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编辑课程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6 15:50:00

编辑课程论文

编辑课程论文篇(1)

【基金来源】2012年度校级教改课题――《企业报刊编辑》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MZJG1243。

《企业报刊编辑》是为我校人文系文秘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本课程由授课教师整合本科院校新闻专业新闻编辑业务教材内容选择讲授,最初于2002年以课外专题讲座形式第一次与学生见面,一共讲授了4次,每次2学时,合计8个学时。主要作为文秘专业学生课外活动内容加以补充,正式进入我校文秘专业的培养计划作为课程开设是在2003年,开课至今,已经进行了多次调整。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这门课程已经成为我系文秘专业一门专业技能课,目前学时为60学时(15理论、45实验)外加1周实习周。本课程主要由李新宇、左卫尹和王伟三位老师主讲,李新宇负责讲授报刊编辑业务知识,左卫尹和王伟主要负责讲授PhotoShop软件在编辑方面的应用技能。

1 课程教学实践概况

根据我校文秘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规格和课程体系设置方案的要求,《企业报刊编辑》应该是建立在学生学完应用写作、档案管理、计算机基础等课程后开设的主干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掌握报纸、期刊编辑原理和方法方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在了解编辑领域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基础上,胜任企业内部刊物的文字编辑和版面设计工作,并能运用报刊编辑实务与网页设计制作、电子刊物制作等知识,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能够顺利实现在文员、秘书职业领域就业奠定基础。

据对本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与对企业的调研情况来看,《企业报刊编辑》在文职岗位学生就业方面来看,应该是很重要的一门课程,课程讲授的编辑方面知识与编辑技巧、技能以及编辑软件的拓展、电子报刊的设计制作仍然是企业文员需要掌握的职业技能,因而本课程应该进一步进行教学改革,以期达到更好的授课效果。

2 课程教学改革总体思路及预期目标

2.1 课程教改总体思路

根据文秘专业学生走入社会的就业需求和企业反映,授课教师对课程进行重新定位,在讲授Publisher软件的同时,扩大Photoshop授课内容的比例,同时合理安排电子刊物设计制作知识,扩展为5周,合计20学时,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辅相成,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编辑敏感度,紧密结合新闻编辑实践案例讲授编辑业务理论知识,保持学生对于最新信息和新闻编辑案例的获取,以案例教学和模拟情境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轻松掌握编辑工作的各项业务技能,达到学习目标;聘请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承担艺术设计以及计算机软件Photoshop功能在编辑业务上的应用讲授任务,保证学生所学内容与实践前沿的对接,在版面设计、排版软件应用等方面争取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2.2 课程教改预期目标

《企业报刊编辑》课程教改目标预期通过改革和创新,探索出更为科学、适用的授课方式,使学生掌握编辑业务理论知识的同时,编辑、策划、设计、排版技能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对于排版软件Publisher和艺术设计软件Photoshop能做到熟练运用,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编辑、设计方面的功能完成报刊设计制作整体工作;给学生一定的主题,在固定时间段里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独立完成一份企业内部文化刊物的设计制作的任务;在网络课程的建设方面做好必要准备、积极探索、随时更新完善,争取做好网络课程的各项资料上传,在教学中与学生做到随时互动,充分调动学生业余时间学习兴趣;根据文秘专业学生特点和教学需要编写适用的《企业报刊编辑》教材;探索、讲授电子刊物制作的相关知识并做出一定程度的实践;对于网络推广平台也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讲授,比如电子邮件推介企业的广告编排形式、微信企业平台、手机报的编辑制作相关知识也要逐步加入,争取将此课程通过教学改革对教师和学生都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教学相长,将此课程打造成我校文秘专业学生就业的一个亮点。

3 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方案与思考

3.1 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更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编辑敏感度

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注重实践教学方式的创新,结合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设计布置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编辑敏感度,使学生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热点事件有自己的分析判断,从而在报纸舆论导向上能够做到不出错,能够形成有体系的报纸编排思想。将本科院校里面开设的《报纸编辑学》、《版面编排技术》、《新闻采访与写作》等课程内容酌情适当整合,提升学生的新闻敏感度,促进教师实践水平稳步提升。

3.2紧密结合学生课外艺术活动与新闻实践,注重培养学生在报纸编辑思想上的创新

紧密结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学生课外艺术活动与新闻实践活动,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形成联动,给学生一个主动权去设计、编排、制作校园内的文艺宣传内部刊物,教师在此过程中及时指导,比如我们学校的秘书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全国普通话推广周等活动,都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与活动主题,布置学生课外报刊编辑作业,注重培养学生在报纸编辑思想上的创新。

3.3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趣性和生动性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始终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活跃课堂气氛,进行高效课堂教学,如情境模拟、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学生参与授课等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趣性和生动性。有时采用社会热点事件的视频,在课堂上进行一定的讨论,理清报刊编辑工作者要在社会舆论引导方面起到的正面的积极作用,传递正能量。

3.4丰富授课内容的同时建设和完善网络课程,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辅助课堂教学

参考大量的网络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在丰富授课内容的同时建设和完善网络课程,规范各种教学文件,链接入各种教学资源,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辅助课堂教学。这一点目前的教学实践中还稍显欠缺,下一步将在这一方面进行完善,争取提供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课上、课下实现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3.5参与校企合作企业的文化建设,锻炼学生实际动手策划、编辑、设计、排版等能力

校企合作是一种得到广泛认可的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课外师生可以积极参与合作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过程,可以帮助企业设计内部宣传刊物,可以制作企业周年纪念日主题的宣传页等,锻炼学生实际动手去策划、编辑、设计、排版、制作出一份小型报刊,在校企合作中体会、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我们以往已经在这一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和实践,帮助校企合作企业制作企业文化建设宣传页和宣传册,下一步打算在企业文化宣传片和活动策划书写作方面进一步加强教学,锻炼学生实际动手策划、编辑、设计、排版等能力。

3.6加强PhotoShop的学习,使学生在设计、修图的专项技能上得到提升

PhotoShop软件目前的功能非常强大,文职人员都需要掌握一定的PhotoShop软件运用技能,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将此软件学习时间安排在11-15周,共计5周时间,使学生在设计、修图的专项技能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7与其他传播学相关课程形成立体化教学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企业报刊编辑》这门课程的学习不是孤立的,可以与其他传播学类相关课程形成立体化教学模式,比如《新闻采访与写作》、《传播学概论》、《网页设计与制作》等,这些课程或多或少都带有编辑内容,学习应该融会贯通,这样才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4 课程考核体系改革方案

课程考核方式计划从结果考核向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转变,总分为100分。

过程考核成绩体现在考勤、平时作业、课堂提问和讨论、样刊设计、团队作业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分值占比为50%。

结果考核分值占比为50%,主要通过个人在电脑上设计、排版、打印一份8个版面的综合类小型报纸作业进行评定,外加对一些社会现象学生做出的个人评判和思考得分情况,综合进行考评。计划未来进行其他方面的尝试:比如考核学生制作电子刊物的水平、考核学生个人微博的页面设计和长期关注主题等,这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和探讨。■

参考文献

1.试论报刊编辑的“再创造”意识与策略,王红旗,出版广角,2011.3

2.关于报刊编辑创新的思考,温冠男,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2

编辑课程论文篇(2)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开始,相关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提倡和推行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政策。在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新型教学理念的影响下,Premiere视频编辑课程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无论是在教师应用的教学方式还是在其秉承的教学理念方面,都被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如何采用更加科学的教学模式,全面提升Premiere视频编辑课程的教学质量,就成为了相关教育人员的重点研究内容。

Premiere视频编辑是在计算机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升的前提背景下产生的一门全新的 教学科目。Premiere视频编辑课程主要涵盖了电子信息数字视频基础概论、Premiere Pro软件相关知识内容以及应用技巧的介绍、Premiere编辑项目的创建以及编辑素材资源合理化应用、视频与音频基本编辑操作步骤、转场效果的添加和应用、后期字幕制作以及音频视频后期配音和音效的处理等各个方面的知识教学内容。相比各大院校当中其他理论性专业知识教育课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的设定,Premiere视频编辑课程具有教学知识综合性更强、创作理论性更为严谨以及对学生在视频和音频编辑制造方面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更为严格等较为显著的特点[1]。

在我国当今社会的发展进程当中,Premiere视频编辑课程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在一般情况下严格遵循“以就业作为教学导向、将培养学生综合实践应用能力作为终极教学目标”的教学宗旨。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力求能够让学生在全面理解和掌握Premiere视频编辑相关理论知识内容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升自身在设计创新、艺术修养以及审美方面的技能应用水平。在目前各大院校Premiere视频编辑课程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

