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教师精准扶贫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3 11:11:35

教师精准扶贫总结

教师精准扶贫总结篇(1)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的扶贫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提高教育精准扶贫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二、工作目标

按照精准识别、分类施策的原则,落实教育扶贫政策,构建覆盖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校生的资助体系,保证其子女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通过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和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等措施,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提高就业致富能力为重点,实现建档立卡家庭困难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机会全覆盖;通过构建关爱服务体系,实现建档立卡家庭留守儿童关爱全覆盖。

三、实施对象

所有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幼儿、小学、初中、高中生、大学生和农村中小学校。

四、主要措施

(一)构建完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

1.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学生资助政策,推进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档立卡资助全覆盖。

2.市、县两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结合市县扶贫办对符合建档立卡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进行全面摸底,按学段分年级做好我市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普通高中和中职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档立卡工作,并与市、县扶贫办的基础数据对接和系统互联互通,做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档立卡一个不少。按照定人定向原则,精准施策,跟踪救助,构建到户、到人精准资助体系,并形成长效机制。

3.推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完善资助对象的评定办法,建立与民政部门和扶贫部门联动的学生资助监管体系,克服和杜绝扶强不扶弱的情况。注重发挥资助资金的效益,按资助对象家庭贫困程度区分资助档次,切实解决“济困不解困”的问题。

4.切实完善资助政策,建立健全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孤儿、残疾幼儿入园的学前教育资助体系,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加大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实施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国家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积极推进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全面落实高校国家奖助学金政策,保障每个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5.及时发放学前教育入园补助金、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补助、中职国家助学金和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学生免教科书费,对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中小学生实行免教科书费、教辅资料费。

6.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将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优先纳入各类国家奖学金、助学金资助范围。

7.切实加强对各县市区中小学(职业学校、幼儿园)、市直各中小学校(职业学校、幼儿园)、各民办学校(职业学校、幼儿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项目进展情况、政策落实情况等监督检查,并作为对县市区、学校督导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核。

责任科室、单位: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基教科、学前科、职成科、督导室,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列前者牵头,下同)

(二)推进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

1.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全面改薄”专项资金,2018年全市计划投入1.2亿资金,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100所。投入资金5000万元,改造建设62所义务教育标准化教学点,力争到2018年底全部达到“20条底线”要求。

2.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四改三化”(改食堂、改寝室、改旱厕、改澡堂,净化、亮化、绿化)工程,保证农村寄宿制学校住宿条件、生活设施、体育场所达标。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及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情况。县市重点建设的公办中职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达到省级示范校及以上标准。

3.结合省、市级“全面改薄”专项督导,继续巩固教育扶贫成果。建立健全公开公示、定期通报等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全面改薄”专项督导,确保按计划完成各项任务。

责任科室、单位:基础教育科、督导室,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三)推进贫困地区学前教育普及计划

1.加大贫困地区幼儿园建设力度。实现贫困地区公共学前教育资源全覆盖,提高贫困地区适龄儿童入园率,2018年全市计划投入3000万元,改造建设农村公办幼儿园18所,确保每个乡镇有一所中心幼儿园,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0%以上。

2.开展贫困村幼儿园全面排查,消除危房和各种安全隐患。加强对贫困村幼儿园的指导,配足配齐幼儿园办公设备、室内外玩教具及图书等,改善办园条件,满足保教活动需求,提高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

3.规范办园行为,基本消除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责任科室、单位:学前科,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四)推进贫困地区教师培训计划

1.足额安排培训经费。按照不低于幼儿园、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工资总额(含绩效工资)的1.5%安排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逐步提高;农村学校应按不低于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8%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确保培训工作的实际需要。

2.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7-2020年),实施扶贫地区校长教师培训工程,有针对性地对扶贫重点村小学(教学点)校长(园长)、教师进行轮训。支持贫困村小学开展教师培训,对农村学校薄弱学科教师开展教学技能培训,全面提升乡村教师素质。

3.逐步扩大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规模。要根据乡村学校教师“退员补员”的实际需要,制订好公费定向师范生中长期需求计划和年度培养计划。建立完善与国家免费师范生相衔接,各类型、各学段、各学科教师培养全覆盖的地方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体系,确保公费定向师范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有编有岗。

责任科室、单位:教师科,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五)构建贫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

1.对全市农村留守儿童信息进行调查摸底,并充分利用基础教育信息管理平台,为每名留守儿童建立专门档案和联系卡。

2.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相对集中学校教职工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着重提高班主任和宿舍管理人员关爱照料农村留守儿童的能力,积极回应留守儿童心理诉求,营造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校园氛围。

3.建立家校定期交流沟通制度,依托家长委员会,开展家教宣传、家长走访、讲座咨询等活动,多方位、多渠道向留守儿童父母传播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指导其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确立正确的教育方法,履行好监护人的责任。

4.办好“留守儿童之家”。指导农村小学和教学点专门建设或结合现有功能室设立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室,配备图书和阅览设施、计算机、亲情电话等,为农村留守儿童开展阅读、亲情联络等活动提供场所和条件。

5.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教育,继续开展“三帮一”劝返复学行动,降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特别是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的辍学率。各地要以中心学校为单位,开展“三帮一”劝返复学行动,即明确一名教师、一名村干部、一名家长或监护人帮扶一名辍学学生,逐一对辍学学生进行劝学。建立工作台帐,实行销号管理,劝返一个销号一个,推动落实各地各学校落实控辍保学任务。确保小学辍学率控制在0.6%以下,初中辍学率控制在1.8%以下,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1%以上。

责任科室、单位:基教科,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六)构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支持平台

1.根据扶贫攻坚工作需要,调整职业学校布局结构,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确保高中阶段教育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增加职业学校有效供给,让未升入普通高中的贫困家庭的初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2.精准对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脱贫需要开展招生。征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就学意愿,引导他们合理选择就读学校、就读专业。以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为主体,实施“定向招生、订单培养、精准脱贫”。

3.建立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学习就业档案,指定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任教师开展“一对一”个性化帮扶。加强就业创业教育,鼓励和扶持贫困家庭学生自主创业,优先推荐农村贫困毕业生就业。

责任科室、单位:职成科、基教科、计财科,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七)扎实推进“点对点”结对帮扶工程

继续推动实施“点对点”结对帮扶工程,进一步引导城镇中小学与农村贫困中小学校开展结对帮扶。已开展结对帮扶的市直中小学校要强化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高结对帮扶效果。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要全力跟进,全面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帮扶工作。

1.教育教学帮扶。实施联合教研制度,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联合教研会议,统筹开展学科备课、教学研讨、听课观摩等活动,提高农村学校薄弱学科课程实施水平。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网络课堂,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学校管理帮扶。推进实施管理人员挂职交流活动,结对帮扶学校每年至少互派1人挂职。指导受援学校建立健全现代学校管理制度,规范学校日常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3.办学条件帮扶。根据学校实际,尽力向受援学校捐赠信息技术设备、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等,改善受援学校硬件设施;向受援学校学生开放图书馆、功能教室、运动场所、校内外实践活动基地等教育教学资源,提供必要的教室指导,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责任科室、单位:机关各科室、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城镇以上中小学校

(八)建立贫困村教师补充、交流和帮扶机制

1.建立并实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制度。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县域内重点推动县城学校教师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乡镇范围内重点推动中心学校教师到村小、教学点交流轮岗。每年交流到贫困学校骨干教师比例不低于20%。

