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计算机网络基础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7 15:03:55

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基础篇(1)

一、信息技术教育形势和网络应用基础课现状

随着全球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技术的全面发展,计算机正日益深人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之中,计算机网络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影响到人a们的日常生活。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水平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水平,而且己经成为衡量其国力及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与应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的一个必备的技能。在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下,作为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已不仅仅是一种强有力的技术基础教育,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基础的教育,是人才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是信息化社会的需求,更是各学科发展的需要。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计算机,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网络的使用方法,并为后续的计算机课程打下一个较为扎实的基础。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正在成为学生最迫切掌握的内容部分,其受重视程度逐年递增。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猛,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教学从教材到课程设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内容滞后状况。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掌握使用计一算机的方法和技巧,教学内容和当前主流内容脱节会严重降低教学质量,引起学生不满。

作者从实际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有关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课的比较经典的实验内容,在实际教学当中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贴近实用、内容较新、实施方便。以下就是具体实验设计内容。

二、在教学环境下精心设计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课实验

作为计算机教学的必备条件之一,联网的多媒体机房是必不可少的。机房里的学生用机应该有主流的硬件配置,安装较新的操作系统和常用的工具软件,而且机器组成局域网状态。当然,还有一些要求也最好满足,比如:学生用机安装还原卡以方便维护和管理,教师用机和学生机都安装某种教学系统软件以提高教学质量,机房配备专用服务器以保障机房整体性能等。满足了以上软硬件要求,我们就可以设计网络应用基础实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1.办公局域网相关使用技巧

作为网络技术的基础及其重要组成部分,局域网(LAN)被广泛应用到中小企业、办公室、家庭、网吧及学校CAI教学中,是我们计算机网络应用教学的重点。其内容大致包括:简单局域网配置、网络共享、用户管理、网络驱动器、网络打印机等。

组建网络是网络应用的基础,是必须要掌握的内容。在实验课上,教师找出一根双绞线网线,让学生观看物理构造,然后教师用专业网络用钳子现场制作水晶头,并告诉同学们双机对联和标准多机互联两种情况下网线不同的排线方式,在完成后用测线仪进行测试。带领同学们参观并讲解多媒体网络机房的布线情况、机柜里面的交换机,加强理解网络拓扑结构内容。最后带领同学们组建一个对等的局域网环境,配置“网络连接”的各种属性,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地址等,在配置的过程当中重新回顾理论课上的内容。

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是网络的一大功能,也是应用的最广泛的技术。在机房环境,让同学们学会共享一个文件夹,并设置成各种模式:是否允许别人修改共享文件夹内容、是否让别人在网上邻居里面看到自己共享的文件夹(在共享名后面加“$”符号)、不使用简单文件共享方式而针对多个用户配置不同的权限。学生们组成两人或多人的实验小组,每个同学都亲自体验共享者、访问者等多重角色。在Win 2000以后的版本中用户概念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让同学们在Windows XP环境下创建多个用户,在共享的时候实现远程访问共享的安全策略。

在长期、频繁的需要共享和访问的时候,就可以创建网络驱动器,使用网络启动器把共同使用资料放在某服务器上,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降低数据冗余。打印机等昂贵办公器材的共享,也让同学们进行实际操作,可以在教师机上连接一台打印机,学生机进行网络打印机的配置,在配置成功后,每位同学利用网络打印机打印一份自己的作业或实验报告以检测实验效果。

2.远程桌面和远程协助

使用计算机网络我们还可以实现远程办公、远程技术支持、远程交流和远程维护管理这些功能,而Windows XP操作系统本身自带了这些功能,在教学机房里里面我们就可以进行这方面的实验课程。

在远程桌面实验中使学生掌握:远程桌面的使用环境、必备软硬件条件、用户认证、在远程登陆连接后可以进行的权限和应用。进行完了远程桌面实验以后,引人特定案例环境,例如:远程用户需要远程协助、在线解决问题等,把Windows XP另外一个自带重要功能―远程协助引人教学。远程协助实验实行座位临近的学生两人一组形式,每个同学都完整的进行一次不同角色的任务,即充当求助者也充当远程专家,把远程协助的技巧和功能充分掌握。其中,学生们还会碰到很多相关的技术问题,比如:把远程协助的邀请函文件进行传递的时候就会用到带权限限制的文件共享问题、邮件发送接受问题;在远程协助过程当中还会使用到实时通信功能,其中可以是文本形式,也可以是语音形式。在解决很多实际碰到的技术问题时,学生们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合作能力都会大大的提高。

远程桌面和远程协助功能强大,实验效果非常好,开阔了视野,而平时学生会用的比较少,所以反映强烈,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3.互联网使用技巧

国际互联网(因特网、Internet)代表着当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向,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与应用。国内互联网发展迅速,无论从网民数量还是与网络相关的产业经济都令世人瞩目。人们可以使用因特网浏览信息、查找资料、读书、购物,甚至可以进行娱乐、交友,因特网正在迅速地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我们在进行有关互联网的网络应用技能培训时,内容涉及:IE浏览器的使用技巧、电子邮件系统及两种使用方法.FTP 服务的应用、网络论坛体验等。每项内容都是采取先理论、再模仿、最后自己实验的方式,在网络机房模拟真实Internet环境教学。IE浏览器教学中,在机房服务器上创建一个网站或利用校园网上现成的网站供学生进行访问,掌握IE浏览器Internet选项配置、收藏夹应用、网页保存、脱机浏览等实用技术。采用IMAIL等邮件服务器软件,在服务器上配置局域网环境下的电子邮件环境,让学生使用Web方式和邮件收发工具(Outlook Express)方式进行电子邮件的收发。同样,由任课教师自己配置的FTP系统、论坛系统,进行实验的时候内容丰富、灵活,更容易配置出符合教学要求的网络环境来。

