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软件工程专业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7 18:00:02

软件工程专业

软件工程专业篇(1)

居住地:上海!

电 话:139********(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 2年6个月]

公 司:XX运输有限公司

行 业:交通/运输/物流

职 位:信息技术经理/主管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软件工程

学 校:华中科技大学

自我评价

具有丰富的IT项目开发及管理经验,善于沟通,熟悉软件开发和软件工程管理,丰富的团队管理经验。对企业的IT运营,团队管理和配合,均有丰富经验。密切关注国内外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趋势、及切实可行的企业IT管理实践,关注SOA、EAI、虚拟化、移动应用等技术在企业中适用的进展。为人稳重,对工作认真负责。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积极主动帮助其他同事解决技术上的问题。对新技术的研究一直保持充足的热情。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一周之内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计算机软件

目标地点: 北京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 数据库技术总监

工作经验

2011 /9—2014 /3:XX运输有限公司[ 2年6个月]

所属行业:交通/运输/物流

信息技术部 信息技术经理/主管

1、新仓库网络架构规划;

2、协助仓库经理完成库内规划和储位规划的工作;

3、负责IT设备的采购和维护,包括无线数据采集器(RF)、条码打印机等;

4、WMS的需求调研、规划、实施等全周期工作;

5、为业务部门接洽新的仓储业务提供售前技术支持;

6、开发各类分析报表为管理层制定战略提供依据;

7、使用的WMS是Infor/SSA的EXCeed4000和WM9产品;

8、根据客户需求为特定客户设计开发WebPortal;

9、根据不同客户设计开发电子数据交换程序(EDI);

10、规划和设计系统的防灾备份方案与日常维护计划。

---------------------------------------------------------------------

2009 /8—2011 /8:XX机械有限公司[ 2年]

所属行业: 机械/设备/重工

资讯中心 信息技术专员

1、参与网络维护和桌面支持;

2、参与ERP培训和评估;

3、负责MIS系统维护和二次开发;

4、参与ISO培训和认证过程。

教育经历

2005 /9--2009/7 华中科技大学 软件工程 本科

证 书

2007 /6 大学英语六级

软件工程专业篇(2)

随着国内软件市场不断扩大,软件企业也越来越规范,软件产品正逐渐成为软件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人才市场需要大量的软件测试人才。高职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也绝不仅仅只限于从事低端程序,在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逐渐成为一个新的就业方向和就业趋势。凭借软件工程专业,加大建设软件测试课程的力度,同时对软件测试的投入力度也要加大,进而使得培养出的软件测试人才都具有扎实软件测试理论知识,同时掌握测试软件的方法,并且具有一定的测试软件的经验。

2 高职院校软件测试课程现状分析

多年来,软件测试技术课程一直按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进行教学,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依赖性强、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工程意识、工程素质没有得到有效锻炼,不能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对软件项目进行测试实施。软件测试技术方面的教材近年来出现了一些,但质量也良莠不齐,高职的软件测试课程大多设置为选修课或者考查课,课时相对较少,并没有作为重点内容来要求。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目前大致为两种状态,一种测试理论和测试方法是高校教师授课的重点,在软件测试案例和软件测试经验方面比较匮乏,在教学过程中很少涉及重要的实践环节,系统的训练相对比较缺乏。与软件公司的测试人员相比,学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另一种是从软件公司聘请多年从事测试的高级人才来任教。他们直接用企业的测试项目对学生进行讲解,但高职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之前都很难完成实用性的具体项目,更没有扎实的测试理论和方法做依托,不能将实用的测试技术深入的消化理解,灵活运用。如何将这两种教学现象很好的融合,是软件测试课程能否使高职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成为软件测试实用人才的关键所在。另外,学生对软件测试技术的掌握程度直接受到对软件测试认识的影响。不懂编程的人才从事软件测试这是所有学生的共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软件测试技术的学习。恰恰相反的是,能做测试的高端人才,正是对编程有着深刻理解的全能型人才。

3 教学方法

为了确保培养的软件测试人才符合社会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3.1 加强软件测试的课程建设。可以设立《软件测试理论、方法》、《软件测试系统训练》和《软件测试实战项目》等多门课程。适当增加实验实训的学习时间,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教材选择等进行重新制定。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软件测试的重要性,熟悉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同时掌握软件测试的技术和方法,能将软件测试技术用于实际测试问题,并指导软件测试职业的特点和对软件测试人员素质的要求。软件测试课程应该在软件工程课程结束之后开始,安排在第三学年。最好同步能安排生产实习。

3.2 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实施案例教学。在知识点方面,软件测试技术涉及的比较多,并且通过大量的规范的训练才能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最好的办法是进行分阶段教学。前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单元测试、集成测试以及自动化测试工具的使用等是教学内容的基础。后期包括需求测试、设计测试、系统测试、可靠性测试、验收测试以及静态测试中的同行评审等。多利用各种测试案例进行教学。建立案例库等。

3.3 严格实践训练,实施实训练习。按照测试对象,要求学生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编写测试程序、测试和书写测试报告。在高职院校教育中,认识实习和实习是两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利用这两个环节,组织对软件测试感兴趣的同学进行测试,进而提高技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对软件测试的兴趣。生产实习则需要有经验的软件测试工程师能实际指导学生进行项目测试,通过训练使学生认识到实际项目的测试,找出自身差距。

软件工程专业篇(3)

