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高级编辑职称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0 16:14:40

高级编辑职称论文

高级编辑职称论文篇(1)

本次调查对象为安徽省主办学报的高校编辑人员。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安徽省50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10份,收回101份,回收率为91.8%。有效问卷92份,有效率为91.1%。

1.2调查工具

1.2.1一般情况问卷

自行设计一般情况问卷: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学历、职称、工作年限。

1.2.2SCL-90症状自评量表

该表由Derogatis于1975年编制,是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普查时实用、简便的量表。共包括90个项目,采用1~5级评分,1~5分别表示无、轻、中、重、严重5个程度。

1.3统计学方法

运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t(或t’)检验、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

92份问卷中,男性53名,女性39名;未婚8例,已婚84例;大专学历2名,本科学历38名,研究生学历52名;初级职称11名,中级职称26名,高级职称55名;20~29岁11名,30~39岁26名,40~49岁32名,≥50岁23名;从业时间在1~5年28人,6~10年31人,11~20年21人,≥20年12人。

结果显示:女性编辑在SCL-90总分、强迫症状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评分上高于男性编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男女性编辑在躯体化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精神病性因子和其他因子评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显示:不同婚姻组编辑在SCL-90总分、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因子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躯体化因子评分上,已婚高于未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强迫症状因子评分上,未婚高于已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显示:在SCL-90总分及各因子评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显示:不同职称组在SCL-90总分、躯体化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偏执因子、精神病性因子及其他因子评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强迫症状因子评分上,初级职称和中级职称均高于高级职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在恐怖因子得分上,中级职称高于高级职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2.6不同年龄段组心理健康状况评分比较

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组在SCL-90总分、强迫症状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抑郁因子、敌对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和精神病性因子评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躯体化因子评分上,≥50岁组均显著高于20~29岁组和40~49岁组(P<0.01),30~39岁组均高于40~49岁组和20~29岁组(P<0.05)。在其他因子评分上(饮食和睡眠),≥50岁组高于40~49岁组(P<0.05),见表5。

3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WTO)指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因此,心理健康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近年来,研究编辑心理健康状况文章有所报道[4-7],但均局限于理论的阐述,缺少一些实证的调查与研究,本文通过调查安徽省高校学报编辑不同人口学变量的心里健康状况,发现性别、婚姻状况、职称、年龄段对SCL-90部分因子产生影响。

3.1性别

本研究显示女性在SCL-90总分、强迫症状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和恐怖因子评分上,女性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女性编辑心理健康状况较男性差,可能因为女性承担着家庭和社会的双重责任,既要照顾家庭,又要顾及到工作,对于好强不服输的女性来说,事业与家庭的双重负担,使其自然付出更多时间与精力。事实上,很多女性编辑常因工作、学习、家庭不能兼顾而身心疲惫,引发焦虑等心理症状,而且性别特征决定着女性遇事相对敏感,心理较脆弱,流行病学调查[8]显示,女性的焦虑和情绪障碍显著高于男性,长时间的精神紧张、压抑,容易导致女性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因此,要给予女性编辑更多的社会支持,关心和照顾她们,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3.2婚姻

本研究显示已婚和未婚组在SCL-90总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躯体化因子评分上,已婚高于未婚,可能因为已婚者比未婚者有更多的家庭负担,而在工作和家庭上都要兼得,无形当中增加了已婚者的生活负荷,长期以来其身体疲劳、不适等躯体化现象较未婚者有所增加。本结果还显示,在强迫症状因子评分上,未婚高于已婚。美满的家庭是一个人心灵健康成长的港湾,许多工作上的烦心事都可以跟自己的另一半诉说,精神上的排解对心理疾病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因此已婚者较未婚者来说相对有较多的排解渠道,往往不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9]。

3.3学历

本研究显示不同学历编辑人员无论在SCL-90症状总分还是在因子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学历在编辑的心理健康方面并不占主要地位。学历高并不一定就心理很健康,同样学历低些,也可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来迎接工作。学历只代表过去,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个人能力与学历并不挂钩,心理健康状况和幸福感都与学历关系不大。奚卫珍等[10]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源呈正相关关系,而不同学历间护士工作压力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4职称

