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田径教学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6 15:51:01

田径教学论文

田径教学论文篇(1)

新形势下,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更新和进步,学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师资培养提出了新的培养目标。高等体育院校作为培养基层教师的重要基地,不仅要重视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提高,突出自身专业的特色,更要加强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田径教学作为体育运动和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田径教学能力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作为未来体育教师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教学能力。

1.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田径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条件下,有效地把知识、技术、技能传授给学生的本领。

1.1田径教学设计能力。包括掌握现代田径教学与训练理论的能力、掌握田径教学目的和原则的能力、挑选教材的能力、制定田径教学计划的能力、编写田径教案的能力等。

1.2田径教学实践能力。包括选择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讲解与示范的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突遇问题解决能力、合理安排负荷能力、纠错与指导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手段辅助教学的能力等

1.3田径教学评价能力。包括学生成绩评定能力、裁判能力、构建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能力等

2.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必要性

2.1符合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田径教学能力是体育师资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教学能力。在现今的考试中,我们仍存在着忽视对学生能力的考评。学生的教学能力也只有在不断的实践和研究中才能得以提高。在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中,要合理确定实践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比重。转变田径教学的指导思想,要培养大学生成为身心全面发展,而体育课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形式之一。因此,把提高教学能力作为学生培养的重要目标是很重要的。

2.2适应社会的必然需要。现代社会发展和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现代人要适应社会必须不断提高自己,使自己适应社会,否则,必然会落后,而被逐渐加快发展的社会淘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发展,田径教学力求适应体育大市场,发挥其锻炼、健身、教学和竞赛的作用,立足基础教育,丰富其运动内容形式,把民族的、本土的运动项目融入到田径课堂中,为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

2.3提高自身能力的必要途径。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性特点决定了学生在未来工作中面临的工作对象复杂且富于变化,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知识迁移和实践能力。而教学能力则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实践能力,是其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必然途径。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是学生在校期间的重要学习内容。目前最重要的是坚持“以人为本”,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从而使大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未来体育教师的岗位也要求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经历,所以,完善田径运动教学是很重要的。

3.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的建议与对策

3.1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其教育教学观念对教学活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把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技术能力的培养。只有教师全面更新教育观念,才能充分认识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和全面性,才能注重加大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空间,才能有效地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激励其学习的积极性。

3.2丰富拓展教学内容,适应社会新形势。由于新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规定比较宽松,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要针对学习目标尽量多设计几项教学内容,供教师和大学生根据课堂情况进行选择,以满足实现学习目标的需要。在田径课内容的设计中,教学内容应侧重于培养大学生能够运用和创设各种手段进行健身的能力,加入新型的田径项目如:户外运动、定向越野、野外生存等课程,才能增加大学生的参与热情,更好的促进体育教育事业得繁荣发展。]更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普通体育院校体育育专业是培养合格标准,面向现代化的全面、系统、新型的体育教师和体育工作者。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在田径普修课中,教师应在传授基本技术、技能、知识的基础上同时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有实战的空间去发挥和探索,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促使学生在课前要去翻阅大量的资料,不断地提高理论水平、技术水平和自学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和创新积极性。

3.4修订教学大纲,加强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指导性。教学大纲是指导一线教学的重要文件,体育院校本科生教学能力的形成也同样需要从教时间达到一定程度以实现教学能力形成的。鉴于体育专业的特殊性,对教育实践课可采用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形式,采用实习、见习等多种教学模式,适当调整田径课教学计划,在技术课教学前安排基本理论课讲解,进一步加强理论课同技术课的紧密结合。将教育实践课贯穿于整个大学本科的学习过程中,促进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及个性能力的发展。

面对当今社会的转型,人们健康理念的更新,体育教师人才需求标准的转变,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人才质量与社会的不相适应性,体育院校要提高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教学能力,为培养“厚基础,宽专业,具有社会适应能力”的优秀体育教师做好一切工作。

参考文献

田径教学论文篇(2)

加强学校体育活动是推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将游戏教学法和田径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可以激发学生对田径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高校田径课程的教学工作,可以尝试将游戏教学法和实际发展的现状进行有效的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田径课的教学质量。

1游戏教学法的内涵与意义

1.1游戏教学法的内涵。游戏教学法,是通过游戏的形式教学,利用游戏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或轻松、或欢快、或激烈的的活动氛围中,通过竞争,不知不觉的将教材规定的内容学会,并通过不断的、多方位的刺激学习者的兴趣点,进而让学习者掌握更多的技巧,最终促成技能的形成。简单的讲,游戏教学法就是将“游戏”和“教学”两者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引发学习的连锁反应的教学方法。1.2游戏教学法的意义。田径项目是所有体育运动项目的基础,也是最普遍被人们所接受的体育项目。大学生群体学习者在年龄上还处于青少年时期,有着蓬勃的朝气,活泼好动。在心理上,他们对于新鲜的事物比较感兴趣,会积极主动参加,但是正是由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往往他们对事物不能怀有持之以恒的耐心。研究发现,青少年更喜欢欢快和谐的群体活动氛围,但是田径项目由于其体育特征的限制更趋向于个体行为的张扬。为了能够上好田径课,推进学习者的身心健康发展,就要适时地采用他们感兴趣的游戏,将枯燥的个体项目和趣味盎然的群体游戏相结合,满足学习者的心理需求,实现“边玩边学”的教育理念。

2高校田径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法的可行性

2.1与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相符。高等院校是人类思维和精神发展的摇篮,不但要培养学生相应的技术技能,更要为国家培养一批身强体健的栋梁。传统的体育教学单一无趣,教学方式程序化,学生在周而复始的重复操作过程中,往往不能持之以恒,在量的积累上无法达到掌握技能所需的质变要求,无法牢固掌握相关的动作要领。游戏教学法的介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比找到差异,因兴趣产生思维的连锁反应,进而更好地处理各项技巧,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缓解学生紧张的情绪,而且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田径运动的要领。以往的高校体育课程的田径教学,较多地受到了传统课堂教学思维的影响,要求学生必须严格地遵守课堂纪律,按部就班地学习各项技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对课程学习的厌倦情绪。体育运动技术的学习和技能的养成,不是光靠认真听讲就可以掌握的,人体动作技能的养成是需要不断地操作,不断地摸索,不断地改进动作结构。传统的说教模式的教学只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对技术的认知模棱两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学生甚至由于个人的心理内因造成对技术学习的恐惧,不懂装懂,主观拟造知识结构,造成对知识的错误理解,从而改变学习轨迹,吸收和学习到错误的技术技能。游戏教学法的应用,活跃了课堂氛围,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接收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体育心理学的观点亦认为,如果人们怀着愉悦的心情去接受某种观念,会更易于掌握[1]。要实现高质量的体育教学,就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者的生理和心理潜能,游戏教学法由于其群体性、趣味性和竞争性等特点,恰好满足了这个要求。2.2与田径项目的教学特点相一致。体育运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形成的过程,每一个动作、每一项技能都需要付出大量的练习,不断修正错误的动作,完善正确的动作,这样才能熟练掌握动作要领,达到技能的成熟。田径的运动技术要求较高,从事田径运动时由于项目本身特点,伤病是无法避免的,即便是非专业运动员的参与者,虽然进行的是动作比较简单、强度较低、难度较小、技术要求不是很高的技术技能的学习,但是也很容易产生拉伤、疲劳、意外损伤等事故,为了减少学习者损伤的发生,让参与人群更主动、乐观地学习田径技术,需要从教学方式上加以琢磨。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的方法多为讲解、示范和练习,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对学习者的认知和学习加以强化,但是课堂的教学效果却不佳。虽然能保证课堂秩序,但是每一堂课都相当无趣。原因主要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使体育教师在课程讲授时为了便于知识的表达,习惯分解技术动作的要领,结果不但导致教学过程中教师特别辛苦,同时学习者也很吃力,不仅如此,由于经常性的意外损伤也造成学生对田径技能学习的恐惧,学生提不起来兴趣,对学习新的技术产生厌烦情绪,导致学习效率非常低。但是游戏教学法的引入,由简单游戏到复杂游戏,由单一技巧游戏到复杂技能协调游戏,由个体游戏到群体性游戏,改变了学生对以往枯燥乏味的田径项目的认识,学习者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在玩乐中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学压力也大大减轻了。

