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地震专业技术人员述职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2 15:02:10

地震专业技术人员述职

地震专业技术人员述职篇(1)

目前住地: 广州 民

族: 汉族

户 籍 地: 广东省 身高体重: 168 cm 65 kg

婚姻状况: 已婚 年

龄: 43 岁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建筑施工管理:初级工程师、建筑施工管理、基础地下工程/岩土工程:

工作年限: 19 职

称: 初级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8000--120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东省 广州 深圳

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起止年月:2009-09 ~ 2010-02恒域建筑工程公司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所属行业:房地产,建筑,安装,装潢

担任职务: 兰乔圣菲花园四期——现场技术负责人

工作描述: 该项工程建筑面积为107580㎡地下一层直通地上三十层,也属于超宽超长工程而且抗震、抗收缩与防水要求都较为严格。特别是万科地产现时对建筑质量的要求和标准化做法,都有一套超越规范标准。作为现场施工技术负责人对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与现场技术操作管理与后浇带的安排、设置操作以及现时代的建筑规范规定都是能否和万科地产要求接轨及符合万科地产质量。如何保证在现时建筑市场进行科学施工管理与交付使用的直接因素。

离职原因: 在选择

公司名称: 起止年月:2006-09 ~ 2009-08广州市金辉建筑置业集团有限公司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所属行业:房地产,建筑,安装,装潢

担任职务: 金碧海岸花园1—15栋现场技术负责人

工作描述: 该项工程建筑面积为217580㎡地下一层直通地上三十二层,也属于超宽超长工程而且抗震、抗收缩与防水要求都较为严格。作为现场施工技术负责人对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与现场技术操作管理与后浇带的安排、设置操作以及现时代的建筑规范规定都是最后能否进行科学施工管理与交付使用的直接因素。

离职原因: 个人原因

公司名称: 起止年月:2004-09 ~ 2006-08广州市协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房地产,建筑,安装,装潢

担任职务: 现场技术负责人

工作描述: 任电白县第一中学学生宿舍楼土建、装饰技术骨干,对质量、工期、投资三大目标进行控制,达到预期目标,受到建设单位和本单位领导的高度好评。

离职原因: 个人原因

公司名称: 起止年月:2001-09 ~ 2004-08广州市第四建筑有限公司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所属行业:房地产,建筑,安装,装潢

担任职务: 现场技术负责人

工作描述: 河南省开封市电信发射大楼项目(技术负责人)本工程才16层、全高达77.2m其中一层高达16m也属于超高工程。其高支模与外排栅的安全要求也是现建筑行业规范最大要求。本人作为施工现场技术负责人对施工组织设计编写与现场技术、安全操作管理都是最后能否进行正常施工与交付使用的关键工作。

离职原因: 个人原因

公司名称: 起止年月:2000-01 ~ 2001-08茂名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所属行业:房地产,建筑,安装,装潢

担任职务: 现场技术负责人

工作描述: 年珠海市中山大学教学楼项目(技术负责人)

长1080米,宽38.6米。面积约41688㎡,该工程最大特点是工期仅为300天,施工难度大,最后提前顺利验收,并得到珠海市建筑质量监督站及省建委高度好评。被评为“省级样板工程”。

离职原因: 个人原因

公司名称: 起止年月:1994-02 ~ 1999-12电白县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所属行业:房地产,建筑,安装,装潢

担任职务: 现场技术负责人

工作描述: 1994-1995年广州市芳村区人民法院职工商住楼项目现场(技术负责人)

1995-1996年广州市同德村桥德花园商住楼项目现场(技术负责人)1997—10广州市越秀北路越良大厦项目商住楼项目现场(技术负责人)该项工程建筑面积为48800㎡地下二层地上二十八层,长135.46m、宽68.35m。也属于超宽工程而且抗震、抗收缩与防水要求都较为高。作为现场施工技术负责人对施工组织设计编写与现场技术操作管理与后浇带的安排、设置操作都是最后能否进行正常施工与交付使用的关键工作。

离职原因: 个人原因

公司名称: 起止年月:1993-01 ~ 1994-01茂名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所属行业:房地产,建筑,安装,装潢

担任职务: 现场主管施工员

工作描述: 广东省工业大学学生宿舍住宅楼项目现场(施工员)该工程首层内设学生舞台与会议厅,跨度分别为18m、25m,属于大跨度砼结构综合楼。其结构性能达到7级以上地震与安全使用要求;该项目完工调试使用达到设计要求。房间设备均能在正常范围。该项工程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工程”。 作为施工单位施工现场专业技术主管施工员,全面负责本专业统筹安排和协调工作。

离职原因: 个人原因

公司名称: 起止年月:1991-07 ~ 1992-12茂名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所属行业:房地产,建筑,安装,装潢

担任职务: 现场施工员

工作描述: 广州市火车南站工人宿舍住宅楼项目现场(助理施工员)建筑面积约12000㎡,层数七层,该项目作为优良工程要求来进行施工管理。经过精心施工,效果达到预期设计要求,并被评为“优良工程”。本人 协助本单位现场工程师进行施工技术管理、与资料整理现场签证等工作。

离职原因: 个人原因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北京自修大学

最高学历: 本科获得学位: YC200114213131 毕业日期: 2005-07-01

所学专业: 土木工程 第二专业: 土木工程

培训经历: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专 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1988-09 1991-07 华南理工大学 工业与民用建筑 毕业证书 9123198

2001-09 2005-07 北京自修大学 土木工程 毕业证书 YC100085132005214131

语言能力

语: 英语 良好

国语水平: 精通 粤语水平: 精通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本人在建筑行业经过多年的施工工作和实践经验,直接利用现代建筑科学基本知识。在建筑施工的组织和管理方面都有较强能力。对施工规范规定及安排施工人员工作方面都有很高的专业技能。最是特殊施工作业(深基坑的支撑支护,描杆描索;后浇带,大体积砼浇筑超高大支模,外排脚手架,出料平台,塔吊、人货梯等)组织设计与施工方案篇写才是本项。

地震专业技术人员述职篇(2)

1.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1)职业描述。物探专业主要面向石油、煤矿及其他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行业企业,主要职业岗位群包括利用地球物理性质进行野外地震资料采集、地震资料数字化处理、地震资料地质综合研究等。主要工作岗位有野外资料采集过程的地球物理师、解释员、处理员、技术工人等。

(2)课程模块化项目实施步骤。 第一,行业领域——进行行业、企业调研;第二,工作岗位领域—提炼核心技能;第三,课程领域—确定核心课程模块化项目、重构课程结构、编写教学指导方案、开发项目教材。

(3)物探专业人才建设的切入点。物探专业的主干专业—野外地震数据资料采集施工专业;主要产品—数据记录资料;主要过程—施工生产过程;主要技术—施工技术。

(4)培养方向。服务于石油、天然气的勘探与开发单位,煤层、煤层气的勘探与开发单位,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单位,从事野外一线的地震资料采集工作,室内地震资料处理工作,地震资料综合地质解释工作。

(5)职业目标定位。地球物理勘探的工作过程对人员技术要求不同,如图1所示。

图1

(6)就业岗位(群)。就业岗位(群)包括主要工作岗位、相关工作岗位和发展工作岗位。主要工作岗位包括野外资料采集技术人员、解释员和处理员;相关工作岗位包括施工监督员、大小线查修工、钻井爆炸监督、仪器操作员和测量员;发展工作岗位包括野外资料采集物理工程师、地震勘探监理、地震数据处理工程师和地震资料解释工程师。

2.课程建设的思路

笔者学校借鉴CBE、MES、KH等教学课程模式,参照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员工培训项目,探索创新核心技能模块化项目课程体系,摆脱了以往的学科教研室结构体系下进行课程设置的“学科型”课程设置,建立了“职业型”课程设置。在教学内容组织安排时,充分考虑到企业职业的需要,按照社会、行业中的职业要求安排教学课程内容,实现由职业定专业。根据企业工作岗位要求和学校教学领域覆盖的职业岗位对应的专业中应具备的综合能力,形成以职业技能为主,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将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结合的模块,形成模块化核心技能项目课程,组成以教师团队为主的不同工作室,建立以班主任为首席教师制的职业技能团队或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的工作室结构,改变了以学科为中心的教研室结构。由首席教师牵头组建团队,进行教学与教学研究活动。同时组建与技能模块相对应的项目课程,形成模块化项目课程教师工作组团队。

二、模块化项目课程体系框架

学校教务部和教学督导室根据市场部与培训部提供的企业岗位用工要求,结合历届毕业生在东方物探、煤层气、中联煤等单位反馈回来的信息,对原有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改进,建立了“公共课程模块+基础技能模块+核心技能模块”为主的课程设置模式,确立以核心技能培养为课程改革宗旨,以建立核心课程开发为主体的教材建设,以教学项目设计为专业课程重点的体系建设。

1.公共课程模块

贯穿三个学期,教学项目内容包括:文明社交礼仪、应用文写作和演讲、计算机软件操作、简单专业英语翻译。这些教学项目所包括的相关课程有德育、语文、数学、物理、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这些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的基础、工具,是学生必备的文化素质能力。

2.基础技能模块

在学生入学一至四学期进行基础技能课程教学,包括电工电子技能、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获得野外地震资料并处理解释能力,是对接核心技能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关键课程。以“学、做结合”教学模式进行专业基础技能训练,对完成工作任务应掌握的技能基础知识、实验实训所具备的技能基础知识组成的模块,由若干个项目课程组成,使学生对专业岗位的基本专业技能有初步的认识。

3.核心技能模块

安排在第五至第六学期,包括野外地震勘探施工能力、野外地震采集资料处理能力、地震资料综合地质解释能力,即根据地震地质任务进行野外施工的能力并将野外采集地震资料按处理流程转化成地震剖面,对地震剖面按资料解释流程进行地质解释确定油气藏及井位。第五学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实施以“工学结合”的模式进行项目实训。重点针对专业岗位技能或职业技能进行训练,学校与生产单位联系,由教师带队3~4周到野外地震队生产一线各班组参观实习,熟悉各工种具体工作内容。另外利用校内实训设施—东方公司生产单位应用的软件,完成一条测线的处理流程及简单地震剖面解释,项目是生产单位的勘探项目,从而保证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完全一致,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第六学期安排专业生产性实训,顶岗生产。在真实职业环境中,注重专业技能的拓展、职业习惯的养成和企业文化的了解,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加贴近工作岗位的要求。

三、模块化项目课程及教学项目的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实践教学体系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相吻合,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比例超过50%,强调校外顶岗实习等综合能力模块训练,达到学校学习与就业岗位的有效对接。

1.基础能力模块项目训练

(1)知识: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根据电路焊接地震元器件;掌握简单的数学、高等数学的运算规律;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的操作、应用;掌握英语的听说读写。

(2)能力:掌握触电预防与急救、基本元器件的识别与测试能力,熟悉常用仪表仪器设备的使用;掌握数学的分析计算能力,掌握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应用能力,掌握电子元件的焊接 能力。

2.专业能力模块项目训练

(1)知识:熟悉地震勘探的工作流程,掌握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野外采集数据的流程、地震组合的原理及方法、多次覆盖技术的方法,掌握测量的基本原理,掌握野外钻井、爆炸机的原理及使用方法,熟悉仪器接收地震记录的方法,掌握地震数据处理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地震资料解释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石油地质的相关理论。

(2)能力:培养学生进行野外地震勘探的能力:能根据需要完成的地震地质任务设计施工方案,并根据设计方案完成野外施工任务,获取野外地震资料。软件应用能力包括应用解释、处理软件根据流程进行解释处理的能力。

3.综合能力模块项目训练

(1)综合能力训练一。知识—数据处理流程、资料解释流程。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GeoEast一体化软件应用,按处理流程处理测线,按解释流程进行地震剖面解释。

(2)综合能力训练二(校外:生产实习与顶岗实习)。知识—了解野外生产全过程;了解企业工作流程和企业文化;熟知生产流程及工作方法。能力—独立工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撰写技术报告和编制技术资料的能力;能参与施工和管理,能处理施工中发生的一般技术问题和团队协作能力。

我们通过对工作项目分析,获得每个项目的具体工作任务。对完成任务应掌握的职业能力做出详细描述,按照工作的相关性设置课程,按照项目课程类别要求,对工作领域中涉及的项目课程进行了划分并对实验、实训场地进行了建设。如表1所示。

