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写作方法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5 15:04:09

写作方法论文

写作方法论文篇(1)

音乐本科毕业论文抄袭、剽窃现象为何如此严重?许多专家教授都曾论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先天文化基础不牢”。音乐专业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不高,他们被录取时,文化分数低于其它专业很多。而“论文写作是一种综合的脑力劳动”,撰写论文“实际上是作者思想、观念、知识、修养和语言文字能力的全面体现”。

[1]“他们最应该补习的东西是文化。” 〔2〕

音乐专业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有些“先天”不足。他们从小用大量的时间接受音乐技能训练,文化知识的学习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自然要受到一定影响。[1]因此,撰写毕业论文困难较大。“论文是人类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的最方便、最好的一种载体。”〔3〕“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首先应该能清晰明白写作,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们现在还不习惯人应该有自己的思想,不知道学术思想从哪里来。” 〔2〕

(二)“后期训练不够”。开设相关的课程很少,音乐专业开设此课程更少。他们在撰写毕业生论文之前没有受此教育,没有进行写作音乐论文规范化的系统训练。郑州大学教授郭英剑说:“不客气地讲,我们的大学生,甚至研究生,没有能够受到良好的学术规范教育”。[3]因而,直接导致音乐专业写作训练的不足、学术规范意识的缺乏。中央音乐学院钟子林教授认为:“对音乐系来说,应该把论文写作规范作为一项教学的重要内容”[3] 例如,音乐专业学生不通晓论文写作的技术规范。有位学生的论文题目是《源远流长的古筝史》,其内容摘要:“凭着自己对古筝的兴趣和爱好,以及大学四年所学到相关音乐知识,使我对古筝的学习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写成此文。”显然,这位音乐专业学生不会写“内容摘要”。

音乐专业本科毕业生,是未来音乐学科研究队伍的后备力量。然而,我们目前却没有加强对他们的科学道德教育、没有制定防止学术失范的根本措施;没有教育音乐大学生,充分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是从事学术研究者所应具有的最起码的道德;也没有组织他们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树立法制观念。

(三)“部分专业教师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其一言一行、思维方式、指导思想都会对学生的价值判断产生影响。而专业教师中重技术、轻学术的思想也会对使学生不重视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原因之一。音乐专业的特殊性质要求对其所学专业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而对其教学及工作的评价也由其技术水平的高低来决定 ,至使教师产生技术至上的思想。“作为大学教师,要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和人格力量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如果一个教师在学术道德上不能为人师表,那他怎么可能传道授业解惑呢?所以,教师决不能在学术人格、道德操守上把自己降为普通人”。[3]

一句话,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最终导致音乐专业学生不知该怎样入手撰写毕业论文,不知做学问的方法。

二、

“音乐学是一门专业技能,要从事这门职业,必须掌握学科术语以及写作技

巧,对音乐学提出看法。这种看法必须就学科规定的内容用学科接受的写作方式表达出来。”〔2〕

音乐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要在毕业之前受到科学研究工作各环节的初步训

练。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科研实践训练。怎样达到这一目的?

笔者认为:综述训练方法是有效训练音乐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方法,能够

达到这一目的。

其实,西方国家的大学音乐教育,早已注意这一问题。“在西方国家学习音

乐,首先要学习的课程是文献书目与研究方法。这门课程的教师会告诉学生各种有关书籍文献、图书馆分类和查找方法等等必要的资料收集手段。”“在学期末课程结束时,教师一般要求学生做研究状况综述,就某一个题目总结有关数据,明白前人做了什么,自己可以做什么。”〔2〕

何谓“综述训练方法”?是指根据论文写作规律,在专业教师指导下,通过

学生根据已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每年围绕音乐某一选题,一开始就学习将大量分散的有关本选题的音乐文献,通过各种检索方法收集整理;一开始就学习广泛综合、归纳前人音乐文献数据中有实用价值、有见解的新材料的方法;一开始就学习具体分析有关本选题音乐文献的异同点,并学会述评、阐明自己的观点。“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结合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观点和艺术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每篇以综述文体撰写的学年论文,字数要求在3000字以上。经过2至3篇的“综述训练”,再撰写毕业论文。当然,优秀的综述文章也可以作为毕业论文。这种训练要求具备以下特征:

(一)连续性。从大学一年级开始综述训练,连续不断,直到大学四年级完

成撰写毕业论文。这样,将音乐本科毕业论文由一次性写作变为“四年性”论文写作过程。从“综述训练”到论文写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练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成论文写作的所有环节,最后撰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通过答辩。

(二)同步性。音乐专业学生撰写综述与专业理论课的学习、公共课的学习

同步进行,有机结合,其知识结构同步扩大,学问同步积累,到撰写毕业论文时必能很快进入研究状态。因为在这期间,他们学习《哲学》《法律》《教育学》《心理学》和专业理论等课程,通过综述训练的不断思索,已经积累相关知识,感悟必出。

“综述训练”为本科毕业学位论文的写作选题打下基础。学生选择毕业论

文课题,总要做到两个结合:一是与专业理论课结合,二是与已撰写过的综述训练内容结合。河南大学音乐教育2000级于捷在大三时曾撰写学年论文《音乐治疗学综述》,她的毕业论文《现代音乐治疗学管窥》就是在综述基础上完成的。此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收入《河南大学学术论文集》(2004)印刷出版。

(三)实践性。坚持多写综述,实践再实践,是掌握撰写论文和做学问的基

本途径。在实践中学习撰写综述,在实践中提高撰写综述的水平。

(四)全员性。要求所有音乐专业本科学生参加“综述训练”、所有专业教

师参加指导,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宏观管理。

“综述训练”离不开专业教师指导。有谁来组织实施“综述训练”?笔者

认为:由的二级学院组织,以音乐专业理论教师为主、音乐专业技能课教师为辅,并有教学管理人员参加的队伍,具体指导学生进行综述训练。在教学计划“毕业

论文写作”中,应有所体现这一方案。其指导形式,或专业理论任课教师通过课堂组织;或专业技能课教师单独指导。

三、

综述训练方法的步骤:

(一)选题:一是专业教师结合本课程的教学规定题目。例如,河南大学

艺术学院班一讲师在讲授《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中,为学生学年论文规定的选题范围限定在《中国传统音乐综述》。这样,学生可选其中一章题目综述,也可选所有章综述。学生结合所学课程的内容撰写综述,有可能做到综中有述,述中有综;既不是纯碎的音乐文献堆砌,也不是专业教材的简单重复,而是专业知识的升化与掌握。二是学生结合自己主修课程选题。一般要选较小的题目,文献资料的来源有保证。如果选题太大,不易掌握。例如有的学生选题是《小提琴的发展史研究综述》、《世界舞蹈艺术的发展历程研究综述》,这类选题偏大,难以承载,不能完成。如果没有围绕已掌握的专业知识选题,学生则对要综述的内容不能形成自己的论断。“综述的题目越具体、明确,搜集音乐文献越容易,写作范围越清楚,因而也越容易把综述的“焦点”写深写透。”〔4〕提倡“小题大作”,而不提倡“大题小作”。

(二)收集音乐文献。

“综述训练方法”的基础是检索音乐文献。欧美许多国家,“大学里导师们

对学生的论文写作指导,一开始便是如何使用图书馆数据。”〔5〕音乐专业学生没有掌握音乐文献及其检索知识,也就没有检索音乐文献的能力,在撰写论文之前,对有关课题前人的研究成果不了解,也是抄袭、剽窃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当他们具备了检索音乐文献的能力,不但有利于在有限的时间内,确立重点需要阅读与研究的论文论著;有利于确立资料收集的范围与相关研究的意向,避免研究课题重复;而且也能从根源上杜绝抄袭、剽窃现象的发生。

首先,音乐专业学生要认识音乐文献的特性。音乐文献既有理论论著、乐谱,更有载体形式不同的有声音乐作品(单声道唱片、立体声唱片、激光唱片、激光视盘、录音慈带、录像磁带等等);音乐文献具有语言文字和非语言文字特征。〔6〕

其次,音乐专业学生要熟悉音乐工具书,掌握传统的检索方法,到学校图书

馆、院(系)资料室查找音乐文献。在西方进行音乐研究,其快捷方式是辞典和百科全书。“在这些工具书里,我们可以找到基本事实,某一个术语的准确解释,以及该词条所涉及内容的简要概括。”〔2〕音乐工具书是在已有的大量音乐图书数据基础上,广泛搜集音乐范围的知识材料,按照一定方式加以编排,为人们提供音乐基本知识和数据线索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图书。常见的主要有音乐文献目录、百科全书、音乐年鉴、图录等。还可利用音乐期刊查找,效果不错。它分理论和乐谱两类。理论有《人民音乐》《中国音乐学》《音乐研究》等,以评论音乐为主;《中央音乐学院学报》《音乐艺术》《星海音乐学院学报》《黄锺》《乐府新声》《交响》《音乐探索》等,以音乐理论研究为主,以其学术性见长。曲谱有《音乐创作》、《音乐生活》、《音乐天地》、《歌曲》、《通俗歌曲》、《祁连歌声》、《广播歌选》等,以刊载不同体裁的音乐新作为主。〔7〕音乐专业学生可查馆藏音乐期刊目录或馆藏音乐期刊篇目索引,就可获得有关资料。

