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成人护理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6 15:54:12

成人护理论文

成人护理论文篇(1)

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但成人学生个体差异性较大,学习动机、需求及文化层次、认知能力等多元化,使成人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本课题对成人护理学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并作出了相关分析。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本课题调查的对象:中南大学邵阳医专教学点,南华大学邵阳医专教学点,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不同年级的护理专业成教在校专、本科学生。

(2)调查的方式。本课题采取的调查方式是发放问卷。《成人教育护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所存在的主观问题问卷调查》是由本课题的主要成员设计,同时征求了其他几位历年担任成人护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的指导老师意见后完成。主要调查成人护理学专业学生对目前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主观问题。

(3)问卷的回收及统计。本课题共向中南大学邵阳医专教学点,南华大学邵阳医专教学点,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不同年级的护理专业成教在校专、本科学生发放问卷95份,收回有效问卷91份,有效率95.8%。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成人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来源于临床一线,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理论水平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其中许多学员由于缺乏平时训练,对毕业论文的独立写作感到压力很大,无从下笔。此次调查中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写作兴趣不高,重视度不够。学生意识不到毕业设计(论文)对其工作的重要性,认为做毕业设计(论文)只是为了拿到毕业证,能交差就可以了,写得好坏对自己没有多大影响,所以对毕业设计(论文)兴趣不高,只有31.9%的学生了解毕业设计(论文)的意义。

(2)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有畏惧心理。此次调查56%的学生,是第一次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在学生眼里是不可企及的东西。还没开始写作,心里就已经紧张得难以下笔。

(3)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中的主要困难。为了了解学生在写作中的主要困难,本次调查设计了一个由五个选项组成的选择题,答案可以多选。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写作中的主要问题是:25.3%不知怎么选题;45%不知道查阅文献;30%不会收集资料;10%不知道怎么下笔;58%难以将临床中的实践经验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并总结出来。

(4)学生渴望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学方式。从对于老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方面,体现出学生还是渴望得到老师尽心尽力指导的。调查中发现,虽然只有15%的学生选择主动和老师交流、讨论,有60%的学生希望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全过程都能获得老师的指导。说明成人学生还是有提高自己毕业设计(论文)水平的愿望,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也怕暴露自己的不足,因此,希望得到老师的全程指导。

(5)实际的成人护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状况。由于课时的限制,成人护理专业学生没有安排系统的论文写作课。只有36.3%的学生了解怎样书写论文,说明成人护理专业学生很少得到论文写作方面的系统指导。

三、结论

此次调查显示急需为成人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适合成人护理学专业的毕业论文指导模式。通过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模式建立和运用,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与临床经验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科学研究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科研奠定良好的基础。

成人护理论文篇(2)

一、档案工作者个人知识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所谓档案工作者个人知识管理就是指档案工作人员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获取、存储、创新、交流、利用、管理知识,并通过各种服务渠道进行传播,以促进档案人员自身教育知识共享和创新的过程。档案工作者个人知识的类型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是理论性知识,主要包括档案专业系统知识和基本信息素养;第二种是实践性知识,主要包括档案管理与服务的实践能力及研究能力、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人格。

档案工作者实施个人知识管理,可以实现显性知识的系统化,能在较短时间内增进其个人经验和知识积累,提高管理服务效能;可以将隐性知识显性化,促进知识的保存和分享,提升知识的应用程度;可以帮助档案工作者自觉进行专业省思,促进其专业成长。

二、档案工作者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

1.获取知识,建立个人知识库

档案工作者个人知识管理的第一步就是根据档案工作的发展目标获取有价值的知识。随着档案工作信息化的需要,个人知识在数量上急剧增多,这就需要构建个人知识仓库去容纳这些知识。

(1)档案工作发展的知识需求分析

知识需求分析是个人知识管理的基础,如果没有个人知识需求分析,那么个人知识管理将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档案工作者在生涯的不同发展阶段中,将会有不同程度的知识、能力与专业技术,并有不同的需求,档案工作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确定要学习哪方面的知识,应该采用哪些途径来实现。

(2)提高档案工作者信息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可以从网上直接获得,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具有较高的信息能力。其中主要包括:检索信息的能力、评价信息的能力、分析信息并转化为个人知识的能力。然后,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校对、提炼,得出对于工作或学习有用的信息,实现数据的增值。

(3)收集信息,获取知识

档案工作者明确了个人需求之后,可以选择合适的途径来获得与档案工作或自身相关的知识。一般来讲,档案工作者显性知识一般通过讲座或进行自主学习获得,隐性知识是在专业实践中不断生成的,比如个人的实际工作等途径,具有较高的情境适应力。对档案工作者的业务工作具有实质的应用价值,是内在的难以言传的。

(4)组织知识,构建个人知识仓库

当信息转化为个人知识后,积累多了,档案工作者就要对自己所得到的知识进行管理。在进行知识存储之前,个人要先建立一个符合个人需要的知识系统构架,应至少建立两方面的信息网络:媒体网络和Internet资源网络。媒体网络是一种实时与广度的信息来源,结合自身学习、工作的需要,将经常用到的媒体信息进行分类鉴别。密切关注主要媒体,让信息的收集成为系统,使主要媒体来源的数据讯息及时到达自己的工作桌前,促进个人知识结构良性发展。Internet是档案工作者学习的重要工具,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强大功能提高自己,有效地建立网络资源清单,善用搜索引擎工具,充分利用IE的收藏夹,定期备份信息。

2.进行知识的整理和储存

个人知识库建立以后,就可以把分类的知识按目录分批放入知识库中。目前广泛流行的网络日志、博客,就是建立个人知识库可以借鉴的方案。Blog以个人为中心,极具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可以方便进行访问、管理,还可以广泛地进行共享和交流,非常适合档案工作者构建知识仓库。可以将那些暂时不用或来不及进行分类的信息和知识存放在临时目录中。命名的文件名应该尽量简单明了,便于快速而准确的查询。同时,应该注意建立文件的定期更新、备份、删除、交流和共享原则,以文件的形式妥善保存,并在以后的工作和实践中逐步完善和发展。

3.个人知识的应用与共享

(1)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应用知识

知识管理的使用原则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个人知识管理的核心原则。如果只是一味地积累材料,而不去理解、应用、反思,是没有多大价值和效益的。因此,档案工作者有效地管理个人知识的目的,是要更好地应用于业务工作之中,这样才能检验其正确与否。根据知识转化理论,通过知识的实践应用,可以增长个人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有效地促进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完成知识内化。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观察、模仿、体验,一方面可以从别人身上学到宝贵的隐性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把个人隐性知识传授给别人,从而完成知识的社会化,使所学的知识充分创造价值,让所学的知识成为个人发展的重要能力。

(2)合理利用网络工具,实现个人知识的共享与交流

通过知识的共享和交流,档案工作者可以吸收更多的显性知识充实到自己的知识库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档案工作者可以把自己的隐性知识表述为显性知识,进行分享,完成知识的外化;通过深层次的交流,个人可以从其他档案工作者那里获得启发,感悟出新知识,增加自己的隐性知识。在档案工作者个人知识管理过程中,可通过Blog和虚拟学习社区实现知识的共享和交流并获得收益。

(3)构建个人知识管理的双模型结构

搭建个人知识管理模型有利于档案工作者对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模型,从而更有效地对个人知识进行管理。个人知识管理的模型有两种“信息——知识”模型和“独立模型”。在“信息——知识”模型中,知识的产生是依据“数据——信息——知识”的顺序进行的,知识解决方案处在数据、信息、知识结构的最顶层,将信息综合之后得到知识,反之知识分解为信息。在“独立模型”中,不需要信息层作铺垫就能得到一个知识管理解决方案。在实际应用中“独立模型”注重创造一个人与人之间直接交流以及分享知识的环境;“而信息——知识”转换模型则注重建立一个人与信息系统之间的联系。如果要获取隐性知识,应选用“独立模型”;如果要获取显性知识,则应选择“信息——知识”转换模型。

