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钢结构实训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1-18 10:55:51

钢结构实训总结

钢结构实训总结篇(1)

2.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钢结构制造技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涵盖了校内、校外、岗位实习三个方面的基地建设。在建设过程中,笔者所在学院结合学校搬迁计划,充分考虑原有的实训设备、实训基地,增补就业单位要求的实训设备,扩建新的校外实训基地,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本专业的实训工作。

3.钢结构制造技术专业人才质量的培养规格通过3年的任务学习,企业实训等环节,力求使钢结构毕业生的就业率超过98%。同时,使全体毕业生都具有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书即“双证书”,为钢结构公司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

二、钢结构制造技术专业的改革方案与改革思路

1.校企合作创建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以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之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一个依托、三个对接”,即:充分发挥船舶工程技术中心的依托作用,整合、调动校企双方各种资源,通过加强与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的合作,使教学过程与船舶建造过程对接、教学内容与造船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对接、学生身份与造船企业职工身份对接,建设的核心是校企合作、共同育人。

2.教学内容与钢结构行业的职业技能标准对接以两门核心课程钢结构制作与安装和钢结构识图为主,带动钢结构CAD/CAM、钢结构施工及钢规范设计等其他专业课,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针对钢结构企业的生产实际,以实施真实的钢产品制造“工作任务”为主要教学模式。根据钢结构行业职业技能标准,以实际产品的加工为教学载体,通过教师的示范性指导,学生分组围绕各个工作任务经过讨论、实践、总结的学习过程,以集体协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工作任务。最后,根据完成情况进行学生学习情况评价。

3.通过顶岗实习实现学生身份与钢结构企业职工身份对接钢结构制造技术专业学生,前五个学期需要在校完成多门课程的学习和多项实训任务;在第六学期,将走向工作岗位进行顶岗实习,进行全面的企业实践,从一名学生过渡到企业员工。因此,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要以企业为主,学院在企业聘任1名负责人和2名兼职教师,负责学生思想教育与专业技能训练。

三、钢结构制造技术专业建设的组织、管理与资金保障

首先,学院组织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学习教育部、省、市下发的相关专业建设文件,领会素质教育精神,充分认识钢结构制造技术专业建设的必要性,精心组织专业建设,精密安排,为专业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其次,钢结构制造技术专业严格执行学院骨干校建设的有关管理规定,认真履行骨干校建设项目各级项目负责制度,并将每个项目落实到人,严格把握整个骨干校建设进度,为专业建设提供了管理保障。最后,学院启动骨干校建设专项资金,用于钢结构制造技术专业建设,包括核心课程建设、专业带头人的培养、骨干教师的培养、专兼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为专业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钢结构实训总结篇(2)

“十”后,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也是“两会”期间各界瞩目的重要议题。发改委在3月6日向“两会”记者表示:城镇化所需的投资是未来几年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3年城镇化率将提高到53.37%。据《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初稿,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将在未来十年拉动40万亿投资。资本市场也认为,城镇化将是未来10年中国建筑业的一项长期利好政策。

201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保障性住房和城市基础设施、社会管理、节能减排及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方面;《2012-2013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投资报告》中,估计2013年轨道交通线路投资规模将超过2800亿元;2013年全国铁路投资6500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5200亿元;在房地产业虽然上个月国家及各地公布了“国五条实施细则”,对地产市场有一定的影响,但今年国家安排新开工保障房630万套,建成470万套。另外,超高层项目推动区域发展在我国经济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2012摩天城市报告》中指出,我国在建的摩天大楼总数已超过200座,5年后我国将拥有800座摩天大楼,其中80%将建在经济不发达的内陆地区。这其中的市场机遇、市场容量十分可观。

今年1月1日,国发办1号文件转发了发改委、住建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中要求,“政府投资的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的建筑,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于2014年起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要求推动建筑工业化,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等建筑体系。”这也为行业企业推进技术革新、转型升级、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但也要看到当前的经济环境仍错综复杂,通胀风险犹存,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结构失衡问题仍严重。4月初公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09%,较二月份上涨0.8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市场预期。在建筑业,近几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虽然保持了平均2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尽管市场容量仍十分巨大,但增速已有所放缓。

在我们行业上游的钢铁企业,据2013年中国钢铁企业协会年会报告:中国钢铁企业已将进入平稳增长的发展期,钢材市场不可能再出现以前每年10%以上的增速,每年钢产量的增长速度可能保持在2-3%左右,钢年产量将较长时间维持在7-8亿吨水平,较长时期处于“高产能、高成本、低价格”的状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4月1日的报告显示,3月份钢铁行业PMI指数为44.6%,处于荣枯线下方,重回收缩区间。这也说明了宏观市场环境积极因素和隐患并存。行业企业要认真研究分析,既要抓住机遇,又要重视发展质量与效益,在绿色建筑、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建筑工业化方面有所突破。

二、钢结构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1.钢结构行业的基本情况

目前工商登记从事钢结构的企业超过10000家,其中拥有固定生产场所并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的有5000家左右,年产能5万吨以上的有40多家企业。这得益于我国的改革开发和建筑市场的超高速发展、钢铁产量的突飞猛进,行业的整体规模、装备水平、技术创新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1)协会会员企业登记近千家,副会长单位4家,委员会副主任单位25家,名誉副会长单位4家,常务理事单位34家,理事单位101家。行业从业人才超过60万人。

(2)行业产能情况:

从表中可见,钢结构全行业的产能仅占全国钢铁产量的4%左右,行业前40家产能占全行业的22%左右,说明:①行业仍处于高度的不集中状态,属于粗放的发展阶段(年产能超过5万吨仅40家企业);②对比世界发达国家钢结构占年钢铁产量10%以上,美、日等国家甚至20-40%,我国行业仍处于成长期。

显见,行业新涉足的住宅、桥梁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轻钢工业厂房平均三年的占比1/3左右,在钢结构中仍有一定的份额。

从行业看,建筑钢结构约占55%,工业厂房占比51%,超高层占20%。

2.行业的技术创新

钢结构是建筑业中科技含量最高部分之一,其自身的特点更易于工厂化、机械化、信息化和产业化,钢结构建筑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并取得了与世瞩目的成就。现在可以说我国钢结构建筑综合技术水平已跻身于国际先进水平,甚至有些关键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也推动了我国建筑技术水平的提高。至2012年我们会员企业拥有省、部级以上的工法、专利、科技进步奖700多项,是我们行业的宝贵财富。

3.海外市场发展情况

尽管国际海外市场不容乐观,但我们的行业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他们以全球视野的产业远见和振兴民族产业、助力“中国制造”的崛起的担当精神,2012年会员企业海外市场完成20多万吨产能,60多个亿的产值,海外市场的开拓正稳步进行。

4.劳动力及人力资源情况

对会员部分企业进行抽样调查。

企业劳务用工基本情况

可见,90后的劳务已成为企业用工的主力队伍,初、高中教育程度占比80%以上,工厂车间的务工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已占比10%以上。

调查发现一级建造师数量相对较少,68%的行业企业一级建造师的数量少于6人;熟练技师占比焊工比例较少,平均不到5%。

三、钢结构行业发展中的若干问题

钢结构有一定的发展,从业的企业也达近万家,但年产能超过5万吨也仅有40多家。多年来钢结构产能一直在占钢铁产量的4%左右徘徊,前40家企业产能占比行业的1/4不到;企业分布不均衡,华东、华南集中了88%的企业,而中西部地区屈指可数。行业集中度不高,仍处于一个粗放的成长期。

钢结构住宅已研发了十数年,产业化仍未达成,市场仍未接纳;行业市场仍不规范,特别是轻钢市场无序竞争,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行业处于产业链的下游,工程款拖欠现象严重,调查显示80%的企业不能按合约及时回收工程款;现行的工程总承包方式和行业资质准入门槛的设置缺陷,挤压着企业的利益空间,限制了企业扩大再发展;尽管钢结构行业有50万从业人才,但建造师和熟练的专业技工的短缺已成为发展的瓶颈。

四、2012年钢结构行业工作回顾

回顾2012年,在协会的领导下,钢结构委员会认真落实了“加强能力建设,提升服务水平”的要求,围绕年度工作的重点、关注行业的热点、解决企业的难点,组织钢结构行业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充分调查研究,提出行业当前发展规划及相关技术政策的意见,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

上报的“关于《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建议的报告”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采纳:在国发办[2013]1号文件,转发的发改委、住建部制定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中,要求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钢结构等建筑体系。

向住建部报送的《关于在保障性住房推广钢结构体系的建议》,得到部领导的关注和批示;协助住建部相关部门召开保障性住宅采用钢结构体系的专家、企业座谈会。

围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修编工作,主动积极向相关部门反映行业诉求,并组织召开“钢结构建筑绿色评定标准专家、企业座谈会”,行业专家学者与修编组就钢结构建筑的绿色特性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讨论;相关部门已将协会列入参编单位。

配合“两会”代表完成议案、提案的资料收集与整理:陈华元等八名人大代表提交了第7390号建议《关于大力发展钢结构产业,促进城镇化发展与建筑工业化的建议》;政协代表、行业专家郝际平提交了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2609号《关于发挥钢结构建筑优势、加快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第4641号《关于加大钢结构产业扶持力度》的提案。

2.扎实开展了钢结构住宅产业化课题的研究工作

2012年住建部将钢结构住宅产业化推进研究的软科学课题正式下达给协会,委员会根据协会的安排制定了课题推进的具体工作计划,成立了课题研究专家组。

组团赴日对日本的钢结构住宅发展经验和技术成果进行了学习考察,分别考察日本大和住宅株氏会社、日本鹿岛建设研究所、日本钢铁生产企业资质评价中心,并参观了建成房屋、实验基地,与相关科技管理者进行了多次的交流会谈;组织专家深入企业研讨,使课题研究和产品载体相互促进,10月、11月分别在包头、长沙参加了技术交流与总结会,组织专家、企业家对钢结构住宅的技术、材料和施工工艺进行研讨、交流。