本研究显示,虽然不同职称组在SCL-90总分、躯体化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偏执因子、精神病性因子及其他因子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强迫症状因子评分上,初级职称和中级职称均高于高级职称,在恐怖因子评分上,中级职称高于高级职称。可能因为初级职称和中级职称的编辑在工作中,业务能力相对来说比高级职称者低些,于是在工作中易反复比较,长期的工作习惯使其易产生强迫症状。中级职称的编辑人员在业务上已经成为骨干,对社会和自己都有着较高的期望值,可能除了编辑任务外,还要担任行政职务、授课、科研及其他一些社会工作,这个群体所受的压力若是长期得不到缓解,往往可能产生一些心理问题。鉴于编辑群体中级职称是工作单位中的骨干群体,作为单位的主管部门或单位领导,给予这个群体更多的组织支持,关心他们的生活。

高级编辑职称论文篇(2)

在编辑这个岗位,大部分编辑都不是科班出身,可以通过助理编辑和编辑考试来获得岗位任职资格。有部分编辑其实是转岗而来的,尤其在高校中,学报编辑部常面临人员更替或者事业发展而从其他部门调入相关人员进入这个岗位的状况。由于编辑岗位需要取得编辑资格证,因此即使是具有同等如中级职称的人员,比如教师岗位的讲师或者行政岗位的助理研究员,都要参加编辑中级考试才能最终成功转岗,这类编辑面临的适应问题很多,需要克服许多困难,当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力”上——“编校能力”[1]“学术能力”[2]和“岗位能力”[3]。然而,研究的数量极少,研究的内容也仅侧重谈体会,学术期刊转岗编辑这一话题似乎是方生未生的话题,处于尴尬而无法推进的实践体会和经验探讨之中,较少有研究者能从理论高度去探讨这一特殊又有常见的岗位生活的改进策略。文章拟从生活教育视域下对学术期刊转岗编辑的这一岗位特殊生活进行探讨,认为“在劳力上劳心”是提升学术期刊转岗编辑“三力”适应的较佳策略。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主张,其实践的方法是“教学做合一”,即“在劳力上劳心”,这同样适合学术期刊转岗编辑生活适应、积累和提升策略。

一、学术期刊转岗编辑编校能力的提升策略

对于学术期刊转岗编辑来说,已经有一定的其他岗位能力和专业能力,但是进入学术期刊的这个编辑岗位,不是学术能力,而是编校专业能力首先成为发展的拦路虎。有的编辑还会犹豫不决,是不是要做编辑,还是保留在原有职称系列,这都会阻碍其全身心投入编校专业能力的“在劳力上劳心”。编校工作绝对也算得上体力活,虽然是与文字打交道,看上去是典型的脑力劳动。但是长时间要专注审稿、校对,就是体力活。“编辑长期久坐、伏案工作,易产生肩周炎、颈椎病、腰肌劳损等病变。”[4]学术期刊转岗编辑起初还得多劳力,比如,熟悉编辑流程,这些流程包括参与“选题策划组稿约稿审稿加工发排校对”等多个环节的工作,还需要跑发行,与专家见面,人际沟通等业务能力。有编辑总结经验说,青年编辑刚入职应该“安排听领导,经验问前辈,做法询同事,操作靠自己”[5],这同样适合学术期刊转岗编辑,初入职要多劳力,多动起来。“转岗”编辑,刚踏入新岗位几年,“编校方面的知识、规范和出版专业法律法规都要系统学习,在新媒体、融合出版的时代,编辑还需要学习融媒相关知识与技能”。[2]在编校上劳力劳心,就是要完善编校相关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了解出版法律法规,避免犯政治性和思想性错误。二是掌握编辑流程和编校方面的知识。包括校对需要的文字水平、标点符号规范和格式规范等。上述知识也可以通过集中一段时间去突破,如通过参加编辑初级或中级考试去提升。三是学习部门规章制度和宗旨。编辑除具备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外,还要认真学习本部门的期刊宗旨、编辑规范。比如《中国教育学刊》期刊有着“坚持理论创新、彰显实践引领、发扬学术民主、萃取科研精华”的编辑宗旨,而《中国医学伦理学》期刊的工作誓言是“严规范、讲质量,细至标点毫末,抓工作、赶时效,不分节假夜昼”。[5]这些编辑宗旨、编辑规范,制约整个编辑部的工作要求。四是要编辑要逐渐形成自己的编辑主张。编辑应该坚持学习专业知识,比如转岗期间要坚持阅读《编辑学报》《编辑之友》《中国编辑》等编辑杂志,提升自己对编辑专业的认识高度,使自己拥有更专博的知识体系。编辑拥有专业知识和专博的知识,容易变成一个杂家,但杂家也应该有主张,否则就是编辑匠,久了编辑的创造性劳动就会变成重复性劳动。而编辑主张,可以提升编辑的实践理性,促进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的收获,有利于编辑工作的创造性生成。五是编辑要提升论文写作能力。会不会写论文,也会影响编辑的审稿水平,论文的标题、摘要、关键词、框架、论证、引言和结论怎么写,都会影响编辑的编校信心。转岗期间,要多重视这方面的训练,如阅读或钻研《科研论文写作新解——以主编和审稿人的视角》[6]之类的写作书。

