,每个学年组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教师的介入方法。

教师可以进行适时的干预:“请小朋友动脑筋想办法,怎样才能更快地完成任务呢?”

如果个别幼儿说需要用工具才能完成,“是什么样的工具能帮助大家呢?”

老师出示准备的工具,锤子、纸杯、镊子、小碗、筛子、螺丝刀、笤帚、撮子等。教师提出要求:“大家看一看,这些工具中,哪种工具能帮助你?请大家选择,用后送回。如果你选择的工具没有帮上你的忙,请送回原处。帮助你的工具用后也要送回,并请大家完成任务后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幼儿观察思考后,选择工具回到操作区里,大胆尝试。

孩子们认为用镊子在玻璃瓶中取棉花最省时间;而漏斗能将绿豆在短时间内装入瓶中;螺丝刀是最好使的安装螺丝的工具;使用筛子比用手分开小米和绿豆更省时间。最后,大家经过探究、对比、思考后,在记录表格中选择出了本组最好用的工具。

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师们打开思路,充分挖掘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案例式教研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兴趣,不仅提高了教师对案例的分析能力、同时也帮助教师学会总结并找到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问题的途径。教师在搜集案例、感悟案例的过程中自我反思;在交流案例、分析案例中互动参与;在运用案例、推广案例中实践成长。真正将接受式的教研活动导向参与式教研,提高了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立足科学发展,有效提升园本教研策略

结合研讨内容,以多维的培训方式满足教师们的多样性需求。

策略一:多种形式培训,提升理论素养

1.自助反思式培训

结合主题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请教师自己通过多种形式,从材料的多元教育价值,提供材料的层次性、如何让材料与幼儿有效的互动等方面进行自主学习、反复思考、相互协助最终达成共识。并在此过程中提升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参与互动式培训

对于每次从外面研修回来的教师,都要为全园教师进行培训。自制PPT演示文稿,将所学的内容以文字、图片、视频的形式播放,拓展教师的视野、提升理论水平、丰富实战经验。

策略二:倾听教师心声,了解教师需求

为了更好地把握园本研修的方向,在指导教师开展工作时,及时的了解班级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倾听教师的困惑,适时的组织教师进行座谈,对共性的问题加以解释,个别的问题个别指导。

策略三:设立专项负责,保障科学发展

设立教研、科研专项与专题的负责人,集中骨干教师组成“先导式教研小组”,树立带有共性的问题,挑选出有价值的研究内容。进行策划、组织、协调、管理、调查、实施、评价等等,提升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幼儿工作园实际,延伸或生成下一次园本教研的研讨主题,确保研修活动的系统性、持久性和发展性。

策略四:实际跟踪评价,评价激励成长

由教案领导小组成员实行跟踪评价,通过推广教师优秀的教研活动、案例、经验,通过专业引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策略五:尝试轮流坐庄,凸显个性多元

教研、培训可园长、主任、骨干教师轮流坐庄,坚持个性发展的原则,强调教育的多元化,避免“一人独唱一台戏”的不平衡局面,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使研修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

策略六:家园有效互动,分享成功经验

我园充分利用教研活动提高家园共育的能力,加强教师科学指导家园合作相关理论的学习,收集课程资料,分享家教成功的经验,引导家长走出教育误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重视对幼儿园工作的配合,使家园协调一致的教育合作达到1+1>2的效果。

四、立足园本研修实际,不断的体会、反思、总结

1.明确职责,确保园本教研健康发展

要充分发挥各级教研部门的指导服务作用;要明确的认识到园长是园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教师是园本教研的主体。要充分落实分层管理原则,明确各自职责。

2.开展园本教研应注意的问题

幼儿园教师研修总结篇(7)

【关键词】“五步六法”;园本研修;管理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3)04-0031-04

【作者简介】李明妃(1976-),女,江西九江人,宁波市鄞州区古林镇中心幼儿园园长,中学高级教师。

教师培养工程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园本研修作为教师自身发展和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幼儿园的重视。我园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破旧立新,在革弊扬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五步六法”园本研修模式,它注重教师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重视教师群体智慧的凝聚,能够营造浓郁的研修氛围。它是管理智慧与管理文化有机的融合,也是我园教研管理的一大特色,将我园园本研修工作扎实有效地向前推进。

一、“五步六法”研修模式简介

园本研修是旨在通过“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促进幼儿教师自主成长、带动幼儿全面发展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园为本的教师自我探究、自我发展的研究行动。“五步六法”研修模式指研修分五个步骤,这“五步”有机循环,不断推进,螺旋上升。同时,有“六法”做基础,保证每一步的顺利进行。

