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背景工作汇报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0 14:53:07

背景工作汇报

背景工作汇报篇(1)

1.用色传统一些:商务蓝、中国红、简洁灰,是中国的大众色,也是领导比较容易接受的颜色。

2.背景简洁一些:因述职报告ppt 的内容较复杂,所以背景一般都是由色块、线条以及简单点缀图案组成,部分领导也喜欢有一些亮光之类的点缀色。放置内容的空间尽可能开阔。

3.框架清晰一些:工作汇报一般由这几部分组成:前言或背景、实施情况、成绩与不足、未来规划等。

4.文字保留一些:一般情况下,述职报告ppt 的制作人不是汇报人,所以要尽可能根据汇报人的演示特点制作,有时候会出现汇报人会不熟悉内容、心理紧张、应对领导深入提问等情况,所以,在前言、内页、图表等要尽可能保留一些提示性文字。

5.图表丰富一些:政府、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领导一般喜欢丰富的图表,以彰显专业性和严肃性,同时也避免了传统ppt 的呆板;这些图表,更倾向于艳丽的图表色彩、立体的图表质感、内容与背景高度对比的画面风格。

背景工作汇报篇(2)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News Listening Teaching Strategy at the Basic Stage of English Major

PENG Cui

(Chongqing Nanfang Translators College of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120)

Abstract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stylistic construction, the vocabulary features,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English news and it points out some useful teaching strategies. The teacher should guide the students to listen to the news and to accumulate the linguistic knowledg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understand the English news effectively.

Key words English news; listening; teaching strategy

中学教育对学生英语听力技能的培养仅仅局限于应对解题和考试这一层面,这决定了英语专业本科基础阶段的学生听力水平的基本情况:听力水平普遍不高,英语听力技能参差不齐。《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针对英语新闻的听力教学,指出:二级的目标是使学生“听懂VOA慢速新闻广播和文化节目,抓住主要内容”;四级的目标是使“学生听懂VOA正常速度和BBC新闻节目的主要内容”。然而,英语新闻听力对相当多的大学一、二年级本科学生来说,无疑是大难题和大挑战。其实教师只要针对英语新闻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新闻听力水平。

1 英语新闻的特点及教学策略

英语新闻媒体众多,学生通过多种手段能够收听到VOA慢速、VOA标准语速、BBC等新闻。这些新闻广播内容丰富, 语速标准,用词规范,时事性强,并且载有具体而现实的知识和文化,反映世界最新动态,但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学生要掌握其听力技巧并非易事。教学中应先向学生讲述英语新闻的特点,使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

1.1 英语新闻的特点及教学策略

1.1.1 新闻结构特点及教学策略

新闻报道的结构一般可分为倒金字塔法和时间顺序法两种。绝大多数的新闻都会采取倒金字塔法。这种结构的特点是按新闻内容的重要性递减的顺序安排全文段落:将最重要、最精彩、最吸引人的事实放在第一段,一般称为导语(lead);其次的放在第二段,依次排列,最次要的置于末尾。导语主要包括Who? Where? What? When? Why/How?它是一则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部分。

在听力教学中,应该提醒学生对新闻导语要给予最大的重视。教师需要找出各种题材的新闻,截取导语部分做成听力练习给学生收听,使学生首先能够听懂导语。练习的方式可以是:听第一遍,学生做笔记,然后让部分学生说出所做记录;听第二遍,学生再做笔记,让学生复述大意;听第三、四遍,做听写练习。这种练习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顺序的调整或者删减,听力材料可以先易后难。但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根据导语的特点做听力笔记,尽量多关注表达意义的名词、形容词、动词及相关词组。

1.1.2 新闻播送特点及精听泛听策略

VOA慢速新闻语速约为每分钟90个单词,句式结构简明扼要。慢速新闻对于大学新生来说,是有一定挑战性的材料,难度又不会过大,适合收听。教师可把长度在5分钟左右的健康报道、经济报道、教育报道等做成听力填空(spot dictation)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完整收听两遍后填完10到15个空。之后,对新闻的语言点进行讲解,并要求学生课后记忆。教师要把新闻音频和原文发给学生,在课后阅读、仿读。只有学生自己能流利的朗读了,才能听得懂慢速新闻。

VOA标准新闻用正常语速播送,每分钟不低于140个单词,句子较长且结构复杂。大多数新生认为新闻中间的停顿很短,理解难度很大。标准新闻可用于一年级学生的泛听练习,以及过了慢速英语关的学生用于精听。大学二年级时,教师让学生收听VOA标准新闻和BBC新闻,做精听训练。第一遍听大意、记笔记,让学生听完后复述;第二遍边听边完成事先设计好的客观练习题;第三遍听,完成一些涉及细节的主观问答题。

1.2 新闻的词汇特点及教学策略

一般来说,英语新闻所采用的词汇可分为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

(1)基本词汇构成。VOA慢速新闻用词浅显,较严格地限定在美国人最常用的1500个基本单词内,可在听力课堂之外,要求学生自习背诵并定期听写检查。而标准新闻词汇量在4000以上,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应不断积累,教师也要把总结的词汇告知学生,以奠定基本词汇基础。(2)专有名词构成。新闻报道与有关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密不可分,因此人名、地名、国家、政党、组织、传媒机构、宗教、武器装备、缩略语等专有名词在新闻报道中屡见不鲜,构成了新闻听力的巨大障碍。这些应该以教师归纳为主,作为辅助资料发给学生记忆,并要求学生增加日常收听过程中接触到的新词汇。(3)其他词汇。针对不对题材的新闻,如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新闻,它们都有一个常有词汇范畴,但它们常常是一些领域的术语、专业词汇,这些词汇是学生最不熟悉,又最难掌握的。学生往往忽视了一点,这些词汇在同一类型新闻中反复出现的频率很高,例如:evaporation(蒸发),compost(堆肥)、estimate(估计)、military(军事)、launch(发射),平时注意积累,是完全可以熟能生巧的。

1.3 新闻背景知识的积累及教学策略

Stevens( 1980) 给背景知识下的定义为对某门学科已有的知识( P151) 。Biemans 和Simons(1996)给其下的定义更为精确: 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时学习者所拥有的全部知识, 这种知识可为其获取新知识提供潜在的联系,特别是新闻热点问题。新闻热点问题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指各个领略内的焦点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一般能了解到社会热点问题,但对专业领域的热点问题往往是一问三不知。教师可在听新闻前几分钟讲解有关的背景知识。或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在课外收集、课前讲解。狭义的热点问题主要是指地区热点问题,如巴以冲突、以黎冲突、印巴问题等,往往涉及到人物背景、地理背景、历史背景或事物背景。教师需要集中收集整理这些问题,通过课堂讲授或者分发资料等方式,让学生有所了解。对于一些新闻中经常提及的热点问题,要以专题的形式向学生讲解。背景知识绝不是可有可无,当教师在讲授这些知识的时候,理清了新闻的来龙去脉,让学生能够知其根,就能学会分析事件的走势,跟上时事新闻的步伐,就能更容易的听懂新闻。另外,穿插讲解一些反复使用的英语词汇、句式,为这类热点问题的听力理解打下坚实的语言知识基础。

2 总结

英语新闻除了告知听众世界正在发生的事件,还兼具传递英语语言知识的功能,是英语专业本科生不可或缺的听力练习材料。教师要对各类新闻做好收集整理工作,选取不同体裁的新闻让学生收听,在听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如:怎样做笔记?怎样抓关键信息?怎样存储信息?在听之外,一定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或者辅助手段,让学生了解英语新闻的文体特点,语言知识以及新闻背景。通过一段时间的补充积累,内化这些知识,只有做好了这两方面的教学工作,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新闻听力水平。