关键词:高职 软件测试 课程建设 实践

1 概述

随着国内软件市场不断扩大,软件企业也越来越规范,软件产品正逐渐成为软件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人才市场需要大量的软件测试人才。高职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也绝不仅仅只限于从事低端程序,在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逐渐成为一个新的就业方向和就业趋势。凭借软件工程专业,加大建设软件测试课程的力度,同时对软件测试的投入力度也要加大,进而使得培养出的软件测试人才都具有扎实软件测试理论知识,同时掌握测试软件的方法,并且具有一定的测试软件的经验。

2 高职院校软件测试课程现状分析

多年来,软件测试技术课程一直按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进行教学,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依赖性强、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工程意识、工程素质没有得到有效锻炼,不能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对软件项目进行测试实施。软件测试技术方面的教材近年来出现了一些,但质量也良莠不齐,高职的软件测试课程大多设置为选修课或者考查课,课时相对较少,并没有作为重点内容来要求。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目前大致为两种状态,一种测试理论和测试方法是高校教师授课的重点,在软件测试案例和软件测试经验方面比较匮乏,在教学过程中很少涉及重要的实践环节,系统的训练相对比较缺乏。与软件公司的测试人员相比,学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另一种是从软件公司聘请多年从事测试的高级人才来任教。他们直接用企业的测试项目对学生进行讲解,但高职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之前都很难完成实用性的具体项目,更没有扎实的测试理论和方法做依托,不能将实用的测试技术深入的消化理解,灵活运用。如何将这两种教学现象很好的融合,是软件测试课程能否使高职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成为软件测试实用人才的关键所在。另外,学生对软件测试技术的掌握程度直接受到对软件测试认识的影响。不懂编程的人才从事软件测试这是所有学生的共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软件测试技术的学习。恰恰相反的是,能做测试的高端人才,正是对编程有着深刻理解的全能型人才。

3 教学方法

为了确保培养的软件测试人才符合社会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3.1 加强软件测试的课程建设。可以设立《软件测试理论、方法》、《软件测试系统训练》和《软件测试实战项目》等多门课程。适当增加实验实训的学习时间,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教材选择等进行重新制定。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软件测试的重要性,熟悉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同时掌握软件测试的技术和方法,能将软件测试技术用于实际测试问题,并指导软件测试职业的特点和对软件测试人员素质的要求。软件测试课程应该在软件工程课程结束之后开始,安排在第三学年。最好同步能安排生产实习。

3.2 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实施案例教学。在知识点方面,软件测试技术涉及的比较多,并且通过大量的规范的训练才能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最好的办法是进行分阶段教学。前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单元测试、集成测试以及自动化测试工具的使用等是教学内容的基础。后期包括需求测试、设计测试、系统测试、可靠性测试、验收测试以及静态测试中的同行评审等。多利用各种测试案例进行教学。建立案例库等。

3.3 严格实践训练,实施实训练习。按照测试对象,要求学生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编写测试程序、测试和书写测试报告。在高职院校教育中,认识实习和实习是两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利用这两个环节,组织对软件测试感兴趣的同学进行测试,进而提高技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对软件测试的兴趣。生产实习则需要有经验的软件测试工程师能实际指导学生进行项目测试,通过训练使学生认识到实际项目的测试,找出自身差距。

3.4 加大培养与引进软件测试师资的力度。通过派遣的方式,让该课程的授课教师到优秀的软件测试培训机构参加相应的培训,然后到正规软件公司的软件测试部门进行实习。另外,坚持软件测试实战项目聘请有经验的软件公司的测试工程师来校任教。

4 结束语

如今,高职的软件工程专业已经由最初的一个学科方向发展成为计算机科学技术为基础的一个新兴交叉学科。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高端软件人才的严重匮乏,让我们面临新的挑战。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方面的建设也要紧跟改革的步伐。对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深入的改革,构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才是正确发展方向。使我们的学生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为IT产业培养合格的软件测试人才。

参考文献:

[1]钟素芬,叶明芷.软件测试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9):89-92.

[2]刘育熙,耿雪春.面向应用的软件测试人才综合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11):111-112.

软件工程专业篇(4)

软件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深化计算机软件工程课程改革、提高软件工程教学质量必经之路。从协同创新视角而言,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的大课程体系是一个协同体系。在实践操作层面,软件工程专业体系的每一个内容模块都会影响软件工程专业大课程体系的建设成效。软件工程专业的大课程体系每个内容模块可以构建相应的创新平台,通过各内容模块的创新与发展,能有目标、有步骤地推进软件工程专业的大课程体系建设。

1国内外研究现状

根据年度毕业生就业数据报告显示,在就职业过程中,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适应性差,课程与市场需求脱节,实践与理论脱节,工程实践与技术应用脱节等方面,大部分无法满足企业对于毕业生的需求。这是目前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所在。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使得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在德智体美劳等五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发展、能迅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计算机专业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进行计算机软件设计开发和应用,还会具有较强实践操作动手能力。学生学会软件的设计方法、学会软件的开发方法以及学会软件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方法[1]。除此之外,学生还会学会软件系统的研究和开发的基本能力,能壮大软件工程师的队伍,还可以在相关的信息产业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软件工程项目的分析、设计、开发和管理工作,为我国软件产业持续、健康、高速的发展贡献微薄力量。