2.加大贫困地区特岗教师招聘力度。按照总量调控、城乡统筹、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调整和使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满足招聘特岗教师需要。要保障特岗教师的工资及各项待遇的落实,为特岗教师提供相应的周转住房和必要的生活条件。特岗教师在工资待遇、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等方面与当地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对待。

3.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向农村教师倾斜,稳定和吸引优秀教师在边远贫困地区乡村小学和教学点任教;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工作;足额发放乡村教师津贴,教师体检常态化,加快贫困地区教师周转房建设,改善贫困地区教师生活条件。实施教职员工扶贫工程,开展“千名教师扶持行动”,让教师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开展“乡村最美教师”评选表彰活动。

责任科室、单位:人事科,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市、县、校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多点发力、各方出力、汇聚合力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格局。市教育体育局成立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王德华同志任组长,喻玲玲同志任副组长,局班子其他同志为成员(具体名单见附件)。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幼儿园)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对教育扶贫工作的领导,确保完成各项任务。要切实加强与扶贫办的沟通联络,会同统战部、总工会、团委、妇联、人社、民政、工商联等部门,抓好教育助学扶贫工作,形成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的强大合力。

(二)强化主体责任。各地、各学校要根据教育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制定工作方案。市教育体育局相关科室和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要根据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改革举措、保障措施和责任分工,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帮扶对象落实到具体学生、建设项目落实到具体学校、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时间。真正做到教育精准扶贫在政策上重点支持、项目上重点安排、资金上重点帮扶、工作上重点推进。

教师精准扶贫总结篇(2)

一、基本情况

官亭镇中心学校地处民和县最南端,始建于1934年,原校址位于官亭镇官中村,占地面积9737平方米,建筑面积2472平方米。由于官亭镇城镇规划与喇家国家遗址公园的建设,喇家小学、官亭小学、原中心学校合并,于2015年11月25日搬迁至现校址,现校址位于鲍家村一社,占地面积53946㎡,建筑面积17684㎡。

2017年秋季学期在校学生1272名(女生598人),其中小学生611人(女生262人),初中生661人(女336人),共有24个教学班;寄宿生659人;其中小学285人;初中374人。专任教师85名,女47人。

官亭镇中心学校下辖13个行政村,我校教师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85户,涉及县内县外在校学生100多人,居住分散,教育扶贫涉及人口多,难度大,政策性强。为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失学辍学,确保教育扶贫精、准、实,官亭镇中心学校克服重重困难,做好教育扶贫工作。

二、保障机制和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组织机构。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成立了白山小学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和督办扶贫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确保扶贫工作的顺利实施。

官亭镇中心学校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仁青

副组长:祁海成   马全文

成  员:王晓梅   李成海  范增花  赵丰瑛  李国伟

张学武   鄂福强  吕西成  吕根成  吴正全

郭积福   何克义  魁文明  桑占明  马国成

办公室设在中心办,由赵丰瑛负责日常材料管理工作。

(二)整合资源,形成推动合力。

1、整合资源,利用相关政策资源,争取国家、省、县及社会爱心人士的资金和物资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

2、实施县级地方政府主导,积极协调乡级部门,加大对帮扶点发展的指导,形成整体推动合力。

(三)多措并举,全力推进教育扶贫工作有序开展

1、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信息台账,

2、按政策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和特困学生,

3、深入贫困家庭,了解群众所需、所求,找准扶贫帮扶点,力争将教育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四)推动和谐稳定。在开展教育扶贫工作时,坚持发展帮扶与和谐稳定相统一,将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加快发展上来,在和谐中促扶贫,在扶贫中保和谐。

三、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一)定期开展“认亲结对大帮扶、扶贫政策大宣讲”主题活动,深入农户宣传扶贫政策。

(1)根据民扶组办28号文及民和县干部“结对认亲”大帮扶工作制度,结合县教育局的安排和要求,根据官亭镇中心学校认亲结对帮扶计划,我校定期开展 “认亲结对大帮扶、扶贫政策大宣讲”主题活动,要求责任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帮扶任务,并开展好“认亲结对大帮扶、扶贫政策大宣讲”主题活动。

(2)学校对主题活动高度重视在活动开始前,组织全体教师召开会议,解读建档立卡贫困户必知必会“十二条”、干部进村入户“十问法”、“二十必看法”等,通过学习相关文件精神,要求帮扶责任教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良好的思想保障。

(3)我校全体帮扶责任人利用不同的时间,进村入户,到赵木川、先锋、别洛、河沿等村进行结对认亲,宣讲中央和省、市、县确定的一系列扶贫政策,特别把我县产业扶持、易地扶贫搬迁、医疗和养老保险、教育扶贫等方面的政策进行宣讲。通过宣讲,引导建档立卡户摒弃“等靠要”的思想,树立“苦等苦熬无出路、苦干实干能致富”的意识,激励每一位扶贫户深刻认识到我们党的关怀。在宣讲政策的同时,帮扶教师力所能及为贫困户带去现金、米、食用油、鸡蛋等慰问品进行慰问,与结对贫困户拉家常、谋脱贫,了解结对户的思想动态、家庭状况、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再次详细了解各自负责的精准扶贫户的基本情况和帮扶愿望。主题活动使我们的帮扶教师和群众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让群众更加了解我们的干部职工,让结对帮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知晓和享受好党的惠民政策。

(4)我校结对帮扶责任教师总共85名,每位教师都能按上级部门的要求定期开展帮扶工作,切实将政府脱贫攻坚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二)深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核实与采集学生就读信息

在官亭镇党委政府领导下,全镇村组干部大力支持下,官亭镇中心学校教师全面深入各村各队,下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宣讲教育扶贫政策,统计核实初中、小学、幼儿园县内外学生就读情况,确保信息的准确无误,切实做到扶贫好政策深入人心,让每一位贫困学生享受到国家补贴补助,不让一个适龄儿童辍学休学,经核实官亭镇在县内县外就读义务教育的建档立卡贫困小学生106人,初中生46人,学前46人,总计198人;城镇低保学前1人,小学10人,初中4人,总计15人;农村低保小学8人,初中10人,总计18人。官亭镇总计贫困学生231人,其中女93人,寄宿生162人

(三)按政策做好贫困学生资助工作。

1、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教科书费、作业本费。

2、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每生500元。

3、学前三年每生每学期资助600元

4、积极协调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学校教育扶贫工作:一是2017年10月份无锡市帮扶贫困生8名,每名学生资助500元,总计4000元;二是2019年7月民和县基准扶贫办下发2019年脱贫攻坚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特困生补助资金,其中我校建档立卡特困生6名,补助资金每生500元,计3000元,总计下发补助资金4500元,已全部发放到位。

(四)狠抓“控辍保学”, 按政策做好贫困辍学生返校复读学生资助工作,巩固提高普九成果。

我校成立了“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和班主任、任课教师签订目标责任书,主动和镇政府联系,形成政府、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的“控辍保学”体系,上学年初中辍学4人,辍学率为0.57%。2017年12月和2019年7月民和县基准扶贫办下发脱贫攻坚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 劝返复读生补助资金,其中我校2017年12月控辍保学劝返复读建档立卡贫困学生4名,每名学生下发补助资金840元,计3360元;2019年7月控辍保学劝返复读建档立卡贫困学生3名,每名学生下发补助资金500元,计1500元。

四、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教师精准扶贫总结篇(3)

一、基本情况

官亭镇中心学校地处民和县最南端,始建于1934年,原校址位于官亭镇官中村,占地面积9737平方米,建筑面积2472平方米。由于官亭镇城镇规划与喇家国家遗址公园的建设,喇家小学、官亭小学、原中心学校合并,于2015年11月25日搬迁至现校址,现校址位于鲍家村一社,占地面积53946㎡,建筑面积17684㎡。

