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秘书学专业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7 18:03:00

秘书学专业论文

秘书学专业论文篇(1)

笔者认为,作为对所学知识和理论进行梳理、整合,将在校期间所学综合运用的一次实践性练兵,毕业论文撰写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且针对秘书这一对学生的写作素质和能力均有较高要求的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更是其学业训练、职业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所在学校已有二十余年的开设秘书专业的历史,对毕业论文的环节要求严格,近几年在毕业论文的指导中越来越突出的感觉到秘书专业毕业论文的指导需改进,尤其在三个方面要严格把关。

一、选题宜真

按论题的性质不同进行分类,毕业论文的论题可分为:真题真做,真题假作和假题真做三种类型。真题真做是指以来自实践第一线的尚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运用所学理论真刀实枪的演练,力求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真题假作是指论文选题来源于实际,但做论文时可只在理论上加以解决,或者来源于实践的论题已部分得到解决,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模拟解决实际问题,或可得出一个全新的结论。假题真做是指虚拟的题目,学生要对这一虚拟问题进行实际的演练,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以求找到解决方法和途径。

以上三种类型的论题,目的都是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使学生对所学理论和知识进行复习、梳理、整合,并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对所学专业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研究,通过这个过程,能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和解决某一学术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使学生的在校学习得到一个提升。对学生进行查阅资料、调查研究、分析综合、语言表述等能力是一次全面训练。

笔者认为以上三种类型中的前两类论题可作为秘书专业的毕业论文选题,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一个新兴专业,应以真题作为首选,不宜选择模拟题目。

秘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的真应包括与学生实践环节的紧密结合的论题和纯理论性研究的论题,

纯理论性的题目又可笼统分为历史性论题和现实性论题。历史性论题需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分类研究,并分析论证对现实的意义和影响,这对专科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如某时期的秘书制度的研究、古代秘书的某方面素质能力的研究等。现实性论题中理论性强的论题,对于专科秘书专业学生也难以把握。因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对秘书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差异很大,只有短暂实习经历的学生对理论性较强、适用范围较广的论题把握起来难度较大。为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难免会出现或大量复制抄袭、或以叙述事例代替论述的现象,以掩饰和弥补理论不足的弱点,从而导致论文的质量难如人意。如历届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时爱选秘书的素质等在教科书中被论述的较全面的论题。这样的选题省事、好写,不出彩也不易出错,答辩时易通过。写作时有大量的参考资料可供直接使用,写出来的内容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没有任何实际价值。

在真题中作为专科层次的毕业生应首先考虑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做,就可以将学生的实习、社会实践及就业等环节衔接、联系起来,使教学中的实践环节真正扎实有效,同时也使学生的毕业论文有实际和实践的意义。选题时应突出研究和适用范围,要求在对论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

二、角度宜实:笔者所在学校近年来对秘书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进行较严格的把关,力图使论题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也就是做到选题真。但学生在写作中常老调重奏、老生常谈,毫无新意且简单重复已有的观点、结论。如论秘书信息工作的有效性、秘书写作能力的研究、论秘书角色意识的培养、论秘书的挡驾艺术、秘书****等论题都已有较多论述,如何使论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能进一步深入、拓展,就有角度选择的问题。

秘书学专业论文篇(2)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文化,也都在大张旗鼓地研究。然而“秘书”自古有之,“秘书文化”自古有之。它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封建帝王文化的组成部分。不知为何如此厚重的“秘书文化”潜在着,或许出于一些比较敏感的原因导致了人们对研究秘书文化的敬而远之、远而避之。这样的背景是不利于“秘书学”专业建设的。为了建设好新兴的秘书学专业,弘扬秘书行业的文化精神,我们结合淮阴工学院人文学院2017届秘书学专业毕业生毕业论文的写作实践,把《从〈市长秘书〉看当下秘书文化的抒写》《论胡乔木对传统秘书文化的阐释》《传统秘书文化对当代秘书修养的借鉴作用》等五篇带有共性的东西――“秘书文化”加以整合,形成“‘秘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大命题加以培育研究,以期世人对秘书学专业发展的重视和对“秘书文化”建设的期待。

一、研究背景的梳理

“秘书”由来已久,传说始于黄帝时期的议事。历朝历代都强调秘书队伍的办文、办会、办事的基本职能。作为一种客观的历史事实,上升到文化的高度加以鸟瞰的朝代近乎为零。即使在现当代也少有涉猎。中国知网上也只搜集到十来篇涉及“秘书文化”的文章,如佘亚荣《试论当代中国秘书文化的兼容并包》(《秘书》,2012年(8);何坦野・秘书文化的精神内核》(《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3);何敦春《基于优化高等教育管理的秘书文化培育》(《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8)等。这些文章也还只停留于肤浅的关于“秘书文化”的界定、内涵包蕴等层面的探讨,真正从实质上谈及“秘书文化”的本质、规律等几乎没有。在这种背景下,结合2017届秘书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我们组建了一个团队,由吴延生老师带的三名学生,论文题目是:《从〈市长秘书〉>看当下秘书文化的抒写》(徐晓晓),《当代官场小说秘书形象塑造的社会意义分析》(符方艺),《从〈后院夫人〉三部曲看官场小说的突破》(石明岳);甄强老师指导的一名学生,论文题目是:《传统秘书文化对当代秘书修养的借鉴作用》(张丽珍);易东生老师指导的一名学生,论文题目是:《论胡乔木对传统秘书文化的阐释》(张卫健)等组成,总题目为《“秘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目前关于“秘书文化”研究较冷门的状态下,我们研究有一定的困难,先要厘定“秘书文化”的界说。我们认为“秘书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会有不同,但根本的内核是“秘书精神”,是由秘书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价值信仰、甘于奉献的职业修养、秉直做人的操守、特定的思维方式等组成。几位学生论文题目主要从“秘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视角出发,谈及“传承”不多,重点在于“发展”。《传统秘书文化对当代秘书修养的借鉴作用》在汲取传统秘书文化精华的同时,探讨古人秘书文化中的“入世”精神,亦即“进取”精神;《论胡乔木对传统秘书文化的阐释》主要对传统秘书文化中的“气节”“忠诚”“进谏”职业操守的阐释;《从〈市长秘书〉看当下秘书文化的抒写》是从“点”的层面,围绕小说《市长秘书》中渗透的当代复杂的秘书文化:灵魂寻找、良心安放的重大课题,在市场经济的巨潮推涌下,随着腐败的增多,官场生活中伴随“官”的秘书也难免呛水,像书中市长秘书雷默心灵经受炼狱般的苦难。“灵魂寻找”、“良心安放”实质也还是古代秘书文化讲的秘书的“精神信仰”。这样的“点”的研究是对“面”的深化。《当代官场小说秘书形象塑造的社会意义分析》《从〈后院夫人〉三部曲看官场小说的突破》是在“点”“面”的基础上进行的个案深度分析。从官场小说中梳理秘书的群像,有继承古代“尽忠”“恪信”的;更多的是随“官”人们的贪腐而失去自己的价值追求而随波逐流、沆瀣一气的;有趁机“捞”官往上爬,捞钱贪公款或借职谋取私利、中饱私囊的。分析这样的“秘书群像”,重在从社会意义层面解析其影响,以警醒世人特别是当代秘书们。《从〈后院夫人〉三部曲看官场小说的突破》,借《后院夫人》三部曲之视窗,探寻官场“后院”的夫人们的心理表现、心灵变化,实际上是在透析秘书的“外层”文化:“随官”“盼官”“跟官”,虽然没有正面描写“秘书官场”,但从特殊的视角,侧面烘托了秘书文化的“丝丝缕缕”。

