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幼儿保健专业知识大全11篇

时间:2023-12-02 15:47:33

幼儿保健专业知识

幼儿保健专业知识篇(1)

【中图分类号】R7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034-02

婴幼儿时期是儿童体力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现代社会愈加认识到儿童早期保健的重要性,而且保健观念上也从单纯体力保健转为身心保健兼重[1]。随着现代医学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社区健康服务的推广为婴幼儿的早期保健提供了有力支撑。笔者在此随机抽取我社区2011年及2012年的参与儿童保健的1岁幼儿的相关资料,总结其社区保健方法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所选120例幼儿均来自我社区2011-2012年登记的新生儿,记为保健组。所有新生儿均身体健康,无先天性疾病或先天畸形案例。其中男66例,女54例,120例幼儿自出生起均接受为期1年的系统的儿童保健。另选取同期未参与系统保健的1岁儿童120例记为对照组。2组幼儿均在社区建档,主要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胸围、听力、智力评价、常见幼儿疾病记录等。

1.2社区保健方法:对照组仅接受幼儿家属的健康咨询,组织幼儿的免疫接种,组织具有普适性的婴幼儿保健宣教活动等,不对幼儿进行系统、针对性强的保健。保健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社区提供系统的早期儿童保健服务。其要点包括:①每月上门为家长提供专业指导和服务2次,对家长进行育儿知识、常见婴幼儿疾病预防、智力启迪、母乳喂养、饮食指导等全面知识的指导工作;②定期为家长发放专业读物,指导家长对幼儿进行专业保健护理;③同家长一起干预幼儿智力和身体发育,依据发育规律,结合幼儿身体特点对幼儿进行侧卧、爬行、站立、直走等运动训练;④通过色彩识别、播放音乐等对幼儿进行超前的视、听训练。指导家长与幼儿进行专业的语言、手势、表情交流,指导其进行幼儿的兴趣培养,以促进幼儿的智力发育[2];⑤为家长进行专业心理疏导、营养保健等知识宣教。

1.3数据处理: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 x-±s)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用卡方检验,α=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幼儿智力及身体状况

2组幼儿6月及1岁时智力比较智力发育指数(MDI)及运动发育指数(PDI)结果见表1。1岁时的身高、体重、头围状况见表1

2.2 家长保健知识掌握度及社区服务满意度,见表2。

3 讨论

后天环境因素在婴幼儿成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3岁以下的婴幼儿来说,此段时期可塑性最强,大脑发育最为快速。儿童早期的综合发展至关重要,营养供给、智力开发、卫生保健、父母与孩子间情感的构建及父母育儿知识的普及等每一个模块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此外,这些模块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共同决定孩子的成长质量[3]。

我国近年来公共卫生服务的快速发展及社区保健服务的推广恰恰为婴幼儿保健工作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使得婴幼儿早期保健的推广变得切实可行且高质高效。以社区为单位,由社区医务人员和社区卫生组织开展社区内婴幼儿保健的组织、指导工作,一方面可以强化父母为婴幼儿早期教育和保健的重视,另一方面,专业化的干预和指导能达到理想的儿童早期保健效果。以本文研究结果为例,保健组参与社区儿童早期保健的1岁幼儿的身体和智力发育程度明显优于仅进行常规保健的对照组,且保健组父母的婴幼儿早期保健知识掌握的更为全面、准确,这对婴幼儿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从社会效益上来看,保健组父母对社区保健服务的认可度更高,保健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综上,笔者认为,系统、全面的社区婴幼儿早期健康保健服务能够给婴幼儿的早期成长发育提供高质、高效的指导和干预,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育,且社会效益突出,应当在我国社区中积极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幼儿保健专业知识篇(2)

作者:文茂林等

儿童心理发育的阶段性特性决定了学龄前儿童对其老师即幼师的高度信任感[1-2]。随着更多的儿童早期发展研究成果的涌现,人们愈来愈关注儿童早期教育,对幼师的要求也愈来愈高[3-4]。2003年"SARS"之后,师范类学生对健康知识的需求较高[5-6];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前卫生学》的内容与时展不一致,不能满足学生要求,与实际需求也存在较大差距。为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职幼师及部分儿童监护人对儿童保健与早期教育相关知识、态度和需求的现状,为学前专业《学前卫生学》的课程设置及适宜的教学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我们进行了相关调查与言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问卷调查对象包括荆楚理工学院师范学院(原沙洋师范专科学校)2004~2007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沙洋城区2所幼儿园幼师和自愿参加调查的学龄前儿童的监护人(包括幼儿园学生和住院儿童家长)。访谈对象除问卷调查对象中的自愿者外,还包括儿童保健、医疗和学前教育领域的专家。

1.2方法

1.2.1问卷设计参照儿童保健相关文献自行设计AKP调查问卷,分为学生、幼师和监护人3类。内容除一般信息外,包括儿童保健相关知识以及不同调查对象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掌握或了解的儿童保健相关知识与技能评估与态度,其中,相关知识分为4个方面,每一方面又分为20个问题。3类问卷内容基本一致,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对相关内容的表述进行了适当调整。

1.2.2问卷调查学生问卷调查分别于2006年9月~2008年3月进行,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依次在学生入学的第二学期(开课前)采用匿名答卷方式进行,由专人负责,当场发放并收回。2007年9月~10月分别采取整群抽样和半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沙洋县城区2所幼儿园的32名幼师和181名学龄前儿童的监护人进行了问卷调查。

1.2.3访谈KAP问卷调查对象由调查者以随机便利的原则按访谈提纲进行,儿童保健、医疗和学前教育领域的专家由课题组负责人按提纲进行访谈。

1.3数据处理所有数据收集整理后进行编码,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2结果

2.1一般资料共261名学生参加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57份,有效回收率为98.5%。学生年龄在18~20岁。其中男生10人(3.9%)、女生247人(占96.1%)。共有32名幼师和181名学龄前儿童的监护人自愿参加了问卷调查,分别收回有效问卷32份和138份,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0%和76.2%。幼师年龄为23~46岁,均为女性。138名监护人的年龄为26~68岁,平均年龄(28.5±10.6)岁;女性82人,占65.1%,男性44人,占34.9%。

2.2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不同调查对象儿童保健相关知识与技能的知晓率及比较,见表1~3。

2.3对儿童保健知识与技能的需求与态度90.7%的学生认为非常需要接受儿童健康教育课程的系统学习,仅有1.1%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其中76.7%的学生认为需要接受系统教育的主要包括解剖生理基础知识、疾病防治常识、早期教育相关知识与技能、急救与安全防范的知识与技能等,以技能为主;96.5%的学生认为现行的考试大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76.7%的学生认为教育的方式以互动的情景教学模式为佳。100%的教师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儿童保健相关知识与技能非常必要;93.8%的教师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工作者主要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为生理与心理等基础知识、意外伤害防范、急救和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与技能。90.2%的监护人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和教师非常需要学习儿童保健相关知识与技能非常必要;91.3%的监护人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工作者主要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与教师基本相同。

