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少儿体育运动培训大全11篇

时间:2023-12-14 09:53:31

少儿体育运动培训

少儿体育运动培训篇(1)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91-02

1.引言

少儿(趣味)田径,就是力图把激情和娱乐融入少儿田径运动之中,通过特定的方式向少年儿童介绍田径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来确保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田径运动。少儿(趣味)田径专门针对小学7-12岁小学儿童设置。新开发的组织活动和比赛项目能使孩子在任何地方(体育场、公园、健身房以及任何可能的运动场地)参与一些基本的活动:短跑、耐力跑、跳跃、投掷。通过运动实践的方式使孩子们在健康、教育、自我成就方面受益。从2000年开始国际田联致力于研究和开发少儿趣味田径运动,并在全球推广和普及。在中国,从2004年开始引进国际田联少儿趣味田径项目并在部分城市小学中进行了推广和普及。少儿趣味田径运动在我国学校体育中开展过十年,本文通过研究其在国际上及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中的推广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对策,为少儿趣味田径运动在我国更好的普及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2.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从中国知网中输入“少儿趣味田径”、“推广”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其中硕士论文29篇,期刊58篇,核心2篇,分别对少儿趣味田径运动在国际及我国中的推广问题进行了分类研究。同时关注国际田联网站和中国田联网站及少儿趣味田径网站,及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采用访谈法和调查法,对我国少儿趣味田径运动资深培训导师及开展该项目的实验小学如羊坊店小学、东湖开发区光谷第一小学课程负责老师就少儿趣味田径培训、少儿趣味田径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访谈和调查。

3.结果与分析

3.1国际上少儿趣味田径运动推广现状

3.1.1设计少儿趣味田径运动

最早在德国提出的“趣味田径”这一理念,国际田联在此基础上将其理念进一步完善和具体化,明确了少儿趣味田径运动的理念,按年龄段设计了20多项少儿趣味田径运动项目,并按项目特点设计少儿趣味田径竞赛办法和规则。如少儿趣味田径运动理念目标分为身体和动作目标、社会目标、道德目标、学习目标。其研发的运动项目是按7-15岁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如依据灵敏、协调、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依据青少年认知心理特点和情感、意志特点。如儿童较适宜参与短时间、较大强度(磷酸原功能系统),或者更长时间、中等强度(有氧供能系统)的运动,十字跳、8分钟耐力跑就是依此而设计的。低龄儿童以无意记忆、形象记忆为主,因此在设计投远项目其器材的形状就是孩子们喜欢的飞机模型。少儿趣味田径竞赛办法设计中弱化个人表现,融入团队合作计分方法,鼓励集体合作,培养少年儿童团结协作精神。这些工作的开展为少儿趣味田径运动的形成做了基础和原创性工作,为开展活动奠定了基础和可能。

3.1.2组建导师团队,编制师资培训计划并实施

从2000年开始,国际田联就组建团队进行少儿趣味田径运动设计和开发。少儿趣味田径资深讲师迪特马森编制完成了《国际田联儿童田径运动和儿童团体项目》、《国际田联少儿田径实践指南》《国际田联少儿田径教学卡片》。在《国际田联少儿田径实践指南》按年龄层次详细介绍了7~8岁、9~10岁、11~12岁少儿趣味田径运动项目的方法、评分和组织,在《国际田联少儿田径教学卡片》,从运动技术学习的角度介绍了各个项目练习目标、练习要求、练习指南、安全保障及运动器材。同时,国际田联也负责开展在全球进行指导员培训,培训对象是国家和地区优秀体育教师或负责青少年体育发展的负责人,国际田联拥有健全而高效的五级教练员培训与认证系统,每级都有标准化课程、教材、讲师培训和评估程序。目前,我国得到国际田联认可的少儿趣味田径项目培训导师为6人。

3.1.3研制开发少儿趣味田径运动场地与器材

少年儿童阶段是人体骨骼发育快于肌肉的生长,尤其是小肌群的力量非常薄弱,他们的协调力、耐受力、肌肉绝对力量都较差,同时他们在这个时期,神经系统处于“泛化期”,他们好动、易兴奋、易疲劳、兴奋点转移快。在进行少儿趣味田径器材与场地的设计时,充分考虑这一时期少儿身心特点,设计适合儿童运用的场地。如场地大小为60米×40米的平整空地、草地、沥青球场等都可以开展,根据不同年龄段,栏间距离采用了6米或6.5米设计。比赛时间在1小时到2小时内就可以完成。国际田联设计并制作了一套标准器材,成套重量轻、器材新颖、颜色鲜亮、质地软性,其特点为趣味性、便捷性和安全性。为了提高场地、器材的使用率,少儿趣味田径运动器材和场地设计也充分体现了较大的灵活性和适用性,各地方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状况设计开发器材,如可以运用纸箱代替跨栏架,可以自行在地上画出十字跳的形状。

3.2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中少儿趣味田径运动推广现状

3.2.1成立实验小学,进行课程教学,以实验促推广促发展

成立国际少儿趣味田径实验学校是普及发展少儿趣味田径项目的重要手段。“少儿田径运动”教学是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一部分,能否更好的开展体育课,是现在“少儿田径运动”推广中的关键。“少儿趣味田径运动”在教学方面不同于原有的田径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对于体育文化的传授。“少儿趣味田径运动”不再将教学重点仅仅放在项目教学和技术教学上,而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们去体会这些运动项目的特点,感受项目的魅力,增强身体素质,将田径运动与体育文化的传授联系起来。如羊坊店小学将奥运文化同少儿田径运动理念联系起来,组织开展了模拟古代五项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活动,不仅让学生感受奥运会氛围,也了解了短跑、跳远、标枪这些古奥运项目。“少儿趣味田径运动”目的是改变传统的体育课属于少数特长生的运动,能让很多孩子在参与运动同时培养其全面素质发展。如武汉市东湖开发区光谷第一小学,其少儿趣味田径课与美术课融合一起,利用身边报纸、塑料袋、纸板等废旧物制作纸球、铁饼等软式器材,即安全又环保,孩子不仅有了自己的运动器材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从2000年北京市的部分小学开始引入少儿趣味田径运动教学,到近年各省市实验小学的挂牌,在全国北京、江苏、福建、山东、重庆、天津、湖北、湖南、沈阳等大中城市地区小学都有迅速开展。

3.2.2举办少儿趣味田径导师、指导员培训营,壮大师资队伍

为了提高培训效率,在一级教练员培训与认证系统的基础上设立了少儿趣味田径指导员培训系统,培训内容都出自一级教练员培训内容,做了相应的精简,保证在一天内完成。培训讲师必须为国际田联正式讲师,培训合格获得三家推广单位联合颁发的指导员证书。2009年5月在北京举办的“国际田联少儿田径指导员培训班”是该项目在我国开始进行教师系统性培训的里程碑。目前已连续进行了6届培训,全国已拥有1000多名少儿趣味田径指导员。课程体系的建设、教材的使用能增强少儿趣味田径运动进行科学和系统开展和发展,能避免实施过程中带来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国内,有十几所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了此项课程并进行了教学开展。为提高高校教师师资力量,北京体育大学联合国际田联地区发展中心拓宽教师培训模式,于2016年7月举办全国高校少儿趣味田径教师培训班,对高校教师进行少儿趣味田径项目理论与实践的全面学习。

3.2.3筹办全国性少儿趣味田径赛事,以赛促教,以赛促宣传推广

2010年10月23日首届“鸟巢杯”全国少儿趣味田径运动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开幕。本次运动会由中国田径协会、中国教育学会、国际田联地区发展中心(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主办,田联阳光(北京)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承办。为现阶段全国少年儿童田径运动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开启了先河。此次运动会的参赛小选手来自全国十几个省份的二十六所知名小学,共计400多名。到目前为止,国际田联地区发展中心(北京)和相关部门已经联合举办了5届全国少儿田径运动会。在2015年北京国际田联世界锦标赛于8月22日―30日在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举行,青少年儿童参与的“少儿田径展示比赛”活动,共有来自全国11个省22所实验学校的300余名学生参与本次活动。目前在全国约有400所小学开展了这项活动,约有400000名小学生亲身参与了少儿趣味田径的教学和训练比赛。