3.夯实了行业基础管理工作

组织召开了行业大会。2012年在浙江绍兴召开的行业大会,主题突出,总结了行业发展的经验和成绩,提出了“十二五”期间行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并进行了关乎行业发展的高峰论坛和年度技术交流;进行了配套企业及产品展示。

组织召开了主任工作会议。于2012年12月,召集了副主任单位,对行业面对的新形势、提高行业发展质量、及对委员会的工作要求进行了研讨。

开展了行业争先创优活动。开展了第十届“中国钢结构金奖”的申报和考评工作,经审查评出金奖工程209个,评出优秀建造师146名,推荐出行业前30强企业排名,开展了2012―2014年度“行业定点企业”的申报、评选工作;对16名个人和15个企业的行业科技创新事迹进行了收集、汇总和表彰;通过网络投票和专家评选,选出2012年钢结构十大优秀企业家。

加强对会员企业的管理和服务。2012年新发展会员38家;评选101家新一届金属结构协会理事单位。

开展了行业培训工作。2012年5月组织了“钢结构工程质量通病预防和控制”培训班,参加280人次;8月组织了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宣贯培训班,培训60余人次;11月组织了钢结构行业培训座谈会,召集山东、河南、北京、内蒙、湖南等省市9家企业进行座谈;开展了企业需求的针对性培训工作,已对四家企业(北京东方诚、山东万事达、河南天丰、山东华兴钢构等公司)330人次进行培训。重视专家队伍建设。2012年新增补44人为专家委员会专家。

在一些企业和工程现场召开专家研讨会,组织200多人次专家深入工厂、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各类施工方案评审;经委员会推荐共有16名专家入选住建部新调整的建设工程资质专家库。

4.加强了与地方、兄弟协会合作

参加了香港营造师协会成立15周年庆典活动、上海建筑钢结构论坛、广东东莞第三届钢结构产业高峰论坛;邀请了港、澳、台协会同仁参加了年度行业大会。

5.加大了行业宣传力度

一年来在“在中国建设报、中华建设报、建筑时报、中国建筑金属结构杂志”等主流刊物杂志发表钢结构文章报道36篇,在协会网站和钢结构网站报道60多篇;重新对钢结构官网进行改版,发表各种技术论文和技术资料129篇,为企业搭建了新产品推荐平台和VIP黄页,开辟了专家咨询服务平台。

五、2013年钢结构行业工作要点

2013年工作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十”精神,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在协会的领导下,积极引导行业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之路,认真落实国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进一步推进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工业化、装配化,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生态文明发挥力量。具体抓好以下七个方面主要工作:

1.继续推进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推动行业绿色建筑、工业化建筑的进程

继续完善钢结构住宅产业化软课题的结题工作;联合开展钢结构住宅产业联盟活动;持续跟进“绿色建筑评定标准”的修编工作,和“工业化建筑评定标准”的制定工作(协会已被选为这两个标准的参编单位)。

2.完善、规范行业资质、标准

完成“金属屋、墙面设计施工一体化资质”,开展金属屋、墙面企业产业联盟活动,开展钢结构总承包资质的试点。

3.强化行业培训工作

行业培训按基、中、高三个层级进行;对基、中两个层级,要先下企业调研,根据企业的需求开展订单式的培训,组织行业基础管理培训及技能培训,改善行业基础管理人才和技能工人短缺问题;高级培训开展诸如EMBA的高端培训、应企业和专家要求举办行业信息化管理论坛(BIM、物联网、可视化虚拟技术等)。

4.发挥好专家队伍作用

组织好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扩大会议和专家会议,安排部署今年专家委员会工作计划;组织专家服务重点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开展咨询服务;加强专家队伍的建设,广泛吸收中青年、中西部地域、科技研究应用前沿(如绿色建筑、钢结构住宅体系、信息化应用等)的人才,加入专家团队;根据专家对行业的服务、行业发展的贡献情况,授予专家“资深”、“终身”等荣誉称号。

5.加强协会的基础管理工作

认真做好行业的统计工作,为会员企业的发展当好参谋;组织钢结构配套企业和产品的展示活动;组织2014―2016年度的定点企业的申报工作;做好《中国建筑钢结构金奖评选章程》的修订工作,维护好“中国建筑钢结构金奖”这个协会、行业的品牌,入选的工程必须是社会认可,并经得起历史的考验;组织召开2013年度委员会主任工作会;吸纳增加新会员企业50家以上,要吸纳行业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

6.加强协会间的工作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加各地方协会活动,要将我们委员会主要活动计划发给各地方协会,同时收集各地方协会主要活动计划,增进相互的交流;会同港、澳、台协会与新加坡钢结构协会进行交流,探讨成立国际间钢结构产业联盟的可行性。

7.社会扶贫

钢结构实训总结篇(3)

随着时代科技水平的高速发展,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是最为突出的表现。然而既有的传统教学方式仍然不可抛弃,其中,教师的手工书写技能是任何现代机器都无法取代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教学对象不可能只是口头讲授、肢体语言展示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等,板书演示是不可或缺的,同时汉字的书写在板书中所占比重极大。然而,目前很多高等师范专业的汉字书写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据相关资料显示,非艺术专业大学生书法技能的实际情况:80以上的人没有临过帖,基本上没有“用笔”的概念和方法,结体与钢笔字相似甚至不如钢笔字“好看”。这种现状是书法教学必须正视并使教学具有针对性的客观依据。

一、高校师范专业汉字书写技能训练的总体要求

鉴于师范教育专业的特殊要求,教师书写汉字必须做到规范、工整、清楚和美观,因此,师范专业的汉字书写应该以实用性为主,这里的汉字书写技能专指偏重于汉字的实用性书写技能而言,而不如书法艺术那样注重汉字的艺术性书写,这正是高校师范专业汉字书写技能训练的总体要求,据此,在书体选择上以楷书和行书为主,这不仅考虑到楷、行两种书体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也考虑到它们是练好其他字体的基础。在师范专业汉字书写技能的强化训练中必须始终强调和坚持这些要求。

二、毛笔字书写技能强化训练

在毛笔字书写技法训练中,强化汉字笔画和结构的反复训练和理解,以切实掌握对这两大技法要素的熟练把握。

1.毛笔字楷书技法训练

首先,精选楷书字帖。古代楷书法帖种类丰富数量多,但某些字帖从笔画形态到结构样式上都比较偏重于艺术审美的表现,与汉字书写的规范技能训练的要求不相符合。因此,选帖时应精心分类,考虑选择偏重于规范、工整、清楚和美观的实用性较强的楷书做为范本。

其次,强化训练楷书的基本笔画。这些笔画同时也是汉字的基本笔画,分别是:点、横、竖、撇、捺、钩、挑、折。对这些笔画书写技法的了解,应紧抓“起―行―收”三个紧密相连的环节,这是构成每个笔画运行过程的基本技法要素,在体验轻重缓急和提按粗细变化的过程中逐渐达到将各个笔画的形态特征烂熟于心。实际上,经过调查发现,在普通的汉字书写训练中这三个环节技法要素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再次,强化训练楷书的间架结构能力。楷书的结构形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独体字,一类是合体字。独体字的主要结构形式有对称、狭长、扁阔、偏侧之分;合体字的结构形式有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半包围结构和全包围结构六种。楷书结构比例是指合体字的各个部分在方格内所占比例,包括宽窄比例和高低比例,且比例相对固定,但非绝对不变。楷书的结体法则主要包括工整平正、上下平稳、左右匀称、内外相称、穿插迎让、呼应连贯、参差变化和自然生动法则。

2.毛笔字行书技法训练

首先,精选行书字帖。和选取楷书字帖一样,用于汉字书写训练的行书字帖的选取也以线条清晰、结构合理规范为标准。

其次,强化行书笔法书写技法训练。主要包括顺势入笔、笔画呼应、牵丝引带、简括省略、收放变化、离方循圆、重按轻提七大法则。

再次,强化行书结构书写技法训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练习:

①建立在楷书结体基础上的笔画连接牵引,这是行书结体之法的基础。

②笔画跳跃,气息贯通,这是保证行书结体能生动而自然有致的必要条件,切忌呆板而牵强做作的笔画连接样式。

③以斜为正,平中藏斜,这是打破楷书横平竖直而获得行书结体独立性的特殊原则,行书能够在自然变化的斜势中取得整体结构的平衡。

④减省替换方式,行书中将单字中的某个结构进行减省以达到书写快速的目的,但不影响辨识,这种方式通常可从前人提供的现有经验中直接获得,需要在反复临帖中强化记忆达到熟练掌握。

⑤伸缩夸张方式,这能使行书结体变得参差错落、主次分明、虚实相生、气韵生动、增添趣味,有效地打破平直没有变化、过于平淡死板的状态。

三、钢笔字、粉笔字书写技能强化训练

相对于毛笔字的书写,钢笔字和粉笔字都属于硬笔字的书写范畴。传统的关于毛笔“惟其笔软而奇怪生焉”的工具特点在硬笔书写中就不存在了。因此,相对于毛笔字书写技法,钢笔字和粉笔字似乎更多地注重的是汉字的间架结构和空间布局之法,而对线条形态的关注相对清淡得多。在本文关于钢笔字和粉笔字书写技法训练探究中,原属于毛笔字特有的技法要求将不再赘述,而偏重于针对钢笔和粉笔书写工具特征的技法分析。

