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初中英语校本研修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3 11:11:35

初中英语校本研修总结

初中英语校本研修总结篇(1)

2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途径

学校层面的发展途径可称之为校本途径,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任职学校对英语教师的教学管理策略,主要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组织开展校本培训、认真进行集体备课、合作开发校本课程、推进校本行动研究.

2.1组织开展校本培训

实践表明,校本培训已是教师发展的一条十分便捷的途径,因为校本培训是以学校为本,教师自主参与的全员培训,也是中小学英语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全新的校内师资培训形式.教师是在学校中获得发展的人,教师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紧密相关,参加校本培训有助于营造积极的学校文化,构建主动学习型的教师文化,着力形成一种英语教师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文化氛围,促进教师与学校的共同发展.每一个教师都要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当前和未来工作的期望,根据自己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差异,侧重不同的培训内容.在培训过程中主动参与,注重体验学习、情境学习,挖掘自己的直接经验,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校本培训的方式灵活多样.在笔者任职的学校,新教师入职后,先参加一系列的入职培训,学校请来专家做以理论为主的专题讲座,然后与老教师结对子,拜师学艺,进班听课,边学边教,争取新教师早日站稳讲台.这种由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不仅缩短了新教师的成长周期,也促使老教师不断钻研,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能受益.另外,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教研组组织的对真实的教学场景案例的研讨及对本组内教师的汇报课、研讨课、示范课的观摩研讨活动以其可操作性强、能促进教师思想的交流而受到欢迎.除此之外,从教师的主体性出发、以研究教学问题为主线、在教学研究中发展的同事间的合作研修,以个人反思为主,建立网络平台进行信息交流,采取融合式培训等方式促进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这些校本培训途径促进教师深入学习、探究教育理论,总结提炼实践经验,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自我调整、自我建构,提高教育教学应变能力,从而获得专业成长.

2.2认真进行集体备课

在新课改深入开展的今天,英语教师需要相互协作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集体备课符合英语学科的教学特点,大势所趋.英语教师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通过发挥集体的力量,学目标,学进度,学内容,实现分工合作和资源共享,包括思维和经验的共享,从而达到高效备课的目的.集体备课活动可以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改善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加强备课组的凝聚力,形成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展现个人能力,促进教研活动开展;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住教学的重难点,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不必要的负担;可以充分开发校内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一个完整的备课过程应包括准备、分析、创造、提高和总结五个阶段.一般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思路,可操作的基本程序是:集体分工→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重点跟踪→课后交流.以笔者任职的学校英语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的情况为例,在开学初的第一次集体备课中,教研组长组织一次总体性集体备课,主要讨论本学期的教学方向、重点内容、教学时间的调配等,制定好全组本学期集体备课计划,安排好各年级每次集体备课的备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使每位教师做到心中有数.教师接到任务后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摸清学情,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前设计出有独创性的教案和课件,提出自己的疑问,以便集思广益、攻克难点.在各年级备课组集体研讨环节中,英语教师分别以说课的形式陈述自己的备课方案,再集体探讨,取长补短,充实和完善教案内容.中心发言人可根据讨论的结果修改多媒体课件和其它备课材料,做到资源共享.最后对重点章节跟踪听课,及时总结、交流、评估,以此促进每位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2.3合作开发校本课程

新课改要求实施三级课程,其中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为学生发展而设计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教师是主体,即以英语教师小组为单位,通过校本课程开发,确立教师的信念,在课程开发的实践中促进英语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校本课程开发要求英语教师必须具备课程意识,形成相应的课程观念,将自己定位于既是教授者又是课程的开发者.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具备课程资源开发的规划与设计能力、收集与处理能力、整合能力、探究与解决问题能力、创生能力等.英语教师开发课程的模式为:实践—评估—开发,在教学实践中,对面临的情景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求做出合理的评估,确定教学目标,选择与组织内容,确定实施与评价的方式.所以,参与课程开发不仅是编制出英语课程文本,更重要的是参与开发的过程.笔者任职的学校比较重视选修课的开设,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要开设一门选修课.开设选修课的英语老师在每学期初将自己要开设的选修课上报学校,供学生选修.同时要将选修课教案、讲义、习题等配套材料提前与备课组长沟通,研讨部分内容,最终形成校本课程.几个学期后,根据学生与学校对选修课的评价,确定校本精品选修课程,开发校本选修教材.其实,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包括校本教材的编写,还包括教师的个性化教案、试卷乃至课后习题设计等.笔者单位要求每位老师每学期出一套试卷,设计课后习题两份,其中原创题要达到70%.每位英语老师在命题的过程中都会深入钻研,争取命制出高质量的题目,更好的为学生服务,致使命题教师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逼迫自己提升专业知识.一段时间后,再将这些试卷、题目汇编起来,就是很有价值的校本教材.教学实践证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是提高英语教师专业水平、教研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2.4推进校本行动研究

为了提高教学实践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自我反思式的科学质询,通过数据收集,调查研究,寻求对特定问题的解决办法,这种与每天的教学实践紧密相连的研究称为行动研究.如果一个老师产生了想要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的强烈动机,就会自发地去通过教学日志、录像、同伴观摩、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批判性反思他的教学理念、行为习惯和专业发展,展开交流与合作,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加速自己的专业成长.在英语教学中进行行动研究,其内容、方式、样本、周期、条件都能由英语教师自己决定,既有教学实验的效果又比教学实验简单易行,是较好的教学科研发展途径.在笔者任职的学校,每一位英语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发展长期规划和学期规划.在短期规划中,每位教师要集中解决至少一个教学方面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都会通过问卷调查或者访谈等方式做预备调查,发现问题的原因,对自己想要采取的行动制定详细方案,然后开始行动研究.在实施的过程中,以教学日志的形式记录下自己行动的过程和相关的数据,也可以邀请同事观摩行动的过程.最后在学期末形成书面研究报告,来对照开学初的短期发展规划,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使每一个英语教师从自己的研究中找到有效教学策略和课堂管理策略,熟练地解决教育教学上的各种困惑,减少无效的重复劳动.

初中英语校本研修总结篇(2)

Pre-Work Training System Training For Initial Teachers In Rural Middle School

Abstract: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English teachers in rural middle school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in improving English teaching in rural areas. There’re the biggest amount of English teachers in China and many initial teachers start working as an English teacher every year. Helping them adopt to the new job in the shortest time is a decisive factor in building team of English teacher. Initial English teachers in rural middle school, as the new power of rural English teacher and backup of mainstay teachers, it’s important to provide them with suitable training so as to improve their teaching ability. Based on the pre-working training theory and foreign training model, this paper raises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pre-working training of initial English teacher in rural areas.

Key words: initial teacher; pre-working training; implement suggestion; system structure

基于农村初中初任英语教师的入职教育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本文就农村初中初任英语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依据和国外发达国家入职教育模式参考的基础上,对农村初中初任英语教师入职教育的实施和体系的建立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农村初中初任英语教师入职教育的实施建议

通过对农村初中初任英语教师的问卷调查,结合农村初中初任英语教师的现实情况和以上理论依据,笔者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入职教育的实施建议给出相关建议,以期促进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入职教育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加速农村初任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质量。

(一)教学形式多样化

农村初中初任英语教师有着性别、年龄、个人人格特质、态度、教师行为、经验、个人关心事务、师资训练的内涵(如实习时间长短)、学习成绩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入职教育机构应根据初任教师的实际情况开展不同层次的分层教学,使初任教师获得更具有个人针对性的入职教育培训[1]。此外,课堂教学上也应打破传统的集体大班授课,培训教师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言传身教,采取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形式促进师生课堂上的互动与交流。

(二)培训机构多元化

从目前负责入职教育培训的机构来看,主要由县(区)进修学校或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垄断,由于培训机构自身性质的原因,培训机构缺乏活力,培训效果并不理想,且多流于形式。建议在入职教育培训机构上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将专门外语培训机构以及其他私人培训机构纳入初任教师可选择的培训机构中,教育部门只制定并给出相应的培训内容大纲及对初任教师的考试考核。

(三)评价方式规范化

中学英语教师是专业性较强的职业,但目前仍缺乏相关的英语教师专业水平标准政策法规,中学英语专业水平标准的制定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师专业化水平,有利于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同样也有利于评价英语教师的包括入职教育在内的继续教育,2005年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委托全国教师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研制《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水平等级标准(试行)及培训、考核、认证体系》(Standards for Teachers of English in Primary & Secondary Schools, 简称《STEPSS》)[2]。虽然迄今未推出具体的标准,但作为教育培训机构及教育管理部门仍可从《STEPSS》调研中借鉴符合初中初任英语教师的评价模式。

