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铁路工程毕业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7 18:00:17

铁路工程毕业论文

铁路工程毕业论文篇(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高校的扩招改革,大学生人数呈井喷式增长,每年700万左右的毕业生涌入社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大高校对工科类学生的培养也越来越注重在使学生掌握了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再进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以期培养出复合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对新世纪人才的需求。《高炉炼铁生产》是冶金专业课程之一,也亟待进行积极的改革和创新,不断深化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其专业技能水平,达到“一专多能”的效果,帮助学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更好地生存发展。因此,探究《高炉炼铁生产》课程改革的方案,提升学生教学质量,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实践来说都影响深远。

1理论体系突出专业性

《高炉炼铁生产》的理论部分教学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高炉炼铁及铁矿粉造块两方面。第一,高炉炼铁重难点在于冶金过程的物理化学反应、热工基础、高炉炼铁流程、生产设备等内容,而这些知识的学习需要有基础数学理论、机械制图技能、力学、电子技术、计算机实操等做辅助,在实际的理论体系构建中要将这些与核心内容进行整合,而且要突出其专业性和实际应用性,为学生今后岗位操作做铺垫。第二,以铁矿粉造块理论与实践为核心的课程模块,除了最基本的物理化学原理和冶金炉热理论外,更需要注重对炼铁原料、烧结所需设备的教学,并突出矿岩专业优势,为冶金专业做好专业服务,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提升其综合素质。另外,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与专业相关的选修课程,主次分明,比如《耐火材料》《铸造工艺》《冶金炼铁环保》,既能增加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彰显冶金专业特色。另外,该课程理论体系的构建是为学生的实践打基础,因此,理论知识一定要“够用”,但是要杜绝内容交叉过度和内容不完善这两种极端。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自我学习的方式,阅读相关的专业课程书籍或者期刊文献,制定出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通过课外知识的填充让自身知识体系更加完善。

2强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首先,应当重视实践教学课程设置,逐步增加实践课程课时,这样才能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比如某高校在对《高炉炼铁生产》课程进行改革后,将原有的实践课增加了一半,使得实践教学课程总量达到该专业课程教学比例的40%,符合我国对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改革实施以来,学生对实践课兴趣更浓了,而且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学生也比较有成就感。实践教学环节的增加有助于学生深化现有的专业知识,在与实践实训相结合的环境下,其综合素质水平和岗位操作水平更强,促进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其次,提升岗位实践所需的基础性技能操作训练度。对于冶金专业学生来讲,基础技能应当涉及计算机操作与应用、数学建模、实验技能、金属加工、机械设计与制图等。每一个基础操作技能对于学生专业综合技能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在课程设置时应当确保各类课程设置均衡、协调、统一,能够将相关的知识与《高炉炼铁生产》教学联系在一起。最后是对冶金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改革。现阶段很多大学生的毕业设计都是通过搜索相关文献,过分借鉴甚至抄袭而做出来的,毕业设计质量普遍不高。一些高校也会让学生选择将高炉炼铁相关工艺模拟作为论文设计思路,结果造成了学生毕业设计同质化,没有创新和特点。笔者认为,毕业设计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即对烧结团的毕业设计与最后的毕业设计大论文。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对《高炉炼铁生产》课程两个核心部分都做出总结和提炼,加上自己的设计思路,做出符合生产实际的毕业设计,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也有助于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3依托实习基地培养学生学习自主能力

一方面,各高校应当积极开展与专业相关企业的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共同育人。高校领导应当对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多次实地走访和考察,并选出专业对口、环境安全、与学校人才培养理念相符的优质合作企业,并循序渐进地通过岗位参观、见习、顶岗实习或工学结合等方式,给冶金类专业学生提供真实的生产学习环境,并积极融入相关的岗位教学课程,通过情景教学、师傅带徒弟等方式,为学生创造较为合适的工程训练环境。比如某大专院校已经与当地钢铁公司开展了多年的合作,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而且仍在不断开发更优质的企业来作为卫生产学结合的实习基地,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得学生学以致用,提高了其动手能力和独立自主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且将校外实习作为专业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部分,与企业相关工程师共同研发专业教材,制定学生实习期间的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实现了冶金专业的应用性改革,拓宽了高校的人才培养和课程改革思路。另一方面,高校还应当邀请经验丰富的实习基地工程师来校通过讲座或者培训的方式,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分享,尤其是给学生们讲解实际高炉钢铁生产过程中宝贵的生产经验,引导学生注重实践操作技能的提升,使学生不断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并主动思考,再结合在实习期间所遇到的问题,提升自身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另外,应当在每一个学期选派优秀教师到钢铁公司生产一线挂职锻炼和学习,并总结企业中的问题和经验,发挥教师的引导性,使专业教师在课程教学时能够更具针对性,而且也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踏实肯干和服务一线的意识,并为其今后职业发展做出合理规划,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4结语

《高炉炼铁生产》教学改革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其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需要教师和学校,甚至社会的不断努力与探索。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工作的第一线,从中获取具有实践性、指导性的经验和理论知识,将其纳入到课程改革方案中来,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制订出具有实用性的课程教改方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更好地满足企业发展和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玉柱,邢宏伟,郝素菊,等.炼铁工艺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69-71.

[2]曹季林,韩阳.炼铁工艺课程教学思考[J].中国冶金教育,2013(3):47-48.

[3]袁晓丽,万新,张明远,等.仿真技术在冶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基于冶金卓越工程师培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194-196.

铁路工程毕业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人才需求越来越多,有相当部分的原铁路院校高职毕业生充实到各铁路局的铁路机车、车辆、动车等系统当中。这些来自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如何能够尽快适应铁路工作需要,做好本职工作,是从事铁路新职人员岗前培训院校及基地一直探讨的问题。笔者就近几年来从事铁路新职人员岗前培训管理及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1铁路接收高职毕业生学员现状

1.1个人素质不同

这些铁路新职人员,来自不同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各院校校情不同,管理模式和培养方法也不同。素质教育的形式、方式、内容的不同,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也不尽相同。这些不同将会体现在毕业生在新岗位培训、实习及今后工作中。

1.2专业能力不同

各铁路局在高职院校招收毕业生的过程中,原则是招收铁路现有专业或与铁路工作相关或相近的专业,但是,在现场一线人员紧缺的情况下,也接收非铁路专业高职毕业生。这样,原铁路专业的毕业生在培训过程中接受能力较好,非铁路专业毕业生在培训过程中接受能力较差,这就给相关院校岗前培训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

1.3个人努力程度

这些来自不同院校的毕业生,有的是自己选择到铁路系统工作的,有的是父母意愿让学生到铁路系统工作的;有的是自己根据专业选择从事本工作的,有的是用人单位选择他从事本工作的;所以,原因不同他们在培训过程中,努力钻研业务知识的程度不同,掌握的能力也不同。

2铁路新职毕业生学员培训管理对策

我们学院从事铁路职工培训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教学与管理经验。尤其,近几年对铁路新职高职毕业生学员培训管理与教学工作。笔者从事铁路新职高职毕业生学员培训管理工作多年,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铁路新职高职毕业生学员培训管理工作。

2.1用入学教育启发新职学员

铁路是半军事化管理。新职人员在入职前必须知道企业的管理性质,熟悉企业的规章制度。因为我们根据路局关于企业培训人员管理办法,结合学院规章制度,制订了新职人员培训管理办法。在入校培训前,与新职人员一起学习管理办法,让学员熟悉了解在培训过程中,应该遵守哪些规章制度,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确保培训人员在培训过程中遵守学院规章制度,创造良好的培训环境,收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2.2用心去管理新职学员

根据学员年龄特点和思想状况,我们要用心去读懂他们,不但要从政治上、思想上、学习上严格要求,而且要从生活上和心灵上关心爱护,使他们感到学校的温暖。对不同的学员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不搞一刀切,不压抑学员,不使用家长作风,不摆唯我独尊的架式,不形成与学员对立面。而是因势利导,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以理服人,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2.3用活动来陶冶新职学员

新职人员应以培训本专业知识为主,但也不能满堂灌,满天灌。那样会使学员产生烦躁情绪,对课堂听课效果不好。因此,我们在培训过程中,结合学员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陶冶学员们情操,同时也缓解日常培训的压力,使得所有新职学员都能掌握培训知识,达到培训效果。例如,篮球赛、足球赛、羽毛球赛、踢毽比赛,拔河比赛等。

3铁路新职毕业生学员教学管理

3.1注重培训的实效性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就不可能过于系统、过于全面,而要本着“干啥学啥,缺啥补啥”的原则,深浅适度,有重点、有选择的安排那些生产岗位急需的教学内容。否则,就会由于教学内容过多,过杂,而造成教师满头大汗的讲,学员不停的记,既无法改变一人讲、大家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又会使学员感到内容过多、难记而挫伤学员的学习热情。因而达不到培训目的,使培训流于形式。在铁路运输设备不断更新、技术不断进步的条件下,职工培训的内容应以新设备、新技术为主,实行超前培训。培训的内容应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而异,不能脱离目前现场所采用的实际设备和技术。比如: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现职人员和储备人员,应以新设备、 新技术应用内容为主。