参考文献

背景工作汇报篇(3)

一、严禁承兑、贴现不具有贸易背景的商业汇票

商业汇票是交易性票据,必须具有真实贸易背景。企业签发、承兑商业汇票和商业银行承兑、贴现商业汇票,都必须依法、合规,严禁签发、承兑、贴现不具有贸易背景的商业汇票。各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完善承兑授权制度和承兑授信业务管理。要在出票环节严格把关,切实加强承兑业务审查,办理承兑业务时,必须审查承兑申请人与票据收款人是否具有真实的贸易关系,对不具有贸易背景的商业汇票或不能确认具有贸易背景的商业汇票,不得办理承兑。各金融机构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条件办理贴现业务。所办理的每笔票据贴现,必须要求贴现申请人提交增值税发票、贸易合同复印件等足以证明该票据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书面材料,必要时,贴现银行要查验贴现申请人的增值税发票原件。对不具有贸易背景的商业汇票,不得办理贴现。

二、切实加大对违规票据当事人的处罚力度

中国人民银行各分支行要进一步加强对辖内商业汇票业务的监督管理。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维护票据流通秩序,防范票据风险,督促辖内商业银行依法、合规经营商业汇票业务。

(一)建立通报制度。要加强对票据市场秩序的监管力度,加强现场检查,及时向辖内各金融机构通报恶意贴现的企业名单和故意压票、拖延支付的承兑银行名单。对违规的辖区外承兑银行,要按季将名单报送总行,总行将通报全国。

(二)实行退出交易制度。对违规办理承兑、贴现的金融机构,以及故意压票、拖延支付的承兑银行,一经查实,要视情节轻重,责令其暂停或停办承兑、贴现业务,中国人民银行要暂停或停办对其再贴现。

(三)实行责任追究制度。金融机构承兑、贴现不具有贸易背景的商业汇票,除责令承兑银行无条件付款外,还要依据《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处以罚款,并责成该金融机构对直接负责的高级管理人员、其他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纪律处分。

三、进一步改进再贴现业务管理

(一)切实加强对再贴现票据的合规性审查。中国人民银行各分支行要进一步完善辖内再贴现业务的内部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总行规定的对象、条件和操作程序办理再贴现,切实加强对再贴现票据的合规性审查。所办理的每笔再贴现,必须要求再贴现申请人提交与该票据相对应的增值税发票复印件。对不具有贸易背景的商业汇票、非直接参与产品生产和经营的企业签发的商业汇票,以及签发后即办理贴现、贴现后即用于再贴现的商业汇票,严禁办理再贴现。

(二)适度集中再贴现业务管理。要逐步改变现行再贴现逐级申请和下达限额、各中心支行分散操作的管理方式,各分行辖内的再贴现应主要由分行、省会(首府)城市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集中办理。同时,要严格控制对商业银行基层营业机构的再贴现,逐步提高对商业银行法人及其票据专营窗口的再贴现比重,以支持商业银行通过转贴现和系统内买卖票据,改善流动性管理。

四、继续稳步推广使用商业汇票

(一)积极推广使用商业承兑汇票。现阶段,要在继续稳步发展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同时,把发展商业汇票业务的重点放在商业承兑汇票的推广使用上,并使之逐步成为主要的票据市场工具。要积极支持、鼓励和引导一些产供销关系稳定、资信优良的企业,通过签发商业承兑汇票衔接产销关系、加速资金周转、拓宽融资渠道。

背景工作汇报篇(4)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们初步确定自己小组的专题,通过开题报告的方式,明确初定课题的背景、目的、价值,做好初步的责任分工和实施计划等准备工作。并通过答辩环节来发现课题漏洞,对课题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次报告,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越秀区外国商人聚居地的特色文化,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们团结协作的态度,培养学生们的集体观念,激发学生们自信的表现欲望。

学习重点

让学生们初步确定自己小组的专题,通过开题报告的方式,明确初定课题的背景、目的、价值,做好初步的责任分工和实施计划等准备工作。并通过答辩环节来发现课题漏洞,对课题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学习方法: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制表、报告、答辩

准备工具:相机一部,每个小组一张报告表格、一张b5纸,每人一支签字笔。

学习过程:

一.教师引导:(参考时间:3分钟)

教师导入明确本次开题报告的具体要求

1.学生们按照小组就座,将之前已经填写好的表格再次拿出来进行探讨,尽量让课题完善。

2.小组依次上台进行汇报,每个小组的汇报时间为5分钟,汇报的时候要求所有组员都要参与,汇报的时候可以适当用板书或者多媒体,汇报的时候注意仪容仪表,也尽量让语言清晰,让下面其他同学能够听清楚汇报内容。汇报的过程中,下面听汇报的小组要做好要点记录,对于一些疑点,可以在答辩环节进行提问。

3.汇报结束后,所有成员留在原地准备答辩,下面的任何一个小组的任何成员都可以问汇报小组问题,问题可以针对整个小组,也可以指定回答问题的人员。当然,如果你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也可以提出来供汇报小组参考。

背景工作汇报篇(5)

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除了股权融资、银行贷款融资和债券融资外,票据融资也将成为其重要的方式。我国票据市场在经历了1998~2000年的发展和2001年的规范整顿之后,逐渐进入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对中小企业融资与发展的支撑作用将日益凸现。

一、票据融资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独特优

票据是具有一定格式的、由债权人和债务人约定到期由债务人无条件地支付一定金额的债务凭证,包括汇票、支票、本票。它除了具有支付、结算、汇兑、信用、流通、自动清偿等功能外,还具有短期资金(一般在6个月以内)融通的功能,即票据可以充当融资工具,促使资金在资金盈余单位与资金短缺单位之间流动,实现资通之目的。票据本身特有的功能,使票据融资在我国中小企业的短期资金融通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1.票据融资保证充分,可提升中小企业的商业信用,促进企业之间短期资金的融通。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大多由于达不到商业银行贷款标准与等级,难以从银行及时补充流动资金。同时,各商业银行在加强风险管理后,又纷纷出现惜贷现象。这样一来,就使得资金的需求和供给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票据融资则有利于解决这个问题:商业银行通过对企业票据的承兑贴现将原来计划用于贷款却放不出去的资金不断输入这个较为安全的市场。商业银行在付出现金后可以拿票据向央行再贴现,或向总行以票据作抵押贷款。这样从央行到商业银行再到企业的货币通路就打通了。另外,票据融资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引进银行信用,将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如由金融机构介入,担任票据的保证人或付款人),从而提高商业信用,增加中小企业利用商业信用融资的机会。

2.票据融资简便灵活,中小企业可以不受企业规模限制而方便地筹措资金。银行目前的信用评级标准主要是按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标准设定的,存在着对中小企业的标准“歧视”,从而导致中小企业因达不到信用等级标准而不能顺利申请到贷款。采用银行承兑汇票贴现融资,则基本不受企业规模的限制,中小企业可轻松地“用明天的钱赚后天的钱”。持有未到期银行承兑汇票的中小企业若急需资金,可立即到银行办理贴现,利用贴现所得资金组织生产,从而创造高于贴现息的资金使用收益。

3.票据融资可以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利用票据融资,要比向银行贷款的成本低得多。如农业银行山东省德州市分行对中小企业开办全额、非全额保证金存款抵押和定期存单抵押的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只要企业将一部分存款预先存入银行,就可以签发银行承兑汇票,这不但使中小企业解决了交易和支付问题,扣除办理汇票的手续费(我国目前汇票的手续费较低),还能从存款利息上获利。