此外,由于我国缺乏全国统一权威性的外语教师资格考试,在教师入职教育考核考试上可以借鉴目前国际上较为成熟的、由英国剑桥大学ESOL考试中心推出的具有理论基础与实际教堂能力评测的“剑桥英语教堂能力证书”考试(TKT,Teaching Knowledge Test)对中学初任英语入职教育进行规范化考核。

二、建立农村初中初任英语教师入职教育体系

农村初中初任英语教师入职教育的实施需要建立相应的农村初中初任英语教师入职教育体系作为制度上的保障,笔者以问卷调查和问题分析为基础,就农村初中初任英语教师入职教育体系的建立给出以下相关建议。

(一)建立入职教育制度,完善教师证书制度

入职教育是连接职前教师培养与职后教师教育的桥梁,是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的中间环节。为此,国家负责教师教育的部门要真正把这三阶段统合起来,把初任教师入职教育作为教师教育的中心环节来抓。

上世纪70-80年代日美等发达国家就已在入职教育上立法,通过法规的形式将教师入职教育确定下来,这为我国入职教育体制建立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此外,在教师资格证书上,日本通过修改《教育职员许可法》将原来的两级(一级、二级)改为“专修许可证”、“一种许可证”、“二种许可证”三个等级。而美国的《霍姆斯报告》也提出了三级教师证书,即初任教师、专业教师和终身专业教师[3]。

因此,当前我国要大力推动初任教师入职教育的立法工作,从经费政策,考核制度,专业化教师资格证书等方面入手,早日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建议初任中学英语教师在经过一定时期的入职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可获得更高级别的专业英语教师资格证书。此外,还可参照语文教师从事汉语教学需获得汉语普通话等级考试二甲证书的制度,开设相应的英语口语等级考试,进一步规范并提高英语教师从业标准。

(二)加强入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从事入职教育的师资的水平对保证初任教师入职教育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从事入职教育任培训的授课教师主要来自县(区)级教师进修学校以及高校的教育学院。培训教师往往对一线英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缺乏了解和研究,难以满足中学初任英语教师的实际需求,并在从教观念和知识结构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4]。此外,初任教师入职教育师资队伍还存在专职教师少,兼职教师不稳定等问题。有关部门应当从完善考核和聘用制度入手,采取多种措施,对入职教育师资队伍进行改革,建设一支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素质都具高水平的入职教育师资队伍,以确保初任教师入职教育质量。

(三)加强对农村初中初任英语教师特点与需求的系统研究

初任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作为这个特殊群体中的农村初中初任英语教师有着众多不同的自身特点,如身处经济滞后、地理位置偏僻的农村,独特的语言学科特性,以及师资队伍主要女性组成等,这些都决定了农村初中初任英语教师其自身问题和需求的复杂性。但只有对农村初中初任英语教师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充分的认识与了解,才能够在入职阶段更好的帮助他们,解决初任教师的问题与困境,并提供针对性的心理疏导[5]。因此,我们必须深化农村初中初任英语教师的系统研究,了解初任英语教师在入职阶段的专业表现、问题与需求等,为农村初中初任英语教师提供更有成效帮助与指导。

(四)建立入职教育档案袋

为确保初任教师的入职教育具有针对、有效性,教育行政部门应在教师参加入职教育前对各教师基本情况进行专门问卷调查,了解初任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设置与内容和初任教师专业知识水平,为之建立相应的档案袋,并将随后进行的入职教育系统性记录在档案袋中,内容包括培训的机构、培训时间、培训方式、课程内容、任课教师评语以及考核成绩等,档案袋的建立不仅为初任教师延续的入职教育,同样为之后的在职教师教育提供了针对性现实依据。

(五)推行初任教师导师制

启动初任教师拜师工程,建立了导师制。为初任教师确定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的教师作为导师,“师徒”双方签订协议书,由导师领教、领研、领才、领德。并定期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和青年教师专业技能大赛。初任教师学徒期满后进行出师汇报课等,在初任教师获出师肯定后对初任教师导师进行出师奖励。导师制的建立要以相应的激励机制为保障,需要教育行政部门能对导师制提供资金上的投入与政策上的支持,改善初任教师导师的工作条件与待遇,如减轻导师的教学工作量及行政工作事务,使导师能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来专心对初任教师进行教学上的辅导;在职称评定上,导师享有优先评聘资格;在经济上,除给予导师合理的课时津贴外还可享受工资优先晋级;个人学习上,可以为优秀导师提供攻读硕士学位的机会等措施。此外,还需建立一套完善的导师考核机制对导师的工作质量进行严格考核,避免初任教师导师制流于形式。

(六)拓展校本教研培训

各农村中学应积极营造校本教研文化,开展校本教研。以课例为载体,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教学型教研活动;以课题为载体,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研究型教研活动;以读书为载体,以读书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型教研活动。并且定期开展校内两课活动——骨干教师的示范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定期举行课题成果报告会、读书交流会。帮助初任教师早日融入中学教学工作。

(七)加强校际研训,建立中学协作体

农村中学各校英语师资队伍总体较偏小,且可利用的现资源不多。因此,建立临近中学协作体,实行优质资源共享,形成教育、教学合力。协作体内部由各校轮流统一命题,实现联考、联改,并定期举行教学研讨会、中考研讨会、试卷分析会,交流经验,交换信息。校际研训能够实现现有有限资源的互补,帮助初任教师获得迅速的成长。

此外,鉴于偏远山区中学几乎都是青年英语老师的局面,应促进资深英语教师的校际间的流动,并确保边远中学初任英语教师入职的第一年有资深教师的教学引领。

(八)鼓励职前师资培育院校参与初任英语教师的入职教育

目前,我国职前师资培育院校很少直接参与初任英语教师的入职教育。其主要原因一是没有更多的经费和人员保障;二是管理体制的问题。师范大学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联系松散,造成与中小学沟通的困难;三是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的激励与支持。[17]职前师资院校参与初任英语教师的入职教育中,一方面可以提高初任英语教师的入职教育质量,另一方面,通过与中小学初任英语教师的接触,师资培育院校可以了解中小学一线教学实际情况及需要,完善初任教师职前教育培养模式。总之,师资培育机构参与初任英语教师的入职教育不仅有助于中小学初任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还能促进师资培训机构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九)建立科学合理的入职教育课程体系

对初任教师的入职教育主要是通过入职教育课程来实现的,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入职教育课程体系,为初任教师提供必要的专业知识,促进其能力与素质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入职教育课程体系决定了入职教育课程目标、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直接影响着初任教师入职教育的质量。科学合理的入职教育课程体系首先应明确初任教师入职教育课程设置目标;其次,要根据初任教师的需求,提供选修课与必修课相结合的菜单式课程选择,合理安排各各课程的比重与进度;最后,在课程内容上要有实效性有针对性,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能切实解决初任教师的问题,同时,课程内容还应具有前瞻性和延续性,不仅要能帮助初任教师应对未来可能遇见的问题,还要为初任教师今后的在职教师教育奠定基础,促进初任教师向反思型、科研型教师的转变。总之,科学合理的入职教育课程体系是确保入职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十)开发入职教育教材

教材是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和最直接的具体体现形式,也是课程内容的核心。而初任教师的入职教育主要是通过入职教育课程来实现的,因此,教材对入职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具有直接的重大影响。当前在我国,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层面,都没有统一的初任教师入职教育教材,入职教育教材的开发仍处于空白阶段,初任教师入职教育的开展多以抄笔记或发复印资料的形式进行,入职教育课程实施的缺乏具体保证,并造成培训教师与初任教师课堂时间上的浪费,进而影响入职教育教学质量。对此,我们应从初任教师的困境与需求上入手,开发初任教师入职教育教材,特别是英语学科教材的开发,以减轻培训教师的工作量,节约其教学时间,同时初任教师也能通过教材高效有序地获取知识、提高自身能力。总的来说,入职教育教材不仅决定着入职教育的质量,同样是入职教育规范化、系统化的体现。

三、 结束语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而要抓好中小学阶段基础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键在于要要一支数量适当、质量合格、结构合理、比较稳定的教师队伍。”[6]初任教师作为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所处的专业发展阶段--入职阶段不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而且也是一个充满困难和考验的过渡时期。它不仅决定着初任教师是否会在教学领域内继续工作下去,而且还会在教学的有效性、工作的满意度以及职业持久性等方面对教师未来的专业发展产生长久的影响。为此,对初任教师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其入职阶段的专业发展特点、需求与问题,并据此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协助与辅导---入职教育,使其顺利度过这一艰难的职业生涯阶段,是目前在教师教育领域我们必须给予重视并须重点解决的课题之一。

参考文献:

[1] 曾德琪.师资队伍建设的新举措——美国“新教师入门指导计划[J].外国教育研究,2004,(4)

[2] 赵昌木.教师成长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 2003: 64-69.