3.2采用学员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保证培训质量

教学活动是新职培训工作的关键环节。要使新职学员经过短期的培训学有所得,教学活动就必须针对在职职工的特点,遵循职工的认识规律而进行。任何一条规章、任何一种作业程序、作业方法、作业标准的制定,都有其科学的道理和成因。因此,教师在讲课时除了要讲清每条规章的关键点外,还要讲清其规定的原由、根据、适应条件和环境等,即:结合现场实际讲清楚为什么这样规定,不这样规定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把所讲的每一条规定都融汇于实际作业的各个作业环节之中。这样,一方面可以把死的规章讲活,使学员听得懂、学得进,调动其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教学内容的难度,便于学员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使职工理论与实际对号的能力得到强化,达到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干得好。

铁路工程毕业论文篇(3)

作者简介:鲍学英(1974-),女,宁夏中卫人,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程管理系主任,教授,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王恩茂(1968-),男,甘肃庆阳人,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甘肃 兰州 730070)

基金项目:本文系高校科研基本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212097)、兰州交通大学校教改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12]GSGXG110)的阶段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6-0025-03

一、兰州交通大学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开展特色专业点建设是教育部实施高等学校质量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1],其主旨在于适应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引导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支持已有的专业优势,办出专业特色,推进高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建设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2]兰州交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的工程管理专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于2010年通过住建部本科专业教育评估,2011年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作为西北地区唯一的铁路高校和较早设置的工科大学,我校从建校之初就肩负着西部铁路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培养的重任;着眼于铁路大发展的人才和科技需求,实施铁路特色专业行动计划。

2001年6月,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开工建设。2004年国务院审议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来,西部特别是西北路网规模加快扩充,敦煌、嘉蒙、西延、神延、太中银、哈木、精伊霍、兰渝、兰新铁路第二双线、青藏铁路延伸线等相继建成或在建,交通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有力支撑条件。在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和西部“筑路高潮期”的背景下,为了发挥区域行业高校特色专业的比较优势,面向西部艰苦地区铁路建设的人才需求,确定兰州交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尤其是西部铁路建设中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项目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3]

二、规划及实施

1.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基于PDCA循环的质量管理方法构建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其最具魅力的地方在于,能建立起自我发现、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管理机制,从计划的制定、实施、检查到反馈、改进,形成自成一体的管理体系[4],这对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建设与管理来说,是科学合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运用“PDCA”循环进行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如下:

(1)计划(P)——调查社会行业需求,分析学生基本情况,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详细的教学计划。

(2)实施(D)——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并付诸实施。

(3)检查(C)——评价实施的结果,可通过社会反馈、企业调查、学生考核等手段,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4)处理改善(A)——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于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纳入人才培养标准;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以免重现。

2.实施措施

(1)教学计划。在深入中国中铁集团有限公司、甘肃省勘察院、铁道部第一设计院、中铁七局等企业单位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符合行业发展趋势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修订完善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力争反映特色,努力汲取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将其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在课程安排上既要体现大土木工程技术背景,又要体现西部地区和铁路建设的特色,科学地处理好各教学环节之间、各类课程之间的关系,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作为甘肃省特色专业,教学计划在特色人才培养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着眼于铁路大发展的人才和科技需求,实施铁路特色专业行动计划,设置了“铁道概论”、“交通土建工程结构”、“交通工程概预算”、“交通工程施工与组织”等特色课程,体现了铁路特色和优势。同时,着眼于向公路、建筑工程、房地产等领域的投资与项目管理方向拓展,保障学生在较宽的领域中领悟到大工程项目管理的本质,向社会输送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项目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2)师资队伍。目前校内在册的专业教师人数共2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1人,讲师 9人,助教1人。工程管理专业教师有35人次取得了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建造师、监理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律师等执业资格,对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施工、概预算、可行性研究等方面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近年来,结合青藏铁路、铁路客运专线及高速公路的建设,有80%以上教师参加了相关科研项目,工程实践与科研能力有了极大提高,更好地适应了高等工程教育对师资培养的要求。还有教师走出国门承担了刚果(金)国家一号公路的改建设计、中石油土库曼斯坦专用铁路设计工作。专任教师大都拥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善于按工程问题、工程案例和工程项目组织教学,用工程质量事关重大的切身体会教育学生树立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同时,聘请20余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建立起一支扎根西部、胜任工程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课程建设。课程安排侧重于“铁路技术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注重学生对铁路技术类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强调学生对所学工程技术类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与管理、经济、法律类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的有效融合。按照“精简必修、增加选修、压缩理论课时、加强实践环节”的原则重构课程体系,单门课程建设转向重点课程群建设,“工程经济学”、“工程力学”、“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材料”等课程被列为校级重点课程群,由课程负责人牵头组织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立项方式开展系统改革与研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知识从事国内外工程项目综合管理的基本能力和解决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专业实践能力,着重将学生综合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在实处。

教学内容注重删繁减旧,充实新理论、新技术,反映学科最新发展动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普遍采用基于工程案例的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学习性教学方法。“工程经济学”、“工程测量”、“交通土建工程结构”、“土木工程材料”4门课程成为甘肃省精品课程。

教师在教材编写、专著出版、毕业设计、教案讲稿、学生实验等方面注重铁路特色。王恩茂、鲍学英、顾伟红、祝连波等教师编写出版了《工程经济学》、《工程造价管理》、《安装工程概预算》、《铁路工程计价》等30余部特色教材,其中《铁道线路工程施工》、《桥梁施工》、《交通土建工程概论》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

(4)创新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由课内实践教学、实习与实训、毕业设计、第二课堂等模块构成。

1)设立“创新教育”必修环节。学生需在四年大学期间完成32个标准学时的相关学习内容,通过相关考核且成绩合格后,获得“创新教育”两个学分。创新教育课由多个独立板块组成,借助开放式教学管理平台,学生通过独立设计、实验、分析、制作、操作、发明等方式,完成创新教育课程的学习。学院制定了创新教育实施办法,从管理机构、竞赛组织、创新实验、论文撰写、学分认定等方面设有实施细则,从制度上保障了创新实践的全过程实施。

2)开展创新性实验,建有甘肃省“道路桥梁与地下工程重点实验室”和铁道部“结构试验中心”等两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另建有甘肃省“土木工程教学实验示范中心”以及工程管理实验室,实验室面积10000多平方米,各类实验设备1500多台(套),总价值3000余万元,必修实验课程开出率达到100%。以教师教改基金和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为保障,以全国、省、校三级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为平台,组织学生申请创新实验项目。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题、自主拟定实验方案、撰写科学总结报告,由教师根据实验及报告情况给出评分并推荐优秀报告发表到相应科技期刊上。其中,2011年王恩茂老师指导的“秸秆复合式保温墙体材料在农村地区的推广”项目获得甘肃省第二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三等奖。2011年鲍学英老师指导的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实验”顺利通过验收,和课题组学生李信一起撰写的论文《论项目管理沙盘实验在教学中的推广》发表在《高等建筑教育》2012年第2期上。2011年靳春玲、鲍学英老师指导的“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分别获得甘肃省二、三等奖。

3)校企共建教学实习基地。先后与中国中铁、中铁二十一局、中铁西北铁道科学研究院、中铁一局、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68011部队等单位签订共建实习基地协议,已建成14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和4个校内实习基地,基本能够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校内外实习基地为学生的课程实践、实习、课程设计、技术实习、毕业设计、学科竞赛、科研实践等创造良好的工程实践环境。

4)组织开展专业交流及各类竞赛活动。2012年组织举办了首届甘肃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交流会,有来自8所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参加了交流。连续多年举办算量大赛,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课外科技活动作品竞赛并取得包括国家铜奖在内的多项奖项。

(5)教学管理。以质量管理为核心,重视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重视教学工作的全过程管理,进一步完善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土木工程本科教学水平评估、院级本科教学工作评估、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实践教学评估、新办专业评估、重点课程群达标评估和教学督导等一系列举措,保证了教学质量监控的力度与效果。

进一步健全与完善教学督导体系,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教学督导委员会在教学改革研究及校内各项评估、课堂教学调研、实践教学环节的监控、教学文档的规范管理等教学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院对实习、毕业设计、创新教育等实践环节的管理制定有详细的管理办法。以制度的形式确保教授和副教授登讲台为本科生上课;严格执行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定期召开教学研究会议,开展教学经验交流;长期坚持学生评教与领导及同行专家评教相结合的评教办法。建立院、系领导听课制度。院、系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三次,对每位教师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予以分析和指导。完善考试制度和考试管理。考试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风,为此学校制定了一套完备的考试制度,制度覆盖试题(必修课建立试题库)、考场布置、监考、阅卷、存档的各个环节。

