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设施农业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7 18:01:55

设施农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篇(1)

1库区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优势及问题

三峡库区设施农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从21世纪初全面推广,从开始的地膜蔬菜种植逐渐发展到蔬菜、水果、花卉、药材、食用菌、苗木等设施园艺,生猪、鸡鸭、牛羊规模养殖等设施畜禽,河汊围网养鱼、网箱养鱼等设施水产。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三峡库区设施园艺近10万hm2,畜禽规模养殖1亿多头(只),设施水产品近100万t。库区设施农业的迅猛发展,提高了人们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识和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粗放耕作的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库区农业结构调整,缓解了人地矛盾,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保护了库区生态环境,并提升了农业产出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移民安置稳定。库区发展设施农业具有一定优势:①经过近30年的探索和发展,库区干群对发展设施农业尤其是园艺设施农业的意义和作用有较深刻的认识,并掌握一定的设施农业技能,自愿积极发展设施农业;②从2008年起,国家和库区各地政府在组织实施生态农业园建设中积极推广设施农业试点示范,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和推广经验;③经国务院批准,三峡后续工作(实施时间2011—2020年)规划在移民安稳致富和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投入巨资发展生态农业园建设(包括设施农业建设),必将极大地推动库区设施农业发展。目前,三峡库区设施农业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①成片成规模的园艺设施不多,尤其是大型连栋温室不多,影响其效益;②设施农业的设施装备和技术支撑能力不足,如设施园艺生产的耕种、灌溉、植保等作业机械装备及温室智能化环境控制装备水平不足,畜禽规模养殖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相当一部分达不到标准;③设施农业尚未形成配套系统,设施农业的生产、加工、储存、物流、营销、科研等尚未完全配套;④设施水产因受严格保护三峡水库水质的限制及影响,长江网箱养鱼被取缔,2010年后全库取缔网箱养鱼4.2万多口、85万m2,需要根据三峡库区实际研究发展设施水产的新思路新办法。

2三峡库区设施农业试点示范情况

从2008年起,国务院三峡办及湖北、重庆2省(市)及库区区(县)政府探索组织实施库区生态农业园建设的模式和经验,通过政策扶持、财政资助、地方筹资、引进社会资本等多种措施,积极推广设施农业试点示范,取得了明显成效。2010年12月,国务院三峡办印发了《关于在三峡库区开展现代农业试点、促进库区移民安稳致富的指导意见》,批复了夷陵区太平溪现代茶园及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秭归县晚熟脐橙标准园及产业链建设、巴东县溪丘湾生态茶叶示范园建设、涪陵区南沱镇优质高效设施蔬菜基地建设、万州区太龙三峡移民食用菌产业区建设、忠县设施柑橘品种示范推广园建设、长寿优质杨梅产业发展、宜昌年产3亿株现化化种苗工厂项目、云阳县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工程苗木基地建设项目等14个设施农业项目;计划投资03亿元,其中国家资助2.73亿元,地方政府、对口支援单位和建设项目单位投资2.3亿元;准备用3-5年时间,在库区范围内形成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点(园区),引领库区设施农业的发展,带动三峡库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移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目前,上述设施农业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正按计划实施,一部分项目已完建并投入使用,发挥出一定效益。如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现代茶园及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已于2012年5月基本完成,完成投资2105万元,建设国家现代农业标准化茶园示范基地29.33hm2、高科技无公害蔬菜基地6.67hm2,建设库房813m2、道路6.7km、排水沟1km以及灌溉水池等,可年产无公害蔬菜460t,茶叶75t,实现年总销售收入1400多万元,解决160多人的就业问题,带动当地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同时,库区各地采取地方自筹资金、利用对口支援投资、建设项目单位投资、当地村组用土地入股等方法,积极推广和发展设施农业。2009年,重庆市万州区长岭镇龙立村利用上海对口支援40万元建设标准化蔬菜大棚20个,村集体当年仅大棚一项实现收入6万元。重庆市涪陵区政府引导和帮助重庆三峡建设集团公司在南沱镇、珍溪镇、义和镇建成柑桔优势产业化示范园500hm2,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形成“品种选育—苗木培育—基地建设—科技研发—果汁加工—市场销售”的完整柑橘产业链,直接受益移民6000余人,使果农每年每人增加纯收入超过1000元。万州区支持同鑫现代农业发展公司建设智能温控大棚实施蝴蝶兰花卉产业发展项目,支持重庆闽万菌草食用菌技术公司建设食用菌生产标准化厂房,使同鑫农业园带动培育了50余个从事相关种养殖项目的专业大户,并惠及4000名移民年均增收8000元;闽万菌草公司项目建成后安排农民就业300人以上,直接为当地农民增收450万元,户均增收3万元。

三峡库区发展设施农业的思考

三峡库区发展设施农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用有关理论来指导,运用技术来支撑,综合运用经济、社会、工程、技术和生态方法,推进设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和确保其效益。1)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思考。三峡库区发展集约农业和设施农业,提升资源利用率,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多赢”目标,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和现实需要。2)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理论思考。目前,世界各国政府把解决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看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揭示、分析人口经济过程以及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基本规律和辩证关系,评价和指导制订相关政策。三峡库区发展农业生产,必须很好地运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理论,才能科学利用和合理开发资源,发展集约农业、设施农业,合理解决环境资源承载力不足和人多地少突出矛盾,保护好生态环境,推进库区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3)现代农业理论和技术运用思考。现代农业是集生物技术、环境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和现代管理为一体,具有显著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特点。三峡库区农业生产必须改变传统生产方式,采用现代农业理论和技术指导和发展设施农业、精细农业和生态农业,才能有效地改变农业落后面貌,推进库区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4)推进百万移民安稳致富、建设和谐稳定新库区的思考。三峡工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是农村移民的安置稳定,因地制宜地发展设施农业,帮助移民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出效益,增加移民就业创收能力和经济收入,有利于促进移民安置稳定,逐步劳动致富,同心同德建设和谐稳定新库区[3]。

三峡库区发展设施农业的对策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发展设施农业工作机制

三峡库区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发展设施农业是改变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措设,是惠民工程,切实把发展设施农业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大力加强发展设施农业的领导,统筹全局,综合协调,整体推进,并逐级落实发展设施农业责任,建立健全发展设施农业的工作机制、保障机制和考核机制。发改委、财政、移民、农业、农机、科技、水利、环保、国土、建设等职能部门要明确责任,密切配合,统筹协调多方面的力量和资源要素,形成发展合力,共同推进设施农业的科学发展。

2加强科学规划,完善政策扶持及保障措施

库区各地要加强调查研究,在摸清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基础上,根据《全国设施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因地制宜制定设施农业发展规划,提出适合当地实际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及推进措施。要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引导和推动设施农业发展,采取国家支持、地方财政配套补贴、利用对口支援、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等多种措施,调动社会及广大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争取多方面对设施农业的投入。库区各地要结合建设生态农业园,创建一批高标准的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大力推广温室智能化环境控制技术、节水灌溉与水肥一体化技术,生态喷药植保技术、CO2施肥技术、物理农业技术,加强设施农业新材料新工艺引进,促进设施农业设备更新换代和产业技术升级,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4]。

3运用科学理论和技术,加快发展设施农业

要运用科学理论和现代技术,推进设施农业发展。项目建设上,要积极推广应用新型材料、先进技术装备、环境控制技术、水肥施用新工艺、配套加工设备等,适应设施农业的机械化、精准化、规模化要求。项目管理上,要合理制定规章制度,建立评价考核机制,加强监督检查,提高管理效能,有效推进设施农业发展。项目科研上,要加强设施农业的先进技术、设施装备、科学管理等科研活动,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工作,提升设施农业科技含量。项目配套服务上,要加强“产供销”配套建设,并努力建立健全设施农业推广服务体系,提高设施农业推广服务能力,推进设施农业持续发展[5]。