(一)钢笔字笔法和结体技能训练

1.钢笔字楷书笔法和结体技能强化训练

关于笔法训练:根据钢笔笔尖物理特征合理训练钢笔书写用笔技巧。钢笔字的书写是依靠钢笔笔尖在纸上的滑动使墨水留下线条痕迹而进行的。普通钢笔笔尖和特制的艺术体钢笔笔尖在纸上运行时所能做到的提按轻重对比程度远远不及毛笔,线条的粗细变化亦如此,但钢笔字书写仍要追求提按轻重变化的体现。

关于结体训练:这是钢笔书写从毛笔书写中所能借鉴的最多的一个方面。通常,人们观赏钢笔字的第一印象主要来自于对字形结体的感受,对点画线条形态的精确性则更忽略一些,因此,对汉字间架结构的理解和把握应该成为钢笔字书写训练内容的重点,在汉字书写教学中,务必首先指导习者在此方面的强化训练。具体地,可以将毛笔楷书的所有有关结体技法训练的方式和方法进行直接运用,即可逐步培养出对汉字间架结构特点和结字规律的掌握能力。

2.钢笔字行书笔法和结体技能强化训练

从以上钢笔字楷书的笔法和结体技能训练的分析思考可见,钢笔字行书的笔法和结体技能具有同理借鉴性。只是相对于楷书书写技法,钢笔行书书写更注重线条在快速书写和牵丝映带时的合理轻重粗细变化,即尽量达到与毛笔行书书写时的那种生动性和自然性,这是需要强化训练的方面。而在结体技法方面则与毛笔行书书写并无太大的区别,原理完全想通,可以直接借鉴运用。

(二)粉笔字笔法和结体技能训练

关于笔法训练:粉笔和钢笔虽然都属于硬笔书写工具,在性能上具有较为相似的特点,但两者之间仍存在着细微差别。粉笔字笔法训练不管是楷书还是行书都可以直接借鉴毛笔字书写技法进行训练。需要强调的是,粉笔字的执笔方式须以粉笔笔尖成圆锥形为佳,具体来说,即四指尖紧握靠近黑板的粉笔端(通常为粉笔的细端),与黑板成45°角移动书写,这样才能书写出接近于毛笔字的表现效果。粉笔字书写时,书写者需要抬起整个手臂在黑板上做近乎垂直墙面的平移运动,对于书写者有一定的体力上的要求,难度相对更大些。在粉笔字笔法训练中对此只有经过反复磨练,较好地克服生理上的不适应性,才可熟能生巧,习惯成自然,在书写时真正达到得心应手。

关于结体训练:粉笔字结体技法与钢笔字结体技法几乎相同,可以互相参考、进行交叉对比式的强化训练。在临帖方面通常采用“对临”与“背临”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其中,前者是基础,是习者建立对字帖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是掌握字法结构特征的重要过程,需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大量的训练实践,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比例更重;后者是对前者训练效果的检测和巩固,所占比重相对较小,但作用同等重要,不可忽视,并将为下一阶段的“独立书写”奠定基础。“独立书写”即为实际的应用阶段,但仍然可以看做是技法训练的延续,因为在应用中可以继续发现对于某些结构把握不准的汉字,发现后在所临字帖中将这些字找到,反复对比揣摩,找出症结所在,各个击破,最后逐渐达到全盘掌握的目的。

综上所述,以上对于汉字书写技能训练的实践分析是针对高校师范生教育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进行的探究,更注重强化性和实践性,较一般化的书写技能训练更为严格和深入,有利于建立更加规范、科学而系统的实际教学训练机制。

参考文献:

[1]蓝铁、郑朝.中国的书法艺术与技巧.北京:中国青年出

版社,1993.

[2]丁永康.钢笔楷书入门教材.北京:金盾出版社,2006.

[3]沈鸿根.钢笔行书的特征.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

[4]陈道义.粉笔字书法与板书.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

钢结构实训总结篇(4)

一、注重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构建 对于高师的钢琴教学,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学生只要弹就符合钢琴教学的标准了。但事实上,重实践而轻理论的偏激教学方法根本培养不出全面的钢琴人才,也无法完成高师育人的目标。所以对于钢琴教师来说,不能一入学就让学生直接去演奏钢琴,这样不仅会造成学生对专业学习的迷茫,而且还会逐渐抹杀他们对钢琴艺术的兴趣,造成欲速则不达的结果。尤其对于高师学生,在学习钢琴的初级阶段,学生刚刚入学,教师应该先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通过向学生介绍钢琴的起源、历史和发展,以及一些著名钢琴演奏家、教育家的生平和一些经典的钢琴作品等,逐步进行知识的渗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尽量让他们对钢琴艺术产生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同时,钢琴教师还要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在课下进行交流和互动,进一步增加他们的理论知识,促进学生对钢琴艺术的学习。高师钢琴教学的开展,理论是基础,实践是动力。没有理论的实践是苍白的、空洞的,也是我们高师钢琴教学不提倡的。因此,理论学习是钢琴教育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步骤,是学生进行钢琴艺术实践的基石,二者是互补互利的。此外,识谱同样是进行钢琴演奏的基础。在高师的钢琴教学实践中,我们并不鼓励学生在识谱的过程中死记硬背,而要给他们讲解音符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个符号所代表的含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形成一套灵活的学习方法。总的来说,高师钢琴教学模式的构建,理论基础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容,对于学生的知识构建和艺术修养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二、加强学生钢琴基础技能练习 目前,在高师钢琴教学实践中,大部分学生非常注重弹了什么高难度的作品,学会了什么高超的演技巧,而对于钢琴基础训练都比较忽视。然而学生的钢琴基础训练主要包括和弦、八度、断奏、琶音等,这些基础的演奏技巧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而且是学生进行高超演奏的基础,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手指的灵活度差,那么即使乐感再好,内心的情感再丰富,也无法体现高超的钢琴演奏水平。所以,在高校钢琴教学模式的构建上,钢琴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弹奏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节奏、力度、呼吸、表现等方面来品鉴自己的演奏,让原本听起来非常枯燥、单调的训练曲目“绘声绘色”。另外,钢琴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基本技巧练习时,也要适当地启发学生对各个时期的钢琴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培养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因为,缺乏钢琴演奏基础的学生是很难在教师这一岗位上实现自身价值的,更无法满足将来的钢琴教学需求。所以,在高校的钢琴教学实践中,规范和加强基础训练是学生进行钢琴艺术学习的保障。作为钢琴教师必须抓好学生的基本功,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钢琴基础训练,为高师钢琴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 三、注重学生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高师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自身所特有的“师范性”特点,决定了学生必须掌握伴奏与即兴伴奏专业技巧这两种能力。因为伴奏能力与即兴伴奏的双重能力也是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然而,钢琴伴奏与即兴伴奏的学习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仅仅靠单纯的技术练习就能掌握的。钢琴的伴奏与即兴的能力对学生自身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更不是学生麻木地、机械地将歌曲的旋律与和声相匹配就能达标的。伴奏是一门综合艺术,涉及面广,对演奏技术要求高,有时即使掌握了较高的演奏技术,也不一定能够完美地表现音乐内涵。因为伴奏本身要求从作品的内容出发,从整体音乐结构出发,要经过精心揣摩与研究,不断地从艺术结构与实践中得到灵感并创作出来。然而,在教学过程中,高师钢琴专业的学生练习伴奏的时间都较短,并且缺乏一定的教师指导和系统练习。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必须在开展钢琴教学实践的同时,有计划地将伴奏技术融汇到教学环节当中去,并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的始终。让学生在合理、正确地进行指法弹奏的基础上,逐渐掌握并丰富伴奏的内容,学会从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训练。 首先要注重对音阶、琶音等的弹奏训练,目的是通过对音阶、琶音的学习,使手指能够流畅地进行音阶的跑动,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各种不同的调的熟练掌握。这样在进入伴奏学习阶段时,也为他们将来的钢琴伴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要加强对作品的练习,这是熟练掌握弹奏技巧最基本的要求。钢琴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通过对大量钢琴作品的练习来提高自身的伴奏和即兴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分析乐谱的能力以及演奏技巧都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我们还要适度地根据学生的需要将伴奏音乐的语气、语调、句法、呼吸习惯恰如其分地处理分配好,并让学生在学习钢琴伴奏和即兴表演的过程中进行恰当的使用,以便在伴奏中更好地运用。最后是对复调作品的学习。钢琴伴奏是一次艺术的二度加工,伴奏的织体也是多层次、多线条。因此,在构建高校的钢琴教学模式时不能忽视对复调作品的学习。具体而言,教师又通过对复调作品的讲授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立体化思维训练,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合作协调能力、随机应变能力以及自弹自唱能力。同时,学生还要进行自我的探索,大量进行伴奏实践,以提高自身的伴奏能力和伴奏编配能力。总之,在高师钢琴教学实践中,每个学习环节都要有意识地渗透伴奏与即兴能力的培养,这既是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学生在将来的实践应用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总的来说,高师钢琴教学的方法各具特点,也各有优势。作为高校的钢琴教师,我们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对钢琴教学的现状进行认真的分析,“对症下药”地进行科学、系统的钢琴教学模式构建,努力培养一批专业技能扎实,综合素质强的钢琴人才。需要注意地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只有在不断的钢琴实践中,认真教学,细心总结,不断调整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资源,才能促进我国高校的钢琴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王洁清 单位:洛阳理工学院

钢结构实训总结篇(5)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7721.2013.01.020

前 言

钢琴技巧训练和运动员的技能训练相似,必须建立在人体结构肌能的基础上,没有这个基点,很容易造成训练上的误区,对人体肌能造成永久性损伤。而且,不同的被训练者,手部肌能构造也各有特点,不能同一而论,训练时要扬长避短,否则训练起来费力并没有进展,而且容易造成肌体损伤。运动员技能训练早已由医学理论介入,但是在我国钢琴的技巧训练上,却甚少有此类研究。本文通过调查表的模式获得数据支持,从医学角度着手,以演奏者手掌结构医学分析为基础,阐述一些关于如何避免钢琴演奏中的肌能损伤的看法。

