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化工学术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5 15:01:23

化工学术论文

化工学术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3 — 0064 — 02

新形势下,机关档案工作面临着很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和加强机关档案工作,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和对待的。

机关档案工作(包括各级各类档案室)不论其机构的大小、人员的多少,都有一个如何使自己的工作适应国家档案事业宏观发展的要求,适应国家现代化两个文明建设要求的问题。当前,在以档案馆为重点、档案室工作为基础的思想指导下,全面提高机关档案工作的管理水平,建立一个由中央、省、市、县(区)、乡各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组成的与机关工作紧密配合,并能全面管理本单位各种门类和各种载体档案,为机关工作服务并为国家积累科学文化财富的机关档案室工作系统,这是关系到我国整个档案事业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下面,从三个方面论述机关档案工作的发展与改革:

一、建国以来机关档案工作的发展和变化

在我国历史上,素有建立机关档案工作的传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们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了对机关档案工作的管理。

建国初期,为了统一全国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的制度和办法,改变各机关档案管理分散落后的状况,首先从建立、健全现行机关档案室工作开始发展我国的档案事业。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了《公文处理暂行办法》,这个办法第一次明确规定了“档案以集中管理为原则”,并对承办单位立卷、归档、档案的借阅、保管、销毁等工作都作了规定。1955年1月,经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批准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和省级机关文书处理工作和档案工作暂行条例》明确规定“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是集中统一管理机关档案,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机关工作,反对分散保存”。中央政治局在批语中指出:“这一暂行条例的原则,对国家机关也是基本适用的,国家机关和军事各部门可仿照这些原则建立和改革自己的文书处理和档案工作。”1956年4月国务院了《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上述文件确定了集中统一管理机关档案工作的社会主义原则,明确了机关档案工作的基本任务和要求等。从此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文书处理部门立卷建立统一的归档制度,积极组织力量整理积存零散文件,收集革命历史档案,筹建档案馆,建立健全档案机构,培训干部等,由于这些工作的开展,从而改变了档案工作落后的面貌,为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58年是我国档案工作的一个大发展时期。与此同时,机关档案室工作由高层次发展到基层,从中央机关发展到厂矿、学校、。而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的机关档案室工作水平不断提高,机关档案工作由分散保管到逐步集中统一管理。特别是1959年1月7日,中共中央了《中央关于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通知》以后,各机关(党组、党委)政、工、团的档案建立了统一的档案室,普遍加强了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明确了归档范围,案卷质量不断提高,档案的管理趋向系统化、科学化,积极开展档案的利用工作,为机关领导和各项工作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机关档案的管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十年内乱时期,机关档案工作遭受严重的破坏。在此期间,大部分机关档案室被撤销,有的是名存实亡,档案干部被调离或下放,档案工作制度被废弃,档案任意被销毁,散失损坏更为严重。粉碎“”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重视档案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档案工作又重新得到了整顿、恢复和发展,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从建国64年来看,我国的机关档案工作从建立到现在的全面全新发展,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逐步得以实现,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完善,档案保管保护条件的改善,现代化设备的应用,可以看出我们的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所以我们要很好地总结机关档案工作发展的正反方面经验,对进一步改进、提高、发展机关档案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二、目前机关档案工作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从总的方面看,各级机关的档案室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加强。特别是对专门档案的管理和一些大的机关,使用现代化技术管理档案方面,有了明显的进展。同时,在各级机关档案部门向各级档案馆移交档案方面作出了显著的成绩,为档案馆丰富馆藏、开展档案的利用奠定了资源基础。

首先,机关档案工作作为机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得到了重视和加强。许多机关的领导人从实践中深深地感到机关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加强了对机关档案工作的领导。过去人们一般认为机关档案工作,就是把办理完毕的文件保管起来,不要丢失就可以了。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做好机关档案工作不仅是要保存好历史记录,发挥档案的凭证查考作用,而且它是机关搞好科学管理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机关工作所必须的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是领导进行重大决策的科学依据。

第二,机关档案工作的组织管理方面,逐步走向完善。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文书档案工作机构一般都设在机关办公厅(室)或秘书部门领导之下,由办公厅(室)主任或秘书部门负责人领导,各机关档案机构名称也不统一,有的叫室、有的叫科、有的叫处,由于各机关档案部门的任务和工作范围不相同,所以很难强求统一。有的机关档案部门不仅要管好本机关的档案,还要负责下属单位进行业务指导,有的机关没有业务指导任务,有的档案部门还管理图书、资料,有的档案部门还兼管其他工作。

第三,加强了对各种专门档案的管理。随着各项工作的开展,档案种类不断增多,由比较单调的文书档案向多种门类、多种载体发展。各级档案室除了进一步加强对文书档案的管理工作外,近些年来,还逐步加强了对各种专门档案的管理,如地名档案、会计档案、审计档案、诉讼档案、艺术档案等等。国家档案局和中央有关专业主管机构陆续颁发了这些专业档案的管理办法,各地也都制订了相应的办法,并加强了对专门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同时机关档案工作的标准化和科学化都得到发展,一些档案工作的相应规范标准相继出台,使得机关档案工作的业务建设大大地向前跨进了一步。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使机关领导和各项工作服务方面也取得看了显著的成效。一些大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还筹建了自己的档案馆。各种类型的档案业务研究小组的成立,为发展横向联系,开展业务交流,推动档案工作开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第四,加强了机关档案工作的标准化和科学化管理。档案和档案工作的科学管理,必须是以标准化为前提,否则要走弯路,甚至是难以实现的。可以说,没有档案工作的标准化,就不可能设想会有真正的档案工作的现代化。搞好档案工作的标准化,是提高档案科学管理水平,是实现我国档案工作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适应机关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管理的需要,一些较大的、有基础的机关档案部门,开始使用电子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管理档案。许多机关档案部门都有了静电复印设备,一些部门还在应用微缩摄影技术管理档案。不少机关的领导和办公部门的领导,对采用科学技术管理档案都很关注,有的机关把档案管理现代化与机关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的建立结合起来考虑。

化工学术论文篇(2)

1.1情景教学

教学情景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和培养人的社会需要而组织的、设计的育人环境,它往往体现一种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体现了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一种期待。一般教学情景的设计有故事化情景、活动化情景、生活化情景和问题化情景等。例如在“串联”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实物展示,采用问题化情景导入。教师准备一台收音机,提问学生收音机怎么调台,到底调的是什么等问题,切合主题,学生又都实际碰到过或已经观察到现象,如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激发起来。

1.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问题

老师以要解决的教学重点为中心而展开教学,采用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重新回到实践这样的顺序组织每一个知识点,在问题的分析过程中,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比如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电路中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首先要求学生动手完成电路的连接,然后改变电阻的大小,记录电压和电流依次的变化,这一环节中老师的任务就是做好观察、检查和突发状况的处理工作。比如:学生电路连接是否有重大错误,电流表的使用是否正确等,及时做好指导。在老师的帮助和学生自主动手下,学生更能熟练地知道一些存在的真理是怎样得出的,有了深层次的动手后对于知识的掌握也更快。在这样的行为中,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锻炼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1.3得出结论,掌握知识,适当延展知识点

这一步骤就是实践回到理论的过程,教师是本着一个知识点而展开的实践,最后要回到知识点。在之前实践中记录的数据中,可以得出一些理论知识,这个时候,老师要画龙点睛之笔,着重提出理论。在达到基本目标后,然后类比生活中其他例子,延展知识点,让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而不仅仅局限于刚刚做的这个实验,养成他们的开创新思维和联想性学习方式。在实践教学中培养适应社会竞争的人才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一个个要生存、要发展的、活生生的社会人。中职学生在社会上个要有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实际动手能力。若改变中职教育的教学方式、模式、手段,则必将较大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熟能生巧,应变能力有所提高,生存能力也随之提高。

化工学术论文篇(3)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深水区和制高点,它不仅需要所有“校园人”的心力投入与呵护经营,更需要立基于工程学视野对之进行自觉培育与主动塑造。所谓工程,简单地说,就是“工艺流程”,是按照预先设计方案技术化地创制新事物的一种人类实践,它追求的是可操作性与程式性。对工程而言,它关注的是如何将一种完美的设计与理念付诸实践,使之有形化、可视化、实体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工程”比“思想”更值得人瞩目和敬仰,将一种学校文化理念付诸工程实践是一件尤为艰巨、复杂的事情。我们认为:学校文化工程建设不仅在实践中具有其必要性与可行性,而且要将之付诸行动,还有许许多多技术性问题有待于解决。其实,学校文化工程建设的关键点是具体建设思路选择问题,即设计策划与组织施工问题。该问题实际上由两个环节构成:一个是对学校核心精神聚焦、凝练、精化工作,一个是学校核心精神的表达、呈现、外化工作。显然,该工作是由“校园人”与文化建设专家通力完成的,二者各司其职、各尽其智、齐心协力才能保证学校文化工程建设的品质与成效。我们认为,学校文化工程建设的实践思路应该由两部分构成:学校核心精神的提取思路与学校精神的表达思路。学校文化工程建设的施工就是由这两个环节有机构成的,它们构成了学校文化工程建设的原点与基石。近期,我们对陕西省六所中学的学校文化理念识别系统进行了研究与策划,并形成了一些学校文化工程建设思路,在此就教于方家。