由上可知,我们选定五个分题目,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说点、面结合,个案佐证,富有说服力,能够在当今为数不多的“秘书文化”研究中,提出我们关于秘书文化传承特别是“发展”的鲜明的观点。

二、培育措施的拟订

任何行业的存在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行业文化。“秘书行业”更是如此,一旦这种生态被破坏,就有可能导致整秘书行业体系的生存危机,一旦秘书行业出现危机,对于培养后备人才的秘书学专业来说就会前景不妙,甚至是灾难。所以秘书学专业有义务担当起传承古代秘书文化的重任,解构古代秘书文化的一些不足,建构和发展当下的“秘书文化”。为了保证团队培育“秘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既定目标顺利实现,拟在措施上予以梳理:

(一)明确指导思想

针对五位同学的个案选题,我们将它们汇总后作为一个总命题“‘秘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加以培育。作为指导老师首先要明确指导思想,把它和秘书行业,特别是跟职业命运攸关的秘书专业紧密地联系起来。一旦行业精神文化得不到重视就会使整个行业产生危机,那么秘书学专业就会出现生态性重大影响。为建设好秘书学专业,也为秘书行业文化建构做出一些努力,作为指导老师我们就要明确指导思想,把它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子系统来抓,引领秘书文化生态系统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提供写作素材

作为秘书学专业教师,平素在教学中为充实教学,要研读教材体系。吃透了教材还不能算上好课,要进机关、下企业大量搜集秘书工作中的实际案例,进而讲“活”课堂,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再者,教师们为了搞好教学,会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去了解学界的一些前沿的成果,把它拿来补充教学。通过科研促进教学。在这样的教学、科研的互动中会搜集到很多的素材,结合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把这些珍贵的秘书学素材特别是老师的研究所得,提供给学生作为命题发生的基础、写作论证的平台,会让学生的命题研究既视野开阔,又有的放矢地针对问题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搭建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是学术活动、学术研究中的十分重要的环节,就像建筑结构不稳妥它就立不住了。观点固然重要,靶子也明朗,但如何射靶,如何命中却很有技巧。如《从〈市长秘书〉看当下秘书文化的抒写》,应指导学生在亮明观点之后,简说一下“秘书文化”,最后论及“秘书文化”描写的价值、意义分析。再如《当代官场小说秘书形象塑造的社会意义分析》一文,先指导学生了解官场小说的背景,官场小说离不开的人群――秘书群像的塑造有哪些类型,各自代表怎样的精神追求和价值信仰,这类秘书群像塑造的社会意义呈现,这样搭建起结构平稳宛如金字塔式的框架,不仅逻辑层次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而且形式上由轻到重,显得步步紧逼、一层近似一层的结构体系。所以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一定要有指导者自己的逻辑思路、理论架构,这样指导起来才能得心应手、驾轻就熟。学生不仅对问题向纵深开掘亦有自己的思考路径,而且得到了思维能力的训练,可谓一石二鸟、一箭双雕。

(四)跟踪指导过程

大学毕业生的业论文是四年高校学习生涯的总结性作业,学生、老师都非常重视。具体到2017届秘书学专业学生,从2016年11月就开始采题、定题,一直到2017年6月通过答辩方才结束。其间学生在3月开题答辩后要带着问题去实习单位实习1月余。这期间,学生虽然不能在其旁或随叫随到,但指导老师通过不同的联系方式,如电话、短信、微信、视频等经常与学生沟通,学生在实习中一边实习,一边草写论文,碰到问题也会在第一时间和老师进行沟通联系。通过跟踪指导过程,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动向,一方面可以针对学生在写作或实习中出现的新问题予以第一时间解答、沟通、指导,对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对偏向予以校正。

(五)突出答辩环节

答辩是毕业论文写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毕业论文写作主要是考查学生论文书面表达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体现于答辩环节。答辩是审查毕业论文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评定论文成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依据。答辩前,指导老师应要求学生端正态度,告知其答辩的一般程序和答辩方法,特别是策略和技巧的运用。为此,可以要求学生在答辩前的一两天转变角色以读者的视角阅读审视自己的论文,包括观点的正确性、基本理论要点、提纲介绍等,思考评委老师可能会问的问题,如围绕毕业论文的真实性、毕业论文涉及的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毕业论文的薄弱环节提问,做好心理准备、论文内容准备、资料用品准备,针对评委的提问,有的放矢地思考回答,注意口语流畅得体,表述准确。

三、保障条件的设定

(一)业缘相通有基础

几位导师在以往文秘专业方向时期就是秘书专业课程的讲授者,长期以来,在教学和科研中都已积累了较丰富的秘书学理论素养。因此,前期有了大量的研究和学术的积淀,这是从事命题指导的扎实基础和学术支撑。

(二)时间充裕有保证

指导老师都在高校从事秘书学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有充裕的时间做保证。

秘书学专业论文篇(3)

 

随着社会的发展,秘书这一行业,已逐步从普通文员类脱离开来,现已形成单独的一门学科。我们中职院校所要培养这一学科的学生不仅具有职业素养,还要具有基本的道德素养,在新型行业中、企业行业中、事业行业中,都能应用自如,并使他们学以致用,拥有良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能。通过秘书专业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培养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秘书人才。

1 秘书基础课程中开设实验的必要性

秘书基础课程中要求学生应当掌握一定的公文写作、办公自动化、调查研究等基本技能。其课程本身的性质就是对秘书这一职业提出的要求。秘书基础课程涉及管理学和秘书学的诸多内容,在秘书管理工作中借鉴和参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方式,从管理学中汲取理论知识的养分。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的训练,使学生初步了解秘书工作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基本掌握秘书工作的性质、特点,掌握秘书参谋咨询、辅佐决策、沟通协调、管理事务等基本职能,熟悉调查研究、信息处理、会议管理、公文撰拟、信访接待、交际礼仪等秘书实务的理论与方法,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手段与方法。最终,使学生能够达到企业秘书这一岗位对学生的一系列要求,为将来从事的秘书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和专业技能基础。因此,从专业培养目标、人才服务面向以及课程的性质来看,通过开设秘书课程实验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显得十分必要。

2 中职院校对秘书专业的培养目标

现代秘书人才的培养目标,完全是根据企业单位需要的模式并且适应现代化发展需求来进行教学的,大量的中职院校完全的依据当今社会所需求的人才类型与个性化来进行职业课程订制的,通过构建开放性的理论知识课程体系来实现其培养目标。

2.1 具备广泛的理论知识

创新现代秘书人才的知识结构,广泛吸纳多学科多途径的理论知识,构建开放型基础课程新体系。秘书专业的知识与工作技巧,大部分来自于个人的社会实践和工作经验的积累。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为秘书这一学科提供实践、学习,从而达到学生们真正的能够将知识运用在工作中的目的。我们培养的秘书专业人才主要是针对于未来走入企业,从事辅佐管理层的人员的秘书,那么就需要为秘书专业开设大量相关课程,例如:秘书理论基础学、文书学、档案管理学、语言学、文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写作学、电脑和网络等,在此秘书基础中也要求学生们广泛地吸收行政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信息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术,使学生们不仅了解还要学以致用,通过运用所有的学科知识来强化秘书这一专业。

2.2 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

在当今社会上只有能者生存的道理更加显而易见,我们培养的秘书人才能否适应社会,被社会所接纳,不仅取决于其知识的多少,还取决于其工作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秘书基础理论的不断完善性、概括性、多样性。从而优化现代秘书人才的能力结构,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构建多层次、跨行业的开放型专业(技能)课程新体系,为我们开设秘书课程的重中之重。由于企业秘书人员的工作性质就是处于联系上下、沟通内外的枢纽地位,直接影响着组织机构的运转。因此,要求我们秘书专业的学生应具有较高水平的制定计划、安排措施和实施行动的组织能力,以保证将来在开展工作中能够高效的运作。

