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幼儿园自查评估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4 15:11:52

幼儿园自查评估

幼儿园自查评估篇(1)

幼儿园配有电子监控,电脑、数码相机、音响等一套较齐全的现代设备,每个班级还配有液晶电视、冷暖空调、电子琴、MP3、DCD等,有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课桌椅、床等等,有大型多功能玩具及桌面玩具若干;幼儿图书人均3册以上。另外还提供了幼儿种植园地、作品展示园地等,这些设备设施很好的为幼儿的学习、生活服务,使孩子的个性、潜能、艺术天赋得到充分的发挥,是幼儿学习生活的理想乐园。

二、办园理念与园务管理

在办园中,我们坚持正确的办园理念,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以面向未来,服务家长,以人为本,全面育人为办园宗旨,坚持保教结合,既面向全体幼儿,又注重个体差异性,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使每位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在管理上我们充分调动每一位教职工的积极性,发挥她们的长处和优势,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各类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健全,职责明确,检查措施落实,激励机制完善。与此同时,我园还把团结严谨,勤奋求实、热情奉献、开拓创新作为园风,在教职工中积极提倡,做到热爱幼儿园、热爱孩子,树立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

同时,我们积极做好家长工作。除班级门口设立家园联系栏外,我园还建立了网站,班级博客;不定期的开展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亲子运动会等活动;每周发放一次本周学习内容,每半月发放一次家园共育册,让家长随时了解幼儿园教学进度及幼儿在园表现,通过这些多层次、多途径的交流沟通,让家长全方位了解幼儿园动态,参与了幼儿园的课程互动,实现了家园共育的目的。

三、卫生保健与安全防护

我园厨房按规定配备有大型天然气灶、消毒柜、饮水机、不锈钢厨具等标准设施,干净卫生。经卫生管理监督局检查合格,获得卫生许可证、卫生保健合格证。建立食堂食品卫生检查管理制度、食品安全制度,制定合理的营养食谱,食品、餐具、炊具均按规定消毒,幼儿一人一巾一杯也按规定消毒。炊事员每年体检合格方可上岗。我园教师、幼儿每学年体检一次,体检率达100%,并建立了合理的幼儿作息制度,确保幼儿身体健康发育。

我园从制度上规定安全措施,从设施上保证安全无隐患,从人员管理上加强督促检查。做到经常性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并经常组织教职工学习安全防护知识,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同时坚持每天晨检,检查幼儿随身携带物品,及时消除隐患。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共同重视幼儿安全工作;坚持确认接送的幼儿家长,确保幼儿安全离园。我园有两辆接送车辆,车辆均通过检验并办理了校车证,接送车辆有专人负责,每天接送完后进行点名,确保每位接送幼儿进班。

我园还与公安部门以及街道居委会经常性的联系,配备了警棍等警备器材,制定各种应急预案,以确保及时处理突发事件。由于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幼儿园自开办以来无一起大小安全事故。

四、环境创设与教育教学

1、我园认真贯彻执行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一日作息制度,合理安排游戏活动,户外活动和各生活环节活动的时间,充分体现动静交替,保教结合的原则。重视主题创设与保教相适应的教育环境,让孩子参与布置,体现孩子参与的痕迹。重视幼儿的情感教育,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情绪愉快。

2、我园立足本园实际,坚持以游戏为基本形式,尊重幼儿的兴趣开展区域活动,为孩子提供可操作、可变化的开放性材料,给孩子提供积极探索的余地和欲望,体验活动的快乐。在组织活动过程中,教师注重观察幼儿,写观察笔记和跟踪笔记分析研究幼儿,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更多地通过启发性语言、环境的设置和材料帮助幼儿,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五、幼儿发展与办园效果

幼儿园自查评估篇(2)

我园总占地面积1029.25平方米,建筑面积168平方米。园所设置在安全区域内,自然环境良好。无污染、无危险,幼儿园无危房。园内日照充足,场地干燥,排水通畅。

2016年3月开始建设幼儿园,于2016年9月份开始招生,现有专科幼儿教师1名,具有教师资格证,普通话证等相关证件。园内招收4-6岁的中大班孩子入园,在园幼儿共计6名,中班1人,大班5人。由于园内幼教专业教师1人,所以特设为混合班。

二、安全卫生工作

我们注重孩子入园离园交接,(及一日活动各环节的督查和防护,老师注重对孩子的晨午检、人数清点、饮水、入厕、等环节的管理。园内每学期开展一次防踩踏、防火、防震、防恐防暴应急疏散演练。利用平时的教学活动、班级微信群、等不断加强对幼儿和幼儿家长各方面的教育。

三、保育教育工作

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结合课程,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活动,制定了《幼儿一日活动安排表》并严格执行,开展适合幼儿特点的各项活动,确保幼儿每天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增强了幼儿体质和抵抗力。教师要怀一颗爱心,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幼儿,尊重和接纳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有效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四、教育教学

我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注重五大领域教育内容的整合,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实施素质教育,无教授小学课本知识等违背幼儿教育规律、有损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

我们建立合理的一日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幼儿日常生活安排合理,保证幼儿有足够的自主游戏和自由活动的时间,注重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五、存在的不足及以后的发展

1.师资力量不够。由于教师缺乏,所以只能招收中大班孩子,而且是人数有限的混合班。

幼儿园自查评估篇(3)

一、基本情况

1、办园条件

我园是一所办民办幼儿园,取得办园许可,证照齐全,无危房周边没有安全隐患,园舍、户外场地、规模、班额等符合相关规定,设置在安全区域,教学、生活、安全、卫生等设备设施齐全,有一定数量的玩教具、游戏材料和幼儿图画书,符合国家相关安全质量标准和环保要求。

2、安全卫生

建立安全防护,检查和卫生保健制度,落实到岗到人,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确保幼儿按需饮用温开水。建立卫生消毒制度,按时对幼儿的用具及玩具等进行消毒,春季是传染病的.高发期,我园各班每天在放学后都要进行消毒,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按要求对教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为*朐暗挠锥建立健康档案,并及时提醒家长为幼儿接补种疫苗,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安全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园将安全教育纳入日常教育教学内容之中通过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微信等多种方式告知家长认真落实监护人职责,承担起幼儿脱离幼儿园管理后的监护责任。并制作家长问卷调查表,制作教师问卷调查表,排查本园教师是否有体罚或变相体罚行为。还加强门卫管理,重视每天幼儿接送重点时段的安保工作,防范走失。对安全工作高度重视,责任到人,方法妥当,防控有效,关注细节,消除隐患,确保了幼儿园的安全稳定,对突发事故有预案和防控措施。

3、保育教育

能够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注重幼儿良好品质和习惯的养成,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因人施教,为在园有特殊需要的幼儿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指导。教师对幼儿态度亲切、温和、师生关系和谐,无虐待、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侮辱幼儿人格的行为。幼儿一日生活安排合理。活动形式多样,室内外活动兼顾。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充分保证幼儿游戏活动时间,注重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教育内容涉及五大领域,内容适宜,不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活动计划明确,活动方案可操作,组织形式灵活多样。

4、教职工队伍

我园共有幼儿教师12名,部分都取得了教师资格证,其中有一名名教师是幼儿专科学校毕业,学历达标100%。建立了师德师风档案和专项检查制度,园长与每位教师签订了教职工聘用合同、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责任状和教师安全工作责任书,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教师队伍稳定。

