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铁路运营毕业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8 15:07:15

铁路运营毕业论文

铁路运营毕业论文篇(1)

[作者简介]侯立新(1966- ),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铁道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铁道运输管理、项目管理、高职教育。(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课题项目]本文系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重点课题“基于岗位需求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开发与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5-0094-02

高职教育担负着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培养高技能人才、提高企业职工的文化技术素质的重任。传统的高职教育模式下的毕业生不适应社会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是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构建以职业能力和岗位需求为核心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意义重大。

一、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职业岗位需求特征

铁路职业教育最主要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在铁路职业岗位上工作所需要的各种能力。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要根据铁路企业行车、货运、客运三大岗位群的岗位技能标准,通过教育使学生具备这三大岗位群的岗位技能,使毕业生与铁路企业需求实现对接。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有车站值班员、助理值班员、信号员、车号员、调车区长、调车长、连接员、制动员、货运员、货运值班员、客运员、列车员、客运值班员等运输岗位上的主要工种。这些工种要求铁路运输生产一线基层工作人员应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才能确保运输生产正常进行。

二、高职院校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

1.课程体系没有突出职业岗位需求。高职院校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现有的课程采用“三段式”(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体系,考虑了学科的基础、广度、深度,没有突出职业岗位的需求特点,忽视铁路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能较好地把铁路企业的技术要求转化为教学中的具体目标,不能以铁路企业需求为主导,形成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导致学校供给与社会需求脱节。

2.侧重理论教学,缺乏专业技能训练。目前,教师在教学中普遍采用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录像、模型、实物、挂图等辅助教学,但由于铁路专业课程的知识大多来源于生产实践,需要有现场的感性认识,教室的常规理论教学模式使学生感到枯燥、理论联系现场实际困难,没有系统的技能训练,教师传授的知识很难转化为学生的职业能力,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造成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差,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实践教学学时与理论教学学时相比较少,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有一定差距。同时,日常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未能适度融合,未能利用实训充分学习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各岗位作业程序,实践教学组织缺乏管理,散乱、不系统、不连续,缺乏创新,学校未能在学生离校之前教给他们工作所需的真正技能, 在其专业成长之路上未留下深刻的印象。

3.教师缺少企业实践经验,不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中实践教学教师在整个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合理值应为50%左右,而真正符合实践教学要求的教师比例偏少。大多数院校没有建立具有积极作用的导向性政策,校内教师缺乏提升实践能力的动力,而企业有经验的人员由于学校没有专门的聘用制度或者收入待遇原因不愿意进校执教。校内教师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必须到站段中去锻炼,要缴纳“学费”,要付出很多精力与时间。学校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教师很难主动下站段锻炼,使实践教学队伍偏向理论化的现象长期得不到改进。其次,各高职院校面对实践教师普遍缺乏的局面还大量引进各高校毕业生,忽略职业教育的特点,从长远而言不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4.实践性教学设备投入不足,教学质量难以保证。铁路专业实训设备投资巨大,铁路专业实践设备和场地普遍不足,实践教学条件难于满足教学的需求。在实践教学的组织过程中,十几个人一组,使得实践课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真正动手机会不多,同时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明确,组织管理跟不上,实训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学校没有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实践教学在内容安排和教学时间安排上存在随意性,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远没有对理论教学要求的严格。

5.考核评价方式不合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闭卷考试是高职院校的主要考核方式与手段,一次考试定成绩,“重理论、轻实践”状况依然严重。学生学习目的与方式急功近利,只想着应付考试,考核方式与手段缺乏科学、合理的机制指导,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背离了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其次,考试形式与手段单一,不利于引导和推进教学模式的改进和提高,无法实现教考互动与互促。考核内容多强调理论内容,而忽略技能、实操与岗位应用能力的考核;多次多手段考核与综合评价应用少,不利于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虽然有些院校已初步形成了以培养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比例不断提升,但对实践教学结果的考核仍然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完整、行之有效的机制。实践考核流于形式,实施程序不严密,考核标准不科学等问题突出。

三、实现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的途径

1.围绕培养目标,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切实转变实践教学无足轻重的观念,建立完整和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模式。一要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各占50%。二要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应形式多样,并且自成体系。包括实训项目、铁路车站认知实习、行车、客运、货运业务实习实践、社会调查研究、组织各类竞赛、毕业实习等。三要制订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计划,围绕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和技能来设计每学年实践教学环节,统筹安排,并用教学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督导组定期检查落实情况。

2.强化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在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既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保障。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将学生考取车站值班员、客运值班员、货运值班员等职业资格证纳入正式教学计划,并将之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学生毕业时拥有一技之长,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同时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铁路局行车、客运、货运等岗位的练功比赛,学生在参赛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锻炼和提高。

3.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一是重金引进企业优秀技术人员充实实践教师队伍,建立有效的奖励、激励机制,使他们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同时加强教师实践技能考核,提高教师实践技能。二是为教师提供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为在职教师提供带薪学习的机会,了解和吸收铁路新知识、新设备、新技术科研成果。三是为教师创造条件,定期到有关站段挂职锻炼,提供积累现场实践经验的机会。四是聘请各铁路交通大学教授作兼职教授,定期对教师开设讲座,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五是聘请站段技术人员担任学生实践指导教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4.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共建等形式,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成才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和条件。加大经费投入建设行车、客运、货运作业模拟实验室,加大各仿真型设施及教学软件的投入,引进先进的管理信息应用技术。如站场大沙盘、地面光电站场等仿真设备;引进TDCS/CTC(铁路调度集中)仿真教学设备,将多个模拟站场及其控制系统按照调度监督或调度集中的形式联成一个网络,实现列车运行信息及信号设备状况信息的采集的实时追踪;引进计算机联锁仿真教学系统和6502仿真教学控制台模拟现场可能出现的各种故障和模拟列车的运行,培养车站值班员、助理值班员、信号员等工种的实作演练水平,提高学员的职业能力。进一步完善客运实训室、货运实训室设备,增加计算机数量,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动手机会,能熟练填制客运、货运票据,让学习过程变得丰富多彩,提高学生的成就感,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提供坚实的物质保证。

各院校应加快与铁路局各站段建立广泛的校企合作关系,积极与铁路局作业量较大的主要站段共建稳定的校外专业实习基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现场技术工作的能力,使学生一毕业就能胜任职业岗位。同时加大订单培养力度,学生就业方向确定,减少学习的盲目性,能更深入地学习本岗位所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5.建立新型的实践教学考评体系。围绕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这一核心,进行多元化、多次的考试改革。改变纯理论考试方式,强化实践操作和技能的课程内容考核比例,注重形成性考核,打破一卷定成绩的考试方法。应当整合闭卷、实操(如代用票的填写、客运杂费填制等)、案例解析、答辩等多种形式进行理论与实践的考核。加强对平时形成性考核的认识,一门课程可提供多次考试机会,实现平时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综合评价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考评办法。另一方面要以就业为导向,将职业资格考核学习与学生综合实践学习结合起来,重视学生对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形成完善的综合考核测评体系。

四、结束语

实践性教学是职业教育中极其重要的环节。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在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中,以工作岗位需求为导向,在教学中有效地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努力实现教学与企业需求的对接,高职院校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崔秀敏.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7(23).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汪惠.试谈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相结合[DB/OL].,2009-09-01.

[4]肖坤,罗勇武.以就业为导向“递推法”构建高职课程体系[J].职教论坛,2005(18).

铁路运营毕业论文篇(2)

一、前言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高端的专业技能人才,以实现其服务社会和服务经济的职能。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但要具备必要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应熟练地掌握专业技术,且侧重于实际操作应用。一方面,传统的学历教育是根据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只要在教学计划内各学科均达到合格及以上标准者,即可获得学历证书(毕业证)。显而易见,学历教育在培养高职院校的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方面,犹如强弩之末,推动力不足[1]。另一方面,我国对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制定了就业准入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到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就业。职业资格证书是以国家岗位职业标准为考核标准,将学历教育与就业准入制度相结合,推行“双证教育”,能弥补学历教育在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方面推动力不足的短板。双证教育以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作为考核人才合格的标准,能更好地实现培养市场紧缺型人才和培养企业实用型人才的目标[2]。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定:全社会所有的大中专及职业高中的毕业生,都必须具备“双证”,否则视为不合格的毕业生。这也从制度上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推行双证教育。推行双证教育,以就业为目的、以职业教育为导向,以证促学,以证导教,是目前高职院校促教保质的有效途径。