(一)“五步教研”基本环节

“五步教研”的具体过程如图一:

第一步:聆听――聚集全员、问题调研,诊断自我寻难点。

第二步:选题――洞察局势、确立主题,分清缓急细统筹。

第三步:共议――凝聚智慧、捕捉灵动,众人献计齐谋划。

第四步:优化――梳理提炼、达成共识,博采众长为我用。

第五步:更进――螺旋递进、不断更新,反复实践获新知。

(二)“六法”内容

1.草根调研法;

2.分类定点法;

3.多元研修法;

4.专家引领法;

5.实践反思法;

6.民主管理法。

二、“五步六法”研修模式实践与运用

我园倡导“五步六法”研修模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聆听――草根调研法

1.倾听教师的声音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时常会有问题让教师产生困惑,甚至感到手足无措。为此,我们深入开展调研,通过与教师个别交流、做问卷调查,了解教师有哪些困惑和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问卷如下:

2.倾听幼儿的声音

幼儿是学习的主题,关注幼儿的兴趣、需求是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在各类活动中我们也积极征询幼儿的意见与建议。例如:我们问孩子:

“你们最喜欢哪些活动?”小朋友反馈的信息告诉我们:孩子们最喜欢玩游戏。于是,

“六一”前夕,我们就游戏节进行了研讨,游戏节程序策划、材料准备、环境布置、环节协调、宣传等等工作如何开展。经过大家精心准备,幼儿园召开了首届游戏节。游戏有卡通动画人物秀、亲子游戏、趣味游戏、民间游戏等等。孩子们开心极了,徜徉在游戏的欢乐中。可见,倾听幼儿的声音价值不言而喻。

3.倾听家长的声音

家长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在幼儿园各项工作中他们的声音很有参考价值。幼儿园通过各种途径,创设和家长交流的环境,如家委会、家长学校、膳管会、家长开放日、家长工作群等等,进一步了解家长的想法,倾听家长们的意见与建议。例如:每学期的家长问卷调查,都有家长反映幼儿园应多组织活动:踏青、参观等。于是,我们成立了“家庭联谊小社团”经常组织亲子活动,如采摘、种植、做客等,深受家长和孩子喜爱。

(二)选题――分类定点法

通过各种途径聆听教师、幼儿、家长的声音,这也给教研组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例如教师调研,给了教师对话的平台,他们都愿意袒露自己的心声,渴望学习与发展的热情涌动,反响十分热烈。集中反映的教学难点问题有近二十条:

1.教学中如何及时接住孩子抛来的球?

2.如何将理论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贯彻转化为教学实践?

3.论文写作要注意哪些问题?

4.家长工作如何才能更有效?

问题多而广,先抓什么呢?我们采用分类定点法。我们将问题分成三类:集中型、散点式和个别性问题。集中型问题是大家存在的共性问题,幼儿园组织教师专题讨论。例如,大家都觉得家长问题难,于是幼儿园组织了《沟通无极限真诚换真心――家园意见分歧问题研讨》。散点式问题指少数老师存在的共性问题,根据教师兴趣、能力组成同盟小组进行诊断,例如:新教师觉得常规难抓,于是她们采用同盟互助的方式,自己交流,自己请老教师介绍等研讨解决。个别性问题是通过教师自我反思就能够解决的问题,我们鼓励教师自行诊断。

这样,找到问题,找准问题,切入点小,解决效果明显,积少成多,解决的问题多了,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就明显提升了。

(三)共议――多元研修法

在研修过程中研讨的方法是多元的。以往针对教育教学的各类问题,教研组长主持大家交流。有时气氛冷场,讲话的总是那么几个老师。于是,采用多元研讨法,借鉴别人好的经验与方式,我园尝试了以下的一些方法,收效明显,解决问题时大家参与率高了,活动氛围好了。

1.情景切入式

情景切入式研讨,即排练问题情景,针对情景,大家谈见解,表观点。如我园就“沟通无极限真诚换真心”问题进行研讨:首先,情景再现。教研组从最常见、最棘手的孩子在园被抓伤事件人手,再现了一段放学接送时的真实场景。由黄爱红等教师模拟孩子在园嬉戏时不小心被抓伤,刚好一位奶奶来园接孩子,由于心里不快而产生了不理解情绪甚至出现过激行为。之后,进行讨论交流。教师们各抒己见,在轻松的气氛中,相互交流了自己的想法与沟通方式供大家学习、借鉴。