学校核心精神的提取思路

学校核心精神是统领学校文化的中枢系统与主控按钮,是学校文化工程建设的首要环节。学校精神提取事关学校文化工程建设的全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是学校文化基调的定义者。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核心精神不可言说,旁人无从可知,只有“校园人”自己才能够亲身感觉到、领悟到、体验到。这种感觉微妙而又富于灵性,语言、理性的力量难以穿透它、捕捉它,它就是笼罩在校园人心灵上空的一种精神氛围。但换个角度讲,如果我们不去捕捉、检审这种精神,学校文化发展就可能走向失控的局面,更别说自我更新、与时俱进了。即便是人们对学校精神的捕捉只是边缘性、局部性的,甚至是模棱两可的,但它毕竟让我们更走近了学校精神内核。实际上,学校精神的内核是柔韧而又富于弹性的,是时刻处在微细形变之中的,我们真正能够抓住学校精神的只是它的一个瞬间,是对它“捕风捉影”式的把握,学校精神的全貌与本体是我们永远难以把捉的。因此,对学校精神大型、大体的把握是我们言说学校精神的最大限度。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对学校精神的把捉需要专业的学校文化建设者的参与与辅助,其原因有二:一方面,“校园人”身处学校“庐山”之中,他们是剧情中人,是景象中人,他们始终没法跳出学校文化全局“圈外”来思考学校文化,故不可能全面把握学校文化精髓;另一方面,校园人缺乏专业的眼光,没有对学校文化景观的透视能力,尤其是缺乏对学校核心精神的职业“敏感性”,故他们对学校精神的理解难以达到一定深度,难以微细地察觉学校之间的文化区分度。所以,在学校精神把握过程中,“校园人”与专业文化建设者各具优势,只有通过强强联合、组团攻坚的方式才可能完成对学校精神的精准把握与提取。从理想分工上来看,校园人的主要任务是呈现真实、关键的学校现象,尤其是潜藏在学校景观、事物、人员背后的那些不为常人所知的故事、叙事、实况、传统、遗物、档案等,做到对学校文化事象全面、深刻、细致入微地呈现,辅助专业建设者从中捕捉学校文化特质与精神的影子、大形,作为学校核心精神提出的原料与元素。对专业研究者而言,其主要任务是站在专业的立场上在对学校景观及其背后文化迹象进行统观基础上,利用校际比较、独特文化现象剖析等手法来抓住学校的核心文化、共性精神与文化特质。同时,他们还要对学校优秀传统与特异品格进行概括,并结合时代精神与先进教育理念对之进行整合重组,适当嵌入前瞻性学校发展要求,形成学校精神的语言表达形式。可见,学校精神提取的过程是校园人的学校叙事、建设者的再造重建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校园人与建设者围绕学校展开的一场精神对话。在这个过程中,专业建设者的“学校精神提取”工作最为关键,它最需要一些可操作性强、科学程度高的技术思路。以下是我们在学校文化工程建设中所采用的几种常用技法:

1.词频分析法

词频分析技术是最为简单、机械的一种学校精神抓取技术。在“校园人”对学校文化的讲述中,它们总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一些他们熟知、熟悉的词汇来描述学校、表达学校、评价学校。在这些表述中,许多词汇包含着校园人的深厚情感、文化印记,它们折射着学校文化的精神内核,沉淀着学校的文化特质,表达着该校一切文化事象的公共项目和精神交集。尤其是在学校老员工口中脱口而出、频频使用的“高频词”中,学校文化的重要元素——文化特质、共享精神一览无遗。专业建设者在同校园人开展学校文化对话时必须敏锐地抓住这些词汇,并在对这些高频词进行破译、转释、解读中完成对学校精神的提取任务。

2.行为特征分析法

学校精神实质是校园人共同认可、信奉、坚守的价值观念,相对而言,学校文化景观,尤其是人文景观只是这些精神的表达者与承载者。在学校中,自然景观在校园人的解读、体验中呈现学校精神,而人则通过其行事方式、人生态度来传达学校精神。在此意义上,人的身体是学校精神“铭刻”的表面(福柯语),是记载学校精神的“笔记本”,人的行为就是学校精神的动态显示屏。因此,学校文化精神的凝练也可以从校园人的言行风格与偏好倾向中提取,正如迪尔所言,文化是“我们据以做事的方式”①。人的行为总是承载着目的、意图、期待与风貌的,这些风貌、期待、意图正是学校精神的构成元素。在文化建设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校园人在行为处事方式时所体现出来的典型特征来触及学校文化精神的内核。从教师教学行为中呈现出来的是勤勉还是严谨,从学生学习行为中体现出来的是活泼还是严肃等,这都是我们探察学校文化精神的线索。一般而言,在学校的核心领导、“脊梁”型教师、旗帜型人才、典型学生身上我们能够发现学校文化精神的原型。文化建设者只要对之进行深度剖析,学校核心精神的抓取就能够达到相对精准、深刻的水平。

3.典型故事主题剖析法

学校文化的三大载体是人、事、物,有关学校的事情、事件、故事是学校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显然,学校经历之事中并非每件事情、每个故事都是学校文化精神的凸显者,只有那些事关学校发展全局的故事、与学校发展命运攸关的事情、最能表征学校独特文化气质的标志性事件,即典型故事才能凸显学校的核心精神。精神“闪现”在学校故事的背后,它通过故事主人公——校园人面对特定社会背景和教育情势的非凡抉择与创举表现出来,特定背景、故事情节、矛盾冲突是校园人精神风貌与核心价值的烘托者、搭载者和显影版。与其说学校精神“写”在学院的宣传栏中,不如说“铭刻”在每个校园人的心坎与身体上,隐现在校园人所创造的学校故事、校园轶事中。一般故事是学校边缘精神的言说者,典型故事则是学校核心精神的诉说者,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学校精神传播介质。正如有学者所言,“我们不可能对学校的所有文化现象进行绝对、完整的了解,而只能通过‘点’,即学校文化的象征性事件、人物、行为、现象等去感受去提炼。”②这里所言的“点”自然包括学校的那些学校典型故事、独有故事、代表性故事。对这些故事的主题加以剖析,从中理出其所承载的学校精神要素,对之进行提纯、凝练、打磨,学校核心精神就水落石出、赫然而现。

4.校史重读法

每一所学校都在创造着自己的历史,校史是学校精神的生动讲述者,重读校史是再现学校精神的一门重要技法。如果说学校精神就好似一棵大树,它的一半扎在“土里”,另一半长在“天空”中,那么,我们可以说:长在“天空”里的是向着理想方向强劲生长的那部分学校精神,长在“土里”的是扎根校史、固化为学校传统的那部分学校精神。对学校而言,校史是学校不可辨驳的自我形象,是学校自我的人格定型,我们必须深入地重读它、理解它、揣摸它,方可进入学校生活的精神宇宙。重读校史,走进学校发展中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发现其中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精神元素与文化传统,是我们感悟、通达学校精神的有效路径。“重读”不等于“复述”。之所以我们需要“重读”校史而非“复述”校史,是因为要准确提炼学校精神,我们还需要关注学校未来,尽可能站在学校发展走势的基础上赋予校史以新的价值定义与文化色彩,努力在学校发展历程中新旧交接的节点上形成学校核心精神,彰显学校文化对学校未来的价值塑造力。“重读”校史为校园人沿承、更新学校精神提供了空间,为学校新精神、新价值的嵌入提供了附着点和接入点。

5.主体期待收集法

学校精神是历史精神与未来精神的合金,是新旧精神的转换点,要找到它需要文化建设者到承载着这种精神特性的学校文化事象中去觅取。显然,校园人是这种精神特性集成者。一方面,校园人生活在学校文化氛围中,他们见证着学校的成长与发展,接受着学校文化的沐浴与洗礼,在他们身上势必沉积着厚重的学校精神。可以说,几乎学校文化的所有特质都寄居在他们身上,他们就是学校当下所秉承的文化精神的活载体。另一方面,校园人又是学校文化的直接利益相关者,他们亲身感受着学校文化的变迁与利弊,致使他们既对学校旧文化怀揣深深眷恋,又对学校新文化建设充满期待。客观地说,这些期待既是对学校旧文化弊端的一种自然折射,又是对学校文化自然发展走向的一种自觉要求,是学校文化走势的主宰者。“学校文化发生与发展的全过程,不只是紧紧依循着师生生命发展的内在需要与逻辑性的过程,也是引导学校主体自主追寻和成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过程。”③收集学校主体——校园人对学校文化建设抱有的种种期待,是我们准确把握学校未来精神,顺应学校文化精神走势,唤醒学校文化精神自觉的抓手。这些主观期待的形成是学校文化发展大趋势所然,体现着学校内生的一种精神需求与生长方向,是我们建构学校精神时必需的资源与原料。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师(生)“期待的学校文化”调查、“我心目中的理想学校”访谈、“学校明天畅想”研讨等形式来搜集学校文化素材,并在优化重组基础上理清学校精神的逻辑走向,确保学校精神的提取做到精准到位。