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技能存在问题分析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了切实推行“双证”教育,将《技能考证培训》和参加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纳入教学计划,要求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考试,获得与就业去向相关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在“双证”教育中导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对铁路特有工种职业资格标准的能力结构、内涵、要素进行分析、分解,明确国家职业标准中规定的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以此来制定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促使专业培养目标与岗位职业标准对接,达到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双证”融通。指定具有“双证”资格的教师为技能考证培训指导教师。培训指导教师均具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证书,具有丰富的培训经验,为“双证”教育提供了有力的师资支持。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经过数十年的实践与探索,已经相对成熟和完善,但是仍然存在问题和不足。1.鉴定证书种类繁多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主要面向国家铁路、地方铁路、城市地下铁道、城市轨道交通、大型厂矿企业和港口的铁路运输部门,培养安全意识和劳动纪律性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符合铁道交通运输行业一线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岗位要求的高技能人才。从业岗位集中在行车、货运、客运等三大岗位群,这三大岗位群又各自囊括众多工种,具体岗位见表1。岗位众多,对应的职业技能证书也种类繁多。如何在职业技能证书众多的情况下开展职业技能考证的培训与鉴定工作,同时保证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一直以来都在致力探索和解决的问题。2.就业与考证的对口率低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进入铁路运输企业,主要从事行车、客运和货运等岗位群的工作。尽管铁路运输企业与学生之间形成的劳动合同关系是基于平等、自愿原则的双向选择关系,但在具体岗位确定方面,运输企业通常是根据企业自身的需求单方面进行安排,被聘用方(即高职毕业生)一般处于被动状态,自由选择岗位的几率不高。另一方面,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在校学生在参加职业技能考证时,对于选择考取何种资格证书,虽有一定的自,但受限于师资配备、职业鉴定站的考证容量不足等问题,学生可选择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的种类也有限。目前本专业以历届学生就业的具体岗位情况为导向,结合学生的专业水平,筛选出行车岗位群中的信号员、客运岗位群中的客运员和货运岗位群中的货运员三种职业技能证书供学生三选一进行考证。多种可能的就业岗位对应单一的职业资格证书,这对矛盾导致学生就业岗位与证书的对口率不高,不少学生就业后因岗、证不对口问题需要重新进行考证,容易造成资源浪费。3.部分岗位考证门槛高,选择受限制安全是运输企业的生命线,也是铁道运输企业永不过时的主题。为确保运输生产的安全,保证良好的生产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铁路运输企业对部分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设定了较高的门槛,要求考证者必须有一定的现场工作经验后方可考取相应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目前我国国内各个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适用范围遵循高等级工种涵盖低等级工种的原则,铁路运输企业要求高等级的工种必须具备一定的岗位工作经验方可考取的规定,一方面限制了在校学生的选择范围,限制了知识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资源的重复浪费。4.新题库启用后考证通过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根据国家制定的标准进行,属于标准化考试。技能鉴定分为两部分进行:一部分是理论考试,考核相关的理论知识,采用机考形式,系统随机组题,满分100分,合格60分;另一部分为实作考试,考核该工种的实际操作技能,由铁路局技能鉴定站的考评员进行考核,满分100分,合格60分。考生须在理论考试和实作考试这两项考试中成绩均为合格方能获得相应工种的职业技能证书。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技能考证通过率在2014年之前一直保持在75%以上且保持逐年上升的趋势(具体数据见表3),通过率与专业发展目标相吻合。从2015年开始,理论考试第一次启用铁路总公司推出的新题库进行职业技能考证,总体通过率不到30%(具体情况见表4)。据悉,该通过率与全国其他铁路高职院校基本持平。职业技能考证的通过率出现大幅度的下降,与理论考试通过率不高有关。因新题库不再采用对外公开的模式,使得技能考证的培训工作在短时间内抓不住关键和重点,最终导致职业考证的通过率大幅下降。

三、拟解决的措施

1.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岗证对口率根据行业运输生产的特点,本专业加强与铁路运输企业的合作,在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加强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方面的合作。按照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整合优化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1)工学交替,顶岗实践根据本专业培养客运员、客运值班员、售票员、货运员等运输岗位群的需要,安排学生进行工学交替的顶岗实践。利用寒假、暑假的时间组织学生参加铁路车站组织的春运、暑运顶岗实践,解决铁路站段季节性用工的难题,同时使学生掌握车站客运员和售票员等岗位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实现校企共赢的目标。(2)工学交替,定岗实践对车站值班员、助理值班员、调车员等行车岗位,由于直接影响铁路运输安全,无法做到完全顶岗实践,我们就通过加强与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铁路现场的定岗实习。通过在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的交替进行,学生所学的理论得到了巩固,行车组织指挥、车站作业组织、调车作业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加强。2.加强高仿真的实训基地建设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端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专业技能的培养,需要有完善的实验实训设备,因此,实训室的建设成为高职院校高质量完成其根本任务的关键。高仿真的实训基地能为学生创设近乎真实的工作情景和环境。本专业应在已有的铁道运输与信号演练中心、铁路运输信息系统实训室、铁路行车实训室、铁路货运实训室和铁路客货制票实训室、铁道运输与信号演练中心,将铁路列车运行指挥工作及接发列车工作的关键岗位(包括车站值班员、助理值班员、信号员、列车调度员等)完全按铁路现场的作业流程进行技能训练,并通过设置不同的特殊作业和设备故障等突发事件,进行非正常情况下的技能训练。这些技能是学生在铁路现场难以学到的,必须通过高度仿真模拟环境,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方可进行。高仿真的实训设备,可为学生积累一定的现场经验,解决了部分运营岗位在入职前无法取得工作经验、不能考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问题[3]。3.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本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一直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根据用人单位要求适时调整更新培养方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突出了岗位适应性;二是构建了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突出了实践教学环节;三是以职业素质为核心,体现全面素质教育;四是采用了多样化的课程形式,更有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五是实施“双证书”教育,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运营专业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业技能考证设在第四个学期,顶岗实习则设于第六学期。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从专业理论角度进行考虑,在第四学期之前学完专业理论知识后,技能考证无缝地进行,可以确保学生知识的连贯性。但是也存在考证与毕业后实际工作岗位对口率不高的问题。为了切实深入地推行双证教育,应结合运输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的相关规定,在今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可考虑将职业技能考证放在顶岗实习结束之后.

在本专业历届人才培养计划中,顶岗实习这门课程在第六学期开设,基本是在运输企业与学生签订就业三方协议之后,学生顶岗的岗位也基本是“定向”分配即顶岗岗位与就业岗位对口。通过顶岗实习能够有效利用和发挥企业在经营理念、工作环境、团队氛围、设施装备、技术力量、生产过程、管理方式、企业文化等方面学校没有或难以替代而企业独具的教育资源优势,使学生真切感受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的工作环境和生产流程,并能运用企业的技术设备进行岗位实作训练,接受企业岗前录用考验,更利于学生毕业顺利在企业就业[4],同时也为学生积累一定的现场工作经验。将技能考证放在顶岗实习结束之后,一方面是可以更合理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学生根据毕业后的就业岗位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提高岗、证的对口率,避免考证资源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现场职业技能鉴定站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经过几个月顶岗实习的磨练,学生已经非常熟悉相应岗位的工作流程,夯实了专业技能,基本具备了考取高等级工种职业技能证书的能力,根据职业资格证书管理中高等级工种涵盖低等级工种的规定,学生可跳过低等级工种考取高等级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节约考证资源,实现考证资源的优化整合。

四、结语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已经伴随着几代人的青春走过几十年的发展之路,在未来,专业建设应立足于丰厚的专业基础,以职业技能考证作为专业技能培养的风向标,理清职业技能考证的培训思路,全方位、多角度做好职业技能考证的保障工作,在保证本专业职业技能鉴定良性发展的同时,也为铁路运输企业培养和输送更加精专的专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明祥.中国成人教育教学研究的里程碑———“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访谈录[J].中国成人教育,2015(9):5-9.

[2]戴茂良,顾玉娥,张伟.职业技能考证与课程教学相融通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3(10):151-152.

铁路运营毕业论文篇(3)

一、产学合作下研究确定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就业定位。全部面对轨道运输业、铁路运输业等一线工作岗位进行定位。

(二)相关职位。铁道运营专业包括铁道货运组织、铁路行车组织、铁路客运组织三大岗位群,对于毕业生进行调查,进行调研,得出结论是承担的主要职位为客运值班员、车站值班员、货运值班员等,工作在铁路一线。

(三)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技能、知识、素质如下所述:

1.知识结构

(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法律基础知识与思想道德修养;

(2)按照学习层次高低掌握必备的高数、实用文写作、相关英语阅读、常用计算机实作等必备的基础知识;

(3)要学会工作岗位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机车车辆的结构及原理、铁路线路站场、工作中接触到的信号设备等;

(4)完全掌握岗位必需的专业知识: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运输组织等。

2.技能结构

(1)应能遵照工作规程完成以下任务:拥有相关能力实现车站组织、接发列车及列车调度、货运组织、行车管理、特殊条件下货运组织、运输安全管理、客运服务、客运应急等作业;

(2)拥有相关能力熟练运用按照行车组织、客货运作业的要求下的作业工具,并能够合理选择完成接发列车、铁路行车安全管理、车站组织的工具,合理选择完成列调货运组织、特殊条件下货运组织的相关工具及其安全管理、客运应急等作业的工具;

(3)能够随机应变采取合理的方法正确处理不同的应急事件;

(4)学会组织行车、客货运作业,并依据铁路运输企业作业组织方式;

(5)学会评价检查运输作业。

3.素质要求;

(1)应当具备诚实守信、具备责任、敬业及遵法的观念;

(2)应当具备优良的沟通交流能力、社会适应性和团队合作意识;

(3)应当具备终生学习能力及理念;

(4)应当具备实践、创造、就业、创业等能力;

(5)应当具备优良的身体及心理素质;

(6)应当具备环境保护及资源节约的意识;

(7)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8)应当具备严谨的职业作风及灵敏的反应能力。

二、产学合作下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培养标准

经过高校升级和合并,我国铁路本科院校数量增加,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在以前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基础上建立起来,在此课程里,保留了货运组织、行车组织等铁道运输管理的课程,它们以设计人员为宗旨。

目前的铁路高职院校很多是于1999年后由中专改建的,所以还存在铁路运营管理专业,培养实作技能与铁道运输一线的高技能与高素质人才。

经具体铁路运输部门的调查研究、深入探讨,与相关企业专家座谈,与业内专业素养较深的老师讨论,得出结论:本专业毕业生必须具有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在他们毕业分配时,至少具备中级货运值班员、中级车站值班员及中级客运值班员职业资格证书与货运值班员、车站值班员及客运值班员技能鉴定专业证书。

三、产学合作下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培养状况

目前的铁路高职技术院校很多是1999年以后由铁路中专改建的,它沿袭了之前的中职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但是中职一些专业采用本科的体系,可以被认为是本科教学内容的归纳与压缩,主要讲授知识,缺少职业教学做一体化、把职业理念和工作流程融入到实际教学,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整体需求。近些年以来各高等职业学校大力倡导与铁路局、机车车辆制造企业合作,研究出适合高职高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的课标与体系,期望铁路院校能够很快统一标准。

四、产学合作背景下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观念

按照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等岗位任职的要求,参考中国相关职业岗位的资格要求,与呼和浩特铁路局等铁路企业协作。按照铁道高职专业所应达到的职业能力,就业为导向,服务铁路及其运输企业为宗旨。