2.4访谈接受访谈的学生、教师、监护人和儿童保健、医疗与学前教育方面的专家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将儿童保健相关知识与技能作为必修课程接受教育;学习的内容与教师的观点基本一致,部分访谈者认为健康教育和与儿童的沟通的方法与技能亦应学习;教育水平介于普通民众与专业人员之间,与卫生员的水平接近;专家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或了解水平应高于警察等特殊人群。

3讨论

3.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中地位与作用健康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排在学前教育目标的首位[7]。学龄前期儿童除了家庭外,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托幼机构中度过的,儿童的心理行为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与技能的较高信任度。目前我国开展儿童早期教育的主要机构是托幼机构[8],作为未来托幼机构的老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儿童保健相关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程度及其态度、行为对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国内外的研究显示,意外伤害已成为<14岁儿童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而传染病高居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首位[9]。儿童一旦在校园内发生意外,老师常常是现场第一目击者;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老师可在黄金时间内使发生意外的儿童得到有效的现场救护。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老师也可使校园内传染病的流行得到有效控制。幼师参与健康教育将有益于学龄前儿童健康促进。

3.2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认知本研究显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儿童保健相关知识与技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知晓率达56.7%,较儿童父母、幼师及保育员的知晓率为低。对止血包扎等现场急救技能的认知普遍较低,与国内师范生急救认知调查的结果相似[6]。较低的知晓率与幼师及监护人对他们的期望存在差异,这也与他们的认知与态度相一致。

3.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需求本研究显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师、监护人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均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学习儿童保健相关知识与技能。目前,国内除教育部《学前卫生学》大纲外,尚未见与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密切相关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和监护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儿童保健相关知识与技能掌握或了解程度的相关资料。本研究提示应将《学前卫生学》或儿童保健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

3.4学前教育专业儿童健康教育的理论体系及教育模式尽管国内学前教育专业均开设了《学前卫生学》等相关课程,但多侧重于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教育活动的组织及教育活动的评价,而忽略或缺乏对儿童健康、疾病的影响因素、危害的认识[7]。开展儿童健康教育应该综合分析、评价儿童的身心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针对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进行相应内容的教育,同时应符合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儿童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也应与此相适应。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儿童健康教育的内容除了儿童生理心理等基础知识外,还应包括传染病预防、现场急救与安全防范等内容,且应将后者作为重点,尤其是技能应作为重中之重。

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中开展儿童保健相关问题的健康教育,既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又能提高他们促进儿童生存与发展的知识与技能,并通过他们将适宜的技能传授给儿童,促进儿童健康行为的养成,提高儿童生存质量,从而达到维护和促进儿童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娜,陈佑清.现代儿童观及其对学前教育课程设计的意义[J].全球教育展望,2013,42(3):91-98.

[2]刘小红.李兴民.儿童行为医学[J].1版.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

[3]朱宗涵.儿童早期发展面临的挑战[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13(1):53.

[4]季成叶.儿童少年卫生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5]谢舒平.幼儿教师健康教育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2B):2752-2753.

[6]陈根芝,胡高楼,林佳.浙江师范大学学生急救知识知晓及需求现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6,22(5):402.

幼儿保健专业知识篇(3)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67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88-02

健康教育是儿童保健门诊的一项重要工作,其是向广大父母传授儿童保健知识的重要场所。因此,及时了解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教育的需求,并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式,从而达到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目的就显得至关重要。我院为探讨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教育需求,通过无记名选择型问卷方式对来我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健康教育咨询的80例幼儿家长进行调查,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的是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来我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健康教育咨询的80例幼儿家长,男17例,女63例,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35对,平均年龄(25.3±2.3)岁,文化程度:25例家长为大专及其以上文化程度,55例家长为大专以下文化程度,职业:工人49例,干部31例,80名幼儿家长均愿意接受调查。

1.2 方法 通过无记名选择型方式对80例幼儿家长进行调查,调查共分为三部分:一是一般情况,即了解幼儿家长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二是家长健康知识了解情况,以单项选择方式,通过知、信、行三方面评估幼儿家长的健康知识了解情况,每题一分,共12分。三是家长对幼儿保健门诊健康教育需求情况及家长喜欢的健康教育模式等。安排专门医生向幼儿家长方法调查表,由家长独立填写收回,80分调查问卷均收回,回收率为100%。

2 结 果

2.1 幼儿家长儿童保健知识了解情况 不同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的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了解情况不同,本组80例幼儿家长中男性平均得分为(6.51±1.21)分,女性平均得分为(9.64±2.18)分,女性的儿童保健知识得分明显高于男性,(P

2.2 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教育的需求 本组80例幼儿家长中,63例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教育的需求为小儿营养知识(78.75%),59例幼儿家长为常见病特点及防止(73.75%),55例幼儿家长为早期教育内容及方法(68.75%)。这就说明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教育的需求依次为小儿营养知识、常见病特点及防止、早期教育内容及方法。

2.3 幼儿家长儿童健康教育需求模式 本组80例幼儿家长中71例家长为咨询医务人员,占88.75%,69例家长为健康宣传栏及墙报,占86.25%,67例家长为热线电话咨询,占83.75%,61例家长为医院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占76.25%,31例家长为上网查询,占38.75%。

3 讨 论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的幼儿家长对而儿童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儿童保健工作者必须要加强对各个层次的家长的考虑,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式及内容[2]。母亲是幼儿的主要养护者,其自身的行为及教育方式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提高妇女健康意识的重视,同时,还要加强对于男性宣教的重视,增强其责任意识,使其给予子女更多的关注和爱护,从而为幼儿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3]。同时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幼儿家长,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其健康宣教的重视,并且要定期下基层送服务,从而有效的提高幼儿家长对儿童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由于儿童保健门诊的人员流动性较大,且幼儿家长停留的时间较短,因此,医护人员要及时向前来就诊咨询的幼儿家长提供有效的服务,医护人员要及时向家长介绍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相关注意事项,同时也可从幼儿家长的叙述中判断其所需内容,并通过和实际情况的有效结合,给予其针对性的教育及指导。

此外,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家长喜欢的健康教育方式主要有咨询医务人员、健康宣传栏及墙报、医院方法健康小册子及上网查询,因此,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儿童保健门诊医务人员专业培训及学习的重视,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还要增强其责任意识,使其以积极的态度为家长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每月还要出版1-2期墙报及宣传栏,从而为候诊家长学习及阅览提供方便。此外,由于部分家长通常选择电话咨询,因此,医疗机构还要安排专门的电话咨询专家,为电话咨询家长答疑解惑。另外,医疗结构还要定期制作健康宣传小册子,并将其放置于候诊室门口,供家长免费取用。

总而言之,明确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教育的需求,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式,是提高儿童保健门诊服务质量与层次的关键。

参考文献

幼儿保健专业知识篇(4)

