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火灾建筑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7 18:01:52

火灾建筑论文

火灾建筑论文篇(1)

论文摘要:建筑电气火灾防范任重道远。主要可以从建筑电气线路火灾防范、建筑电气照明火灾防范、建筑电气系统辅助设备火灾防范、建筑电气监督管理的强化和建筑电气火灾防范新技术的运用五个方面着手。 论文关键词:火灾 建筑电气 线路 防范 0 引言 自国家“七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国能源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满足了因经济发展而带来的用电量大幅度增加的需要,然而,建筑电气火灾发生的频率也随之日益提高,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不断寻找相对有效的建筑电气防火安全措施工作必须坚持不懈常抓不放。 1 强调建筑电气线路的火灾防范 据统计,建筑电气火灾中,电气线路引发的火灾占电气火灾的60%以上。而其中最为常见电气线路火灾又属短路故障引发的火灾和线路长期过载引发的火灾。 1.1 短路故障火灾防范 短路,俗称连电,是指电气线路中相线与相线、相线与零线之间短接起来的现象。发生短路时,线路中的电流增加为正常时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而产生的热量又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使得温度急剧上升,大大超过允许范围。如果温度达到可燃物的引燃温度,即引起燃烧,从而导致火灾。 引起建筑电气短路的原因多样。当电气设备的绝缘老化变质或受到高温、潮湿或腐蚀的作用而失去绝缘能力,即可能引起短路事故。绝缘导线直接缠绕、勾挂在铁钉或铁丝上时,由于摩擦或铁锈腐蚀,很容易使绝缘破坏而形成短路。由于设备安装不当或工作疏忽,可能使电气设备的绝缘受到机械损伤而形成短路。由于所选用设备的额定电压太低,不能满足工作电压的要求,可能击穿而短路。由于维护不及时,导电粉尘或纤维进入电气设备,也可能引起短路事故。由于管理不严,小动物或生长的植物也可能引起短路事故。在安装和检修工作中,由于接线和操作错误也可能造成短路事故。此外,雷电放电电流极大,有类似短路电流且比短路电流更强的热效应,也可能引起火灾。 防止建筑电气线路短路的措施主要有:第一,严格按照《电气设计规程》的规定,设计、安装、调试、使用和维修电气线路。第二,防止电气线路绝缘老化,除考虑环境条件的影响外,还应定期对线路的绝缘情况进行检查。第三,不同的工作环境,电气线路中导线和电缆的选择和敷设,应根据相应的国家标准规定进行。第四,加强电气线路的安全管理,防止人为操作事故和未经允许情况下乱拉乱接线路。 1.2 线路长期过载火灾防范 过载,也称过负荷运行,是指超过电气线路和设备允许负荷运行的现象。负荷是指电气设备和线路中通过的功率或电流。线路发生过载的主要原因是导线截面积选用过小,实际负荷远远超出了导线的安全载流量,或在线路中加入过多或功率过大的设备等原因所造成的。 防止建筑电气线路长期过载的措施主要有:第一,要做好导线材料的选择。由于国家“以铝代铜”的政策影响,许多地方一般采用铝芯导线,但对于电路要求较高的建筑,为提高截面载流能力,便于敷设,应多采用铜芯线。同时进行精确的负荷计算,合理选择导线的截面。第二,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功能确定导线的敷设方式。一般吊顶内的电线应使用不燃或难燃材料管配线,如PVC管,也可以用金属管配线,或带金属保护的绝缘线,用来避免导线短路时引燃可燃物。消防用电的传输线路应采用穿金属管,经阻燃处理的硬质塑料管或封闭式线槽保护方式布线。第三,高温表面灯具附近的导线应采用耐热绝缘导线(如玻璃、石棉、瓷珠等护套的导线)而不应采用具有延燃性绝缘导线。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热设备从工业到家庭应用越来越广泛,如电炉子、电烤箱、电暖气、电熨斗等,而这些设备都容易使线路过载。这些电热设备是把电能转化成热能的设备,具有功率大、加热温度高、控温时间长的特点。据统计,许多电热设备火灾都是违反操作规程,将电热器放到易燃材料上长时间烘烤

火灾建筑论文篇(2)

1.1人为因素所致

主要是指人员有意或者无意的一些危险行为引发的火灾,如部分人员在地下商场吸烟用火、违反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安全乘车规定等。

1.2电气故障所致

地下建筑空间工程电力、电气设备和电缆较多,安装的电缆和电气设备因潮湿、鼠害、老化、过载、维修使用不当,很容易造成电气线路的短路、过负荷、漏电。

2地下建筑空间火灾的解决对策

做好日常地下建筑空间消防知识的普及,具备并做好迅速有效应急处置的各种措施及防控,尽可能地减少地下建筑空间火灾的发生,还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2.1地下建筑空间人员密集、流量大,发生火灾时人员应急疏散和排烟散热是关键

2.1.1全面强化地下建筑空间内工作人员心理拓展及逃生疏散的演练,普及人员的逃生常识,维护并确保应急通道畅通,运用热成像仪、烟雾视像仪等设备与各种救应方法手段措施,确保并有效组织被困人员能够紧张有序地撤离。

2.1.2排烟散热是地下建筑空间火灾处置关键:

(1)要充分利用排烟管道口及通风口排烟,实施对火灾发生时所产生并集聚的大量有毒气体和浓烟的快速扩散,防止火灾周边温度骤升;

(2)进行机械排烟的同时,可集中使用喷雾水枪进行稀释排烟排热作业。排烟时,应注意正确选择时机及方法、部位,以防止因排烟改变火势蔓延的方向和扩展速度,对灭火救援工作造成新的困难。

2.2地下建筑空间火灾具有特殊性

2.2.1要对地下建筑空间建筑内的结构与功能、布局与运行使用情况、消防设施(包括气体灭火间、排烟设施)、可用水源及其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位置、方向及数量,升降电梯运行等进行情况熟悉与掌握。

2.2.2针对地下建筑空间的使用、高峰客流、运营管理等情况,制定出实施操作性强的灭火救援预案,做到“多预案”。

2.2.3开展对地下建筑空间的快速开通救生通道、防控与救援等作业的实战演练,并结合制定的预案,在地下建筑空间以及区间隧道、上盖建筑开展针对性的火灾业务演练。

2.3地下建筑空间火灾不可能时时发生

对于地下建筑空间火灾的扑救的经验教训也很难在实践中得到积累和提升,总结国内外地下建筑空间火灾事故案例,加强对过去国内外发生的大量的地下建筑空间火灾案例中的方法研究,重新学习,重新展评,提升应对地下建筑空间火灾的能力和素质。

3应当注意的事项

火灾建筑论文篇(3)

2检测及结语

2.1火灾基本情况

火灾发生于中午,可燃烧物为松木;燃烧时间约为1.5h;灭火方式为消防车冷水灭火;火灾位置。燃烧发生在标高2.820~5.950m之间,一侧靠近填充墙,底部无其它构件,顶部为挑板(标高5.950m),火灾发生时风力较大,燃烧物燃烧较充分。由于标高5.950m挑板阻隔作用,燃烧未波及5.950m以上结构。混凝土框架结构封顶两个月,柱、梁、板均未抹灰。

2.2结构烧灼损伤状况

(1)框架柱、梁。混凝土柱存在油烟和烟灰;混凝土表面呈浅黄色;混凝土表面存在裂缝网;柱中间部位混凝土脱落面积较大,最大落深度约为4cm;个别受力钢筋外露;构件无明显变形。混凝土梁底面部分被黑色覆盖;混凝土表面存在裂缝;梁侧及底部局部混凝土脱落;有受力钢筋暴露;构件无明显变形。(2)板。混凝土楼板下表面2/3被烧光,1/3被油烟和烟灰覆盖;表面局部脱落;板底有受力钢筋暴露,最大暴露长度为0.5m左右;构件无明显变形。