本专业的构成是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铁路行车组织三个工种,各个工种内部岗位由低到高递进排列,不同能力对应相应职位,层次关系为循序渐进。按照铁路运营管理专业包含的铁路货运、铁路客运、铁路行车的工作种类,与相应的职业所需的能力渐进关系,采取“因岗施教”,产学合作育人模式,建构本专业学生知识能力、技能能力、素质系统,构成渐进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从头至尾关联岗位与职业能力的关系,采用产学一体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岗位业务技能可以层层递进、渐进发展。

五、产学合作背景下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设计

1.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要遵照职业资格标准,要以职业能力为中心。根据铁路货运组织、行车组织、客运组织方面的职业技能的要求,参照中级车站值班员、中级货运值班员、中级客运值班员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结合相应的专业能力与社会能力,将岗位职业资格标准嵌入教学标准,加强学生的职业活动能力。

2.用岗位任务作为目标用于研发“多证书的支持课程”。经过广泛研究国家中级货运值班员、车站值班员、客运值班员专业具体工作,联系铁路行车组织、货运组织及客运组织的专业岗位工作目标,研发出既要展现铁路运输特殊工种行业发展特点,又要适合学历教学需求的“多证书课程”,既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又能提升技能水平。这样铁路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毕业生不仅能够取得高职毕业证书,而且能够取得铁路运输的相应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和与专业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最终大大提升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水平。

3.运用实际岗的具体业务难度来指导课程安排。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所要就业的岗位工作由单一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难度逐渐加大,根据这种规律合理安排相应课程,教师系统讲授与学生完整学习之后,学生将可以学会全部的岗位能力,为将来在现场实际工作能力增长打好坚实的基础。

4.以就业为导向,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积分体系。课程进行了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课程评价方法和形式也进行了相应的设计。建立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基于能力评价的评价体系,采取了多样的评价形式。学习领域的考核标准是基于职业综合能力的考核评价,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标准为评价内容,通过学生与学生的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相结合,任课教师评价与企业的评价相结合。课程中所有的工作任务项目必须获得及格以上的成绩,本学习领域的学分方可获得,否则重修不及格模块。考评形式有教师观察学生工作完成过程、学生口试、答辩、小组展示、个人展示、成果展示、自我认知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形成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个人展示和小组协作评价相结合,学生之间自评、互评相结合,校内老师评价与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加强每个学习情景的过程考核,综合考核学生的能力,综合评价学生。

5.产学合作下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现教学的过程。实行各个学期、分散式的工学交互教学组织方式,把教育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开放性突显出来。传统的高职教育是三年六个学期,为了培养专业核心能力,并且结合具体站段铁路运输运营生产的实际情况,专门增加在假期中学习的学期。将大学二年级的寒假拓展为一个工作学期,率领学生加入春运战役,这样就会使学生提前树立铁路站段运输生产的感性认识;把大学三年级的暑假拓展为工作学期,率领学生进入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来锤炼学生在铁路实际运输生产中的应急处理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最后实现产学合作下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的过程。

6.根据运输组织形式进行教学活动。在铁道交通运输生产中创立真实的工作情境;根据行车、货运、客运组织模式,采取角色融入的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具体业务为过程, 将产学紧密结合。随着所布置安排的教学任务的一步步正确结束与完成,老师必须激励学生努力实践,放手工作。在自我思考的同时提高实作水平,加强研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合作能力,逐步加强岗位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

综上所述,关于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通过分析目前铁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取得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和设计思路。

【课题编号】FJB110092-Z0139,国家子课题研发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高职院校产学合作模式及支持政策研究子课题:紧密型产学合作模式和运行方式研究,课题号FJB110092-Z0139。

参考文献:

[1]壮国祯.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7

铁路运营毕业论文篇(4)

作为一种新兴的交通工具,轨道交通具有速度快、运量大、占地少、能耗和污染小、安全性和舒适度高等其它交通运输方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因此成为解决城市和城际区域交通问题的首选。近年来,长沙市城市轨道交通和湖南省3+5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相继启动,随之而来的是对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及建设人才的巨大需求,而一线车站工作人员占全部运营人员的比例就接近50%。 本文以长沙市轨道交通2号线人才需求为例,就需求量最大的车站作业管理人员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轨道交通运营人才需求分析 长沙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已于2009年9月动工,全程22.26km,设站19座,近期配属6节编组列车23列,计划2013年10月建成试运营。2号线为我市第一条地铁线路,在以“安全管理、职责明确、精简高效”为原则,充分考虑服务至上、人性化管理、资源高度共享以及1号线人才储备的基础上,确定70人/km的标准配备运营人才,则人才缺口为1580人。今后随着作业人员技能的不断提高,单位公司人员配属可能会逐步减少。 1.运营一线作业人员需求预测 根据所在岗位和工种的不同,一线运营人员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直接向乘客提供服务的人员,该部分人员为车务人员,也称为一线作业人员,一般设有站务员、值班员、值班站长、调度员等岗位;二类为对轨道交通设备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工作,使之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为乘客服务提供资源保障的人员,该部分人员为设备维修人员,也称为二线人员,主要有车辆检修工、信号检修工、供电检修工、机电检修工、线路检修工等。 2号线一期工程运营的一线人员主要涉及车站管理、列车驾驶、车辆检修、通信信号、机电维修、变电和接触网检修等作业岗位,人才需求量为1265人,占全部运营人员80%以上,其中车站工作人员占运营一线人员58%以上,其次为乘务员(司机)、车辆检修工和线路隧道维护工,各岗位人员配置标准具体数据见表1。通过国内地铁行业有关人力资源所做的调查发现,车站工作人员的学历构成主要为高、中职层次的技术或作业人员,而职业院校应届毕业生是主要的来源,大约占75%。 2.车站工作人员需求预测 本着集中管理、机构精简的原则,车站管理一般实施“中心站站区”区域管理制度,一个中心站站区分管3~4个车站,配置1名站长和2名站长助理,执行日班制。值班站长对中心站站长负责,按流程制度组织本班的生产作业。 按每人每周工作40小时计算,一般标准车站需配备工作人员约32人(见表2)。按4个班制安排倒班,每班应配备1名值班站长、2名值班员(分管票务、客运和行车),2名票务员和3名站务员,其中票务员和站务员采取轮岗和轮休制。根据不同客流峰段的作业强度,各岗位可适时调整班制安排。 在实际生产中,车站人员需要培训、开会、休假以及应对突况等,因此预留8%的储备人员。参照以上原则和要求,2号线一期19个车站可划分为5个中心站区,车站配置人数为736人左右。 二、车站作业人员培养途径分析 轨道交通车站作业人员的培养一般分为职业院校培训、专业机构培训、企业自身培训三个阶段。 职业院校培训主要为基础理论和通用专业知识方面的学历层次教育,专业机构和企业自身培训侧重于特种专业实践培训,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三个过程。 1.职业院校培养 职业院校是城市轨道交通一线技术或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职业院校通过设立车站运营管理相关专业,按照轨道交通企业人才需求标准,科学、合理地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学实施。学生通过一系列理论课程学习与综合实践课程锻炼,以达到所学领域要求的理论和技能的目的。职业院校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基本目标,注重学生基础教育,并侧重于专业理论知识培训,以促进与轨道交通企业岗前培训的衔接,这些也是学生进入轨道交通企业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各院校应着力培养“宽知识领域、厚专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长沙市中等城乡建设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学校即将开设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进行中职教育,同时通过与高职院校开展校校合作,招收高中毕业生联合进行高职教育,可为轨道交通公司培养急需的一线车站作业及管理人员,就业主要方向为站务员、值班员、值班站长、调度员、站长等。 2.专业培训机构培训 专业培训机构指学校或企业凭借自身完善的培训条件和设施设备对即将毕业或录用的毕业生进行特种专业知识的实践培训,它是轨道交通人才中、高职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包括上岗前的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然后组织考核,取得相关岗位资格证,以达到上岗前要求的独立操作能力,如广州地铁即将成立的地铁培训学院就是较为成熟的专业培训机构,其前身为广州地铁培训中心;武汉铁路司机学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具备半专业培训机构,因其花巨资购置司机模拟设备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训。由于我国轨道交通行业起步晚,设备国产化率不高,早期运营人才的培训集中在国外进行,二十世纪后,国内地铁产业突飞猛进,多年的地铁运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专业培训机构已趋于成熟和市场化,也不局限于某一城市的轨道交通人才培训机构。 通过对轨道交通行业有关的专业培训调研分析,培养一名无地铁工作经验的员工胜任以下岗位,需要经历的培训过程和培训时间不同(表3),如值班站长及以上岗位必须经历站务员、票务员、值班员等岗位的理论授课与实际操作培训,并通过考核取得上岗证。 轨道交通2号线作为长沙市第一条地铁运营线路,没有运营方面的经验,也没有自己的专业培训队伍、培训场地和培训设备,况且从其它地铁公司引进的可用人才非常有限,大部分车站作业人员需要在3年时间里迅速培养成长,面临着培训人数多、培训时间紧、培训任务重等问题。与其它新开通运营的轨道交通一样,地铁2号线车站工作人员主要从职业院校招聘,其它从社会招聘,但都需要对他们进行一系列的专业培训,并根据不同的地铁设备厂家送往相关比较成熟的地铁运营公司顶岗学习,借助其培训条件进行培训并予以考核,达到本岗位要求的上岗能力。#p#分页标题#e# 3.企业自身培训 企业职工培训是企业人才素质不断提升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选拔优秀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途径。轨道交通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经常性对在职员工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企业通过设置职工培训部门、打造培训队伍、建立培训系统,以担负自身员工的日常培训,也可承担外来培训以扩大企业盈利渠道。培训形式可以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除了聘请本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培训师外,也可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企业技术专家来企业给员工授课,以及组织员工外出业务培训。 在长沙市轨道交通运营成熟后,为调动一线人员的积极性,晋升人员都是从下级岗位的优秀人员中选拔培养,公司可通过利用本身的教学资源对职工进行培训和考核,选拔后备技术和管理骨干,以促进公司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职业院校车站运营管理专业毕业生经过岗前培训后,初次就业岗位一般为站务员,通过轨道公司自身的培训和人才选拔机制,其职业晋升途径如图1所示。 三、车站作业人员培养模式 根据国内职业院校与地铁公司多年的校企合作经验,这种校企合作方式可归纳为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和委托培养3种模式。长沙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2013年将迎来首批车站工作人员700余人,占一线运营技能人才58%以上,根据轨道公司“五湖四海”的用人原则,其人才培养方式也应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1.订单培养 订单式培养是指企业与学院签订相关的培养协议进行校企合作,对在校学生进行基本素质考察后,确定实施订单培养的入围学生。在实施培养计划时,企业一般会提出详细的培养方案和具体的培养目标,明确毕业生未来岗位的基本要求,特别是专业要求。专业教研室根据协议,负责培训任务的具体实施,并制定教学计划,以及学生的组班,如“地铁车站管理班”、“地铁司机班”等。由于这种方式培养周期相对短,培养目标性强,且趋于成熟,可实现学生、轨道交通企业和院校三方共赢的目的,是当今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手段。如深圳地铁公司从2003年开始尝试用订单培养方式引进人才,从最初与院校的松散性合作逐步发展到目前的协议化、规范化的长期紧密合作关系。至2008年,公司已与16所大、中专院校合办了9个专业、44个订单班,共计1500余人。 2.定向培养 定向式培养由轨道交通企业与院校协商,确定委培意向,并确定招生方向和招生规模,学生入校时就确定了就业方向,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作为培养方,用人单位全程介入,经常到校方了解实施进度与效果,并对培训提出建议,校方则根据需求和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调整。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初期,由于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和运营经验较为缺乏,企业一般采用这种培养方式。其缺点是周期较长,职业院校需实施较长的有针对性的培训。 3.委托培养 委托培养是指轨道交通企业委托合作院校为其培养人才,由委托单位提供经费安排职工到院校进行学习,院校负责学历教育或专业理论培训并予以考核,学生毕业后到委托单位工作。这种方式因其费用较高,对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来说负担较重,一般很少采用。这种方式可由长沙市轨道公司推荐职工进入合作院校学习,被录取者由轨道公司与合作院校签订委托培养协议书,轨道公司承担培养费和学习期间的工资及劳保福利等,学生在完成学业后进入长沙市轨道公司工作。 相对委托培养模式,订单培养和定向培养模式更受企业欢迎,因此,长沙市轨道交通运营人才培养根据不同的时期推荐采取以下两种不同的方式: 一是采取订单式培养,适用于需求量大的刚开通运营线路。轨道公司与合作学院拟定《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协议书》,本着互利、双赢的原则,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学院按企业要求培养人才,企业接纳合格的订单培养人才。具体操作为:在合作院校相关专业的二年级学生中招收一定数量的学生组成“车站运营管理班”,量身定制专业课程,通过1年半的专业学习和半年的顶岗实习,再由长沙市轨道公司以企业职工身份派往其它地铁专业机构进行岗前培训。这种方式对企业人才储备、院校和学生就业三方都有保障,是目前地铁企业和院校合作最佳的选择。 二是定向式培养,适用于需求量不多的专业。 由合作院校制定招生计划,在招生录取时通过合同形式明确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新生进入合作院校后以长沙市轨道公司准员工身份接受职业教育,形成招生与招工结合、实习与就业同步的校企零距离合作模式。轨道公司作为市场主体,提供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并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此种模式实现了学生一进校门就与企业零距离接触,有利于学生和用人单位双方的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公司的感情,利用在校时间接受公司文化,以便毕业后迅速融入公司集体中去。 四、结束语 长沙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不仅对促进长沙经济全面振兴,而且对长株潭乃至中南片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切实加强轨道交通行业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确保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快捷、高效、可持续发展,是政府、企业和院校的一项紧迫、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完成。