参考文献:

1.管斌全.打造个人核心竞争力.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

成人护理论文篇(3)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护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综合性学科,需在科研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护理理论。护理人员只有将5%-10%的工作量用于科学研究[1],才能真正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模式应用于护理科研管理中,这是一种探索式和创造性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我院自2007年1月采用pbl学习模式对护理科研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改变了以往的科研状况,提高了护理人员整体科研素质。现介绍如下:

        1  一般情况

        全院有职称并在护理岗位上的护士119名,其中>40岁有15名,>30岁有50名,<30岁有54名;高、中级职称48名、初级职称71名;现已取得大专以上学历69名(本科9名、大专60名),中专学历49名。整体情况分析,护理人员年龄偏小,对外界知识接受能力强,整体理论知识较扎实,自我要求较高,是一支充满朝气的年轻队伍。

        2  实施方法

        2.1 指导科研思路、制定科研计划:①分层管理[2]:科研是护理部管理工作中必抓质量之一。根据护士对科研认识,科研态度与科研水平,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为对科研认识及态度端正,但缺乏科研水平者。第二类为对科研认识及态度不端正,但有科研水平者。第三类为对科研认识及态度不端正,并缺乏科研水平者。第四类为对科研认识及态度端正,并有科研水平者。第三类为最为难管理的人群,尽量避免其消极态度影响他人。第四类是最为优秀的人群,选出第四类人群做组长,尽量让其展示优势,以点带面,带动整个护理队伍的科研氛围。总之,分别针对不同类人员进行管理。②成立科研学习小组:重视人才培养和开发,培养一批科研能手,成立多个科研学习小组。首先从主观上消除对自身职业的误解的误区,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技术性。从客观上尽量创造受教育学习的机会和条件。护理教育是护理科研发展的基础,只有教育跟上了,护理科研才有学术保障[3]。护理人员受教育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护理科研的开展和科研成果的应用[1]。护理教育提升可采用学历教育,外出进修学习,参加学术讨论等各种措施。③制定计划:大组长将研究课题分成几个问题,检索文献,筛选并分类,制定教学科研目标及方法,联系场地,经费预算。科研需要一定的资金保障[4],建立护理科研基金,规范护理科研的管理。院部建立科研基金库,专门为科研提供部分费用支持。使科研的范围能探讨的更大,更深。

        2.2小组组讨论会及个别指导:小组讨论会的主要内容包括组员汇报课题进展,学习和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经过讨论小组成员共同研究设计了课题目录,搭建内容框架。还比如在围手术期患者的聊天需求情况调查现场,小组成员共同解决调查中面临的沟通问题。病人学历、年龄、手术情况等都是护士与病人沟通的影响因素,沟通需因人而异。组员先按要求进行独立调查,遇到问题由组长示范,然后讨论,组员再独立调查,组长巡回观察,发现问题再汇总讨论。此外,针对有的组员思路活跃,主动学习兴趣高等特点,组长也进行个别指导。

        2.3查阅资料、利用院内网站、资源共享:①建立每周“论文导读”制度:论文导读流程分为六个步骤。首先第一步查阅资料,其次第二步确定“论文导读题目”,第三步宣读选定论文,第四步阐述论文阅读体会,第五步交流讨论,第六步总结。②订阅核心刊物,建立书刊借阅制度:更新思想观念,转变搞护理科研太深奥的想法。通过阅读文章,对护理科研论文撰写有所了解。临床护理工作经常超负荷,下班又陷入沉重的家务劳动,造成视野变小,信息量少。通过借阅制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护理人员提供最便捷的信息,了解国内外护理发展的动态。③建立随身小手册:护理论文的选题来自平凡的护理工作[5],在工作中要善于提高科研的意识,培养科研的灵感,随时发现实践工作中的问题,以“为什么”的形式记录在随身小手册,作为论文立题的依据。通过研究和探索,不断地提升理论知识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最终,提高全院护理水平。举例:围手术期患者的聊天需求情况调查有利于小组成员提高沟通交流及调查研究能力。聊天护理是一个新型未成熟的概念,有文献报道是指将朋友聊天、拉家常等沟通方式贯穿于患者住院诊治的全过程,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地将患者的躯体治疗、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护理技术融为一体,适时适地适度地提供全方位的整体护理[6],联想到将之贯穿于整个围手术期。④培训利用计算机医学文献检索的技能:医学文献信息的检索已从传统的手工检索发展到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并存的时代[7]。各科室出资购买《中国知网》知识服务卡cnki,培训护理人员在家也能轻松上网查阅文献。⑤拟建立院网“英语角”:外语水平直接影响护士对外国文献的查阅,影响对国际护理发展动向和本专业情况信息掌握的水平。医院建立“英语角”英语交流的平台,使年轻护士增加学习英语的兴趣并有提高英语水平的场所。

        2.4撰写论文、投稿与发表:①定时督促论文撰写的进程。制定初步撰写论文的进度表,第一季度初步完成“立题”,第二季度完成资料的收集,第三季度完成数据的整理,第四季度完成论文的撰写。②定人管理杂志橱窗内杂志和参考书籍,定期更换阅读橱窗内杂志,保持橱窗内书刊整齐,无积灰。

        2.5科研效果评价与考核:①富有竞争力的奖励制度:[ⅰ]院部有专项奖励制度。分别对科研获奖事项,文章撰写的数量、发表在何类杂志都有明细的奖励规定。每年年终总结将个人科研获奖及情况作为评定的重要指标。[ⅱ]根据“马斯洛自我实现”的心理理论,满足优秀人员的各自理想的实现。使优秀人员能更自觉的积极投入科研工作中。②通过以上工作,科研组每位工作人员树立个人的科研发展目标。年终根据个人计划进行考核。每个人明确自身优点、缺点和存在的差距,自觉地加强自身培养。尽量拉近与第四类人群的距离。而第四类人群再接再厉,给自己提出更高的目标,以积极向上的姿态带动全院科研工作和树立榜样。

        3  结果

        “pbl模式”实施前后论文撰写情况比(表1)

 .

        *表示p值﹤0.05   

        “pbl模式”实施前后科研获奖情况比(表2)

 .

        表1显示,实施“pbl模式”进行护理科研管理后,撰写论文的数量有显著的增加。高学历的年轻护士撰写论文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成为护理科研强有力的新生力量。表2显示,实施“pbl模式”进行护理科研管理后,护理科研的获奖次数明显增多。有些护理单元正积极申报市新技术引进奖,整个护理队伍洋溢着欣欣向上的科研氛围。

        4  讨论

        4.1 “论文导读”提高护理人员群体科研素质

        首先第一步查阅资料。通过各种渠道的文献查阅,既掌握文献查阅的技能,又了解当今国内外护理发展趋势。其次第二步确定“论文导读题目”,在大量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挑选最为适合交流,对临床护理工作又有指导意义的经验总结和研究。第三步宣读选定论文,锻炼口述者在大场合的口头表达能力。第四步阐述论文阅读体会,共同学习回顾论文撰写的基本格式和要点。第五步交流讨论,共同探讨热门话题,寻找是否有可写的新论题。第六步总结。通过每周的论文导读,了解各种论文撰写的“格式”,提高护士的科研能力。通过论文交流,开拓立题的思路,了解护理的最新动态,提高护理质量和对护理专业的热爱。

        4.2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

        护理人员有无科研意识和科研意识的强弱、自觉性的高低,是开展护理科研工作的首要条件。以往,虽也订阅许多护理杂志,但由于部分人员对护理科研的错误认识,护理杂志被作为摆设,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现通过“pbl模式”的管理,了解到科研的选题就是来自平时的临床工作。护理科研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实践工作密切相关的。其实身边有许多可以立题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正确认识到只有科研才能促进护理工作,提升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

        4.3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pbl模式”的管理让每个护理人员都有很明确的努力目标,鞭策自己不断往前。只要有空暇就借阅护理刊物,从以前“要我读”到现在“我要读”。 立题方面,从以前“没题可写”到现在“来不及写”。 撰写论文从以前“我不想写”“不知如何写”到现在“我想写” 、 “原来可以这么写”。整个护理队伍洋溢着轻松的积极向上的科研气氛。

        5.小结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强调从问题着手,学习者需要去探索哪些是他们所要知道的知识,并且能够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是一种探索式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 总之,运用“pbl模式”在护理科研管理中,加强了护理人员的科研知识,科研方法,科研技能,有效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提高整体科研水平,改变了以往的科研面貌。使全院护理队伍形成了良好的科研学习气氛。 

参 考 文 献

[1]胡江雁,胡文娟. 困扰我国护理科研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护理研究,2006,6(20):1495-1497.