4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论文篇(2)

调查巴润别立镇设施农业实际的发展现状以及总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地市场和周边地区对设施农产品的消化状况,探索一条满足消费者需求和提高农民收益实现双赢的发展思路。

1.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通过走访调研和查阅年鉴收集巴润别立镇地区的农业数据,深入到巴润别立镇的各个村实地调研当地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以国内外发表的设施农业相关文章作为参考,整理分析巴润别立镇的设施农业数据。通过阅读大量国内外设施农业、农业政策和现代农业概述的资料,制定了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调查方案。针对巴润别立镇设施农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促进和加速巴润别立镇设施农业的发展。

2巴润别立镇设施农业发展调查

2.1巴润别立镇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为了掌握真实准确的巴润别立镇设施农业发展状况,于2011年和2012年到巴润别立镇设施农业发展有代表性的行政村做了实地调查。在调查过程中选择了4个具有调查可行性并能比较全面的代表巴润别立镇设施农业实际情况的行政村进行调查。巴润别立镇地区的设施农业主要以种植蔬菜、花卉和果树为主。现在,全镇的设施蔬菜种植主要集中在全镇涉农的4个行政村,种植的樱桃番茄品种主要是芒果番茄、圣桃1号、千禧碧娇,产量4000kg/667m2;番茄品种主要有铁甲、金满园、红粉佳人,产量6000kg/667m2;种植的辣椒品种有牛角椒、羊角椒,产量4000kg/667m2,另外,还有一定规模茄子,白萝卜的种植。巴润别立镇的设施农业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为当地带来了不小的收益。全镇农业总播种面积为5860hm2,其中玉米种植面积2393hm2,油用向日葵3100hm2,小麦333hm2,其它作物33hm2,粮料总产达到4000万kg以上。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73hm2,其中设施农业也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

2.2巴润别立镇设施农业发展的产业优势与机遇

2.2.1巴润别立镇劳动力资源及价格优势设施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巴润别立镇地区居住人口相对于周边其他地方比较密集,廉价的劳动力数量比较大,这是该地区开展设施农业的一个很大的内在优势,这种优势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保持。多年从事农业生产,当地的农业生产者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农业生产技巧和经验,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合格设施农业生产者,这样在设施农业的生产中就会大大减少不必要的基础培训成本,只是需要将比较先进的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加以培训。巴润别立镇距阿拉善左旗政府所在地巴彦浩特仅30km,距宁夏首府银川只有80km,银巴-高速公路穿越镇区,巴润别立镇各村之间柏油马路相连,交通便捷,完全能够满足农副产品的运进运出。随着旗巴彦浩特“城中村”的改造和产业转移,巴润别立镇已成为全旗“菜篮子”的承接地。在该项目区发展日光温室蔬菜产业,不但具有产业优势而且具有非常明显的区位优势。

2.2.2国际贸易总体环境正在逐步改善国际贸易为巴润别立镇今后农产品的出口创造出了良好的贸易纪律环境。农产品贸易的自由化大大有利于巴润别立镇有效地利用国际设施农业生产资源开拓国际农产品销售市场,扩大优质农产品的出口,实现农产品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对引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利用充足的外资改善巴润别立镇设施农业产业的资金环境,增大设施农产品生产、销售等各环节中的科技含量,提高设施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是一个极其有利的机遇。

2.3巴润别立镇设施农业发展的劣势与威胁

2.3.1设施农业发展缺乏总体规划实际上在20世纪的90年代,巴润别立镇的设施农业就已经进入起步阶段。派出考察小组到国内许多省市考察学习,得到了一些好的发展模式及成功经验,但是没能很好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展设施农业,从而引发了许多的问题,这种不切实际的盲目行为造成资源的大量消耗和严重浪费,并带来了一系列的管理经营问题,导致一些先进设备无法在应用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得这些设备无法创造出高效益,出现了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最后是能耗不断抬高、经营成本持续高涨,无法实现预期的盈利,给后续的先进技术引进和设备升级带来很大的困难。

2.3.2设施农业的质量普遍较低,不能和国际接轨目前,巴润别立镇的设施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数量增长比较快,技术仍处在一个比较低的层次。目前,主要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大多数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对农资和农机使用和注意事项不能理解,在无公害化生产埋下较大隐患。

2.3.3设施农业科研投入不足,问题严重虽然巴润别立镇努力从多方面争取农业科研资金,投入状况有所改善,但是数目还是不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投资不足的问题,而且这有限的一点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需要有完善的督查考核体系,加大对资金实际使用情况的考核力度。在优良品种引进及培育、设施配套、技术指导、市场对接等方面的专项资金投入不足。在春播、夏播及秋播等关键的时间节点,遇到病害及突况没有能力聘请行业专家进行指导。巴润别立镇设施农业栽培作业的小型农机具和配套设备装备极不完善,适合用于一家一户设施农业生产的小型农机具稀缺,由于各方面原因专用农机具的自发研制和引进的投入严重不足。设施农业属于精耕细作的农业,整个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劳动投入,低水平的农业机械化,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所有的农事操作如整地、播种、灌溉、施肥等作业就不得不全由人工完成,劳动强度非常大,生产效率也低,而且作业质量还比较差。现有的设施农机具也是一些适应性差、生产效率不高、工作质量差的老型机具。

2.3.4设施农业信息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由于地区发展的原因,巴润别立镇设施农业除了有针对性的信息总量少之外,现有的信息也是一些比较老的信息,实用效果差;获取国内外设施农业栽培管理的新技术、高抗高产新品种的信息能力差,严重弱化了市场供需能力分析预测功能;由于缺乏专业的设备和规范的标准,信息的采集不统一,而且没有系统的指标体系,这就降低了收集到的信息准确性和代表性。利用现有的队伍和装备收集和农业信息,已远不能满足当前设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求。

3发展巴润别立镇地区设施农业的对策

根据对巴润别立镇设施农业的现状调查和研究分析,得出巴润别立镇发展设施农业的基本思路,给出了合理发展的建设性意见。

3.1建立和完善设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市场机制

涉及设施农业的种植企业和以设施农业为主要生产对象的农户是利益共同体,这是由种植企业的内在经营性质与目的所决定的。创造性的生产企业和农民形成利益的共同体这一新兴的经营运作模式,其根本目的是帮助设施农业由弱变强,农民由穷变富。股份合作制是目前最具有创新性和大力推行的设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已经将企业与农户利益联接发展到了一个高级形态,农户以自家土地建成的温室大棚、农业机械装备、自身所带的生产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企业和农民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从相互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相结合成统一的利益主体,以股权、红利作为主要调节的手段,有机结合形成的农商产业链,成为“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促进设施农业更快更强的发展。目前,农资连锁经营才刚刚起步,需要摸索的发展。农资经营有许多种形式可以采用,巴润别立镇要从自身的地大、生产点分散的实际情况出发,发展适合自己的农资连锁经营模式,引导和批准各类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农资企业加入到农资连锁经营网中。

3.2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加强对大棚蔬菜产业的管理

各级政府要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农牧民、企业的生产基地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形成较好的经营管理思路,明确农牧民、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发展一支营销组织和经纪人队伍,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加强对大棚蔬菜产业的管理。设施农业的发展事关转移转产农牧民的生活生计问题,发展需要全社会的支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整合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力争使这项产业真正成为巴润别立镇惠农富农的新经济增长点。