再次,面对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音乐专业学生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检索

方法,熟悉主要网站及网址,上网查找。(1)雅虎(http:.cn)。其按主题分为14类,音乐专业学生点击“娱乐”类目下的“音乐”,即能获得各类

音乐相关信息;若点击“参考数据”类目下的“图书馆”,又可以查到联网的音乐图书馆的文献信息。(2)中国期刊网(.cn)等.。

(三)做读书笔记和卡片。这是很关键的一步,目的是获得本选题有用的音

乐文献。首先“确定摘录项目:包括参考文献著录项的作者、论文题目或书名、刊物名称或出版社名称、年、卷、期”〔4〕等。其次确定摘录内容:重点在于写好摘要,适当摘录正文内容等。再次将卡片“分类、归入提纲、标号:根据摘录卡片的内容进行初步分类”,〔4〕将相关的、类似的观点内容分别归类;对结论不一致的音乐文献,要学会对比分析,按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做出是非的判断。另外,在这一过程中,应将自己的心得、感受、思想火花记录在卡片上 备用。

(四)草拟提纲:在积累大量读书笔记和卡片的基础上,写出本课题综述提

纲。通过提纲,将已掌握的音乐文献组织起来,并串连到本课题研究的问题上。一般可采用“分类综述”,例如余琛《近年来唐代乐器研究综述(载《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2期)就是分类综述:“一、打击乐;二、吹奏乐器;三、弦乐器。”

(五)评判:在概述音乐文献的基础上,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就浮出水面。这

时,就要评判前人的成果是否有价值、取得哪些成绩,尤其要注意分析两个以上音乐学者不同的学术思想、观点的异同。在此基础上,适当阐述自己的意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样,“文献综述”不是纯粹从文献到文献的碓砌。

(六)回顾研究与建议:这是最后的步骤。在评判的基础上,要提出进一步

研究的设想和内容,力争发前人未发之言,并分析新的研究思路的可行性等。

为便于说明问题,再详细分析上例:

1、综述题目:近年来唐代乐器研究综述(作者:余琛,载《交响——西安

音乐学院学报)

2、前言部分:本文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有关唐代乐器的研究作分类综述。

3、正文部分(分级分类标题):

(1)打击乐(再细分各种乐器);(2)吹奏乐器(再细分各种乐器);(3)弦乐器(再细分各种乐器).

4、初步印象:总结全文,提出研究不足。

这篇论文作者至少做卡片85张之上,因为本文引用论文85篇。

音乐专业学生可选其中一类乐器进行综述研究,例如“弦乐器综述研究”;

也可先其中一种乐器进行综述研究,例如“古筝研究综述”。另外,根据读书笔记和卡片,可把年限定为“近年来弦乐器综述研究”、“近年来古筝研究综述”。

四、

“所谓学术,它包含着这样两层意思:一是做学问的方法,二是指应用一

定的方法去认识事物所得到的成果。”〔8〕著名学者王力先生特别强调学会撰写论文方法的重要性,他说:“研究生的任务不单纯是接受知识,而且要进行科研工作。因此,研究生有个重要任务就是写论文。”“我们现在要求研究生写论文,就是要他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会写论文的方法。”〔9〕显而易见,综述训练方案,对培养学生做学问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术习惯、走向“学术规范”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综述训练”为音乐专业毕业学位论文的写作提供了命题。“在西方,指导

教授和学界人士一看论文的导言就可以判断论文是否有学术价值,因为导言部分通常会对前人在某一个问题上所做的研究做出回顾和评价,然后以此 作为基础,提出自己的中心论点,即命题。”〔3〕而我们目前,音乐专业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百分之九十以上没有这一部分。

(一)“综述训练”使学生对前人的学术成果一目了然,熟悉本课题的研究

现状、进展和困境,避免“重复研究”和“常识研究”。“按照德国学术规范,在大学学习期间,学生们就受到文献分析训练:要研究某个问题,先必阅读归纳有关这个问题的全部文献,然后再考虑自己能做什么。”〔2〕

(二)“综述训练”使学生正确使用引文、注释等。曲阜师范大学教授杨昌

勇认为:“学术论著注释和索引的规范化是学术规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7]“西方的学术论文注释很长,实际上就是一种学术积累和保证学术发展的重要措施。如果不重视这种积累,就为剽窃抄袭制造条件。”〔3〕

(三)“综述训练”能够训练学生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锻练学生覆盖专业

知识的能力。分析与综合是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而撰写综述文章离不开分析与综合。只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形成科学规范的写作思路。

(四)“综述训练”能够锻练学生查找和积累文献资料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各种检索音乐文献手段和方法;学生做笔记、做分类卡片,为毕业论文积累学问。厚积累,多看书、多搜集、多动手,根深方显凝重,厚积方能薄发。“抄一本书是剽窃,抄十本书是研究,抄一百本书是学问,抄一千本书是大家。” 〔2〕

五、

在音乐专业毕业论文工作中进行“综述训练”,既是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

的培养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和掌握做学问的方法。但要全面解决培养学生走向学术规范的问题,还应开设相应的课程,“学术规范”教育应成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其内容包括:音乐文献、音乐文献检索、著作权法、学术论文写作等。这门课程可称为《音乐信息文献综合检索与论文写作》。

在音乐专业开设这门课程,有必要与信息素养教育结合起来。当今,在“美

国,信息素养教育成了讨论热点。”﹝10﹞我国在图书馆界也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图书馆员要在信息素养教育中发挥作用,责无旁贷。

从这门课程内容看,涉及音乐学、法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写作学及计算机应用。要完成这门课程的教学,提倡图书馆员、音乐教师、法学教师、写作教师、计算机教师等多方合作开课,音乐教师讲授音乐文献部分、法学教师讲授著作权法部分、写作教师讲授论文写作部分、图书馆员讲授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部分;辅导实习以图书馆员为主,专业教师亦积极参与,与图书馆员密切合作,这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在美国,专业教师与图书馆员的合作,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意味着图书馆员积极走进学科教学的课堂,全面地深层地参与课程;另一方面,它要求教师把信息素质内容纳入自己的课程要求,接纳并主动寻求图书馆员的帮助与合作,双方协同进行课程作业活动等的设计师实施乃至评价。这是信息素质教育最基本的合作形式。只有通过它,信息素质教育才能直接惠及全体教育对象。”﹝10﹞美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文献:

〔1〕蔡际洲.音乐论文的写作基础〔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1).

〔2〕陈铭道.音乐学——历史、文献与写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3〕程千帆,巩本栋.贵在创新〔C〕.学术规范读本.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324.〔〕郭英剑.〔〕杨玉圣.学术腐败、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关于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问题〔C〕.697.〔〕张国春.近期学术界关于学风问题讨论综述〔C〕.*128.〔〕刘南平.法学博士论文的命题和注释——简评我国法学研究的流弊〔C〕.497.〔〕王笛.学术规范与学术批评——谈中国问题与西方经验〔C〕.194页.

〔4〕黄栩兵.文献综述的写作〔J〕.人民军医,2004(4).

〔5〕杨沐.我国音乐学学术论文写作中的几个问题〔J〕.音乐研究,1988(4).

〔6〕郭旗.音乐文献的特性〔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7(3).

〔7〕童小燕.谈音乐期刊文献的开发利用〔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5(3)(4).

〔8〕王振铎主编.编辑学通论〔Z〕.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94页.

〔9〕葛发智,陈崇铨.学位论文的要求、准备与撰写能力的自我培育〔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1996(3).

写作方法论文篇(2)

教学论文主要是指对教学原理、方法、心得等进行论述的文章。

不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同志,平时工作可谓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学生成绩也是名列前茅、出类拔萃;谈起教学方面的体会,更是如鱼得水、如数家珍。可就是写起论文来往往词不达意、不知所云,俨然成了煮饺子的茶壶。"如何写好教学论文"也就成了他们难解的心结,这一弱点在经验交流、职称评定时,显得尤为突出。针对这一情况,结合本人多年来的写作经验,提出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仅供参考。

一、 观点要正确

既然是论文,就应该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见解往往有对错之分,我们提唱创新,鼓励突破,反对人云亦云,更反对观点错误、立场反动的东西。前一段时间,《扬子晚报》有这样一个报道:一个老师为了让学生认真学,公然在班上跟学生讲:"好好学将来可以住漂亮的房子、娶漂亮的老婆"云云。估且不管这位老师的用心如何、学生的反应怎样。这种提法本身就是封建社会"读!读!读!书中自有红烧肉;读!读!读!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翻版,象类似的观点如果出现在论文中,这种文章又岂有可取理?