一、不同个体手部肌能结构存在差异

钢琴技巧训练是钢琴教学里甚为重要的一个部分。但是,由于本学科对于传统的承袭性比较强,多年按照师徒相承的模式教学,许多的技巧训练方法都是根据传统教学由老师总结经验然后传承下去,在多年的学术体系里一直按照传统教学总结泛泛而论,缺乏比较透彻的科学依据来为各种技巧训练方式做论证。而最危险的是,对于手部结构的基本了解,许多学生和老师是没有涉及的。人类不同个体的手部结构是不甚相同地,这一概念在医学领域早有涉及,但是在钢琴演奏领域,却甚少受到重视。由于不当钢琴技巧训练方法而导致的钢琴学习者的手部肌能性损伤,也很少引起众多钢琴教育者的重视。笔者制作了五百份的调查问卷,面向各大音乐学院及综合类大学音乐专业钢琴课程的学生和老师做调查和访谈,用以证明不同学琴个体存在的差异。共发出问卷五百份,回收四百九十六份,其中六十三名为教师受访者,其他四百三十三份为学生受访者,其中15%为音乐学院钢琴系学生,70%为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15%为琴行业余钢琴12岁以上的学习者。调查问卷内容与结果如下:

(一)对于手部肌能结构的了解程度及过往练琴中的伤病情况

第一题:主要询问受访者是否留意过不同个体手部结构存在差异的情况。统计数据后得出,留意过存在差异的有4份(老师3份,学生1份),占总受访者的0.8%,没有留意过存在差异的有477份,占总受访者的96.1%,还有15份调查表没有选择,但是在备注栏中注明“不了解”、“没有研究”等字眼,占总受访者的3%。由这一题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的教师与学生,甚少涉及关于手部结构的了解,绝大部分教师与学生未注意到不同个体手部的结构存在的差异。

第二题:主要内容是询问受访者在过往的学习或者演奏经历中,是否出现过手部肌能疲劳①和损伤②的情况。统计数据后得出,选择因为练琴而出现过手部肌能疲劳和损伤的受访者有373位,占总受访者的75.2%,而选择并没有因为练习钢琴而出现过手部肌能疲劳和损伤情况的受访者有123位,占总受访者的24.7%,但是从该部分受访者的学琴年限一栏中,笔者统计出,当中接近89%的受访者学琴年限不足3年。由这一题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或多或少的钢琴学习者,都曾经由于练琴而出现过手部肌能的损伤,而学琴年限越长,出现的几率就越大。

(二)不同个体手部肌能结构的调查数据统计

第一题数据显示,几乎所有受访者在大拇指做弯曲动作时,都不会有其他手指被连带弯曲,仅有1位受访者会连带食指同时弯曲,出现的几率为0.2%,备注为中度弯曲。如图:

第二题数据显示,有98位的受访者在做食指完全弯曲动作的同时,会连带中指弯曲,出现几率为19.7%。该题备注显示,多为轻、中度弯曲。

第三题数据显示,有三位受访者在做中指完全弯曲动作的同时,会连带无名指的中、重度弯曲,出现几率为0.6%.该题有一位受访者备注了完全弯曲,其他两位备注中度。

第四题数据显示,496位受访者在无名指完全弯曲时,无任何手指连带的有387人。连带小指弯曲的有48位,出现几率为9.67%,连带中指弯曲的有33位,出现几率为6.65%。备注上看到多数为中轻度弯曲。

第五题数据显示,受访者在小指完全弯曲时,无任何手指连带的有23人,出现几率为4.63%。连带无名指弯曲的有451位,出现几率为90.92%。连带中指和无名指一并弯曲的有22位,出现几率为4.43%。备注上看,多数为中、重度弯曲。

通过以上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96.1%的学琴者对自身手部肌能结构并不了解,这也是为什么75%的学琴者,都曾经或多或少的出现过手部肌能疲劳和损伤的重要原因。不同学琴个体的手部结构存在很大差异。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一直采用相同的钢琴技能训练方式来训练不同的学琴个体,那么很难避免部分学习者的手部肌能疲劳和损伤。

二、如何避免钢琴演奏中的肌能损伤

根据上文对受访者数据的统计,笔者融合进自身掌握的一些手部结构解剖学知识,分析论述上文数据出现的原因,以及自己对如何避免钢琴演奏中肌能性疲劳和损伤的一些看法。从解剖学角度来讲,正常人手掌会由“指伸肌腱”和“指屈肌腱”来直接发出抬指和屈指的动作,也是钢琴演奏的基础动作。③如图13所示,大部份人中指和无名指(D所指)都只有一条伸肌腱,而食指、小指(A、E所指)有两条伸肌腱。但是人类的进化过程是神奇的,许多人类个体的手部肌腱都会出现变异。如图14的B、D、C所示,B属于异型中指食指伸肌,就是在食指中指共用一条肌腱,出现几率为42%,C属于异常中指伸肌,出现率为2%,D为异常的食指短伸肌,起自腕骨背而及筋膜,止于食指指背腱膜,出现率为0.4%。这些肌腱的变异图,正是出现连带手指弯曲现象的造成原因,也是本文调查表内容的力证。由于文章文字限制原因,下文仅以最少比例的大拇指连带数据与最多比例的小指连带数据为例,阐述观点。

(一)从大拇指的连带数据看科学技巧训练法的重要性

从调查表第二部分第一题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有0.6%的受访者出现大拇指弯曲时连带食指弯曲,虽然出现几率较少,但是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却遇见这样的个案,有比较好的实践经验,故用以重点分析证明自己的观点。

图14中的A1-3和E四类变异,是大拇指伸肌腱的变异。高士濂主编的《实用解剖图谱》一书中就明显指出,拇指长展肌多数止于第一掌骨底(图A),发生腱鞘炎的几率较高,附腱出现率为89.38%,多为1-3条,一条者占66.58%(图B),二条者占20%(图C),三条者占2.4%(图D),还有一种较为少见的变异,就是如图E所示,由食指伸肌腱桡侧末端分出两腱,分别加入拇、食指指背腱膜,两腱间有薄膜相连,发生几率为0.4%。此种变异,就是本文调查表第二部分第一题调查的类型,在大拇指弯曲时,会同时连带食指的弯曲。

笔者遇见的实际案例情况如下:该学生学琴大约6年左右,299程度。大拇指与食指相比其他手指独立性较差,大拇指在音阶跑动时换指困难且难以控制力度全无均匀感可言,发出的音量总是明显亮于其他手指的发音,食指在大拇指和中指同时击键时,很难独立的抬高(有点类似于中、小指同时击键时,四指的状态)。该生陈述平时练琴极易引起腱鞘炎④,差不多每两个月就会因为大拇指第一掌骨疼痛而需要休息两周以上,而且之前的老师要求较多的高抬指练习,使该生大拇指经常处于不适状态,觉得练琴费劲异常,对钢琴失去学习信心。笔者尝试为该生改变练习方法,首先,弹音阶时,尽可能避免四指直接转接一指,采用121、1231(C大调为例)方法练习,并多以手腕连动动作带动换指。虽然这个指法不甚科学,但是却有效缓解该生手部的不适状态,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运用自如,可以演奏较为均匀的音阶。其次,让该生善用手腕,用手腕的帮助相对的降低一些大拇指抬高的幅度,以便缓解疲劳。最后,让学生在平时多做虎口打开并按压动作,这和舞蹈演员的压腿动作道理相同,慢慢地、强度较为缓和的拉松肌腱,将变异的肌腱慢慢的过度到较为松弛的状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该生在后期的学习中,极少再出现腱鞘炎,音阶的演奏速度也和其他学生一致。

虽然该生在拇、食指跑动上显示弱势,但是该生在八度技巧的演奏上却十分稳定且富于爆发力,变异肌腱虽然影响姆食指的独立性,但是却起到很好的手掌稳固作用,使该学生演奏八度比其他学生显得轻松的多。所以笔者认为,每一个学琴个体都可能出现手部肌能条件的优略势,也许笔者采用的办法还不尽科学,但是对于不同的个体的不同条件,绝对不可同一而论,练习方法必须因人而异,避免产生手部肌能的疲劳和损伤。

(二)从小指的连带数据看科学技巧训练法的重要性

多数人的小指伸肌腱为两腱(81%),大多止于小指的指背腱膜(84%),还有一部分同时止于第四指的指背腱膜(图13的A与F所示)。各腱间还有腱间结合(图13B所示),食、中指腱间结合多呈膜性,纤维横向。中指无名指腱间结合多呈腱性,纤维斜行。无名指与小指的腱间结合多为腱性,呈“Y”型结构。腱间结合的作用在于加强手指连接的坚固性,限制手指过度单独活动以保证手指运动协调,加大手指的作用力。由于第二掌骨间隙腱间结合多呈膜性,且不与食指伸肌腱相连,故食指运动最为灵活。由于中指与无名指掌骨间隙腱间结合为腱性,多呈斜型或“Y”型,当中、小指屈曲时,即限制了无名指的活动,无名指的灵活性最差。[3]