二、从我国妇幼卫生需求出发,权衡妇幼卫生专业的课程设置。作为一个新的专业,根据培养的目标,设置课程要有针对性,要能反映专业特色,要加强各门课程之间的融汇贯通。原则上,课程设置应根据从基础开始的规律,包括有医学基础、临床医学、专业基础、专业课等几大类。专业基础课包括有预防医学概论、妇幼卫生概论、卫生统计、流行病学、社会医学、妇幼营养学、管理学及健康教育等。专业课包括妇女保健学、儿童保健学、妇、儿行为心理、妇女劳动卫生和优生优育等。这些课程设置的大胆调整和教学方法,需要作结合国情和专业的细致讨论,使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色,培养出符合妇幼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专业课中的妇女、儿童保健学是主干课程,也是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教学联系保健机构工作的课程,这是两门新的课程。其内容主要源于反复实践,然后通过加深认识l9而上升为理论,再经过科学研究加以捉高,使其更系统、更完善,然后再反馈到实践中将会进一步促进保健工作,捉高服务质量。例如:妇女保健工作的内容大致为:(一)根据妇女各期(青春期、婚前期、孕产期、哺乳期、节育期、更年期和老年期)的特点进行主动保健服务。(二)识别、鉴定和分析影响妇女和胎、婴儿健康的各种因素,并为控制这些不利因素进行群体预防。(三)早期发现和防治妇女常见病、心理异常和功能障碍。(四)对孕产妇实行早期和系统管理,及时识别高危妊娠并提出监护措施以保护母、婴健康。(五)研究营养对孕产妇及胎、婴儿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营养方案。(六)开展群体性的计划生育技术管理和评价,提供安全有效的计划生育服务。(七)对危害妇女生命的常见病和意外伤害提供急救保健等。归纳上述内容,根据现阶段的讨论认识,妇女保健学的内涵应该包括:妇女保健管理、行为心理卫生、营养卫生、各期保健、劳动卫生、生育调节、急救保健、常见病普查普治、保健项目设计和测量与评价。

幼儿保健专业知识篇(5)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标准》)正是应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之需,在加快普及学前教育的新形势下为保障教师队伍质量和幼儿健康成长而出台的重要文件之一。

一、《专业标准》研制的指导思想

《专业标准》是广大学前教育研究者、行政管理人员、培养培训机构领导与教师、一线园长和教师多方面共同研究、努力的结晶。在研制过程中,力图体现以下指导思想:

1.专业导向,师德为先。幼儿园教师是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职责的专业人员,需具有特定的专业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态度、专业的教育知识和技能。因此,《专业标准》应具有严格的职业道德规范,明确的专业导向,规定幼儿园教师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达到的基本专业要求。

2.基本规范,前瞻引领。《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规定的是幼儿园教师必须达到的基本专业素养和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同时又应该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方向性的指引和导航,幼儿园教师应按标准中所提出的专业要求,不断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3.全面要求,突出重点。《专业标准》将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方面作为幼儿园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与条件,尤其注重专业理念与师德,将其作为《专业标准》的灵魂与核心。《专业标准》强调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必须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必须关爱幼儿,尊重幼儿,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同时对当前社会反映的教师专业意识或行为中薄弱、不足的方面,予以关注与强调。

4.共同准则,体现独特。《专业标准》既要充分反映教师职业所应具有的普遍性专业特点,同时又要适应幼儿身心发展需求和幼儿园阶段教育的特殊性,充分体现幼儿园教师素质的独特性。在本《专业标准》中,特别强调幼儿园教师要保教结合,适宜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价值,积极支持与引导幼儿游戏,将教育灵活地渗透于一日生活中。

5.立足国情,国际视野。《专业标准》是引领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要充分考虑满足我国社会和学前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需求,并充分考虑我国国情与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现状。同时,要积极分析与借鉴国际相关儿童发展、教育改革,特别是教师专业标准和专业化发展等最新研究成果,以制定更加符合世界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趋势、又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二、《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

贯穿《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幼儿为本要求幼儿园教师热爱幼儿,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每个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全面健康地成长。师德为先是幼儿园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职业准则和规范,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做到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担当起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促进者的责任。能力为重突出了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引导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实践能力,强调幼儿园教师要能以“专业”的意识与行为进行保教工作,具有遵循幼儿成长规律进行教育的能力。终身学习的理念适应了国际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改革的趋势,同时也适应了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高的职业特别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通过不断的学习、研究与实践,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三、《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本《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构架包含了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3个维度。14个领域,框架结构与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基本一致,但在具体内容上有所不同。尤其在专业能力方面,充分体现了幼儿园教育的突出特点和保教工作的基本任务,特别强调了幼儿园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环境的创设与利用、幼儿一日生活的合理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恰当计划与实施能力等。

在基本要求层面,更是充分反映了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态度、知识与能力。如,特别强调了幼儿园教师要将幼儿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放在首位并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掌握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和个体特点,重视生活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掌握幼儿园环境创设、一日生活安排、游戏与教育活动、班级管理的知识与方法等等。

《专业标准》具有以下五个突出特点:第一,对幼儿园教师的师德与专业态度提出了特别要求。师德与专业态度是教师职业的基准线。尤其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对象是身心发展迅速、可塑性大、同时易受伤害的幼儿,更需要师德高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热爱幼儿,并给予幼儿精心的呵护和教育培养。

第二,要求幼儿园教师高度重视幼儿的生命与健康。充分考虑幼儿发展的身心特点和社会对幼儿安全与健康的热切关注,《专业标准》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幼儿的生命与健康,并从专业态度、知识和能力三个层面相互呼应,全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如教师要将保护幼儿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熟知幼儿园的安全应急预案,掌握意外事故和危险情况下幼儿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基本方法;能有效保护幼儿,危险情况下优先救护幼儿。

第三,充分体现幼儿园保教结合的基本特点。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决定了保教结合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也是对幼儿园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专业标准》明确提出要“注重保教结合”,不仅将“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作为重要的专项领域要求,而且对教师提出了多项具体要求,要能合理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科学照料幼儿的日常生活,将教育灵活地渗透到一日生活中;能充分利用一日生活中的各种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以将保教结合原则落到实处。

幼儿保健专业知识篇(6)

【中图分类号】R7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054―02

了解璧山县妇幼保健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和技术服务情况,同时为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妇幼保健机构坚持妇幼卫生工作方针,以群体保健工作为基础,面向基层,预防为主,为妇女儿童提供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但在机构之间、地区之间存在着妇幼卫生服务工作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巩固所取得的成绩,进一步加强薄弱地区的妇幼卫生工作,拓展妇幼卫生的服务领域。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所有资料均来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查表、乡镇卫生院管理及保健人员座谈提纲和村级保健人员座谈提纲及调查表。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采用普遍调查和专项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基线调查、收集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的基本情况,包括资产、设备、人员等相关信息;另外,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乡镇卫生院作为调查单位,设计调查表格、座谈纲目,并组织有关人员分赴抽样单位采取听汇报、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现场察看等方式对乡、村妇幼保健工作开展专项调研。