(6)社会服务。我校工程管理专业从设立之初,就积极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从1995年开始,工程管理系承担了“甘肃省建筑业企业项目经理培训”、“全国注册造价工程师培训”、“注册建造师培训”、“甘肃省建筑与房地产企业领导干部培训”等培训任务,为提高甘肃省建筑业从业人员素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还对铁道部第一勘察设计院、甘肃水利水电设计院、兰州石化有限责任公司、兰州铁路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单位的领导及技术干部进行了工程管理知识轮训,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充分肯定。同时,专业课教师积极参与地方重大重点项目的前期决策论证、招投标评标、技术咨询等工作,对甘肃省的经济建设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7)思想及身体素质培养。开展爱国爱路主题教育,激励学生投身到祖国的铁路建设尤其是西部铁路建设中。校园建成置有詹天佑塑像、青龙桥车站的“天佑园”主题教育公园。“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中的“肩负历史新使命”被评为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精彩一课”。在每年的职业生涯规划师生恳谈会上,老教授几十年如一日在黄土高原安身立命无悔追求的动情讲述,新一代青年校友扎根西部铁路建设的突出成就,中青年教授、博士科研足迹遍布黄土沟壑、高原冻土、西部荒漠乃至无人区域的现身说法,感人至深,教育和激励着一届届毕业生,循着中国铁路建设先驱者的足迹,并以学校教师和优秀校友为榜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就业创业。

开展篮球、足球、排球、拔河、越野跑等各类体育比赛,开展以“了解西部、关爱西部、建设西部”为目的的兰州徒步行,开展“增强体质、锻炼意志”的野营远足活动。公共体育教学专门设立了“野外生存训练课”,教学内容包括山地定向越野、远足、沙漠旅行、高原野营等内容,每年至少举行两次穿越山地和荒原的长距离定向比赛,学生学会了野外生存的基本技能,提高了身心素质、合作能力和环保意识。学生毕业时体育达标率为100%。这一专项选修课目为学生未来岗位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实施效果

1.专业办学水平得到广泛认可

2010年,工程管理专业顺利通过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的专业教育水平评估,是全国第27个、甘肃省第1个通过工程管理专业评估的专业。2011年6月被评为甘肃省特色专业建设点,我校是省内首家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学校,工程管理专业在甘肃省按照一本进行招生。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许多“985”、“211”高校的认可,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均接收我校推免的硕士研究生。学科水平和专业排名处于全省先进行列。

2.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一致好评

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使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不仅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还具备了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各类竞赛和各种考评中都获得了良好的成绩。

近年来,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喜人,历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均在96%以上。根据对毕业生质量的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对该专业毕业生的普遍评价是“用得上,靠得住,留得下”,很多单位都愿意吸纳我校毕业生,并采取“3+1”资助培养模式,使双方受益。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各铁路局、铁路勘察设计院、中国中铁公司、中国铁建公司、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部门以及其他部门的管理者、业务骨干和技术负责人,专业毕业生在全国行业高校中自愿服务西部的比例最高。广大毕业生以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勤朴笃行,艰苦创业,在青藏铁路、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太中银、精伊霍、兰渝铁路、玉树抗震救灾道路建设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勇挑重担,建功立业,为我国铁路特别是西北铁路的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3.师资队伍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土木工程专业专任教师中具有教授及副教授等高级职称者达到60%以上,全国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1人入选“甘肃省科技领军人才”。1 人获“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得“我最喜爱的教师”荣誉称号,3人获得教学优秀奖,4人获得青年教师教学奖。

4.学科学位建设迈上新台阶

1997年,在“道路与铁道工程”硕士点下设置了“建设项目管理”方向并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2年在“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点下设置“工程与项目管理”方向并招生,2008年在“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下自主设置了“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开始单独招收硕士研究生,2010年取得“工程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并于2011年开始单独招生。经过20余年的发展,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已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等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意见[EB/OL].http://,2007:1-26.

铁路工程毕业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71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4-0202-02

为积极适应近几年来管内新线密集开通运营的新形势,有效缓解运输生产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紧缺的问题,广铁集团采取订单培养方式,批量引进铁路主专业高职毕业生,2011年以来共引进约两万人。在批量引进人才的同时,为切实提高高职毕业生引进质量,较好地适应运输生产一线人才需求,本文结合作者自身工作实际,对如何提高引进高职毕业生的质量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改进的建议。

一、细化校园招聘作业流程

1.做足相关准备工作

一是提前收集掌握高职毕业生信息。从集团人才需求出发,详细了解各铁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专业名称、课程设置、学生人数、生源结构等情况,为合理制定招聘计划打好基础。二是招聘预告。根据年度招聘计划和相关学校的毕业生情况,将拟招聘的专业计划、岗位条件和具体要求等通知学校,由学校公开招聘信息,并委托学校提前做好宣传发动、报名审查等工作。三是组建和培训招聘小组。从各单位抽调具有丰富招聘经验和相关专业背景的人事干部,组建成若干个招聘小组,集中培训学习招聘政策规定,明确招聘任务和具体要求;招聘时要求统一着装、佩戴专用证件、注重仪态语言,严格遵守招聘工作纪律;提前准备好校园招聘所需的宣传片、资料、表格、辨色本等,做到忙而不乱、准备充分。

2.加强企业文化宣传

校园招聘前召开宣讲会,进行现场答疑互动,详细介绍招聘目的、岗位标准、专业计划等,介绍广铁集团的基本概况、企业文化、职业生涯、福利待遇等。另外,常态保持与学院就业部门和院系师生的沟通联系,在学院开设讲座,邀请集团专业人员介绍企业发展形势、人才需求规划等,增强学校师生对铁路的认同感。仅2014年6月,广铁集团就到6所铁路高职院校举办了16场企业形象和文化讲座,参加师生近四千人次,收到了较好的预期效果。

3.组织结构化面试

一是严格审核应聘材料。认真审核学生的个人简历、就业推荐表原件、成绩单原件及其他证书材料,严格把关,从源头上保证招聘人员质量。二是全面进行面试考核。在学生自我介绍个人简历、优点特长和应聘优势等情况的基础上,招聘小组通过查阅成绩、专业测试、提问交流等方式,对其进行综合考察,重点考察语言表达、专业基础、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努力做到了解情况全面、考核方式科学。三是初步了解健康状况。利用面试的机会,重点观察形象气质,检查肢体活动能力(包括伸开手掌、曲展手指,转身走步等)、视力及辨色能力等情况,对学生的健康状况做一个初步的了解。

4.规范签约工作流程

对面试合格拟引进的学生,严格按程序做好签约相关工作。一是登记详细信息。按专业填写《登记表》,留下求职材料(成绩单、就业推荐表原件)并整理归类。二是签订《就业意向书》,加盖学校和集团印章,学生、学校和集团各执一份。三是组织学生体检。由学校组织学生到二等甲级及以上医院体检,经体检合格的正式纳入订单班学习。四是签订就业协议。订单班学生校内理论学习结束、通过考核验收的,方可签订《就业协议书》。五是整理签约资料。对学生成绩单原件、推荐表原件、就业协议书等进行认真审核,并按专业整理归档。

二、深度介入订单生早期培养

1.签订企校合作协议

近年来,广铁集团根据人才培养储备需要,加强与相关高校、高职院校的合作,与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铁路高职院校签订了共建实习基地、订单定向培养等协议。由集团公司牵头组织,支持和推动各运输站段与学院相关院系共建合作学院、实习实训教学基地,推荐技术骨干担任校方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参与校方专业建设,形成了双方合作共赢的良性发展局面。

2.介入教学课程安排

根据铁路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情况,有针对性地在订单班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如《技规》等),强化岗位业务知识学习;支持校方专业教师到站段生产现场考察学习,以提升其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协调指导相关站段根据现场生产实际和学校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合适的现场实习实训机会,达到以实训促教学的目的。

3.组织参加社会实践

为了让大学生亲身体验铁路服务旅客一线岗位的工作情况,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广铁集团在每年春运、暑运和黄金周期间,与相关铁路高职院校共同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其中订单班学生要求全部参加。通过深入一线和直面旅客,让学生在入路前对即将从事的铁路工作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增强其对铁路行业的认同感。

4.开展预职生产实习

近年来,广铁集团在注重订单班生源质量的同时,强化岗位应知应会和专业技能的早期学习锻炼,在积极协调相关学校优化课程安排、提前完成校内课程的基础上,组织订单班学生到相关站段一线岗位进行预职生产实习,由站段安排优秀技能人才担任指导老师,面对面、手把手地传授岗位技能和业务知识,为广大学生入路后尽快适应现场工作环境和岗位作业要求、尽力缩短独立上岗的时间奠定基础。仅2014、2015年,广铁集团就组织近万名订单班学生参加了为期六个月至一年的预职生产实习,总体效果较好。

三、建立完善考核淘汰机制

为避免学生有进了订单班就是进了“保险箱”而放松学习的思想,从2014年开始,广铁集团对订单班学生探索实行校内理论学习阶段考核验收和预职实习阶段动态考核相结合的机制,加强其在校学习和实习期间的日常管理,确保早期培养质量。

1.建立理论学习阶段验收机制

订单班学生在校理论学习和校内实践课程结束后,由广铁集团委托学校对其学习情况进行考评验收。具体做法是: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测评要素包括学习成绩、技能水平、操行考核、获奖情况等),按成绩、专业进行排名,并且在校内公示。对各专业排名倒数第一名的,或达到规定淘汰条件的,直接予以淘汰。对各专业排名靠后10%的,由验收组采取专业测试、面试考察等综合测评方式进行复核,复核不合格者则退出订单班。经统计,2015届订单班因考核验收不合格退出订单班的学生约占总数的3.6%。