铁路运营毕业论文篇(5)

一、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生源情况

近几年,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招生对象由原来的单一生源转向了多样化,根据招生方式的不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生源情况主要有以下三类:(一)普高统招生源。具有普通高中学历的学生,这部分应(往)届毕业生可以通过参加普通高考按统招录取批次入学;或者是参加高职院校组织的自主(提前)招生考试入学。普高统招生源在2014年以前是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唯一生源,该专业在招生时文理不限,近年来,由于招生政策调整,此类生源在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中所占比例逐渐降低。(二)中职技能高考生源。随着国家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和关注,普通高考的形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未来人才的需求,为加大对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的职业再教育和引导,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国家推行拓宽学生升学的通道,让更多的学生和人才进大学继续深造的机会。2012年以来湖北开始统一进行高等学校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招生考试改革试点,率先实施以技能考核为重点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入高等院校的办法。具有中等职业学历(含职业高中、成人中专、技工学校)的学生,这部分应届、往届毕业生可以通过技能考试(对口单招)入学。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作为试点专业,于2014年开始招收中职技能型高考生源。2014、2015年度在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各招了中职技能高考型生源,并对这部分生源进行单独组班。2016、2017年仍有少量中职技能高考生源进入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习,但由于人数较少,这部分生源组合在普高统招生源班级中。(三)“3+2”转段生源。“3+2”分段制学生需在中专学习阶段,并参加“三二分段”中职接高职统一转段选拔考试,成绩合格者转入高等院校完成两年大专学习。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于2015年起与武汉交通学校、武汉财政学校,武汉第一职校开展合作,学生在这些中职学校完成三年中职学习任务,并通过转段考试后于2018年9月进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习,该类生源目前占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比重较大。且2019年仍有大量此类生源进入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习,但生源比例与2018年相比,有下降趋势。

二、差异化生源背景下分层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由于各类生源知识水平、学习兴趣、学习风格、多元化智能水平和入学前学习生活环境的不同,不同类型生源的学生表现出差异化和分层的特点。普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欠缺,但可塑性较强;在学习上,理论知识相对其他类型考生较为扎实,对于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强。而中职技能高考生源和“3+2”转段生源表现出共性特点,如绝大多数文化知识功底薄弱,并且多数存在厌学情绪,求知欲望淡薄,学习兴趣偏低,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不同种类的生源表现出学习接收能力、课程教学跟进程度、课堂教学自我约束能力及学习自律性方面差异颇大,采用传统模式如采用同样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法手段明显无论是从学生的知识能力掌握程度,还是教师授课过程中的工作满意度而言均不合适,因此不同类型的生源结构开展分层教学也迫在眉睫。

铁路运营毕业论文篇(6)

物流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1]曾永长.多式联运流程设计与路径优化[D].重庆:重庆大学,2009.p6.

[2]杨雪.考虑换装时间的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优化问题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3.

[3]荣朝和,魏际刚,胡斌.集装箱多式联运与综合物流:形成机理与组织协调[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4]魏际刚,荣朝和.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的协调(上)[J].集装箱化,2000,(2):p21-24.

[5]赵颖.多式联运流程设计与仿真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6.

[6]佟璐,聂磊,付慧伶.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模型与方法研究[J].技术与方法,2010,(212):p57-60.

[7]贺国先.集装箱公铁联运的费用加权最短路计算机算法[J].铁道学报,2006,28(1):pll7-120.

[8]魏航,李军,刘赢子.一种求解时变网络下多式联运最短路的算法[J].中国管理科学,2004,14⑷:p56-63.

[9]邹雪丁,赵宁.王转.混合运输方式问题的建模与仿真[J].系统仿真技术,2007,3(4):p56-63.

[10]雷定猷,游伟,张英贵,皮志东.长人货物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模型与算法[J].交通工程运输学报,2014,14(1):p76-83.

[11]朱晓宁.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规划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12]袁加林.集装箱多式联运标准化及其经济动因分析[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13]张戎,闫攀宇.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海铁联运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港口,2006,8:p25-27.

[14]王金华.基于运输合理化的多式联运路径优化[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pl.

[15]李愈.赵军.吴刚.陈佳琪.带有固定运费的多式联运方式选择[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2,47(5):p881-887.

物流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1]克里斯托夫·H洛夫洛克。服务营销(第3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詹姆斯·A菲茨西蒙斯等着。服务管理:运营、战略和信息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余平.继往开来[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01)[7]中国物流航母织就信息大网[J].互联网周刊,2002,(35)

[4]何明珂.中国物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财贸经济,2001,(05).

[5]沈玉良.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国际商务研究,2001,(04).

[6]牟歌。随机需求下存在单项替代的服务能力决策模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

[7]马简。服务预订下的定价与能力决策[D].西南财经大学,2011

[8]申文,马士华,陈潇。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能力[J].中国物流与釆购,2006(22):72-73

物流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1]高志军,刘伟,王岳峰。基于物流能力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研究[J].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23(6):17~20

[2]朱卫平,刘伟,高志军。三级物流服务供应链能力协调[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12(6):27-32

铁路运营毕业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1.025

Abstra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training goal of railway professional talents for high-speed railway construction, maintenance, operation, management, service and technical skills training, high iron culture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speed railway and the formation of containing high iron railway enterprise culture,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training in railway characteristics, high speed railway into the culture, improve the students' occupation accomplishment, enhance students' ability to adapt to society, highlight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to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ailway, through in talent cultivation, and create a high iron cultural atmosphere, the introduction of high iron management system,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reflect the high iron standard way to achieve compli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high iron railway professional training target.