2.3检查结果及结论

对直接暴露于火焰或高温烟气的结构构件采用钻芯法检测,对其余轻微或未直接遭受烧灼作用的结构构件采用回弹法进行检测。对该工程火灾区域所用钢筋进行抽样截取,依据GB1499.2-2007《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的相关规定,对现场截取的钢筋进行钢筋力学性能检测。根据现场及检测,判断火灾最高温度约为600~700℃。该工程标高5.950m处梁板、标高2.820~5.950柱、梁烧损严重,混凝土构件应采取加固或维修处理措施。

3加固设计

根据检测结果,火灾后承载能力受到影响的构件,进行加固处理。对柱采用围套法,梁底采用埋置附加钢筋。对轻度烧伤的构件,凿除混凝土疏松部位至密实处,以无收缩灌浆料置换处理。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和加固效果,加固时应对构件做良好支撑,原混凝土构件不应出现拉应力;所有加固构件应凿除疏松层并冲洗干净,采用环氧砂浆修复后进行加固施工。

火灾建筑论文篇(4)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对安全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保障意外发生火灾时,建筑物内人员的生命安全及设施等消防和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应急照明的设置是十分重要的安全手段。

1火灾应急照明的设置

火灾应急照明分为3类:疏散照明、安全照明和备用照明。火灾应急照明是为在火灾发生电网停电时,供有关扑救人员继续工作和其他人员安全疏散而设置的照明设施,主要包括疏散照明和备用照明两部分。

1-1火灾疏散照明的设置

在疏散期间,为防止疏散通道骤然变暗,应使疏散通道上有足够的照明,以抑制人员在心理上的惊慌和保障疏散的安全,同时,还要以显眼的文字、鲜明的标记指明疏散方向,该照明设施称作疏散指示标志。疏散标志应能保证在通道和公共场所的人员在任何位置都能发现并依照其指示迅速采取行动。

疏散照明灯应当设置在以下场所:走廊交叉口、拐弯处、疏散楼梯间、防排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候梯厅、疏散通道及火灾报警按钮、消防设施的附近、公共场所等部位,其地面最低照度不应低于0.5LX。由于火灾所产生的烟雾大多向上积聚,因此疏散指示标志的安装高度不宜太高,在墙上安装时不宜高于1m,其间距不宜大于20m。安全出口标志灯应设置在安全出口处,其安装位置宜在门内侧的墙上和顶棚下。

1-2火灾备用照明的设置

火灾备用照明作为在火灾发生时正常电源断电情况下,确保各种正常活动和消防工作能得以继续进行的非正常情况下的工作照明设施。

火灾备用照明应设置在下列场所:主厂房、主控楼、输煤系统、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配电室、通信机房等重要设施处。其照度值应该取该场所正常工作的最低照度值,备用照明通常利用正常照明设施的部分或全部,正常照明故障时可进行自动切换。

2火灾应急照明的电源

在整个发电厂中,消防负荷属于一级用电负荷,火灾应急照明在消防负荷中处于重要地位,其供给电源除正常电源之外,必须设有备用电源。配电方式应采用双回路供电,在最末一级专用照明配电箱处自动切换,正常电源断电后,自动切换为备用电源。

火灾应急照明备用电源的设置一般有3种方式:取自电力网不同开闭所的另外一路高压电源;具有自启动功能的发电机组;蓄电池(集中设置、应急灯自带的蓄电池)。

相对来说,蓄电池作为应急照明的电源具有造价低、容易操作、无切换时间等优点,所以目前大多数建筑的火灾应急照明电源均采用这种方式。蓄电池可以集中供电,也可以分散供电。对于布置相对集中的大中型建筑,多采用集中式;对于分散布置的小型建筑,由于电源容量较小,一般采用小型内装灯具、蓄电池、充电器和继电器的组装单元。由于这种方式的应急照明布置较分散,各单元自成体系且构造复杂,给维护检修带来不便,因此,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工程中,采用集中蓄电池(带逆变器)作为火灾应急照明电源。

集中蓄电池具有蓄电池集中布置、维护管理方便和灯具可与正常照明采用同样的灯具,选择范围大,形式多样美观,维修更换容易的优点。在实际选型中,可根据工程规模、灯具数量选择不同容量、不同等级的电源,电池宜选用免维护的蓄电池。目前国内外新开发的用氢作为动力的电池,具有无污染、取材空间大的特点,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电池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3火灾应急照明灯具的选择和线路敷设

3.1灯具的选择

火灾应急照明灯具如果在正常和火灾时均使用,应选择与同场合正常照明相同类型的灯具。但如果正常照明的灯具为非快速点燃型,如普通荧光灯、高压汞灯、高压钠灯等,则火灾应急照明灯具应该改为具有快速点燃性能的灯具,如快速启动荧光灯、白炽灯等,但不宜采用碘钨灯。

火灾应急照明如果只在火灾情况下运行,则可选择白炽灯,具有点燃快、功率范围广、价格相对低、交直流通用等优点。

火灾应急照明灯具本身应考虑具有一定的耐火性能,其外壳应采用非燃烧体制作。灯具安装在/)以下的位置时宜采用暗装,避免受损伤。

3.2线路的敷设

火灾应急照明线路应能保证在火灾情况下安全可靠,确保应急照明的使用。应急照明应采用双回路供电,在应急照明配电箱处自动切换。其线路应和正常照明分管敷设,不共用中性线和火线。火灾应急照明的线路应按防火分区敷设,每个防火分区应有相对独立的应急照明小系统,不宜跨接。

火灾建筑论文篇(5)

建国前,我国古建筑起火多数是雷击和战争引起的。建国后,一些古建筑被随意改变其使用性质,火灾时有发生,原因也大不相同。新中国成立50年(1949—2003),我国共发生古建筑火灾165起,其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4-6]:(1)自然界的危害。雷击是自然界给古建筑带来的重要危害。雷电直接击中古建筑则可能会引发火灾,而雷击古建筑周边的建筑或林木等引发火灾,也会间接威胁到古建筑的安全。(2)人为因素造成的灾难。从历年各种火灾发生的原因来看,因为人为因素造成的火灾,占火灾总数90%以上,古建筑火灾也大致如此。从建国以来的情况看,人为造成古建筑火灾的原因主要是:用火不慎;电气设备使用不当;电线陈旧老化、绝缘损坏、发生短路引起火灾;吸烟、乱扔烟头、火柴棒;纵火、玩火;宗教活动;管理和使用不善。除此以外,因外部的火灾蔓延引发古建筑起火也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我国古建筑讲究“曲径通幽”,往往位于深山茂林之中,因此一旦古建筑周围的森林发生火灾,必将严重威胁到古建筑本身的安全。

2古建筑火灾风险特征及分析

综合以往古建筑火灾事故特征及起因类型,建立事故树,如图1所示。该系统最小割集8个,最小径集3个。从最小径集来看,只要氧气和可燃物这两个基本事件不发生,就可以避免火灾的发生。其次,点火源的7个基本事件都不发生,也可保证无火灾的发生。由此可见,点火源是最关键的基本事件。然而,氧气和可燃物这两个因素是不可控的,所以保证点火源的基本事件都不发生是非常重要的。由古建筑火灾事故树可知,引起古建筑火灾的主要原因有可燃物自燃、人为纵火、乱丢烟头、电气线路故障、香烛火灾、炊事火灾等。可燃物的种类与体量、点火源的位置及方式、消防防护技术与措施都决定着古建筑火灾事故的严重程度。此外,古建筑整体消防安全规划水平,消防配套设备与应急处理措施方案,以及监督和安全管理水平都是左右古建筑消防安全的关键性因素。