2.3 熟练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不仅是秘书这一专业的基础,也是未来秘书专业的发展。专业技能不仅为企业带来利益,同样的我们的秘书专业的学生在将来需要靠着熟练的专业技能在社会上谋职、发展。对于现代就我们培养秘书专业的学生而言,仅仅具有理论基础是不能够适用于当今社会发展的。因为,这些理论仅是学生初步了解秘书这一学科的基础,并不能完全的掌握秘书学科的真谛,以及运用。所以,中职院校是以实现专业(职业)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学校,我们能通过大量的更具体化、规范化、技术化训练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总之,使秘书专业(职业)人才能够熟练的掌握其技能才是秘书专业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依据。

2.4 具有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的不仅是一个劳动者,而且是一个全面的人,要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要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良好的价值观念、伦理和态度,自立、负责任。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职业实践中去感受、体会和锻炼,才能形成优良的职业道德。让学生在职业实践中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同,增强道德选择能力,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必然选择。在《秘书基础》专业课的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做法,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

2.4.1 结合秘书发展史,进行人文精神教育

为学生开展人文历史教育,使他们通过在阅读刊物、观看电影等过程中进行精神思想的洗礼,使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了解自身。因此,用优秀的文化传统来滋养秘书的人文精神,是提高秘书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过程。

2.4.2 结合案例教学,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优秀的秘书不仅要求知识、实际操作技能过硬,合格的秘书人才则体现在是否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那么我们通过为学生进行专业训练的同时,更应注重为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职业道德的熏陶,让他们能够忠于职守、爱岗敬业。

2.4.3 结合模拟训练,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

在教学中,我们要大力开展模拟训练,从而为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通过模拟的人物角色来主观感受其在社会的位置,在感受中不断的提高对秘书这一行业的认识,提高其主观能动性。通过进行对比训练,使学生们明白职业价值观的重要性,只有良好的职业价值观才是未来对于秘书行业的正确导向。

3结论

总之,要培养适合企业的秘书人才就需要我们在培养秘书人才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学生们的道德教育,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还要让他们掌握好职业技能,从而将来走向社会、进入企业时,能够从容以对。合格的秘书人才不仅能够为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辅佐,还能为企业的经济增长出谋划策。这才是中职院校培养的高质适应经济发展的复合型秘书人才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参考文献

[1] 高海生.秘书基础(文秘专业)(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

[2] 扬晓新.产教结合型实训教学的组织实施与成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7).

秘书学专业论文篇(4)

 

随着社会的发展,秘书这一行业,已逐步从普通文员类脱离开来,现已形成单独的一门学科。我们中职院校所要培养这一学科的学生不仅具有职业素养,还要具有基本的道德素养,在新型行业中、企业行业中、事业行业中,都能应用自如,并使他们学以致用,拥有良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能。通过秘书专业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培养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秘书人才。

1 秘书基础课程中开设实验的必要性

秘书基础课程中要求学生应当掌握一定的公文写作、办公自动化、调查研究等基本技能。其课程本身的性质就是对秘书这一职业提出的要求。秘书基础课程涉及管理学和秘书学的诸多内容,在秘书管理工作中借鉴和参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方式,从管理学中汲取理论知识的养分。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的训练,使学生初步了解秘书工作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基本掌握秘书工作的性质、特点,掌握秘书参谋咨询、辅佐决策、沟通协调、管理事务等基本职能,熟悉调查研究、信息处理、会议管理、公文撰拟、信访接待、交际礼仪等秘书实务的理论与方法,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手段与方法。最终,使学生能够达到企业秘书这一岗位对学生的一系列要求,为将来从事的秘书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和专业技能基础。因此,从专业培养目标、人才服务面向以及课程的性质来看,通过开设秘书课程实验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显得十分必要。

2 中职院校对秘书专业的培养目标

现代秘书人才的培养目标,完全是根据企业单位需要的模式并且适应现代化发展需求来进行教学的,大量的中职院校完全的依据当今社会所需求的人才类型与个性化来进行职业课程订制的,通过构建开放性的理论知识课程体系来实现其培养目标。

2.1 具备广泛的理论知识

创新现代秘书人才的知识结构,广泛吸纳多学科多途径的理论知识,构建开放型基础课程新体系。秘书专业的知识与工作技巧,大部分来自于个人的社会实践和工作经验的积累。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为秘书这一学科提供实践、学习,从而达到学生们真正的能够将知识运用在工作中的目的。我们培养的秘书专业人才主要是针对于未来走入企业,从事辅佐管理层的人员的秘书,那么就需要为秘书专业开设大量相关课程,例如:秘书理论基础学、文书学、档案管理学、语言学、文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写作学、电脑和网络等,在此秘书基础中也要求学生们广泛地吸收行政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信息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术,使学生们不仅了解还要学以致用,通过运用所有的学科知识来强化秘书这一专业。

2.2 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

在当今社会上只有能者生存的道理更加显而易见,我们培养的秘书人才能否适应社会,被社会所接纳,不仅取决于其知识的多少,还取决于其工作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秘书基础理论的不断完善性、概括性、多样性。从而优化现代秘书人才的能力结构,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构建多层次、跨行业的开放型专业(技能)课程新体系,为我们开设秘书课程的重中之重。由于企业秘书人员的工作性质就是处于联系上下、沟通内外的枢纽地位,直接影响着组织机构的运转。因此,要求我们秘书专业的学生应具有较高水平的制定计划、安排措施和实施行动的组织能力,以保证将来在开展工作中能够高效的运作。

2.3 熟练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不仅是秘书这一专业的基础,也是未来秘书专业的发展。专业技能不仅为企业带来利益,同样的我们的秘书专业的学生在将来需要靠着熟练的专业技能在社会上谋职、发展。对于现代就我们培养秘书专业的学生而言,仅仅具有理论基础是不能够适用于当今社会发展的。因为,这些理论仅是学生初步了解秘书这一学科的基础,并不能完全的掌握秘书学科的真谛,以及运用。所以,中职院校是以实现专业(职业)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学校,我们能通过大量的更具体化、规范化、技术化训练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总之,使秘书专业(职业)人才能够熟练的掌握其技能才是秘书专业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依据。

2.4 具有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的不仅是一个劳动者,而且是一个全面的人,要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要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良好的价值观念、伦理和态度,自立、负责任。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职业实践中去感受、体会和锻炼,才能形成优良的职业道德。让学生在职业实践中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同,增强道德选择能力,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必然选择。在《秘书基础》专业课的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做法,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

2.4.1 结合秘书发展史,进行人文精神教育

为学生开展人文历史教育,使他们通过在阅读刊物、观看电影等过程中进行精神思想的洗礼,使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了解自身。因此,用优秀的文化传统来滋养秘书的人文精神,是提高秘书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过程。

2.4.2 结合案例教学,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优秀的秘书不仅要求知识、实际操作技能过硬,合格的秘书人才则体现在是否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那么我们通过为学生进行专业训练的同时,更应注重为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职业道德的熏陶,让他们能够忠于职守、爱岗敬业。

2.4.3 结合模拟训练,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

在教学中,我们要大力开展模拟训练,从而为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通过模拟的人物角色来主观感受其在社会的位置,在感受中不断的提高对秘书这一行业的认识,提高其主观能动性。通过进行对比训练,使学生们明白职业价值观的重要性,只有良好的职业价值观才是未来对于秘书行业的正确导向。

3结论

总之,要培养适合企业的秘书人才就需要我们在培养秘书人才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学生们的道德教育,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还要让他们掌握好职业技能,从而将来走向社会、进入企业时,能够从容以对。合格的秘书人才不仅能够为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辅佐,还能为企业的经济增长出谋划策。这才是中职院校培养的高质适应经济发展的复合型秘书人才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参考文献

[1] 高海生.秘书基础(文秘专业)(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

[2] 扬晓新.产教结合型实训教学的组织实施与成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7).