[2]纲目编著.现代管理“五常法则”.第一版.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1.179.

[3]刘明.邵薇薇.我国护理科研滞后的原因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0,15(9):646-648.

[4]牛小玲,韩忠福,秦力君,等.抓护理科研 促学科发展[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0(10):686-687.

成人护理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8-0059-02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和国际间交流的日益密切,国内外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与日俱增,国内各民族之间不断融合,很多文化冲突和矛盾也突现出来,如在跨文化就医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不能满足患者除生理和心理需求以外的文化需求。所以护理工作人员在掌握基础护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跨文化护理理论知识,从而为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提供个性化的需要。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跨文化护理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综述。

一、跨文化护理理论的定义

跨文化护理理论由Leininger在20世纪60年代第一次提出,全世界护理领域普遍认可这一理论。跨文化护理学是运用护理学中关爱、照顾的理念和护理程序并在此基础上融合了人类学、社会学和生物学的相关知识而形成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根据服务对象的文化背景和所在社会文化环境,跨文化护理提供了与其文化一致的高水平、多体系、多层次和全方位的有效护理。这种护理理念也就是通过建立合适的文化环境和文化认同,给予服务对象心理支持,使其保持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有利于疾病恢复。跨文化护理理论的目标是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或群体的健康提供与其文化相一致的护理。跨文化护理理论以“跨文化护理”与“护理关怀”为中心,把文化作为重点内容,由此衍生了一系列的概念――文化照顾、文化照顾共性、文化照顾差异、文化强加、文化休克、文化照顾保存/维护、文化照顾重建/再定型等。

二、跨文化护理理论的内容

跨文化护理理论以文化和照护为核心,注重患者的人文关怀,根据人们的文化价值和对健康的认识,为其提供与文化一致的、有意义和有效的护理保健措施。Leininger精心研究设计了一个跨文化模式框架,并称其为“日出护理模试”,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阐述在一种文化体系中通过该理论的支持如何实现对个体、家庭和群体的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他们提供相应的护理照顾。这一模式包括以下四个层次:(1)世界观、文化与社会结构层;(2)服务对象层;(3)健康系统层;(4)护理照顾决策与行动层。(1)世界观、文化与社会结构层:指导护理工作人员评估和收集宗教、哲学、政治、法律、经济、教育、社会关系与价值观等有关服务对象所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各方面信息。同时这一层次也表明,服务对象的社会结构、文化背景、世界观、环境内容等是人类照顾与护理所必需考虑的因素,特定文化人群的照顾价值观、照顾信念以及对照顾方式与表达的接纳与选择都受这些相关因素的影响。(2)服务对象层:以健康系统鹊姆务对象为基础,建立了包括个人、家庭、群体和社会文化结构的信息系统,以及与文化有关的照顾和健康的特定意义及表达方式。(3)健康系统层:这一系统有利于鉴别文化护理照顾的共性和差异。详尽地融合了专业健康系统、民间健康系统和护理系统等领域的特征和特有的照顾专长。(4)护理照顾决策与行动层:这一层次以最大限度满足服务对象需要为目标,在文化照顾保存/维护、文化照顾调整/协商及文化照顾重建/再定型三种形式为主的护理措施的实施的基础上来完成与文化一致的护理照顾。护理人员提供的护理措施体现和反应服务对象的不同文化需求,而服务对象的社会结构、世界观、各种相关健康系统均可影响护理人员所采用的护理措施,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日出护理模式”中的第一、二、三层类似于护理程序中的评估与诊断阶段。护理程序的计划与实施阶段对应着该模式的第四层。而护理程序中评价的相关部分内容在“日出护理模式”中没有体现,但其主要强调系统研究护理照顾决策与行动,以便开启更有益于服务对象的行为模式,从而加强服务对象的舒适感,有利于其身体健康。

三、跨文化护理理论的应用

1.跨文化护理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跨文化护理理论既丰富了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又完善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观。同时,它作为护理教育发展中的新领域,也促进了护理学科的发展。通过开设跨文化护理课程或对在职护士进行跨文化护理培训,培养出适应不同文化背景患者需要的优秀护理人员。同时,还可以在跨文化护理教育的同时,将该理论应用到护理科研或指导临床护理研究。而如何完成文化能力教育与现有课程整合,以及辅助教学策略探讨等问题成为跨文化护理教育研究的热点。要培养一个具备跨文化护理能力的护士,不仅要强化其各种技能、知识、观点、态度和实践能力,而且要强化跨文化护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与不同宗教、性别、种族、语言、文化、残疾、年龄的人进行有效沟通,建立积极的治疗性护患关系。跨文化护理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士具备多学科、多层次知识,从多元文化角度出发,为患者提供与其文化背景相符合的照顾。跨文化护理理论教育的加强,能够丰富护理理论和实践,增强护士与不同文化的社会群体沟通的技巧,提高护理效率,优化护理质量。

2.跨文化护理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护理管理者在掌握已有的管理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跨文化护理理论的学习,能够更好地优化护理人力资源和护理管理理念。刘逸文等指出,护理管理人员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护士的需求有所差异的问题,在跨文化护理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尽量地去满足其需求,从而最大程度地调动护士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使得临床护理管理质量及效率均有所提高。王颖等指出通过对跨文化护理理论知识的系统研究和深入学习,护理管理者为了提高护理团队的工作效率及护理管理的有效性,可以先了解来自不同地域的护理人员的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进行差异化管理,从而更好地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最终实现护理管理目标。而对于护理工作人员来说,跨文化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既可以运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更好地满足病人的需求,提高整体的医疗质量,也可以更好地解决护理人员之间因文化、价值观差异造成的冲突,从而更好地处理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

3.跨文化护理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在临床治疗工作中,由于护患之间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越来越突出,由此而产生的护理问题也逐渐增多。因此,护士应当掌握跨文化护理理论,更好地为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提供共性和差异性的需要,从而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当前,跨文化护理理论已在ICU、特需、急救及临终关怀等多个临床科室得到应用。刘丹丹等在临床肿瘤护理过程中应用跨文化护理理论知识体系,并将其用来指导护理工作,从医院、日常生活、治疗、出院等就诊的全过程开展不同形式的文化背景下的人性化特设服务,以此来消除肿瘤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促进医患沟通及其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傅静等指出根据跨文化护理理论的要求,为了适应在多元文化环境下的临终护理工作,在临终关怀实践中,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具备多元文化知识,同时对多元的文化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这样才能够为临终患者提供人性化的且与其文化一致的护理,从而使患者在生命的终末期拥有更优质的生命质量。

4.跨文化护理理论的意义。跨文化护理理论的发展,坚持以文化和照护为核心,将“日出护理模式”运用到护理教育、护理管理及临床实践等方面,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服务对象给予与其文化相一致的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提升照护质量和水准。同时,跨文化护理理论也可用于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带来积极的影响。在我国多民族的文化背景下,跨文化护理理论对于不同民族地区的文化护理的指导具有重要理论依据和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Abdul QN,Dana M. Caring for a Bedouin Female Patient with Breast Cancer:An Application of Leininger's Theory of Culture Care Diversity and Universality[J]. ,2013,2(3):1-6.