3古建筑火灾风险控制策略

通过前文的分析,在古建筑中若能控制点火源,即尽早发现火灾或者早期实现消防扑救,则可有效降低古建筑火灾的发生概率。火灾的及时发现和扑救需要配置适宜的消防报警设备和自动灭火系统,同时要提高相关人员的消防意识,配置足够的消防器材,畅通消防通道,合理划分防火分区。本文对消防管理及防火分区划分不展开讨论,重点讨论通过合理设置火灾探测与扑救设施,实现古建筑火灾风险控制。古建筑往往群体布局,单体建筑多而且差异较大,消防设计各异,因此在进行火灾探测与扑救设施的设计与安装时,需因地制宜。

3.1火灾探测技术比较分析与选型古建筑材料的不同要求对其监测手段也不尽相同。传统木结构古建筑本身有很多优点,如抗震性能好,材料来源广泛,施工速度快等。但是,木结构古建筑也存在很多弊病,如容易被雨水腐蚀、白蚁侵蚀,容易发生火灾等。木质结构建筑的这些特点,首先要求监测手段必须要防火、防雷击,其次监测中所用到的传感器件不能具有腐蚀性,最后监测的本身尽量避免给木结构建筑施加过大的额外荷载。另一类是砖石砌体建筑,长期以来,由于外部环境的改变、风雨的剥蚀以及战争和现代旅游业等社会因素干扰,绝大多数古建筑的砌体中都有空鼓、裂缝、倾斜和酥碱等发生,并正逐步吞噬着古建筑的稳定。因此,对砖石砌体古建筑的监测尤为重要,砖石结构的监测既要准确反映出结构体的变形情况,又不能损毁古建筑本身所携带的历史文化信息,这就要求监测传感器在不破坏古建筑的情况下,实现与结构体的有效配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对火灾探测器的选择做了以下一般规定:(1)对火灾初期有阴燃阶段,产生大量的烟和少量的热,很少或没有火焰辐射的场所,应选择感烟探测器;(2)对火灾发展迅速,可产生大量的热、烟和火焰辐射的场所,可选择感温探测器、感烟探测器、火焰探测器或其组合;(3)对火灾发展迅速,有强烈的火焰辐射和少量的烟、热的场所,可选择火焰探测器;(4)对火灾形成特性不可预料的场所,可根据模拟试验的结果选择探测器。古建筑几种常见的火灾探测器见表1。古代因木材较石材更容易获得,且木材更便于建造房舍,所以古建筑中多有木制结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以下简称《建规》)明确规定:“总建筑面积大于1500m2的木结构公共建筑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木结构住宅建筑内应设置火灾探测与报警装置。”目前,消防报警系统大多采用有线方式传输线路进行连接,这样的连接方式投资大、安装麻烦、工程量大,特别在古建筑安装时,工序更是极为麻烦。而且在布线时,如果走明线,则会影响古建筑的外观风格;如果走暗线,则会破坏古建筑内部结构,均不利于古建筑的保护。

3.1.1无线火灾报警系统无线火灾报警系统是近几年来在国外发展起来的新型火灾报警系统,它是利用无线火灾探测装置发出火警信号,并记录发出信号的地点和时间的火灾自动报警设备。无线火灾报警系统由无线火灾探测装置及无线火灾报警控制器组成。无线火灾探测装置主要由火灾探测器、无线发射机组成,当在探测范围内发生火灾时,探测装置将产生信号,进而启动发射机,在规定时间内发出报警信号,无线火灾报警控制器在接收到报警信号后能实现火灾和探测装置故障的声光报警功能。由于无线火灾报警系统安装快捷,施工时对建筑物本身的构造没有大的伤害,在许多场合,特别是古建筑中非常适用,它设置的灵活性是有线报警系统不可比拟的。无线火灾报警系统与传统有线系统的主要硬件成分几乎是一致的,包括控制器、感烟或感温探测装置及发声器等。无线火灾报警系统与传统的有线系统的比较见表2。无线火灾报警系统的探测器安装位置与有线系统一致,甚至可以安装在有线系统不易布线到达的位置。无线信号的传输距离有限,当火灾报警探测器与无线火灾报警控制器之间距离过远时,则需要一个甚至多个无线中继器进行转接。火灾报警系统还应配置手动报警按钮,以便在人员发现火灾的早期进行报警。

3.1.2分布式光纤感温探测系统在古建筑中的一些重要保护场所需要进行全方位立体的保护,火灾探测器需要密集敷设在整个所内,此时就需要应用线型火灾探测器。线型火灾探测器包括感温电缆、光纤光栅感温探测器以及分布式光纤感温探测器。感温电缆由于自身带电,具有电气火灾隐患,所以在重要场所已少有使用;光纤光栅感温探测器因探测器铺设点较多,工程施工过程中需熔接点数多,施工及维护难度和成本较大,因而应用也受到一定限制。分布式光纤感温探测器则是一种连续性测温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温度,并可根据温度变化发出报警,是目前先进的线型感温报警技术。分布式光纤感温探测器还具有以下优点:非电传感,本质安全;绝缘性好,抗电磁干扰;精度高,能远距离传感;尺寸小,重量轻;寿命长,长期可靠性好。分布式光纤感温探测器在古建筑内敷设时可沿着可燃物(如木制横梁、柱等)表面敷设,并可实现沿横梁、支柱,再到屋内桌椅台面、地板等的立体敷设方式。一套分布式光纤感温探测器可敷设超过30km,并可定位温度变化位置,通过软件设置就可以实现古建筑的立体温度监测。

3.2火灾扑救技术比较分析我国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部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重点砖木或木结构建筑,应设置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然而,传统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安装在古建筑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1)水喷淋灭火系统是最常见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它通过喷洒大量水来冷却火场并最终灭火。优点是系统可靠,造价低;缺点主要是用水量较大,需要有充足的水源。在普通无重要保护文物的场所可选用水喷淋灭火系统,且宜选择大流量喷头或快速响应喷头。而在古建筑中应用时也需要考虑是否会对保护区域内的重要文物、展品等造成水渍损害,在对水渍损失要求较高的地方,水喷淋则不适用。(2)水喷雾灭火系统是利用水雾喷头在较高的水压力作用下,将水流分离成0.2~2mm甚至更小的细小水雾滴,喷向保护对象,达到灭火或防护冷却的目的。水喷雾灭火系统主要用于露天设备火灾及电气火灾,它造价较水喷淋灭火系统要高,而在古建筑中使用时也会造成水渍损害,因此某些场所并不适用。(3)水幕系统分为防护冷却水幕和防火分隔水幕,是一种用于挡烟阻火和冷却分隔的喷水系统,在具备条件时,在古建筑中的一些重要部位可设置水幕系统。(4)细水雾灭火系统是由一个或多个细水雾喷头、供水管网、加压供水设备和相关控制装置等组成,能在火灾发生时向保护对象,或在空间喷放细水雾并扑灭、抑制及控制火灾的自动灭火系统。细水雾灭火系统的灭火效能高,反应速度快,还有一定的穿透性,可以解决全淹没和遮挡的问题,还可防止火灾的复燃。细水雾不会对环境及保护对象造成危害。细水雾灭火系统可局部应用,独立地保护古建筑某一部分,也可作为全淹没系统,保护整个空间,尤其可用于水源匮乏的地区及部分禁止用水的场所。细水雾灭火系统管道管径较小、节省管材,工程造价低,安装、维护简便,安装时隐蔽性强,能很好地维护古建筑的整体景观,符合古建筑保护要求。

火灾建筑论文篇(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物的兴建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不论是民用高层建筑还是商用建筑,高层建筑的概念已经成为现代建筑的主流方向,尤其在城市。建筑高度大、结构复杂、容纳率高、纵向交通差、外部开放空间小、装饰材料多样性等特点越发明显。在火灾、地震等灾害发生时,人员疏散和消防非常困难,一旦灾难发生,很容易造成人员生命危险和财产损失。例如:2009年2月9日中央电视台新址在建附属文化中心因为违规燃放大型礼花弹发生严重火灾。2009年4月17日发生在湖北省的武汉市政府办公大楼发生火灾;2009年4月19日发生在江苏省的南京中环国际广场大楼火灾等等,给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带来了很大的损失。近年来,高层建筑的防火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