2结果

2.1学历情况妇幼保健卫生技术人员40人,学历层次不高,大专学历人员占60.00%,其中中专占10.00%,见表1。

2.2 职称情况我县妇幼保健人员职称低,医士占42.50%,见表2。

2.3妇幼人员问题部分领导对妇幼重视程度仍然不够,重临床轻妇幼现象,妇幼人员收入与业务收入挂钩,妇幼人员存在工作情绪不愿意从事妇幼工作,兼职现象突出,责任感缺乏,非业务人员或未经培训上岗人员较多,儿保人员严重缺少,影响妇幼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产科医生缺乏,不能为孕产妇保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孕产妇保健服务的提供,需要各个辅助科室的协作、配合和支持。但是,我县乡镇卫生院的产科医生缺乏,并且稍微好点的产科医生又调到县级机构。一般乡镇卫生院只有1个产科医生,中心乡镇卫生院有2-3个,广普、健龙卫生院没有产科医生。而且现在乡镇卫生院实行了绩效,做多和做少也没什么区别,医生都怕出事,大部分的乡镇都减少了接生量,致使80%以上的孕产妇都到县级医疗机构来生产了。村卫生室兼职妇幼保健工作无任何报酬,收入靠自收自支,无偿承担妇幼保健工作。

2.4妇幼保健工作设备落后医疗资源利用不够充分,我县的儿童保健工作仍是以体格检查为主,儿童保健的设备仅是磅秤、身长计、听诊器,缺乏眼、耳、口腔等专科保健设备,缺乏儿童听力筛查设备,智力筛查设备、缺乏其他辅助检查等设备,以目前的能力和水平,对家长缺乏吸引力,影响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产科检查,大部分没有单独的产前门诊同妇产科一起检查,没有产床,胎心监护仪,辅助检查做不到,导致乡镇产妇大部分涌向县级医疗机构体检。

2.5妇幼保健队伍结构不合理人员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不高。因此,服务能力不能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直接影响了妇幼保健机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部分工作人员知识老化,孕产妇健康检查频次及分布在哪个阶段不清楚,必查项目和备查项目以及临床意义不清楚。儿童保健中体格发育评价和提供喂养指导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县妇幼保健院由于编制限制了人员的进入。乡镇级妇幼保健队伍由于实行岗位工资制,预防保健工作的经费无法满足工作的需要,部分领导对保健工作没有足够重视,造成了妇幼保健工作负担重且较繁琐,但收入与工作量相比明显不合理的现象,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

2.6培训情况基础调查乡镇卫生院专兼职妇幼保健人员近年参加培训少,妇幼医生全年对村级保健人员培训和指导平均6人次。由于经费不足,乡村级妇幼保健人员外出学习进修机会少,并且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也很有限,多以会代训,大多数人员主要是通过自学、实践等方式提高自己业务水平,从而造成保健人员知识老化,业务水平、服务能力较低的局面,不能很好适应当前保健需求。

2.7流动孕产妇、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降低流动孕产妇、儿童保健的管理日趋成为影响我县儿童系统管理率、早孕建卡、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和产后访视率的主要因素。流动儿童部分家长只重视计免,不愿体检,管理依从性低,其系统管理率低,服务人群增多,流动孕妇的早孕建册及系统管理,流动孕产妇、儿童的比例越大使得全县的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率降低。

3讨论

3.1妇幼保健经费投入不足目前我县乡村妇幼保健服务方面面临着工作经费投入不足、人员工资落实不了、待遇没有保障的局面。各机构靠业务收入补贴支出,制约着自身的发展。

3.2领导不重视此工作乡镇部分领导认为保健没有可观的经济效益,所以“重临床轻保健”,部分乡镇医疗机构无儿童体检门诊,体检设施设备陈旧,影响了儿童体检质量。

3.3妇幼保健队伍结构不合理基层妇幼保健工作人员兼职多、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责任心不强、非本专业人员从事工作,导致有些工作不到位。一是信息统计工作不理想,报表错误多;二是孕产妇系统管理有难度,仅靠一名保健人员无法完成孕产妇管理任务;三是儿童保健工作薄弱,无专职儿保医生、儿保知识缺乏,导致儿保质量多年无法提高,不能适应现阶段儿童保健工作。

3.4专业知识缺乏,整体素质偏低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孕产妇、儿童保健工作的需要。低学历多,待遇不能落实,难以留住和引进人才,以至妇幼保健人员素质低,继续医学教育投入不足,特别是外出学习、参加市级以上学习班机会很少,并且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也很有限,从而造成儿童保健人员知识更新慢,知识老化,服务能力偏低的局面。队伍的整体素质低下,人员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不高。因此,服务能力不能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直接影响了妇幼保健服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3.5基础设施薄弱,设备陈旧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缓慢,设备普遍不足,大部分检验设备陈旧,质量不高,影响服务能力。乡镇医院的收入大都于支付职工工资,没有能力淘汰更新,且老化现象严重很难适应目前妇幼保健工作的需要。

4对策

4.1加强领导,政府重视与支持强化公共卫生意识。长远规划逐步落实固定、专职妇幼人员、加强对妇幼卫生工作特别基本公共卫生、重大公共卫生工作的资金、设备和人员的投入,激发服务意识和工作热情。按社区人口规模配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妇幼卫生人员,各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至少配备一名女性医生或保健员,主要承担产后访视工作,解决目前大多由乡卫生院和中心完成入户访视,但由于路途远,居住分散,人员不足导致产后访视率均不达标的现象。

4.2加大对妇幼卫生硬件设施的利用率。设备和技术等方面的交流与共享,对于新业务的开展,我们针对性的采取以下措施,即在提升对妇幼保健工作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重视妇幼保健队伍的稳定和健全,并在业务上加强培训和有针对性的指导,严格控制质量,以及加强了乡镇卫生院在设备和技术等方面的交流与共享。能开展辅助检查的地区一定要开展辅助检查,开展必须检查项目,增加对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基础设备的投入,将基础设备和人员纳入目标检查必须条件。保证妇幼人员稳定。减少人员的变动,新上岗人员需经培训后上岗,确保妇幼卫生工作的连续性。

4.3开展业务培训与进修。继续对基层妇幼人员的进行短欺业务培训,分批次进行进修实习,考核后上岗,以提高业务知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开展专题培训、操作培训、不同人员分类培训,特别要加强适宜技术的培训。

4.4加强流动人口妇幼保健工作应从健康教育入手。针对流动人口保健意识淡薄等特点,应采取多渠道、多部门、多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儿童保健知识宣教,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儿童保健的认识,积极配合或采取主动的儿童保健行为。

针对流动人口经济水平较差,在社区开展经济实用的基本保健服务,应进一步探讨外来儿童的管理模式,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提高服务的可及性。有计划的宣传外来儿童卫生保健知识,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流动人口妇幼保健知识大型宣传、咨询、义诊、竞赛等活动,在社会上营造加强流动人口妇幼保健工作的氛围。

4.5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医疗机构也应当强调服务的社会效益,同时也应重视妇幼卫生服务的经济效益【2】。妇幼保健服务是国家为保护和促进妇女和儿童的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妇女保健、儿童保健、生殖健康等技术服务,开展妇幼保健、生殖健康的科学研究、健康教育、培训和妇幼卫生信息监测等而设立的专业。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3】。

参考文献:

幼儿保健专业知识篇(7)