由此可见,写文章的第一要素:观点要正确。

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好象是在谈什么大道理,其实不然。试想,我们在撰写文章的时候,如果对搜集的大量资料不加以任何甄别,见到所谓有用的资料就照搬照用,难免有非理性、甚至是不健康的思想观点充塞其中。

就象我上面所提到的那位先生的话,不仅不利于引导人、教育人、激励人,相反地,类似的话如果出现在文章中,这样的文章不仅不是佳品,而且是次品,是毒品。

不仅如此,离开了唯物辩证法来研究教学问题,也是行不通的。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同样地,搞教学研究也不能只看到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否则,这样的文章是经不起任何推敲的,当然也就是不具有什么学术价值了。

二、 选题要适当

选题是撰写论文和著作的重要起点,主要包括:内容、范围及难度等三个方面。

内容

往往根据自己拥有的资料而定,通常选定自己熟悉的材料,最好是自己的本职业务范围内或与所学专业相近的内容。不能为了赶时髦,或为了评职称投稿,勉强东挑挑西选选,去找一些连自己都似懂非懂的东西。即使这样做了,最终也只能是劳而无功,一无所获。

范围和难易 论文的范围和难易度要掌握好。在不少人的潜意识里,

写作方法论文篇(3)

第一章科学研究的概论

1、科学的定义 P1

2、科学的分类 P2

3、科学研究的概念、内容、特征 P3

4、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的概念及特点 P4~6

5、科研方法的概念与种类 P7~9

6、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P13

7、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 P14~17

8、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 P17~19

9、专技人员具备的科研能力 P20~24

第二章经典科研方法

1、经典科研方法分类 P26

2、逻辑方法的分类 P26

3、归纳法的概念与类型 P26~29

4、演绎法的概念与主要形式 P29

5、演绎法的作用于局限性 P30~31

6、类比的定义特点 P32~33

7、类比的类型与格式 P33~35

8、类比的步骤与作用 P35~36

9、分析、综合、抽象、具体的特点 P36~39

10、科研中的经验方法定义与分类 P39

11、观察的定义与类型 P39~41

12、科学观察的原则 P41

13、实验的定义与基本要素 P42~43

14、实验的特点与作用 P43~44

15、实验的类型 P45

16、实验的基本要求、要领与程序 P46~48

17、测量的要求、指标、信度 P48~49

18、统计的特点、作用、种类与局限 P50~51

19、数学方法的特点与作用 P52~54

20、运用数学方法的步骤 P55

21、数学模型 P55

22、模拟实验的定义与特点 P56~57

23、模拟的作用于种类 P57~58

24、理想模型的特点与作用 P59~60

25、理想实验的作用 P61

26、科学假说的来源、特征、作用、形式 P62~64

27、怎样建立与验证科学假说 P64~66

第三章

- 1 -

1、老三论与新三论的定义 P67

2.、贝塔朗菲定律 P68

3、系统的概念与特征P69~71

4、系统方法的定义 P71

5、系统方法的特点 P72

6、系统方法的原则 P73~74

7、系统解决问题的程序 P74

8、系统方法的作用 P75

9、控制论的概念与研究对象P76~77

10、控制过程的步骤P77~78

11、管理控制的概念 P78~79

12、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功能P79

13、管理控制的目的 P79~80

14、信息的概念与特点 P81

15、信息技术革命的过程 P82

16、信息反馈 P82

17、信息方法的作用 P83

18、新三论的构成 P83~85

第四章

1、科学问题的概念、结构 P87

2、科学问题的分类 P88

3、科研选题的概念 P88

4、科研选题的分类与意义 P89

5、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的区别与联系 P90

6、科研选题的来源 P91~95

7、科研选题的原则 P95~100

8、选择科研题目充分估计条件 P98

9、科研选题策略 P101

10、科研选题的方法 P102

11、科研选题的程序 P103~107

12、选题计划包括的内容 P107

13、确定课题名称的注意事项 P107

14、科研选题的注意事项 P108~110

第五章

1、科研资料的特征 P111

2、科研文献的概念、级别和种类 P112~113

3、学位论文的种类 P114

4、标准文献包括 P115

5、专利文献的核心 P116

6、查阅文献的重要性 P118

7、如何根据查阅目的明确查阅方向 P119~120

8、检索工具书的定义种类 P120

9、国内外知名文献数据库 P121~124

10、搜集文献资料的主要渠道 P120~126

11、搜集文献资料的注意事项 P126~127

12、文献搜索的途径和选择原则 P127~132

13、文献搜索的步骤 P132~134

14、如何鉴别文献资料 P134~135

15、如何整理文献资料 P135~136

16、怎样阅读文献资料 P137~139

第六章

1、部级研究项目包括 P141~148

2、项目申报的准备工作 P158~159

3、科研项目申报工作流程 P159~160

4、科研项目申报书的主要内容 P160~161

5、科研项目申报书的基本要求和具体要求 P161~164

6、撰写科研项目申报书的技巧 P165~167

7、科研人员在项目实施阶段的行为规范 P168

8、影响项目负责人作用发挥的因素P169

9、项目实施方案应包括 P169~170

10、结题材料的种类 P174

11、处理结题材料的原则P175

12、结题报告的内容和结构 P176~177

13、结题报告的总体要求与具体要求 P177~187

14、常见的结题报告形式 P182~183

15、科研成果的分类 P183~184

16、科研成果鉴定内容与形式 P184~185

17、科研成果鉴定的程序 P185~187

18、知识产权的定义 P190

19、知识产权的类型 P192

20、专利申请的类型 P193

21、科研成果转化分类 P196

第七章

1、科研论文的概念 P198

2、科研论文的特征 P199~201大标题

3、衡量专著的标准 P204

4、期刊论文的定义与种类 P202~203

5、科研论文的基本格式规范 P206~208大标题

6、参考文献的目的 P208

7、论文标题的基本要求 P209~210

8、层次标题的规范 P210~211

9、拟定论文标题的方法和技巧 P211~212大标题

10、摘要的主要内容 P214~215

11、摘要撰写的基本要求 P216

12、摘要的主要类型 P217~218

13、如何选择不同的摘要类型 P218~219

14、选择关键词的基本规范、顺序和技巧 P219~221

15、引言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P221~222

16、综述的写作要求 P224

17、专题研究论文的征文写作要求 P225~226

18、征文的写作要点 P227~228

19、结论的内容 P228

20、结论的撰写要求 P229

21、参考文献的定义 P230

22、参考文献著录的作用 P231~232

23、参考文献著录的要求与原则 P232~233

24、作者及署名规范 P236~237

25、编、编著和著的定义和区别 P237

26、引用的定义和形式 P239~240

27、合理引用和适当引用的规定 P240~242

28、注释的定义、形式和规定 P242~243

第八章

1、论文内容的检查修改 P246

2、提交论文的方式 P250

3、如何投稿 P244~254大标题

4、涉及的问题 P244

5、程序 P255~259标题

6、编审初审的内容 P255

7、著作权定义 P257

8、国内期刊费用类型 P258

9、学术会议定义 P259

10、学术会议类型 P260

11、国际学术会议模式基本要素 P261~262

12、学术报告定义与类型 P262~263

13、参加学术会议注意事项 P265~266

第九章

1、科学共同体概念P268

2、科学道德责任主要体现在P269

3、科学道德定义 P269

4、科研人员应具备的道德观念和科学品格 P270~271

5、科研人员的基本行为准则 P272~273

6、学术规范的概念 P273

7、科研人员应遵守的学术规范 P274~281大标题

8、科研查新的作用 P274

9、项目申请应遵守的规范 P274~275

10、引文和注释应遵守的规范 P275~276

11、参考文献应遵守的规范 P276

12、学术成果发表及后续的工作规范 P276~278

13、学术评价的概念 P278

14、学术评价应遵循的规范 P279~280

15、学术批评规范 P280

16、人及实验研究对象规范 P280~281

17、科研不端行为及其表现形式 P282

18、科研不端行为的危害 P283

19、抄袭、剽窃行为的定义、形式和界定 P284~286

20、伪造和篡改的定义、形式和危害 P287~288

21、一稿多投的定义、形式和界定 P290~293

写作方法论文篇(4)

序号 题型 题目 备注 答案

1、 单选题()标志着课题申请通过了有关专家的评审,被科技主管部门正式确认并给予

资助。 C

2、 单选题 ()的特点是提出新观点、新概念或新模型,侧重理论证明和模拟分析。 A

3、 单选题 ()的重点在于实验的设计方案以及对实验结果进行的观察和分析。 B

4、 单选题 ()是测量的正确程度,即测量结果所能显示测量对象所需测量特质的程度。A

5、 单选题 ()是对科学问题的提炼、分解及解决的过程。D

6、 单选题()是对某一专题或某一论题具有独到学术观点的著作,它有学术论著、学位

论著之分。 B

7、 单选题()是发表在国内外正式出版的学术期刊上的文章、通讯或报道,一般包括综

述、文章、简讯(简报)等。 B

8、 单选题 ()是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思想,是对研究对象有所断定的一种思维方式。 A

9、 单选题 ()是反映论文价值的最直接体现,是评价科研成效的公开尺度。 B

10、 单选题 ()是科研工作者必备的一种基本技能,是科研工作的重要过程。 A

11、 单选题 ()是科研选题的使动环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指导作用。 A

12、 单选题 ()是科研意义中最基本的意义。A

13、 单选题 ()是人类所拥有的一种智能,是一种高级的形象思维活动。 C

14、 单选题()是通过对学术期刊整体水平的评价,来界定刊载在该期刊上的学术论文水

平和质量的评价方法。 B

15、 单选题 ()是为了申请相应的学位或某种学术职称资格而撰写的研究论文。 D

16、 单选题()是研究者在科研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参考文献,也是追踪国内外科研前沿最

直接的科研信息来源。 B

17、 单选题()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属于弹性思维基本类

型之一,与收敛思维相对。 A

18、 单选题()是指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为解决课题研究中出现的科学问题、技术难点所