2.建立实习月度考核机制

为激励实习生搞好实习,解决他们实习期间的生活困难,实行了生活补助措施。实习单位每月根据学生遵章守纪、工作态度和学习情况等进行综合考核,给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考核结果,再结合学生出勤情况分四个档次确定补助标准,委托学校发放。

3.建立实习期满考评机制

为强化预职实习的过程管理,确保实习质量,在实习结束时,由实习单位对实习生进行考评(考评要素包括遵章守纪、学习态度、技能水平、团队精神等),对实习期间不遵守劳动纪律,实习表现较差的学生给予考评不合格、退出订单班的处理。个别无法适应铁路工作的学生也退出了订单班。经统计,2014届订单班预职实习期间因考评不合格或本人不适应等原因退出的约占订单班学生总数的4.3%。

通过综合采取以上措施,有效地提高了高职毕业生引进质量,较好地满足了运输生产一线特别是近些年来大量新线开通运营的需要。特别是2011年以来引进的高职毕业生,已有部分走上了工班长岗位,有的还通过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取得了技师资格,广大高职毕业生的整体素质水平正不断提高。

四、对下一步引进高质量高职毕业生的建议

1.进一步完善招聘相关制度,促进招聘工作标准化

出台《集团公司招聘高校毕业生工作办法》,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毕业生招录工作机制;优化高校毕业生招聘程序,提高面试考核、专业技能考试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高校毕业生选拔的公信力和示范效应,切实提高招聘质量和工作效率。

2.进一步优化招聘团队,加快招聘队伍职业化

按照“公道正派”的基本素质要求,从管内各单位现有的优秀组织人事干部中,选拔培养懂专业知识、熟悉招聘面试技巧和讲组织原则的复合型人才,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招聘团队,促进招聘队伍朝着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

3.进一步深化企校合作,确保招聘生源质量

铁路工程毕业论文篇(5)

2本组毕业设计工作总结

我在本届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工作中主要完成了对Studentguan,Studentyu,Studentsong和Studentyue四位同学的毕业设计指导,对本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总结如下。

2.1确定合适的毕业设计题目至关重要

毕业设计选题要符合本专业培养方向,与本行业的实际生产紧密结合,能够综合运用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2013届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生是我校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的首届毕业生,学院领导对首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尤为重视,要求毕业设计应一生一题,且从学院成立就积极联系兰州市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兄弟单位以收集测绘生产中急需研究的课题,以便我们学生的毕业设计能够紧密联系测绘生产实际。在制定毕业设计题目时,按照学校、学院的要求,结合测绘专业的培养方向和我主讲的工程测量学课程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我拟定了CASS7.0软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基桩控制网测量方法研究、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施工工艺及安装测量方法研究、GPS-RTK工程放样的方法及精度分析和城市隐蔽地区地物点的采集方法及精度分析等五个毕业设计题目,供学生选择。经过毕业设计动员及选题会,Studentguan等四名同学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爱好及就业去向选择了其中的四个选题,后因生产单位的需求,Studentyu,Studentsong两位同学到中铁十七局“兰渝项目岷县工区”去进行生产实习及毕业设计,结合生产实际,两位同学的毕业设计题目随后进行了调整。四位同学的毕业设计题目及变更情况见表2。

2.2制定适合学生的设计任务是毕业设计按期完成的前提

由于个人智商的差异和十几年知识积淀的不同使毕业生在基础、能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指导教师在安排设计任务时,既要考虑学生的整体水平又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安排与学生基础、能力相适宜的毕业设计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个人能力范围内,积极有效地展开毕业设计工作,这是我们的毕业设计工作得以完成的前提。我指导的四位学生中,Studentguan是各方面比较优秀的学生,Studentsong可以说是班上综合能力比较差的一位,Studentyue,Studentyu居中。根据四位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结合四位同学的整体水平和个体差异,我在安排设计任务时要求Studentguan要熟悉无砟轨道施工工艺,掌握无砟轨道施工测量方法,分析安装测量的主要方法自由设站法的精度,由于高速铁路施工方面的课程并未学习,Studentguan要在补充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毕业设计工作,任务比较重;要求Studentyue掌握GPS-RTK工程放样的主要方法及步骤,分析GPS-RTK工程放样的精度及影响因素,总结RTK进行工程放样的精度保障措施及注意事项,任务适中;而yu,song两位同学结合自己生产实习的中铁十七局兰渝项目二工区的实际工作,分别对兰渝铁路LYS-3标路基工程及路基附属设施的施工测量方法进行总结,并分析其测量精度,设计任务相对比较小。这样,三位同学都能综合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按期完成设计任务。

2.3答疑与检查是毕业设计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作为测绘工程专业的必修重要实践环节,毕业设计主要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和训练过程。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可能要用到以前学过的多门课程的知识,有些知识学生可能印象已经不是很深,有些甚至已经忘记,指导教师要在毕业设计开题时安排好设计的内容和进程,学生在必要的知识准备的前提下按照设计任务书的进程开展设计工作。在设计的每个阶段,指导教师应对本阶段的工作任务、要求、拟完成的工作、设计方法做以部署,并随时与学生沟通,做到及时解决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设计的正常进行。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应随时对学生设计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了解、检查,督促毕业设计工作进程。

2.4撰写毕业论文是毕业设计的重要环节

毕业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展开设计工作,以期在知识运用、程序开发、文献检索、论文撰写等各个方面有一定的提高。毕业设计的成果常以书面的形式表现,这就是论文部分。毕业论文应该结构合理、观点正确、语句通顺、格式及文整符合规范要求,这些方面指导教师应严格把关,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2.5答辩是检验学生毕业设计的重要手段

毕业答辩是毕业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答辩可以有效地检验学生毕业设计的成效,因此,指导教师和学生都应充分重视答辩环节,做到:1)指导教师在答辩前就答辩要求、技巧及注意事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如论文陈述时间的控制、答辩PPT的制作及重点内容的总结与陈述等;2)学生应按答辩要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熟悉个人毕业设计的内容、毕业设计主要内容的提炼、设计与制作具有个性风格的答辩PPT、论文答辩PPT的放映操作、陈述内容及时间的合理控制;3)通过预答辩发现问题并进行完善与总结,既可使陈述内容与时间控制更合理,又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如此,只有学生在答辩前做到胸有成竹,才能保证答辩时的万无一失。本组四位同学答辩现场发挥正常,对毕业设计的陈述条理清楚,能抓住论文的重点,能够正确地回答答辩组老师及专家提出的问题。通过答辩组老师与专家评议,本组四位同学都顺利通过答辩,Studentguan毕业设计成绩为优秀。

2.6发现问题与不足

本届毕业设计工作中发现,在生产单位进行毕业设计能够紧密结合测绘生产实际,但由于生产单位的工作任务安排比较饱满的原因,学生的毕业设计时间比较难保证,这对毕业设计的按期完成不利。因此,若要在生产单位进行毕业设计,应该提前返校进行论文的撰写,这对有效地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是必要的。

铁路工程毕业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20183-01

一、新时期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目前,许多工科大学都开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从专业的定位设置及学生的就业来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属于应用型专业,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工程、管理和服务等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它既不是基于技能的职业型教育,也不是基于理论的研究型教育,而是培养介于技能应用型和工程研究型之间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我校基于这样的培养目标,确定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目标,围绕“重基础、宽口径、强实践、擅应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加强产学合作,将其建成具有特色明显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专业,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实践教学在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必须是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技术理论有机的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岗位群是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设计部门及相关企业。因此,针对为高科技部门、技术密集产业培养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故要求既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理论、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性,而且还具有一定创新潜力的技术和技术开发能力,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现场工程师。因此,要培养学生具有上述能力,离开实践教学或者是实践教学不足都是想像,除此之外,实践教学在培养过程中还可进一步拓宽专业面和知识面,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就业后能很好实现后续发展。

三、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科特色

我校过去是属于铁路高校,2000年后归到甘肃省管理,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主要是为铁路培养,电气化铁路及相关供电是具有鲜名特色的,尤其是电气化铁路与其它供电相比是有比较大的差别的。目前铁路处于一个跨越式大发展时期,需要大量具有一定的电气化铁路基础知识理论、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毕业生,这也就促使我校电气工程专业必须主要面向铁路,制定具有电气化铁路特色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教学计划和相关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四、目前大都数工科电气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出现的问题

目前工科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实践教学环节一般都有随课的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大多为具体的理论课程服务,没有形成体系,整体优化程度低,模式比较单一,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较缺乏;部分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不明确或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脱节;设计性的实践教学大多停留在书本上、图纸上,而结合工程实际的内容较少,实施性差;针对实际应用的实践环节对象陈旧,脱离实际;学生一般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创造性难以得到发挥等。

五、我校电气工程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案

(一)实验教学

对于基础实验,对于二、三年级学生,主要利用短学期的有效时间开放实验室,开设设计型实验,一门课一般为两个设计型实验,并鼓励写出实验型小论文。逐步提高学生动手、分析总结的综合实验能力。第四年,进入专业方向训练后,专业课程实验通过实验室和生产现场实验(实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便使同学更好地联系生产实际。