1 要明确责任,健全网络齐抓共管

幼儿园要牢固树立“让幼儿安全、健康、快乐成长”理念,牢记自己保教育人的神圣使命,树立精细管理工作观念,从领导、后勤管理人员到保健大夫、食品采购员、仓库保管员、伙房工作人员,高度重视膳食工作,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阿赫岗位责任。要让幼儿吃好、吃饱,达到食物品种多样、营养均衡。使幼儿在幼儿园一天中保证有足够的营养和身体所需。

要建立健全幼儿膳食管理组织,成立膳食工作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应当包括:园领导、保健医生、财务人员、炊事员、教师代表和家长代表。在工作运行中,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分管园长负责统筹工作,保健医生制定搭配菜谱营养,会计预结算伙食费,炊事员、教师、家长代表随时提出意见与建议。小组应该定期不定期地召开会议,或者组织现场研讨等,讨论当月、当季的幼儿伙食质量和伙食费盈亏,确保月度伙食盈亏在2%左右浮动,年度保持收支平衡。

2 严格安全管理,切实保障膳食安全

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幼儿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幼儿园要始终绷紧幼儿安全这根弦。安全管理从每个细小环节入手,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对伙食卫生安全管理进行了细化,在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的同时,详细制定“购物索证制度”、“食品留样制度”、“幼儿食堂卫生安全制度”、“餐具卫生消毒制度”、“预防食物中毒的措施”、“防食物中毒应急预案”等。幼儿食堂人员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做到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幼儿高质量配餐工作。

要特别加强对幼儿和教职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幼儿和教职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对幼儿园食堂人员的安全教育更要抓紧抓实抓细。对食堂人员的安全教育要特别注重专业性教育和培训,定期“请进来”,把卫生管理部门的执法人员和专业人员请进来,进行食品卫生管理的法制教育、专业知识培训、现场个案指导等,在增强食堂人员法制意识、责任意识的同时,更好地提高其专业修养。教育、引导家长做好幼儿园外食品卫生安全防范,家园同步、抓好食品安全关。

对进货渠道严格把关。首先,制定了食品采购流程图,有计划地制定好采购计划,做到责任到人,专人负责,特别是食物类物品,多家产品我们要进行层层筛选:首先要保证“三证”(即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食品检验证)齐全,然后到生产厂家考察卫生状况,拍下实地生产、销售及实物照片,然后建立《食品进货厂商档案》,再择优订货,并与销售商家相关负责人签订合同,杜绝了伪劣、变质的食品流入幼儿园,确保了幼儿的安全与健康。

3 提高幼儿食谱制定环节的科学性、专业性

要提高幼儿园保健医的专业化水平,不断丰富其营养科学方面的知识。定期请营养专家从科学的角度对保健大夫和食堂炊事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岗位工作能力培训。从幼儿膳食的食物结构、营养构成等,以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各种食品的功能和品种不同等方面,引导、帮助相关人员要遵循幼儿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的不同,制定适合幼儿营养的代量食谱。通过定期召开家委会、伙委会,广泛听取教师、幼儿和家长的意见,尽量增加食谱的花样,保证营养的均衡,做到粗细、甜咸、干稀搭配合理,不断提高幼儿食谱的科学性、专业性。要重视为特殊幼儿制定特殊食谱。特殊幼儿是指患病、有过敏史、体弱的幼儿,这些幼儿因身体原因对某些食物忌口。针对特殊原因,我们制定了病号食谱,家长可根据幼儿的情况提前申请,并填写申请表,幼儿园可根据幼儿病因适当给与照顾。

做好食物贮存环节的卫生安全工作。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食品卫生的规范要求,由专人负责食品进出仓的登记工作,对食品进出库严格把关,并专人负责食品的验收和取样工作,除了保留幼儿“两餐两点”的熟食品留样外,今年又增加了生食品留样和每天向家长展示幼儿一天的食物样品,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进食情况,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进一步完善幼儿饮食,真正做到服务于家长,服务于幼儿。

幼儿保健专业知识篇(8)

顾荣芳:最近,媒体相继曝光的陕西、吉林、湖北、甘肃等地几所幼儿园擅自给幼儿喂药的事件,令我感到十分震惊和愤慨。幼儿园本应以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为己任,现在竟成了为谋私利不惜危害幼儿健康乃至生命的“药儿园”。这样的行为显然违反幼儿园教师基本的职业伦理,这不仅是对幼儿教育事业、对幼儿园教师称谓的亵渎,而且是对人类基本良知的背离!这之前全国多地连续曝光的幼儿园教师体罚乃至虐待儿童的事件已经让家长深感愤怒,而这次“喂药事件”的曝光,无疑加剧了社会公众对幼儿园的不信任感。我认为,“喂药事件”至少反映出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幼儿园管理层及教师基本专业常识的缺乏和专业伦理底线的失守。人人都知道“是药三分毒”的道理,让处在生长发育中的幼儿长期服用非必需的处方药,不仅是无知,更是。二是药品监管、使用制度的缺陷。陕西等多地幼儿园均能大量购得“病毒灵”“利巴韦林”等处方药,这种非个例的现象说明我国药品监管和使用制度存在缺陷。三是幼儿园组织管理工作存在“不完全制度缺失”和“实质性制度缺失”。前者指的是虽然有《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等与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但由于实际的组织管理中配套制度的不完善,导致这些法律法规在落实时打了折扣;后者指的是“非医(生)非教(师)”的尴尬身份使得幼儿园保健工作从业人员不仅缺乏专业性,而且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从而导致相关的规章制度因难以落实而处于实质上的缺失状态。

幼儿园当前要做的应该是坚决采取措施杜绝此类现象的再次发生。拒绝不当行为需要依靠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的教育理念。对于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已经作了详细的规定和说明,我认为当前的关键是教师如何真正把这些知识内化并切实践行,做一个能够在教育实践中激浊扬清、坚守伦理底线的专业人。

记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似乎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近年来幼儿园仍频频发生虐童等伤害幼儿身心健康的事件以及食物中毒、火灾、校车事故、意外伤害等危及幼儿生命安全的事件,这一认识和实践之间的强烈反差给了我们什么警示?

顾荣芳:无论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还是陈鹤琴等老一辈学前教育家,都特别强调保护幼儿生命和健康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新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强调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而近年来各地幼儿园却屡次发生伤害幼儿身心健康和危及幼儿生命安全的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往往与教师专业伦理道德等素养的缺失以及园所的组织管理不善有很大关联。对此,我们不仅要采取措施尽可能减轻事件对于幼儿及其家庭的伤害,更要痛定思痛,反思从这些事件中折射出的相关问题,以期减少直至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先说“虐童”事件,我认为有此类言行的教师就不该让他们进入或继续存在于教师队伍之中,对于此类教师,应该坚持“零容忍”,禁止其入职,已入职的要坚决清退。再说食物中毒、火灾、校车事故、意外伤害等事件,我认为这些事件的发生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其根源在于组织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以及相关教育的缺失。各幼儿园虽然都有安全防范、治安监管措施及应急预案,也在实施相关的安全教育活动,但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为什么呢?生命安全非儿戏,健康不仅仅靠意识,更要靠行动。我们必须以严肃的态度、高度的责任感,以及幼儿能接受的方式,认真地实施安全方面的教育。

记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保教并重”,这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您认为目前幼儿园的“保教结合”实行得怎样?如何做得更好?