6.文化焦点透视法

尽管学校核心精神是动态流转、持续创生、隐形运转的,但其遗留物——文物却是可以持存的,特别是那些重量级文物,其中承载着相对浓重的文化意义,时刻位居学校文化景观的焦点位置。文化建设者若能对之进行专业透视、多维审视,就可能从中提取出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在学校文化系统中居于焦点位置的不止包括文化遗迹,还包括其他文化景观,如学校大力强调、重点推介的文化区域、文化事物也会成为学校的文化焦点。它们抢占了文化受众的优势视觉区域,暗示着校园人对学校文化的诠释方向,故也在学校文化意义能级中位居高层。一般而言,文化焦点的形成是学校主导精神之黑手“幕后”操控的结果,是其隐秘的一种表达方式。焦点文物、焦点景观是学校精神盘踞的堡垒,是学校文化建设者必须对之加以精意解读、重点透视的对象,是学校核心精神的文化之源。它们从不同维度阐明了学校重视什么、信奉什么、认可什么、崇尚什么等,立体地定义着学校文化的精神蕴含。当然,“文化焦点”绝不等于“视角焦点”,也不等于“意识焦点”,而是一种“感觉焦点”。在学校中,只有那些被校园人体验为“重要”的景观与文物才可能成为文化焦点。学校文化焦点实际上担负着学校文化意义主控台的部分功能,这种“焦点”地位的变换是与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变换亦步亦趋的,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巧合性。

学校核心精神的表达思路

如上所言,学校文化工程建设包含着两个相反相成的过程:学校精神的提取过程与表达过程。在提取过程中,学校精神经历着一个形成过程,即学校精神的浓缩、提炼、整合、新生,而在表达过程中,学校精神经历着一个具形过程,即学校精神的膨胀、赋形、外显、物化。学校文化是有血有肉、有形有神的有机体,单纯的学校精神既不可能独立存在,也不可能全权代表学校文化系统。况且,仅有精神、灵魂而无感性、具体形体支撑的学校文化是无法让校园人生成文化体验的。对学校文化而言,只有达到“神”在“形”中,“形”散“神”聚,形神兼备、神融形中时,学校文化的魅力、活力、效力才可能显现。缺乏“形”的学校文化与缺乏“神”的学校文化同样是黯然失色、苍白无力,污染感染校园人的价值世界的。正是如此,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我们应该确保“每一个概括学校文化的核心词背后都要有一两个能支撑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事例或故事。”④学校文化的文化力、教育力、价值塑造力形成于其“形”与“神”的交融与共生中。因此,研究学校文化精神的表达尤为重要。在学校文化工程建设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表达思路:

1.“文化几何体”表达法

任何几何体都是从“点——线——面——体”的线路衍生出来的,学校文化机体的构成也有类似结构,我们可以按照这一思路来表达学校精神,构建学校文化的具体样态。在此,我们认为:学校文化的聚焦点与中心点是学校精神,学校文化的“主线”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学校文化的面是由各校园文化景观构成的学校视角文化,学校文化的“体”是学校文化的立体三维构架和整体构型。为此,在学校精神表达中,我们要做的主要工程是:用学校精神来统领、安排、设计学校的主题活动文化——教风、校风、教师誓言、学生誓言、教学规章、生活制度等(即教师文化与学校文化),这是学校精神的第一次具形过程。然后,文化工程实施者要将学校的教师文化、学生文化通过学校自然景观安置、学校布局设计、文化标识物建造等手段外显出来,将之“植入”到学校的物质形态文化中,形成以唤醒、激励教与学的自觉精神为隐喻意义的学校视角文化与平面景观,这是学校精神的第二次具形过程。最后,将学校文化的各个平面景观、视角文化借助于学校文化主控台(如学校的主题雕塑、校训标语等)的力量统一整理起来,构筑以“育化校园人”为主功能的学校文化总体,形文化与景观文化错综交融的学校文化“几何体”。总之,学校文化是一个有机体,它的不同维度、层面与侧面都在展现着学校精神,服务于学校生活主题——教书育人目的的达成。学校文化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一项“穿针引线”的工作,即用学校精神把校内各种文化事物串联起来,使之归顺于学校精神主调的表达与呈现。从这个意义上看,基于“文化几何体”的文化表达思路实际上是一次用学校精神统帅、安置、定位所有学校文化事象的象征实践。

2.学校故事重叙法

学校精神表达的实质是它与学校具体事象的结合过程,这一结合的对象就是与学校相关的人、事、物。在与学校事象结合中,学校精神表达可以采取“文化几何体”思路,而在与事情结合中,学校精神表达必须求诸于典型故事重叙的思路。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故事,尤其是那些老牌名校,其成长故事可能连篇累牍,难以言尽。在这些故事中,那些典型故事、重要故事中常常蕴含着学校的“脊梁”精神,学校精神就隐藏于这些学校故事之中。当然,从学校故事集锦中选择哪个故事,如何对之排序、编辑、叙述、再现,这都是学校精神构型的过程。用什么故事、如何呈现这些故事,重点呈现故事的哪个侧面,都体现着学校精神表达的艺术性所在。我们将这一通过典型故事重叙的方法来表达学校精神的思路称之为“学校故事重叙法”。该学校精神表达思路有两大特点:其一,一切表达素材都取之于校史、故事,让人感到真实、可信、亲切,学校精神的表达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其二,利用学校故事剪辑、编撰与讲述的方式来表达学校精神便于实现对学校精神的新陈代谢与自觉扬弃。在学校文化工程建设中,对学校故事的重叙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如校史图片联展、学校各发展阶段文物展览、校史编纂等。值得关注的是,学校故事重叙法容易导致一种“向后看”而不“向前看”的抱残守缺型学校文化精神,为此,对学校故事的重叙应尽可能增加“前瞻篇”、“未来篇”,以形成融学校的传统精神、当下精神与未来精神为一体的“学校精神流体”,以此肩负起学校精神建设的核心使命——引领学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使命,实现学校文化精神的自觉与学校成长力提升的同步与互促。

3.学校事象赋值法

文化总是事物与象征、符号与意义、能指与所指的统一体,学校文化事象是学校精神、文化意义、价值倾向的表达者,善于利用这些事物、现象去传达学校精神及其意义是学校文化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如前所言,学校中那些中性的事物与现象总是借助其在校园人心目中形成的“物象”、“印象”、“形象”的媒介“散发”出、“流露”出某种文化意义。从文化学角度来看,这些“物象”、“印象”、“形象”都是表达意义的符号,它“以隐喻和转喻的方式发挥作用”, ⑤参与着学校文化意义系统的构建。如何利用蕴含在这些文化事物的“物象”、“印象”、“形象”的自然感觉、解读倾向来实现价值赋值、精神加载和意义传达是学校文化工程建设的关键问题。让物质环境“发声”,让事物“说话”, “让墙壁说话,让花草传情,让‘提示’伴随师生”,⑥是向学校文化事物进行意义加载的一般思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一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其一是暗示隐喻法,即通过文化饰物的象征性点缀、学校徽章的悬挂、学校仪式的举行等方式直接将学校精神以“符号”的形式镶嵌到学校事象中去,直接诱导、干预甚至改变校园人对那些中性文化事象的解读方向与价值倾向,将学校精神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校文化事物中去,实现对学校精神具形化的目标;其二是明示宣示法,即通过学校精神的标语化、口号化、歌曲化(如校歌)宣示形式让学校精神“上墙”、“进嘴”、“见物”、“见形”,成为校园人人人皆知的一种文化事实,人人可感的一种文化意象⑦,使之成为校园人言行举止、待人处事的基本价值观念,以此改变校园人对学校中的一事一物的理解方式与看法观点。相对而言,这两种文化事象赋值方法各有利弊:前者较为曲折、隐晦、微妙,它常常是以学校文化基调、精神氛围的形式展现出来的,其对校园人的文化影响较为明显、深刻、长效,但难以操纵、把握,而后者则较为外露、直白、明显,它常常是以学校生活主题、有声语言、有形标识的形式体现出来,其对校园人的文化影响只达及浅显、表层,但操作简单、易于实行。在文化事象赋值时,我们应该尽可能将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以达到较好的文化精神表达效果。

4.学校符号创制法

从来源上讲,学校文化符号有两类:其一是组合类符号,即学校精神与校园固有的人事物在自然关联、相互作用、彼此组合中形成的文化符号,该文化符号的形成实际上是学校精神与校园设施、人员、故事之间从发生关联到意义沟通,直至意指关系趋于定型的过程。霍尔指出,文化表达就是一种意指实践,是“把能指和所指联合构成一个有单纯的直接意指的信息的符号”的艺术。⑧在该过程中,学校文化建设者的主要任务是:把文化事象与学校精神之间的意义关联凸显出来或内联起来,尽可能强化这种符号与意义间的意指关系。第二类符号是创制类符号,即根据学校精神表达的需要,重新创制某些学校文化符号,使之承担起集中表达学校精神的任务,如制作学校徽章、修建校园雕塑、建设校园文化墙、制作学校文化精神史册、打造校园精神主题景观等。通过这些途径,学校文化就可能获得更为自由的表达空间,实现学校文化品位迅速提升的目的。当然,后一类学校文化符号的创制需要建立于学校固有文化资源之上,一个与学校生活或发展史毫无关联的文化符号势必是难以找到与学校特有精神之间的意义着生点、对节点,最终难以成为学校核心精神的代言者。学校文化符号的创制必须考虑三个要求:其一,文化符号创制的素材是否源自学校生活史;其二,其所依托的文化资源是否体现了学校生活的特质或亮点;其三,文化符号的创制能否完成学校精神表达的目的。只有满足了这三个要求,学校的文化创制活动才可能具有其针对性与效能性。有鉴于此,学校文化创制实践要努力将学校发展史上的优秀人物、重要事件、历史名物在学校的标识性象征物,如校徽校歌、主题雕塑、文化主墙等中展示出来,使之成为学校主调文化的固着点与聚焦点,成为学校文化精神主题的集中呈现者。