[2]徐珍,林成凤.跨文化护理在护患沟通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4:17-19.

[3]孙毅,彭东风,刘耀辉.跨文化护理理论及其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21):2668-2670.

[4]石倩.跨文化护理理论在外籍肿瘤患者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09,17(3):163-164.

[5]杜书芳,李晓玲.跨文化护理理论的评价与应用[J].护理学报,2006,13(6):74-76.

[6]马芳,张德琳.跨文化护理理论及其在灾后丧亲者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9):1380-1381.

成人护理论文篇(5)

科学发展的事实表明:学科发展只有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其学术水平才能相应得到提高。护理学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其学术水平的提高,理论上的创新性是强调护理论文的学术性或学术价值。当前,护士偏重于研究各种具体的护理技术及其操作规程。这些研究当然重要,但护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需要从目前护理学所处的科学环境和社会环境方面对其进行理论上的研究。把护理的理论现状同社会对护理学的要求及护理学所要实现的目的联系起来,在护理学研究领域,提出新观点,或把已有的理论系统化、完善化。总之,对理论上的创新我们必须从当代科学发展的角度来认识。

理论上的创新需要理论思维方法参与,掌握理论思维方法,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是成功的关键。所谓护理理论思维是护理工作者运用理论和智力对护理学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得出理性结论的过程。理论的基础是概念,是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因此,护理学概念的变化影响着护理工作者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护理学模式的发展,护理学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由于科学的日益综合化,护理工作者在理论思维方法中应用的理论还应当包括一些其它自然科学,可以开辟护理工作者认识的新思路,建立新学说,获得护理学理论上的新发现。比如心理学理论对于认识心理因素的致病和治病机理,护士掌握心身护理也是必要的;行为科学理论用于研究人类正常行为和异常行为,进行行为疗法研究,对卫生、科普、提高遵护行为,对护理工作也是必要的;逻辑学运用于护理学,对护理这既成的事实和材料,形成概作者单位:266300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念,进而构成判断和推理,实现护理学理性认识的思维阶段;伦理学运用于护理学,建立了护理伦理学,也开拓了护理学的视野;哲学理论或方法运用于护理学,能使现代护理学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技术或方法上的创新性

技术或方法上的创新性是强调护理论文的应用性和使用价值。从护理学的发展来看,护理学虽然是研究理论的人少,实践者多,但护理技术或方法上的熟能生巧者并非很多,其原因可能与护理学的思维方式有关。局部的、功能制护理学模式理论指导下形成的静止的、主观的、片面的护理思维,是一种依赖性的思维方式,束缚着护理技术或方法的创新。护理技术、方法和与之有关的理论相结合,正在形成护理学本身的学说与观点,也就是说,护理学是既包括护理理论,同时也包括实践这种理论的各种技术的一门科学。若满足于现有的技术和方法,护理论文也不会有什么创新。

随着健康概念的提出,整体的、系统的护理学模式及其思维方法代替传统的护理学模式及其思维方法,都要求护理工作者运用新的护理思维方法,新的护理方法和新技术,或对原有技术、方法加以引进和改善,或把已有的技术、方法引进到护理工作的新领域。还要注意博览群书,触类旁通,多方位思考问题;熟练掌握技术操作,从机械性的操作中悟出与众不同的技巧、方法;善于怀疑,针对难点,寻找思维的特性。针对当前护理方法中最困难的问题进行思考,把手头的材料进行大胆的建构,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使新技术新方法得以创见,也可把边缘科学的新技术融会到护理工作中,使护理技术或方法上的创新得以体现。

三、社会效益上的创新性

社会效益上的创新性是强调护理论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护理论文一方面来自护理实践,为社会而写,有较强的社会性;一方面要指导实践,接受实践的验证,有较强的实践性,也就是说,护理论文是体现作者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的工具,能够准确、客观、科学而具体地反映出作者的观点、方法和效果,护理论文的社会效益性主要反映在社会实践的效益上。

护理道德的效益原则植根于经济关系和社会实践中,它与商品经济和各种经济形式相联系。护理道德效益原则集中体现在病人利益和公益问题上,护理论文的社会效益是要增进人民的健康和长寿,要有利于社会公益,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国家富强。经济效益是指护理社会卫生保健康复活动的耗费和成果的比较。要在护理服务过程中,降低劳动消耗和物质消耗,扩大服务范围和方式,发掘潜力,提高效率,增加合理收入。个体效益包括患者和护理人员两大方面。前者从病人的生命价值和健康价值、护理质量来衡量。后者以护理、保健、康复工作效益,个人的各种收入以及素质的提高为尺度。各种效益都要从整体全面综合考虑,使其协调发展。要避免重视社会效益而忽视个人效益,过分着眼经济利益而忽视救死扶伤、防病治病的基本职责。

护理论文的社会效益上的创新表现在护理科研和实际工作中的扩大实验和观察范围,或大样本统计报告,或降低成本、缩短疗程等方法。因此,进一步完善护理理论体系,为护理专业的创新与发展带来生机,使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和科技含金量提高。

成人护理论文篇(6)

科学发展的事实表明:学科发展只有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其学术水平才能相应得到提高。护理学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其学术水平的提高,理论上的创新性是强调护理论文的学术性或学术价值。当前,护士偏重于研究各种具体的护理技术及其操作规程。这些研究当然重要,但护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需要从目前护理学所处的科学环境和社会环境方面对其进行理论上的研究。把护理的理论现状同社会对护理学的要求及护理学所要实现的目的联系起来,在护理学研究领域,提出新观点,或把已有的理论系统化、完善化。总之,对理论上的创新我们必须从当代科学发展的角度来认识。

理论上的创新需要理论思维方法参与,掌握理论思维方法,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是成功的关键。所谓护理理论思维是护理工作者运用理论和智力对护理学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得出理性结论的过程。理论的基础是概念,是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因此,护理学概念的变化影响着护理工作者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护理学模式的发展,护理学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由于科学的日益综合化,护理工作者在理论思维方法中应用的理论还应当包括一些其它自然科学,可以开辟护理工作者认识的新思路,建立新学说,获得护理学理论上的新发现。比如心理学理论对于认识心理因素的致病和治病机理,护士掌握心身护理也是必要的;行为科学理论用于研究人类正常行为和异常行为,进行行为疗法研究,对卫生、科普、提高遵护行为,对护理工作也是必要的;逻辑学运用于护理学,对护理这既成的事实和材料,形成概作者单位:266300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念,进而构成判断和推理,实现护理学理性认识的思维阶段;伦理学运用于护理学,建立了护理伦理学,也开拓了护理学的视野;哲学理论或方法运用于护理学,能使现代护理学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技术或方法上的创新性

技术或方法上的创新性是强调护理论文的应用性和使用价值。从护理学的发展来看,护理学虽然是研究理论的人少,实践者多,但护理技术或方法上的熟能生巧者并非很多,其原因可能与护理学的思维方式有关。局部的、功能制护理学模式理论指导下形成的静止的、主观的、片面的护理思维,是一种依赖性的思维方式,束缚着护理技术或方法的创新。护理技术、方法和与之有关的理论相结合,正在形成护理学本身的学说与观点,也就是说,护理学是既包括护理理论,同时也包括实践这种理论的各种技术的一门科学。若满足于现有的技术和方法,护理论文也不会有什么创新。