Keywords high speed railway cultur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effect and way

高教育就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与本科教育有不同的区别,要充分体现出的职业特性,高职教育要培养符合现代企业要求、适应企业文化的技术技能人才要求,能践行企业中“工匠精神”,从而决定了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企业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中国高铁发展和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高职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要与高铁技术发展相适应,把高铁文化与专业人才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彰显高职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特点。

1 企业文化与高铁文化内涵

1.1 企业文化内涵

企业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理论界研究美日比较管理学的领域中,哈佛大学的福格尔著《日本名列第一》开启对日本企业管理方式系统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阿索斯合著《日本企业管理艺术》和威廉・大内著《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论述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影响。虽然国内学者对企业文化概念理解不完全相同,一般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而树立形成,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①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企业成员通过不断学习和体会,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提高企业凝聚力和职业素养。

1.2 高铁文化内涵

高铁文化是伴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崛起而逐渐产生发展起来,高铁文化是铁路企业文化中有关高铁元素的部分,②以企业文化为基本的表现形式,以“运行高速度,安全高可靠,服务高品质”为基本内涵的高铁文化,③高铁文化在我国高铁设备制造、建设、运营、管理中发挥了不可缺少的作用,高铁文化促进高铁行业员工素质提高、核心技术提升起到重要作用,也是高铁行业企业中现代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2 融入高铁文化是实现高职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高铁正以速度最快、成本最低、运营里程最长等优势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④总理才会多次在外交场合上自信地向各国宣传推销中国高铁。随着国内高铁网大量建设营运和中国高铁走向世界,需要大量具有高铁企业职业素质的铁路特色专业高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铁路特色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高铁建设、高铁技术运用、管理、运营、服务等各岗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引入高铁文化,能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⑤

3 高铁文化对高职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

目前高职铁路特色专业学生对以“运行高速度,安全高可靠,服务高品质”为基本内容的高铁文化内涵了解不够深入。高铁文化内涵要求高铁岗位员工必须掌握一定相关专业技能,拥有精湛的技能水平,能弘扬高铁企业中“工匠精神”。目前,因为高职铁路特色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高铁文化学习、宣传重视不够,把高铁文化全方位融入人才培养中不够深入,加之高职学生在理论学习能力尚有欠缺,行为习惯方面存在不足,导致高铁企业招聘高职铁路特色专业毕业生,对高铁各岗位要求、标准、制度不适应,甚至消极情绪,不能适应学生到高铁员工角色转换,因此,高铁文化融入高职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3.1 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高铁精神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

高铁文化的内在表现为高铁精神,高铁精神是铁路企业在高铁技术创新、建设、管理、运营、服务中形成的?如“勇攀科技高峰,争创世界一流”的精神等。⑥是高铁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支柱。“运行高速度,安全高可靠,服务高品质”为基本内容的高铁文化,是对高铁运输生产管理最好的诠释。高职铁路特色专业教育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同时融入高铁精神和高铁文化教育。在高职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重视对高铁文化学习和宣传,在校园内、课堂上、实习初训中处处体现高铁行业要求,使学生受到高铁文化熏陶,让学生知晓高铁文化表现形式和内涵,逐步培养学生具有高铁精神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逐着学生对高铁认知的深入,对高铁标准、要求理解日益深刻,树立高铁运行高速度、安全高可靠、服务高品质的意识,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形成相应的职业和社会适应能力,实现高职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3.2 有利于加强校企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彰显专业办学特色

通过高铁文化与人才培养相结合,高职院校的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高铁先进的服务理念和管理体系;校企共建具有企业情境的实习实训基地;共享教育资源,实现师资互聘;专业教师下现场;高铁文化宿舍等。高铁文化的融合有利于对高铁技术技能人才全方位的培养,同时调动铁路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积极性,实现校企共育技术技能人才。

3.3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铁路特色专业热情

在铁路特色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营造高铁文化氛围或让学生直接接触高铁以及高铁文化,使学生亲身感受铁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高铁精神,特别是高铁技术创新、建设、管理、运营、服务理念中的高速度、高可靠、高品质意识,切身感受到专业知识、技能在高铁的运输生产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高铁运行是否安全可靠,关系旅客生命安全能否得到保障,甚至影响我国高铁进一步走向世界,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内在动机。⑦

4 实现高铁文化与高职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融合的途径

实现高职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理念与铁路企业高铁文化的对接,就要充分发挥校企文化的聚合优势,通过高铁文化与具有特色鲜明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理念的最佳结合,更好地丰富校企文化内涵,在铁路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全方位地借助和吸收高铁文化的内容, 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打造校企深入合作典范。

4.1 在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营造高铁文化氛围

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营造高铁文化氛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弘扬高铁精神。学院通过与高铁企业进行校企合作,高职铁路特色专业的学生在入学教育时,安排学生参观高铁运行生产现场,观看高铁建设发展所取得系列成就的影视材料,增加学生对高铁文化的感性认识。在校园文化建设时,突出包含高铁文化内容,使学生经常耳听目染到高铁文化。我校铁道运输系系部文化建设,结合所开设铁路特色专业,紧密与高铁文化相结合,形成了“重安全、守纪律、形象佳、技能精、后劲足”系部物质文化。

4.2 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引入高铁管理制度,感受高铁文化教育

高职铁路特色专业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高铁岗位管理方法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渗透“运行高速度,安全高可靠,服务高品质”高铁文化内涵,强化学生诸如吃苦耐劳、敬业爱岗、诚实守信等意识,使学生的意识、行为规范与高铁的规范贴近,从而保证学生的观念和行为举止“零距离”地适应铁路企业中高铁岗位。⑧如参照高铁员工管理守则制定相关的学生管理制度;以铁路企业高铁岗位“准员工”的要求,营造工作环境,如客运组织习,按“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为亲人”标准来规范学生的实习行为。高铁行业具有半军事化性质,学校对学生日常管理中实行统一以吹军号为学生起床、就寝信号,上课时学生列队进教室,由班长向任课教师报告出勤情况。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严格按流程进行,按标准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知标准、懂规矩的意识。

4.3 在高职铁路特色专业课程设置和开发中体现高铁文化

为了进一步强化校企双主体在专业课程开发中作用,一方面由学院牵头和30多家高铁企业共同参与,成立南方高铁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另一方面衡阳市政府与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签订共建学院高职铁路特色专业协议。根据高铁岗位需求,岗位职业素质、社会能力、专业能力要求,校企共同研讨、设置和开发专业课程,并体现高铁文化内涵,贯彻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原则。最大程度保证课程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加强实践教学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相互融合渗透,达到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职业素质同步培养提高。⑨

高铁文化在高职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影响越来深入。只有在高职铁路特色专业培养过程中全方位地融入高铁文化,从高铁岗位的需求出发培养学生,才能保证学生毕业后与高铁发展相适应,为高铁输送更多技术技能人才。

注释

① 孙赫强.企业文化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8.

② 刘跃武.建设高铁文化促进高铁健康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3.14.

③ 谢新斌.打造高铁文化提升铁路企业软实力[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3.

④ 王凤丽.中国高铁外交研究[J].中外经济与信息化,2014.z3.

⑤ 付海龙.引入优秀企业文化,顺利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⑥ 北京铁路局宣传部.勇攀科技高峰争创世界一流――对“高铁精神”的探索与实践[J].中外企业文化,2015.9.

铁路运营毕业论文篇(8)

[作者简介]宋奇吼(1972- ),男,江西萍乡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供电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江苏 南京 210031)李学武(1972- ),男,河南焦作人,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河南 郑州 450052)

[课题项目]本文系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1年全国交通职业教育科研立项项目“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B31,项目主持人:宋奇吼)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2-0026-03

为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以及教育部召开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编制座谈会”精神,依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组织申报2012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通知》(苏教高[2012]5号),按照 “提升高职学校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模式”的要求,苏州大学与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两校选择“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作为试点改革项目,采取“3+2”分段培养模式联合进行应用型本科层次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的探讨与实践。

苏州大学与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基于两校战略合作的基础,充分利用行业优势、高职院校实训资源优势、应用型本科的学科优势,取长补短,实施人才培养全程合作,为贯通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进行了有效探索。为适应江苏经济转型与升级,满足社会对本科层次应用型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两校拟探索培养专业基础扎实、专业技能突出、综合素质优良、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本科层次应用型高端技能人才,以期为推动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高职本科分段培养的社会行业背景

1.轨道交通供电产业急需本科层次的应用型高端技能人才。我国正在从“制造业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迫切需要大量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我国高职教育虽然在发展规模、内涵建设和教学质量等方面有较大的提升,但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不足,与社会和经济发展对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仍有较大的差距。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进入历史最快发展时期,江苏省各城市地铁建设如火如荼,南京地铁更是跃居国内城市地铁行业前列。江苏省地处长三角,城市轨道交通发达,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已成为江苏省十大支柱产业之一。随着青奥会的临近,南京地铁建设也进入了高峰期。与此同时,中国铁路行业步入了黄金发展期,路网建设全面铺开,时速350千米动车组等世界一流的高速铁路技术装备大量使用,我国高铁技术水平和建设规模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长三角地区从2006年7月京沪线电气化改造开通以来,先后建成开通了京沪高铁、沪宁城际、合宁城际、京沪线等重要电气化干线,电气化营业里程为892.3千米。电力牵引具有非常明显的技术经济综合优势,牵引动力电气化已成为铁路技术改革的方向,是实现铁路现代化的重要步骤。

随着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供电技术也同步发展,大量新设备、新工艺、新方法广泛使用,高端技术装备水平与现有人员较低素质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现场企业急需基础厚实、技能精湛的高端技能人才。目前在全国范围尤其是长三角地区,轨道交通供电产业的应用型高端技能人才不管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均处于奇缺状态,人才招聘的普遍做法是相互高薪挖人,人才匮乏已经影响到轨道交通企业的正常安全运行。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项目能够很好地满足目前企业对应用型高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的特点。第一,具有本科层次培养的特点。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提倡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目标,其优势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较强;缺点是学生的专业技能尤其是动手能力存在一定的欠缺。本科层次的学生毕业后一般从事管理工作,实际动手能力很难得到有效培养。

第二,具有专科层次培养的特点。以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来构建课程体系,课程设置针对性较强,着重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其优势是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较强,能够实现毕业即可上岗的培养目标;缺点是学生知识面较窄,理论知识较为薄弱,岗位迁移能力弱。