5、内部管理

实行园长负责制,组织机构、管理机制健全。实行收费公示制度,我园的收费公平公正,无乱收费现象存在,执行财务制度。规范招生,无入园考试或测查,凡入园幼儿都无条件接收。各班与家长建立了QQ群、微信群等沟通方式,能够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情况。

二、存在的问题

1、硬件设置不够齐全,部分教室墙壁脱皮,已经整改。

2、教室内没有幼儿区角活动区域。

3、具备幼师资格证的教师少。

4、玩教具、室内外游戏材料和幼儿图画书等数量不足,种类太少。

三、下步工作

1、增强师资力量。一支素质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办好幼儿园的强大保障。为此,我园今后,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外出学习的机会,增加具备教师资格证的老师,减少教师的流动。

幼儿园自查评估篇(4)

1.提倡人文督导。督导者首先应改变“钦差”角色,不以上级自居,重新审视自身角色,给自己恰当定位。与被督导评估者平等相处、相互配合,戒避话语霸权,指手划脚,切忌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要主动进行换位思考,多为幼儿园着想,从幼儿园发展、师生成长的实际出发,积极营造人性化的督导氛围。

2.增强服务意识。随着发展性、研究性督导评估等新的教育督导理念的出现。督导工作正逐渐由“找问题”向“重指导”转变。因此,督导者除熟悉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外,还要认真研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督导条例》,加强专业学习,努力提高理论水平,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知识和动态,深刻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管理条例》精神,做学前教育及管理的行家里手,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幼儿园管理及保教工作提供政策指导和业务支持。

3.具备发展眼光。在督导评估中,改变简单评定,增强发展观念,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正确使用评价权、建议权。把被督导的每一所幼儿园都看作是影响学前教育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把督导工作简单化、程式化、复杂化,彻底改变督导就是挑毛病、找不足的想法和做法,努力寻找,积极发现被督导者的优势。给予自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不同类别的幼儿园,鼓励各类幼儿园从自身实际出发,拟定发展规划,落实配套措施。定期自我督查,实现健康发展。

二、创新督导方法

1.充实一支队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育督导队伍是做好教育督导工作的基础。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高邮市教育督导队伍不断壮大。2007年。高邮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根据本地学前教育发展实际,在原有专、兼职督学的基础上,又聘请6位省优质园的园长作为兼职督学,组建了一支专业的学前教育督导队伍,有力地保障了教育督导工作的顺利实施。

2.抓好“四个结合”。高邮市在实施学前教育督导的过程中,不断创新督导工作方式、方法。牢牢把握“四个结合”。一是“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即在抓好对乡镇和园区有关部门教育督导评估的同时,继续抓好对城乡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的督导评估:二是自评与复评相结合,即各单位对照评估方案首先进行自查整改,形成自评报告,然后市督导室对各单位教育工作情况进行复评:三是专项评估与综合性评估相结合,即根据全市教育工作重点、难点,督导室每季度组织一次专项工作检查,专项评估结果按一定比例纳入年度综合督导评估之中;四是过程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即对重点、难点工作进行全过程督促指导,随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并将平时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年终综合评估之中,保证重点工作按时完成。

3.整合多种资源。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教育督导工作,高邮市高度重视督导方法的创新。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教育督导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以全面推进区域现代化为中心,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切实抓好教育督导工作的具体要求。针对非法园的取缔、改制园的管理,校车安全以及省优质园的创建等实际问题,督导室牵头联系政府、公安、司法、卫生、财政等部门,就“校园安全”和“推进区域现代化”召开责任单位联席会议,形成政府宏观调控,各部门互相协调。统筹兼顾,教育内部与外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为减少下级迎检次数,减轻下级迎检的负担,市教育局把教育的各项检查评估纳入督导室统一管理,效果显著,实现了教育督导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三、提高督导效率

1.尝试发展性督导。随着教育改革不断往纵深发展,学前教育的督导评估也应随之变化。原先评价幼儿园,不分类别、层次,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幼儿园,大大挫伤了基础不太好而又希望快速发展的幼儿园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地发挥督导评估的正面激励功能,我们结合本地实际,尝试对幼儿园进行发展性督导评估,即依据幼儿园自身的发展规律、现有的办园水平和自我制定的发展目标,运用督导和评估理论、技术和方法,对幼儿园发展现状和潜能进行分析与判断,指导幼儿园制订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使幼儿园最终发展成为各具特色的办园主体。

2.搭建自主性平台。2007年,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在全市启动了“园本评估”工作。“园本评估”更多地关注幼儿园在自身基础上的纵向发展,通过幼儿园自我意识的激发,促使幼儿园逐渐形成自我监控、自我完善的发展机制,提高幼儿园主动运用各种教育资源解决自身问题、应对内外部环境提出的挑战能力,促进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为用好这个平台,市教育局召开了“园本评估”培训会,落实了督学责任学校,帮助幼儿园认真做好“园本评估”工作。“园本评估”的实施,无疑为促进幼儿园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自查评估篇(5)

幼儿园安全问题频频出现,促使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也越来越严格地进行,检查和评估素来都是督促工作不断完善的手段之一,一套有效的评估指标能在日常中对所评估的工作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笔者在前期研究中已经发现,现行的幼儿园安全评估指标显然还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导向的功能 ,致使幼儿园的安全保障工作屡屡成为争议的话题,因此如何对现行的评估指标进行改进,首先需要对评估指标有效性低的原因进行分析,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一、幼儿园安全评估指标体系有效性低的原因分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是由各方面的因素决定的。看问题要从各方面去看,不能只从单方面看。”[1]幼儿园安全工作的开展受到来自自身、主管部门、专家、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这些群体对安全工作效果的评价也各有不同的视角,因此导致目前幼儿园安全评估指标体系不能有效督导和检验幼儿园安全工作的原因也来自于多个方面,这就需要全面地、从多角度审视导致该评估指标体系问题的原因,进而寻找对策。

(一)教育主管部门认识不到位

在我国,学校管理活动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行政方法和法规方法,即通过行政组织,运用行政手段,或依据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按照行政方式管理学校,这种管理强调垂直的纵向系统,上级领导下级,下级服从上级,带有强制性,强调纪律,不允许有对抗行为[2]。因此,在管理过程中,领导的认识在管理工作中占很重要的地位。

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大多数并非学前教育专业出身,同时绝大多数领导对幼儿园的重要程度又远远不及对中小学,因此对幼儿园、幼儿教师工作、幼儿年龄特征、幼儿家长需要并不完全了解,常常借鉴中小学或其他行业的经验对幼儿园安全工作提要求做指示。这种现象导致了领导对幼儿园安全工作只看到表面,从最直接可见的客观条件入手做出反应,而忽视其他深层的需要和问题。另外,由于不了解幼儿年龄特征,面对幼儿意外伤害事故时,为了满足家长这一受害方的要求,将责任过多地强加于幼儿园方以及教师身上,为了避免承担本不该承担的责任,幼儿园以及教师也开始功利地追求绝对安全。有管理才能的领导者应该讲究工作方法,在工作中善于思考,善于同群众商量,发扬民主作风,寻求最佳方案。同时,好的领导应该做到知人善任,能够量才所用,用其所长,人尽其才,在管理过程中分层管理,保证渠道畅通[3]。也就是说,如果领导自身对该专业不够熟悉,应该重视具备专业能力的人来寻求解决方案。