4.票据融资可优化银企关系,实现银企双赢。采用商业汇票融资,一方面可以方便中小企业的资金融通;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可通过办理票据业务收取手续费,还可以将贴现票据在同业银行之间办理转贴现或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从而在分散商业银行风险的同时,从中获取较大的利差收益。由于票据贴现的坏帐率只有千分之五,票据放款比信用放款风险小,因此票据业务也已成为部分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中小企业票据融资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票据的真实贸易背景问题。现行的票据,不论是银行承兑汇票,还是商业承兑汇票,都只是交易性票据。交易性票据首先是一种结算工具和支付手段,此类票据的签发和流通转让的依据只能是真实的贸易往来。但是,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众多企业不依据贸易背景签发、承兑商业汇票,一些商业银行承兑、贴现商业汇票时未真正坚持真实贸易背景原则的不合规现象屡有发生。2003年,山东省审计部门发现,虽然商业银行在办理票据业务时履行了审查之责,跟单资料也基本齐备,但延伸追踪检查的结果表明,相当数量的票据不具有真实贸易背景。这种把商业汇票作为融资性票据使用,脱离贸易背景签发、承兑的商业汇票实际上是一种短期债券。由于《票据法》尚未对这种情况做出解释和说明,而且市场对这种融资性票据也没有相应的信用评级制度,其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2.票据市场工具单一性问题。根据现行《票据法》的规定,票据市场主体只能办理交易性票据业务,不能办理融资性票据业务。而目前在交易性票据中,银行承兑汇票所占的比重又高达87%,商业承兑汇票所占比重仅为13%.这种近乎单一票据的市场限制了中小企业票据融资的规模和范围,使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于银行信用。另一方面,也不利于金融机构防范票据风险和保持票据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

3.金融机构对票据业务的内控管理问题。目前,票据贴现、转贴现是卖方市场,商业银行持有票据的意愿较强。一些金融机构为扩大承兑规模,规避承兑保证金管理制度,通过对办理承兑业务的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用于其缴纳承兑保证金;一些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在办理票据业务时存在无序竞争,故意降低票据交易跟单资料要求;有些商业银行为增加本行票据业务份额,以票据业务创新为由,降低票据交易利率,放宽承兑、贴现标准。比如:买方付息贴现业务将承兑风险和贴现风险集中在同一银行;商业承兑汇票保贴业务客观上造成收票人放松对出票(承兑)人资信状况的核查;同业间以打包和光票形式办理转贴现,实际是同业质押融资;个别银行为争得票源甚至搞逆向操作,先给予贴现资金后办理票据贴现手续,等等。这一系列违规违法的做法虽然客观上增加了银行的票据业务量和中小企业的融资总量,但是,盲目扩大承兑、无序竞争的票据市场所带来的风险远远大于它所解决的问题。

4.央行对票据市场的有效调控问题。自2001年再贴现利率上调后,再贴现急骤下降。再贴现余额由2000年末的1256亿元下降到2003年8月末的31亿元,央行再贴现已淡出票据市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票据再贴现作为货币政策传导工具作用的发挥,不利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完善和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性。

三、中小企业票据融资的未来政策选择

目前,承兑票据和贴现未到期汇票等渠道给中小企业提供了多种资金来源,为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提高了银行资金的使用效益,扩大了业务经营范围。这一业务将是今后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新方向,是商业银行发展业务的一个新的重要增长点。为了更好地发挥票据融资的优势,引导中小企业票据融资向更规范、有序方向发展,最终实现银企双赢之效果,近期可以考虑在以下方面做出政策选择。

1.切实坚持商业汇票的真实贸易背景原则,加强对票据的合规性管理。坚持商业汇票的真实贸易背景原则,是现阶段票据市场健康发展的首选政策。票据市场的发展尽管尚处于交易性票据阶段,但企业签发、承兑商业汇票和商业银行承兑、贴现商业汇票必须合法合规,必须依据真实贸易背景。对违规票据行为,尤其是对虚构贸易背景签发、承兑、贴现商业汇票的市场主体,要通过建立通报制度、退出交易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同时,各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其分支机构的承兑授权管理,严禁发放贷款作为承兑保证金,控制承兑风险。

2.积极稳妥地票据市场工具,在重点推广使用商业承兑汇票的同时,开展融资性票据的试点工作。鉴于信用环境现状和票据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应按照先交易性票据、后融资性票据,从以商业汇票(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为主、逐步推出本票(商业本票和银行本票)业务的政策安排,发展票据市场工具。现阶段,票据市场要再上一个台阶,关键在于商业承兑汇票的推广使用要有所突破,并使之逐步成为主要的票据市场工具。同时,可考虑在规范管理的前提下,选择一些地区和具备条件的商业银行试办本票业务,为今后发展融资性票据摸索经验。客观地,无真实贸易背景的融资性票据之所以禁而不绝,并大量流通于票据市场之中,是因为有市场需求:一方面有通过票据市场进行低成本融资的需要,另一方面,银行也有投资商业票据进行资产结构调整的要求。严格的禁止,导致了企业想方设法以变通方式披上商业汇票的外衣,进入商业汇票市场进行融资,而银行只要没有偿付风险,甚至会帮助企业进行变通。因此,与其让融资性票据以变通方式存在于商业汇票之中,不如增加票据市场工具,适时推出商业本票,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商业本票进行融资。这样的政策选择,有利于剔除商业汇票市场交易中的非真实贸易背景票据,净化现时的商业汇票业务,同时也有利于为发展融资性商业票据探索经验,推进国内票据市场由单纯的商业汇票向多样化的商业票据市场发展,最终向国际票据市场看齐、靠拢。

3.尽快建立健全区域性的统一票据市场。应积极利用中心城市票据业务发展迅速和制度建设逐步加强的有利时机,通过降低再贴现利率,适度增加再贴现规模,并逐步取消再贴现的规模分配办法,由市场供求决定再贴现数量,增加票据在各地区、各银行之间的流动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区域性统一的票据市场。

(1)建立有效的外部监管和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规范和支持票据市场发展。首先,央行通过对票据市场参与主体实施有效的外部监管,完善汇票业务管理机制,整顿市场秩序,加大对违规操作的处罚力度,改善市场环境,防止机构以降低利率等为条件的不正当竞争。其次,商业银行要加强内控,严把承兑关,保证票据的真实贸易背景,防范融资风险。同时,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适当降低中小企业办理承兑的条件,降低保证金比例,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敞开银行承兑之门,增强企业运用票据进行结算的主动性。

(2)扩大对县辖商业银行的授权,加强县域票据市场建设。结合实际,对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可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商业银行要结合县域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实际,制定基层行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弹性规定,在防范票据风险的前提下,实现大力为中小企业融资和增加自身中间业务收入的双重目标。

4.加强票据融资的风险防范措施。票据融资的风险防范是一个全社会范围内的系统工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第一,提高风险防范的意识。票据融资产生的风险往往数额巨大,给金融业和社会的各方面带来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是开展票据融资业务的基本保障,所有从业人员要认真金融法规,牢固树立法制观念,依法用票、按章审票、循规管票。第二,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如果仅靠道德意识来约束,可能会使守信者逐渐失去信用,不守信者行为更加放肆。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登记、咨询体系和严格的监督、执行体系,对社会行为起到制约和规范的作用。对票据融资行为而言,通过资信系统查询,企业能够主动地规避与信用差的单位或个人发生业务关系;同时也敦促自己,规范操作,不被列入无信用单位或个人的黑名单内,从而减少风险的发生。第三,建立标准统一的信息系统。利用高手段加大对票据业务信息的建设,在一定区域乃至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联网的票据业务管理系统,以数据来替代企业的各种信息,包括企业信用档案、银行信用档案、企业经营及资产负债情况、相关信息披露、查询查复、业务监控等信息,利用高科技手段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的同时,达到最大限度减少票据风险之目的。第四,完善票据法制建设。《票据法》制订于1995年,实施于1996年,本身缺陷较多,司法解释又不能起到更明确的作用。单就转贴现这项业务而言,《票据法》的条文明显落后,票据业潜在风险最大的业务恰恰正是转贴现交易过程。有关部门应制定落实好《票据法》实施细则,把票据市场的主要纳入法制化管理体系,使金融机构办理票据融资业务时按政策办事、按标准办理。

[1]孙向忠,郑筱玮。我国企业票据融资现状及发展对策[J].宏观经济,2001,(4)。

[2]浅胡翊。议票据融资性功能的开发[N].金融时报,2003-01-10.