5.价值铺陈法

学校文化的核心层面是意义价值层,但这一层面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单体式的,而是以类似“空气”的样态参入在学校文化实物中的。而且,这一意义不是学校事物本有的,而是因校园人的参与而产生,因校园人的解读而产生的一种文化意象与价值意念。在此意义上,价值的表达只能诉诸于学校文化事象的呈现与组织,学校文化景观及故事的呈现与陈述就是学校所秉承的价值、意义、精神的铺陈手段。从技术上讲,由于每种学校文化实物的价值载荷不同,价值加载便利性不等,所以,那些文化意义浓郁的校园事物对学校精神、价值的表达力强,如若学校建设者能将之在学校中的特定空间呈现出来,学校的主导价值必然一览无遗。基于这一认识,在学校文化工程建设中,我们可以将学校校史上或当下学校生活中最能体现学校主流精神的文化事象集中起来,甚至可以通过建立学校核心文化展示区或展览馆(室)的形式,使之成为学校价值符号的汇集区与中心区,以此强化学校文化精神的存在与表达效果。当然,在学校核心价值铺陈中,按照什么样的秩序与结构来安排文化实物、学校故事是学校文化建设工程的核心技术,对不同结构与秩序的选择直接决定着学校价值意义的表达效果。因此,控制学校文化意义的解读方向是学校文化事物安置的关键环节。我们认为,要控制学校文化事物中的意义生成方向,文化建设者必须抓住两个枢纽环节:其一是文化实物有无表达某种文化价值的潜在可能性;其二是如何通过对文化事物结构的安置来诱导文化意义的生成方向。在实践中,我们既可以按照时间结构、空间结构来编排文化实物、学校故事,也可以按照文化意义的层递关系、衍生关系、逻辑关系来编排文化事物,甚至可以安排文化元神的追溯顺序、生长顺序来安排学校文化事物等。无论是哪种顺序,只要不冲淡学校主导价值,只要有利于学校文化主调精神的凸显,这种结构顺序就可以采用。

6.三维呈现法

学校文化是一个系统,是校园人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栖身环境三者相遇、共鸣,最终导致一种独特、积极、强烈文化体验形成的过程。学校文化的物质载体是环境,是行动,是文化牌照、标语标识,但将其凝成一体的却是一种精神——学校核心精神。然而,学校精神毕竟是一种无形之物,一种不可道之“道”,一种虚无的理念之“物”,它只有借助于对学校实在事物的“赋形”、“定调”、“投射”、“染色”才能实现自身的存在,学校精神就存在于学校事物的时时处处、角角落落之中,故对它的呈现与展示也只有诉诸于与学校文化实景、实物、实体的结合中才能实现。这就是学校精神表达的“三维呈现法”。“三维”,在这里是指学校文化的三种实体构成——实物、实事与实行(即实实在在的师生行为及其内蕴的人格气质)。自然,在此,“实物”是指校园中的亭台楼阁、一草一木、标牌墙体,“实事”是指学校校史与当前学校中正在发生的那些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故事、事实、事情,“实行”是指校园人的行为方式、所参与的特色主题活动及其典型化表达方式——各种活动仪式。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策划者与建设者应该坚持“三维同步、协调推进”的原则,努力将之汇聚在学校当下的教育时空中,三位一体地作用于校园人,促使其相互间产生“相互诱生、文化共振”的效应,引发校园人强烈文化体验的产生。同时,学校还可以在其发展中的特殊时刻,如校庆日、开学日、开放日、学校文化展示周等开展学校文化“三维呈现”活动。在活动中,学校可以通过实物呈现(如刷新学校文化标牌、装裱学校文化墙、教育成果展示、开放校史馆等)、实事讲述(如学校故事讲述、学校发展大事记回顾、学校发展蓝图畅想等)与实行展示(如开展主题校园活动、举行学校授牌授奖仪式、校园评优活动等)三者同步进行、同台展演的方式来立体呈现学校精神内涵,达到加深校园人对学校核心文化精神的唤醒、体认、升华的目的,实现对学校精神的集中展示与全面表达。

注释:

①[澳]科林·马什.教师初任手册(吴刚平、何立群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325.

②崔允漷,周文叶.学校文化建设:一种专业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07,(5A).

③宋家才,郑其恭.学校文化:含义·结构·品性[J].教育导刊,2007,(6A).

④崔允漷,周文叶.学校文化建设:一种专业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07(5A).

⑤[英]吉登斯.社会的构成(李康等译)[M].北京:三联书店,1998:98.

⑥陈瑞生,徐安鸿.学校文化精神的内涵与实践——以上海市观澜小学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0(2).

化工学术论文篇(4)

近几年来,由于滴状冷凝的实现与增长冷凝表面寿命等相关问题的影响,研究人员至今未将滴状冷凝应用到实际的化学工业生产当中。现在的机械、石油化工以及航空航天技术仍然在使用沸腾传热方式,利用这种方式来进行工业生产。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液体发生核态沸腾原因的探索,因为沸腾的形式多变又复杂,所以增加了研究的难度。尤其是在计算方面,更是存在一些严重的缺陷,使得计算的准确率极低,而且还需要大量的实验做基础。除此之外,水沸腾时会产生一些气泡,这些气泡会影响到加热器的表面,使得计算的难度再次加大。这都是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现在研究的重点。

1.2微细尺度传热学研究进展

微细尺度作为现代热学中的一个分支,主要是研究热学的一些规律以及微细的探讨,研究前景非常广阔。在研究微细尺度传热学的过程中,如果所研究的物体尺寸远远比承载粒子的平均尺寸大,我们所假定的观点依旧成立。但是由于我们研究的尺度比较微细,所以原来假定的那些影响因素会发生一些改变,导致液体流动的规律发生变化。随着近几年来纳米技术不断进步,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生产中的诸多领域都在引用尺度微细传热学,如高度集成的电子设备、微型热管等。

1.3强化传热过程的研究进展

要想优化传热过程,就必须从换热设备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优化设备,从而提高传热效率。换热设备主要就是进行热量的传递,热量传递有逆流、顺流、交差流、混合流等四种方式,其中逆流过程中产生的温差是最大的,顺流产生的温差是最小的。我们应该想办法改进换热设备,使其能够持续对外放热,以此达到本次研究的目的。例如:我们可以发明一些新的换热设备,采用新的传热材料应用到设备当中;改进原有的传热设备生产工艺;参照原有的设计方案,结合现代的科学技术对方案进行优化等。

2化学工程未来发展动态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大量的科技产品及技术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并且被广泛的应用,这就给化学工程的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那就是在今后的发展当中,如何给新技术的引用提供一些良好的服务及体系,并且将新形成的理论完善,使化学工程不断进步,朝着新的目标发展。其次,现在主张全面发展,我们应该研究一下信息、生物、能源、环境等方面的技术,将这些与化学向结合,为化学工程的发展做出良好的铺垫。

化工学术论文篇(5)

二、化学反应工程新领域

(一)计算反应工程

新世纪以来,流体力学、量子力学等基础研究在飞速发展、并日益成熟起来。这样就为在反应工程中有效计算机技术奠定了基础。在分子计算、大尺度集成、操作与过程的模拟、智能化发展等处,都可以看到数学软件在被广泛应用的身影。这样一来,人们得以更加简捷、有效的对化学反应过程全面、立体的模拟,加快了化学反应工程的发展速度[5]。比如,在对发展经济中其着重要作用的石油催、裂化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可大大改善研究效果。在工业石油的催、裂化中,人们通过对重质渣油进行化学处理,将其转化成有经济价值的轻质油、高辛烷值油。若使用MIP反应器,石油裂化、异构化、脱氢反应可不限于一次。这样一来,工程试验的针对性及自由度得以提高,很好的改善了产品的特性及其分布。根据多尺度思路,在几秒内就可以依据宏观模型、对实际设备完成各处的颗粒分布。然后,以此作为初始及边界进行运算、进行细化。该过程主要是用一些层次较低的模型进行模拟的。按照这样的思路,可进行层层细化,反应器内一切细节得以展示。这样一来,试验人员能够据此更精准对反应器进行放大和设计优化。

(二)向分子反应工程的转化

技术及计算技术在不断提高着,使得人们对反应过程的认识逐渐深化。化学设备水平不断提高,让研究人员能够有效观察到分子、原子;随之理论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使得人们实现了多尺度的模拟。在化学工程领域,若在分子、原子基础上,可以使得化学合成及反应过程得以有效构建。而现在,在很多领域已经将该设想化为了现实。同时,该方法论能够将其与过程强化论有机联系起来,以最大可能的提高效率,促进了节能减排的发展。此外,若在化学反应工程中运用分子反应工程技术,可以使得前景更为广阔。