4.网络安全知识普及

目前,整个国内乃至世界网络安全形势都非常严峻,网络人侵、信息泄密、黑客控制、病毒木马等正利用网络平台危害着整个社会,给人民群众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作为网络应用基础课,网络安全部分的教育应该逐渐提升其位置和所占比例,使我们的学生不仅会利用网络,还要会安全的使用网络。网络安全普及型教育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网络安全道德伦理方面的教育;网络安全威胁的各种手段介绍;基本网络安全预防知识和技巧。在教学手段上,可以使用贴近实际的活生生的网络安全案例来给学生讲解其重要性、危害性。用一些扫描、漏洞攻击、木马控制和暴力破解软件,在机房现场演示来给学生加深理解黑客攻击的技术手段。

三、实验内容的效果及网络应用基础课还应加强的方面

计算机网络基础篇(2)

计算机网络在计算机科学和技术领域应用的非常广泛。它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迅速发展,尤其是最近10年发展得非常迅速,网络迅速进入社会的各个方面,例如科学、技术、经济、工业和对人类生活质量的影响等方面。在新形势下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已经成为计算机专业和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满足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也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高校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的目标是培养出全面的网络人才。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发展方向应该适合企业需要的网络操作能力。因此,高职院校的课程除了计算机网络基础要求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专业知识熟练应用计算机网络的能力。

1《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的地位

计算机网络基础是一种最快速发展的技术。在信息技术领域,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一个与外界沟通的重要手段,可以说每一个行业都和计算机网络分不开。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更应该有一定的网络知识和应用能力。所以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已成为计算机相关专业必修课程。

2《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特点

计算机网络基础是基于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的特点是强大的理论基础课程,本课程重点是很多术语、概念,这些术语和概念的理解是学习其他网络知识的先决条件。专业课老师本身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概念和术语的理解很简单,但对初学者理解抽象概念和术语是相当困难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要求学生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和术语的意义,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有整体的把握,能够灵活地掌握网络应用程序,并希望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能够联系实际应用,对计算机网络能够有更好的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要求在教学中,要解决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全面的网络实践能力。

3《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教学与实际工作需要不符

现在很多高等职业学校开设了很多专业课程,例如计算机网络基础等,但很多专业课没有与专业课程内容的具体特点和要求相结合,高职院校的一些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也没有去做专业需求的相关工作。许多学校仅仅因为计算机和非计算机专业的区别,而开设了一些计算机相关课程,并没有从今后的就业及实际的相关工作方面考虑设置相应的课程。

3.2理论知识抽象单调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结合的综合叉学科的产物。参与通信网络,2种技术有大量的概念,所以有大量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方面的概念和协议,由于这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老师经常按照完整的教学大纲,对课本的基本概念术语进行的解释,再加上高职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学习兴趣不是很强,所以经常在听了一段时间后觉得不理解,就放弃了,失去了对计算机网络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3.3网络教学没有相应的教学环境

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相对较贵,学校建立一个网络培训室需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很多高职院校没有足够的网络实验室为学生实践操作。所以学生实践机会较少,实验项目设置通常是简单的网络连接,网络设备,网络应用和一些命令使用网络,缺乏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教学,因此,实验教学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帮助不大,实验的指导意义和理论无法验证。这将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3.4缺少实践教学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传统教学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实践很少的几个简单的网络配置实验,有些甚至是纯粹的理论教学。几乎不涉及工程和应用技术的使用,学生不能达到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的主要目的。实践课程的许多知识没有自己实际操作,常常难以把握。常用计算机网络软件,网络设备配置等许多实验,如果没有个人的实践操作,也不能完全掌握。

4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改革

4.1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应根据高职学生的教学要求,针对职业岗位技能培训来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材料。内容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的相关理论是必要的,还应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突出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专业能力以适应计算机行业所需的工作。同时结合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以确定这门课的学习任务。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兴趣为目的,以刺激他们的学习动机。应该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过程相结合,以达到理论服务实践的目的。

计算机网络基础篇(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2-0000-02

一、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是各个高校计算机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一门基础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课是一门需要在课后进行积极复习的课程,通常需要大量时间的累积才能掌握的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课需要学生在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能进行实际操作,深层次的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所学的知识。对于计算机网络基础的相关概念既能说出其理论概念,又能在实际操作中熟练操作。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的教学中,一定要处理好理论教学与相应的实践应用之间的关系,一定要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强其实践动手能力。

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在高校课程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它不只对计算专业的学生重要,对于其它专业的学生同样具有很重要的地位,纵观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我们能看出现阶段计算机网络基础课存在了下列问题: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中最为抽象,最令学生头痛的理论知识就是计算机网络基础中的OSI体系结构,OSI体系结构指的是电脑中的开放系统互联,其共有七层模型,每一层都是很重要的,但是对于初次接触的学生,它们是很抽象晦涩的,并且很难记忆的理论知识,在实践的过程中也会经常出现错误,让学生出现对整个计算机网络基础课学习的欲望,这就是说现阶段OSI体系结构成为计算机网络基础课授课的一个问题,它阻碍了学生们对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的热情。

在整个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的教学中过渡的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轻视学生们对实践操作的分析,并且只是重视书上的知识点讲解,不能将知识点延伸出得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们,学生们过分重视理论知识和书本知识,对一些生活中较为普遍存在的网络问题都不能进行解决,完全和没有接受过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的人员一样,这样使得学生觉得自己学不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课都是一样的,即使学了也很难能掌握到计算机网络的相关基础知识,学生的厌学也会使教师有一种得过且过的讲课状态,这就要求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的授课教师要在讲课的过程多运用些科学的授课方式,并对进行理论和实践知识的相结合。