表1 物探专业技能模块项目课程

工作领域(模块) 项目课程 实验实训场所

野外资料采集操作与管理 工区踏勘 浓缩仪器采集实训室

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训基地

地震资料采集前的方法分析过程

选择合适采集技术、进行初步论证

编写地震资料采集施工方案

野外资料处理 野外采集记录接受 GeoEast解释处理一体化实训室

野外采集资料预处理

地震资料反褶积处理,地震速度分析

静、动校正叠加、叠前、叠后偏移处理

野外资料解释 分析工区地震记录特点,逐线且闭合追踪有利地质层位 地质构造解释陈列实训室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地震资料岩性解释

井位确定 确定油气藏量 多媒体实训室

确定井位

成果报告

通过对工作流程和具体任务要求的分析,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和阶段性教学目标,组织课程内容构建行动学习项目。以项目课程为主体,对工作项目进行分析,获得每个项目的具体工作,我们把工作任务相关的职业能力加以整合序化,转化成学习型课程工作任务,组成核心技能教学项目,对核心技能教学项目进行课时分配。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坚持学生实践过程以真实的实训基地或仿真模拟演练为主,保持与企业工作现场一致,坚持教学项目设计标准与企业技能鉴定标准相一致、项目完成与成果展示相结合。

在开发课程体系时首先确定职业工作,再整合典型实际工作任务和适应于教学的工作任务,最后转化为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项目。在开发课程化系时,以下是物探专业技能模块项目课程教学课(表2)。

表2 项目课程教学方案

项目课程名称 地震资料采集前的方法分析过程 总学时 66 项目名称 施工区域的观测系统定位 学时 18

教学

目标 1.能够设计施工区域的观测系统,对现场有应变能力。

2.对施工现场复杂的地形,能够正确改变观测系统。

3.遵守HSE管理规定,有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

内容 1.HSE安全知识

2.懂得排列的布控、检波器的使用、组合炸药的原理。

3.反射波的原理。

4.记录的分析。

工作

任务 1.确定采用的观测系统。

2.根据激发点和接受地段的相对位置,确定道间距、排列长度、偏移距、最大炮检距。

3.根据工区的实际地形确定观测系统的图形摆放图示法。

4.对工区可能出现的各种干扰波的处理方案

教学

方法 项目教学法、讲授、实践操作、项目团队协作学习、多媒体演练

活动设计 应知 应会 拓展知识

1.根据工区的复杂地形能够合理设计观测系统。

2.利用多媒体演示整个设计过程。

3.制定施工计划并实施。

4.对地震记录能够判断。 1.地震勘探原理

2.石油地质基础

3.采集接收原理

4.仪器操作原理 1.采集设备的使用与维修。

2.资料采集操作流程。

3.鉴别地震记录、能够简单处理。 电法资料采集方法

四、实施的成效

第一,通过模块化项目课程教学,在实践工作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学生不仅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也学会与他人合作。通过物探专业模块化项目课程教学,使学生学习环境更接近岗位工作环境,在实际工作中,让学生了解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学会沟通技巧,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第二,有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通过各专业的模块化教学,教师树立了以首席教师为主的教学团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资源共享,教学在整个专业团队协作过程中相互沟通,不断提高,在教学设计中献计献策、不断创新思路、开阔视野。同时,学校合理整合利用六大实训场地和一个校外实训基地,充分发挥了学校现有教学设备的作用。

第三,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改进,模块化教学中的每个子项目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作,由学生自主和合作完成。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学会了思考、学习、动手实践的过程,达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目的,增强了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保证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宝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践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7).

[2]陈炳森,陈韶光.高职专业核心课程实施项目化集中教学的研究[J].广西教育,2012(12).

地震专业技术人员述职篇(3)

1.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1)职业描述。物探专业主要面向石油、煤矿及其他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行业企业,主要职业岗位群包括利用地球物理性质进行野外地震资料采集、地震资料数字化处理、地震资料地质综合研究等。主要工作岗位有野外资料采集过程的地球物理师、解释员、处理员、技术工人等。

(2)课程模块化项目实施步骤。 第一,行业领域――进行行业、企业调研;第二,工作岗位领域―提炼核心技能;第三,课程领域―确定核心课程模块化项目、重构课程结构、编写教学指导方案、开发项目教材。

(3)物探专业人才建设的切入点。物探专业的主干专业―野外地震数据资料采集施工专业;主要产品―数据记录资料;主要过程―施工生产过程;主要技术―施工技术。

(4)培养方向。服务于石油、天然气的勘探与开发单位,煤层、煤层气的勘探与开发单位,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单位,从事野外一线的地震资料采集工作,室内地震资料处理工作,地震资料综合地质解释工作。

(5)职业目标定位。地球物理勘探的工作过程对人员技术要求不同,如图1所示。

图1

(6)就业岗位(群)。就业岗位(群)包括主要工作岗位、相关工作岗位和发展工作岗位。主要工作岗位包括野外资料采集技术人员、解释员和处理员;相关工作岗位包括施工监督员、大小线查修工、钻井爆炸监督、仪器操作员和测量员;发展工作岗位包括野外资料采集物理工程师、地震勘探监理、地震数据处理工程师和地震资料解释工程师。

2.课程建设的思路

笔者学校借鉴CBE、MES、KH等教学课程模式,参照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员工培训项目,探索创新核心技能模块化项目课程体系,摆脱了以往的学科教研室结构体系下进行课程设置的“学科型”课程设置,建立了“职业型”课程设置。在教学内容组织安排时,充分考虑到企业职业的需要,按照社会、行业中的职业要求安排教学课程内容,实现由职业定专业。根据企业工作岗位要求和学校教学领域覆盖的职业岗位对应的专业中应具备的综合能力,形成以职业技能为主,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将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结合的模块,形成模块化核心技能项目课程,组成以教师团队为主的不同工作室,建立以班主任为首席教师制的职业技能团队或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的工作室结构,改变了以学科为中心的教研室结构。由首席教师牵头组建团队,进行教学与教学研究活动。同时组建与技能模块相对应的项目课程,形成模块化项目课程教师工作组团队。

二、模块化项目课程体系框架

学校教务部和教学督导室根据市场部与培训部提供的企业岗位用工要求,结合历届毕业生在东方物探、煤层气、中联煤等单位反馈回来的信息,对原有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改进,建立了“公共课程模块+基础技能模块+核心技能模块”为主的课程设置模式,确立以核心技能培养为课程改革宗旨,以建立核心课程开发为主体的教材建设,以教学项目设计为专业课程重点的体系建设。

1.公共课程模块

贯穿三个学期,教学项目内容包括:文明社交礼仪、应用文写作和演讲、计算机软件操作、简单专业英语翻译。这些教学项目所包括的相关课程有德育、语文、数学、物理、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这些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的基础、工具,是学生必备的文化素质能力。

2.基础技能模块

在学生入学一至四学期进行基础技能课程教学,包括电工电子技能、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获得野外地震资料并处理解释能力,是对接核心技能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关键课程。以“学、做结合”教学模式进行专业基础技能训练,对完成工作任务应掌握的技能基础知识、实验实训所具备的技能基础知识组成的模块,由若干个项目课程组成,使学生对专业岗位的基本专业技能有初步的认识。

3.核心技能模块

安排在第五至第六学期,包括野外地震勘探施工能力、野外地震采集资料处理能力、地震资料综合地质解释能力,即根据地震地质任务进行野外施工的能力并将野外采集地震资料按处理流程转化成地震剖面,对地震剖面按资料解释流程进行地质解释确定油气藏及井位。第五学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实施以“工学结合”的模式进行项目实训。重点针对专业岗位技能或职业技能进行训练,学校与生产单位联系,由教师带队3~4周到野外地震队生产一线各班组参观实习,熟悉各工种具体工作内容。另外利用校内实训设施―东方公司生产单位应用的软件,完成一条测线的处理流程及简单地震剖面解释,项目是生产单位的勘探项目,从而保证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完全一致,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第六学期安排专业生产性实训,顶岗生产。在真实职业环境中,注重专业技能的拓展、职业习惯的养成和企业文化的了解,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加贴近工作岗位的要求。

三、模块化项目课程及教学项目的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实践教学体系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相吻合,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比例超过50%,强调校外顶岗实习等综合能力模块训练,达到学校学习与就业岗位的有效对接。

1.基础能力模块项目训练

(1)知识: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根据电路焊接地震元器件;掌握简单的数学、高等数学的运算规律;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的操作、应用;掌握英语的听说读写。

(2)能力:掌握触电预防与急救、基本元器件的识别与测试能力,熟悉常用仪表仪器设备的使用;掌握数学的分析计算能力,掌握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应用能力,掌握电子元件的焊接能力。

2.专业能力模块项目训练

(1)知识:熟悉地震勘探的工作流程,掌握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野外采集数据的流程、地震组合的原理及方法、多次覆盖技术的方法,掌握测量的基本原理,掌握野外钻井、爆炸机的原理及使用方法,熟悉仪器接收地震记录的方法,掌握地震数据处理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地震资料解释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石油地质的相关理论。

(2)能力:培养学生进行野外地震勘探的能力:能根据需要完成的地震地质任务设计施工方案,并根据设计方案完成野外施工任务,获取野外地震资料。软件应用能力包括应用解释、处理软件根据流程进行解释处理的能力。

3.综合能力模块项目训练

(1)综合能力训练一。知识―数据处理流程、资料解释流程。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GeoEast一体化软件应用,按处理流程处理测线,按解释流程进行地震剖面解释。

(2)综合能力训练二(校外:生产实习与顶岗实习)。知识―了解野外生产全过程;了解企业工作流程和企业文化;熟知生产流程及工作方法。能力―独立工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撰写技术报告和编制技术资料的能力;能参与施工和管理,能处理施工中发生的一般技术问题和团队协作能力。

我们通过对工作项目分析,获得每个项目的具体工作任务。对完成任务应掌握的职业能力做出详细描述,按照工作的相关性设置课程,按照项目课程类别要求,对工作领域中涉及的项目课程进行了划分并对实验、实训场地进行了建设。如表1所示。

表1 物探专业技能模块项目课程

工作领域(模块) 项目课程 实验实训场所

野外资料采集操作与管理 工区踏勘 浓缩仪器采集实训室

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训基地

地震资料采集前的方法分析过程

选择合适采集技术、进行初步论证

编写地震资料采集施工方案

野外资料处理 野外采集记录接受 GeoEast解释处理一体化实训室

野外采集资料预处理

地震资料反褶积处理,地震速度分析

静、动校正叠加、叠前、叠后偏移处理

野外资料解释 分析工区地震记录特点,逐线且闭合追踪有利地质层位 地质构造解释陈列实训室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地震资料岩性解释

井位确定 确定油气藏量 多媒体实训室

确定井位

成果报告

通过对工作流程和具体任务要求的分析,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和阶段性教学目标,组织课程内容构建行动学习项目。以项目课程为主体,对工作项目进行分析,获得每个项目的具体工作,我们把工作任务相关的职业能力加以整合序化,转化成学习型课程工作任务,组成核心技能教学项目,对核心技能教学项目进行课时分配。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坚持学生实践过程以真实的实训基地或仿真模拟演练为主,保持与企业工作现场一致,坚持教学项目设计标准与企业技能鉴定标准相一致、项目完成与成果展示相结合。

在开发课程体系时首先确定职业工作,再整合典型实际工作任务和适应于教学的工作任务,最后转化为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项目。在开发课程化系时,以下是物探专业技能模块项目课程教学课(表2)。

表2 项目课程教学方案

项目课程名称 地震资料采集前的方法分析过程 总学时 66 项目名称 施工区域的观测系统定位 学时 18

教学

目标 1.能够设计施工区域的观测系统,对现场有应变能力。

2.对施工现场复杂的地形,能够正确改变观测系统。

3.遵守HSE管理规定,有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

内容 1.HSE安全知识

2.懂得排列的布控、检波器的使用、组合炸药的原理。

3.反射波的原理。

4.记录的分析。

工作

任务 1.确定采用的观测系统。

2.根据激发点和接受地段的相对位置,确定道间距、排列长度、偏移距、最大炮检距。

3.根据工区的实际地形确定观测系统的图形摆放图示法。

4.对工区可能出现的各种干扰波的处理方案

教学

方法 项目教学法、讲授、实践操作、项目团队协作学习、多媒体演练

活动设计 应知 应会 拓展知识

1.根据工区的复杂地形能够合理设计观测系统。

2.利用多媒体演示整个设计过程。

3.制定施工计划并实施。

4.对地震记录能够判断。 1.地震勘探原理

2.石油地质基础

3.采集接收原理

4.仪器操作原理 1.采集设备的使用与维修。

2.资料采集操作流程。

3.鉴别地震记录、能够简单处理。 电法资料采集方法

四、实施的成效

地震专业技术人员述职篇(4)