2.头脑风暴式

头脑风暴法出自“头脑风暴”一词。所谓头脑风暴(Brain―Stonning),最早是精神病理学上的用语,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错乱状态而言的。而现在则成为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的代名词,其目的在于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我园就游戏价值组织的“快乐玩有效学”研讨活动,就采用头脑风暴式研讨。

3.现场研修式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幼儿的发展是园本研修的根本目的。现场研修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好途径,教育知识的储备、技能的运用、理念的呈现在鲜活的现场会上可以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或暴露。我们采用“优质课推荐”“一课三研”“送教下乡”等多种形式,为教师们搭建交流的平台,让大家在同伴的关注中,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在真正的教育情境中得到历练与提高。

一位新教师在参加区公开教学活动后写道:

12月24日,我执教的大班语言活动《是谁嗯嗯在我头上》终于顺利地在区里上了。我经历了多次的试教和教案的调整。这一次的历练,虽然有些辛苦,却让我收获颇丰。在最初试教时,我的语言繁琐,提问分散。通过对试教进行录音,反复倾听,揣摩执教中自己的每一句话。明确每个环节的中心提问,在一次次的试讲和试教过程中,慢慢体味,细细总结……我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我对活动的每个环节、每个问题的设计意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同时通过试讲,对每个问题中幼儿可能出现的回答进行充分的预设并做好应对措施……(杨增叶)

可见,研修中教师们的感触有多么深刻,他们的收获是巨大的,成长是迅速的,真正实现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4.分层培训式

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分层培训注重教师个人需求,能够提高培训效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同质教师联盟

根据教师的兴趣、爱好、需求等,我们采用同质教师联盟形式,分别成立了青青芽、小荷尖尖、红石榴三个联盟小组(同质分组是动态变化的,可视情况变化随时进行调整),各小组达成一致协议,共同制定本组学习发展规划:

青青芽:学习幼教的基本理论。熟悉、了解日常工作中的每个环节和具体内容,认真做好日常教学工作。制定较适宜的活动目标并开展活动。积极总结经验,撰写教育笔记和案例。

小荷尖尖:熟悉幼教基本理论并能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在某一教学领域有一定优势,形成一定的教学风格。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不断积累、总结、提升自己的教学经验,积极撰写论文等,争取在区以上获奖与发表。

红石榴: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承担与主持课题研究。教学业务不断创新,形成一定特色。充分发挥领航作用,带领指导其他组教师活动,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积极向各类公开刊物投稿,争取发表与获奖。

各组根据自己的特点或需求安排、开展活动。如“青青芽”组觉得老师带班和教学有困惑就邀请我园高级教师举办《幼儿一日生活要求和保教人员行为规范》《新教师如何备课》等讲座。“小荷尖尖”组想提高理论研究水平,便自行举办“好书推荐会”,等等。这样的活动让每位教师都有不同的收获。

同质教师联盟,可以针对性地解决同一基础教师的共性问题,凸现教师的个性特色,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在原有的层次上得到提升。

(2)领雁教师择优

幼儿园教师群体当中,各有所好,各有所长。如何发挥教师个人特长、体现教师在集体中的价值呢?我园采用“领雁择优”的方法,让优质个体带动群体成长,进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有经验的教师通过论坛,介绍教育经验;新教师基本功方面有特长,琴弹得好,葫芦丝吹得好,舞蹈好等,就给大家进行技能培训。

领雁教师择优,可以充分利用教师群体资源,发挥教师所长;可以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专业理论素养、课堂教学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等,使我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对此,教师们深受其利,感触良多,一位老师说道:

三人行必有我师,能否成为一个好老师,首先在于有无敬业精神,还需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通过园本培训,我看到了许多老师身上的闪光点,从他们身上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学到了很多东西。另外,通过培训也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刘燕华)

(四)优化――专家引领法

专家引领是园本研修走向更高层次的必要条件。在研修中,遇到问题,在大家共同讨论、解决的前提下,如果还有困惑,这时我们往往邀请专家来园诊断,对症下药。如:我园根据教师们提出的教学活动难组织的问题,我们特地邀请了宁波市教研员缪凤雅老师、省特级教师王秀华老师、宁波市名师――市第二幼儿园园长胡剑红老师等来园做了课程与教学相关内容的讲座,为教师们答疑解惑。为了解决教师写作难、怕写作的问题,我们邀请区教师进修学校郁恩广老师、区教科室舒家华老师、实验小学教科室主任周松杰老师等来园以《谈谈论文的规范操作――对一线教师论文撰写中常见问题的反思及建议》为题作专题讲座,教师们听后,茅塞顿开,拍手称好。