二、学术期刊转岗编辑学术能力的积累策略

人们对这个行业的认知就是编辑是一个专博的杂家。“专”是指编辑既应是所负责学科方面的专家,也应是一个编辑学专家,杂是指“编辑还要以编辑客体理论和主体理论为主线,通过两者交叉、渗透并吸收其他的知识形成宽广的知识面,努力成为一名杂家。”[7]但要实现专博,学术能力的积累是关键,学术能力的“在劳力上劳心”也是有很多做法的。编辑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转岗”的编辑如果失去了学术上的依仗,必将影响学术期刊的质量。事实上,编辑在编校稿件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新的学科术语或者相关学科的新的专业知识”[8]。对此,编辑得尽快在学术能力上“在劳力上劳心”,主要是进入一线调查研究,尽快掌握学术理论和实践的前沿。通常编辑转岗后会选择或安排某个与自己原专业紧密相关的学科作为学术能力建构的工作,以便快速适应期刊的审稿要求。比如教育期刊的编辑,可能面对教育学知识的夯实或某个具体的学科。如笔者是《福建基础教育研究》物理学科责任编辑,就要夯实教育学知识和物理学科的知识,了解教改前沿和选题热点,才能在审稿、组稿、约稿时做到胸有全局。调查研究的方法也很多,编辑可以尽可能多地去听课、座谈;参加一些研讨会或论坛,与当地学科正高级教师、教研员接触,拜赐稿件;搜集到本学科的发文3篇CN论文以上作者;对学科在本地各地方的发展态势有所了解。对学术期刊转岗编辑而言,并没有专门时间进行编辑技术知识的学习,只能是“做中学”,在劳力的基础上,还要劳心,笔者认为可以从高、深和新三个维度积累。首先是高。思想的高度决定了工作的力度,对于学科编辑来说,要特别注重站位要高。为此,编辑应多关注学科前沿,关注学科权威刊物。[7]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快速地了解本学科的教改水平,了解选题方向,比如,可以结合人大复印资料等权威刊物的选题指南。编辑还可以尽可能阅读本学科相关的权威刊物,了解同行的编校水平,研究同行对该学科的教育教学问题提出,研究到了什么水平,又解决到了什么水平。久了,就能发现新方向、新的选题点,做出来的选题也可以人无我有,人有我特。其次是深。编辑不能满足于杂家型知识结构,而应使自己的专业知识达到精深的程度。比如,笔者作为《福建基础教育研究》物理学科的编辑,需要掌握从初中至高中的物理知识及其相关进度、重点难点,以使自己所编辑的内容科学,并能有效地指导教师教学和教研;需要研究物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及其学科核心等,把握最新选题方向,成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选择、组织和传播者;还需要掌握物理学科的精神、物理学科的科学思想和方法,研究它们的课堂中的实现路径,甚至要写相应的学科研究文章。最后是新。编辑学术能力的一个关键就是学术上要追求新,时效性、时代性和创新性是编辑必须把握“三性”。有些选题是有时效性的。比如,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各类与70周年相关的选题就是有时效性的,错过了就不能上。有的选题是有时代性的。编辑要关注时政、教育政策、教育文件的变化。笔者在编辑稿件的过程中,常常发现一些作者会将早几年前的教育文件作为自己论文的依据,比如会议后,还引用十七大会议提的教育精神。创新性是编辑最需要把握的,有时候编辑自己也无法判断作者文章是不是有创新性,所以多翻看所编学科的杂志,久了后,很多选题,看一眼就知道有没有写出新意的可能。