[3]赵晓强。票据融资:金融市场新热土[N].经济日报,2003-06-03.

[4]傅晓岚,师韶辉。商业票据融资———企业海外融资的好方式[J].对外经贸实务,1997,(10)。

[5]张丽。什么妨碍了票据融资[J].国际融资,2003,(1)。

[6]李伟利。票据融资为中小企业杀开融资血路[J].资本观潮,2003,(6)。

[7]郭涛,杨娟。票据融资: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J].当代经济,2003,(9)。

背景工作汇报篇(6)

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除了股权融资、银行贷款融资和债券融资外,票据融资也将成为其重要的方式。我国票据市场在经历了1998~2000年的发展和2001年的规范整顿之后,目前逐渐进入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对中小企业融资与发展的支撑作用将日益凸现。

一、票据融资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独特优

票据是具有一定格式的、由债权人和债务人约定到期由债务人无条件地支付一定金额的债务凭证,包括汇票、支票、本票。它除了具有支付、结算、汇兑、信用、流通、自动清偿等功能外,还具有短期资金(一般在6个月以内)融通的功能,即票据可以充当融资工具,促使资金在资金盈余单位与资金短缺单位之间流动,实现资金融通之目的。票据本身特有的功能,使票据融资在我国中小企业的短期资金融通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1.票据融资保证充分,可提升中小企业的商业信用,促进企业之间短期资金的融通。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大多由于达不到商业银行贷款标准与等级,难以从银行及时补充流动资金。同时,各商业银行在加强风险管理后,又纷纷出现惜贷现象。这样一来,就使得资金的需求和供给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票据融资则有利于解决这个问题:商业银行通过对企业票据的承兑贴现将原来计划用于贷款却放不出去的资金不断输入这个较为安全的市场。商业银行在付出现金后可以拿票据向央行再贴现,或向总行以票据作抵押贷款。这样从央行到商业银行再到企业的货币通路就打通了。另外,票据融资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引进银行信用,将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如由金融机构介入,担任票据的保证人或付款人),从而提高商业信用,增加中小企业利用商业信用融资的机会。

2.票据融资简便灵活,中小企业可以不受企业规模限制而方便地筹措资金。银行目前的信用评级标准主要是按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标准设定的,存在着对中小企业的标准“歧视”,从而导致中小企业因达不到信用等级标准而不能顺利申请到贷款。采用银行承兑汇票贴现融资,则基本不受企业规模的限制,中小企业可轻松地“用明天的钱赚后天的钱”。持有未到期银行承兑汇票的中小企业若急需资金,可立即到银行办理贴现,利用贴现所得资金组织生产,从而创造高于贴现息的资金使用收益。

3.票据融资可以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利用票据融资,要比向银行贷款的成本低得多。如农业银行山东省德州市分行对中小企业开办全额、非全额保证金存款抵押和定期存单抵押的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只要企业将一部分存款预先存入银行,就可以签发银行承兑汇票,这不但使中小企业解决了交易和支付问题,扣除办理汇票的手续费(我国目前汇票的手续费较低),还能从存款利息上获利。

4.票据融资可优化银企关系,实现银企双赢。采用商业汇票融资,一方面可以方便中小企业的资金融通;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可通过办理票据业务收取手续费,还可以将贴现票据在同业银行之间办理转贴现或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从而在分散商业银行风险的同时,从中获取较大的利差收益。由于票据贴现的坏帐率只有千分之五,票据放款比信用放款风险小,因此票据业务也已成为部分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中小企业票据融资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票据的真实贸易背景问题。现行的票据,不论是银行承兑汇票,还是商业承兑汇票,都只是交易性票据。交易性票据首先是一种结算工具和支付手段,此类票据的签发和流通转让的依据只能是真实的贸易往来。但是,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众多企业不依据贸易背景签发、承兑商业汇票,一些商业银行承兑、贴现商业汇票时未真正坚持真实贸易背景原则的不合规现象屡有发生。2003年,山东省审计部门发现,虽然商业银行在办理票据业务时履行了审查之责,跟单资料也基本齐备,但延伸追踪检查的结果表明,相当数量的票据不具有真实贸易背景。这种把商业汇票作为融资性票据使用,脱离贸易背景签发、承兑的商业汇票实际上是一种短期债券。由于《票据法》尚未对这种情况做出解释和说明,而且市场对这种融资性票据也没有相应的信用评级制度,其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2.票据市场工具单一性问题。根据现行《票据法》的规定,票据市场主体只能办理交易性票据业务,不能办理融资性票据业务。而目前在交易性票据中,银行承兑汇票所占的比重又高达87%,商业承兑汇票所占比重仅为13%.这种近乎单一票据的市场限制了中小企业票据融资的规模和范围,使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于银行信用。另一方面,也不利于金融机构防范票据风险和保持票据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

3.金融机构对票据业务的内控管理问题。目前,票据贴现、转贴现是卖方市场,商业银行持有票据的意愿较强。一些金融机构为扩大承兑规模,规避承兑保证金管理制度,通过对办理承兑业务的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用于其缴纳承兑保证金;一些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在办理票据业务时存在无序竞争,故意降低票据交易跟单资料要求;有些商业银行为增加本行票据业务份额,以票据业务创新为由,降低票据交易利率,放宽承兑、贴现标准。比如:买方付息贴现业务将承兑风险和贴现风险集中在同一银行;商业承兑汇票保贴业务客观上造成收票人放松对出票(承兑)人资信状况的核查;同业间以打包和光票形式办理转贴现,实际是同业质押融资;个别银行为争得票源甚至搞逆向操作,先给予贴现资金后办理票据贴现手续,等等。这一系列违规违法的做法虽然客观上增加了银行的票据业务量和中小企业的融资总量,但是,盲目扩大承兑、无序竞争的票据市场所带来的风险远远大于它所解决的问题。

4.央行对票据市场的有效调控问题。自2001年再贴现利率上调后,再贴现急骤下降。再贴现余额由2000年末的1256亿元下降到2003年8月末的31亿元,央行再贴现已淡出票据市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票据再贴现作为货币政策传导工具作用的发挥,不利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完善和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性。

三、中小企业票据融资的未来政策选择

目前,承兑票据和贴现未到期汇票等渠道给中小企业提供了多种资金来源,为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提高了银行资金的使用效益,扩大了业务经营范围。这一业务将是今后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新方向,是商业银行发展业务的一个新的重要增长点。为了更好地发挥票据融资的优势,引导中小企业票据融资向更规范、有序方向发展,最终实现银企双赢之效果,近期可以考虑在以下方面做出政策选择。

1.切实坚持商业汇票的真实贸易背景原则,加强对票据的合规性管理。坚持商业汇票的真实贸易背景原则,是现阶段票据市场健康发展的首选政策。票据市场的发展尽管尚处于交易性票据阶段,但企业签发、承兑商业汇票和商业银行承兑、贴现商业汇票必须合法合规,必须依据真实贸易背景。对违规票据行为,尤其是对虚构贸易背景签发、承兑、贴现商业汇票的市场主体,要通过建立通报制度、退出交易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同时,各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其分支机构的承兑授权管理,严禁发放贷款作为承兑保证金,控制承兑风险。