此外,我们还派教师到优秀园所从师观摩,跟特级教师接对学习等,寻找解决问题,带回优秀经验。

(五)更进――实践反思法

在前面的基础上,教师们对新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但是,新的理念是否会真正落实呢?这就需要实践与反思,

“实践+反思+成长”。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够验证真理,才能够发现新的问题,也才能够继续探究、改进,从而获得进一步的提升,取得新的成长。

(六)后盾――“民主管理法”

幼儿园和教师是园本研修的主体。园本研修应坚持以园为本,只有管理者和教师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幼儿园才可能充满生机与活力。幼儿园的管理是园本研修有效进行的基础与保证;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园本研修成败的关键。哈佛大学梅奥教授著名的霍桑实验告诉我们:如果尊重人格、积极鼓励,可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生产率。也就是说,如果能够充分发挥教师们的积极性,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研修实践过程中,我园结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运用了“民主管理法”,其方法如图二。“民主管理六法”中,尊重是基础,只有充分尊重教师,大家才愿意真诚谏言,出谋划策。一旦发现教师有好的建议和方法,我们充分给予信任,为其搭建施展的平台,让他们有用武之地。教师承担了工作之后,我们大胆放手,相信其有潜力、能做好,笑眼旁观,避免事事插手。当教师遇到困难时,我们挺身而出,该出手时就出手,出主意、想办法,使他们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教师取得成果之后,我们有意扩大亮点,及时总结经验,在全园进行交流展示、推广,让其有成就感,鼓励他们朝着美好愿景奋进,迈向新的高峰,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三、“五步六法”研修模式成效与思考

“五步六法”研修模式,注重调研,从幼儿园、教师自身教育教学难点人手;选题切入点小、精、准;解决问题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注重想法付诸行动,到教育现场验证;注重实践中的更进与提升。如此螺旋式递进,促使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五步六法”研修模式,找到并解决了我园的实质问题,提升了我园的教育能力,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为我园的长效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教师研修总结篇(8)

2014年,秀峰区提出了“秀峰教育发展十大工程”,“学前教育提质创优工程”就是其中之一。为此,秀峰区政府拨款1 000多万元,用于改扩建公办园、扶持民办园,进一步改善公、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条件。但与此同时,民办园因缺乏专业引领,保教水平和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缓慢的问题也凸显了出来。为了全面提升民办园的办园品质,秀峰区启动实施了学前教育“精准帮扶”工作。

“精准帮扶”全称是“TA 3+1精准帮扶”机制,包含两个层面的“3+1精准帮扶”:第一个层面的“3+1”是依托大专院校、教育局、优质幼儿园,组成专家团队到受助园进行实地调研、现场把脉,根据受助园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师培养、创设环境等方面的指导;第二个层面的“3+1”是示范园和普惠园签订“手拉手”帮扶协议,确保帮扶到园、帮扶到师、帮扶到生。

目前,秀峰区已经确定了3组帮扶“对子”,以秀峰区解放西路幼儿园、桂林市机关第二幼儿园、76140部队幼儿园等3所自治区示范性幼儿园为帮扶园,与秀峰区东方日出智力幼儿园、秀峰区芦笛幼儿园等4所多元普惠性幼儿园结成“对子”。我们邀请广西师范大学侯莉敏、何媛、徐莉等专家学者为教师们做有关专题讲座,选派园长、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达4 000多人次。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实践,秀峰区学前教育“TA 3+1精准帮扶”机制日渐成熟,在提升民办园的保教质量和办园品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进了秀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进程。

二、结对帮扶的“四结合”模式

现在,我们正在实施“精准帮扶”的第一阶段工作――示范园结对帮扶多元普惠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在“结对帮扶”的过程中,秀峰区遵循差异性、开放性、互动性原则,以教研室、教研员为依托和桥梁,以结对幼儿园为主体,以园际互助、园际教研为方式,促进帮扶园和受助园共同提升。经过实践研究,我们总结出结对帮扶的“四结合”模式。

(一)“开放性”与“责任制”相结合

帮扶过程中,我们达成共识:帮扶园要以开放的心态,指导受助园根据自身特点、优势和需求,遵循自身的办园实际和理念,自主开展学习研究和实践活动。我们的帮扶活动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一是结对方式是开放的,帮扶园与受助园通过园际交流、园际教研等活动,进行开放式的行动研究;二是帮扶园与受助园是互相开放的,帮扶园可随时到受助园进行实地指导,受助@也可随时到帮扶园观摩学习。