[3]Veenman, S. Perceived Problems of Beginning teachers. Review of Education Research, 1984,vol. 54.

[4] 孟洁.新教师入职教育新途径的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4)

[5] 江丽莉.幼稚园第一年教师的专业成长[A].教师权力与责任[C],台北: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95,340-341

[6]杨秀玉.教师发展阶段论综述[J].外国教育研究,1999,(6)

作者简介:

初中英语校本研修总结篇(3)

一、导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问题陈述

2010年秋季,甘肃省全面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按照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选修两部分组成,选修分为选修I和选修II。其中必修和选修I为国家课程,选修II为学校课程,至少6学分。学校课程也称校本课程,是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求利用当地和学校课程资源,以学校为主导,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师的创造性和聪明才智,由学校或学校与外部教育科研等单位合作开发和实施的课程。

英语校本课程是以英语为载体,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特长为目的,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使学生热爱英语学科,并形成良好英语素质的一门课程。英语校本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英语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建一个五彩滨纷的英语学习平台。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广,各省教育部门对校本课程研发和开设都做了统一规定,但只是最基本的原则要求,无法照顾到各类学校、各个学科的特殊性。因此,本校本课程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的转化,发挥学校办学特色。

(1)本课题实验的理论意义:随着新课程的推广与实施,英语校本课程的研发在全国各普通高中已经广泛开展了起来,但研究的大部分成果来自中东部发达省市,本课题实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本地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空白,进一步拓宽英语校本课程的研究领域,从而为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形成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内容开放的三级课程体系进行理论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2)本课题实验的方法论启示:目前我省各普通高中的英语校本课程开发都处在论证、探索、开发阶段,本校本课程教学要求教师采用提问式、谈话式、讨论式、表演等教学方法,通过该校本课程的实施,可以不断增强教师的课改意识,提高教师课程开发实施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我省高中英语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领域和教学模式,进而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更多的方法论支持。

(三)相关研究已经取得的成果综述

随着新课程在全国范围内的逐步推广,针对普通高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专项研究也随之成为新课程研究的亮点之一。来自华东师大一附中的黄光炜以本校实践经验为基础,从中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和问题、文化视域下的英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影响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及要把握好的几点原则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文化视域下的中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在实证研究方面,我国一些条件较好的中学在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方面作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很多学校还编辑出版发行了自己的校本课程。例如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刘少文老师所开设的校本课程《感受英国》,依据其本人在英国学习期间所走访的20多个城镇和拍摄的图片,引导学生多方位、全面而具体地了解英语背景知识,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进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对家乡社会经济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浙江湖州二中英语组所开发的校本课程《走遍美国》、《走马观花看英伦》则以特写镜头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美国和英国的人文、地理名胜古迹,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

二、研究过程

(一)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课题主要围绕课题“高中英语校本课程研究与开发一游遍英伦”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课题组根据主持人王振强老师在英国留学期间所参观的英伦三岛各个名城及周边名胜古迹为线索,选编介绍这些城市概况及名胜古迹的文章,结合其本人在英国所撰写的留学札记和所拍摄的5000多张精美图片,向学生全面展示英国的人文地貌、名胜古迹,帮助他们更加直观的了解英国,强化他们的跨文化意识,进而为深入学习和运用英语打下坚实的文化背景基础。

校本课程《游遍英伦》(Travels around the UK)课时规划:本课程设计为1个学分,用时18课时,每周2课时,9周时间完成,1周时间复习考查。本课程总共由18个章节组成,分别为:联合王国简介、英格兰、伦敦及其名胜古迹、温莎宫和伊顿公学、古城巴斯和布里斯托尔、索斯伯里平原上的古巨石阵、布莱顿和朴茨茅斯、莎士比亚的故乡――艾汶河畔的斯特拉特福、牛津、剑桥、坎特伯雷和多佛尔、伯明翰和诺丁汉、曼彻斯特和利物浦、英格兰北方明珠――约克、苏格兰、爱丁堡和格拉斯哥、威尔士及其首都卡迪夫、北爱尔兰及其首都贝尔法斯特。每一章由读前、阅读中、读后三部分组成,“读前”主要设计2道思考题,鼓励学生开动思维机器,通过头脑风暴等方法收集相关背景知识;“阅读中”主要精选介绍相关城市的文章两篇,配备精美图片若干张,向学生全面展示相关城市和景点的信息;“读后”部分每篇文章设计练习题5道,用于检测、巩固、加深学生对于所读文章的理解。

教学模式和方法主要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多采用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小组讨论等活动形式;讨论结束后小组推荐代表向全班展示;教师适时点拨,合理评价。课程评价主要通过检查、课后作业等手段重点评价其学习的过程。具体包括:①出勤情况(10%)。②课堂表现(如发言、讨论和主题演讲等)(20%)。③平时测试成绩(20%)。④终结性考试(50%)。

(二)课题的研究步骤和经过

第一阶段(2010.6―2011.6)课题论证和申报阶段

首先由课题负责人牵头,全体成员集体行动,通过图书馆查阅、网络查询、购买相关资料等途径搜集校本课程相关资料,初步设计并提出校本课程纲要。与此同时,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科学性、可行性论证,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框架,并据此制定出校本课程研发实施方案,选编、印制校本课程初稿,并邀请市教科所教研员对初稿进行审定。其次,按照中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研究2010-2013年资助金项目的相关要求填写课题立项申请书,申报课题审批立项,2011年5月课题被正式确定为中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并在《中国教育报》等媒体上公布。第三,按照实施方案的规划,课题组编制问卷调查,发放、收集、积累问卷分析结果,为课题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2011.8―2013.6)实施阶段

本阶段课题组首先组织撰写开题报告,并召开了隆重的课题开题会,会上课题负责人宣读了实施方案,并提出严格的规范和要求。随后校本课程《游遍英伦》被统一纳入3所实验学校课程体系,进入学校整体课程表,在高一和高二年级开始开设,每周2课时,每学段共计18课时,1个学分。通过1年的开设,课题组广泛征求参研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归纳总结相关建议,并依据相关建议修改完善校本教材,颁布、出台实施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案、学分考核办法以及教学指导建议。同时课题组开始收集、整理反馈信息,各学校之间交流研究材料,撰写完成了课题实验中期成果报告,2012年7月课题组顺利通过了中期验收。

2013年8月开始,课题研究进入第二轮实施阶段,本阶段主要在第一轮校本课程试用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规范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并对过程性评价、终结考试、学分认定等环节提出更加详细的规则,确保本校本课程符合新课程实验的要求。同时,课题组多次召开各个参研学校教师联席会议,收集本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探讨有效的解决途径,并进行了精品课程展示,使每一位参演教师都对于本课题研究有了更多的思考,也有了更加丰富的收获。

第三阶段(2013.6―2013.8)归纳总结阶段

在前两个阶段顺利完成之后,课题组再次编制研究效果调查问卷,检验两年来校本研究的效果,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同时采用跟踪调查、访谈记录、整理分析个案资料等方法,收集、筛选和审核各项研究资料,积极组织论文投稿,交流推广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总结研究成果,分析统计数据,撰写课题实验总报告,编辑出版校本课程《游遍英伦》。2013年8月邀请省市有关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了鉴定,鉴定小组对课题结题材料进行了认真的评定,一致同意课题结题。

三、研究结果的讨论与分析

本课题研究从开题到结题,已经3年有余,我们认为:“高中英语校本课程研究与开发一游遍英伦”的研究达到了预期目标,实现了研究的目的,成效显著。

1.参研教师教学理念得以更新,教学理论水平显著提升

作为国家新课程三级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之前很多教师对校本课程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各参研学校通过专家引领,细化教师培训,通过实施校本课程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换,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随着教师英语教学理论的提升,他们的课堂教学能力也获得了提高,教学行为得到了改变。如今,各参研学校教师在课堂上更多扮演的是学生英语水平提升的对话者、促进者和引导者,成为反思型教师,成为英语个性教学风格的铸造者,各校英语课堂教学面貌正以全新的姿态出现。