2017年秋季学期在校学生1272名(女生598人),其中小学生611人(女生262人),初中生661人(女336人),共有24个教学班;寄宿生659人;其中小学285人;初中374人。专任教师85名,女47人。

官亭镇中心学校下辖13个行政村,我校教师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85户,涉及县内县外在校学生100多人,居住分散,教育扶贫涉及人口多,难度大,政策性强。为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失学辍学,确保教育扶贫精、准、实,官亭镇中心学校克服重重困难,做好教育扶贫工作。

二、保障机制和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组织机构。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成立了白山小学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和督办扶贫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确保扶贫工作的顺利实施。

官亭镇中心学校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仁青

副组长:祁海成   马全文

成  员:王晓梅   李成海  范增花  赵丰瑛  李国伟

张学武   鄂福强  吕西成  吕根成  吴正全

郭积福   何克义  魁文明  桑占明  马国成

办公室设在中心办,由赵丰瑛负责日常材料管理工作。

(二)整合资源,形成推动合力。

1、整合资源,利用相关政策资源,争取国家、省、县及社会爱心人士的资金和物资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

2、实施县级地方政府主导,积极协调乡级部门,加大对帮扶点发展的指导,形成整体推动合力。

(三)多措并举,全力推进教育扶贫工作有序开展

1、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信息台账,

2、按政策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和特困学生,

3、深入贫困家庭,了解群众所需、所求,找准扶贫帮扶点,力争将教育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四)推动和谐稳定。在开展教育扶贫工作时,坚持发展帮扶与和谐稳定相统一,将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加快发展上来,在和谐中促扶贫,在扶贫中保和谐。

三、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一)定期开展“认亲结对大帮扶、扶贫政策大宣讲”主题活动,深入农户宣传扶贫政策。

(1)根据民扶组办28号文及民和县干部“结对认亲”大帮扶工作制度,结合县教育局的安排和要求,根据官亭镇中心学校认亲结对帮扶计划,我校定期开展 “认亲结对大帮扶、扶贫政策大宣讲”主题活动,要求责任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帮扶任务,并开展好“认亲结对大帮扶、扶贫政策大宣讲”主题活动。

(2)学校对主题活动高度重视在活动开始前,组织全体教师召开会议,解读建档立卡贫困户必知必会“十二条”、干部进村入户“十问法”、“二十必看法”等,通过学习相关文件精神,要求帮扶责任教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良好的思想保障。

(3)我校全体帮扶责任人利用不同的时间,进村入户,到赵木川、先锋、别洛、河沿等村进行结对认亲,宣讲中央和省、市、县确定的一系列扶贫政策,特别把我县产业扶持、易地扶贫搬迁、医疗和养老保险、教育扶贫等方面的政策进行宣讲。通过宣讲,引导建档立卡户摒弃“等靠要”的思想,树立“苦等苦熬无出路、苦干实干能致富”的意识,激励每一位扶贫户深刻认识到我们党的关怀。在宣讲政策的同时,帮扶教师力所能及为贫困户带去现金、米、食用油、鸡蛋等慰问品进行慰问,与结对贫困户拉家常、谋脱贫,了解结对户的思想动态、家庭状况、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再次详细了解各自负责的精准扶贫户的基本情况和帮扶愿望。主题活动使我们的帮扶教师和群众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让群众更加了解我们的干部职工,让结对帮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知晓和享受好党的惠民政策。

(4)我校结对帮扶责任教师总共85名,每位教师都能按上级部门的要求定期开展帮扶工作,切实将政府脱贫攻坚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二)深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核实与采集学生就读信息

在官亭镇党委政府领导下,全镇村组干部大力支持下,官亭镇中心学校教师全面深入各村各队,下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宣讲教育扶贫政策,统计核实初中、小学、幼儿园县内外学生就读情况,确保信息的准确无误,切实做到扶贫好政策深入人心,让每一位贫困学生享受到国家补贴补助,不让一个适龄儿童辍学休学,经核实官亭镇在县内县外就读义务教育的建档立卡贫困小学生106人,初中生46人,学前46人,总计198人;城镇低保学前1人,小学10人,初中4人,总计15人;农村低保小学8人,初中10人,总计18人。官亭镇总计贫困学生231人,其中女93人,寄宿生162人

(三)按政策做好贫困学生资助工作。

1、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教科书费、作业本费。

2、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每生500元。

3、学前三年每生每学期资助600元

4、积极协调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学校教育扶贫工作:一是2017年10月份无锡市帮扶贫困生8名,每名学生资助500元,总计4000元;二是2019年7月民和县基准扶贫办下发2019年脱贫攻坚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特困生补助资金,其中我校建档立卡特困生6名,补助资金每生500元,计3000元,总计下发补助资金4500元,已全部发放到位。

(四)狠抓“控辍保学”, 按政策做好贫困辍学生返校复读学生资助工作,巩固提高普九成果。

我校成立了“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和班主任、任课教师签订目标责任书,主动和镇政府联系,形成政府、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的“控辍保学”体系,上学年初中辍学4人,辍学率为0.57%。2017年12月和2019年7月民和县基准扶贫办下发脱贫攻坚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 劝返复读生补助资金,其中我校2017年12月控辍保学劝返复读建档立卡贫困学生4名,每名学生下发补助资金840元,计3360元;2019年7月控辍保学劝返复读建档立卡贫困学生3名,每名学生下发补助资金500元,计1500元。

四、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教师精准扶贫总结篇(4)

学校党支部、校长室按照调xx县教育局的扶贫帮困工作部署,坚持构建和谐校园的科学发展观,开展多种帮困活动,深入探索扶贫工作的新路子,做到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影响学习,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重视,全体教师积极响应

为了切实抓好扶贫帮困工作,学校上半年成立了扶贫帮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由荆xx校长任组长,王xx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务处、政教处、团委、总务处、工会、各班主任、广大教师积极响应。各年级先后开展贫困生摸底工作多次,摸清贫困生家庭状况,做好贫困生建档工作,明确助学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二、制定帮困措施,扎实推进帮困工作

我校根据调xx县教育局扶贫帮困工作安排,认真学习了文件并根据文件精神制定了《学习有困难学生帮困措施》和《学习有困难学生帮困计划》。根据措施和计划做好宣传和布置工作,在教师例会、班主任工作会等各种会议上做好动员,发动广大教师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争当扶贫帮困的积极分子,共同搞好扶贫帮困工作,构建和谐校园。

三、工作落实到人,温暖送进家庭

学校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落实到各班、各部门、各责任人,做到每个贫困生都有人关爱,每个贫困家庭都能感受学校的温暖。通过第一阶段摸底工作我校确定本部千xx等9名同学为2018年度扶贫帮困结对对象,由校长、副校长、各处室负责人等一一结对。平时经常与这些学生谈心,帮助他们克服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努力学习,争取有更出色的成绩立足于竞争激烈的社会之中。

四、延伸帮困意义,形成帮困“人文化”

组织了多次扶贫帮困活动后,学校发现全体师生的热情很高,出手大方,这为我校的“人文帮困文化”——学校另一种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契机。我校提出了“人文帮困”的理念,要进一步发挥帮困的育人作用,除了物质帮困,还更需要人文帮困,以及整个帮困活动的人文化。这是帮助贫困学生在物质帮助之外的另一层次需求,包括如何克服贫困家境带来的自卑心理、如何更快融入集体生活环境、如何正确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对贫困学生这些需求的满足,有时比提供物质帮困更重要,因为物质帮困只能解决生存的问题,而人文帮困,则关系到贫困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为此,学校成立了“心灵驿站”,定期或不定期地为这些学生作心灵沟通,帮助他们端正思想、树立信心、确立自己的崇高理想。