随着健康概念的提出,整体的、系统的护理学模式及其思维方法代替传统的护理学模式及其思维方法,都要求护理工作者运用新的护理思维方法,新的护理方法和新技术,或对原有技术、方法加以引进和改善,或把已有的技术、方法引进到护理工作的新领域。还要注意博览群书,触类旁通,多方位思考问题;熟练掌握技术操作,从机械性的操作中悟出与众不同的技巧、方法;善于怀疑,针对难点,寻找思维的特性。针对当前护理方法中最困难的问题进行思考,把手头的材料进行大胆的建构,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使新技术新方法得以创见,也可把边缘科学的新技术融会到护理工作中,使护理技术或方法上的创新得以体现。 转贴于

三、社会效益上的创新性

社会效益上的创新性是强调护理论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护理论文一方面来自护理实践,为社会而写,有较强的社会性;一方面要指导实践,接受实践的验证,有较强的实践性,也就是说,护理论文是体现作者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的工具,能够准确、客观、科学而具体地反映出作者的观点、方法和效果,护理论文的社会效益性主要反映在社会实践的效益上。

护理道德的效益原则植根于经济关系和社会实践中,它与商品经济和各种经济形式相联系。护理道德效益原则集中体现在病人利益和公益问题上,护理论文的社会效益是要增进人民的健康和长寿,要有利于社会公益,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国家富强。经济效益是指护理社会卫生保健康复活动的耗费和成果的比较。要在护理服务过程中,降低劳动消耗和物质消耗,扩大服务范围和方式,发掘潜力,提高效率,增加合理收入。个体效益包括患者和护理人员两大方面。前者从病人的生命价值和健康价值、护理质量来衡量。后者以护理、保健、康复工作效益,个人的各种收入以及素质的提高为尺度。各种效益都要从整体全面综合考虑,使其协调发展。要避免重视社会效益而忽视个人效益,过分着眼经济利益而忽视救死扶伤、防病治病的基本职责。

护理论文的社会效益上的创新表现在护理科研和实际工作中的扩大实验和观察范围,或大样本统计报告,或降低成本、缩短疗程等方法。因此,进一步完善护理理论体系,为护理专业的创新与发展带来生机,使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和科技含金量提高。

成人护理论文篇(7)

本院从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护理质控小组及护理部对各科室的护理人员管理实行持续质量改进(CQI),并与职称晋升、年终评优职、“5.12”护士节的评选区、市级先进个人直接挂钩。2年来,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不断上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现本院临床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共85人,年龄22~48岁,平均年龄29.58岁。其中主任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4人,护师29人,护士40人;本科38人,大专39人,中专8人。

1.2 方法

1.2.1 成立CQI小组 成员由护理部、护理质控小组成员、各科护士长共同组成CQI小组,确认项目负责人,由质控组长承担。为了保证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使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工作能顺利进行[1],分别把以上成员分成3组,分别为:⑴护理质量监督组;⑵业务水平提高组;⑶病人满意度提高组。

1.2.2 各组评估内容 根据护理部的检查标准,确定以下内容来评估。⑴护理质量监督组确定考评的内容有:病房管理,护理管理,护理安全,专科、基础护理,消毒隔离制度,护士长夜查房。⑵业务水平提高组:理论、操作考核,参加业务学习、订阅护理杂志,投稿等。⑶病人满意度提高组:服务态度、给病人解决问题、技术水平、宣教等内容;为了不同科室病人的需求,以明确服务内容,了解病人期望,分别设计了住院、急诊、门诊等病人满意度调查表[2]。

1.2.3 制订目标 护理工作质量分达95分以上;护士理论考核达90分以上(闭卷考)操作考核达95分以上;参加业务学习达90%以上(举办时间一般在晚上,中班人员无法参加学习);论文投稿和订阅护理杂志有大幅度提高;病人满意度达到95%以上。

1.2.4 实施

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质量、业务水平、病人满意度进行评价的是为了保证护理人员工作达到连续、动态监控的效果。CQI小组把专项检查、综合检查、突击检查结合起来[3]。专项检查由质控小组成员中专科护士每月1次的专人专项检查。综合检查由护理质控小组成员及护理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7项(护理质量监督组确定考评的内容6项和病人满意度调查)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定期检查为护理部每季度1次和质控小组每月1次的检查,不定期检查主要是科室间的交叉检查。突击检查由护理质控小组负责人及护理部主任对每季度存在问题最多的项目或以安全隐患为目标的针对性检查。CQI小组根据7项护理质量检查标准每季度对每个科室进行评分,每年分别汇总7项护理质量分,取平均值为最终质量分。CQI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护士的理论和操作进行考核,科室护士长每月对护士的理论和操作进行考核,最终汇总取平均值为最终评价得分。业务学习和论文撰写根据护理部的统计。发现问题及时改进,CQI小组每个季度在护士大会上进行工作小结、讨论,肯定改进后优点,找出下一步需要改进的问题,及时修正目标、措施,保证了CQI方法的顺利实施。

1.2.5 统计学处理 将调查结果输入统计软件SPSS10.0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2009年与2011年,实行CQI前后护理工作质量、理论、技术操作考核成绩经方差齐性检验F=1.28,1.21,1.22。用F界值表,F0.05(84,74)在表中查不到,可查F0.05(75,70)=1.47,得P>0.05,两组方差齐,有可比性。见表1。

2.2 2009年与2011年持续质量改进前后护士参加业务学习、投稿论文、订阅杂志情况见表2。

从表2可见:2009年与2011年CQI前后护理人员参加业务学习、投稿论文、订阅杂志分别经χ2 检验,P均

2.3 持续质量改进后病人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满意度见表3。

从表3可见:持续质量改进前后病人的满意度比较经χ2检验,P

3 讨论

3.1 持续质量改进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理论、技术操作考核成绩 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是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4]。实行持续质量改进前,护理人员忽略了照顾病人的临床过程,持续质量改进的新模式则更加关注质量督导的全过程。通过持续质量改进后:(1)护理人员学会了运用CQI方法,使用科学的思维方式,逐渐形成独立的观察、分析和综合判断能力;(2)护理管理者根据质量的反馈与改进、追踪,更加全面的认识本科室的存在问题,把责任落实到人,使护理人员更主动提出改进方法,把问题改进措施落实到位,使她们形成主动参与护理质量管理的意识。在护士长每月对护士理论、技能进行考核的同时,护士更加意识到理论、操作等学习的重要性,促使护士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形成良性竞争。从表1可见:实行CQI前后护士的护理工作质量、理论与技术操作考核成绩有显著性差异(P

3.2 护士参加业务学习、论文投稿、订阅杂志持续质量改进后比持续质量改进前增加 为了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人员要更新观念,加强基础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实施CQI后,本院订阅各种护理杂志的护士达90%以上,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学习,积极撰写论文,每年论文投稿均达10~13篇。实行CQI不仅激发了护士的学习热情,还增强了护士的进取心,形成了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良好氛围。从表2可见:实行CQI前后参加业务学习、投稿论文、订杂志的护士人数有显著性差异(P

3.3 病人满意度提高 CQI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质量管理,进一步深入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做到接待病人要有问候声,操作配合要有感谢声,不足之处要有道歉声。在CQI考核中,本院每月测评病人满意度,护士根据考核标准,自觉检验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与成效,做到护理时真正为病人着想,从而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从表3可见,实行CQI前后病人的满意度有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 陈丽芳,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实践[J]. 护理管理杂志,2006,6(2):23-24

[2] 陈爱萍,孙红,姚莉蔡.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中华护理杂志,2005,40(2):123-124.