我国建筑消防工作指导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高层建筑的防火工作不仅要在建筑设计、施工阶段下功夫,而且还要在管理、维护方面得到重视。防止火灾发生,减少火灾给我们带来损失。

1 防火设计措施

1.1 总体布局,防火分区合理布置

高层建筑设计作为方案性的总平面布置非常重要。它反映了建筑中的主、附体(裙楼)平面关系及间距、车道的平面分布设置。为防止火势蔓延和营救工作全面考虑。

防火分区合理设置能有效延缓火势蔓延程度,为减小灭火难度起到有效作用,不论在水平方向还是在纵向。

水平方向防火分区多采用防火墙、防火门等设施;竖向楼梯井、电井、各类管道井、风道等设施如同一个高耸的烟囱,在火灾发生的初期,火速蔓延速度相当快,据试验研究表明:烟气竖向扩散速度为3-4m/s,100m的高层建筑在25-35s左右,烟气扩散到楼的顶部。所以在竖向防火分区中主要采取阻隔措施,切断通道联通效果,减低火势蔓延速度。

1.2 消防设施的设计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灭火系统联动设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包括自动和手动两种出发装置。无论是各种火灾探测器的自动报警信号或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报警信号,要求同时均能触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发出火灾报警信号及各种联动功能指令,自动启动各种灭火系统。高层建筑中手动和自动报警装置与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相连,联动控制大楼内的消防设备。备用发电机房采用由气体灭火装置配套的控制器进行联动控制,并与大楼的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接口。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是自动消防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断总结和借鉴已经实施工程中反映出的问题和系统实际运行中的经验,提高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的设计水平。

1.3 防火材料的选用

建筑材料应选择防火等级高的材料,在我过的相关规范中有明确说明。现代高层建筑的外装饰多采用玻璃幕墙,尤其是在超高层建筑中,由于建筑功能多元化、设备复杂化,火灾的起因诸多。玻璃幕墙在火灾发生时,更加难以保障防火安全性。国内外建筑界对玻璃幕墙的使用存在争议(曰本、德国等国家明文规定禁止使用),部分认为:玻璃幕墙因其抽风作用,为火势蔓延提供了通道,而且在火灾发生后,耐火极限差而发生掉落,给逃生人们带来了另一层危害。玻璃幕墙的窗间墙填充材料必须选用矿棉、玻璃棉等不燃材料和阻燃泡沫塑料等难燃材料。央视新址大楼采用“挤塑板”实际上是可燃性材料,难以满足防御性能。所以在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外装饰玻璃幕墙、钛锌板墙等保温材料、衬垫材料必须采用不燃型的。

2 防火管理措施

设计方案的合理,消防设施的完善,施工监理和规范化是高层建筑防火的前提条件。但要将火灾的危害性降到最低,后期长期的运营、维护过程中管理是关键。

2.1 掌握安全体系

高层建筑安全体系是人(管理人员)-物(建筑、设备)-环境三者协调发展的体系。充分利用三者的关系,了解火灾发生的各种因素,在特定的环境中更好地的驾驭该体系,将火灾的危害性降低到最低,使建筑物的火险态势控制在安全范围。高层建筑物防火安全工作,主要由预防火灾和灾后损失控制两方面组成,防止安全体系三者同时发生是最重要的。当三者不可避免的发生时,一定要控制好“环境”条件,避免三者发生相互作用,整个体系失控,这也是高层建筑防火安全的最有效的措施。

火灾损失的预防和控制,在目前的条件和积水水平下,可以通过改进管理工作,来达到和消除火灾目的。

2.2 健全完善管理制度

任何设备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操作水平、使用方法、使用频率等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消防设施、设备也是一样。因此,坚持日常的专人维护和管理尤为重要,正所谓的“养千日,用一时”。建立定期由专门机构进行检测制度,才能发现消防设备存在的隐患,便于及时消除。在高层建筑中往往由于房屋的装修或者改建等外来临时活动,致使建筑内部环境发生了改变。所以管理部门要对此活动中消防设施、设备的保护和检查工作不能大意,必须进行重现检测,确保变动后的消防设备、设施功能齐全。

2.3 做好消防培训,提高消防意识

近年来,尤其是商用高层建筑,进驻多家公司使用一栋楼房现象很正常,产权单位较多,分散的管理比较困难。灾情日常管理即使物业公司也难以一下控制。所以在规定的消防责任体系划分时候要着重明确。消防人员要固定,要经过消防专业培训。近几年不论是商场还是学校还是饭店,经常见到邀请消防官兵对消防专员为期一天的模拟消防演练和消防器材正确使用和维护。另外,学习正确火灾保护和逃生方法,提高人民消防意识也是防止火灾发生的措施。有的人们干燥季节在楼道的空地处随意堆放杂物,给火灾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2.4 严格建设程序管理制度

从项目的招投标开始,严格把关设计、施工、机电、设备供应单位的资质和信誉。不符合条件的不准进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工程建设监督部门要不断加大监督力度,查处套用资质和多级不合理分包现象。防止2010年11月15日,上海余姚路胶州路一栋高层公寓起火事件的重演。杜绝规划审批制度与经济利益挂钩现象,如今由于土地资源的宝贵,开发商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无视规划制度,建设楼房出现“楼挤挤”现象,给今后的火灾救援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埋下了隐患。

3 小结

我国消防工作指导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坚持防患于未然、立足自救、从严管理的原则。认识高层建筑物防火的重要性,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高层建筑防火是个过程性的活动,从建筑的规划设计到工程实施,直至建筑运营全过程。技术手段和管理维护措施是加强高层建筑防火措施的重要两方面,两者缺一不可,只有两方面协调运用发展,才能发挥作用,共同作用为高层建筑的防火安全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火灾建筑论文篇(7)

虽然当前我国的建筑技术与防火、灭火技术都得到了高速发展,使得高层建筑的火灾率得到了明显降低,造成的损失正在呈下降趋势[1]。同时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快与高层建筑的增多,火灾形势十分严峻。据统计火灾发生造成巨大的损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火灾防范做的不好,很多的建筑物内没有完善的火灾监控和灭火系统,有的火灾报警系统已经严重的老化,不能及时对火灾信息进行反馈,为此涉及安全可靠的火灾报警和灭火系统非常必要[2-5]。

1 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与发展

1.1 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

根据建筑消防规范,将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动报警装置按实际需要有机的组合起来,配以先进的控制技术,便构成了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它完成对火灾预防和控制的功能。

1.2 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发展

随着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将建筑自动化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的一些功能复合起来已经成为了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发展方向[6-7]。其采用了智能集中型模拟量可寻址火灾自动报警技术和智能分布型火灾自动报警技术,而人工智能理论和交互技术被越来越多的火灾自动探测系统采用,并已成为智能火灾自动报警技术中的前沿技术和核心技术[8]。

2 基于无线网络的高层建筑消防报警系统的设计目的与要求

2.1 基于无线网络的高层建筑消防报警系统的设计目的

高层建筑中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首先必须符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要求,同时也要适应高层建筑的特点。主要在于系统具有可靠的火灾探测和报警功能,能适应环境变化;系统火灾信息处理、火灾判断识别能力较强,具有数据通信能力;抗干扰能力强;系统适应性强,管理维护方便;系统工作稳定,数据传输准确可靠[10]。