(二)各类实习

电气工程专业实习类型有:工艺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

1.工艺实习形式有: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电子仪表组装、电子元器件市场调研与自主设计、EDA综合实验、常用电力测试仪表应用等内容。通过各类实习要求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电气作业现场经常使用的各类电力测试仪器、仪表,并能够进行若干常规测试,为后面的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打下实践基础。

2.我校电气工程专业实习包括认识(参观)实习和生产实习两部分。参观实习主要是到兰州供电局下属变电站、兰州铁路局供电段、兰西机务段等单位参观地方和铁路供电部门的生产调度、设备运行、检修维护等项目;生产实习主要是到兰州铁路局职工培训站进行牵引供电、接触网等项目的实际操作和演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生产实际中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通过专业实习,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甚至可以找到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和发展道路。

3.顶岗实习,顶岗实践教学环节与其它实践环节不同。其一是所处学习阶段特别,执行时间一定要在学生已学完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而专业课已开设一段时间后,通常安排在第七学期。其二是教学环境特别,执行场所一定要在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学生在工作岗位上与工程技术人员或工人一起工作、学习,真实地进行工程综合能力训练。其三是学习目的特别,执行的目的一定是针对实际工作对象解决实际问题,面对的是立体的事物、交叉的技术,而不是平面的、单一理论上的问题。因此,顶岗实践教学的教学形式、内容、方法和手段都要进行相应的改革。顶岗实践教学的总体思路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实践技能训练为手段,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结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校应与企业建立长期互利的合作关系。学校在企业创建实习基地,签订长期产学合作的协议,一方面企业为学校提供顶岗实习基地,委派有经验、能胜任的工程技术人员或高级技术工人给学生集中讲课,指导学生现场操作,形成良好的“师徒”关系。另一方面,学校为企业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技术攻关课题。再一方面,企业可以在实习的学生中择优挑选满意的学生作为企业的后备人才,提高了学校的一次就业率,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我校在各企业都建有实习基地,针对学生所学专业方向的不同,把学生分散到铁路供电站段,采用岗位轮换的办法,安排学生从事技术、管理、生产等不同的工作岗位,按每个岗位的性质不同,定期轮换,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实际工作,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顶岗。在生产过程中与企业技术人员沟通交流,再对照书本上讲过的理论知识,从理论到实际,从浅到深,从表面到内涵,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到完全理解,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掌握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三)专业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

1.课程设计。其基本思路是通过一个开放式的综合性课程设计,使学生得到一次系统化的综合应用的实践锻炼。针对电气工程类专业,具体想法是:将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电力传动与控制技术、电力牵引供变电技术、EDA技术、接触网技术、机械基础、建筑电气等课程联系起来,以电气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为实训场地,开设以工程实际为背景的设计题目。将构思、方案设计、功能设计、评价设计、系统调试进行一条龙训练,要求学生针对某一选题,4~5人为一个小组,在教师提供的开放式平台的基础上进行自主设计,独立实践。

2.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检验。电气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根据实际情况毕业设计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学生的全部毕业设均在校内完成,选题由指导教师确定,实验室和机房为其开放;第二类是学生在毕业设计前期到相关企业或将来的工作单位实习,四月底回学校完成剩余内容。选题可以自定,也可以是企业的相课题;第三类是学生的整个毕业设计全部在企业完成,选题必须是企业的相关课题,但毕业答辩必须回校完成。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愿选择相应种类的毕业设计,实践证明,通过毕业设计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同时也是对其实践创新能力的综合检验。

六、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

通过上述实践教学后培养出来的学生,用人单位普遍反映:(1)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2)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明显提升。(3)自信心明显增强。经过各个岗位的轮换后,学生还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真正适合什么样的工作,毕业时有目的地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明确了自己奋斗的目标,最大程度地实现自我价值。我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就业率几年来一直将近100%。

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收获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技能的提高上,而且还塑造出了胆大心细,不迷信书本,实践出真知的创新意识。在人际方面,毕业生还充分认识到与人为善、尊重他人、宽容的为人之道。

参考文献:

[1]夏建国、刘晓保,应用型本科教育:背景与实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3).

[2]倪伟、马从国,电气信息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电气教育,2007,(11).

铁路工程毕业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7-0085-01

一、领导加强重视,建立创新工作长效机制

1.构建工作领导机构

学校党政“一把手”应亲自挂帅,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总体思路是“搭建平台,优化服务,个性指导,提升能力”。我校制定了“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工作创新、岗位创业”相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改革方案。建立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学校“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教研室”,建立了创新创业导师库,创业导师140余名(其中:校内导师24名,校外导师120余名)强化领导决策,优化顶层设计,合理资源配置,加强部门协同。

2.完善教育M织体系

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主体和引导作用,完善教学部门牵头、多部门分工负责、协同联动的创新创业教育组织体系。根据需要每年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针对性的进行创新修订,使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需要相对应。

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双创”工作成效

学院为确保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工作成效,校内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投入资金80元余万元。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和对重点项目的扶持创业资金。

二、健全孵化服务功能,增强创新创业服务能力

结合学生实际,对“双创”工作进行了周密细致的安排,结合我校实际设计了五大类18个模块的教学内容,通过加强课程建设、组织学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大赛等系列活动。

同时积极促进“创业教师”向“创业导师”转变。采取集中备课等教学研讨形式,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形式,我们提出“教师与学生共成长”的口号,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院积极帮助学生树立“工作创新、岗位创业”意识,培养工匠精神,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学习典型。

2016届铁道机械化维护技术专业毕业生孙富阳在校期间(荣获2次国家励志奖学金、省优秀毕业生等称号,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活动,曾获得部级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职业规划大赛优胜奖等奖项,组建了跨区域、跨院校的创新创业团队(目前团队2849人,其中在校大学生1970人),提出了“建设家乡一个都不能少”的口号,在家乡双城市注册了“哈尔滨小蚯蚓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哈尔滨富国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2016年5月25日作为我省唯一的一名高职生,参加了在黑龙江省科技大厦的见面会,当面聆听了的谆谆教导。参加工作不足一年,在今年5月份结束的“哈尔滨铁路局岗位技能大赛”中,力克群雄荣获动检岗位第一名,荣获了哈尔滨铁路局的“才艺之星”称号。

2011届铁道车辆专业毕业生殷玉柱,参加工作3年,他曾连续两年被评为呼和浩特铁路局优秀共产党员,并荣获全国铁路系统最高荣誉“火车头奖章”。2014年11月15日《人民铁道报》头版刊登题目为“殷玉柱:小伙儿挑起安全大梁”的文章介绍了他的事迹。

2009届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张连鑫,在北京铁路局技术比武中取得第一名,获得“北京铁路局技术能手”、“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13年2月3日中央二套“经济半小时”栏目,以夜幕下的“隐形人”为题,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

三、校企深度融合,多方位支持创新创业工作

做为一所铁路院校,学院一方面,积极与哈尔滨铁路局签订了校企合作框架协议,全校与64个站段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在企业共聘请了120余名创新创业导师,我校学生在哈尔滨铁路职工培训基地(该实训基地与学院共享)可进行创新创业项目实训(一年来,有2337名学生参加了创新创业和岗位技能训练)。另一方面,积极鼓励支持学生成立各类创新创业团队,鼓励推荐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加国家、省、市的创业大赛。

1.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结合专业强化实作能力

按照专业培养方向的不同,为提升“工作创新、岗位创业”能力设计路径,进行专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帮助规划职业生涯,各专业成立“火车头先锋预备队”等,选拔并培养具有“工作创新、岗位创业”潜力的学生,力争为企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和拔尖人才。

学院积极发挥教师专业技术优势,面向路局开展各类技术研究和技术服务。我院电信工程学院师生先后完成了让湖路西站信号楼及驼峰信号楼联锁设备的安装、调试工程,昂昂溪――红旗营间复线改造工程信号楼联锁设备的安装、配线、调试工程;铁道工程学院教师、学生分别参加了中铁二十二局、中铁十六局承建哈齐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协助企业完成工程测量、工程试验和轨道板精调等任务;机车车辆学院专业师生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进行技术革新,共同开发的DF8B型内燃机车气门研磨机已经应用于企业一线生产中。

每年开展“最具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大学生”、“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及“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评选表彰活动激发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创新校企合作,与路局联合建设创新创业指导机构

与15个路局人才服务中心(站段)联合成立,由学校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和资深专家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职场领航讲座150余场。

3.将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教育与就业服务工作无缝对接

2016届毕业生2743名,就业率达90%以上,位居全省同类院校的前列,其中面向铁路局就业2045名,占毕业生总数的75%。2017届毕业生2680名,目前已与各铁路局签约2150名,占毕业生总数的80%,我们还采取“一对一”的帮扶措施,实现精准帮扶,效果十分显著。

创新创业工作还有许多的路要走,不仅要培养合格人才,更要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和拔尖人才。在今后的工作中秉承“笃志、务实、创新、拼搏”的宗旨,牢记“把握使命、率众前行”的工作方向,再创佳绩。

参考文献

铁路工程毕业论文篇(8)