2.通过课题实验,各校教师科研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通过三年多的课题研究,从搜集整理各种资料到课堂教学的贯彻实施、问卷调查材料的统计分析、结题材料的撰写等,使得各参研学校的英语教师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每位教师在讲授校本教材中研究,在研究中改进校本教学,边教边研,走教学与科研相结之路,不但取得了优异的英语教学业绩,而且在校本教学研究上成果颇丰。参研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和自己的研究探索撰写出多篇教学论文,并有8篇论文正式发表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其中《英语课堂教学巧用音视频资料》一文还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转载于《中学外语教与学》(2011.7)。课题组所开发编辑的校本教材《游遍英伦》在2012年白银市中小学优秀校本教材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3.构建了校本课程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本课程严格贯彻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课堂上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每节课先由各个小组讨论学习,集体研究解决各节的重难点,借助提前做好的幻灯片由一位代表向全班进行展示,最后教师进行点评的模式进行,选修校本课程《游遍英伦》的学生们学会了更好地适应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方式,上课时不再消极等待,而是积极动脑,积极思维,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去获取知识,大家争先恐后向全班展示本组的学习结果,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对英国的了解得到进一步深入,家长对实验的效果非常满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随着对英国地理、历史、人文等方面知识的增加,很多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兴趣的也得到了正迁移,这一点在问卷调查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而通过前、中、后测等得到的数据对比分析,课题组发现各实验班学生的英语平均分比对比班有显著的提高,差距最大的达到10分之多,3所实验学校的英语高考成绩也都有了新的突破。

四、课题研究中的问题反思以及今后的工作重点

由于受教学理念、授课时间、课时设置等主客观因素的限制,课题实验中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待高效使用

通过问卷调查,很多学生反映要求增加视频资料和更多的音乐、图片等,以此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趣味性,而受课时量约束,再加上下载相关视频介绍资料并不容易,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在今后的课程准备阶段付出更多的努力。

2.缺少人文方面的内容

受课程开设时间和体系约束,本校本课程内容多涉及英国的历史、地理、建筑等,缺少人文方面的内容,例如英国历史上的名人传记,普通英国人的生活方式、习俗、美食等,需要增加这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英国风情。

初中英语校本研修总结篇(4)

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是课题的准备阶段,从2013 年10月课题立项为区级课题,进入课题实施阶段,根据总体规划。

1.第一阶段:课题立项阶段(2012年09月-2013年04月)整理文献资料、制作问卷并进行问卷调查、制作访谈提纲并进行个别访谈、完成研究方案。

2.第二阶段:研究的实施阶段。课题研究阶段(2013年04月-2014年11月)收集过程资料(图片、视频等)、。

3.第三阶段:研究的总结阶段。课题结题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02月)结题报告。

在此阶段,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制定了《提升农村初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2.建立课题组,确定课题组人员及具体分工。

3.建立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库,通过书籍专著,杂志报刊,网络论坛等收集各类相关资料,组成资料库。课题组成员学习他人先进经验,搜集资料,由徐玖琴作资料的汇编及资料管理。

4.组织教师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方法及现代教育理论及专题知识(主要通过网络方式)。

5.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专题会议,交流、研讨课题实施中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存在的诸多问题,分析解决研究困难。

6.进行课题研究中相关问题的调查。设计问卷、组织调查、统计调查结果、分析调查数据和基本情况、撰写调查报告。

7.组织课题组成员和英语教师撰写研究论文和学习研究心得,收集案例设计和教学心得。

8.组织与英语阅读教学有关的校园活动,利用学校宣传窗口和校办刊物,创设良好的教育和学习环境,本着师生共建的原则,集合师生中的优势力量,广泛收集有关课题所需要的素材资源。

1.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逐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部分教师的认识和观念都得到了提高。

2.汇编活动资料与教学案例、论文集。

3.汇编学生书法作品集。

4.成立英语社团,开展专题辅导讲座。

1.通过教学实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和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学无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利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选用学生身边的例子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参与课堂的欲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在学习中能积极探索、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树立学习的信心、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从而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探究和学习欲望,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

2.创设学生良好的学习环境。

课题展开以后,我们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轻松教学课堂环境的创设

浓郁校园文化环境的创设

良好师生人际环境的创设

3.丰富教学内容,分解技巧训练,注重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题研究论文获奖。

课题研究虽有一定的收获,但存在的问题仍然比较多,这主要体现在:

(一)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还有少数学生认为学英语无用的现象,因此我校英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不大。

(二)学校教师整体研究氛围不浓,教师的研究水平和能力亟待提高,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走得仍较缓慢。

(三)由于各种

综合的原因,课题研究经费有所欠缺。总而言之,现在制约课题研究进展的障碍主要有三:

1.课题组教师自身的研究能力,有待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亟待加强。

2.学生学习环境的营造还有待加强,学校教师的研究方向还需更具针对性。

基于以上几点,我校英语课题组成员与学校领导经过认真分析,制定了下一阶段(2013年9月—2014年6月)的研究思路。

1.认真总结前一段的经验和不足之处,课题组成员认真反思,制定下一步研究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认真做好课题实施阶段的研究。

2.本着师生共建的原则,集合师生中的优势力量,广泛收集有关课题所需要的素材资源。

3.下一阶段研究目标:

学生方面:

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分析能阅读理解英语,提升学习英语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业成绩得到提高。

教师方面:

提高教师钻研教材、整合课程的能力,促进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

改进教学方法,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式实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提高教师科学研究能力。

学校方面:

通过课题研究,提升农村初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通过课题研究,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4.下一阶段主要研究的内容

开展一系列关于英语阅读能力提升、学习兴趣培养方面专题讲座、培训,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采用图式理论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来进行英语课堂教学。通过课题前期的文献研究、问卷调查、集中培训、研究学习等,以教研组为单位,整合资源开展集体备课,设计导学案,理论与猜想—交流与合作—实践与活动—差异发展学生、教师的提高过程,确定了“自探—教学案,参与—创设条件,共研—合作交流,实践—提高能力”的基本结构。

设立英语社团,开展有关朗读、书法、演讲等方面的比赛,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5.加强校本教研力度,强化课题研究管理制度,极力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聘请有关专家到校指导。

6.下一阶段研究步骤安排

课题组在不同的时间段内进行课题督导,组织,协调相关的研讨活动和实验活动,进一步重点搞好基础性研究和探究性研究,为应用性研究奠定基础。

(1)进一步搞好探索性研究

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完善初中生英语学习的目标,如知识技能的规定,过程方法的揭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坚持以探究学习为主,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进一步重点展开对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研究。继续研究如何编好适合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校本教材。了解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研究解决相关的研究问题,针对课题进行一次全面的调研。

初中英语校本研修总结篇(5)

开题地点:福永中学三楼会议室

专家:廖苏珊、朱丽霞、石红梅、倪岗、徐春晓

参与人员:陈伟明、万应荣、廖海萍、方曼君、白婷、陈琼丽、王珍、梁雪、张云金、朱雁青、周丽、甘璐、邓梦倩、张燕丽、王琦、穆天船、王博、陈钰丹、吴文勇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

三、本项课题研究题为: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研究

(一)选题理论依据:1.英语阅读和写作是中考考查的范围,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也是学生终生受用的语言运用能力。近年的中考测试学生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题目分值逐年加大,英语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越来越得到英语教育者的广泛重视。2.《英语课程标准》对语言技能中的读、写等技能提出五个级别的不同目标要求。读、写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语言技能目标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这些要求都可以在平时的对英语读写结合的训练中得以实现。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学校在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中,注意充分开发和利用地方的各种资源,组织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研究正式适应并切实落实这一要求。

(二)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理论意义:本研究以Krashen的语言输入理论和Swain的语言输出理论以及任务型教学为理论依据,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心理特点,教育学理论,教育实践理论,及新课改英语学科对师生的要求,本研究从如何阅读英语报刊以及中学生写作存在的困难谈起,探讨初中英文阅读教学和写作相结合的实证研究。

2.实践价值:1.丰富学生阅读素材,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素材具有内容新,语言鲜活,容量大,趣味性和实效性强,贴近中学生生活的特点,学生喜欢读且乐意读,通过阅读,吸取更多信息,积累更多好词好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写作提供经验和素材。2.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阅读与写作组成了书面表达中两个互逆的书面交际过程。通过阅读文章,学生从篇章中探索文章主题、结构和中心思想,从词语表达中学习组句表意的技巧,同时结合老师的指导,学生能灵活运用词汇、句型、语法、语篇知识,培养英语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写作能力。

(三)完成课题研究的有利条件:

1.我校领导教科研意识强,愿意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准备。本课题组成员为长期从事初中英语教学的一线中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团队意识以及合作探究意识强,都有改善英语教学方法的强烈愿望。

2.进行细致的分工,全面落实课题研究各个环节的工作任务。

3.有良好的课题研究基础。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一直是大家关注的课题,综观国内外有关读写课题研究的专著与论文,各位专家、学者、实验人士等对读写课研究的成功经验很多,加之现今社会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我校的教学理念具有前瞻性,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注意到英语读写结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积累了很多相关的经验,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四)研究目标、研究的主要问题、难点及主要研究方法:

1.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有:(1)在教师层面,创设新型的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研究,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合理利用课本阅读资源,指导学生快乐阅读,轻松写作。(2)在学生层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思维,提高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发展个性,磨励意志,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等都起着重要作用。(3)提高读写结合的课堂效率,提高教育教学成绩。探讨以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研究的自主学习模式。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等因素,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有:(1)初中英语读写结合的教学实践研究。(2)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讨。(3)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4)探索读写训练、以读为本、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模式。

3.本课题主要的研究方法:(1)比较验证法:在两个平行的班级中进行一段时间的实验,以班级平均分为基准,判断学生读写水平,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2)案例研究法:整理研究资料,积累“初中读写结合作文教学模式”资料,撰写教学案例。(3)教育观察法: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通过与学生的接触和交流进行有目的的观察。(4)等组实验法:①自变量:在实验班通过实施教研组教研计划,实践预想方案来进行英语读写教学,对照班按照常规英语英语教学方法进行一般教学。②因变量:通过改进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英语阅读与写作的浓厚兴趣,养成乐于预读,乐于写作交流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们的英语预读和写作能力。③无关变量控制:教师素质,教师能力无明显差异,实验对象大致相近,实验班和对照班不能随意加班加点,延长学时。对照班不采取非常规措施,不淘汰差生,不实验另一种英语教学方法。(5)经验总结法:在阶段实验之后,对教学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教育现象和方法进行提升和总结,形成理论。

4.本课题研究的难点为:(1)精选阅读素材,从而形成有效的“初中读写结合作文教学素材库”。分别从语言表达、中心与材料、思路与结构三个方面精选典型素材。并针对这些素材理出共性的东西,从而让学生感到写作有章可循。(2)突破文本框架,巩固和延伸读写能力。(3)优化课堂设计,整合读写教学。

(五)研究的主要阶段及具体安排:

本课题研究计划全程为三年,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3年5―8月)

组建课题研究小组,进行文献梳理分析,学习关于思维导图的基础知识,确定研究总思路和研究方法,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阶段(2013年9月―2015年8月)

初中英语校本研修总结篇(6)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0-119-02

一、引言

英语教师的发展(teacher development)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动态过程,目的是使教师的专业理念得到更新、知识结构得到完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已进入新一轮的改革,这对一线英语教师特别是农村英语教师的专业意识、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总的来看,我国城镇中小学由于多方面原因在教师发展方面起步早,基本与时代保持同步;而农村地区则相对落后,严重影响了当地的英语教学水平,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日渐拉大。

为更好地了解目前我国农村中学教师发展的现状,帮助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提高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切实提高农村英语教学质量,笔者选取了山东省菏泽市三所农村中学的共43位英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就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二、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对职业的热爱程度有待提高。调查发现,多数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仍把教学看成是获得稳固收入的一种手段,把教书育人理解为单调乏味的重复性工作。这种把自己看作是教书匠的心态必然导致对职业缺乏热爱。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国多数农村地区经济落后,教学环境简陋,教师工作量大但工资不高,而一些高新职业或待遇好的城市学校吸引了业务能力强或有资历的英语教师,导致农村优秀教师流失严重。

学历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被调查的教师都拥有大专或本科学历,但多是通过函授课程、远程教育等进修渠道获得的。另外,部分英语教师并非英语专业毕业,教育理念、学科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薄弱,达不到教学要求。通过继续教育,这些教师在教学法、教育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英语听说能力仍然薄弱,有相当部分英语教师甚至不能用流利正确的英语组织课堂教学。

科研意识淡薄、科研能力低。问卷中“您对于写论文的看法或想法”一题的答案多是“想写但不知写什么”、“迫于无奈”,更有回答“没有意义”的。“您对科研活动感兴趣的最大驱动力是什么”,有相当部分的被调查者选择“职称评定的需要”。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合理,教研能力低,造成初中英语教师队伍缺少中坚力量、学科带头人和高层次教研人员,而占绝大多数的低职称的年轻教师缺少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如此就形成了科研能力与教学水平相互牵绊制约的不良局面。

教师的综合语言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既是英语教学目的,又是教学手段。要对学生进行这些方面的训练,首先要看教师的基本功。教师的语音语调要正确流利,有一定的口语能力;能用简练、准确的语言组织课堂教学;板书规范工整。调查中发现,有些英语教师语音语调不准确,带有浓重的方言语音语调,如[s]、[θ]不分。教师的语音不纯,词汇量小,听说能力差,知识面窄,使得他们在课堂上捉襟见肘,难以得心应手地完成教学任务。

2.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农村教师缺乏热情和主动性,不能积极调动每个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英语教育的理念和新课改的要求缺乏理解,“穿新鞋走旧路”,在教学方式上仍然以传统的“灌输”为主,使英语教学失去了特有的情境性和互动性。参与调查问卷的多数教师认为教学中最有效的学习形式是大题量的练习和机械性的输入,而不是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从心理上爱学英语、愿意学英语。另外,相当部分的教师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仍是考试成绩,他们或多或少地会偏爱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这往往引发成绩处于下游学生的反感情绪。教师的陈旧理念和落后的教学方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厌学心理。

此外,也存在着先进教学理念在教学中难以实践的问题。部分受访者对先进的教学理念有较清楚的认识,如大部分教师知道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学中应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采用丰富以及探索式的教学手段等。但是在具体用来指导教学实践时往往发生偏离,以教师为中心、过分强调单词和语法的生硬记忆、只注重考试成绩的“哑巴英语”依然存在。

3.相当部分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对教学环境不甚满意。教学环境包括物理环境与心理环境,前者包括学校教学设施和学校管理制度等,后者指学生的总体素质、校风等。由于学校英语教师资源不充足,学校的教学基础设施落后,使得教师的教学任务十分繁重。另外,农村孩子的英语学习起步晚、起点低。诸多因素使得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对整体教学环境不满意。

教学任务比较繁重,精力有限。农村英语教师资源不充足,教师担负着繁重的授课和自习辅导任务,很多老师跨年级、甚至跨学科代课,课时量大,学生数多。多数教师精力不够,往往出现顾此失彼,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窘迫局面;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性格特点、家庭状况等很难全面掌握,因人施教更是无从谈起。

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基础教育设施薄弱。农村学校的经费本来就紧张,加之农村学校总体上对英语重视不够,教学设备难以满足教学需要。有的学校英语教学资源的配备不足,就连最基本的英语教学挂图、课标、教学磁带都没有,更谈不上多媒体的应用。

农村初中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农村初中生英语水平整体偏低,且两极分化严重。从考试成绩来看,城市与乡村之间也存在两极分化现象。这些都会打击教师的教学热情,使部分英语教师失去教学的积极性。

4.教师的反思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美国学者波斯纳(俞虹,2008)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为此,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捕捉问题、反思研讨、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维的过程。不少学校都要求教师写学期工作总结,但这些总结程式化的成分居多。调查问卷中有一题“您经常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及效果自我反省吗”,回答“有时”的教师占了绝对多数。当被问及“您经常采取什么方式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及结果”时,回答多是“在脑中回顾一下”、“和同事讨论一下”、“在教案后写几行”,而选择“系统思考并写下来”的却寥寥无几。能在教育岗位上一直默默耕耘的教师有很多,但真正能做到花心思把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并琢磨教书育人规律的教师并不多,能坚持这样做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有些英语教师有时受到某些触动或启发,会产生一些关于英语教学的火花,但往往因为不能及时记录下来而抛之脑后。这些勤勤恳恳的园丁只忙于耕作,无暇总结教学规律,理念跟不上实践发展的速度,最终导致自身的平庸发展。

5.能力提高难。能力既包括学历这一硬指标,也包括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这两项软指标。很多农村中学教师选择学习费用低、管理松散、容易获得文凭的进修形式提高学历,而知识及教学水平并没有得到真正提高。究其原因,首先是经济困难。农村教师普遍收入偏低,日益上涨的学习费用成为其进修提高的最大障碍。其次,教师自身动力不足。由于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缺口较大,竞争环境相对宽松、竞争压力不大,一些教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对自身素质的提高不够重视。另外,当地政策支持不力。由于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紧缺,一些基层领导对教师外出进修态度消极,甚至设置障碍(如扣工资、人事关系变动等)。教师也担心一旦离岗进修,除收入下降外,评职、晋级等方面也会受影响,因此选择脱产进修的人数较少。最后是竞争机制不完善。职称、工资等与文凭、教龄等硬件挂钩的多,和教学水平等软件挂钩的少。这就使得一些教师倾向于选择能够尽快拿到文凭、获得实际利益的进修渠道,而不愿意选择那些高进高出、管理规范、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能真正提高自身实际能力的进修形式。