3在高校田径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法的优势

3.1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高校的田径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无味,大学生所处的生理阶段是活泼好动、兴趣广泛的时期,往往不能长时间地把精力放在一个项目或者技能认知上面。从田径教学的历史来说,不论是小学还是初中高中,田径教学内容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大学生在经历了从小学到高中的重复教学后,不管其对田径技能掌握的熟练与否,但是周而复始的操练会磨灭了他们大部分的学习激情。要想让大学重新获得对学习的兴趣,就需要激发他们的兴趣点,教师通过游戏教学的方法来进行田径教学,使得学生产生新鲜感,激发他们更深层次的好奇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应控制好引入游戏教学法的时间,在游戏教学过程中对田径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和分析,使得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3.2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游戏教学法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群体性,需要团队的合作。在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过程中,既要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精神,也要培养学生荣辱与共的团队合作精神。大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一个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团体合作的能力,只有学会与团队合作共赢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格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更快地融入到社会中去。因此,利用游戏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好的教学方法应该是既能使学生很好地认识和学习技术规范,还可以促成其技能的形成,同时激发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成熟。3.3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竞争是游戏教学法的另外一个特点,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任何的体育活动势必要产生名次,名次的形成必将会有竞争的出现。学生走入社会之后也会遇到各种竞争,面对竞争应该具有不服输、勇于拼搏的精神。所以,在培养学生专项技能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锲而不舍、面对竞争勇于争先、面对失败敢于面对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在田径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游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例如跨栏跑的游戏教学法,既可以丰富田径教学课程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使学生克服跨栏失败甚至受伤的恐惧,增强自信心,不轻言放弃,勇于拼搏。

4在田径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4.1场地的安全因素。学校体育不同于竞技体育,竞技体育往往具备相应的设备场地条件。学校体育只能应地制宜,在现有的硬件基础上结合项目的特点加以教学练习,由于条件所限,势必会在活动过程中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在田径课程的教学开展过程中,激烈的跑动、跳跃等动作比较频繁,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当首先考虑学生的安全,尽可能地保证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开展高质量的体育活动,消除学生的不稳定心理因素,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4.2对学生心理因素的影响。游戏教学法的根本在于通过游戏的介入,让学生在群体性的激烈竞争过程中,对学习产生兴趣,但是由于体育项目和游戏客观存在的不可预测性,难免会有意外伤害的产生,如果游戏课程在设计上不够严谨,容易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产生,势必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进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的情绪。作为体育活动主导者的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制定严格的操作规范,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发挥集体合作的精神。例如,春季、夏季和秋季是发展游戏教学最好的时间,冬季天气较为寒冷,冰冻、积水现象严重,学生活动时很容易骨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青少年处于争强好胜的年纪,在比赛过程中很容易起冲突,教师要给学生带来“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正能量思想。很多游戏教学发生率需要用到器械,在使用之前一定要及时检查,有效保证学生的安全。只有将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降到最低,多做防患于未然的准备,避免学生因为伤病产生的负面心理映射,才能更好地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从而将游戏教学法的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

作者:张晓鹏 单位:太原学院

[参考文献]

[1]蔡锡元,李淑芳.体育游戏[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1-9.

[2]文岩,李小铭,张亦平.游戏在体育课上的运用[J].中国学校体育,2001(3):34.

[3]杜祥居,赵利鹏.游戏教学法在高校田径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84-85.

[4]郭建锋.游戏教学法在高校田径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风,2011(9):218.

田径教学论文篇(3)

二、高中体育教学现状

(一)体育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但在社会压力之下,无论是从家长还是学校重视的还是学生的成绩,而体育课又不是高考科目,所以在很多学校看来,体育课成了浪费时间的鸡肋。从学生的角度来讲,他们从小没有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在体育课上,他们关心的是能否出去玩一会儿,而具体到动作的要领和技巧,以及训练所需要的耐力和体力则是他们不关心和不想付出的。

(二)授课时间受到限制

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知道,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高中都被认定为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阶段,因而忽视了体育锻炼。这种对于体育课的忽视表现出来就是体育课的时间不能够得到保证。因为有普九验收及上级部门的督促,高中的体育设施基本齐备,但在利用率上还有些欠缺。高中生受升学压力的影响,课业学习的任务非常繁重,体育课的授课时间受到了限制,教师不能展开系统的体育教学,往往是带领学生在操场上跑一圈,一旦自由活动开始,学生不是去散步聊天,就是回到教室学习。

三、提高体育教学水平的几点策略

高中体育教学在如此尴尬的教学环境中如何才能做出一点成绩,帮助学生有健康的身体来应付繁重的学习任务呢?

(一)要展开思想教育

学生不想动,不仅仅是因为懒,还因为他们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该善于宣传和攻心战,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让他们懂得体育锻炼和文化学习之间的关系。从长远来看,高中阶段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也是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在这一时期锻炼好身体,就不能为以后的人生之路铺设良好的地基;从眼前来看的话,身体动作的灵敏性和头脑的敏捷性是互为表里的,一个人身体动作越灵敏,他的反应能力也会越灵敏,动作越缓慢、笨拙,他的思维也会迟缓,适时的身体锻炼是必须的,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头脑的反应能力。所以,身体锻炼不仅不会影响学习,还会帮助学生提升大脑的反应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此外,体育锻炼是调节情绪的最好方式,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帮助学生改变郁闷的心情,提升他们的快乐指数,还可以帮助学生走出情绪低落的深谷,让他们充满朝气和活力。学习不是一就而就的是一件需要坚持的事情,需要坚韧的品质,学生可以通过身体锻炼来增强意志力,发挥拼搏奋进的精神。

田径教学论文篇(4)

分层教学法,是一种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展开的理论教学模式,学生受环境、社会、家庭以及遗传因素的影响,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使得学生在学习方式、学习速度、能力倾向上都有着不同的体验,正因如此,教师则应有区别地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使学生达到各方面均衡发展的状态。基于这种分层教学模式,教师将学生的个性差异视为了一种可以用于开发的教育资源,并加入了相应的个性化以及个别化的教育理念,这样就能够保证学生会得到更多的发展条件以及更大的发展空间,使得学生能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尝试的机会,并从中有自我的体验感受,以此再作为衡量自身发展方向的依据。

1.2、实施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实施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三种,因材施教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以及智力多元理论。其中,因材施教是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过程当中,能够顾虑到学生的自我感受,同时还能够在面向全体同学之时,对个性各异的学生进行充分的引导,起到因势利导的作用,致使学生能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主体性教学思想则是一个学生获得知识的主动性培养的过程,在这一理论思想的演绎过程中,能够看到学生由原有的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认知的转变,体现了主体的一个主动发展的过程。智力多元化理论的提出来自于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他认为,人的才能是多元化的,每个学生都拥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体现,并且有个人的智力倾向与潜能体现。