顾荣芳:“保教并重”一直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许多幼儿园都坚守着这一原则。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保教工作的相对分离以及保育员的素质、地位和待遇相对较低,使得“保教结合”原则在幼儿园教育中落实得还不够到位,幼儿园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着“重教轻保”的现象。

为了真正将“保教结合”原则落到实处,一方面,在职前师资培养中应一如既往地强化儿童卫生保健、儿童心理发展等核心课程,重视准教师的教育见习、实习活动,让他们有机会系统地了解幼儿园保教工作,亲自体验和操作,融通理论和实践。在这方面,我国台湾地区的师资培养模式值得借鉴。在台湾,一个人要获得幼儿园教师资格,不仅要修学四年的职前教育课程,还需要完成另外半年的教育实习课程。4+0.5年的学习模式使其入职后能更快胜任工作,做到“保教结合”。另一方面,要努力提升保育员的地位和待遇,加强培训,提升保育员的专业素养。提升了地位和待遇,意味着可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强了培训,便可以让保育员增强专业底气,逐步走向专业化,以更好地实现“保教结合”。在这一点上,台湾的经验同样值得借鉴。台湾的师资培养机构中不仅有专门的高职、专科层次的幼保科、幼保系,而且当地自2012年开始实施的幼托整合政策规定,幼儿园保教人员都必须修习一定学分的“教保专业知能课程”才能获得教师资格,可见当地对保教师资素质的要求是比较高的。的确,只有高素质的师资才可能较好地践行“保教结合”原则。

记者: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幼儿园应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请问如何整合各领域教育内容?

顾荣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说明”部分中已经强调,“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幼儿园在课程设置与实施中,应考虑本园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和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特点。如果幼儿园实施领域课程,那么首先要明确包括健康领域在内的各领域教育自身的特点、规律和实施方法,注意在周、月、学期等不同时段的课程实施中考虑课程内容的均衡,以及领域内部与领域之间的有机整合,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如果幼儿园实施综合课程,那么同样要了解和熟练把握各领域的内容、目标及其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寻找适合本园实际的整合点,切忌内容、目标之间毫无关联的牵强整合,以及“为整合而整合”的低效整合。以主题课程为例,如果某个主题活动有四个子主题,教师不必强求在每个子主题活动中都包括五大领域的目标和内容,只要在整个主题活动中能使各领域内容保持相对均衡即可。而且整合不仅仅包括目标和内容的整合,还包括方法、手段以及环境创设上的整合。教师应该明确,同样的目标可以由不同的内容、方法来实现,而同样的内容使用了不同的方法就可能实现不同的目标。在整合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让目标、内容、方法三者相匹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各领域间的有机整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记者:您曾经说过,“无论是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还是教育效果的衡量抑或是改进对策的选择,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反思‘儿童是什么’和‘儿童是怎样的’这类本质问题”。您能结合健康教育方面的实际问题谈谈吗?

顾荣芳:其实,“儿童是什么”和“儿童是怎样的”等问题是所有学前教育课程编制和实施者都要考虑的问题。多年前,张雪门先生就认为要编制幼儿园课程首先必须明确“儿童是什么”,为此他提出了五个问题:“儿童是不是和空的东西一样?儿童是不是和植物一样?儿童是不是和动物一样?儿童是不是从不完备到完备的一段里程?儿童究竟是什么?”在今天看来,这些问题依然是包括健康领域在内的所有课程在编制和实施中应考虑的首要问题。以健康领域为例,饮食营养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幼儿“健康”的饮食行为,但是根据我对幼儿健康概念认知的研究,部分幼儿所认识的“健康行为”与成人大相径庭,如,有的孩子认为“吃得多就是健康,胖就是健康”。又如,安全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有的幼儿认为“如果勇敢的话(过马路时)看到汽车也可以往前走”。再如,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师往往会让幼儿讨论如何让自己或帮助别人“高兴”起来,而下面这段幼儿与研究者的对话让我深思――研究者:“什么是高兴?”幼儿:“我犯错误的时候大家都笑话我。”研究者:“为什么会高兴?”幼儿:“我们班有个小朋友,我就笑话她。”研究者:“高兴了会怎么样?”幼儿:“高兴了不是好孩子。”研究者:“高兴对我们好不好?”幼儿:“不好,因为高兴了不是好孩子。”研究者:“小朋友如果不高兴了怎么办?”幼儿:“爸爸妈妈带我出去玩的时候,我看到有小朋友在马路上哭,我就笑话她。”……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些例子尽管让人非常意外,但如果我们了解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便会发现这其实是在情理之中的,这就是儿童的“理论”。所以说,课程编制和实施的前提是不断了解儿童,否则,无论活动目标多么“科学”,逻辑多么“合理”,方法手段如何多样,都未必能取得预期的活动效果。

记者:办出特色,形成品牌,似乎成了眼下一些幼儿园的重要工作目标,有幼儿园把健康教育作为特色创建内容,力争办“健康教育特色幼儿园”。对这些正在或准备开展这方面创建工作的幼儿园,您有什么建议?

顾荣芳:首先,对于办“健康教育特色幼儿园”的做法,我特别想强调一点,特色不是人为地想办就能办成的,而是植根于园所实际逐渐形成的,特色的形成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次,我认为园所要开展“健康教育特色幼儿园”的创建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对本园幼儿健康现状进行全方位的调查评估,不仅要了解幼儿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状况,还要了解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饮食行为表现、安全事故发生情况和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等;不仅要了解幼儿的健康认知状况,还要了解幼儿的健康行为养成情况;不仅要了解教师的健康教育知行,还要了解家长的健康教育知行。二是要对园所的日常生活、集体教育活动及主题活动、区域活动中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客观评估,思考如何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与园所的课程理念、活动特色结合起来。三是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的相关教学研讨活动,可先以健康领域教学活动的开展为依托,逐步领会健康教育的要点,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健康领域教学如何与日常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活动贯通,如何将健康教育的理念渗透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四是选择适合本园实际的健康教育课程,并以此为起点逐步开展教研活动,探索并积累自己的实践精华,逐步编制适合本园的课程。最后,再次强调,上述每一点都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急功近利是不可能真正构建幼儿园的任何特色的。

幼儿保健专业知识篇(9)

这个问题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的,在上个世纪90年代,高考难度大,实行综合分、标准分,即使考上了重点高中,也不能百分百考入本科,考个省专也算不错的了。再加上当时中专有分配,因此在初中毕业的时候,就会有部分基础好的学生选择上中专。而现在随着高考的逐年扩招,录取率越来越高,只要成绩不是太差,都有大学可以读,而家长又多数有能力负担孩子的大学读书费用,这样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成绩稍微好一点的学生,只要能上高中的都进高中,很少会来到中职学校读职专,这样就使得现在的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文化基础很薄弱。长期基础薄弱,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较弱,再想认真从头开始学习就比较困难了。