比如,在开设Premiere视频编辑课程教育教学工作的初期,教师就可以通过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先进教学手段,将与Premiere视频编辑类似“分类管理素材项目制作、影视片头与片尾的剪辑与合成、MTV歌词字母制作效果”的实际制作案例以更加立体形象化的教学方式展现给班级内的同学,让学生能够从制作案例当中学习到更多的Premiere视频编辑制作技巧[2]。

课程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最后的考核一直以来都是Premiere视频编辑教学课堂之上较为主要和关键性的教学环节。各大院校相关专业的在职教师在为教学课程设定考核方式时,要将考核内容最大限度的结合本院校内在读学生的个人成长特征以及其实际的学习进展情况。在必要时,Premiere视频编辑考核内容的设定还要充分结合当今社会发展进程当中同行业的实际用人需求。一般情况下,Premiere视频编辑课程考核成绩的评定方式可以在期末专业理论知识测验成绩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在本学期日常的学习状况以及课堂表现进行综合评定。

例如,Premiere视频编辑专业的在职教师在为班级内的学生设定考核内容时,就可以转变以往应试教育的传统教学理念,在期末向学生布置自主拟定主题通过利用Premiere视频编辑软件制作视频或者音频的方式进行学期综合测评。将作品中对于主体的展现、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程度以及学生对于片头和片尾的剪辑水平等,作为考核的评定内容。将学生在本学期学习过程当中的日常表现分数占考核总分数三十个百分点的比值,期末终极考核测评的分数则占据整体考核分数数值的七十个百分c。通过促进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完成期末视频制作的综合考核评定任务,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在Premiere视频编辑课程相关知识内容方面自主学习的潜力、提升学习兴趣,最终实现Premiere视频编辑课程教育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的显著提

升[3]。

3 结语

总而言之,Premiere视频编辑是在当今社会逐渐走向知识经济新型发展阶段的前提下而产生的一门全新的计算机信息应用技术教学科目。有关Premiere视频编辑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一直以来都是个大院校相关专业在职教师工作生活当中较为重点和主要的研究内容。只有相关教师真正认识到Premiere视频编辑课程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性,才能采取更加科学的教学手段、树立正确的教学认知观念,最终实现自身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编辑课程论文篇(3)

音乐,作为七大艺术门类中的一支,是一门十分古老的艺术样式,要追寻其诞生的源头已经是很困难的了。《礼记.乐记》中写到,“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行于声,声成文,谓之音。”音乐,从最初作为一门综合艺术承载着诗、乐、舞、剧等多种艺术门类,到逐渐与之分离,其自身艺术属性越来越凸显。电视,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其声画兼备、直观真实的特征,加之科技快速发展的助推作用,使其迅速成为受众面广、传播内容多元化的第九艺术。

电视编辑,作为电视节目制作的后期阶段,“它是依据编导构思和美学要求,通过一定的思维方式和语法规则,对视听元素进行选择、组合和加工,制作成完整电视作品的过程。”[1]在这里,编辑既是后期创作中的一个环节又是一个工种。音乐编辑学理论对音乐编辑学是这样定义的:“以音乐出版物及其他可公之于众的音乐活动,或者包含音乐活动的事项,包括图书、期刊、报纸、音像、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为对象,而进行的揭示其编辑工作规律的研究[2]”。电视音乐编辑既不等同于电视编辑,也不等同于音乐编辑。其工作主要侧重于对电视中的音乐、音响的处理。包括为各类电视节目(新闻、文艺、社教、服务)中出现的音乐进行编辑或配乐,或是编辑音乐作为独立艺术在通过电视这一大众媒介进行传播的电视节目。

每种艺术门类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体系以支撑、构建和表达,在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本学科语言体系的深入了解及熟练掌握是必须的。对于电视而言,其语言体系即视听语言的构建是建立在电影语言的基础之上的,包含了画面、声音和字幕三大元素。从传统音乐学的教学体系中看,音乐基础理论、视唱练耳、钢琴、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课程是构成音乐学专业课程结构的重要内容。电视音乐编辑在进行后期编辑工作时,要考虑到电视艺术的基本规律也要遵循音乐艺术的规则,所以在对于电视音乐编辑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中,既要充分考虑到两者作为独立艺术的特征又要强调两者的交叉融合,培养出掌握现代传播技术,具有相当音乐基础的专门人才。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对电视音乐编辑专门人才进行培养。或是开设相关课程,如电视音乐音响、电视音乐编辑、影视声音艺术等;或是设立相关专业,进行科学、系统、专业化的人才培养。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文艺系开设了音乐编辑方向(作为专业方向隶属于音乐学专业),这个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广播电影电视音乐编辑、制作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其培养要求是具有广播电视音乐节目、栏目、频道的策划、制作、经营,以及影视剧、音乐创作、录制、后期配乐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广播影视音乐鉴赏和分析制作的能力。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包括:音乐基本理论、音乐作品分析、广播电视文艺学、影视艺术概论、电视节目制作、录音技术、录音艺术、摄影构图、非线性编辑、视听语言、影视声音艺术、影视剧录音、音乐录音、MIDI音乐创作、广播音乐创作、电视专题片音乐创作、广播电视音乐策划、音乐编辑等。

1998年,南京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设立了音乐学(音乐编导与策划)专业。其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一定的影视剧编导、编播能力,在大专院校、文艺团体、音像公司、出版社等相关单位从事教学、制作、编辑、管理等工作的专门人才。在这个培养方案中,对于教学培养提出了如下要求:系统掌握音乐基本理论及电影、电视等文艺基础知识,全面培养编辑、撰稿、导播等专业素质,获得音乐传媒专业的能力。为了达到以上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在课程设置中安排了音乐传播概论、电视节目策划、电脑音乐制作、视听语言、非线性编辑、音乐文字编辑等课程作为本专业的主要课程。在此基础上穿插音乐会组织、社会活动、作品汇报等作为艺术实践,丰富完善课程体系,使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互融合,互相渗透,共同促进专业建设的发展。

从以上两份电视音乐编辑人才培养方案可以看出,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传统音乐学基础课程、广播电视艺术学基础课程、电视节目制作技术与艺术相关课程以及电子音乐制作技术与艺术相关课程共同构成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主要专业课程框架。结合我校的专业建设、学科发展、师资情况、学生特征,在现有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对广播电视学和音乐学两个专业的相关课程进行整合、拓展,希望构建出符合地方院校学科建设特征与地方用人需求的电视音乐编辑人才的培养方案。

培养具有电视节目制作、音乐编辑制作能力,在电台、电视台、网络公司、影视制作公司、音像出版社、宣传部门等从事电视艺术、音乐艺术、电视音乐的编辑、制作、策划、管理、建设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做一名优秀的音乐编辑类人才,需要具备相当的音乐基础知识,比如乐理、和声、复调、曲式,还有与现代传播相关的影视声音艺术、MIDI音乐创作等。”[3]对于电视音乐编辑的培养就要求要具有扎实的音乐基础理论、电视基础理论,熟练掌握电视节目编辑、MIDI音乐创作、音频编辑技术与艺术,具有独立完成电视音乐编辑、创作的能力。

从目前学校招生的专业方向来看,文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生和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的学生是比较适合本专业学习的。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生对于电视艺术理论和技术的掌握较有优势,而对音乐的学习则相对薄弱。而音乐学院的学生相反,他们在入校前开始了音乐基础理论和技巧的学习,并通过专业考试升入大学。但他们对于电视专业的了解则比较欠缺。在培养的设置上,应充分考虑到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和学习基础,适当调整课程安排与侧重。对于广播电视专业的学生来说,在课程安排上应加重音乐基础理论与技术课程的分量,对学习音乐的学生,则应侧重电视艺术理论和电视制作技能的教学。如果作为专业方向进行招生,就应尽量招收有音乐基础的考生。可以从有音乐基础的普通文理科考生和参加音乐专业考试的艺术生两个通道进行招生。

必修课程:电视艺术概论、视听语言、电视节目制作、非线性编辑、音乐基础理论、视唱练耳、音乐传播学、录音技术与艺术、电视音乐编辑、数字音频编辑、MIDI音乐制作

选修课:影视作品赏析、影视声音艺术、摄影摄像技术、电视专题与栏目、电视文化、音乐名作赏析、中外音乐史、和声学、歌曲写作、多声部音乐写作、文学作品赏析、影视编导、晚会编导、网络音乐编辑

作为应用型学科,教学实践环节的设置在整个教学安排中至关重要。从电视音乐编辑专业特征考虑,本专业的实践环节应从三个方面来体现。第一个方面是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基础理论教学外,应注重实践教学课程在整个培养方案中所占的比重,以及每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所占的比重。第二个方面应体现在考核环节的设置上。一般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定都是依据书面考试或是理论考试成绩,这当然是检验学习和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但是电视艺术和音乐学的这两个学科的情况比较特殊,操作性、实践性很强,所以传统理论考试只能作为检验的一个标准,更多的还要靠实践来说话,靠作品来说话。学生编辑、创作的音乐、音频;给电视片编辑的音乐;给电视节目做的声音设计;通过电视传播的音乐艺术节目甚至是录制、剪辑的晚会、导演的晚会等都可以作为评定的依据。第三个方面应体现在学生在校期间见习、实习环节的安排上。目前师范专业在校就读的学生,在大四上学期会安排为期10周的教育实习,这对于电视编辑专业的学生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应在此基础上增加集中实习、分散实习和专业见习的时间、课时与学分。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到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晚会、比赛中,以学带练,以练促学,理论支撑实践,实践印证理论。

基于以上考虑,对于电视音乐编辑的实践教学安排如下。开设实践课程:电视音乐制作、数字音频编辑、MIDI音乐制作、电视音乐录音。另外安排专业技能训练、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

希望通过融合广播电视学和音乐学的师资力量,打破专业壁垒,以电视理论与技术为基础,引入音乐理论与技能,真正培养出有广播电视专业背景和音乐知识深度的电视音乐编辑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编辑课程论文篇(4)

Abstract In the past days, people always faced dual confusions about teaching and studying on making of film and television. Given this, our department boldly reforms old methods, and innovates the teaching and practicing on the course of making of film&television, thus we have accumulated abundant experience and made great progress.