2、分层教学法的重要作用

分层教学法是教学方法上的一个新的尝试,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田径课教学课的基本效率。在大学体育中运用这一教学方法,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进行有效地提高。分层教学法在教学中的体现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分层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进行全面的发展,因为分层教学法是基于学生的个性建立的,所以能够满足学生的基本要求,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自我的创新意识以及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以达到社会对于大学生的基本要求;第二,分层教学法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分层教学法在开展之前,会对学生的学习诉求进行调研,然后在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之下,再进行课程内容的设置,这样就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也应培养自身处理教学层次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够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相应问题;第三,分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深自身对于学习的主动意识,自主学习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只有自发性的主动学习,才能够对学习成果有所保障,这也是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的主要途径之一。

3、分层教学法在大学体育田径课教学的应用原则

3.1、分层与动态管理

在田径课开始之前,相应的体育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完成对学生合理的分层,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意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以及能力倾向,这样才能够对学生做出综合的评价。在对学生完成分层情况的确立之后,还应对学生进行动态管理,学生的层次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对学生进行动态跟踪,才能够清楚了解学生的现阶段的学习水平,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并能够适应学生的学习水平。

3.2、分层备课与授课

教师在进行分层过程之后,需要根据教学大纲的相应要求,以及学生的层次分布情况,制定相应层次的学生的发展主要目标导向,这样能够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一个促进的作用。其中,备课的目标一般有三类,一是按照大纲的基本要求进行分类,可以说这一过程是对学生的基本条件进行了一个综合;二是学生的发展目标,细分到单一项之后,能够对学生的不同方向的运动特长以及兴趣目标有所侧重,并最大化地发展学生的兴趣;三是对学生的运动水平以及技能进行相应的水平提高训练。在层次目标制定之前,教师应考虑到不同层次程度上的学生的起点是不同的,应因材施教。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应有一个分层次的过程,根据不同层次方向上的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同一层次上的学生应划分为同一组别中,这样能够做到集中的授课。

3.3、分层考核评价

分层考核评价也是分层授课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与分层授课状况相同,基于学生的学习知识水平以及能力层次水平不同,进行分组,然后统一划分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法有助于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主观积极性,起到一个促进以及引导的作用。

4、分层教学法在大学体育田径课教学的具体应用

4.1、制定合理教学目标

教师在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以及身体身体机能状况在进行分组之时,也应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先天性的身体机能素质状况是不同的,应将教学内容进行层次目标的划分,使得教学内容能够满足于身体机能状况不同的学生。而对于身体素质状况较差的学生,可以先制定提高身体素质的学习方案,而提高技术动作水平的方案则为辅助;对于身体素质一般的学生,提高身体素质以及动作掌握应全面进行,但重点在于身体素质的专项提高。这样的分组教学有助于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并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4.2、教学内容尝试

在进行田径课之前,教师应将分层教学法应用到教学内容之中,而田径课是有别于其他的体育教学项目的,涵盖的方面很广,不仅对跑跳能力有所要求,还注重对学生的爆发力以及耐力性的培养,而不同的田赛与径赛项目对学生的身体机能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有些学生擅长于短跑与跳远,有些学生则擅长于耐力跑,因此,教师应制定不同的分组教学方案,并做到层次清晰,目标明确。不同学生的爆发力不同,教师在进行分组之后,能够对同一层次水平上的学生进行集中训练,并制定不同组别的训练计划。

田径教学论文篇(5)

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学校体育所沿用的田径教学内容是以现代意义上的田径运动竞赛项目为主线,以教授田径运动竞赛项目的技术、技能、知识为目的构成的,完全没有顾及到田径的本原―田径的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时至今日,学校体育已经避开了田径,避开了田径文化,避开了体育教学内容必须面对的体育文化问题。仍然纠缠于具体的教学内容置换、教学方法的改革。更有甚者,学校体育中原本还有一些的人文属性正在被生物属性所替代。

无论从教科书还是从实际的教案中很少能发现完整、系统、全面介绍田径文化的内容。造成田径文化体系建设严重滞后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学校体育教学中长期形成的竞技运动思想使我们忽视了对田径文化的深人系统研究;第二,现代田径运动对我们来说是舶来品,很多田径项目的历史渊源我们只是一知半解,而属于西方文明的田径文化对我们来说更是无从论起;第三,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忽视了田径文化的传播;第四,田径在我国不是主流体育,受社会关注的程度较低,尤其是较低的运动水平(这是比较而言的)。另外,我国与外界交流甚少也是重要原因。田径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反映了体育教学思想。在手段论占主导地位的年代,田径满足了思想的要求,占据了主导地位;当发展到目的论时,人们从健身性出发,反推教学内容,从心里层面,也就是本文第一部分的观念出发将田径赶下了教学内容的主导地位。首先应当肯定目的论思想对当代体育教育内容改革的伟大贡献,毕竟人们已经开始注意体育功能的多维性。但是目的论并不能最终推导出否定田径教学的结论。如果能从文化的角度重新审视田径观的话,就会发现,田径与健身之间更多的是统一关系,并不存在内在的矛盾性。目的论不仅仅是从心里层面出发设计教学内容,从文化层面出发设计教学内容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在当代和未来社会,体育可能是代替体力劳动成为人们主要运动形式的活动,人们除了有进一步的健身需求之外,还希望体育成为一种休闲的。这种需求的改变将使体育功能发生巨大变化,体育文化必然受到更广泛的关注。田径教学内容改革不能摆脱体育功能演进的历史背景,更不能落人程式化的思维逻辑之中。既然田径文化是田径焕发青春的直接动力,那么,在学校田径教学内容改革中就应体现田径文化这条主线。如果对田径改革的趋势视而不见的话,自然也就无法在学校里为田径留下一片空间。

二、田径运动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作用

田径运动为学校体育的健康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供了更新的理论依据和更为有效的锻炼方法。人们常将田径运动称为“体育运动之母”,如何将田径运动的教育功效在学校体育健康教育中发挥其职能,在整个健康教育体系中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田径运动在学校体育中偏离了身心健康教育的宗旨,那么田径运动在学校中将失去其应有的地位而逐渐消弱,甚至灭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使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是我们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有效的锻炼方法将是实现这一目标所必备的条件,而田径运动本身就为我们提供了这一条件。

田径运动可以利用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发展学生的个性。个性就是一个人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可以在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中产生独立的行为,发展学生的个性具有必要性。当今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体育教学改革都注意把发展学生个性放在重要位置。德国、美国、英国等一些经济比较发达国家的体育理论界一致认为,体育教学的任务不仅仅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个性和社会行为。结合田径教材特点进行个性教育,对教育内容深入挖掘,并注意各个项目的不同特点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在教师有意识引导下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就能更好地教书育人,发展学生的个性。

田径运动项目的改革是学校体育全面实行身心健康教育的必然趋势。田径运动是其他体育运动的基础,许多体育运动中都具有田径运动中的基本活动方式,经常从事田径运动有助于各种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同时,丰富多样的练习手段不仅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也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田径运动具有其他运动项目难以替代的优势,并从其运动形式及特点来看田径运动在挖掘人的运动潜能,培养人的意志品质上确实功不可没。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实施,学校教育提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近年来,国务院关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学的决定》的全面实施,使我们再一次重新全面认识田径运动,不仅在田径运动在学校体育健康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带来新的认识,同时也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田径教学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8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1)01-0087-05