2.2 基于无线网络的高层建筑消防报警系统的设计要求

基于无线网络的高层建筑消防报警系统的设计采用集散控制技术,将集中的控制技术分解为分散的控制子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由火灾探测报警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等构成,在工作过程中,火灾报警控制器向探测区域的火灾探测器发出巡检信号,火灾探测器实时检测探测区域的相关巡检信息,由报警控制器对巡检信息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发生火灾,然后进行相应的处理[11-12]。

3 基于无线网络的高层建筑消防报警系统的整体设计

3.1 整体设计特点

在某某大型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中,在建筑的地下一层设置消防控制中心,设置智能型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采用实时抢战多任务嵌入式操作系统,相应时间快。仍采用模块化电源设计,相互隔离,减低单路电源负载,提高主机整体性能。

3.2 系统流程设计

当建筑内发生火灾时,系统将自动报警,并自动生成控制方案,并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将事发地点该区域切换到大屏幕。火灾报警被确认后,操作员通过火灾报警处理预案或者手动对通风控制系统、广播系统、交通控制系统和照明系统进行火灾联动控制,并将操作日志自动归档备查。火灾报警的联动控制在后面进行专门的分析。

3.3 系统安全施工与调试

3.3.1 系统安全施工

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当接收到火灾报警后,能自动(手动)启动相关消防设备并显示其状态的设备,主要包括火灾应急广播的控制装置、防火卷帘的控制装置、常闭防火门、防烟排烟系统的控制装置、室内消火栓系统的控制装置、自动灭火系统的控制装置、火灾报警控制器等。消防控制设备一般设置在消防控制中心,以便于实行集中统一控制。

3.3.2 系统安全调试

消防报警系统安装完毕后,可进行系统测试。测试中一旦发生错误,及时通知指挥员并采取措施或停泵,待处理完成后继续实施。测试完毕,必须要整理好原始资料和符合消防规范要求的测试报告,以备消防部门的审查和验收。

4 基于无线网络的高层建筑消防报警系统发展的配套措施

拓展高层建筑消防报警系统,实现与城市消防报警远程监控系统对接。在高层建筑消防报警系统的基础上,仍可以通过优化整合,建设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完善该系统,更好地保障高层建筑安全。高层建筑的核心设备是各类型电气设备,水喷淋系统往往造成二次损害,鉴于该特点,建议改进为气体灭火措施,进行灭火。

参考文献

[1]李百秋.计算机远程监控应用系统性能优化探讨[D].内蒙古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系,2006:4-5.

[2]杨连武.火灾报警及联运控制系统施[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231-235.

[3]李亚峰,蒋白懿,刘强.建筑消防工程实用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112-114.

[4]黄斌.某政府综合办公楼消防联动系统调试[J].安装,2011,11(8):52-53.

[5]晓京.火灾探测报警技术的发展趋势[J].安徽消防,2007,5(16):103-104.

[6]费杰.基于CAN总线的火灾监控系统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2007:5-6.

[7]杨林.基于UML的实时系统建模及顺序图时间约束研究[D].湖南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系,2007:112-113.

[8]张慧.消防报警系统设计探讨[J].课件传播,2011,7(2):224-230.

[9]吕继臣,张辉.浅议多层建筑消火栓给水系统[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07(8):509-510.

[10]李文年,杨善林,周永务.基于多层结构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J].中国管理科学,2006,14(10):6-10.

火灾建筑论文篇(8)

建筑火灾具有可燃物质多,火灾负荷大,人员流动大疏散困难、空间跨度大,上下贯通,容易形成立体燃烧等特点。由于各种建筑、聚集场所人员密度大、使用频率高、涉及危险因素复杂,火灾事故不断发生。因此,如何合理地对建筑物火灾危险性进行分析及火灾时人员的安全疏散,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我国关于火灾危险性分析的研究相对一些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是随着近些年来与国外的相关研究机构的交流,也已经开展了火灾危险性评估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在分析建筑火灾发生、发展及蔓延等特征的基础上,运用事故致因理论,结合系统安全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对建筑火灾危险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建立了建筑火灾危险性分析的体系;然后运用基于模糊数学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评价建筑火灾危险性,为建筑人员疏散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1、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

模糊数学的诞生是从196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控制论专家查德发表的学术论文《模糊集合》开始的,从而架起了一座应用经典数学即精确数学处理模糊问题的桥梁。模糊性是模糊集合论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是指客观事物、概念处于共维条件下的差异在中介过渡时所呈现的亦此亦彼性 。对于建筑火灾危险,没有一个绝对的界限来界定其到底是危险的还是安全的,即具有亦此亦彼得过渡性质,因此它是一个模糊概念。

模糊数学评估方法是应用模糊数学的计算公式以及一些由专家确定的常数来确定火灾的各种影响。系统风险是由系统的不确定性引起的,所以在系统风险评估过程中如何考虑不确定性因素就成为风险评估的关键问题。传统的概率论方法是以与事故有关的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己知为前提的,当分析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基本事件的概率未知时,基于概率论的方法就显得无能为力。此时,可以借助专家判断,引入模糊几个的概率,使得系统的风险评估成为可能。风险评估的特殊性和模糊方法的优势,使得模糊方法在系统风险评估中得到广泛应用。

2、系统危险性等级划分

系统危险性与安全性是相对的。传统的等级划分往往采用非此即彼的“一刀切”方法,过于绝对化,而且也很难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由于系统危险性与安全性之间存在着亦此亦彼的过渡性质,亦即有模糊性,所以从模糊数学来看,系统危险性是对安全性的隶属度,反之亦然。因此,系统危险程度的语言表达或评语应该充分考虑危险性或安全性的模糊性。 关于系统危险性的语言表达方式,人们对其语气的程度还存在不同认识。这里我们设定“较危险”所表示的危险性低于“危险”所表示的危险性。

3、商场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及火灾风险评价

(1) 商场火灾危险因素分析

①商场的自身状态:商场建筑的墙体、构件、内部装修的燃烧性质和耐火极限,对其控火能力有重要的影响。室内火灾载荷、防火间距以及商场周围的环境对火势蔓延也有一定的影响。

②商场的防火结构与布局:合理的防火结构与布局、防火、防烟分区,可靠的防火、防烟设备,以及通风、空调系统采用良好的防火设计,能够在火灾发生的初期阶段截断其蔓延的途径,将火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③火源控制:商场中对电气设备进行防火处理极其重要,变配电室是容易发生火灾的最危险的部位之一,另外电线、电缆的铺设与耐火性能及严格的吸烟制度与动火规定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④消防设备:火灾自动探测/ 报警、灭火系统应处于优先考虑的地位。火场缺水或没有完善的消防给水措施,是对当前灭火工作不利的重要因素。小型的手提式灭火器也是消灭早期火灾的利器。

⑤人员疏散:设计合理的疏散通道和疏散指示标志以及广播疏导系统、足够数量的安全出口以及足够宽敞的疏散通道,人群的安全意识与自救逃生技能,能够使人员伤亡降到最低。

⑥消防管理: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火灾疏散预案、设置专人值班、定期对各种设备进行检修,是提前发现解决问题的最好手段。

(2)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按照上述因素经过我的分析与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指标体系及各指标权重分配情况。建立了商场火灾危险性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4、结论

火灾建筑论文篇(9)

1.前言

云南某千年古寺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曾两度遭遇火毁。2009年的地震导致古寺大部分建筑受损,现正进行统一修复,而消防系统设计与实施便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

2.火灾危险性分析

1)火灾荷载大,耐火等级低

寺院以木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以木构架为主要的结构形式,火灾危险性极大,而建筑构件的耐火等级很低,并且由于寺院是建在山上,发生火灾后火势能够迅速蔓延,极易形成立体燃烧。

2)建筑之间无防火间距,容易出现“火烧连营”

寺院以各式各样的单体建筑为基础,组成各种庭院。在庭院布局中,基本采用“四合院”和“廊院”的形式。这两种布局形式都缺少防火分隔和安全空间,如果其中一处起火,一时得不到有效控制,就会形成“火烧连营”的局面。