成人护理论文篇(8)

纵观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2011-2015年)指出:护理事业的主要目标正在由前一个五年的“以健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向“‘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发生改变。

初中起点的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职业素养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着不小的差距。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拟的不断普及和深入,培养出的五年护理毕业生在理论知识动手操作能力等刚性素养方面,人文素养、行为习惯和心理素养等软性素养与优质护理服务的岗位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已经成为五年制护理毕业生顺利就业的瓶颈。护理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实用型护理人才的教育,以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现在社会需要的护理人才不仅具有精湛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有丰厚的人文素养和良好的心理素养,这是为人之本,从业之基,执业之要。未来护理人才的竞争将是在硬性护理技术基础上软性护理素养的较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渴望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这无疑对护理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尝试将企业上广泛应用的“8S”理论尝试性引入到高职护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中,通过有效干预,着重培养、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心理素质等软性素养,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达到为社会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目的。

五年制护理学生在校的学习中,在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培养上侧重实施“前4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提升操作技能等刚性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护理的基本功;在软性职业素养的养成上侧重“后4S”(素养、安全、节约、学习),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内涵,培养他们的隐性素养。

(一)运用“前4S”管理 理论操作要兼顾

课程的设置,可以将护理教育课程分为普通类(语文、数学、英语等)、公共类(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人际沟通、护理礼仪、计算机等)及专业类(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等)三大模块,根据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效组合。课程的实施,采取学分制的形式、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办法,以必修课、选修课和讲座的形式组织教学,使护理专业课程的设置逐渐脱离旧有模式。

实训基地要营造真实的医院氛围,尽可能贴近医院、贴近临床,从技术、管理水准以及质量安全等方面模拟医院环境,并突出职业素质训练,让护理学生在一个仿真的医院环境下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实训,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清洁习惯开始。指导教师可以让学生组长监督学生清扫实训场地,维护保养医疗设备。清扫要全面彻底,以保证保持实训室干净明亮。实训过程,注重强化基础训练,动作规范,举止得体,指导老师要充当裁判员的角色,让学生勤于动手,严格管理,形成真实医院工作环境的氛围,在实训课日常教学的最后一个程序,指导老师可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归纳总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从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加以改正提高。从而培养学生扎实的实训基本功,长久规范促成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运用“后4S”管理 提升学生软性素质

以活动教育人,以形象影响人。中高职学生来校绝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技能,还必须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文素质,是一种软实力,是隐形的,是护生从内心深处散发出的气息,良好的人文素质,能超越药物的治疗,有时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学人文主要靠内化,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课程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就是一个良好的内化过程。我们应加强对护理专业教师的人文学科知识的灌输,使护理专业教师能有意识地把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课教学融会贯通起来,把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讲授专业同时,润物无声地提高护士生的人文修养。

高职学校跟初中、高中不同,专业知识、人文素质的学习培养不仅仅拘泥于课堂,学习很重要,但不是学生生活的全部。通过第二课堂----“校园课堂”开展专业兴趣小组,演讲、歌咏比赛等文体活动,营造健康向上、人文丰厚的校园氛围,使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文素质,实现教育目标。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着力从制度、精神、环境、行为等方面构建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在护理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以第三课堂----社会课堂为外延。现实的情感体验永远比理论的说教对人的教育效果更深刻、更持久。可以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组织学生到医院,进社区、福利院,护理实践基地等社会场所,开展参观学习,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对护理职业崇高性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能够在耳闻目睹中亲身感受和体验人文精神,从而端正学习护理的态度,树立牢固的护理专业思想。

目前,高职护理学生的培养模式仍然是常规的以理论教授为主、而且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研室与医院教学长期分离,高职护理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更无从谈起。未来护理人才的竞争将是在精湛护理技术基础上人文素养和心理素养的较量。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一员,肩负着为医疗卫生行业培养一线高素质技能型服务人才的使命,护理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向医疗机构培养合格护理人才。将“8S”理论引入到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可以在提高其刚性柔性职业素养,锻炼其职业能力,培养德艺双馨的护理职业人,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 教育科学 2007-01-01

[2]《学习“8S” 管理精髓的心得》(沈玲 企业信箱 2008年12月19日)

[3]《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潍坊市某护理学校为例》(邱建明 鲁东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论文2015年1月)

[4]《木桶理论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阚师鹏 价值工程 2004年第9卷)

[5]《浅谈“新木桶理论”在护理队伍管理中的运用》(蔡红霞 大家健康 2013年5月)

成人护理论文篇(9)

科研是以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对未知的事物进行探索,从而发现与发展对有关事物的认识。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科研活动,护理科研能回答和解决护理领域的问题,直接或间接地指导临床护理实践。临床护理研究是研究临床护理中理论与实践的一门科学,它有助于推动临床护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促进临床护理理论和技术的更新,有利于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但护理科研起步晚,起点低,缺乏系统性、连续性。为此,我们对我院2000年1月一2008年12月的护理科研状况进行分析。按照学科自身特点和固有规律,寻找护理科研管理思路,为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素质和医院护理科研的发展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0年1月一2008年12月我院共3l项院级护理科研课题;200篇护理论文,其中核心期刊53篇;10项有护理人员参与的科技成果奖,其中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省级新技术引进二等奖l项,市级新技术引进二等奖1项。我院科研管理的相关政策、制度、办法有:科研课题的申报、审批制度,各种科研配套经费管理制度。科研成果奖励制度,论文、著作奖励规定,优秀学科带头人、优秀中青年骨干评选办法等。

1.2方法

通过我院科教处及护理部查阅科研档案资料,对科研课题的来源及经费情况、情况、科技成果奖的等级及获奖人员排名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对我院科研管理的机构和人员及科研管理的相关政策、制度、办法等进行分析,提出护理科研管理的思路。

二、现状分析

2.1护理科研管理机构不健全

我院设有科研管理机构,并有一系列科研管理规章、制度、条例,但未配备专职护理科研管理人员,未建立护理科研管理制度和条例,无护理科研专项经费,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护理科研的发展。因为护理学和医学均为健康科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和职责。医学主要任务是寻找疾病的原因,研究由于疾病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如何诊断和治疗疾病,它从分子、原子、基因等方面研究健康和疾病。而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映,它关注的是整体的人,是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各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2.2护理人员科研能力的培养不重视

我院护理人员本、专科学历占85.26%,但系统的学习过科研知识者较少。各层次护士在使用和培养上没有明确的区分,无论学历和能力高低都从事一样的工作,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护理管理者重视临床护理工作的完成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忽视了护理人员获取信息能力、阅读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总结归纳能力以及论文撰写能力的培养。护理人员难以掌握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影响了护理科研的开展。

2.3护理人员自身的科研意识不强

护理人员每天超负荷运转,整日忙于完成大量日常的临床护理工作,没有养成良好的临床观察能力,没有主动地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习惯,一些护理人员为了晋升撰写论文。缺乏科研选题、设计等知识,缺少课题申报、成果报奖的信息。没有认识到护理科研对提高护士自身素质和社会地位的作用,没有认识到护理科研对推动学科的发展及其产生的社会效益的重要作用。

三、管理思路

3.1建立护理科研管理组织

护理管理者的科研意识决定着一个群体的科研意识,护理管理者要从思想观念上把护理科研管理纳入护理管理日程,认识护理科研对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建立由护理部一科研小组一护理人员三个层次组成的护理科研管理组织。科研小组由护理部一名副主任负责,科研小组成员应具备较丰富的专业知识、较敏锐的临床观察能力、较好的中英文阅读能力、较强的探索和创新意识。科研小组负责收集和最新护理科研信息和动态,负责全院护理科研课题的审核和申报,负责科研成果鉴定的申请工作。建立健全各项护理科研管理制度,推动护理科研工作的开展。

3.2培养护理科研领军人才

护理科研的进步必须依靠科研人才,护理管理者要加大科技人才的培养。选拔在工作中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护理人员,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系统的、规范的科研知识的学习,如科研设计、卫生统计、文献检索、论文撰写等。引导她们主动了解国内外护理发展动态,护理科研选题的方向和趋势,挖掘她们的科研潜力,指导她们将临床工作经验与现代科学知识相结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然后解决问题。培养一支想做、敢做、会做的护理科研队伍,以此带动全院护理科研工作,逐步提升整个护理群体的科研素质。