3.3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多主体参与设施农业建设

巴润别立镇政府应出台对土地流转后用于发展设施农业应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从实际的土地使用中支持设施农业的发展,鼓励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民、大企业离职员工、科研院所的退休人员参与到设施农业建设中。设施农业的前期发展需要比较大的投入,各级金融机构相互协调,对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经营者在信贷上放低门槛,发展规模上有保障。采取政府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扶植,强化基础服务等措施,吸引广大农民投入到设施农业发展中,建设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的设施农业,使设施农业成为巴润别立镇的一大支柱产业。

3.4加强生产技术推广,扩大产品的宣传力度

规模化发展设施农业要有大量专业的设施农业人才做支撑,随着全国各地设施农业激增,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呈现出一个直线上升的趋势,现有人员的数量和人才的培养速度已不能满足。设施农业推广人员要具有热情、责任感等良好职业情操,更重要的是能够开展专业的文化和技能培训。农产品市场是设施产业发展的根本基础,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能为设施农业营造出一个快速发展的环境。做好市场销售网络与销售队伍的建设,发展农村合作组织、农村经纪人队伍,以及建立一个以农产品为主的批发市场是十分必要的。在质量保证的基础上,采取网络营销模式,蔬菜企业定要充分利用农产品供需信息平台,借助互联网进行品牌推广、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以及通过各种农产品展销会等形式做好品牌的宣传,不但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扩大蔬菜商品流通范围,促进蔬菜销售。

3.5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加大设施农业投入

只有充足的前期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发展才能有保障。要建立一个以政府项目投入为引导,以专业户和企业资金注入为主体,以金融机构信贷为支撑,以社会其他投入为补充的设施农业多元化投资机制。政府财政要设立设施农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设施农业的科研和补贴,鼓励农民和农业企业对设施农业和观光农业的资金投入,充分调动农民发展高标准农业设施,科学种植管理的积极性。

3.6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降低市场风险

巴润别立镇的设施农业以外向型为主,现在主要是向周边地区销售,要逐步销向全国各地乃至出口到其他国家。目前,巴润别立镇除了制种是订单生产,其他农产品都是农户散卖的,一旦市场行情发生变化,销售受阻时,农产品就会形成积压,增加设施农业的市场风险,使农民蒙受损失。要降低设施农业生产的市场风险,就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大力发展订单种植,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种什么,采取布局区域化、经营产业化的方针。巴润别立镇把自己的优势农产品西瓜、番茄等实施订单生产,既降低了设施农业的市场风险,也可以促进特色优势产业的健康发展。

设施农业论文篇(3)

基础。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要实现传统自给性农业向现代商品性农业的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发达和完善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与之相配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消除贫困、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等有着重要的作用。Patrick2Bond指出,农业基础设施对于经济生活具有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直接效应包括工作机会、生产率提高等;间接效应包括农村环境改善和农民福利水平的提高。石爱虎、霍学喜认为,农业基础设施在农业发展中的经济效应体现为物质基础效应、效率提高效应和结构变动效应。[1]樊胜根研究发现,降低扶贫率和提高农业生产率起作用的13项因素中,增加基础设施(尤其是道路)投资的作用居于第3位(教育和农业科研居前2位)。

林毅夫指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将使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长期受益,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而可以扩大全国的市场规模,不断为全国经济增长提供新的空间,提升经济发展水平。[3]有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已有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共识,而关于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性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利用1985-2004年农业基础设施投资额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性检验,以期说明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有效性检验

(一)单位根检验

(二)协整检验

为了检验LnGDP和LnFund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利用Engle和Granger于1987年提出协整方法[7],用Eviews软件对残差进行ADF检验,以判定其平稳性。对经济增长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进行最小二乘法回归,其结果为:

LnGDP=7.65+0.66LnFund+μR2=0.9089ADR2=0.9032F=159.7045采用ADF检验法检验方程残差μ的平稳性,结果如表2所示。μ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假设,表明残差为平稳的时间序列,经济增长与农业基础设

施投资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

(三)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因果关系检验主要是说明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它确定的是一个变量能否有助于预测另一个变量,即如果变量X是变量Y的格兰杰原因,那么X的过去的和现在的时间序列数据有助于改进对变量Y的预测。其数学检验模型为:

其中εt为零均值非自相关随机误差项;α,β为系数。原假设为:H0:βj=0(j=1,…,n),若原假设成立则有:

令非限制性变量(4)式的残差平方和为SSE1,限制性变量(5)式的残差平方和为SSE2,则F(SSE2-SSE1)/nSSE1/(T-n-m-1)应服从自由度为(m,T-n-m-1)的F分布,其中T为样本数量;n、m分别为根据AIC准则和SC准则决定的X和Y的滞后阶数。如果接受零假设H0,则X是Y的非格兰杰原因;而如果拒绝零假设H0,说明X是Y的格兰杰原因。

对经济增长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因果检验,其结果如表3。其中,F值为检验统计量,P值为检验的概率值(P≥0)。若P值小于0.05,表示因果关系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成立;若P值小于0.1,表示因果关系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成立,否则,因果关系不成立。表3中P值一个大于0.05,另一个小于0.05,意味着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经济增长与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增加只存在格兰杰意义上的单向因果关系,即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增加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而经济增长是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增加的原因[5];但由于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经济增长与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增加存在格兰杰意义上的双向因果关系,因此,从长期来看,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可以与经济增长互相促进。

二、原因探讨

基于有效性检验,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都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它们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即协整关系。虽然从短期来看,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明显,但长期来看,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与经济增长是互相促进的。这与世界银行1994年给出的基础设施存量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具有正相关的经验性结论并不完全一致。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之所以不能验证这一结论,除了战略选择失当、投资效益低下、布局不尽合理且忽视技术进步的原因之外,主要在于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增加与经济增长长期不同步。

(一)财政支农资金长期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基础设施主要由国家和地方各级财政投资建设。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1985-2003年间,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的比例在“八五”时期为3%,“九五”时期为5.6%,2002年为7.3%;财政支出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农业支出的绝对量在不断增加,从1978年的150.7亿元增加到2001年的1456.7亿元,但财政支出中农业基本建设支出的比例却不断下降,1978年为13.4%,20001年为7.7%,下降了5.7个百分点。

(二)信贷资金不足

现阶段主要由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承担对农业的信贷任务。由于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周期和回收周期较长,收费较低有时甚至是无偿服务,商业性银行不愿意提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大量资金。出于自身稳健经营的要求,农业金融机构普遍存在着“慎贷”和“惜贷”现象。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1995-2003年农业贷款占银行总贷款的最高比例仅为7.1%。

(三)乡镇负债严重,无力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由县乡(镇)财政负担,然而,由于我国县乡(镇)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在逐年下降,同时乡(镇)的财政负债已十分严重,依靠乡镇集体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投资不足的问题。农业税制改革,取消“两工”(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一些乡镇对农业公共事业所需资金实行“一事一议”制度。根据有关规定,“一事一议”仅限于村级,而且必须是由村里兴办的农田水利设施、人畜吃水设施、村庄道路建设、植树造林工程等全体村民直接或间接受益的公共性设施和项目。而这项资金根据有关规定,年人均不能超过15元。由于农民小规模和分散式的经营方式,决定了农民投资能力十分有限,要求村民自筹资金或举债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议案难以被认可,即使有些村社开展议事,也大多是“议而不定”或“定而不行”,造成急需建设的农业基础设施无法兴建,过去利用主渠道“两工”兴建的农业基础设施严重毁坏后又无力修复和管理。

农业基础设施长期投入不足,导致:(1)农业基础设施长期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难以发挥出它应有的“社会先行资本”的本质特征。(2)由于资源约束,不能同时或在短期内建成农业基础设施体系,而只能有选择性地建设某些子项或小规模的农业基础设施,农业基础设施的规