扶贫帮困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寒门学子的未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创建,任重而道远,我校力求在各级部门的领导下,在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将这项工作做得更完善,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感受集体的温暖,社会的关爱。

学校扶贫上半年工作总结

xx民族中心学校精准扶贫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xx村村支两委的紧密配合下,以xxxxx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会议精神,以农民增收为重点,以全面脱贫摘帽为目标,坚持真情扶贫,办好实事,注重实效,强化服务,在促进发展上下功夫,推进和加快了帮扶村组贫困户的脱贫致富的步伐,现就我们2018年上半年具体做法汇报总结如下:

1、加强领导、各负其责。为了抓好落实精准扶贫”工作,乡中心学校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乡中心学校党书记、校长为组长,全体校委会人员为成员,办公室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分工到人,各司其职。

2、上下联动,密切配合。我们根据党委政府的安排和步骤,与村组干部紧密的配合,与帮扶对象交心谈心与他们打成一片,当好参谋,做他们的知心人和引路人。

3、深入实际,摸清情况。根据县、乡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围绕对象精准、内容精准、目标精准、措施精准,抓紧抓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

(1)深入帮扶家庭了解情况。在2018年2月,工作人员与村委会人员三次深入帮扶村、组,摸底排查,掌握基本情况。

(2)再次初选贫困农户名单。在2018年4月,工作人员与村委会人员再次深入各户初选贫困农户名单,予以公示。

(3)甄别确定贫困农户名单,协助各部门按照上报的贫困户名单,完善相关档案。认真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的工作方法和步骤,做好贫困农户的统计工作。

(4)最终确定帮扶对象,再一次人深入帮扶家庭,与帮扶对象拟定脱贫措施,并签订协议和承诺书。

通过以上方法和步骤,我们服务范围内共帮扶家庭

74

户,帮扶人数XXX人,其中在籍学生XXX人。

4、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围绕目标具体、措施具体、进度具体、责任具体”,制定精准帮扶工作方案,分别针对各项工作签订目标责任书和承诺书,规范了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本次共计帮扶干部XXX人。服务范围内贫困户对象中计划实施养猪

328

头,养鸡1478只,繁殖母猪4

头,养蜂

8

群,预计产业发展投资八万多元。教育助学XXX人,计划争取xx计划圆梦行动补助对象

4人,补助资金每人2万8千余元。预计危房改造XXX户,投资三十多万元,

5、下半年工作打算

结合贫困户的具体情况,着眼市场需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承受力,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和一户一法的要求,找准产业发展和增收路子,制定和完善村级产业发展规划,做到“规划到户、带动到人”,实施好当前拟定的产业项目,同时要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的投入,做到项目到户,资金到户,效益到户,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精准扶贫,任重而道远,脱贫决不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还要发现存在一些问题,离真正脱贫的目标还有一段艰难的路程要走。我们全体人员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协调意识,以务实诚信、多办实事的优良工作作风来做好今后的扶贫工作。

学校扶贫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学校领导重视,全体教职员工大力支持。

为了抓好扶贫工作,学校成立了扶贫帮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学校领导亲自挂帅,教务处、会计室、各班主任具体落实,广大老师积极响应学校“每名教师进十家,温暖送进每一户”号召,各年级先后开展贫困生摸底工作多次,摸清贫困生家庭状况,做好贫困生建档工作,明确助学思路,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二、工作落实到人,温暖送进家庭。

学校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落实到各班、各部门、各责任人,做到每个贫困生都有人关爱,每个贫困家庭都能感受学校的温暖。通过第一阶段摸底工作我校确定赵静等9名同学为上一年度扶贫帮困助学金发放对象,在上学期末由刘世攀副校长、教务处徐进文主任、以及团委陈涛书记等亲自将助学金送到贫困学生手中。每到一处,他们都要同家长促膝交谈,询问他们对学校还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同时确定凌杰等XXX名同学享受团县委希望工程捐助对象。学校还组织全体师生为患病的林春敏同学捐款,短短半天时间,就筹集捐款7000余元。当把这笔捐款送到林春敏同学家中的时候,他的父母连声感谢。林春敏同学自己也表示一定会振奋精神,刻苦学习,报答学校、社会和父母关爱。

三、争取各方力量,拓展扶贫助学途径。

众人拾柴火焰高,经过各方努力,周边的好几个企业主已经答应向我校的林浩男等同学每年捐赠XX元,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各村委会也各自负担相应人数的贫困生,为他们勤奋学习解除后顾之忧。另外学校还千方百计联系社会人士为贫困同学献爱心,解决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

扶贫帮困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寒门学子的未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创建,任重而道远,我校力求在各级部门的领导下,在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将这项工作做得更完善,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感受集体的温暖,社会的关爱。

学校扶贫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

学校领导重视,

全体教职员工大力支持。

为了抓好扶贫工作,

学校成立了扶贫帮困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领导亲自挂帅各班主任具体

落实,广大老师积极响应学校“每名教师进十家,温暖送进每一户”

号召,各年级先后开展贫困生摸底工作多次,摸清贫困生家庭状况,

做好贫困生建档工作,明确助学思路,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二、工作落实到人,温暖送进家庭。学校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

落实到各班、各部门、各责任人,做到每个贫困生都有人关爱,每个

贫困家庭都能感受学校的温暖。

通过第一阶段摸底工作我校确定陈丽等9名同学为上一年度扶贫帮困对象,进行家访,他们的父母连声感

谢。同学们自己也表示一定会振奋精神,刻苦学习,报答学校、社会

和父母关爱。

三、争取各方力量,拓展扶贫助学途径。众人拾柴火焰高,经过

各方努力,为患白血病的同学捐款,另外学校还千方百计联系社会人

士为贫困同学献爱心,解决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

扶贫帮困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寒门学子的未来,关系到和谐

社会的创建,任重而道远,我校力求在各级部门的领导下,在社会热

心人士的帮助下,将这项工作做得更完善,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感受集

体的温暖

,社会的关爱。

学校扶贫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学校领导重视,全体师生大力支持。

为了抓好扶贫工作,

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

由董晓英校长任组长、

王汉峰书记任副组长,教导处、大队部、后勤处、工会、各班主任、

广大教师积极响应,明确思路,有步骤的实施。做好宣传工作,在教

师例会、学生大会、班主任工作会、教研组长会做好了动员,发动广

大师生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争当扶贫帮困的积极分子,同时,在师

生中征集扶贫帮困的好点子,广集思路,共同搞好此项活动。如王尚

海老师提出的“城乡学生手拉手”、

钟广宇老师提出的利用学雷锋活动

开展捐赠活动等都得到了落实。

二、工作落实到人,温暖送到学校。

对于扶贫帮困工作,

我校做了详细的分工,

比如党支部负责联络、

交流;办公室负责对贫困生进行摸底;少先大队部负责募捐款项等。

在联络工作中,

王书记为首的党支部一班人经常性地与小学的教师交

流,

听取他们的意见,

尽可能的解决实际问题;