三、计算机网络基础课教学方法的改进

在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中存在一些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并且在实践中学生也很难对这些抽象的计算机知识进行掌握,这样就要求教师要改进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网络基础篇(4)

一、我院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不断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成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院校的特点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他们计算机网络操作水平。我院大部分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课程。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要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而且应该深入的了解计算机网络原理。而对于把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作为非专业基础课的会计类、管理类、文科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既不能涉及过深的理论知识,又不能完全抛弃理论知识。学生在实际学生过程中通常对理论知识学习没有兴趣,但是没有理论的指导,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又难以提高。

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教学方法的思考

    会计类、管理类、文科类专业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详细的讲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体系结构、协议、工作原理等不适合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实际应用,应该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在实际中的应用。如果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缺乏良好的教学方法,不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会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想办法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对知识进行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实例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和计算机基础有着本质的区别,学生可能长时间看不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也不能做出自己才产品,这样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可以总结一些实例,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如讲述米特尼克如何人侵五角大楼,马化腾如何利用网络成功,怎么样使我们上网更安全,如何更好的利用网络学习……通过各种实例,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的学习兴趣。

    三本院校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缺乏蓝管,则会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比如上实验课,有的同学看nba,有的同学聊天,没有几个认真的做实验的,导致实验效果不理想。

四、动画演示基础理论

    三本院校的学生知识素养不同于一本、二本的学生,但是理论知识又是必不可少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的理论知识对一些学生存在一定的难度。如何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兴趣,是教学的难点。比如osi参考模型的时候,很多学生不理解,不明白七层模型的基本功能,这样在学习过程中会造成相当大的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动画效果,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将枯燥的理论和显示生活中的例子结合起来,力求形象生动。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会提高。

五、实验课上动手能力的培养

    网络设备是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的基本,熟练掌握网络设备的应用,是学好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的基础。随着我院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教学环境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但对于教学方面还是相对薄弱些,特别是设备的更新。计算机网络教学设备价格相对比较高,更新的速度又非常的快,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讲交换机如何配置,服务器如何配置,一般问题的表现等,学生没有实际动手操作过,甚至有的连交换机都没有见过,对学生来说,老师讲的就是天方夜潭,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在教学过程中,应克服各种困难,想方设法让学生多接触网络设备。课余时间可以让学生参观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建设,让学生真正体会一下网络环境和应用。还可以利用学生都拥有自己的计算机,在宿舍可以引导他们组建宿舍局域网,然后利用adsl或者校园网直接连接到internet进行实例教学,效果非常好。

    在组织学生进行宿舍组网的具体步骤:

    1、首先要规划好计算机安放的位置,网线的布线,这样可以锻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认识网络规划的重要性,提高设备的稳定性。

    2、规划好网络后,开始动手进行网络的组建。首先让学生了解到rj-45水晶头的制作,会制作双绞线568a和568b国际标准的线序,通过测试设备的连通性,学习整个网线的制作过程。测试完成后,要进行网络连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认识modem、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了解它们的连接顺序,还可以了解硬件设备的相关属性设置。

    3、网络连接完成以后,要对网络进行相关配置,包括计算机名称的设置,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dns服务器的设置。通过这些,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相关协议的使用,ip地址的作用、形式、子网划分等概念。对dns服务器的作用。

    4、网络连接完成后,还要对路由器进行相关的设置,如网络连接的设置,可以让学生pppoe协议,了解modem的工作原理和过程。通过对dhcp服务器的设置,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dhcp服务器的设置,了解dhcp协议的配置过程。

    5、完成相关配置后,要对网络进行应用。主要有文件共享、打印机共享。通过文件共享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局域网的特点,熟练掌握文件共享。

    6、最后还应该注意处理好防火墙的使用、杀毒软件的使用、网络安全、密码丢失等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熟练掌握防火墙的配置和使用,认识到网络安全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7、实验完成后,要总结组网过程,结合osi和tcplip参考模型,讲解网络模型的知识和应用,解决网络模型在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中的难点。

计算机网络基础篇(5)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教育;网络文化;特点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逐渐兴起了网络文化,国家对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非常重视,并且推动了相关的学者、专家对网络文化的重视,在这样的条件下各个高校也开始建设和研究校园网络文化,由于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所以获得的研究结果较少,也不够深入,本文主要分析了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网络文化,期望提高校园网络文化的研究进展。

1 网络文化概述

网络文化是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之上产生的,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的不断成熟,网络文化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网络上人们可以不受限制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进行学习、工作等方面的交流,促使人们共同进步,这样独特的虚拟的交流方式促使形成了网络文化。网络文化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也和现实生活存在一定的矛盾,因为网络文化中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不平等,消极的情绪,所以网络文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作为高校来说,要建设自己的校园网络文化,让学生不受到消极网络文化的影响。

2 校园网络文化的特点分析

校园网络文化是在网络文化和校园文化基础之上形成的。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文化渗入到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我国,高校是进入互联网的最早群体,网络文化也随着在校园中传播,出现了校园网络文化这种新的文化形态,因此,它可以看作是网络文化的一个分支。高校师生群体的同质性非常强,他们具有比较接近的行为方式、兴趣爱好、心理特点及社会地位等,所以他们的价值取向相似,可以促进校园网络文化的内在联系,从而传播一些正能量,让学生尽量少受网络消极文化的影响,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1.校园网络文化具有多元性和平等性