3.3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目前,少儿趣味田径运动从最初的理念到目前的普及和推广,已进行了十多年的发展,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但从研究中不难发现,问题也是存在的。第一,少儿趣味田径运动在学校体育中推广模式采用的是半商业式模式,国际田联首先推广和开展“少儿趣味田径”的学校都是那些既具有经济实力,又对这种新事物具有很强接受能力的学校。目前,虽然在全国已有几百所实验小学,但全部都集中在省市重点小学中,中小城市及农村地域小学开展几乎是空白。第二,少儿田径运动的开展要建立在理论支撑和有师资队伍的前提基础之上。然而,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不是什么学校都可以得到“少儿趣味田径”的教材,同时,我国地域辽阔,中小学学校数量非常大,仅仅靠单一的培训班解决师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为促进少儿趣味田径运动在我国学校体育的快速及可持续发展,还需各方面积极努力。其一,需继续与国际田联开展密切合作,将国际田联中有关少儿趣味田径运动发展的相关信息进行及时交流和沟通,以便于进行信息更新及有效宣传。其二,建立和完善区域少儿趣味田径联赛制度,促进中小城市尤其农村小学少儿趣味田径运动开展及普及。农村小学是我国小学一很大群体,总体上农村小学体育发展水平决定了我国小学体育总体发展水平,因此,推广单位应加大少儿趣味田径运动在农村小学中的发展和开展。将全国性的赛事与区域性赛事进行联动发展。农村小学去大城市参加比赛显然成本是高的,但区域性联赛制度的出现,能使更多的地域学生参与,打破地域限制。其三,要逐渐降低少儿趣味田径运动引入成本,从半商业模式向公益性模式转变,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现实是体育资金投入不足,尤其农村小学。

4.结束语

少儿趣味田径运动“少儿田径运动”在竞技田径运动不适宜在少年儿童中开展的情况下,在我国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发展前景。它在内容,规则和教学目标上,都符合现阶段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学校田径教学实际的要求。但由于其引入成本高,并不是所有学校都能很容易获取教材,限制了其在我国中小学尤其农村小学的开展,在推广中弱化其商业性,增强其公益性是能惠及更多数儿童和学校,是有利于其可持续发展和推广的!

参考文献:

[1]李志靖.对北京市部分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少儿田径运动”教学的实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6).

[2]范传奇.国际田联“少儿田径”项目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论文,2010(5):15-20.

少儿体育运动培训篇(2)

网球运动属于竞技性运动,不H需要充沛的体力、过硬的技术水平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且需要运动员超强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当前对我国的儿童进行网球训练,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儿童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儿童对于网球的兴趣,以便能够为我国的网球事业储备后续力量。儿童在身体上处于生长的关键阶段,在心理上也处于关键时期,其对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但是他们的心理又不成熟,对待事物缺乏持久性,因而,对儿童进行网球训练关键在于培养儿童兴趣,而对儿童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要结合儿童身心的特点,因材施教。

一、儿童网球训练中兴趣爱好培养的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国力也不断提升,而经济、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都需要人才作为支柱。少年儿童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更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因而,少年儿童能否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关乎着我国的未来发展。我国对于少年儿童提出了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要求,因此,体育的发展也成了儿童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儿童参与体育活动不仅仅是为了锻炼身体,更是为了培养其生理、心理的素质。我国的儿童网球训练起步较晚,各个地区发展也有所不同,发达城市发展得更好一些。随着近些年我国网球事业的不断发展,儿童网球运动在我国也已渐渐普及。在网球训练当中培养儿童的兴趣,能够让刚刚参与网球训练的儿童获得启蒙,积极地参与到网球训练当中来,培养其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锻炼其身心素质,提高其面对挫折的能力。在网球训练当中,培养儿童的兴趣爱好是极为必要的,兴趣的养成能够激发儿童对网球事业的热爱,帮助并促进其积极参与到网球运动中来,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从而能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并将体育锻炼终身化,给自己带来健康的体魄,使自己身心愉悦,终身受益。

二、儿童网球训练中兴趣爱好培养的策略

(一)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对很多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但是耐心有限,不能够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情当中,因而对儿童进行网球训练时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运动的力度、强度方面都要慢慢的增加,同时还要顾及到儿童的身体特点,不能超过儿童所能承受的强度,否则会对儿童生理方面造成损害,要坚持适度的原则。在能够给儿童一定程度的刺激与激励下,慢慢的过渡,适当地增加训练,让儿童能够先参与到网球运动当中,充分感受到网球带给其的乐趣,并逐渐对网球产生兴趣。

(二)有预见性的训练设计

在对儿童进行网球训练的时候,要始终保持一定的预见性,教练员要始终清楚地了解每一个参与网球训练的儿童的训练情况,帮助其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有准备地进行每一个阶段的训练。让每一个阶段的训练都是为了一个阶段做准备,从而让儿童在训练时有一定的目标性,在完成每一个目标时都能充满自信,逐步帮助儿童树立信心,儿童在进行训练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兴趣。这样,儿童不仅能够对自己充满信心,积极主动地面对下一个任务,还能激发儿童对于网球持续性的兴趣与爱好,让他们能够愿意接受网球训练当中的任务,不断深入地进行网球训练。

(三)在训练当中穿插游戏

由于儿童身心都不够成熟,其在训练时,一方面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在一件事上面,另一方面自觉性与自控能力也不强,因而在进行网球训练的时候,教练员应该充分掌握儿童的身心特点,在训练的同时穿插各种游戏,比如在进行补发训练的时候,让儿童加入挥拍的动作,一方面能让这项活动不枯燥,另一方面能让儿童感受到不同的形式,充分提高他们的兴趣,使其积极地参与到游戏当中来,增进其与其他学员之间的竞争性,从而激发其好胜心理。

参考文献:

[1]袁朝晖,韦海琼. 少年儿童网球启蒙

训练中兴趣培养的影响因素[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01:97-100.

[2]韦海琼. 少年儿童(5-16岁)网球

运动启蒙训练中网球兴趣的培养[D].广西师范大学,2009.

少儿体育运动培训篇(3)

1引言

1.1中小学素质发展的需要。我国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为核心,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基本素质)。少儿舞蹈作为集“德智体美”为一身的运动项目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创造性以及主动性。符合现代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1.2青少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少儿舞蹈不仅锻炼身体, 提高人的灵活性,平衡和协调能力。还锻炼意志。通过少儿的训练,能磨练人坚忍不拔,积极向上的品质。达到临危不乱,处y不危的境界。在训练过程中,锻炼人的勇气,机敏,准确度,适应能力可自控力。总之,少儿舞蹈符合青少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

1.3培训行业发展的需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大部分家长从高分教育、升学教育走出来了,他们慢慢的的开始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和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家长对孩子的艺术要求得到了重视,普遍出现了对艺术培训的需求。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因此,我国艺术培训机构前景越来越好,规模将越来越大。

笔者重点研究和分析襄阳市少儿舞蹈培训市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最大限度地开发襄阳市少儿舞蹈培训市场,推动少儿舞蹈项目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从2016年11月起,笔者对襄阳市区、郊区及襄阳市乡镇(包括柿铺、牛首、黄家湾、卧龙镇)的7所舞蹈培训机构及幼儿园进行了走访和调查,所涉及到的机构分别为:襄阳市蔚蔚艺术城、襄阳市东俊舞蹈学校、襄阳市君儿艺术学校、襄阳市蓝天幼儿园、襄阳市清华艺术培训班、宜城市舞魅艺术培训中心、南漳县舞飞扬艺术学校等。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舞蹈对少年儿童身体发育的影响以及襄阳市少儿舞蹈培训机构的相关研究。

2.2.2实地调查法。对襄樊市、襄阳乡镇周边(柿铺、牛首、黄家湾、卧龙镇以及南漳县和保康县)县及乡镇少儿舞蹈培训机构的经营管理者、教练及部分学生家长进行实地专访,了解襄阳地区少儿舞蹈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2.3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涉及培训机构所有者对该行业发展前景的态度、经营管理理念和物力水平;资源配置、教学内容设置;培训人员的教育教学观念、职业操守、教育教学能力等问题。共发放问卷400份(其中少儿家长150份、培训中心负责人20份、教练员30份、参加训练的少年儿童200份),回收问卷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70份;有效回收率90%,经检验问卷效度和信度均符合要求。

3结果与分析

3.1襄阳市少儿舞蹈培训市场现状

3.1.1市场规模。调查得知,目前鄂西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襄阳市及其周边乡镇共有少儿舞蹈培训机构40多个,专业舞蹈培训学校10余所,业余的不同形式季节性培训班30多个。与以前相比,少儿舞蹈培训不再仅限于地级市和县城,一些经济较发达、离中心城市不远的乡镇也开办了培训班,襄樊市的周边乡镇就有培训班25个之多,这说明该项目在襄阳地区具有良好的少儿人才基础。