2协同创新体现在软件工程专业课程建设中的两大模块

大学校园为现在的科技社会输送了许多的人才。一个学校的创新能力是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在学校里开展协同创新的专业课程建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学校的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开展实训教学、实训室建设等一系列协同教学模式,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努力开发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协同创新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2]。2.1软件专业课程体系教学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首先需要了解课程设置问题。课程的设置需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设置,分别为职业技能结构、专业知识体系和课程教学模式3个维度。这三个维度是围绕遵循软件工程规范和研究职业技能结构的课程建设思想以及构建以核心技能为主题的3个层次的专业课程体系为中心的。专业知识体系包括基础课程、核心课程、方向课程、技能课程等。开展职业技能是为了让学生多多了解验证性实验课程、熟悉综合性实验项目、掌握课程设计。在上完理论课之后,验证性实验课程的开展会让学生加深理论课所学到知识的理解过程。开展综合性实验项目,是为了让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综合能力有所提高,学生应用理论课知识,根据实验研究目的和要求,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课程设计最能体现团队合作精神,课程设计的开展,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3]。教师的课程教学要注重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采取多种考核方式,如课程设计答辩、课程设计成果验收、课程案例分析等方法。改革传统的刻板单一的教学方法,缩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共同探讨知识。最终,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得到提高,,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得到改善,实践创新能力也会得到了提高。软件工程专业课程建设也可在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上去完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而去探索软件工程专业协同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从课程实验教学、实训平台建设、创新训练、协同培养等方面来开展软件工程专业多维实践教学模式。其中,课程实验包括了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课程设计三个方面。实训平台建设包括了建设软件开发实训室、软件研发中心、校外实训基地。创新能力训练包括了开展各类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4]。2.2软件更新管理,建设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教学,软件要更新,实训基地要建设。目的都是为学生搭建实践动手能力的操作平台、为学生创建发挥创造能力的锻炼平台。作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尤其是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首先要攻克程序关。也就是说,学生应该多多编程上机实现。因而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中之重便是要求软件工程专业学生进行项目实训,提高动手实践编程能力。编程是将所学的抽象专业知识具体化。因则,学院要高度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努力搭建好实训平台,多多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共同合作来搭建实训的基地,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发挥自身的潜力和特长。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来共同来树立协同创新观念,规范软件工程专业的管理制度,整合资源,优化资源,建设学院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和课程的评价机制,以构建利益共享机制[5]。

3协同创新在软件工程专业建设中的应用

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应用型本科大学,更加应该注重协同创新型人才培养。软件工程专业课程建设协同创新指的是六个方面为一体的协同创新机制,包括"教师与教师协同、教师与学生协同、学生与学生协同、课程与课程协同、课程与实践协同、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协同"等。这些机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更有助于提升教学质[6]。3.1推崇校园文化,实施协同创新训练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个学校的每个专业也都有自己的特色。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的课程建设中明确规定学生需要加强创新能力训练。与此同时,学校应该为学生搭建创新平台,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科技创新活动和竞赛活动。比赛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工作与生活中,同时也可达到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7]。3.2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实施协同创新计划学校可以邀请企业来校参与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实施。共建校企合作机制,搭建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应用实训创新平台,协同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应用型人才。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明确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则是要求学校要与企业共同来制订计划,共同来建立相关软件专业的实训室与开发平台,成立研究开发机构与部门,共同来为社会培养可塑人才。因此,企业必须和学校达成共识,深度开展人才交流与技术交流,充分利用工作环境和培训平台来为学生的创新性培养创造条件,形成协同局面。学校可以聘请企业的软件工程师来为学生授课,讲解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中所遇到的问题,如软件开发的案例、软件的开发方法和开发过程。讲授案例的同时还可以模拟企业是如何来解决在实际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8]。学校也要全面性了解并且掌握目前市场上对软件开发人才的需求现状,据此来安排专业课程,按需培养学生,为企事业单位输送软件的开发人才,为积极推动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贡献微薄力量。最终,企业和学校就会实现双方互利共赢的双赢局面。通过学校的培养,企业的参与,学生大学的学业完成后,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后也不再迷茫[9]。

软件工程专业篇(5)

0 引言

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软件工程涉及计算机科学、数学、管理学等领域,是一个综合叉学科。同时,软件开发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络、手机系统和APP软件、物联网以及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对计算机行业,特别是软件工程专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何利用现有技术,对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实用型、具有竞争能力的软件工程高级应用型人才是摆在软件工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本文以河南城建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契机,结合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及现阶段的教学困境,提出了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方案,旨在为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整体优化提供有益探索。

1 软件工程专业认知与定位

对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侧重于用工程化的技术和方法,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及管理科学等原理来开发软件。其中,计算机科学、数学用于构建模型与算法,工程科学用于制定规范、设计范型、评估成本及确定权衡,管理科学用于计划、资源、质量、成本等管理[1]。软件工程包括十大知识领域:软件需求、软件设计、软件构造、软件测试、软件维护、软件配置管理、软件工程管理、软件工程过程、软件工程工具与方法、软件质量。

立足于计算机工业和软件产业的人才需求现状,高等院校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我院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及软件工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熟悉软件开发相关理论和知识的,具有软件开发实践和项目组织的初步经验和能力,具有创新和服务意识,具有熟练的外语运用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科学研究、开发和应用的,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高素质、实用型、具有竞争能力的软件工程高级应用型人才。

2 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教学困境

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教学困境究其根源是由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决定,即软件工程学科涉及到理论、方法、工具的综合交叉;软件项目的过程、组织和管理涉及面广;同时软件工程专业的方法、技术和知识更新快、使用周期短、国际化程度高、应用范围广、服务性强以及软件使用的不连续性和不确定性[2]。

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教学困境:

1)专业核心课程工程化的原理贯彻始终,理论性强,理论指导实践的意义重大,但部分学生专业基础不牢,软件开发经验不足,无法把理论教学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课堂教学效果不好。

2)软件开发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生在校学习的专业理论和技能素养跟不上社会对于软件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