三、解决对策

1.强化师德教育,全面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教师的品质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形的,但是最有力的,对处于性格和品德成型关键时期的中学生更是如此。因此,中学英语教师首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做到处处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提高教师的职业荣誉感,抛弃功利思想,愿意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真正认识到自身责任的重大,才能自觉地把培养和教育好下一代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

2.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规划,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业务素质。对在岗初中英语教师进行全面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除了学历培训外,也可组织短训班、课程培训班、巡讲团等形式,多管齐下,全面提高农村中学在职英语教师的知识水平、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培训内容应体现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实效性,注重教学理论培训与学科培训的有机结合。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培训还要注意英语专业知识与教学方法的结合。

着眼于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在农村,许多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常遇到困惑,却找不到解决的途径或交流的机会,只能一个人默默地思考,教学效果很难有所提高。问卷中“在搞教科研的过程中,缺乏专家引领,往往感觉到无从下手,您有这种感觉吗?”,多数教师深有同感。作为教学研究的专职部门教研室应该充分发挥教学指导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安排形式多样的活动,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进行理论和业务辅导。另外,培养一部分基本功扎实、敢于尝试的骨干教师对于提高初中英语教师的素质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选送潜能大、经验多的优秀教师外出学习深造,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意识,争取实现由“教书匠”到“学者”的角色飞跃,全面带动英语教师进行农村英语教育科研活动。

3.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与方法。新课程标准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这一全新教育观(英语课程标准,2001)。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注重素质教育,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应结合农村中学实际,改变授受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从学生的真实学习目标、真实学习动机、真实学习兴趣、学习困难等出发,结合新教材的特点,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不断完善教育教学工作,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灵活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应吃透新教材,丰富并整合教学内容,认真备好每一课。目前,农村中学大多使用的是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教材。该教材优点很多,但它却远离农村生活实际。教师可丰富并整合教学内容,实行部分内容的“本土化”。其次,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和实施能力。可借鉴赏识教育的理念,在课堂上实施任务式教学法、分组教学法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改变传统农村中学英语“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另外,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发展,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构建融洽、和谐的课内外学习氛围。

加大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使课堂教学内容多媒体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良好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辅助设备,如计算机远程教育和网络等设施,拓宽学习渠道,丰富学习资源,尽可能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提供政策支持,为农村英语教师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对教师群体的人文关怀。学校管理部门要树立以情留人、政策留人的工作理念。鼓励农村教师参加各种活动,同时注意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让农村教师从心理上感到温暖,从思想上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加强教育投资,完善教学设施。国家及各地政府应将提高农村教师素质上升到战略高度来考虑,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解决教学条件和设备落后的问题,完善教学设施;增加农村教师的个人收入、提高待遇水平,缩小与城市的差距,尽量减少优秀教师资源流失的现象。

吸引英语专业教师充实农村初中教师队伍,合理安排师资力量。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去发展,并给他们创造必要的生活条件和专业发展环境,使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人才结构趋向合理,进而改善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还可以通过支教形式,帮助农村中学教师提高业务素质。

引入竞争机制,优化教师队伍。通过建立和完善奖惩制度,运用量化考核管理办法、聘用制的管理办法、竞聘上岗等方式,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水平,提高现有英语教师的水平。进一步完善职称评定、工资分配等方面的相关制度, 使广大教师在提高学历的同时,更加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

5.进行教学研究,培养反思能力。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思维方式。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核心因素,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实践积累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因而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刘艳,刘媛媛,2008)。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反思能力的培养;利用各级各类研讨活动为教师提供反思的机会;激励引导教师及时总结提炼反思的成果;充分利用网络拓展反思资源;利用网上交流促进人际反思。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要克服种种困难,学会以研究者的敏锐眼光去发现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新动向、新问题,自觉地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联系自己教学工作的实际,认真钻研英语课程结构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学生的成长规律和个性特征等,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开发学生潜能。

四、结语

农村中学英语教师队伍是支撑我国基础英语教育事业的重要力量,提高初中英语教师素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需要教师自身不懈地努力,又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全社会的支持。中学英语教师必须加强修养、不断发展,提高素质,锐意进取,促进农村初中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本文为2009―2010年度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项目《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和培训方式、内容及其效果研究子课题》(项目编号JJWYYB2009017-067)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J.C.Richard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Language Teachers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

2.陈琳,王蔷,程晓棠.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刘艳,刘媛媛.反思性教学与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代教育科学,2008(5)

4.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5.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

6.姚桂招.新形势下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建设的思考[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1)

7.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8.俞虹.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新课程研究,2008(125)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0.钟启泉,崔允淳.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初中英语校本研修总结篇(7)

1991年,原国家教委对中学各科的教学计划进行了适当调整,调整后的课程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形式,这是一项很重要的措施。1996年起,全国启用了修订的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和SEFC教材。大纲指出:“……外国语教学要有助于学生发展个性和特长。”2004年启用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因此,高中英语课程必须具有选择性。而课程的多样化是实现课程可选择性的基础。高中英语课程既要关注社会的需求,也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新课标明确了在确定培养目标时,应考虑学生的个性、个人爱好、性格及环境条件的差异。所以,英语课程既要考虑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又要让部分学生脱颖而出,为国家更快更好地培养外语人才。因此,我们开设了高中英语校本选修课,对层次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改变了过去那种“平行结构”的模式,不搞“一刀切”,让部分学生超前学习,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强调了学生学有所得和个性发展。当然,英语是中学的一门基础学科,作为起始阶段的基础教育,不可能也不必象大学一样进行分类很细的分课型教学。

二、开设高中英语校本选修课的基本情况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必修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英语语言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灵活多样的学习策略以及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选修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就业选择、升学深造以及个人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学生在修习必修课程的同时或之后,可以自主选修高中阶段其他的选修课程”。必修课是对全体学生的共同要求,而选修课考虑的是升学和就业对学生的多方面、多层次的要求,选修课的开设起到了必修课起不到的作用。我校是省属重点中学、云南省一级一等中学,高中学生经过初中的系统学习,已打下了比较扎实的英语基础,具备了初步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完成模块英语6~英语8的学习,可以达到八级目标要求,参加云南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能够全部通过。因此,我们结合学校的实际,根据学生的学科能力,在学好课本、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除了有选择地开设系列II的任意选修课程(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语言应用类和欣赏类)外,尽量创造条件开设更多的课程供学生选修。下面谈谈具体的开设情况。

1.英语阅读课

在整个高中学段中,我们特别关注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在高一开设了英语阅读欣赏课,高二、三开设英语阅读课。高一选修课主要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阅读习惯,如视距小、出声读、心读、在阅读时分析语法等等。阅读题材与现行教材互补,知识性和趣味性兼有,如故事、幽默、小品、诗歌、谚语、人物介绍等。到高二、三年级时,教师给学生介绍阅读理论,教学快读技巧,在阅读方法、阅读步骤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指导。阅读选材上注意精读、泛读结合,体裁多样化,有《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网络英语》、《科技英语》、《广告英语》、《21世纪英文报》等。阅读形式也尽可能多样化,可以在教室内,也可以到校外,如大理有条“洋人街”,那里到处是各类广告,我们不时地带学生去那里进行实地阅读。另外,还找些产品如药品、电器等说明书,让学生阅读,学生觉得很有趣。到了高三年级,还让理科班的学生读些科普材料。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针对学生知识面狭窄、语言背景知识欠缺的状况,有意选择这方面的文章,让学生对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背景知识、文化差异进行了解,如让学生读《阅读英国》、《阅读美国》、《英美背景知识》上的文章。在选修课教学实践中,我们还特别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搜寻文章信息比赛、讨论预测结果、英语阅读速度比赛等活动,通过以上的阅读教学,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大大提高了。

2.英语听说课

听是人们进行语言交际活动的最基本形式,是接受性技能,听力的培养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高考听力测试部分的分值占卷面总分的四分之一,提高英语听力教学的有效性显得特别重要。因此,我校开设了《听力风暴》、《口语辅导》等课程。音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学习轻松愉快,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扩大词汇量,认识新短语。不同的人对音乐的感悟不同,将音乐带入课堂有利于开展个性化教学。音乐可以延伸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开展听歌完型、大意预测、歌曲评论等多种活动,也可以在课堂教学的热身、呈现、练习、产出、结束多个阶段进行。因此,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了《英文流行歌曲选》。我校英语组4位老师先后赴美国、英国留学,英语口语地道纯正,他们为学生开设的《英语语音》课程有利于学生单词拼写识记,有利于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开设《文化桥》校本课程。学校在会话方面除了开设《英语口语入门》外,结合本土特点,开发了校本教材《大理旅游》,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图片的应用能将“真实”世界带进英语课堂,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活动创设很好的情景,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利用图片开展丰富多彩的拓展型活动,可以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维空间,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学校开设了《图片英语》。