我们还实行“责任制”,即帮扶园对受助园有指导、帮扶的责任,帮扶园的园长、中层管理人员、骨干教师等,要根据帮扶计划对受助园进行有效指导;受助园有主动提出帮扶需求、虚心接受帮扶园指导和及时向帮扶园反馈发展情况的责任。“对子”双方依据年度、季度工作计划及每一次的具体研修活动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合作,以确保帮扶活动的顺利实施。

(二)“带徒研修”与“带题研究”相结合

首先,我们建立了“带徒研修”机制。帮扶双方的园长、中层领导和教师之间均进行“师徒结对”,“师傅”根据“徒弟”的优势和不足,通过“结对帮扶QQ群”、微信以及电话等方式对“徒弟”进行及时、细致的指导,也可以互相邀请到各自的幼儿园进行现场观摩、互动交流,以此提升“徒弟”管理教学、研究教学和组织活动的能力。

其次,我们形成了“带题研究”的模式。“结对帮扶”的每一次园际研修、短期跟教、到园指导等,都要结合受助园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围绕一个研究主题开展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系列研究,确保帮扶活动的有序、有效。

(三)“自主研修”与“定期交流”相结合

帮扶活动中,帮扶园主要起引领和示范作用,受助园若想尽快提升自身的办园水平,更多还是要靠自主研修。因此,除了帮扶园的指导,我们还要求受助园根据年度、季度计划,按照不同的主题积极开展自主研修,做到教师每人每学期至少撰写帮扶心得、论文(案例)和教学随笔等各两篇,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秀峰区教育局教研室每学期还会定期开展结对帮扶经验交流活动,采取专家讲座、观摩研讨、专题学习、焦点论坛、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互动。帮扶双方每月至少要开展一次集体教学、游戏指导(环境创设)展示交流与研讨活动,活动结束后需向教育局教研室提交反思和体会。帮扶园还可定期开展“送教到园”活动,推进受助园的改善和发展。

(四)“实体研修”和“网络研修”相结合

因为各幼儿园本身工作较为繁杂,无法经常开展各种实体学习和研修,所以网络研修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秀峰区教育局教研员牵头建立了城区一级的“区域结对帮扶QQ群”,同时鼓励结对双方建立自己的研修QQ群,有关的研修活动信息、研修体会、研修经验、研究成果和优质课程资源、教学经验等,都可以通过以上QQ群进行共享,便于实现实时研究、及时跟进、有效互动。

三、“精准帮扶”的成效

随着“结对帮扶”工作的逐渐深入,秀峰区学前教育“精准帮扶”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促进了结对双方办园品质的提升。帮扶活动既能促使3所自治区示范性幼儿园进行反思、自省,不断改进办园品质,并于2016年顺利通过自治区示范性幼儿园复评验收,又能提升4所多元普惠性幼儿园的教师素质和办园品位。如今,4所受助园均荣获了秀峰区“平安校园”称号,西岭3Q贝贝幼儿园还成为秀峰区首家荣获城区3A等级的民办幼儿园。

二是培养了一批研究型、专家型园长和教师。秀峰区成立了“学前教育培训中心讲师团”,讲师团平均1―2个月组织1次“教研智慧论坛”及专题讲座,以此提升城区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出1名自治区名园长,3名桂林市骨干教师。民办园教师的成长也很突出,除了多名教师在城区级、市级赛课中获得一、二等奖,还有2名教师获“2013―2016年度桂林市教育学会幼儿教育专业委员会先进个人”,1名教师获“2015―2016年度桂林市学前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幼儿园教师研修总结篇(9)

一、前言

园本教研就研究园内各项工作存在的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促进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如今幼儿全面发展,因此园本教研实际的研究对象就是教师,就是为了实现教师的全面发展,这样才能将教学质量提升上来,只是目前国内幼儿园在这方面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

二、当前幼儿园园本教研的缺陷

(一)与原本目标脱节

园本教研原本的存在意义就是提升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以及教师的能力。但实际上现如今很多教师只是将其当成是一种工作,无论是园内的一些课题研究还是,都是量化的,而现阶段对幼儿园的评定也是根据课题的数量,因此目前园本教研已经脱离了其最初的目标,这对幼儿园、教师以及整体幼儿教育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因为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幼儿,并不是科研活动,不需要完成量化的任务,这种作风已经对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产生了危害。

