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少儿保险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7 15:02:23

少儿保险论文

少儿保险论文篇(1)

关键词:儿科护理;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816.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1-0093-01

随着社会发展,公众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日益增强,人们对儿科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也日益增高,使广大医务人员深刻意识到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1]。儿科病人因为年纪小,合作性差;加之患病往往起病急、来势猛、变化快,用药上特殊性强,故其发生意外伤害的潜在危险概率高,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专业技术和法律观念要求也相对较高。因此,应该对儿科护理实行风险管理,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进行预见和分析,并制定措施,降低风险的发生。

1 儿科护理风险分析

护理风险识别就是对潜在的和已经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的连续识别和归类,并分析产生护理风险的原因及过程,这是护理风险管理基本程序的第一步[2]。及时对护理风险进行分析,能减少医疗纠纷或差错事故的发生。

1.1 社会环境因素

由于儿童缺乏生活能力,又是当今“小皇帝”,一旦生病住院,往往全家人照顾,给护理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干扰。另一方面,由于父母爱子心切,情绪急躁,对护士缺少信任,态度挑剔,极易造成沟通障碍,引发医疗纠纷。

1.2 护士自身因素

1.2.1 护理理论知识低下

部分护士由于护理理论知识欠缺,对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预见性不足。儿科病人往往起病急、病情复杂、变化迅速,且不能自我表达,需要护士具有较为全面的理论知识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果断地采取相应措施,否则容易忽略隐藏的病情,而导致病情恶化,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1.2.2 护理业务水平不高

临床护士大多年纪偏小,学历较低,且流动性大,造成专科知识及经验缺乏,专科技术操作不熟练。比如,静脉穿刺、采血、输液滴速控制、气管插管等,均需要专科技术比较熟练的护士和医生较好地配合,否则容易发生技术风险。

1.2.3 护士心理素质和应急能力差

儿科护士常处在哭闹、嘈杂的环境中,心理压力大,同时还要对患儿家属的质疑给予合理的解释,并且要耐心诱导患儿配合治疗,这些都需要护士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并有一定的沟通技巧,能冷静地处理各种冲突及一些突况。但现实情况往往差强人意。

1.3 护理管理因素

1.3.1 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

医护之间缺乏沟通,导致医护记录不一致,护理过程记录不完整,记录数据不准确,记录时间有差错等。

1.3.2 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

医疗护理活动中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保证医疗安全,保证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后盾[3]。但是,护理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不适应实际工作需要或不能得到严格落实执行而引发风险。

1.4 儿科病房特点

儿科患者的住院具有较强的季节性,与天气变化紧密相关,病人周转快、护理工作繁忙、技术操作要求高,较成人科室相比更容易出错。

2 护理风险管理

2.1建立风险管理组织

应修订完善制度、流程,使风险管理活动有系统、有计划、有目标、有秩序地进行。并且还要修订完善重点病人、压疮及压疮高危病人等的护理报告及管理制度,优化患儿入院流程,建立转科病人记录单,降低了转科患儿的风险。

2.2 提高儿科护理专业知识及技能

(1)提高护士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可以定期组织业务学习、三基理论考试、护理查房、操作考核等,及时学习新理论及新技术,熟悉危重病人的抢救流程,特殊仪器的使用等,提高业务技能。

(2)对护理人员进行护患沟通培训,制定明确的规范语言,模拟实例教育,使之掌握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技巧。

2.3 实施护理风险监控

实施三级护理管理制度,即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病房护士长,实现垂直控制与横向控制相结合。护理部要定期检查,随时发现隐患和纠正不规范操作。科护士长、护士长要随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 体会

通过将风险管理引入到日常医务管理中,提高了护士风险管理意识和护士抗风险技能,增强了护士依法施护的意识,使护理质量显著提高,儿科护理纠纷事件明显减少。

参考文献:

少儿保险论文篇(2)

[目的]探索儿童青少年伤害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相关机构干预儿童青少年伤害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RevMan5.1软件对检索的25篇中文文献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结果]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对文献各研究因素的OR和95%CI进行合并,结果显示,近视(OR=1.36)、好动(OR=1.27)、非核心家庭(中小学生、高初中学生和0~14岁儿童的OR分别为1.24、1.80和4.46)、男性(OR=1.46)、年龄小(OR=1.16)、不知道伤害可以预防(OR=1.56)、危险行为(OR=1.28)、性格外向(中小学生、高初中学生和0~14岁儿童的OR分别为1.48、5.47和1.52)、左利手(OR=1.65)、不进行安全教育(OR=2.61)、危险环境(OR=1.80)、非独生子女(OR=1.98)是儿童青少年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住城镇、母亲学历低、学习成绩差、家庭关系差和父亲吸烟等尚不能认为是儿童青少年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25篇文献相关研究因素分析,共有12个伤害危险因素,5个尚不能认为是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危险因素;伤害;meta分析

儿童青少年伤害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严重威胁着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和生命,同时也是我国0~14岁儿童的首位死亡原因。儿童青少年伤害不仅发生率高,而且致残率也高。近年来,大量关于儿童青少年伤害研究的文献发表,让我们逐渐掌握了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但研究结果不尽一致。为确切了解中国儿童青少年伤害的危险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干预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本研究收集了不同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15年1月所有的有关儿童青少年伤害危险因素研究的中文论文,并通过meta分析对研究因素进行综合定量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以“儿童”或“学生”或“青少年”,“伤害”,“危险因素”为检索词,分别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google学术”等常用数据库检索自建库以来至2015年1月伤害发生的相关文献,未手动检索灰色文献,共检索到相关文献96篇。

1.2定义

1.2.1伤害的定义根据文献[1],伤害的定义为,到医疗卫生机构(医院、校医室、诊所等)进行处理,诊断为某一类损伤;由孩子本人或他人做紧急处理;因损伤休学半天以上。有以上三者之一的认定为伤害发生。

1.2.2伤害的分类依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并结合文献,分为交通伤、跌倒/跌落伤、碰撞/挤压伤、硬物击/砸伤、扭伤、刀割伤、锐器刺伤、烫伤、烧伤、爆炸伤、溺水、电击伤/触电、骨头/刺卡喉、动物或昆虫咬/抓伤、中毒、意外窒息等常见伤害,不包含特殊伤害。

1.3方法

1.3.1文献的纳入和排除文献纳入标准:①资料完整;②伤害定义的标准一致;③能提取为研究因素的OR和95%CI;④研究的设计类型为横断面调查设计;⑤研究因素的赋值明确。文献排除标准:①特殊伤害类型;②重复发表的文献;③数据不完整、不清晰,不能提取有效数据。

1.3.2文献的筛选和信息提取2名评价者各自独立完成文献阅读、纳入和评价。阅读文献摘要排除明显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可能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全文阅读,以确定是否符合纳入标准,遇到分歧时,通过2名评价者讨论决定取舍。文献纳入完成后,提取文献的第一作者、发表期刊、发表时间、研究对象的年龄段或学段、调查总例数、伤害例数、设计类型和研究方法、研究因素和研究的效应值。

1.4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Q检验对各研究因素的一致性进行检验,I2>50%认为存在实质的异质性,异质先通过亚组分析,如结果仍不能同质,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同质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别采用两种模型计算各研究因素的合并OR和95%CI,比较两种模型计算结果,判断研究结果稳定可靠性。

2结果

2.1基本情况共检索到96篇文献,按照研究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共有25篇文献纳入本次meta分析,全部为横断面调查设计研究。累计观察182459人,伤害发生40018例。文献内容涉及浙江、山东、广东、广西、湖北、云南、安徽、北京、上海、陕西、江苏、河北和广东深圳共13个省市,分别发表在国内14种杂志上,硕士学位论文3篇。文献提供的信息见表1。

2.2一致性检验结果对各研究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左右利手和独生子女的一致性较好,采用固定效应模型。通过资料来源的“年龄段或学段”对异质危险因素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年级中的高初中学生亚组、家庭类型和性格因素通过亚组分析,一致性较好,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城乡、年级的中小学生亚组、视力、活动爱好、性别、母亲学历、年龄、学习成绩、伤害认知、危险行为、家庭关系、安全教育、危险环境和父亲是否吸烟14个因素结果均不一致,并且通过亚组分析也不能达到同质,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见表2。

2.3各危险因素的效应合并结果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对各研究因素进行合并分析,其中近视、好动、非核心家庭、男性、年龄小、不知道伤害可以预防、危险行为、性格外向、左利手、不进行安全教育、危险环境、非独生子女是儿童青少年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居住城镇、母亲学历低、学习成绩差、家庭关系差和父亲吸烟尚不能认为是儿童青少年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级研究因素经亚组分析,中小学生组和高初中学生组结果不一致,结果运用应慎重,见表3。

2.4敏感性分析分别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各研究因素的合并OR及95%CI,见表4。比较两种模型计算结果,其中年级、母亲学历、学习成绩和父亲是否吸烟结果相差比较大,研究结果不稳定;年龄因素虽然在两种模型中都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结果却完全相反(OR随机=1.16,P<0.05;OR固定=0.98,P<0.05)。其他13个研究因素两种模型的计算结果相差不大,研究结果稳定可靠。

3讨论

本次纳入的25篇文献[2-26]的研究设计类型均为横断面调查设计研究,伤害标准[1]一致。通过对25篇文献的研究因素进行提取,共提取18个相关危险因素,经meta综合定量分析,其中近视、好动、非核心家庭、男性、年龄小、不知道伤害可以预防、危险行为、性格外向、左利手、不进行安全教育、危险环境、非独生子女等12个研究因素是儿童青少年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城乡、母亲学历低、学习成绩差、家庭关系差和父亲吸烟等尚不能认为是儿童青少年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文献的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除了左右利手和独生子女的一致性较好外,其他研究因素均不同质,其中年级中的高初中学生、家庭类型和性格研究因素通过亚组分析,一致性较好。其他因素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随机效应模型计算的可信区间较宽,结果更为保守。年级按照文献资料来源的“年龄段或学段”进行亚组分析显示,中小学生的年级研究因素经随机效应模型合并OR及95%CI为1.44(1.14~1.83),高初中学生的年级研究因素经固定效应模型合并OR及95%CI为0.88(0.82~0.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结果的意义截然相反。多个文献研究显示初中学生伤害发生率高于高中[4,14,17]和小学[4],小学学生伤害发生率高于高中[4],因此可能是初中学生伤害的高发生率,导致中小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伤害发生危险性增高的假象,年级结果运用应慎重。初中阶段即性成熟的少年期,这个阶段的心理特点是个性发展不平衡,心理成熟相对滞后,出现明显的心理矛盾,表现出自信和怀疑、尊重和轻蔑的感情,冲动易怒,社会认知比较浅并缺乏经验,对环境危险的预见不足,同时学习压力小,喜欢剧烈运动并挑战自我,喜欢独自出行或骑自行车上学等危险行为,导致初中学生伤害发生率较高;高中阶段即青年初期,是巩固和完善少年时期已形成的心理特征,已经处于独立生活的节奏,并开始考虑自己今后的发展,有一定的责任心,升学成为高中生心理活动的中心,相对初中学生学习压力大,没有时间打闹玩耍,并能够从社会需要和自我需要出发来确定自己的任务和目标,因此高中生伤害发生率低于初中生;小学生受父母的呵护和叮嘱较多,接送上学,不善于挑战新鲜事物,因此,伤害的发生低于初中学生。