3.1.2项目分类。从培训的舞种看,有体育舞蹈、民族舞、中国舞、现代舞、芭蕾舞、古典舞、肚皮舞、双人舞等,种类繁多,内容丰富。

笔者随机抽取5个培训机构,其项目设置参差不齐,与创建者经济实力高度关联,主要影响因素有地段选择、房屋租金、师资人力成本等(见表1)。

3.1.3师资现状。近几年来,各类培训机构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内外各项赛事,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也为本地区培养了一批舞蹈后备人才。但是,学校数目的急剧上升,导致师资严重供不应求,无法满足越来越庞大的少儿舞蹈培训机构市场发展需求。

表2显示,由于少儿舞蹈培训市场规模的扩大,教师培训机构只能退而求其次,招聘一些专业性不高、资质低下并且工作时间不稳定的教师应对繁重的教学工作,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

3.2襄阳市少儿舞蹈培训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2.1行业认识层面

不论是培训机构还是消费主体,对青少儿培训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只是为学舞蹈而培训,为参加艺考而培训。未能上升到素质教育、青少儿身心全面发展和培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襄阳市只有少部分乡镇的体育舞蹈培训机构起步较早,具有一定的规模,多数体育舞蹈培训机构起步较晚,规模普遍偏小。导致襄阳市少儿舞蹈培训机构对教学理念、舞蹈概念以及培训目的有着巨大的偏差,主要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缺乏对体育舞蹈的推广与传播观念。多数乡镇经济较落后,对少儿舞蹈的认识层面仍停留在物质层面,少儿舞蹈的推广难以进行。

3.2.2消费能力层面。少儿舞蹈培训机构的主要消费人群为三大类:第一类为政府机关或教职工子女的高学历家庭;第二类为父母经商没有时间陪孩子只想为孩子提供优越学习环境的经济条件较好;第三类则为普通市民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但子女却对少儿舞蹈有浓厚兴趣,这类家庭目前市场较小,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会逐渐扩大。因此,襄阳市少儿舞蹈市场消费能力相对稳定,且倾向于高素质和高收入家庭。

3.2.3行业运行层面。襄阳市少儿舞蹈培训分为长期培训班和短期培训班两种形式。现阶段,部分培训机构在市场开发上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未能保证培训教学的质量和连续性,导致少儿舞蹈培训行业的混乱现象,社会评价良莠不齐。

3.2.4师资水平层面

3.2.4.1教法传统,缺乏创新。目前,襄阳市部分培训机构教学模式落后,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传统陈旧,创新意识不强,抑制了襄阳市少儿舞蹈技术的创新发展。

3.2.4.2师资匮乏,学历偏低。教师学历偏低,执教年限短,缺乏教学经验;兼职教师较多,师资不稳定,且大多不具备教师资质,教学效果难以保障;山区县路途偏远、交通不便导致优秀教师欠缺,使得教学效果远远落后于大中城市(见表2)。

4对策与建议

4.1政府政策干预,统一行业规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的通告规定,市场准入制度是实施有效监管的最重要的一道门槛和保障。教育培训机构首先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设立申。行政审批通过后颁发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教育培训机构进行经营活动前招生简章和其宣传广告必须进行行政审批备案。审批备案后教育培训机构可以进行正常经营。教育培训机构应于每一年度结束后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年度审核,审核意见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公布,审核意见不能通过的机构,在整改后如果审核意见再次不能通过,取消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即市场不准入。

4.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认识。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推动少儿舞蹈在文化知识领域的健康发展。多举办少儿舞蹈的表演活动和比赛节目。另一方面,经营者需合理运用各种宣传途径,提升培训机构的品牌和口碑。增强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满足素质教育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时代需求。

4.3合理价格定位,引导健康消费。襄阳市居民人均收入不高,消费能力极不均衡,导致襄阳市少儿舞蹈培训机构无法大规模运营。物价部门应该根据定价准则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规范培训市场秩序。合理价格定位,引导健康消费。

4.4加大资金投入,提升师资水平

4.4.1提高舞蹈文化修养和技术能力。首先,教师自身要了解少儿舞蹈各舞种的文化理论。要增加生活阅历,做到内外兼修,形神兼备。还要注重提高自身修养和职业道德,律己育人,这样才能培养孩子们谦虚好学、不怕困难、勇于吃苦等优良品德。

4.4.2提高教学能力和组织能力。由于儿童的领会能力比成年人差,教师课堂讲解时要简明扼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同时还要善于运用“儿话”教学,精于组织,提升儿童学习兴趣。

4.4.3注重课堂质量和内容形式。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模式和形式,不能一昧套用某种教学形式,要勇于创新。抓好少儿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的训练。同时还要特别重视提高少年儿童的运动节奏、平衡和感知觉能力。

4.5科学项目设置,提高服务质量

根据本机构面对人群是少儿这一实情,从而科学设置相关的项目(比如说音乐舞蹈欣赏课、形体芭蕾等等)。参考国内外成熟培训机构的运营模式,积极创新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正确处理襄阳市少儿舞蹈培训机构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做好售后服务多沟通家长,多汲取意见,比如意见薄、建议信电话访谈等等。

参考文献:

[1]刘潇.拉丁舞专项学生自我效能感对竞技能力发挥的影响

[D].天津体育学院 2016.

[2]贾丁雪.武汉市青少年体育舞蹈运动员成才率的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16.

[3]刘.14周街舞训练对少年儿童体质健康的影响研究[D].

扬州大学 2016.

[4]陆莹.12周恰恰恰舞对小学生身体素质和自我效能感影

响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6.

[5]裴支援.乡镇体育舞少儿舞蹈培训的意义与对策蹈培训机

构现状调查研究――以襄阳市为例2012.

[6]何忠,许志琳,陈世高.襄樊市健身俱乐部经营现状调查分

少儿体育运动培训篇(4)

中图分类号:F24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5-37-03

国际足球发展的历史足以证明,谁重视少儿足球的发展工作,谁就能在国际足坛拥有一席之地,进而才能跻身于世界足球强国之林。南京历来有重视体育、重视足球的传统,对南京市来讲重视、抓好少儿足球不仅未来可以增加足球人口,同时对于足球水平的提高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南京市存在着各式各样的足球培训机构,但是对南京市少儿足球培训机构来说,重视并抓好少儿足球工作,不仅是扩大足球人口,也是提高足球水平,促进足球运动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保证。南京市虽然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少儿足球培训,但由于观念的影响,南京市足球培训机构相比于学习类的机构存在着起步晚、相关经验少、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制约了他们的发展。本课题研究南京市少儿足球培训市场的现状与问题就有了较现实的意义。

一、南京市少儿足球培训市场现状

(一)南京市少儿足球培训单位和机构的现状

1.南京市少儿足球培训班的数量与分布情况南京市共有大大小小少儿足球培训机构70余家,从少儿足球培训班分布的情况来看,都是分布在学校和营利性的足球场,从管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这是资源市场化配置的结果,既连接起了相关的利益群体,也使得一些社会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实现了多赢的局面。2.南京市少儿足球培训机构经营形式根据调研问卷得知,南京市少儿足球培训班经营形式呈现多样性。除了各个小学自己组织的公益形式的足球培训外,其中个体投资组建的少儿足球培训班最多,例如奥凯足球培训中心,优友(南京)少儿足球俱乐部,还有跟原江苏舜天足球俱乐部合作以提高办学质量和声誉的南京卓康少儿足球培训中心等,还有各种三无型的培训班等等。可见,随着体育市场化、社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南京市少儿足球培训班的投资主体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由社会集资、个体投资组建的少儿足球培训班逐渐成为主流。3.会员制的经营模式南京市少儿足球培训机构主要采取会员制的准入形式,会员制又可以分为两种:个人会员与集体会员。课题组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虽然大多数的培训机构采用会员制的准入形式,但是这种会员制跟国际上的会员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这跟组织者的理解和管理水平有很大关系。但是实行这种非标准的会员制会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培训学员的加入,增强受训者对培训机构的忠诚度。但是会员制如果更加正式的话有利于提升管理水平以及具有示范效应。