随着体育科研的发展和深化,以及体育学术期刊的发展、壮大和内在质量的提高,开发利用体育学术期刊资源,将之应用于田径理论教学,是我国田径理论教学与研究一个有待拓展的广阔空间,是当前应该高度重视、认真加以研究对待的一项极有意义的课题。

体育学术期刊辅助田径理论教学,就是引导学生选择并带着田径理论学习专题,利用图书馆资源或网络学习条件,将检索到的期刊资料带到课堂,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集体讨论,以弥补现有田径理论教学和教材的不足。

虽然近年有关田径课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作为田径课不可或缺的田径理论课却有越来越不被重视的趋势。鉴于此,笔者在两届田径专选班学生中大胆尝试了体育学术期刊辅助田径理论教学的改革实验。本文报道相关情况,为推进田径理论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 体育学术期刊辅助田径理论教学的实践基础

1.1 田径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

1)忽视理论教学。

体育专业课程教学重实践轻理论,是不争的事实,田径课教学也不例外。首先,就田径理论对于建构学生合理的专业知识能力结构的重要性来讲,课时太少;其次,田径理论课程的有关内容肤浅陈旧。例如有关田径运动的技术原理和技术分析不够深透;有关田径教学原理、健身方法、计划制定、田径运动竞赛策划、组织实施、场地管理、器材维修等内容太单薄,学生普遍感到不够用。

2)教学方法单一。

长期以来,田径理论教学形成了一种较为固定的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课堂的主宰,主要依靠一本书、一支笔和几张教学挂图(有的增加了PPT课件),对学生进行书本知识的传授。虽然课堂上时不时也有提问,但是这些问答主要是对一些事实性知识的回忆,思考价值不大,很难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讲授的教材知识,是学生通过自学就可以得到的。这显然不适应当今社会对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要求。

3)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单一的讲授法使学生过分依赖教师和书本,主体性丧失,被动接受知识,理论学习兴趣缺乏。调查显示,80%的学生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革。由此看来,田径理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确存在着比较大的变革空间。

1.2 田径理论教材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陈旧。

教材的更新周期相对较长,其内容较难及时融入现代元素和最新科研成果。这是任何教材都无法回避的局限。对田径理论教材来说,这种局限性特别明显:内容仅限于中学田径教材的范围和水平,太窄太浅;以竞技项目为基本逻辑顺序组织安排内容,单纯突出技术与技能,缺乏现代健康与运动理念。此外,缺乏场地和器材的管理与维护等方面的内容;缺乏对那些具有娱乐性、趣味性、挑战性的时尚健身方式和休闲方式的研究与关注;有关全民健身运动的形式和方法方面的内容,也有待大力挖掘与完善。再者,学术争议一般不纳入教材,不利于学生了解当前田径理论热点。

2)教材存在较多歧见。

在对动作概念、技术和方法等所作的阐释和界定中,存在较多歧见。例如,关于推铅球的最后用力顺序,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全国体育学院《田径》普修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田径运动高级教程》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高等学校《田径》普修教材均有不同的说法,让人无所适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高等学校《田径》普修教材对标枪投掷阶段每一步的概念没有明确界定,对每一步的目的与作用缺乏说明,而且技术分析还是沿袭20世纪80年代的版本,已经不适应现代标枪教学的需要。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学校《田径》普修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体育学院《田径》普修教材和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田径运动教程》和《田径运动高级教程》对跑的周期阶段的划分,也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对于具有科学性、严谨性、规范性、统一性的教材来说,这些情况本来是不允许存在或应该极力避免的。

1.3 体育学术期刊提供丰富的科技信息

体育学术期刊是传递最新体育科技信息、繁荣体育科学的重要载体,是体育院校教学、科研和训练的重要情报来源。体育学术期刊不仅出版陕、周期短,能及时反映最新的信息与动态,而且品种多、内容丰富、知识覆盖面广。仅就国内而言,我国现有G8体育类期刊(含中国运动医学杂志)近140种。其中学术类的53种(核心期刊16种),占G8体育类期刊总数的39.8%;科普类期刊80种,占G8体育类期刊总数的近40%。这些体育期刊每年刊登学术研究论文和一般性文献1万篇左右,约6 000万字,可供我国16所体育院校、包括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在内的全国三十余所体育科研所、全国一百余所综合性大学的体育院系以及全国千余所大学体育部的师生、教练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使用。不仅如此,基于Internet的校园网络,也为体育学术期刊辅助田径理论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支持。现今一般高校图书馆在提供几十种传统的馆藏纸质体育学术期刊借阅的同时,还提供了诸如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学术互联网常用的具有超大容量的电子期刊资源。这些集成化的数字期刊资源,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随意享用。仅以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能力为例,只要键入“田径”一词,瞬间即可获得近20年来含有田径主题的各种文献4000多篇。

新世纪学校教育发生的深刻变化之一,就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遍运用。教育的真谛就是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个性已成为当代教育的基本主题。作为体育知识信息的载体,包括数字期刊在内的体育学术期刊的传载优势,明显优于传统纸质教材。网络技术进入教学领域是大势所趋。适时、恰当地利用包括网络期刊资源在内的丰富的期刊资源进行教学,或许正“欣逢其时”。它必将大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快学生知识吸收和更新的速度。

1.4 体育学术期刊辅助田径理论教学的理论支持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师生交互活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

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该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倡导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将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师转向学生,把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和行为看作是教学的主体。强调学习是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的过程,要求发展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巧、专业知识、课程计划、视听辅导材料、演示和讲解、丰富的书籍等等,还与教师和学生之间良好的心理气氛等因素密切相关,即教师除了人们认识的传统角色外,还应该是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或学生的学习伙伴和朋友。

2 体育学术期刊辅助田径理论教学的实施

2.1 实施过程

体育学术期刊辅助田径理论教学实验进行2轮。第1轮2008年4~6月,体育学院2007级本科学生57人,其中实验班29人,对照班28人;第2轮2009年4~6月,体育学院2008级本科学生61人,其中实验班32人,对照班29人。实验班和对照班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实验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入学文化成绩和体育成绩)都进行显著性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

采用组间比较实验,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教学效果比较分析,严格控制与实验无关的因素介入。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内容同为田径理论,包括田径运动概述和田径运动技术原理等8个专题,合计50个学时。教学进度一致,且由同一教师执教。

实验班实施体育学术期刊辅助田径理论教学,遵循以教材为基础、以教师为主导和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教学原则,除田径运动概述(2个学时)以教师讲授为主外,其余专题的学时分配,大体按1:2:3的比例进行,即开放式的课外自学教材与期刊检索1学时,课堂讨论学习2学时,教师讲授3学时。对照班则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2.2 具体要求

经过两轮实践摸索,一个完整的体育学术期刊辅助田径理论教学实施过程,至少应该做好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

1)借鉴一般体育学术期刊栏目的划分,合理划分学习专题。体育学术期刊栏目的设置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它既反映一个学科领域的基本内容特点,也反映它的发展研究动态,有利于读者按图索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体育学术期刊辅助田径理论教学,可根据其教学内容、课时和班级规模,借鉴体育学术期刊栏目划分的方法,合理划分学习专题。然后再根据专题数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小组设组长1人。小组内也可根据专题学习需要,将专题细化分到个人。