在贫困生摸底工作中,

摸清贫困生家庭状况,做到每个贫困生都有人关爱,每个贫困生都能

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多次组织校骨干教师去小学开展教学教研活动,

还对贫困学生家庭进行慰问走访,鼓励他们刻苦学习、报答社会。

三、节约一天零花钱,扶助贫困学生。

学校在每年的“学雷锋”活动月中号召全体学生“节约零花钱,扶

助贫困学生”的捐款活动,个别班的学生,家庭很困难,但还是将自

己积攒钱捐了出来,正是这种精神感染了全体学生,他们踊跃捐款,

纷纷掏出自己的零花钱,献上一片爱心。在向灾区捐了自己存下的十

多钱,每当老师问起时:“灾区的孩子更苦,以尽我自己的一点心意,

希望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早日走出灾难”5

16

日,我校教师

为四川灾区捐款

9500

元,学生捐款

1715

元。

四、在学生中开展“一帮一”活动,在教师中开展“互帮互学”活动。

学校大队部在学生中组织开展“一帮一”活动,真诚地交朋友、解

决生活中的难题。在双休日,这些好朋友,相互走访,孩子去村里体

验生活,并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共同学习进步。”

教导处在教师中组织了“互帮互学”活动,充分发挥我校骨干教师

辐射带头作用,培养青年教师,使他们尽快的成长。我校的教师利用

空余时间一起探讨教育教学的工作方法,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并定

期开展教学教研活动。通过教师们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情境

创设等方面的探讨和创新,增强了教师的业务素质,能在课堂上取到

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也为骨干教师搭建了展示教学才华和教研能力的

舞台。

在这些活动中,青年教师得到了锻炼,而且在活动中,教师都

能积极参与,认真听课,互相交流,尤其是干教师不仅在课前对青

年教师进行相关的辅导,

而且在课后还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和指

导,

青年教师受益非浅,

也带动了其它教师积极参与到此项活动中来。

教师精准扶贫总结篇(5)

第二,发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打赢扶贫攻坚战。在当前教育扶贫中,要重点关注将优质教育资源转向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尤其是其中分散的农村教学点,通过天网(卫星)、地网(互联网)、人网(支教教师与学生)三网合一,解决偏远山区(如“悬崖村”“半山学校”)优质教学资源的供给问题,提升当地教师教学水平,形成教育扶贫的“造血机制”。建议由教育部组织,依托已有的各高校对口扶贫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集中力量,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分工合作,重点研究加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教育协同扶贫机制,有效探索针对贫困山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不同的教育扶贫模式。

第三,采用“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的模式,构建教育扶贫新链条。中职学校占据农村教育的半壁江山,县城中职学校大约有70%~80%的学生来自于农村,因此中职的兴办与否对脱贫工作至关重要。建议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拔穷根、挪穷窝”的优势,将以义务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扶贫扩展到职业教育,有计划地培训农村中职教师,提高中职教育质量,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让贫困地区学生既能享受到优质义务教育,又能进一步接受优质的职业教育,为通过就业实现脱贫打下良好基础。同时,通过“互联网+”对贫困地区的劳动力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全面提升农村人口的劳动技能与整体素质。

第四,将教育扶贫和文化扶贫相结合。建议以乡村小学为依托,在其周边建设文化站点、网络中心、医疗站点,形成学校、文化中心、医疗站点一体化的乡村社区,打造r村文化高地,持续开展产业富村、文化兴村、科技支农、信息兴农等活动,培育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共同建设生活富裕、精神文明的美丽乡村。

教师精准扶贫总结篇(6)

邹平要求,各职能部门要确立主要负责人抓扶贫的工作机制,要做到以问题为导向,认真研究制订更具体、更细化的教育扶贫工作方案。一要摸清全省教育扶贫工作的现状,通过深入调查和比较研究,找出短板、找准问题、找准工作的落脚点;二要做好资金需求测算,要根据资金筹集的不同渠道,按照需求和标准科学测算出资金缺口;三要区分硬件和软件问题,通过创新筹融资模式等方式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四要成立专门调研组,围绕脱贫攻坚总目标明确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刚性指标,制订长期、总体发展方案并及时启动相关工作;五要制订时间表、路线图,以时间倒逼、目标倒逼来落实、细化各项任务,同时建立信息报送制度来落实工作。

朱华山在会上作了讲话。他说,教育精准扶贫在扶贫开发中具有重大意义,是可持续扶贫的重要手段,在下一步工作中,要重视“实施教育脱贫一批”,提高认识,加大工作力度。要充分认识到教育扶贫的目的,通过发展教育使贫困学生学会做人,掌握知识、技术和技能,学会健康生活,为贫困家庭实现脱贫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各职能部门要认真把握以推动教育扶贫促进我省教育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尽快开展工作,摸清情况、提出对策、强化保障,认真落实教育扶贫的各项工作部署。

云南小学老师也可申请正高职称

云南网消息 近日,云南省召开了职称改革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会议安排部署了全省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改革是将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并将中小学教师的职称等级更新为5级。这意味着,我省的幼儿园、中小学、校外教育机构的在职教师可申报的最高级职称达到了俗称为“教授”的正高级职称。这项改革从今年开始,年底前完成我省中小学教师职称首次评聘,初步实现制度入轨,明年开始进入常态化评聘。

教师精准扶贫总结篇(7)

二、我国职业教育扶贫主要措施与成效

(一)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促脱贫帮解困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贫困问题,新中国发展的历程就是一部反贫困的历史。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 年)》、《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1996 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 年》、《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2010 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 年)》等一系列政策规划。随着2020年全面进入小康社会进入倒计时,2013 年1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2015 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吹响了全部脱贫、全面脱贫的号角。多年来,配合国家反贫困战略的实施,教育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积极开展教育扶贫。中国的问题根本上是农民问题,或三农问题,教育扶贫从农村开始。1995 年6 月,国家教委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通过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为农村培养了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000年7月国家民委、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2003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2004 年3 月农业部等六部门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2011 年11 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2013 年7 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多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在2014 年7 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学习贯彻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指导和支持下,近些年来我国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为扶贫开发提供了大批技术技能人力资本,为贫困家庭脱贫致富提供了技术支撑。中国教育统计数据表明,2013 年与2005 年相比,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增加了1.1%,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增加了20.18%。其中,东部地区普通高中在校生数下降了6.39%,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增加了9.25%;中部地区普通高中在校生下降了4.3%,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增加了8.81%;西部地区普通高中在校生增加了20.03%,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增加了59.89%。也就是说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的增加主要是因为西部的增加;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增加,三类地区都有增加,但增长幅度最大的是西部地区。从西部地区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之比来看,由2005 年的1.77∶1 变为2013 年的1.33∶1;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的比例由2005 年的36.13%提高到2013 年的43%,提高了7个多百分点。可以看出,近些年西部地区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化进程加快,但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更快。

(二)免学费政策保障了贫困学生人人就学贫困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农村概念。进入新世纪,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的贫困问题越来越凸显,国家对农村采取了一系列惠民扶持政策。在教育领域,农村中小学教育实现了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体系,两免一补,建设标准化校舍,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改革创新示范校建设等。2005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建立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制度。从2007 年秋季起,国家设立中职学校助学金,资助对象是全日制在籍的一二年级农村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标准每人每年1 500 元,受资助学生约占90%。2008 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重点是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而且要逐步实行免学费。从2009 年秋季学期起,国家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中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开始免除学费;2010 年免学费范围由农村学生、涉农专业进一步扩大到城市低收入家庭。2012 年秋季起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进行了调整,扩大了免学费政策范围,进一步完善了国家助学金制度,使绝大部分学生能够享受免学费政策,真正贫困的学生得到助学金资助。针对物价上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支出不断提高的实际,从2015 年春季学期起,助学金标准从1 500 元提高到2 000 元,旨在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中职教育免学费政策已覆盖91.5%的学生。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基本成了一种普惠制,但对贫困地区学生影响最大。贫困地区的普通教育资源相对不足,教育水平也落后,加之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多,必然导致贫困地区学生升学率偏低,而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却为他们免除了上学的后顾之忧,顶岗实习期间就可以拿到报酬、毕业后马上能够就业,上学效益明显直接,所以职业教育对贫困地区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三)东部和城市对口支援和联合招生