中图分类号 TD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4-0062-02

1 冲击地压概述

冲击地压是指采掘空间周围煤岩体中聚集的能量突然大量释放,快速破坏煤岩体,并产生剧烈震动,造成人员伤亡和采掘空间严重破坏的煤矿灾害。我国最大的冲击矿压里氏4.3 级,破坏巷道500多米,地面震感明显。冲击地压的早期征兆主要表现为煤炮增加,震动强度加大,锚杆(索)断裂、顶底板(两帮)突然移近、吸钻卡钻、钻孔冲出煤块等现象多发。

冲击地压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开采深度、煤岩的冲击倾向性、顶板岩层结构、地质构造和开采技术条件。大屯公司所属姚桥、孔庄和徐庄煤层的冲击倾向性均为强冲击倾向,其它影响冲击地压的因素在矿区也均存在,特别是开采深度在不断的加大,冲击地压的早期征兆越来越明显。

2 公司的防冲形势

大屯公司冲击地压最早发生在1993年姚桥7153下采煤工作面,1998年前后在孔庄水采工作面发生较多。近两年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各矿发生的冲击地压(动力)现象在急速增长,强度在不断加大,防冲的形势越来越严重。

3 开展的防冲工作

3.1建立专职机构,完善管理制度

为有效开展冲击地压防治工作,公司及所属矿井建立(增设)了专门的顶板管理及防冲工作机构,公司生产技术部设置防冲科,配备防冲主管和防冲专员,矿防冲机构设置在生产技术科,生产科长兼防冲科长,配专职副科长、专职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公司及矿井建立了防冲管理流程、制度,确定岗位职责,确立冲击地压的预测预报体系。公司制定下发了《冲击地压防治管理规定(试行)》,各矿也相应建立了制度,完善了矿、科室和区队三级技术管理体系,明确了工作流程和相关人员职责范围,实现了防冲工作的制度化和流程化。

3.2投入装备,开展监测及卸压

各矿配备了必要的仪器、设备,主要包括煤粉钻机和小型卸压钻机、回采工作面矿压在线监测和掘进工作面顶板离层监测系统,孔庄还安装了微震监测系统。

各矿井加强工作面的现场监测和卸压工作,做到“有危险不冲击”。加强孔庄7435、徐庄7332、姚桥7002掘进工作面的防冲管理,强化日常煤粉钻监测、矿压监测和煤层的超前卸压工作。

目前各矿采取的主要卸压措施包括煤层注水、大直径钻孔卸压和深孔爆破卸压,同时在卸压结束后采用钻屑法进行效果检验,检验不合格则重复卸压。

3.3加大科研力度,开展防冲研究

开展公司防冲研究,提出了孔庄7433综放工作面科学的防冲方案,合作开发了《大屯矿区冲击地压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孔庄7433深部综放工作面冲击矿压防治技术研究》项目,完成了7433综放工作面冲击危险影响因素分析、冲击危险区域分析与划分及冲击危险性监测与综合治理方案。安装了微震监测系统,开展了煤粉钻、顶板压力监测和巷道位移监测等监测和预防,对重点区域加强监测,并结合微震监测数据强化危险区域的监测和预报。

开展矿区煤层顶、底板分类研究,完成了四矿资料调研、采煤工作面矿压观测、底板比压测定、煤及顶底板岩层的采样与分析、顶底板分类和分级。

4 下一步工作展望

为做好矿区冲击地压防治工作,不断提高防冲效果,针对公司目前的防冲形势和现状,展望下一步的防冲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4.1开展一项活动,进行专项治理

开展防冲专项治理活动,布置重点工作,加大防冲管理力度,全力推进公司防冲工作。对各矿管理制度制定、规程措施编制、机构人员装备配备、办公条件、现场防冲措施落实和监督考核等进行专项检查。督促各矿进一步完善防冲管理体系、制度和流程,理顺工作关系,划清职责范围,配备先进装备,充实专职人员,优化管理方法,细化检查、验收与考核办法,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强化冲击地压隐患排查治理,加强规程措施编制审查和现场兑现,加强现场防冲管理,严格落实监测、卸压与防护措施,提高防冲工作水平。

4.2引进两类装备,抓好监测卸压

抓紧引进冲击地压监测和卸压装备,扎实开展深部采掘工作面冲击地压监测和卸压工作[3]。在监测装备方面,推广应用微震监测系统,引进采煤工作面冲击地压在线监测预警系统,丰富各矿井的监测方式。在解危卸压装备方面,采购可靠的煤粉钻机和卸压钻机。

4.3补充三种人员,成立专职队伍

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根据工作需要,矿设置防冲副总工程师(专职或兼职),组建负责专业施工作业的防冲队;防冲科配备充足的专职专业技术人员,安全监察科配备合格的监察技术人员或安检人员。

人员配置到位后,孔庄和徐庄生产技术科要理顺矿压管理职责关系,将矿压监测工作划入防冲科,合理安排设备布置场所及人员办公场所,要求有独立的监测室。

4.4深化四项研究,创新关键技术

为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矿区防冲的科学水平,继续抓好《孔庄7433深部综放工作面冲击矿压防治技术研究》;尽快启动《大屯矿区冲击地压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抓紧确定科研合作机构,立即启动姚桥和徐庄的防冲研究工作,重点做好孔庄Ⅳ1采区7432和7435工作面、姚桥中央采区7011工作面、徐庄Ⅱ3采区7331和7332工作面的防冲研究;启动《孔庄深部冲击地压及极脆围岩开采失稳机理、监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继续开展矿区煤层顶、底板分类研究后续工作。

4.5加强五个建设,提高防冲能力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细化防冲管理制度和责任制,确定矿领导、副总工程师、防冲科、安全监察科和基层区队各科室和单位人员职责,做到人人有责,保证防冲效果,促进安全生产。二是加强措施建设。细化规程和措施,完善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预测预报、卸压解危、效果检验、减缓来压强度和防冲击伤人等措施[4],并严格落实。三是加强标准化建设。细化公司防冲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和考核办法,加大防冲质量标准化检查和考核力度。四是加强监督考核建设。制定施工作业监督考核制度和办法,开展规程措施兑现检查和考核,强化现场隐患治理,做好施工监督、检查和考核管理。五是加强职工素质建设。采用多种形式吸引专业人才,开展防冲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防冲管理水平和作业技能。

5 结论与建议

地震专业技术人员述职篇(5)

目前河北省地震局科技人员为309人,占全局职工总人数的58%,其中正高级技术人员3人、副高级技术人员69人、中级技术人员102人。承担的研究课题主要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中国地震局震情跟踪合同制定向工作、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河北省地震科技星火计划等基金资助,课题研究内容遍及震源物理、地震地质、地震预测、地震工程、地震观测技术、地震救援等学科。面对每年几十项科研成果,我局档案室按照《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档案管理办法》和《地震科技档案工作业务规范》的有关规定,予以整理组卷和归档保存。从归档成效来看,总体情况良好,但在归档质量及其管理等方面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主动归档意识不强

有的科技人员归档意识淡薄,对科研成果归档的价值、作用缺乏足够认识,只重视课题申报和完成,忽视或轻视课题成果归档,甚至存在担心把成果归档到档案室劳神费力、不如把课题成果资料保留在自己身边使用方便等错误想法。因此,在课题结题后,往往不及时履行移交档案的法定义务,即使档案室管理人员追档、催缴,也表现的不积极、不情愿、不主动予以配合。

2、归档资料不够完整

地震科技档案具有专业性强、科技含量高的特点,其使用价值、共享价值远高于其他文献档案,故地震科技档案的可靠、真实和完整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实际归档工作中,部分科技人员在提交归档资料时,“缺斤短两”和“偷工减料”现象时常发生,如有的软件研制成果,只有结题报告,忽视了提交源程序;有的遗漏了最能反映科研进展过程的一些研究构思草案、手稿;有的用复印件代替原始资料。由此导致归档质量不高,无法反映成果档案的技术全貌。

3、大型成套归档工作仍需历练提升

随着我局科技工作稳步向前不断推进发展,科技工作力度也随之发生了潜移默化地改变,伴随着多学科、多单位规模化联合协作的综合研究课题和系统工程项目逐渐增多,我局成套归档任务也在俱进加大。例如我局承担完成的首都圈防震减灾示范区系统工程河北省分项目工程(简称“河北省首都圈工程”),旨在河北省省级及中北部地区的石家庄等8个市建设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应急响应和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三大技g系统,又分为河北省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数字遥测强震台网、数字化前兆台网、地震分析预报技术系统、地震通信网络技术系统、地震应急快速响应技术系统和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技术系统7个子工程项目组织实施。面对面积广、系统多、技术新、时间紧、要求高的这一庞大系统技术工程,虽然出台了河北省首都圈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办法,强调项目档案工作与工程进度同步进行,按时保质完成了该大型系统工程的成套归档任务,但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之处,表现为成套归档工作历练不够,经验不足,特别是项目启动初期,没有及时成立自上而下的档案管理组织体系,项目实施的各基层单位档案人员专职的少,兼职的多,档案人员业务素质普遍不高,导致归档工作做的不能完全到位,退档、补档现象的发生,影响了局部阶段建档的正常工作进度。

4、档案管理方式有待转变提高

目前我局地震科技档案仍局限于生成、整理、分类、汇集、归档、保存和借阅等一般化管理方式,仍未摆脱看摊守库、坐等上门、按图索骥、重藏轻用的陈旧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缺乏对地震科技档案资源进行整合编研和开发利用,缺少对地震科技档案信息进行多角度、深层次挖掘。对地震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重视不够,尽管2014年我局初步建立起了地震信息档案管理系统网络平台,但目前该网络平台普及使用率还不高,信息化管理的程度还较低,网络档案信息服务工作还远未满足使用要求。

二、加强地震科技档案工作的举措思考

针对上述我局地震科技档案工作存在的一些短板、弱项和不足之处,拟采取以下几项措施予以改进和完善。

1、宣传与管理机制并举做好归档工作

资料归档是开展地震科技档案工作的先决条件,没有了资料的归档, 地震科技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现代化、科学化管理就成为空谈。针对科技人员归档意识淡薄等问题,一方面通过培训、讲座、沙龙交流等形式,加大科技档案法律、法规的宣教力度,强化科技人员归档工作的法定义务责任意识,提高科技人员对科技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培养科技人员归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要与局科研成果职能管理部门科技处密切沟通协作,将归档与科研成果管理工作相结合,建立地震科技档案工作长效管理制度,强调科研资料不入档,其科研成果不得验收、鉴定和请奖,从管理机制上确保所有地震科技项目、课题等资料全部有序归档。

2、过程参与严把归档资料质量关

归档资料的完整性是做好地震科技档案工作的基础,是衡量归档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此,档案室工作人员要主动作为,工作前移,提前介入到科研过程中去。首先每年初就要熟悉局地震科研项目的立项、在研情况,了解每一项目(课题)的技术思路、实施方案、预期成果、预期产生的归档资料种类和数量,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注意跟踪每一项目(课题)科研过程的进展状态,做到随时收集、积累归档资料。当项目(课题)结束时,归档资料的收集工作也随之自然结束,从而使归档资料不流失、不遗漏,确保归档资料真实、完整和优质。

3、汲取经验夯实成套归档工作基础

从河北省地震局承担完成的《河北省首都圈工程》《地震预测理论和方法研究》等大型系统工程项目和重大研究课题来看,大型系统工程项目通常是,按照统一的工作思路、性质及目标,由多个单位承担各自的属地工作任务,然后分工协作完成;重大研究课题则一般是,将课题分解为若干个子课题,每个子课题有其自身的研究内容及目标,最后整合各子课题的研究结果,完成课题研究总报告。无论是大型系统工程项目还是重大研究课题,其形成的科技成果资料均符合成套归档特征,必须依照成套归档方法予以接受、组卷和保存。通过多次实践,特别是通过承担完成大型系统工程项目庞大、繁重的成套归档工作,得到的主要体会和经验是:(1)大型系统工程项目启动伊始,在成立项目实施管理组织机构时,应成立专门的档案管理组,明确档案管理的职责和任务,从组织架构上确保千头万绪的档案工作能够协调有序地开展;(2)项目实施的各基层单位,要配备专门档案工作人员,并进行业务培训,合格上岗,杜绝随意指定、临时调配,保证档案管理的连续性和统一性;(3)根据工作进度和遇到的问题,及时开展档案工作业务交流、研讨。这些经验为进一步做好我局大型科技项目(课题)的成套归档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4、开展档案鉴定优化库藏资源