Key words the advertising specialty making of film and televisionresearch of teaching practice

一、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教与学的双重困惑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影视创作还属于影视艺术的专业领域,被媒介长久垄断, 90年代后,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使得数码摄像器材和非线性编辑设备的性能不断提高,而且出现大幅度降价,稍具规模的广告公司都有能力配备精良的数字摄录编系统,他们不再依赖专业电影公司和电视台的专业人士进行电视广告或宣传片的制作,在招聘员工时将目光投向那些不仅具有广告学专业背景,同时具有影视创作能力的求职者,在实际工作中要求员工不仅能进行电视广告创意写出文案,还要求他们能根据文案写出分镜头脚本,绘制故事版,有些公司将拍摄交给影视公司进行,后期制作则由员工完成,而有些公司前后期制作完全由本公司员工完成。再如电视台在招收新闻记者时,除考虑相关的专业背景外,还要求具备一定的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根据需要进行角色的转换,要能采、能写、能编甚至能播。

面对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电视学院、广告学院均开设有与影视创作相关的短期培训班,面向社会招收学员,学员中除在电视台、影视广告公司工作的从业人员以外,还有一部分是即将踏入社会和刚踏入社会的具有广告学、新闻学、艺术设计、文学专业背景的大学生。于是开设有以上专业的各院校也针对人才市场的需求相继开出了与影视制作相关的课程,我校广告学专业于2002年开始进行影视制作课程的教学,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非影视艺术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带来的教与学的双重困惑,教师方面,面对毫无影视艺术基础的学生,在课程目标、内容、侧重和深度上就很难把握;学生方面,一部分文科背景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差,他们渴望多学些文化理论,增强自己的人文素养和理论分析能力,一部分理科背景的学生则抱着艺术专业的理想,甚至简单地与专业性院校的影视艺术类专业相比,希望通过开设影视制作课程迅速掌握影视艺术作品创作的能力,对影视制作课程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二、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的主要经验

我院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经过了5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通过厘清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的特点,明确课程教学的目的,进而规范课堂教学的内容,开展教学实践。

1.明确课程教学的目的

我们明确课程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影视制作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成为不仅具有一定的影视艺术修养,还要具有一定的影视制作能力的电视广告创作、各类宣传片创作的专门人才,为广告学专业服务。

2.厘清课程设置的特点

影视艺术类专业从整个影视学科的整体出发,培养通晓影视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全面人才;体例上,以整个影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和基本技能为主体,包括影视理论、影视历史、影视摄像、视听语言、影视剪辑、影视编导、影视照明、影视造型、影视美学、影视声音等。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从师资、学生的来源、教学条件都不全面和专业,因此不能要求学生能达到影视艺术准专业的程度,但能通过影视制作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画面感,即能将文学的作品视觉化,写出分镜头脚本,同时使学生具有一般镜头叙事能力,完成影视作品的前后期创作。

3.规范课程教学的内容

我院广告学专业开设有《电视摄像与编辑》、《电视广告制作》这两门和影视制作相关的课程,在课程体系上,《电视摄像与编辑》是《电视广告制作》的先修课程,《电视摄像与编辑》教授的是影视制作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理论教学着重讲授不同镜头的艺术特性、画面造型的元素以及艺术特性、画面构图、固定画面及运动摄像的特点及影视剪辑学的相关理论,和理论同步开出的是电视摄像技术实验和非线性编辑实验;《电视广告制作》课程是《电视摄像与编辑》课程的后续课程,理论教学具体涉及到的是电视广告的分类及特点、电视广告创作的原则、电视广告创意的原则、电视广告视听语言的风格等等,和理论同步开出的是AFTER EFFECT影视特效合成软件的学习,主要通过该软件让学生掌握电脑合成技术在电视广告中的应用,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题化的电视广告创作实验。

4.教学实践

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让学生进入到影视创作的学习状态,迅速培养学生的画面感并能较好的运用镜头叙事成为课程教学的关键。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电视摄像与编辑》课程和理论同步开出的是电视摄像技术实验和非线性编辑实验,每一个实验项目都和理论部分相结合,如理论课讲授的内容是不同镜头的艺术特性,紧接着的实验项目就是摄像机的光学镜头,学生在实验中进行光学镜头训练时能迅速领悟到理论课讲述的如广角镜头景深范围大、透视感强、强化纵深方向运动物体的速度、适合抢拍、抓拍等艺术特性。再如当理论课讲授的内容是电视剪辑中动作的分解与组合,紧接着的非线性编辑实验就利用不同机位拍摄的不同角度不同景别的镜头素材进行动作的分解与组合,这样一个环节下来,学生明白了电影之所以好看是因为通过后期剪辑将前期不同机位拍摄的镜头进行分解与组合,通过画面完成一段情节的完整表达,使观众的视点得到的解放。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理性知识和感性知识得到了统一。

前后期制作相结合。在课程的设置中,我们将电视摄像与编辑结合在一门课程中,而影视艺术专业将电视摄像与编辑作为《电视摄像》和《电视编辑》两门课开出,影视艺术学院之所以分得细是因为已开设有电影电视剪辑学、视听语言、影视编导等等影视理论方面的课程来指导实践性较强的电视摄像与编辑,但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不可能象影视艺术专业一样分得很细,过程拉得很长,我们要求能通过影视制作课程的学习迅速培养学生的画面感和镜头叙事的能力;另外电视摄像与编辑本身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前期拍摄是为后期编辑作准备,而后期编辑也是为了完成前期创作的思维和理念。如果分为两门课,电视摄像使学生虽然掌握了电视摄像的艺术和技术,但不明白拍摄的镜头将作何用,不适合培养学生镜头叙事的能力,而电视剪辑部分讲授的内容大多是非线性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对电视剪辑的理论和技法涉及较少,软件只是工具,关键在于如何教导学生运用电视剪辑相关的理论知识来进行作品的剪辑,培养学生剪辑的思维,如果要求学生将自己前期拍摄的素材剪辑成片,就会发现前期拍摄的不少问题,如画面的构图不美,景别不够规范,拍摄的角度和机位应该调整等等,不仅培养了他们的画面感,同时对镜头叙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由此我院将电视摄像与编辑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开出,配备了一位具有影视制作综合能力的师资,既能进行电视摄像的教学也能进行电视剪辑的教学,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分组进行电视小短片的前期制作,包括剧本的拟定、分镜头的撰写及拍摄,然后要求学生将拍摄的素材剪辑成片,并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讲解,同时让制作小组的学生发言谈创作的体会,让同学们对各组的作品互相作出评价,这一过程下来同学们很快对影视作品创作的整个过程有了一个把握,同时对怎样用镜头叙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文字表达与视听语言的表达相结合。影视作品其实就是文学作品的视觉化,除了在实题化作品上培养学生的画面感和镜头叙事的能力外,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根据教师规定的主题即兴用一段文字表达与主题相关的一段情节,然后将这段文字视觉化,利用分镜头表达出来,这一训练在《电视摄像与编辑课程》及《电视广告制作》课程中均被采用,在《电视摄像与编辑》中会以约会、离别、感动等主题由学生先进行文字表达再将这段文字用分镜头表达出来,在《电视广告制作》课程中,要求学生将课前布置的30秒的电视商品广告的文案创意表达出来,并将其视觉化,同时请其他学生提出意见并进行修改。学生们在这个环节有着较高的积极性,有的学生能写能说,但画面感不强,通过这个训练可以培养他们的画面感以及镜头叙事的能力。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影视艺术的理论修养在影视创作中是十分重要的,而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不可能如同影视艺术专业般在影视艺术的理论修养上给学生全面细致的培养,作为任课教师要推荐一些与影视艺术相关的书籍给学生,进一步提高学生影视艺术的理论修养。另一方面任课老师还要推荐一些好的影片给学生加强读解影片的能力,将影片中的创作手法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如在《电视摄像与编辑》课程中,任课老师布置学生课外观摩经典影片,在课内针对其中精彩的段落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蒙太奇的思维、时空的转换、时空的压缩与延长,主观镜头与客观镜头的运用等等,课外布置读解电视广告,在《电视广告制作》课程教学中播放一则广告马上让同学们说出共有多少个镜头,背景音乐在什么时候响起的,里面时空压缩与延长的段有哪些等等,利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由提高学生读解影片的能力,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画面感。