模效应不能得到有效和充分发挥。(3)农业中的许多重要基础设施本来就依赖于城市和工业基础设施,或者本身就是城市和工业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或者是城市和工业基础设施在农村和农业生产领域内的延伸。在现行城乡二元制度或非制度性的障碍下,农业基础设施的关联效应和投资乘数作用无法充分发挥作用,致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小。(4)伴随着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相对重要性的变化,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在整个基础设施投资比例不可能有大幅度增加,甚至趋于下降,在投资结构不尽合理和投资效率不高的情况下,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难以发挥。

三、政策建议

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不足不仅构成了农业生产的瓶颈制约,而且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因此,政府有必要采取措施,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并制定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早日实现经济增长与基础设施投资增加的良性互动。

(一)提高对农业基础设施重要性的认识

基础设施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社会赖以发展的“先行资本”,农业基础设施则是农业和农村赖以发展的“先行资本”[6];仅仅认识到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是不够的,必须扩大基础设施的认识范围,在计算农业基础设施的贡献率时,要充分考虑到农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能单纯着眼于农业经济效益,要充分考虑农业基础设施的经济和社会性意义。总之,只有高度认识到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才有可能在实践中给予其应有的发展地位。

(二)明确划分事权,发挥各投资主体的积极性

明确划分事权就是要真正严格地划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村社区、乡村集体和农民个人的投资责任和投资范围。(1)全国性的、跨农业区和跨流域的农业骨干基础设施应由中央政府负责投资和管理;区域性的农业基础设施应以地方政府作为投资和管理主体,中央政府可给予必要的支持和补贴,受益区内的所有单位和个人都应适当分摊投资成本;小流域和社区范围内的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应主要由社区集体和农民个人负责投资和管理,地方政府可以给予必要的支持和补贴。(2)县级以上各级政府都应设立水利等各项专项建设基金,以用于本区域内一些较大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3)政府主要运用经济手段、经济杠杆和经济政策,引导和诱使农户投资建设自用为主的小型工程,并依法处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按投入要素进行补偿与分配等问题。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打破国家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渠道唯一来源的框架,逐步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多渠道筹资模式,保证有充足的资金来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并满足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1)在制定和执行国民经济计划和规划方面,统筹城乡经济和工农业经济发展,逐步调整国民收入和社会资金的分配格局,保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需要。(2)要逐步增加财政资金对农业的投入比重,中央政府基本建设计划安排的预算内农业投资比重应由目前的17%提高到20%以上。国家对农业的补贴,应逐步转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来。(3)要逐步增加信贷资金用于农业的比重,保持农业贷款增长率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长率,银行新增贷款规模中农业贷款的比重达到10%以上。

(四)积极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农业基础设施

按照受益范围和排他成本的大小,农业基础设施可划分为竞争性和非竞争性两大类,对竞争性项目,由于受益范围不局限于农村社区,外部性大,原则上应由政府供给,但在政府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产权改革,将其外部收益内部化,民间资本也可介入。政府建立财政贴息制度,把一部分财政拨款或财政信贷转为对基础设施项目的贴息资金增强民间资本介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引诱对有竞争性项目,由于排他性成本不高,收取一定的服务费可以补偿投资成本,应放开市场准入,民间资本采用多种方式介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五)探索和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的管理体制

按照“谁投资、谁管护、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加快农业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清晰归属,明确权责,建立起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激励机制。(1)对于农户自建或自用为主的小型工程,产权归个人所有,由乡镇人民政府核发产权证;(2)对受益户较多的工程,可组建合作管理组织,国家补助形成的产权归合作组织所有;(3)对经营性的工程,可组建法人实体,实行企业化运作,可拍卖给个人经营;(4)对业主开发建设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地方政府要予以扶持,并规范其收费标准和服务行为。

参考文献:

[1]石爱虎,霍学喜.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效应分析[J].科学•经济•社会,1996(2):35-38.

[2]樊胜根,张林秀,张晓波.经济增长、地区差距与贫困———中国农村公共投资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18-120.

[3]林毅夫,林毅夫发展论坛[EB/OL].2003-11-19..

设施农业论文篇(4)

干旱缺水是21世纪面临的全球性环境生态问题。甘肃地处中国西北内陆,属典型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省内大部分区域降水稀少,且季节分配不均,干旱缺水问题则更为突出和严重,农业生产经常面临春旱、秋旱和伏旱的威胁。解决甘肃的干旱缺水问题,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是根本出路。目前,应立足农业灌溉用水量大、浪费严重,自然降水拦蓄不充分,水资源总体利用效率较低的实际,将节水的重点放置到农业、农村,积极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和农村田野天然降水拦蓄能力,这既能有效实现节水目标,也是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1节水农业的目标和任务

节水农业是灌溉农业和旱作农业的有机结合,是节水与蓄水并举,变被动抗旱为主动防旱的农业管理体制的创新和节水技术措施的整合。发展节水农业的总体目标是逐步建立节水型高效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可持续增收。当前发展节水农业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是以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现有水资源为出发点,整合和推广应用各种节水农业工程措施与技术手段,建立并不断完善节水农业措施和制度,切实解决农业灌溉用水和自然降水利用率低的问题。

2节水农业措施的设计

根据当前节水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农业与水利管理部门分家体制的现状,结合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部门在节水农业措施的设计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土地整理设计根据田面的平整度、地面坡度、土壤类型和农作物种植情况,以及不同灌溉方式和耕作方式的要求进行土地整理设计,可整平的田面尽量要求整平,地面坡度较大的规划后修成水平梯田、隔坡梯田,面积较大的地块应合理规划沟畦,开沟起垄分畦,以增加入渗,减少流失损耗,提高灌溉均匀度和效率。

2.2深耕与深松设计根据不同土壤质地与土地构型、原有耕作基础,设计节水农业所要求的耕层厚度和有效土层厚度,通过逐年深耕改土,加深耕层,加厚土层达到设计要求,改善土壤的透水性,增加入渗深度,提高蓄水能力,减少流失和蒸发。同时可以促进作物根系发育,扩大根系的吸肥吸水范围,增强植物抗旱、耐肥、抗倒伏能力。设计中一般要求活土层应保持在30~45cm之间,深耕次数一年一次或隔年一次,深耕时间由冬闲前移至晚秋或后移到早春,深耕后当即耙耱、镇压,保护墒情。

2.3浅耕与覆盖保墒设计通过地表浅耕、降低土壤毛细管作用、控制田间杂草,或覆盖塑料薄膜、秸秆等,抑制土壤蒸发,减少地表径流,保持土壤水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干旱山区尤其应大力推广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并注意尽可能在秋季雨后田间墒情最好时立即覆膜。

2.4化控抗旱剂的推广使用设计目前我国已成功研制出抗旱保水剂、土壤蒸发抑制剂和植物抗蒸腾剂等三大类化控抗旱剂,并在较大区域、多种作物上推广应用。各地应根据当地土质和作物种植情况大力推广选用。拌种包衣选用适合的抗旱保水剂,地表喷施土壤蒸发抑制剂,作物叶面喷洒植物抗蒸腾剂。

2.5节水种植制度的设计在注重市场与效益原则下,根据当地降水分布、干旱发生规律,选择设计优质、高效、节水的种植制度和作物结构。重点应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节水作物,将过去粮经二元种植结构调整为粮经饲(草)三元种植模式,扩大种草面积,减少灌溉次数,降低用水量。实行间作、套种、宽窄带状种植,减轻单位面积土壤水分供需不足的矛盾和压力。