化工学术论文篇(6)

在实施模块一电路中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板书和多媒体对相关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和介绍,在此之后,给学生大量时间,让他们独立地对电流表、电压表、稳压电源、绝缘电阻表等仪表进行实践操作,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这期间,通过万用表的使用和操作能够掌握万用表的调零方法、注意事项。此外,通过实践操作还可以掌握电流、电压、电阻的测量和读数方法。模块二直流电路分析方面,对于电阻、电容、电感等电子器件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这些元器件是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它们进行实际操作并搭建直流电路是非常有实用价值的。此外,这个模块还有重要的直流电路的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掌握它对于分析直流电路工作原理有着指导的作用。模块三是单相正弦和三相交流电路,通过学习需要学生掌握交流电路、RLC串联电路、三相交流电和三相负载的星形角形连接。在荧光灯电路和照明电路的安装实验中,学生们不仅学习到了交流电路分析的理论知识,同时还掌握到了实际电路安装过程中的实际操作。

(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课程学时分配问题:以前的教学安排大多是每次2学时,这样老师在完成讲授理论知识后,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将课堂上所讲的理论知识进行吸收,更不可能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上,再者上下次课时前面讲的理论内容忘记很多,基于此,将学时进行调整,理实一体化课程变为4学时,这样做的好处是当学生听完老师讲授的理论知识,还没有忘记的时候,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强化对理论知识的消化,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施地点问题:传统教学模式的授课地点通常是教室,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不具备实践操作的条件。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地点则为实训室或实验室,这样不仅具备理论知识教学的条件,还可以利用实训设备和仪器进行实践操作,这样的话,老师可以一边教授理论知识,一边进行现场演示实践,教学的效果更佳。教学模式转变问题: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在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通常作为配合老师的地位,这种情况下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太高,学习主动性没有被完全地调动。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老师的职责更多的是要指导学生,这样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益处

1.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理论知识

在实施过程中,对于电阻、电容、电感、常用电路和仪器仪表的认识可以通过实训室来获得,而不再是传统教学中靠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想象或借助多媒体手段获得。这样,原来想象中的知识内容变成了现实中鲜活的东西,使得学生更加深刻地学习到了这些知识。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了实训室或实验室的操作平台,让学生们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动手实践操作,不再像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死记硬背,这样使得学生们在学习理论知识中增加了实践的机会,在实践过程中又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理论知识的指导性。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施过程中,学生不再是配合老师教学的配角,而占主导地位,这样势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将更加积极踊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和老师一起高效地完成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教学工作。

化工学术论文篇(7)

二、语境论与技术哲学结合的思考

“语境“作为元哲学问题,并非技术哲学研究的内容,但朱春艳与陈凡在其《语境论与技术哲学发展的当代特征》一文,以分析“语境“的含义为切入点,从三个方面讨论了语境论对当代技术研究产生的重要影响。指出技术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从关注技术“本身“转向关注技术创新,尤其是关注技术创新和文化的相关性问题。具体来说,在技术哲学的经验论转向的引导下,运用语境论的方法论原则对技术做动态的考察,尤其是考察在技术创新的各个具体阶段上,文化因素如何影响技术创新的层面。应该说,此文提出的将语境论应用于技术哲学的研究,使得技术哲学从抽象走向具体,从单一性走向系统性,从两极对立走向相互融合,进而能够影响当代技术哲学研究纲领的形成和研究范式的发展,同时,对技术哲学未来的发展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实践向度的关注

乔瑞金、师文兵的《从人的解放看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传统的多重意蕴》,从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传统的三种基本的存在形式、主题与聚焦点,按照马克思、马尔库塞和威廉斯三个代表人物思想演变的历史顺序,从技术与生产方式、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关系的不同视角,给予初步的讨论,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传统为人类解放所做的不懈努力,阐述了其基本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张晓红的《国内马克思技术实践思想研究综述》,对这一议题的国内研究现状做了较为详尽的说明,主要反映在马克思的技术实践概念界定、技术实践主体及其生存状况、技术实践价值、技术实践批判等方面问题的研究上。万长松的《苏联技术哲学与其工业化道路的关系问题研究》认为,苏联的技术哲学与其工业化发展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两者之间却存在着间接的内在联系。进而强调,在我国,技术哲学研究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不能失去哲学应有的批判功能;也不能脱离实际,要适应改革开放与工业化的时代背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道路。

四、技术思想史的探微

主要是从技术思想史的角度,解读古人对技术的思考。赵玉强在《庄子生命本位技术哲学的基本面向与内在理路探赜》一文中,对庄子的技术哲学思想进行了讨论,从而解释庄子生命本位的哲学对于当下社会的指导意义。作者提出在生命之道的统摄下,生命成为庄子技术哲学的价值本位。庄子立足于生命本位,在自然之域中对技术的探讨突破了现实层面的矛盾张力,开显出一种超越之维;在社会领域,庄子对技术异化、技术道德以及技术的相关社会政策等问题予以沉思;在人生的领域,庄子强调人当开掘技术内在本己的价值,从而提升生命的境界。项继光和任莉的《古希腊时期技术的哲学思想研究》便挖掘与分析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技术的哲学思考,以及他们对于技术的反思与追问如何成为现代技术哲学的思想源泉的。

五、工程的演化、本体论与人文反思

从发表的文章来看,主要涉及两大主题:一是对工程演化及其本体论的阐释。李伯聪、王晓松的《略论工程“双重双螺旋“及其演化机制》一文,把工程演化过程理解为一种“双重双螺旋“过程,即由“技术链“和“非技术链“(“经济)社会链“)共同构成的“双螺旋“。演化过程则由“技术发明)工程创新)产业扩散“三个环节组成。其中,工程“双重双螺旋“中“技术链“的演化,其基本内容是“技术硬件(机器)和技术软件(知识和制度)双螺旋“的演化。“选择与建构“机制是工程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机制。选择机制使得在技术)经济进化过程中,技术创新成果经过市场的选优汰劣,保证了工程活动和市场经济的健康演进。建构机制则体现为技术链与经济)社会链的“双重双螺旋“变革,形成新类型的“双重双螺旋“等形式。蔡乾和在《什么是工程:一种演化论的观点》的文章中,结合对工程的本质追问,也从演化论的观点考察了工程。张秀华在其文章《工程的生存论阐释》中,在现象学的视野下,主张可以从不同进路来理解和阐释工程,在生存论解释原则下,面向实事——工程现象本身,自觉进入工程的生成与人之生成的解释学循环,并将工程视为以“栖居“为指归的“筑居“,才能洞悉工程的本性与存在论意义。

二是对工程的人文规范与伦理追问。《“罪“与“赎“——关于人类工程之“非“的反省与超越》一文指出,工程既有功也有过,人类因工程之“罪“而遭到自然的报复和惩罚,以至于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和生存危机。这就警醒我们必须反思征服、宰制自然的工程实践,在肯定工程之“是“的同时,正视、检讨工程之“非“,进而优化工程观,并在现实中以“赎罪“之感合理地规范工程行动,自觉地建构“无为“、“善为“的工程,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解。《略论工程美》则回答了工程美的功能,认为工程美是工程活动及其所创造的人工自然物给作为审美活动主体的人的舒适与愉悦之情,工程美的实质是功能美,这一实质展现为工程美的实用性、科技依赖性、环境协调性、社会历史性和综合性等特征,“美在和谐论“和实践活动论是工程美的立论基础。与以上对工程的人文规约与美的诉求不同,一些学者更重视工程伦理的路径。张应杭认为,面对因工程技术失误带来的灾难,有必要强调工程技术人员敬畏之心的培植。道家“道法自然“命题中敬畏自然的立场可以为这一敬畏心的培植提供思想史的启迪。道家以法自然为核心价值理念所主张的天人合一、人我合一和身心合一之道可以为现代工程技术伦理提供如下三条敬畏原则:自然地对待自然、自然地对待他人、自然地对待自我。任丑则追问了工程伦理学的价值基准,并认为人权既是功利、道义、责任、权利等工程伦理学基本路径的价值基准,又是科学、技术、工程和工程师等工程伦理学诸要素的价值基准。因此,人权是工程伦理学的价值基准,各类工程事业应该成为切实保障和促进人权伟业的现实力量。熊志军还对科学伦理与工程伦理作了比较研究。此外,2011年以来出版了一批工程技术哲学的学术著作。

一方面,进一步深化了工程演化与本体论研究。殷瑞钰、李伯聪、汪应洛等的《工程演化论》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阐述了“工程演化论“的基本概念,揭示工程演化的规律和特点、工程演化的动力系统,讨论工程要素演化与系统演化,分析工程演化机制以及工程演化与文化变迁、人类文明进步等问题,并通过一些典型案例提供理论支持与说明。张秀华的《历史与实践:工程生存论引论》在现象学和实践哲学的范式下,借助生存论的解释原则,先行确立起生存论对于工程追问的优先地位,显示“人以工程方式去存在“及“人#工程#生存“互释共容的生存论意蕴,并据此于时空向度内考察“作为方式“、“人工世界“和“实存工程“的复性展延,进而判明工程实践之“是“与“非“、工程异化及其扬弃的历史担当,自我解蔽与突围,趋赴以“栖居“为旨归的“筑居“,重建时代的工程文化,去实现“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人类理想。