三、学术期刊转岗编辑岗位能力的适应策略

高级编辑职称论文篇(3)

提交稿件,编辑部审稿,编辑部审稿通过,下发用稿通知书,编辑部排版,印刷成书,上传至论文检索网站。

②职称结束后,自己如何查询?

登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记住期刊刊号查询的流程和页面。对论文检索查询,请根据样书目录页面提供的网址查询,记清楚自己论文检索的流程和网址。因为在职称资料申报的时候会用到期刊刊号的查询页面和论文的检索页面。

③如何鉴别职称论文期刊?

期刊的真伪的鉴别,可以登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输入期刊的名称进行查询检索。如果能查到期刊的相关信息,说明期刊的真的,如果查询不到那就是假期刊。

④哪种期刊加分多?

期刊的级别主要分为部级和省级期刊,部级期刊又包括部级核心期刊、部级优秀期刊、部级普通期刊。核心期刊,在部分区域内,加分的分值比非核心的要高一点。

期刊有电子期刊和常规期刊,电子期刊,一般发表后没有样书,作者发表结束以后,手里是没有书的,电子期刊和非电子期刊,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加分都是一样的。

高级编辑职称论文篇(4)

我们都知道,省级部级别的刊物算是普刊,它也是职称发表的起跑线,相对来说,从期刊的选择到发表成功收到刊物的时间不需要很久,有些刊物快的话基本1个月左右就收到刊物了,慢点的话也就3个月左右,但是前提是你的论文已经通过审稿并确定版面了。这里还牵扯到论文的投稿数量问题,如果一个刊物虽然说是普刊,但是在业内的影响非常大,那么向其投稿的作者肯定不会少,这就需要作者有足够的耐心等待通知了。

核心期刊的职称需要提前5-10个月准备

高级编辑职称论文篇(5)

身份证号码

性 别

年 龄

25岁

政治面貌

共青团员

婚姻状况

未婚

视 力 状 况

2.0

身高(厘米)

168 cm

体重(公斤)

61kg

民 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南昌市(含区市县)

技术职称

高级

最 高 学 历

本科

现居住地

南昌市(含区市县)

毕业时间

2011

求 职 状 态

目前正在找工作

电话、手机

1351791179*

EMAIL

个人主页

地 址

南昌市桃源村41号

邮编

330011

受教

育及

培训

状况

2007年9 月 至 2011年7月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广播电视新闻学 本科

专业描述:

主修课程:传播学概论 新闻学 广播电视概论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广播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 新闻评论 新闻摄影与电视摄像 广播电视史 广播电视法规与职业道德 外国广播电视事业 新闻心理学 公共关系学 电视专题与电视栏目 电视作品分析等

任职公司名称: 江西电视台五套 。

2009年7 月 至 2009年8月

实习记者

工作职责和业绩:

任职公司名称: 南昌天虹商场有限公司 。

营销策划部策划主管

工作职责和业绩:

求职意向

现从事行业:

商业服务/中介行业

现从事职业:

电视/媒体/影视

现职位级别:

学生

期望月薪:

面议

目前月薪:

面议

可到岗时间:

面谈

期望工作性质:

全职

欲工作地区:

南昌市(含区市县)、上海市、北京市、深圳市、广州市

欲从事行业:

文化/艺产业、广告/营销/公关、电视/媒体/影视、健身/运动

欲从事职业:

编辑、采编/电话采编、公关经理、文案/策划

技能特长

考取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证 普通话水平:全国普通话等级考试二级甲等 熟练使用办公软件: Word / Excel / Powerpoint 掌握的专业技能软件: EDIUS / Adobe After Effects 电脑水平: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 熟练掌握摄影、摄像技能,并获得:摄影师中级资格证书 摄影师高级资格证书

外语水平

第一外语:英语 一般

第二外语:英语 一般

兴趣爱好

阅读、旅行、摄影、美食、写博客、关注时事评论。

高级编辑职称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2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1-0168-02

国家有关部门多次明确规定和强调,为了保证出版工作的政治方向和出版物的质量,对出版物应实行三审制,主要是对政治内容和学术质量做出基本评价,并且要注意稿件的政治性和科学性,检查稿件的先进性、创新性、学术性等方面的内容,给出是否采用或修改的确切处理意见。由于不同的期刊有的不同性质、宗旨、体制等,完成三审程序的具体责任者并不完全相同。三审环节中,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工作不能由同一人担任,三审制是每一个出版单位都必须坚持的基本制度,任何时候都不能减少审级,每个审级的责任也不能相互替代。对于重要的稿件和内容复杂的稿件,可以广泛听取专家的意见。

一、初审

1.初审内容

初审是审稿的第一步,应由期刊编辑部内具有编辑职称或具备一定条件的助理编辑人员担任(一般为责任编辑),再审读全部稿件的基础上,对稿件的政治导向、思想倾向和价值,稿件的具体内容等进行全面的审查和研究。对稿件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初审是三审制中工作量最大、任务最繁重的一环。编辑的初审应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每一个期刊都有自己的特色、办刊宗旨和用稿原则,作为初审必须始终牢记。对来稿首先应审查其是否符合本刊的刊载范围,是否符合本刊的办刊方向。对于有悖于办刊宗旨,超出刊物刊载范围的稿件,就无须再送二审,初审要审查稿件内容是否符合期刊的用稿要求。

第二,对稿件的质量与水平做初步的评估。初审编辑除了对文稿的格式、规范做出初步审查外,也应对其质量与水平做基本的评估。应该明确该论文是否属学术论文,应该明确该论文是否属国家重点课题或基金项目;是否参加过国家和国际性学术会议;是否为硕士或博士学位论文;是新开发的项目还是已有工作的继续;论文中有无创新之处;论文的写作水平如何等等。一般论文涉及的学科面广,尤其是许多问题属于专业范围的深层次问题,非本专业专家难以提出十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但编辑对那些明显无任何创新,重复他人观点的稿件,必须要加以鉴别。对此类稿件应及时做出处理,请作者做进一步的研究,完善后再行送审。

第三,对文稿中需要保密内容的审查。期刊文章中如有失密或泄密,有时会对个人、集体或国家带来诸多积极影响,甚至是重大损失。故初审时要特别注意文稿中有无失密或泄密的内容。一经发现,应及时删去需要保密的相关内容或与作者商榷处理办法。

第四,初审时还要注意文稿中有关地理图、民族称谓、朝代、名人出生年月等的准确性。

第五,写出初审报告。根据初审结果,审稿者应当及时写出初审报告。初审报告一定要根据初审时发现的问题,逐项报告。初审报告的内容包括:文数、图表及格式是否符合要求(或是否与稿约相符);对文稿质量与水平的初步评估;初审合格与否,提出是否有必要进一步复审。初审报告是进行下一步工作的依据。最后由初审编辑签字并注明日期。