(二)南京市各区小学生情况调查

1.南京市各区小学生对足球运动态度调查在对南京市各区总共122名小学生的调查当中,选择非常喜欢是26名,喜欢是22名,占所调查群体的39.3%、可见足球运动在小学生当中还是很受欢迎的,证明少儿足球培训在南京市很有市场、很有潜力的,还需要我们大力的去开发、去挖掘。2.南京市各区小学生喜欢足球的原因调查南京市小学生喜欢踢球的原因,排在前三位的是锻炼身体、球星影响以及受老师的影响,分别占到22.9%、22.9%、20.8%,这与家长支持孩子锻炼身体、学校政策的支持以及00后孩子追星等喜好因素是一致的。3.南京市各区喜欢足球的学生家长中是否接受有偿足球培训调查本课题组对喜欢足球的48名小学生中接受有偿足球培训的占到27%,不接受的占到44%,模棱两可的占到29%。接受有偿足球培训的家长人数大大低于不接受的人数,这跟南京市居民关于学生成才观念以及南京市、中国足球的现状有关。

(三)南京市少儿足球培训市场管理现状

南京市足协有一个单位是足球竞赛培训处,这个部门专门负责南京市足球市场和产业开发的工作,负责对足球培训单位管理和监督工作。足球市场和足球产业开发管理机构,是适应足球市场化以及顺应潮流发展而建立的部门。在南京市足球的发展过程中此部门在市场开拓、市场运作、足球培训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与南京市专业、业余足球运动火爆的程度不相匹配的是对于南京市少儿足球培训机构的监管力度却不够。此外,南京市的工商和税务等部门同时对足球俱乐部进行注册和税务管理,也需要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最后,南京市足协的许多的相关规定存在着许多漏洞,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还是存在立法与执法不一致的矛盾或管理规定得不到落实的情况。

二、南京市少儿足球培训市场存在问题的分析

相比于成年足球培训市场以及成年足球赛事活动的成效和影响力来讲,少儿足球培训以及赛事的组织和举办是一项隐性工程,所以南京市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对于这一市场的发展有听之任之的趋势,所以少儿足球培训市场在南京并未得到应有的发展。目前少儿足球培训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专业管理体制不健全

长期以来,少儿足球培训机构一直以来作为普通的培训企业受到工商部门、文化部门、税务部门的管辖,虽然少儿足球陪机构也受体育部门的约束,但是受体育部门的管辖较少,体育部门也几乎不去监督和管理这些企业、机构的发展。这些培训机构也没有一个统一的部门管辖,由于管理的混乱,导致了南京市少儿足球培训市场出现了收费、从属、管理等乱象。首先由于管理少儿足球培训机构的部门过多,都向其收费,且收费依据不明确,导致培训机构的利润空间被大大挤压,严重打击了足球培训机构发展的积极性。此外各个部门的管辖造成了多头领导、政令不统一,从而使得这些机构无所适从。

(二)少儿足球培训机构经营主体不明确及地位未完全合法化

部分体育培训班只是作为单位或个人创收的途径,在经营权以及归属上不明确,以致无法人代表和纳税行为。这给相关部门的管理带来了难度,也造成国家的相关损失。南京市少儿足球培训机构大多依托于各学校进行经营,但是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而非商业性质的经营管理,因此在社会上造成一定的争议。其次,培训班依托单位的相关领导不重视注册,导致相关部门在对培训班进行管理时就存在盲区和缺失,依托单位的公共资源是为了在校师生而建,虽然进行商业开发可以合理利用资源但是势必影响在校师生的利益,同时租金的去向问题也得不到合理的监管与审计。

(三)少儿足球培训机构的场地设施跟依托单位有冲突

南京市少儿足球培训班大多数是依托在学校、运动场馆,这种依托关系是为了合理利用和调配目前在开展体育活动过程中场地、设施缺乏的问题。各培训班在创建初期都与依托单位有共享资源的协议,但是要以不影响依托单位正常的教学、训练等工作为前提。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相关培训机构在东南大学、南京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校举办培训班导致在校的大学生的一些反感,对他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四)大多数少儿足球培训机构只重视经济利益

南京市的少儿足球培训班大多数只重视经济利益,做市场重视经济效益这本无可厚非,但又不重视社会效益的培训班都是短期的甚至一次。这相比在南京市场上的英语、数学、艺术类培训班的健康、持久发展显得有些鼠目寸光。由于南京市的少儿足球培训单位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三无型的少儿足球培训班,为了自己短期的经济利益,利用各种方法把学员招到之后,对学生的培训和服务就大大折扣,实现不了当初宣传的承诺。这类培训班存在的时间较短,但是不久这些培训班的组织者又会换名、换地点进行着重复的低质经营,这对于培训市场健康运营和发展起着坏的影响作用。南京市少儿足球培训机构对于企业品牌的打造力度不够。

三、南京市少儿足球培训市场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规范南京市少儿足球培训市场的管理

对于南京市少儿足球培训市场的管理借鉴普通企业与相关体育部门的管理办法无非存在三方面的管理,一是培训市场管理部门的管制;二是行业组织的指导性管理;三是企业本身的自律管理。前文提到过管理这类培训机构存在着多头领导、责任权限不明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应由南京市工商、税务部门负责培训机构的资质、运营监管;文化部门、体育部门负责规范性指导。行业组织是中观管理,需要尽快建立起这样的行业组织。培训班自我管理是微观管理,承担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三个层次相互协同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

(二)加大南京市各少儿足球培训班的宣传力度

2015年南京市出台了促进少儿足球发展的多项举措,外部环境有利于少儿足球培训市场的发展,同时培训机构也应将自己纳入到企业的范畴,对于品牌建立、品牌形象宣传、营销活动策划等应予以重视。首先,针对参加少儿足球培训的消费者总体需求不足的现状,应当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进行宣传,同时对于新媒体的利用更要到位,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和教育,强化小学生对足球运动的意识,指导小学生及其家长正确地消费,让他们深切认识到少儿足球训练不仅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人力投资。此外,为了扩大宣传的影响力,对青少年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学习和借鉴国外的一些宣传方式。例如,为了加强宣传效果,许多国家都推出了富有号召力的口号,鼓励青少年投身到足球训练当中去。

(三)实行合理的训练形式和收费标准

南京市政府应制定和出台南京市青少年学校足球培训的相关政策,加强新闻媒介对青少年足球课余“有偿训练”的宣传力度,贯彻市场准入制度,使少儿足球培训规范化。如果收费门槛太高,就会把许多青少年隔离在足球培训的大门之外,影响足球培训产业的扩大,因此南京市政府应协同市物价局、市教委等有关部门,根据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合理的收费标准,杜绝乱收费机构,规范青少年培训的收费环境,真正的使足球在青少年中普及开来。培训机构在收费问题上,将价位定在会员能够接受的位置上,并对老会员及本社区的青少年给予适当的优惠,这是培训机构创办初期的必备条件;在训练对象上注意训练形式的变化,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协调好普及和提高的关系,并在收费标准上有所区别。

参考文献:

[1]郁静.试论青少年足球竞赛市场的开发[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9(3):17-19.

少儿体育运动培训篇(5)

关键词少儿业余体育培训市场战略体育消费

一、结果与分析

(一)北京市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水平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近日了2011年的经济数据,全年CPI最终定格在5.6%,GDP增长达到8.1%。北京市人口突破2000万大关,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达到国际上“富裕国家”的水平。值得关注的是第三产业贡献大,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于秀琴分析,从第三产业来看,贡献度超过80%,即8%的经济增长中有八成是靠第三产业带动的。经济数据通报显示,按常住人口计算,北京市人均GDP80394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2447美元。“按世界银行划分各国贫富程度的标准,北京已经达到中上等富裕国家水平。”于秀琴说。全年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均增长7%以上。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03元,比上年增长13.2%,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7.2%。

经济基础是决定体育消费的客观因素,更加确切的说是恩格尔系数对体育消费的影响更加大。一般来说,居民总收入越高,而且物价水平在合理范围之内时,恩格尔系数也会处在一个合理的位置。从上面的北京市的经济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北京市居民的人均GPD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良好的经济水平为体育消费提供了竞技基础。综上所述,北京市居民的经济水平有了为子女进行体育消费的能力。

(二)北京市少年儿童余暇时间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伴随和素质教育改革的继续推进和加深,北京市少年儿童的业余时间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作者随机调查了北京市5家小学的放学时间,均在3点半到四点半之间。而且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规定,小学生每天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不可以超过6个小时。在素质教育和“减负运动”的推动下,少年儿童的家庭作业情况也有很大的改观。