河北省地震局是科研型公益事业单位,是全国建立地震工作专门机构较早的省份之一,迄今局档案室已积累、保存了大量的科技档案。根据国家档案局的有关规定, 长期档案的保管期限为16 年至50年, 短期档案的保管期限为15年以下。由此可知,我局库藏中有一定数量的科技档案已超过了规定的保管期限,有必要对库藏科技档案进行鉴定。通过科学论证和鉴定,把那些陈旧、过期、重复的且已失去利用价值的档案予以清理、剔除,不仅可去冗存精、优化科技档案库藏资源,而且将给地震科技档案的检索、查询、借阅和科学管理带来方便,更有助于有效开展优质服务、推动地震档案数据库建设、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地震专业技术人员述职篇(6)

 

正文:

本人去年参加了《地震基本参数快速获取系统的研制》项目的开发。在项目担任组长,负责项目的规划、分析、设计。由于防震减灾是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该项目主要针对大地震的震前预警和震后消息的快速,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关键业务系统,是地震应急工作的支撑技术之一,对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项目范围包括:地震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该系统是一个硬、软件相结合的信息系统。硬件包括:拾震器(地震波形采集器)、数据传输设备(基带modem和多路复用器)、多用户串口卡、服务器、手机。软件可以按功能分为三个子系统:地震实时波形数据监控子系统;地震事件处理子系统;数据子系统。

由于多种行业的专业性强,由于开发人员现学领域知识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用户和行业专家的协助。

聘请行业专家做项目组的顾问是应用软件开发过程中较好的策略。行业专家可以提供技术文件和已有应用。在地震系统的这个项目中,我们聘请了地震监测系统的资深专家作为项目顾问,获取到《地震数据分类和共享指南》等技术文件和部分以前编写的源代码,该代码是多个独立运行的、凌乱的、较小的系统,经过整理后可以用到新系统中,这为领域模型和设计模型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用户是应用软件目前和未来的需求提供者,其对项目成败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在地震项目在,我们与用户充分合作,请用户给我们讲解地震常识和本项目涉及的专用仪器的功能,将用户作为项目组成员,作为每个阶段的技术评审的主要成员。

开发者是应用软件系统的建设者,需要从用户方进行需求诱导,建立领域分析模型;需要将分析模型变换为设计模型,建立软件的构造蓝图;需要完成编码和测试。由于应用软件具有行业背景,在建立分析模型时需要从各种渠道了解行业知识;在进行测试时需要向用户或行业专家请教,必须克服在开发一般应用软件时的问题。

与常规的通用应用软件开发进行比较,专业背景的应用软件开发过程及各个环节的主要差异有:

(1)在计划阶段,具有行业背景的应用软件系统与普通意义软件的目标与动机一般是不同的,普通意义软件以给本公司或部门带来经济上的收益为目的,而行业应用软件以更好的完成某项目政府职能为目的。地震行业的应用系统开发目的是为了有效的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系统方案的制定必须符合行业的特征。地震具有突发性、不可抗拒性、影响面广、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数据库量非常大、算法复杂等特征,在系统方案制定时必须针对这些特点进行。在地震行业的应用系统中,从拾震器(地震波形采集器)、数据传输设备(基带modem和多路复用器)、多用户串口卡、服务器、手机到通信信道均实现冗余设备,当任一环节出现故障时,均能由热备件自动接管任务,应用软件必须支持这种功能。这就增加了软件开发的复杂性。

(2)在需求分析阶段,行业背景的应用软件与普通应用软件相比一般需求比较明确、相对固定和有章可寻。必须获得行业的各种技术规范、数据共享资源及现行系统的运行数据。在此基础上划出应用软件的作用范围和与周围环境进行数据交换的接口,类的名称是需要从行业术语中选择,类的属性需要在专业知识中有明确的定义,类的方法也需要使用行业内的主流算法;在地震行业的应用系统开发中,分析模型的建立需要从行业中得到基本素材,从行业知识和管理中得到优化,产生出行业专家认可的类和对象关系模型。

(3)在设计阶段,行业背景的应用软件与普通意义软件相比,从用户界面设计、数据管理、任务管理到控制机制均要表现出行业特征。我们在开发地震应用软件时,邀请有专业知识的用户参加到项目组实施的关键环节中,将设计模型在地震行业进行各种地震知识的解释,确保设计模型与领域模型保持一致。地震实时波形数据监控子系统需要完成各监控点的数据采集、地震事件识别和生成地震事件数据;地震事件处理子系统需要完成大数据量的传递、进行各种复杂计算和生产地震的各类基本参数;数据子系统需要完成在有新震情时第一时间以web或手机短信的方式对相关用户群进行数据广播;各子系统间通过分布式数据库完成数据复制和保证数据一致性。

(4)在集成测试阶段,行业背景软件一般更强调进行ß测试。需要使用行业的数据作为测试数据,测试方案由用户和专家参与制订。由于地震数据具有突发性,当地震发生时系统的数据量非常大,因此系统测试需要在真实的数据环境中进行。

从上面的几个主要差别可以看出,具有行业背景的应用软件的开发需要行业中的各类标准、专业知识、现有相关系统和人员参与到开发过程中,要使行业特点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

2 结论

在实践中我发现,行业应用软件系统的成功开发是从其规划到诞生就应从行业中汲取各种营养,才能长出行业特征,具有行业味道,满足行业应用的需求。

适逢今年5月12日,第二个全国“防灾减灾日”。笔者通过对这个项目的论述,希望更多的行业领域专家能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共同积累经验和提高行业应用软件的开发质量,让行业应用软件发挥更大的作用。

正文:

本人去年参加了《地震基本参数快速获取系统的研制》项目的开发。在项目担任组长,负责项目的规划、分析、设计。由于防震减灾是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该项目主要针对大地震的震前预警和震后消息的快速,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关键业务系统,是地震应急工作的支撑技术之一,对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项目范围包括:地震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该系统是一个硬、软件相结合的信息系统。硬件包括:拾震器(地震波形采集器)、数据传输设备(基带modem和多路复用器)、多用户串口卡、服务器、手机。软件可以按功能分为三个子系统:地震实时波形数据监控子系统;地震事件处理子系统;数据子系统。

由于多种行业的专业性强,由于开发人员现学领域知识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用户和行业专家的协助。

聘请行业专家做项目组的顾问是应用软件开发过程中较好的策略。行业专家可以提供技术文件和已有应用。在地震系统的这个项目中,我们聘请了地震监测系统的资深专家作为项目顾问,获取到《地震数据分类和共享指南》等技术文件和部分以前编写的源代码,该代码是多个独立运行的、凌乱的、较小的系统,经过整理后可以用到新系统中,这为领域模型和设计模型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用户是应用软件目前和未来的需求提供者,其对项目成败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在地震项目在,我们与用户充分合作,请用户给我们讲解地震常识和本项目涉及的专用仪器的功能,将用户作为项目组成员,作为每个阶段的技术评审的主要成员。

开发者是应用软件系统的建设者,需要从用户方进行需求诱导,建立领域分析模型;需要将分析模型变换为设计模型,建立软件的构造蓝图;需要完成编码和测试。由于应用软件具有行业背景,在建立分析模型时需要从各种渠道了解行业知识;在进行测试时需要向用户或行业专家请教,必须克服在开发一般应用软件时的问题。。

与常规的通用应用软件开发进行比较,专业背景的应用软件开发过程及各个环节的主要差异有:

(1)在计划阶段,具有行业背景的应用软件系统与普通意义软件的目标与动机一般是不同的,普通意义软件以给本公司或部门带来经济上的收益为目的,而行业应用软件以更好的完成某项目政府职能为目的。地震行业的应用系统开发目的是为了有效的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系统方案的制定必须符合行业的特征。地震具有突发性、不可抗拒性、影响面广、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数据库量非常大、算法复杂等特征,在系统方案制定时必须针对这些特点进行。在地震行业的应用系统中,从拾震器(地震波形采集器)、数据传输设备(基带modem和多路复用器)、多用户串口卡、服务器、手机到通信信道均实现冗余设备,当任一环节出现故障时,均能由热备件自动接管任务,应用软件必须支持这种功能。这就增加了软件开发的复杂性。

(2)在需求分析阶段,行业背景的应用软件与普通应用软件相比一般需求比较明确、相对固定和有章可寻。必须获得行业的各种技术规范、数据共享资源及现行系统的运行数据。在此基础上划出应用软件的作用范围和与周围环境进行数据交换的接口,类的名称是需要从行业术语中选择,类的属性需要在专业知识中有明确的定义,类的方法也需要使用行业内的主流算法;在地震行业的应用系统开发中,分析模型的建立需要从行业中得到基本素材,从行业知识和管理中得到优化,产生出行业专家认可的类和对象关系模型。

(3)在设计阶段,行业背景的应用软件与普通意义软件相比,从用户界面设计、数据管理、任务管理到控制机制均要表现出行业特征。我们在开发地震应用软件时,邀请有专业知识的用户参加到项目组实施的关键环节中,将设计模型在地震行业进行各种地震知识的解释,确保设计模型与领域模型保持一致。地震实时波形数据监控子系统需要完成各监控点的数据采集、地震事件识别和生成地震事件数据;地震事件处理子系统需要完成大数据量的传递、进行各种复杂计算和生产地震的各类基本参数;数据子系统需要完成在有新震情时第一时间以web或手机短信的方式对相关用户群进行数据广播;各子系统间通过分布式数据库完成数据复制和保证数据一致性。

(4)在集成测试阶段,行业背景软件一般更强调进行ß测试。需要使用行业的数据作为测试数据,测试方案由用户和专家参与制订。由于地震数据具有突发性,当地震发生时系统的数据量非常大,因此系统测试需要在真实的数据环境中进行。

从上面的几个主要差别可以看出,具有行业背景的应用软件的开发需要行业中的各类标准、专业知识、现有相关系统和人员参与到开发过程中,要使行业特点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

2 结论

在实践中我发现,行业应用软件系统的成功开发是从其规划到诞生就应从行业中汲取各种营养,才能长出行业特征,具有行业味道,满足行业应用的需求。

适逢今年5月12日,第二个全国“防灾减灾日”。笔者通过对这个项目的论述,希望更多的行业领域专家能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共同积累经验和提高行业应用软件的开发质量,让行业应用软件发挥更大的作用。

正文:

本人去年参加了《地震基本参数快速获取系统的研制》项目的开发。在项目担任组长,负责项目的规划、分析、设计。由于防震减灾是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该项目主要针对大地震的震前预警和震后消息的快速,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关键业务系统,是地震应急工作的支撑技术之一,对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项目范围包括:地震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该系统是一个硬、软件相结合的信息系统。硬件包括:拾震器(地震波形采集器)、数据传输设备(基带modem和多路复用器)、多用户串口卡、服务器、手机。软件可以按功能分为三个子系统:地震实时波形数据监控子系统;地震事件处理子系统;数据子系统。

由于多种行业的专业性强,由于开发人员现学领域知识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用户和行业专家的协助。

聘请行业专家做项目组的顾问是应用软件开发过程中较好的策略。行业专家可以提供技术文件和已有应用。在地震系统的这个项目中,我们聘请了地震监测系统的资深专家作为项目顾问,获取到《地震数据分类和共享指南》等技术文件和部分以前编写的源代码,该代码是多个独立运行的、凌乱的、较小的系统,经过整理后可以用到新系统中,这为领域模型和设计模型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用户是应用软件目前和未来的需求提供者,其对项目成败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在地震项目在,我们与用户充分合作,请用户给我们讲解地震常识和本项目涉及的专用仪器的功能,将用户作为项目组成员,作为每个阶段的技术评审的主要成员。

开发者是应用软件系统的建设者,需要从用户方进行需求诱导,建立领域分析模型;需要将分析模型变换为设计模型,建立软件的构造蓝图;需要完成编码和测试。由于应用软件具有行业背景,在建立分析模型时需要从各种渠道了解行业知识;在进行测试时需要向用户或行业专家请教,必须克服在开发一般应用软件时的问题。

与常规的通用应用软件开发进行比较,专业背景的应用软件开发过程及各个环节的主要差异有:

(1)在计划阶段,具有行业背景的应用软件系统与普通意义软件的目标与动机一般是不同的,普通意义软件以给本公司或部门带来经济上的收益为目的,而行业应用软件以更好的完成某项目政府职能为目的。地震行业的应用系统开发目的是为了有效的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系统方案的制定必须符合行业的特征。。地震具有突发性、不可抗拒性、影响面广、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数据库量非常大、算法复杂等特征,在系统方案制定时必须针对这些特点进行。在地震行业的应用系统中,从拾震器(地震波形采集器)、数据传输设备(基带modem和多路复用器)、多用户串口卡、服务器、手机到通信信道均实现冗余设备,当任一环节出现故障时,均能由热备件自动接管任务,应用软件必须支持这种功能。这就增加了软件开发的复杂性。

(2)在需求分析阶段,行业背景的应用软件与普通应用软件相比一般需求比较明确、相对固定和有章可寻。必须获得行业的各种技术规范、数据共享资源及现行系统的运行数据。在此基础上划出应用软件的作用范围和与周围环境进行数据交换的接口,类的名称是需要从行业术语中选择,类的属性需要在专业知识中有明确的定义,类的方法也需要使用行业内的主流算法;在地震行业的应用系统开发中,分析模型的建立需要从行业中得到基本素材,从行业知识和管理中得到优化,产生出行业专家认可的类和对象关系模型。

(3)在设计阶段,行业背景的应用软件与普通意义软件相比,从用户界面设计、数据管理、任务管理到控制机制均要表现出行业特征。。我们在开发地震应用软件时,邀请有专业知识的用户参加到项目组实施的关键环节中,将设计模型在地震行业进行各种地震知识的解释,确保设计模型与领域模型保持一致。地震实时波形数据监控子系统需要完成各监控点的数据采集、地震事件识别和生成地震事件数据;地震事件处理子系统需要完成大数据量的传递、进行各种复杂计算和生产地震的各类基本参数;数据子系统需要完成在有新震情时第一时间以web或手机短信的方式对相关用户群进行数据广播;各子系统间通过分布式数据库完成数据复制和保证数据一致性。

(4)在集成测试阶段,行业背景软件一般更强调进行ß测试。需要使用行业的数据作为测试数据,测试方案由用户和专家参与制订。由于地震数据具有突发性,当地震发生时系统的数据量非常大,因此系统测试需要在真实的数据环境中进行。

从上面的几个主要差别可以看出,具有行业背景的应用软件的开发需要行业中的各类标准、专业知识、现有相关系统和人员参与到开发过程中,要使行业特点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

2 结论

在实践中我发现,行业应用软件系统的成功开发是从其规划到诞生就应从行业中汲取各种营养,才能长出行业特征,具有行业味道,满足行业应用的需求。

适逢今年5月12日,第二个全国“防灾减灾日”。笔者通过对这个项目的论述,希望更多的行业领域专家能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共同积累经验和提高行业应用软件的开发质量,让行业应用软件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晓岩.黄河水量调度决策支持系统的理论方法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05-12-1.

地震专业技术人员述职篇(7)

2012年,本人积极参加“争先创优”等系列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树立了党员意识、执政为民意识,深刻体会了共产党员不仅是一个崇高的称号,更代表着一种责任感。一年来,我积极组织本局党员干部职工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教育培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牢固树立为民服务观念,从而在日常工作中,做到能牢记党的宗旨、坚持党性,坚定而自觉地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特别是在实际工作中能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大力倡导和实践科技创新,与班子成员同心同德,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团结局全体同志协作开展工作,坚持全局意识和大局意识,不断提高共产党员的修养,始终追求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政治思想水平。

二、加强业务学习,切实提高工作能力

2012年,是我县经济发展“十一五”的结束之年,也是科技发展的关键之年,科技工作在建全省经济强县,创全国旅游名城的战略工作任务中十分艰巨,对驾驭工作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一年来,我一是做勤政敬业的带头人,以勤勉的工作作风和高度敬业的工作态度干好本职工作,在工作中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二是做科学决策的带头人,注重工作思路的创新和工作理念的提升,通过认真学习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和实际工作的锻炼,使自己的政策水平、业务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及遇到难事、急事的应变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日常工作决策中能充分发扬民主,开诚布公,集中大家的智慧而作出尽可能完善的决策和争取工作。三是做一心为民的带头人。积极为基层服务办事不推诿,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以扎实行动赢得基层信任。四是做艰苦奋斗的带头人。“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自己始终在工作中把艰苦奋斗作为共产党人的“身份证”,精心“擦拭”,永远珍藏。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收获很大,自己在工作中的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

三、尽心尽力履行职责,切实发挥科技对经济跨越发展的支撑作用

依靠科学走内涵式快速发展道路,是我县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发挥科技部门支撑和助推作用,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我县科技局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基层科技局,人力、物力,财力都欠佳。虽然工作任务和目标比较重,但自己始终能保护高昂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时刻保持强烈的工作事业心和责任心,尽心尽力履行好岗位职责。作为科技局的“一把手”,虽然没有的很大的“所谓权力”,但我认为我用我的诚心和热情照样可以把事业做好,我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和班子其他成员团结协作,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科技项目申报、科技服务上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一年来,我吃苦耐劳,不图回报,注重感情投入,勤勤恳恳地用心工作,从科技项目的立项、申报、验收、鉴定,科技人员的思想沟通等各个方面,我都采取“零距离、心贴心”的服务,把他们的事情当作自己的私事,有多少力气使多少力气,毫不保留。在无很大权无很多钱的情况下,通过我们至诚的支持和服务,2012年我县科技项目管理、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科技宣传服务等各项科技工作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我县经济跨越发展发挥了一定作用。

四、致力创新服务,科技工作成效显著

1、全力实施“663212”科技创新工程,努力构建创新型。为全面贯彻《省人民政府关于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的实施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科技创新“633611”工程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科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产业技术升级,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我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并组织专门力量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起草了《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实施“663212”工程的意见》,分别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县委常委会研究同意,并以县政府(2012)1号文件下发,给我县今后几年的科技工作提出了主攻方向,就是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型的战略目标,着力培育发展以新型建材为主导的非金属新材料、以轴承为主导的机械电子、金属新材料及其制品、以光伏为主导的新能源、生物和新医药、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等6个我县有优势、有基础、有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围绕6个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求,致力培育6个创新型企业,实施3项重大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建设2个重点研发平台,办好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组建2个优势科技创新团队。过去一年,在全社会的努力下,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开局良好,优势高新技术产业改造升级进展顺利。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将大力提升我县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我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实现富民兴玉目标。

2、积极组织申报实施科技项目,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我始终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把项目建设作为关键工作来抓,从项目的立项申报,到组织实施,产业转化,实行全面跟踪,全程服务。为激发企业科技项目申报热情,我们强化工作举措,重点加强了对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项目申报资金、技术申报资料准备等的扶持力度,引导激发企业申报项目热情,增加资金投入和人才投入,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加大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力度,不断提升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通过努力,一批科技项目得到了培育和壮大,争取到了上级科技部门的支持。如由三清山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申报的《生物酶法和动态高压微射流联用技术制备高活性红薯渣膳食纤维》列入国家中小型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由省轴承产品检测中心申报的《县轴承检测与技术服务平台》列入国家创新基金服务机构补助项目。由创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申报的《獭兔规模化养殖技术示范》列入省首批六个富民强县项目之一。怀玉农业科技示范园被省厅列入省级科技示范园、科技特派员农村创业流动站。

3、深入开展科技入园工作,切实加快科技兴企步伐。工业园区是我县经济发展的重头戏,也是科技服务于经济建设的重要平台。2012年,根据省科技厅在宜春召开的科技入园现场经验交流会精神,我局组织专门力量,对园区企业产业结构、技术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建立了园区企业科技台帐和园区企业科技联络员制度,建立科技局与园区企业的联系热线,随时了解掌握园区企业科技动态,积极主动开展为园区企业服务,及时为园区企业提供项目申报、市场调研、技术培训、专利申请、科技信息咨询、成果鉴定、高新企业认定等方面服务。

4、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依托,认真做好科技兴农工作。科技兴农,是科技部门在新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局多年来坚持以科技示范基地为依托,积极做好科技兴农工作。根据全县农业产业化布局,继续为双明冷水茭白、怀高山蔬菜、四股桥紫宝香糯、文成优质蔬菜、岩瑞信木柚等科技示范基地提供人才、技术、资金支持。一年来,联合县农业局等部门,组织农业、林业、畜牧等方面专家,在示范基地或在乡镇街道墟日举办多种形式的技术讲座8期,开展科技宣传服务,现场解答生产技术难题,发放技术资料。先后接待群众咨询1500人次以上,赠送科技资料2000余份。现在,全县建立科技示范基地8000多亩,涉及农户一万多户,大部分都掌握了1至2门实用致富技术,使科技示范基地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有效带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增收。怀高山蔬菜示范基地的23名大学生,自2006年起开始进行高山有机蔬菜种植开发,走公司+科技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带动当地农民从事科技种植养殖,以科技促效益。2012年,公司给当地农户平均带来增收1万余元,极大地发挥了发家致富奔小康的领头军作用。

5、科技工作基础环境进一步优化,机关自身建设和服务能力得到加强。通过本人与局一班人共同努力,逐步引起县委县政府对科技工作关心、重视,把科技工作放在全县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采取有力措施,不断优化科技创新创业环境。在去年机构改革中,科技局仍然保留为县政府组成部门,三定方案中的局领导职数由原来的一正二副增加到一正三副,加强了领导力量。将防震减灾工作列为科技局的主要职责之一,理顺了科技局对全县防震减灾工作的管理。为加强科技局服务科技企业的能力,去年,县政府、县编委批准同意我局组建了“县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科技工作基础环境进一步优化。在机关自身建设上我局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着力抓好机关自身建设,努力打造科技部门亲民服务和勤政廉政新形象。全局干部职工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在创业服务年活动中得到了众多企业的充分肯定。

6、有序推进防震减灾工作。在上级地震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县防震减灾工作开局良好。地震宣传、震灾预防、紧急救援、“三网一员”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逐步得到加强。5月12日在县城沿河路开展了以“减灾从社区做起”为主题的防震减灾日活动。完善了地震应急预案,逐步建立健全了“三网一员”网络体系,对防震减灾助理员进行了培训,在全县六个乡镇建立了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点。2012年被省地震局评为防震减灾宣传先进单位。

五、廉洁从政警钟长呜

一是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好局班子和干部队伍廉洁自律工作。

县科技局虽然单位较小,又清贫,但对党风廉政建设,我们并不因其小而不为,也不因其清贫而松懈。我们把抓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项带好干部队伍,做好科技工作的重要方面来抓。年初,就制定完善了来客接待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差旅费报销和财务管理制度、机关学习制度、请销假考勤制度、公共财物管理制度等若干管理制度,并严格监督执行,以制度来管人、管财、管物、管事,从源头上遏制一些不良现象发生。认真组织学习监督条例和纪律处分条例全部条款及有关党纪条规。并经常召开班子会,研究讨论如何使班子自身廉洁自律,开好每一次民主生活会,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认真落实廉洁自律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经常开展班子成员、谈心交流活动,实行互相监督,互为榜样,坚持民主集中制,做到大事集体研究,小事各负其责,使班子成员工作融洽,形成合力。局里要求干部职工做到的首先班子成员要做到,要求干部职工不做的,首先班子成员要先不为,以班子人员实际行动做到令行禁止。一年来,科技局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在逐步提高。思想、作风在不断转变,为基层、群众、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识在增强,干部职工廉洁从政意识在不断提高。

地震专业技术人员述职篇(8)

一、沉着应急,明确定位,科学指挥,保障救治

地震发生后,医院的第一反应是保证手术间手术病人、全院4000余住院病人和5000余门诊病人的安危,第一时间医院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分片区深入手术室、病房和门诊等医疗场所,组织医护人员稳定病人情绪,及时疏散病人。全院职工面对危险,坚守岗位,喊出了“病人在、医务人员在”的口号,迅速消除病人恐慌情绪,保证了疏散工作的有序开展。ICU、病房危重病员及五十六间手术室的工作仍在原地进行,医护人员没有1人脱离岗位。强震之后,医院不断与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市人民政府、省地震局核实震灾情况并组织检查业务楼宇安全状况。在震后三小时内医院已掌握:汶川地震类型为“主震余震型”,总体特征呈余震衰减趋势;经建筑工程师核查,我院抗冲击力七度设防、抗倒塌八度设防的全部医疗用房主体结构安全无损。确定楼宇安全后,医院果断决定各科室护送病人返回病房。院区内包括患者及家属和职工,在地震疏散和震后返回中,3万余人的行动,无一例伤亡,无一例纠纷。华西医护工作者临危不惧、沉着冷静的职业素质,受到广大患者及家属的一致赞扬。