2.初审权责

第一,初审退稿。初审中如发现与期刊宗旨不符的稿件应及时予以退稿。编辑在初审中对文稿内容应严格把关,对文稿的去留应持慎重态度。根据有关规定,期刊应在三个月内做出刊用或退稿的书面答复,以便作者对文稿做出进一步处理。

第二,初审合格稿件的送审。初审合格的稿件即可进入复审。复审的意见或建议,对编辑部或编委会定稿都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如需送有关专家审稿时,应选择专业对口的专家。由于许多文章中学科交叉、跨学科的现象十分普遍,要做到专业绝对对口并非易事。所以有时就要对文稿多次审定。不过,送审人次不在于多,他们所提出的五花八门的意见有时反而会使编者与作者无所适从。

第三,建议直接采用。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近年来期刊编辑队伍自身建设的加快,高学历,高职称的编辑人员在一些期刊编辑部已经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在责任编辑对稿件的初审过程中,对那些学科与责任编辑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内容和观点容易把握的文章,一般由编辑审定后即可直接出建议采用的意见。这样可以缩短审稿周期,提高工作效率。若编辑自己认为对文稿内容不熟悉,不能做出对文稿的鉴别与判断时,要送有关专家复审。

二、复审

1.复审内容

对于综合性的学术类期刊,由于稿件涉及的学科众多,必须由有关专家进行审查,并对其学术水平做出评价。专家评审主要从论文的先进性、科学性、真实性和实用性等反映学术水平的不同方面进行评价。对稿件论据是否充分、内容有无创新、论点是否正确、应用价值如何等做出判断,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对稿件的取舍提出建议,以帮助编辑了解掌握稿件的长处与不足。为确保审查意见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一般学术刊物均采用两位同行专家双审的制度,并坚持内审和外审相结合。为了使稿件用之有理,退之有据,对于两位评审的意见产生分歧的稿件,需要请第三方专家进行复审,对论文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价。编辑将综合审稿意见后再决定对文稿如何处理。由此可见,任何学术期刊,其质量的高低不但取决于是否有充足的稿源和素质较高的编辑队伍,而且同审稿队伍的学术水平与责任心也密切相关。

2.建立专家审稿队伍

专家审稿对于把控期刊的质量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不断充实、更新和扩大审稿专家队伍是十分必要的。一些刊物在选择审稿人的过程中总结出如下经验。

第一,编辑负责初审,送审及选聘审稿人等重要职责。编辑对所物色的专家审稿人对象的专业与特长、审稿人所写评语的质量与水平及审稿及时与否都有比较深的了解,并与他们建立起长期的联系。因此,这是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责任心强的专家审稿队伍的主要渠道。

第二,为了确保专家审稿的客观性,专家双审制采取的是内审与外审两种形式,这就势必要有一支外审的专家审稿队伍。鉴于各期刊编辑部对其本单位的各学科专家的学术专长和具体研究方向及审稿质量、工作作风等都比较了解,因此,可以通过他们来推荐和聘请外审专家队伍,以确保期刊的学术质量。

第三,近年来,按照学术期刊编辑规范化的要求,各种期刊均在地脚的位置标注了作者简介,这给编辑部物色合适的审稿人提供了途径。在作者简介中清楚地表明了作者的性别、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及联系方式等,还能从作者所刊登的论文中了解到其学术水平,因此,从这些信息中可挑选到一批具有新知识、站在学科发展前沿的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审稿人。