2.积极稳妥地发展票据市场工具,在重点推广使用商业承兑汇票的同时,开展融资性票据的试点工作。鉴于社会信用环境现状和票据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应按照先交易性票据、后融资性票据,从以商业汇票(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为主、逐步推出本票(商业本票和银行本票)业务的政策安排,发展票据市场工具。现阶段,票据市场要再上一个台阶,关键在于商业承兑汇票的推广使用要有所突破,并使之逐步成为主要的票据市场工具。同时,可考虑在规范管理的前提下,选择一些地区和具备条件的商业银行试办本票业务,为今后发展融资性票据摸索经验。客观地分析,无真实贸易背景的融资性票据之所以禁而不绝,并大量流通于票据市场之中,是因为有市场需求:一方面企业有通过票据市场进行低成本融资的需要,另一方面,银行也有投资商业票据进行资产结构调整的要求。严格的禁止,导致了企业想方设法以变通方式披上商业汇票的外衣,进入商业汇票市场进行融资,而银行只要没有偿付风险,甚至会帮助企业进行变通。因此,与其让融资性票据以变通方式存在于商业汇票之中,不如增加票据市场工具,适时推出商业本票,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商业本票进行融资。这样的政策选择,有利于剔除商业汇票市场交易中的非真实贸易背景票据,净化现时的商业汇票业务,同时也有利于为发展融资性商业票据探索经验,推进国内票据市场由单纯的商业汇票向多样化的商业票据市场发展,最终向国际票据市场看齐、靠拢。

3.尽快建立健全区域性的统一票据市场。目前应积极利用中心城市票据业务发展迅速和制度建设逐步加强的有利时机,通过降低再贴现利率,适度增加再贴现规模,并逐步取消再贴现的规模分配办法,由市场供求决定再贴现数量,增加票据在各地区、各银行之间的流动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区域性统一的票据市场。

(1)建立有效的外部监管和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规范和支持票据市场发展。首先,央行通过对票据市场参与主体实施有效的外部监管,完善汇票业务管理机制,整顿市场秩序,加大对违规操作的处罚力度,改善市场环境,防止金融机构以降低利率等为条件的不正当竞争。其次,商业银行要加强内控,严把承兑关,保证票据的真实贸易背景,防范融资风险。同时,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适当降低中小企业办理承兑的条件,降低保证金比例,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敞开银行承兑之门,增强企业运用票据进行结算的主动性。

(2)扩大对县辖商业银行的授权,加强县域票据市场建设。结合实际,对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可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商业银行要结合县域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实际,制定基层行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弹性规定,在防范票据风险的前提下,实现大力为中小企业融资和增加自身中间业务收入的双重目标。

4.加强票据融资的风险防范措施。票据融资的风险防范是一个全社会范围内的系统工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第一,提高风险防范的意识。票据融资产生的风险往往数额巨大,给金融业和社会经济的各方面带来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是开展票据融资业务的基本保障,所有从业人员要认真学习金融法律法规,牢固树立法制观念,依法用票、按章审票、循规管票。第二,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如果仅靠道德意识来约束,可能会使守信者逐渐失去信用,不守信者行为更加放肆。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登记、咨询体系和严格的监督、执行体系,对社会行为起到制约和规范的作用。对票据融资行为而言,通过资信系统查询,企业能够主动地规避与信用差的单位或个人发生业务关系;同时也敦促自己,规范操作,不被列入无信用单位或个人的黑名单内,从而减少风险的发生。第三,建立标准统一的信息系统。利用高科技手段加大对票据业务信息网络的建设,在一定区域乃至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联网的票据业务管理系统,以电子数据来替代企业的各种信息,包括企业信用档案、银行信用档案、企业经营及资产负债情况、相关信息披露、查询查复、业务监控等信息,利用高科技手段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的同时,达到最大限度减少票据风险之目的。第四,完善票据法制建设。《票据法》制订于1995年,实施于1996年,本身缺陷较多,司法解释又不能起到更明确的作用。单就转贴现这项业务而言,《票据法》的条文明显落后,票据业潜在风险最大的业务恰恰正是转贴现交易过程。有关部门应制定落实好《票据法》实施细则,把票据市场的主要内容纳入法制化管理体系,使金融机构办理票据融资业务时按政策办事、按标准办理。

参考文献:

[1]孙向忠,郑筱玮。我国企业票据融资现状及发展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2001,(4)。

[2]浅胡翊。议票据融资的开发[N].金融时报,2003-01-10.

[3]赵晓强。票据融资:金融市场新热土[N].经济日报,2003-06-03.

[4]傅晓岚,师韶辉。商业票据融资———企业海外融资的好方式[J].对外经贸实务,1997,(10)。

[5]张丽。什么妨碍了票据融资[J].国际融资,2003,(1)。

[6]李伟利。票据融资为中小企业杀开融资血路[J].资本观潮,2003,(6)。

[7]郭涛,杨娟。票据融资: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J].当代经济,2003,(9)。

背景工作汇报篇(7)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06-01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往往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上,而忽视了对应于教学中所涉及到的相关英美文化背景的有效融入和渗透。在这样教学模式的实施之下,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虽然能够得到提升,但是却不利于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提升[1]。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会对学生在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注重英美文化的渗透教学,对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英语教学中渗透英美文化的意义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英美文化教育,首先是符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的英语教学目标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英语的教学目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即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使其在未来的生活、学习及工作中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同时,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文化素质。从这一教学要求来看,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英美文化势在必行,只有在教授学生掌握基础英语语言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地认识和了解英美文化背景,对英语的起源、发展有非常好的认识,同时能够使其对应用英语的民族、地区以及社会文化等有全面的了解。这对于有效提升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

其次是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英美文化是符合时展及社会发展需求的。从目前来看,我国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实力日益强盛,社会发展日益加快,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往来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密切。在这样的时代和社会发展形势之下,对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于学生来说,要成为一个具备综合素质的有用人才,不仅仅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还应同时掌握人文及社会科学等其他学科知识。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但不能够仅仅将其作为一门语言课程对待,而是要将其作为一门重要的文化课程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融入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英语教学中渗透英美文化的策略

2.1阅读教学中的英美文化渗透

英语阅读课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长久以来,一说到英语阅读课,往往最先想到的就是对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多数将阅读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对词汇、语法的讲解上,使整个课堂教学陷入了教师“围着教材、学生围着教师”的模式之中。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之下,极易使学生将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遣词造句上。最终导致学生将词句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进行学习,而忽略了文章的结构及文中的语境,以及所涉及到的各种文化因素。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学习的词句,一旦其离开文章所特定的语境,学生就会出现不知该如何对其进行应用的情况[3]。

因此,在英语阅读课中融入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将词句的学习与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相联系,才能够不断地帮助其提高英语的语言运用能力。不仅如此,英美文化的渗透,还能够很好的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枯燥、呆板,使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2词汇教学中的英美文化渗透

英语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英语教学的基础。只有掌握了足够的英语词汇,才能够学好英语,基于英语词汇在英语语言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教师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往往将教学重点放在了词汇的拼写和发音上。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词汇的学习处于一种机械式的记忆状态。学生对词汇只是大量的背诵和记忆,但是却不知道该如何运用这些词汇进行实际的交际和交流。且单纯地对词汇进行记忆学习,也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情。而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引入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教育,对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和背景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英语词汇背后的内涵,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增强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加深其对词汇的映像,从而提高词汇学习效率。除此之外,由于对英语词汇文化背景有了深刻的了解,还能够提高学生运用词汇交际的能力[4]。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融入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但与此同时,要实现这一教学模式的改革,对英语教师的要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师要熟知并掌握大量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巧妙地渗透英美文化,从而全面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使学生综合文化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谭雅素,刘江华.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英美文学教学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