2.学生态度不够重视,缺乏学习兴趣

正由于基础薄弱,从小到大失败已是家常便饭,中职学校学生在学习上的挫败感非常强烈,对自己也没有了信心,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由于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学生渐渐地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另外,由于幼教专业的学生正处于学生时代,是玩乐享受的时代,照顾孩子对她们来说还是非常遥远的事情,她们也不能切身体会到当幼师的辛苦,以及当家长的辛苦;再加上《幼儿卫生保健》又是一门文化课,她们觉得学不学无所谓,会唱歌会跳舞就行,态度上极度不重视。

3.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一般程序是:组织教学、检查上次课情况、讲授新课、复习、布置作业,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单调、被动,课堂上以教师为主,教师满堂灌,从上课讲到下课,学生似乎是在看戏,听说书,始终处在被动的状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教学流程是为教师教学而设计的,重在怎么教而不注重如何学,教师照本宣科,学生不动脑、不动手,学生的能力、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就难以达到要求。

4.教师本身的业务知识水平有待提高

《幼儿卫生保健》是一门专业的课程,教材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幼儿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知识,对于学过人体解剖的我,理解课程的内容不是问题,但是这门课程讲述的是特定年龄段的一群对象的卫生保健知识,也就是讲幼儿的一些保健知识,这方面的知识我就比较欠缺,所以在讲述的时候就不够深入,这点也是我认为教学效果不是很好的一个原因。

上了几堂课之后,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我认真反思,积极思考改进的办法,如何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逐渐喜欢上《幼儿卫生保健》课呢?于是,我尝试作了以下改进措施。

一、积极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随着学科专业知识发展与更新,教师专业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再学习。因此,我主动购置一些专业书籍,进行专业提升。特别购置了一些幼儿卫生类的书籍,比如,《幼儿卫生学》,在平时的学习提升过程当中,特别注意课本上有疑点的知识的理解和拓展。

二、强调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上课时我经常强调,学习这门课程不仅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可以从中获得许多的保健知识,不只是婴幼儿,我们也能从中学到很多保健方法,毕竟,我们每个人最需要的就是健康。另外,还给学生作了如下强调:幼儿的身体健康是其全面和谐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智能素质、品德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基础。健康的身体是个体求得生存并获得良好社会化发展的必备条件。这需要幼儿教师具有幼儿保健能力,科学地安排幼儿的日常活动,能够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相应的教育,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幼儿卫生保健》知识的探索

在《幼儿卫生保健》教学中,我开始尝试及时地捕捉生活中涌现出的诸多信息和素材,并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使得课本上的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象。例如,在进行“营养基础知识”一节钙盐的学习中,可以这样说:“谁知道钙对人体有哪些作用?”“人体缺钙都有哪些表现?”问题提出后,让学生主动思考,学生顿时兴趣盎然地根据电视广告和一些生活经验积极发言。这时我适时引导学生,介绍钙在人体中分布情况,最后通过举例说明缺钙会出现的一些症状,自然地提出补钙的重要性以及健康的补钙途径。这样处理教材后,我发现学生主动思考,并积极参与探索,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了。

四、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直接关系到教学效率的高低。好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相反,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会直接导致教学的失败。我发现,对中职学生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他们已经不起任何作用,只有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此,我在从事《幼儿卫生保健》教学时,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法。在讲授营养基础知识一章时,学生提出许多问题:长期食用精米、精面对身体有害吗?自幼素食会缺乏营养吗?早餐习惯喝牛奶、吃鸡蛋不好吗……对这些问题,很多时候,我并不急于给予解答,而是鼓励学生带着问题,结合课本内容,分组讨论或辩论,通过评选“最有创意小组”奖项,鼓励学生间相互合作和小组间的相互竞争。合作与竞争并存,既增强了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另外,我还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积极寻找一些跟教学有关的音频、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料,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逐渐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五、积极组织幼教学生到幼儿园参加见习

幼儿保健专业知识篇(10)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3-0294-01

1.职业学校幼儿卫生保健课的教学现状

1.1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现状。随着高中教育的普及,大专院校的扩招,流向中职的学生每况愈下。中职学校录取学生的分数无高分可言,且分数呈逐年下滑的趋势。以广东省部分中职学校为例,招录的初中毕业生,基本上是无法升入高中学习的学生,部分更是有"问题"的双差生,很大一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特别是文化课学习基础更差。很多学生没有学习过《生物学》和《生理卫生》课,听课吃力,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学习目的不明。加之来自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影响,不少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面对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许多学生自暴自弃,放学上网、上课睡觉,作业不交,考试不到等。

1.2中职幼儿卫生保健课的现状。幼儿卫生保健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工作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了解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的特点及生长发育规律,掌握托幼机构各项卫生要求及卫生保健工作的技能;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效地对幼儿进行保健工作,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职业学校幼儿卫生保健课教学对策

2.1创设学习条件的方法指导。创设良好学习条件. 学生课堂上学习的条件主要是教学用具(如模型、录像、课件)、实验设备等,在日常教学中这些用具要求齐全、省时、方便,教师用起来得心应手。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包括学校和家庭,也包括物理环境和人际环境。物理环境主要是温度、光线、噪音、质量条件等卫生标准。人际环境主要是指要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你这位老师,便对你这科的学习产生兴趣,这样教学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看我们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我们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想办法调节学生的心理,让她由不愿学习到逐步自觉学习。

2.2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导。幼儿卫生保健学是研究如何保护、增进幼儿健康的科学。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导主要指对影响学习的智力因素的指导。掌握知识包括知识的获得、巩固和应用三个阶段,主要内容包括:在知识的输入阶段,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如何思维,如何想象,如何集中精力等。如:观察指导, 学生的学习从感性认识开始,以感知为基础,而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在幼儿卫生保健学中要明确幼儿的特点,首先要对整个人体的组成有充分的认识,而每个同学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教具,课堂上我们讲到人体的哪一部分时,可经常让同学互相观察,掌握人体的各部分,当然还可通过教师向学生提供挂图、模型、录像、课件等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观察。 在观察具体事物时,应指导学生明确观察内容、步骤和方法。在观察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实现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在知识的贮存阶段,指导学生如何分析,如何概括和综合,如何创造,如何解决问题等,这种指导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自学的方法指导