将该书上的数据与笔者得出数据加以平均(笔者调查范围限于五百人,但医学书籍却不尽针对学琴者,故取中间值平均),我们基本可以看出,大约85%的学琴者,小指会出现连带现象,处于灵活性比较差的状态。笔者从学生的实际案例中看出,属于85%范围内的学琴者,不论是如何训练,都无法让小指独立弯曲而不连带其他手指。而15%范围内的学琴者,即使没有学过钢琴,小指较为灵活可以单独弯曲不连带其他手指。此点也就很直接的证明了,不同手部肌能结构的学生,不可以采用同一种训练方法。对于那些小指有连带结构的学琴者来说,过度的抬指练习会造成肌腱与肌肉的发热量过大而导致疲劳和炎症的产生,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就会造成手部肌能的病变或损伤。许多教师盲目的要求学生不断的练习弱势手指,却不知肌腱和肌肉犹如橡皮圈,过度拉伸后,弹性会受到严重损伤,灵敏度不是增加了,而是减少了。对于弱势手指,可以一定程度的、循序渐进做训练,但是也要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手腕动作加以调节,而不是一味的练习手指的独立性,这样才能尽可能的避免手部肌能的疲劳和损伤。

三、小 结

许多传统的钢琴训练方法不但忽视不同个体手指肌能的差别,对于不同年龄的学习者往往也是统一而论,许多教师将儿童初级钢琴技能训练成人化,没有注意到儿童手掌的发育特点,造成儿童手掌畸形、骨节发育畸形等问题也是常有发生,这些都需要引起我们钢琴教育者的重视。钢琴技巧训练必须建立在人体结构肌能的基础上,不同的被训练者,手部肌能构造也各有特点,不能同一而论,训练时要扬长避短,否则训练起来费力并没有进展,而且容易造成肌体损伤。

作者说明:此文为2010年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育苗项目《钢琴演奏中手部肌能对演奏技能的影响研究》成果。项目编号:粤财教【2009】400。

注释:

①短时不适(例如疼痛、瘀肿)但是可以恢复的,医学上称为疲劳。

②出现病变,短时间不可恢复的,称为损伤。

③人类手指的伸屈动作,与手掌各部分的肌能和结构还有神经系统都有很大的关系,本文仅在最直接与钢琴演奏技能相关的部分功能结构上做论述。

④该变异肌腱,由于食指伸肌腱两腱的加入,两腱间还有薄膜相连,如果姆食指高低频率多且幅度大,但又受变异伸肌腱的限制,变异伸肌腱很容易就会发热直接导致疲劳或者炎症的产生。

[参 考 文 献]

[1]徐国成,韩秋生,霍琨.人体解剖学彩色图谱(第二版)[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4-133图.

[2]高士濂.人体解剖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19-346图.

附录:

调查问卷

受访者个人资料(本问卷支持以匿名方式填写)

姓名(可以不填写): 年龄:

在读/任教院校: 如为教师请列出教学年限:

学琴年限: 所学专业:

问卷第一部分:

1.1.请问您是否留意过,人类不同个体手部的肌能结构会存在不同?[BH]

A.存在不同 B.不存在差异

(备注: )

1.2.请问您是否曾经因为练琴,而出现过手部肌能受伤的情况。(短时间受伤和一些长期性的伤害都是本题询问的内容)

A.曾经出现过 B.不曾出现过

(备注: )

问卷第二部分:(请在备注中按弯曲程度注明轻度、中度和重度)

1.1.请问当您的大拇指完全弯曲时,是否有其他的手指会被连带弯曲?如果是,请问是哪个手指?

A.是 否

B.连带食指弯曲 连带中指弯曲 连带无名指弯曲 连带小指弯曲

(备注: )

1.2.请问当您的食指完全弯曲时,是否有其他的手指会被连带弯曲?如果是,请问是哪个手指?

A.是 否

B.连带大拇指弯曲 连带中指弯曲 连带无名指弯曲 连带小指弯曲

(备注: )

1.3.请问当您的中指完全弯曲时,是否有其他的手指会被连带弯曲?如果是,请问是哪个手指?

A.是 否

B.连带大拇指弯曲 连带食指弯曲 连带无名指弯曲 连带小指弯曲

(备注: )

1.4.请问当您的无名指完全弯曲时,是否有其他的手指会被连带弯曲?如果是,请问是哪个手指?

A.是 否

B.连带大拇指弯曲 连带食指弯曲 连带中指弯曲 连带小指弯曲

(备注: )

1.5.请问当您的小指完全弯曲时,是否有其他的手指会被连带弯曲?如果是,请问是哪个手指?

A.是 否

B.连带大拇指弯曲 连带食指弯曲 连带中指弯曲 连带无名指弯曲

(备注: )

How to Avoid Injury of the Hand Muscle in Piano Skill Training

钢结构实训总结篇(6)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第一学历只有中师,他们缺乏系统而专业的音乐学习经历,和声与曲式水平较差,作品分析能力不高,而这些恰恰都是发展钢琴应用能力的理论基础,另外,部分音乐教师对钢琴在音乐教学中的价值认识不足,对自身钢琴应用能力的提高重视不够,钢琴即兴伴奏能力、视奏能力和钢琴应用能力较差,远远不能适应教学实际的要求,也与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相距甚远,这种状况极大地阻碍了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音乐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对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培训并把钢琴应用能力纳培训的主干课程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基本思路。

1 对中小学音乐教师开展钢琴应用能力培训的条件分析

对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培训是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现实需要,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给予了明确的规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教体艺[2008]8号)第ll条明确规定:“各级各地区要把艺术教师的培训纳入本地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划和教师培训工作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艺术教师全员培训,不断提高培训质量”。教育部在《关于继续教育规定》中要求:“各中小学要积极派送教师参加集训和在本校开展多项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也明确规定“教师有参加培训和进修的权利”这些法律法规为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派送中小学音乐教师参加钢琴应用能力的培训提供了法律依据和物质保障,也明确了各音乐院校,师范院校,教师进修学院及其他培训机构在培训音乐教师方面的职责与义务。另一方面,从中小学教师自身条件来说,此项培训在性质上属于成人钢琴教育,教师接受培训的有利条件表现在其学习钢琴的过程中的理解力、观察力、自控力等方面比未成年人有明显的优势,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毅力较强,有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相应的钢琴演奏基础,工作阅历丰富,学习的针对性和求知欲较强等。

不利因素是手指灵活性差,记忆力减退,学习难以保证持续性和系统性,纠正长期形成的演奏毛病和不良习惯有较大的难度。此外,中小学音乐教师担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参加培训受时间的制约比较突出,在培训经费紧张的情况下,音乐教师的培训往往被迫让位于其他科目的教师。

2 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的培训策略

2.1 提高认识,全面提高音乐教师的素养是开展培训的基础

广大音乐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钢琴应用能力在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不可替代的功能并对自身在此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清醒地认识,重视并做好长期坚持的准备是开展培训的思想基础。

根深才能叶茂,如果说钢琴应用能力是“叶”,那么相关的音乐知识和理论就是“根”,扎实的音乐知识与理论素养是开展钢琴应用能力培训的基础,故应把有关乐理和声曲式,中外音乐史、钢琴文献的相关知识融入钢琴应用能力的培训教学之中,在充分发挥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理解能力强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作品讲解相关的音乐术语、风格、体格等内容,使他们的音乐理论和钢琴应用能力协同发展。正如俄罗斯钢琴教育家涅高兹所说:“让学生了解的不仅仅是作品的内容,不仅应以诗意的形象感染他,还应详尽分析作品总的曲式结构及其中的和声、旋律、复调及钢琴织体的写法”。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培训不能局限于就钢琴论钢琴的狭小范围,要注意提升培训的高度,挖掘培训的深度,拓展培训的宽度,从而收到“大培训”的效果。

2.2 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突出重点是开展培训的关键。

教师培训的目的在于适应教学的需要。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出发,针对前文所提出的在此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教师钢琴应用能力的培训的重点内容是钢琴即兴伴奏能力、视奏能力、钢琴教学法的运用能力和钢琴音乐的表现力等几个方面。限于篇幅,本文只对应用最广泛而教师又特别缺乏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和视奏能力的培训进行论述。

2.2.1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训

歌唱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所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歌曲伴奏能力的高低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地影响,因为良好的伴奏不但有烘托渲染补充音乐形象的功能,而且还能起到指挥学生演唱和激发学生歌唱热情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有相当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不重视即兴伴奏的价值,他们要么不用伴奏只用单手弹奏旋律,要么选配的和声纵横关系混乱,音响杂乱;要么一个“单八度”用到底,音响空洞单调,缺乏对比。事实上,钢琴即兴伴奏是一种具有创作思维的音乐表现形式,它的效果是由伴奏者的和声曲式修养、键盘弹奏技能、伴奏经验积累及艺术灵感等多重因素决定的。因此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通过讲解和练习使他们熟练掌握音乐中24个大小调的音阶、琶音的弹奏技巧及和弦的转位与连接方法。2、运用具体的谱例指导他们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与调式,在正确地分析旋律的基础上选配和弦,同时根据乐曲的体裁、情绪与风格来确定伴奏的织体音型。宜从简单谱例入手,并注意选用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上出现的曲谱。3、在大量分析谱例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从理论上总结织体结构、和声布局和音型模式及转换等方面的一般规律,创造条件让他们参与钢琴即兴伴奏的艺术实践如举办小型的即兴伴奏、演奏会等。除此之外,中小学音乐教师还可利用相关教材进行自学,这方面的参考教材有由徐慧林、林棣华著的《钢琴即兴伴奏实用教程》和葛世杰著的《钢琴即兴伴奏每日一练》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伴奏教学实践中要注意训练左手的弹奏功能,因为伴奏任务往往是由左手完成的,钢琴演奏中的渐强渐弱往往都是先从左手开始,音乐情绪的激动也总是先从左手开始沸腾,左手律动节奏的改变往往会使右手旋律的弹奏立即进入不同的意境。故用“水涨船高”来比喻左右手的关系是再贴切不过了。然而相当多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却存在着重旋律轻伴奏的现象,他们左手的错误往往比右手多得多。因此在培训要引起他们对左手伴奏的高度重视,在单独练习的基础 上,使左手伴奏与右手旋律完美结合、充分发挥左手的伴奏功能。总之,钢琴即兴伴奏培训要有意识地在“精讲多练”的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的伴奏实践活动来进行。