2.6节水栽培技术的设计包括抗旱节水优质高效作物品种的选择,机械或人工精量播种、沟播、膜侧播等播种技术的推广,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不同生长期需水、供水的控制等。

2.7节水灌溉制度的设计节水灌溉制度既是农业节水措施综合效果的体现,也是农业节水、工程节水和管理节水三部分的结合点,所有节水效果都要落实到灌溉制度的拟定量化指标上来。节水灌溉制度的设计,首要任务就是应通过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品种需水量科学分析,确定出最佳灌溉用水定额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以此作为衡量节水效益的量化标准,指导和规范节水灌溉工作;其次,在灌溉方式上应做到“五改”,即改大水漫灌为垄畦沟灌、改大畦灌溉为小畦灌溉、改长沟灌溉为短沟灌溉、改冬灌为春灌,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实施喷灌、滴灌和隔行交替灌溉。

3节水农业措施的完善

设施农业论文篇(5)

 

草莓,主要品种有红颜,章姬等,9月上旬定植,第二年1月—5月中旬收获,产量3000多公斤,定植密度8000棵/亩,亩产3万多元。套种小西瓜,主要品种有京秀、京玲、L—600、黄晶1号等,2月上旬育苗, 4月初定植在草莓畦上,隔行种植,定植密度900株/亩。6月中旬至7月份收获,亩产2200公斤,产值1.3万元,亩总产值高达5万元中国学术期刊网。

2、日光温室草莓套种小番茄种植模式

草莓,主要品种有红颜,章姬等,年9月上旬定植,第二年1月—5月中旬收获农业论文,产量3000多公斤,定植密度8000棵/亩,亩产3万多元。套种小番茄(绿宝石、小黄玉等)2月初育苗,3月底—4月初定植在草莓畦上,隔行种植,定植密度1500株/亩。6月中旬开始收获,亩产2000多公斤,产值0.8万元,亩总产值高达4万元。

3、日光温室草莓套种甜瓜种植模式

草莓,主要品种有红颜,章姬等,年9月上旬定植,第二年1月—5月中旬收获,产量3000多公斤,定植密度8000棵/亩,亩产3万多元。套种甜瓜(京玉4号、京玉月亮、京玉352、京密11、密脆香园等)2月中旬育苗,4月初定植在草莓畦上,隔行种植,定植密度1200株/亩。6月中旬开始收获,亩产量1400公斤,亩产值0.7万元,亩总产值高达4万多元中国学术期刊网。

(二)生产型高产高效种植模式

1、日光温室生菜﹢嫁接黄瓜﹢生菜种植模式

第一茬生菜,品种射手101,10月4日育苗,10月31日分苗,第二年1月初定植,定植密度5300株/亩,3月20日收获,1.4元/棵,亩产值7420元;第二茬黄瓜,品种中农16号,砧木品种京欣砧5号,2月20日播砧木,2月23日播接穗,3月中旬嫁接,采用插接法,4月中旬定植,定植密度3000株/亩,5月13日开始采收,9月15日拉秧农业论文,亩产量8100公斤,亩产植1.1万元;第三茬生菜,品种射手101,8月4日育苗,9月5日分苗,定植9月15日,定植密度5500棵,亩产植8400元,三茬总产值2.68万元。

2、日光温室生菜﹢番茄﹢芹菜种植模式

第一茬生菜,品种射手101,10月初育苗,10月底分苗,第二年1月初定植,定植密度5500株/亩,3月中旬收获,亩产值7000元;第二茬番茄,品种中研988,2月初育苗,3月下旬定植,定植密度3000株/亩,5月下旬开始收获,亩,亩产量5000公斤,亩产值4200元;第三茬芹菜,品种文图拉,7月中旬育苗,9月下旬定植,定植密度2.2万株,12月中旬开始收获,亩产量8000多公斤,亩值8000元,三茬亩产值1.92万元。

3、日光温室春白菜﹢苦瓜﹢番茄种植模式

第一茬春白菜,品种良庆(日本),12月下旬育苗,1月底定植,定植密度3200株/亩,4月上旬收获,亩产量5500公斤,亩产值1.1万元;第二茬苦瓜,品种美王绿剑农业论文,2月初育苗,4月中旬定植,定植密度700棵/亩,6月中旬收获,8月上旬拉秧,亩产量3250公斤,亩产值4550元;第三茬番茄,品种拉比(以色列),7月下旬育苗,8月中旬定植,定植密度2500株/亩,11月下旬开始收获,亩产量6500多公斤,亩值1.3万元,三茬亩产值2.85万元。

4、日光温室春白菜﹢豇豆﹢杭椒种植模式

第一茬春白菜,品种良庆(日本),12月下旬育苗,1月底定植,定植密度3200株/亩,4月上旬收获,亩产量5500公斤,亩产值1.1万元;第二茬豇豆,品种901,3月下旬育苗,4月中旬定植,定植密度3200棵/亩,6月上旬收获,8月上旬拉秧,亩产量2400公斤,亩产值3360元;第三茬杭椒,品种杭椒1号,7月上旬育苗,8月上旬定植,定植密度3300株,9月下旬开始采收,12月底拉秧,亩产量3000公斤,亩产值6000元,三茬亩总产值2.03万元。

5、大棚生菜﹢生菜(套种冬瓜)﹢生菜种植模式

第一茬生菜,品种玉湖农业论文,10月中旬育苗,11月上旬分苗,第二年1月底定植,定植密度5500株/亩,4月12日开始收获,0.8元/棵,亩产值4400元;第二茬生菜套种冬瓜,生菜品种射手101,育苗3月初,定植5月初,定植密度5500棵/亩,亩产值2060元,冬瓜,天津绿皮品种,2月中旬育苗,5月初定植,定植密度550棵/亩,7月11日开始采收,8月25日拉秧,亩产量3100公斤,亩产值2490元。第三茬生菜,品种玉湖,8月6日育苗,8月20日分苗,8月底定植,定植密度5500棵/亩,11月初开收获,亩产值3300元中国学术期刊网。总计大棚亩收入为12250元。

6、大棚生菜﹢嫁接茄子种植模式

第一茬生菜,品种玉湖,10月中旬育苗,11月上旬分苗,第二年1月底定植,定植密度5500株/亩,4月12日开始收获,0.8元/棵,亩产值4400元;第二茬嫁接茄子,砧木品种茄砧1号,接穗早熟京茄1号,砧木播种日期12月初,接穗播种日期1月10日农业论文,定植日期4月中旬,定植密度2000株,6月初开始收获,11月初拉秧,亩产量6500公斤,亩产值6700元,合计亩产值11100元。

设施农业论文篇(6)

 

草莓,主要品种有红颜,章姬等,9月上旬定植,第二年1月—5月中旬收获,产量3000多公斤,定植密度8000棵/亩,亩产3万多元。套种小西瓜,主要品种有京秀、京玲、L—600、黄晶1号等,2月上旬育苗, 4月初定植在草莓畦上,隔行种植,定植密度900株/亩。6月中旬至7月份收获,亩产2200公斤,产值1.3万元,亩总产值高达5万元中国学术期刊网。

2、日光温室草莓套种小番茄种植模式

草莓,主要品种有红颜,章姬等,年9月上旬定植,第二年1月—5月中旬收获农业论文,产量3000多公斤,定植密度8000棵/亩,亩产3万多元。套种小番茄(绿宝石、小黄玉等)2月初育苗,3月底—4月初定植在草莓畦上,隔行种植,定植密度1500株/亩。6月中旬开始收获,亩产2000多公斤,产值0.8万元,亩总产值高达4万元。