3.复审建议

复审意见一般包括两部分。一是写给编辑部的,内容是对稿件的评审及处理意见;一是写给作者的,内容包括论文的评审修改意见、质疑等。在填写复审意见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实事求是。复审要针对稿件进行实事求是的评审。对稿件的全部或部分不熟悉的内容应申明,可向编辑推荐合适的评审人或者将原稿退回。不论大小人物,不论亲疏关系,都要公正客观,不随意褒贬。第二,全面评价。复审要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应当认真地提出论文中值得肯定的部分,中肯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即使是质量很差的稿件,也应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评估要全面而不疏漏,用词要中肯、准确而不辛辣、苛刻。第三,判断准确。判断准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稿件的命运,这是审稿中难度最大的地方。审稿人必须在熟悉有关学科内外研究进展的情况下做出合乎事实的准确判断,必要时应查阅有关文献。第四,鲜明具体。审稿人对文稿应表示明确的意见,尽量少用或不用模棱两可的语句。第五,言之有据。审稿人所写评语,应有一定的理论或文献依据。此外,对文稿中的一些疏漏、差错之处,专用名词、术语使用不准确等,也应提出具体修改意见。

三、终审

终审一般应由编辑部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主编或副主编担任。终审者主要审查稿件的政治导向与思想倾向,从更高的角度审视稿件是否违反法律法规与有关的方针政策,是否违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宗旨和社会道德规范,是否具有学术价值,是否会产生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虽然在三个审级中终审花的时间最少,终审的意见是决定性的也是最重要的。一般稿件终审者可以抽查审读部分内容,对于有难度的稿件应该全面审读,也可以约请其他人帮助审读。终审者还要对初审、复审的审稿意见有全面、充分了解,并且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对于不同的意见可以召集初审者、复审者一起商议,相互沟通,达成一致意见,但最终的处理意见由终审者决定。终审者权衡稿件的发表价值,从政治上、整体上对文章进行把关,并且最终决定是否录用。

综上所述,初审、复审、终审三者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缺一不可。初审是基础,复审是关键,终审是决策。三者各自起着重要作用。每个期刊社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方式的三审制,但最后必须是主编负责。期刊社实行的三级审稿制度,每一审级严格把关,即可发挥初审、复审、终审的学识和才能,又有利于发挥编辑团队的潜力和优势,这种个体和群体的结合,正是三审制最大的优点。

参考文献:

[1]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办公室.出版专业实务[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2]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局,新闻出版署期刊管理司.期刊出版法规政策须知[M].北京:学习出版社,1994.

[3]徐柏容.期刊编辑学概论[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

[4]河北教育出版社编辑.编辑作者审读校对须知[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

[5]王克瑞.出版编辑学通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高级编辑职称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6-0204-02

出版工作是政策性极强的工作,对创造性要求极高,是一项需要卓越才能的智力劳动,从始至终贯穿在出版工作的整个过程,尤其在书稿审稿阶段体现得更加明显。书稿审稿不仅考验编辑工作者的知识素养、出版编辑技术的应用技巧与能力,更考验着一名编辑工作者严谨细致和求真务实的职业态度。

一、审稿的要求

审稿是保证图书质量的核心与必要环节,在整个图书出版流程中起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形势需要,我国确立了图书审稿制度,这就是实行了60多年的三级审稿制度,这一制度实行的几十年间,对保证我国的图书质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的三级审稿制度,简称“三审制”,由初审、复审和终审三个审级组成。这是国家规定的新闻出版单位在图书审稿时必须执行的制度。20世纪50年代初国家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公布了《关于国营出版社编辑机构及工作制度的规定》,其中规定:“每一书稿从采用到印制成书,应经下列基本程序:一切采用的书稿均应实行编辑初审、编辑主任复审、总编辑终审和社长批准的编审制度。”这表明,新中国成立时,就对图书质量相当重视,从国家层面对审稿制度和承担人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这项规定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条件的成熟,1997年6月新闻出版署了《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它在50年代规定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加系统完善更具操作性的指导意见,其中规定:“坚持稿件三审责任制度”,“初审,应由具有编辑职称或具备一定条件的助理编辑人员担任”,“复审,应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编辑室主任一级的人员担任”,“终审,应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社长、总编辑(副社长、副总编辑)或由社长、总编辑指定的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人员担任(非社长、总编辑终审的书稿意见,要经过社长、总编辑审核)”,并且明确规定,“三个环节缺一不可。三审环节中,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工作不能同时由一人担任”。《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提出了“审稿是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一种从出版专业角度,对书稿进行科学分析判断的理性活动”,“稿件交来后,要切实做好初审、复审和终审工作,三个环节缺一不可。三审环节中,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工作不能同时由一人担任。在三审过程中,始终要注意政治性和政策性问题,同时切实检查稿件的科学性、艺术性和知识性问题”。这就从制度和操作层面,堵塞了原有规定的漏洞,使审稿制度更加科学合理、便于操作。