在两轮教学实验中,按一般田径理论教材章节,将学习内容划分为田径运动概述(2学时)、田径运动技术原理(8学时)、田径运动教学理论与方法(8学时)、田径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8学时)、田径运动场地(4学时)、田径运动竞赛与组织(8学时)、田径运动科研方法(8学时)、田径运动健身方法(4学时)等8个专题,然后相应分到8个学习小组。以田径运动竞赛与组织专题为例:组长将专题细化为田径运动会的筹备与编排,运动会的会场布置、比赛场地及器材准备,裁判(含径赛裁判、田赛裁判与竞走、马拉松和全能运动比赛裁判)等3个小专题,然后布置到个人。专题组成员领到自己感兴趣的小专题后,着手实施课外自学教材与期刊检索,为课堂讨论做好扎实的前期工作。在实施过程中遇到难题,则主动与专题组的其他成员探讨,以凝聚集体智慧,体现团结互助精神。

2)借鉴一般文献课和实验课的特点,灵活安排教学时间。一般文献课和实验课,既有集中教学的时间,也有分散教学的时间。集中教学一般安排在普通教室和实验室,由教师主导;分散教学一般安排在图书馆、资料室和实验室,由学生自主学习。分散教学既需要提供必要的课堂教学时间,也可以适当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据此,将田径理论有效教学时间划分为课外和课堂两个部分加以科学管理。

课外部分主要是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任务:(1)认真阅读教材,熟悉相关知识内容,完成预习报告。(2)检索期刊文献,完成检索报告。(3)消化预习与检索内容,完成课堂发言准备。课堂部分主要是抓好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发言及教师讲授:(1)专题学习小组发言,报告专题学习的预习与检索情况。(2)全班发言,对专题学习小组的学习报告做出评价,或提出质疑,进行交流对话。(3)教师发言,对学生的表现作出积极性评价。(4)教师讲授,在学生报告专题学习情况和开展专题学习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就专题学习所涉及的重要事实、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进行必要的系统性或补充性的讲授。

值得注意的是,第1,预习和检索,一般安排在课下进行,所以,教师必须提前一周要求相关学习小组提前做好预习与检索工作;小组和个人表现纳入考核,作为平时成绩登记。第2,体育学术期刊上的论文,绝大部分是报道最新研究成果,学界对这些研究成果常因观点的不同或认识差异而存在争议。对此,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以学习掌握系统的、有定评定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为主,然后放眼新成果――新观点、新经验和新方法,以开拓视野、活跃思想、强化基础;正确处理好教材学习与期刊检索、教师讲授与交流讨论、夯实基础与学习新知的关系。

3)借鉴现代教学评价原理与教学组织方法,多元评价学习效果。现代教学评价主张评价功能的人性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认为最好的评价是被评价者参与了的评价。据此,体育学术期刊辅助田径理论教学,应该十分重视现代教学评价在教学组织中的积极作用,坚持及时、人性和多元的评价原则,促进教学。

及时,即立刻作出反应。在不同时段和不同场合的学习中,小组和个人的学习业绩和表现,应该都在教师的观察与掌控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避免发生学习懈怠。人性,即积极的肯定性原则。对于小组或个人的表现,教师要始终坚持正面评价的原则,努力将全班同学的学习成果挖掘出来,予以肯定和欣赏,反对一味地批评、指责学生或全盘否定学生的表现。多元,即让小组、个人和教师都发出声音。先由专题组发言,接着是非专题组发言,最后是教师发言。既反对“一言堂”,也避免存在“沉默的大多数”,以达到调动学习兴趣、丰富学习内容、发展学生认知结构的目的。

4)针对体育学术期刊辅助田径理论教学的多课型特点,做到作业形式多样化。体育学术期刊辅助田径理论教学,虽然从课程性质上来讲仍然属于知识课程的范畴,但是由于学生需要进行比较频繁的分组学习、课前检索和课堂讨论,其教学又明显具有一般实践课、

活动课和技能课的特点。在作业布置上,需要大胆引进一般实践课、活动课和技能课的做法,使之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课后书面作业适合以预习报告和检索报告为主,兼及一般小论文形式,即结合实际谈论某个专题学习的心得体会,或就某个意犹未尽的问题作进一步深入的探究。

3 体育学术期刊辅助田径理论教学的实际效果

实验检测分为口答测试和闭卷测验两种。口答测试即把一些田径理论基本知识点分别编成试题卡,采用现场随机抽签的方法进行,学生现场回答,由考评教师现场打分。闭卷测验即由考评教师随机从试卷库中抽出试卷进行统一考试。为了客观反映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考评组由田径专业教授1人、副教授2人和教学经验丰富的3位讲师组成,实行教考分离。通过两轮实验后的测验,无论是口答测试的成绩,还是闭卷测验的成绩,实验班均优于对照班,且差异呈显著性。

1)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专业知识。

体育学术期刊辅助田径理论教学的首要意义在于打破了封闭的田径理论教学模式,整合了课内外资源,将相对僵死固定的书本理论与新鲜活泼的专业期刊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大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使教师束缚已久的教学思维得到了解放,其自身的专业知识也得到了长足的拓展。

2)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才干。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卡尔・罗杰斯(Carl.R.Rogers)认为,人类天生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和内在潜能,它们可以在合适的条件下释放出来。体育学术期刊辅助田径理论教学为学生创造了一种适合其自由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和谐气氛,改变了学生被动单一地接受教师传授书本知识的情形,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开放的学习环境和和谐的课堂氛围里,同学们据理争辩,如鱼得水,常不知下课时间已到。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体验到了专业学习的乐趣,普遍觉得,学的知识越多,越感到自身知识贫乏,越有强烈的学习和思考欲望。调查表明,91.74%的学生对体育学术期刊辅助田径理论教学模式感到非常满意。

通过预习,学生养成了自学习惯;通过网络和期刊检索,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堂讨论,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也锻炼提高了学生的口才;以报告和论文等形式完成的各种课外作业也锻炼提高了学生的文笔表达水平。

田径专选班学生的专业学习成效还表现在其它各个层面:担任学校田径俱乐部技术指导员,成为校内的“畅销品”;田径专选班学生的毕业论文均是一次性通过。在40位“优秀毕业论文”获得者中,16位是田径专选班学生,占了40%的比例。追踪调查显示,被调查的53位田径专选毕业生中,37人担任学校田径队教练,26人专门负责体育高考学生训练工作,7人任体育科组长,为高等院校输送了87位体育类学生。其中有21人在《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体育师友》和《田径》等刊物上发表了论文。

3)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指出,教师将来的任务是培养一个人的个性并为他们进入现实世界开辟道路。具有广泛性和开放性的网络媒体和丰富的体育学术期刊资源,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他们可以得心应手地学习自己喜欢的田径理论知识。

在生动活泼的讨论与交流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群体的思想与智慧相互交融、共同分享,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多视角理解所学知识。不同观点的讨论与交流,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发挥其想象力与创造力。

研究结果表明:(1)目前,田径理论教学面临教学方法和教材内容困境,这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滞后和应对措施不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与尚未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没有积极开拓思路有关。(2)体育学术期刊辅助田径理论教学,突破封闭的田径理论教学模式,结合最新的田径科研成果和动态,有利于弥补教材的不足,完善田径理论教学内容体系。(3)体育学术期刊辅助田径理论教学,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专业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才干,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理念得以更好地实现,符合现代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庄容,戴平,杨荣林,等,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现状及思考[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19(4):62-65

[2]石云龙,论高师田径课程与教学的整体改革[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4):50-51