第三,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的特点。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高端技能人才,根据培养目标统筹制定对口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的教学体系,针对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特点,采用“3+2”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满足岗位所要求的分析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在“3+2”培养模式中,专科阶段重在培养学生检修维护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本科阶段重在培养学生在设计、工程技术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由此构成本专科分段培养中,理论与技能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专科阶段的三年学习,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前两年半时间主要通过校内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原理、结构和检修维护方面的知识;后半年时间安排学生在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并结合实际完成毕业论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结合现场实际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本科阶段两年的学习,以理论提升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设计和管理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通过一年半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能力,最后半年安排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此阶段要求学生在完成顶岗实习和专科段毕业论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本专业技术领域的分析设计能力和较强的工程意识,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决策能力,能够在轨道交通供电运营、勘测设计、施工、咨询、监理等企业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

3.现有基础和特色。采取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高端技能人才,能有效整合江苏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各自的优势,培养高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有利于职业教育的科学、健康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苏州大学与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采取“3+2”分段模式,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电气化铁道技术)”高端技能人才,既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高职本科分段培养目标

针对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特点,充分利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改革成果,依托既有的深度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根据培养目标统筹制定对口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的教学体系,探索“3+2”本专科分段培养的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建成在国内具有示范效应的高职本科专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高职本科分段培养措施

1.构建本专科贯通的课程体系。本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充分利用了行业优势、高职院校实训资源优势、应用型本科学的科优势培养的特点,将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衔接起来。以“厚基础、重实践”为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设置针对轨道交通供电企业的岗位群分析,根据企业现场的岗位群实际工作过程归纳出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提炼学习情境,设置专业学习课程,借助本科院校完整的学科体系和深厚的师资力量,合理安排课程体系。

第一,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为避免教学资源的重叠和浪费,对于专科阶段和本科阶段均需开设的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可在专科阶段开设并达到本科阶段的培养深度,本科阶段不再重复开设相应课程。

第二,专业课程的设置。在设置课程时,系统设计专业课程与教学内容,注重研究课程的内在联系,形成条块清晰而相互融合的课程体系结构。涉及本专业的专业课程可分为四类:电子技术课程、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设备检修维护课程、设计管理课程,其中,设备检修维护课程和设计管理课程是专科阶段的核心课程,能够很好地体现高职与本科阶段贯通的办学思路,使学生掌握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原理和结构,着重培养学生的维护、检修等实践动手能力;本科阶段通过设计管理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设计和管理能力,使其具备实际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

第三,实践课程的设置。针对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特点,为了满足轨道交通行业供电技术管理岗位所要求的分析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能够解决行业特有的技术多样性、具体性和综合性问题,重点突出了高职和本科阶段贯通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专科阶段三年的学习,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轨道交通供电行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能力来构建课程体系,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依托深度校企合作等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应通过校内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原理、结构和检修维护方面的知识;安排学生在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进行生产实习,使学生了解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文化,熟悉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管理特点,并结合实际完成毕业论文,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工作适应能力。专科阶段的毕业论文以应用性为导向,选题类型以报告型观察型和实验型为主,以解决企业生产环节存在的小型课题,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科阶段两年的学习,前一年半以理论提升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分析、设计和管理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通过设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勘察设计、项目咨询管理的能力。最后半年安排专业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专业生产实习阶段要求学生在完成专科阶段生产实习和本科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本专业技术领域系统的分析能力、管理能力和工程意识,使学生经过一定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决策能力,能够胜任轨道交通供电运营、勘测设计、施工、咨询、监理等企业的技术与管理工作。本科阶段的毕业设计以学术性为导向,选题类型以理论型、综合型和评述型为主,结合本专业生产、科技的前沿和急需解决的新问题,注重理论应用创新、实验方法创新和手段创新、技术应用创新等,以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自学能力、探索和钻研能力。

2.构建本专科贯通的专业实践条件。根据专业研究规划,整合现有资源,依托现有专业实践条件,不断加大实践条件的投入,改善专业实践条件。

3.提升服务社会能力。结合本专业特点,依托现有的深度校企合作,在社会需求导向基础上,开展应用性的科研并加快产业化进程,力争在3~5年形成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应用层面的产业化研究成果。

四、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的特色

1.依托深度校企合作,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特点,依托华东地区轨道交通供电企业,实现混编师资团队、实训资源和校企文化三大资源有效共享,校企双方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人才培养和质量评价,采用从理论到实践再上升到理论最后再实践的螺旋式培养模式,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及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在专科阶段,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理论学习服务于能力培养,围绕“入学初期,走入铁路,感知职业;入学中期,深入铁路,熟悉工作;毕业前期,融入铁路,胜任岗位”三次实习,与专业课程一起构建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培养的递进平台。学生通过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带着问题进入本科阶段的学习,着重提高理论知识结构,培养分析、设计和管理的能力,在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后,通过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具备设计、开发和决策能力,达到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2.针对岗位的主要工作项目,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在高职教学中,本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已取得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提炼面向专业的就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形成专业学习课程,构建本专业课程体系,满足轨道交通供电行业对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在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实施中,以过程评价和企业第三方评价作为课程的主要评价依据。

3.实施高职本科双证书制度。在牵引供电安全与规则、变电所一次设备检修与维护、变电所二次设备检修与维护、电力线路、电工技术实习、综合实训等课程中,融入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高压)内容,达到应知应会,帮助学生在毕业前获得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高压)证书。

五、结语

当前,随着我国的社会进步和经济转型,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迫切需要上移,以适应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的需要。在现有的高职院校中进行部分本科职业教育的试点工作,探索高职本科分段培养本科层次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职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贯通衔接,对于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拓展我国高职教育层次和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斯杰.示范性建设后高职院校建设发展策略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l0(11).

[2]鲁武霞,李晓明.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内涵特性及内蕴价值[J].教育发展研究,2011(19).

铁路运营毕业论文篇(9)

前言

随着市场、科技和经济环境的迅速发展和变化,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技术和手段逐渐出现,即物流管理。和物流有关的企业资源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调整、分化、组合和演变,从而出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物流管理出现后,不仅产品、企业和产业有了新的变化,甚至在新技术的出现后,企业的内部竞争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物流管理是新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不仅能够促进企业新的市场开发,推动产业的发展,促进新产业和市场的出现,从而满足更多的市场需求,还能够为企业和市场的发展提供理论、技术和服务等条件支持。

1 河钢宣钢铁路运输业务范围

1.1 进口矿、国内矿的铁路运输业务

包括进口矿、国内矿的铁路运输业务,其业务范围划分为:

(1)进口矿:起点以港口装车、过磅以及检斤完毕为界,终点以河钢宣钢铁路进厂过磅、检斤完毕为界。

(2)国内矿:起点以张家口地区、滦县等发运站装车、过磅以及检斤完毕为界,终点以河钢宣钢铁路进厂过磅、检斤完毕为界。

1.2 河钢宣钢采购铁路运输业务

包括外购焦、煤等资源的铁路运输业务。

业务范围划分:起点以(厂、场、矿、港等)资源地装车、过磅以及检斤完毕为界,终点以河钢宣钢铁路进厂过磅、检斤完毕为界。

1.3 河钢宣钢钢材铁路运输业务(销售业务)

主要是钢材外发的铁路运输业务。

业务范围划分:起点以河宣钢装车、过磅以及检斤完毕出厂为界,终点以送达用户指定车站交验完毕为界。

1.4 货运调度业务

负责河钢宣钢原燃料采购、生产成品外发动态的掌控、监督作业,以及货物在途追踪、业务报表的建立。

1.5 铁路综合协调业务

负责河钢宣钢铁路运输业务与铁路部门间的各种组织协调。

1.6 河钢宣钢铁路运输财务管理业务

负责河钢物流宣钢分公司相应业务票据复核、账务处理、资金收付。

2 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努力方向

2.1 拓展服务内容,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在货运产品内涵拓展时要充分的结合现代物流发展以及市场客户的具体需求来进行。对仓储、包装、流通加工、分拣、库存控制、配送以及市场调查与预测、物流咨询等专业化物流服务进行积极的研究与开展。要将现代物流专业服务理念引入到传统的铁路货运作业当中,以完整的服务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2.2 多渠道满足客户需求,提升服务品质

2.2.1 多渠道受理客户需求。对于客户的需求开通多渠道进行受理,客户通过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为办理的渠道,从而能够快速的将自身需求进行反馈。

2.2.2 实行电子订单管理。通过集中受理平台的建立将客户的需求统一收集起来。以“实货”需求为订单,根据订单来对生产进行组织,然后将需求收集、业务流转、信息反馈等工作通过电子商务系统来完成,通过订单号,工作人员以及客户就能够对订单的状态进行实时的查询。

2.2.3 建立网络化的货运物流组织。货物运输的目标是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的需求,对受理方式进行改善,对办理流程进行优化,最大程度上为客户提供便利。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来促进业务便利、内部管理、外部服务向着规范化、优质化、简单化的转变,从而实现网络化的铁路货物运输。

河钢宣钢的调度部门在这一方面,详细掌握河钢宣钢每月原燃料铁路发运计划、排产计划,并详细掌握厂内现场作业动态、装、卸车进度,将相关信息及时反馈至相关业务部门。根据原燃料、钢材请批车计划结合厂内作业实际情况,协调厂内作业计划。原燃料、钢材发出后在途运行信息跟踪,并建立调度生产台账,收集信息数据,制定生产调度日报以及生产动态信息、台账、日报的。

2.3 技术管理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手段

信息技术的出现已经为社会的发展变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运输行业中也应当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以信息技术为主进行铁路货物运输物流化运营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实现网上交易、物品追踪查询、仓储管理、电子支付、个性化服务等功能,最大程度上共享铁路货运信息资源,将资源的利用率有效的提升。

2.4 设立专门部门,进一步完善企业物流体制

现代企业物流管理所涉及到的内容广泛、复杂,囊括了包括采购、库存管理、仓储设施、物料处理、信息管理、运输、供应计划等在内的内容。这些业务的主要内容分属于各个部门,各个部门子系统之间彼此分割,缺乏信息、数据传输的系统性、一致性和实时性,各子系统模块之间相互分割,成为彼此独立的“孤岛”,使得物流管理系统独立于子系统,而控制管理、信息共享、数据交换等操作也无法进行。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应对采购部门、运输部门、流程控制部门等实行全盘化管理,即统一归物流部门管理。而在部门重组的过程中,要求企业能够对从原材料进厂、中间存储过程、到最终产品出厂交给用户的物流全过程,统一实施计划、组织、管理和控制,形成企业内部物流一体化。

2.5 加强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现代物流发展依赖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目前最关键是建设高素质的物流人才队伍。组织全员参与物流业务管理能力培训,全面提高现有货运人员的物流专业素质,使其明确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发展的目标;选派相关人员到专业机构继续深入学习实践,以带动其他职工加快物流发展;最后引进具有物流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的高素质人才,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和激励约束机制,让高水平物流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充分发挥他们的强项优势,助力铁路物流发展。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只有重视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才能够有效地提高现有物流管理水平和效率,从而实现物流信息化管理。物流管理方式的完善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企业的发展又能够带动物流管理方式的进步,也就是说,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

企业加大对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不仅有利于企业管理方式的改进,还能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鹏.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拓展的发展模式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

[2]赵甲.铁路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化策略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

[3]夏恒良,梁耀文,王小平.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的实践与思考[J].铁道货运,2014,06:1-5.