1建筑行业发展趋势

建筑业分为“狭义建筑业”和“广义建筑业”,狭义建筑业主要包括建筑产品的生产(即施工)活动,广义的建筑业则涵盖了建筑产品的生产以及与建筑生产有关的所有的服务内容,包括规划、勘察、设计、建筑材料与成品及半成品的生产、施工及安装,建成环境的运营、维护及管理,以及相关的咨询和中介服务等等,反映了建筑业整个经济活动空间。文中所谈的建筑业是狭义建筑业。其实,无论是狭义还是广义,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不可避免地具有宏观经济形势相关性和政策敏感性,这决定了建筑企业在制定战略的时候,会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动态及各项经济指标。各项数据表明,未来几年里——建筑业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一直呈高速增长态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为10.9%,全年增幅预计不低于10%。而且,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工业生产、建筑、零售销售等基本面情况总体保持良好,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未来几年继续快速增长的潜力很强。据专家预测,截至2015年的未来几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有望超过官方制定的7.5%的目标。根据我国未来固定资产投资的状况,对未来建筑行业需求总量做出的预测是:到2015年,建筑业总产值(营业额)预计将超过90000亿元,年均增长7%,建筑业增加值将达到15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左右。具体说来,未来建筑业热点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铁路建设。“十二五”期间将是中国大规模铁路建设时期,铁路部门计划续转和新安排建设项目达200多个,其中客运专线项目28个,建设总投资12500亿元人民币。今年作为“十二五”的第二年,铁路建设已经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局面。据了解,去年上半年我国完成铁路基本建设投资621.9亿元,同比增长1.9倍。其中铁路基建大中型项目完成投资613.64亿元,同比增长2倍。可以预见,我国铁路新一轮大规模建设即将展开,随着铁路投资的放开,以及参与铁路建设项目资质限制的松动,铁路建设市场将成为建筑企业另一个充满机遇的细分行业市场。

公路建设。按照交通部已经确定的公路水路交通发展2020年以前的具体目标和本世纪中叶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公路基本形成由国道主干线和国家重点公路组成的骨架公路网,建成东、中部地区高速公路网和西部地区八条省际间公路通道,45个公路主枢纽和96个国家公路枢纽;到2015年,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20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5万多公里;到2020年,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250多万公里,高速公路达到7万公里以上。因此,未来10-20年,应是我国路桥建设持续、稳定发展的时期。

城市建设。首先,从城市化率来看,目前我国城市化率只有31%,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根据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和中国人口增长的综合分析,可以预测,未来20年内,中国城市化水平将提高到60%左右,这意味着城市化率每年需提高约1.5个百分点。其次,从我国城市的功能分区看,我国目前很多城市的功能分区并不合理,为了使城市土地价值最大化,必将对功能区重新划分,而这将导致现在很大一批城市住房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很多需要配套和重建。

房地产。近两年,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投资增速过猛势头得到初步遏制,过热的购房需求有所降温,但从投资总量上看,房地产市场的建设需求仍是建筑行业企业应重点关注的细分行业市场之一。参照我们过去二十余年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以及住房改造速度,202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可能达到35平方米,即平均每户现有城镇居民还要增加10平方米多。因此,可以大胆断言,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尽管房地产商可能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但房地产业将处于稳定发展的黄金时期。

除了上述种种之外,高速的经济增长态势及“十二五”期间国家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还会更多建筑市场热点,例如冶金、化工、电子工程等等。未来几年,施工企业将会在建筑大舞台上一展英姿,大显身手。

建筑业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从业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2 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就业前景

在选择专业时,一些家长和考生认为“学建筑出来就是当小工”,这类想法实际是一种误区。

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的毕业生大都去了工程技术岗位。对于专科(高职)层次的学生来说,就业一般是从基层干起,做具体的技术工作。建筑类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是各类建筑公司,房地产公司、监理公司和市政建设企业。建筑类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的岗位很多,如施工、预算、资料、安全、质量检测等。

建筑业、房地产业的持续高速发展,使建筑类专业毕业生成为高校应届求职大军中的宠儿。在大学毕业生总体就业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建筑类专业毕业生仍然十分走俏,需求量在各类专业中名列前茅。特别是,今年,在国家政策的调控下,建筑业仍呈现出繁荣景象。以山东商务职业学院2012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状况显示,在2012年上半年(截止到3月份),就有包括烟台建设集团、荣成建设集团、德信建筑有限公司等120余家企业到校索要建筑类各种专业的毕业生,提供岗位900余个。毕业生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2.1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今后十五年,山东省建筑及房地产行业对建筑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平均需求以每年60%以上的速度增加,人才缺口达40%以上,目前烟台地区的施工企业技术员缺口率达到70%。为此,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就业方向为建筑施工企业、监理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等,岗位为施工员(核心岗位)、质检员、安全员和资料员等。

2.2 工程造价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造价工作人员的市场需求量大,相对工作环境舒适,收入较丰厚(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年收入已经达到5万以上),是名副其实的白领人士,就业前景好。就业方向为施工企业、工程造价咨询公司、招标机构、房地产开发公司、企事业单位的基建部门等,本专业毕业生从事工程预结算编制、工程造价招投标、工程审计、工程监理经及工程造价管理相关软件的开发应用等工作。

铁路工程毕业论文篇(9)

一、铁路行业就业准入制度目前面临的问题

执业资格证书是新生劳动力就业、上岗、创业的通行证。“双证书”制度主要面向各类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按照这一要求,职业技术人员必须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否则,即使有相应的学历文凭,也不能上岗就业。 目前铁路行业按照“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原则正在完善铁路行业准入制度,规范和维护铁路行业就业准入行为。但铁路系统目前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就业准入制度,高职院校学生持“双证书”就业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原因如下:

1、多证书在铁路站段泛滥,技能鉴定证书含金量降低

目前,我国把职业划分为知识型和技能型两大类,分别由人事部和劳动保障部进行管理,实际工作中,职业资格的管理权又进一步分散到各行业主管部门,劳动保障部和人事部事实上处于从属地位。重复设定职业资格、重复考核认定等问题带来了许多矛盾。

以计算机应用技能的认证为例,目前就有教育部、劳动保障部、人事部、信息产业部及协会、商业机构等组织的数十种认证,许多毕业学生说:读书时,我们参加的是教育部门的全国性计算机考试,毕业后找工作时,应聘单位却表示,劳动部门组织的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才管用,现在工作了,又被要求参加人事部门的计算机水平考试。人们搞不清那么多证书,究竟谁最权威?就铁路目前状况而言,职工每年要经过多次考核,取得了一系列证书。例如铁路运输站段值班员,一般拥有铁路劳资部门颁发的技能鉴定证书、铁路运输部门颁发的值班员上岗证、铁路安全部门颁发的安全考核证、铁路教育部门职工教育考核证、继续教育证书、微机联锁值班员还要取得计算机操作相关证书等等,每个证书的轻易获得影响了职工技能鉴定证书的可信度。

2、铁路行业普遍认为技能鉴定考核的要求太低,不适应运输生产的要求

一张证书的含金量,往往与它的颁发机构的权威性、行业前景与个人价值的结合度以及培训机构的可信度紧密相连。铁路行业目前认证考试过程虽然有监督,但对职业院校学生和外聘乘务员的要求明显较低,对站段职工的要求比较严格。职业院校为了学生就业需要,希望提高考生的“通过率”,所以在考核环节,特别是实做环节上要求明显降低,造成铁路用人部门对技能鉴定证书的可信度产生动摇。例如铁路站段对于岗位知识“应知应会”的考核要求是90分,对安全知识考核的要求是100分;单司机考核及格线为85分,但技能鉴定考核只要60分就可以,所以站段领导认为证书持有者只是知道该工种的最基本知识,不能满足该工种对新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

3、技能鉴定认证内容不科学。一些机构所设置的认证考试与现实应用脱节

许多站段领导认为:认为技能鉴定学习和考核的内容与站段生产脱节,内容没有针对性,考核内容不合理,职业院校学生手持多证但并不能真正为企业的安全生产作出贡献,学生要取得的证书没有与企业发展目标相联系,所以思想上不重视。同时技能鉴定证书不能体现职工的核心能力,如员工责任心、员工沟通协调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等,所以他们认为技能鉴定证书的说服力很有限。

4 、在企业中建立了严格的职工上岗标准和严格的考核标准,但没有建立相应的员工就业准入标准和考核标准

目前,就铁路企业而言,各单位普遍采用学习、育人和用人相结合的原则,在企业内部建立上岗靠技能、竞争靠本事,采用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鼓励职工自觉学习,在职工中形成唯先必争、唯能必争的氛围,将职工参加学习的表现和实际操作水平作为企业用人的主要依据。但是铁路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员工就业准入标准和考核标准,没有建立对新进职工“双证书”含金量的测评标准,员工就业准入人为影响因素多,就业准入缺乏公平性。

5、缺乏对就业准入职工综合素质的考核标准

从事任何一种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所发挥的作用,都是以其整体的人格表现出来的。业务知识与技能,在工作过程中能否充分施展出来,往往与个人的思想品质、创造精神、劳动态度、职业道德以及其它心理素质有关,这些非业务方面的素质影响着工作的效果与质量。因而,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技能,鼓励学生取得证书时,应当对之有所要求,使业务素质与全面素质统一和谐的发展。相应的铁路用人单位也应该制定考核标准,对进入铁路行业的员工进行综合素质测试,但是铁路目前缺乏这方面的综合素质测试标准。