我们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知识基础较差,如果从上课一直讲到下课,学生从上课一直听到下课,学生始终处在压抑、被动的状态,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有劲使不上,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为此,我们要采用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所谓"先学",就是在课堂上,学生按教师提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看书、练习。所谓"后教",就是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使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学生自学、探索、实践的过程。在课堂结构中,学生自学,是一堂课中的大环节,而自学成功与否又是上好这堂课的基础。要加强学生自学的目的性和实效性,自学就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例如:我在讲幼儿神经的特点时,当说出幼儿神经系统发育每一个特点时马上接一个问题:(1)脑的重量变化快怎么个快法?(2)神经系统发育表现不均衡?表现在哪些方面?(3)容易兴奋、容易疲劳体现在哪些方面?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学生边看,边划。在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巡回辅导,启发思考,留心观察,广泛答疑,有重点地辅导差生。学生自学结束后,进入了"教"的环节,这时要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解决疑难问题,教的内容要少而精。教师只须教教材内容的20%,即重点、难点;只教学生不会的,即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解决疑难问题。最后,引导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进行严格训练。教师要保证训练的时间不少于十五分钟,让学生能够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还要保证训练的形式像考试那样完全独立地,快节奏地按时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训练可采用竞赛的方式,将学生分为两组,教师课前出好抢答、必答题,让学生先抢答,后必答。学生积极响应,在竞争中重温本课所学知识。

4.学习各环节的方法指导

这是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包括自我规划,课前预习,认真上课,课后复习,课外作业,课外学习和系统总结等。要求各环节不可忽视和遗漏,要形成周期性的良性循环。同时,各环节都要讲究方法、技巧。主要是指导学生遵循学习规律和学习原则,制订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掌握预习、听课、记课笔记、复习和做作业的方法;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解决问题的步骤;指导学生实验、实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他们把从实际经验方面所得的知识加以系统地组织,同学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教师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及时复习,一章节一单元结束后再进行阶段性复习,与遗忘作斗争。 记忆一般包括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两种。机械记忆适用于无意义的材料,如幼儿卫生保健中的一些数据。幼儿卫生保健知识大多都需理解记忆,而理解记忆又建立在比较、分类、归纳等基础上。如用比较法记忆四种基本组织的特点,利用知识体系由点到面去回忆有关知识点,此外还有联想记忆等方法。

5.加强教师的实践锻炼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中等职业学校要保障专业教师每学年有深入各类幼儿园实践和调研时间,除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外,各职业学校应对专业教师的实践和调研提出要求,明确课题,明确目标。使专业教师成为理论教学的传授者、教育实践的导引者,做名副其实的"双师型"师长。

参考文献:

幼儿保健专业知识篇(11)

中国在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三十多年后,人口倒三角结构、少子化、老龄化等问题日益严重。基于此,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全面二孩”人口政策,“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会改变新增人口的数量,影响整体生育率及人口结构。预计全面二孩实行的第一年新增人口约为500万,此后逐年递减,短期人口增量可能会在5年释放,共计1500―2500万。全面二孩政策必将对中国教育发展提出一系列挑战,中国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以及质量等诸多方面都需要顺应时代背景,为教育的全面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体育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目前青少年身体素质连年下滑的大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健康类课程必须深入改革,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这需要从体育教育师资这一源头抓起,积极探索,加大改革力度,培养出合格的体育专任教师,尤其是中小学体育专任教师。在现今全面二孩政策的现实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亦应顺应社会发展,积极探索人才培养中适应此一社会现实,为培养合格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1 体育专业健康类课程开设情况

目前全国大部分院校体育教育业健康类课程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健康教育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选材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测量与评价、健康体检学等。各院校在上述课程设置的多少、课时量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而言因为教学条件、师资及课时总量限制等方面的原因,这些课程设置中实践学时的比例较小,与加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培养目标中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2 体育专业健康类课程教学改革

2.1 m应全面二孩政策的特色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设置中,为适应全面二孩的社会现状和特点,可选择性加强幼儿体育、幼儿健康、儿童康复学、儿童运动保健学等课程的设置,或在现有课程基础上,增加涉及幼儿、儿童少年相关章节的授课学时。这些将加强学生理解幼儿、儿童少年身体发育特点、常见病诊治、体育运动适应身体发育的特点,掌握相关幼儿、儿童少年人群护理、照护相关知识,并能在幼儿、儿童少年日常保健、运动保健、健康安全教育及相关疾病康复、治疗等方面提供理论及技术指导,为培养适应全面二孩政策下社会特点的应用性人才提供支撑。

2.2 适应全面二孩政策社会的课程实施过程

本专业课程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有针对性加强幼儿体育、幼儿健康、儿童康复学、儿童运动保健学等方面的实验实践实训内容的培训。如在课程中增设“幼儿、儿童少年发育中身体结构、机能变化”、“运动对幼儿、儿童少年人身体结构、功能的改变”、等内容,使学生对少儿身体情况的变化及运动对其影响有比较深入的理解,为后续相关课程奠定基础。再如在体育保健别加强“幼儿、儿童少年体育保健”章节知识的讲授、讨论,或举行专题讲座,并积极开展相关见习、实习、实训课程,通过深入各级幼儿园、体检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康复机构、户外拓展训练机构等相关单位开展见习活动,开拓学生学习少儿相关身体发育、健康、体育保健等方面的视野,尤其是使学生对少儿健康安全教育、体检、运动保健等相关知识的直接接触和深入了解。同时还应注重适应社会的实践技能的培养,以相关课程为依托,积极开展诸如“儿童健康知识比赛”、“儿童安全知识竞赛”、“按摩比赛”、“儿童少年运动处方制定模拟赛”等技能竞赛活动,使学生在比赛中巩固实践技能,奠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坚实基础。同时积极开展深入社区、学校、家庭的幼儿、儿童少年健康方面知识的宣传、传授活动,定期举办诸如“幼儿健康知识沙龙”、“儿童少年运动保健知识宣讲”、“儿童少年趣味运动”等社会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家庭的少儿运动健康教育。

3 体育教育专业健康类课程改革适应全面二孩政策背景的意义

3.1 为全面二孩政策下社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全面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必将带来社会人口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出生率的提高,在今后一段时间幼儿及儿童少年的绝对数量的增加,这是社会现实问题,而与之相适应的措施、专门人才的配套等却并未完全具备,针对此一社会现状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明显不足,尤其是体育教育专业健康类课程的改革几乎为空白状态。加强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涉及健康类尤其是幼儿、儿童少年人群相关课程或内容的教学改革,能为全面二孩背景下人口结构变化的社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专业人才配备。

3.2 有利于构建现代社会少儿服务体系

在现今二孩政策全面实施的社会背景下,少儿人群的运动从涉及人群范围、频繁度、需求度等各个方面都越来越大,而目前此类人群的运动多呈现出自发、零散、安全管理及保护不足等特点,这就需要从组织、管理、安全等方面加强之。应对短期内少儿人口数量的较快速增加,我国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能符合实际发展需要。伴随社会服务业中的多元化、多样化需求,尤其是在目前青少年身体素质连年下滑的大背景下,需要强专业、强技能、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服务于少儿人群。体育教育专业中健康类课程建设、课程改革可以适应此一社会发展的需要。

3.3 有利于拓展体育教育专业就业渠道

少儿数量的增加,必将导致相关少儿培训、运动、户外及安全等方面市场的扩大,这方面的人才需求也会越来越大。而目前此方面的专门人才还远不够,面临此一就业缺口,体育教育专业加强健康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培养具备适应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的社会发展、服务少儿人群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拓宽体育教育专业就业渠道,促进社会就业。

【参考文献】

[1]杨利民.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及措施[J].亚太教育,2016(9):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