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政治功能,所以对于高校的校园文化来说,由于受到传统的文化的影响具有政治导向。但是,由于人们在网络上可以畅所欲言,所以形成的校园网络文化呈现多元化,具有多种思想观念,而且在网络中,所有的网络使用者具有平等的地位,没有上下级的关系,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接纳的信息,所以校园网络文化具有多元化和平等性,但是一定要注意一些不良的网络信息如暴力信息、色情信息等对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使同学形成正确的校园网络文化观念。

2.校园网络文化具有“高效性”及“交互性”

传统校园文化的传播只能通过校园的广播站、学校自己发行的报纸及学校举办的思想教育会,这样的传播方式导致校园文化的传播速度较慢,不能及时了解学校的最新信息,并且具有单向性,并且不能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交流。而网络的信息传播迅速,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和电脑获得最新的学校信息,并且还可以和教师或者学生在网络上进行交流,对学校的某一问题各抒己见,实现资源共享。所以校园网络文化具有“高效性”及“交互性”。

3.校园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及“全球性”

传统的校园文化的受众是学校内的老师和学生,并且相对来说比较封闭。而网络具有全球性,突破传统的空间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交流,加强了海内外和校内外的文化交流,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所以校园网络文化具有“全球性”及“开放性”。

3 校园网络文化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影响及建议

3.1对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影响及建议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学生和教师都受到网络多方面的影响,并且他们的思想开始发生变化。所以,为了适应学生的需要,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也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进行改革。因为网络上的知识传播非常迅速,所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校要及时更新教材,教师也要时刻关注计算机领域的发展前沿,及时更新和补充课件内容,并在课件上设置一些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改革教学方式,比如应用多媒体和模拟器等,提高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享受,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2 对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计划的影响及建议

由于校园网络文化具有多元性,学生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开始培养和发展自己的个性,校园网络文化让学生更加清楚的认识自己,并且想要快速提高自己,这样的追求使学生开始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的具有个体差异性和计算机水平差异性,所以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要求也不相同,所以如果继续采用统一的方式进行教学,不调节好相应的教学计划,会出现相关的问题。

3.3 对计算机基础教育对师生间关系的影响及建议

因为校园网络文化具有平等性,学生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学生对上课的诉求也发生改变,他们希望自己掌握和安排学习进程,而不是一味在教师的安排之下学习,所以如果仍然沿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教师为主体安排学习计划和编写教程的模式,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因为在网络的影响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向着平等的方向发展,在课堂上会更多的表达自己的主观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需求为指导进行课程教学,并且还要加强自己的专业修养,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同学融洽相处。

3.4 对计算机基础教育对课堂互动的影响及建议

校园网络文化中的自我输出意识以及互动意识的发展,使得学生们的互动能力和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使课堂上的互动可以高效开展。现在只靠在课堂上单纯的教师输出、学生接收的形式不再适合现在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而师生良性互动,学生之间互助协作才是提高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授的同时还要及时地学习如何进行和学生的互动,这样才能保持课堂互动的顺利进行。

4 结束语

校园网络文化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在虚拟环境中存在的文化,其开放、平等、高效等文化特征就决定了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必须对原来的教学形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改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水平,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和计算机水平。

【参考文献】

[1]杨玲.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方式的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0,(08).

[2]袁秋林,陆光耀. 关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探讨[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1).

计算机网络基础篇(6)

课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一般包括数据通信原理与实现技术、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及广域网原理、网络互联原理与技术等内容。它是计算机专业、尤其是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在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下图是我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设置。

从图中可以看出,计算机网络基础是学生学习网络工程、网络管理、网络开发三个专业方向课程的基础。如果学生学好了计算机网络基础,则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时必将事半功倍。

课程教学方法上的问题和不足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如此重要,促使我们不断关注和研究它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纵观当前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tcp/ip协议的地位问题现行的教材一谈到计算机网络,必由osi(开放系统互联)的七层模型开始说起;然后再说明tcp/ip协议的四层结构,进而将两者作一番对照。这样处理的话,tcp/ip协议的重要地位没有显示出来。众所周知,tcp/ip协议是工业标准、是事实上的标准。现在学习计算机网络,实际上就是学习tcp/ip协议。因此,tcp/ip协议应该占据一个十分突出的地位。有些学生学完了计算机网络课程,最后还不知道实用中的协议是osi还是tcp/ip。这与教材的内容编排、导向不无关系。

重视分析轻视综合从逻辑上说,编写教材的过程中使用的逻辑一般是分析,即把tcp/ip协议分层论述,把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分而述之。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分析完了之后没有举出实例,把tcp/ip协议几个层次的内容、把计算机通信的整个过程都展示出来。

理论与实际没有紧密结合教师在讲授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过程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满堂灌”,按照书上的理论讲一通,没有结合实际来谈,也不管学生是否消化和接受。tcp/ip协议实用技术,讲课时应注意把理论和实际结合在一起分析。

课堂教学枯燥tcp/ip毕竟是一系列的协议,课堂教学难免有些枯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用图表来说明问题。同时,应该注意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如制作教学动画。