3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

本文提出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是在河南城建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背景下,结合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及现阶段的教学困境,提出了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方案。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课程群建设并不是机械地进行课程排列组合,它应该是把一批具有相同认知结构和培养目标的本专业或跨专业课程的知识、方法、问题及解决方案有机地整合形成的课程体系[3]。课程设置要体现与时俱进,且要和当前高校的教学方法改革相结合,旨在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系统化、理论化、工程化、实践化等方面提供建议,针对专业特点构建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一个融基础理论、实验教学、工程实践为一体的整体化培养机制,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指导原则,本文提出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主要从课程群建设和实践能力培养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从而形成一体化培养机制,使学生在打牢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在实践技能方面得到全面均衡发展。

1)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从理论基础课程群建设考虑。其中,理论基础课程群建设可以细分为四个课程子群,分别为:公共基础课程群、专业基础课程群、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群和专业方向课程群。

具体来讲,四个课程子群的包含的课程如下。

(1)公共基础课程群。包含思想政治类(具体包含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中国近代史纲要)、大学英语(一、二、三、四)、高等数学(上、下)、大学体育(一、二、三、四)和计算机科学导论等课程。

(2)专业基础课程群。包含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大学物理(一、二)、硬件类(数字电路、模拟电路、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线性代数、离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软件工程导论等课程。

(3)专业课程群。包含程序设计语言类(具体包含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基础、网站建设)、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类(操作系统和Linux操作系统),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UML)、软件工程过程与管理、软件质量与测试、软件系统设计与体系结构、计算机安全和编译原理等课程。

(4)专业方向课程群。包括限选课和任选课两类。其中限选课分为两个方向:.NET方向(具体包含课程:C#程序设计、网站建设和 .NET企业级开发)和Java方向(具体包含课程:典型数据库、Java Web应用开发和J2EE企业级开发)。任选课具体包含课程:算法分析与设计、人工智能、平面设计、Android技术应用和绘画鉴赏等课程。

2)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能力培养主要从上机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四个方面入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实践能力培养以“四面一体”为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所谓“四面”,是指实践环节从上机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四个方面进行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熟练运用,从而使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并运用到实践。其中上机实验主要是对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课程设计则是以小项目为基础,使学生对课程总体把握和熟练运用,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理论联系实践;实习、实训环节是让学生对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毕业设计注重对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运用,形成全面的专业技能。

“一体”是指“四面”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实践能力服务,在毕业设计环节实现四面归一,提高学生从整体把握并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中的知识,知识归一、动手能力归一,形成全面的专业技能,使学生在进入社会工作后,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适应工作的需要。

4 结束语

本文依据我校软件工程专业认知与定位和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教学困境,提出了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方案,旨在为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整体优化提供有益探索,从而培养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高素质、实用型、具有竞争能力的软件工程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软件工程专业篇(6)

一、国内软件市场人才要求

我国与印度同属为发展中国家,但是我国的软件出口数量却落后于印度。虽然我国的软件市场在不断丰富和增长,可是软件的整体发展还较为缓慢,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这为我国的软件市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软件工程将会得到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目前我国的软件市场人才处于较为匮乏时期,高端人才更为稀少。所以,针对国内的现状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应该开放教育来弥补高校教育中的人才培养疏漏,为更多的人才提供较多的学习机会和成长空间。

二、软件工程专业建设的缺陷

我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教育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其标准化程度、国家化水平都明显落后。第一,我国软件毕业人员的英语教育水平相对较弱。软件高新产业中,英语是进行交流的第一语言;印度能够出口大批软件,与英语软件人才的储备是紧密相连的。我国的高端人才,在英语的各方面能力都阻碍了国际化的交流。因此,英语水平的提高成为了软件人才外流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我国的高校教材更新频率相对较低,与软件行业的发展相比,具有严重的滞后性,所以,大批毕业生难以面临企业工作的需求。印度的相关教育模式较之我国,更新频率较快,每年都会进行更新,这就为英语人才的储备提供了客观条件与学习环境。

三、依托电大优势,发挥创新精神

1.教学课程内容的更新。在进行软件专业化教育过程中,教育部门应该依据每个学科与学生的特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操作性较强的教学计划,防止过度注重理论化。教学方案的制定也应该以数据库知识的储备、软件工程知识的更新以及程序设计的变化为基础。软件工程专业与其它专业相比,具有变化速度快的特点,教学更要应该保持实时更新,与实际社会需求情况接轨。

2.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专业性强、实践能力丰富的师资队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也是教学过程的主要实施者。所以,想要完善相关专业建设,可以从师资队伍入手,以及其知识的掌握深度。软件工程的特征决定了基本理论与方法,通常都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因此,中青年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教授者,也是程序的设计与软件开发工程的负责人,所以,教学课程还是以年轻教师担任较为适宜。

3.教师教学手段的丰富。教学手段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也是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软件工程专业,很多课程都具备较强的实践性,有些课程除理论教学外,上机实习和动手实践是更为有效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课程的教授提供了客观条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内容贯穿于课堂当中,必要时进行上机操作。由于软件专业工程专业性较强,学校可以邀请负责人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4.实践应用性的增强。实践教学是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深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他们的专业实践,设置必要的教学环节,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实践教学的地位极其重要,加强实践教学,将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日常工作的工作内容,进行全面的统筹,加强各方面的协调,确保实践教学能够落实到各个环节。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环节得到落实的重要条件,应该依据软件工程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并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产学研三者的紧密结合,对于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的整体素质以及整个师资队伍的科研水平有极大的便利。教科研相长,产教结合,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增强应用型人才,减少学生适应社会的时间,提高就业的竞争性,满足社会需求。因此,在专业建设期间,需要加强校企合作,扩大产学研合作范围,力争有更大成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优秀的师资队伍,需要客观条件的搭建来实现,建立好一个基地是为我们开设软件工程专业的重要保障。相关部门与单位要坚持开拓创新,探索新思路,为社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实现我国人才兴国战略。