(二)并未满足教师发展

园本教研需要园内全体教师参与。这是为了将园内的教师团队整体水平提升上来,这样对幼儿的教学才能有所提升,需要注重每个教师的发展。但目前多数幼儿园真正能够参与到园本教研中的只是部分教师,也就是园内的骨干教师和领导,其他教师是没有机会参与其中的,这其实是幼儿园管理上的漏洞,但其实这也与教师自身能力上的欠缺有关,因为只有骨干教师在知识、经验等方面可以胜任,但是幼儿园也应该针对不同教师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现在的局面无法促进全体教师发展。

(三)评价机制不足

实际上园内教师需要负责的工作非常多。教师若是可以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总结出问题,是可以将自身能力不断提升上来的,只是目前缺乏对教师积极性的调动。现阶段对教研的评价只是重视最终结果,而考察的也只是教师发表的论文,并没有对过程进行评价,教师在园内的工作也并没有得到肯定。

三、如何完善园本教研

(一)明确目标

要明确园本教研的存在价值就是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遭遇的问题,是为了提升保教水平,而不是一种科研工作。教师要在活动中总结出遇到的困境,然后感受到教研活动对自身工作水平以及专业发展带来的影响,然后增强对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园本教研一定是给予幼儿园自身的需求建立起来的,是提升教学水平的途径,也是教师实现发展水平提升的方法。这才是园本教研应该明确的目标,也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构建研修共同体

参与教研的主题是教师,因此需要积极鼓励全体教师参加活动,需要以园内所有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个人兴趣,建立分层研修的工作模式。分层研修需要考虑的就是教师的个人能力,包括知识水平、教学经验以及理论水平等,对教师进行分组,根据教师的分组情况,组建研修共同体。实际上就是发挥教师的特长,并提升教师的能力,分组也是需要灵活调整的,要将园内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这样才能将教师积极性调动起来。

(三)完善评价机制

评价需要保持公正客观,需要将过程和结果放在同等的地位。这样才能评估出教师的实际能力,而对教师能力的评价不要仅仅局限于论文水平,需要关注教师通过教研活动取得的实际成效,可以建立教师的教研方案,将教研的过程记录下来,才能将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并促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提升文化素质

教师要想培养人才,自身的文化素质是需要确保的。通常来说,学历也只是证明了教师在校园中取得的成就,要想在教学中取得成绩,需要不断对自身知识进行更新,在理念上不断突破,这样才能实现不要断成长,因此教师在教研中也需要树立学习意识,努力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学习各方面的理论和技能,教师之间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以及理论,这样就可以实现共同提升。

(二)加强课题研究

实际上课题研究就是对教师主要的提升途径,因为在课题研究阶段,教师有机会参加各类培训,会接触到很多先进的经验和理论,接触到教育领域的一些专家学者,与其他教师分享自己的成果,这些对教师都是难得的机会,因此课题研究是需要不断加强的,教师可以在不断研究中,将自身的问题找出,并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在理论和技能上实现全面提升,并有机会获得更高的成就。

(三)组织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还是需要积极组织,首先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进来,幼儿园需要考虑到不同教师的特长和能力,让每个教研组结构合理,然后着重对一些年轻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例如,将骨干教师与年轻教师安排到一起,骨干教师在经验和能力上更强,但是年轻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双方可以相互促进。此外还需要教师在活动中加强对自身的反思,不断找出自身需要加强的地方,这样才能在日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做出改变,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

五、结论

总之,园本教研方面还是需要不断加强研究,因为很多问题虽然已经在解决,但是随着时代进步,新的教育理念会不断出现,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也会更高,对教师能力的要求也会更高,所以在教学上需要不断加强,园本教研是加强幼儿教育的良好途径,也是目前提升教师能力以及幼儿园教育水平的主要方式,在实际教研中出现的问题只要不断努力就可以解决。而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需要幼儿园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全体教师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滕忠萍.优化园本课程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探索———以广西军区幼儿园为例[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7,(04):44-46.

[2]曹晓薇.基于园本教研的教师学习资源支持策略———以湖北省武汉市A幼儿园为例[J].当代学前教育,2016,(04):12-15.