[3]戴伟民,阮小云,高校体育教学中田径教材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5):123-124

[4]闰之朴,孙泊,陈雪梅,等,推铅球最后用力新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2):106-107

[5]赵丽萍,标枪投掷步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体育学刊,2005,12f3):98-100

[6]崔喜灿,王保成,我国田径教材中跑的周期阶段划分方法及其应用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0(3):35-37

田径教学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82-4 文献标识码:A

田径运动被称为体育运动之母,通过走、跑、跳、投各种技能提高人体运动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学习的田径基本技术与技能,是为将来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本功的重要途径,因而田径课程的教学内容、培养目标,是需要精心设计认真落实的。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山西大同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内容。

(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归纳整理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山西大同大学对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内容在教学中作用及意义诠释

田径运动是各项运动的基础,经常科学地参加田径运动,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改善神经系统调节功能、提高人体健康水平与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从田径运动项目来说,具有健身花样多、应用层次多、锻炼价值高的一些特点。从田径运动锻炼效果上来说,能有效地发展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能力。

2.2山西大同大学田径普修课程理论教学内容情况分析

表1显示,历年来田径理论课程都开设田径运动定义和分类、田径运动的价值与特点、田径运动的发展、田径运动技术基础理论和田径运动健身理论与方法;表明山西大同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理论教学内容选取了实用性、健身性、裁判类的课程。但是理论课缺乏趣味性部分,同时还缩减了很多有用的理论课程,不利于学习掌握知识并应用于实践。

2.3山西大同大学田径普修课程教学时数的演变分析

表2显示,2005-2006年总学时为150,2013-2014年总学时减少至124学时,因此,更需要体育教师积极探索、不断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与创新能力,巩固和发展所学知识。通过合理分配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数关系,真正做到精讲多练、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2.4山西大同大学田径普修课程考核与评价的分析

在田径普修课程的考核中,历年来把理论知识考核所占比例定为30%左右,技术达标及技术评定占70%,平时成绩逐渐成为考核内容。通过适宜的考核与评价手段,发现教与学中的问题进行不断改进,对学生做出符合田径运动客观规律的评价,才能够提高田径教学的质量。

3结论与建议

(1)山西大同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内容的制订是根据《山西大同大学人才培养方案管理规定》制订的,立足田径教学全面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

(2)山西大同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强调项目技术的知识性,造成教学目标与教材内容的匹配存在重技术、轻健身不能适应未来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需要。

(3)山西大同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内容的总学时在不断的减少,需要教师更加注意精讲多练。

(4)山西大同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的考核与评价内容不够全面,对田径教学技能、田径拓展练习技能与健身素养方面存在考核缺失,且评价主体为教师,具有主观性和片面性,评价方法的单一不利于学生的全面考核。

参考文献

田径教学论文篇(8)

1、引言

田径不仅是体育运动的基础、竞技体育的主要比赛项目,而且还对培养人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品德和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等具有重要的锻炼价值。它不仅是高校体教本科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也是中学体育课教学的主要内容。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和发展,作为培养体育教师为主要目标的普通高校体教本科专业改革也势在必行。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

2.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教育改革和发展资料、文件;收集有关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文献资料;参阅有关教学著作以及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

3、结论与分析

3.1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现状

3.1.1田径课程教学内容目标与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不相适应性

面对的现实性的问题,田径课程教学内容的目标,有部分学生无法达标,他无法达到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无法完成教师课堂安排的教学内容及任务,这其中的原因,自身的身体素质跟不上,达不到要求及协调性不灵活等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成为其主要的原因,所以我们目前面对的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师安排这个教学目标,即:阶段性的目标和长远性的目标;教学任务,即:教师如何来安排课程进度;教学内容,即:教师如何来安排课堂内容的基础性依据,这是教师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3.1.2田径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的不相适应性

课堂的安排应当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进行,田径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喜爱的田径内容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学生喜欢学习的课程内容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可选择性、简单易学。

娱乐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教师在安排课程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安排,不仅锻炼学生的运动能力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智力能力,教学课程的内容要不断的完善与创新,与时俱进,这样才会是我们的体育课程永远的充满生机活力。

3.2田径课程内容改革的措施

3.2.1课程资源的开发促进田径课程内容改革

一堂令人满意的课堂,在时间上应该合理的把握,集运动、娱乐、休息为一体,使学生感到是在游戏中运动,在运动中强身健体,从中还能得到充分的休息,这样一来,我们所学到的东西更便于加强记忆和掌握。这对于我们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的学生来讲是很有意义的。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与时俱进的,是靠我们发散思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与我们发达的先进科学技术紧密相连的,我们应该利用这些科技来开发课程资源,它的不断创新和改革可以不断的丰富我们的田径普修课程的内容。

3.2.2田径运动教学方法是田径课程内容改革的助推力

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分解教学法和完整教学法。在此,我们经常教学中运用的几种实用性较强的教法有:一是“化难求易”教法,二是“分解求整”教法,三是“综合求新”教法,四是“假想求真”教法。

在田径运动技术教学过程中,比如说像有些复杂的、技术难度大的、器械重的、技术动作很难掌握的,我们可以将其难度降低,采用“化难求易”的方法使学生很容易得就掌握技术动作。这样一来,在课堂中采用这样的方法,学生不仅可以很容易的理解和掌握技术动作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逐渐的达标,但是,这其中还是要靠学生自己的力量和坚强的毅力才可以顺利达标。

田径运动理论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丰富和掌握,但要注意理论与技术动作的协调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的组织教学以及运用的手段和方法是否与学生相适应了,这是田径运动课程内容改革的重要形式和方法。

3.3田径课程内容的改革应致力于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

社会的竞争力日趋激烈,这对于“人才”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人才”的定义也在不断的被人们做出新的诠释。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在我们的专业知识领域中游刃有余,同时,我们平时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修身养性,我们的身体素质不仅要强而且心理素质和品德素质也要成为我们的“武器”。我们如果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田径教师或教练员,不仅要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具备应有的最基本的素质,一是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敬业精神,二是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为人师表,三是确立自己的教学、训练观点,四是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以上四点要贯穿于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比如,教师平时上课要求运用普通话并且要求同学们也要养成这样良好的习惯,文明用语,互助友爱。这样为我们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或教练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只有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转变观念,以多样化为特点的课程内容体系,才能促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的改革与创新。

不断提高田径教学质量,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意志品质和兴趣。

通过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并大力加强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才能圆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进而促进体育教育事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4.2建议

促进课程资源开发与创新,不断丰富课程内容,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组织形式有条不紊。

田径技术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听取学生意见,建立反馈体系。

教学硬件设施不断加强,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注入新鲜血液,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形式多样化。

参考文献:

[1]文超,人民体育出版社,田径运动高级教程(修订版)[j].2002.

[2]徐刚.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田径课中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

[3]冯传诚.新课程标准下体育院校田径教学改革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

[4]许世岩,田径类课程设计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

[5]曲宗湖,论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发展与构想[j].体育科技,2001.

[6]郭鹤鹏.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人才的意见[z].2001.

[7]孙璞,陈森林.中小学体育现状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改革[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

[8]王刚.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内容改革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

[9]陈建仙.对集大体院田径普修课教学现状的思考[j].体育科学研究,1999,3.