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得出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一些改进措施:(1)把tcp/ip协议放在一个突出的地位,使整个计算机网络课程紧紧围绕tcp/ip协议展开。(2)在逻辑上,要注意分析和综合两者逻辑的综合运用,最终把tcp/ip协议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3)理论知识要紧密联系实际。需要指出的是,一般来说tcp/ip协议、计算机通信是一个不可见的过程。只有借助嗅探器(sinffer)、协议分析器等辅助工具,才能把通信过程展现出来。因此,有必要鼓励学生尽早学习和掌握这些工具的使用,进而学会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4)注意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把课程讲得生动活泼一些,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以上措施的综合运用。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复习时,可以向学生提一个简单的问题:打开ie浏览器,输入某个网站的网址,直到打开这个网站的首页,这里面的通信过程是怎么样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先把网络拓扑摆出来,如图2所示。问题就转变成计算机a是如何访问计算机b的web服务的。为了把尽量多的知识串在一起来讲,可以把arp、dns等协议也一并分析,整个过程(如图3所示)可以这样理解:(1)由于dns服务器、计算机b都不在计算机a的局域网内,计算机b的数据包要由网关进行转发,因此它首先要通过arp查询过程来获得路由器r1的mac地址。(2)计算机b通过dns查询过程来获得计算机b的ip地址,而dns报文是基于dup协议的。(3)计算机a与计算机b建立tcp连接,即“三次握手”的过程。(4)计算机a与计算机b进行http会话,计算机a访问计算机b的首页。(5)通信完毕,计算机a与计算机b释放tcp连接。(6)需要的话,还可以对中间的路由过程进行分析,把ip层的内容讲清楚。

上面的例子紧紧围绕tcp/ip协议而展开,综合运用了tcp/ip协议各个层次的内容,而且这样一个例子是实际中最为常见的问题。把这个例子做成一个教学动画呈现给学生,则教学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计算机网络基础篇(7)

0 引言

21世纪是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随着IT产业的迅速崛起,计算机网络的触角已经伸向社会的各个角落,并深刻地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我国的计算机网络也正在以空前的速度向前发展,尤其Internet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使人们深刻地认识到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术对适应信息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以下简称中职)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职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初中级专门人才”。中职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直接关系到我国21世纪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素质。因此,探索课程内容,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析

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步具备分析比较和选择网络技术元素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局域网组建的技术,具备一定的网络管理与维护知识,掌握一定的网络配置管理等综合应用能力。

在近几年的教学与实践中,笔者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毕业后的就业情况进行研究,认为《计算机网络基础》应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为目标,在教师的行为引导下,通过多种不定型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主动地用脑、用心、用手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由于中职学生基础较差,素质不高,他们没办法掌握难度较大的知识,只能理解和掌握一些比较基础的内容。但中职学生具有“二强一高”的优点,即动手能力强、可塑性强,对新鲜事物兴趣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充分利用这个优点。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产生兴趣,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其次要向学生指明所学的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学生只有清楚了这些,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学习。最后采用容易让学生理解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以行动为导向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和中心,是学习的主角,老师起着启发、帮助和引导的作用。

2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各部分内容教学探析

通过分析与比较,笔者觉得《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应该从六个方面进行教学,分别是:计算机网络概述、数据通信基础、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计算机局域网技术、Internet及其应用、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少讲理论性内容,多讲实践性内容,让学生多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1 计算机网络概述

本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讲授三个方面的知识: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及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应用、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其中,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应用是教学的重点。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确计算机网络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可分为不同的网络,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实例分析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的不同;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区别;再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讲述星型网络、总线型网络、树型网络、环型网络和网状型网络的特点与差异。在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教学中,可通过案例列举出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如: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电子银行、在线娱乐等等,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在讲授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内容时,可通过查阅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资料,结合最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进行教学,使学生对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2.2 数据通信基础

本部分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数据通信技术的基础知识,主要讲授三个方面的内容: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介质和数据传输交换技术。首先让学生掌握信息、数据和信号的概念;其次明确通信介质中有线介质和无线介质之分,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实物介绍双胶线、同轴电缆和光纤三种有线传输介质的物理特性和传输特性;再通过实例介绍红外线、蓝牙、激光等无线介质的特性。然后讲授数据传输技术,让学生明确并行传输与串行传输,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单工、半双工和双全工这三种传输技术的区别。最后了解三种数据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2.3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的核心内容,但要求中职学生完全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确是相当困难,因此教学中也只能讲授最基础的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主要有: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特性、OSI参考模型的七个层次结构、常用的计算机网络协议、IP地址的分类等。首先必须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功能特性,只有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特性才能够掌握各种网络的特点,才能了解网络运行的原理。其次要让学生明确网络为什么要实行分层,并且能够知道OSI参考模型到底是哪七个层。但是具体七个层是怎样工作的就不要求学生掌握。然后让学生了解一些重要的网络通信协议,如TCP/IP、UDP、FTP、HTTP、SMTP等。最后讲授IP地址的分类。

2.4 计算机局域网技术

本部分的教学内容是本课程的重点。本部分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简单的组网技术。讲授的内容有:局域网概述、局域网组成、网络设备、网络互连技术、局域网的组网技术、网络操作系统、局域网规划与设计等。学生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初步能够具备网络管理员的基本素质。本部分的教学最好都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我们可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1)引导学生认识网络设备:网络适配器、中继器、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还要动手制作网线。(2)要求学生理解网络互连的本质,能区分硬件互连与软件互连。虽然这部分内容较难,但这部分是核心内容,学生一定要掌握。(3)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必须掌握简单的组网技术,包括怎样布线、选择网络设备、进行简单的配置等,重点训练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实践的能力。(4)最后要求学生能够掌握Windows 2003 server的基本操作,如配置用户、共享、服务等。