面对灾害,医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了“5.12地震应急指挥部”,明确“举全院之力,保障病人安全,挽救受灾伤员生命”的任务目标,统一指挥医疗救援工作。在人员、设施、设备均无损害的科学依据下,明确我院为救治全方位响应角色和“三中心”的战略定位:复杂危重伤员的救治中心、灾区医院的支援中心和省外医疗队后勤保障中心。全院运行管理模式由日常状态为进入双轨制应急状态,多部门通力协作,抗震救灾医疗救援工作迅速启动并在全院展开。

预计大地震发生后将出现大量伤员短时间内集中入院,医院立即做出部署,集中调配资源:各科室紧急动员择期手术病人和轻病人出院,每天都预留500张左右床位用于接受地震伤员,保证地震伤员都能够住进正规病房病床;为保障大批骨伤伤员的救治,医院及时腾出日间病房、眼科、耳鼻喉科、感染科和第一、第四综合病房整建制地改变为创伤病房,交由骨科管理,将骨科原3个病房扩展为8个;手术室资源全力保证受灾伤病员救治;全院各科室取消人员休假,干部24小时轮流值班,调整骨干力量向急诊、骨科、加强监护病房、手术室集结支援;迅速组建抗震救灾医疗队,奔赴救灾第一线;及时派出工作组,与一线医疗机构和成都市区各医疗机构沟通联系,建立轻重伤员转诊机制,以加快床位周转,保障有限资源最大程度地及时救治危重伤员;采供、药剂部门立即多方征集、补充应急物资和急救药品,24小时保障供应;实验医学、放射科等医技科室设立专门团队,保障受灾伤员检查服务;后勤各运行保障部门24小时维护正常运行,并针对可能出现的停电、停水制定预案,保障医疗业务的开展;保卫部门加强全院安全秩序管理,保障交通畅通;营养膳食科加大餐品储备,调整生产服务流程,保障受灾伤员、家属和一线医务人员膳食供应,……

科学指挥和资源集中调配,保证了在院病员的安全,保障了地震伤员救治工作紧张有序的开展,为地震伤员的救治提供了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和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我院的受灾伤员全部收入干净、整洁的病房编制床位,从而保证了医疗质量,降低了医疗风险。

二、建立科学流程,创新救治模式,保障救治质量

1、再造流程,简化手续,救治环节前移,建立绿色通道

为确保救治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地震发生当日,指挥部组织各科专家,研究制定了受灾病人收治流程。在急诊科设立现场指挥,集中急诊医学、骨科、神经外科、普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烧伤整形、小儿外科、重症监护专家组成24个多科联合救治医疗组分三班轮值救治伤员。地震伤员到达急诊科后,每一组医生立即对其进行伤情检查和救治,伤口分泌物细菌学涂片、血常规和血液生化及影像学检查前移急诊现场,按照伤员的伤情属性、轻重缓急和集中收治原则确定其收治科室,病情危重者直接收入ICU,需要紧急手术者直接进入手术室。科学合理的急救流程,为危重伤员的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为保障救治率奠定了基础。

2、统一收治,统一管理,统一隔离,严防交叉感染

5.12汶川地震受灾地区多位于山区,道路被山体滑坡阻断,病人无法在伤后12~24小时到达医院,伤口感染重,甚至发生气性坏疽,这与其它地区发生的地震有很大区别。面对严峻形势,医院在控制院内感染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在急诊室外的空旷地带设立污染区,所有伤员进行细菌学涂片检查、先期诊断和伤口处理,才送至急诊分诊区;对于临床怀疑感染的病人,特设了隔离区域和单独的感染治疗室;在接收伤病员时要戴一次性帽子、口罩、手套,必要时需换鞋、穿专用隔离服;每天进行伤员伤口分泌物细菌学涂片和血液、痰液等标本培养,及时发现耐药细菌;医院感染委员会、医务部、实验医学中心、感染科、骨科、ICU、脑外科、胸外科、肾内科等多部门和多学科及时进行信息沟通,根据不同阶段感染特点,多学科交叉融合进行全方位感染的防治。同时积极邀请香港、上海医院感染管理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和指导,对预防院内感染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自5月14日至26日,我院收治气性坏疽疑似患者30例,其中病原菌培养确诊者4例;分离出多重耐药与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1例,其中16例系院外带入,5例可能为入住我院后获得,经过及时隔离和积极伤口处理,病情得到明显好转,没有出现感染扩散情况。地震灾后14天,我院没有出现一例外伤性破伤风患者。

3、打破科室建制壁垒,以地震伤员为中心,医生跟着病人走

我院骨科于1999年率先在院内实施“以病人为中心,医生跟着病人走”医疗模式,医生不固定床位,根据每位医生的病人数量和周转情况由科室调配病床,提高了医疗质量和病床使用效率。这一模式在此次救治地震伤员过程中得到了实战检验。此次地震伤员主要收治在骨科、神经外科、ICU、肾病内科、小儿外科等科室,以地震伤员为中心,骨科、ICU、肾内医生跟着病人走,打破科室行政建制壁垒,打破常规会诊制度,伤员收到哪里,专科医生就筛查到哪里,保证地震伤员第一时间得到专科处理,有效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4、多学科交叉协作,成为成功救治危重地震伤员的法宝

多学科交叉协作有利于集中多学科力量解决复杂、疑难问题,规范临床诊治路径,提高医疗质量和减少医疗风险。在此次医疗救援中,由肾病内科、ICU、骨科、泌尿外科、实验医学科组成的急性肾功能不全床旁血液透析学组参照国内外经验,对急性肾功能不全床旁血液透析制定了规范的路径和指南,在挤压综合症急性肾功能不全伤员的救治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肾病内科组成7个床旁血液透析治疗组,分布到骨科和ICU,先后对47名伤员开展床旁血液透析治疗(CRRT)479次;骨科安排1个医疗组负责所有外科室伤员骨伤专科处理;ICU主任带队,到每一个病房排查高危地震伤员,保证危重伤员及时转入ICU;心理卫生中心和康复理疗科组建立医疗组进入各个病房,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和功能康复训练,有效地减轻了伤员心里障碍,促进了伤员功能康复。

5、应用新技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了并发症

地震造成较多的肢体开放性损伤和骨折伤员,如何有效、快速和便捷地处理上述伤情成为决定其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地震发生的当天晚上,骨科主动出击,与国内生产外固定器材和创面处理材料的厂家联系,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开展伤员救治,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并发症。外固定支架的应用,方便了开放性骨折换药和二期创面处理,降低了感染风险,减少了石膏固定引起的肢体缺血和坏死,缩短了闭合骨折创面的时间;创面封闭负压吸引材料的使用对促进创面肉芽生长,减少营养物质丢失和减少换药以及避免交叉感染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6、总体把握伤员病情,重视内环境稳定,分阶段实施不同治疗

我院收治的5.12汶川地震伤员呈现老年人多(70岁以上伤员310人,占18.65%)、被重物压迫时间长、没有进饮进食、创面污染重等特点,很多伤员伴有高血钾、低血容量、低蛋白血症,如果只处理创面和骨折等外科情况,忽略从总体上把握伤员病情,将会出现致命后果,很多伤员甚至丢失生命。对此,我院对70岁以上伤员均进行床旁心电监护和血氧饱和度监测,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将伤员转自ICU和呼吸内科治疗;除紧急手术外,每名伤员手术前必须复查血常规和血液生化,要求血色素、红细胞压积、血清白蛋白和血钾达到正常范围后才能安排手术;对于伴有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和贫血的地震伤员,积极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和补充血液制品,病情相对稳定后才能进行创面处理、骨筋膜室综合症切开减压和截肢等急诊手术。

三、搭建协作平台,充分利用外援,加强危重伤抢救力度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外纷纷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给予了我们战胜灾害的信心和力量。面对大量伤员短期内涌入我院,科室充分发挥了学科负责的优势,根据不同阶段伤员救治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卫生部前方协调小组的支持下,有计划地请来自境外与国内的骨科、ICU、麻醉科、肾内、院感、营养和心理、康复的专家增援。医院实施外援医疗队工作、生活安排学科负责制,让外援医护人员融合到相应学科,编入战斗序列。先后共有来自美国、日本、香港、台湾、北京、黑龙江、吉林、天津、上海、广东、江苏等地医疗队,共计419人增援我院。外援医疗队来到我院后,以病区负责或医疗组方式投入救治工作。骨科将2个病房交给北京积水潭医院医疗队管理,2个病房交给吉林医疗队管理,1个病房交给香港医疗队管理,1病房交给天津医疗队管理;伤员治疗方案由外援医疗队决定,骨科给每一病房派出住院医生承担病历书写,术前准备,每一病房有1~2名本院医生负责与手术室协调,同时骨科安排2名副主任在手术室进行协调和后勤保障;外援医疗队主要承担骨折固定和创面植皮等工作,而骨科本院医生则承担值班和急救工作。外援医疗队另一种方式是采取治疗小组形式开展工作,每一组有外援医疗队成员、本院医生护士,这种形式主要在ICU、麻醉科、手术室和急诊科。这种安排保证了外援医疗队能够很快适应环境和顺利开展工作,人力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而不至于造成浪费,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我院骨科原只有22名医生,56名护士,由于很好地搭建了协作平台,外援医疗队117医护人员与骨科医护团队精诚合作,出色地完成了管理8个骨科病房、收治1320余名伤员、实施653台手术的救治任务。通过搭建平台,充分利用外援资源,为高质量地开展复杂危重症救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受到外援专家的一致好评。

四、支援省内医院,保障省外医疗队,体现部管医院战略支撑作用

1、派出医疗队在一线抢险急救和定点支援中表现突出

地震发生当日17:00,我院派出由24名医务人员和6辆救护车组成的抗震救灾医疗队奔赴灾区一线,医疗队先后转战都江堰、北川、安县、绵阳,在一线急救、检伤、分诊伤员1500余人,转送病人200余人,完成手术60余台次,负责404医院一个病房90余受灾伤员的救治工作。按照卫生厅任务部署,我院克服法医专业人力不足的困难,组织、派出由6名医生和技师组成的工作组,自备所需物资、设施,赶赴汶川、茂县进行遗体DNA采样工作任务,在全省临床医疗机构中,我院是唯一承担此任务的单位。此外我院还派出专家赴灾区指导灾后消化道疾病防治和皮肤病防治;派出危重伤会诊组在重灾区一线医院及成都市内医院及时发现需持续生命支持、多学科抢救的危重伤员,及时转回我院ICU救治;派出心理危机干预7个分队100余位专家,深入八个县市工作。

针对绵竹县受灾严重、当地医疗机构放射科检查技术力量极度缺乏的情况,5月17日,我院与中国电信成都分公司在绵竹市人民医院建立了远程放射影像诊断系统。我院将远程医学影像传输及诊断系统与当地移动X光机集成,支撑影像数据实时传回华西医院,由华西医院的专家团队作出及时诊断,通过双向视频会议系统与现场医生进行有效沟通,反馈诊断报告。系统从5月18日至今,已完成放射诊断1000余例,远程会诊和分诊600余例;

2、支持、指导、帮助各级医疗机构协同救治受灾病人

调拨自有储备的消毒物资和清创器材及时支援都江堰市人民医院;中心供应室为绵阳404医院提供多批次消毒供应和器械包转送服务;将受灾病人救治流程、救治质控及感染防控举措等知识经验,与各灾区一线医疗机构沟通、共享,指导、促进各级医疗机构提升救治水平;派出物资供应队为灾区网络医院提供血透、放射设备、药品与器材共计200万元,有力地支援了灾区一线医院。

3、努力完成卫生部抗震救灾前方综合协调组交派任务,设立抗震救灾省外医疗队后勤物资供应中心

地震专业技术人员述职篇(9)

  “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动实践表明,只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可望拓展人生价值。

  这是一群这样的劳动者,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进名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他们成为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当前的我们缺失工匠精神,“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而在这个过程中,代表中国实力的制造工程,其顶级工艺技术确实十分精良,但对于更多的中国制造领域,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其背后所折射的,又恰恰是基础制造业优质技术人才--大国工匠的缺失。

学习工匠精神观后感2   荣获“大国工匠”荣誉称号的 10位工匠,以精湛的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在各自岗位上敬业奉献。无私忘我,这就是人们常常称道的“德艺双馨”。央视播出的《大国工匠》反映的是普通职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业绩,让人敬畏和感动的真人真故事,平时的叙述就是岁月里无限追求的刻录。

  大国工匠纪录片中展示了中国制造领域的代表性典型人物追求完美和极致、视工艺为为生命的“工匠精神”。弘扬了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通过收看《大国工匠》,深受启发、鼓舞和震撼,激发了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只有热爱岗位,钻研技能,脚踏实地,才是大家的成功之路。

  这些大国工匠,基本都是奋斗在生产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他们的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不平凡,他们为我们的时代,为我们的社会做出突出的贡献,让我们为之震惊,为之叹服。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他们身上的工匠精神,为建设文明和谐富裕的幸福新邯郸不懈奋斗!