秘书学专业论文篇(5)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文秘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知识,从事法律文秘业务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法律文秘操作技能。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刑法概论、民商法概论、行政法原理与实务、诉讼法概论、应用写作、法律文书、秘书学基础、档案学基础、社会学基础、网络技术与办公自动化、电子信息管理、社会调研、应用文写作、秘书业务训练、办公自动化设备使用、文秘业务综合实训、毕业论文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就业面向: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法律服务部门的文秘及相关岗位。

本专业培养具有必备的法学和文秘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法律职业岗位文秘工作技能的复合型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法理学、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文献检索、司法笔录训练、书记员工作概论、档案管理、法律文书训练、现代汉语与基础写作、秘书理论与实务、计算机与应用。

修业年限:基本学制三年,最长修业年限五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法律事务执业能力、掌握秘书技能、会英语、会电脑的应用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时,要求取得国家秘书职业资格证书。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英语视听说、专业英语、秘书实务、档案管理、企业管理概论、法律文书、民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合同法、国际经济法、公司法、税法、电子商务、商务谈判、沟通技巧、多媒体技术应用、网页制作等。

专业特色:注重塑造形象、提升品味;注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复合型多元化的职业能力。

职业前景:学生毕业后,既能胜任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法务助理工作,又能从事法庭助理、书记员、律师助理职业,还能从事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行政助理和商务管理工作。本专业就业面广,适应性强,并有潜力成为高级管理人才。

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法律文秘专业第一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学生应在掌握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能力、技术和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二)素质、知识和能力基本要求

1. 素质基本要求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诚实守信,团结合作,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高尚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高新技术和技能;养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美感,具有一定的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积极向上、心理健康,具有自我调控、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知识与技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具有一定的体育健身知识和技能,身体素质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 知识基本要求

(1)掌握语言文学类、政治哲学类等基本知识。

(2)掌握法律专业知识、文秘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其中包括办文、办事、办会方面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

(2)掌握管理学、秘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等程序的基本知识。

(4)掌握办公室管理、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懂得档案和信息处理的基本规则和法律法规。

(5)掌握公共关系、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则。

(6)掌握法律公文及其它常用应用文的写作知识。

(7)熟练掌握计算机的理论知识,能运用现代化办公设备进行法律文秘事务运作。

3. 能力基本要求

(1)熟练运用汉语语言的能力,其中包括心领神会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法律咨询、中文写作能力。

(2)运用法律文秘知识进行办文的能力。

(3)运用法律文秘知识进行办事的能力。

(4)运用法律文秘知识进行办会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法律文书制作和公文处理能力。

(6)运用法律和文秘的基本理论知识从事法律文秘运作的能力。

(7)运用基本法律知识进行法律咨询、司法调解和解决一般法律问题的能力。

(8)公关活动策划能力和人际沟通、接待协调能力。

(9)运用计算机进行办公事务处理、法律秘书实务活动的能力。

(三)证书要求

1.获取相应的普通话等级证书。

2.获取全国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以上证书或大学四极以上证书。

3.获取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或劳动部门计算机操作中级以上证书。

秘书学专业论文篇(6)

近年来,我国秘书专业教育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形成了从中专(职)、高职到本科的人才教育培养体系,为培养社会所需秘书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现实中我国大学秘书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依然存在着教育培养模式滞后等问题,这就需要采取措施建立起新的秘书人才教育培养模式,从而推进我国秘书人才培养体系的更好发展。

一、强化秘书专业意识的培养

在高校秘书人才培养中,迫切需要强化学生专业意识的培养。每位秘书专业专业老师在教学中均应高度重视对学生们专业意识的培养,并且始终贯穿于其就读的全过程,从而实现全程培育之成效。大一时期,教师可发放《秘书专业手册》之类的资料,对这一专业加以介绍,还可举行同专业师兄师姐的学习经验交流恳谈会,并在小范围内进行师生交流,从而激发出其对于秘书专业的浓厚兴趣。大二时期,教师可引导学生创办秘书专业刊物及网站,设立秘书节,举办秘书专业讲座,召开师生交流会等,从而合理地引导学生们往自主学习方向加以发展,强化其专业兴趣。大三时期,在侧重于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强化学生专业敏感性以及自觉性的培养,让其秘书专业产生好感,并逐步融入就业、实践等方面的内容,比如,可举办秘书专业技能比赛,可邀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秘书实务人员开展职业规划指导,并安排学生开展专业见习,鼓励其主动联系实习单位等。大四时期,要立足于毕业论文、毕业实习以及就业等重点环节实施专业意识的再教育,从而检验专业意识培养的成效。

二、健全完善秘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课堂教学是秘书人才培养的最重要途径,而教学的内容以及课程体系建设则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因此,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是秘书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应当切实改进原有的秘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特别是要考虑到用人单位对于秘书人员能力以及素质之要求。尽管就理论而言,用人单位对秘书人才的素质能力要求并不会完全一致,但是就整体而言,如今的用人单位普遍要求秘书人才具备良好的秘书专业理论知识,能够办文、办事,并且娴熟地应用现代办公设备,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社会活动、综合分析、参谋咨询以及应变等能力。据调查,当前用人单位对于秘书的要求主要集中于礼仪、责任感、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对外交往能力以及心理适应能力等方面。有鉴于此,在秘书专业教育过程中就要高度重视秘书人才相关素质能力之培养,并且强化秘书专业配套教材体系建设,从而符合培养应用型秘书人才之要求。

三、积极提升秘书专业教师素质

秘书专业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相当强,要求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当前,大部分高校秘书专业还是采取传统授课模式,不仅教学观念十分保守,而且教学方法极为陈旧,和秘书工作的实际需求之间无法很好的适应。原因就在于秘书专业教师素质难以适应现代秘书教育之所需。鉴于当前我国高校秘书专业教育主要是纳入到中文系的,而师资也是以中文系教师为主。这些教师多数未接受过系统化的秘书专业知识训练,缺少秘书实践经验,所以不管是在教育观念上,还是在思维方法与教学手段上均无法摆脱一直以来所形成的传统纯理论教学模式,导致教学常常会脱离于实际,不但影响到了教学的成效,而且还会挫伤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提升秘书专业教师素质是当前秘书专业教学改革之重点。一是要强化秘书理论及相关知识学习。为了教好学生,秘书专业教师自身就一定要适应于当前市场经济之要求,积极投身学习,为学生们作好表率,尤其是原来的中文或者其他专业教师要尽可能地到去进修有关课程从而满足于教学之所需。二是要参与到秘书工作实践之中。秘书专业教师不管是从事基础课教学的,还是从事专业课教学的,均应定期到企事业单位秘书岗位上进行挂职锻炼,从而熟悉这一岗位工作的各具体环节,掌握秘书工作的具体方法,积累良好的实践经验,提升个人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能够做到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而促进大学生们的秘书专业理论与实践学习。三是要积极参加秘书职业资格等级考试,努力取得秘书职业的中、高级资格证书,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四是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学习电脑以及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要积极探索秘书专业体课件的研发,将原来较为抽象枯燥的内容用动态化方式加以表现,从而提升了教学的效果,培养了秘书专业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五是要实现秘书专业教师队伍知识结构的整体优化。一直以来,由中文等其他专业转换而来的教师主导秘书专业教育的状况已经无法适应于新形势之所,因此,一定要全面调整秘书专业的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吸纳诸如管理专业、外语专业以及计算机专业等学科教师,做到文理交融,从而更加地满足秘书专业教学之所需,或是全面运用各种教育资源,从别的部门选聘兼职教师,从而切实形成以秘书专业教师为主体,以其它专业教师为辅助的专业教师群体。当然,还可从企事业单位秘书部门中聘请部分兼职教师,让教育培养和秘书工作实务密切配合,实现秘书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和当前市场需求的接轨。