充足的业余时间是少年儿童参加业余体育培训的时间条件。当然业余时间不等同于余暇时间,因为业余时间包括了满足生理需要的时间(吃饭、睡觉)、完成家庭作业和余暇时间。在《体育社会学》中,余暇时间被定义为:也称为自由时间指在一昼夜的全部时间结构里划出一切必要时间后所剩下的那部分个人“可以支配的时间”。

成年人多采用看电视,看报纸和上网来利用余暇时间。少年儿童则多采用游戏,玩耍的方式来利用其余暇时间。当然也包括一定时间的电视和网络时间。但总体来说少年儿童用在身体运动和玩耍上的时间是较多的。

通过以上的调查和分析,北京市少年儿童具有充足的余暇时间可以参加业余体育培训活动。

(三)北京市少年儿童及家长体育观念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北京奥运会的生理召开,大众媒体对体育的正面的积极的宣扬,以及学校体育的逐渐开展,人们的体育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大多数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参加体育运动。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体育运动被看作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行为,但是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健康教育理念的推广,人们逐渐的认识到了体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渐渐的认识到了健康的身体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这是学生家长的体育观念的转变。体育运动从来都是孩子们所喜闻乐见的,体育能够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欢乐。在学习压力过大时,孩子们都没有时间,也没有强烈体育锻炼的理念。但现在情况有了很大的转变。

(四)健康的、娱乐的、社交的和社会化的需要更加突出,青少年体育消费的需求更强

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在给我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健康的担忧。学校越来越多的“小胖子”,少年儿童的抵抗力越来越差等。体育作为强身健体的一种良好方法和途径,受到了家长的重视,希望孩子能够通过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由于城市化的进展,孩子们游玩和娱乐的场所和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体育更多的作为一种游戏的方式出现,是孩子们娱乐的一种主要方式,少年儿童希望通过体育运动来体验快乐。另外由于独生子女的政策,在家中我们没有兄弟姐妹,因此我们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但通过参加体育运动来培养孩子社交能力的需要也正在逐步加强,家长希望孩子能够通过体育学会如何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进行团队合作。另外一个需求就是社会化的需求,通过在运动中掌握规则的重要性、学会不同的分工和承担相应的责任等也是少年儿童体育需求之一。

(五)北京市体育场馆情况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2007年北京市共有体育场馆共有6146个(北京市统计局)。主要为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北京奥林匹克水上公园、首都体育馆、工人体育场、北京大学生体育馆、奥体中心体育馆、北京射击馆、丰台垒球场、月坛体育馆、国家网球中心、五棵松体育馆。以上统计数据还不包括中小学和大学的体育场馆设施等。

从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北京市2008年奥运会之后,北京市体育场馆的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足够的体育运动场馆的数量是开展体育运动和体育培训的空间基础和物质基础。但是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北京市已经具备了足够的体育场馆设施,为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培训产业的开展提供了足够的基础。

(六)北京市少儿体育业余培训产业的发展前景的推断和战略分析研究

综合以上各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出:北京市少儿业余体育培训产业的前景是美好的。伴随着经济的继续增长,教育改革的深化,人们体育观念变的更加的科学和对健康成长的进一步的需求。参加业余体育培训的青少年儿童人数也会相应的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作者认为各家北京市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培训产业的相关企业和组织应该采取增长战略,加大投资力度和队伍建设速度,尽快扩大市场占有率。并进行相关多元化的策略,开展多项目的培训和除了培训以外的其他活动的开展和运作。

二、结论

(一)北京市居民的经济水平已经具备体育消费能力。

(二)北京市少年儿童已经有了一定的余暇时间并正在继续增加。

(三)北京市少年儿童及家长的积极体育观念正在形成。

(四)北京市体育场馆增长较快,具备相应的功能,为少儿业余体育培训提供了场地需求。

(五)北京市少儿体育培训产业前景大好,具有很大的开发潜能和快速增长的前景。

(六)北京市少儿体育培训产业应采取增长战略,加大投入拓展市场

三、建议

少儿业余体育培训相关的企业和组织应该采取增长战略,加大市场投入和人员队伍建设来应对市场的快速增长,并以尽快占领市场和形成规范的行业标准。

参考文献:

[1] 卢三妹.广东省少儿体育培训市场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

少儿体育运动培训篇(6)

一、前言

近年来,国内社会教育培训市场出现了一股新的势力―少儿体育培训机构。这些机构的性质大多数为民营的、非学历性质的。民间资本进入少儿体育培训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市场需求,为市场注入活力。从增强少年儿童体质、传承先进体育文化的价值视角来看,这些培训机构数量增长、质量提高势必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从吸纳就业人口的角度来看,这些中小型企业能分担当前的一部分就业压力。

招生是民营少儿体育培训机构经营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少儿体育培训的营销对象分为少儿和少儿的家长两大群体,从营销学的角度来看,顾客和消费者是有区别的,他们对于企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少儿的家长作为顾客,虽然他们不是消费者但是他们在培训机构的营销战略中很重要,他们对于体育培训看法和态度直接影响着他们消费的决策,这就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体育培训是指向受教育者传授体育与其相关知识技术的活动过程。从营利的角度,它分为公益性体育培训和营利性体育培训两大部分。从培训目的来划分,分为学历性体育培训和非学历性体育培训。从年龄划分,分为儿童体育培训和成年人体育培训。本文探讨的是参加营利性的、非学历少儿体育培训的少儿的家长的消费动机。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在研究对象抽取上采取了简单的随机抽样方法,在新余市随机抽取了新余市城关一小、新钢小学、长青小学、新余市第一中学等10所中小学,对各个学校小学一年级到初三每个年级10名学生家长进行了调查。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93份,回收率93%。其中有效问卷87份,有效率87%。

(2)文献资料法。在研究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有关体育消费、体育消费心理方面的文献资料,以及营销的著作。

(3)访谈法。对部分家长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于少儿体育培训的看法和态度。

四、结果与分析

体育消费动机是指激起一个人在体育方面进行消费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动因,是直接促使一个人进行体育消费的内部动力。根据少儿体育培训的特点,少儿体育培训市场需求分为培训的服务对象――少儿和培训的出资者――家长两个群体。家长作为出资者,他们对于体育培训的态度和看法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最终是否购买服务。

1.少儿体育培训兴起的背景

中国的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教育、就业等观念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享受改革带来的丰硕成果的同时,对于生活提出更高的要求,“健康、快乐、幸福地生活”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追求的目标。关注下一代的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一直是家长们热衷的话题,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积极作用,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孩子越来越胖,“小四眼”越来越多,孩子上网、看电视、在室内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多,孩子们户外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体育的健康、社交、娱乐和成就四大功能与家长的教育培养目标相吻合。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有需求就有供给。教育需求是少儿体育培训机构兴起的直接动因。

另一个方面,近年来市场经济对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冲击,体制内消化能力越来越弱,越来越多的退役运动员进入到体育培训市场。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就业压力相比之下尤为突出,体育课在国内无论大学还是中小学都不太被重视,学校已无法完全吸纳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就业,于是这部分人员也进入到体育培训市场。社会上一些掌握了体育技能的人员利用自己的特长寻求第二职业,也进入到体育培训市场。这些体育人才为少儿体育培训机构兴起提供了人才基础。

另外近年来兴建的体育场馆场地为少儿体育培训机构兴起提供了物质基础。

2.新余市少儿家长对于少儿体育培训的消费动机

从调查中发现,家长对于孩子参加体育培训的目的可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成就主导型――盼子成龙,对自己孩子的禀赋充满信心,期望通过培训开发孩子的各种潜能,一鸣惊人、光宗耀祖。

(2)素质主导型――对项目本身有比较正面的价值体认,认为孩子可以从培训中获益,提高素质。

(3)从众主导型――随大流,鉴于与自己家庭状况相仿的父母送孩子去参加培训,认为自己的孩子也应效仿。

(4)孩子主导型――孩子本人有要求,或者孩子的师长有推荐,为满足孩子的期望,经济条件也允许。

(5)升学主导型――孩子的文化课成绩相对较弱,在升学压力下,为了孩子将来的升学就业,送孩子来接受培训,希望在体育方面有所突破。

数据表明,在少儿家长消费动机中最为显著的特征是消费动机多元化趋势。按照参与体育培训的数字排列,素质主导型是第一位占43%,其余依次为升学主导型为21%、从众主导型为18%、成就主导型为13%、孩子主导型为8%。