(二)理论发展滞后

理论的发展需要达到足够的高度以后,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的进行,否则一切实践都只能是就事论事地摸索、尝试。但目前有关学校安全方面的理论尚不成熟,学校管理理论中关于安全理论的环节薄弱,而学术上对安全理论的探讨几乎都定位在工业安全方面,有少数关于市场经济安全或者信息安全方面的,对学校安全的指导缺乏针对性,更不用说专门针对幼儿园安全问题的理论指导。在学校安全方面,理论的发展与解决问题的需要相比,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往往是在问题表现出来以后,才启发人们去探究其中的原因并寻求对策,没有起到理论先行、指导实践的作用。因此,关于幼儿园安全问题的探索目前几乎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缺乏深度。

(三)主观因素多变

对安全的认识,目前刚刚进入一个转变的开始。很长时间以来,人们都单纯地认为安全的保障需要一个安全的环境,而安全的环境由不具有危险性的客观条件形成。经过实践,人们逐渐发现了这种认识存在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可以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但不可能创造出不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因为是人的行为,而不是客观条件决定了所处环境是否安全”。[4]也就是说,如今再来关注幼儿园安全问题,人们的视野应该转变,不仅要关注硬件设施等客观条件的安全,也要关注其中的动态因素,关键就是人在其中的活动,包括教师和幼儿两方面。幼儿对自己的行为往往缺乏深刻认识,不能预见后果,因此幼儿行为的安全性仍然需要靠教师来判断,因此,教师安全意识和技能就成为影响安全的重要主观因素。由于人的主观能动性,这类影响因素比较难有效地评估考核。教师在纸上作答的、在模拟情景中表现的,和真正在工作中面对时的做法,不见得完全一致,因此评估指标难以拟定。

(四)社会舆论片面影响

家长的评价是影响幼儿园生源和效益的直接因素,国家开办幼儿园的一大任务即是为家长服务,因此对幼儿园的评价还不得不迎合家长的愿望和要求。绝大多数的家长对于教育并不太了解,但对自己的孩子却关爱有加。教育的效果本身具有滞后性,而幼儿一旦受到任何伤害却会立竿见影地表现出来,因此让孩子在幼儿园经历划伤擦伤去积累经验教训往往是家长所不能接受的。由于生源的竞争,部分幼儿园为了赢得家长的好评,根据家长的需要来要求教师,一方面用最直观的硬件条件来吸引家长,另一方面努力满足家长让幼儿不感冒、不发生任何伤害的愿望,以得到家长口口相传的好评,认为这样的幼儿园工作做得细致,对孩子照顾得周到。在幼儿园管理者这样的要求下,教师也就尽量少安排或者不安排可能让幼儿发生意外伤害的活动,因此我们常常听到幼儿模仿老师说诸如“你不能……”这样的话,而幼儿绝大多数的在园活动都安排为相对更安全的看书、折纸、唱歌、手指游戏等,使幼儿园保育教育活动畸形地变成了外行领导内行。安全学上认为“安全”是指“将伤害控制在可接受水平范围内”,[5]因此家长的可接受水平也是影响我们评估幼儿园环境是否安全的一项标准,家长对绝对安全的追求,也就导致了评估主体不能不向绝对安全靠拢。

二、幼儿园安全评估指标体系改进的条件

任何一套指标体系的实施能否达到好的效果还和评估的实际操作过程有密切关系,同一套指标由不同的评估主体进行操作,达到的效果可能不完全相同。幼儿园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制定即使再完善,要想达到良好的效果,仍然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因此幼儿园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的改进不是瞬间完成的,改进所需过程的长短还需要视参与评估的各方的适应能力、配合度而定。要想顺利地完善改进幼儿园安全评估指标体系,需要健全评估机构,需要评估者与被评估者的深入学习,转变观念,密切合作。

(一)健全评估机构,保证评估主体,熟悉评估指标

在调查中笔者也了解到,各种已有的评估指标在现实中并没有被良好地执行,主要原因在于评估过程缺乏专业性。评估能否有效地促进现状的改善,还有赖于评估实施的状况,评估的实施效果又受评估指标的建立以及评估人员对指标的理解的影响。在评估指标的建立上,目前有教育主管部门以行政命令性质成文的指标,主要明确的是与安全相关的硬件条件,具有明确规定,属于硬性指标;另一类则是学术界探讨的相关指标,涉及的内容更广泛,但这些指标既不明确具体,也仅仅属于学术探讨,不带有强制性。而教育主管部门也缺乏专职的评估机构,每到需要对幼儿园安全进行评估检查时,都是以抽调的方式临时组成评估小组,评估成员对评估指标缺乏全面的了解,一般都只对强制性的、成文的指标进行考核,而对其他方面也缺乏准确把握,干脆不加考核。因此长期以来,对幼儿园安全的评估也就仅限于对建筑设施设备等一些明文规定的条件进行检查,致使其他评估指标形同虚设。要使评估指标发挥其作用价值,需要评估主体熟悉评估指标,有效把握,否则再完善的评估指标都形同虚设,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途径就是健全评估机构,专人专职。

(二)评估主体转变观念,提升水平

现行的幼儿园安全评估指标包括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具有行政命令性质的指标和学术界探讨的指标两类,而执行评估任务的都是教育主管部门,在执行评估任务的过程中,评估者往往是以管理者、监督者的身份定位,在评估者的意识中,他们的任务就是用评估标准去衡量审视评估对象是否符合要求,而很少去思考评估指标的合理性、评估的有效性、问题的复杂性、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如何帮助评估对象改进完善。因此,对于评估者而言,他们仅仅在使用评估指标,而没有认真学习、分析、审视评估指标,致使评估指标经年不变,评估效果越来越差。

要想改变这一状况,就需要将评估指标的使用者和制定者融为一体,让评估主体去深入认真地研究分析评估指标,深刻认识每项指标评估的角度、要求以及对幼儿园安全工作的意义作用。这样,在评估的过程中,评估者才能更准确把握细节和本质,将全面考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才能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和评估指标不恰当的情况,有效地促进评估指标的改进完善,使评估指标保持其效力。

要让评估主体参与到研究评估指标中来,除了观念的转变,还需要提升这方面的学术水平和能力素质,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培养锻炼敏锐的观察思维能力,善于观察和分析各种现象,正确认识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对已有问题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改进意见,立足于使评估指标有效发挥其导向作用思考幼儿园安全工作的发展方向,将工作落到实处,重视实际效果。

(三)幼儿园安全评估者和被评估者密切合作

评估者与被评估者看似矛盾的双方,往往扮演着法官与嫌疑犯的角色,这种对立应该是只存在于现行这种评估方式之下,评估者是管理者、监督者,对被评估者有威胁的状况下,如果评估者和被评估者双方都能调整心态,改变自己的角色意识,将评估过程看作一种合作,目的在于有效促进幼儿园安全工作向更好的方向发展,那么双方的抵触情绪和敷衍情绪就自然而然地降低了。在这种条件下,双方为着同一个目标形成合作关系,就可以主动地资源共享,共同探讨。幼儿园可以将面临的实际问题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让大家都更了解幼儿园安全的现状、矛盾和困难,以便进一步调整完善评估指标;评估者作为评估指标的制定者和使用者,也更清楚地认识到被评估者的实际情况,从宏观上给幼儿园提供建议,寻找其他途径提高实际工作中的安全保障。这种关系的改善需要使评估活动更多地发挥鉴定和激励的功能,较少地发挥管理功能而实现。