2.2.2 视奏能力的培训

视奏能力是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衡量钢琴应用能力高低的主要指标,对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有特殊的意义。视奏的速度缓慢且错音多是相当一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在视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那么如何提高他们的视奏能力呢?波兰著名钢琴教育家约?霍夫曼说:“要成为一个快速的视奏者的最佳方法是尽可能多视奏。视奏进步的速度还有赖于视奏者总的音乐教育状况,同时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多视奏会发展眼睛一目十行的能力”因此要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钢琴视奏演奏能力,总体要求上必须让他们尽可能进行多的视奏练习并提高其音乐理论水平。在具体的操作中以下两点应特别注意:一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读谱习惯,要使其认真研读乐谱,熟悉各种音符及节奏型,熟悉乐曲的句法、指法、表情记号,踏板的运用及奏法等,为视奏做好充分的准备;指导他们在演奏时养成眼睛始终走手前面的弹奏习惯,以乐句而不是“单音”为单位进行乐谱读取;在眼睛看谱的同时耳朵要对弹奏的效果进行辨别,细致地判断音的正误,体会音色和力度的变化,乐句的起伏等。二是巩固他们对钢琴键盘位置感。演奏者要将头脑中掌握的音乐信息通过手续快速而准确的在键盘上表现出来,需要对键盘有清晰而完整的印象,而在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下进行慢速而丰富的练习是实现这个目的的主要途径,这一点在培训中必须特别重视。由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共同课教研室李菊红、黄佩萱两位老师主编的《成年人应用钢琴教程》一书是使成年人熟悉钢琴键盘并提高其视奏能力的一本优秀教材,中小学音乐教师可将此书选为视奏教材进行练习。当然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视奏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的渐进的过程,需要通过长期练习才能达到。

除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和视奏能力的培训外,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培训的内容还包括钢琴演奏表现力和钢琴教学法的运用等方面的内容。

2.2.3 方法多样、形式灵活是培训取得成功的保障

钢结构实训总结篇(7)

关键词建筑结构 教学实践 探讨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 A

[keyword] to investigate the structure of teaching practice

一、高职高专开设《建筑结构》课程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角色,是为适应社会进步对各种专业人才的需求,加强应用性为原则,培养了解基本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技术教育”。

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面向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员、质检员、预算员、监理员等岗位为主的应用型人才,他们必须具备服务施工组织安排的能力,《建筑结构》这门课程正是解决识读结构施工图、领会设计意图的一门课程,所以,高职高专开设《建筑结构》这门课程非常有必要。

二、高职高专《建筑结构》课程教学要求

《建筑结构》是建筑工程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培养动手能力的专业课程。课程以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为主线,主要内容有钢筋混凝土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受弯、受压、受拉、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钢筋混凝土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肋形楼盖结构设计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章节。《建筑结构》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该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正确绘制和识读结构施工图、正确领会设计意图和根据图纸正确技术交底和指导施工等方面的工程技术能力。

三、《建筑结构》课程教学的几方面思考

1、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理论与实践并行,突出实践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大多都在建筑施工单位工作,所从事的工作,既要求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特别要求具备实践能力,比如建筑材料的应用,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施工组织与管理等等。在课程教学中,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等各种教学资源,使学生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学过相关课程后具备相关的实践能力。例如,受弯构件课程完了,安排学生到建筑实训基地学习梁钢筋的绑扎,CAD制结构图绘制实训,让学生充分认识受力钢筋、弯起钢筋、架立钢筋和箍筋,并模拟钢筋骨架的放置,让学生充分了解各种钢筋所起的作用,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课程结束后安排学生到项目施工现场参观学习,指导老师在实践过程中利用建筑结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去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请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给学生们讲解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和容易产生的质量弊病,然后指导老师再把学生从实践引到理论上,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此全过程连续进行,循环往复,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渗透理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深度,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2、优化教学内容,弱计算,重构造

本课程按照“施工员”职业标准,以施工企业施工员、质检员等岗位需求为导向,确定我们学生要掌握的知识、能力、素质来选取和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并以“必须、够用” 为度。

我国现行结构设计是以概率论为基础的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是半经验半理论的一种设计方法,构造措施是长期科学试验和工程经验的总结,这些构造措施可防止因计算中没有考虑的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结构构件开裂和破坏。同时,有些构造措施也是为了使用和施工上的可能和需要而采用的。

我们学生大部分就业于施工企业,他们可以不会进行结构设计,但一定要能照图根据规范要求正确指导施工,因此,我们进行教学内容安排时,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计算方法之外,必须重点讲解构造要求,最好以图文并存的方式来讲解构造要求,让学生懂得进行钢筋混凝土施工时,除了按规定放置必须的钢筋以外,钢筋的切断、连接、锚固,跟混凝土的相对位置等还必须要满足有关的构造要求。

3、应用PPT、三维立体图和施工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建筑结构》课程反映实践的内容较多,在教学手段上,积极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的品质和内涵,提高教学的效率与教学效果。

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以形象生动的PPT画面、三维立体示图、施工录像等方式来展现教学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把项目实施过程以施工录像形式“搬进”课堂,实现“课堂与实训室的一体化”。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收集了大量动画、三维立体配筋图和钢筋绑扎、焊接实例,实现了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但多媒体传输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调整授课速度。

4、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岗位角色观念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实训时,采用分角色教学法,例如,在进行钢筋骨架结扎时,安排一部分学生作施工员,进行钢筋的下料、绑扎、模拟钢筋在模板内的放置工作;安排另一部分学生作质检员,进行钢筋工程质量验收工作,检查钢筋骨架中每一根钢筋的放置位置、间距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受力钢筋与架立钢筋是否倒置等;安排另一部分学生作监理员,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严格验收。将实训教室设为“工程部”、“质检部”、“监理站”,让学生进入了实训教室,就有步入工作岗位的感觉,争前恐后地去完成各自工作任务,让学生融入团队协作的氛围中,进行角色锻炼,强化学生岗位角色观念和团队协作能力。

5、导入规范,鼓励参赛,培养学生职业技术技能

专业课程教材大部分内容是从规范上摘取的,但具有不全面、滞后于新规范等特点,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规范的导入,讲解规范的来历,规范的更新过程,有意识培养学生养成学习规范、应用规范等职业技术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省内外各种竞技比赛项目,开展竞技训练,选拔优秀选手参加校外比赛,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制图能力、结构骨架加工能力,为识读结构图垫定良好的实践基础,真正做到“授人以渔”,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遇到问题,他们知道通过查阅设计规范、施工规范等来解决相应的问题。

四、结束语

钢结构实训总结篇(8)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6-0229-01

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传统高等教育。表现在课程建设中主要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不同。相较于传统教育以知识为目标、以教师为主体、以逻辑为载体、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课程,职业教育要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使学生建立“自我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观,保证学生走向社会之后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一、课程建设思路

结合钢结构专业施工岗位特点,其课程建设思路如下:

1.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槟勘

学生经过学习相关课程,在具备建筑钢结构安装的技术指导能力前提下,还应具备协调、组织、计划、监理等工程管理能力中的至少一项能力。

2.以综合性学习为载体

选取实际工程案例组织教学,建立应用型课程。具体案例选用单层钢结构厂房、多层(高层)钢框架办公楼、网架结构体育馆这三种建筑结构的安装施工过层为教学载体。

3.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以学院整体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将项目按照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按照实际工作流程组织具体教学。

4.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亲自经历完整工作过程。

充分利用校内实训中心、校外实训基地等实训场所,借助现场教学、多媒体、教学模型、实物等教学资源,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亲历完整的工作过程。

二、体现课程建设特色

钢结构专业是以建筑钢结构行业职业能力要求为出发点,突出教学内容实用性,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要体现“融入标准、贯通任务”的特色。

将钢结构工程建设中各项标准充分融入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实现职业能力与岗位技能相适应、项目学习与结构形式相一致、教学组织与真实工序相协调,来实现学生能力逐次递进的教学目标,有机的将行业标准与课程建设思路结合起来。

“贯通任务”是以钢结构工程中常见的三个典型结构――单层工业厂房、多高层框架办公楼和网架结构体育馆为学习对象,以具有代表性的实际工程案例为载体,将分解后的学习任务贯通于“详图―制作加工―安装施工”的核心工序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课程建设步骤

经过多年的职业教学实践,我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建设步骤。概括来说就是,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

1.初始教学信息收集。该阶段主要任务是获取课程建设所需信息,主要包括企业工作岗位种类、岗位能力需求、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程资料、国家及行业标准等。可将主要任务分为课程建设教研活动、企业用工调研、典型工程图纸及施工方案收集、企业施工资料收集、国家及行业规范工法收集、钢结构施工图片及视频资料收集、其他院校钢结构专业优秀毕业设计成果筛选等工作任务。

2.信息整理,决策方案。针对调研过程中获取的问题和建议,通过教研活动集体讨论协商,明确课程建设的大方向并确定课程建设思路――将课程建设分为不同层面,例如内容设置、项目载体、企业工法、工程资料、实训项目、实训基地建设、培养形式等。

3.制定课程建设计划。该阶段主要是将课程建设任务细化――落实到人、定期完成。要制定详细要求,统一建设思路和各建设内容的格式要求。具体内容包括,典型工作分析、课程标准、校本教材、教学情境、建设课程资源库及试题库、课程配套实训项目开发、选定授课专业班级等。