使用的研究方法。 B

19、 单选题()是指在某一领域中,针对某些热点问题而举办的学术会议。规模较小,但

议题较为重要。 C

20、 单选题()是指针对某一研究领域中的一些重点问题,召集一些相关的学术代表而举

行的学术会议。此类会议规模相对较大,内容丰富,参会人数较多,影响面广。A

21、 单选题()是追求事物的原本,以探索事物的本质为目的,以发现事物的内在的、特

定的规律为目标。 C 选项一 A.课题规划 A.理论性 A.理论性科研论文 A.效度 A.课题规划 A.学术著作 A.网络论文 A.判断 A.论文撰写 A.论文撰写 A.提出问题 A.创造学术价值 A.判断思维 A.指标评价法 A.科学论著 A.综述性文章 A.发散思维 A.科学方法 A.团体固定会 A.代表会议 A.常规认识

()是最根本的思维方法,是研究各类方法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对一切科

22、 单选题 C

学具有最普遍的指导意义。 23、 单选题 ()一般有独著、合著、编著、主编、编写等类型。

C

A.科学方法 A.科学论著 A.判断思维 A.物理模拟 A.学术腐败 A.推理思维 A.科学方法 A.跳跃性 A.科研方法

A.探索实验验证实验模型试验等 A.科学方法

()一般指对研究情况的一种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亦指突然跃入脑际的,

24、 单选题 D

能阐明问题的思想。 25、 单选题 ()指以模型和原型之间在物理过程相似或几何相似为基础的一种模拟方法。A()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阶层的人士参与,并需要职能部门干26、 单选题 A

预。 27、 单选题 ()属于弹性思维范畴,通过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开拓研究者的思路。

B

()属于科学认识的"硬件",即在科学认识活动中进行观察、测量、计算、存

28、 单选题 B

储信息的各种物质手段。 创新思维的()是指研究者的思维活动不受常规思维定势的束缚和局限,并且

29、 单选题 D

能够根据具体的科研对象自由、灵活地采用多种思维方式探索问题的答案。 30、 单选题 对缺乏科研实际经验的初学者,()的选取对科研工作的成败至关重要。 31、 单选题 根据实验结果性格的不同分类,可分为()

B D

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是()形成的基础,而新的科研方法的发现和创立,又使

32、 单选题 A

科研工作得以有效的进行,从而促进科学和技术的新飞跃。

科研的()阶段是把以确证的假说同原有的理论协调起来,统一纳入到一个自

33、 单选题 治的理论体系或技术体系中,使其形成结构严谨、内在逻辑关系严密的新理论体C

系。

34、 单选题 科研的()阶段是科学研究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阶段?

35、 单选题 科研方法中,演绎推理的主要形式是三段论,其中不包括()

A B

A.提出假设设计

A.确立科研课题 A.大前提 A.科研方向 A.针对性 A.文字 A.功能抽象 A.工具法 A.夺取式

36、 单选题 科研规划中,()是科研规划的中层,是指规模较大、时间较长的科研计划。B37、 单选题 科研课题收集的标准不包括()

D

科研论文是以()形式对最新科研成果的记录,它是科研成果的一种直接体现,38、 单选题 A

也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 39、 单选题 科研中,信息方法的作用不包括()

C

利用书目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对课题相关知识点、事实和文献进行检索,属

40、 单选题 A

于论文检索的哪种方法() 抄袭剽窃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学术腐败现象,是对科研规范破坏力极大的一种学术

1、 多选题 BCD

腐败现象,其具体表现形式有() 2、 多选题 成果查新时,关键词的选择应注意些什么() 3、 多选题 创新思维的特征有()

ABCD A.检索词是否覆盖查新点 BCD

A.突发性

4、 多选题 从科研领域考虑,科研论文一般分为()等基本类型。 5、 多选题 从期刊论文性质及作用的角度出发,期刊论文的特点有() 6、 多选题 代表性的弹性思维有()

7、 多选题 对光纤光栅的作用方式而言,包括()

8、 多选题 对某一科研部门或课题组而言,科研规划主要包括() 9、 多选题 发散思维中,基于光栅性质的研究方法有()10、 多选题 根据会议延续时间的长短,可分为()等差异。11、 多选题 根据我国的国情,目前科研课题的来源有()12、 多选题 就认识层面而言,认识活动可分为()13、 多选题 科学观察的原则有()

14、 多选题 科学实验缺陷的产生主要有()等原因。15、 多选题 科研的特点包括:()

16、 多选题 科研方法的重要作用体现在()

17、 多选题 科研工作者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初学者应该做到() 18、 多选题 科研课题方案设计的原则有()

19、 多选题 科研课题立项后,需注意处理好()相关事宜。20、 多选题 科研论文的学术性主要表现在()21、 多选题 科研论文的质量把关有()等方式。22、 多选题 科研论文评价的原则()

23、 多选题 科研论文文献检索具有如下重要作用()24、 多选题 科研思维具有哪些特点()25、 多选题 科研选题中涉及的主要内容有()26、 多选题 科研中,现代方法包括()

27、 多选题 课题设计书是课题方案设计的实现形式,一般可分为() 28、 多选题 论文编辑加工设计的范围较广,一般分为()29、 多选题 论文检索的方法有()

ABC A.理论性

ABCD A.原始报道 ABCD A.发散思维 ABCD A.机械传感方法 ABC A.科研方向 BC

A.震动传感方法

ABCD A.长期会议 ABCD A.指令性课题 ACD A.常规认识 ACD

A.客观性原则

ABCD A.实验假象 AB A.科研继承性

A.正确的科研方法对科研工ABC

作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ABCD

A.学无止境,常学常新,常研常进

ABCD A.科学性原则 ABCD A.确认立项,填报计划 ABC

A.研究的科学性

ABCD A.健全的监控规程 ABCD A.公正性原则 ABCD A.资源开发 ABCD A.客观性 ABCD A.提出问题 BCD A.客观方法 AB A.研究性课题设计书 BCD A.文摘加工 AB

A.工具法

30、 多选题 论文投稿成功的原因有()ABCD A.专业论文为重点

捕捉信息,是思维探索和理论抽象的事实基础,也是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重要

1、 判断题 √

手段。() 参会者在会议上的口头报告或张贴报告不论是否通过大会论文评审组的评审,都

2、 判断题 ×

会由大会统一印刷成论文集并公开出版。() 3、 判断题 查新机构保证对本合同及所附材料的技术内容在查新工作期内保密。() 成果创新查新是科研论文投稿前应当首先进行的工作,此项工作不可轻视。

5、 判断题

()

4、 判断题 查新完成后,查新机构对有关电子、纸介材料应予以存档,永久不得销毁。()×

是实现科研成果退出最快捷、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也是科研人6、 判断题 √

员进行学术交流和技术推广的重要途径。() 根据科研论文的理论价值、实用价值和社会意义的大小,可以设计出高级科研论

7、 判断题 ×

文、中级科研论文、和低级科研论文三种评价等级。() 科技文献稿件可以一稿两投或者将本来属于篇文章的内容拆成两部分,作为两篇

8、 判断题 ×

文章投稿。() 9、 判断题 科学方法属于科学认识的硬件。()

×

科学工作者一旦有了研究成果,必然希望尽快公诸于世并得到学术界及社会的承

10、 判断题 ×

认,期刊论文是唯一的有效途径。() 11、 判断题 科学论文的学术性是指科研论文所具有的学术价值。()

科学认识是人们对事物规律性的高度抽象,是对事物普遍的、规律性的认识和把

12、 判断题 √

握,属于高级认识层面。() 科学实验方法可以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起到加速或延缓研究对象变化的作用。

13、 判断题 √

() 14、 判断题 科学研究对象从广义上讲,是指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社会、人类思维)。()√科学研究是人类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方法问题是科研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15、 判断题 √

题,事关科研工作的成效。() 16、 判断题 科学研究最大的特点在于创新,科研过程绝不拘泥于固定不变的步骤。() √ 科研抽象侧重事物的统一性而往往忽略其差异,若使用不当则很容易以偏概全,

17、 判断题 ×

得出错误的结论。() 科研的目的是发现别人未发现的真理,而公开出版的国内外学术期刊,则是确认

18、 判断题 √

这种科研成果的正式而有效的主渠道。() 19、 判断题 科研方向是科研规划的中层,是指规模较大、时间较长的科研计划。()

×

科研课题的基本类型有理论性研究课题、实验性研究课题和综合性研究课题三大

20、 判断题 ×

类。() 21、 判断题 科研课题的可行性原则包括研究基础、试验设备和智慧技能。()

科研课题方案中,实验型方案设计一般指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造作的手

22、 判断题 ×

段,对科研课题的具体内容与方法进行设想和计划安排。() 23、 判断题 科研课题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特点。()

科研论文,就发表形式而言,一般包括期刊论文、学术著作和会议论文3种基本

24、 判断题 √

类型。() 25、 判断题 科研思维的过程是:科研问题科学思维方式认识成果。() 26、 判断题 科研思维是研究者在科研工作中为解决问题而采用的科学思维方式。()

√ √

27、 判断题 科研思维属于抽象思维,而逻辑性是抽象思维的一种基本特性。() √

科研选题的程序是:提出问题形成假说查阅文献构建方案确立课题。

28、 判断题 ×

() 29、 判断题 科研中,模拟方法可以作为最初的实验研究之用,也可以代替真是的实验。()×科研中期是问题的研究与阶段成果的积累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科研资料30、 判断题 ×