地震专业技术人员述职篇(10)

2013年是新修订的《省防震减灾条例》贯彻实施的关键之年,全市地震系统上下认真学习领会条例精神,研究部署防震减灾工作,着力解决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难题。

(一)开展条例的学习宣传。一是印发了《关于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省防震减灾条例>的通知》、《关于开展<省防震减灾条例>颁布实施一周年宣传活动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对条例学习贯彻进行部署,组织开展了条例的宣贯培训班和“学条例、履职责、强效能”知识竞赛活动,通过全员参训、以赛代训等活动的开展,让全市地震工作者熟悉条款、了解规定,从而更好地贯彻执行条例。二是向社会各界宣传条例。在《法制报》上刊登“依法防震减灾,共建平安”宣传我市防震减灾法制建设;省防震减灾条例颁布实施一周年期间,利用电视台影视频道观众收看多、覆盖面广的特点,连续3天在黄金时段播放滚动字幕,提高条例在群众中的认知度,在市政府大楼门前摆放宣传展板,向机关工作人员宣传条例,让机关工作人员了解、关心防震减灾工作,从而更好地支持防震减灾。

(二)推进条例的贯彻实施。一是出台防震减灾指导性文件。在认真学习领会条例精神的基础上,组织人员对我市防震减灾实际进行调研,以市政府文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确立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主要任务、工作重点、工作举措,为我市防震减灾工作依法行政提供了重要保证。二是行政权力网上透明运行。将防震减灾行政权力项目进行再清理,保留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审定》、《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的审定》、《改建、扩建工程对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危害的项目审批》和《在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开采地下水和注水审批》四个项目,制定了行政审批服务流程再造方案,缩短了行政许可时间,保证了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

(三)推进目标任务的落实。一是强化目标分解。召开了全市防震减灾工作联席(扩大)会议,市领导与各市(区)分管副市长签订了2013年防震减灾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市政府与省政府签订的主要目标责任层层分解落实。二是健全跟踪机制。完善日常工作及时备案、目标任务季度汇报、重点工作进行点评等工作机制,建立了市(区)地震局长每季例会制度,回顾总结工作落实情况,提出下季度工作的主要举措。三是加强目标督查。8月以政府办名义印发了《关于对2013年度防震减灾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查的通知》,对各市(区)防震减灾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阶段性检查,9月组织召开了全市防震减灾目标任务推进会,总结、点评各市(区)重点目标任务的落实情况,确保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二、推动各项工作转型升级,防震减灾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

今年来,我局紧紧围绕市委确定的争创全省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美好的大局,立足现有基础,加大科技和经费投入,提振工作效能,全力推进防震减灾各项工作转型升级。

(一)地震监测研判水平不断提升。一是注重震情监视。始终牢固树立“震情第一”的观念,制定了《市2013年度震情监视和短临跟踪工作方案》,强化春节、国庆、十时段震情跟踪监测,全年共监测M1.0级以上地震119个。二是组织震情会商。按照月、季、年中、年度和临时震情会商规定,组织震情会商13次,编发《震情通报》13期,组织编写的《市2013年震情趋势研究报告》获全省第二名。三是指导市(区)台站的建设。主动服务姜堰强震台、苏姜堰10井数字化改造、泰兴测震、强震台和靖江形变台的建设,从与省地震局沟通联系到台站的规划建设,多次上门指导、跟踪服务。四是进一步做好群测群防工作。明确了乡镇分管防震减灾工作的负责人,明确了乡镇(街道)兼职从事防震减灾的工作人员,共跟踪处置非地震异常现象4起,新增宏观测报点2个。

(二)震害综合防御能力不断提升。一是抗震设防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制定印发了《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了对全市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抗震设防监管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今年来对主城区41个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实施了行政许可(其中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17个),靖江市依法对69个建设工程进行备案(其中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4个),姜堰市对56个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抗震设防要求进行了审核,(其中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8个)。二是活断层探测工作有序推进。成立了活断层探测与危险性评价项目工作小组,组织开展了项目的招投标,省地震工程研究院、北京震科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中标,并分别与我市签订了该项目的技术服务合同和监理合同,中标单位认真履行合同,组织人员编制项目的实施方案和监理规划,实施方案通过了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邓起东院士等八位专家的评审,近期将按照实施方案进场施工。三是推进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示范学校建设。指导靖江市城西等7个社区创建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的创建工作,确保7个社区创建成省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开展对已创建成功的11个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回头看活动,确保巩固创建成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一是推进全市地震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应急演练工作。先后与教育、卫生、住建、通信、供电、供水、供气等部门联合发文,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和城市基础设施经营管理单位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进行动员布置,全年共指导232所学校、93家医院、3个通信、3家供电、6个供水、11个供气部门的编制地震应急预案并进行备案管理。制定印发了市乡镇(街道)地震应急演练方案,指导靖江、姜堰、兴化、海陵、高港等地区的5个镇街开展了地震应急桌面示范演练,检验了预案可操作性,提高了部门协同应急能力,推进了地震应急工作在乡镇的开展。二是组织开展地震基础数据的收集录入工作。以市政府办文件印发了《关于做好地震应急基础数据收集工作的通知》,组织召开了基础数据收集工作布置会,多次上门收集整理,共整理表格40多套,输入和整理数据条目2601条,数据约12000多个,在规定时限内完成了基础数据收集录入上报。三是地震应急视频系统建成。认真做好了项目的论证、设计、招标、施工、调试等工作,实现了我市与省局及兄弟市信息互联互通、应急数据共享、同步视频传输,为增强我市应急指挥能力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四是开展地震应急处置与反思。受扬州4.9级地震发生波及后,我市及时启动有感地震应急处置预案,第一时间震情、调查受灾情况、派出现场工作组赶赴灾区援助,通报震情信息,释疑解惑,消除了市民的恐慌,维护社会稳定。组织召开了全市地震应急工作研讨会,研究和落实切合我市实际的应急措施,强化部门责任。承办了第五届省苏北地震应急协作联动区联席会议,认真开展地震应急检查工作,切实推动全市地震应急快速响应工作有序开展。

(四)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不断加强。一是加强宣传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全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组织各市(区)委宣传部、市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集中收看,进一步明确防震减灾宣传工作重点,制定印发了《全市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意见》和“防震减灾日”、科普宣传周开展宣传工作的通知,认真部署宣传教育工作。二是借助媒介优势普及知识。在《法制报》登载宣传防震减灾工作的文章;争取“12345”行风热线上线机会,宣传地震知识,认真解答市民疑问;在影视频道常年普及防震避震知识。同时利用互联网传播快、覆盖广的特点,在门户网地震局网站上动态信息141条、震情信息133条。三是扎实开展“六进”活动。“512防灾减灾日”,在海陵区政府广场举行“防灾减灾日”广场宣传活动。“728唐山地震纪念日”,深入城南街道沁莲社区开展唐山大地震纪念日宣传活动,发放资料、播放科普专题片。组织人员赴高港、兴化中小校开展专题讲座,取了良好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市共发放宣传资料3万多份,组织大型宣传活动20多场,直接受众十多万人。

三、狠抓地震系统队伍建设,防震减灾工作效能进一步提升

干部队伍建设是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石。一年来,我局积极加强人才招引,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奋发有为、充满活力、风清气正的地震工作队伍,有力推动了防震减灾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作风建设常抓不懈。一是全面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党组书记与党组成员签订的2013年度“一岗双责”责任书,做到党风廉政建设与防震减灾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积极配合做好组织、编制、审计部门做好了“三责联审”驻点审查工作。二是切实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及时调整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制定2013年度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计划,把预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制定市地震局党风廉政建设暨职务预防犯罪工作责任分解表,将责任层层分解、明确到人。组织开展风险点排查、观看廉政电教片等活动,将职务预防犯罪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三是认真抓好民主监督。组织召开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开展述职述廉,接受群众民主评议;组织召开行风监督员会议,主动征求社会各界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强化监督。

(二)主题教育不断深化。一是深入学习领会十精神。组织全局人员全程收看十盛况,聆听同志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所作的报告,召开十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会,专题学习十报告。二是深入开展“三解三促”活动,局领导多次赴挂钩的海陵育才社区、兴化黄界村慰问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为促进社区、农村发展出谋划策,慰问金发放、工作经费支持,真正做到科学发展向上攀登,联系群众向下扎根;三是深入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开展“支部晋位、党员争先”、“党员义工服务”等活动,党员的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得到了全面提高;抓住全市开展公务员职业道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利契机,积极开展“六个一”活动,进一步增强全局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开展“勤廉履诺强效能”大讨论活动,全局同志认真对照标准,查问题找差距,深刻反思工作不足,积极撰文建言献策,营造了良好工作氛围,有力提振了工作效能,有效推动了我局各项工作的发展。

(三)学习培训优化创新。一是走出去开展学习调研。组织各市(区)地震局长和市局相关处室负责人赴丹阳市、连云港市地震局学习,拓宽视野,学习经验,推动工作的开展;二是业务培训。邀请市政府办李恺副主任对全局干部和各市(区)地震局部分人员进行公文写作培训,进一步提高全局人员公文写作能力;邀请省局监测中心、测震台网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市地震系统工作人员进行地震观测分析知识培训,提升专业水平。三是沉下心进行课题研究。“市防震减灾工作发展体系研究”课题作为地级市唯一代表在全国防震减灾政策研究成果交流与研讨会上交流发言,《市地震局年度地震趋势研究报告(2007-2013)》获省地震局2013年度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地震谣传的成因分析与对策思考》在《大众社会科学》发表。

2013年工作打算:

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将围绕“党的十精神”的学习贯彻,以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根本宗旨,以“防震减灾十二五重点项目”的有序实施为主要抓手,不断加强地震监测、震灾防御、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全力推进全市防震减灾事业科学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两个推进”。一是推进“12322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12345政府服务热线接轨,实时接受群众防震减灾知识咨询,适时提供地震震情信息,实现地震信息网络管理、数据传输、信息服务与共享、政务信息传递与等。二是推进“数字化深井综合地震监测台阵”建设。重点做好2000米超深井前期论证,推进十二五重点项目的落实,形成区域地震前兆和测震观测台阵,实现对及周边地区地震异常变化的有效监控,提高地震活动监控和地震速报能力。