铁路运营毕业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2-0109-04

一、本科教育概述

1.高等工科类专业教育特征。高等工科教育是培养工程师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按国际通行规则,工程师按职责范围可分为研究、开发、设计(包括规划)、制造(包括施工)、试验、生产运行、营销、工业管理和教育咨询等多个类别的工程师(如表1)。

交通运输专业属于工科类,主要培养运输工程师。相对专科而言,交通运输本科生要求在校期间更多地接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掌握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工作技能,毕业后能从事设计、制造、施工、运行、研究、管理或教学工作。所以,交通运输本科教育最主要目标是培养运输工程师。而专科则以一线生产技能性训练为主,培养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主要从事制造、施工、运行、维修、测试等工作。

2.中国高校应用型转型需求。当前,我国已经拥有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加快步伐,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也发生着深刻变化。高等教育面临着结构性矛盾,同质化倾向,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等较为严重问题,生产服务第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缺乏培养机制。2014年3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就指出:中国解决就业结构型矛盾的核心是教育改革[1]。短期来看,突出的矛盾表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市场上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2013年高校本科生毕业了699万,但就业率只达到了77.4%。而企业中第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相对短缺,短缺比例大致是市场有两个岗位需求,高校中只能提供一个合适的毕业生。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文《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着力推进有条件高校转型发展,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激发改革动力,破除体制束缚。转型高校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找准转型发展的着力点、突破口,真正地增强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能力。

二、交通运输应用型专业人才的规格

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主的交通运输专业,需要突出本专业主要工作岗位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打造出独有的“一本二强”的专业特色,即以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为专业建设之“本”,重视行业一线岗位的基本技能和贴近市场需求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强”化训练,人才规格为“一个水平五种能力”,如图1。

1.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与素养水平。对于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须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工作,良好的系统运行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意识更为重要。

2.具有足够的知识获取能力。通过大学四年的培养,毕业生能掌握各类资料、信息的获取手段;为保持和增强职业能力,会自我检查发展的需求,自觉跟踪本行业最新技术发展趋势,以适应自我发展的要求,不断拓展知识、继续学习。

3.具有较强的知识应用能力。交通运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从需求、规划到建设与运营管理,涉及运输问题的建模、工程系统的规划设计和运力资源的优化调配问题。建模、运输市场调查、线路及场站设计、初步的行车组织能力和行车安全管理能力,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及软件解决交通运输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4.具有必要的沟通与交流能力。这类能力包括:较好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团队合作、团队管理能力等。无论是轨道交通项目规划与设计,还是运营生产组织,都具有团队工作特征。

5.初步具备从事工程与社会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是同浙学院教学改革的方向。在与社会企事业单位的专业共建中,要创造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得到更多的实操培训,在广阔的社会“大学堂”里锻炼自己,增强独立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交通运输正从传统运输向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运输方向发展。在校期间,需要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与创意探索,培养其创新意识。

三、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交通运输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以下简称同浙学院)交通运输专业创办于2010年。依托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优势,根据学校转型发展的要求,集理论教学、实践训练和素质拓展“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具有个性、知识结构合理、动手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2]。

1.培养目标。我国各高校的交通运输专业往往带有交通行业的属性。同浙学院交通运输专业是面向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建设与运营管理。根据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交通运输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学生熟悉交通运输设备性能,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接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掌握轨道交通系统分析与规划的基本方法和现代化运输生产与物流管理理论,具备从事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计、运营指挥与管理及关联物流行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从事线路和车站规划设计、列车运行组织、企业运营及安全管理、企业客货运营销及物流管理等方面工作。

对照表1,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的交通运输专业主要培养的是第1、3类的应用型人才,且第1类(技术实施型)占更大比重。

2.课程体系。根据2012年修订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浙江省高等教育改革中深化改革、强化特色、增强服务的改革要求,以及同浙学院培养(图1)“一个水平五种能力”的交通运输专业人才的规格设想,特将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按课程性质分为政治思想、数理知识、外语、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核心知识、专业拓展知识和文体社科板块。

该课程体系主要特c是:(1)注重本科生基本素养的教育。按照工程人才培养的共性要求和培养高素质社会人的要求而设置。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素养,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发展接受终身教育奠定基础。通识教育包括政治思想、数理知识、外语、计算机、文体社科等五个板块。其中:政治思想板块。主要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身心健康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合格人才的基石;计算机、外语板块。属于工具类,重点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良好的中外文沟通、表达与写作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从而拥有良好的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能力。数理知识板块。培养交通运输领域工程人才必备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工程制图类、应用数学类等基础性课程,使学生拥有基本的分析与解决的问题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文体社科板块。主要注重人文科学与艺术、社会活动能力等各个方面素质培养的要求,另一方面满通运输工程对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方针、政策、法规知识的要求,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理解工程专业及其服务于社会、职业和环境的责任。(2)夯实交通运输专业教育。根据交通运输专业人才的培养的要求而设置的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基本素养与专项技能,为其工作、深造打下坚实基础。鉴于同浙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和学生的求职需求,特将交通运输专业教育分为三个板块: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拓展知识。专业基础板块。同浙学院交通运输专业,利用拥有交通工程与交通运输两个本科专业的优势,在专业基础知识的构建上,除了交通运输(本科)规定的交通运输工程导论、土木工程基础(力学)、测量学、线路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外,还增列了交通工程基础、交通调查与分析等选修课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陆上道路与铁路/轨道交通的学科基础理论,建立科学思维方式。专业核心模块。本板块以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货运组织与技术和站场规划设计课程为基本,以运输规划与运输经济学为引领,配置运输项目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旅客运输、运输市场营销、高速铁路运输、国际货物运输等选修课以及与核心专业课程配套的课程设计,使学生深入掌握专业领域的工程理论和应用知识,培养交通运输专业方向所必需的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能力。专业拓展板块。根据当前同浙学院分层化教学改革要求和扩展学生就业面以及个性化发展需求,在专业拓展板块上设计了三个层面:鼓励创业。配合学校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了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等选修课程,为学生创业奠定必要的基础;延展物流。

3.实践教学。交通运输专业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测量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交通社会调查、课外研学、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项目、毕业设计(论文)等。(1)课程设计。为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共开设6门课程的8个课程设计,如表2所示。其中15级新增课程设计已在13级学生的课程教学中开展试行,初具成效。所有新增课程设计将继续在14、15级学生的培养中试行。

(2)课外研学。课外研学属于自主选择型实践教学课程,共2学分。实践内容形式不限,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形式:专业讲座、自主实验、撰写专业论文、自主创业、专业证书认证、学科竞赛、专业兴趣小组活动、专业自主社会实践、优秀社团活动等。在校四年期间,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与爱好,自主选择实践时间和实践方式,在完成约定的实践内容并通过规定的考核后,可以取得相应的学分。通过课外研学的学习和锻炼,考查学生自入学以来,在思想道德水准、专业素养的深度和广度、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提高效果,从而多方面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思辨能力、社会活动能力。通过课外研学,要求学生达到如下一项或多项能力的锻炼:专业讲座。通过聆听专业讲座,撰写体会小论文,加深对专业的了解,拓宽专业视野,激发专业学习的激情;自主实验。利用校内外实验平台,自主设计实验内容,完成实验项目,锻炼实验研究能力;科技论文写作。针对某一具体交通问题,自主拟定研究大纲、收集相关资料与数据,选择研究方法,进行理论建模或计算机程序开发,并且撰写专题论文;创业训练。参与创业学院的实践项目、实习实训,依托创业项目,初步得到创业能力上的历练;专业证书。参加与专业相关的证书培训与考核,得到专项职业训练;学科竞赛。参加学校(系)组织的专业学科竞赛,拓宽专业视野,得到团队合作完成项目的训练;专业兴趣小组活动。坚持参与专业兴趣小组活动,按期完成指导老师布置的研究任务,了解从事科研项目的基本程序与要求;专业自主实习。由学校安排或自主联系,利用暑假参加专业相关企业的业务岗位实习或见习,提前积累社会实践的经验;社团活动。参与学校(系)组织的社团活动(包括志愿者活动),陶冶个人情操,提升道德水平。累计达到一定的时数或取得优良评比成绩。(3)交通社会调研。交通社会调研是在专业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上,经专业教师的指导,由学生自选择调研主题的实践教学环节,共3学分。调研的内容可包括:铁路客运站(枢纽)、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枢纽)、城市公共交通(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城市静态(停车)交通、城市慢行(非机动车)交通、地方交通规划与实践等。学生可通过个人或组队的形式参与调研、分析数据、完成报告,最终通过成绩评定获得该项实践学分。

四、培养方案实施设想

同浙学院交通运输专业是以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为核心,面向道路、物流的工科专业。因此,分层化培养方案应在不丢失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合理分配四年的培养时间,既培养大学本科生应具备的素养,又为毕业生的就业或考研深造竞争创造条件。设想如下:

1.所有理论教学必修课程安排在前3个学年内完成。鉴于当前我国校园招聘大多提前0.5―1年内开始。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应聘、“双向选择”的机会,提前结束理论课堂教学,剩余时间为实践类机动时间。

2.培养方案柔性化。遵循就业导向原则,根据用人市场的需求变化,留出专业教学计划调整的空间。大四(上)学期仅安排专业选修课程,并且允许学生采用“半工半读”方式,一边完成校内必要课程教学任务,一边间歇式到专业相近的企业接受培训或实习。在不违反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制定学分认定办法,学生可用在企业培训、实习后取得合格的课程或项目,冲抵在校同类(相近)课程或实践环节的学分。可调整的校内教学任务有:专业选修课(8学分);课外研学(2学分);交通社会调研(3学分)。

3.引入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大学是专业人才的孵化园。该模式是重视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技术人才的源头培养。利用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特色专业教材,适当调整专业培养方案,在校企战略合作的基础上,实行“3+1”的定向培养模式,校企之间结成战略合作联盟,企业对在校三年级大学生进行甄选,签订三方协议。人数较多时,可单独编班,开展“定专业、定去向”培养。对于这类学生可另外制定一套大四学生的培养方案,与企业共拟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包括毕业设计)、培养方式等,将企业培训的教育h节与定岗实习技能训练纳入学校正规的学分考核。

参考文献:

[1]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R].2013.