4.实施课程,取得结果。根据课程建设实施计划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上课方式问题、实训设备问题、配套实训安排问题等,相应的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材料也面临再次修订,此时需再次深入企业进行针对性调研以完善教学资源。

(1)教材编著。钢结构行业发展快速,相应的教材已经难以适应高职学生的实际需要。必须结合学生能力水平和未来就业岗位能力需求编写教材,对钢结构知识体系进行重构。即结合学生未来工作岗位遇到的典型结构的安装工艺,从设计角度讲解制作与施工,使学生明白工作过程离不开设计理论。另外要将从企业获得的典型工程设计、制作、安装、验收图纸和文件资料的核心内容按照工作过程顺序融入到教材的编写内容中,做到“任务贯通”;同时要将国家及行业规范、标准等融入教材内容中,做到“融入标准”。

(2)编写课件。编写具体教学课件,首先必须认真学习学院关于合理使用多媒体的规定;其次课件的运用要与板书进行有效协调,并能够引起学生听课兴趣。课件对教学的辅助作用主要体现在:以流程图表现工作过程,并辅以真实图片或视频;避免大量文字性描述,须提炼关键词;如有图片或文字切换的动画,动作要小;要有相应思考题目。

(3)编写课程辅助学习材料。教材或讲义受篇幅所限,不能将典型工程项目全部施工过程完整体现,所以辅助学习材料必不可少。所编写材料应选取厂房、办公楼和体育馆三个典型工程的全套设计、施工资料汇总排版,结合教材供学生学习。

(4)建设课程试题库。为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可由学生和教师共同编写试题库。首先由学生根据学习内容提炼重点来编写试题;然后由教师对命题进行修正。在情境学习完成后,教师将该部分习题库发给学生学习。

(5)建设课程资源库。通过收集实体书籍、图纸、实物、模型及电子资源、企业管理制度、优秀毕业设计、招投标及预决算资料等,为学生和教师能够更好的学习与进修专业知识,拓展专业视野提供良好平台。

(6)开发课程配套实训项目。从提高课程的学习成效出发,应编制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并配以相应工作页、考核表等材料,例如《建筑钢结构施工实训》,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

5.课程建设结果检查。从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教材内容、教材使用、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通过学生是否感兴趣及主动学习程度等表现进行结果检查。

钢结构实训总结篇(9)

关键词: 平法识图;钢筋算量;教学;思考

Key words: Plane Drawing Recognition;Steel Reinforcement Calculation;teaching;thinking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3-0055-02

0 引言

“平法”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的简称,是把各个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信息,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相应标准构造详图相配构成的一套完整的结构施工图的方法。在《平法识图和钢筋算量》这门课程多年教学的经验里,对它有了自己的一些认识。

1 建筑工程类专业开设该课程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平法的推广和应用是我国结构施工图表示方法的一次重大改革,它重新规定了结构施工图的表示方法。对于我们建筑工程类专业来讲,学生毕业后只要是从事和建筑工程相关的工作,几乎都要接触到图纸。所以学生在校的学习过程中,这种结构施工图表达方法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1.1 平法概述 平法的创始人是山东大学陈青来教授,在创立平法的时候,他在山东省建筑设计院从事结构设计工作。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设计任务非常繁重,为了加快结构设计的速度,简化结构设计的过程,他吸收了国外的经验,结合中国建筑界的具体实践,创立了平法。该方法不仅提高了设计效率,还提高了设计质量,大幅度降低了设计成本,特别是国家重新修订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即《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随后11G101系列平法图集取代了03G101系列平法图集。这也标志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平法已经相当成熟,并且成为我国目前现行的具体工程结构施工图设计的主要方法。

1.2 开设《平法识图和钢筋算量》课程的必要性 首先,思维模式要变从源头抓。由于结构施工图长期使用的是传统设计图纸,思维与认识仍然传统的模式中。因此,要从源头把这种表达方法普及,就要从学校抓起、从学生抓起,培养出能够胜任运用平法表达方式的人才,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顺利地与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就必须开设《平法识图和钢筋算量》这门课程。

其次,钢筋构造很重要。作为建筑工程类专业来讲,学生毕业后无论是以后从事现场施工管理、工程监理还是工程造价工作,钢筋构造都是一项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比如,工程造价来说,钢筋在工程上是用量多,价格昂贵的材料,钢筋工程量能否准确计算,直接影响到能否准确计算工程造价。平法识图主要就是要看懂钢筋的布置规则,而计算钢筋工程量又要拿着平法结构施工图去算的。同理,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钢筋下料长度的确定和数量的选择,也是在看懂结构施工图的前提下进行的。所以,必须开设《平法识图和钢筋算量》这门课程,才能让学生准确的钢筋算量。

再者,平法本身信息较为复杂和集中。传统的图纸简单直观明了,有些人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与培训,也有能看懂图纸,按照自以为是的的方法进行钢筋算量。平法采用标准化的设计制图规则,结构施工图表达国家化、数字化、符号化,单张图纸的信息量高而集中,这也增加了读图难度。让学生自学或者偶尔培训讲座是很难达到学会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的目的。必须开设《平法识图和钢筋算量》这门课程,才能让学生准确看懂图纸。

通过《平法识图和钢筋算量》的学习,可以提高同学们的专业技能,就业后能加快学生适应、胜任本岗位的角色。在当今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让我们的学生毕业时多一些就业的筹码显得尤为重要。

2 教学实践中教学方法的分析研究

《平法识图和钢筋算量》这门课程具有抽象性、专业性、实践性等特点,特别是对于部分高职院校同学生源多样化的现实,部分同学学起来感觉不是那么容易,但是它又是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后继课程的学习起到重要的作用,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方法进行了总结。

2.1 课程教学设计 本课程的总体教学设计采用1本教材+3本图集(11G101)+1套完整的平法结构施工图纸(本校的某栋教学楼),教学部分分为梁、板、柱、墙及基础5个模块,每个模块进行3个阶段教学。

第一阶段,讲授该构件平法识图的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该构件平法的意思表达。基本教学思路是:先对该构件的平法表达通例进行讲解;后结合课本所给例题进行识图练习,掌握各个数值及符号的意义;最后结合完整的平法结构施工图纸进行对应类型构件识图训练。

第二阶段,讲授该构件钢筋构造的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该构件平法的意思表达的同时根据平法结构施工图纸,对该构件进行钢筋翻样。基本教学思路是:通过以前学过的课程,利用多媒体等手段明确该构件具体实物,通过该构件的受力特点及作用用途分析钢筋所放置的位置及形式;明确细部构造(比如起步距、保护层、端部锚入长度、向跨内延生长度、搭接长度等等),绘出不同种类钢筋的“钢筋分离图”;最后结合完整的平法结构施工图纸进行对应类型构件绘制“钢筋分离图”训练,为钢筋的算量做好铺垫。

第三阶段,根据第二阶段讲授的“钢筋分离图”,针对实际工程进行施工图的钢筋算量。基本教学思路是:在“钢筋分离图”的基础上,进行钢筋算量,这时的“钢筋分离图”你可以把它看成是“已知间距求根数”和“已知线段求长度”进行思路转化,把工程问题转化为基础数学问题;最后结合完整的平法结构施工图纸进行对应类型构件钢筋算量练习。

这种方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也体现了高职院校以“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宗旨。所以,本课程的项目教学瞄准了岗位需要,围绕真实的项目图纸为中心进行教学。

2.2 课程教学方法

2.2.1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 运用多媒体、互联网和数码摄像等技术手段,将《平法识图和钢筋算》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及构造要求制作成教学课件,通过丰富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加直观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如在KL钢筋构造时可以将KL钢筋构造的实物图片和KL构造钢筋的演示动画相结合,让学生有直观的视觉认识,这比只拿着书讲半天要强的多。在直观认识的情况下,对构件钢筋构造进行理解和归类,就显得容易一些了。

2.2.2 绘“钢筋分离”图 利用1套完整的平法结构施工图纸为辅助资料。从中抽取用平法表达的梁、板、柱和基础构件结构施工图作为实例,从中抽取每一种类型的钢筋,依据平法图集确定出每种钢筋的构造形式。让同学把每种钢筋的构造形式用线段画出来即为钢筋分离图,而不是急着算量。在进行过多次“钢筋分离”练习后,再计算其长度和根数即算量。其中框架梁、楼板、框架柱(中柱和角柱)、筏形基础主梁和筏形基础底板各举一例。

2.2.3 采用现场教学法 不少高职院校由于实训条件的关系,实训室还不能完全完成对建筑结构的认识,但是可以到施工现场进行教学。把“教室”设在工地,聘请有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为学生现场指导,使“教、学、做”融为一体。如框架结构梁、板、柱的配筋构造,请结构工程师现场教学,可让学生对构件的配筋有更直观的感受。不少同学还主动和施工现场的工人进行交流,了解钢筋翻样下料的工序,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以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各个构件钢筋构造的认识,以真实的作业环境感染学生。

2.2.4 自制“简易模型” 对于某些构件,同学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很不容易直观感受,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要及时掩埋和隐蔽,很难见到实物的。比如条形基础加腋部分构造,就是不少同学比较陌生的。针对此类情况,在利用对媒体教学的同时,为了更好的给同学一个直观的认识,要求同学分组自制构造模型,并且一次为一次作业。同学们都能够利用生活中的各类包装纸盒,大致按比例能把条形基础及其加腋(水平加腋和竖向加腋)部分表现的很直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动手能力。

2.2.5 分角色模拟图纸会审 在课程教学将要结束的几周,留出一定的教学时间,运用一套完整的平法结构施工图纸,进行综合模拟图纸会审。按计划把班级同学分成不同小组,让各小组扮演不同的建设参与单位的角色,即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比如让学生模拟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的一次图纸会审。通过角色扮演,同学们在模拟会审的过程中,对图纸进行全面交底,加强平法识读综合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图纸会审的目的、职责和程序,进一步提升了本专业职业技能。通过分角色模拟图纸会审的情景可以使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