背景工作汇报篇(8)

我国工程建设企业的海外EPC项目多处在第三世界国家,其政治、经济环境都比较复杂,能否控制和处理好各种风险,无疑是关系到这些企业在海外市场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2007年开始的金融危机,2010年人民币加速升值,使工程建设企业受到了汇率风险的巨大冲击。如果企业不能积极、稳妥地应对汇率风险,随时有可能出现重大损失,而使企业陷入困境。

下面对海外EPC项目面临的汇率风险成因进行分析,并对采取哪些应对措施提出建议。

汇率风险是指企业使用外币结算合同收入和持有以外币计价的资产及负债,因汇率变化导致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以记账本位币反映的价值变化,并由此产生损失的可能性。

汇率风险主要有两个成因:一是合同的结算币种与企业记账本位币的汇率变动;另一个是合同的结算币种与成本支出币种的汇率变动。针对汇率风险成因,企业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一、合理选择海外EPC项目的计价货币

选择项目主合同的计价货币要根据两个原则:一是合同的结算币种要与成本的支付币种相匹配,最大限度地对冲以减少风险敞口;二是选择汇率较为稳定或者有升值趋势的货币。

我国企业应首先选择人民币计价结算。多数海外项目的成本支出主要来自于境内,例如采购国产设备材料,使用国内设计、施工队伍等。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背景下,用人民币计价可以理想地规避汇率风险。因为人民币尚未实现自由兑换,具体操作时项目业主需要按照付款当日的汇率折算为美元或欧元付款。

以人民币计价适用范围有限,一般是中方投资或合资的议标项目或者政府援外优惠项目,更多情况下项目仍以美元、欧元等外汇储备货币报价。这些货币中具体使用哪个币种,则要与项目支出的币种匹配,切忌盲目选择预期将要升值的货币。例如有的企业看到2008年欧元兑美元一度创下历史新高,合同就全用欧元签订,而忽视自身采购渠道大多是人民币、美元计价,随后欧元的急剧贬值却让其后悔不及。作为承包商要通过项目管理提高效益,决不能以增加风险为代价追逐货币升值收益。

二、在主合同中约定硬货币保值条款

有时因资金来源、所在国外汇政策等原因,业主不能以美元、欧元等硬通货结算,合同全部或者部分的价款以当地币支付。很多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短缺,财政紧张,当地币剧烈贬值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且往往伴随着外汇管制政策的收紧,当地币无法及时兑换为外汇汇出。

承包商应和业主协商在合同中写入总价保值条款,防范当地币的汇率风险。多数情况下海外EPC合同中采用硬货币保值条款,如选用美元、欧元计算合同的固定价值,业主付款时将汇率导入调价公式计算当地币金额。

三、投标报价中充分考虑汇率风险

很多国际招标的项目,承包商只能接受招标文件规定,无法与业主协商改变计价货币。投标人员在编制项目报价时,要根据汇率远期变动趋势预测,结合项目现金流分析来计算报价,不能简单地以静态的汇率为基础,犯下“刻舟求剑”的错误。更为重要的是,投标报价要在报价中充分考虑汇率风险的补偿,因为汇率的变动很难准确预测,其实际走势往往出人意料,要通过不可以预见费用的形式来弥补可能出现的汇兑损失。

四、借助金融工具提前锁定汇率

企业还可以适当在银行开展远期、超远期(1年以上)结售汇业务,提前锁定汇率,实现项目预期收益,防止到期收汇时汇率下跌而造成的损失。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银行的远期结售汇报价实际与现时汇率相比已经有一定贬值幅度。为减少外汇收入贬值损失,企业还可以开展出口押汇、无追索权的福费廷和出口保理等贸易融资。

这类外汇贸易融资手续简便灵活,而且当前外汇融资利率普遍较低,融资成本远低于提前取得外汇收入结汇所规避的贬值损失。具体操作中需要注意,贸易融资的收汇在结汇为人民币时,按照我国外管局规定要进行联网核查,检查贸易背景是否真实以及是否有足够的可收汇额度,超出额度的收汇不能结汇,因此在做贸易融资之前要先了解可收汇额度情况。

五、合理选择分包、采购合同币种

在项目主合同计价币种确定后,企业应尽量把以主合同币种签订分包合同、大额采购订单,将汇率风险转嫁给分包商和供货商。这样可以通过外汇收入和支出的对冲,减少汇率风险敞口。

背景工作汇报篇(9)

随着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英语作为一种世界通用语言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而阅读是获取信息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因而在英语学习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英语学习者随着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语言知识的不断增加,通过阅读国外英文文献资料,可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因此,在英语学习中把阅读作为掌握和使用英语的突破口,是多数人的选择。

一、大学生英语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掌握足够的词汇量。

词汇量是影响大学生英语阅读的主要障碍。大学生的英语词汇量一般与英语阅读速度成正比,多数学生的词汇量不足,还没有达到熟练运用词汇的程度。因此,在英语阅读过程中,不得不停止连贯的阅读活动,将注意力放在对某个单词的猜测上,导致整个阅读速度减慢,从而影响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三个层次英语能力,其中一般要求推荐的词汇量为4500个单词和700个词组(含中学应该掌握的词汇);较高的要求推荐的词汇量为5500个单词和1200个词组(包括中学一般要求应掌握的词汇);更高要求推荐的词汇量为6500个单词和1700个词组(包括一般要求和较高要求应掌握的词汇,但不包含专业英语词汇)。由此可见,不论是语言本身的规律,还是社会的要求,要想顺利地完成大学期间所要求的英语阅读文章,都必须具备相应的词汇量。

(二)知识面和文化背景知识的障碍。

在英语阅读过程中,语言知识固然是进行阅读的基础,但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往往会对读者形成文化干扰,造成阅读短路(指没有获得有意义的阅读)。英语文章中不仅涉及大量的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习俗、政治、经济、名胜等各种背景知识,而且涉及科学技术的专业知识,如果阅读时不具备这些知识,就会影响对句子段落的理解,并出现误解。而大学英语考试的阅读理解文章大多来自于英国和美国的原版报刊和杂志,通常包括历史、文化、人物传记、科技、地理、生物、一般常识、文学等,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广泛的知识面,但背景知识的掌握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

(三)不良的阅读习惯。

不良阅读习惯一般包括指字阅读、低声阅读和心中默读。指字阅读就是在阅读中视线跟随指头或笔头的移动而移动,心中默读就是虽然嘴唇声带未动,但头脑中一直读出并听到每个词的发音。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会分散注意力,不利于阅读者抓住文章的要旨或主题,降低阅读者的阅读兴趣,使阅读者遇到生词就查字典,从而使学生丧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此以往,阅读者就会形成没有工具书就无法阅读的行为定势;视幅狭窄,摆头,眼停过频。视幅狭窄是指阅读不是以意群或句子成分为单位,而是以单词或词组为单位。由于眼停次数过频,阅读时间延长,影响阅读速度和理解。

二、有效提高大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

(一)扩大词汇量。

每天都会有一些新词出现,狭窄的词汇量必然阻碍大学生阅读的正常进行。词汇是阅读的基础,离开词汇,阅读就无法进行,然而英语词汇浩如烟海,短时间内是不可能记住大量词汇的,这就要求大学生掌握相应的英语词汇记忆方法。

(1)利用词缀猜测生词的含义。词缀可分为前缀和后缀,前缀有in-,im-,un-,dis-,re-等,后缀有-er,-ness,-ful,-tion等。

(2)利用“故事”法。由于英语中的有些词都有一段背景故事,来源有成语故事、传说、、文学名著、电影故事,等等,具有深厚的内涵,因此,这类词汇需要通过生动的讲“故事”才能使学生清楚明了。