收集,文献阅读,研究思路整理,以及科研选题方略设计。() 31、 判断题 克隆干细胞造假事件属于学术腐败急功近利经典案例。() 32、 判断题 课题调研,收集科研信息,是科研工作初始阶段的必要过程。()

√ √

课题申报的基本要求,可概括为"仔细填写,初稿讨论,意见综合,修改报送"。

33、 判断题 √

() 理论性科研论文的镇南关点在于实验的设计方案以及对实验结果进行的观察和

34、 判断题 ×

分析。()

利用书目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对课题相关知识点、事实和文献进行检索,属于论文引文检索法。()

35、 判断题

写作方法论文篇(5)

介绍各个章节的内容是什么,对论文形成粗略的框架结构

简要阐明本文的创新性工作

与文章的结尾相呼应

总之,序言是论文非常重要的部分。有些同学不注重这部分内容,认为只要将自己的研究工作阐述清楚就行。实际上,专家从序言部分就可大体判断出作者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了解本研究领域的程度。

2.相关知识和背景导引

论文涉及到不少其他学科和专业的知识,需要预先作些介绍。在介绍相关知识时,应该重点介绍论文中所要用到的部分。有的论文在这一部分可能要介绍自己的研究工作,两者尽量能合理的结合在一起,做到自然合理。所谓的背景导引就是通过所要用到的相关知识引导到自己的研究工作上来。

3.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重点内容。要将自己的研究内容阐述清楚,可能会分为2~3个章节。划分章节时根据研究工作性质来定,最好根据模块来划分。模块的划分可以按任务划分,可以按性质划分,也可以按结构划分。在介绍自己研究工作过程中,有的部分是利用现成理论和结果;有的是自己设计、推导或创造的,一定要描述清楚。

(反面例子:不少论文对这一部分介绍的很详细,分不清哪些工作是作者做的,哪些工作是引用他人的。也看不出来特色是什么,能解决什么问题。该细的部分粗略带过,该简要的地方太过冗长。)

首先要把思路交代清楚;要把概念阐述明白;推导过程要符合逻辑;内容安排要条理清楚。

别人通过阅读这一部分内容,知道你想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去解决,能否解决,要围绕这个目标去写论文。

4. 验证结果

写作方法论文篇(6)

引言

从2005年开始,各高校陆续进行了英语课程设置改革,使得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基本思路是在综合英语的基础上,增加文献阅读、英语文化与论文写作等课程,形成基础+文化+论文写作的课程设置模式。笔者从2012年开始对学生需求进行调查,并从学院学报入手,分析非英语专业科技人员在论文写作方面的短板,从而明确学生需求和教学努力方向,于2013年完成了科技论文写作教材的编写,并已在学院正式使用。

一、市售通用英语论文写作教材简介

目前市售英语论文写作教材主要有胡庚申的《英语论文写作与发表》、陆效用的《研究生英语论文及应用文写作》、戴福林的《英语论文写作教程》,以及胡友珍、何小平和王志芳的《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教程》。上述写作教材针对所有研究生,在语言水平和专业材料的选编上没有很强的针对性。另外,由于传统教材一般将各项规则和常用语句罗列在文中,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引起疲劳。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各院校一般自编教材,提高专业和语言水平的对应性,如俞炳丰的《科技英语论文实用写作指南》面对的就是本校制冷与空调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选用的示范及练习材料均为制冷与空调专业材料;而陈苏、黄彦的《英文科技论文写作》则针对材料化学化工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用于作者所在的南京工业大学相关专业。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军校没有专为博士生开设的用英语讲授的论文写作课,且由于专业设置的特殊性,往往没有合适的市售教材,因此,相关院校一般也是按照学校专业的设置,自行编写适合本校使用的英语论文写作教材。

二、教材编写的理论依据及实现方法

(一)理论依据。

英语论文写作教材的理论依据主要有:

1.高原现象。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语言的综合应用和抽象的归纳能力成为语言水平的体现。在高级阶段,语言水平的进度明显放慢,此称为高原现象。心理学家将学习划分为六个阶段:无进步阶段、迅速进步阶段、学习速度逐渐减慢阶段、高原阶段、再次缓慢进步阶段、进步再次减慢并临近极限阶段。博士生英语水平大致位于第四阶段,即高原阶段。到硕士阶段,学生掌握了大量的正式、书面词汇,并以英语知识的形式保留在学生记忆中,但并没有固化为学生的语言技能。这些英语知识正是博士阶段英语论文写作中需要大量运用东西,如果在博士阶段没有及时、足够地应用,这些知识将很快遗忘。

2.写作过程中的知行结合通变律。路德庆认为,写作理论与写作实践必须结合起来,将词汇和写作知识综合应用到实践中,才能最终将语言知识转变为真正的技能。写作具有实践性、操作性、综合性和动态性的特点,是一个逐渐积累提高的过程。

3.学习过程中的母语迁移。根据二语习得理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克服”母语规则,以避免对目标语的学习造成影响,此为母语负迁移;如果母语固有的语音、词法、句法与目标语相同,学生就可借助母语顺利进行目标语的学习,此为母语正迁移。

(二)实现方法。

根据以上理论,我们在教材编写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方法有:

1.克服高原现象。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不再进行单一的知识灌输和条框罗列。本教材每一课分为若干部分,每一部分由若干task组成,通过这些task的练习,学生由被动方转为主动方,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感到枯燥,在练习过程中有很强的成就感,学习乐趣和教学效率都得到很大提高。

2.根据写作教学规律进行教材内容设计。笔者根据知行结合通变律和写作活动的四个特点,在设计练习时环环相扣,逐步提高。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大量操练,对科技论文的结构、常用句型有了较深刻了解,可积极运用学到的知识写出合格的英语论文。

3.利用母语正迁移,克服母语负迁移。博士生对汉语论文的结构和常用句型已有大致了解,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对照英语论文范文进行语篇结构的构筑。范文材料全部选自权威期刊,语言简洁准确流畅,一些常用语句,如文献综述、论文结构叙述、研究结果的表述和结论部分的常用句型,可在范文中找到对应段落,对学生掌握英语论文结构和以上部分语言表述十分有利。另外,中国学生在进行论文写作时,很容易受到汉语的影响,在题目翻译、摘要翻译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笔者提供了大量的批判性材料供学生推敲、评判和改进。这些批判性材料全部选自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学术期刊,具有语言错误比较典型的特点,可对学生起到很好的警醒作用。

三、根据以上理论所编教材的特点

(一)实用性。

本教材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和写作规律理论,参照国家教委《非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程考试大纲》的要求,在语言上符合非英语专业博士生的外语水平,适合课堂应用。

(二)专业针对性强,具有鲜明的军事特点。

本教材所选材料覆盖了本院博士生各专业,对于学生熟悉本专业论文结构和常用句式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符合写作课程教学规律,针对中国人学习英语语言的特征设计练习。

本教材选材精细,学生可通过阅读范文较快掌握英语论文的结构和常用句法,并接触大量的专业词汇。另外,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批判性材料供推敲、评判和改进,可让学生在今后的论文写作过程中避免中国式英语的错误。

(四)理论讲述和练习不枯燥。

本教材用大量的引导性、适应性和提高性练习克服了传统写作教材的沉闷枯燥,学生通过练习熟悉了写作理论,强化了成就感,提高了学习论文写作的兴趣。

结语

博士研究生论文写作教材的编写是一个比较艰巨的工作,需要教师针对学生所学专业进行内容上的选编,在编写过程中既要考虑学生实际水平,又要避免课程内容的枯燥。按照高原理论、写作过程中的知行结合通变律和母语正负迁移规律编写的论文写作教材针对性强,趣味性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充分浸润在本学科或相近学科的语言材料中,有利于熟悉专业词汇和句法,避免中国式英语,写出符合国际规范的英语论文。

参考文献:

[1]胡庚申.英语论文写作与发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写作方法论文篇(7)

选题要尽可能早些。选题早,早做准备,时间充分。

2.选题要考虑主、客观条件 只有考虑主、客观条件,才能避己之短,用己所长,选择最利于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课题。比如,您想对"交感胺类药物"进行研究,如果您的生理学、药理学基础好,可从其应用方面选题,可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从不同侧面进行研究,同样会有突破。如果你的化学及药物化学基础好,可从药物基因方面及配伍方面进行研究,通常药物的基本结构决定药物的作用,取代基因决定作用强度、副作用等。医学领域学科很多,不一一列举,但都可找到其突破口。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写出称心的论文来。

3.选题不要太特殊 选题特殊,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写不出好论文的。尽量避开大而复杂的题目,选比较一般的题目。比如"胆囊收缩素一胰泌素"对某一方面的作用研究,这类题目有比较、有借鉴,写起来比较容易。

4.要摆脱单纯的爱好和趣味 个人的爱好和趣味是选题的一个前题,但是,单纯地从个人兴趣、爱好出发,也是不切实际的。比如你对分子生物学很感兴趣,也是目前医学界关注的问题,但就目前的实验条件及教学计划而暂时还很难写出如意的论文。当然有条件可从某个角度去研究。又如你对"爱滋病研究"很有兴趣,但目前 国内你接触的都是第二手材料,孤立的去研究,是困难的。