3 小结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特别是11G101图集的大力推广的今天,不少高职院校适应时代的要求,把《平法识图和钢筋算量》作为一门核心课程面向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建设工程监理等专业学生进行讲授。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些教学方法用于本课程的教学是可行的,这些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择业竞争力,使学生在教学学习中提前进入职业岗位工作状态,为学生后继学习和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钢结构实训总结篇(10)

所谓“一个依托”是指依托各种资源,例如,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实训基地;“三个对接”是指学校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课程开发的教学内容与钢结构行业职业技能标准有效对接,高职生身份与企业员工对接有效对接。专业教师要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发课程教学内容。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学院开发了两门核心课程“钢结构识图与制图”与“钢结构制作与安装”,其内容的开发从结构图样的识读开始,到结构构件的制作与安装,再到最后结构的总装以及涂装,与钢结构行业标准进行有效对接。学生还可以通过第六学期的顶岗实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实现学生向企业员工的零对接,使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上岗。

二、建立复合式课程体系

为了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钢结构制造技术专业采用“2.5+0.5”模式,即将高职三年的学习分为2.5年在校教育和0.5年在厂创业实践教育两部分。专业骨干教师通过调研、走访等多种方式,了解专业的职业岗位以及所需的技能要求。基于典型工作任务,以钢结构产品生产过程为导向,归纳教学领域,形成专业课程体系。同时,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中。

在第六学期,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创新创业。如果第六学期末,学生的创业活动还未结束,学校为学生保留学籍,鼓励学生继续创业,实行弹性制学籍管理。

三、充分利用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企业锻炼的机会

高职院校十分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建立与专业相关或相近的各类实训基地,服务于学生的各项实训。学院钢结构专业已经与杭萧钢构、龙士达钢构、天津豪钢等多家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这些公司为学生提供了实训场所,同时为学生配备了企业教师,以保证学生安全顺利地完成实训内容。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些已建的实训基地,为钢结构专业学生提供的创业机会,W生的专业素质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多途径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第一,应针对不同学期的专业课程学习内容,开展相关的创新创业实践。在第一学期,学生可以利用周末、法定假日,通过参观企业、举办专业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创新创业的初教育;第二学期,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参加相关的创业培训,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学习成果;第三学期,学生可以参与到企业的实践当中,与工人一起作业,体验真实的工作场景,从实践中获得创业之本。

第二,通过为学生创建校内外创业基地,提供更多创新创业机会。例如,可以为学生开辟一条服务街,开设店铺以及二手交易市场等途径,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参与一些低成本、见效快的项目,体验创新创业的乐趣,从创业中获得未来就业的信心。

第三,鼓励学生充分借助计算机技术手段,选择一些信誉度高的网站如唯品会等,开设网店。学生通过参加微信、淘宝等营销类活动,拓展了未来的创业思路,以适应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第四,组建创业型社团,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平台。创业型社团,一方面可以吸纳校内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另一方面,可以广招学生作为社团成员。这样组建的社团队伍,才便于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

五、小结

高职院校是国家提倡开办的技术类专科院校,这类院校承载着诸多重要的功能,但是核心仍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最有效的手段是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如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等。开展此类活动,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和择业。因此,基于“一个依托、三个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创业改革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钢结构实训总结篇(11)

要从分认识到社会人才市场的竞争是激烈而残酷的要从理论到实践去充实完善自己。建筑行业是一个重视经验的行业,从实习开始就要把实习与就业挂钩。因此应有意识的进行实践积累,确立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业目标,做好职业基本点位,把社会需求与个人才能,爱好等进行有机的结合,实习中培养自己的择业竞争能力,把今天的实习作为明天上岗的准备。

就是实践中学习,实习。一个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建筑施工实习是指建筑工程技术和相关专业的专业学习。建筑工地是一个大课堂,工地的建筑物、施工机具、建筑材料、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方法等就是学习内容,工地上的工人与技术人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是学习的榜样。只有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勇于实践,才能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知识和获得自身的技术应用能力。同时,今天的实习工地就是明天的工作场所,应抓住这良好的实践机会,树立向实践学习的覌念,争取更多的收获。

使我知识,施工实训实习无疑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完成教学计划。能力,素质得到提高,达到培养的关键性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后续的课程教学奠定必要的基础。通过施工实训学习这一实践学习,得到一个深入实践,解社会的机会。将会接触到各种人和事,以锻炼我对社会的适应等的辨别能力;有利于我将本书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并拓宽视野;学习施工现场生产与管理知识,可以提高我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组织管理和社交的能力;

施工实训学习对我思想品德,总之。工作态度及作风,综合素质与工作实践能力培养等诸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对于提高我全面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学习快两年了专业是建筑工程技术。这个学期将要结束的时候,现在已经是一名大二的学生。学校组织了去实习,安排我新余市欧亚城施工现场实践操作,给了一个很不错的锻炼机会。

二、实习单位简介:

1实习工程项目名称:市房地产有限公司

2监理单位:市监理公司市监理公司

3工程概况:1工程总概况:施工单位:武警水电二队

结构形式;框架结构面积2000亩屋面防水等级;二级

其他图纸尺寸均以毫米为单位。设计标高0.000标注单位:总平面尺寸及标高以米为单位。

三、实习内容及过程实习内容主要有:

1地基2防水层做法

3模板制作

4现浇钢筋砼楼板

看到现浇钢筋砼楼板的现场施工。现浇钢筋砼楼板施工现场通过支模,主楼施工现场。绑扎钢筋,浇筑砼,养护等工序而成型的楼板.优点:整体性好,抗震能力强,形状可不规则,可预留孔洞,布置管线方便.缺点:模板,用量大,施工速度慢.

由钢筋混凝土主梁、次梁和柱形成的框架作为建筑物的骨架,学校的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和柱之间的连接为刚性结点。屋盖、楼板上的荷载通过板传递给梁,由梁传递到柱,由柱传递到基础。框架结构的墙体全部为自承重墙,只起分隔和围护作用,砖墙的重量通过梁、板传给柱。有时填充墙的刚度大于竖向柱的刚度,对结构抗震极为不利,所以不宜采用实心粘土砖作填充墙,减少结构的自重和荷载,减弱隔墙的刚度。框架结构的特点是不受楼板跨度的限制,能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但抗震性能差。框架结构中梁柱构件截面较小,因此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层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这时现浇楼面也作为梁共同工作的装配整体式楼面的作用则不考虑。为了增强结构的抗震能力,设计时遵循以下原则: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框架结构构成:屋盖与楼板、框架梁、框架柱、柱基础、框架墙。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工程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这是工程项目监理部开始进行监理的重点工作。要做好工程的事前质量管理,施工前准备阶段进行的质量管理。个人认为要做好以下工作:

1施工图纸的会审和交底(2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的审查3工程主要原材料进场的质量情况的检查4检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情况5检查机械设备情况6检查承包方是否对施工人员进行了质量安全方面的技术交底。

现浇钢筋混凝十结构工程包括钢筋工程、模板工程和混凝-I-~2程,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按施工方法分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和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上程。具施工工艺流程如图4l所示。由于施工过程多,所以在施丁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施丁中应合理组织,各下种之间应密切配合。否则,将会影响施千进度和质量。

砌筑工程:砌体工程是指在建筑工程中使用普通黏土砖、承重黏土空心砖、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各种中小型砌块和石材等材料进行砌筑的工程。

施工工艺要求

1砌体堆放

严禁倾泻丢掷;砖运到现场后应按不同规格堆放,1装卸砖应堆放整齐。场地要平整,并须做好排水。

垛堆间保持适当通道。2砖堆置高度不宜超过1.6米。

遇雨天施工应遮盖。3砖堆置后。

2墙体砌筑

不能即浇即用1砖在砌筑前一天浇水湿润。

纵横交错搭接。砖砌体的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2纵横墙应同时砌筑。并应填满砂浆,缝的厚度一般为10mm不应小于8mm

3每天砌筑高度不宜大于1.2m砌体施工缝处砌成斜槎长度不小于高度的2/3

保证沙浆饱满和梁板底紧密接触,4砌体砌筑至梁板底时必须隔日待下部的砌体变形稳定后斜砌。空隙处用沙浆填实

填满沙浆,5砌筑墙端时砖必须与框架柱面靠紧。并将柱上预留的拉结钢筋展平,砌入水平灰缝中

应根据设计图纸要6当砌体墙的水平长度大于5m或端部没有钢筋砼墙柱时。

求在墙中间或端部加设构造柱

需根据图纸要求在7当砌体高度大于4m时。

保证洞周平直,8门窗洞口两侧砖宜为无槽端。设计要求部位砌入预制砼锚固块。门窗框必须牢固地固定在锚固块上,如有间隙应用砂浆或密封嵌缝材料填实抹平。

随拌随用,9砌筑的砂浆必须搅拌均匀。一般应在4小时内使用完毕。砂浆的标号和品种,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灰缝的均匀程度及砂浆的饱满程度等,10对墙体表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应随时检查并校正所发现的偏差。砌完每一层楼后,应校核墙体的轴线尺寸,如有偏差,及时纠正,不符合规范和要求的必须返工。

3关键部位砌筑

必须预留拉结筋,砖与墙柱交接处。竖向间距500mm压埋2Ф6拉结筋伸入墙内。

1砖墙与楼板(或梁底)联结

先在灰砂砖与楼板之间抹粘结砂浆,如楼板或梁底未预留拉结筋时。再用小木楔将灰砂砖与楼板底(梁底)楔牢,并用砂浆将缝隙塞实抹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