【参考文献】

幼儿园自查评估篇(6)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9)05-0033-04

示范性幼儿园建设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特色之一,示范园的建设和发展关系着我国幼教事业的整体发展。2003年《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强调指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合理布局,有计划地推动示范性幼儿园建设。”“省级教育部门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示范性幼儿园的标准,并定期对示范性幼儿园进行指导、评估和审验”。近十年来,各省市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分别出台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地方性评估标准。目前,幼儿园能否成为示范性实验幼儿园,就是看办园的实际状况是否符合“示范性实验幼儿园的评估标准”。因此,评估标准及相应的评价指标对于引导幼儿园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部分省市出台的示范性幼儿园评估标准作具体分析,以促进地方政府修订、完善评估标准。

一、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示范性幼儿园的名称界定

“示范性幼儿园”在不同的省市称谓有所不同,如“示范园”“示范性实验幼儿园”“示范性优质幼儿园”“优质幼儿园”等。在目前的示范性幼儿园评估体制下,各省市评判示范性幼儿园的方式至少有三种:一是称谓不变,标准不变,但验收和复查2~3年进行一次;二是连续使用一种称谓而不断调整其内涵和标准,优进劣出;三是更换称谓,变化标准,重新评选(虞永平,2007)。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选取江苏、福建、山东、甘肃、浙江、江西、辽宁、陕西、海南、安徽、河南、四川、上海、北京共14个省市及广州市,对其颁发的标准文本进行定性分析研究,并随机选取6个省市颁布的评估标准进行各项指标的文本分析和层次分析①。

二、文件内容分析与结果显示

(一)各省市文件制定与颁发的时间

调查显示,各省市颁布示范性幼儿园评估标准的时间集中在2003年以后,其中2006年颁布这方面文件的省市最多。

顺应时代变化,江苏省和福建省在2008年出台了修改后的评估标准。由此可见,在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11部委《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后,各地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为创办示范性幼儿园努力工作,以相关文件来规范本地学前教育的办学与发展。

(二)各省市标准文件的指标分类及分值显示

笔者随机抽取6个省市的文件,对其评估标准分析归纳发现,各省市的评估类别划分有所不同,如甘肃省有8项一级指标,陕西省只有3项,各省市在划分考核标准分值上也有所不同,但总体内容相差不大,见表1。

对各省市各项指标归纳总结发现,示范性幼儿园的指标内容集中在6个方面:1.示范园的指导思想和理念。2.办园条件。各省市对环境、场地、房屋建设、生活设备、教学设备等都有分项考核指标,对班级的班型、师生比例也有明确界定和规范。3.示范园行政管理和园务管理制度。园务管理的范围具体包括管理机制、计划制定、后勤管理、档案管理、安全管理、经费与财务管理、领导班子建设和教职工队伍建设等方面。4.保育和教育工作。5.卫生与安全保健。包括对房屋、消防器材、交通安全的防护和检查,食品、药品管理,儿童饮食安排等方面。6.与家长、社区的联系。

(三)各省市评估的指标比重

不同地区在办学规模即硬件设施上的要求存在很大差异,如福建所占比重为12%,而陕西占40%。在保育与教育方面,陕西要求的比重为15%,而样本的平均值为41%。由此可见,不同地区在示范园的创建上侧重点不同,陕西较注重办园基本条件,而福建、山东、江西、四川等省较为注重保育教育,强调软件资源的管理。详见表2。

此外,各地都或多或少提到了示范园的示范性。如陕西、福建、北京等省市要求示范园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山东明确规定“未起示范作用的幼儿园不予参评”。但是具体到“示范什么”“怎么示范”,很多省市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和操作方法。

三、完善评估标准的几点建议

(一)与时俱进,不断调整评估指标体系

在进行示范园的评估中,由于具体情况不同,评估指标的侧重点和权重分配也不一样。因此,要根据教育的发展状况,及时调整评估指标体系。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教育发展现状,进行更有效的评价。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幼儿园建立“园本课程”,幼儿园教师做好教学反思,幼儿园走科研先导、内涵发展之路已成为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共识。因此,各省市在标准的制定和修改中应该加大对示范园科研方面的要求。可以将其作为专门指标进行评价,以督促幼儿园提高教育教学及科研质量。

(二)应突出软件建设

良好的环境是示范园创办的基础条件,因此在创建示范园时首先要考虑幼儿园的环境设施及相关的规模。但是,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人口、地理位置等差异显著,各省市不可能按同一标准来实施示范园的评估。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可以考虑适当降低示范园的物质条件,将更多资金用于软件建设。各省市在制定标准时要逐渐向淡化硬件、突出软件的方向发展,以免在示范园评估过程中导致幼儿园在硬件上盲目比拼。因此,各省市在制定评估标准时,应因地制宜,制定适合本地区幼儿教育发展的评估标准。

(三)要鼓励示范园发展特色

各省市在制定评估标准时,应坚持评估指标多元化。目前,各省市示范园的评估标准中条件很多,而示范园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要扬其所长,展示特色,如上海南希幼儿园突出“游戏特色”,郊区幼儿园突出“乡土特色”和“传统文化”特色等。政府的职能就在于把这些幼儿园的特色公之于众,家长和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与喜好自由选择。〔1〕

另一方面,对示范园应实行动态评价,不搞“终身制”。可以实行定期检查、自我检查评议与教育督导机构评估、家长反馈调查相结合的复查方式,保证示范性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在强调基本物质条件建设的同时,更要关注内涵建设和提高,对示范园的复查和评估除了关注办园水平和质量外,还要关注幼儿园是否发挥了示范作用(汪秀宏,2008)。

(四)规定具体的示范性操作方式

《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示范性幼儿园在贯彻幼儿教育法规、传播科学教育理念、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培训师资和指导家庭、社区早期教育等方面的示范、辐射作用。”因此,在评估标准上应该侧重把社会影响力、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的情况列为核心指标(汪秀宏,2008)。

首先,示范园要重点示范的是其他幼儿园没有或者欠缺的,同时又是其他幼儿园能够通过学习、借鉴转化为自身发展动力和资源的那些经验,这样可以实现不同幼儿园之间的良性互动,真正发挥示范作用。〔2〕其次,示范园要“走出去”,将园内积累的经验成果推广到其他幼儿园,定期派出优秀教师走进发展相对滞后的幼儿园实施帮助,以幼儿园的一日教学活动为主题,从活动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入手,实行定期指导,帮助一般幼儿园的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切实解决教学问题。〔3〕另一方面,示范园要“请进来”,每年定期对本地区的其他幼儿园开放,通过示范课、研讨会、交流会等形式,互相交流活动安排和组织经验。此外,示范园还应该能承担幼教师资培训部门的实习、见习观摩任务,能承担为其他园所代培师资的任务,能为其他园所或幼教管理及教研部门输送干部或骨干教师,成为幼教人才培养基地。

四、标准制定背后的两点思考

(一)优质资源背后对弱势群体的思考

在积极推动示范园建设的同时,我们应该关注弱势幼儿园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各地区示范园和一般幼儿园的差距巨大。在推动示范园发展的同时,应让示范园发挥真正的示范作用,带动普通幼儿园的发展。此外,政府还应该制定一些针对弱势幼儿园的扶持政策,如民办幼儿园凡符合“标准”规定条件的也可以申报“示范性幼儿园”等。

(二)呼吁其他省市文件的出台

对现有示范园评估标准进行分析,有利于各省市制定和完善当地的示范园评估标准。目前,还有一些省市暂未有相关的文件,而部分省市的文件颁布距今已超过十年,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各省市应认真分析已有标准,根据本地具体情况及早制定或完善适合本地区发展的示范园评估标准。

参考文献:

〔1〕徐雨虹.对示范性幼儿园的作用与未来走向的思考〔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7,355(1):34-36.