这些情况表明:一是家长对于体育培训的消费动机与体育的本质相联系。体育是人体自身的发育和培育,是通过运动来教育人的,是人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的综合体,每一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愉快的成长,想通过参加体育运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这是体育本质功能所决定的。二是家长的体育培训消费动机与体育价值相联系,体育的价值具有多重性,包括娱乐价值、成就价值、健康价值和社交价值四大价值。所以,家长为孩子选择体育培训时,考虑到了孩子参加体育的各项运动时,不仅可以让孩子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发挥自己的所长,而且也在客观上缓解独身子女孤独感的作用。

总之,数据显示,新余市少儿家长让孩子参加体育培训消费动机呈多样化趋势,但是对于强身健体动机需求比较明显,说明对体育有利身体健康的认识是趋于一致的。另外,在调查中很多家长表示让孩子参加体育培训的目的不只一种,对于体育的娱乐价值的动机需求有上升趋势,家长重视体育带给孩子的快乐感受,说明家长对于体育消费的认同程度逐步提高。

五、少儿体育培训机构营销策略

1.细分市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

根据家长不同的消费动机,实行差异化的经营,提供不同层次的培训内容。如针对成就主导型的家长,要提供高水平的教练员进行指导,并组织学员参加高水平的同年龄组比赛,提供平台向更高水平的专业队伍输送;对于占市场份额较大的素质主导型的家长,在营销过程中要着重突出体育培训项目的趣味性等特点,与家长沟通中尽可能地使用含糊地主观性地评价标准,使用较为显性地评价标准。

2.加大宣传,积极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品牌营销

调查中发现如今家长利用互联网寻找教育子女的方法和介绍,网络营销可以帮助培训机构寻找到新的顾客,拓展自己的市场。当然,网络营销不仅仅停留在因特网上,手机也正在成为一个新的营销工具。

3.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开发适合少儿身体发展的新产品

师资匮乏是当前少儿体育培训机构发展面临的重要困难,少儿体育培训特点决定了培训教师既要懂得体育技术,又要懂得少儿教育的特点。少儿体育培训机构与体育专业院校产学结合,培训适合市场需求的专业教师人才,加大科研力度,开发适合少儿体育教育的新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正伦:21世纪学校体育功能和目标前瞻[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8,12(4):1-3

少儿体育运动培训篇(7)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连续3届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田径之乡”;2次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体育先进县”,是甘肃省唯一获此两项殊荣的县。通渭县体校是一所全省重点业余体校和省高原人才开发计划田径训练网点学校,该校连续11次被省体育局评为“全省业余训练工作先进单位”,2次被国家体委评为“全国重点业余体校先进集体”,一次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自1972年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运动员。“全民健身运动”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因此,县级业余体校在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体育运动员的同时,要高度重视业余体校在提升少儿综合身体素质问题,必须坚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的原则,按照科学、系统、规范的方法,既要培养运动员又要提升少儿综合身体素质,大力加强县级业余体校田径训练。

一、摒弃传统观念,着力解决对田径训练不重视的问题

县级业余体育学校田径训练,是所有体育项目的重要基础,更是提升少儿综合身体素质的重要训练方法。但很多县级业余体育学校对田径训练还存在着认识不清、思想不明、训练不实、方法不当问题,忽视了田径对提升少儿身体综合素质和少儿体育项目长远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县级业余体育学校无论是领导层还是教练层,都要牢固树立田径训练的“基础”理念,切实把田径训练作为提升少儿综合身体素质乃至“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做到一以贯之,常抓不懈,为强化业余田径训练、提升少儿综合身体素质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坚持分类指导,着力解决田径训练中“一刀切”问题

要按照培养人才与提升素质并重的原则,在田径训练过程中要把“分类指导”作为重要的训练方法,彻底改变过去“一刀切”的错误训练模式。在分类指导方面,首先要正确处理好“专业”与“业余”关系,区分不同情况,确定不同的训练思路。对于那些身份素质特别好、热爱田径运动的学生,要采取“专业化”训练的方式,既要提高他们的综合身体素质,又要强化他们的专业素质;对于那些身体素质较好、热爱田径运动的学生,要以提高他们的综合身体素质为重点,并辅之以必要的专业训练;对于那些只是为了锻炼身体的学生,要设计一套专门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重点在激发兴趣、提升他们的综合身体素质上狠下功夫。

三、强化科学训练,着力解决田径训练不注重阶段性的问题

由于县级业余体育学习的生源都是基层中学和小学的学生,基地上都没有进行过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训练,因为必须首先着眼于提升他们的综合身体素质,区别不同身体条件、不同身体素质、不同身体状况开展不同类型的训练,特别是要在“打基础”上狠下功夫,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运动时间和运动技术,绝对不能所有的学生都采取一种思路和一种方法。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少年儿童身体发育不同,必须高度重视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发育敏感期科学安排训练,对于10岁以内的学生要多做柔韧性训练,对于10-13岁左右的学生要多做速度性训练,对于14~16岁的学生要进行系统性训练。

四、改进训练方法,着力解决田径训练体系不够健全问题

少儿体育运动培训篇(8)

近年来,国内社会教育培训市场出现了一股新的势力—少儿体育培训机构。这些机构的性质大多数为民营的、非学历性质的。民间资本进入少儿体育培训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市场需求,为市场注入活力。从增强少年儿童体质、传承先进体育文化的价值视角来看,这些培训机构数量增长、质量提高势必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从吸纳就业人口的角度来看,这些中小型企业能分担当前的一部分就业压力。

招生是民营少儿体育培训机构经营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少儿体育培训的营销对象分为少儿和少儿的家长两大群体,从营销学的角度来看,顾客和消费者是有区别的,他们对于企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少儿的家长作为顾客,虽然他们不是消费者但是他们在培训机构的营销战略中很重要,他们对于体育培训看法和态度直接影响着他们消费的决策,这就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体育培训是指向受教育者传授体育与其相关知识技术的活动过程。从营利的角度,它分为公益性体育培训和营利性体育培训两大部分。从培训目的来划分,分为学历性体育培训和非学历性体育培训。从年龄划分,分为儿童体育培训和成年人体育培训。本文探讨的是参加营利性的、非学历少儿体育培训的少儿的家长的消费动机。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在研究对象抽取上采取了简单的随机抽样方法,在新余市随机抽取了新余市城关一小、新钢小学、长青小学、新余市第一中学等10所中小学,对各个学校小学一年级到初三每个年级10名学生家长进行了调查。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93份,回收率93%。其中有效问卷87份,有效率87%。

(2)文献资料法。在研究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有关体育消费、体育消费心理方面的文献资料,以及营销的著作。

(3)访谈法。对部分家长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于少儿体育培训的看法和态度。

四 、结果与分析

体育消费动机是指激起一个人在体育方面进行消费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动因,是直接促使一个人进行体育消费的内部动力。根据少儿体育培训的特点,少儿体育培训市场需求分为培训的服务对象——少儿和培训的出资者——家长两个群体。家长作为出资者,他们对于体育培训的态度和看法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最终是否购买服务。

1.少儿体育培训兴起的背景

中国的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教育、就业等观念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享受改革带来的丰硕成果的同时,对于生活提出更高的要求,“健康、快乐、幸福地生活”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追求的目标。关注下一代的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一直是家长们热衷的话题,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积极作用,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孩子越来越胖,“小四眼”越来越多,孩子上网、看电视、在室内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多,孩子们户外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体育的健康、社交、娱乐和成就四大功能与家长的教育培养目标相吻合。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有需求就有供给。教育需求是少儿体育培训机构兴起的直接动因。

另一个方面,近年来市场经济对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冲击,体制内消化能力越来越弱,越来越多的退役运动员进入到体育培训市场。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就业压力相比之下尤为突出,体育课在国内无论大学还是中小学都不太被重视,学校已无法完全吸纳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就业,于是这部分人员也进入到体育培训市场。社会上一些掌握了体育技能的人员利用自己的特长寻求第二职业,也进入到体育培训市场。这些体育人才为少儿体育培训机构兴起提供了人才基础。

另外近年来兴建的体育场馆场地为少儿体育培训机构兴起提供了物质基础。

2.新余市少儿家长对于少儿体育培训的消费动机

从调查中发现,家长对于孩子参加体育培训的目的可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成就主导型——盼子成龙,对自己孩子的禀赋充满信心,期望通过培训开发孩子的各种潜能,一鸣惊人、光宗耀祖。