2.5 Internet及其应用

本部分的教学内容同样是重点。学生通过学习,基本可以掌握Internet及相关知识。本部分的内容包括Internet的概念、Internet的主要服务和应用、Internet的接入方式、域名的认识等相关内容。本部分可教学的内容很多,学生也能够很好掌握。Internet的发展日新月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结合当前的一些新技术和新元素,使学生对Internet有更深的了解。在讲授Internet应用的过程中,除了讲授Web服务、电子邮件服务、文件传输服务等传统的Internet服务以外,还可以结合当前的发展介绍其它流行的Internet服务,如:即时通信、博客(或微博)、搜索引擎、网络电视、网络娱乐、电子商务、网上银行、远程教育等等,多举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例子,这样不仅让学生增加了学习的兴趣,也增长了许多网络知识。在Internet的接入方式的教学中,可结合当前“三网融合”的政策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国家的一些政策。另外还可以介绍世界和我国目前的互联网发展情况,介绍先进的“云计算”和“物联网”知识,让学生对未来网络有一个美好的憧憬。这部分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只要教师备课充分,一定能够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2.6 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

网络安全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有:网络安全概述、网络安全的威胁、网络安全目标和网络安全技术。重点讲述四个网络安全技术:加密技术、数字认证、防火墙技术、病毒防治技术。另外对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网络的不安全因素来源也要求学生有一些了解。

网络管理部分的内容较难,因此只能讲授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网络管理的概念、网络管理的功能和简单网络协议(SNMP)。重点分析网络管理的五项功能(网络故障管理、网络配置管理、网络性能管理、网络计费管理和网络安全管理)和介绍SNMP的内容。最后再介绍一些常用的网络管理软件。

3 结语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探索和实践,《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已经成为我校中职教学的特色专业课。计算机网络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充实教学内容。同时计算机网络基础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概念原理多、学生较难理解的抽象的课程,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赖于教、学双方的不懈努力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李欢,徐师.计算机网络基础(第2版)[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4.

计算机网络基础篇(8)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本身就是一门理论性强、对专业知识要求比较严格的课程,这对于许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相对不容易学习的课程,所以其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就具有更大的难度,下面就一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重理论而轻实践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具有的特点就是理论性强,也正是这个特点导致了其实践相对较弱,在大量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已经耗费了学生许多的精力,再加上本来就不充分的课时,这导致学生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教育还是以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为重点,通过对OSI模型的学习和研究为主线,在理论教学上一直保持着这种形式,相应的验证性实验和实际的操作就比较少,按照长远的发展眼光来看,这对于非计算机专业掌握这门课程的初衷是相违背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知识就是为了能在将来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中能够进行实际的应用和操作,但是沉浸在大量的理论知识学习当中使其很难抽出时间进行实践,自然也就培养不出实践的能力,最终对于本身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没学到有用的东西,反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来对付理论知识的考试,对自己的专业来说还具有较大的影响。

(二)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对计算机的相关基础知识的了解本来就不是很详尽,这对于学生自身以及教师来说都存在一定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本来对于计算机网络基础的学习充满了憧憬,但是一旦正式进行上课的时候,其就会发现,由于存在着大量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方面的欠缺,不可能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而这就要求学生要全面系统的复习计算机基础知识,这就会造成大量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基础知识的补习上;对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师来说同样存在着困扰,一方面学生存在着较大的学习积极性,这是让教师喜欢的方面,但是面对非计算机学生参差不齐的计算机水平,在授课的形式上不能协调一致,使得课程目标和计划都不能很好的实行,这就导致教师的教学受到很大的影响,使得培养目标难以实现。

(三)缺乏配套实验对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这样理论性比较强,相对比较抽象的学科来说,本来是需要大量的实验的,通过实验学生们才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其中的原理,并且对以后自己的具体操作和计算机网络问题的解决有帮助,但是目前来说,一方面是设备方面的缺乏,造成缺少实验的机会,另一方面就是重视程度不够,课时相对较少,这两个方面造成了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缺少实验,理解难度大,学习任务重,解疑答疑等工作相对比较困难,不但给学生们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阻碍,而且教师的教学工作也不好开展,由于缺乏相关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时间,教师只能在课堂上进行单一的讲授,相对直观的实验来说,不但收效小,对于教师的压力也大。

(四)教材学习难度大我国以往教育的主要着眼点放在了短时间提升国民素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使得我国的知识的传授相对比较死板,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教材对于科学技术的成果的体现不是很及时,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之间的共享已经成为了可能,这就导致了旧的知识的应用性和吸引力越来越低,但是其长期占据着我们的课本,其不但与时代的发展联系不紧密,并且很多教材缺乏市场的检验,大多为统一采购统一出版物,这对于学生理解运用而言是不利的。相较于国内的教材,国外的教材长时间接受市场的考验,其比较容易理解、学习、运用,对于问题、方法、总结的分析也比较全面,而且还有大量的习题和分析,这正是我国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所需要的,把教学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优势互补已经成为了必要的发展方向。

解决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问题的措施

(一)理论联系实践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期间会出现大量的抽象的专业术语,学起来会让人觉得乏味,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会有这样的感受,因此在进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的时候,就需要我们对于这些枯燥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验的解读,运用实验方式能够让学生们直观的看出计算机网络的运行原理,能够把一些重点的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进行印证,这样不但能巩固课堂学习的效果,对于学生们将来自己动手进行应用的开发也有很大的好处。理论联系实践既是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内在要求,同时实践教学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重点,这些学生不是计算机专业,对于很多理论知识并不需要死记硬背,只要能对其进行理解,在实际应用的时候能够知道该怎么操作就已经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教学本来就是因材施教,不能在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教学中过于严格,这既不符合教学目标,也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这门课程为的就是帮助这些学生建立起清晰的逻辑结构和实践能力,如果不能把握这些课程的重点,这门课就将失去意义。这就要求,学校的教务部门在制定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时候,要根据这些学生的实际基础,以应用型为主体目标,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立足点,灵活进行教学,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理顺学习顺序很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但是其对于基础的兴趣却不是很浓厚,对于实际操作的兴趣往往更浓。计算机网络基础的理论性太强,所以在很多人学习的时候难免会产生畏难心理,从而喜欢去操作时间,因为操作给学生们的空间相对来说更大,学生们也会感觉更自由,没有束缚,因为喜欢实际操作。但是学习的过程本来就是从简单到容易,从基础到实践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们在学习的时候要端正心态,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要认真学习,在课堂上及时进行记录,对存在疑问的地方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不要存留疑问,这样才能在实践机会相对不是很充裕的情况下进行高质量的实验,从而增长自己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水平,对以后在工作学习中的应用才有更大的帮助。