〔2〕杨庆,李朝娟.示范性幼儿园示范作用发挥情况探析〔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7,355(1):31-33.

〔3〕王菊兰.支农帮扶促进县示范园自身的提高〔J〕.贵州教育,2004,(7):13-15.

The Interpretation on Assessment Standard Text

of Model Kindergarten

Liu Ting

幼儿园自查评估篇(7)

目前,新加坡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在教育部注册,并由教育部管理的幼儿园,主要招收4~6岁的儿童;二是在教育部注册,由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管理的幼儿中心(托儿所),主要招收3~6岁的儿童,也接收3岁以下的儿童,分为全日制和半日制[1]。本文中提及的幼儿园指的是幼儿教育机构的统称,包括上述的幼儿园和幼儿中心。

一、出台背景

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加坡教育行政部门采取了多种举措,着力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2003年,新加坡教育部出台了《追求卓越幼儿园计划》,为幼儿园提供了一个进行自我评估的工具。通过评估,幼儿园可以检查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否科学,从而不断探索能取得更高教育成果的有效方法。2006年,新加坡教育部出台了《幼儿园标准》,进一步鼓励幼儿园进行自我评估,审视教育过程。

《新加坡学前教育认证框架》(Singapore Pre-school Accreditation Framework,SPARK)(以下简称《认证框架》)作为一项新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价政策,由新加坡教育部推出,自2011年1月起开始实施,旨在不断改善新加坡学前教育的质量,提高幼儿园在教学、行政和管理等方面的水平。教育部管理的幼儿园和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管理的幼儿中心都可以自愿申请参与该认证框架的评估和认证,每年有两次申请机会。参加评估的幼儿园需要承担一部分评估费用,但教育部和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会为这些参评的幼儿园补贴大部分的评估费用。

二、参评准备

在被评估之前,新加坡教育部会指导待评的幼儿园申请质量保证咨询(Quality Assurance Consultancy)。质量保证咨询方案会鼓励和引导幼儿园进行自我评估,为接受《认证框架》的正式评估做好准备。通过质量保证咨询,幼儿园能够得到幼儿教育顾问的专业指导,并努力通过自身的改进和提升达到学前教育认证框架的所有标准。

新加坡教育部与新加坡早期儿童教育者协会(Association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ors,AECES)相互合作,加强幼儿园和幼儿教育顾问之间的联系,共同致力于质量保证咨询顾问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教育部遴选的质量咨询顾问都是经验比较丰富的幼儿教育从业者和工作者。他们都经历过严格的挑选和系统的训练,熟悉《认证框架》评估准备工作的各项流程。

幼儿园质量保证咨询方案的具体执行过程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申请。幼儿园提出申请,并向教育部支付咨询费;教育部验证和确认幼儿园的资格;早期儿童教育者协会向通过审核的幼儿园指派质量咨询顾问。第二步,咨询。幼儿园校长和咨询顾问合作分析咨询需要、签署咨询协议、确定咨询进度;质量咨询顾问进入幼儿园进行实地调研,与幼儿园校长和教师座谈,查阅幼儿园的相关文件资料,进行课堂观察,审查幼儿园的后续改进举措,制订和更新质量持续提升计划;咨询顾问向教育部和早期儿童教育者协会提交咨询日志、最终咨询结束后的总结报告和质量持续提升计划。第三步,后续咨询。幼儿园向教育部和早期儿童教育者协会提供关于咨询经验方面的反馈。[2]

三、框架解析

(一)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认证框架》的灵魂,反映出该框架的出发点和目标(见图1)。五个核心价值观所指向的对象是学校,即评估工作对参评幼儿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期望,学校要在领导力、管理、教学等方面有优异的表现。但是,核心价值观的中心是儿童,这表明这项认证框架的核心在于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发展。

(二)框架层级

《认证框架》共有四个层级(见图2),除了第一层级是强制性要求之外,后面三个层级都是幼儿园自愿参加的,不具有强制性。

第一层级:注册和规定(许可)。所有的幼儿园都必须在教育部注册,以确保其都能达到所规定的最低标准。

第二层级:自我评价。教育部鼓励所有幼儿园按照既定的评估体系对教育过程进行自我审视。

第三层级:质量等级。幼儿园可以请评审专家(这些评审专家经验丰富,在教育机构担任领导职务)评估其教育质量。

第四层级:认证。教育部对达到学前教育认证框架基本标准的幼儿园的质量水平做出区分,并对通过评估框架的幼儿园进行认证。

(三)质量评估模型

幼儿园进行自我评价和评估的工具被称为质量等级量表(Quality Rating Scale,QRS)。通过这个量表,幼儿园可以审视内部的组织结构、管理流程和教育教学目标,提高教育质量。质量等级量表主要评价的是幼儿园针对4~6岁儿童的教育计划。质量等级量表中共有7个考核项目:领导力,规划和管理,人事管理,资源,课程,教学,健康、卫生和安全。这7个考核项目是《认证框架》评估和认证过程关注的核心指标,也体现了《认证框架》的五个核心价值观。

《认证框架》的质量模型是在质量等级量表的基础上生成的(见图3)。在这个质量模型体系中,幼儿园管理者良好的领导能力能够驱动有效的规划,提高人力和物力资源管理的效率,从而促进课程的有效传授以及教学法的有效使用。学校结构和流程的系统评估,可以保证幼儿园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实现儿童的全面发展、引导儿童勤奋好学、关注儿童的福祉。

(四)评估与认证

幼儿园的评估申请被受理后,教育部和早期儿童教育者协会将指导幼儿园完成认证前的咨询准备工作。随后,由隶属于儿童早期发展局(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Agency)的新加坡学前教育认证框架评估委员会(SPARK Committee)(以下简称评估委员会)结合质量等级量表中的7个考核项目对幼儿园进行正式评估[6]。评估与认证的过程一般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申请。参评幼儿园在教育部网站上在线提交评估申请,并向认证框架秘书处缴纳400美元的评估费用。教育部和早期儿童教育者协会在这个阶段指导参评幼儿园做好评估前的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验证。参评幼儿园需要在线提交自我评价、学校评估计划、登记注册的文件和信息等,儿童早期发展局将验证参评幼儿园的资格。

第三阶段:质量等级量表中第7条项目评估。评估委员会指派专业的评审员现场评估参评幼儿园是否满足质量等级量表中第7条项目(健康、卫生和安全)的要求。没有达到这一要求的幼儿园需要进行改进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评估。

第四阶段:质量等级量表中第1~6条项目评估(见表1)。参评幼儿园需要提交质量等级量表中第1~6条项目要求的相关文件复印件。评审员现场评估幼儿园对这些具体项目的实施情况,并撰写、提交评估报告。

第五阶段:复审评估结果。评估委员会复审评审员提交的评审结果和评估报告。

第六阶段:公布评估结果。通过以上所有评估的幼儿园将获得成绩证书和评估报告,评估结果将公布在儿童早期发展局官网。通过认证的幼儿园可以使用《认证框架》的认证标识,有效期为3年。