幼儿园教师研修总结篇(10)

一、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内涵

1.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含义

评价(evaluation)这个名词有各种不同的诠释。泰勒(Tyler)认为,评价是一种过程,基本上在于确定课程和教学方案实际达成教育目标的程度[1]。桑代克(Thorndike)与哈根(Hagen)指出,评价和测验的关系非常紧密;评价比测验更具有包容性,它包含了非正式的和直觉性的判断;优良的测验技术为优良的评价奠定了基础[2]。以斯特佛宾(Stufflebeam)为代表的学者认为评价就是专业的判断,比如权威机构对学校的实地访问、传统方式的学校调查、教育局或基金会对于研究计划的审核等。笔者认为幼儿园课程评价就是对于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过程以及获得效果的专业性的判断;其根本目的在于优化幼儿园课程结构、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2.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功能

斯克里文(Scriven)于1967年首次提出了课程评价的两个主要类型――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和总结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3]。形成性评价是课程在试行或实施过程中进行的评价,这种评价的结果可以用于改进、修订和发展课程。总结性评价则是课程在试行或实施告一段落以后的评价,这种评价具有综合性检讨的性质,用以判断课程设计的成就,其结果亦可用于教学评价、鉴定和选拔。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两者并不能轻易地被区分开来,原因在于总结性评价的结果可能会认为课程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需要对课程进行修订,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评价的性质就转变为形成性评价了。因此,斯克里文认为,两种评价功能区别不在于其预定作用(intended function),而在于其对课程整体的影响。[4]

基于此,笔者认为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功能在于――以一定目的的达到程度为标准,对于幼儿园课程进行修订、改良和发展。

3.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范围

幼儿园课程的含义甚广,包括课程的目标、课程的内容、课程的实施等,因此,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范围也是很广阔的,通常包括四个方面――幼儿园课程的目标评价、幼儿园课程的内容评价、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评价、幼儿园课程的效果评价。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在本文中所指的并不是长远的目标,而是短期的目标,即幼儿教师预期的本次课程结束后所达到的目的。比如:让幼儿分辨左右方位。评价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意义在于用专业的手段来了解预期结果与现存结果之间的差距。预期结果即欲达到的目标,反映出幼儿教师希望通过此次课程幼儿获得或养成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而现存结果是此次课程结束后幼儿实际的习得。通过这样的对比与评价,方能对于幼儿园课程的目标进行调节,以便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包括知识、技能与价值。知识和技能的选择就体现出其价值取向、用途,以及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对于幼儿园课程的内容进行评价能够帮助幼儿教师对于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有深刻的了解,能够更准确地判断课程内容的适宜性、实用性,以帮助幼儿的成长。

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是一个复杂而持续的过程,包括预设、脉络、过程和成果四个部分。本研究中的幼儿园课程实施侧重于过程这一方面,强调的是教师在幼儿园活动中对于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实行。课程实施是一个演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师会遇到诸多阻碍(如意料外的突况等),幼儿教师对于课程的实施水平有赖于其消除障碍的能力。对于幼儿园课程实施的评价则是帮助幼儿教师对于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实行进行不断地修正,以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

幼儿园课程的成效指的是达到预设课程目标的程度,鉴于本研究所指的课程目标是特指短期的目标,即知识与技能,对于目标是否达成以及达成的程度是可以立即进行评价的。对于幼儿园课程成效的评价将有助于幼儿教师对于课程目的、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实施的修订,以使课程更加符合幼儿的需要,能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

二、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标准

评价任何事物都要有一个衡量尺度,在评价课程时,需要有衡量课程设计、实施状况及其效果的标尺,课程评价的标准就是这种衡量的标尺,这种标尺首先是一种价值标尺,即衡量课程价值取向的尺度。

1.评价标准的实用性

实用性,即课程评价标准本身具有的实用价值,能向各类对象提供丰富的信息,并对课程的发展、应用和推广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幼儿园课程评价讲求实用性,为改善和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有用的信息,防止形式化。课程计划是教研人员、教师编制的,教育活动是教师组织、幼儿参与的,幼儿的发展也是课程效果的主要体现,教师和幼儿是整个评价过程中的被评价者。应确保课程评价的结果能为幼儿园、教师、家长和幼儿提供有用的信息,可帮助他们更进一步地认识和了解课程。

2.评价标准的可行性

可行性,即切实可行,投入的人力、物力适宜有效。选择推广一种课程模式需要通过对课程方案作出理性的分析,或者对其实际效果的评定,以及对课程的性质、特点、实用范围等作出价值判断,以决定是否可以采用、是否值得推广。无论是对国内现行的课程,还是对国外引进的课程,都需要有一定的评价标准,以便决定取舍,以及确保所投入的人力、物力是否适宜有效。只有让教师切切实实感觉到评价过程是一个研究如何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得到帮助和提高,课程评价才具有可行性。