5.选择突破口 选题要找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可选择难度较小,而又带有普遍意义的题目,或者易被人忽视的问题,如果有条件,突破口可以选择两门学科的交界处,进行科学的"边缘"研究。作为医学院校学生各门课程都在同步与交叉学习,有较深的理论基础,具有较好的连贯性,比如学习解剖知识较全面之后可以选择"某种外科术式改进探讨"。基础理论融会惯通之后,往往在临床内、外科交界处或其它相关学科交界处做文章容易突破,比如内科侧重于药物治疗,而外科是往往忽视的,"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治疗化疗致吐"研究成功即为内科药学与肿瘤科交界处研究成功的典型例子。钙离子拮抗剂的广泛应用亦然。就中医与西医而言,比如中药大黄多种作用,如你从化学分析角度去分析药物的作用机理就是对中医的发展,容易重点突破,写出一定质量的论文。

搜集资料

题目选定之后,就要以题目为中心,作一些踏实的搜集资料工作。

1.选定一个搜集资料的目录 制定一个搜集资料的目录是写论文的一个重要基础,制定这个目录时要和写论文有经验的前辈交谈,或经导师或教研室有经验的教师指点,也可以请与自己毕业论文题目相近的、论文写得好的毕业生介绍经验,交换意见。

制定搜集材料和目录,可以从现在的文献资料调查入手,既熟悉,又有兴趣。搜集材料的目录可按年代由近溯远,写上调查中得到的有关研究对象的材料。随着计算机广泛应用于文献检索,给作者搜集资料带来很大方便,但这种文献往往是二次文献,笔者建议在此基础上用追溯法查阅一次文献。

写作方法论文篇(8)

一、教学方法论和教学方法辩证

根据黄甫全、王本陆的观点:“教学方法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①而教学方法论是以教学活动中各种教学方法与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性质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着重揭示已有教学方法及其体系背后的理论基础、核心构成与教学对象的各种复杂关系②。由此可知,教学方法论要考察的是教学方法背后所反映的机理和立场。教学方法论的存在依赖于方法,但又是对教学方法的超越,是教学方法赖以产生的动力、根基和根源。写作教学方法论作为教学方法论的分支,其考察的对象亦当是写作教学方法背后所反映的机理和立场。

二、当作教学方法论梳理与归类

结合1978年以来我国当作教学的发展历程,可按照写作教学方法所反映的不同价值立场,把当作教学方法分为以文章为本位、以摹写为本位、以交际为本位和以认知为本位四个大类。

(一)以文章为本位

“以文章为本位”的写作教学立足于“为了写出规范的文章”,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技能训练法”,重点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1978年新大纲颁布,针对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无序状态,很多语文教育工作者把研究重点放在作文教学内容的序列化,形成各种作文训练序列。80年代初有常青老师创设的“写作基本训练分格教学法”;80年代中后期有以周蕴玉老师和于漪老师为代表的“文体为纬――过程为经”作文训练体系;90年代初有杨初春老师的“快速作文教学法”。至此为止,写作教学的方法仍没有跳出“文体训练”的窠臼。

以文章为本位的写作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基本的写作技能方面功不可没,但对作者主观体验、生活积累、读者和写作目的等关注不多。程式化、公式主义的写作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写作成为一种内容虚假的“假”写作。

(二)以摹写为本位

“以摹写为本位”的写作教学立足于“为了摹写真实生活”,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活动教学法”,重点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1996年大纲淡化了“文体训练”,特别关注观察和思维能力训练。写作教学方法开始转向教会学生基于“真实的观察”和“真实的思维”的“真”写作。这种写作教学方法可以分为两个亚类。

1.摹写客观真实。这一亚类主张学生通过观察、体验生活反映客观真实,写出真人真事。比如:1977年刘dd老师创造观察日记教学法,并提出基于观察的三级训练体系;80年代有吴立岗老师提出的“素描作文”法;90年代有李白坚老师主张的“活动教学法”,提倡让学生通过体验活动真实而快乐地写作。

2.摹写主观真实。这一亚类提倡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21世纪以来,新课标规定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③很多语文教育工作者高度关注学生写作真情实感的培养。最典型的是2006年王崧舟老师的《亲情测试》作文课,通过创设对话情景让学生在虚拟情景中失去亲情实现深度的情感体验。

以摹写为本位的一类写作教学方法使得写作教学从原来工艺流程式的“假”写作,过渡到内容真实的“真”写作,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然而,它对读者、写作目的等关注不多,许多人逐渐意识到,这种“真”写作还是“假”的,从而将焦点转移到写作本身的真实性,即写作的功能和价值到底是什么。

(三)以交际为本位

“以交际为本位”的写作教学立足于“为了完成交际任务”。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重点解决“为什么而写”的问题。

随着时展,写作的功能与价值被不断挖掘。新课改以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如潘新和、李海林、许锡强、郑建周等也开始把写作教学的关注重心转移到写作的交际功能上,他们都从新角度为“真实写作”开辟了发展空间。

“以交际为本位”的这类写作教学方法扭转了我国作文教学长期忽视读者、脱离生活需要的弊病,把作文教学从狭隘的作文训练和应试训练中解放出来。然而,近年来,有些学者开始关注到写作在现代生活中还有促进思考、学习和研究的认知功能。

(四)以认知为本位

“以认知为本位”的写作教学立足于“写作可以促进认知”,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认知写作教学法”,多以跨学科的姿态出现,重点解决“写作怎样促进认知”的问题。

早在90年代,吴世昌就详细阐述了作文如何其他学科实现横向联系。但此跨学科作文对于如何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方面关注不多。21世纪初,杨I元根据新课程“淡化学科界限,实现学科教学整合”的理念,提出整合性“学科作文”概念,学生在作文过程当中,对所学的学科知识进行整理,“使之上升为更加理性的知识系统,从而强化了基础知识的内储与外化”④。

“以认知为本位”的这类写作教学方法开启了中小学作文教学的新天地,催生了一系列新的学习或研究活动流程管理类写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三、结语

从本质上讲,我国当作教学的演变主要经历了从“关注文章形式”到“关注文章内容”的“文章本位”,过渡到从“关注交际功能”到“关注认知功能”的“功能本位”。当作教学方法随着写作教学的演变而演变,因此,其背后所反映的立场和价值取向,即写作教学方法论的演变亦是如此。然而,不管是关注写作结果、写作过程还是写作功能,它们都是一个问题的几种不同维度,而绝非对立排斥关系。因此,写作教学应让各种要素协同作用,对不同的写作教学方法论进行整合重构,建构出一个融技能训练和策略训练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学化写作教学训练模式,是写作教学方法研究的新方向。

注释:

①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300.

写作方法论文篇(9)

环境法学与民法学的范式整合

摘要:环境法学与民法学的范式整合的实质是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之间的范式对话,环境法与民法二者之间在内容上存在着很大的冲突,其原因在于民法所采取的是个人主义范式理论,而环境法所采取的是整体主义范式理论,因此二者之间自然就会存在着差异性。由于当前环境问题的突出,致使法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实现法学与民法学的对话尤为重要,与此同时环境法学与民法学自身的范式危机也是构成当前实现二者对话必要性的深层因素。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环境法学与民法学产生的动因,然后对民法学与环境法学对话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民法学与环境法学对话的目的与功能,再次对民法学与环境法学对话的内容与现状进行了探讨,最后为实现环境法学与民法学的范式整合与重构提出对策,即以“公序良俗原则”为整合与重构二者之路。

 

关键词:环境法学;民法学;范式整合;个人主义范式;整体主义范式

中图分类号:D9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3

前言:当前,环境法与民法之间的互动性成为了法学研究界所关注的一大焦点,民法学关注此问题的原因在于当前“绿色”民法典的呼声日益高涨,而环境法关注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当前很多关于环境法的基本问题都与此研究相关,而关于存在争议性强的问题通过法学的分析,也会归结到这一互动研究上。尽管当前关于此议题的探究已经上升到理论层次,但是还是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全面的挖掘其所具有的深层意义,从而为二者之间的对话构建出一个系统的框架,并为环境法学与民法学的范式整合在范围上分界线的确定奠定基础。

 

一、环境法学与民法学对话产生的动因

(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

当前,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相关学术界一直为探索解决途径而努力,加上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面对日益复杂的环境问题,促使跨学术研究更加的活跃。因此,基于社会这股强大的政治氛围与理论氛围,环境法与民法之间对话得以实现。

 

(二)民法典立法的推波助澜

随着民法典立法进程的推进,民法学界为了进一步捋清环境问题对民法学的影响,因而需要与环境法学之间建立对话,以顺应对民法典立法这一项重任所带来的挑战。在民法的立法中,关于物权法的制定涉及到了自然资源方面的立法问题,关于侵权行为的相关法律的制定又涉及到环境侵权救济的问题,因此,民法必然会寻求与环境法实现对话的途径。

 

(三)环境法学探索者的推波助澜

针对当前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如何需找到有效的法律解决途径成为环境法学者当前所面临的一大挑战,而民法中的相关内容正符合了环境法学者的需求,因而构建二者之间的对话,也成为了环境法学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环境法以解决环境问题为先导,因而突破传统的束缚,实现跨专业研究,而民法又是集诸多部门法于一身的法学理论“储备库”,顺利成章的成为环境法学者寻求沟通的对象。