四、结束语

当前,我国秘书专业教育正处在重要的发展转型期,既面临着摆脱传统模式制约的困境,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必须结合秘书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切实把握秘书人才教育培养的客观规律,健全完善秘书人才教育培养新模式,从而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秘书人才。

【参考文献】

秘书学专业论文篇(7)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秘书这一岗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高职文秘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越来越不乐观。各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均力图寻找符合当前市场需求的专业发展和改革路线,提高文秘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文秘专业的人才培养既能适应就业需求,又能促进文秘专业的有效长期发展。

一、高职文秘教育与就业岗位需求现状

据笔者对所在学校文秘专业学生的调查发现,某些文秘学生对学校所学和就业岗位的需求认知存在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企事业单位对文秘毕业生的需求一直较大

以长江三角洲为例,开设文秘专业的高职院校众多。在招生规模上,少则一个班,多则三四个班(以50人为一个自然班)。笔者所在院校有文秘专业1个班,在近三年的就业统计中,文秘班的综合就业率在96%以上,其中包括转本或升本的同学,这个数据说明,文秘专业的综合就业率还是非常可观的。从企事业单位对文秘毕业生的调查需求发现,被调查的企业均表示100%需要文秘专业综合人才,尤以中小企业对文秘的需求量最大,这是文秘专业发展的有利时机。

(二)文秘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多样化

大部分高职文秘毕业生将进入企业就业。在对文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岗位的调查中发现,文秘毕业生在就业岗位的选择上呈现多元化趋势。统计发现,真正从事秘书岗位的人数较少,更多的是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销售或销售助理、行政管理等岗位上就职。在对笔者所在院校近50名文秘毕业生的调查中发现,有近半数的文秘学生选择在企业中从事销售工作,如房地产销售、服装销售、网络销售、婚纱影楼推销等。

(三)秘书人才的流动性日益增大

以往,很多学生选择文秘专业的意向都是为了进入国家机关从事秘书工作,但是随着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高职文秘学生大部分很难进入国家机关工作。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成了文秘毕业生的主要选择。高校持续扩招,毕业人数连年增长,各行各业毕业生的流动性均出现扩大趋势。一方面文秘毕业生难以找到符合自己就业意向的企业和岗位,另一方面则是企业难以找到合格的秘书。这两方面反映出来的就是企业在不停地招聘秘书,秘书人才也在不停地寻求满意的企业,其结果直接导致秘书人才的流动性日益增强。

二、文秘毕业生就业流动性对文秘专业发展的冲击

当今的人才市场实行的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方式,毕业生就业流动性是这种就业方式下的重要表现之一。在对笔者所在院校文秘专业的回访调查中发现,文秘毕业生的就业流动性非常大,大多数文秘毕业生在毕业后频繁更换工作单位。

(一)学生的就业预期与单位实际工作情景的偏差

毕业生的就业定位是当前各个专业毕业生共同面临的问题,这一问题在高职文秘专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首先,很多文秘毕业生都有“眼高手低”的心态,“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希望一入职就能在企业里担当重要职位。但在实际工作中,尤其是对于刚刚进入职场的文秘毕业生来说,势必会面临很多职场困境。秘书工作不仅包括在校所学知识中涉及的借助上司日常工作、组织安排会议等方面,还包括打扫办公卫生、“端茶倒水”等“打杂”事项,而这让很多初入职场的文秘毕业生无法接受。其次,某些社会人对秘书这一职业的偏见和误解,给文秘学生的就业带来一定困难,无法获得相应的社会认同感直接影响了文秘毕业生追求成功与卓越的信念。

(二)学生的就业意向与社会需求不一致

文秘毕业生在进入职场后,发现工作岗位与自己的就业预期相差很大;同时,作为接收文秘毕业生的企业来说,发现所招聘的文秘毕业生与之前对其专业素养的预期差距颇大。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必然增强秘书人才的流动性。

企业需求的是具有综合性素养的“复合性”秘书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还需要涉及英语、计算机、管理、沟通等各相关领域。高职文秘毕业生的就业流动性反映在社会需求上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1)工资待遇普遍不高;(2)职业意识淡薄,专业能力不强;(3)工作压力大,无法适应企业高效率和快节奏的工作方式;(4)来自其他专业的竞争,尤其是管理类专业的极大竞争冲击使得一部分文秘毕业生自动退缩;(5)一些世俗偏见的困扰,如认为秘书是吃青春饭的,使得相当一部分文秘毕业生不愿从事秘书工作。

(三)文秘教学“多样性”与工作结构“复杂性”的矛盾

我国高职文秘专业培养还是偏向于行政秘书,相关秘书书籍也多以党政秘书活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文秘职业能力主要由基础素质能力和专业素质能力两大部分组成。在高职文秘教学培养计划中,重点开设《基础写作》、《公文写作》、《秘书礼仪》、《演讲与口才》、《秘书思维训练》、《会议管理》、《秘书日常事务管理》、《档案管理》等专业课程,还包括《办公自动化》、《财务基础知识》、《广告学》、《现代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辅助专业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但也使得教学呈现多样性特点。文秘学生在课堂所学以理论知识为主,同时配合相应实训。但由于文秘专业的实训不像其他工科专业具备非常强的操作性,因此很多学生感觉在实训中不能真实地体验秘书工作,客观上造成学生难以接触真实的秘书工作环境。很多学生在从课堂理论到工作实践环节中不能很好地适应,从而出现职场懈怠,以致不能胜任秘书工作。即文秘教学的“多样性”本是为了学生有效地进入秘书这个职业,但这种“多样性”同时造成秘书工作结构的“复杂性。

三、基于就业指向引导下的高职文秘专业实践建议

在人才竞争日益加剧的社会环境下,基于就业的指向引导,对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提出以下三个建议。

(一)课程体系设置的针对性

目前文秘专业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存在些许问题,表现为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复和缺乏科学系统的统一规范。如《秘书日常事务管理》包含《会议管理》、《档案管理》等方面内容,《秘书礼仪中》的“文书礼仪”和《秘书写作》部分内容重复。因此,高职文秘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需要变革,应该根据现代企业对秘书的需求,注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突出实用性和技能性,全面反映文秘专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

首先,完善文秘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结构。文秘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秘书学》、《秘书写作》、《会议管理》、《档案管理》、《秘书思维管理》、《秘书礼仪》、《演讲与口才》等。在教学过程中,各专业教师应充分交流,避免重复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将秘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实现文秘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目标。同时,结合文秘学生参加秘书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适当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其次,加强文秘专业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和训练。除开设《办公自动化》课程外,还应开设《网页制作》、《多媒体制作技术》等课程教授在办公场合经常使用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熟练掌握现代企业中的各种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是信息化社会对文秘毕业生的基本要求之一。再次,重视文秘专业外语课程的学习。文秘专业学生不能仅仅把通过学校规定的英语考试作为目标,而应该结合专业特点,开设文秘英语听说、文秘英语阅读和文秘英语写作等课程,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熟练地运用外语开展外事活动做准备。