参考文献

软件工程专业篇(7)

关键词:软件工程 教学模式 需求

Keywords: software engineeringteachingdemand

作者简介:刘玲 1977年出生,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齐齐哈尔广播电视大学,理工教研室副主任,讲师,硕士,计算机教育

一、国内外市场对软件人才的需求

我国和印度同为发展中国家,但印度已成为除美国外的第二大软件出口国。尽管我国的软件市场一直保持快速增长,但软件总体发展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这使我国的软件产业将有进一步快速发展的空间,软件工程也会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扶持。

国内市场每年对软件人才的需求高达80万,而各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中的软件工程人才还很缺乏,高素质的软件工程人才尤为短缺。毕业生主要在软件公司、企事业单位、高校、研究所、国防等部门从事软件设计、开发、应用与研究工作;另外也可攻读本学科或相关高新技术学科、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

因此,面对如此高的市场需求,我们开放教育要弥补普通高校的培养人才空缺,为在职在岗的相关人才提供就业发展的学习机会。

二、软件工程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计算机软件专业教育在国际化、标准化方面已经大大落后于先进的国家。首先是英语教育水平不高。在软件产业,英语毫无疑问是第一语言。爱尔兰、印度之所以成为软件出口大国,与这些国家拥有大批英语软件人才密切相关。我国软件专业的硕士乃至博士英语听、说、写的能力障碍成为国际化的一道坎。练好英语也成为我国软件人才流向外企或国外的主要目标之一。其次,我国许多高校教材平均每5年才更新一次,大大落后于国际软件业的发展。这也是大学生毕业后难以胜任软件企业要求的主要原因。与之相比,印度 APTECH的教材每年更新一次。

三、依靠电大三网优势,发挥成人自身特点,创建自有教学模式

笔者认为在教学模式上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教学方案的更新

我们应该按照学科特点和学生自身特点,制定实践性强,可操作性强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避免流于形式的纯理论教学,教学安排上应该围绕数据库知识、软件工程知识和程序设计知识设计。而且根据软件工程专业变化快的特点,每年随时更新教学大纲,及时增加选修课程,做到与时俱进。

2、 教师队伍的知识更新

专业教师队伍知识更新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教学环节的核心力量,因此要想把一个专业建设完善,首先要从教师的知识结构,知识层次入手。软件工程的特点决定了其基本理论和方法一般需要较长的从业经历或经验,所以中青年教师常常是这方面的专家;而程序设计技术和软件开发工具往往是年轻人的专利,相关课程的教学最好由年轻教师担任。在每个年龄段还应该分出教师的层次。

3、 教师教学方式的更新

教学方式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软件工程专业中,许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有些课程除理论教学外,上机实习和动手实践是更为有效的教学手段。应尽可能使用投影教室,在实际的操作中讲解课程的内容,程序设计类课程可以直接在机房开设。软件工程专业课程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可以邀请专业软件公司的技术负责人讲授。

4、 注重实践,提高应用性

实践教学是为配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专业训练和锻炼实践能力设置的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把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工作日程,统筹安排,加强指导与协调工作,以保障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落到实处。

实践教学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即课程作业、实验、实习等;二是集中实践性教学,即社会调查、毕业实习及毕业作业(设计)等。三是社会实践活动,是在专业责任教师的指导下,为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而设计的教学实践活动。

实践教学基地是落实实践教学环节的必备条件。要根据软件工程重点课程,有计划、有目标地建设各类实践教学基地。实践基地分为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校内实践基地(如计算机房、实验室、资料室等)要能满足自身教学需要,要强调其规范性、实用性、先进性;校外实践基地要根据专业和课程设置的需要,借助地方的高等院校、科研所、机关单位的力量,通过联合办学、共建共享、签订协议等方式落实实践基地建设。

要根据教学需要配置结构合理、数量足够的实验、实训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要在工作量计算、职称评聘、津贴报酬等方面制定相应政策,鼓励他们做好实践教学工作。对实践教学应建立培训、考核和评估制度,使实践教学逐步规范化。

产学研的紧密结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科研水平。教科研相长,产教结合,有利于培养掌握必备理论、掌握社会需求技能的应用人才,缩短学生的社会适应期,提高就业竞争力。为此,在专业建设期间,要加强与企业实质性合作,扩大产学研合作范围,力争有更大成果。

通过以上的分析,建设好一支队伍,建立好一个基地是为我们开设软件工程专业的重要保障。电大要走出一条新的道路,开拓办学,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应用型人才。

软件工程专业篇(8)

一、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软件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以培养教学软件和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人才为目标,为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教学,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要。然而在实践中,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也需要长时间的磨合。通过多年的实践,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形成了基本的模式,即“课堂教学+教育应用实践”,二者相互配合,缺一不可。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掌握本专业最基础的知识,为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实践是对理论知识的检验和应用,通过实践能够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也能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在进入职场之后能尽快融入工作,满足工作的需求。但是,由于实践性知识注重个人经验的积累,具有高度的模糊性、主观性和近程性等特点,其评测标准难以确定,增加了实践教学的难度,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难点问题。针对有效培养和发展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性知识的问题,学界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将实践共同体的基本理论和认知学徒制理论应用在本科专业的培养模式中,在培养过程中关注学习者的知识转化过程,实现构建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共同体的目的。近年来,各个学校采取了多种措施,增设了教育硕士(面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型学位)、教育技术学硕士和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的部分课程,力图形成一个有效的实践共同体。