经meta综合定量分析发现,近视儿童青少年伤害的发生率高于视力正常儿童青少年,近视儿童青少年戴着眼镜活动不方便,摘掉眼镜看不清,增加了活动和社交时受伤的风险,导致其伤害发生率较视力正常儿童青少年高;男生伤害发生率高于女生,可能由于男生好动,喜欢刺激性的活动和游戏,加上性别造成的心理特征,家长和老师经常鼓励男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有主动性和担当,导致男生暴露于危险因素的机会比女生多;性格外向和好动的儿童青少年伤害发生率较高,可能与其活泼调皮、喜欢打闹冒险以及接触危险因素较多有关;生活中,大部分人善于并习惯用右手,因此生活设备和用品、公共场所设施、体育器械等都是按照大部分人的习惯设置,左利手(即左撇子)儿童可能由于不适应而使伤害发生率增加,也可能与左利手儿童在脑神经发育方面的某些特征有关;非核心家庭伤害发生率较核心家庭高,非核心家庭往往是单亲家庭或者重组家庭,生活压力大,家庭关系紧张,儿童青少年得不到及时的关爱和呵护,缺乏情感支持,父母对儿童青少年疏于管理和未能及时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导致伤害发生率较高;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饲养宠物越来越多,儿童青少年被宠物猫狗造成的伤害发生率增高,改善饲养宠物等室内危险环境有利于降低儿童青少年伤害的发生率;非独生子女儿童青少年伤害发生率较高,非独生子女兄弟姐妹较多,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更多地受到父母和亲友的关心,受教育的机会比较多,因此伤害发生率较低;家长不知道伤害可以预防及不对子女进行安全教育,则儿童青少年伤害发生率较高,相对而言,家长对伤害认知较好,就会对儿童青少年增加关注和关心,并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更多地向儿童青少年讲授预防伤害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综上所述,近视、好动、非核心家庭、男性、性格外向、左利手和非独生子女是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具备以上特征的儿童青少年是伤害发生的高危人群,应该引起关注。预防伤害的发生需要儿童青少年、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的努力,学校通过对学生和家长进行伤害安全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和家长对伤害的认知水平,同时学校应该加大建设安全校园环境的力度并加强伤害预防性干预;家长对家中地板实施防滑保护,将药品和农药等危险品放在儿童不易拿到的地方,对家中电源进行保护等,以消除室内危险环境;社会呼吁民众出行控制车速,遵守交通规则,遇到学生让一让等,以改善周围危险环境;最重要的是儿童青少年应该提高伤害的认知水平,学会识别危险环境、自我保护,改善不良行为习惯,减少危险行为,最终达到降低伤害发生的目标。•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王声湧,池桂波,汪宁.伤害流行病学[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2,8(4):505-512.

[2]杨道余,王映辉,陈廷瑞.苍南县中小学生伤害现状调查及负担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2,24(7):11-14.

[3]陈娜.城市中小学学生伤害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4]李晗文.广州市海珠区中小学生伤害流行病学现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D].广州:中山大学,2009.

[5]刘伟佳,张维蔚,麦锦城,等.广州市中小学生伤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3):311-312.

[6]严志玲,王萍,韦琳,等.柳州市中小学生意外伤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2,28(8):892-895.

[7]司达敏,刘筱娴,李激.麻城市农村某社区7~14岁儿童伤害发生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9(6):391-394.

[8]卫理,黄亚琴,施宁宁.宁波市江北区中小学生伤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6):741-742.

[9]何俊,徐守先,杨波,等.曲靖市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现状和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21(5):565-567.

[10]邱玉刚,刘春兰,于建乐,等.潍坊市儿童伤害发生及其影响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07,13(9):779-781.

[11]马文军,许燕君,李剑森,等.社会经济状况与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关系研究[J].华南预防医学,2005,31(2):3-6.

[12]俞敏,钟节鸣,丛黎明.浙江省部分地区中小学生伤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7):589-592.

[13]黄芬,郝加虎,姚应水,等.中小学生伤害的分布及影响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0):40-41.

[14]何朝,孙昕霙,赵瑞兰,等.北京市顺义区中学生伤害现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6):874-876.

[15]姚应水,叶冬青.皖南地区中学生伤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7):49-52.

[16]黄志伟,艾东,金岳龙,等.芜湖市中学生伤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6):712-714.

[17]王德全,陈思东,周卫平,等.中学生意外伤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9):1031-1032.

[18]时颖,焦淑芳,谢瑾,等.北京市0~14岁儿童意外伤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5,26(6):684-686.

[19]黎三凤,刘茹添,曾晓琴.芳村区0~14岁儿童伤害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5):106-108.

[20]何志辉,程朝霞.广州市天河区0~14岁儿童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4,30(4):5-8.

[21]李绍华.蒲城县农村儿童意外伤害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09.

[22]周德定,卢伟,李延红,等.上海市0~14岁儿童伤害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6,23(3):234-237.

[23]柳艳,何广立,吴晓军,等.镇江市1~14岁儿童伤害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10):915-916.

[24]薛玲,庞淑兰,刘瑞庚,等.唐山市农村地区小学生伤害的影响因素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7,18(6):45-47.

少儿保险论文篇(3)

一、引言

当今,人们的保险意识越来越强,保险业发展的如火如荼。一方面,人们缺乏有效的投资渠道,随着通胀压力的增大,急于寻找能使资产保值增值的渠道;另一方面,老龄化和各种重大疾病及自然灾害的发生带来了养老担忧和生活负担,要求人们提前寻求一种能保障未来的投资方式。因此,各大保险公司根据生命周期理论推出了各种保险产品,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二、生命周期理论的内涵

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亚尼和布伦伯格共同创立了储蓄生命周期假说,该理论主要是引用跨时期消费的概念来阐释个人的储蓄与消费行为。其核心是以个人(或家庭)的消费行为的研究为基础,通过边际效用分析来说明一个理性的消费者以符合理性人的方式消费自己的收入,以实现消费的最佳配置,使之产生的效用达到最大化。

由此,保险公司为了方便人们的投资储蓄活动,根据生命周期理论来设计各种保险产品来代替人们的储蓄行为,以满足不同人群对险种的需求,并通过既保障又分红的双重保险作用来吸引广大的消费群众者。

三、 生命周期理论在保险产品的应用

1. 个人生命周期的划分

个人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是制定保险产品的基础。保险产品的核心是根据客户所拥有的资产情况和所处的年龄来实现客户的需求与目标,既实现投资获利又减少人们对未来财务状况及养老的担忧。

(1) 个人财务生命周期

一个人不同阶段的财务收支构成了个人的财务生命周期,大致可划分为积累阶段、巩固阶段和消耗阶段。在积累阶段,个人刚升职,收入较低,投资仅是为了能够获得孩子的教育金;在巩固阶段,个人已经达到晋升时期,工作稳定,收入较高,投资目标除了可以获得健康的保障,还可以分红;在消耗阶段,个人工作已到了退休年龄,收入水平降低,投资仅仅是为获得养老金。

(2) 家庭生命周期

在确定和分析客户保险需求时,家庭生命周期(包括形成、成长、成熟和衰老四个阶段)的分析更为重要,保险产品的选择往往根据整个家庭的情况做出。

在形成阶段:刚刚组成家庭到子女出生阶段,收入一般但负担较重,家庭投资目标为了获得子女教育金及监看保障;在成长阶段:子女上小学,家庭收入稳定,支出去收入同比上升,投资是为了获得教育金,婚嫁金及健康保障;成熟阶段:子女上中大学,收入达巅峰远远大于支出,投资为了获健康保障及分红;衰老阶段:子女成家立于,收入大幅度下降,投资主要为了获得养老金及健康保障。

2. 生命周期理论运用的实例

民生人寿保险公司以生命周期为主线,兼顾客户的实际状况, 将保险产品细分为“ 民生金榜题名少儿教育金两全保险”、“民生幸福360少儿两全险”、“民生如意相伴两全保险”、“富贵今生”和“富贵齐添”五类,在全国较早的推出了和个人生命周期相关联的保险产品。具体来说,这些产品是民生人寿保险公司根据客户在其所属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的财务收支情况和投资目标, 结合已有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实施包括教育,医疗健康,养老及投资分红等计划在内的一揽子保险服务。对不同保险产品的具体分析见下表:

四、解以生命周期理论指导我国保险产品业务的建议

第一、对生命周期理论要从具体事实出发。在设计产品时,为一些特殊的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在推荐产品时,要针对客户的实际需求,推荐个性化的险种以适应其特殊需要。

第二、坚持以生命周期理论指导保险产品业务。在推荐产品时,首先要了解客户的年龄段和家庭组成情况,以推断其所处的个人财务生命周期和家庭生命周期,从而对客户的保险需求和保险产品的选择进行大致定位。

第三、加大保险产品的宣传以及普及保险意识。保险公司应从不同层次来接近不同的群众,多次进行关于保险产品、保险知识、保险功能等方面的演讲,让群众从基本上了解保险产品,提高保险意识,从而让保险产品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

参考文献:

[1](美)侯百纳著,孟朝霞译.人寿保险经济学[M].国际金融出版社, 1997.