二、铁路行业就业准入制度的完善

1、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从源头上提高铁路行业就业人才的实际水平

(1)校企合作是提高铁路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客观需要。

目前铁路高技能型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铁路快速发展的瓶颈,为解决高技能人才的供需矛盾,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铁路企业每年都在下大力气抓职工培训,但效果欠佳,主要原因有四点:一是企业不具备办教育的主体地位,不能解决学员的学历文凭,影响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二是站段师资严重不足,结构也不合理,不能对职工进行系统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三是基础教学设施不足,教学方法简单;四是现场教员大多数对新技术、新设备理解不够。铁路企业与铁路院校合作,职业院校可以对企业职工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铁路企业通过接受职业院校铁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为铁路企业搞好高技能人才储备。

(2)校企合作是铁路院校完善办学条件、实现快速发展的需要。

铁路职业院校应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实验实践设备,不断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只有这样,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符合铁路运输工作的需要,毕业生才会有出路,职业院校才能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学院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通过校企合作职业院校可以为铁路企业提供职工培训服务和专业技术支持,通过校企之间的良性互动,有效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为职业院校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完善。

2、校企合作是培养铁路高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高技能型人才要具备三个基本素质,一是科学文化素质,二是实际操作技能,三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如果学生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将会受到很大限制,而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要通过职业院校系统的理论学习。实际操作技能水平的提高要靠实践经验的积累,要有一个“传、帮、带”的过程,学生只有在通过企业实际的锻炼,通过企业员工的实践指导,才能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在实践中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只有通过学生在校的职业道德培养和在铁路站段的实践体验,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才能得到有效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才能得到加强。可见要培养铁路高技能型人才,只靠学校或企业都不行,只有开展双方合作,才能培养出铁路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1)聘请企业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在职业院校兼职

铁路职业院校应聘请铁路企业、地方铁路公司、城市地铁经营公司的领导担任铁路院校的顾问,聘请铁路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现场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加强院校与企业的交流沟通,共同确定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共同优化教学计划,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课程。

(2)共同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不仅是实现高职教育教学计划的关键,更是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的关键。铁路职业院校要培养出满足铁路企业实际需求的人才,必须建立一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师资队伍。通过校企合作,铁路院校可以定期把教师送到铁路基层站段去参加实践锻炼,使教师能够深入铁路一线提高技能水平。职业院校通过聘用铁路企业中既有理论知识又有操作技能的一线管理人员、操作技师和高级技师作为学校兼职教师,达到有效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的效果。

(3)共同编写专业教材

由于铁路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广泛应用,铁路技术规范和安全规范不断更新,要想使铁路专业教材充分体现“实用” 、“适度超前”的特点,编写学生用的教材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教材编写委员会要吸纳铁路科研院所的有关人员参加,或请他们担任审稿人,要注意把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编入教材;二是要吸纳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编写,把现场实际工作中急需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内容编入教材;三是专业教材主编要深入现场,了解实际工作需要,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有效解决学用“两张皮”问题。

(4)共同组建职业资格考评委员会

由于目前培训认证多部门管理,铁路院校毕业生的职业资格认证过程中铁路企业的参与度不够,加上一些认证标准偏离铁路行业的实际工作需要,为维护“职业资格证书”的法律地位,使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职业资格鉴定,应由铁路职业院校和铁路企业共同组建职业资格考评委员会,共同参与职业资格鉴定试题库的建设,共同参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过程,在互信的基础上实现统一认证。

(5)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建立教育伙伴关系,实行教育资源共享。

实习基地建设是铁路院校建设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校内实习基地主要有基本技能实训室,模拟训练实训室和综合实训演练室,职业院校要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校内实训设施建设,加强实训指导教师的培养,进一步完善实习工作制度,明确各个实践环节的目标,使学生在学校掌握实际操作的基本技能。校外实习基地主要在基层站段,只有在基层站段通过现场生产实习才能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才能够独立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实现学生到企业去后的 “零过度”。 现场实习是培养实用型人才最关键的环节,要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就必须与铁路基层站段建立教育伙伴关系,让企业接受学生到基层去实习,请企业指派责任心强、业务精的师傅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大量实践证明,以培养一线工人为目标,通过校企业教育资源共享,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主要形式和效果如下:

采取企业工人技术能手、骨干为师,通过师徒关系,建立“一帮一”学习模式。

效果

通过企业优秀技术专家、操作能手,利用应用设备现场对学生示范。

效果

通过现场典型案例,利用光盘、直观效果图进行学习。

效果

针对生产、安全和管理中某一问题,组织全班学生现场集中讨论学习。

效果

聘请优秀培训师、技术专家、技术操作能手对学生进行现场理论学习。

效果

3、校企合作共建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

校企共商高职学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高职学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其现实意义。目前绝大部分高职学院未形成一个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全面素质教育体系,学校应如何检验和引导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是高职学院面临的现实问题。学校的全面素质教育活动并不能代表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必须要对学生的素质发展情况进行监控,使学校和学生本人都知道其发展状态,以便能够更好地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用人单位也强烈希望了解毕业生的素质情况,目前,职业院校能够给用人单位提供的只是成绩单、奖状、证书等,不能充分反映毕业生的真实情况。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形成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是学生学业评价的补充和完善。

如果我们将职业院校培养的目标定位为“给企业培养一线员工”,那么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时就必须注意相关的技能要求和其他能力要求。首先应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等进行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然后根据技能工作岗位的特点和个人情况安排不同的培养内容,做到“对症下药”,在进行岗位技能培养时应进行人格、价值观、向心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职业院校应和企业一起制定科学的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为企业在职业院校选取员工提供依据。如下表:

【参考文献】

[1]任建国、毕恩兴、袁素瑛等.路行业就业准入制度的研究[R] 中国职教学会2007年重点科研课题,课题编号:290322.

铁路工程毕业论文篇(10)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发展的日臻完善,高职院校内部的专业布局也在不断进行结构性调整,其中弱势专业面临撤并困难,笔者所在的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也同样存在着这个问题。

一、“弱势专业”招生与就业形势

从表1可以看出铁道运输系2011、2012、2013三年各专业计划招生、实际招生具体情况。除了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招生计划人数在逐年稳定提高,其他三个弱势专业每年的招生人数都在下降,并且实际计划人数与就读人数对比悬殊。

二、弱势专业招生就业难的原因

在专业性较强的职业院校里,“弱势”专业的竞争优势非常不明显,“弱势”专业的学生需要比其他专业的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才有可能在就业市场这块大蛋糕上分得满意的一块,这就形成了弱势专业招生就业难的一个普遍问题。除此之外,“弱势”专业招生就业难还有其他一些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原因。

(一)“弱势”专业核心竞争力不够突出

一个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该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取得成功的砝码。而对于铁道运输系的这三个弱势专业来说,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影响了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

1.技术性和实用性不强。这个是所有“弱势”专业的共性,也是三个弱势专业招生、就业的瓶颈所在。由于专业性的限制,这三个专业或者偏向于理论教学,或者知识趋于边缘化,毕业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错,但是缺少具体的实际操作,很多用人企业注重的是即时获利而不愿意或者没有条件花时间、花精力去培训员工。

2.根基薄弱。部分弱势“专业”,成立时间短,师资力量薄弱,直接造成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如电子商务专业成立于2009年,迄今为止才5年,除去原有的计算机系的教师资源,目前仅有电子商务专业老师2人,并且两名教师都是半路出家,并非电子商务专业科班出身。再如应用英语专业,教师虽多(20人),但承担全院所有教学班级的英语基础课授课,平均下来,每个老师的工作量都相当大,因此,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研究和深入专业学习。旅管教研室也只有专业教师3人。

3.缺乏专业知名度和就业渠道。高校专业品牌的构建,需要一定时间来展现和沉淀,由于“弱势”专业成立时间短、毕业生人数少,短时间内无法形成自己的口碑。另外,本科院校中普遍也开设有英语、旅游、电子商务等专业,由于培养目标和方式不一样,高职高专类院校的毕业生无法形成良好的竞争力。再者,“弱势”专业没有很好的就业渠道,学院重视程度不够。

(二)毕业生求职期望过高

部分毕业生对自我评价过高,把就业目标锁定在大城市、大企业,这就大大缩小了毕业生的择业范围。一些“弱势”专业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学专业技能与其他专业所学技能差异,盲目以薪资作为择业标准,结果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三)转专业过于随便

学校没有出台相关的转专业具体流程和要求,转专业变的非常随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自信,喜欢盲目跟风,甚至出现个别学生入学时是应用英语专业,第二学年转到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毕业时因为签工作又转入铁路通信信号专业的现象,这种现象并不是个例。另从表1、表3也可以看出来,2011届应用英语专业实际就读人数89人,到2014年毕业时该班只剩下45名学生,除两名学生退学外,其余42名学生全部转入其他专业。

三、为“弱势”专业铺就发展之路

(一)丰富教学资源,强化“弱势”专业硬件、软件设施

1.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确保“弱势”专业发展强大后劲。旅游管理、电子商务两个专业教师资源少,应该根据学生需求,及时引进和培养新的老师,鼓励老师参与科研工作。应用英语专业教师工作量大,建议将老师分为基础英语教师和英语专业教师两类,从事基础英语教学的老师主攻基础性教学,而从事专业英语的教师则专攻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深入英语专业研究。要求所有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节假日深入企业工作学习,与用人单位进行直接接触。