二、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探究

“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是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本科教育原则,具体要求是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强化能力、注重创新。在当前的培养模式基础上,不断完善本科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其中强化英语与计算机能力是软件技术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计算机科学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发展非常迅速。软件人员需要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随时学习业界最流行、最先进的编程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国际先进的原版工具软件中很多是没有中文说明或中文帮助文档的,即使国内编写的工具软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也需要将其英语化、规范化。所以英语课程的教学在本科生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学校要在加大重视的基础上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例如聘用外教和使用原版教材。研究表明,当前我国IT培训教材平均要滞后国外发达国家三年左右,这使得我国的技术人才在国际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创造直接使用优质原版教材的条件,能够使本专业的教学事半功倍。但是高质量的教材往往需要有丰富经验的专家经反复论证和研究,以及一段时间的努力与资金投入,才能实现其本土化,开发并投入使用。所以今后各大院校应该在教材编写上投入更大的精力,争取与优质的国际教育培训集团的合作,提升国内高校在该专业的教学水平。

三、社会发展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教育信息化不断发展,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探索,其人才培养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培养应具备工科学科的特色,众所周知本专业涉及学科较多,在社会中应用范围较广,人才培养应使学生融入不同的技术方法,甚至是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提高人才的善于学习,热爱学习的职业适应能力。才能适应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素质培养应作为本专业的培养重点。

软件工程专业篇(9)

(1)开放式授课。随着行业基础框架的构成、行业发展和技术融合的国际化,软件工程的授课将不再局限于某本教材或某个案例。

(2)小组式开发。软件工程开发要求开发人员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因此应将学生设置在以模块开发为目标的开发小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协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模块化集训。IT环境复杂度和历史遗留系统的增加,对软件工程领域提出新的挑战。模块化的思想能够通过抽象、封装、分解、层次化等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软件工程灵活性。

(4)真实性案例。软件工程授课依托于真实案例,可加快学生对软件工程的感性理解,从而解决学生对软件产品初始建模、过程开发、测试运行、质量监控、配置与过程的管理有系统性的掌握,锻炼学生对项目开发过程的整体把握能力。

2基于项目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

合格的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工程技术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教师应结合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标准、软件工程行业开发规范和技术特征,在不同阶段将具体项目融入教学,基于项目导向理论知识,培养工程化特征明显的学生;在项目案例引入各教学阶段时,应夯实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实践技能;在强化工程技术阶段,项目案例应涵盖前端技术课程,工程实训阶段项目案例需引入企业真实项目。通过3个阶段的教学,学生能够具备软件工程师的基本编程、综合设计及工程实训等能力。我们应分析软件工程专业知识体系与课程设置,根据普通高等院校软件工程专业课程规划、设置学时,构建层次清晰的教学实践体系及内容,培养应用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同时,在IEEECC2001SE学科的知识体系基础上结合国内软件产业及校内办学的实际情况,在基础教学、理论应用、项目实践3个层次建立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基础教学部分主要讲授软件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开发过程为主线详细分析和讨论软件的需求分析、结构设计、程序实现、功能测试、变更与维护、软件项目管理等内容,让学生对此有感性认知。理论应用部分主要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为基础,锻炼学生的建模和实现能力。同时,采用实践案例,让学生掌握软件开发的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精神。项目实践部分分为基础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综合设计实训、科技创新实训等4个模块,可以基于项目建立多个小组,让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在企业开发环境中实现一定规模的软件项目。为培养“理论知识实、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需将教学计划与项目实践环节紧密结合。基于项目导向的教学体系层次实施步骤如下。

(1)基本知识技能阶段:将.NET与JAVA开发作为实习内容,让学生了解面向对象开发的基本知识。

(2)综合知识实训阶段: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软件开发方法,熟悉.NET在软件项目系统开发中的具体作用,设计和实现功能界面,实现数据库设计与应用,分析和解决软件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功能测试。

(3)应用能力提高阶段:对之前阶段开发完成的软件项目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讲解,基于项目开发的实际应用强化软件工程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与实践应用的对应性,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沟通合作能力。

(4)职业技能与素养提升阶段:对软件项目范围、功能实现、总体进度、软件质量、管理配置等方面进行开发训练,锻炼学生整体项目的开发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结合项目开发对学生进行测试与评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3基于情景的教学方法实施

情景教学能让学生对知识有感性认识,提高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效率,因此需要在一个通用的软件开发环境中进行项目开发的学习。构建符合软件工程专业课程项目开发的开发环境是提升软件工程教学效果的关键。情景模式授课能让学生在模拟的软件工程项目中实战训练,通过层次提升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教师在情景模式的授课过程中担任项目总监或技术顾问的角色,组织学生进行技术交流、成果验证、变更审核等活动;学生会依据项目不同阶段的情景扮演不同职位,提升自身项目开发技术及管理能力,培养个性化思维和团队合作思维相结合的思考模式。基于情景模式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利用项目导出教学内容,围绕项目案例设计教学情景,依据情景设计安排学生在项目团队中的不同角色,尽量让学生体验真实的项目开发流程。借助项目情景模式增强了课程内容的趣味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项目导向下的情景模式教学需要对项目选定、教学内容设定、项目进程安排、学生角色安排、项目成果鉴定等方面进行管理。基于情景模式的教学要求,学生以项目团队的方式组成项目小组(一般由3人组成),开发具有一定规模且功能较为丰富的软件系统,侧重培养学生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体验软件开发的全过程。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应把软件开发分解为项目前期准备、中期分析与设计、功能测试和软件交付等三大部分,具体内容为:

(1)项目准备阶段:教师在课程初始阶段,将软件项目需求告知学生,选定项目开发小组,制定开发范围和计划。

(2)分析设计阶段:项目开发小组基于需求和开发计划,编制需求规格说明书。依据项目的总体结构,逐步设计项目所需功能,并编写相应文档。

(3)测试与交付阶段:开发团队对完成的功能模块进行整合,测试功能性和稳定性,调试并完善软件系统,最终形成达到项目需求的软件集成系统。

(4)软件交付:教师运行集成的完整系统,组织学生交叉验收。验收管理是各团队共同检验工程是否达到预定目标并进行最终确认的重要一环,每位学生必须高度重视,支持项目验收工作。在情景式的软件工程环境中,学生真正体验到一种有序的、可控的、协作的软件开发过程,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协调冲突、消除矛盾的过程中享受软件开发成功的成就感。项目导向的情景模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团队中练习,在练习中学习,锻炼学生独立开发与合作开发项目的能力。

软件工程专业篇(10)

2整体项目模式下系列课程的教学

根据整体项目模式原理,实践项目应贯穿到各专业课程之中,系列课程最好使用同一项目,这样更能加强学生理解软件开发过程的不同方面。该项目在专业课程开始之前就必须存在,即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中的实践项目,因此,系列课程必须是相互联系并且能基于同一项目案例,这和传统的项目教学方式虽然模式一致,但是效果却有本质的不同。图3为系列专业课程的项目案例、课程和学生实践案例示意图,5门课程都基于同一实际项目案例,学生根据自己所做的项目,按照不同专业课程要求的格式和内容书写相关文档。

2.1先案例后理论的案例驱动教学模式

软件工程专业的特点是实践性非常强,软件工程的很多理论都来源于对实践的总结和归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先案例后理论的案例驱动教学模式,符合软件工程专业的授课特点。首先,教师要讲解实际项目案例的文档,该文档是一套完整的、从不同侧面反映软件开发过程的实际文档。对于每一门专业课,教师首先讲解需求提取、需求分析过程、功能提取、系统功能结构框图等,让学生明确该系统的背景和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功能以实现目标。其次,教师要联系实际项目案例,讲解课本上的理论,将每个理论知识点与实际的项目案例相结合,让学生充分理解理论。在实际讲解过程中,对于新开课,新教师若碰到教学学时偏少的状况,可以言简意赅地讲解重点知识;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碰到学时偏少的情况可以精简案例功能,讲解1~2个功能即可。最后,教师必须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并给出标准的文档规范,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项目书写标准的文档。在每一门课程讲解完毕后,教师再一次帮助学生回顾该课程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位置。以软件项目管理为例,在正式进入课程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首先需要准备的文档有项目需求、项目需求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开发计划书、项目Demo程序演示、软件项目投标书、软件项目开发合同。然后,开始进入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过程教学,软件项目主要内容有成本管理、进度管理、人员管理、风险控制等理论内容。实际的软件项目管理主要分为4个阶段:IT项目的启动阶段、IT项目的计划阶段、IT项目的执行控制阶段、IT项目的收尾阶段,这在一般的教材中很少提及,但是教师在内容讲解中要明确阶段任务。IT项目的计划阶段涉及48个文档;IT项目的执行控制阶段涉及45个文档;IT项目的收尾阶段涉及14个文档。教师在讲解合同的内容时,可以直接参照“软件项目开发合同”进行讲解。对于必不可少的合同内容,教师就必须跟学生讲清为什么必须要包含这些内容;讲解成本计算的时候,根据文档“工作包、进度和预算”进行项目的WBS分解以及基本的估算方法。总之,由于教材先理论后案例的局限性,在听课之初,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而教师通过先案例的方式能有效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为后面的项目实践奠定基础。

2.2学生项目实践环节

每一门专业课都有上机实践部分,学生在实践课上主要是书写文档。每门专业课都有各自不同的文档,软件工程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完成标准的13个文档;软件测试课程需要软件测试报告文档;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有127个文档;面向对象的软件分析方法课程有包含9大部分内容的软件项目分析与设计文档。每一门课程的文档内容非常多,要求每个学生最好独立完成,主要训练每一个学生的文档书写和理解能力。需要强调的是,学生书写的项目文档一定要给出标准的、规范的文档格式,包括目录、段落、标题、字体等排版之类的要求。项目模板可以采用软件工程国标文档或者相关的其他标准文档,最好和某一软件公司的案例文档格式相一致。笔者在软件公司任职过程中,很多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书写文档的水平非常差,主要是文档格式、结构和内容混乱,往往给人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整体项目驱动模式下的课程教学,首先强调的就是文档格式和正确的文档排版,其次才是内容的正确性与完整性。在学生项目实践中,任课教师最好跟踪指导。学生每次在实验课上必须完成相应的实验,并把实验的电子文档通过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或以电子邮件的方式提交给教师。电子文档的批改能快速纠正学生文档格式不规范以及内容方面的错误,但这个工作量往往很大,每一次电子作业批改的工作量往往是学生数量的3~4倍。这是因为学生按照批改意见进行修改后又会返回给教师,最终达到合格标准的电子文档往往会被修改2~4次。