三、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的教学效果

经过近五年的教学实践,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教与学的双重困惑得到初步解决,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广告学专业特色的影视制作课程教学之路,学生们可以自由组成一个团队进行影视作品的创作。

在2007年教育部高教司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中,我院的影视广告作品在湖南省分赛区取得了影视类作品的一个一等奖,一个三等奖,一个优秀奖。在全国的评比中又获得两个三等奖,影视作品的获奖等级在湖南省处领先水平。

从2004年开始我院陆续有学生考入中国传媒大学、上海大学导演系研究生。另外从事与影视创作相关工作的广告学专业毕业生正逐年增多,有的在影视广告公司从事影视广告文案创意及分镜头和故事版的制作,有的在影视广告公司从事前期拍摄和后期编辑。有的在电视台从事摄像记者,有的在电视台从事后期编辑,有的利用学到的影视创作知识为单位创作企业形象宣传片或是情景式的培训短片。如在深圳某外资公司工作的三个2007届毕业生联合为该公司创作了一部企业形象宣传片,该片得到了公司领导的高度赞扬,将该形象宣传片作为东南亚地区的形象推广片,并向我院寄来感谢信,信中说到“名校出名师”“名师出高徒”。这无疑是对我院广告学专业影视制作课程教学的肯定。

参考文献

[1] 张晓冬.影视艺术手段与教学[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2(2)

编辑课程论文篇(5)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把世界推向了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在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信息高速传递、共享、增值,这给传统的编辑体制以及编辑出版业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客观上要求编辑出版的现代化。编辑事业要想在新世纪有一个质的飞跃,首先就是要培养一批优秀的编辑人才。高校应该从编辑学课程设置入手,采取措施不断培养实用型的新闻专业编辑人才,做好编辑学教学。 在新闻系统中,编辑工作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知道编辑工作包括新闻报道策划、新闻稿修改、报纸总体设计等等一系列环节,所以高校新闻编辑学的教育任务是非常繁重的。编辑学涉及面比较广泛,新闻编辑学、新闻写作学与新闻采访既有联系又有交集,所以高校编辑学一定要处理好这些课程的关系,科学合理地设计编辑学教学课程。

一、当前我国编辑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编辑学课程内容设计面广泛,缺乏实践性。由于新闻编辑工作在新闻传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编辑工作的内容非常广泛,除了日常的选稿、制作标题等,还包括报道的策划安排以及报纸的总体设计。这些课程都属于新闻业务的范畴,而且这些课程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编辑学课程需要让学生在合理有限的课时资源的条件下做好新闻编辑的工作流程,授课教师应该进行周密的思考、统筹的安排。 可是,正是由于授课任务繁重,加上一些别的因素,导致了一些教师对这一让人费脑筋的问题避重就轻,很多时候只重形式的教学,而不管教学效果如何。 所以编辑学的很多实践课程并没有付诸实践,学生动手操作的部分只是局限于改稿、 制作标题等,对于很多的编辑工作环节则只是停留于概念上。编辑学的实践部分没有创新性和挑战性,学生的实践能力差。新闻编辑工作的整个过程需要一定的物力、设备,资金需求量大。结果导致很多高校的新闻编辑的实践活动并没有真正地实施和开展。

应该加强编辑学的理论体系建设,因为与其他成熟的学科相比,编辑学还是比较年轻的学科。目前来讲,编辑学的理论基础还很薄弱,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编辑学体系。我们的教育、教材和实际还有一定的距离,编辑学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当前关于编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也与实际存在差距,这在客观上要求编辑学应该吸收其他学科的经验,不断加强学科的研究工作,从而建立完备的学科体系。

2.做好编辑学的专业设置、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方面的工作

要想提高编辑学的教学质量,高校一定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就是要强调通才教育,也就是说学校要把提高培养综合性人才作为重要的目标,这也是当前世界发展对高校客观要求。由于编辑学是一个设计面非常宽泛的专业,这要求从事该工作的人员具备各方面的知识。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全新人才。这样才能适应现代编辑学的需要,也是高校培养人才的理想目标。另一个方面就是编辑学课程设置要注意特色化、专业化,每一所院校的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学科背景、基础增长点都大不相同,这就要求各个院校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扬长避短,培养自己学校的特色,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培养多样发展的人才。如果几十所高校都按照一个模式来培养编辑学人才,肯定不能适应现代化发展对编辑学的要求,所以高校一定要强调培养人才模式的特色化和多样化,避免模式单一,这样也能解决高校编辑学人才的就业问题。为了应对市场需求,高校应该鼓励学生在大学里先学好编辑专业课程,然后还应该涉猎一些其他相关专业的课程,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适应未来人才竞争,调整好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建立符合时展需求的人才教学新体系。

3.编辑学教学要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编辑学教学中应该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可是当前我们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与实践还有一些差距。我国编辑学人才培养偏重语言文字能力。而国外的很多高校则是对于编辑学的相关学科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例如一些“邮购市场”、“开拓国际市场”、“杂志何时需要设计”、“发行经济学”、等课程的设置,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国的高校编辑专业开设的更多的是增强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课,而市场、营销类课程数量较少,实践性不强。这就要求高校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处理好编辑学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一定要注重边缘学科的学习,同时还应该让该专业的学生积极参加实践,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把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需要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求。

全国各大高校都应该不断加强编辑学的基础建设。由于编辑学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当前发展还不完善,在专业方向的定位选择上有些茫然,缺乏特色。而且专业课程的设置还不确定。所以高校应该注重编辑学的学科建设,首先是从人才培养方面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另一个方面就是要做好师资队伍和教材编写的基础工作。加强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采用多种方式对他们进行培训提高。明确我们的培养目标,培养适合21世纪编辑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编辑课程论文篇(6)

一、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教与学的双重困惑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影视创作还属于影视的专业领域,被媒介长久羊断,90年代后,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仪使得数码摄像器材和非线性编辑设备的性能不断提高,而且出现大幅度降价,稍具规模的广告公司都有能力配备精良的数字摄录编系统,他们不再依赖专业公司和台的专业人士进行电视广告或宣传片的制作,在招聘员下时将日光投向那此不仪具有广告学专业背景,同时具有影视创作能力的者,在实际下作中要求员工不仅能进行电视广告创意写出文案,还要求他们能根抓文案写出分镜头脚本,绘制故事版,有此公司将拍摄交给影视公司进行,后期制作则由员工完成,而有此公司前后期制作完全由本公司员工完成。再如电视台在招收记者时,除考虑相关的专业背景外,还要求具备一定的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根抓需要进行角色的转换,要能采、能写、能编甚至能播。

而对对人才的要求,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电视学院、广告学院均开设有与影视创作相关的短期培训班,而向招收学员,学员中除在电视台、影视广告公司下作的从业人员以外,还有一部分是即将踏入社会和刚踏入社会的具有广告学、新闻学、、专业背景的大学生。于是开设有以上专业的各院校也针对人才市场的需求相继开出了与影视制作相关的课程,我校广告学专业于2002年开始进行影视制作课程的教学,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非影视艺术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带来的教与学的双重困惑,教师方面,而对毫无影视艺术基础的学生,在课程目标、内容、侧重和深度上就很难把握;学生方面,一部分文科背景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差,他们渴望多学此理论,增强自己的人文索养和理论分析能力,一部分理科背景的学生则抱着艺术专业的理想甚至简单地与专业性院校的影视艺术类专业相比,希望通过开设影视制作课程迅速掌握影视艺术作品创作的能力,对影视制作课程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二、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的主要经验

我院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经过了5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通过厘清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的特点,明确课程教学的目的,进而规范课堂教学的内容,开展教学实践

1.明确课程教学的目的

我们明确课程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影视制作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成为不仅具有一定的影视艺术修养,还要具有一定的影视制作能力的电视广告创作、各类宣传片创作的专业人才,为广告学专业服务