(3)利用上下文猜测词义。联系上下文能够理解词意,例如:同位语关系、反义关系、因果关系、持续关系等。

(4)利用归纳法记忆单词。可以把日常用的单词分为体育类词汇、经贸类词汇、旅游类词汇和医学类词汇,等等。这样使学生触类旁通,加深记忆。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加强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选材之前,应尽可能地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期望、语言水平,以及对文章的趣味性、难易度、信息量、文章类型等方面的要求情况有一个深入了解,做到有的放矢。一般来说,所选阅读材料语言要求质朴生动,难易程度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这样才能增强学生阅读的信心与成就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选材范围要广,尽可能涉猎多种题材,如名人轶事、科普常识、文化习俗、人物历史、新闻报道、广告说明等,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即使能认识每一个单词,也不一定能正确理解文章的含义。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为此,教师还应根据文章的内容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技巧。

阅读技巧一般有:第一快读法,是指快速浏览文章大意,在短时间内抓住全文的中心;第二寻读法,是指快速扫视文字,在一个段落中查询出所需要的细节(诸如找地点、人物、数字等),跳读与内容无关的信息,待找到有关信息时放慢速度,得到答案;第三意群阅读法,是指以意群为单位成组阅读,有效提高阅读速度;第四寻找主题句法,是指对于不同体裁的文章,阅读时选择不同的查找主题的办法。比如对于叙述性文章,注意抓住事件的发生、经过和结果,通过故事梗概、情节理解其中心思想;而说明性文章,一般是通过举例、定义、分类、对比等方法说明和解释某一事物的,所以主题句一般都在文章的起始段或归纳段中;议论性文章中一般提出两种观点并加以论述或比较,所以阅读时要特别注意文中的两种观点,抓其实质内容。

总之,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在大学生学习英语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大学生提高英语水平的关键。阅读就是为了理解文意,获取信息。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范围,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加深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熟练地掌握并运用各种阅读方法、策略和技巧,从而获取文章所传递的信息,提高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惟一.如何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水平[J].嘉兴学院学报,2007,(1).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背景工作汇报篇(10)

一、研究背景

2001年,中共上海市委主管宣传的主要领导到该报社调研时,提出“《文汇报》要面向成熟知识分子”的市场定位①,并希望“《文汇报》要率先进入复旦、交大等国内一流高校,要为当代大学生所喜闻乐见。”

进入高校后的《文汇报》,面对新时代的大学生,它的报道广度与深度如何?从它进入高校至今,已经十年过去了,《文汇报》的传播效果怎样?大学生是否对其“喜闻乐见”呢?

二、研究方法

本文对《文汇报》的报道特色,采用内容分析法,从广度和深度两种报道手法来考察。对于其在高校的传播效果,采用问卷调查法,以上海理工大学学生为调查对象,获悉大学生对《文汇报》的喜爱情况。

(一)内容分析

选取一个学期(2011.10-2012.1)的报纸,从中抽取10份文汇报,共536条标题信息。从报道广度和报道深度两个方面,分析《文汇报》的报道特色。

报道广度,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分析:(1)选题性质:正面选题、反面选题、中性选题;(2)选题视角:社会热点、一般性报道、疑点难点、党和政府工作重点;(3)涉及领域:时政、法制、财经、科教、社会、生活、文娱。

报道深度,选取了几个主要的指标进行分析:(1)选题类别:事件性、非事件性、人物专题;(2)报道方式:有无背景报道、有无前景的预测、有无专家评论;(3)专家评论方式:定论式、开放式。

(二)问卷调查

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抽样对象是上海理工大学学生,共发放了100份问卷,收到有效问卷93份,问卷完成率为93%。在这93名被访者中,男女比例为41:59。最后,将数据录入统计软件SPSS进行分析。

三、数据分析

(一)内容分析与结果

1、广度分析

(1)选题性质:正面选题、反面选题、中性选题

本次样本的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含有标题的信息数量共计536条。

《文汇报》的选题中正面选题和反面选题在数量上持平,中性选题所占比例最大,体现出《文汇报》客观、公正的报道风格。这些正面新闻多为国家最新取得的成果和民生的改善,先进单位或个人事迹,也包括社会各行业获得的成就等。反面选题包括商业失信问题、某些政策失效问题、市民违法乱纪行为以及学术道德等问题。中性选题集中在文娱、财经、农业、科教等领域。

(2)选题视角:社会热点、一般性报道、疑点难点、党和政府工作重点

社会疑点主要是指一些让人感到奇怪或疑惑不解的事物或现象;难点是指大家能够看到却久而未决的问题。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文汇报》作为高校知识分子认识社会的窗口,有关社会事实的一般性报道数量最多;有关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报道次之。主要因为《文汇报》的党报性质以及面向大学生的“知识型”报纸。其报道内容侧重于新闻事实以及学校教育等方面上。

(3)涉及领域:时政、法制、财经、科教、社会、生活、文娱

《文汇报》内容涉及的领域很多,具体数据如表3所示。

《文汇报》注重社会新闻报道,中性报道所占比率最多,为世界观等正在成长的大学生们客观地呈现社会事实。其次,在时政和文娱、科教方面,《文汇报》也投入了相当的篇幅,增加了报纸可读性。最后,法制信息和生活类信息所占比率少,但是法制新闻使报纸的“文弱气质”大有改观。生活类信息则贴近大学生,对其实际生活有较大帮助。

2、深度分析

(1)选题类别:事件性、非事件性、人物专题

事件性新闻是指新近发生的,有相对明确完整的事物运动轨迹的新闻。非事件性新闻是有许多事实或者是以一件事实为主,经综合、提炼而成,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指导性。人物专题,注重以人为本。其具体数据如表4所示。

在样本中,66.2%的选题都是事件性的。非事件性的选题一般是某一时段受人广泛关注的社会现象,深挖其来龙去脉并进行评述。在人物报道上,往往采用专题式报道,详实、全面地报道人物以及相关事件,体现人文关怀。

(2)报道方式:有无背景报道、有无前景的预测、有无专家评论

对于新闻事件的前景预测体现报道的指导性,而对某一现象或事件的后期影响上,具有一定的预示意义。专家和权威人士的意见是第三者的声音,代表了中立的立场,符合新闻客观的要求;另外,受众在心理上比较认同权威人士的意见,使报道比较科学和有说服力②。其数据如表5所示。

《文汇报》中涉及背景报道、前景预测以及专家评论的文章较少,平均比率为23.6%,这与《文汇报》定位于客观事实报道和文化教育的方向有关,也较适合作为大学生的报纸读物。

(3)专家评论方式:定论式、开放式

定论式评论是指评论者对某一事件或现象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思考结论,引导读者的价值认同等;开放式评论是评论者在对事件或现象论述后,没有具体的表达出他的观点,而是留有不同选择,从而引发读者思考。《文汇报》评论方式的比率如表6所示。

《文汇报》报道的两种评论方式数量上相差不大,可见《文汇报》比较注意两种方式的交替使用,既提高受众对报纸的认可度又让受众有参与思考的空间。

(二)问卷调查与结果

1、信度与效度

(1)信度: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

信度越高,测量的误差越小,测量的结果越可靠。本研究所用的信度测量方法为Cronbach α系数法。若α系数大于0.7,则表示其信度较理想。测得α系数为0.891,信度很好,数据通过信度检验。