(五)框架特点

新加坡学前教育认证框架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此项认证框架是新加坡政府致力于推进学前教育质量而出台的一项措施,旨在推动学前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该认证框架从个体出发,关注儿童的多方面发展,培育儿童的综合素养,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做好准备,比较符合当前国际学前教育倡导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大趋势。第二,反映了幼儿园内部优缺点的“真实图景”。此项认证框架有助于参评的幼儿园审视自己的教育流程和教育目标,及时发现缺陷和不足,适时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8]。第三,彰显了各幼儿园的管理和办学水平。通过认证框架的学校能够使用教育部指定的认证标志,方便公众更清晰地认识和了解各幼儿园的办学水平,引导学生家长帮助学生更理智地进行择校[9];可以进一步提升教职工对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期望。

四、启示

当前,我国对教育质量进行的监测和评价还主要侧重于基础教育及其以上的教育阶段,全国性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面临着很大的挑战[10],《新加坡学前教育认证框架》的出台和运行对我们有一定借鉴意义。

第一,进行跨学科和领域的论证,是构建系统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前提。建立评价机制要考虑“为什么评”“评什么”“怎么评”,即评价的目的何在,如何确定评价的项目和内容,如何细化标准、具体执行评价体系,这些都需要进行跨学科甚至跨领域的试验和论证。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很多,我们不能只囿于教育领域,应该从多学科、多领域的角度审视幼儿的发展问题。

第二,考虑地区、学校差异和儿童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建立质量评价体系的必要条件。评价体系的构建既要有一个统一的目标,又要考虑差异性,允许多样性的存在。例如,构建全覆盖的评价体系要切实考虑到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要尊重个体差异、照顾儿童的不同个性。当前,我国城市的学前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重点应该放在农村和贫困地区[11]。但是,教育公平并不能简单地理解成同一化和一刀切,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应该立足差异。

第三,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在学前教育资源短缺、投入不足、师资队伍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完善、一些地方“入园难”等问题突出的现实背景下,我国学前教育的完全普及和义务化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还存在较大困难。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制定和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并制定系统的评估标准,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学前教育领域,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不失为一条拓展学前教育资源、实现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Singapore Ministry of Education.Education System: Pre-school Education[EB/OL].http://moe.gov.sg/education/preschool,2012-04-21.

[2]Singapore Ministry of Education.Education System: Pre-school Education[EB/OL].http://moe.gov.sg/education/preschool/spark/consultancy,2012-04-26.

[3][4][5][7][8]Singapore Ministry of Education.Education System: Pre-school Education[EB/OL].http://moe.gov.sg/education/preschool/spark,2012-05-05.

[6]Singapore Ministry of Education Education System:Application Guide for SPARK Assessment[EB/OL].http://moe.gov.sg/education/preschool/spark/files/spark-application-guide-2013.pdf,2013-07-10.

幼儿园自查评估篇(8)

(1)对策与行动。针对问题,我们调整思路,澄清认识,设计实施了家长参与评估的新方案如下:

①开展关于评估工作的家长培训,帮助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评价观,使之明确评估的目的、意义;了解一些基本的评估方法,如自然观察法、情景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谈话法;理解这些方法各自适用于哪些评估内容,了解在家庭中开展日常观察、谈话的有利条件,并掌握如何衡量孩子是否达标等。

②修订完善幼儿发展评估量表,在问卷上注明评估的方法和要点,以便于家长操作。

③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发展状况,为客观公正的评价幼儿提供依据。如:改革家园联系表,使家园联系表类同于个案追踪记录。教师与家长每周在此表中书面沟通。教师反映在幼儿园的情况,并提出教育建议;家长答复观察到的幼儿表现。如此,教师和家长根据日常生活的观察评估,共同制定有效的教育策略。如:设置家教宣传栏或家园小报,定期向家长宣传介绍课程方案以及对幼儿的个性化评价。又如: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活动,让家长走进幼儿园,真实感知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帮助家长客观理智地发现孩子存在的长处与不足。

④建立每个幼儿的个人成长档案,完善每个孩子的个性化评估的档案资料。档案中的内容大致有如下几方面:教师观察幼儿的记录,幼儿美工艺术作品,幼儿发展评估手册,幼儿各阶段发展评估的问卷材料,个案矫正的有关材料,幼儿活动的照片,幼儿获得的各种奖励证书和图书等。这些材料充分体现幼儿个性化发展的足迹。孩子可以将档案定期带回家中,便于家长了解和评价幼儿是否在原水平上有提高,从而客观公正地对孩子进行纵向评价。

(2)效果与反思。在与家长合作探究幼儿发展评估中,我们尝到了甜头。对教师而言,家长参与评估丰富了评估信息,实现了对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化的了解和掌握,为制定课程方案、创设教育环境、确立个案教育对策提供了依据,并提高了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对家长而言,树立了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观念,掌握了一些施教的方法,从中体验到“育儿”的乐趣。

幼儿园自查评估篇(9)

一、督导评估时间

年4月11日至年5月17日,对24所小学进行督导评估,每个学校1天;对7所初中(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和13所幼儿园进行督导评估,初中(含九年一贯制学校)每校1-2天,幼儿园每园1天。

二、督导评估组人员及分工

三、督导评估内容和标准

督导评估内容和标准依据《省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估316工程初中指标体系》、《省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估316工程小学指标体系》和《省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估316工程幼儿园指标体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四、督导评估的工作程序

1、听取校长汇报;

2、随机深入班级听课;(每人至少听1-2节不同学科课)

3、查看校园场地、校舍和部室情况;

4、召开教师、学生、家长座谈会,问卷调查,个别访谈;

5、抽查教师教案、学生作业及学校会议记录;

6、查阅有关档案资料;

7、观看学校各类教育活动及特色活动;

8、向学校简要反馈初步评估意见。

9、收集汇总相关资料,按标准量化打分,划分等次,撰写评估报告。

五、几点要求

1、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各镇(办)教育组、学校领导要把“316工程”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抓好落实。要成立专门的自评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本镇办、学校实施细则,做到职责明确、宣传到位、认识到位、措施到位、整改到位。

2、加强学习,切实做好自查整改工作。熟练掌握评估知识内容,切实做好自查整改工作,要对照指标体系逐条进行自查、打分,填写有关自查用表。对查出的问题要专门研究整改措施,做到边自查,边整改,

幼儿园自查评估篇(10)

结合公立幼儿园组织属性,内部控制体系对公立幼儿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可以帮助幼儿园进行资源整合,提高内部结构的合理性和协调性,以实现幼儿园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这一层面上看,内部控制属于自我监督与自我调整的系统运行机制,并由内部牵制逐渐转化为内控整体框架,发挥出其约束作用,促进公立幼儿园的整体发展。对此,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幼儿园内部控制策略及相关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内部控制的核心要素

内部控制泛指内部控制制度和控制系统,主要指公立幼儿园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基层员工共同参与和实施,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信息,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效果,督促法律执行程度的过程。也就是说,内部控制系统涉及到公立幼儿园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环境控制、信息传递、决策监督以及风险控制等方面内容,贯穿于公立幼儿园经营管理活动中。在这一层面上,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对一个公立幼儿园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内在联系。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内部控制符合公立幼儿园生产经营规律和运行需要,借助系统化的控制机制和控制方式,实现各个子系统的合理分工合作,达到互相促进、互相监督的作用,进而提高公立幼儿园整体经营管理水平。