[2]徐婷.关于西方生命周期的理财理论的文献综述[J].商业文化,2008(2):258

少儿保险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299-01

医疗安全和护理安全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患者就医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护理工作以为患者提供安全、满意和优质的服务为宗旨,是防范以及减少医疗事故的重要环节。儿科由于患儿年龄小、认知能力差、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患儿不能正常诉说症状、不配合、陪护多、工作繁重、琐碎、风险大等特点,护理工作具有特殊性和困难性。父母爱子爱女心切,对护理人员有很高的期望,常引发各种护患纠纷和投诉,本文对我院儿科护理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防范措施。

1 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1.1 制度原因:各种制度不够完善健全。2002年09月01日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增加了许多制度以及条例,对制度进行修改、添加、完善,使医疗事故处理得到了更规范的制度。

防范措施:落实健全的制度是保障护理安全的前提,防止出现事故,提高护理质量,及时修改和添加各种规定的制度,完善急诊科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和流程。如标本管理、物品清点、手术室安全制度、查对制度等防止出现差错的各种制度,并由专门人员定期检查制度落实的情况。狠抓人员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及时对护理人员进行素质考核,且考核要到位。对潜在的危险因素做出分析、评估以及预测,制定相应的防范和处理措施。对已经发生的问题要分析、讨论,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对各种危险因素进行预演。

1.2 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承受着繁重的医疗任务,产生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导致精神疲乏,应变力差,使工作效率降低容易发生事故。护理人员存在责任心不强导致护理差错;约束力差疏忽大意而出现医疗事故;护理观念滞后,安全防范意识不强;专业技术不熟练;知识面窄对新问题应对能力差,缺乏创造性思维;个别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言语不够谨慎。缺乏主动服务意识,对患者和其家属态度冷硬,不能耐心回答家属提出的问题,由于患儿的家属内心都非常不安、焦虑,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冷淡很容易引发护患矛盾。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出现漏写、漏签、错写,工作不认真,医护记录不一致。不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不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发错药、打错针,家属有异议,护理人员知识、技能不全面,操作不规范、基本功不扎实,操作中不能一次性完成,给患儿带来痛苦,引起家属不满等,会造成矛盾。防范措施: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搭配,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护理人员加强素质培训,组织学习法律法规,强化整体法律意识。提高专业技术素质,进行岗前以及在岗培训,对专业技术不熟练的人员强化和弥补。新上岗护理人员进行基础操作规范化培训,针对肢体小静脉、股动脉、头皮静脉以及其他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专科疾病护理、重症监护、专科检查配合、儿童用药机理等,培养具备较为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和积极配合抢救的能力。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转变护理理念,提高沟通技巧,树立换位思考的服务理念,多与患儿家属交流沟通,对患儿家属的要求尽量满足,耐心详细地回答,用恰当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和精神安慰,树立护理人员职业的神圣感。护理人员要掌握各项操作技术,在工作中加强学习,练好基本功,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狠抓护理文书,要求护理人员书写及时规范。

少儿保险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25—01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卫生服务不断得到改善,人们也越来越要求高要求的医疗护理质量。妇产科作为医学治疗中一种特殊的科室,妇产科护理有许多隐藏着的风险,如果出现问题,不但会造成给病人的身体造成伤害,还会导致医患关系的纠纷。因此,为预防护理风险的发生,在提高医务人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上都应该形成管理模式,落实人性化护理的工作,与患者良好的沟通预防发生可以避免的风险,现在就这些原因及措施进行讨论,报告如下。

1 妇产科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

1.1 患者方面

孕妇及孕妇家属多认为分娩是孕妇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没有必要太过担心,但是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妇产科的患者在医疗上遇到的危险也越来越高,同时也增加了医疗难度,增加了护理风险。

1.2 护士方面

由护士本身的原因而造成的护理风险有:越来越多的工作量加上长期连轴的工作,护士感到疲惫和厌倦的心理,再加上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不能忍痛而痛苦挣扎和大声的喊叫,会增加护士的不耐烦心理,增加护患纠纷;夜班护士在巡逻时如果不认真观察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孕产妇在没有医护人员陪同的情况下,突发地在床上或厕所就分娩了,这样会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护士在照顾婴幼儿时不遵守操作规范,给新生儿造成的护理伤害也会增加护患之间的纠纷。

1.3 医疗护理技术

妇产科护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母亲和儿童患者的安全,尤其是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羊水栓塞等症状,如果没有能够及时的准备好急救所需要的医疗设备、相应的药物;如果对病情没有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对症的治疗方案,这些因素都会造成护患纠纷。结合到实际医院的护士大多年轻,不能全面的掌握相关护理技术,缺乏护理经验,不了解罕见的新生儿疾病,延误了治疗时间;对重度妊高征的观察护理不到位,严重的会导致子痫的发生。患者与护士在对患者助产过程中,处理不当还会引起会阴裂伤,这些都会引起孕妇本身及胎儿的生命受到威胁。

1.4 药物性因素

孕妇用药是关键,不当的用药可能给母亲无意中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例如在孕妇分娩过程中使用的催产素,应该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症,在催产素使用过程中如果没有准确的调整液体的速度,不仔细观察子宫收缩情况,会导致宫颈僵硬或者收缩太强烈,可能导致宫收缩不稳定,严重时还会造成子宫破裂。

1.5 消毒隔离方面

会阴切口的患者必须严格消毒,否则会造成会阴伤口不能很好的愈合,甚至出现感染。新生儿洗澡的时候也应该仔细消毒,但是要避开新生儿的脐部及眼,以防出现交叉感染;紫外线消毒时,母亲应被告知防范问题,为免孕妇及婴儿出现皮肤损伤,要适时的为宝宝遮掩身体。

2 风险控制方法

2.1 服务意识教育

推崇以人为本的服务原则,现在护士多数都是刚从学校毕业没有多少工作经验的年轻人群,并没有很强的服务意识,这是最有突出性特点的一个护理问题,这样的话应加强护士的培训,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妇产科护士讲授经验,加强护士与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沟通技巧,让年轻的护士在思想上认识到加强服务意识的重要性,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让患者充分意识到健康对于自身幸福的重要性。

2.2 完善业务能

护理是一门技术活儿,应保持进取的护理水平状态,加强培训的次数,减少由于业务和技术的问题所造成的护理纠纷。准时书写护理日志,随时掌握新的护理技能,不但要纠正以往的不当护理行为,还应该完整记录孕妇急救的时间、基本情况和操作程序,内容要明确和详细,并不得被他人改变。还应密切随时观察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检查,做好详细记录,以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2.3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

在护理工作中常受多种因素影响,应该进一步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护理风险的有效控制。所以应该注重医疗和护理学生的工作与教学质量,以提高医疗保健的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设备和护理环境。护理部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护理规则和法规,掌握各类人员职责工作,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并熟练掌握应急预案及工作流程,使每名护士能够清楚地了解护理措施的关键环节和掌握风险明显转变管理机制。婴儿专用区的出入,都应该出示有登记婴儿区工作人员陪同人员的正式陪人证,留院陪同时也应该出示证件,在新生儿离开该区域时,必须附有由专职护士和他们的家人出示的进出时间。新生儿在治疗期间或者日常的洗澡时采用一对一的服务,在产妇出院时必须登记离开的时间和带走新生儿的人员签名,核对信息后带着完整的出院手续,经医院检查后出院。

3 实施效果

通过上述的护理防范措施,本院取得了很显著的成绩,不但改善了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关系,还提高了护士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护士长会带领护士主动找出不安全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医院的护士和患者的利益最大化取得的成绩,护士风险意识已得到改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可以主动找到不安全护士和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并且能够自觉的执行规章制度,从自己做起,改善病房环境的同时还致力于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理差错,避免了护患纠纷。

4 结论

医疗保健是一个艰难的且风险系数高的职业,与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都密切相关,无论是多么微不足道或者很简单的护理工作都是有一定的风险,尤其是产科和妇科,护理工作更是存在很大的风险。通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来应对妇产科护理中常见的风险因素,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减少了护理工作中发生错误的次数,也避免了医患之间的纠纷。

参考文献:

[1] 侯纪湘;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和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0年03期

少儿保险论文篇(6)

一般来说,由于儿童患者年龄比较小,对自己的病症不能清楚表述等。这些状况使得儿科护理变得较为复杂,显得比成人护理特殊。护理安全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遵守相应的法律及规章制度,不发生其允许范围以外的医疗事故[1]。在护理中,怎样处理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家属关注的安全问题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对此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院共接受患儿645例,其中男孩330个,女孩315个,年龄基本区间在30d~9岁,平均年龄为5.5岁。把所有患儿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进行分配,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儿340个,男儿童患者175个,女儿童患者165个;对照组患儿305例,男童患者155例,女童患者150例。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两组患儿有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1.2 方法 对照组:对这组儿童进行日常的护理。例如按时进行日常的病情记录、病情检测、静脉注射等,并在诊断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检查,需要药物治疗时安抚患儿情绪,并观察其变化,如有异常应立即向主治医师汇报。

观察组:除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外,对患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患儿入院以后协助患儿家属对患儿情绪进行安抚。注重患儿病房中的卫生、温度等,向患儿家属宣传必要的治疗注意事项、出院后的康复问题等。

1.3 检测指标与分析方法 对在接受不同护理措施之后的两组患者的投诉次数进行比较,记录各类投诉原因。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对所有各类数据进行统计学方面的分析和处理,使用t检验对所有患者的相关统计计量资料分析,使用χ2检验分析相关计数资料。

2 结果(见表1~2)

3 讨论

通过分组观察分析讨论由于儿科护理过程与成人护理有很大的不同,儿科护理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根据笔者的护理工作经验及日常的经验分析认为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患儿年龄较小,家长缺乏信任。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不断增加,导致孩子比较任性,护理工作的难度增加。患儿年龄较小,很难把自身的症状清楚的表述,家长表现得更为急躁,对护理人员倍加挑剔,引发医患纠纷[2]。②护理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对风险认识不足。患儿在发病时速度较快,在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以及临床经验欠缺的情况下,没能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准确的判断,延长治疗的最佳时机,导致病情恶化。③患儿普遍出现哭闹现象,给护理人员带来心理压力。同时,混乱、嘈杂的医院环境使护理人员极易对其情绪产生消极影响,从而变得急躁,在与患儿家属交流时失去耐心,很难进行有效的沟通,这加大了引导患儿配合治疗的工作难度,从而加剧了纠纷。

在儿科治疗的过程中,完善健全儿科护理工作,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和谐的医患关系,对于高质量的护理,有效地对患儿治疗意义重大,结合上文对护理过程中的相关风险因素提出以下建议。①对护理人员定期培训,提高素质。医院应该根据现实需要,定期组织合理人员惊醒培训工作,一方面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培养护理人员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同时医院需要对护理人员工作进行合理安排,降低工作强度。②对入院患儿及家属做好相关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在患儿入住医院后,作为护理人员要首先向患儿及家属介绍详细的入院情况,对一些重要的健康教育进行适当宣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③按患儿的特殊性,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由于患儿自身年龄较小的特点,医院要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及特殊性采取必要的护理保护措施。此外,还必须制定完善相关的医院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从而把危险因素降到最低,保证患儿治疗过程的安全、高效。

4 结论

由于孩子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以及患儿的年龄特征使得儿科护理成为医院各科护理中比较复杂困难的工作。为确保儿科护理过程中零风险,杜绝不必要的医患纠纷。作为护理人员,一方面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素质能力的建设,同时需要与患儿家属建立良好、和谐沟通交流。

少儿保险论文篇(7)