 

二、环境法学与民法学对话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一)环境法与民法对话的可能性

1.二者同属中国的法律系

环境法学与民法学共存于中国现行的法律体系内,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中国法律体系的构成,其立法的本质属性、目的以及意义等在大体上所呈现出的共性特征,因此,环境法学与民法学之间是以共性为基础的,因此,实现民法学与环境法学的对话,只是基于学科设置不同而进行的分领域研究。

 

2.二者的历史渊源

二者的历史渊源表现在环境问题最开始的解决途径:在我国尚未出台环境法时,关于环境的相关法律问题都是通过民法来解决的。因此,从根本上讲,环境法学与民法学有着内在的关系,从某种层面上讲,环境法学是民法学的继承者与进化者。而这种关联性就为环境法学与民法学对话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但是,民法学与环境法学之间也存在着冲突,其区别与独特属性使其构成了不同的法律学科,这在当前的法学研究学科的划分中也已经给予判定。因此,在环境法学与民法学探讨共同理论问题时,需要给予明确的界分。

 

3.二者之间的冲突的实质是选择

针对民法学与环境法学之间的冲突问题,其根源并不属于正确与否的判定,而仅仅是在二者中的选择问题。构建二者之间的对话的根本在于集合二者的力量以更好的解决当前社会环境问题所带来的困难与挑战,从而在完善各自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环境问题。因此,在解决问题时所面对的是民法与环境法,解决时所面临的是选择谁的问题,是到底以何种法律手段来确定解决问题方案的抉择。

 

(二)环境法与民法对话的必要性

二者实现对话的必要性总体来讲是为了更好的应对当前“挑战与危机”,其挑战是来自当前社会环境问题的严峻形势,而其危机则是来自于民法学危机与环境法学危机。对于其所应对的挑战是实现二者对话的根本动因,而关于二者所存在的危机的本质为理论研究范式危机。

 

1.理论范式概念

所谓的范式指的是:由从事某一特定学科研的学者们在这一领域内所达成的共识以及基本观点,是一个学科的共同体在研究准则、概念体系等方面的某些共同约定[1]。当前,在国内学术界对于范式的应用非常广泛,因而其内涵已经远远的超出最初库恩所赋予的定义,具体来讲,当前范式所指的是涉及到一个学术共同体时,学者们所构建的共有知识假设、研究模式、研究方法、价值标准,还包括了人们理解世界的知识体系。

 

2.环境法学范式危机

理论范式概念的诞生来衡量我国法学理论学科,能够充分的反映出当前其尚未建立属于自身的理论研究范式,这就证明了环境法学范式危机的存在。之所以说当前中国环境法学尚未构建自身的理论研究模式,可从以下实例找到原因:蔡守秋教授提出“调整论”在环境法学界引起轩然大波,对整个中国的法学界的影响也非常大。此理论的提出就充分的证明了中国环境法学尚未形成理论范式体系。但是,并不能因为中国环境法学尚未建立自身的理论范式,就片面的认为中国的环境法学就是弱势学科,事实上,范式危机存在于当前中国各法律学科中。3.民法学范式危机

 

中国的民法是继承于大陆法系司法制度的成果,而大陆法系的民法制度又是以个人主观观念为基础建立的,在20世纪的私法公法化的呼声中,此观念的危机凸显,因而,民法由此开展了一系列的修正工作,在其完善的过程中又不断的承受着来自各新法律部门的挑战,进而危机四伏。中国民法在继承大陆民法制度的同时,也相应的继承成了大陆民法的理论体系,而这种民法法律体系的继承,使其陷入被动的地位。因此,如果用理论范式来恒定我国的民法学,在当今的改革阶段,显然其所承担使命的完成任重而道远。但是,不能因为当前我国的民法体系的不规范,就认为其要将其作为全部任务与使命,全身心的致力于此,这并不属于我国民法学的主要任务。因此,作为我国法律全局性的范式危机,只能说明我国的法律还过于“年轻”,只要一定的时间其必将能够茁壮成长。

 

4.范式的整合

实践作为理论存在的根本,是理论得以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动力因素。因此,不管对范式危机承认与否,都应该使理论还原于实践,通过实践来验证,并通过实践来使其“羽翼丰满”,只有直接的应对社会真实问题的挑战,才能促使理论体系的日趋成熟。环境问题当前就是社会中的一大问题与挑战,正是因为环境问题的存在才成就了环境法学的诞生,而同样是因为环境问题的日趋加剧,致使法学“绿化革命”的出现,这就充分的显现出传统的范式理论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而全新的理论范式正在发展过程中。因此,构建环境法学与民法学对话,是理论打破重重危机并构建全新范式理论的最好方式。实现二者之间的对话,能够使环境法学与民法学对各自的观念、立场等问题进行明确的界定,从而实现二者理论重构的目标,也就是实现环境法学与民法学的范式整合与重构。

 

三、环境法学与民法学对话的目的与功能

(一)环境法学与民法学对话的目的

环境法学与民法学对话的目的在于:使二者能够明确界定自身的观念、价值等,从而实现民法学与环境法学各自的理论范式的整合与重构。

 

(二)环境法学与民法学对话的功能

民法学与环境法学对话的功能为:拓展双方的视野、转换双方当前的传统思维模式、更新双方的方法、实现各自价值的重构。在二者对话的过程中,各自将原有秉持己见的思想意识进行转变,从而更新自身甚是问题的立场与角度,协调二者之间的对话,进而以对话互动的形式来促进各自的发展与完善。也就是在对话中,环境法学与民法学实现了换位思考,通过转变自身原有思维来实现对原有未知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从而也就形成了环境问题上的理论范式重构。此外,在实现对话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实现环境法学与民法学对各自观念、立场以及价值等的重新认识与界定,从而在协调二者之间关系的过程中,也就实现了对环境法学与民法学的范式整合。

 

四、环境法学与民法学对话的内容与现状

(一)环境法学――以民法力量实现对环境问题的解决

环境法的形成与发展的理论根源是民法,在最初的环境法学中,其所用来解决环境问题的法律依据便是民法以及刑法,因此,民法对环境法的重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当环境法面临着某些环境难题时,以环境法的思维方式很难寻找到解决的途径,而转换到民法上,很多时候会“另有一番天地”,这就是民法学对环境学的影响。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政府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因此,促使环境法也具备了相应的行政法特点,因此,其在表现上通常以禁止性的规定或者强制性的规范为主,从而使自身局限于其中,因此,“行政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立法模式成为当前中国乃至全世界环境法立法界的共同呼声。而其中关于引进市场机制的观念,就是在环境法制度的制定上将民法的思维理念引入,以借助民法学的个人主义理论来实现环境法学理论范式的重构。

 

(二)民法学――环境问题给民法以及民法学理论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环境问题给民法学所带来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其理论上的个人主义,而在民法典制制定过程中,“绿色民法典”的呼声致使此挑战也成为了民法发展的机遇。因此,当前加强二者之间的对话,能够推进民法典制定以及民法学理论构建的进程。当前,民法学理论已经踏上了重构之路,只是尚需时间来实现深入研究与汇总。比如民法中关于物权法与合同法的理论:当前,在民法中关于物权法领域,如何实现物权法理论的生态化,成为了当前民法学者所关注的焦点。由于物权的社会化,致使将公法的支配与公法的义务融于物权概念中,从而展现了当前物权对社会群体利益的充分重视。因而,如果以此为思维意识出发点,就有学者提出了将环境保护融于物权理论中,从而构建生态物权;也有学者在研究农林牧副渔权的基础上,提出准物权理论的构建思想。在合同法领域中,同样存在着将合同法生态化的思想理论,即所谓的“环境合同”。

 

五、实现环境法学与民法学范式整合的途径――公序良俗原则

“公序良俗原则”在当前民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的功能在于修正并限制“私法自治原则”。当前关于公共安全秩序原则,相关学者对其进行了总结,大致分为十种,其中关于“危害国家工序的行为”的原则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概念解释。事实上,这一原则的实质便是个人主义理论范式接受整体主义范式观念修正的链接,因此,环境法与民法的关系也在此“公序良俗”原则中得以体现。为了更好的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民法学理论也自觉的承担起社会化、生态化的重任,结合自身理论框架的实际,最大程度的来实现对社会化与生态化的理论实践。而当社会化与生态化在民法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出现民法无法再调整现象,因此,这也是环境法学产生的原因之一,也正是基于以上原因,环境法等法学理论从诞生起便以社会法自居,其所注重的是强调对社会的公益性。基于此,民法与此类“社会法”之间不但在理论上、还在实际规范性上存在许多必然的关联性,而且其在调整的过程中在内容上也呈现出一定的承接关系,也正是基于这一意义,民法学者梅格库斯提出了经济法、劳动法与传统的商法等是一样的,都是“特别司法”。先忽视此种断论的正确与否,其观点已经表明了所谓的“社会法”―环境法,在内容的调整上与民法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与承接关系。事实上,将“公序良俗原则”作为民法与“社会法”的内容调解分工上的分界,可以将其视为当前法律体系的一种新的思路。

 

六、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民法学与环境法学的整合进行了研究研究探讨,从而为二者之间的对话构建出一个系统的框架,并为环境法学与民法学的范式整合在范围上分界线的确定奠定基础。通过对民法学与环境法学对话的产生动因、可行性与必要性、目的与功能、内容与现状的探讨,提出以“公序良俗原则”为整合与重构。

 

参考文献:

[1]陈新夏.康德的目的论与“人类中心主义”问题[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01):52-56.