二、内部控制在公立幼儿园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一)法律法规要求

内部控制是我国法律法规对企业的要求,要求公立幼儿园在遵循法律基础上,其教育活动和管理活动受社会道德和商业道德的限制,接受政府与社会群众的监督,进而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对此,公立幼儿园要强化内部控制,提高幼儿园综合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促进自身的长久稳定发展。

(二)幼儿园管理需求

在新时期背景下,公立幼儿园要以社会责任为导向开展内控活动,完善公立幼儿园内部控制体系,对各个系统运行和管理进行约束和监督,进而实现公立幼儿园组织机制的有效调整。由此可见,内部控制系统运行水平直接关系到组织整体发展状态,而做好内部控制工作,逐渐形成公立幼儿园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内部需求。

(三)利益维护保证

针对公立幼儿园而言,内控制度不仅会优化幼儿园内部组织结构的协调性和可靠性,同时也为公立幼儿园的发展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帮助公立幼儿园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具备社会口碑,进而树立良好的社会名誉。除此之外,结合自身发展,内部控制可以促进公立幼儿园内外环境的均衡性,促进公立幼儿园实现经营目标,为公立幼儿园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提供重要保证。

三、公立幼儿园内部控制策略

(一)营造内控环境,落实内控策略

幼儿园内部控制环境作为内控基础,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涉及到组织系统、治理系统、权责体系和内部审计文化等内容,其中组织系统要结合政策要求明确园内组织结构的层次性,做好岗位分工,整合公立幼儿园财力、物力和人力,进而达到公立幼儿园内控的最终目的。现阶段,由于公立幼儿园管理模式具有扁平化和单一化的特点,融合信息网络技术,构建公立幼儿园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使用掌心宝贝考勤C,实现集智能拍照签到、考勤统计、语音播报等一体化功能,智能推送出入园信息,是行内最安全好用的打卡机,也是目前最能满足幼儿园需求的考勤系统。同时分班播报主要是为了放学时便于老师做好接送准备,维持放学高峰期的出入园秩序,保证幼儿接送的安全有序,掌心宝贝分班播报是由班级播报机+考勤机结合在一起的方案。为公立幼儿园管理工作与业务的开展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为了提高公立幼儿园整体内控水平,要遵循监督原则与制衡原则,优化治理结构,明确各个管理人员、教职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分工内容,以上层基调为内控态度,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和内控宣传工作,进而形成完整的内控理念体系。

(二)做好风险评估,及时捕捉风险

风险评估以公立幼儿园内控目标为核心,开展相关风险管理活动,及时识别和分析公立幼儿园经营管理工作和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并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风险的控制与管理,进而保证公立幼儿园的安全有效运行。例如,在某幼儿园内控系统中,管理者对幼儿园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做出以下几点措施。第一,风险评估主要涉及到风险目标、风险测定、风险分析以及风险应对等内容,公立幼儿园在实际经营管理中,建立的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对公立幼儿园经营活动进行系统化和客观化的评估,以保证公立幼儿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实现。第二,公立幼儿园风险目标和企业目标设定一致,建立在相关法律的基础上,对公立幼儿园资产安全、财务信息、服务水平以及风险转移等进行分析,以明确公立幼儿园风险目标。第三,风险测定主要通过定量化测定的方式,量化风险指标;风险分析以风险测定结果为前提,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分析潜在风险,进而实现风险的定性与定量。

(三)强化风险控制,保证经营效益

风险控制环节处于风险评估后,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风险应对和风险控制,直接关系到公立幼儿园风险控制效果。风险控制贯穿于公立幼儿园各个部门,不仅含有组织系统岗位设置,还包括业务系统中的管理流程,其中涉及到不相容岗位的分离和调整、内部授权审批和控制、财产保护管理、预算管理以及单据控制等内容。例如,在幼儿园内控工作中,为了实现对公立幼儿园风险应对和风险控制,引入风险地图法,结合公立幼儿园实际运营情况,对公立幼儿园各

个潜在风险进行分级,即为较小风险、一般风险和重大风险,以风险发生频率和风险影响程度为主要分级指标,对公立幼儿园风险进行定性分析,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进而实现公立幼儿园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提升。对此,针对风险控制而言,结合公立幼儿园内部控制要求,构建ERP管理体系,以教育和管理为核心,强化预算管理和资金管理,提高公里幼儿园内部控制体系的科学性和层次性,进而促进公立幼儿园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四)提高信息质量,保证沟通效率

信息与沟通是公立幼儿园各个部门和系统之间紧密联系的核心要求,作为公立幼儿园协调管理的主要手段,信息与沟通的效率直接关系到公立幼儿园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效率和内控质量。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信息与沟通的主要工作是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这不仅包括内部信息之间的交换,同时还包含公立幼儿园和外部环境之间的信息沟通,只有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和质量,才会真正达到公立幼儿园内部控制的目的。对此,在进行公立幼儿园内控工作中,要重视信息传递的可靠性和完整性,结合公立幼儿园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完善内控信息管理体系,使得各个部门和系统得到真实有效的信息,为公立幼儿园风险评估和控制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在信息传递结构方面,要构建网状通信系统,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简化工作流程,强化信息的传递和沟通中的及时性与准确性,进而提高公立幼儿园内部控制水平。

(五)重视动态监督,做好内控评估

监督与评估主要对公立幼儿园内控运行情况开展动态化监督工作,生成评估信息,及时发现公立幼儿园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与缺失,并以此为基础调整公立幼儿园内部控制结构体系,进而达到公立幼儿园内部控制的最佳效果。在实际应用中,监督与评估主要涉及到组织开展、明确缺陷、控制评估以及档案记录等内容,为了提高监督与评估的作用,公立幼儿园一方面要做好内控信息的公开,以便内部员工和外部群众进行监督。另一方面则要强化评估独立性,公立幼儿园一般没有达到审计机构条件,要由上级部门或者是专业审计机构进行审计工作,定期开展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以预算检查与专项检查为核心,明确资金管理与使用现状,并对公立幼儿园财务资源实现全面检查。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幼儿园内控控制策略及相关问题研究,提出“营造内控环境,落实内控策略”、“做好风险评估,及时捕捉风险”、“强化风险控制,保证经营效益”、“提高信息质量,保证沟通效率”、“重视动态监督,做好内控评估”等措施,优化公立幼儿园内部控制体系,进而促进公立幼儿园的稳定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光玲.YT民办幼儿园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改进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5.

[2]程莉娜.ERP视域下的公办幼儿园内部控制策略分析――基于西安市35所公办幼儿园的调查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6,05:119-123.

[3]梁玉A,张翔升.风险防范原则下幼儿园财务内部控制的基本路径[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5,03:57-60.