小儿患病一般有起病急、发展快、描述病情的准确性差等特点,尤其婴儿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身体感受,加之患儿心理压力随环境改变而增大,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负担,另外,小儿一生病,许多家长表现出各种惊慌,这些因素的存在,无形中加大了儿科病房中的护理风险。因此,儿科护理人员不仅专业素质要过硬,还要态度和蔼、热心关怀、细致服务,更要有主动识别风险、预防风险的意识和能力。现就儿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以及怎样进行风险管理作详细论述,并总结我们经过实施风险管理后所取得的成效。

1 儿科病房护理的风险因素分析

1.1. 社会因素

由于社会缺乏对医护人员的理解,加上媒体不断的夸大渲染,使得医患、护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另外,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多,一个孩子生病几乎是全家出动,一边把孩子健康的全部希望寄托于医生、护士,一边又对医院产生不信任感;这些因素都使得儿科医护人员面临更大的风险,所承担的责任越大,心理压力也越大。

1.2 患方因素

患儿一般起病比较急、病情发展很快,患儿无法表达自身感受,加上孩子一生病家长就着急,代为描述病情时往往准确性也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护人员的诊断和护理;在治疗过程中,患儿不遵医嘱也增加了护理风险;加上患儿自理能力差、家长疏忽等因素,导致患儿坠床、跌伤、误食等意外时有发生;患方的病区环境意识差,私人物品随意摆放,衣物、尿布乱搭,患儿之间食物、玩具相互传,患儿随地大小便,乱扔垃圾,一些家属观念落后,紧闭门窗造成病房内外环境污染,影响患儿痊愈,甚至导致小孩之间交叉感染。

1.3 医方因素

医源性因素:由于医学本身的高难度、高风险性,在医疗中,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过程和结果均难以预测;护理人员在沟通环节出现沟通不畅或不及时,患方对各项操作、检查的理解不清晰等因素均增加了现有风险;

药物和医疗设备因素:儿童用药与成人不同,用药剂量需根据患儿体重、年龄及病情严格计算,药物剂量难以把握,存在不足或过量的风险;新药在临床上的使用也有一定的潜在风险,要求护理人员在给病人用药时严密观察,积累经验;对各种毒、麻、限、剧等特殊药品的管理和使用方面也存在较高的风险,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另外基层医院医疗设备在数量、性能、更新程度等方面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到护理效果,严重的可引发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工作环境因素:儿科病房护理工作任务繁重,病区环境嘈杂,家长对护理人员要求很高,护士在嘈杂的环境中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为避免发生差错,不得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还要应对家属时不时的责难甚至辱骂,心理压力非常大,近年由于临床患者较多,加之未能及时安排床位,陪护的人也多,工作强度、心理压力的增大,护士在护理工作中难免不出错。

1.2 降低儿科病房护理风险的方法

1.2.1 强化儿科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加强职业道德及风险意识培训:一是儿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必需秉承纯洁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工作态度,杜绝一切失误和疏忽,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准。定期组织全科护士进行业务加强学习,如加大《护士条例》、《2010 患者安全目标》等学习文献的宣传力度,通过定期培训完善临床护理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意识和法律法规认识,并及时化解医患矛盾,避免产生护患纠纷;二是护理管理者应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对护士进行风险管理培训,以曾经发生过的风险事件为例,汲取其经验教训,培养护士主动识别风险、防范风险的能力。

1.2.2 护理查对制度的建立健全

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通过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护理差错防范措施,明确事故处理程序,定期评估,及时发现潜在不安全因素,并予以消除。各护理人员不但自己要认真学习安全条款,并严格执行,还应在患儿一入院开始,就应该进行安全宣教,在工作中也要反复向患儿家属强调并及时巡查,为医疗安全及患儿的切身利益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护理查对管理:要取得护理质量的整体提高,不但要求各位护士要有过硬的护理技能,护理文书的准确性、完整性也极为重要,各护理人员应予以重视,认真做好详细记录,以便后续工作有据可依,遇到风险也有证可查。

实行弹性排班,使工作量合理:根据以往的经验,大致确定任务繁重的时间段和任务少的时间段,合理安排护理人员,使护理人员能够有较为充分的休息时间。另外,各班交接时,可采用口头、书面、床头等方式,但无论采用何种交接方式,都应做到清晰、准确。

药物、医疗设备管理:儿科用药必须以表格的方式注明名称、规格、用途及其注意事项等,并组织护士学习,还需要牢牢掌握剂量计算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医疗设备由专人管理,用于急救的要每日检查,常用的也要每周检查,并做好各项记录。

1.2.3 加强与患方的沟通

和谐的护患关系不但能够消除患儿的紧张、恐惧,提高护理质量,也给护理人员带来了愉悦的身心体验,因此应注意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的技巧。一是与家属的沟通应心平气和,叙述清晰、通俗易懂,注意事项反复强调,家属的疑问予以及时解答,需要家属配合的操作,应向家属确切说明。二是与患儿的沟通:应遵循先沟通后操作的原则,在面对患儿时保持微笑,话语温和亲切,以消除患儿的紧张和恐惧。

2 结 果

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病房中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护理人员的工作技能有了较大提高,风险识别与防范能力也有所加强,护患关系得到了有效改善,极大地降低了护理纠纷的发生率。

3 讨 论

在儿科病房中,只有长期地、持续地坚持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才能有效保证患儿安全、减少护理纠纷,达到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的目的。

参考文献:

少儿保险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 R 195.1 R 1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9-1111-03

Meta-Analysis of the Risk Factors of Children's Injury in China/DAI Yi, SHEN Qing, ZHONG Yao-hong, et al. Zhejiang Medical College, Hangzhou (31005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ain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the incidence of injury in Chinese children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decision-making on injury prevention.Methods The results about the risk factors of children's injury in 15 papers were analyzed by meta-analysis method. The calculation methods of the merged odds ratio (OR) and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we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homogeneity test. Result The pooled OR values and 95% CI were as follows:male 0.65(0.55, 0.75), extrovert temperament 2.14(1.42, 3.22), more children in families 1.75(1.42, 3.22), high risk behaviors 2.28(1.19, 4.39), high family income 0.70(0.62, 0.80), father's low education status 1.80(1.24, 2.63), dangerous environment 2.25(1.07, 4.73), education of safety 0.33(0.17, 0.65). Conclusion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incidence of children's injury in China are male, extrovert temperament, more children per families, high risk behaviors, low family income, father's low education status, dangerous environment and lack of safety education.

【Key words】 Wounds and injuries; Risk factors; Meta-analysis; Child; Adolescent; China

伤害是指由于运动、能量、化学、电或放射线的能量交换超过机体组织的耐受水平而造成的组织损伤和由于窒息而引起的缺氧,以及由此引起的心理损伤等[1-2]。近年来,伤害已成为公共卫生的热点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伤害都是前5位死亡原因之一[3],尤其对儿童和青少年,伤害是5~24岁年龄段的第1位或第2位死亡原因[4]。伤害发生的严重性在于其常见,且致残多,后遗症多。因此伤害的预防与控制在国内外都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前国内外对于儿童少年伤害的危险因素调查开展较多,但报道的结果却有较大差异。Meta分析作为一种较科学的文献研究分析方法,能系统客观地对多个研究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和定量分析,从而提高检验统计效能。本文运用Meta分析方法,对过去10 a已发表的关于中国儿童少年伤害危险因素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再分析, 试图探讨影响中国儿童少年伤害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伤害的干预提供借鉴。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分别以“injury”、“risk factor”、“case-control study” 和“伤害”、“危险因素”及“病例对照研究”等为检索词,检索Medlin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BM)、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常用医学数据库,并通过文献追溯和人工检索的方法, 收集国内外1988-2007 年间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国儿童少年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

1.2 方法

1.2.1 纳入标准 (1)1988-2007 年间发表的关于中国儿童少年伤害危险因素的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2)伤害的定义一致;(3)研究开展的时间和地点有明确说明;(4)研究类型和研究方法明确并基本相似;(5)对暴露有明确定义且定义基本相似;(6)原始数据提供OR值及95%CI 或可以转化为OR值及95%CI,若文献中同时报道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则选择校正混杂因素后的OR值;(7)不包括特殊伤害类型的研究资料。

1.2.2 排除标准 参考Lichtenstein等[5]提供的标准,对每篇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剔除重复报告、设计有明显缺陷、数据不完整、统计计算有误和无法转化为OR值及95%CI 的文献。

1.2.3 统计分析方法[6] 首先进行数据转换,根据文献报告的OR值及其95%CI (ORL,ORU)计算效应量(effect size,ES)及效应量的标准误(SE),具体公式如下:

效应量(ES)=LnOR

效应量的标准误 (SE)= (LnORU-LnORL)/3.92

然后对各个独立研究的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根据检验结果计算合并OR值及95%CI。当结果存在异质性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OR值及其95%CI,反之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分别简称Peto法和D-L法。

统计分析采用Review Manager 4.2软件。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根据文献资料纳入及排除标准,经筛选纳入本次Meta分析的文献共有15篇[7-21],其中成组病例对照研究10篇,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5篇;调查地点包括北京、上海、湖北、安徽、山东、浙江、广西、广东和宁夏9省,累计病例23 314例,对照86 131例。文献基本情况见表1。

15篇文献的伤害定义一致,均为:“有如下情况之一者判定为伤害:(1)到医院或校医室诊治,诊断为某一种损伤;(2)由家长、老师、同学或同伴对受伤者作紧急处置和看护;(3)因伤休息(休学)0.5 d以上。”研究对象均为儿童少年。研究质量较好,研究结果较为完整,提取大致相同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各危险因素的“漏斗图”显示,纳入的文献存在有一定的发表偏倚。

2.2 资料的一致性检验 对各研究的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研究因素中独生子女和家庭经济收入的一致性较好,其余研究因素各文献的研究结果均不一致。见表2。

2.3 伤害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结果 性别(男性)、外向型性格、非独生子女、有高危行为(指骑车、爬高、玩棍棒刀剪、玩火、逗狗、游泳、打架等)、家庭收入低、父亲文化程度低、有不安全环境(指靠近公路水源、周围养狗、室内农药、鼠药放置不当、电源或锐利工具管理不当等)、未进行安全教育等8项因素的合并OR值及95%CI有统计学意义,为危险因素;而母亲文化程度低与家庭和睦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4 敏感性分析 采用不同效应模型计算合并OR值及95%CI,结果见表3。多数因素2种计算结果相近,但其中有高危行为和有不安全环境2项差异较大(但合并OR值及95%CI均大于1)。

根据病例对照研究的配对方式不同,分别计算其合并OR值及95%CI,结果见表4。除父亲文化程度一项外,其余危险因素的可比较合并OR值及95%CI值均较接近。

表1 15篇儿童少年伤害危险因素研究文献基本情况

第一作者年份研究方法病例组对照组地点年龄/岁或学段对象来源发表杂志

司达敏[7]20011∶1病例对照165165湖北麻城7~14社区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林莉萍[8]2003成组病例对照139209广东大学生学校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姚应水[9]20031∶1病例对照254254皖南地区中学生学校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贾存显[10]2003成组病例对照410511山东利津中学生学校中国公共卫生