田径教学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8-180-02

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是我省重要的体育训练基地,多年来该校培养出大批的优秀体育人才,为国家和我省挣得许多荣誉。近年,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人以及全民健身纲要的实施,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后备体育人才是体育运动学校的教育改革探索的新思路,特别是体育运动学校的田径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极大的影响体育运动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田径运动是以走、跑、跳、投等人体基本运动能力为主的阳光体育运动,对提高学生各种身体素质和机能水平;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和终身体育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体育运动项目不可比拟的作用。为此,本文拟通过对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田径课课程设置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客观分析和查找田径课程设置中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为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田径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08级、09级在校籍109名学生和9名田径教师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问卷调查法。

2 结果与分析

2.1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田径课教学目标分析

统计结果表明,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的教师认为田径课的主要目标排在前三位的是通过运动等级、掌握田径运动基本技术和基本理论,而排在后三位的是为其它运动技能打基础、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掌握健身方法。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的首要目标是通过运动等级,重视培养学生田径的技术动作和成绩,但是,学生对田径课的教学目标中排在前三位的是提高身体机能水平、掌握田径运动基本技术和理论。排在后三位的与教师认为的教学目标相同,从调查中发现,教师的教学目标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教学中过多的进行技术方面的教学,而在培养兴趣上就比较忽视,在此时大呼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运动是不是有点儿过于空洞了呢,在调查中了解到,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仍以技术教学为主,这部分教师完全以竞技运动为主要教学目标。针对本校的学生而言,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都是处于成长中的孩子,他们今后的发展方向有限,对他们进行体育教学过份的强调田径技术最终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学生的兴趣有所下降。

2.2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田径课教学情况分析

2.2.1田径课教学内容分析

关于田径教学内容的统计中可以看出,理论课教学内容开设的数量为9门,总学时数为36学时,技术课教学内容为11门,总学时数为132学时,实践课教学内容12门,总学时数为144学时。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所开设的实践课教学时数和数量都较多,基本技术教学中,教师较注重技术教学,理论教学的时数偏少。

2.2.2田径课教学项目分析

学校开设的田径课教学从开设的项目上来看,所开设的田径运动项目较为全面,技术类教学开设的教学时数基本上都是12学时,理论课开设的教学时数基本上都是3学时,从学时分配上来看,学校开设的径赛类如跨栏和短跑的开设时数较多。

2.2.3田径课教学时数分析

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田径课的教学每个学期都有16学时的田径运动课程,学生所使用的教材并不是专业的田径运动技能和知识的课程,而是田径、篮球及其它体育运动编在一起的书籍,田径课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应该是1:1.2,但在实践中,每个学校都不能够达到这个比例,基本上都是以实践教学为主。

从统计中得出,学生对实践课和理论课的教学时数满意度认为基本够用以上的占到了40%,一般的占到39.8%,略不够用和不够用的共占19.4%,在通过个别的访谈中了解到,学生不够用主要是理论课的教学时间较少。

2.2.4田径课教学组织形式分析

教学组织形式,是为实现一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在一定时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媒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不同的分类,通常是根据教学单位的规模和师生交往的程度来划分教学组织形式。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直接教学组织形式与间接教学组织形式相结合,小组教学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每周都有俱乐部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项进行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间接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学习技能。

2.3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学生参与课外田径活动现状分析

在调查中占到了41.8%的学生经常参与课外田径活动,32.7%的学生有时参与,而19.4%的学生很少参与,6.1%的学生表示不参与课外田径活动。通过调查可以反映出大多数学生可以自主参与田径运动,并且兴趣很浓。课外田径活动是实现中学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体育课重要的补充。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把课外体育活动认为是体育教学的一部份,是体育课的延伸从时间上看,课外占的时间大大多于体育课的时间,学生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去实践体育;从灵活性上看,把课上学到的知识、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锻炼中去,使学生终身受益。田径课是个学习的过程,课外田径活动是实践的过程。只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使学生自觉的、主动的、积极的参与体育活动,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生活乐趣,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一定程度上课外田径活动的开展情况可以作为评价田径课教学效果的依据。通过(表4)可以学生参与课外体育的积极性较高,而且也有多数同学掌握了一定的锻炼方法,能自发组织体育活动的人数也成相当的比例。

2.4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

2.4.1体育师资队伍的年龄分析

教师的年龄分析中可以看出,30岁以下的教师占22.5%,31―45岁的教师占到了44%,46岁以上的教师占到了33,5%,据了解,有6名教师有十五年的工作经验,在田径运动训练中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可以传授给工作年限较少的年青教师,学校教师的年龄结构分配较为合理,在年龄上能够达到新老交替,并在学术上可以相互学习。

2.4.2体育师资队伍的学历和职称分析

对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师资队伍的学历统计中可以得出,硕士研究生学位的占到了11‰全日制学士学位的占到了22.5%,而其它学历的占到了66.5%,从总体来看,学校师资整体学历情况不高,其它学历的教师主要是函授本科及大专等学历,虽然大部分教师都有近十年的工作经验,但在理论上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在对田径教师的职称调查中发现,田径教师以讲师为主占到了44%,其次是副教授和助教各占22.5%,而教授只占到11%,在调查中了解到,只有一名教授两名副教授,学校在田径专业方向上缺少学科带头人。

2.4.3体育师资队伍的科研水平分析

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的师资队伍在近几年发表几十篇学校论文,学述论文主要是发表在辽宁体育科技这本期刊上,虽然学校的学生取得了部级、省级比赛的近百个冠亚军田径项目,但是,发表的论文多数都是同其它高校的教师一同发表,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在部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仅有6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有l篇。从学校的科研水平上来分析,学校还应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学习。

2.4.4体育的专项水平和培养运动员的最高等级情况分析

教师的专项中健将级占到了22.2%,一级运动员的占到了66,7%,二级运动员占到了11.1%,可以说,这样的教师队伍在技术方面是很强的,在调查中培养的健将有12.3%,一级运动员占到了46.9%,二级运动员占到了31.6%,三级运动员占到了9.2%。

2.5影响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田径课教学的主要因素分析

2.5.1师生对学校场地器材的满意度分析

通过学生对学校场地器材的满意度的调查如表9所示,学生对场地器材满意的占到了28.6%,持无所谓的学生占到了12.3%,不满意的学生占到了59.1%,从总体上来讲学生对场地器材持不满意的态度,在个别访谈中了解到,学生主要反应学校的场地器材比较旧,学校的田径器材部分已经破损,但仍然在课上的时候使用,上课的时候场馆的人均面积较少,练习的密度不大。

2.5.2师生对学校经费投入的满意度分析

师生对学校经费的投入满意度持不满意的态度。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口号的提出,全省各地已经开始大规模修建体育场馆,但场馆的增加远远不及锻炼人数增加得快,现有的场馆设施难以满足体育活动的需求,这也是制约学校田径运动发展的因素之一。从个别访谈中了解到,相关体育职能部门的资金非常有限,不能给学校太多的投入,因此,学构的经费来源成为影响沈阳体育运动体育运动学校田径运动教学发展的主要的因素。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田径教学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4-21

一、高校田径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反思

1.改革过程中关于指导思想、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反思

在田径课程改革过程中,其指导思想、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等还存在很多不足。如内容陈旧,不能满足田径教学和实际需要;田径教学方法及手段落后,尤其是思想观念跟不上现代化的进程;田径课程改革缺乏理论指导, 社会适应性不强,课程理论与田径教学实践缺乏联系与合作,等等。