计算机网络基础篇(9)

引言:

在如今的社会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范围比较普遍,已经渗透到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社会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代表着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说明人们的生活在进步在人们在沟通方面不再局限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非常方便的就实现信息的交换。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1.1网络的定义。网络实现的两个最基础的条件就是网络设备和通信线路,通过通信线路和相关的软件将分散于各个的计算机互连起来,形成一个功能强大的网络。通过网络的连接,可以实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等,为工作和生活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在工作中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1.2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有多种分类方法.常见的分类有:

(1).计算机网络按照地理范围划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四种;

(2)按交换方式划分为:线路交换网、存储转发交换网和混合交换网;

(3)按拓扑结构划分为: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网;

(4)按传输带宽方式进行划分为:基带网和宽带网;

(5)按传输技术分为:广播网、非广播多路访问网、点到点网;

(6)按网络中使用的操作系统分为:NetWare网、Windows NT网和Unix网等l

2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

2.1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由服务器、工作站、计算机外部设备、数据传输设备、数据通信设备及通信信道组成。

2.2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软件。

软件是在计算机运行期间,对计算机的运行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种方式,根据软件的具体功能可以将其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系统软件,一种是应用型软件。

(1)网络系统软件。络系统软件是控制和管理网络运行,提供网络通信,管理和维护共享资源的网络软件。它包括网络协议软件、网络服务软件、网络管理软件、网络通信软件及网络操作系统。

(2)网络应用软件。应用型的软件,大多数情况下是为了某一项实际中应用的功能而开发的,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同时可以对网络进行维护和管理。

2.3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构成。

计算机网络系统通常由资源子网、通信子网和通信协议三个部分组成。资源子网在计算机网络中直接面向用户,通信子网在计算机网络中负责数据通信、全网络面向应用的数据处理工作。而通信双方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和约定就称为通信协议,它的存在与否是计算机网络与一般计算机互连系统的根本区别。

3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有四个方面:

3.1资源共享。

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资源的共享,在共享方面可以由硬件的软件的,但是最主要的还是数据方面。通过资源的共享,可以使工作和生活更加的便捷,提高了工作效率。

3.2分布处理。

是指当计算机网络中的某个计算机系统负荷过重时,可以将其处理的任务传送到网络中的其它计算机系统中,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利用率。对于大型的综合性的科学计算和信息处理,通过适当的算法,将任务分散到网络中不同的计算机系统上进行分布式的处理。促进分布式数据处理和分布式数据库的发展。利用网络实现分布处理,建立性能优良、可靠性高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3.3数据通信。

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能够实现的基础,将各个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通过数据的传输有效的连接起来,实现网络的功能。

3.4综合信息服务。

当今的信息化社会中,各行各业每时每刻都要产生大量的信息需要及时的处理,而计算机网络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计算机网络的常用设备

4.1集线器(Hub)是单一总线共享式设备,提供很多网络接口,负责将网络中多个计算机连在一起。所谓共享是指集线器所有端口共用一条数据总线,因此平均每用户(端口)传递的数据量,速率等受活动用户(端口)总数量的限制。

4.2网卡(NIC)插在计算机主板插槽中,负责将用户要传递的数据转换为网络上其它设备能够识别的格式,通过网络介质传输。

4.3线缆网络的距离扩展需要通过线缆来实现,不同的网络有不同连接线缆,如光纤、双绞线、同轴电缆等。

4.4交换机(Switch)也称交换式集线器。交换机要比集线器的性能更为优良,它在各个端口之间都是独立的总线,在数据的传输方面也是独立存在的,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并且它还比集线器拥有更多的功能,比如说对数据的过滤、网络的分段和广播控制等等。

4.5综合业务数字网即ISDN(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Network),是一种拨号连接方式。

4.6公共电话网即PSTN(Public Swithed TelephoneNetwork),速度9600bps~28.8kbps,经压缩后最高可达115.2kbps,传输介质是普通电话线。

4.7 X.25网是一种出现较早且依然应用广泛的广域网方式,速度为9600bps-64kbpsl有冗余纠错功能。

4.8帧中继即Frame Relay,是在X.25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较新技术。速度一般选择为64kbps 2.048Mbps。

4.9调制解调器(Modem)作为末端系统和通信系统之闻信号转换的设备,是广域网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分为同步和异步两种。

4.10异步传输模式即ATM(Asynchronous TransferMode),是一种信元交换网络,最大特点是速率高、延迟小、传输质量有保障。

4.11专线即Leased Line,在中国称为DDN,是一种点到点的连接方式,速度一般选择64kbps-2.048Mbps。

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对网络的使用要有筛选和甄别的能力。在信息的传递方面非常快速,已经将网络技术应用到了远程教学和会议中,打破了地理格局的限制。网络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创造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我们要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计算机网络基础篇(10)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各大高校普遍开展了计算机网络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通过网络,教师可利用远程资源在网上完成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授课、答疑、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考试等。由此可见,网络化教学必将成为未来计算机教育的主要手段,形成适应21世纪计算机应用人才需求的全新教育模式。 