黄芬[11]2003成组病例对照9 72221 069安徽中小学生学校中国公共卫生

何志辉[12]2005成组病例对照1661 119广州天河区0~14社区+学校中国学校卫生

黎三凤[13]20051∶1病例对照105105广州芳村区0~14社区中国妇幼保健

尚玉秀[14]20051∶1病例对照213213宁夏银川中学生学校中国学校卫生

王德全[15]2005成组病例对照2 1451 523广州中学生学校中国公共卫生

时颖[16]2005成组病例对照3092 059北京0~14社区+学校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王虹[17]20061∶1病例对照122122深圳0~6社区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周德定[18]2006成组病例对照2862 409上海0~14学校环境与职业医学

俞敏[19]2006成组病例对照7 45434 611浙江中小学生学校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邱玉刚[20]2007成组病例对照1 53820 846山东潍坊中学生学校中国公共卫生

覃莉[21]2007成组病例对照286916广西南宁初中生学校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表2 研究文献的一致性检验和Meta分析

因素研究篇数χ2值P1值模型OR值(OR值95%CI)Z值P2值入选文献

性别(女/男)874.23

性格(外向/非外向)516.960.002随机2.14(1.42~3.22)3.65

独生子女(否/是)54.290.37固定1.75(1.42~2.17)4.29

高危行为(有/无)426.12

家庭经济收入(高/低)54.050.40固定0.70(0.62~0.80)5.37

父亲文化程度(低/高)519.29

母亲文化程度(低/高)38.620.01随机1.26(0.91~1.72)1.410.163,5,10

室内外不安全环境(有/无)417.01

家庭和睦(是/否)211.90

安全教育(有/无)419.92

注:χ2值为文献同质性检验统计量,P1值为χ2值的P值,Z为合并OR检验统计量,P2值为Z值的P值。

表3 不同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

因素固定效应模型OR值(OR值95%CI)Z值P值随机效应模型OR值(OR值95%CI)Z值P值

性别(女/男)0.78(0.75~0.81)13.10

性格(外向/非外向)1.84(1.53~2.22)6.36

独生子女(否/是)1.75(1.42~2.17)5.18

高危行为(有/无)1.18(1.10~1.28)4.45

家庭经济收入(高/低)0.70(0.62~0.80)5.37

父亲文化程度(低/高)1.33(1.19~1.47)5.20

母亲文化程度(低/高)1.04(1.01~1.08)2.270.021.26(0.91~1.72)1.410.16

室内外不安全环境(有/无)1.17(1.05~1.30)2.880.0042.25(1.07~4.73)2.130.03

家庭和睦(是/否)0.81(0.73~0.90)4.06

安全教育(有/无)0.56(0.48~0.65)7.59

注:Z值为合并OR检验统计量。

表4 不同病例对照研究配对方法的Meta分析

因素成组配对研究篇数OR值(OR值95%CI)Z值P值1∶1配对研究篇数OR值(OR值95%CI)Z值P值

性别(女/男)80.65(0.55~0.75)5.52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性格(外向/非外向)21.52(1.19~1.95)3.31

独生子女(否/是)21.88(1.40~2.53)4.17

高危行为(有/无)11.14(1.09~1.27)――33.23(1.45~7.19)2.870.004

家庭经济收入(高/低)10.64(0.42~0.98)――40.71(0.62~0.81)4.94

父亲文化程度(低/高)31.47(1.11~1.94)2.700.00726.71(2.57~17.49)3.89

母亲文化程度(低/高)21.14(0.89~1.45)1.050.2913.06(1.14~8.22)――

室内外不安全环境(有/无)11.11(1.00~1.24)――32.93(1.84~4.65)4.55

安全教育(有/无)10.61(0.52~0.72)――30.21(0.07~0.65)2.700.007

注:Z值为合并OR检验统计量。

3 讨论

儿童少年伤害已被国际学术界确认为21世纪儿童少年重要的健康问题和儿童保健领域的一个前沿课题。根据已有文献报道,儿童少年伤害的危险因素主要来自2个方面: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儿童所生活地区的社会经济水平、学校因素、家庭生活条件、家庭成员(尤指父母)的情况及其对安全的态度与行为等。个体因素包括人口学特征以及儿童某些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等[22-24]。

本研究结果显示:男性、外向型性格、非独生子女、有高危行为、家庭收入低、父亲文化程度低、有不安全环境、未进行安全教育8项因素合并的OR值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与国内外文献报道基本一致[22-23]。根据本研究各因素OR估计值的大小,安全教育、高危行为、不安全环境及性格类型与伤害呈较强的关联强度,其他因素关联强度较弱。进一步根据不同效应模型和不同病例对照配对方式的敏感性分析表明,有高危行为、有不安全环境和父亲文化程度等因素结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需在今后的研究中纳入更多的文献做进一步研究。

本次研究对原始文献采用了Lichtenstein等[5]提供的文献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包括原研究设计是否合理,主要特征定义是否准确,描述是否清楚,统计学分析方法是否正确,偏倚的控制情况等多个方面,有效地保证了Meta分析的可靠性。当然,Meta分析的结果也会受到偏倚、混杂等因素的影响。由于流行病学病因学研究结果常带有探索性,发表时带有选择性,而本次研究由于条件有限,只能收集到已发表的文献,未发表的文献无法获得,“漏斗图”显示纳入的文献存在有一定的发表偏倚,因此可能会对分析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次研究只是对伤害总的危险因素的综合分析, 未列入其各类型伤害的危险因素。伤害与其各类型的危险因素不尽相同, 所以将本次研究结果应用于伤害的各分类型时应慎重。

4 参考文献

[1] 吴系科.流行病学新分支:伤害流行病学.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7,18(3):167-169.

[2] 王声.伤害研究应着眼于伤害的预防与控制.疾病控制杂志,2001,5(3):193-194.

[3] 杨功焕,黄正京,谭健,等.我国人群的主要卫生问题:全国疾病监测死亡资料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6,17(4):199-202.

[4] 王声.伤害:威胁年轻一代健康的严重卫生问题.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0,34(4):197-198.

[5] LICHTENSTEIN MJ, MULROW CD, ELWOOD PC. Guidelines for reading case-control studies. J Chron Dis, 1987,40(9):893-903.

[6] GREENLAND S. Quantitative methods in the review of epidemiologic literature. Epidemical Rev, 1987,9(1):1-30.

[7] 司达敏,刘筱娴,李激.麻城市农村某社区7-14岁儿童伤害发生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9(6):391-394.

[8] 林莉萍,胡大林,伍德娥.大学生伤害危险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3):244.

[9] 姚应水,叶冬青.皖南地区中学生伤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7):581-584.

[10]贾存显,赵伸堂,薄其贵,等.410例高初中学生伤害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3,19(9):1123.

[11]黄芬,郝加虎,姚应水,等.中小学生伤害的分布及影响因素.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0):1188-1189.

[12]何志辉,程朝霞.广州市天河区0~14岁儿童伤害流行病学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5,26 (2):116-118.

[13]黎三凤,刘茹添,曾晓琴.芳村区0~14岁儿童伤害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05,20 (5):622-624.

[14]尚玉秀,赵海萍,张梅,等. 银川市中小学生伤害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5,26 (8):658-659.

[15]王德全,陈思东,周卫平,等.中学生意外伤害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5,21(9):1031-1032.

[16]时颖,焦淑芳,谢瑾,等.北京市0-14岁儿童意外伤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5,26(6):684-686.

[17]王虹,刘一心,林艳,等.深圳市0~6岁儿童伤害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1):27-29.

[18]周德定,卢伟,李延红,等.上海市0~14岁儿童伤害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环境与职业医学,2006,23(3):234-237.

[19]俞敏,钟节鸣,丛黎明.浙江省部分地区中小学生伤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7):589-592.

[20]邱玉刚,刘春兰,李佩贤,等.潍坊市中小学生意外伤害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0):1251-1252.

[21]覃莉,何涛,熊静芳,等.初中生意外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24(6):975-977.

[22]李迎春,金会庆.儿童伤害的危险因素研究现状.国际儿科学杂志,2006,33(2):136-138.

[23]王黎君,杨功焕.儿童发生伤害的危险因素.疾病监测,2001,16(6):233-236.

少儿保险论文篇(9)

一、社会保障扩大内需的功能

1.社会保障与扩大内需的关系

首先,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增加居民的消费预期,增强消费信心,促进居民当期和长期消费,从而扩大国内需求市场。其次,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养老保障、医疗保障、住房保障等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这些项目的支出增加也会刺激居民消费,达到扩大内需的效果。

2.我国通过社会保障扩大内需的基本路径

为了通过社会保障制度有效扩大内需,我国作了许多经验尝试,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大力推进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第一,社会保障通过养老、医疗、失业等制度建设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稳定就业,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合理流动和劳动力再生产,使人们避免后顾之忧,增强消费能力,从而扩大国内需求。

在养老保险方面,为了缓解养老压力,2009年6月24日,我国国务院总理同志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明确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即“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会议决定,2009年在全国10%的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10年,《社会保险法》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纳入法律治理的轨道。同年,国务院决定全面实施全国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制度。

从图一可以看出,截至到2008年末,全国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达到5595.1万人,511.9万农民领取了养老金;2009年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达到7277.3万人,达到领取养老金的农民有1335.2万人;2010年,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中,参保人数大幅度提高,达到10276.8万人。

在医疗保险方面,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从2003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10元安排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补助每年不低于人均10元”,这是我国政府历史上第一次为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问题进行大规模的投入。2011年2月17日《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明确指出,2011年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均由上一年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力争达到70%左右。

在失业保险方面,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我国大量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企业受到直接影响,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受到牵连。为了应对大规模的失业风险,2008年12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鼓励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尽可能不解雇或者少解雇农民工;对暂时没有工作的农民工,各级政府要给他们提供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机会。”2010年《社会保险法》的颁布,进一步完善了失业保险制度,在总结国际国内经验的基础上,以法律的形式对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待遇标准、领取条件等作规定。

3.社会保障开支本身就是一种扩大内需的方式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政府加大对社会保障支出的投入,鼓励公民更多地参与到社会保障中来,相应地也会带来居民购买能力的提升和消费预期的改变。

二战以来,美国的社会保障、教育和国防是政府财政支出中最大的项目,尤其是社会保障(包括医疗保健、养老保障和社会福利,以及其他各项中的劳工保障等),目前已经超过美国政府开支的50%。与美国相比,我国公共财政对于社会保障支出的支撑力度较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我国通过社会保障扩大内需的不足之处