2.改革过程中关于价值观的反思

现代课程的价值追求呈现出多样性,不只是文化和道德价值方面的追求,还包括课程本身价值意义的发展。然而,目前大部分人认为的田径课程的价值是其间接的外在价值,即对田径比赛的关注及其能为田径赛事带来的利益。田径课程内在的价值却往往被忽略,田径课程内在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

二、对高校田径课程改革过程的展望

1.田径课程改革过程中的观念更新

监督田径课程改革以适应情况的不断变化是田径工作者应该给予重视的问题。目前田径课程改革面临着众多的困难和障碍,如课程改革急功近利,只注重改革进度而忽视改革效果,只重视硬件改革而忽视质量改革。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掌握田径课程改革的真正目的,是无法收到实效的。要做到进一步深化田径课程的改革,必须要找到一个突破口。课程改革首先必须更新观念,可以通过反复研究过去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发现问题的根源,进而接受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田径“面向未来”的理念,才能真正树立起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人才的教学理念。

2.田径课程改革过程中的新理论构建

田径课程改革是非常复杂、系统的工程,涉及教材、教师等多方面,因此,改革必须循序渐进,按照田径运动的发展规律进行改革。根据田径运动的特点以及田径运动的发展需求,从一般的理论框架着手,对原来陈旧的田径课程理论体系进行创新,重新建立起符合田径运动发展规律的课程体系,赋予田径运动课程新的活力。

3.加大田径教材内容改革的力度

田径运动课程改革势必关系到田径教材内容的改革,教材内容是田径运动的基础,学生田径知识大多来自田径教材,尤其是教材内容中的各种示范以及标准,对学生影响非常大。因此,要想促进田径运动课程改革,就必须对教材中一些陈旧的内容进行革新,将更为先进、更为科学合理的内容加入到教材中去。同时,对教材内容的改革不能仅仅只单纯注重技术上的革新,还要将田径运动中的人文精神和内涵加入其中,使学生不仅能在技能上得到提升,在精神上也能得到提高,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实现田径课程改革的目的。

4.革新田径教学设备和技术

如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田径运动中也应用了许多现代化的计算机科学技术,例如各种运动测试仪器、运动模拟仪器。这些新兴的科学技术设备对田径运动的科学化发展和改革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使用这些设备,可以非常精准地分析学生的训练情况,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多、更精确的数据信息,为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制订新的教学计划、设定教学内容提供帮助。同时,采用这种方式,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训练兴趣,对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高校田径课程改革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改革中的指导思想、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理念等必须不断更新,体育教师在改革过程中必须树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式、选择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教学内容,从而推动高校田径课程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田径教学论文篇(1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在不断地提高,全国高校的扩招,过去那种专才教育已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综合素质的发展对体育专业的学生的发展更加重要。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呢。本文对体育教育田径专修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为体育工作者在培养田径学生的过程中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首都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三所体育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三、四年级的田径专修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目的制订调查问卷,采用邮寄和当面发放的方法。

2.文献资料法:广泛查阅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了充分的检索、分析。

3.数理统计:将研究过程中的所收集的数据资料利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处理,完成相关的统计。

二、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学生的思想品德

1.田径方向学生就读体育教育专业的原因

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体育专职教师为主要目的的,本文就学生思想方面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有49.12%的学生喜欢体育教师这个行业,41.23%的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是不喜欢体育教师这个行业,7.89%的学生就读体育教育专业仅是为了获得大学文凭。表明大部分学生是因为喜欢体育就读体育专业的,就读体育专业的动机明确.其中喜欢体育教师行业的占了49.12%,大部分学生还是喜欢教师这个行业.但其中也有42.23%的喜欢体育但是不喜欢体育教师这个行业,说明一部分学生对于体育教育事业的整体热爱程度还不够,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选择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2.作为将来的体育教育工作者要达到的教学效果

调查中可以看出,使学生在“德智体三方面都有收获”的占54%,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的”占31%,“只要达标就行”的占10%,“无所谓”的占5%。表明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学生在将来的教学过程中的想法大部分是积极的,学校方面应多给学生增加一些实践活动,当然要有教师的认真指导,纠正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错误,让学生的这种积极性变成将来教学的动力。

(二)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学生英语的过级情况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本科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学生的英语水平还是比较低的,过六级和四级的田径体育教育学生仅占了1.75%,5.26%。这还只是从英语考试方面来反映学生英语情况,实际在对于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方面田径专修学生的表现更加欠缺。英语一直是让田径专修学生感到头疼的问题,首先是因为思想上不够重视,认为将来只要从事中小学或者社会体育方面的工作,学了英语没有用,有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其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看到自己英语水平的提高,因此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不高。

(三)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学生对田径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1.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学生对田径训练的掌握程度

调查田径学生的综合素质,田径实践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训练能力和制定训练计划能力是实践能力的良好体现。而这两方面的能力经过调查主要体现在田径课中当小老师的经历,实习经历或裁判经历等。根据调查中可以看出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学生在组织田径教学能力和制定运动训练计划方面不是很好,在一般以下的人数分别占了79%和58%。表明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还是比较差,需要加强,学校给学生更多的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实践能力更强。

2.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学生对田径技术理论的掌握程度

在田径运动基础理论中,大部分学生对于跑的技术基础理论掌握得较好,对于跳和投的理论分别只有19.7%的学生认为掌握得较好。这是因为跑的理论相对于投掷和跳跃的理论较简单和容易理解。学生对跑的技术熟练程度也强于跳跃和投掷,也导致了学生对于相关理论的理解更深。

在对比中可以看出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学生对技术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比田径训练方面知识要好。有68.9%的学生田径技术理论知识掌握得好或非常好,54.1%的学生田径训练理论知识掌握得好或非常好。这一数据也反映了在田径专修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田径理论的讲授时间要多于田径训练理论的讲授,这与调研中田径专修学生反映的情况一致。这一现象是由于在田径专修的教学中,田径专修理论课和田径术科课的技术学习部分都涉及了田径运动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即动作要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其原理是什么,这些都是教师重点强调的部分。

3.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查

专业基础知识是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知识结构中的核心。本文对六所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学生调查的专业基础知识为学校体育学相关知识、运动与营养学知识、运动人体技能知识、健身保健知识以及人体形态及相关方面知识等。让学生对这些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了排位,其顺序由好到差依次是运动人体技能,学校体育方面,保健康复知识,人体形态,运动营养知识。

由此可以看出,田径专修学生充分认识到运动人体方面知识的重要性,学习积极性也比较高。但是,不能忽视其他专业知识的学习,其它专业知识的学习可以为运动人体方面知识服务,注重这些内容的相互渗透和整合,对深入理解体育知识有很大帮助。

(四)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调查

具备综合素质的田径专门人才不但是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本研究的适应能力包括田径专修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和人际关系三个方面。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学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方面,有23%的学生适应非常快,60.7%的学生适应得快。学生与周围人际关系方面,有23%的学生人际关系非常好,67.2%的学生人际关系好,不好的只有1.6%。接受新知识能力方面,有26.2%的学生接受得非常快,有62.3%的学生接受得快。没有对于新知识很难接受的。由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田径专修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学生英语方面比较差。

2.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理论知识要比训练方面更强。

3.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学生在专业基础知识学习方面更多的注重运动人体技能知识。

4.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学生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经过调查表明是较强的。

(二)建议

1.高校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适应社会对田径复合型人才需求,将培养目标落实在教学理念中。

2.田径专业课要改变以往只重视提高学生技术和体能的局面,注重学生教学水平、训练水平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

参考文献:

[1] 徐锡杰.田径课程与教学潜在危机的原因及整改措施[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