3.消防系统设计

由于寺院存在上述火灾隐患,而对其实施保护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加强消防安全对策。古建筑消防安全不仅要以扑灭火灾为第一目标,而且还要最大限度的保护古建筑的整体结构及形式。因此,火灾探测技术及消防安全措施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能够因地制宜的达到早期探测和早期灭火。整个工程中消防系统包括消防电气系统及消防灭火系统。

1)消防电气系统设计

消防电气系统包括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消防广播系统、消防电话系统、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1)根据本工程对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要求,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和论证,为该工程提供以下配置方案如下表1所示。

(2)根据《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并参照故宫等国内古建筑领域的常用探测保护方式,在本次设计中采用了点型感烟探测、点型感温探测、极早期吸气式探测以及视频火灾探测。

其中,视频火灾探测系统是现代消防的最先进技术。本工程在大雄宝殿设置一套8路视频火灾探测系统,大雄宝殿空间高大,点式探测器不能满足规范的设置要求,其他探测方式对古建筑的美观及使用会有一定的影响,综合以上因素,设置了视频火灾探测系统。它的特点是:

2)消防灭火系统设计

寺院属于部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保持寺内建筑的原貌,建筑内不便安装传统的室内消火栓系统和自动喷水系统,又由于寺院建筑比较集中,道路陡峭狭窄,消防车难以到达现场,鉴于本工程特点,在建筑内部设置灭火器,建筑外部设置室外消火栓系统,设置在室外的消火栓采用“室外用室内型消火栓”,在火灾初期,可使用灭火器将火灾扑灭;当火灾较大时,可直接使用消火栓系统进行灭火,无需消防车加压或供水。

(1)消防蓄水池设计

根据现场地质勘查报告,蓄水池设计选址在寺院西侧一百米左右地方,水池长约8米,宽约10米,蓄水池内有效水深3米,蓄水量约为240立方米,以满足寺院消防用水的需求。

序号

保护区域名称

保护措施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联动控制系统

消防广播系统

消防电话系统

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1

鼓楼

2

钟楼

3

藏经阁

4

禅房

5

客堂

6

大雄宝殿

7

地藏殿

8

方丈室

9

圆通殿

10

后轩北院

11

斋堂

12

火灾建筑论文篇(10)

一、地下公共建筑

(一)地下公共建筑的概述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空间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恶化、资源匾乏等问题愈演愈烈。而在考虑到美观、采光等因素以后,在很多已经密集开发的地区很难有向高空发展的机会,而只能向地下发展,这已成为增强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的必要手段。建设地铁已成为许多国家缓解城市交通矛盾的重要手段;城市中心区的立体化开发已成为解决城市中心区空间拥挤、地面环境恶化的重要方法;建设地下管线综合管廊成为增强城市功能、提高城市抗灾能力的重要途径。城市地下空间作为城市空间资源的重要组织部分,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开发城市地下空间的过程中,以地下交通、商业、文化、娱乐休闲为主要功能的城市地下公共建筑在改善城市整体功能结构和优化城市风貌中的作用也日渐显现出来。

(二)地下公共建筑的现状

1、使用功能复杂

目前, 许多地下公共建筑集中了商场、超市、餐厅、办公、娱乐、交通于一体, 形成人流、车流纵横交错, 如西安骡马市地下商业街。

2、建筑规模大

近年来, 在我国不少城市都建有数万至几十万平方米的地下公共建筑, 如北京中关村广场, 地下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

3、人员密度大

主要集中在歌舞娱乐放映场所, 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 慢摇吧! 在高峰期, 人员拥挤, 人员密度远远超过有关规定。

二、地下公共建筑火灾

(一)地下公共建筑火灾特点

地下建筑,是指建造在岩石和土层中的比附近地面标高低2 m以上的用于商业目的的建筑。就其建筑形式而言, 可分为附建式和单建式两大类。附建的地下建筑都是附建在高层或多层建筑的地下, 其层数有1 层、2 层、3 层甚至更多层。

1 、照明不足, 发烟量大, 人员疏散困难

地下建筑完全靠人工照明,地下人工照明比地上建筑的自然采光差, 加之火灾时, 普通照明电源切断, 仅依靠应急照明, 人的视觉完全靠应急照明和疏散标志指示灯保证。由于火灾时发烟量与可燃物物理化学特性、燃烧状态和供气程度有关, 而地下建筑一般供气不足, 因此阴燃时间较长, 故发烟量较大。如果没有应急照明,建筑内将是一片漆黑, 人员根本无法逃离火灾现场。再加上烟雾,人员疏散更为困难。

2 、火灾燃烧状态受出入口的供气状态影响大

当火灾时就进只有一个出口, 在火灾初期, 与地面唯一的连通口就成为外部空气的进入口和内部烟气的排烟口, 随着火灾的扩大,烟与空气的中性面逐渐降低, 最后成为烟筒。当附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出口时, 自然排烟与空气的进入口是分开的, 火灾时一个出口可能是进气口,另一个可能是排烟口, 依风向而定。

3 、火场温度高

地下商业建筑发生火灾时热烟气很难排出, 散热缓慢, 内部可燃物多, 空间温度上升快。多次研究比较表明, 地下商业建筑火灾会较早地出现“ 爆燃” 现象。火灾房间空气的体积急剧膨胀,CO、CO2等气体浓度迅速增加,温度也会急剧升高。

4 、较易出现“ 轰燃” 现象, 且出现时间较早, 泄爆能力差

因为地下商业建筑的排热性差, 热量积累较快, 地下商业建筑火灾比地面建筑火灾更易发生“ 轰燃” , 且出现的时间更早。由于地下商业建筑基本上是个封闭体,易燃易爆物品发生爆炸时, 泄爆能力很差。

5 、可燃物量大、火灾危险性高

由于地下商业建筑可燃物多、量大, 因此很容易发生火灾, 并且一旦火灾发生, 燃烧猛烈且燃烧持续时间长。

6 、扑救困难

地下商业建筑的火灾比地面建筑的火灾扑救要困难得多, 由于地下商业建筑构造复杂, 烟多温高, 视线差, 导致火情侦察、指挥员决策、火场通讯指挥都很困难。

(二)火灾及其危害

火灾对人类和社会造成的破坏非常巨大。其造成的损失大大超过其直接财产损失。直接和间接财产损失、人员伤亡损失、消防扑救费用、保险管理费用以及投入的火灾防护统称火灾代价。根据世界火灾统计中心以及欧洲共同体研究的结果,大多数发达国家每年火灾损失占国民经济总产值2%左右,而整个火灾代价约占1%。根据联合国世界火灾统计中心提供的资料,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发生的火灾就有600一700万起,有65000一75000人死于火灾。由此可见,火灾防治是人类社会的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最近一、二十年来,我国正处于火灾形势比较严峻的时期,火灾的次数和损失均居高不下,尤其是发生了多起特大和重大火灾,有的还造成了严重的群死群伤事件。例如新疆克拉玛依友谊馆火灾、河南东都商厦火灾中的死亡人数均超过300人,衡阳特大火灾死亡消防队员20人,其影响震惊中外。

三、地下建筑消防电气设计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环境也发生着重大的变化, 建筑也向着功能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着。在地下建筑中, 固定消防设施的安装也提升了建筑本身的安全系数。完善的消防电气系统是保障建筑物内各种消防用电设备及时可靠运行, 有效地进行人员疏散、物资保护和控制火势的蔓延。

(一)确定消防用电负荷

建筑的消防用电负荷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地下建筑的消防用电负荷分为一级、二级。在对建筑进行消防电气设计时, 应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等相关消防技术规范来确定,地下公共建筑的消防用电负荷确定后方可进行后面的电气设计。