1.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虽然一直强调以民生为主,但还是有许多方面在理论层面上未涉及到,存在制度空白。以近年来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儿童福利为例,我国与发达国家有相当程度的差距。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针对儿童权益进行立法的现代国家,其涉及儿童福利与儿童保护的法律体系十分完备。这些法律明确规定了儿童福利的领取资格、儿童津贴的发放标准、补贴形式,虐待儿童的情况及惩罚方式等。英国的儿童福利制度由多项政府财政支持制度和政府购买服务政策构成,包括儿童津贴、儿童信托基金、税收抵免、儿童生活费用津贴、家庭寄养、早期教育和特殊教育,并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儿童服务机构和非盈利机构。日本现行的儿童福利政策经历了由补缺型的、以救助和保护为主的儿童福利逐渐向普惠型的、以自立支援为主的儿童、家庭福利。对象包括所有儿童,旨在为儿童提供能够最大程度实现自我、参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的保障,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

纵观我国儿童福利的发展,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出台一部专门针对儿童福利的综合性法律,只是颁布实施了一些设计儿童福利与保护的某些特殊领域的专门性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这些法律法规覆盖范围有限,只保护了特殊领域的儿童,未覆盖到全体儿童。儿童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不仅仅局限于流浪儿童、贫困儿童和孤儿,我国缺少针对所有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专门性组织、机构,并且缺乏指导性,特别是教育、医疗、身心发展与生活福利等方面。在推动儿童福利的过程中,缺乏整体效应,儿童保护和儿童福利并未与其他社会保护形成统一整体。

2.我国虽然大力推行社会保障制度试点工作,但覆盖面依然狭窄,尚未普及到全民参保,现有一些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是否合适,仍值得探讨。

由于我国二元经济社会的影响,我国的社会保障也呈现二元特征,城市的社会保障较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基本缺失,大部分农民工和失地农民未能参与社会保障。目前参与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仅仅是城镇国有企业的职工与少数集体企业的职工以及事业单位的职工。在城市,非正规就业人员、贫困居民没有被国家设立的养老保障制度所覆盖;在农村,除满足五保供养条件的老年人、部分计划生育户、双女户中年满60岁的老人以及少数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享有一定程度的社会养老保障之外,绝大部分农村居民,特别是农民工群体没有社会养老保障。目前已经设立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城市相比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同时,退休金“双轨制”也引起社会强烈不满。

3.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存在制度设计缺陷,如申请条件苛刻,社保基金收缴不合理,待遇水平低等问题,比如失业保险方面。

发达国家的失业保险制度较我国而言较完善。美国的失业保险制度,主要通过组织强制性税收,保障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虽然失业保险费的给付标准较低,但保障了失业者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瑞典的就业模式主要依靠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与国民收入密切相关,强调积极就业,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影响较大。首先,瑞典政府提供了大比例培训项目。其次,建立了充分协调的雇佣制度,国家将失业、无业人员最低生活水平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既克服了雇员对失业的恐惧心理,又避免了“失业陷阱”。再次,建立了全国性劳动力网络和成熟的私人就业中介机构,为劳动力跨地区与跨行业流动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最后,完善的工会制度保护了雇员的合法权益。

三、通过社会保障扩大内需的建议

1.继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首先,我国政府应广泛关注未被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内的中下层人民,放松参保条件,降低社会救助准入机制,将有需要的各类公民纳入制度体系,实现人人享受基本保障的和谐局面。其次,尽快实现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和全国统筹,使养老保险随人转移,促进劳动力跨地区和跨行业流动。再次,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卡发放工作,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机构信息库和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信息服务系统,简化养老保险收缴程序。最后,强化缴费激励机制。鼓励全民参保,单位和个人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参与不同类型的社会保险,国家应提供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使单位和个人在不损害个人利益的情况下积极参与社会保险,并积极缴费,保障社会保险的收缴畅通。

2.适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在扩大内需十大政策中,明确指出“以提高居民收入的方式来促进消费。要逐步提高各级财政对新农保、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增强保障能力。”提高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参保者的补贴力度,有利于增强国民的消费信心,从而扩大内需。

3.完善社会保险制度设计。首先,就是制度运行法制化,健全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有助于增强制度实施的可行性,提高社会稳定性,使居民形成合理消费预期。其次,我国已经实施的一些社会保障项目,尚不具体,特别是在儿童保护方面,我国应从生存、健康、教育、发展等各方面完善儿童福利,做到普惠性的、贯穿整个儿童阶段的儿童福利,并组织建立指导监督机构,发展非盈利组织,形成完整的社会保障系统。再次,我国的社会保险应建立不同层次的缴费待遇标准,使人民能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档社会保险标准。如在失业保险待遇期限和退休年龄方面,可以适当缩短失业保险待遇期限。实行弹性退休政策,设置最低退休年龄和最高退休年龄,供人们自由选择。

4.加大政府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明确各级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责任,建立中央政府对社会保障的正常投入机制和不同层级政府间的分担机制。各级政府应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财政向社会保障项目转移,鼓励国民参与社会保障,从而扩大社会保障开支,这也是扩大内需的一种方式。

参考文献:

[1]郑秉文.2009金融危机:“社保新政”与扩大内需[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01).

[2]郑秉文.应对我国失业保险基金不断增长的五大政策选择[J].天津社会保险,2010(11).

[3]郑秉文.中国失业保险基金增长原因分析及其政策选择——从中外比较的角度兼论投资体制改革[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12).

[4]孙永勇,黄腾飞.扩大社会保障开支:刺激内需的一种政策选择[J].中国人口科学,2010(01).

[5]任海霞.发展社会保障事业与扩大内需的关系[J].经济论坛,2009(10).

[6]徐清照.我国社会保障发展的现状及对扩大内需的影响[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6).

[7]裘晓兰.日本儿童福利政策的发展变迁[J].当代青年研究,2011(07).

[8]刘继同.中国儿童福利立法与政策框架设计的主要问题、结构性特征[J].中国青年研究,2010(03).

少儿保险论文篇(10)

财险公司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不妥之处及解决的方法。

财险公司是经营除人身保险以外的各种保险,财险保险是保险人对被保险人的财产及其有关利益,在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灾害事故而遭受经济损失时给予补偿的保险,包括财产保险业务、责任保险、信用保险等保险业务。近一两年财险公司的经营范围也扩展到与人的生命健康有关的业务中,如人身意外险,学幼险等等。财险公司在承保业务时只要涉及到人身伤亡及医疗费用赔偿的险种时,总会在保单的特别约定一栏中加上这样一句话:“涉及医疗费用案件,按照保险事故发生地医保用药范围赔付。”它的意思是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涉及到人的身体伤害需要进行抢救、住院治疗时,所用的药物必须在保险事故发生地的医保规定的用药范围之内。这样,无论是什么险种,只要理赔中涉及到医疗费用,只有在医保允许用药范围之内所花费的医药费,财险公司才予以承认、赔付,而超出医保用药范围之外所花费的医药费,财险公司就会剔除此项费用,不予承认和赔付。

财险公司这样做的原因有这样几点:

一、 剔除不合理用药费用,约束被保险人滥用药物

在理赔过程中,财险公司的理赔人员经常能从被保险人提供的医药费清单中发现这样一些问题,如本来是保险事故仅仅造成当事人外伤,却有用内科的药物;本该是保险事故造成头的受伤,却有用治疗脚的药。有这样一个案例,被保险人驾驶机动车撞住一位男士,造成第三者人身伤害,而被保险人提供的医药费清单中却有妇科千金片的药,这显然是不符合理赔规定的。

二、 减少赔付金额,降低赔付率,提高利润

如果当事人本可以用便宜一点的药而用了较贵的一种药,无疑会增加赔付费用,提

高赔付率,减少公司利润。我们知道,社会医疗保险只为个人提供最基本医疗保障,实行个人账户与统筹基金相结合,能够保障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其主要用于支付一般的门诊、急诊、住院费用,它所允许用的药物分 “甲类目录”和“乙类目录”两种。“甲类目录”的药品是临床治疗必需,使用广泛,疗效好,同类药品中价格低的药品;“乙类目录”的药品是可供临床治疗选择使用,疗效好,同类药品中比“甲类目录”药品价格略高的药品。对于单价超过100元的药品或使用某些营养药、合资药、进口药,不经允许是不能用的。财险公司按照医保用药范围进行赔付,就限制了当事人的用药自由,当事人不得随意用价格昂贵的药品,这无疑节约了用药花费,财险公司也就减少了赔付金额,降低了赔付率。

三、 方便理赔

财险公司这样规定,在理赔时就有了赔付依据治疗某种病该用什么药,社会医疗保

险中规定的很详细,减少了理赔过程中很多需要专门调查的这项过程。

这样做虽然给财险公司带来了好处及方便,但是财险公司作为商业保险公司,这样做不妥之处也很明显。

首先,商业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是两个概念,二者有相似之处,但也有本质区别。

社会医疗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法规,为向保障范围内的劳动者提供患病时基本医疗需求保障而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由基本医疗保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和个人补充医疗保险三个层次构成。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共同之处是两者的保障对象都是人的身体或生命,两者都是社会为生命或健康遇到困难需要救治的人们提供特定物质帮助。

二者的区别是 :1、从立法范畴来看,社会医疗保险是国家规定的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之一,也是社会对劳动者应尽的一种义务,属于劳动和社会保障立法范畴;商业医疗保险则是一种金融活动,通过经济合同维护保险双方的合法权利,属于经济立法范畴。2、从属性原则和作用来看,社会医疗保险是由国家强制实施的,是根据宪法和劳动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相关规定,为保护和增进职工身体健康而建立的,是国家的一项社会保障事业,凡符合条件者均须参加,并不以人们及其用人单位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商业医疗保险是自愿性的,它运用经济赔偿手段,使投保的个人或用人单位在遭到意外损失时,依据有关保险合同获得经济赔偿。3、从资金的筹集和运用来看,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来自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医疗保险费按照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的统一费率征收。与此同时,国家给予各种优惠政策,使医疗保险基金保值和增值,从而保证医疗保险待遇的合理支付。商业医疗保险实行商业保险的基本原则,采用自愿投保、等价交换,保险率视险情而定,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支付保险金的资金全部来源于投保人缴纳保险费所形成的保险基金及其投资运营所得的收益。4、从使用对象和保险水平来看,社会医疗保险的对象为劳动者,保障水平以参保人必需的、基本的医疗服务或经济补偿为限;商业医疗保险适用范围比社会医疗保险广泛,一切符合投保条件的公民都可以通过与保险人签订合同而成为商业医疗保险的被保险人,并按所缴纳保险费的多少决定领取保险金的数额,实行有收有偿,多投多保,少投少保,不投不保的给付办法。5、从管理体制来看,社会医疗保险由中央或地方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即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其所属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是非营利单位,不仅负责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管理和支付,还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管理服务,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赋予劳动者享有社会医疗保险的权利。商业医疗保险不涉及社会服务,以赢利为目的,由专门的保险公司履行保险合同,按照商业原则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