(二)基础实训建设的实效性

实训是高职院校培养的一大特色,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素质的重要方面。相比其他专业,文秘专业的实训建设,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文秘实训的实践性和有效性方面,都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1)实训场地和设备都比较简陋,以至于不能很好地开展实训任务;(2)秘书实训的教学教材相对落后,不能紧跟时代步伐;(3)很多文秘教师本身就缺乏企业秘书工作经验,导致在实训教学过程偏重理论。

针对这三点不足之处,文秘的实训建设应该有的放矢,注重实效性。第一,进一步加强文秘实训场地的建设,改善实训设备,淘汰落后和陈旧设施,重点建设秘书工作室、会议活动室、文书处理室和档案管理室等实训基地。切实结合秘书工作情景进行有效实训,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从秘书管理角度感受秘书工作的重要性。第二,文秘实训的教材应紧跟时代步伐,不能一成不变地进行文秘实训教学。第三,培养具有实践技能和实训指导能力的文秘专业教师。文秘专业的教师,大多毕业于中文专业,缺乏一线的企业文秘工作经验。文秘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自身在文秘实训指导中的局限性,自发地学习并弥补自己在实训指导中的不足之处。可以去相关单位挂职锻炼,也可以参加相应的岗位培训,更应该向优秀文秘人才和前辈学习,从而切实提高自己的实训指导水平。

(三)顶岗实习工作的有效性

高职院校3年制的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大三就开始了顶岗实习工作。在对文秘毕业生顶岗实习的调查中发现,很多文秘学生对顶岗实习的重视度不够,如部分学生仅仅把顶岗实习作为学校毕业要求之一,应付了事;还有部分学生则以追求工资薪水为目的,极具功利性,忽略了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工作岗位的实践积累。这两种情况均违背文秘专业顶岗实习的初衷,导致社会对文秘人才专业性的认知偏差。

顶岗实习的目的是将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很好地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和锻炼,从而为学生毕业后真正地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因此,高职文秘专业应重视学生顶岗实习的教育。可以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同时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应安排学校教师进行走访和调查,对他们的实习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也可以在校内安排相应的顶岗实习岗位,学校部门众多,如行政工作、图书馆的书籍档案管理工作等都非常适合文秘学生,这样安排一方面方便了对学生的管理,另一方面则利用学校现有资源让学生得到锻炼和提高。总之,顶岗实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秘书职业岗位和职业环境有一个良好的认知,让他们熟悉秘书业务,提高各方面能力,为他们顺利走上就业岗位提供良好环境和舞台。

社会对文秘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文秘的专业建设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突破传统重理论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具有高水平职业技能的秘书人才为目标,实现文秘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聂振华.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内涵及理念初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2]曹高菲.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构建[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秘书学专业论文篇(8)

高校秘书学是以秘书岗位为中心设计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学科,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迫切需求大量复合型、实用型专业秘书人才。为适应经济高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许多高校设置了秘书学课程。为使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更好地衔接,必须对人才培养进行改革,其中课程教学改革是关键,本文就秘书学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应对措施做出阐述。

一、高校秘书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大学的专业划分过细,学生学习的专业过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局面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教学内容偏旧,教学方法偏死,培养模式单一,缺乏个性和创造性,人文教育与实践环节偏弱的弊端依然存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我国高校办学模式、教学内容、课程比例、教学方式方法存在的单一呆板、陈旧滞后、缺乏系统、忽视实践性教学等方面的问题是以凸显出来。普遍忽视了对学生知识结构、创新能力、个性心理等的培养以及社会适应性的引导,从而造成学生综合素质某方面的严重缺失,影响和制约了学生全面潜能的发挥。因此,高校秘书教学应适时适应社会的需要,从人才培养机制上进行改革、创新,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所以,必须根据人才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强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目前高校秘书学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本科秘书学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地位有待加强

虽然目前需要大量高素质的秘书学人才,但“秘书学”通常被开设在中文系、新闻系或者公共管理系学生中所学课程中,没有设立专门的文秘专业,甚至许多学校还只是将“秘书学”课程教学作为选修课程,导致师生对“秘书学”课程教学不重视,学生积极性不高,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另外,秘书专业的专业课教师,不是秘书学“科班”出身,一般由其他科目的教师转任或兼任,不仅没有秘书学硕士学位,而且绝大多数不具有秘书专业本科教育背景,因此难以形成一支既符合学历要求、又热爱秘书专业的教学与研究的基本队伍,这一现象严重阻碍高等教育秘书专业的发展。

2.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实际操作能有待加强

有些高校的秘书教学,是由刚毕业的硕士、博士担任,秘书专业课教师多非秘书专业出身。其理论修养深厚固不待言,长期以来,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或是高校的管理者,都认为文科不需实验。文秘专业被看做是单纯理论学习的科目,在教学实践方面安排较少,学生缺少实践经验,不利于在岗就业时快速地适应工作。这些教学工作者没有经历太多的实践训练,秘书教学多以讲授为主,缺乏实用性和生动性,缺乏秘书工作的实践能力,教与学之间少有互动,不能因时制宜,因材施教,不能适应现阶段教学发展的要求。

3.秘书教材不符合教学要求,教材内容相对滞后

秘书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学的教材也必须与时俱进,纵观国内有关秘书课程教学的教材,很多还是以培养党政机关秘书为主要目的,符合高校各层次学生特点的教材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说是缺乏。目前秘书学教材,很少有统一编写成套的教材,大多是其他专业教材的拼凑,针对性不强,内容交叉重复,理论知识比较单板单一,重理论而轻实践等问题处处可见。这些教材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对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没有帮助。

4.秘书学课程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秘书学是一门研究秘书工作的一般规律、性质特点、工作经验和操作方法的课程,应用性很强。目前,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促使下已经融入世界经济大潮。在此形势下,无论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要求秘书能够熟练地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具备专业服务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规范, 运用国际公认的商业原则,将知识、经验与能力综合运用在实际工作中。以往秘书学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已经与实际工作相脱节,传统的秘书实践教学已很难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需要,急需进一步完善。因此,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加强实践性教学,多进行案例分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高校秘书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措施

1.加强秘书学在专业设置中的教学地位

虽然目前很多本高校科没有设置秘书学专业,在目前情况下,除了积极向教育部反馈信息外,建议将秘书学列为文学类或者管理类的子学科,同时,在硕士培养中增加秘书学专业。同时在各个高校可以通过灵和变通的方法,将秘书学设置在管理学院或者文学院中,将文秘学设为必修课程,必须专业教师予以授课,加重文秘学在课程设置中的地位。

2.加强授课教师的专业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提高受教者素质,先要提高施教者素质。目前从事秘书教学的教师大多是从中文或者管理专业移植过来的,没有学过正规、系统的秘书专业知识,也无从事第一线秘书工作的经验。教师队伍一定要够专业。加强秘书学授课教师的专业培训,首先要提升秘书学的专业地位,扩大秘书学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影响,增加秘书学文章在人文社科类综合性杂志和学报上发表的机会。在教室安排上,要安排一些文秘专业毕业的专职文秘教师,并组织教师参加文秘专业课程进修和文秘资格考试,参加诸如“全国秘书学教学研讨与教材建设会议”相关类型的会议,扩大教师知识面,鼓励教师多参与教学研讨及教材建设方面的活动。同时建议几家秘书学杂志增加理论研究性质的栏目的容量,开辟“高校秘书学教学研究”园地,为高校秘书学教师提供更多发表学术研究成果的阵地。以此同时,还可以邀请一些正规企事业单位的经验丰富的文秘工作者或者其他院校的文秘专业教师来学校讲授他们的亲身经历、工作经验、实际操作等等。用他们的实践知识来丰富课堂教学知识,通过事实案例来学生提供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及时反馈人才市场上需求变化和文秘行业的最新动态,以便学校及时加以改进,学生及时加以提升,以适应市场发展需要。