2.3考核方式

完成每门课程的项目文档是学生对文档书写熟练程度以及课程内容理解的直接反映,也是培养软件开发过程中需要具备的素养和习惯的有效途径,克服学生疏于或懒于书写文档的缺陷。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书写的项目文档进行考核并将其反映在学生成绩上。项目文档的成绩占学生总成绩比例的30%~50%较为合理。

2.4教学效果

笔者经过近2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以中南民族大学软件工程专业2008级学生为例,首先,学生很顺利地完成了各自的软件项目,包括中南民族大学学生基金项目;其次,学生能很好地书写申请软件项目著作权系列文档以及毕业论文,书写的文档格式规范,只需稍加修改就能将文档立即转化成学术论文并发表。这表明学生无论是在文档格式还是在内容编排上都取得了进步,进一步提高了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应有的素质。这也是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和计算机其他专业学生之间非常明显的差别。就前2届学生的就业情况,笔者回访了2家用人单位,他们对中南民族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刮目相看,称赞学生书写的项目文档很规范。

软件工程专业篇(11)

一、评价指标构建

(一)评价指标构建的指导原则

指标体系中最重要的是指标,要确保每个指标的科学性,不能随意设置和编写指标。本研究的指标体系参考国内外评价指标体系的标准,查阅资料掌握指标构建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查阅了大量的有关软件工程专业有关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设置的指导性纲要文献。通过对指标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甄选出符合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评价的指标体系,按照分解评价目标、简化指标、修正指标、分配权数四个步骤来进行实施。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研究所涉及评价指标的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和德尔菲研究法来进行。由于针对课程体系的评价将涉及到高等学校、分院教学管理者、专业授课教师、学生以及用人单位等,因此在制定过程中都要把这些因素列入到指标体系的范围中。通过文献分析和专家咨询,设定了评价的总体目标和子目标,并设定了简化的指标,然后对这些指标进行修正。在指标设定过程中,要结合软件工程专业的特点,比如课程体系中是否要符合软件工程知识体系SWEBOK等内容。在制定过程中,可以不分得这么细,只需要列出课程体系安排的科学性即可,但是在制定细则时要考虑这些问题。限于篇幅原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细节本文不涉及。通过对指标进行部分的修订和完善,最终确定了指标体系的一、二级指标。一级指标为课程体系的目标、课程体系的内容、课程体系的实施、课程体系的教学效果。再根据相关的专业理论,就一级指标再细化成若干个关键点位的综合,形成了二级指标。

(三)确定权重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将判断规范化、数量化,然后通过统计运算,得出各项指标的权数。该分析方法对各项指标的判断和比较都是在同一层次中的指标进行的,具体步骤为:首先将问题层次化,然后根据评价对象的性质和要求达到的总目标,将这个总目标分解成不同层次的指标。层次分析法以矩阵理论为理论基础,其中构造判断矩阵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判断矩阵是将两个指标进行比较,查看是否有同等的重要性,还是其中一个指标比另外的指标更重要。根据判断矩阵准则表,通过听取专家的意见,对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根据相对重要程度,进行比较判断得到一个表矩阵,求出所有指标的重要程度之和,然后每个指标的权数之值就是将每个指标重要程度之和除以总的重要程度之和的比值,这样得到每个指标的权数。以一级指标为例,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其权重分别为0.347,0.449,0.102,0.102,一致性比率小于0.1,可以得出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检验,该指标的权数分配有效。按照相同的方法对二级指标求权数。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最终确定了所有的评价一、二级指标的权数,由于篇幅原因二级指标的权重在此不再列出,其中合成权数是由二级指标的权数分别乘以相对应的一级指标的权数得来的,总和值为1。上述方法是一种通过对指标两两比较而求得权数的方法,是一种比较简单易行的一种方法。

二、评价标准的确定

评价指标体系仅有评价指标和权重还不够,还应该有详细的评价标准,这样测评人员才能够顺利地完成对相应问题的评价。目前常见的评价标准确定的方法有分段式标准、评语式标准、量表式标准、隶属度标准以及期望行为标准等方法,为简单易行,本研究将各项指标分为若干个等级,然后为各项指标赋予一个权数,使他们按照等距划分到相应的等级中去,接着将每个等级的分值分成若干个小档。综合已有相关研究与实践经验,将等级标准划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4个等级,分值为100、85、70、55,等级的分值级差为15分。

三、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评价实例分析

(一)2010版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简介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所制定的专业方向模块课程要与人才市场及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相一致。目前在我国软件应用领域,软件开发人员需求缺口很大,因此将我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定位为软件开发工程师。在软件开发领域目前存在着两大对垒:微软的.NET和甲骨文公司的JAVA,因此将专业方向划分为.NET方向和JAVA方向,并依据技术路线设置了相应的专业方向课程。所制定的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理论课程体系分学期执行。

(二)评价实施

首先根据表1课程体系评价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一、二级指标,制定调查打分表,邀请教育领域的专家、其他高校软件工程专业负责人、企业负责技术的工程师、在校和已毕业的学生、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打分,将打分表收集后进行加权计算,最终本课程体系加权得分取整为87分。

(三)评价分析

从2010版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评价得出的结论,应该说基本符合其实际实施情况,从收集的打分情况来分析,“课程体系的目标”这个一级指标的打分值较高,说明课程体系的设置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学校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课程体系的创新性”这个二级指标打分值偏低,也反映了课程体系比较完整,但总体缺乏创新和灵活性,通过打分专家的反馈,在2013版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进行了调整,整体上以目前市场需要较多的An-droid开发为主线;“课程体系的实施”这个一级指标分值偏低,反映出课程体系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需要引进企业工程师来校任课,推进理实一体教学方法改革等系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