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幼儿园美食课程研究分析

时间:2023-03-03 16:24:27

幼儿园美食课程研究分析

“食育”一词,最早由日本著名的养生学家石冢左玄在其著作《食物养生法》中提出。他曾说过:“体育智育才育即是食育”。还有专家认为,从儿童会和他人简单交流起,就要有意识地让他们了解日常饮食的来源、制作、营养价值,以及怎样吃、吃多少等,这些无不说明了食育的重要性。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我园一直致力于通过手工活动来发展幼儿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经过探究发现,幼儿通过动手制作美食,不仅发展了手部精细动作,锻炼了手眼协调的能力,还深刻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道理,其教育价值绝非说教可比拟。由此,教师以美食为切入口,带领幼儿开启了美食课程的探究之旅。

一、集思广益,未雨绸缪

1.找准定位

美食课程的定义,即以“食”为载体,将幼儿园的各项教育目标融入其中的教育活动。我们要通过美食课程引导幼儿了解饮食相关知识,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培养幼儿的专注力、观察力和表现力,使幼儿成为会学习、会生活、会思考、会创造的人。

2.整合资源

我们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在教师及家长中寻找“能工巧匠”。食堂厨师、教师、家长群策群力,协调时间,整合各种资源,将其转化为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服务于我们的活动。

3.推敲方案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活动总目标——源于兴趣,高于经验,源于传统,推陈出新。幼儿的年龄段不同,其具体的发展目标和活动内容也有所不同。小班幼儿在玩中学,以搓揉为主;中班幼儿能体验不同食材的属性,以捏、撕、粘贴为主;大班幼儿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造。各班自行制定活动方案和具体的周活动安排,从制作时间、内容、材料、工具、人员等方面做出具体安排。教师则根据安排,提前策划活动内容,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

二、巧手慧心,“食”色生香

活动实施期间,教师每周会进行两次集体讨论。活动前讨论细节,提出可能遇到的问题,商讨解决策略等,活动后进行总结评价,并提出不足之处。活动实施为期一个月,每周四的下午,所有班级同时开展美食制作活动,教师用相机记录精彩瞬间,将幼儿动手制作美食的过程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推送。

1.不会的学着做

以果味牛轧糖为例,先将盐放入锅中翻炒加热,然后加入花生米继续翻炒。接着盛出花生米去皮,用玻璃瓶或擀面杖压碎。将棉花糖、黄油、奶粉放入锅中不停地搅拌,熬成糖丝后加入压碎的花生米搅拌均匀。待糖块稍稍冷却,幼儿将糖块进行塑形,做成动物、植物或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形状,一块块形态各异,集美味与美丽于一体的牛轧糖就大功告成了。

2.常见的变着做

以特色包子为例,教师只负责提供发酵的面团、包子馅、黑米、红枣、绿豆、红豆等材料,给幼儿留下更大的创作空间。由于发酵的面团柔软且粘黏,不易成型,所以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既要思考如何塑形,还要注意馅料的多少,颜色的搭配,这是个不小的挑战。他们不仅学会了包包子,还能做出小鸟、独角兽等充满创意的造型,在制作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

3.会做的创新做

以创意黏饼为例,先将水果分别打成果汁,将南瓜、紫薯蒸熟后压成泥,再分别与白色糯米粉和在一起,最后用不同颜色的面团捏出小鱼、雪人、南瓜、蜗牛、火车、花朵、太阳等黏饼造型。制作完成后,幼儿将自己的作品或蒸,或煮,或炸后品尝。通过讨论,幼儿总结出煮的食物很黏,不仅容易变形,而且颜色也模糊了;蒸的食物黏性小些,形状也保持良好,但颜色渗透比较严重;油炸的黏饼没什么变化,只是白色的米粉变成了金黄色。不仅如此,幼儿还发现加了火龙果汁和韭菜汁的黏饼只是颜色变了,但糯米的黏性没有改变,而加了南瓜和紫薯的黏饼不仅颜色变了,吃起来也没原来黏了,多了些松软和沙糯的口感,加入鸡蛋的黏饼经油炸后变得特别的酥脆。

三、活动展示,完美收官

看着亲自制作的美食,幼儿想以展台的形式呈现美食,于是设计和制作展板LOGO就成为幼儿面临的新挑战。最终,幼儿和家长一起完成了图文并茂、引人入胜的展牌。以主题为“指尖绽放,食色生香”的美食节活动为例,幼儿园内香气四溢,八个展台一字排开,幼儿和家长在展台前自发排起了整齐的队伍,食品介绍、吆喝声、称赞声此起彼伏。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了解了食材的特性、制作美食的技艺及烹饪的手法,用指尖和舌尖记录下一个个美好的回忆,同时也养成了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爱惜粮食的良好习惯和优秀品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一日生活皆课程,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不老的童心,就能抓住教育契机,生成新的课程,带领幼儿进入一片新的天地,同时也为幼儿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

作者:王晨蕊 单位:泰州市大浦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