3.优化秘书学课程教材,与时俱进搞好学科建设

秘书学要与时俱进地进行理论创新,要根据社会发展的现实及时更新。虽然20年来出版了不少质量较高的秘书学教材,但多数教材所阐述的秘书工作任务、工作程序、工作规范以及对秘书个人素质的要求等等,仍以党政机关秘书为准,不能适应高校秘书专业主要为工商企业输送秘书人才的要求。例如,有一本部级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秘书学教材,体例合理,适合教学,是一本优秀教材,但这本教材2002年2月第12次印刷的版本上仍然保留着“我国从事秘书工作的都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即公职秘书”的陈旧观点。按照此观点,目前高校秘书专业培养的主要对象――商务秘书都不是秘书!像秘书学这种与社会现实联系紧密的应用性学科教材,即使当年算是很优秀的教材,也难以适应时展的需要。对教材的内容及时进行取舍增删, 吸收、补充国内外秘书学及有关学科的科研成果,拓展更新教材内容, 同时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注重学科间的兼容、知识的移接。总之, 对教材进行拾遗补缺、删繁就简、吐故纳新, 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尽量做到教为学所用, 学为实践所用。

4. 重视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形式

秘书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纯粹地照本宣科,很难提高学生的兴趣,因此必须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突出生动性、巧妙性、实用性。杜绝“满堂灌”和“独角戏”等授课方式,通过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方法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多利用多媒体等现代网络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案例教学法中,教师通过选择生动有趣、生活化的案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还可通过模拟教学等方法,学生在教学课程中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寓教于乐,从而使学生更快掌握所学知识。此外,还需教会学生利用现代网络手段查阅、分析和处理各种信息,培养学生运用并接受现代科学技术能力。

5. 重视学生实习,理论联系实践

秘书学专业论文篇(9)

王振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90年9月,原名“中国高教秘书学会”,是经国家民政部注册的社团组织,隶属于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是我国秘书界全国性的学术团体。其单位会员包括开设秘书学专业的高等院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室等。个人会员有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老师,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室主任、秘书及相关人员等。委员会的工作范围是: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专业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五大项。近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秘书学专业委员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秘书学科建设取得了很大发展,社会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

记者:秘书学专业委员会近年来做了哪些工作。

王振祥:秘书学专业委员会2008年进行了换届选举,在委员会新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大家把握方向,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近年来的主要工作是:

(一)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学术年会。每年7月下旬利用暑假期间高校老师放假的机会召开学术年会。2008年以来先后在沈阳、北京、太原、延安举办了学术年会。其主要内容是围绕“秘书学科建设”“秘书教学经验”“秘书人才培养”等专题进行研究。通过研讨,提高了与会人员的学术水平,交流了教学和工作经验,评选了优秀论文。

(二)编辑出版秘书教材。2005年以来先后编辑出版了《中国秘书专业资格证书教程》及《教学大纲》《现代秘书学教程》《现代秘书礼仪》《高等院校秘书专科系列教材》《高等院校秘书本科系列教材》等,为高校老师和广大秘书人员提供了实用的秘书专业教材和专著。

(三)组织专业培训。近年来,学会先后组织了《中国秘书专业资格证书》考培、“现代秘书与办公管理办公室主任技能提升”“高校教学教务秘书”等培训,适应了社会实行的“双证制”和办公室主任及秘书等人员工作的需要,使以上人员系统地学习办公室及秘书专业基本知识、掌握办公室及秘书职业的基本技能,使其专业水平得到提高,成为合格的秘书和办公室人员。中、高级秘书证书得到了全国高校、国家企事业单位、广大文秘工作者的认可和好评。

(四)为秘书专业进入本科目录做了申报工作。我国的秘书职业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长时间以来,秘书专业仅限于专科教育。为适应社会对秘书人才的需求,2010年,秘书学专业委员会在学术年会上专题研讨了秘书专业设本科的问题。会后组织专家撰写了申报材料,上报教育部,经教育部有关部门研究,已将秘书专业列入《普通高校本科目录》,其学科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编号为050107M、专业名称为“秘书学”。已经过两次公示。秘书学进入本科后将为秘书专业教育提供广阔的前景,为秘书专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记者:请简要介绍秘书学专业委员会未来的计划和目标。

王振祥: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秘书学科的建设和高素质秘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委员会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跟踪秘书专业需求,紧密结合本行业专业特色,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做了积极的探索。

(一)组织秘书学研究生课程培训班,加快秘书师资的培养。秘书学研究生的培养,要突破过去一校单独申报、小团队培养、三年毕业的格局,改为多校合作申报、大团队培养、两年毕业的方法,把全国有相当造诣的秘书学专家组织起来,轮流到各地研究生点开展教学。这样,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较多的适应全国秘书专业师资之急需的实用性人才。

(二)加快秘书学科的教材建设,进一步夯实并拓宽秘书学科的领域。秘书专业的本科系列教材,目前比较流行的有《秘书学概论》《秘书写作》《秘书实务》《中国秘书史》《秘书文档管理》《秘书公关与礼仪》《秘书工作案例与实践》几种。另外,根据秘书学的多元性、史实性、应用性的特点,分别构建行政秘书、司法秘书、教学秘书、科研秘书、财经秘书、商务秘书、军事秘书、涉外秘书、私人秘书九个分学科的教材体系。秘书学进入本科以后,要争取在三五年内,在现有本科教材的基础上,采用大兵团作战的方式,集中全国优秀专家,编写出版系列秘书学的主干教材和九个分学科的支线教材,以填补学科空白,适应秘书学各专业教学的需要,促进学科的壮大与发展。

(三)加快秘书学精品课程建设,努力提高秘书专业教学质量。秘书学界应抓住这一机遇,积极组织、精心制定秘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努力创建秘书专业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创建秘书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创建公用共享的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在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中有秘书专业的一席之地。

秘书学专业论文篇(10)

二、结合实训资源,完善《秘书基础》的课程教育

文秘专业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秘书基础》只是单纯地为学生提供了秘书专业的入门知识,但是对于秘书专业的学生来说,需要中等职业学校给学生安排实训的机会,从实训中结合理论知识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内容,并且提前让学生了解文秘专业在企事业单位具体需要工作的内容有哪些。这部分内容,笔者主要从校内和校外两个地域来谈结合实训资源建设的问题。

(一)校内实践资源建设

充分利用校内实践资源,尽量发挥设备资源的最大利用率。在学校内部,学生基本了解校内办公室的工作事务和机构设置。而且,由于学生所处的环境是校内,老师也会非常照顾他们,在工作中提出意见,并给予帮助,而且学生可以在这里学习如何记录会议内容,如何和办公人员进行沟通。笔者强调,文秘专业的学生不能单靠老师讲授的《秘书基础》的理论知识,由于此项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必须亲身进行实习,从实践中亲自了解怎么处理秘书业务,怎么和上司进行沟通。

(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秘书学专业论文篇(11)