2.厘清课程设置的特点

影视艺术类专业从整个影视学科的整体出发,培养通晓影视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全面人才;体例上,以整个影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和基本技能为主体,包括影视理论、影视、影视摄像、视听、影视剪辑、影视编导、影视照明、影视造型、影视、影视声音等。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从师资、学生的来源、教学条件都不全面和专业,因此不能要求学生能达到影视艺术准专业的程度,但能通过影视制作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画而感,即能将文学的作品视觉化,写出分镜头脚本,同时使学生具有一般镜头叙事能力,完成影视作品的前后期创作。

3.规范课程教学的内容

我院广告学专业开设有《电视摄像与编辑》、《电视广告制作》这两门和影视制作相关的课程,在课程体系上,《电视摄像与编辑》是《电视广告制作》的先修课程,《电视摄像与编辑》教授的是影视制作的基木理论与基木技能,理论教学着重讲授不同镜头的艺术特性、画而造型的元索以及艺术特性、画而构图、固定画而及运动摄像的特点及影视剪辑学的相关理论,和理论同步开出的是电视摄像技术实验和非线性编辑实验;《电视广告制作》课程是《电视摄像与编辑》课程的后续课程,理论教学具体涉及到的是电视广告的分类及特点、电视广告创作的原则、电视广告创意的原则、电视广告视听语言的风格等等,和理论同步开出的是AFTEREFFECT影视特效合成软件的学习,主要通过该软件让学生掌握电脑合成技术在电视广告中的应用,最后在教师的下进行实题化的电视广告创作实验

4.教学实践

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让学生进入到影视创作的学习状态,迅速培养学生的画而感并能较好的运用镜头叙事成为课程教学的关键。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摄像与编辑》课程和理论同步开出的是电视摄像技术实验和非线性编辑实验,每一个实验项目都和理论部分相结合,如理论课讲授的内容是不同镜头的特性,紧接着的实验项目就是摄像机的光学镜头,学生在实验中进行光学镜头训练时能迅速领悟到理论课讲述的如广角镜头景深范围大、透视感强、强化纵深方向运动物体的速度、适合抢拍、抓拍等艺术特性。再如当理论课讲授的内容是电视剪辑中动作的分解与组合,紧接着的非线性编辑实验就利用不同机位拍摄的不同角度不同景别的镜头索材进行动作的分解与组合,这样一个环节下来,学生明自了之所以好看是因为通过后期剪辑将前期不同机位拍摄的镜头进行分解与组合,通过画面完成一段情竹的完整表达,使观众的视点得到的解放。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理性知识和感性知识得到了统一。

前后期制作相结合。在课程的设置中,我们将电视摄像与编辑结合在一门课程中,而影视艺术专业将电视摄像与编辑作为《电视摄像》和《电视编辑》两门课开出,影视艺术学院之所以分得细是因为已开设有电影电视剪辑学、视听、影视编导等等影视理论方而的课程来实践性较强的电视摄像与编辑但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不可能象影视艺术专业一样分得很细,过程拉得很长,我们要求能通过影视制作课程的学习迅速培养学生的画而感和镜头叙事的能力;另外电视摄像与编辑木身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前期拍摄是为后期编辑作准备,而后期编辑也是为了完成前期创作的思维和理念。如果分为两门课,电视摄像使学生虽然掌握了电视摄像的艺术和技术,但不明自拍摄的镜头将作何用,不适合培养学生镜头叙事的能力,而电视剪辑部分讲授的内容大多是非线性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对电视剪辑的理论和技法涉及较少,软件只是工具,关键在于如何教导学生运用电视剪辑相关的理论知识来进行作品的剪辑,培养学生剪辑的思维,如果要求学生将自己前期拍摄的索材剪辑成片,就会发现前期拍摄的不少问题,如画而的构图不美,景别不够规范,拍摄的角度和机位应该调整等等,不仅培养了他们的画而感,同时对镜头叙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由此我院将电视摄像与编辑作为一门的一独的课程开出,配备了一位具有影视制作综合能力的师资,既能进行电视摄像的教学也能进行电视剪辑的教学,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分组进行电视小短片的前期制作,包括剧木的拟定、分镜头的撰写及拍摄,然后要求学生将拍摄的索材剪辑成片,并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讲解,同时让制作小组的学生发言谈创作的体会,让同学们对各组的作品互相作出评价,这一过程下来同学们很快对影视作品创作的整个过程有了一个把握,同时对怎样用镜头叙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文字表达与视听语言的表达相结合。影视作品其实就是作品的视觉化除了在实题化作品上培养学生的画而感和镜头叙事的能力外,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根抓教师规定的主题即兴用一段文字表达与主题相关的一段情节,然后将这段文字视觉化,利用分镜头表达出来,这一训练在《电视摄像与编辑课程》及《电视广告制作》课程中均被采用,在《电视摄像与编辑》中会以约会、离别、感动等主题由学生先进行文字表达再将这段文字用分镜头表达出来,在《电视广告制作》课程中,要求学生将课前布置的30秒的电视商品广告的文案创意表达出来,少将其视觉化,同时请其他学生提出意见井进行修改。学生们在这个环节有着较高的积极性,有的学生能写能说,但画面感不强,通过这个训练可以培养他们的画面感以及镜头叙事的能力。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影视艺术的理论修养在影视创作中是十分重要的,而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不可能如同影视艺术专业般在影视艺术的理论修养上给学生全而细致的培养,作为任课教师要推荐一此与影视艺术相关的书籍给学生,进一步提高学生影视艺术的理论修养。另一方面任课老师还要推荐一此好的影片给学生加强读解影片的能力,将影片中的创作手法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如在《电视摄像与编辑》课程中,仃课老师布置学生课外观摩经典影片,在课内针对其中精彩的段落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蒙太奇的思维、时空的转换、时空的压缩与延长,主观镜头与客观镜头的运用等等,课外布置读解电视广’告,在《电视广告制作》课程教学中播放一则广告马上让同学们说出共有多少个镜头,背景在什么时候响起的,里而时空压缩与延长的段有哪此等等,利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由提高学生读解影片的能力,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画而感、

三、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的教学效果

经过近五年的教学实践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教与学的双重困惑得到初步解决,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广告学专业特色的影视制作课程教学之路,学生们可以自由组成一个团队进行影视作品的创作。

在2007年部高教司举办的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中,我院的影视广告作品在湖南省分赛区取得了影视类作品的一个一等奖,一个三等奖,一个优秀奖。在全国的评比中又获得两个三等奖,影视作品的获奖等级在湖南省处领先水平。

从2004年开始我院陆续有学生考入中国传媒大学、上海大学导演系研究生。另外从事与影视创作相关下作的广告学专业毕业生正逐年增多,有的在影视广告公司从事影视广告文案创意及分镜头和故事版的制作,有的在影视广告公司从事前期拍摄和后期编辑。有的在电视台从事摄像记者,有的在电视台从事后期编辑,有的利用学到的影视创作知识为单位创作企业形象宣传片或是情景式的培训短片。如在深圳某外资公司下作的三个2007届毕业生联合为该公司创作了一部企业形象宣传片,该片得到了公司领导的高度赞扬,将该形象宣传片作为东南亚地区的形象推广片,并向我院寄来感谢信,信中说到“名校出名师”“名师出高徒”。这无疑是对我院广告学专业影视制作课程教学的肯定。

参考文献

[2]宋红岩.谈如何培养学生对影视语击的读解能力[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3)

编辑课程论文篇(7)

早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就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全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更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2]这为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依靠思政专任教师来完成,作为专业课程教师要充分理解“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并将其运用到日常专业课程教学环节中去,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融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由此可见,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一、广播电视艺术学音频编辑创

意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必然性高校广播电视艺术专业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传媒人才的主要阵地。作为一门广播电视艺术实践性较强的音频编辑创意课程,主要以声音作为研究对象,培养学生能够掌握声音叙事方法,声音蒙太奇表现思维以及声画结合艺术创作手法。能够在广播电视及其他新闻媒体、影视文化传媒机构从事音频策划、编辑等传媒工作。传媒工作处于意识形态的前沿,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喉舌,所以,音频编辑创意课程教学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自然有着更高的要求。

(一)是新闻传播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握传播规律的需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传媒人从业的第一要务。要有敏锐的政治意识和全局意识,要以人民为中心、牢记自身使命,正确地把握好党的宣传舆论工具,在广播电视网络视听领域做好党的舆论宣传工作,是传媒人应具备的素质和应尽的责任。所以,在音频编辑创意专业课程教学中,必须要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在知识技能传授时,向学生渗透作为传媒人应有的党性原则、价值观念、责任担当,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适应未来媒体工作。

(二)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的需要音频编辑创意课程教学不但要向学生传授音频编辑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建立音频创意策划理念,把握新时代媒体创作需求,结合国家、社会的发展,学会用声音介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培养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的意识,并内化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体现。

二、广播电视艺术学音频编辑创

意课程思政教育现存困境当前,广播电视艺术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中很容易出现课程思政意识较薄弱、思政融入偏机械化、教师经验不足等情况。