(2)素质主导型——对项目本身有比较正面的价值体认,认为孩子可以从培训中获益,提高素质。

(3)从众主导型——随大流,鉴于与自己家庭状况相仿的父母送孩子去参加培训,认为自己的孩子也应效仿。

(4)孩子主导型——孩子本人有要求,或者孩子的师长有推荐,为满足孩子的期望,经济条件也允许。

(5)升学主导型——孩子的文化课成绩相对较弱,在升学压力下,为了孩子将来的升学就业,送孩子来接受培训,希望在体育方面有所突破。

数据表明,在少儿家长消费动机中最为显著的特征是消费动机多元化趋势。按照参与体育培训的数字排列,素质主导型是第一位占43%,其余依次为升学主导型为21%、从众主导型为18%、成就主导型为13%、孩子主导型为8%。

这些情况表明:一是家长对于体育培训的消费动机与体育的本质相联系。体育是人体自身的发育和培育,是通过运动来教育人的,是人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的综合体,每一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愉快的成长,想通过参加体育运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这是体育本质功能所决定的。二是家长的体育培训消费动机与体育价值相联系,体育的价值具有多重性,包括娱乐价值、成就价值、健康价值和社交价值四大价值。所以,家长为孩子选择体育培训时,考虑到了孩子参加体育的各项运动时,不仅可以让孩子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发挥自己的所长,而且也在客观上缓解独身子女孤独感的作用。

总之,数据显示,新余市少儿家长让孩子参加体育培训消费动机呈多样化趋势,但是对于强身健体动机需求比较明显,说明对体育有利身体健康的认识是趋于一致的。另外,在调查中很多家长表示让孩子参加体育培训的目的不只一种,对于体育的娱乐价值的动机需求有上升趋势,家长重视体育带给孩子的快乐感受,说明家长对于体育消费的认同程度逐步提高。

五、少儿体育培训机构营销策略

1.细分市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

根据家长不同的消费动机,实行差异化的经营,提供不同层次的培训内容。如针对成就主导型的家长,要提供高水平的教练员进行指导,并组织学员参加高水平的同年龄组比赛,提供平台向更高水平的专业队伍输送;对于占市场份额较大的素质主导型的家长,在营销过程中要着重突出体育培训项目的趣味性等特点,与家长沟通中尽可能地使用含糊地主观性地评价标准,使用较为显性地评价标准。

2.加大宣传,积极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品牌营销

少儿体育运动培训篇(9)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3-000-01

由于业余训练过程中能够使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得到有效训练与提升,同时还能够使少年儿童在竞技体育方面获得极大的提高,因此,加强少年儿童业余训练培训管理对我国教育事业及体育事业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

一、组织架构存在问题

(一)不够重视

少年儿童的业余训练不受重视是当前学生教育在体育培养组织架构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由于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中对体育教育的认识仍存在一定偏差,因此容易对体育能力培养产生认知错误,而当前我国体育人才的主要来源基本上以各体育院校为主,普通教育学校中对体育教学的重视教学力度普遍不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于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组织架构中,对业余训练的重视度远远不够[2]。目前我国已有的业余体校对于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的意义重大,只有从业余培训上入手才能使体育事业的发展获得更大的推动力。从少年儿童出发加大业余训练力度成为必然。

(二)投入不足

由于少年儿童的业余训练受关注度较低,因此如果没有有效的资金与人员投入,是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成效的。目前,在我国少年儿童业余体育训练及培养工作中,现有的机构组织水平及培训水平都非常有限,而且缺少合理的教育培养规划,更没有正规的教学大纲,因此即使有参与业余训练的少年儿童,仍然无法接收到高水平的业余训练培训[3]。另外由于人员投入不足,使得业余训练的体育教师水平也存在严重不足,水平各异,使受教师教学影响显著的少年儿童无法得到业余训练水平的均衡发展。

(三)体制缺陷

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中对少年儿童的体育训练关注长期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受我国体育训练管理体制的影响。在我国的业余体育训练中,与专业体育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别,纵观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业余体育训练,均存在着明显的机制落后问题,例如训练内容与当前我国社会中体育发展需求及内容存在明显脱节,或者在培养渠道上存在严重的单一性不足,这些都是由于相关管理机制不足与缺陷造成的。

二、发展策略分析

(一)提升训练积极性

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局势下,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基础支持,更为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了使少年儿童的业余训练获得有效提升,从训练积极性发展上入手是首要任务[4]。一般情况下需要根据少年儿童在体育方面的能力表现进行差异化训练培养,大力表彰并鼓励体育能力表现优秀的少年儿童积极参与业余训练,同时通过各种渠道为这些优秀学生提供更好的业余训练参与机会,这样就能够推动很大一部分少年儿童在参与业余训练上的积极性。此外,针对这些参与体育训练的学生制定特别的升学、就业规划,对其未来的长远发展提供更多保障,也能够有效促进少年儿童在业余训练的参与上提升积极性。

(二)加强教练队伍建设

加强教练队伍建设是提高少年儿童接收业余训练水准的最根本有效途径,只要提高了体育教师的水平,就能够使少年儿童群体在接收业余训练时获得更加专业与科学的培养,因此也必然能够使其培养水平有效提升,对少年儿童业余训练水平的提高起到最为直接的推动力[5]。首先,以教师培训及人才培养为主,建立完善的教师培养规划,明确基本的培养目标,在不同时期制定合理的实施计划,使少年儿童参与业余训练的教师水平得到稳定提升。其次,通过奖惩机制及绩效管理来增加体育教师在自身专业能力提升方面的积极性,实现其综合素质水平的有效保障。另外,还应当加强少年儿童新进体育教师的人才选拔,明确专业性的教师选拔标准,将体育教师的高素质水平在源头上把好关。

(三)明确发展目标

少年儿童参与业余训练是为我国培养优秀体育人才后备军的关键途径之一,仅仅依赖于专业体校的培养远远不足。因此,在少年儿童的业余训练发展上应当在加大关注力度的同时,制定出明确的发展目标,使普通教育中业余体育训练的培养拥有更加系统化的发展规划。明确少年儿童业余训练体育能力培养的发展目标,是整个体育事业改革中最为核心的改革问题,其发展目标的确定,既要符合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需求,更要保持与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步伐同步,最好的做法是能够将少年儿童的日常学习生活与业余体育训练进行有机结合,以此为主要方式实现其更好的发展。

三、结束语

目前,我国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已经在少年儿童教育上不断加大力度,随着教育改革对少年儿童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不断提升,业余训练在教育中也成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从根本上加大少年儿童业余训练的培养力度,才能使其得到更加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付东和,关洪林.浅析科学选材在基层青少年业余训练中的重要性[J].课外阅读.2011(9):234.

[2] 吴隆基.基层青少年业余训练走向探讨[J].青少年教育.2014(1):44-45.

少儿体育运动培训篇(10)

中图分类号:G8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239-01

1.前言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我国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没有一定的质与量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梯队作为我国的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的支撑和保障,我们国家的竞技体育就不会发展到今天的地步。因此,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是各省市、地区体育局工作的中心内容。少儿业余体校随着竞技体育而生,是培养和选拔优秀体育人才的基层部门,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儿业余体校的学生正处于教育的初级阶段,因此文化教育在这个阶段必不可少,除了培养运动员的运动技能,还要把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放到重要地位,文化和运动技能都要抓,两者并行并重。少儿业余体校不仅仅是培养优秀运动员,为中国竞技体育事业做出贡献,同时也培养了大量的体育教师,他们也成为了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国体育事业取得的举世瞩目成绩,我们不应遗忘少儿业余体校这样的基层单位做出的巨大贡献。

2.江西省少儿业余体校运动员办学体系现状分析

2.1 管理现状分析

江西省的少儿业余体校在组织管理上,采取了政府管理形式的四级垂直管理模式: 省体育局地市体育局县教体(体育)局区县级业余体校。这种垂直管理体系有利于上级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竞技体育、业余训练等有关政策、规划和战略的落实, 能提高各级体校的组织管理工作的效率。但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垂直管理, 缺乏上下级的相互制约,同时因为政府管理的集中性,区县级体校的办学积极性、自主性和灵活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影响了少儿体校办学效益的最大化。

2.2 培养体系现状分析

我省少儿业余体校文化教学情况共存在传统的“三集中”、 “一集中”或“二集中”、 “体教联合”和“网点”培养等几种办学模式,这几种模式各有千秋,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中体教结合模式较比其他的模式,较好地实现了资源共享,文化教育、食宿由中小学负责,学生采取插班或单独设班管理,训练由体校负责,充分地发挥了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在组织机构、管理制度、人力、物力、财力上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运动员文化学习效果。