3、日光温室草莓套种甜瓜种植模式

草莓,主要品种有红颜,章姬等,年9月上旬定植,第二年1月—5月中旬收获,产量3000多公斤,定植密度8000棵/亩,亩产3万多元。套种甜瓜(京玉4号、京玉月亮、京玉352、京密11、密脆香园等)2月中旬育苗,4月初定植在草莓畦上,隔行种植,定植密度1200株/亩。6月中旬开始收获,亩产量1400公斤,亩产值0.7万元,亩总产值高达4万多元中国学术期刊网。

(二)生产型高产高效种植模式

1、日光温室生菜﹢嫁接黄瓜﹢生菜种植模式

第一茬生菜,品种射手101,10月4日育苗,10月31日分苗,第二年1月初定植,定植密度5300株/亩,3月20日收获,1.4元/棵,亩产值7420元;第二茬黄瓜,品种中农16号,砧木品种京欣砧5号,2月20日播砧木,2月23日播接穗,3月中旬嫁接,采用插接法,4月中旬定植,定植密度3000株/亩,5月13日开始采收,9月15日拉秧农业论文,亩产量8100公斤,亩产植1.1万元;第三茬生菜,品种射手101,8月4日育苗,9月5日分苗,定植9月15日,定植密度5500棵,亩产植8400元,三茬总产值2.68万元。

2、日光温室生菜﹢番茄﹢芹菜种植模式

第一茬生菜,品种射手101,10月初育苗,10月底分苗,第二年1月初定植,定植密度5500株/亩,3月中旬收获,亩产值7000元;第二茬番茄,品种中研988,2月初育苗,3月下旬定植,定植密度3000株/亩,5月下旬开始收获,亩,亩产量5000公斤,亩产值4200元;第三茬芹菜,品种文图拉,7月中旬育苗,9月下旬定植,定植密度2.2万株,12月中旬开始收获,亩产量8000多公斤,亩值8000元,三茬亩产值1.92万元。

3、日光温室春白菜﹢苦瓜﹢番茄种植模式

第一茬春白菜,品种良庆(日本),12月下旬育苗,1月底定植,定植密度3200株/亩,4月上旬收获,亩产量5500公斤,亩产值1.1万元;第二茬苦瓜,品种美王绿剑农业论文,2月初育苗,4月中旬定植,定植密度700棵/亩,6月中旬收获,8月上旬拉秧,亩产量3250公斤,亩产值4550元;第三茬番茄,品种拉比(以色列),7月下旬育苗,8月中旬定植,定植密度2500株/亩,11月下旬开始收获,亩产量6500多公斤,亩值1.3万元,三茬亩产值2.85万元。

4、日光温室春白菜﹢豇豆﹢杭椒种植模式

第一茬春白菜,品种良庆(日本),12月下旬育苗,1月底定植,定植密度3200株/亩,4月上旬收获,亩产量5500公斤,亩产值1.1万元;第二茬豇豆,品种901,3月下旬育苗,4月中旬定植,定植密度3200棵/亩,6月上旬收获,8月上旬拉秧,亩产量2400公斤,亩产值3360元;第三茬杭椒,品种杭椒1号,7月上旬育苗,8月上旬定植,定植密度3300株,9月下旬开始采收,12月底拉秧,亩产量3000公斤,亩产值6000元,三茬亩总产值2.03万元。

5、大棚生菜﹢生菜(套种冬瓜)﹢生菜种植模式

第一茬生菜,品种玉湖农业论文,10月中旬育苗,11月上旬分苗,第二年1月底定植,定植密度5500株/亩,4月12日开始收获,0.8元/棵,亩产值4400元;第二茬生菜套种冬瓜,生菜品种射手101,育苗3月初,定植5月初,定植密度5500棵/亩,亩产值2060元,冬瓜,天津绿皮品种,2月中旬育苗,5月初定植,定植密度550棵/亩,7月11日开始采收,8月25日拉秧,亩产量3100公斤,亩产值2490元。第三茬生菜,品种玉湖,8月6日育苗,8月20日分苗,8月底定植,定植密度5500棵/亩,11月初开收获,亩产值3300元中国学术期刊网。总计大棚亩收入为12250元。

6、大棚生菜﹢嫁接茄子种植模式

第一茬生菜,品种玉湖,10月中旬育苗,11月上旬分苗,第二年1月底定植,定植密度5500株/亩,4月12日开始收获,0.8元/棵,亩产值4400元;第二茬嫁接茄子,砧木品种茄砧1号,接穗早熟京茄1号,砧木播种日期12月初,接穗播种日期1月10日农业论文,定植日期4月中旬,定植密度2000株,6月初开始收获,11月初拉秧,亩产量6500公斤,亩产值6700元,合计亩产值11100元。

设施农业论文篇(7)

2设施农业秸秆反应堆增温增肥增产技术

2.1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原理及分类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近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项微生物有机栽培理论和技术。利用秸秆在微生物菌种、净化剂等的作用下,定向转化成植物生长所需的二氧化碳、热量、抗病孢子、酶、有机养料和无机养料,进而实现作物高产、优质和有机生产。以山东省秸秆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代表的秸秆生物反应堆的设备主要有内置式、外置式、内外结合式3种。内置式反应堆的原理是将秸秆开沟埋入地下,通过缓慢发酵分解,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释放二氧化碳,并提高地温;适宜的时间是秋季、冬季和早春。外置式反应堆原理是将秸秆集中堆放发酵,产生大量的连续不断的二氧化碳、抗病生物孢子和具有丰富营养的浸出液,通过管道将发酵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浸出液和反应堆残渣供给作物生长需要,促进作物增产提质;适宜时间是早春、夏季和晚秋。

2.2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操作要领以内置式反应堆为例,其建设步骤及技术要点为秸秆预处理、开沟铺秸秆、接种菌种、覆土浇水、整垄、打孔和定植。

2.2.1秸秆预处理菌种用量90~120kg/hm2。将菌种和麦麸按1∶20配料,拌匀后加水,干湿度以用手握住滴水为准,避光透气发酵,堆积厚度15cm左右,4~5h后可以使用。如果当天使用不完,应放于室内或阴凉处,降温防热,第2天可继续使用,一般存放时间不宜超过3天。秸秆用量75000~90000kg/hm2。

2.2.2开沟铺秸秆开宽度为60cm或80cm,深度为20~25cm,长度与行长相等的矩形沟槽,开挖土壤按等量分放沟两边。开沟完毕后,在沟内铺放农作物秸秆。依据下整上碎结构原则,底部铺放整秸秆,上部放碎软秸秆。厚度为25~30cm,在沟的两头分别露出10~15cm秸秆茬,以便氧气进入。

2.2.3撒菌种覆土打孔每沟用处理后的菌种6kg,均匀撒在秸秆上,并用锨轻拍1遍,使菌种与秸秆均匀接触。将沟两边的土回填于秸秆上,覆土厚度为20~25cm,形成种植垄,并将垄面整平。浇水以湿透秸秆为宜,隔3~4天后,将垄面找平,秸秆上面的土层厚度应保持在20cm左右。在垄上用12#~14#钢筋(一般长度为80~100cm,并在顶端焊接一个T型把)打3行孔,行距25~30cm,孔距20cm,孔深以穿透秸秆层为准,以利氧气进入、促进秸秆发酵。

2.3秸秆反应堆技术要点及效益

技术要点:①“三足”,即秸秆用量要足、菌种用量要足、第1次浇水要足。②“一露”,即内置沟两端秸秆要露出头10cm。③“三不宜”,即开沟不宜过深、覆土不宜过厚、打孔不宜过晚。技术效益主要表现为: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可使地温提高2℃~6℃,农作物提前上市4~10天,病虫害程度明显降低,有机改良土壤显著提高,二氧化碳含量提高2~4倍,增产20%~30%,增收超过40%,真正是一项节本增效的循环农业新技术。