(二)、充分保证消防供电、配电系统的自主性

消防供电及其他防灾系统用电, 当建筑物为高压受电时, 宜从变压器低压母线处分回路自成供电体系, 即独立形成消防供电系统。消防系统电源的供电负荷等级, 在建筑工程供电系统中应处于最高供电等级, 自成供电体系是为了保证消防供电的可靠性。在实际应用中, 常会出现一些手动与自动的问题, 例如在一级负荷的供电系统中, 双重电源供电的高压单元回路在任一回路故障时,其高压侧母联开关不能联锁投入工作; 一路高压供电而另一路为自备发电机供电的一级负荷系统, 高压故障而发电机不能自动投入到低压侧母线上供电。这些情况的出现, 为消防供电系统的安全造成了隐患, 因此对于应自动联动的一定要保证其工作状态的可靠性。消防配电线路与一般配电线路应严格分开, 但在有的设计中, 往往是注意从配电室引至消防控制室配电箱这一段的供电可靠性, 而忽视了各层消防用电设备供电的可靠性, 如电动防火门、防排烟风机等, 并没有形成消防专用供配电系统。

(三)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应有足够的安全性

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应满足火灾时连续供电的需要, 其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暗敷时, 应穿管并应敷设在不燃烧体结构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30mm, 明敷时,应穿有防火保护的金属管或有防火保护的封闭式金属线槽;当采用阻燃或耐火电缆时, 敷设在电缆井、电缆沟内可不采取防火保护措施;当采用矿物绝缘类不燃性电缆时, 可直接敷设; 宜与其它配电线路分开敷设; 当敷设在同一井沟内时, 宜分别而置在井沟的两侧。”消防电气线路在施工中属于隐蔽工程, 因此在设计时, 线路的安全性是应该从重考虑的, 只有这样方能使消防用电设施在火灾时能够正常进行工作。在消防验收时, 建计单位应将消防电气的隐蔽工程材料进行送审, 这是验收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地下建筑防火要求很高,发生火灾时,应自动启动相应区域的应急照明,强行关闭一般照明回路。应急照明可选择仅用消防中心的计算机控制而禁止用监控计算机或现场控制,也可选择都有控制权。另外,控制系统要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开放性和电磁兼容性。

(四)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火灾探测器的设置

地下汽车库的火灾探测器选择感温探测器,其他场所选择智能型光电感烟探测器。封闭的楼梯间单独划分一个探测区域,并每隔 3 层设置一个智能型光电感烟探测器。消防电梯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分别单独划分探测区域。由于前室与电梯竖井、疏散楼梯间及走道相通,是人员疏散和消防扑救的必经之地,且火灾时烟气容易聚集,故在电梯前室设置智能型光电感烟探测器。备用柴油发电机房采用气体灭火装置配套的感烟、感温探测器及气体灭火控制盘。气体灭火控制系统的报警、放气、故障等信号要反馈给大厦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2、手动火灾报警按钮与消火栓按钮的设置

手动报警按钮选用智能型报警按钮 ( 带地址编码 ),含电话插孔。手动报警按钮主要设置在电梯前室、楼梯前室及公共走廊等公共出口部位。设置的手动报警按钮要保证“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距离不应大于 30m”的规范要求。消火栓按钮既能向消防控制中心报警,同时能直接启动消防水泵。消防水泵启动后点亮消火栓启动指示灯。每个消火栓箱处设置一个消火栓启泵按钮。

3、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的设置

在合用的电梯前室和公共走廊、大会议室、地下汽车库、大厅等部位设置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并遵守规范“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部位到最近的一个扬声器的距离不大于 25m”及“走道内最后一个扬声器至走道末端的距离不应大于 12.5m”的规定,设置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以利于火灾应急播放疏散指令。

4、消防专用电话的设置

消防控制中心设置消防专用电话总机。在消防水泵房、备用柴油发电机房、计算机房、高低压配电房、主要通风与空调机房、排烟风机房、消防电梯机房等部位设置消防专用电话分机。

(五)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1、消防水泵的控制

其控制方式有三种:一是通过火灾现场的消火栓按钮直接启动消防泵;二是在消防控制中心通过手动按钮直接启停消防泵;三是消防联动控制器通过总线编码输出模块控制消防泵的启停。消防泵的启动信号的反馈通过一个输入模块进行监测。消防泵的主、备用状况可通过输入模块监控。消防稳压泵的运行、停止、故障状况的监测通过输入模块来进行。

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控制

当火灾发生时,玻璃球喷头熔破,水流通过破裂的喷头向外洒水,随着水的流动及管网压力的降低使水流指示器、湿式报警阀、压力开关相继动作,延时 20s 后,通过输入模块将报警信号传至火灾报警控制器,进行逻辑判断,确认火警后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启动喷淋水泵等消防设备。喷淋泵的联动控制,除无现场报警按钮控制外,其他基本上与消防水泵的控制相同。

3、防排烟控制

当火灾报警控制器确认建筑物内某层发生火灾后,由消防控制中心的联动控制系统中装于现场的智能输入输出模块输出电信号,电信号通过继电器接通火灾层及相邻上、下两层的排烟阀、送风阀,并启动相应的排烟风机和正压送风机,停止相应防火分区内的空调风机并切断非消防电源,关闭相应区域内的空调通风防火阀,同时将停止信号反馈至消防控制中心。在消防控制中心内可设置手动启动停止按扭,以便对机械防烟、排烟风机进行应急控制。

4、应急照明控制

应急照明由双电源末端自动切换箱供电,两路市电互为备用,当发生火灾时,火灾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照明应自动点亮。如果两路市电电源完全中断,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照明依靠自带的蓄电池组供电,连续供电照明时间不小于30min。

5、气体灭火系统控制

当气体灭火控制盘监测到任一探测器报警时,启动声光报警器。当感温、感烟探测器同时报警,通过体灭火控制盘延时 30s 后,启动放气阀喷放灭火剂灭火。当控制盘接到喷洒信号后,启动放气门灯,提示柴油发电机房正在自动灭火,切勿入内。同时,通过控制装置的接口,将有关信息传送至消防控制中心。

四、结束语

本文从地下公共的特点着手,具体的分析了地下公共建筑物火灾的特点及现状,结合现实问题,提出了科学的地下建筑物火灾消防设计应注意的几个大的方面,同时仔细的阐述了地下公共建筑防火应对措施。

同时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也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事和老师的帮助下解决了。在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图书馆的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感谢我的老师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很多有关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灯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同仁批评和指正!

五、参考文献

[1] 《中国防火业务全书》

[2] 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J16- 87( 2001版)

[3] 国家标准《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 98( 2001版)

[4] 公安部消防局. 中国火灾统计年鉴.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版

火灾建筑论文篇(11)

1.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随着新《消防法》和《安全生产法》的贯彻执行,社会对消防安全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公安消防部队是一支承担着防火监督、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等任务的队伍。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消防事业的科技含量日益增加,消防工作所面临的形势的严峻性、任务的繁重性、火情的复杂性和要求的严格性都要求消防基层指挥人才必须提升对灾害事故的防控能力,而这一切必须依靠人才素质和岗位能力的同步发展。而消防专科教育是培养消防基层指挥人才的有效途径,消防专科教育的发展,是消防事业与社会进步同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持战略机遇期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是实现小康社会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

《建筑防火》课程是一门讲述建筑基础知识,探索火灾规律,研究火灾预防与控制理论和技术的专门课程,《建筑防火》课程内容能有效提升学员的知识水平、业务素质,尤其对学员毕业后从事基层中队管理、辖区单位六熟悉工作和建筑火灾扑救的第一任职需要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 消防指挥专业专科教育建筑防火课程的教学目标。