3.影响江西省少儿业余体校运动员文化学习的相关因素

3.1 主观因素上

少儿业余体校运动员文化学习中,受制于运动员自身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对文化学习认识存在偏差、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对现有的教学条件环境不满及在文化学习时间的安排上不合理等因素,文化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受挫,直接导致少儿运动员的文化学习的效果不佳。

3.2 客观因素上

少儿业余体校运动员文化学习的主要受学生家长、教练员及文化课教师及运动训练、竞赛安排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多数家长对子女从事业余运动训练同时须搞好文化学习持积极观点,较为重视子女的文化学习情况;总体而言,教练员对运动员文化学习关注程度较低,但在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孰轻孰重的天平上有所偏颇;因运动训练在少儿体校的中心地位,文化教师在文化教学工作中地位受限,对运动员在文化教学上的引导作用有限,极个别文化教师在教学态度上对少儿运动员文化教学造成一定负面影响,教材的不适用也影响了文化课教学效果的提高。

3.3 竞技体制下学训矛盾突显

我国竞技运动是根据国情,由国家提供经济支柱,以少儿业余体校逐级输送到各级体工队的形式发展起来的。竞技运动的特殊性,规定必须以参与竞赛、争夺奖牌为其目标设计,运动员以系统而专门的运动训练就成为了目标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对那些与目标管理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只好加以省略。由于参与竞赛、争夺奖牌这一体制目标的单一性,少儿运动员在从事专门训练的过程中,其他方面的补充十分不足,这种不足的一大部分便出在文化教育。

学校是文化学习的重要场所,少儿体校虽有其特殊性,但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也不例外。必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等,长此以往,学生才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健康的成长。在少年体校,学生是以“动”为中心,也就是说运动训练是体校的核心任务,因此,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往往会被忽略,在这种背景下长时间形成的传统观念,被后来者不断的继承,很难改变。在中国绝大多数的体校中,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之间的矛盾,似乎很难调和。对文化教学的偏颇,教育者往往会传染给学生,而学长又会传染给师弟,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大多数体校的教学安排是在周一到周五的上午时间,晚上是学生文化学习和自习的时间,但在现实中,教练员却经常调整学生的训练时间,这多数是与为了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有关,更多的运动时间哪来?只有占用学生的文化学习时间,有些项目的学生晚自习时间都被教练安排了训练课;一些学校或教练员早上安排了过量运动量,学生在文化课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感觉精力不足,注意力很难集中;有些学生参加外出集训或比赛的学生返校后,学校也未考虑给这些学生补课,这些都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不利因素。

少儿体校运动员学生不同于普通在校学生的是,运动员相当一部分时间是用于超负荷的体育训练和竞技比赛,这就必然会与文化教育相冲突,所以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存在学习时间和学习精力的分散性和有限性的特点。

4.建议

针对少儿业余体校运动员的文化学习现状,本研究建议:

4.1 应与普通学校联合办学,拓宽办学思路,运动学校和普通学校两者紧密结合起来,规避各自不足,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

4.2 加大少儿业余体校运动员文化教学工作专项经费的投入力度,完善有关运动员文化教学设施,建立健全少儿运动员文化学习的物质保障。省级体育行政管理部门与各地体育行政部门应该多渠道地筹措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经费,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渠道:1).加大体育系统的投入力度;2).争取教育等有关部门的经费支持。3).争取公益基金的支持。

4.3 加强少儿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少儿体校应当综合家长、文化教师、教练员三方齐抓共管的协同机制,一道提高少儿运动员对文化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激发运动员积极参与文化教学的学习动机,加强文化教学的常规管理,确保少儿业余体校文化教学效果的实现。

4.4 协调处理运动训练与文化课学习的“学训矛盾”,针对集训和比赛时间,运动员家长与教练员加强沟通协商,灵活安排文化学习时间,但保证文化教学的系统性与延续性;提高科学训练意识。同时要加强运动员文化学习的组织管理;最重要的是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最终还是要运动员变被动为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文化学习当中。

4.5 完善立法,建立和完善有关行政部门对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政策法规并狠抓落实。通过开展文化教学,努力拓宽少儿业余体校运动员的知识面, 提高其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性,增强智力水平、思维能力及心理自我控制能力,促使运动员把文化学习的成果转化为科学训练的“助推器”, 提高技战术意识,按照教练的训练计划,准确高效地来完成运动技术训练,不断提高训练水平和质量,成为适应新经济形式下的复合型、多元型人才,从而形成我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局面,进一步提高我省竞技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林芝萍.对体校文化教育现状的认识与思考[J].科教文汇,2012年07上旬刊.

[2]冉强辉,郭修金.上海市“体教结合”运行现状与对策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报,2006年第1期.

少儿体育运动培训篇(11)

1.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

生长发育是有阶段性和程序性的连续过程,习惯上将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婴儿期:从出生到1岁,幼儿期:1―3岁,学龄前期:3―7岁,童年(学龄)期:6、7岁―11、12岁,青春发育期:约10―20岁(一般女孩比男孩早两年),青年期:约18―25岁。

各个年龄段间顺序衔接,前一阶段的发育为后一阶段奠定必要的基础;任何阶段的发育受到阻碍,都将对后一阶段产生不良影响。

生长发育速度呈波浪式,身体各部的生长速度亦不均等。从胎儿到成年,全身大多数器官系统有数次生长突增高峰:胎儿期和青春发育初期。由于身体各部的生长速度不同,其最终的增长幅度也不一样:头颅增一倍,躯干增两倍,上肢增三倍,下肢增四倍。

各系统的生长发育不平衡,但统一协调。一般来说,神经系统发育较早,生殖系统发育较晚,而淋巴系统在青春期可达成人的两倍。各系统的发育并非孤立地进行,而是相互影响、相互适应。

2.现有青少年赛事配制

由于我国实行三级训练体制,在北方地区由市业余体校、省体校、体工队等三个大环节构成,在部分南方地区由学校进行业余训练,通过学校向省、市运动队输送。国内赛事也分为少年乙组、少年甲组、青年联赛、CBA联赛。在教育系统中分为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大学组。

以华东地区为例,由于该地区学校体育较为发达,地区存在体校与学校共同培养的现象。华东地区每年都有省、市级别的青少年篮球赛事,小到小学,大到高校。小学生组别参赛的年龄不做具体要求,报名条件只要求为小学生。

3.讨论

综上所述,青少年有其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在运动训练学中也系统地阐述了青少年儿童发育特点及在运动训练中的规律,并且大致将青少年训练过程归纳为三个阶段:(1)儿童时期的基础训练,(2)少年时期的提高阶段,(3)青年时期的成熟阶段。只有通过这三个阶段的系统训练才能进入运动技能,使身体素质竞技状态达到个人的最高水平。

但通过对华东地区的篮球赛事设置来看,很多小学阶段的小运动员从3、4年级便开始参加正式规格的篮球比赛,也就是在这种体制下很多小运动员从1年级便开始跟随小学教练参加专项化训练,并进行针对性很强的力量素质、速度耐力练习和弹跳方面的训练。

比赛对运动员在身体、年龄、智力等方面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小学阶段的学生并不具备参与正式规格篮球比赛的能力。

4.结论

根据青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及运动训练规律不难看出,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属于童年期,其身心发育水平还远远不能适应篮球运动快速、灵活、对抗强等专项特点。为比赛,小年龄运动员较早地进行身体训练,大量的训练课为比赛而服务,使训练课过于专项化。由于少年儿童的发育水平低下,各身体机能素质发展不均衡,造成以下几类结果:

4.1身体伤病及关节损伤。

4.2在发育不完全情况下过早技术定型,影响今后的训练水平。

4.3比赛的巨大压力对儿童的身心造成损害。

4.4过早地进行专项化训练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生活学习环境,阻碍小运动员的文化素质的提高。

4.5在运动成绩的驱使下,基层教练员大面积选材进行专项化训练,不正确的训练方法手段和训练思路造成了大量篮球后备力量的人才浪费。

5.建议

5.1对现行儿童组赛制进行改革,制定符合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的赛制,将娱乐、健身、基础技能训练的内容融入竞赛中。

5.2加强基层教练员的业务培训,使基层教练员掌握更多的科学训练方法,以便指导青少年的训练工作。

5.3改善对基层教练员的岗位评定标准,将输送运动员、培养运动员作为评定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

5.4增加篮球运动竞赛项目,以单项技术为比赛项目,并以年龄段为划分标准设置项目,使竞赛为训练而服务。

参考文献:

[1]对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培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