从二者的区别可以看出,财险公司所保障的范围和医保的保障范围和作用是不同的,社会医疗保险虽带有强制性,但它毕竟是一种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社会保险,它必然要求人们不得滥用这种资源,能用便宜的药就不允许用贵的药,而财险公司所承保的是一种商业保险行为,是双方在保险合同中事先约定的,一般是当被保险人或当事人在合同有效期内发生疾病、伤残或死亡等保险责任时,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合同履行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保险金的给付是一种赔付性质,所获得的保险金的使用权,完全根据本人需要自主支配,不受任何限制。

其次,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该句并没有写在保险条款里面,只是在保单的特别约定一栏中加上的,而保险条款是保险合同的反映形式,也就是说保险条款才是保险合同, 根据《保险法》第107条的规定,保险公司经营的保险条款分两类,一类是必须报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审批的,另一类是必须报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备案的。前者包括关系社会公众利益的保险险种、依法实行强制保险的险种和新开发的人寿保险险种等,除此之外的保险险种均属于后者。由此可见,保险公司经营的所有险种(保险条款)均有国家监管机关介入,它的制订的执行都是经过严格的程序批准的,而特别约定就相对简单多了,它的增加与否不需要上述那么多的规定,但财险公司不经被保险人的允许擅自增加有利于自己的约定是不符合合同法规定的,有霸王约定之嫌疑。

第三,我们知道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刚刚实行没有几年,国家允许在医保范围内的用药比较有限,而且虽然国家制订的有《国家药品目录》,但国家政策规定:对于“甲类目录”由国家统一制定,各地不得自行进行新药的增补。“乙类目录”由国家制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当地经济水平、医疗需求和用药习惯,适当进行调整,确定是否进入当地的“乙类目录”,也就是我国不同地区的医保用药范围是有差别的。而商业保险中的保险对象可是没有限定它们的活动范围,比如某人投保了境内旅游险,还有投保的机动车辆险,他们的活动范围是在中国境内除港、澳、台地区的任何地方,在境内旅游就有可能造成人身伤亡,而机动车辆在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发生意外事故导致第三者人身伤亡或自身车上的人员伤亡。如果不同的被保险人都是在郑州同一家财险公司投保,只是因为不同地区的医保待遇不同而遭遇到不同的保险赔偿,这对被保险人显然是不公平的。还有,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财险公司该怎样理赔呢?某人在一个较为偏僻的小地方因交通事故造成了身体伤害到医院抢救,在抢救过程中该医院没有了医保规定范围的药品,被保险人又危在旦夕,难道就不用药了吗?显然是不会的,救人要紧,医院用了医保规定范围以外的药,财险公司就该种药品赔付不赔付,赔付吧没有依据,不赔吧被保险人确实在在保险责任范围之内出险的,符合理赔规定。

第四,根据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政策规定(国发[1998]44号),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为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乡镇企业及其职工、城镇个休经济组织业主及其从业人员是否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我省医保政策规定(豫政[1999]38号),全省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职工,包括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及其职工,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及其职工,社会团体及其专职人员、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都必须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上述用人单位的退休退职人员,也必须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和弹性工作等灵活形式就业的人员逐步增加,2003年国家劳动保障部规定灵活就业人员可通过劳动保障事务机构或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等实现整体参保。从我国及我省的医保政策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保障的是符合年龄要求的在职职工及离退休人员,它不保障未成年人,所以医保用药范围不含儿童用药。但是财险公司现在经营的业务项目有学生、幼儿险意外伤害保险,它的条款规定凡在依法成立的学校或幼儿园注册,身体健康,能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大、中、小学学生和幼儿,可作为保险合同的被保险人;还有境内旅行意外伤害保险,它的投保范围是年满3周岁到75周岁,身体健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旅行者,可作为本保险合同的被保险人;而机动车辆附加车上人员险或造成第三者的人身伤亡在理赔上也是没有年龄限制的,也就是说哪怕只是一个婴儿都有可能成为机动车辆第三者人身伤亡对象。众所用知儿童用药与成人用药有很大区别,不仅仅表现在药量上,很多药物是不能用给儿童的,那么如果是一个小孩子因为保险事故造成人身伤害而用药,财险公司该怎么办。

2004年11月2日的《大连日报》就有关于这方面的报道:为孩子参保在家庭保险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儿童医疗保险项目进入医院,对于保险公司是拓展了业务范围,对于家长可减轻医疗费用的压力,这似乎是两全其美、皆大欢喜的事情,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最近记者从西岗区和沙河口区消协了解到,个别儿童参保者遇到这样的问题:保险容易,理赔难!

“霸王条款”绊住儿童保险理赔路

今年5月下旬,孔女士的14岁女儿因患急性阑尾炎到医院手术治疗,共花医疗费4445.40元。孔女士记得女儿曾于2003年9月1日在学校交了50元钱,统一参加了中小学生综合保险。按照保险公司的规定,孔女士在女儿出院的当天带着医药单、相关医疗费收据、保险单找到了承保的保险公司要求理赔。但保险公司的理赔人员却依照《大连市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对“住院病人药品清单”中的名为“诺美”、“世福素”两种药品共计2006.40元拒绝理赔,理由是“诺美”的药品名与医保药品目录中的商品名不符,“世福素”不是医保用药。孔女士认为,女儿参加的是商业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有本质上的区别,不应该按照社会医疗保险来理赔。但保险公司却以“儿童保险参照社会医疗保险”为由,拒绝孔女士的理赔要求。

沙河口区消协工作人员从市劳动保障局医疗保险处了解到,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保险存在本质不同,所以规定了可报销的目录,而商业保险属个人行为,不应完全参照社会医保规定进行理赔。消协认为,保险公司可以依照医保的相关条款理赔,但这种依照不应是完全的照抄照搬,保险公司在对商业保险理赔时完全依照医保的条款,这种规定实际上是以“格式合同”为难参保人,侵害了参保人的合法权益。

紧接着,西岗消协于8月份接连受理了三起类似的投诉。7月4日,刘女士因孩子扁桃体发炎引起高烧住进儿童医院,共花医药费1700元,其中1000元为点滴所用消炎药“益替欣”。孩子出院后,刘女士到保险公司办理理赔。可工作人员却告诉她,所用药品中的“益替欣”属自费药,不予理赔。刘女士大惑不解,她告诉记者,与所有的孩子一样,去年9月,她正读小学的孩子一开学就被学校要求交50元的学生险保险费,保期为一年。过了好多天,孩子捎回一份“保单”,上面写着保费、保额及简单的条款,可就是从来没人告诉过她什么药可以报,什么不可以,当然更没人与她签相关的保险合同了。在该保险公司相关人员的指点下,她注意到“保单”上的“除外责任”中有一条写着:劳动保险公司规定的自费药不予报销。她不能理解,那么小的孩子怎么可以比照劳动保险的规定。在与该保险公司协商了一个月无果后,刘女士投诉到西岗区消协,消协与儿童医院取得了联系。医院认为,刘女士的孩子因青霉素过敏,当时病症又较重,“益替欣”是最适合的药品,而且每天儿童医院都有大量的患儿使用这种药物。保险公司理赔部的人却表示要执行规定,坚决不予理赔。调解失败,刘女士只好忍气吞声地接受该保险公司34元的赔偿额。

刘女士还为孩子在我市另外一家保险公司购买了一份医疗保险,有意思的是,当她转而去这家公司办理理赔时,却很顺利地按比例获得了900多元的赔付。理赔部的负责人解答了她的疑惑: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相关规定,他们规定,儿童保险作为特例,除保健类药品外,凡正常治疗的药品都在保险赔付范围之内。

儿童医院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因没有儿童医保用药目录,大多数保险公司对儿童用药理赔都放宽了要求,很少有理赔纠纷,但从2004年4月起,个别保险公司要求儿童医院必须按照成人目录给儿童开药,这意味着参保儿童要想获得足额医疗赔付,就必须使用这份完全依据成人标准制定的社会医保报销药品目录上的药品,而众所周知,儿童用药与成人用药有很大差别,这让医院难以接受,儿童医院也因此被拒在这家保险公司保险定点医院的范围之外。不少儿童家长经常打电话询问,作为大连市唯一的儿童专科医院,为什么不是定点单位?儿童医院只好耐心地作解释,这也造成了理赔纠纷的增加。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医院儿科常用药物大多没有出现在药品目录上,而一般来说,药品费用在整个医疗费用中所占比例超过了一半。市儿童医院医务科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成人的药物多为片剂、胶囊,儿童的药品多以糖浆、冲剂为主,而且好多对肝肾毒性较大的药物不能给儿童使用。在理赔过程中,即便是药品名称一样,如果剂型不对,保险公司也不给报销。”

一位儿科医生告诉记者,医生看病是根据病情进行诊治,选用儿童适用的药物。按照成人用药目录给药可能导致两种结果:一种是儿童想用的药物目录上没有,导致这部分费用报不了,增加家长的经济负担;另一种是院方或医生为了使儿童医疗费用能够报销,尽可能用目录上的药物,使患儿治疗周期延长或影响治疗效果。

虽然在我省尚未见到类似这样的报道,但不能说明我省就没有这方面的隐患,即使我省财险公司现在还没有收到这样的投诉,但也要未雨绸缪,尽早想好解决对策。

第五,我在财险公司工作多年,最深的感受就是公司越来越难以经营。主要原因是主体增多,竞争加强,不象以前只有人保公司一家,被保险人没有选择,即使保户再不满意人保公司的服务,人保公司有再多不合理的理赔规定,但只要你想投保,只有到人保公司。而现在各家保险公司、经纪人公司、人公司先后成立,逐鹿中原,形成了一个战国时代。各家保险公司如果想在如此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必定不能只站在自已的立场上来制订条款或特别约定,而是要多从被保险人的角度来考虑。现在流行一种说法叫宽进严出,即客衣在投保时,保险公司把关要松一些,能保的就保,而在理赔中要严一些,不能赔的就不赔。这样做虽说短时期内保费规模增加了,赔付率也降低了,但其实是很危险的。被保险人如果得不到满意合理的赔付,他怎么还能再次来你这儿投保呢?保险公司做的又不是一锤子买卖。到不如严进宽出一点,或者是宽进宽出,在源头把好关,对于风险大,赔付率高的险种信誉不好的被保险人可增加收费或拒绝承保,这样保险公司所承保的标的出险率才会大大降低,而一旦出险,就要能赔的就赔,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保险公司的信誉度,生意才能一直做下去。降低赔付率不能仅从减少赔偿来解决,还要从保险公司自身管理做起。