一、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任务和网络化教学的现状 

高校计算机教育应把面向应用,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应用人才作为明确的目标。在教学中应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和应用计算机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拥有通过计算机使用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能力。目前计算机基础教育所应达到的具体的目标大致为:了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办公应用软件,具有运用计算机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 

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引起了教育体制和教学手段的重大飞跃。但网络教学所涉及的其他方面,诸如:网上自学、网上辅导、网上测验、网上练习等,还只是刚刚起步,很多学校和教师还处在摸索阶段,网络教学模式还不够完善,要在各大高校实现完全意义上的网络化教学,还需要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对现有的网络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完善。 

二、网络化教学中的四个主要环节 

(一)网上授课 

授课是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大多数院校已普遍采用了网络多媒体的先进教学手段。多媒体网络教室充分地利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各种信息,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引入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粉笔-黑板”的落后教学手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教学环境。通过网络多媒体的教学环境,教师可以生动形象地向学生机传播教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信息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于计算机这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利用网络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是十分恰当和必要的。例如,当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介绍多媒体制作软件PowerPoint时,需要大量的图片与声音素材,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准备充分,然后通过网络传给学生,实现讲练一体化,并且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可以监控学生机的使用状态,学生也可以在学习遇到困难时通过电子举手系统向教师请求帮助,大大增强了交互性。 

(二)网上辅导 

要使学生迅速掌握课堂上所讲授的众多内容,答疑和批改作业是非常重要的辅助教学活动。传统的答疑方式是:由教师安排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解答。由于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或学习任务都较繁重,有时教师安排了答疑,很长时间却无人问津;网上答疑则可弥补以上的缺陷,教师和学生可随时通过博客或E-mail方式进行沟通,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于学生大量的作业,若要求学生上机完成并在网上提交给教师批改,极有利于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又有利于教师的批改。教师还可将作业正确答案在网上公布,方便学生的查询和改错,这将大大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三)网上自学 

计算机网络基础篇(11)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221-0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熟练使用计算机、掌握计算机与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必备在基本素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计算机文化意识和信息素养,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把计算机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应用到各自的专业中[1]。

1《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全国各类学校都存在着学生之间的城乡差别较大提问题。有相当一部分的条件较好地区的中小学已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而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在入学前基本上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因此,造成了学生间的计算机基础存在很大差异,这就使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两种情况:一方面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感觉课堂内容重复、枯燥无新意、进度慢、“吃不饱”,没有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计算机基础较差的学生又感觉上课听不懂、跟不上,知识难以消化。

1.2教学形式多样,但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没有真正体现

随着教师不断的探索,在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中采用了多种的教学方法和授课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利用该教学系统使教学内容表达直观,增大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教学方法仍显呆板,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该模式下,学生过分地依赖教师的讲授,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谈不上让学生学会如何自主学习。其次,有些多媒体教学成为显示在屏幕上的教科书,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没有真正体现出来[2]。

2. 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设计

“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是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发展起来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知识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不再是学生的唯一的学习内容,学生更多地可以通过自主学习从图书馆、资料室及网络等多种途径获取主大量知识[3]。

2.1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基础

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最终要达到“两个注重、五个改变、五个利用”。

“两个注重”指: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五个改变”指:第一、改变教师的角色:既教师由“教”变为“导”;第二、改变学生的地位:既学生由“被动的听”变为“主动的学”;第三、改变教学媒体的功能;第四、既媒体由教师的“教具”变为学生的“学具”;第五、改变教学进程:既教学进程由“描述”变为“流程”。

“五个利用”指:第一、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第二、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第三、利用计算机大容量存储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多样化的学习资源;第四、利用超文本方式组织教学信息,使学习信息更符合人类的联想思维;第五、利用网络技术,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2.2构建适合本学校的网络环境下教学平台

学校可以构建适合本学校教学的网络系统。该系统具有以下主要功能:(1)对每位注册的学生进行身份验证;(2)网络辅助教学。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通过网络了解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课件及要求,提供相关网络教学资源的检索等;(3)学生既可同步与教师交流,也可以选择不同时间、选择不同的教师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交流,提高了资源利用率;(4)学生能够检索到自己喜爱的课件并能自主学习;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能充分发挥网络在教学中的作用,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能将理论和实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3]。

2.3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

2.3.1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校可以利用现有设备完成开放性网络教室的功能。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教室的“广播教学”功能,使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利用 “监视监听”、“个别指导”、“转播示范”等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更好地加强双边活动。另外由于计算机教室接入Internet,使教学信息资源得到充分扩展。

2.3.2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以其丰富的网上学习资源、良好的交互、快捷的通信方式,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网络环境下,学生被赋予自主学习的权力,他们可以通过协作方式,主动去查询资料、解决疑难、探索知识。这并不是说学生的学习脱离了教师。相反,在这种高度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学习方法和信息的获取、处理、应用更需要教师的指导:由教师在课前将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上传到教学资源服务器上,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的时间、内容和进度,可随时在网上下载学习内容或向教师请教。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课堂练习内容不再局限于书中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为其选择相应的练习内容,这样即掌握了有关的知识内容,同时也让学生将本专业的知识与计算机知识进行了有效的融合,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2.3.3积待解决的问题

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如:

1、进一步加强与改善网络和硬件环境,同时采取相应的软件技术措施,以满足音视频课件实时播放的需要。

2、网络环境下教学的管理与监控,需形成有力的保障机制和一个有效的评价体系,确保网络环境下教学的有效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改革还有待于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