(一)课程意识形态引导薄弱,偏重技能而轻创意音频编辑创意课程很容易在授课过程中,仍以教材内容为主,重视专业技能培养。重编辑、轻创意。也就是说,课程讲授多以掌握音频编辑方法,学会AdobeAudition音频编辑系统即完成教学目标。每一堂课,学生都没有脱离音频编辑实验室。学生学起来相对比较枯燥、刻板,很容易让学生脱离广播电视艺术专业,感觉自己似乎是一名软件操作员,缺乏作品创意启蒙。而创意启蒙首先要有正确的道德观,才能外化在作品的创作中。专业课程在培养学生社会敏锐洞察力、思想政治素养和文化底蕴等价值观引领方面欠缺。

(二)课程内容设计不够完善,思政融入偏机械化一些高校在音频编辑创意课程思政的内容设置上仍不完善,存在一些局限性。其实,课程思政融入到专业课教育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螺旋式上升的系统性教育工程,其起点是教师结合专业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意识的疏导。学生经过学习后,内化为大学生的信念,最终,外化为大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作品创作得以呈现,这样才算完成教育的目的。而有些专业教师往往把课程思政理解为“课程+思政”,机械地分出一些课时讲授思政内容。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两张皮”的现象较多。(三)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不够,学生思政意识薄弱大多数教师都有着丰富的广播电视艺术专业教学经验,而自身思政教学水平相当有限。再有,现今对广播电视艺术专业课如何与思政融合的教学改革方法研究较少,缺乏较高水平的课程思政专业教师的经验总结和传授。而学生本身对思想政治学习意识淡薄,厌倦传统满堂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导致学生在面对信息迅猛传播的今天,容易迷失方向,缺乏社会责任心,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对专业热情不高、就业创业观念落后等,这时课程思政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

三、广播电视艺术学音频编辑创

意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施针对广播电视艺术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困境,课题组教师对音频编辑创意课程在转变课程教育教学理念、优化课程内容设置、改进教学手段、完善考评方式等方面,进行一次课程全过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明确课程定位,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课程思政”其实本质上是一个“课程观”,一种课程建设理念。而课程教学改革首要就是明确课程的定位,树立正确的课程观。以往的音频编辑类课程都“重编辑、轻创意”,注重讲授编辑技能,即传授“怎么做”。而在“为什么做”“做什么”等方面引导比较少。音频编辑创意课程改革首先修改了课程大纲中的课程目标,把“培养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团队精神”增加到课程目标中。课程思政的实施不仅要实现音频编辑专业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专业知识与社会多维度的融合,形成价值观引领,避免思政教育元素生拉硬拽地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比如,课堂上,教师要把好音频作品创作的第一关——“创意关”。在学生创意策划一开始,就引导学生增强媒介素养和文化自信、民族自信,要有社会责任感、传播正能量。学生在掌握音频编辑技术的同时,要很明确地知晓传媒人应该传播什么样的价值观、世界观。

编辑课程论文篇(8)

1.课程定位不明,脱离教学实际

关于现代汉语的课程定位,高校中文系现代汉语的目标一般包括:一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并掌握有关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二是培养学生正确分析语音、词汇、语法和修辞的基本技能;三是使学生提高理解和运用汉语的能力;四是使学生了解现代汉语学科的发展方向,并获得初步的研究能力。以上这种现代汉语的课程定位,是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的,但是对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来说,有些不切实际。由于大多数高校的编辑出版专业办学时间短,普遍缺乏具有编辑出版经验的现代汉语教师,于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编辑出版专业的院系都聘请中文系的教师进行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任科教师通常都照抄照搬中文系的课程定位,不清楚编辑出版专业整个课程体系的配置,不了解该专业其他课程与现代汉语课程的区别与联系,忽视教学对象的差异,脱离教学实际,因而大多未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2. 教学内容陈旧,失去应用价值

首先,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出现一套针对编辑出版专业而编写的汉语教材。编辑出版专业学生所采用的现代汉语教材,大多采用中文专业通用教材,大多数教材内容陈旧,甚至有不少中学为追求高考的高升学率,将大学现代汉语教材习题拿给中学生训练。由此造成学生感觉内容陈旧,求知欲不强。其次,有些教材因成书年代久远,里面的内容脱离当前的语言生活实际,学习与应用脱离,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同时,很多教师也比较保守,注重基本理论的讲述,授课时总是以教材为依托,而不注意及时跟进语言研究领域的一些前沿动态;习惯于列举教材上陈旧的语言实例,而漠视当下的新鲜的语言现象。

3.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徒劳无功

传统的现代汉语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听课、记笔记,一个“灌”,一个“装”。教师将现代汉语看作基础课程,满足于对教材理论知识的机械介绍,并且囿于课内学习,很少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性的学习活动,师生之间缺乏双向交流,不以启发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为前提,不以社会语言生活实际为出发点,不以为学生有能力去观察和分析研究现代汉语的种种事实,致使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为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一些规则原理,考试过后就又基本上全忘记了。这种缺乏实践环节所获取的知识,难以转化为实际的汉语能力,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形成僵化的思维方式,没有什么实际收获,可以说是徒劳无功。

二、编辑出版专业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1.明确目标定位,体现专业特色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在以培养编辑出版专业人才为初衷和基本任务的编辑出版专业讲授现代汉语课程时,要尽可能培养学生的汉语综合能力,使其能够胜任未来的编辑出版工作。由此,我们认为,编辑出版专业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汉语知识进行编辑出版工作的能力。

2.遴选教学内容,突出实用特点

编辑出版专业的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应该遴选教学内容。根据编辑出版职业对汉语能力的要求,从现代汉语的语音、汉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对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内容做出适当调整。

(1)语音教学:强化普通话语音规范的教学,要求学生普通话发音正确、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审音表,注重多音字,读对专名字,添加《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01-22,1996-07-01实施)。淡化或取消音位教学。

(2)汉字教学:强化汉字整理和标准化的教学,要求学生熟记规范汉字,用对简化字,不用异体字,能纠正错别字,识别部分繁体字。增加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的教学(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12-13,1996-06-01实施),特别注意常见的差错,如文学作品误用阿拉伯数字,夏历、年代、月、日、星期等误用阿拉伯数字,数量单位运用不合规范等。淡化汉字“六书”理论以及汉字形体演变方面的教学。

(3)词汇教学:强化词汇规范原则的教学,要求学生识记词语误用类型,掌握辨析同义词的方法,避免选错同义词,误用异形词,乱用外来词,错用专业词,滥用方言词,误用古语词,使用生造词,用错成语、熟语等。

(4)语法教学:强化语法规则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自觉避免语法错误,掌握检查病句的方法,熟练改正病句。淡化句法结构分析方面的教学。

(5)修辞教学:大力拓展传统修辞学的内容,从言语交际的角度来讲修辞,要求学生掌握辞格特点,学会运用修辞方法提高表达效果,能够纠正修辞错误,分析修辞失误类型,如韵律不匀称,选词不确切,句意不畅达,语体不恰当,辞格欠妥帖等。

3. 改革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创造力

(1)讲授与启发相结合

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信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时提纲挈领,少讲、精讲,讲关键,多提问,多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注重观察研究,勇于探索。例如,在每讲授完一个单元的知识后,选取优秀学生将作业做成幻灯片演示给同学们观看,要求学生进行讨论并评价。为了能得到教师的肯定,为了能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出自己的风采,学生们上课时都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讲,并及时完成课外作业。那些得到演示机会的同学,总是做好充分准备,精心制作幻灯片。如此,同学们在听讲的过程中,思维活跃,发言积极,课堂学习氛围十分浓厚。

(2)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

结合课堂学习,开设一些配套的课外学习课程。教师可组织学生组成兴趣小组,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学术沙龙等课外学习活动,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还可开设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现代汉语语汇研究、汉语方言调查研究、言语交际学、语用学等系列选修课,并指导学生写好这些课程的小论文。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提高他们学习的层次,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进而提高论文写作水平。

(3)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

编辑出版专业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的总的原则应该为面向社会,面向时代,注重实践。

首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如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去进行社会语言调查活动,如普通话推广问题,方言与普通话融合问题,社会用字的规范问题等,并指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研究,并撰写调查报告。不仅使学生加深对汉语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可锻炼其调查、分析和研究能力。

其次,现代汉语教学必须体现时代性,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时代变迁的脚步。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紧扣时代生活,联系社会生活文化知识,增加趣味感。教师在选用语料时,应精选例句,多搜集一些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语言材料中的新词语、新话语表达方式,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讨论,鼓励和指导他们把自己的观点撰写成小论文,这样让学生既能找到乐趣,又学到了知识。

另外,编辑出版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而在课程设置中必须加强实践环节。例如,在教学中加长实践环节,自开现代汉语课之初,就组织学生在出版社或报刊社编辑部参加编辑出版工作的实习,让他们把课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获得宝贵的工作经验,为将来的就业打下一定的基础。

4.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提升现代汉语综合能力

同步开展考试改革,丰富考核形式。根据现代汉语课程要求和教学目标,教师应重视学生在认知和思维上的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将课程考核贯穿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根据《大纲》要求,基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目标,结合当前的时代特征,分析现代汉语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设计多元评价体系,包括:(1)现代汉语理论知识评价,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以及课堂表现评价。(2)汉语综合能力评价,包括听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完成任务能力(如开展社会语言调查等能力)评价。(3)汉语社会实践能力评价。包括各项语言实践活动,如报社记者实习、刊社编辑业务实习、公司文案实习、播音主持、演讲比赛等等。根据学生的专长特点,在主观评价的基础上,兼顾自由、公平,倡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并且有意识地全面建构自己的汉语知识体系,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汉语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雪涛.现代汉语教学改革论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5,(3).