化工学术论文篇(8)

在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主流话语的今天,重提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也许有些不合时宜。然而,对于某些大众文化研究者所倡导的应以大众文化研究取代文化工业批判,或专注于本体论研究而不及其它的理论趋向与态度,笔者深表忧虑,不敢苟同,因此不合时宜地旧话_革提。本文想阐明的足,文化工业从来就不是大众文化,更无从被大众文化研究所取代;审美自治并非净上,也从未完全自治;文化工业与审美自治其实互为表里,体现和贯彻着启蒙精神的理性逻辑,两者的组合形成了当前社会的审美泛化和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结局。

一、“文化工业”与大众文化

当代大多数文化理论研究者是从法兰克福学派开始了解“文化工业”这个概念的。阿多诺在《再论文化工业》…文中说到:“‘文化工业’(cultureindustry)这个术语可能是在《启蒙辩证法》这本书中首先使用的。霍克海默和我于1947年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了该书。”随着当代全球性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和大众文化研究广泛深入地展开,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遭受了越来越多的理论挑战。概念是逻辑思维的起点,同时也往往是理论分歧之源。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理论的核心概念——“文化工业”自然首当其冲受到挑战。这些理论认为,文化工业统治下所产生的被同一化的大众文化(massculture)在实践中并未出现,而应用内涵更为丰富多样的中性概念“大众文化”(popularculture)取代大众文化(masscu[ture),对“大众文化”采取多样分析的态度,而是一味地进行否定性的批判对此,我们应了解到,阿多诺曾详细论述了“文化工业”概念的来源:

“在我们的草稿中,我们使用的是‘大众文化’(m culture)。大众文化的倡导者认为,它是这样一种文化,仿佛同时从大众本身产生出来似的,是流行艺术的当代形式。我们为了从一开始就避免与此一致的解释,就采用‘文化工业’代替了它。”

阿多诺进而指出:“我们必须最大限度地把它(指大众文化,作者注)与文化工业区别开来。”由此可见,阿多诺的批判从一开始就是严谨和明确的,是对准“文化上业”而不是针对“大众文化”(massculture),更无论“大众文化”(oppularculture)因此,试图用“大众文化”(popularculture)取代“文化工业”,以瓦解阿多诺的批判立场显然难以立足。然而,人们的疑问也许不会到此为止,“文化工业”既不是大众文化,也不是“从大众本身产生出米”,那么,它难道是从天上来,凭空而降的?

比阿多诺稍晚些的美国左翼文化理论家丹尼尔·贝尔将“文化”界定为“意义的领域”,他认为,“它(文化)通过艺术与仪式,以想象的表现方法诠释世界的意义,尤其是展示那些从生存困境中产生的、人人都无法回避的所谓‘不可理喻性问题’,诸如悲剧与死亡。”因此,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文化工业主要是指文化艺术的现代化、工业化加工生产及其产品借助现代传媒的流通行为,如电影、电视、广播报刊等。阿多诺关于文化工业的论述虽然也是以这些领域的文化生产现象为主,但却不是简单的现象描述,而是就其深层的哲学意义而言的。阿多诺认为可以合法地被称为文化的东西,是作为苦难和矛盾的一种表达,试图紧紧抓住关于美好生活的理想,“‘工业’这个词不要太注重字面的理解。它是指事物本身的标准化——例如西方的、电影院常客了如指掌的那些东西的标准化,是指扩散技术的理性化,而不是严格地指那种生产过程。”.‘更多地是在社会学的意义上,在结合工业的多种组织形式的意义上,而不是在技术理性实际生产的东西的意义上,它是工业的。”仅就这论述,往往使人们以为,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概念指的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有组织、标准化、批量化的文化产品的生产。而实际上,阿多诺文化工业的重点在于,“文化既不可能代表那些只是存在的东西,也不可能代表那习以为常的、不再有束缚力的秩序范畴,文化工业利用这些遮蔽了关于美好生活的理想,仿佛既存的现实就是美好的生活,仿佛这些范畴就是美好生活的真实的衡量标准。”与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作为《启蒙辩证法》中哲学片段的组成部分相一致的是,这里的标准化、理性化,指的是启蒙精神对理性与秩序的崇尚,而文化工业作为对那些体现习以为常的不再有束缚力的秩序范畴的有组织、标准化、批量化的生产,正是以理性和秩序为标准,并将这一标准在全社会有计划扩散的启蒙精神的贯彻过程。阿多诺和霍克海默所谓的“启蒙”并不是专指18世纪西欧的启蒙运动,而是泛指把人类从恐惧、迷信中解放出来和确立其主权的最一般意义上的进步思想。然而这种旨在征服自然和把理性从神话镣铐下解放出来的启蒙运动,由于其自身内在的逻辑而转到了它的反面,本身却变成了一种新式神话。结合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对启蒙理性的批判,文化工业的概念应在其是作为已i贬值的、欺骗群众的启蒙精神的载体的意义上来理解,才是其作为哲学批判目标的本意。虽然,文化工业实践成其为可能,“既是由于当代技术的发展水平,也是由于经济的和行政的集中化。”但其内在的深层的原因在于启蒙理性的绝对化。在当代大众文化的语境中,文化工业理论只有在其被理解为是埘启蒙理性精神膨胀的批判时,才仍然是可以理解与接受的,并且也是不可取代的。

再回到本文开始的疑问,文化工业来自何处?我们就会明白,文化工业不是循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不是商业化以后的产物,它的出现应溯源于启蒙理性的出现及其在文化艺术领域的投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正是凭空而降的,从主观唯心主义抽象的“理性王国”空降而来。

二、启蒙精神与唯美主义

启蒙精神在20世纪遭到了否定性的哲学批判,然而在此之前漫长的西方文明发展史中,启蒙精神作为照耀人们冲破神话蒙昧的理性之光,曾经谱写了西方哲学与艺术的辉煌篇章。在恢宏人性战胜神性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一次次文化解放运动中,理性精神逐步渗透到人类世俗生活的各个方面,并赋予其意义、秩序和前进的力量。这种理性精神应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指哲学认识论中与感性认识相对应的那种理性认识,以抽象性、间接性、普遍性为特征,以事物的本质、规律为对象和内容;二是指那种作为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的思维理性,在它建构起的“理性王国”中,一切都要接受理性的裁判。正是在理性精神的照耀下,人文学者构筑起了古典美学的高峰,美的艺术的观念得以最后形成,黑格尔更是将美学看作艺术学,并将艺术定义为“理性的感性显现”。正是以理性的名义和根据,康德明确界定了美学的研究领域,美与艺术开始具有了不可替代的哲学地位和存在价值。

在传统哲学向现代哲学转变的19世纪,作为引导人类的“进步思想”——启蒙理性在资本主义社会贫困、黑暗、丑陋的社会现实面前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启蒙精神由于其自身的理性逻辑而走到了它的反面。哲学和美学经历了由理性向非理性,由意识转向无意识,由实住论转向价值论,由内容美学转向形式美学的历史嬗变。而正是在此时,与反映现实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对立的一股美学思潮,崇尚审美自治、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则逆流而卜,构筑了主观理性统治下独证的审美王国,理性与审美历史地结合在了一起,成为启蒙理性的最后避难所沃尔特·佩特在《文艺复兴:艺术和诗的研究》中以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为例作了说明:“在这里,艺术家、哲学家以及那些受世事熏陶变得敏锐的人不是在寂静中生活,而是息息相关,并从西向的交流中相互汲取光与热。那时有一股总体提高与启蒙的精神,所有人都彼此想象地相互交流。是这种精神的一统使文艺复兴的所有不成果得以和谐一致;l5世纪意人利艺术的许多庄重典雅与影响止是要归功于这种同精神的密切联盟,归功于对这个时代的最好思想所做的参与。”

崇尚审美自治的唯美主义激烈地反对现实主义,认为在现实世界中只有贪婪、丑恶和苦难,只有在远离现实生活的艺术中才有美。沃尔特·佩特在其代表作《文艺复兴:艺术和诗的研究》中阐述的理论观点成为唯美主义的宣言。他把美看成是一种脱离社会的现象,但又认为美尤其是艺术美应当紧紧地与真实相联系,“一切美毕竟都仅仅是真实所具有的精美”。他所说的“真实”并不是客观现实的社会生活的真实,而只是主观世界中感觉的真实。佩特还认为,美与智力的明晰性有关,“思想的纯粹的明晰性所拥有的充满诗意的美,心灵的冷漠性和严峻性在实际上所拥有的美的魔力,它们同肉眼的明晰性之间有着亲缘关系,这不仅仅是一种形象说法。”佩特的主观美论完全否定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美,这固然与他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现实持一种尖锐的批判态度有关,更重要的是他心中“真实”的审美王国只是由抽象的理性精神建构起的审美乌托邦而已。