地震专业技术人员述职篇(11)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科技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本着“带一流班子,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的指导思想,和“以身作则,以人为本”的原则,与科技局各位副局长和科技系统干部职工一起,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十七大会议精神及国家、省、济宁市科学技术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与时俱进,突出工作创新,抢抓机遇,干事创业,卓有成效的开展了全民创新活动、知识产权保护、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防震减灾、自身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增添了一些科技工作亮点,开创了科技工作新局面。简要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科技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1月16日,召开了全市科技工作会议,对2006年的科技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安排布置2007年各项工作任务。动员全市大力开展全民创新活动,增强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加快创新型曲阜建设步伐。3月20日,由市政府吴霁雯副市长带队,抽调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统计局、市科技局等有关单位人员组成的考核小组,对全市12个乡镇(街道)的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暨全民创新活动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考核验收,历时7天,重点围绕组织领导,科技宣传培训,科技示范园、示范村、示范户建设,科技创新,科技投入,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等内容进行了全面严格考核,评选出一等奖2个,鲁城街道、时庄镇,各奖壹万元,并授予“曲阜市科技工作模范乡镇(街道)”称号;二等奖5个,书院、姚村、息陬、王庄、南辛,各奖五千元,并授予“曲阜市科技工作先进乡镇(街道)称号。三等奖5个,吴村、陵城、董庄、防山、小雪,各奖两千元。对乡镇的考核是对乡镇科技工作一个较大的促进和提高,进一步优化了乡镇科技发展环境。5月9日召开了迎接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考核工作专题会议,吴霁雯副市长主持,郭庆海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并对考核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市直有关18个部门参加了会议并及时准确的上报了考核所需资料和证明材料,汇集成册,并及时上报。为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激励科技人员干事创业,今年对1988年制订的《曲阜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进行了全面修订,6月25日,市政府第68次市长办公会通过了新修订的《曲阜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设立了科技最高奖,奖金10万元,奖励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这也是我市首次设立科技最高奖。科学技术一二三等奖奖金分别由原来的1000元、800元、500元提高到现在的1万元、5000元和3000元。6月26日,市政协主席马书轩,副主席刘汉武、韦挺带领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和机关组部分政协常委、委员视察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市政府副市长吴霁雯陪同了视察。马书轩主席听取了市政府科技创新工作汇报,深入到书院农业科技示范园、天博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生产力促进中心实地察看了科技创新工作开展情况,对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对下一步科技创新工作提出新的要求。7月4日,召开了上半年科技工作总结暨乡镇科技目标考核通报表彰会议,通报了全市12个乡镇(街道)科技目标考核情况,并进行了表彰奖励,回顾总结了2007年上半年科技工作开展情况,就下半年科技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市政府托娅副市长;市政协刘汉武副主席出席了会议。8月10日,召开了第八届中国专利高新技术产品博览会筹备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我市的博览会筹备工作,会上传达了全省、济宁市产学研合作创新暨科技奖励大会精神,表彰了我市优秀专利企业、优秀创新产业化项目、优秀专利人,市政府副市长吴霁雯主持会议,市人大副主任史存华,市政协副主席刘汉武参加了会议。8月14日召开了全市科技进步奖评审会,对全市筛选出的30项科技成果进行了全面评审,共评出一等奖3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13项,发放科技进步奖奖金13.9万元。通过一系列地政策、资金引导和扶持进一步优化了科技发展环境,并进一步将全民创新活动引向深入。

(二)扩大宣传,全民科技首位意识全面提高。一是扎实开展了科技周一系列活动,5月21日,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科技局组织18个市直部门在息陬乡集中开展了“送科技下乡、赶科普大集”活动,为息陬乡赠送了价值近万元的微机、打印机和科技光盘200余盘。这次活动各单位共制作了精美宣传展板60余块、条幅20余条,发放宣传材料3000余份,为群众进行技术咨询200余次,倍受群众欢迎。11月28日,我局组织市知识产权局、市地震局、曲阜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单位16人参加了在小雪镇举办的“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展出各类展板6块,发放各种科技信息资料26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100余次。二是利用了《曲阜科技信息快讯》和曲阜科技信息网,对我市乡镇(街道)、市直部门和企业科技工作情况进行了及时通报和交流,今年共编发12期,交流各类科技信息1000余条,印发12000余份。另外,我们还为各乡镇(街道)及市直有关部门订阅了60份的《科技日报》。三是大力实施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2007年初,由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主办,曲阜生产力促进中心承办的“曲阜市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进展顺利,无偿为全市12个乡镇(街道),388个行政村,10个科技示范园建设410个信息网点。4月19日,市委、市政府在书院街道召开了全市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启动仪式,市政府吴霁雯副市长主持了会议,市委组织部王志泉部长作了重要讲话,济宁科技局宋科局长、济宁市委组织部党员电教中心吴凯生主任应邀参加了会议。目前该工程已全部建设完成,真正实现科技信息村村通。该项工程已成为我市的亮点工程,受到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和市领导的赞赏和肯定,被列为市政府2007年为民利民十大工程之一。11月7日,全市远程教育暨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管理员培训班在曲阜生产力促进中心举办,本次培训班主要是提高管理员的思想政治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安排部署全市科技信息村村通接收点的开通工作,切实发挥市远程教育和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的作用,统一思想,扎实推进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各项工作的开展,为农民送去实用科技信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一年来,通过形式多样、求实创新的科技宣传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各级领导和全民科技意识的提高。

(三)以培植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一是突出抓好重点高新技术项目。在继续抓好“复合材料活塞”、“电动助力车专用蓄电池”、“圣旺药业”、“天博晶碳”等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的同时,认真研究,紧密跟踪国家、省、济宁市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排出了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重大科技项目,争取有更多的项目进入各级科技计划。2007年我市共组织申报济宁市级以上各级各类科技项目21项,其中部级2项,省级6项,济宁市级12项。金皇活塞股份有限公司纳微米粒子复合活塞项目纳入部级重点火炬计划,天博晶炭科技有限公司玉米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制造高价位成型活性炭项目获得国家农业成果转化基金的支持,天博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的汽车胎压监测系统,曲阜海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孔子文化动漫系列项目,曲阜城建生态园林公司的三孔景区古树名木现状调查及保护对策研究项目等被列为省级科技攻关计划,曲阜生产力促进中心公共技术创新及服务平台建设被列为省高新技术自主创新工程项目,金皇活塞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镍碳化硅复合镀陶气缸项目被列为济宁市重大技术专项。二是突出抓好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对天博汽配、金皇活塞、圣阳电源、圣旺药业、慧迪化工等19家高新技术企业(部级2家,省级9家,济宁市级8家)、50家高新技术产品企业、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1家“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加大扶持力度,跟踪服务,促其更好更快发展。山东圣旺股份有限公司被列为省级中药现代化示范企业,曲阜广龙生物制品厂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天博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是突出抓好重点高新技术产业。2007年截止到11月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2.05亿元,同比增长32.14%,占工业总产值比例达到26.14%。四是搞好企业调研,2007年11月份,对50家高新技术产品企业进行了全面调研。这次调研对企业基本情况、科技人员情况、经济指标、计划项目、专利情况、成果情况等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即了解了企业2007年的情况又掌握了企业2008的发展想法,即为领导当好参谋提供第一手资料,又为科技局在2008年为企业服务掌握了情况,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还印制了《科技法规政策选编》1000余册,发放到各个企业和乡镇,为企业提供科技政策支持。五是第八届中国专利高新技术产品博览会圆满成功。9月28日—30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工程院、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专利信息中心、山东省科技厅、省知识产权局和济宁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的第八届中国专利高新技术产品博览,在我市科技城成功举办,今年的博览会呈现出几个明显特点:一是盛况空前,品牌凸显,本届博览会规格高,规模大,展出的专利高新技术产品多,成果优秀量大,展厅布局新颖,突出了“产学研合作创新”这一主体。二是洽谈踊跃,成效显著。三是会展水平大幅提高。四是宣传工作扎实有效,《科技日报》、《中国知识产权报》、《齐鲁晚报》、山东电视台等著名媒体报到了博览会信息和筹备情况,舆论氛围浓厚。本届博览会,我市共有7个普通展位,1个特装展位,参展企业16个,共签订技术合同21项,项目技术成交额1580万,项目投资额4.44亿,超额完成上级分配的各项任务。通过一年的努力,使全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产业的发展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四)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科技兴农工作成效显著。今年是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第二年,作为科技部门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村建设。今年选择一批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进行重点支持,加快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步伐,使他们尽快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现代农业科技的辐射源、人才引进及技术培训的基地,带动全市农业科技整体水平的提高。重点扶持了九仙山林果科技示范园、书院城建生态园林果蔬菜基地、董庄屈家村草莓基地、市渔业协会书院夏家村、王庄刘庄、南辛宫楼、时庄坊岭等科技示范村共12个重点项目,扶持资金30多万元。二是加强了农业新品种的引进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了农业良种的引进、选育,积极推广了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动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及重大疫情的预测预报技术。今年以来,全市引进推广了农业、林果、蔬菜、畜牧等新品种100多个,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三是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今年全市共组织286名科技特派员下派到12个乡镇和“书院城建生态园”等17个科技特派员基地。无偿为书院科技特派员基地、时庄好友农牧基地、王庄弘基牧业、吴村林果高科技示范园制作了高标准宣传牌,大大提升了科技特派员工程的水平,并无偿扶持资金8万元。四是扎实推进包村帮扶工作。投资2万元对王庄乡刘庄村的村委大院进行了修缮、粉刷,并购买了办公桌椅和办公用品,大大改善了村委办公条件。年底市领导郭书记、严主席一起走访、慰问了三户老干部、老党员、老残废军人,深受欢迎。另外,我们还无偿支持王庄乡7名农村干部进入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进行为期一年半的科技培训。

(五)以鼓励自主创新为重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一是抓住“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科技宣传周”、“科技下乡”等时机,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普及活动。二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评选“曲阜市优秀专利企业、优秀专利产业化项目、优秀专利发明人”活动。三是对全市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期间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授权并符合资助条件的44项专利进行资助,资助金额共计17400元。四是积极深入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服务,2007年我市又获得两项“山东省第九届专利奖”奖励,金皇活塞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种活塞用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获三等奖,伟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智能双向密码遥控器”获优秀专利奖。全市又有6家企业被命名为“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已有的5家“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也全部通过了省级复查。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都有较大突破,2007年1—11月底申请专利169件(其中:发明专利21件、实用新型139件、外观设计9件),同比增长38.5%,在全省的排名列69位,与2006年同期持平;专利授权127件,同比增长86.8%,列全省的第46位,前移2个位次;两项指标在济宁市12个县市区中均处于前列。

(六)以综合防御为重点,防震减灾工作进一步加强。及时调整充实了市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领导小组成员会议,下发了《曲阜市地震安全性评价监督管理办法》、《曲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曲阜市地震应急预案的通知》、《关于印发曲阜市防震减灾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扎实组织开展了地震科普宣传活动,开辟了地震科普橱窗,展出农村民房抗震知识挂图。开展了送地震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向地震科普示范学校赠送科普读本300余册,举办科普讲座3次。全面完成了曲阜地震台的建设,严格按照标准完成了土建、避雷、供电设施、内部保温装修、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安装了BBVS—60宽频带数字地震仪和EDAS—24IP地震数据采集器。主要监测鲁中、鲁西南断裂带地震活动情况,可以观测到附近地区最小ML1.2级地震活动。积极做好地震应急工作,圆满完成了2007年11月11日发生在曲阜泗水交界处ML3.2、ML3.3级地震的应急工作。扎实做好抗震设防标准管理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对曲阜市银光前锋化工有限公司扩建工程项目进行了地震安全性评估。

(七)以三个平台建设为重点,科技创新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以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三农为宗旨,搭建科技综合服务体系,提升科技服务能力,不断加强科技信息网络平台、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和星火培训平台建设,收到良好成效。一是充实完善曲阜科技信息网。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向全社会开展信息化服务,及时更新网站内容,完善网络数据库,收集和科技要闻、政策法规和科技成果信息8000余条,收到良好成效。二是开展科技政策法规、专利和技术咨询服务,提供技术导入、项目立项、成果转化、科技交流合作等综合服务。2007年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100余次,帮助企业申报各类科技项目10项。三是开展星火培训工作,积极服务三农。9月10日,在九龙宾馆举办了玉米良种种植技术培训班,邀请了10余名玉米良种公司的技术专家作报告,来自乡镇农技站、农资服务站的200多人参加了培训。另外,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综合楼的作用,采取电化教学、专家授课、现场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技术培训10余次,培训人员达1000多人次。

(八)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和“双评”活动为重点,机关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按照创建“学习型、创新性、服务性”机关和“双评”活动的要求,始终坚持了周五学习日和“”制度,把当前工作与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工作促学习,以学习促工作,干学结合。今年7月16日组织科技系统全体人员去小雪镇西鲁贤村植树造林,栽植各种树木2万余棵。11月2日,参加了全市组织的60个被双评的市直单位到体育公园向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开展咨询服务的活动,通过与群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主动征求对我单位履行职责,依法行政、工作作风、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廉洁勤政等方面的意见,以实际行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设立了咨询服务台,制作了宣传图板,局领导班子亲自接访,并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余种,近1000份,受到群众好评。另外,我们还发放征求意见函100余份,听取社会各方面对科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11月23日,我局工会委员会成立,选举产生了我局首届工会领导班子,这是科技系统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12月7日,科技系统举办了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报告会,邀请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孔令绍同志给全体干部职工做了一次精彩的报告,把学习、贯彻十七大的精神进一步引向深入。同时,积极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科技系统共为贫困地区捐赠过冬的棉衣棉被96件,超额完成了机关工委下达的任务。进一步加强档案整理工作,成立了档案管理领导小组,完善了档案管理制度,更新了档案柜,归档了10年的档案,为晋升“省二级”奠定了基础。另外,我们还召开了支部大会,按党员转正程序为曹海云同志按时办理了预备党员转正。总之,通过思想作风和机关作风建设,形成了团结和谐、求真务实、锐意进取、争创一流的工作氛围,机关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