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弱势”专业的软件设施。学校要根据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对“弱势”专业加大投资力度,有计划、有步骤的完善教学设施设备。比如尽快将新校区英语专业的“语音室”建好、更新已经陈旧的“外贸单证”、“国际贸易实务”软件等等。

3.强化课程改革,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加大实践力度。要更新教学观念,深化教育改革,以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尤其是人才培养方案,要及时、全面的反应当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能跟踪甚至超前于社会对该专业的理论和技术需求,确保所开设的课程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实用性、连贯性、稳定性。

(二)积极探寻就业渠道和方式

1.转变学生就业思想,引导学生准确定位。首先,专业课教师及班主任要定期对学生进行思想强化,改变学生对“弱势”专业的偏见,消除消极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主动学习。其次,招生就业部门要对既有的信息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专门为“弱势”专业学生定制就业形势分析报告和职业信息手册,帮助他们及时了解就业动态和用人需求。最后,要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了解自身情况,做到“先就业,再择业”。

2.支持和鼓励学生进行多渠道就业,拓展就业渠道。对就业存在困难的专业而言,应该提倡学生接收和采取灵活的就业方式。灵活的就业种类和涵盖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季节工、劳务承包、劳务派遣等一般劳动;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自己当老板;当然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用人招聘考试,村官招考、三支一扶人员招考也是提升就业率的一个方法。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继续升学“专升本”进入本科高校继续深造。

3.学院招生就业处除联系与企业签订订单协议班。可以仿效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建立订单培养模式,既缓解企业用工困难,又可以解决毕业生就业困难。并且,可以依据订单,与企业共同探讨所需人才,形成积极、准确、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

建立完善的转专业机制,明确如何转专业、哪些人可以转专业、通过什么方式转专业,严格控制专业的转进与转出。如限制每学年转专业总人数、要求转专业的学生必须在原专业课程学习中排名前百分之几等等。

每个学校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弱势” 专业,提升“弱势”专业的招生、就业情况,既要学校和系部加大对“弱势”专业的扶持力度,又要转变学生自身的想法,对他们进行科学的导向和定位,这样才有可能健康、快速的扭“弱”为“强”。

铁路工程毕业论文篇(1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C-0036-02

2013年9月和10月主席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广西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因此,广西应该尽最大努力发挥其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构建面向东盟区域的国际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在“一带一路”战略中,“中国高铁”是一张亮丽的名片。而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是广西唯一一所铁路院校,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再加上“中国高铁”这一名片的推波助澜,使得这一所经过了60载的中国铁路风雨洗礼与沉淀的院校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本文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分析当今铁路高职院校发展亟须解决的难题出发,结合“一带一路”战略的机遇,寻求发展的新突破点。

一、铁路高职院校发展亟须解决的难题

(一)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

1.地理局限性。广西地处中国西南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相对落后;而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限制了教育文化水平的发展。因此,相对于中国沿海发达地区,广西教育文化水平发展比较低。由于经济水平发展相对缓慢,很难吸引具有高知识水平的高技能型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广西科技教育文化水平的发展,教育资源也比较匮乏。综合这些原因,也限制了铁路高职院校的发展。

2.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当今铁路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主要分为专业基本素质课,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其课程设置主要是针对专业技能开展的实操及理论课程。由于“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中国高铁已经走向了世界,因此,增设一些国外文化课及语言类课程迫在眉睫。当今的铁路高职院校毕业生应该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综合文化素质、外语能力。只有具备优秀的综合素质,我们的毕业生才能更好地走向岗位,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3.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以柳州铁道职业院校为例,由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开展,我国的铁路行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铁路行业每年也需要大批量的毕业生为其注入新的活力。这也直接造就了当今铁路高职院校报考现场火爆,就业推荐会如火如荼的场面。很多铁路高职院校学生一入校就与企业签订了定向培养协议,面对一拿毕业证就有工作的“高人一等”心态,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消减,学习心态也越来越懒散,整天“混日子”。也造成了近年来铁路高职院校补考、重修率大大增长。

(二)缺少“走出去”的机会与经验

1.缺少经费。我国政府在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时就明确提出了,要积极扩大留学生相互交流的规模,开展合作办学。相比较发达国家,我国职业教育在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办学质量、产业支撑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生源不足、教学资源利用率低等等这些困难。我国职业院校也憧憬着有一天能走出国门,学生也憧憬着能“走出去”,但是这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共同提供相应的经济支持。

2.师资能力有待提高。由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已经全面地走向世界,我国各领域都与国际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部分高职院校教师还只是停留在上好旧教材、旧课本的阶段。这不仅制约了教师本人职业生涯的发展,也限制了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由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开展,我们与各国的交流更密切了,使得我国的教育也更面向世界了。这也要求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能力,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在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国外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以及语言能力的学习。这也需要政府、学校能够为年轻教师多提供一些出国学习进修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走出去体会、学习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教育技术。

二、高职院校发展的新思路

(一)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1.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应充分发挥广西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的地理优势。中国职业教育相比较发达国家虽然还存在差距,但是在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办学质量、产业支撑等方面,我国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因此,应充分发挥其地理优势,通过东盟博览会向国外介绍我们的教育理念,吸引发展中国家的先进的科技文化、教育理念等来到中国,让国外教育国外文化与中国职业教育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2.加强课程建设。职业院校应该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并结合这个大背景下的劳动力市场变化情况,加强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连续性。

在课程设置合理化方面,着重处理好基础课程中基础性与应用性的辩证关系。例如英语教学方面,可以多引进一些外籍教师教授外语及小语种相关的专业英语课程,同时在课程设置上增加国外文化、管理类课程,培养出适应“一带一路”国际融合背景的、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优秀毕业生。

在课程设置连续性方面,着重处理好课程标准化与课程设计弹性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设计课程基本单元模块,并在教学与教学管理上统一标准,以此来保证教学质量的相对稳定;另一方面根据劳动力市场在“一带一路”的影响下产生的变化,设计独立的、具备充分弹性的职业技术课程补充模块,以此来保证毕业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能够充分与市场接轨。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变化是前所未有的,这对职业院校课程建设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轨道交通专业上为我国铁路建设供应储备人才,更积极对接地方产业需求,根据柳州市产业布局开展课程建设。在大力提高传统专业培养质量的基础上,灵活开发新兴专业课程,使得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保持了动态的一致,同时该校还成立自动化技术应用研究所,并利用研究所开展了深度的校企合作项目,保持课程与行业需求的契合。

3.设置多元的考核机制。由于当今铁路行业迅速发展,每年需要大批量的就业生为其注入新的活力。因此,每年的铁路院校企业招聘会现场都异常火爆。学校为了保证其就业率,也逐渐相对放松了对其毕业生的要求。这也间接造成了学校的学习氛围日渐懒散,随处可见学生整天“混日子”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应设置多元的考核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其一,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重在过程性评价的评价机制。加强对学生平时学生中的课堂考勤、课堂提问、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各项实践活动参加及完成情况、学习态度等过程考核。其二,课程考核尽量把期末考试“一考定成绩”转变成过程考核,可以分单元、分学习阶段进行过程性考核,最后课程成绩应结合该学生在整门课程的学习过程的各项表现及各阶段的过程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其三,加强学生素质评价。对于毕业生的教学计划设置应该注重鼓励学生课外活动参与、社会活动及各项技能比赛等。增加学生之间互评,师生互评等手段有效促进学校教学、学习氛围等有利发展。在平时校园生活中应注意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职业认同感及爱国情操等素质培养。努力培养出兼具职业认同感强,社会责任心重,专业技能高的优秀毕业生。

(二)加强合作办学

“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开展,使得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向了世界。中国职业教育也可以借着“走出去”企业的这股东风,把中国职业教育也“带出去”。加强合作办学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是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校企合作)。可以更好培养其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校企合作可以实现教育资源与企业资源的有效整合,既节约教育资源,也为企业带来新的活力。二是国内职业教育可加强与国外职业教育的合作。这可以使得我国职业教育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让年轻教师走出去,多学习国际新的专业技术、新的教育技术,相互借鉴,相互学习。

在“一带一路”这一良好背景下,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加入了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联盟,并参加了2015年9月举行的第二届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论坛。紧接着,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交通大学共同签订了关于合作开展了铁道通信信号、铁道工程等2个专业的人才培养项目,共同为俄罗斯铁路发展培养人才。

综上所述,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给铁路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而铁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也存在一些独特性,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应该结合本院校的特点和规律,克服其发展中由于地理局限性、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考核机制不完善、缺少经费等困难,通过充分发挥广西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的地理优势,从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方面、加强合作办学方面着手。进而铁路职业院校能迎来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段晓聪.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研究――以广东省职业院校为例[J]. 职业教育,2015(7)

[2]李世泽.“一带一路”,走活广西发展这盘棋[J].当代广西,2015(7)

[3]黄志勇.广西在全国新一轮开放中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兼论广西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思路[J]. 改革与战略,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