[2]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2):66-70.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ransportation Professional Applied Undergraduate

ZHOU Li-xin,YAO Meng-jia,JIANG Li,CHAI Xiao-shu

铁路运营毕业论文篇(11)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C-0110-02

一、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状况及其对信号技术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自1964年日本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至今,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经历了三次高潮。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的高速铁路建设起步较晚,但是起点高、发展快,通过引进国外核心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迎来高速铁路发展新时代。国务院于2004年批准、2008年调整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确立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宏伟蓝图:规划“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专线及多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建设客运专线1.6万公里以上,到2020年,我国200公里及以上时速的高速铁路建设里程将超过2万公里,占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的一半以上。我国的高速铁路建设无疑掀起了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的第四次浪潮。

随着列车运行时速的提高,传统的信号传输方式、信号控制指挥方式不再适用于高速铁路,新型行车控制系统成为高速铁路必不可少的信号技术装备,同时也对使用和维护这些系统设备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据调查,铁路企业作为一个庞大的运行机构,普遍存在一线职工文凭低、知识老化、缺乏学习激情、技术骨干少等问题,而高速铁路运营业务的增加和高新技术的进步,都在急促推动着铁路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渴求。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西南地区的铁路发展相对滞后,行车设备也是属于较陈旧的,基本没有新技术、新设备大刀阔斧地上马,对应于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及招生就业的地域限制,相关职业院校一直以来都是依照惯例开设专业课程,内容没有过多更新,满足于够用就好,即使对新技术有所涉及却不深入。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铁路迅速发展,广西、云南、贵州也投入了高速铁路建设的高潮当中,随着湘桂、柳南、贵广、云桂等一条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修建日程的推进,铁路企业对有关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必将大增,并存在“订单培养”、“职工培训”合作的可能性,面对这一契机,及时更新人才培养观念,配合企业现场岗位要求,面向高速铁路新技术培养高素质、高能力、适应性强的专门人才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充分发挥各方面有利条件,以职业岗位群技能调查、职业资格考核与行业标准为出发点,解放思想、顺应发展,对高速铁路信号技术人才培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实现新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高速铁路信号技术人才培养措施

(一)以发展的眼光确定高速铁路信号人才培养计划。职业教育必定是依托行业发展的,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积极主动应对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在现有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上进行高速铁路信号技术人才培养工作,需要通过科学的、系统的考虑,既突出重点也注意全盘统筹。一是紧跟高速铁路发展步伐,按照高标准准确定位提出培养目标;二是符合高速铁路长远发展规划,站在职业发展战略的角度确定培养模式;三是体现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根本宗旨,培养方案应具有延续性,根据行业发展的定位分步实施。

根据以上方针,我们通过深入调研了解行业状态,兼顾企业短期需求及职业长期发展,以此制订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最终确定高速铁路信号技术人才培养分三步走:第一步在专业基础上兼顾高速铁路信号岗位技能学习,掌握高速铁路信号岗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增强毕业生能力;第二步实行“校企一体化”订单式培养或区分专业方向,逐步适应铁路发展需要;第三步开设高速铁路信号控制专业,全面培养上下兼容的尖端技能型人才,最终满足“高、新、精”的行业要求。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高速铁路信号教师队伍。具备强劲的师资力量是搞好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通信信号专业是自治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有一支获得自治区级专业教学团队称号、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的优秀教师队伍,在新形势下面对高速铁路发展及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开展师资培训,加快高速铁路信号技术人才培养进程。

近年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所有专职教师均已分批次到北京交通大学、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等相关高校和研发部门参加技术培训,也聘请了行业专家到校进行指导讲座,深入研究高速铁路信号新技术原理、新设备结构功能等基础理论知识;选派没有企业从业经历的专职教师到现场进行见习、挂职锻炼,充分熟悉既有设备,同时对比分析高速铁路新技术的先进性和设备升级的必要性,深化对新知识的理解;骨干教师们利用假期到区内高速铁路在建线路和区外高速铁路运营线路进行调研,并参与新线信号系统安装、调试工作,熟知高速铁路信号各个系统现场运用情况,理论联系实际,补充完善知识体系,充分获取设备实际使用、维护经验,进一步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在兼职教师方面,加大了从企业和科研所聘任高级技术人才作为专业实践教学导师的力度,与专职教师合作交流,互相“传、帮、带”,形成一支稳定的技术知识全面、实践经验丰富、“双师”比例高的高素质复合型教师队伍,在加速推进高速铁路信号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优化课程设置,进行高速铁路信号技术课程建设。实现新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改革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必须改变一直以来专业课程设置因循守旧、偏重普通铁路既有设备的情况,以整体优化课程结构、构建新的知识为主线,健全专业课程体系,着力于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训紧密结合,消除教学计划与岗位需求的差距,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拓宽职业发展方向。这一环节中,需要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选取的问题;二是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的问题。对此我们进行了缜密思考,反复认真探讨最佳解决方案。

首先考虑到人才培养目标分步走的计划,我们确定初级阶段在原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先全力建设一门高速铁路信号新技术课程――高速铁路信号集中监控系统维护,并为此成立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我国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的一些设备在普通铁路基本有所应用,原本专业课程设置中也包含相关知识,但是高速铁路技术装备相比普铁还是有很大程度改进的,为便于学生学习,对于课程内容应当准确合理地选取、整合新老知识点,重点突出技术更新的情况。我们在学习研究高速铁路信号新技术过程中,就已经注意对比分析高速铁路新设备相较于既有设备的不同与创新,结合现场实际需要,找好切入点,主要面向我国高速铁路三大主要控车系统――计算机联锁系统、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分散自律调度集中指挥系统,整合远程控制技术以及相关技术规范来构建课程内容的主体,优化知识结构,突出重点、杜绝重复,将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训相联系,强调应用与维护。

同时课程建设小组派出骨干教师到华东交通大学等先行高校调研学习,深入沟通交流,听取有关高速铁路信号技术人才培养的经验介绍和建议,研讨课程标准制定和教学实施方案,最终确定“典型工作任务”课程标准,通过完整的教学情景设计,体现融教、学、做于一体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让学生学会完整工作过程,适应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并以此指导课程教材编写,在确保毕业生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而进行技能训练所必备的最基础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将基础专业理论知识穿插在各个工作任务的教学情景环节中,例如S700K提速道岔转辙机的认知与维护、ZPW-2000一体化轨道电路的认知与维护等,每一个环节均以“能力为本”作为指导思想,达到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最终目的,满足高速铁路现场岗位技术要求。

(四)建设现代化铁路信号实践培训基地。针对其他职业院校以及铁路企业本身缺乏高速铁路设备模拟演练基地的现状,应当充分利用我们的实训基地建设已经获得自治区示范性项目及中央财政支持的优势,在原有基础上大力改进、更新设施,建设现代化高速铁路实践培训基地,实现普通铁路实训系统与高速铁路实训系统共通衔接,打造高速铁路信号岗位真实工作环境,打破新型设备过少、“只看不动”的现状,形成兼具教学、培训、科研、职业技能鉴定等多方位功能的铁道信号实践体系。

近年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一直不断加大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力度,第一,改造原有ZPW-2000型轨道电路综合实验设备,增加配套设施,满足与高速铁路现场一致的施工、测试、技能演练的要求;第二,研制列车运行自动控制模拟系统,配合沙盘轨道电路构成高速铁路列控设备的模拟实验环境,实现演示、操作、系统维护等功能;第三,配置一系列软、硬件设施,构建高速铁路计算机联锁系统、CTC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的仿真实验平台,满足高铁监控系统教学的需求;第四,利用新校区建设的真实轨道线路,配备相关信号基础装备,具备与企业现场相适应的教学、实践一体化环境,组建铁路信号各级岗位职业技能鉴定训练和考试基地,加快实施“校企一体化”订单式人才培养和建设高速铁路信号控制专业的目标。

三、成效

在更新教育观念、顺应铁路发展、满足企业需求的思想指导下,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通信信号专业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高铁信号技术人才培养进程已获初步成效。目前即将开通运营的湘桂高铁衡柳段南宁铁路局管内成立的各个信号工区新生力量80%以上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12、2013届信号专业毕业生,而这两届签约到南昌铁路局和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的也都分配在高速铁路线路工作,并且在回访调查中,用人单位均表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信号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表现良好,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素养。同时,在职工培训方面,南宁铁路局与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协议,已经为其开办三期“高铁现场信号设备维修岗位培训班”,培训效果获得企业与职工双重赞赏,进一步深化了校企合作关系,提高专业多方位办学能力,为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开启序幕,也为开设高速铁路信号控制专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顿小红.从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看我国高速铁路建设[J].现代商贸工业,2007(6)

[2]计卫东,杨涛.关于高速铁路运营管理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铁道运营技术,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