适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和扶贫开发战略的需要,国家和教育部门采取多项措施支持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2002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要求大中城市和东部地区支持农村和西部地区的职业学校,包括培养培训骨干教师,帮助改善办学条件,校长和教师去任职和办学,开展合作办学等。2003 年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东部对西部、城市对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了指导工作。2005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加大统筹协调力度,职业教育要进一步加大对口支援的力度,而且要与西部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教育扶贫等有效结合起来。针对城市和东部地区职业教育资源丰富、生源不足和就业市场潜力大的特点,而农村和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不足、办学条件薄弱和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实,二者合作可以做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要大力推进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职业院校的联合招生、合作办学。此后教育部还组建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协作会,成立相关组织,每年定期组织召开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洽谈会,为东西部、城乡教育部门和学校之间洽谈提供平台。2014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对扩大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规模,与西部地区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资源共享、学校管理等领域进行广泛合作的东部地区职业院校,国家将通过奖补机制来予以支持。

在这一大背景下,各地区、各职业院校积极创造条件,以各种方式践行着职业教育扶贫工作。如,四川藏区等民族地区9+3免费教育计划,项目实施以来中等职业教育探索出一条州内打基础、内地学技能的办学模式,7 年时间内地先后有90 所优质中职学校、5 所高职院校承担藏区9+3教育任务,共招收藏区9+3学生4 万余人。海口旅游职业学校与海南省9个市县联合办学,在全国首创以城带乡的1+1+1三段式办学模式,为贫困市县培养了近5 000 名毕业生。

(四)职业技能培训扶贫

早在20 世纪90 年代,国家就开始实施职业技能培训扶贫工作,1995年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等单位组织实施的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帮助贫困母亲治穷、治愚、治病。《职业教育法》总则中明确指出:国家应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失业人员接受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帮助妇女接受职业教育,扶持残疾人接受职业教育。1996 年,全国妇联与农业部共同实施千万农家女、百项新技术推广培训计划。此后,1999年农业部、财政部、团中央组织实施的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2000年由全国妇联等六部门组织实施的巾帼科技致富工程以及全国妇联实施的建西部美好家园行动,2003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实施的雨露计划,2003 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等部门《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的通知》,2004年农业部等六部门组织实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教育部印发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2010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2013 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2014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2015 年1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把教育扶贫作为五个一批之一。

缺乏技能、难以就业是致贫、返贫的重要根源,职业培训是直接而有效的扶贫手段。政府设立扶贫专项资金,通过资助、引导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和各类技能培训、培养贫困村产业发展带头人等途径,推进技能富民、就业安民,扶持和帮助贫困人口增加就业发展机会和提高劳动收入成为技能扶贫的一条基本经验。各地创新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做法。如,陕西省实施了一网两工程,四川省开展了千万农民培训工程,浙江省开展了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江苏省开展了两后双百工程等。这些有益的做法为今后技能扶贫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三、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

以往的教育扶贫,虽然不乏点对点的精准帮扶,但总体看,教育扶贫主要是针对区域性教育薄弱、广泛的贫困人口,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不够精准。对未来五年脱贫提出了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的指导思想,结合教育扶贫的特点,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各地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开展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教育扶贫。如海南省教育厅提出六个全的精准扶贫方略,湖北省制定实施了五个精准实施方案,甘肃省教育厅实施了7+1系统化的教育精准扶贫项目。总结以往的经验,借鉴各地的经验,当前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应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国家加大对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支持近些年来,我国西部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办学条件十分简陋,难以有效发挥精准扶贫的作用。根据全国建档立卡数据的统计分析,贫困户致贫的原因主要是疾病、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四个方面。其中,因病致贫的贫困农户占42.1%,因缺资金致贫的贫困农户占35.5%,因缺技术致贫的贫困农户占22.4%,因缺劳力致贫的贫困农户占16.8%。[4]当前,精准扶贫面对的是2 000 多万户贫困家庭、7 000 多万贫困人口,也就是说有448 万贫困农户迫切需要掌握脱贫致富的技术技能。一些贫困地区积极谋划对职业教育的规划和投入。如甘肃省教育厅、省扶贫办联合制定了《关于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明确扩大职业教育规模,资源进一步向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倾斜。到2017年,计划每年新增贫困家庭接受免费教育学生,中职8 万名、高职高专4.6 万名。到2020 年,每个地级市(州)办好1~2 所,每个县(市、区)重点建设好1 所特色鲜明的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家庭中职学校毕业生接受高职教育比例不低于40%。这些目标的实现,完全依靠地方政府是难以实现的,需要中央财政给予大力支持,给予精准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满足精准扶贫的需要。

(二)积极开展东部对西部、城市对贫困地区职业院校一对一精准帮扶工程贫困地区职业学校也需要扶贫。长期以来,我们对贫困地区职业院校只注重资金的投入,办学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办教育仅有资金是不够的,教师队伍、管理队伍建设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长期的建设和积累,短期内难以有效解决。落实好国家教育扶贫结对帮扶行动计划,进一步发扬对口支援的政策。东部地区的省市政府、职教集团和职业院校对口支持贫困地区职业院校,可以采取双方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双岗置换形式,即东部地区职业院校重点专业教师和重要岗位管理人员到西部地区任课、挂职,西部职业院校被代替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到东部地区任课、挂职锻炼学习。当然,在政府政策扶持的情况下,也可以采取市场经济的手段建立有效的帮扶机制,增强贫困地区职业院校造血功能,变输血为造血。如,贫困地区的职业院校可以依托东部职业院校进行委托管理、合作办学,委托管理和合作办学所需的经费由政府支付。结合转移就业扶贫,东部地区和城市职业院校与贫困地区开展联合招生,实行1+1+1办学模式,即一年在贫困地区职业学校,一年在东部或城市职业院校学习,一年在企业顶岗实习,也可以采用一二分段二一分段三年对半分段等模式。__

(三)贫困地区职业院校发挥精准扶贫的主体

力量,贫困地区职业院校是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了解当地产业和就业需求,了解贫困人口的急切期盼,与贫困人口有着地缘、血缘的关系,甚至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因此,教育扶贫的主体仍然是当地的职业院校。贫困地区应出台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政策。如,湖北省2015 年底全面启动了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实施 五个精准精准改造,让贫困户子女不仅有学可上,而且能上好学校;精准招生,让贫困户子女不仅拥有受教育机会,而且拥有更多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精准资助,让贫困户子女不仅上得起学,而且免费上学;精准就业,让贫困户子女不仅有业可就,而且能够持续发展;精准培训,让贫困农民拥有一技之长,能够脱贫致富。产业扶贫是最主要的扶贫方式。多年的产业扶贫实践证明,许多贫困户在国家政策和扶贫项目的支持下,取得较好的效果,一旦国家支持政策取消了,生产经营就陷于困境,这与贫困户缺乏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有关。因此,职业院校要配合产业扶贫,与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村科技服务组织密切配合,做好农民的技术技能和经营管理的培训工作。