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王尔德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艺术除了表现自己之外,不表现任何别的东西。艺术有独立的生命,正和思想有独立的生命一样,而且完全按照艺术自己的种种路线向前发展”。在王尔德看来,艺术应当脱离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应当以艺术家的自我意识为表现对象,而且他心目中的艺术家的自我意识仿佛完全与特定的时代、与现实的社会生活没有联系。手尔德对于美的看法同样是否定美与客观现实的内在联系,他指出,艺术以追求美为目标,而美是超越一切现实而存在的。王尔德认为,艺术是“谎言”,因为艺术的目的是讲述“美而不真”的事物。他还认为艺术作品都是个人创造的产物,包括神话和传说也是如此。在唯美主义的理论中,审美和艺术领域处处体现着启蒙思想的理性逻辑。

阿多诺引用柏拉图的话来阐明,“客观地、内在地不真实的东西也不可能在主观上对人类是好的和真实的。”唯美主义者所倡导的审美独立和艺术自治,不仅没有审美感性的自由和解放,反而成为对感性最彻底的理性操控。正像启蒙辩证法所阐释的那样,“那个旨在征服自然和把理性从神话镣铐下解放出来的启蒙运动,由于其自身内在的逻辑而转到了它的反面。”阿多诺在评论欧洲唯美主义者时同样指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正是它所倡导的反面。”因为它们根本遵循着同样的理性逻辑,只能带来同样的自我摧毁的结果。

三、工业技术与形式主义

技术的发展无疑是实现文化工业扩张的重要前提条件。在阿多诺的理解中,文化生产过程中包含着两种不同的技术:一是文化工业生产的复制和扩散技术;二是艺术作品中的内在技术。“文化工业的技术概念只是在字面上与艺术作品中的技术是相同的。在后者中,技术与对象本身的内在组织有关,与它的内在逻辑有关。与此相反,文化工业的技术从一开始就是扩散的技术,机械复制的技术,所以总是外在于它的对象”。

从阿多诺的论述来看,所谓文化工业的技术足指当代的机械复制、大众传媒等现代工业技术,而所谓艺术作品中的技术应当是指艺术作品中形式主义的艺术技巧。“形式主义”是审美和艺术自治观中的本体论,它与唯美主义同时建构了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美学观,不过前者更注重审美主观性和纯洁性的维护,后者更专注于艺术自身发展规律的理论归纳。现代主义艺术在形式上的革命和对古典美学的批判最初主要局限于艺术学的范畴之内,与重新寻找艺术的本质有关。贝尔创立的“有意味的形式”的视觉形式理论和俄国文学研究者主张文学自治的方法论改革,即是对现代艺术探索的理论总结,又成为现代主义艺术的阐释依据。阿多诺对现代主义艺术的形式主义革命倍加推崇,并把形式主义美学原则引入社会学,从精英主义的立场出发,以现代主义艺术作为进行社会批削的武器,使之具有了与文化工业相对立的社会批判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他认为,现代主义艺术,不以写实的艺术方式莺视题材的重要意义,是因为自由主体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已被技术、传媒、大众文化、消费主义全面控制而失去了自由思考的能力,在一个人性异化的社会里,当现代主义艺术强调艺术形式自身的自律性、自主性、艺术创造的原创性和艺术家的主体性时,在根本上也就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包括对它的文化工业的超越、批判和否定。

虽然同样主张审美自治,形式主义者的美学目的与唯美主义者根本不同。阿多诺认为现代主义艺术中的形式主义艺术技巧使它成为了启蒙理性统治下“同一性”社会的对立面和反抗力量。而工业技术则借助意识形态的支持阻碍着艺术技术的实现,“只是就文化工业小心翼翼地使它自己避免包含在它的产品中的技术的充分潜力的影响而论,它依靠意识形态的支撑。它寄生在外在于艺术的、对物品进行物资生产的技术上,无关乎包含在它的功能性中的对内在的艺术整体的职责,电无关乎对审美自治所要求的形式法则的考虑”。

文化工业的代表莫过于好莱坞的电影和无所不在的广告,它们集现代社会的技术、文化、艺术、商业、传媒、产品制造为一体。在好莱坞的影片中,富丽堂皇的场景布置,宏大、热闹的场面,精心制造的光线、色彩和空间,无不具有西方古典主义艺术的审美趣味。古典文化中为少数人拥有和欣赏的艺术典范,在现代社会,则通过机械复制和文化工业批量生产而转换成为流行的、大众的通俗文化。阿多诺指出“文化工业把古老的和熟悉的熔铸成一种新的品质”,正是指占典文化中的高级艺术典范在现代社会经过文化工业的技术、市场、商业体系、现代传媒的改造,在以“启蒙代替神话”的同时,以知识代替想象:“现在一切文化都是相似的。电影、收音机、书报杂志等是一个系统。”“在垄断下的所有的群众文化都是一致的,它们的结构都是由工厂生产出来的框架结构”,经过这种“技术”的改造和重新组装,文化工业最终成为启蒙精神的制造者和代言人。

四、审美泛化与感性操控

当代社会与文化的一个突出变化正体现为审美的泛化与口常社会生活的审美化。许多西方著名的社会学家与美学家都一致认为:审美化正在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组织原则,西方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审美化(aestheticization)过程,以至于当代社会的形式越来越像一件艺术品。社会学家维尔什认为,“近来我们无疑在经历着一种美学的膨胀。它从个体的风格化、城市的设计与组织,扩展到理论领域。越来越多的现实因素正笼罩在审美之中。作为一个整体的现实逐渐被看作是一种审美的建构物。”他甚至于认为,如果说经典的社会学家把理性化(韦伯)、社会分层(杜克海姆)等看作是现代性的动力并以此为研究中心,那么今天的社会学研究则应该把审美化作为研究中心,凼为审美化无疑与理性化等一样成为社会组织的核心因素之。

化工学术论文篇(9)

20世纪马克思主义学者以及相关理论的研究,形成了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现象的批判与反思。以法兰克福学派为首的“批判理论”,对当时社会的总体性批判产生了理论思想上的交融与碰撞。在阿多诺的美学理论中,对于文学艺术的反思也正是对现实的反思,他通过艺术的形式对资本主义残害人性的现实做了强烈的控诉与批判性的剖析。从精神层面对艺术和现实实现了一种突破,是资本主义思想与传统观念统治下一种新的批判视野的拓展。同时阿多诺的否定观中包含着把艺术放在现实中拯救现实的内涵,因此他将文化与现实、现代主义艺术与现实相对抗,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思想,对文化工业有了新的认识与阐释。

一、艺术本质与现实大众文化

法兰克福学派所使用的大众文化一词,为马克思主义学者所创,使用文化工业来描述大众文化,则是阿多诺和霍克海默首先提出,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思想在《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中有进一步的阐释,他将大众文化看作一种“文化工业”性质,强调了现实中文化工业的总体性特征。“艺术和消遣这两种不可调和的文化因素都服从于另一个目标,都服从于同一套虚假模式:即所谓文化工业的总体性。”[1]在文化工业主导的社会,资本与娱乐大众的效益成为操控一切的主人,用数据来衡量艺术价值体现了技术理性在这一时期的运用。阿多诺对此现象在《否定的辩证法》一书中将对社会的批判上升为哲学层面的辩证法的否定,他对黑格尔到卢卡奇所强调的“总体性”和“同一性”进行了重新审视与反思。

在阿多诺的文化批判理论中,反对把过去的整体性作为文化工业的标准,在大众文化作为一种娱乐体系出现时,其完全变成没有思想和超越性的消费产品,从而仅仅依赖技术手段控制艺术及文化的形成。文化工业以一种快乐的方式试图逃避,缺少对现实的反抗,因此阿多诺在他的艺术否定观中提出艺术的本质在于否定,“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否定的认识。”[2]阿多诺将艺术完全看成是非现实的、非实际存在的一种想象,这种想象是对文化工业之外不存在的事物的追求。他把以“美国化”为代表的如好莱坞电影、流行音乐等作为大众文化的典型,认为这些挤压生存空间的文化形式,使文化失去超越生活的艺术性。追求思想与超越是文化的天职,文化缺少思想则不成其为文化。他提出“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这一观点,否定原有的优雅、和谐的艺术,开启了现代主义的思想范式,反对传统艺术的优美和谐与崇高的表现力,用超越性的、消解一切外观的否定性艺术反对文化工业。

二、与艺术相对的图式化现实

当代美国著名艺术批评家格林伯格认为,“庸俗艺术是程式化和机械的,是虚假的快乐体验和感官愉悦,虽然庸俗艺术依据样式而有所变化,却始终保持着同一性,同时我们的时代生活中一切虚假事物的缩影。”[3]《美学理论》中强调异化现实对我们的感觉和意识起分裂和破坏作用,艺术的自主性和幻想性能超越异化现实,虚假与机械性是文化工业时代主要特征。《启蒙辩证法》中提出大众文化的标准和齐一化,即当前大众文化运用一种虚假的事实与技术理性破坏人们意识中的图式,他将文化工业看成一种图式化运作,反映在他的美学思想中,则认为传统艺术是对人的整体思维的束缚,从而使受众被动地接受艺术产品。他将非同一性与否定性作为艺术应有的本质,即艺术是否定现实的,把艺术界定为打破传统完美性世界的反题,即“反艺术”概念,不提倡符合受众普遍审美特性的标准与和谐的形式,而崇尚贝克特式的荒诞艺术形式,消解完美的外观,以此否定和反抗现实。