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提出建设“秘书学”学科以来,许多高等院校开始设置秘书专业,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秘书人才。2012年,秘书学专业被教育部正式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我国秘书学专业进入学科发展转型时期。但是,我国高校秘书专业人才培养仍存在一些问题,已严重影响秘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和秘书的职业化发展。为此,高校必须转变思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新时期本科秘书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一、高校秘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南京市两所高校所开秘书学专业的调查,结合秘书学科的基本情况,我们归纳出高校秘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如下问题。

(一)专业意识培养不足

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是搞好秘书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前提。受教育者在学校接受教育,首先是一种专业意识的培养、熏陶和教育,其次才是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1]。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秘书专业学生的专业意识明显不足,高校也对此有所忽略。如在问及“通过此前对秘书专业的学习,您目前对本专业的态度”时,仅有23.65%的学生选择“喜欢”,选择“不是很感兴趣,但为了毕业坚持学习”的学生则达到74.19%。又如对秘书专业课程看法的调查中,51.61%的学生选择了“用处不大”和“学不学无所谓”。由此可见,高校亟待加强秘书专业学生专业意识的培养。

(二)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秘书学专业在我国是个新兴专业,不少高校的秘书学专业是在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等专业的基础上形成的,其课程结构并没有较大改动,是这两个专业课程的复合体,未能突出秘书学专业学科特点。再有,秘书学专业有较强的实践性,而在秘书学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的比例则偏低。另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秘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课程设置未能及时更新,与社会需求联系较少,难以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复合型、应用型秘书人才。

(三)高校师资力量缺乏

目前,高校秘书专业的教师基本是从相关专业转化而来的,他们具有较高的知识素养和理论水平,但是缺乏秘书专业理论研究和从事秘书工作的实践经验,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而脱离秘书实际工作的现象。如某高校秘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1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7名。教师理论和科研能力较强,但是只有少数教师有秘书实际工作经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素质的提高。因此,师资力量的缺乏成了高等秘书教育中的重要问题。

(四)秘书实训条件缺乏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在秘书专业教育过程中,往往只停留于理论,缺乏相应的实训设施。而大多数秘书专业学生也同样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如在问及“您认为目前在校学习哪些环节对你的影响较大”时,仅有35.48%的学生选择了“课程实践”环节。至于社会实习,尽管各个高校的秘书专业都制定了自己的专业见习计划,但是某些实习单位只是流于形式,对于实习生并不安排专业的工作岗位,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得到充分锻炼,实习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二、影响高校秘书专业人才培养的因素

影响高校秘书专业人才培养的因素是多层面的,下面分别从培养模式、鉴定制度、社会观念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培养模式滞后

目前我国秘书教育模式基本是通用秘书教育[2],这与秘书职业化的趋势不相符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运行,出现了秘书类型多样化的趋势,某些高校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虽增设了科技秘书、商务秘书等方向,但归根结底专业课程不够深入,学生只能学到表面的理论,却不能精通行业知识,进入单位工作仍不能得心应手。如一些商务型企业往往需要懂得市场营销、会计核算等具体行业知识的秘书人员,他们首选的还是本行业毕业的学生,因为这些毕业生对行业知识和发展现状更了解,而秘书专业毕业生受通用培养模式的束缚,缺乏对具体行业的认识,难以适应社会需求。

(二)社会观念偏差

目前,“官本位”的观念依旧影响着人们对秘书的认识,秘书岗位往往被视作晋升、跳槽的一条捷径而不是一种普通的社会职业,秘书专业学生的看法也并不例外。这种社会观念的偏差使得秘书群体的形象受到很大的损害,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校秘书专业人才培养的进程。在调查中,57.72%的学生认为毕业后从事秘书职业的理由是“秘书工作只是过渡期的一个踏板,有了更好的工作可能就会选择离职”,而认为自身性格适合秘书职业的占30.87%,认为专业对口的占36.24%。

(三)鉴定制度欠缺

国家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从1998年下半年就开始在全国开展了秘书职业资格鉴定工作,要求秘书持证上岗。此后,又从考核认证方式、认证内容及认证等级、考核题型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但就目前而言,秘书职业资格制度仍存在缺陷,社会的影响力和权威还没能真正树立起来。包括秘书专业学生在内的大多数人对其认识不够,44.29%的学生认为其“没有针对性,难以确定能够胜任特定的工作”。其次,在现实中秘书职业资格鉴定与用人单位衔接不到位。持证者上不了岗,无证者却顺利上岗的情况普遍存在,严重挫伤了秘书人员的积极性,也影响了高校秘书专业的人才培养。

三、改善高校秘书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秘书职业化的发展趋势,高校应积极探索应用型、复合型秘书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一)培养专业意识,加强全程引导

当前,高校对秘书专业学生的专业意识培养较为欠缺,不少学生一开始就对秘书专业缺乏兴趣,没有明确的目标。为此,加强秘书专业人才培养的全程引导势在必行,尤其是要加强专业意识的引导。高校可采取分阶段的培养方式,在大学四年全程引导。大一期间要着重激发学生对秘书专业的兴趣,可以举办优秀学长的专业经验交流会,还可进行一些必要的师生交流,使学生对秘书专业有完整清晰的认识,尽量消除他们对秘书专业的偏见。大二期间,可以采取编写秘书专业校内刊物、举办秘书专业讲座等措施,适时地加强学生的专业自觉,还可利用每年四月最后一个完整的星期“国际秘书周”的契机,举办“秘书节”等活动,培养他们的专业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大三阶段,可以开展秘书职业技能竞赛,培养学生的办公技能和操作能力,安排学生专业见习。进入大四,应加强求职面试技巧教育,并通过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撰写,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锻炼。总之,秘书专业意识的培养应贯穿大学四年的教育中。

(二)优化课程结构,培养职业技能

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应建立在对人才需求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培养目标,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和高校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3]。因此,秘书专业能力培养应以秘书学和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作为学科基础,以培养学生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与执行力,以及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等为目标。根据秘书专业培养目标,制定该专业主干课程,如秘书学概论、秘书实务、管理学原理、中国秘书史、现代汉语、基础写作、秘书写作、文书与档案管理、秘书英语、秘书公关与礼仪等。课程注重秘书专业技能培养,有利于秘书专业学生的就业。但是,在秘书相关综合能力培养方面有所不足,可适当增加诸如速记速录、摄影等课程或实践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既拿到毕业证书又具备相关行业的技能,在人才市场上也会拥有更大的竞争力和更多的选择。

(三)优化教师队伍,改进教学方法

秘书学的学科对象是秘书工作,因而秘书学理论不可能脱离秘书的具体工作。高校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建立一支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在这方面有些高校已做了可贵的尝试,例如,暨南大学率先开设了“高级秘书与行政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而授受暨南大学开办的秘书硕士教育的学生拥有两个导师,一个是暨大中文系教授,另一个则是来自广东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办公厅的一线政府工作人员[4]。

在保证师资力量的同时,应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上课时,教师可以运用案例教育、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法,把文书处理、礼仪接待等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内容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强化教学效果,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专业实训,提高操作能力

为加强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秘书专业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一定的实验设备,安排相当时间的教育实习。高校应加强专业自动化实验室建设,如秘书实务实验室、普通话实验室、速记速录实验室等,并制定规范的实验要求和细则,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高校应建立长期校外实习基地,拓宽实习渠道,如与当地政府机关、档案馆等相关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专业见习提供良好的支撑。高校还应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对秘书人才的需求情况,加强对秘书工作的认识,培养自身的交际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小聪,陈瑞莲,蔡立辉.中国当代行政管理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2]杜立新.为何秘书专业人才“供大于求”?[J].秘书之友,2003(3).

[3]郑美平.新形势下秘书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6).

[4]肖生福,杨锋.秘书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出路[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