3.3指明护理科研方向

护理科研的任务是研究、探索、防治、护理疾病,维护人类生命健康,提高人的生存质量。护理科研的目的是将护理理论、护理方法、先进的护理手段进行实践,并探索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士工作强度、改善护理工作环境、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护理方法。英国的Vincent保健中心改变了对护理科研的固有看法,鼓励护理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即由创新性研究转变为应用性研究。护理科研应以临床应用性研究为主,把丰富的临床实践作为广阔的研究领域。

鼓励护理人员研究患者的需求和安全,研究临床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暴露的问题,研究和选择最合适的临床护理工作方法等,提高护理人员参与科研的意识。

3.4开发护理科研资源

在院内争取设立护理科研专项基金和政策上的扶持,与多部门合作,拓宽科研基金来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申报护理科研课题,规范科研经费资助程序,争取学会、厂矿、企业、个人等资助。

四、小结

护理科研是一项集体性、综合性、长期性的工作,护理科研的管理水平影响着护理科研的发展速度,建立完善管理方案和良好的运行机制,有利于激发护理人员的科研热情和主动参与的意识,有利于增强护理人员的自信心和对护理研究的责任感,有利于护理科研的深入开展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惠,吕久余。护理研究概述[J].现代护理,2004,10(5):489.

[2]杨红叶,那文艳,姜晓冬,等。护理科研管理流程化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内科,2008,3(1):121.

成人护理论文篇(10)

护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学科,其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强化,两者之间的联系必须加强。在很多临床实习生中存在理论和实践无法灵活运用的问题:一方面,课堂上只是单纯学习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实践之时无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1.1学生临床实践时间较少

我国大多数院校采用一致的教育模式,即所有理论课程结束后最后1年才集中进行实习,而实习期间还要进行各科轮转以及各科出科考试与相关作业。由此造成毕业后学生临床实践能力还相对欠缺。

1.1.2护理教学内容滞后于临床发展

我国护理院校课程大部分有统一的教科书和教学大纲,基本实行高度集中的国家课程教材,由国家规划或委托统一编写、发行。因此国内的护理教育教材相对比较陈旧,无法与国际接轨;而临床实践又随着国际发展。从而造成临床实践时无法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总是实践先于理论。

1.2护理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师资队伍是发展护理教育的重要环节,而我国护理师资队伍建设存在以下问题:①缺乏“双师型”护师。很多教师都只善于理论或实践中的一种。②护理师资来源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途径:临床护师、具有临床专业工作经验者、高等医学院校护理研究生、临床医生或医科大学毕业生。不同来源渠道的教师教学方法不同,教学着重点不同,擅长的理论或临床实践不同。

1.3临床带教教师存在问题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关键环节,是护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过程,也是护生向护士角色转化的必经途径。要想提高护生实习效果,提高带教教师水平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带教教师存在以下问题:①学历层次较低;②教学时间不足:③自身专业素质低;④缺乏对现代护理教育观的理解。

1.4护理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护理教学课程依旧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形成完善的护理教育体系。护理教育中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而缺乏人文关怀,导致我国护生综合素质偏低。另外大多数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与医学模式的发展相脱节,没能形成护理教育独特的教学特点。

二、如何通过行动研究发展护理教育

2.1行动研究应用于解决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行动研究

能够拉近理论和实践的距离,是连接理论和实践的桥梁。菲律宾在护理教育中将实践教学与理论紧密结合,临床实习贯穿于整个本科4年教学中,学生学完一部分理论内容后及时到社区和医院实践。如此就可以让所学理论能及时和实践相结合,学习效果明显提高。将学生与教育行政人员作为行动研究的主体,将菲律宾的教学安排经验应用于我国的护理教育,让教育行政人员从学生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并将其继续应用于护理教育,这样就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时间和减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Adamson大学护理学院的教材呈多样化,一纲多本,在学大纲规定的前提下,每门护理课程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设置了教材2本~4本。每个学校的教材都没有硬性统一规定,由任课教师选择适合自己的教科书,只要经过学院领导的审批通过后即可使用。教学大纲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科教学目标制定,同时会在开学之时连同教科书一起将其发给学生。以上的教学方法有可用性,能解决护理教育中护理教学内容滞后于临床发展的问题。教育行政人员可以将其理论通过行动研究应用于护生的教学之中,从中发现适合各自院校的教材。由此可以让理论教学与临床教学同步发展,从而减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

2.2行动研究在护理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应用

Arieli等在构建一个和谐的护理学术团队的过程中,通过行动研究化解教师之间的紧张关系,效果非常显著。目前,越南护理协会已与澳大利亚1所大学合作,通过行动研究摸索出一套培养护理师资的有效措施,其成果已被越南教育部采纳并已付诸实施。在国内关于应用行动研究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章在近2年内也有发表。如赵书敏等将参与性行动研究应用于临床护士分层级继续教育培训发现,研究组成员通过不断地修正和改进,使研究组培训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也使研究组教师的自身能力不断得以肯定。综上所述,通过行动研究不但提高理论和临床实践水平,而且完善了各种来源途径的老师的水平,使其相辅相成,提高其教育水平。

2.3行动研究在临床带教老师中的应用

行动研究适用于教师的工作,能帮助教师对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反思和归纳,使其成为研究者,可以提升教师的学术地位。临床带教老师要通过行动研究发展自身成为研究型教师,就必须热爱所从事职业,有责任心与信心。研究型的教师善于不断将思考付诸实践,通过“学思并重”,在成长的过程中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教中学,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要义。要想提高带教水平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临床护理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实行带教老师竞选制;其次,优化带教队伍,让带教老师继续再教育;最后,加强带教老师的培养,提高其评价行为和评价水平。同时让护士长合理安排带教老师的班次,让其有更多时间专心于带教。带教老师通过不断从外界获得新理论与实践经验;然后通过行动研究应用于学生,同时也与护理研究人员共同合作,从中再次获得适合的新理论;最后将适合其理论普遍应用于临床带教,让带教水平蒸蒸日上。

2.4行动研究在护理教育课程设置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关怀意识、关怀能力已成为护理教育改革方向之一。护理关怀是护理的核心能力之一,美国护理学院协会对护理本科生能力的培养中提出了关怀及其相关的关怀价值观、关怀态度、关怀行为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成分。而要想发展护理教育就应该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素质,同时也应该设置更多的人文关怀课程。通过行动研究将人文关怀理论应用于护理教育中,将护理关怀融入临床护理实践中,提供病人生理护理的同时也兼顾病人的心理、社会支持,使病人在关爱中恢复健康或安详的面对死亡。病人对护理人员的相关护理满意,就表示加强人文关怀的理论学习是一种有效方法。有个好的实践效果就可同护理研究人员共同创建出新的适合理论,从而应用于护理教育并发展护理教育。

成人护理论文篇(11)

护理人才是指具有系统的现代化护理学知识、较强的专业才能,并对护理事业作出贡献的护理人员。由于基层医院低学历、低年资、低职称护士较多,基础较差,综合素质不高,给护士的培养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作为护理管理者应该注重对护理人员进行长期的不间断的综合培养。我院骨科自2007年1月以来对护士采取整体培养与分层次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实施方法报告如下。

1培养的模式

一直以来,很多医院对护士培训不到位,造成了护士敬业精神和职业信念衰退,专业思想动摇和职业倦怠[1],所以,护理管理者应高度重视护士系统、规范、可行的培训,它是促进护士早日成才的关键。科室的护理人员数量少,易于集中,但入科时间不一,学历层次不一,个人领悟能力不同,因此,在护理部护理人员培养计划的指导下,我们科室采取整体培养和分层次培养相结合的模式,既和普通科室一样注重“三基”培训,又根据科室特点对护士进行分层次、分个人的培养。