阿多诺的艺术否定观从艺术的本质探讨出发,针对工业社会生存空间,提出艺术的革新,抗议文化工业中的伪艺术现实,控诉了追求外观感染力的商业性艺术。他将卡夫卡的超现实主义小说、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绘画艺术等放在现代艺术典型的行列中,荒诞性、超现实性的艺术形态体现了艺术否定观对现实的否定与超越,现代艺术观点,建立在摆脱现实、艺术呈现自由性的基础上,将图式化从艺术中剔除,形成新的审美空间,即“反艺术”的审美空间。资本主义异化现实。工业文明以及“野蛮”制度下的图式化运作方式,与阿多诺提倡的既有思想性又有超越性的否定性艺术相抵触,他指出“艺术作品的生命就在灭亡”。[4]消解现有形式得到新生命,使艺术的自由性与同一性回归到艺术空间中,在否定一切的基础实现艺术本身的价值。

三、艺术的二元对立

阿多诺的艺术与美学理论,集中体现在《美学理论》中,艺术在阿多诺的批判理论中具有反叛性,“它通过创造一种与人们现实生活所不同的一个维度来实现对于现实社会生活的反叛,因而艺术与现实生活是脱离的。”[5]因此阿多诺站在新古典主义的立场,批判了文化工业时期对古典主义艺术自律的违背。在否定辩证法的基础上,认为艺术是与现实脱离的,对文化工业的批判,也正是对艺术的批判,从这一角度提出了艺术二元对立的观点。工业文明中的艺术在自律与他律的困境中,一方面艺术要坚持自律,保持自己独立的风格与特性,另一方面又无法逃避文化工业巨大的影响力,因而他认为艺术要创造现实中不存在的、超越于现实的内容,文化工业中存在的是可以用来交换的艺术,称为“文化产业”。艺术二元论观点将文化工业的商品化看作艺术的对立面,艺术是对文化工业的否定,超脱于现实文化产业的商品性之外才有真正艺术的存在。现代电影事业的发展在大众文化的需求下,走向同一化和标准化,情节设定与情境等无一不在迎合商业需求。例如好莱坞电影往往将故事设定在低龄化水平上,因此观众的欣赏水平低龄化,造成这种影视艺术以庸俗和机械化的方式呈现。把艺术表现固定在同样的模式与标准下,混淆视听,艺术在面临二元对立的困境时,不存在否定一切的超越性与纯艺术性,因此o法克服二元对立的困难。

无论是文化工业时代的商品交易,还是艺术自身,都面临着与大众文化相融的处境,艺术在大众文化的整一化体制下与现实相对立,用否定生活、超越现实的本质特点拯救异化现实,是阿多诺对艺术救赎作用的阐释,艺术既用否定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又通过批判与反对工业文明实现文化上的自觉与社会批判,使艺术否定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霍克海默,阿多诺,梁敬东,曹卫东译.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阿多诺.美学理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 122.

化工学术论文篇(10)

>>青海2014年自考报名时间 | >>青海2014年自学考试时间

2014年青海自考科目安排(自学考试各个专业的考试科目不同,具体点击查看:自学考试科目) 专业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 专科 两年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 本科 两年 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电子政务理论与技术、政府经济学、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网站建设与管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子政务案例分析、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 电子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 (一)、电工原理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线性电子电路、非线性电子电路、数字电路、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电子测量、音响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 及应用 、办公自动化 设备、 电子工程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工本) 、物理(工)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工程经济、信号与系统、计算机软件基础(二)、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理论(二)、声视频技术 服装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服装工艺、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纸样设计、服装市场营销等 本科 两年 服装设计、服装纸样设计、服装图形设计、服装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立体剪裁、展示工艺、企业形象设计、服装饰品设计等 数控技术 专科 两年 机械设计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数控编程与操作、CAD/CAM、电工学等 本科 两年 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与监测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床数控原理、CAD/CAM软件应用、模具与现代加工技术等 视觉传达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插图艺术设计、包装结构与包装装潢设计、平面广告设计、机构形象设计( VI )、商品摄影、POP与DM广告设计等 本科 两年 书籍装帧设计、包装工艺与设计、创意网页设计、影视广告、方案与脚本、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家具设计 动漫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字体设计、动画基础、动画运动、电脑图像设计、动画概论 本科 两年 漫画设计、动画场景设计、动画分镜头、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动画特效合成、动画创作 生物技术 专科 两年 普通生物学、食品分析与检验、发酵工艺学、生物制药技术、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学、病毒学、现代生物技术导论等 生物工程 本科 两年 英语、工程制图、化工原理、生物工艺学、微生物遗传与育种、生化工程、生物制药学、生化分离工程、高等数学等 食品工程 专科 两年 基础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 本科 两年 食品工程原理、食品营养、食品加工技术、酿造食品加工、食品法规、食品包装与设计、农产品储藏运销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景观园林 本科 两年 英语、园林工程制图、园林艺术原理、景观生态学、园林建筑学、园林CAD、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学、3DMAX、园林植物保护学、园林美学 新闻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汉语基础、社会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写作、报纸编辑、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广告学、新闻心理学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新闻评论写作、新闻摄影、外国新闻事业史、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传播学概论、公共关系学、新闻事业管理、文学概论 应用心理学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测量、普通心理学(含实践)、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认知心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史、变态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心理咨询原理与技术(含实践)、学校心理学、心理诊断、行为改变技术(含实践) 小学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教育原理、科学技术社会、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科学教育、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班主任、素质教育导论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简史、中小学教育管理、比较教育、小学艺术教育、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学校管理心理学、教学设计、德育原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学 专科 两年 学前教育学、学前发展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儿童文学、学前教育心理学、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科学技术社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育学原理、学前游戏论、幼儿园课程论、学前比较教育、中外学前教育史、幼儿园活动设计、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家庭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学设计、教育电视系统、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计算机辅助教育、多媒体教学系统、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与学的基础原理、教育传播方法研究、教育电声系统及软件制作、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 教育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育管理原理、教育评估与督导、教育经济学、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法学、教育预测与规划、中外教育管理史、管理心理学、高等教育管理

化工学术论文篇(11)

>>江西2014年自考报名时间 | >>江西2014年自学考试时间

2014年江西自考科目安排(自学考试各个专业的考试科目不同,具体点击查看:自学考试科目) 专业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 专科 两年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 本科 两年 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电子政务理论与技术、政府经济学、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网站建设与管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子政务案例分析、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 电子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 (一)、电工原理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线性电子电路、非线性电子电路、数字电路、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电子测量、音响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 及应用 、办公自动化 设备、 电子工程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工本) 、物理(工)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工程经济、信号与系统、计算机软件基础(二)、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理论(二)、声视频技术 服装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服装工艺、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纸样设计、服装市场营销等 本科 两年 服装设计、服装纸样设计、服装图形设计、服装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立体剪裁、展示工艺、企业形象设计、服装饰品设计等 数控技术 专科 两年 机械设计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数控编程与操作、CAD/CAM、电工学等 本科 两年 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与监测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床数控原理、CAD/CAM软件应用、模具与现代加工技术等 视觉传达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插图艺术设计、包装结构与包装装潢设计、平面广告设计、机构形象设计( VI )、商品摄影、POP与DM广告设计等 本科 两年 书籍装帧设计、包装工艺与设计、创意网页设计、影视广告、方案与脚本、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家具设计 动漫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字体设计、动画基础、动画运动、电脑图像设计、动画概论 本科 两年 漫画设计、动画场景设计、动画分镜头、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动画特效合成、动画创作 生物技术 专科 两年 普通生物学、食品分析与检验、发酵工艺学、生物制药技术、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学、病毒学、现代生物技术导论等 生物工程 本科 两年 英语、工程制图、化工原理、生物工艺学、微生物遗传与育种、生化工程、生物制药学、生化分离工程、高等数学等 食品工程 专科 两年 基础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 本科 两年 食品工程原理、食品营养、食品加工技术、酿造食品加工、食品法规、食品包装与设计、农产品储藏运销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景观园林 本科 两年 英语、园林工程制图、园林艺术原理、景观生态学、园林建筑学、园林CAD、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学、3DMAX、园林植物保护学、园林美学 新闻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汉语基础、社会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写作、报纸编辑、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广告学、新闻心理学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新闻评论写作、新闻摄影、外国新闻事业史、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传播学概论、公共关系学、新闻事业管理、文学概论 应用心理学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测量、普通心理学(含实践)、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认知心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史、变态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心理咨询原理与技术(含实践)、学校心理学、心理诊断、行为改变技术(含实践) 小学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教育原理、科学技术社会、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科学教育、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班主任、素质教育导论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简史、中小学教育管理、比较教育、小学艺术教育、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学校管理心理学、教学设计、德育原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学 专科 两年 学前教育学、学前发展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儿童文学、学前教育心理学、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科学技术社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育学原理、学前游戏论、幼儿园课程论、学前比较教育、中外学前教育史、幼儿园活动设计、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家庭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学设计、教育电视系统、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计算机辅助教育、多媒体教学系统、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与学的基础原理、教育传播方法研究、教育电声系统及软件制作、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 教育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育管理原理、教育评估与督导、教育经济学、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法学、教育预测与规划、中外教育管理史、管理心理学、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