(2)效度:测试题项与应测内容范围的吻合程度

检验结构效度,常用因子分析中的取样适当性数值KMO进行检验。KMO值越接近1,效度越好③。经检验,KMO值为0.701,量表结构设计合理,通过结构效度检验。

2、数据统计与分析

考察大学生对《文汇报》的态度,从大学生对《文汇报》的阅读情况入手,主要体现在阅读频率、阅读数量和阅读方式上。本次调查的数据分别如图1、图2、图3所示。

《文汇报》在高校由校方订购后分放在固定位置,学生自助领取。从他们领取的频率显示,超过90%的学生会主动接触《文汇报》,说明《文汇报》有广泛的学生受众。其次,从大学生阅读《文汇报》的期数来看,在该学期约90期报纸中,大学生阅读10期以上的有35人,占总人数37.6%,就是说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是经常阅读该报的。就阅读方式而言,很少有学生会通读该报,大部分是选择性阅读,也有同学几乎不看该报。

针对《文汇报》报道领域的选择中,大学生对该报在时政、社会、文化、教育、科技这几个方面的报道信息获取率比较高,这也与《文汇报》注重这些方面的信息相吻合。同时,大学生比较认同该报报道范围的广度,就其报道的深度而言,近一半的同学表示报纸挖掘深度一般。具体数据如图4所示。

由数据可知,只有少数学生对《文汇报》报道的深度不够满意。我们知道,阅读方式与阅读效果有密切关联,结合大学生的阅读方式,超过一半的学生会仔细阅读该报全部或部分内容,说明积极的阅读态度和良好的阅读方式直接影响《文汇报》的传播效果。

而影响大学生是否喜爱《文汇报》的因素中,其内容设置(广度)与报道形式(深度)则是至关重要的。从图5中可以看到,只有极少数学生不喜爱阅读《文汇报》。可见,在上海高校,《文汇报》广受大学生欢迎。

结语

本文从报道广度和报道深度两个方面对《文汇报》的报道特色与传播效果进行了考察,采用内容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问题分别进行了研究。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求新求异的大学生们的读报需求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从研究结果可知,《文汇报》报道的深度有待提高,学生们希望看到一些领域的深度报道。在数字新媒体时代,面对大学生,《文汇报》应继续发挥其作为传统大报的报道优势,顺应时展和读者需求,细分大学生群体的个性需求,积极寻求数字化改革与创新方案,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受众。

参考文献

①王勇,《〈文汇报〉进入高校的市场调查和分析——以北大、清华、复旦和上海交大为例》[D].上海:复旦大学,2002:15

②孙丽敏,《改版前后:〈深度105〉的广度、深度分析》[A].《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传播学研究集刊》,第5辑[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2-15

背景工作汇报篇(11)

1. 阅读的本质

从上世纪 60 年代起, 在Chomsky 学说的影响下,许多专家将阅读研究引入心理语言学范畴。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Goodman (1967)认为 ,阅读是心理学的猜谜游戏 ,是思想和语言相互作用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 读者在一定程度上重构以文字编码的信息。 Nuttal (1982) 提出,阅读是“交流的互动过程 ”( an interactiv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并把外语阅读描写为 “对语篇的积极询问 ”(active interrogation of a text)。 阅读是读者与作者进行积极交流的双向活动 ,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读者与作者的共同背景知识往往决定了交际过程的顺畅与否。同时阅读过程中 ,需要使用语言知识来作工具。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使用储存在脑中的各种非视觉信息对文章进行假设或否定假设,这些非视觉信息包括对文章主题的了解 、语言知识和阅读技巧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的阅读能力是汉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虽然阅读的重要性得到了学生,特别是以学术为目的的学习者广泛的认可,但在阅读课中学生往往表现被动,持有消极的自我意识,这其中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原因。

2.影响对外汉语阅读的因素

影响对外汉语阅读的因素有很多,词汇量、语法、情绪动机、阅读策略、文化背景等等都可以影响对外汉语阅读的效果。在这些因素中主要可以分为语言因素、文化背景因素、阅读策略因素。

(1)语言因素

对外汉语阅读的语言因素主要包括对汉字的认知、词汇量的掌握、对语法结构、文体结构的理解和判断。词汇是搭建语言的基础, 汉语是世界上词汇量最丰富的语种之一,词典中收录的词条达到四五十万,除了成语、惯用语、各类专业词语,还有各类媒体上出现的新词汇都加大了汉语学习者阅读理解的困难。提高学习者阅读的质量无疑要具备一定的词汇量。根据北京语言大学的相关研究表明,基本生活会话的初级水平词汇量需达到2500个,达到看懂报刊一般新闻的中级水平需要掌握5000个词汇,达到能看懂报刊上非专业性文章的高级水平则需要掌握8000个左右汉语词汇。 在对外汉语阅读中词汇量较少的读者往往无法在阅读中获得成就感,也会使学生产生消极的自我意识。这个阶段词汇障碍是影响阅读的最重要因素,而当词汇量达到一定水平后语意效果作用往往会起主导作用,语法的影响相对降低,但句子长度、文章结构会影响阅读的效果。

(2)背景文化因素

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任何语言都是文化的反映。对于目标语言 背景文化知识缺失是阅读障碍最显而易见的成因之一,很多语言学的实验表明在文章风格、长度和结构等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学生对有关本国文化文章的理解明显优于异国文化的目标语言的理解。2 0世纪 6 0、70 年代,美国 认知心理学家鲁梅 哈特(Rumelhart,1977)率 先把图式的概念 引入阅读心理活动 的探究。所谓图式, 就是储存在人记忆中的有系统、有组织的知识网络, 它是建立在个体经验基础 上的、有层次的动态结构。

读者头脑中的图式分为两类: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上。内容图式是指和阅读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形式图式指文章的体裁特点,不同体裁的文章会选用不同的词汇范围、句法乃至篇章结构,所以,不熟悉文体风格特征也可能导致理解的困难。

3.阅读策略

阅读策略是影响汉语阅读的又一重要因素,Block(1986)将阅读理解策略定义为读者如何构想一项任务。注意到了文本中什么线索,如何理解所阅读到的东西以及无法理解时怎么做,根据他的观点,阅读策略是一项意识的动态过程。很多研究者根据不同的方式将阅读策略进行了分类,O’Malley和Chamot(1990)根据信息加工的理论,将策略分为元认知阅读策略、认知阅读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用于计划、管理、监控和评价认知管理的使用。认知策略直接作用于所要学习的活动,分为少翻译、记笔记、联想、推测等;社会情感策略包括具有较高动机、主动求助、交流合作等。Anderson(1999)提出了24种阅读策略,并将它们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补偿策略三类。认知策略主要有预测、了解大意、建立索引图等;元认知策略中包含设定阅读目标、列举词汇为以后的阅读做准备、与同伴合作、集中注意力等;补偿策略是指依靠背景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各种方法帮助记忆等。元认知在阅读中起着重要作用。元认知就是有关认知过程的知识和通过计划、 监控和评估等方法对认知过程的调整或自我控制。它不仅包括了阅读过程中对阅读策略的认知,以及什么时候使用何种阅读策略,还包括了对认知的调节即一个主动的学习者在力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调节机制, 包括计划 、监控和评价自身的阅读活动。

综上所述,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牵涉到学生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母语文化、认知风格、心理状态等各方面因素,本文只就对外汉语阅读障碍的普遍因素进行了初探。在对外汉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词汇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应更加注重背景图式知识和阅读策略的培养,为了提高汉语阅读能力, 学习者需要有意识地排除非语言障碍, 利用各种途径, 充实自己的背景知识。 同时教学中应当加强元认知策略的训练活动, 包括教师预先告知学生阅读的目标是什么、如何评价阅读效果,提高学 习者对整个理解过程的计划、监测和评估能力。。在阅读中指导学生使用各种策略解决遇到的问题。提供相关的信息或者通过提问的方式积极调动学生的元认知策略。教师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已知技巧的培养,,并使之认识到熟练运用不同阅读方式 以弥补阅读中词汇量不足和背景知识缺失带来的阅读障碍,提高阅读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