[2]叶俊荣.环境问题的制度因应―环境法律与政策[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

写作方法论文篇(10)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议论文这一文体的良好教学对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该如何进行议论文的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写好议论文,帮助学生提升议论文写作的水平呢?笔者总结自身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以下方法,仅供参考。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进行语文的议论文教学工作,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写作知识的学习充满了兴趣,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才能够在课堂上积极表现自己,在课堂之中充分凸显自己的主体性地位,从而加强和教师之间、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这样,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的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提高,而学生也能沉浸其中获得了学习的乐趣,并不断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进行高中语文的议论文写作教学,首先要注意对学生的兴趣的培养,唯有培养起了兴趣,才能够更好地进行余下的教学,才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能够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二、积累素材

新课程标准指出:“不同阶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收集生活中的材料”。

议论文的论证过程主要是通过一些实例来进行论证支撑,所以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阅读,并多记录。通过多阅读,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扩展了知识面,同时学生的理解能力也能得到提高,这使得学生对一些材料的看法不会人云亦云,从而产生一些新奇独到的想法,而这些想法会帮助学生在实际的议论文论证中吸引阅卷教师的眼球。因此,阅读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还是一个发现闪光点的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获得的提高是多方面的,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也是多方面的。所以,多阅读绝对是积累素材、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学生通过阅读,知道了司马迁忍辱负重完成《史记》的壮举,学生知道了钱钟书先生其实是一个有着大学问却非常谦虚谨慎的人,学生知道了唐太宗的以史为鉴,以人为镜的佳话等等。很多的历史素材、成语素材、故事素材通过阅读展现在学生面前,也通过阅读后的记录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将这些材料运用于实际的写作之中,帮助自己提高写作水平。

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实例多观察,在观察的同时自己学会分析某些现象或者是事件的实质和内涵,并将其记录下来。这些也将会是议论文写作中的论据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循序渐进地学会观察分析,学会甄别素材,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能力。例如: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无意中知道了“杨澜当年放弃在央视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到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传播学,后来成为中国主持界最佳主持人之一”这件事情。从杨澜的这次人生重大决定中,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就得出这样的结论:舍得是人生的一门学问,只有舍去眼前的一些东西才能够获得长远的成功。还有,一个人要勇于学习,只有学习才能够将人不断带向人生的顶峰。

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注意观察生活,才能收获非常多非常有用的素材。

三、勤于训练

写作方法论文篇(11)

在新课标指导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拓展的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有了新的变化,除了基本的写作方法与技巧教学外,更加强调对于学生思辨能力与思维水平的提升。长久以来,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侧重点在叙述文方面,对于议论文的关注相对不足,造成了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薄弱的问题。针对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指导,笔者在此通过相应实例进行简要阐述分析。

一、写作角度选取的指导

写作角度的选取是进行议论文写作的基础环节,所谓写作角度选取也就是常说的立意,根据作文写作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在此基础上确定写作框架、准备佐证素材以及论证写作。常见的作文题目通常由一个小故事或某个实例为依据,素材展示传递出的信息较为明确,供学生选择的切入角度也较为相近,学生只要不对题目内容有较大的理解偏差,通常不会存在立意问题。现阶段高中作文题目的形式呈现出了开放性的特点,题目隐含信息层次较为丰富,学生的可选角度更多,这就涉及写作角度选择准确性的问题。如何提升学生议论文写作角度准确性,可从内外两个方向加以考虑。就立意的外部要素而言,其根本还是题目信息的提取,要求学生精读题目内容,能够由表及里的感知写作资料传递的信息。而内部要素则强调学生对于立意的驾驭能力,对相关论点、论据的熟悉程度。学生的立意通常从自己主观感受或见解出发,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这种主观性的表达通常在层次把握上不够成熟,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立意,有效谋划,协调好写作角度选取与文章写作能力的关系。

以2015年新课标II卷高考作文题“谁最有风采”为例,题目中写道:“一个是生物技术研究的,一个是搞焊接的,一个是摄影师,都是卓有成就的人,选你认为最有风采的!”题目为学生提供了三个明显的写作角度,按照议论文的基本写作范式,学生确定选择对象后开始论证该职业的魅力之处。可以是横向比较性的论述,即通过与其他两个未选职业的对比论证所选职业的独特风采与价值;同时也可以是纵向深入性的论述,分多个层面证明该职业的风采与价值,抑或横纵综合论述。这一层面角度选取可以算作最表层的立意,作文水平也为最基本的层面,而提升学生的立意深度应对三种职业的内涵进行挖掘。可以看到,“谁最有风采”这个作文题目中给出的三种职业代表了当前社会的三种群体。教师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工匠精神”“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一系列时代内涵,将写作对象职业的选取拓展到国家与世界的层面上进行考虑,从而提升议论文写作角度与立意的深度。

二、写作逻辑构建的指导

高中议论文写作最强调的是行文逻辑体系的严谨性,即文章整体立论与分论点之间联系的紧密型,各分论点之间的递进关系,各分论点论证素材的充分性等。议论文写作逻辑的构建是决定文章写作水平的关键环节,尽管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与培养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在议论文写作环节是业已形成的固化内在逻辑性,但依然可通过科学的指导对议论文写作进行结构优化。首先,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习从立意出发进行发散性思考,将写作角度细化为若干层次或局部角度,从而确定相应的分论点。然后对发散思考获得的分论点进行梳理,按照递进层次进行排列,结合梳理结果二次思考是否存在新的分论点,通常学生二次思考获得的分论点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能够作为议论文的亮点部分。在确定分论点后,论证部分同样应按照逻辑展开,基本依据提出论点、引申阐述论点、论证论点、提升拓展总结的基本框架来行文写作。

以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的作文题“奖惩之后”为例,作文题目给了一张漫画图片,图片中刻画了两个前后分数不同学生获得的评价,低分学生分数提高了获得了鼓励的唇印,而原本分数高的学生稍有退步便得到批评的巴掌印。那本文应该如何构建写作逻辑呢?首先,应对本文漫画中传递出的信息进行基本型的描绘,可直接抛出中心论点,阐明对于漫画描述内容的看法。在提出中心论点后,可从两个学生的不同待遇进行展开,分别描述他们获得的奖惩与自身实际表现之间的联系,详细论述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列举出几项主要成因作为分论点展开论述。

三、写作素材使用的指导

议论文写作素材的种类较多,基本上生活中学生能够接触到的各种信息都能作为写作素材。而议论文强调思辨逻辑,重视论据对论点的支撑,因此写作素材大致可分为论点类与论据类两种。所谓论点类素材是指一些较为成熟的观点或看法,常见的是名人名言或名家名篇段落等,这些内容经过了时间的验证,有较高的说服力。而论据类素材指的是一些社会上发生的热点事件、热门资讯等,这些内容都是真实发生的,在议论文中使用能够起到实证的效果。高中议论文写作素材使用涉及收集与使用两个环节。其中写作素材的收集是一个长期性的积累过程,学生日常生活中阅读、接纳的各类外界信息都可以参与到素材的积累当中,素材积累是否具有典型性、正面积极意义以及反面警示性等都是素材积累中要考虑的要点,这些标准决定了素材积累的实际价值。而素材使用则要考虑素材与论点的契合性,是否能够真正印证观点,是否具有可拓展性,能够将论点提升到新的层次进行探讨。在高中议论文写作素材指导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与记录习惯,乐于搜集热点内容、重视生活经验的积累,在素材使用汇总言之有物,能够使阅读对象感同身受,提升文章说服力。

以2014年新课标全国Ⅱ卷作文题“喂食动物失觅食能力”为例,该题目的内容来源与生活情境,学生中去过自然保护区的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经历展开阐述,而没去过的也可以从动物园进行发散联想。

四、写作优化创新的指导

议论文写作化创新是当前新课改对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重要要求,同时也是使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话语表达与信息传递方式变化的实际需求。具体而言,高中议论文写作优化创新可从形式创新与思路创新两个层面加以考虑。就形式创新而言,可在保留议论文基本观点与论述的写作内核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变化,将单向的说服式的观点阐述,通过变化形成交流式的内容展示。例如有的学生选择戏剧、剧本的形式进行作文写作,借助人物对话讲述了大量的观点与看法,这种创新在表面上看是戏剧、剧本写作,但其内核依然是以观点论述为主的议论文。戏剧营造的交流情境能够充分提升文章的感染力,使读者身临其境,观点往往与人物的命运相联系,话题阐述的拓展空间更大。而思路创新则强调的是对于传统议论文观点展开层次的改变,改变原有的线性阐述模式,变成更加立体,相互交叉印证的模式,局部设置悬念或后置观点的写作方法能够使局部观点得到有效的突出,获得特殊的议论文写作效果。

此外,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成熟的人生阶段,议论文中阐述的观点多为其该阶段自身思想的折射。教师面对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阐述的个性化观点时,不能按照统一的标准评判高下,而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这种看法的根源,采取动态化评价的方式,对学生在写作中的表现进行更为准确真实的评价,给予学生更多的认可与鼓励,让学生乐于进行议论文写作,积极研习议论文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