我校高中英语校本选修课一览表

三、开设高中英语校本选修课的具体做法

1.教师安排

对绝大部分教师来说,开选修课是个新课题,因此教师的安排这一环节尤为重要,在开设前的一段时间,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和培训,交流意见,统一认识。大部分教师经过努力都能胜任一、二门选修课的教学。刚开始,因缺乏现成的教材,教师主要根据各种报刊杂志、网络资源和学校图书馆的资料自编讲义,边实践、边提高。为了避免盲目性,教研组在组织学习课标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对选修课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不定期的讨论研究,发现问题,集体解决。

2.学生选定

首先让学生对选修课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意义有所了解,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报名编班(可以通过校园网报名)。根据语言教学的特点,阅读课人数可多一些,一般在40人左右,但口语会话课,人数不宜太多,在20人左右,尝试小班教学。

3.学分认定

开设选修课是一项复杂而又困难的工作,我校选修课已纳入学校整体规划,由教务处、教科处、教研组统一实施并排入课表。在场地、时间安排、师资配备、课时工资等方面形成统一管理机制。每学期末对参加选修的学生进行考查,使选修课能按质按量地完成,最后根据学生学习时间、课堂表现和考查评价等对学生进行学分认定,一般每门课程15节左右,计学分2分。

初中英语校本研修总结篇(8)

校本研修的关键

《教师教育研究》第2期刊发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培训部主任王俭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机制研究》,其中论述了做好校本研修的关键问题。作者认为做好校本研修的关键是教师要立足自身,站在自身的角度上发现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没有研究也就不可能有内涵的丰富。同时,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澄清问题更显得十分重要。因为有的问题可能是小问题,有的问题可能是复杂问题,也有的问题可能是假问题,而有的问题可能是当下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找准问题既是个人研修的关键,也是集体教研的关键。最后,要把找准的问题转化为课题,即要形成一种“问题、主题、课题的机制”,以课题的形式深入研究,并能将研究及时转化为现实的教学力。

英语课程标准中的“任务型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京)第一、二期合刊发表北京外国语大学陈琳教授的《英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发展奠基》,谈到2011年版英语课程标准中关于任务型教学的修订。文章指出,《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曾有这样的提法:“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所谓“任务型教学法”,简单来说,就是在日常教学里注重学生能用英语做什么,即用英语中的“Can do”来要求学生。我们要贯彻这样的理念:无论课内课外,让学生用外语完成我们设计好的任务。简单来说,就是培养学生用英语来“做事情”的能力。为此,

在修订后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我们对这一理念叙述为:“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初中英语校本研修总结篇(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15-03

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高职高专教育应培养高技能、应用性人才。高职英语选修课作为必修课的延伸和补充,它的课程设置适应这一要求,符合社会的需要,有利于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目前在高职教育“加强实践教学,缩短理论课时”的大背景下,几乎所有高职院校都缩短了英语必修课,与此同时为了适应这一教学改革,各个学校开设了大量的选修课程来弥补基础理论教学的不足。因此,英语选修课适应了教育的基本规律,它充分发挥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人文素质奠定了基础。同时,选修课的开设对拓宽教师的专业知识面和优化教师队伍,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一、英语选修课开设的必要性

首先英语选修课的开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到现阶段的需要。2006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人点。公共英语作为高职高专的一门主要公共基础课程,必须适应工学结合的专业培养模式。为了适应这一需要,高职高专公共英语需要对现有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在公外教学中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注重学生的能力与就业市场的对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英语选修课应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英语和专业英语水平,符合“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需要,这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其次,英语选修课的开设能够满足学生的多样化的个人兴趣和促进个性发展,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和技能。由于英语选修课种类比较多,包括行业或专业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小语种类,这样能满足学生的多元的需求和兴趣。既能提高他们的语言应用水平又能促进其专业发展,提高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特长、认知风格、专业需求、心理特质、人格特征等诸多因素出发,在满足限定的基础水平的前提下选修适合自己的课程,不仅语言水平获得提高,而且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获得了一些语言应用技能和比较宽泛的知识[1]。

第三,加强英语选修课建设是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师实现可持续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高职高专英语教师面临的现状是:没完没了的重复性教学授课,已经没有了任何新意,教师严重缺少创新动力;自己的专业无法得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无法在科研中找到自己的研究兴趣;没有深入的科学研究和科研论文,公共英语教师的职称很难评上。面对这样的现状,公共英语选修课的建设为困境中的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打开一条路,也必然能够推动公共英语教师实现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英语选修课开设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和动机理论

语言类课程的开设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其发展目标,有其一定的理论基础。高职英语选修课的开设正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动机理论这两大认知语言学理论。由于高职高专英语选修课的基本特征是倡导个性化学习、兴趣目标个性化发展,而个性化学习和发展中的理论基础就是建构主义。该理论认为学习者是认知的主体,也是学习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师的作用在于使自己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2]。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理论被逐渐接受并应用到英语教学中,为设置课程、设计课型、制作多媒体课件等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因而在当代大力倡导个性化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动机理论却强调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从事某种行为以达到某种目的的源动力,它是一种学习的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2]。每一门英语选修课或能满足部分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的需求,或符合他们的认知风格和兴趣爱好,或迎合部分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外在动机。有了源动力,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就会变的显著。当然,在开展个性化教学的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学习,因此我们说动机理论也是英语选修课教学的理论依据。

三、英语选修课的现状

结合胡琰[3]对现在高职高专英语选修课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现在高职高专英语选修课现状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与课程体系、师资力量与教学环境等方面。尽管大部分师生态度上都比较重视和喜欢英语选修课,认为英语选修课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发展英语能力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不可缺少的作用。但由于英语选修课的开展尚在初级阶段,无论是在课程设置、课程安排、教学方法还是评价方式、选修课教材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上有的教师仍然套用必修课的方法,对学生一味的填鸭灌输知识,缺乏新意和灵活性,课程安排上比较死板,大班教学效果较差。考核评价方式存在着“一锅端”的弊端,很难找到一种适合检验知识和能力的测试类型,能满足大班化教学以及能激发学生正面的考试后效的考核方式[3]。目前国内严重缺乏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现有水平和符合其职业需要的英语选修课教材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专业水平相对较低,知识结构单一,多数教师只懂得英语语言知识和文化,缺乏跨学科知识,所以选修课程多半也只是英语语言技能与文化课,缺少应用类选修课,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要求,无法达到英语与专业相结合的目的,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更不用说实现“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四、英语选修课对学生和公共英语教师发展的影响

1.高职公共英语选修课的开设和建设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开设公共英语选修课由于开课门类较多,方向性较强,使学生选择的余地大,极大地改变了学生单一孤立的英语知识系统,使之建立起一个融英语基础知识、行业英语技能、英语文化素养等多学科的综合的知识结构,为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增强就业适应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4]。对于一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言,可以通过了解英美文化增强人文素质,也可以通过行业英语的学习增强对专业的兴趣,提高其专业素养;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通过英语技能课继续英语学习,提高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总而言之,英语选修课的开设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既能满足个人兴趣又能提高职业素质,必将为他们的发展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2.公共英语选修课的开设对公共英语教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这样的现状对于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师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如果这些问题一直存在下去的话,必将使学生对公共英语选修课失去兴趣,从而无法实现当初的既定目标,公共英语也就失去了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直接威胁到公共英语教师们的生存和发展。

与此同时这又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为了上好选修课,解决以上问题,公共英语教师必须在各个方面不断改进自己,实现职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公共英语教师可以探索、研究教学方法并不断改进,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尝试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行业英语或专业英语之类的课程,一些课程还可以尝试采用双语教学。改变单一的考核评价方式,学会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其次,公共英语教师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自己开发适合的校本教材,内容上可以灵活地补充更新相关课程配套的内容,以实际技能和应用能力的训练为侧重点,进行拓展模拟仿真教学。此外,上好公共英语选修课要求更多的英语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因为英语教师不但是理论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实践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英语教学的工学结合[5]。因此公共英语教师应走出去进行业务和专业培训、进修和学术探讨,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在校内英语教师也可以接受一些本校培训,请一些其他专业的同行进行专业知识普及和专业技能的培训。英语教师还应走出学校,到生产实践一线,学习了解一些专业实践知识,从而真正的成为双师型教师。通过这些措施再加上英语教师自己的努力和钻研,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就会有质的提高,为实现公共英语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开设一系列选修课是目前压缩高职高专公共英语必修课、丰富课程设置、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发展模式、改革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必然要求。目前一些高职高专院校的公共英语选修课教学的开展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很多方面还存在问题和不足。为了推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迈向新的目标,广大公共英语教师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钻研合适的校本教材,努力将自己打造成双师型教师,促使英语教学和英语教师得以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可荣,龚丽英.个性化教学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大学英语选修课的探索与实践[J].外语界,2006,(1):46-51.