2 培养的内容

2.1 整体培养l

2.1.1 思想品德的培养:

基层医院的护士普遍存在学历低、文化底子薄,服务意识落后的现象,科室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医院及科室的管理规定;学习先进理论及先进医护人员的光荣事迹。以先进带动后进,形成你追我赶的势头。以管理规定约束言行,以模范先进为榜样,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树立“患者至上,安全第一”的服务思想,倡导“感动服务”的先进服务理念,对患者做到“五心”服务,即对待患者充满仁爱之心、精细之心、忍耐之心、真诚之心以及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执行首接负责制,积极开展临床路径,优化流程、降低药品比例及次均住院费用,进一步落实“五常法”管理,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真正做到让病人满意、让政府满意。

2.1.2 心理素质的培养:骨创伤外科具有急诊多、创伤重、病情急的特点,这就要求骨科护士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处理各种应急事件。在平时,定期进行紧急情况发生的模拟演练。如模拟各种危急情况发生的情形,要求护士根据现场的提示进行相应处理,以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抢救病员或处理批量伤员时,要求低年资护理人员尽量参加,感受处理危急情况时的气氛,学习处理危急情况的方法以及救治批量伤员的规范处理流程。加强各种应急预案和心理素质的培训及演练,尤其是1~2年护士应急能力差、缺乏经验,更应加强应急预案和心理素质的培训和考核。

2.1.3 仪态素质的培养:护士必须仪表文雅大方,举止端庄稳重、待人热情真诚、语言表达恰当、用语准确、有亲和力。因此,在平时就注重护士日常礼仪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用语,护患沟通技能,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让病人感到亲切,对护士充分信任,减少或杜绝护患纠纷。

2.1.4专业素质的培养:

2.1.4.1 注重护理理论的学习:督促1~5年的护士通过上网、看书自学和听讲座等方式进行基本理论的学习,学习讲究效果,每天利用早交班时间,由护士长或责任组长进行十分钟以内的晨间提问,并在病床前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现场提问,以督促个人的学习。科室成立两个理论学习互助组,以责任组为单位划分,责任组长兼理论学习组组长,每月组织该组护士集中学习、考试1~2次,内容由护士长指定章节即考核内容,责任组长抽其中的知识点共同指导学习考核。同时院里组织的考评及科室提问的结果均作为作为个人考评的客观依据,纳入当月绩效考核。对于5年以上的护士采取自学,护士长抽查的方式督促学习。对表现较好又乐意扎根护理事业的护士派上级医院进修或短训,以迅速提高其专业素质。

2.1.4.2 护理技能的培养:护理技术操作贯穿在每天的工作中,要做到规范化,就要加强训练,根据护理部年度训练、考核计划,安排好每个月的训练内容。科室成立两个操作学习互助组,以责任组为单位划分,每组抽一人担任操作能手,负责示范正规操作、带领练习,由操作能手监考,两组互相交叉考试,每月在护理部考核前由护士长抽查考试。同时院里组织的考评及科室考核的结果均作为个人考评的客观依据,纳入当月绩效考核。对于1~2内的护士,每月培训操作并进行考核,3年以上的护士每半年集中抽查考试。积极组织护士参加各种技能竞赛,只有通过竞赛才能促使护士快速提高,快速成才。

2.1.4.3重视护理查房和业务学习:每个月进行护理查房和业务学习,组织护士轮流授课,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通过学习,不但对所查的某一疾病的护理有了更细致的掌握,而且可以提高护士的表达能力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责任组长每周组织该责任组护士进行周查访一次,并在《护士长手册》上做好记录,参加人员签名。只有通过业务学习和各种形式的查房,护士才能更好地关注病人,才能更快地提高理论知识水平。

2.1.4.4 护理文书写作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12年内的护士,要强化法律意识,注重护理文书的书写能力培养,严格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强调专业术语的使用,从细节上抓起,加强对每份护理文书的考评,定期进行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改进。我科对护理病历质量实行三级质量控制模式:即责任护士对自己所管床位病历(分在架病历和出科病历)按《重庆市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和我院护理文书书写要求进行自查、整改,杜绝平时因粗心大意或笔误等造成的记录差错;然后交责任组长检查签字,重点在于检查责任护士的记录是否符合专科特点、逻辑是否合理等;最后交护士长全面检查、审核后交病案室存档。在此过程中,责任组长和护士长在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根据具体情况请当事人及时修改错误,并将三次重复出现的问题纳入当月绩效考核。

2.1.4.5 注重护理理论知识的更新:组织护士通过网络、护理杂志、参加讲座等渠道进行学习,了解国际、国内护理工作发展的现状,不断学习先进的护理理论,更新护理知识。如条件允许可以不定期组织护士到上级医院参观学习,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及技术。科室分两个责任组,每组抽一位理论知识较好的护士担任负责人,分组培训、考核本责任组护士。

2.1.4.6 注重新课题、新技术的学习和护理科研能力的培养:针对我们科室危重大手术多的特点,科室积极开展新技术及新课题,组织护士重点学习,积极参加院内、院外组织的关于骨科及护理的学术讲座。对低年资护士要求他们了解护理科研课题立项和护理论文书写的基础知识;要求责任组长、5年以上的护士、本科学历的护士和护师积极撰写护理论文及开展护理科研项目。

2.1.4.7 积极参加科内及院内护理会诊、大手术术前讨论、积极参加疑难、危重、死亡、特殊病例讨论。科室成立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小组和护理会诊小组,成员主要由护士长及5年以上护士担任,负责组织低年资护士对自己所管床位的疑难、危重病例进行讨论、会诊,并做好记录,积极解决护理难题,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2.1.4.8 注重护士带教能力的培养:重视护士护理教育能力的培养。护理教学对护士本身是一种促进,对知识是一个巩固过程,更能促进护士主动获取新知识,拓宽知识面。科室指定高年资护士负责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定期召开评学评教会,听取带教教师及实习生的意见。

2.1.4.9 重相关能力的培养:科室注意培养护士与护理工作相关的一些能力。比如培养护士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培养护士利用网络查找医学文献的能力,培养护士利用科室即医院的网站进行自我宣传的能力。

2 .2 护士分层次培养工作要求及目标[2]:

2.2.1 毕业第1年护士(包括见习护士) 提供病人有效的基础护理,掌握基本技能,通过护士注册考试,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达标,在上级护士指导下完成临床班及夜班工作,了解护理程序的理论知识。

2.2.2 低年资护士(23年) 以临床基础护理工作为主,熟练掌握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能够独立完成临床及夜班工作,掌握护理程序的理论知识,辅助完成本科危、重病人的抢救及观察。

2.2.3 高年资护士(4年以上) 具备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提供病人整体护理,较熟练掌握本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掌握重症病房常见仪器使用和保养,协助完成中专护生的带教工 作,护理专业能力达到大专水平。

2.2.4 高年资护师 能够承担临床负责护士工作,具有较强的带教能力,能够组织督导各组护理工作,能够总结临床护理工作,并具有撰写护理论文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及管理能力。

2.2.5 主管护师 掌握国内外医学及护理学基础理论的新知识,了解护理边缘学科的知识及发展,具有解决本专科护理工作疑难问题的能力,具有较 高的护理管理及科研能力,具备带教大专以上护生的能力,能够承担临床班组长工作,能够 指导下级护士完成护理病历并组织实施,成为本专科护理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2.2.6 副主任护师 全面了解并掌握国内外医学及护理学理论的新知识,能够综合运用护理边缘学科的知识和理论指导临床工作,具备护理科研设计、医学文献检索,医学统计知识,并能组织指导下级护士共同完成护理科研工作,培养专科护理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2.2.7 护士长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掌握并运用科学护理管理方法,能够妥善地处理疑难问题及病人的投诉,善于激励下属,运用护理新概念,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提高护士的业务能力及专科护理水平。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