[2]张明仙.略论《现代汉语》教学改革[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4).

编辑课程论文篇(9)

在中国现代出版产业发展的形势下,对于新型编辑人才有迫切而现实的需求,我们要顺应时代的需求,着重对编辑学专业的研究,要秉承“大文化、大媒体、大编辑”的理念和原则,探寻新时期产业发展形势下,编辑新型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路径,并针对当前的编辑专业发展困境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强化编辑学专业与高等院校、编辑出版研究机构之间的联系,全方位地实现我国编辑学专业的发展,推动编辑学教育模式的创新。

一、研究背景

编辑学是一门古老的专业,它产生于20世纪40~60年代,在随后的时间里,我国的编辑学专业研究不断丰富和扩大,成为了古老而新颖的学科,它对许多基本性问题都提出了讨论和看法,使我国的编辑学专业教育得到快速的普及发展。然而,在编辑学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也突显出编辑学专业的诸多争论性问题,如:编辑与编辑学的概念、性质、研究范围、学科划分等;编辑专业教育方面的问题等,这些基本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导致中国的编辑学专业出现了滑坡现象,出现了危机,这种问题持续存在,而导致社会大环境对编辑行业缺乏认知和理解,在缺乏社会支持的编辑学发展开始变得迟滞和缓慢。为此,我们需要研究编辑学专业与编辑学教育的脱离弊端,分析编辑学专业及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突破困境,探索创新的编辑学教育模式。

二、编辑学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界观念陈旧

编辑学专业的学科定位、性质、研究范围等尚未明晰,这就在极大的程度上制约和限制了编辑学专业的发展,也使编辑学教育变得缓慢。这主要是由于对国际大环境和企业发展缺乏充分而深入的认知,对于社会各种媒体对于编辑人才的需求缺乏预测性和前瞻性眼光,并在文化、媒体、编辑之间的关系分析上缺乏理性的、辩证的思维模式,导致对编辑学的学科定位、学科研究范围等不清晰,使编辑教育缺乏方向性。

(二)教W与应用、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并不匹配

在编辑学的专业发展过程中,显现出编辑学教育专业的扩招与毕业生受冷遇的不对等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在传统出版行业的固态思维框架影响下,编辑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还停留于以图书出版人才培养为目标,并根据图书出版人才的要求进行课程的设置,这显然没有顺应时代的要求,对数字化网络媒体的预测度不足,重视度不够,导致编辑学专业教育与现实需求不对称,显现出两者之间的矛盾。

(三)编辑学专业教育培养模式欠缺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目前的编辑学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意识和观念,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先进性和时代性,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度不足、比例偏低,这就使编辑学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同时,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编辑学专业学生的校外实践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学分,这主要是由于学科背景和师资力量存在差异性,一些优秀师资和精品课程还无法实现充分的共享,导致编辑学专业学生的跨校选修还无法纳入到学分之中,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传统的编辑学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有:编辑历史、编辑实践技巧、编辑理论、编辑学研究方法等,涉及面较为宽泛,然而却显得与自然学科和社会科学的相脱离性,缺乏学科根基,导致学习者无法获得完整的编辑学专业思维,编辑学论文也缺乏深度,存在学术泡沫。另外,在网络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编辑学教育内容也显现出其迟滞性。因此,需要开设专业编辑学教育,要将生动、鲜活而形象的专业内容注入到编辑教育之中,开阔编辑学教育的视野,其必要性和重大意义,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在将专业型编辑学教育引入行业的过程中,可以使编辑学习者获得经验的累积和沉淀,同时,也可以促进编辑行业的发展。通过将学科专业与编辑专业相融合加以研究,则可以使学科专业与编辑专业更好地实现链接,从而对编辑学理论和应用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学科专业与编辑学专业相融合的过程中,可以逐渐减少学科行业标准与国标的规范不相同的争论问题,从而在“磨合”中促进编辑学专业的发展。

(二)有助于提升编辑学专业人员的自我职业价值意识

在长期以来的我国编辑工作之中,对于编辑的认识过于片面,导致编辑人员对于自身的职业产生了一种职业倦怠感和自卑感,在自我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的条件下,而产生大量的人才迁移和流失现象。而如果将学科专业与编辑学专业相融合,则可以使编辑专业人员感受到自己职业的存在价值,从而增强对编辑学专业的研究兴趣。

在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前提下,编辑行业受到了网络的冲击和挑战,反过来,这对于编辑人员而言,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在数字网络时代下,需要更深谙编辑专业、又熟知网络信息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的编辑之中,其传播介质和形态都发生了变化,这也亟需高质量、高专业水准的编辑群体,信息时代呼唤高专业水准的编辑,无疑这对于提升编辑行业人员的职业自豪感有极大的作用。

(四)有助于优化组稿、审稿、编辑、校对等编辑工作流程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下,编辑专业人员的高素质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可以极大地优化和提升其编辑工作流程,在组稿、审稿、编辑、校对等环节中,更为省时省力,当然,也极大地提升了出版物的科技水平和编校水准。

四、我国编辑学专业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路径

在互联网的网络环境之下,我国的编辑学专业教育要以数字化为方向和引领,要立足于自身的教育优势,开设具有特色的数字化编辑出版专业教育创新模式。在具体操作中,要注意不同学科院校之间的学科背景,从不同的教学视角加以分析和考察,并且在数字化编辑出版人才的培养目标上,要注重继承与创新并重,既要尊重原有的学科专业基础,培育高素质、专业性强的编辑出版优秀人才;还要鼓励编辑专业人才大胆创新和尝试,要突破固有编辑出版的定势思维,用创造性的思维,将传统编辑出版教学与学科文化专业知识相融合,才能生成新媒体教学模式下的新型编辑人才,才能创造出具有批判性思维的编辑新型人才,满足未来数字化编辑出版产业的发展需求。

(二)注重与办学单位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契合性,实现对技术类课程教学的优化

在专业型编辑学教育引入人才培养计划过程中,要保留传统编辑出版的部分重要课程,并适当加大数字化技术类课程的比例,根据现代新生的数字化编辑出版业态的条件和需求,增加IT类技术课程和数字传播技术课程,教育办学单位还应当根据自己的条件,适当增添数字编辑出版实验室,并辅以相应的教学硬件和软件设施,如:数字权利管理系统。当然,这些技术类课程的教育还要遵循编辑专业教育学的本质定位,从而最大程度上培育出与时代需求相契合的复合型专业编辑人才。

(三)注重编辑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融合

在编辑学教育的创新模式下,还要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的融合性,全面推动教学方式的变革。要区分以学术研究为导向的学术型教育和以专业实践为导向的专业型教育,以着重培养学生的编辑出版实践工作能力为目标,教师要向学生讲述相关的编辑学专业基础概念和技术常识,还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方式,诸如:案例教学法、专题讨论教学法、项目策划法、协同合作教学法等,从而增强编辑学专业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从当前的数字化编辑出版实践出发,思索和探寻数字化编辑内在的规律,从而将编辑理论迁移应用于数字化编辑实践之中。另外,还要遵循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的差异化培养策略,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及其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可以将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生的研究生教育重点转移到培养复合型人才上来,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其不同专业背景的特长,为我国编辑学理论研究储备力量。

在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编辑学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的内容和部分,只有提升和强化数字化编辑学师资队伍的素质,才能整体提升我国编辑学教育的质量。因此,需要引入编辑实践经验丰富、并具有编辑理论水平的产业人才,进入到高校之中担任编辑学专业教师,还可以设立在具有师资优势的院校之中开办高校编辑学教师进修班或培训班,或者借助于国家已经建设的数字编辑出版基地,组织高校的编辑专业教师进行知识和技能培训。另外,针对高校引入师资门槛较高的现象,还可以灵活调整高校的编辑学专业用人机制,引入具有高水平的数字化编辑出版企业的实践专家,在高校课堂上担任兼职教师,这同时也可以解决高校数字化编辑实践经验缺乏的缺陷。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二十一世纪的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编辑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教育遇到了困难和瓶颈问题,为了实现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现代文明的传播,我们要利用时代赋予的数字化、网络化契机,引入专业型编辑学教育的创新教育模式,将学科知识与编辑学专业相融合,培育c数字化时代相契合的复合型编辑人才。