3设施农业秸秆沼气增温增肥增产技术

3.1秸秆沼气原理及工艺

秸秆沼气技术是在传统畜禽粪便沼气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秸秆高效利用技术,是利用微生物菌在厌氧条件下使秸秆分解产生沼气以及含有丰富营养值的沼液与沼渣的过程。它与上述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相同点是针对于秸秆的微生物反应;不同点是秸秆生物反应堆是好氧反应,而秸秆沼气是厌氧反应。山西农机新技术服务中心研究的秸秆沼气技术有2项技术创新。一是采用空气压力输料装置、沼液高压射流压浮技术、秸秆水解液化、交替式酸化等预处理工艺和太阳能互补增温技术;二是采用虚拟参数化控制管理平台,解决了秸秆预处理、秸秆大浓度、大颗粒输送、复合交替式酸化厌氧发酵新工艺以及参数化管理等问题,使秸秆沼气技术成为当前农村生态建设、循环设施农业发展、秸秆资源规模化利用的关键产品。本套设备由秸秆堆沤发酵单元、一级水酸化单元、复合厌氧酸调节单元暨空气正负上料输料单元、厌氧发酵单元以及沼气贮气输气、沼渣沼液处理单元和沼气燃烧单元组成。其中沼气燃烧单元内置于设施温室大棚中,沼气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作为气肥提供给农作物,促进其生长,同时沼气燃烧时散发的热量能够提升温室内的温度。沼渣沼液经过好氧处理后作为作物生长的有机肥撒施与温室内,实现了秸秆的完全利用。据统计,长期施用沼肥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17%、全氮量为0.08%、密度为1.189g/cm3、孔隙度为55%,与施用无机肥的土壤相比,有机质、全氮、孔隙度分别增加0.8%、0.018%、6.3%,密度则下降0.199g/cm3。

3.2秸秆沼气技术要求及效益

3.2.1秸秆沼气技术要求①对秸秆进行预处理,严防有农药等化学品混入。②严格监控秸秆厌氧发酵的反应过程,提高秸秆的产气率。③在沼渣、沼液入池前,要对其进行好氧处理,提高作物的吸收率。④沼气的燃烧需严格控制,以提高设施农业生产的安全性。

3.2.2秸秆沼气设备技术效益秸秆沼气燃烧技术可使地温显著提高3℃~7℃,农作物提前5~12天上市,病虫害程度明显降低,有机改良土壤显著提高,二氧化碳含量提高4~6倍,增产20%~30%,增收超过40%,真正是一项节本增效的循环农业新技术。

4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在建设循环设施农业中应用的建议

将现代循环设施农业与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结合起来,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模式,对于实现农业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1统一认识提高新技术新装备与设施农业的协同发展大力开展循环设施农业产业发展的宣传力度,统一并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新技术新装备的认识以及接受能力,夯实循环设施农业发展基础,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循环设施农业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

4.2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方投入资金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财政补贴支持,是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快速发展的关键。在各级财政补贴农民购买农机的同时,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入,以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和循环设施农业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

设施农业论文篇(8)

2设施农业配套的主要机械设备

目前,石嘴山市设施农业配套的主要机械设备主要有:淤棚、室内环境控制设备。包括各种机械加温设备、补光设备、通风设备、灌溉设备、二氧化碳气体施肥设备等。于棚、室内作物栽培(育苗)机械设备和各种作业机械。主要包括小型土壤耕作机具、地膜覆盖机具、种植机具、植保机具、育苗机械设备、支撑架系统设备等。盂附属机械装置。如卷帘机等。

3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的主要技术内容

目前,石嘴山市的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处于低层次阶段。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有机械耕地、机械整地、机械卷帘、机械增温、二氧化碳发生器增施气肥、机械植保、机械灌溉以及物理农业等技术。在实际生产中,有的机械化技术已较为成熟,适合大面积推广和应用。

3.1机械耕地、整地技术选择购置适于温棚蔬菜、瓜果种植需要的小型田园多用微耕机,重点开展耕地、整地、中耕除草、灭茬等室内作业,从而充分发挥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积蓄养分与水分、消除杂草等作用,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几年的试验研究和筛选,确定了山西省运城市昌兴农机有限公司制造的关圣牌1WG-6型多用微耕机适合本地区使用。

3.2机械卷帘技术购置和使用大棚卷帘机,提高放帘、收帘工作效率,延长大棚采光时间,减轻农民劳动强度,节省大量人力,提高设施农业产品产量和品质。研究表明,山东寿光中昌卷帘机有限公司制造的天成中昌ZC-QS-150型等系列卷帘机较为适用。

3.3机械增温技术利用热风炉、地热等设备,主要用于冬季室内增温,保证蔬菜育苗和生产达到合理温度以上,同时在抗寒、抗冰雪中发挥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宁夏银川华仁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LRFL0.03型热风(暖风)炉和宁夏平罗县陶乐农业机械厂制造的NFL-500型热风(暖风)炉较为适用。

3.4二氧化碳发生器增施气肥技术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日出后随着作物光合作用消耗,使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急剧下降,影响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因此,采购二氧化碳发生器,利用其在日光温室内增施二氧化碳,以提高日光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植物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提高定植作物产量和改善品质的目的。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是山东淄博制造的二氧化碳发生器。

3.5机械灌溉技术根据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采用滴灌技术,利用滴灌设备将水增压、过滤,均匀地灌入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同时可将肥料随水一同施入土壤,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北京双冀牌软管微喷灌设备效果较好,喷头堵塞率明显下降,是取代以色列进口设备的最佳选择。今后的设施农业生产,就是要加大农业机械化技术在设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力度,通过机械化带动,进一步增强农机服务功能,促进石嘴山市设施农业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4发展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建议

4.1加大对设施农业机械化的投资扶持力度要设立专用资金,扶持农户用于设施农业发展配套,提升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

4.2加强政府引导要根据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实际建立特色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基地,以项目为支撑,加大管理力度,打造强势设施农产品品牌。

4.3搞好科技培训要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户的机械化生产技术质量和科学应用水平。

设施农业论文篇(9)

(1)增加外层草苫及薄膜的层次,改善保温效果。在低温情况下,加厚大棚上的草帘子,进行多层覆盖。

(2)在棚内扣小拱棚,夜间覆盖薄膜与草苫。

(3)铺设地膜,提高地温,降低棚内空气湿度。

(4)非强降温天气,尽量延长光照时间,以增光保温。

(5)在棚内温度低于8摄氏度时要考虑适时补温,利用温室增温燃烧块、电热线、热风炉等设施,提高棚内温度。

2.补光措施

(1)保持棚膜清洁、及时消除膜内水滴,充分保持棚膜的透光性。

(2)只要揭苫后气温不下降,或下降范围在1~2℃以内,都要适时揭苫让蔬菜见光,可以在中午前后高温期,让蔬菜见光1~2小时。

(3)通过地面铺盖反光膜、墙面挂反光膜、内墙和立柱表面涂成白色等措施,充分利用反射光。有条件的地方在棚内可悬挂白炽灯,使农作物有充足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

(4)通过整枝抹杈、摘除老叶等综合农业措施,改善作物群体间光照条件。

(5)天气骤晴时,如果立即拉开草苫子,强光照射,蒸发过快,会导致蔬菜出现生理性萎蔫,可隔几行拉开草苫子,或先卷起一半草苫子,待蔬菜适应后,再全部揭开草苫。

3.其他措施

(1)减少化肥尤其是氮肥的施用,适量增施磷钾肥、生物肥、腐熟有机肥等,喷赛碧护、甲壳素等营养药物,促使植物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