易地搬迁也是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我国许多贫困地区民居生活的自然环境较恶劣,有的地区是一方水土不能养育一方人,需要搬迁到适宜生存的地方。易地搬迁扶贫要让移民在移入地安居乐业,安居通过政府资金政策支持一般没有多大问题,但乐业需要多方努力,让移民掌握一技之长是实现乐业的重要条件。所以,移入地的职业院校也要针对移民从业需求搞好技能精准扶贫,使他们通过教育和培训,在国家政策扶持下能够好就业、就好业,尽快融入当地。

教师精准扶贫总结篇(8)

一是要精准调研当地产业。产业扶贫的根本是精准确定产业。各地资源禀赋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产业扶贫中首先要精准调研当地的现有产业,充分了解掌握当地的各类优势资源,帮助贫困农民精准选择发展项目,引导培植适宜贫困地区发展的特色产业,让产业既适应地方发展的需要,也适应扶贫脱贫的现实,为实现“造血式”扶贫打好基础。

二是要精准调研贫困户。精准培育的前提是选准扶贫对象。按照以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t,全面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对符合标准的贫困户进行审核认定,摸清家底状况、致贫原因、收入来源、收入水平等基本情况,摸清脱贫门路、需要解决的主要困难,建立基础档案和问题台账,对贫困户建档立卡,做到户有本、村有册、乡有簿、县有电子档案,为精准扶贫打好基础。

三是要精准建立联系。精准建立联系是产业扶贫的关键。要找准特色产业与贫困户脱贫增收致富的结合点,将特色产业发展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脱贫有机衔接起来,建立贫困户与产业发展主体间利益联结机制,使扶贫对象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受益,增强农民增收致富的内在活力、内生动力,最终实现脱贫致富。

二、围绕产业扶贫,培训要精准

一是要精准制定培训计划。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产业扶贫任务为中心,结合贫困人口的实际,围绕地域经济发展、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农村电商等,精准制定培训计划,针对不同类型的贫困户确定相应的培训专题。

二是要精准选好培训内容。首先,要精准把握培训需求。要以需求为导向确定教学专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避免搞形式、走过场、空对空,要按照干什么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充分考虑贫困农民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和特点,按需施教,有的放矢开展培训,避免“一张处方治百病”。其次,要精准把握产业培训的核心。产业扶贫的教育培训不同于其他培训,要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核心,并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设置培训课程时,要围绕产业体系发展现状、发展趋势、规模效益、关键技术以及贫困户关心关注的问题作思考谋划;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围绕问题的提出为他们提供分析问题的逻辑和学理框架,帮助他们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最后,要精准搞好实践。实践是贫困农民成长的最好课堂,必须进一步强化实践培训的份量,把实践中好的经验好的做法作为贫困农民教育培训的鲜活教材,组织他们到第一线去学习、去实践,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是要精准配备培训师资。紧紧围绕产业扶贫,建立精准扶贫培训师资库,分门别类开展师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工作水平,着力打造了解扶贫教育培训工作特点和农民需求、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强化绩效考核,激励扶贫师资扑下身子,积极投身到产业扶贫事业中。

四是要精准配好培训教材。培训教材是贫困农民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源头,更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资料。培训教材质量高低,是影响产业扶贫的关键因素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说,一本好教材就是贫困农民的致富经,就是一门挣钱技能,就是一个好老师。要结合产业扶贫,围绕课程体系,开发一批高质量的教材,既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断丰富教材种类,逐步形成门类齐全、结构完整的教材体系,为贫困农民精准配好培训教材。

三、围绕产业扶贫,服务要精准

一是要精准提供政策服务。汇总梳理国家和地方出台的各类扶贫政策,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真正做到家喻户晓;学好、利用好中央和地方的优惠扶持政策,在地方政府和贫困户之间架设起相互沟通的桥梁,将优惠政策精准投放到产业发展中,在贫困户身上精准发力,系统地推进精准产业扶贫。通过扶持政策和发挥市场的力量,把“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结合起来,合理地组织、融合、调配生产要素和经济元素,在政策、资金、人力、环境、基础设施、平台、信息、科技等方面,精准地为产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带动扶贫产业有序参与市场竞争,带领贫困户增收致富。

教师精准扶贫总结篇(9)

在教育精准扶贫方面,合作市教育局根据《合作市“1+17+1”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和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和要求,精心安排,狠抓落实,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改善办学条件 推进均衡发展

“以前学校很简陋,小平房,土操场,下雨天泥泞不堪,经过这几年改薄项目建设,我们的校园真的变成了花园,环境优美,教室宽敞明亮,各种辅助设施齐全。”合作市佐盖多玛乡中心小学校长华尔贡说出了全市乡村学校广大师生的心声。

近年来,根据《合作市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实施方案》安排,市教育局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科学布局,争取项目,把工作重点放在建好、办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2016年,全市精准扶贫义务教育阶段建设项目为17个,总投资1.1706亿元,其中包含校舍新建、校舍续建、操场、围墙等项目;同时,为14所中小学和教学点购置了学生床、课桌凳、食堂设备、安保设备及音体美教学器材和图书;全市农牧村学生宿舍全部实现锅炉、电暖供暖。

2016年,全市投入1762万元新建4所双语幼儿园,通过全省招教等项目招录幼儿教师15名,转岗16名,举办新幼儿教师岗前培训8期236人次,缓解了农牧村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短缺问题。据了解,2013以来,该市累计投入6147万元建成“双语”幼儿园18所,在建幼儿园7所,全市乡镇幼儿园覆盖率达到100%。

同时,合作以实施“全面改薄”项目为契机,加快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2016年,投资590万元为全市14所乡村学校和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教育信息采集共享室14间和“班班通”资源共享平台;投资302万元为中小学配备“班班通”设备54套,计算机200台,实现了农村中小学“班班通”和计算机教室全覆盖。

完善资助工作 帮助学子圆梦

“我家的经济条件差,以前父母为交不起学费发愁,现在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学校管吃管住,我们可以无忧无虑地上学了”。合作市第四小学学生卓玛草说。2016年新学期开学前,合作市开展了“金秋助学”活动,为考上大学的梁宁、包士维、当子吉等30名特困家庭学生每人发放助学金2000元,为拉毛才让等10名学生每人发放700元路费补助。而这已是合作市完善学生资助工作的常态。

据了解,从2013年开始,合作市在全市开展农牧村贫困家庭学生建档立卡工作,市教育局督促、指导各乡(街道)完成了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教育扶贫信息的采集和系统录入工作,建立了贫困学生的电子信息档案,构建了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资助体系,进一步明确了资助项目及标准,确保所有贫困家庭子女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

同时,将全市农牧村幼儿园营养餐经费纳入市级财政保障范围,足额落实;提高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补助标准,并持续发放家庭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继续实行12年全免费教育,将高中免费教育经费列入年初财政预算,按照生均1000元/年标准落实公用经费96万元,同时对合作户籍家庭困难的高中生按每生每年2000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减轻了广大农牧民群众送子女入学的负担。

在充分落实现行资助政策的基础上,该市持续开展捐资助学活动,积极倡导社会团体和爱心人士设立特困学生救助基金,采取优惠政策叠加的方式加大对特困学生的资助力度,确保贫困家庭孩子的正常学习。以此,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同等对待,享受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同等政策,对城市低保家庭学生享受免学杂费和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

做好招生工作 落实优惠政策

在实施贫困地区高校招生专项计划方面,合作市不断完善“制度公开、群众监督”招生工作机制,高考前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站、致家长的公开信、招生咨询电话等渠道积极宣传各项招生政策,特别是国家和省上出台的贫困专项计划、精准扶贫专项计划、藏区专项计划等政策。