参考文献:

[1] 芦珊珊. 开拓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的文化产业视野――兼谈文化产业管理相关课程开设的必要性[J]. 中国传媒科技. 2013(02)

[2] 潘文年,张岑岑,丁林. 我国编辑出版学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分析[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

[3]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9级课题组,蔡珩. 我国编辑出版专业本科教育的市场契合度研究[J]. 现代出版. 2012(02)

编辑课程论文篇(10)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电脑及电子设备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各种各样的摄像机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在休闲之余都拿起家中的摄像设备来记录下生活的点点滴滴,再用非线性编辑软件将影像制作成光碟或上传到互联网。其数字化的记录方式,强大的兼容性,相对投资较少的特点,非线性编辑已经成为电视节目编辑的主要方式。随着非线性编辑软件的广泛应用,很多高职院校均开设了数字媒体或影视动画编辑等专业。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非线性编辑》课程的教学存在着一些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因此研究教学改革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1.教学与实践环节脱节。老师讲的多,学生真正专业实践少。老师只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而忽略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少教会如何有效地使用软件,因此造成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即使完成了一个作品,更多的是重复老师的思路。此外,由于实践课安排分散,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个影视作品的创作。学生只在期末考核时制作一个影视作品,很难全面运用编辑理论、实践编辑技巧。 

2.实训条件不足。要建造非线性编辑实训室,购置高清非线性编辑系统及摄像设备、辅助设备、全功能图文视频合成工作站需要投入几百万元的资金。由于实训条件所限,学生没有使用过高清摄像机,就无法拍摄出高质量的素材,在后期处理中使用再多的特效,也无法做出优秀的作品。 

3.作品艺术性不足。目前很多开设《非线性编辑》课程的学校,并没有在前期开设《艺术欣赏》之类的课程,学生缺乏相应的艺术文化素养,这往往会导致学生在完成作品时,对调色的把握、背景音乐的选择、整个作品的构思缺乏艺术感。一个优秀作品应该是技术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学生学会软件的操作仅仅掌握了技术,而艺术素养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这个问题值得我们《非线性编辑》教师认真思考。 

 

二、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针对上述的当前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与体会,提出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的总体思路。该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面向应用,体现职业性、实践性的要求。教学设计上,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以实际案例为主线,通过“任务驱动式”的方法组织教学。具体思路:在教学内容上把该课程内容分成具体的项目,采用课堂教学和实训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由教师在课堂上将各项目的难点和重点讲解,分析任务,然后在实训课上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解决项目的重点难点,分析、设计并完成任务。在学生进行选题构思、拍摄、采集、编辑,以及特效、音效、解说、字幕技术、合成技术、文件输出的选择时,不限定条条框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独立完成整个项目。 

1.一种核心教学方法。学生以项目小组的形式完成实践,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分析并设计任务。教师给出时间期限,要求各项目小组最后把任务合成的结果制作成一个作品。作品的形式不受限制,可以是电子相册、mv、纪录短片等,时间为5分钟。 

2.两个教学目的。为了解决学生作品中艺术性缺乏的问题,始终围绕技术性和艺术性两个教学目的来设计教学内容。 

3.三个软件。如果要完成优秀的作品,单凭premiere pro cs4一个软件是远远不够的,与adobe公司出品的其他软件,如photoshop、after effects等软件协同工作,是一个非线性编辑工作者明智的选择。 

4.四个教学重点。将拍摄、视频剪辑、视频合成技术、音频编辑作为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在视频编辑的工作流中,拍摄、采集、编辑,以及特效、音效、解说、字幕技术、合成技术都是缺一不少的环节,但一定要学生认识到其中的重点环节。 

三、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具体措施 

 

1.划分项目。比如在《premiere pro cs4》的教学中,依照视频编辑的工作流程,在内容上将该课程具体分成拍摄素材、采集素材、素材剪辑、使用转场、使用字幕、使用特效、使用背景音乐、音效和配音解说、导出影片等项目。为了顺利实施项目学习法,将全班学生分为5个组,每组6名学生,组长负责项目分解、任务分配、任务落实等工作。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各组员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范围的体现。 

2.艺术鉴赏。在课堂中适当增加艺术鉴赏的内容,鼓励学生学习摄像、音乐、美术方面的基础知识。比如在学习音频编辑和特效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们能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在课堂上补充介绍电视台各栏目通常使用的背景音乐,与学生一同分析选择的理由。由于学生中普遍喜欢流行音乐的多,喜欢古典音乐的少,为了突破学生作品的局限性,可以为学生介绍比较有名的古典乐曲,学生提高了欣赏品位,作品的艺术性就能自然体现出来。 

3.软件协同。《photoshop》一般为《非线性编辑》课程的前导课,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由于时间关系,教师不可能将《af-ter effects》软件详细讲解,但教师可以展示用after ef-fects制作的作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这个软件,并与pre-miere完美配合。比如在讲授字幕技术这部分内容时,采用了两种方法来完成打字字幕的制作。一种是使用裁剪特效;另一种是使用四点垃圾蒙板和八点垃圾蒙板特效,两种方法一讲解,学生都跃跃欲试。接着又展示了如何after effects完成打字字幕的制作。两个软件一比较,学生能深刻认识到after ef-fects在制作特效上的优势,为了能高效高质地完成作品,他们会主动学习after effects软件的使用,并且不用花课堂上的时间。 

编辑课程论文篇(11)

高职课程建设与改革是当前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如何使高职教育的课程教学改革达到使学生的潜能向职业素质转化,是一个需要尽快解决的实践课题。本文阐述了该课程近几年来的“编辑部+项目”课堂教学组织模式的构建情况,对近年来笔者在该课程改革所做的探索加以剖析,以期抛砖引玉。

《期刊编辑》是出版与发行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也是一门技能性和操作性比较强的专业课。它主要讲授期刊出版领域的编辑现象,编辑过程及编辑活动规律,涉及期刊编辑的基本理论和编辑实践的各个环节。它为学生提供期刊编辑的方法和技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期刊编辑基础理论,熟悉期刊编辑的整个运作流程,会撰写有关编辑的业务应用文,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期刊编辑策划、期刊选稿与审稿、栏目设置、期刊编辑加工、期刊校对、期刊营销的能力,进而为适应期刊编辑和营销岗位和成为专业人才打下基础。

多年来,虽然期刊实务类课程在专业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从学生及用人单位反馈的情况看,教学效果还有待改善。学生认为:学校所学的知识,与实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出版单位也反映难以找到能快速上手的合适的毕业生。究其原因,一是当前以传授已有的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的传统教学方式,对出版业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实际经验的研究不足;二是以传统授课方式为主要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较单一,对新知识新能力转化规律的研究还不够;三是过分重视基础教育,学生缺乏数字时代应对新出版业务和流程的基本思路;四是一些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实践的时间较少,实践性教学应有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有待改善,特别是与期刊出版企业真正深度合作进行课程开发与实践项目开发可以说停滞不前,导致这样一类与现实联系紧密,实践性、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存在教学效果欠佳、学生毕业后上手慢等问题。因此,创设企业真实工作情境,基于工作流程、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对期刊编辑实务课程教学进行改革,符合出版人才培养和数字时代出版业发展的新需求。

二、期刊编辑课程“编辑部+项目”教学改革实践

媒介融合、数字时代背景下,出版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基本的编辑出版专业素养,即有较高的政治素养、较强的政策理论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融传统出版规范和数字出版技术运用于一体的专业知识、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编辑出版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是需要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来培养的,几年的教学实践,期刊编辑课程改革以“编辑部+项目”教学改革为重点,与本土有特色的杂志社进行合作,引入企业真实项目进行教学,聘请合作企业相关编辑出版人员参与课程开发与设计,参与课题研究,构建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期刊编辑》课程;充分运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法,进一步结合课程教学改革要求和高职学生实际,以及就业岗位要求,实现了工学结合,通过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成立期刊“编辑部”

教学情境就其广义来理解,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上来讲,是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环境。教学情境的设计是以创建面向真实的或仿真的学习情境为重点。要针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样化的需要设置不同的学习情境。在项目化教学中,教学情境的设置是一种真实环境的模拟,拟定企业情境,进行角色定位。使项目化教学中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到的只是“脚手架”的功能。在《期刊编辑》课程教学中,任课教师自觉成立课程组,与湖南省内有代表性的期刊社――湖南教育报刊社、《科学启蒙》杂志社、《爱你》期刊社等深度合作,开始全方位的课程教学改革和考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