为保证消防基层指挥人才素质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为社会消防安全提供保障,消防指挥专业专科教育主要为公安消防基层部队培养部队管理、防火监督、灭火指挥和应急救援的基层指挥人才。为适应当前复杂繁重的消防任务对消防基层指挥人才的需求,专科学员必需德、智、军、体、美全面发展,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业务素质高,能科学开展消防专业训练和部队管理,胜任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指挥的第一任职需要。

为了构建消防基层指挥人才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处置建筑灾害事故的能力,《建筑防火》课程的教学中应本着“教为战”的思想调整课程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与消防部队的实战需要结合,与消防基层部队越来越艰巨和复杂的灭火救援任务结合,以满足社会发展人们对消防安全的新期待和新需求。教学中既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强调运用建筑基础知识、组织指挥建筑火灾扑救、实施建筑灾害救援等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到《建筑防火》课的教学中,也就是应该着重讲述规范的应用,确实提高学员对消防法规的应用领会能力。

3. 建筑防火教学中防消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的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一章第二条中明确规定,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根据消防工作方针和基层部队的实际需要,消防指挥专业专科教育中《建筑防火》教学中防火知识的讲述应结合建筑火灾扑救的实战需要,培养消防基层指挥人才能制定科学的火灾扑救计划、确定合理的进攻与撤退路线提供理论基础,提高基层指挥人才能准确预测火势大小、火灾蔓延、火灾对建筑结构威胁的能力。为此,建筑防火教学中贯彻防消结合在教学内容应把握以下方面。

3.1 建筑基本知识的介绍应结合基层中队“六熟悉”的开展

社会单位发生火灾后,为了快速准确有效的掌握火情、控制火势、实施救援、扑灭火灾,公安消防部队要求基层消防中队开展“六熟悉”工作。包括熟悉责任区内重点单位建筑物使用及重点部位情况。为此,建筑基本知识的介绍应着重于建筑分类、建筑使用性质、建筑构造组成、建筑功能等内容,帮助基层消防指挥人才能科学的指导中队人员准确的熟悉建筑物和重点部位的情况,保证火灾时能有的放矢。

3.2 建筑材料的讲述应结合构件破坏的推断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力学性能、变形性能是导致建筑火灾发生蔓延、建筑结构坍塌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火灾中消防官兵必须进入建筑内部实施人员搜救和火灾控制,为了既把握好内攻灭火救援的时机又确保消防官兵的生命安全,建筑材料的讲述应着重材料火灾高温情况下材料的烧损情况、强度损伤情况、变形情况等内容,帮助消防基层指挥人才推断建筑物受损可能坍塌的时间,选择科学合理的控火救人战术。

3.3 建筑火灾知识的教学应结合火势发展的预判

建筑火灾的发展与其他事物一样具有一定的规律及特点,教学中突出讲述建筑火灾蔓延的形式、建筑火灾蔓延的途径、建筑火灾发展规律的各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点,能有效的帮助基消防层指挥人才预判火灾发展的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止火灾蔓延的对策及控制火灾的措施。

3.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讲述应结合灭火救援的实战需要

建筑设计防火指在建筑设计与使用过程中,采用构件不燃化、防火分区等措施最大限度地破坏火灾构成和火势发展的条件,尽可能设法防止火灾事故发生和发展。防火分区中的防火墙、防火卷帘等构件不仅能防止火灾的蔓延,在灭火救援中,指战员如果借助这些不燃化的构件建立火灾扑救阵地,能更加有效的控制火势,扑灭火灾。

3.5 建筑消防设施的介绍应突出灭火救援的实际应用

建筑消防设施是为了早期发现和通报火灾,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火灾而设置在建筑内的人们同火灾作斗争的工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建筑消防安全标准的提高,建筑内消防设施配置的品种、数量、质量都在改善,对增强建筑物自身防护能力,防止和减少火灾损失,确保建筑物的消防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消防基层指挥人才如果能科学、正确的使用这些消防设施,能更快更准确地将灭火剂对准起火点和燃烧物质,能更有效地组织自然或机械排烟,引导内的人员安全疏散,提高灭火和救援的效率。

3.6 安全疏散的讲解应强调灭火救人通道的使用

人身安全是消防安全的重中之重,以人为本的消防工作理念必须始终贯彻于整个消防工作,从特定的角度上说,安全疏散设计是建筑防火设计中最根本、最关键的技术,也是建筑消防安全的核心内容。安全疏散设计的目标就是要保证建筑内人员疏散完毕的时间必须小于火灾发展到危险状态的时间。消防基层指挥人才应保证在危险状态到来前将人员救助出来,而各种救人通道中,建筑防火设计中的疏散通道从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内部装修的不燃化、防烟排烟的规范性都决定了建筑安全疏散通道在火灾中抗火阻烟防高温性更好,能成为基层中队指战员灭火救人的更好的通道。

4. 建筑防火教学中防消结合教学方法改进的思考。

培养适应消防部队建设和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基层指挥人才是消防指挥专业专科教育的根本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消防安全需求的提高,新形势下从事消防管理、灭火救灾、抢险救援任务的基层指挥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教学中除采用讲述法、研讨法等教学方法加强学员的基础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外,还应根据基层指挥人才的实战需要,采用更多直观、具体能发挥调动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方法,增强学员的实践操作能力,实现“教为战”的教学目标。

4.1 制作建筑模型直观的讲述建筑构造及结构组成

建筑基本知识尤其是建筑的构造组成知识是消防基层指挥人才进入建筑侦查火情、预判火势、建立灭火阵地、保护疏散安全等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教学中应根据灭火救援的实战需要制作建筑模型,在模型的基础上具体的讲解建筑的构造及各组成构件的作用,并鼓励学员发挥想象力自己动手设计并制作建筑模型。这种共同参与的模型教学法能让学员又快又扎实的学会所学的内容。

4.2 收集建筑火灾案例分析火灾扑救的组织

《建筑防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员一味的通过学习书本的死知识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影响自身的发展,而且不能适应消防部队的业务需求。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火灾场景,让学员把自己纳入火灾救援场景,通过分析、研讨来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中可以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火灾扑救经验,让学员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大家的讨论来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案例教学不但促进了知识的学习,更强化了能力的培养。《建筑防火》教学中应多采用这种主动的既能促进知识学习又能强化能力培养的案例教学。

4.3 组织建筑参观提高实践工作能力

消防指挥专业专科学员在基层的训练战斗中,必须根据辖区的实际开展“六熟悉”工作,包括对辖区内重点单位的基本情况,建筑的总体情况、建筑内的布置及建筑消防设施配置情况有一定的认识。教学中开展参观教学活动,组织指导学员进行建筑物的实地观察、调查、学习和研究,既有助于学员获得新知识、巩固已学的知识,又能培养学员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参观教学要求学员在教师指导和讲解后,围绕参观内容收集相关资料,质疑问难,做好记录,写出书面参观报告,将理论知识升华为将来开展工作的实践能力。

4.4 启用消防设施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为了提高建筑消防安全水平,建筑防火设计中根据建筑的重要程度、火灾风险、发生火灾后的危害程度为建筑配置了相应的建筑消防设施,消防基层指挥人才在灭火救援中如果能正确的使用这些设施,将提高灭火救援的有效性。为增强学员使用建筑消防设施的意识和操作水平,教学中应增加启用操作消防设施的实践教学内容,通过实践操作,学习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培养具有创新意识、能科学决策具有较强动手操作能力的消防基层指挥人才。

5. 结束语

做好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的消防工作必须加强消防基层指挥人才的培养,人才素质的提高是消防事业与社会进步同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持战略机遇期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是实现小康社会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为此,公安消防部队正在打造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要求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既要有知识、有经验,又要有智慧;既要有技能、有体能,又要有装备;既要英勇顽强,又要懂得科学施救。要向实战训练要战斗力,向科学技术要战斗力。为实现这一目标,《建筑防火》教学中应本着“教为战”的指导思想,教学中贯彻防消结合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