第六,随着我国政府越来越尊重法律,尊重人性,法治越来越健全,人们的法律意识也越来越强。就我本人的感受,十年前的客户来投保根本不看条款,出险了保险公司赔多少就多少,而且还十分高兴,觉的是一笔意外收入,对保险公司也十分感激。而现在的客户投保时十分慎重,很注意研究条款,有的甚至钻研的比保险公司的人还透,对理赔的要求也很高,对于保险公司拒赔或减少赔付金额的项目非要得到很合理的解释不可。被保险人的法律意识的增强由此引发的二者之间的矛盾带来的官司会逐渐增多,所以财险公司不能很随意的加注特约。

就以上几点来看,财险公司在特别约定中加上这句话实在是欠考虑,他仅仅是站在自已的立场上来解决医疗赔付中遇到的麻烦,而并没有考虑被保险人及就该受到保障的人的利益,自以为加上一句特别约定就能解决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其实是作茧自缚,由此引发的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的矛盾也会加深,随之而来的官司也会越来越多,让人觉的保险公司并不保险,违背了民心再想补救是很难的。

那么财险公司如何解决在理赔中遇到的人身伤亡用药问题呢?很简单,最好的办法是只要是当事人确实是在保险责任范围内造成的人身伤害所花费的医药费,只要是治疗该病的药物,且花费在保险金额范围之内,不论其用药的贵贱,保险公司都应该予以承认和赔付。次一等的方法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不在“甲类目录”和“乙类目录”药品或单价超过100元的药品或使用某些营养药、合资药、进口药,可由被保险人先向保险公司提出申请、说明情况, 经保险公司批准同意后使用。而对于儿童用药,可由保险公司联合医院共同制定出一份针对儿童特点、适合治疗儿童疾病的用药目录。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障被保险人人合法权益。

少儿保险论文篇(11)

[中图分类号] R725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7(b)-135-03

Case-control study on influence factors of childhood asthma in rural area of Fengkai Country

DENG Renhua1, DENG Zhi2

1.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Nanfeng Center Hospital of Fengkai Country, Guangdong Province, Fengkai 526533, China;2.Chronic Diease Frevention and Control Station in Fengkai Country, Guangdong Province, Fengkai5265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childhood asthma in rural area of Fengkai Country. Methods: A 1:1 matched and hospital-based case-control study was conducted to analyses influence factors by single and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Results: The passive smoking, renovated housing, heating coal and cooking wood and place of residence within a factory around the 1 km were the risk factors of childhood asthma in rural area, but regularity drying the bedding was the protective factor.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childhood asthma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a variety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while identify high-risk populations and their risk factors and protective factors for childhood asthma were the most effe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

[Key words] Asthma; Children; Influence factors; Case-control study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之一,已成为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我国儿科哮喘协作组于2000年对全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抽样调查结果显示[1],我国城市0~14岁儿童哮喘的累积患病率为0.25%~4.63%,与以往调查的结果相比,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与全球总的哮喘患病率上升趋势一致。儿童哮喘的发病除了与遗传因素相关外,更多是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农村地区被动吸烟和室内煤烟污染影响更为突出。目前,国内有关农村地区儿童哮喘影响因素的研究资料甚少。为此,笔者通过成组患者对照研究的方法,去探讨封开地区农村儿童哮喘的影响因素,为本地区深入认识哮喘病因及预防与控制儿童哮喘提供一定科学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2~13岁哮喘患儿180例,其中,男112例,女68例,平均年龄为8.2岁。儿童哮喘诊断标准:参照全国儿童哮喘协作组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2]。同时也选取与病例组同时期就诊的年龄、性别、民族、居住地相同且无心身相关疾病或反应的非呼吸道疾病患儿180例为对照组。

1.2 方法

在参照ISAAC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分别对儿童及其父母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儿童基本情况(年龄、性别、身高及体重)、儿童过敏史、特应性体质(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既往史、家族哮喘史、婴儿期喂养方式、父亲饮酒、吸烟等生活习惯及母亲孕期被动吸烟、家庭居住环境(居室墙壁装修材料、居室地面装修材料、家里种开花植物、喂养宠物(猫、狗等)、取暖烧煤烹调烧柴、居住地周围1 km以内有工厂等)。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建立资料数据库,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对各种影响因素逐一进行分析,其中儿童过敏史、儿童有特应性体质、既往急性呼吸道感染史、被动吸烟、住房装修过、家里种花、饲养宠物、取暖烧煤烹调烧柴、居住地周围1 km以内有工厂及床褥经常晾晒等10个因素对儿童哮喘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5个因素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被动吸烟、住房装修过、取暖烧煤烹调烧柴、居住地周围1 km以内有工厂及床褥经常晾晒等5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哮喘是一种由多因子诱发且容易发复发作的慢性非特异性气道炎症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哮喘发病率上升趋势主要归因于环境因素的改变。虽然儿童哮喘是可以预防的,症状也可以控制,但是却很难治愈。因此,识别高危人群及其影响因素是哮喘最有效的预防策略。本组资料结果显示,儿童被动吸烟、家庭住房装修过、取暖烧煤烹调烧柴及居住地周围1 km以内有工厂是本地区农村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而床褥经常晾晒是其保护因素。

3.1被动吸烟与儿童哮喘

据有关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无论是出生前还是出生后,接触(吸入)烟雾均会促进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3]。在农村家庭中,孕妇经常暴露于香烟烟雾中,会使日后儿童发生哮喘的危险性增加,这可能是由于胎儿期经常暴露于烟雾环境中,烟雾中有害成分会影响宫内胎儿的肺部发育及肺功能,使生后的婴儿气道变窄,肺功能下降,呈现出气道高反应性,且这种改变可延续到儿童期。同时,家庭中父亲吸烟也不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因儿童经常暴露于高浓度的香烟烟雾环境,也会导致儿童发生严重呼吸道感染的危险性倍增。国外Crocker D等[4]报道,吸烟对儿童哮喘的发展和(或)恶化的影响,比不吸烟家庭子女中患哮喘的发病率高,且被动吸烟可导致婴幼儿发生气道炎症,使其容易发生病毒感染、喘息性疾病和肺炎等。本组表2结果显示,在家庭中父亲经常吸烟使子女发生哮喘的危险性增加5倍(OR=4.879,OR值95%CI=1.811~8.774)。若吸烟量超过20支/d,其危险性增加9倍。这说明孕妇及儿童经常暴露于香烟烟雾中,会很大增加儿童哮喘的危险性。因此,应向儿童父母宣传被动吸烟对哮喘儿童的危害,争取其家庭合作,这对控制儿童被动吸烟是非常必要的。

3.2 室内环境与儿童哮喘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化居室装饰装修已从城市蔓延到农村。人们对家居装修材料的大量应用,导致室内空气中甲醛、苯、氨气及其他的挥发性有机物化学污染浓度显著增高。若儿童经常摄入后,会破坏呼吸道黏膜的保护作用,引起气道的高反应性,增加反应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可能性。在本组资料结果显示,病例组居室均有装饰装修过的家庭,其儿童患哮喘及过敏性疾病的危险性是对照组的6倍(OR=6.396,OR值95%CI=1.883~19.303),这表明装饰装修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重要因素。同时,家庭取暖燃煤烹调烧柴也是诱发儿童哮喘的另一个室内环境重要影响因素。燃煤烧柴在燃烧过程中产生NOx、SO2、CO及粉尘等污染物,在农村由于厨房排烟设备不完善,各种油烟污染物聚集于室内,直接对儿童皮肤、眼睛和呼吸道产生强烈刺激作用,可引发或加重哮喘。据有关文献[5-6]报道,在家庭使用煤炉取暖、烹调时,对增加儿童哮喘的危险性分别为50%和60%,而偶尔或从不采用通风设备对其危险性分别为40%和60%。若在室内每小时换气次数增加至2~3倍,其室内污染浓度可下降50%。这表明厨房排烟情况越好,儿童哮喘的危险性越低,反之,其危险性就越高。本组资料结果显示,病例组儿童经常处于通风效果不佳的室内环境哮喘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5.320,OR值95%CI=2.096~11.863)。以上均表明,应用环保装饰装修材料或减少装修次数和改变燃料或经常通风排气对降低室内空气污染和减少儿童哮喘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3.3居住地周围环境与儿童哮喘

随着本地区农村周边大量砖厂、水泥厂等工厂的兴建生产,排放出大量的大气污染物如SO2、可吸入颗粒及氮氧化物等过敏原,对儿童呼吸道造成强烈刺激,诱发哮喘,使哮喘发病率增高。国内外许多实验和流行病学研究都确认了空气污染与哮喘症状的恶化有关[7]。本组资料结果表明,居住地1 km以内有工厂可使儿童哮喘发生的危险性增加7倍(OR=6.841,OR值95%CI=1.266~15.807),故室外环境污染也可增加哮喘危险性。

3.4 床褥经常晾晒与儿童哮喘

本地区属于湿热气候,此环境适合尘螨和真菌的生长。丁文清等[8]报道显示尘螨和真菌是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尘螨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潜在室内变应质,由于现代房屋密封性较好,空气流动性差,致使室内尘螨和真菌大量繁殖,容易诱发儿童哮喘。本组资料结果表明,病例组床褥经常晾晒(每个月至少1次)的哮喘儿童无症状天数明显多于对照组(OR=0.127,OR值95%CI=0.023~0.382),这可能是因为经常晾晒保持床褥的干燥,有利于减少尘螨和真菌的滋生,降低室内尘螨的浓度,减轻了哮喘的症状和降低了哮喘的发生率。因此,床褥经常晾晒是哮喘的保护因素。

综上,儿童哮喘的发病与多种环境因素密切相关,而识别高危人群及其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是儿童哮喘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文化相对滞后,医护人员应向儿童父母宣传哮喘各种影响因素,让孕妇和患儿远离各种危险因素,加强保护因素,以降低儿童哮喘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全国儿童哮喘防治协作组.中国城区儿童哮喘患病率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03,41(2):123-127.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2):100-106.

[3]岳圣增,孙志群.儿童哮喘危险因素的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J].上海医药,2008,29(8):373-377.

[4]Crocker D,Brown C,Moolenaar R. Racial and ethnic disparities in asthma medication usage and health-care utilization: data from the National Asthma Survey[J]. Chest,2009,136(4):1063-1071.

[5]丁文清,夏薇,司继艳.儿童哮喘及过敏性疾病室内环境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4):2634-2636.

[6]Lara M. Reducing inequities among children with asthma in the island of Puerto Rico: experiences of a community-based,trans-sectoraleffort[J]. Journal of health care for the poor and underserved,2009,20(4):116-136.

[7]郁峰.小儿哮喘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