3.评价标准的适宜性

适宜性,即评价应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使幼儿和教师都感到舒适自然,没有压力。在课程评价中,幼儿发展状况既是课程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又是课程效果的主要体现者,因此对幼儿园课程评价无论如何都会涉及对幼儿的评价。但课程评价中,我们讲求的是适宜性原则,评价儿童不是为了鉴别儿童,而是为了检核课程,为了了解课程是否适合儿童,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儿童发展。同时,对教师教育行为的评价也不是为了给教师评定等级、划分优劣,而是为了探讨教育教学的规律,改进教学。

有了以上三种原则,对于幼儿园课程的评价能够更加的客观,也能给予幼儿教师更大的空间来发展幼儿园课程;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促进了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提高了课程对于幼儿成长的指引作用,从根本上满足了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Tyler,R.W..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49:105―106.

幼儿园教师研修总结篇(11)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数据分析法,以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中心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41位专职教师、744名幼儿及其家长作为本课题的调查对象,展开调查研究。

三、结果与分析

1.结果

(1)教师对自主学习的认识与执行情况。教师对与自主学习的认可度较低。80%以上的教师认为,幼儿年龄尚小,自主学习没有必要,直接教给学生方法,“学生照样玩得不亦乐乎”。教师自评对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感觉到满意的仅占一成,75%的教师不尊重幼儿学习的自,幼儿在游戏中,教师能根据学习情况给予及时点评与帮助的,不足50%。

(2)幼儿在自主学习中的外显情况。调查发现,由于教师在民间体育游戏的自主学习环节预设和设计不成熟,幼儿自主学习时的兴趣不高,学习缺乏积极性,小班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高达30.5%,教师在传达指令时没有说清楚要求,幼儿就会出现盲目跟着同伴照抄,没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从大班到年龄越小的小班,呈上升趋势。

(3)家庭对自主学习能力的认识情况。有60%以上家长认为培养幼儿的能力比较迫切与重要,但只有20%的家长,重视并落实的家庭培养措施,让幼儿自力更生。对家庭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90%以上的家长很茫然,缺少基本的家庭教育经验与常识。

2.分析

(1)教师对自主学习理解不清、认识不透。新课程要求把自还给幼儿,教师对自主学习可谓又爱又恨。爱的是明白自主学习是把幼儿放在活动的主体地位,让幼儿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习对知识点进行掌握,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恨的是对自主学习理解不清、认识不透,出现两极分化的状况。比如,有的教师不了解自主学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盲目地把课堂完全交给幼儿,过分淡化教师的主导性,幼儿在体育课堂中自由地自学自练,对整节课要达成的目标、学到了什么浑然不知,现场呈现了“放羊式”的自由玩耍的局面。

(2)对自主学习评价不健全。目前我园对在民间体育游戏中自主学习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初级摸索阶段,对自主学习没有形成多元的评价体制。具体表现在:对于幼儿在民间体育游戏中自主学习的表现没有统一的观察量表,没有评价的依据。对教师在预设自主学习时没有标准的参照模式,具体如何介入指导自主学习,也没有标准可依。这些都导致了对幼儿和教师在自主学习教学方式上无法评价的局面,也就无法使自主学习这个教学模式真正融入活动,体现它的价值,形成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局面。

(3)家庭缺乏对孩子自主意识的培养。现在的家庭是独生子女家庭占多,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作为家长对孩子更容易过于溺爱,事事迁就,事事代劳。近70%的家长缺乏家庭教育方法,不懂得教育子女的方法,有30%多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置若罔闻,有40%多的家长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工作清闲时,稍加顾问孩子的学习,只有不过20%的家长,重视并把教育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教师对自主学习的认识不到位,执行情况不容乐观,幼儿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被动地接受学习,学习缺乏积极性,教师对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不到位,自我评价满意度不高。

2.建议

(1)利用家园合作,教给家长办 法。加快建立家园合作,办好家长学校,定期由教师向家长传授自主学习的相关理论,并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向家长提供正确而有效的指导,这样有利于家长更新观念,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与幼儿教师一起,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2)修订教学评价,务实自主研 究。建议课题组组织骨干力量,明确幼儿三年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目标,并将总目标进行有效分解,形成总目标统领下的年段分目标,同时再细化各年段自主学习要求,尽可能量化各种指标,每次研究课运用“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教师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观察与考核,考核结果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体系,运用评价杠杆,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增强教师的研究角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