[2]李灵芝.大学英语选修课的现状分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1):46-49.

[3]胡琰.高职英语选修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2009,(7):46-48.

初中英语校本研修总结篇(10)

一、指导思想

“与时俱进,弘扬个性”是时代的主旋律。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要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置上来考虑,要把着力点放在挖掘人的潜力,发挥人的主体性和发展人的能力上,要努力使学英语课堂教学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即学生的学习、生活、劳动的需要,学生学习兴趣、爱好特长及个性发展的需要。我们开展““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主题教研活动,就是要探索能满足在英语课堂中学生个性特长发展需要的途径、方法。使英语教育主动地适应社会、适应学生,这对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是十分有意义的。

二、活动目标

作为教师我们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实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来释放那些被压抑的潜意识,要彻底地摆脱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把精力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上。要在课堂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英语和感知英语,体会到英语就在身边,感受到英语的趣味,体验到英语的魅力。作为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投入学习活动,才能使外部的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自身的智力活动,从而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提高素质,弘扬个性。

三、活动内容

(一)创设愉悦的自主探究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二)注重课堂实践活动,提供实践参与时空,展开自主探究的过程

(三)创设生活化的英语情境,营造参与氛围,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四、活动过程

2008学年第二学期

教研活动主目标英语课堂教学中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教研活动主题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探究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实践与研究

教研活动主形式理论学习+课例研究+教学沙龙

教研活动流程设计

时间地点分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活动形式预期效果

2月下旬校外自主研修系统的理论知识分备课组读书报告,总结,体会等认识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特长重要性

3月上旬校内听取专家有关个性特长发展的理论与案例全组人员讲座初步了解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学习观课方法和数据记录手段

3月中旬校外观课—记录全教研组观课,运用《课堂教学监控观察表》收集有效信息,产生初步思考

3月下旬不限撰写观课反思分备课组案例研究观课反思成文,文章要以数据和记录为基础

4月上旬校内实践---创新全教研组个人教学实践,实践反思成文

4月中旬校内全组主题式教学研讨全教研组初步制定主题“教学展示”活动形式教师能将教研生成运用于实践,以教学是否有效反过来验证教研是否有效。

教研活动评价(这部分需要在后期完成,教研设计时要考虑进去)

教研活动是否针对教师现实需求(是否)问题解决方案是否形成(是否)教师参与程度与研修现场氛围(好、较好、一般)教研活动是否为教师寻觅到专业支持(是否)教研活动的成果是否得到体现(用论文、反思等形式为活动中的生成寻求理论支持)(是否)教师是否有运用活动成果与教学实践(是否)教师的教学实践验证是否和教育活动中设想的解决方案相关教研组长自我总结和反思

课题观点记录

一、突出个性发展主体地位的英语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主渠道,为发挥好主渠道作用,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组织、课堂教学的结构必须改革,建立起突出个性发展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以下设想:

1、创设民主和谐的英语课堂教学氛围。

2、确立适合主体发展的英语课堂教学结构。①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相结合。②教学情感和学习情感相结合。③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相结合。

3、创设一个发展多元格局的小学英语教学体系。①变统一的教学内容为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②变固定的班级统一练习为多层次的练习。③变“应试型”评价为多元化评价,以更全面、更精确反映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与整体综合素质情况,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二、拓展个性发展广阔天地的学生活动课程,设想创设一套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英语校本活动课程,以拓展学生的个性发展。

初中英语校本研修总结篇(11)

1、教师年龄结构不均衡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农村英语教师结构出现很大断层,教师青黄不接问题凸显并呈老龄化趋势发展。2015年保定市农村英语教师有1168人,其中年龄在40~55岁的有699人,年龄在20~30岁的仅有213人。两者占教师总数的78%。由于近年来大学生毕业后多数流向大城市,少数来农村任教的也经常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被条件好的学校挖墙脚,导致少数条件较薄弱的学校出现了老年英语教师组。这些老教师年龄大、技术不强,多为民办教师转正故很少有英语专业的,不会电脑、创新能力不强,干劲弱等。由此可见,农村英语教师年龄结构失衡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农村英语教育的发展。

2、教师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不均衡

虽说保定市农村中小学实现普九后,农村中小学英语师资状况有所改善,但是相当数量的农村中小学专业英语配置极不平衡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农村教师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严重失衡。拿保定市清苑县北店乡李八庄小学来说,一个学校只有4名英语教师,其中只有1名是英语专业非师范毕业;只有2名具备本科学历(含1名进修本科学历),2名专科学历。另外,调查到保定市清苑县西顾庄小学情况更加糟糕,总共3名英语老师,专职英语教师只有1名,而且还不是英语专业毕业,另外2名教师均为数学教师兼课。3名教师中2人是专科学历,1人为本科学历。另外职称都偏低,在所调查的130所保定市农村中小学中,小教中级职称比例为10%,小教高级职称为8%,其余均为小教初级职称。这样的师资力量势必影响农村中小学英语教育水平的提升。

3、师生比例小,教师能力水平有限

经调查,保定市农村英语教师总量不足,有10%的学校只具备3人(包含3人)以下的英语教师,这就意味着这些学校中需要英语老师兼顾两个年级的课程。根据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2001]74号)规定的师生比例,农村初中时18:1,农村小学时23:1。但是保定市中小学农村英语教师平均师生比为1:58,远低于教学效能得以保障的底线标准。此外教师们的英语能力水平有限。经调查大多数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几乎没有固定时间进行培训及调研活动。有培训的也就是改变教材时、学期初等时间进行简单培训。这样本身英语教师自身条件有限,再没有加上必要的培训的话,可想而知农村英语教师们的能力水平低将很大程度上局限农村英语教育发展。

4、教学理念以及对新课改的认识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专业水平无疑将成为课程改革的关键。但是,保定农村地区由于培训调研活动少,导致英语教师们对全新的教育观念理解不透,对电脑等现代教育手段不会应用,对新课改的教材和教法把握不准等。陈旧的教学观念、落后的教学方法仍然占据着农村英语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课堂活动形式单一,资源利用不足,课堂效果不高等。这些现象表明农村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状况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村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思考与方略

当前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已成不争事实,这个现状已成为制约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乃至社会进步的瓶颈。保定农村地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师资,什么样的培养模式以及怎样才能提高保定农村英语教学水平,课题组在对保定市农村英语教育人力资源现状做了深入调查和研究后,提出了加强农村学校人力资源建设的一些策略。

1、加强农村师资力量

政府政策倾斜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来农村任教,给农村英语教育人力资源建设注入新活力,改善以往老龄化现状。另外加大师资力量和管理人员的流动。教师定期流动对提高教师工作热情,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积累丰富教学经验、保持各学校间较为均衡的发展,以及合理配置农村英语教育人力资源,能起到很显著的作用。

2、政府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的投入

希望有关部门对中小学校进行调研,对其教育硬件设备与软件综合评估,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增加专项资金,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力求创造公平平等的教学条件。只有这样才能更多得留住优秀人才,维持良性发展。

3、鼓励农村英语教师进修和专业素质提高

首先政策导向鼓励教师们提升自我,进行进修。其次,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的财政投入,通过提高工资标准或设立特殊津贴等形式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另外,通过实行对农村教师职称晋升、优秀教师评选、年终考核等方面的倾斜政策改变农村英语教师职称不均衡现状,同时也很大程度上提升英语教师们的专业素质。

4、完善农村英语教师培训制度,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

要想彻底改变保定市农村英语教育人力资源不均衡的现状,还需进一步完善农村教师培训制度。建立长期有规律的培训机制,实行在职培训、教学研究、送教下乡、专题研究、远程教育等多种培训形式相结合,有针对性的开展以新课标为主的农村英语教师培训,以求使农村英语教师更加熟悉新课改、树立新型教育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提高教师们英语专业知识储备和扎实的业务能力,达到优秀资源共享、先进理念共享、促进城乡教育均衡的目标。

三、结语

保定市农村英语教育人力资源建设失衡已经成为影响其英语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农村英语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素质和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农村英语教学质量。只有通过政府加大农村教育财政投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政策导向鼓励教师自我进修,提高业务水平,完善培训制度,使农村英语教师逐步摒弃陈旧的教学观念等措施,加速提升农村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才能保证农村英语教育的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异。

作者:石江泽 张素欣 韩蕾 单位: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