(2)注意通风排湿。清晨棚内湿度最大时进行通风,或中午前后外部空气湿度最小、且温度较高时进行。

(3)采用地膜覆盖、地面撒干土等方法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4)当遇到低温雾霾寡照天气时,各地应减少或停止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和引发病害,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5)做好棚内小气候调控。冬春茬蔬菜苗床适宜温度应控制在15℃以上,冷空气来临前可在苗床撒草木灰、铺设地热丝等措施适当提高地温,以保证幼苗的正常生长。

(6)要及时清理设施蔬菜的老叶、病叶、死叶,改善棚内蔬菜光照条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用人工补光,可安装阳光灯和钠灯,使农作物有充足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

(7)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治。近期持续阴雨、雾霾天气,设施农业普遍存在湿度大、气温低、光照不足,极易诱发设施蔬菜病虫害的暴发和流行。应注意强加设施农业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同时要重视增温、降湿,搞好设施小气候调控。

设施农业论文篇(10)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舟山市大棚仍以简易大棚和钢架大棚为主,这些大棚绝大多数只能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对光、温、水、气等的调控能力十分有限。同时在仅有的钢架大棚中,单体大棚多,连栋大棚少;6m宽大棚多,8m宽体大棚少。由于单体6m大棚起架低、跨度小,采光和保温性能都不太好,而且室内空气湿度大,不利于病虫害防治,也不利于在棚室内开展机械化作业。另外,全市设施农业配套设备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虽然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各级农机部门引进和示范推广了棚内耕作、电动卷帘、节水灌溉、增温补光等机具设备,但还是不能完全满足全市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相匹配和适用机械少

总体来说,目前舟山市与设施生产条件要求相配套的适用机械还不多,已使用的机械一般存在外型尺寸及结构质量大,操作不灵便,生产效率低,可靠性、耐久性、适应性差,边角地带无法工作,漏耕严重等问题,很多环节还需人工处理,不能很好地发挥基础设施的效能。另从下图可以看出,目前全市设施农业配套农机具的层次低、性能单一,主要以基础作业的田园管理机和植保机械为主,棚内环境调控设备、自动控制设备配套严重不足,机械化育苗、移栽、收获和产后加工等机械设备几乎是空白。

3.先进农艺技术应用不足

目前,全市设施大棚栽培种类过于单一,连作现象严重,导致棚内病菌大量繁殖。据农业部门反馈,全市设施大棚农业发病率比露天栽培高出20%以上,全市常年发生的设施病虫害有90多种,造成严重危害的有30多种,许多病虫害在药剂选择压力下已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加之无节制的使用农药化肥,严重影响了设施农业的品质和效益。

4.政府投入不足,补贴力度不大

舟山市启动“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建设以来,对设施大棚建设和配套设备购买都有一定额度的补贴。但是对于设施大棚这种一次性投入较大的行业,补贴力度还是不足。同时,与设施农业配套的设备进入补贴目录的太少,即使在补贴目录的,购买价格也较高,不少农业急需、农民急用的小型、适用、高效、环保的农机具,大多未列入政府补贴扶持范畴,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市设施农业的发展。

二、发展趋势及展望

随着舟山市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区建设的深入,舟山市设施农业装备的发展趋势必将从对硬件设施的大量需求和建设转向对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的迫切需求,生产经营也逐步向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系统化方向发展。特别是对设施农业生产过程中环境条件的调控,必将成为今后设施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主要表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设施大棚大型化。简易大棚因成本小、投资少,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存在,但拥有量会越来越少。单栋钢架大棚因其安装拆卸简便,通风透光效果好,一次性投资相对较小,经济效益较为可观,在今后仍将占据主导地位。连栋大棚因其使用空间大、室内调控设备配置齐全越来越受重视,必将成为今后设施大棚的发展方向。二是大棚调控设备自动化。通过湿帘风机、外电动遮阳网、二氧化碳发生器、电除雾防病发生器等自动环境调控设备来调控棚内环境,可以极大地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可以预见自动化将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三是配套管理机械外观小型化、功能多样化设施农业生产过程中包括耕作、育苗、栽植、灌溉、植保、管理、采收、产后加工等众多作业环节。同时,因为大棚内的操作空间有限,机械化操作就需要作业机型体积要小、性能要好。由此可见,研发推广外观小型化、功能多样化的配套农业机械将成为今后发展的重点。

三、对策与建议

1.落实扶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

在现有农业财政政策的基础上,地方财政应加大配套补助,建立市级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现有设施大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施配套的资助。同时各农机、农技部门应扶持一批规模大、档次高、带动能力强、增收效果好的设施农业项目,争取更多的财政资金,多渠道增加投入。

2.抓好项目示范推广

量身制定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促进项目,通过项目引导,达到设施农业设备更加系统化、规模化、智能化,来不断拓展和深化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领域。同时也可以依托现有的“两区”规划和“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建设项目进行试验、配套和示范,通过有效地组织好设施农业设备的选型、试验、熟化技术体系,使其在先进设施、先进机具、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方面发挥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设施农业论文篇(11)

2赤峰市松山区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赤峰市松山区设施农业虽然经历了较长时间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传统农区范围广大,设施农业发展的比例仍显太小.全区耕地面积194万亩,到2012年底,松山区设施农业发展到2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1.86%.同时,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设施农业的发展仍存在一些不足.

2.1资金仍显短缺,贷款难度较大,各级财政扶持资金规模较小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民收入低,自筹能力差,用于棚室建设的自有资金非常有限,加之财政补助资金较少,申请贷款难度大、利息高,仍然制约设施农业的发展.

2.2技术力量薄弱,科技投入不足,服务不到位

发展设施农业,科技是强有力的支撑.设施农业每年都有一定增加,而技术指导的人员不足,虽然一些地区聘请了农民技术员,但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很多地区农民还不能有效掌握养殖和种植技术,仍以传统人工劳作为主,效率低,收入微薄,致富进程缓慢.

2.3设施规模小,水平低

设施农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没有形成一定规模.有些地区温室结构简易,土地利用率低,保温、采光效果不好.温室大棚不通电、不通水、道路不畅等问题依然存在,使设施农业产品不能及时向外输送,影响了设施农业持久稳定发展.

2.4市场建设滞后,流通不畅,专业合作社发展滞后

政府虽然扶持建设了一些产地批发市场,但与设施农业发展的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专业合作组织不规范,农民经纪人缺乏有效地组织管理.另外,现有设施农业产品单调,贮藏、保鲜、深加工等环节薄弱,缺乏知名品牌,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对设施农业的纵深发展缺乏足够认识,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3赤峰市松山区进一步发展设施农业的主要对策

针对赤峰市松山区设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应进一步开拓思路,集思广益,因地制宜,借鉴先进发达地区经验,使设施农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3.1进一步加大对发展设施农业的支持力度

设施农业要得到持续、健康和规模发展,就要进一步加大各级政府对发展设施农业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制定优惠政策,扶持设施农业项目,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实行专款专用.充分利用各地综合自然条件,设计切实可行的设施农业发展目标,最大程度地使设施农业规模化发展,整体提高农牧民增产增收水平.

3.2增加科技投入力度

用战略发展的眼光,依靠科学技术来支撑设施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研究新技术,新材料,提高科技种植技术水平.通过聘请和培训更新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提高服务技能,创新服务手段,各级农业部门和科技人员及时解决农民在建设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3.3支持市场建设和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加强市场建设和产品销售方面的建设,新建、扩建和改造产地批发市场.在销售网络建设上,建设赤峰市松山区周边市场及国内市场.加强信息收集,拓宽流通领域.建立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和检测点,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实行绿色通道制度,使设施农业产品流通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