幼儿园自查评估篇(11)

我们采取“看、查、听、问、谈”等方式,从办园条件、园务管理、保教工作、内涵发展等几个方面,从随机抽样的35所农村学前教育学校中发现:独立建制园和民办一级园有相应的部门管理负责人员,教学班实行两教一保;小学附设幼儿园有一名园长主管,教学班实行一教一保或一班多教(一名教师固定,多名教师轮流上小学和幼儿园的课);民办二、三级幼儿园由园长主管,教学班实行一教一保或个人包班,无部门工作人员;教师队伍中18岁至40岁占90%,40岁至59岁占10%,本科学历占12.3%,专科学历占49.7%,中专及幼师学历占32.5%,幼师以下学历民办幼儿园占5.5%。教师和保教人员中,临聘人员占75.5%。从总体上看,农村学前教育办园规模不一,水平参差不齐,低水平的教育管理距离家长渴望孩子享受优质教育的愿望存在较大差距,并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二、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一是农村幼儿园多数由社会力量投资承办,政府投入的人、财、物相对较少,政府的主导地位远没有确立;二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一级园主要集中在中心城镇,边远农村则相当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中心示范园的辐射作用,农村幼儿绝大多数只能到空气混浊、拥挤嘈杂、设备陈旧的家庭作坊式私立幼儿园活动、学习、生活。

(二)小学附设和民办幼儿园条件简陋

一是园舍布局、设计不合理,活动室采光、通风条件差;二是幼儿活动场地窄小,没有软化;三是缺少保健室、盥洗室、办公用房等服务用房,缺乏美术、图书、音乐等功能室;四是保育费的20%-30%不能用于改善办园条件,园舍、设施设备达标率较低,现有设备多数简陋、陈旧,存在安全隐患。

(三)师资队伍建设缺乏长效机制

一是民办园中多数是中职毕业生;小学附设园中多数是小学老教师;公办园中,临聘教师和临聘保育员多。他们普遍学历水平不高,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缺少幼儿专业素质培训。二是小学附设园教师不能与小学教师享受同等待遇,民办园教师待遇相对偏低,为追求利益,部分小学附设园和民办园班额严重超标并实行一教一保或一名教师包班,教师工作强度大,临聘人员年内流动约占60%。三是教师的在职培训费用由幼儿园或教师自行解决,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少,教师队伍的教育理念和能力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距甚远。

(四)小学附设园和民办园办园模式不规范

一是多数小学附设园和民办园为了多招生不得不满足家长幼儿一入园就认字、写字、学数学、学英语等要求。二是小学附设园的学校校长办园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致使转制后的幼儿园依旧存在学前班的管理模式,部分学校将年龄较大的小学老师教幼儿班,这些老师缺乏学前教育知识,教学小学化,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四是民办幼儿园管理体系多以家庭作坊式办法管理。

(五)幼儿园保教工作存在弊端

一是多数二、三级幼儿园保育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工作不到位,不能满足幼儿饮水、食品营养、卫生保健等成长的需求。二是没有使用教育主管部门统一要求的正规教材,教学内容也没有以“五大领域”为主,部分幼儿园甚至以教一年级部分课程为主,存在“小学化”趋向。三是作息时间、周计划、月计划不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只为迎合家长的要求和意愿。四是多数学校没有幼儿操作的材料,玩具、图书、手工制作,没有活动区、角的设置,没有幼儿成长记录、对话、作品等展示。五是部分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中目标混乱,课堂教学不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教学方式、方法单一,不能以“幼儿为主体”,以“填鸭式”为主。六是多数幼儿园没有独立的食堂、保健医生、活动场地。

(六)安全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是部分学校消防制度和措施不健全;二是消防设备、器材不全,部分民办学校消防通道不符合规范;三是部分学校周边存在安全隐患,防溺水等措施有待进一步规范;四是校车存在超员载人和维护保养不按时等安全管理漏洞。

三、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对策

相对城市而言,农村经济欠发达,区域特征明显,学前教育资源不均衡,现有的幼儿园难以保障人人享受优质的学前教育需求。因此,学前教育必须切实转变观念,从总体上实现由规模发展向质量发展、粗放发展向精细发展、模仿同质发展向特色发展转变,不断满足家长、学生对优质教育的渴求。

1、进一步加强幼儿教育的规范化管理。一是进一步加强幼儿园登记注册制度,严格实施幼儿园评估标准和办法,加强幼儿园整体规划和布局调整,科学引导、扶持和发展民办幼儿园,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二是要抓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事业规划、土地征用、经费投入、教师编制、劳动保障、无证取缔、幼儿园周边环境整治等幼儿教育发展的常规工作。三是加强小学附设幼儿园的管理、监督、指导和检查,切实规范过渡后的幼儿园园务管理,落实附设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的同等待遇。四是职能部门要建立长效机制,对学校办园方向、办园行为要进行定期的管理、督查和指导。五是制度扶持发展乡(镇)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六是按照市人事部门颁发的幼儿园编制标准,根据幼儿园规划、幼儿人数,由县编制办、教育部门共同核定本辖区各幼儿园编制数,并逐年增加幼儿园中公办教师的数量。七是发挥组织,协调、管理职能,以乡镇中心园为龙头,开展片区研训活动,向所在片区的其它公、民办幼儿园做示范,示范其管理理念、模式、制度的先进性和有效性;示范其一日保教活动的规范性,以及月计划、周计划的科学性;示范其消防安全、园舍建设、设施设备、卫生保健、育人环境等方面的具体落实与改进。

2、落实临聘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一是设立幼儿园教师职务系列,把农村幼儿教师的职称评聘和资格认定纳入教师序列。二是加强临聘幼儿教师的幼儿教师资格认证,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三是采取从幼儿教师的月工资中扣出一部分、从幼儿入托费中补贴一部分和县财政以奖代补资金等方式落实合格临聘幼儿教师的“五险一金”(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四是建立健全幼儿教师收入保障机制,规范用工制度,健全最低工资制度,依法保障幼儿教师在职进修培训、评先评优、职务评聘、工资福利等合法权益。五是规范临聘幼儿教师社会公开招聘程序,从德、能、勤、绩等方面对相关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严格把握进口关。

3、尽力保障幼儿教育事业经费的正常投入和使用。一是加强收费管理,增强幼儿园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强幼儿园的收费管理和监督,制定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合法规范的规章制度,以满足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确保幼儿园的健康发展。二是提高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的支持,保障幼儿园园务建设、县级师资培训、学前教育奖励基金、低保困难家庭子女保育费减免补助、农村边远地区学前教育事业的扶持等工作的正常运行。三是实施资金配套政策,建设高标准的示范幼儿园,新建、扩建幼儿园用地、园舍建设、设施改建等应纳入规划,并严格按照国家幼儿园建设标准的分步实施。通过奖励、补助等方式,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经费投入,促进民办幼儿园的健康发展。

4、加快建设高素质的幼教师资队伍。

(1)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当前,非公办幼儿教师作为幼教师资队伍的主体,其地位、待遇和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的质量。为此,加强非公办幼儿教师队伍的管理,是幼教师资队伍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国家要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对于在岗幼儿教师,必须限期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方可继续从事幼儿教育工作。限期不能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的人员,予以调整或辞退。农村幼儿园充实新的幼儿教师,必须从具备资格的人员中招聘录用。

(2)建立培训、激励、奖惩机制,充分利用学前教育研训部门的培训作用,有计划地选拔、培养一批优秀园长和优秀幼儿教师,助推名园长、名教师,造就一支优秀的学前教育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按照“优质优酬、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制定幼儿教育考核办法,建立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促进学前教育和幼儿教师的共同发展。

(3)完善师资培训机制,加强职校幼儿专业的建设,培养合格的学前教育师资。按照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将幼儿教师(园长)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分类培训。

5、制定科学的幼儿教育督导评估考核办法。

(1)根据幼儿园等级分类,加强对幼儿园办园条件的督导评估。“坚持分类指导,促进统筹发展”的指导思想,完善幼儿园办园水平评估体系,把功能房的完善使用、设施设备的更换添置、户外活动场地的规模、保教人员的资质、工作人员的配备、图书资料的装备、教材的规范、教具和操作材料投放的数量、育儿环境的创设、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等作为重要指标考核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