市招生办严把考生资格审查关,全方位为考生填报志愿提供指导服务,为农牧民子女上大学创造了更多机会。2014年以来,全市通过贫困地区专项计划、精准扶贫专项计划、藏区专项计划共录取贫困家庭学生205名,计划推免和单招录取534人。

2015年以来,合作市积极推行甘肃省内藏区“9+3”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政策,让未被普通高中录取的初中毕业生继续接受3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绝不让一个贫困生掉队。目前,全市有152名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136名学生在外地企业就业。

壮大师资队伍 关爱乡村教师

随着教育惠民政策的逐步落实,合作市农牧民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校学生人数持续增加,各学校学科教师结构性矛盾突出,为应对新情况,合作市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借助全省招教、事业单位招考、特岗计划等项目,通过“培、招、转、聘”等方式,进行了“分层、分岗、分类”培训和招聘,壮大了师资队伍,提升了师资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随着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新上岗教师人数不断增加,各中小学、幼儿园,尤其是乡村学校教师住宿成为一个突出问题,新来的教师多半未婚,远离父母,要让他们安心教书,必须提供基本的吃住条件。

2014年以来,合作市将乡村教师周转房建设纳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积极协调,争取项目,做好教师生活保障工作。目前,佐盖多玛乡中心小学等乡村学校的教师周转房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确保了这些教师住有所居,安心从教;2008年以来,合作市将包括乡村教师在内的全体教师纳入全市干部职工每年一次的免费体检之列,市教育局组织全市各学校教师按时参加体检,体检结束后为受检教师建立健康档案,医生当面讲解体检结果,提出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改善建议,帮助他们提高身体素质,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近几年,市政府对教育上的投资力度很大,办了许多民生实事,免费体检就是一件很好的事。以前,老师们患了病之后才去医院,现在免费体检让我们能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增强了基层老师的自我保健意识,有了一个好身体,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合作市勒秀乡中心小学教师道吉才让感慨地说。

另外,合作市在教师晋升职务(职称)和评优选先时,也向农牧村学校、薄弱学校、一线教师、长期扎根基层的教师倾斜。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纳入高级教师职称评聘范围,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想方设法筹措资金,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贴和班主任岗位补助等。

落实“三区”计划 强化引领作用

根据教育部等五部委印发的《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实施方案》,2013年开始,省教育厅已连续三年为合作市选派“三区”支教教师65人,教师参与到各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中。

支教期间,他们用丰富的知识、先进的理念为受援学校传送经验,让更多的老师观摩了支教老师的示范课,开阔了视野,更新了教育理念,改进了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支教活动起到了真正示范引领作用。

从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西北师范大学、河西学院、陇东学院、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等高校先后选派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学生80人到合作市乡村幼儿园开展精准扶贫帮扶支教(顶岗实习)工作。

“在支教老师们的帮助下,学校创办了各种社团组织,体育课、舞蹈课、音乐课都也开设起来了。支教老师还利用课余时间辅导留守儿童学习,给这些孩子们带来了精神关爱,促进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支教老师们都年轻,学生们不仅喜欢听他们的课,平时也喜欢和他们一起玩。他们开展的各类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给学校工作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也促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走向正规化迈进。”合作市加茂贡中心小学校长丹真贡保介绍道。

深入开展“双联” 帮助农民致富

合作市佐盖曼玛乡地瑞村是合作市教育局的联系点,自2012年“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市教育局成立了“双联”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合作市教育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局机关全体干部与该村36户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

根据“实施方案”及“干部个人帮扶计划”,市教育局充分发挥教育行业优势,紧密结合地瑞行政村的重点工作,通过政策宣传、科技培训、文化引领、智力扶贫等方式,全面实施帮扶计划。局领导带头进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及时了解掌握帮扶村的动态信息和村民的个人信息,共同制定了扶贫工作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力求做到精准定位扶贫,不脱贫不脱钩。

教师精准扶贫总结篇(10)

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为指导,深刻把握“发展教育脱贫一批”重大使命,教育引导全校师生关注贫困地区、关爱贫困群众、关心贫困学生,组织动员广大师生支持教育扶贫工作,促进教育强民、技能富民、就业安民,坚决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

二、基本原则

师生参与、齐心协力;突出重点、节俭务实;精准帮扶、力求实效。

三、活动内容

(一)开展扶贫集中宣传活动。办公室、团委牵头,以“10.17,我们在行动”为行动口号,利用学校网页、广播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积极宣传国家脱贫攻坚和教育扶贫的方针政策、学校精准扶贫的措施和工作成就,对扶贫日活动期间学校扶贫重要活动进行报道。

(二)开展国情专题教育活动。团委、学生处牵头,通过板报、主题班会等多种方式,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全校范围内加强对学生的国情教育,使学生关心贫困地区,关心贫困人群的发展,了解国家和省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学校扶贫攻坚的做法和经验,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和友善互助的核心品格,激励学生关注贫困地区、关爱贫困群众、支持扶贫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开展全校教职工捐款活动。各部门,尤其是工会要积极宣传并倡导全校师生参与相关部门组织的捐款活动。活动中的捐款必须严格坚持自愿原则,所有捐款均用于扶贫工作。

(四)开展扶贫项目对接活动。学校加强对驻定远县大陈村扶贫干部的指导,加强与定点帮扶的凤阳县罗刘村、乌罗村的密切联系,持续跟进各项扶贫活动的推进,发力精准扶贫。

四、组织保障

教师精准扶贫总结篇(11)

为了切实抓好扶贫帮困工作,学校上半年成立了扶贫帮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由姚锋校长任组长,刘全浩任副组长,全体教职工为成员的扶贫工作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分工到人,各司其职。一是落实领导责任。分别与各教职工签订脱贫攻坚目标责任书,明确扶贫攻坚主体责任,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限期脱贫。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校校长高度重视,举全校之力,认真分析研究和安排部署精准扶贫工作。

二、上下联动 密切配合

我们根据党委政府的安排和步骤,与村组干部紧密的配合,学校不断整合帮扶资源,形成“贫困户+教师”的“一对一、一对多”的帮扶模式,不断强化扶贫措施的精准性和针对性。在帮扶过程中全体教职工进村、进户、进心灵与帮扶对象交心谈心与他们打成一片,当好参谋,找准产业发展和增收路子,做他们的知心人和引路人。

三、深入实际 扎实工作

根据县、乡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围绕对象精准、内容精准、目标精准、措施精准,抓紧抓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

(1)深入支部村委了解情况。与村委支部对各帮扶户进行规划,询问了帮扶对象家里的生活来源、劳动力情况、生产状况、主要困难诉求等,协助各部门按照上报的贫困户名单,完善相关档案。认真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的工作方法和步骤,做好贫困农户的统计工作。

(2)深入帮扶家庭了解情况。全体教职工利用节假日进村入户,摸底排查,掌握基本情况,道尽千言万语与你们交心谈心,拉近离走进心灵,与之成为知心朋友。想尽千方百计争取政政策、长远规划、鼓励发展,让各家庭尽快走出困境脱贫致富奔小康。

(3)确保人员到位。学校抽调一名教师完全脱离教育教学岗位,全力配合镇人民政府、土主庙村支两委开展扶贫工作。

(4)着力抓好教育扶贫。智力扶贫帮困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寒门学子的未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创建,任重而道远,我校力求在各级部门的领导下,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惠民政策,教职工关心关爱学生,将教育扶贫工作做得更完善,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感受学校的温暖,社会的关爱。

(5)做好政策宣传。学校教育扶贫更快政策宣讲小分队利用暑假,走进砥坝辖区六个村宣讲党的政策,关注学生假期学习情况,关注假期安全。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