二、审稿的程序

审稿是有严格的程序要求的,是要先初审,初审要对书稿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做出评价并且提出处理意见;初审结束后提交复审,复审要从更高的高度审核初审的审稿意见并对书稿再次把关;复审结束后才能提交终审,终审要结合初审和复审的意见,从全局的高度做出书稿是否可以出版的决定。三个审级都要写出本审次的意见供上一审次参考;上一审级的意见高于下一审级,下一审级要服从上一审级的意见。三级审稿完成并通过后,书稿整体质量没有大的问题,就可以进入编辑加工阶段了。这是正常情况下审稿的程序要求,但在一些涉及重大原则问题或敏感问题的书稿的审稿过程中,需要根据情况做出灵活处置,可能三审已不能妥善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增加审次和审稿人数以确保审稿质量。必须要明确的是,分级审读的三级审稿制是一种刚性约束机制,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不折不扣地严格执行,绝对不能随意减少审级,每个审级都要担负起应负的职责,不能随便取代。

三、审稿的作用

审稿就是对书稿进行审读,提出意见,做出评价,决定书稿内容的增改删减的工作。审稿就是为了让思想正确、内容积极、具有社会效益、对读者有益的书稿能顺利出版,杜绝导向不正确和庸俗的图书问世,以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做好审稿工作,这就是审稿最主要的作用和职责,也是编辑审稿人员最重要的职责。审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决定书稿取舍,为图书出版把关

审稿过程要重点关注:图书的主旨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图书的内容是否有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图书的表现形式是否符合读者的审美需求,这些都决定了这本图书是否能在市场上赢得读者的青睐。所以,审稿过程中的把关就至关重要。

从决定书稿取舍的角度来说,审稿为出版把关的作用体现在:一方面是为发现优秀作品并保证它“问世”,另一方面是甄别出不良作品并阻止它“通关”。对于那些导向正确、内容健康的优秀作品或者基本方向正确却有一些小瑕疵的作品,审稿者应在肯定的同时指出书稿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作者更好地润色、修补;对那些思想倾向错误、容易误导读者的书稿,审稿者必须要予以否定,绝不能让这类作品面世。如果让不该出版的书稿出版了,这就是审稿者工作的重大过错。决定书稿“生杀大权”的审稿者,一定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审稿时站在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高度,以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重,认真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做好书稿的评价、把关工作。

2.帮助作者提高书稿质量

审稿是按照社会和读者对图书等产品的内容需要,对书稿进行必要的选择和把关,为图书的优化提供服务。因为精神产品的生产具有明显的个体性,书稿的作者掌握信息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即使思想、学术水平都很高的作者,在智力、知识结构、社会阅历等各方面肯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书稿中存在问题不可能完全靠作者自我察觉和自我纠正。所以书稿完成之后,就必然要有一个再审视、再修补、再提高的过程。这种审视、修补、提高,就需要出版社的审稿者按照国家出版政策、知识准确、体例规范等要求来协助作者进行。

四、当前审稿制度的现状

当前我国图书出版市场发展很快,每年出书几十万种,但编辑因为专业技术很强的原因却没有随出书品种的增加而大规模扩大队伍,从这些年一些出版社的出版情况看,审稿和编辑工作流程中存在着不规范、不按审稿程序操作的现象,三审制在一些出版社流于形式,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书稿的质量,导致出版后图书的质量为读者所诟病,严重影响了我国图书市场的健康发展。

这种情况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审稿不认真导致的必然结果。造成这种恶果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出书品种过多,出版节奏过快

随着出版社转企改制,出版社直接面对市场,市场的激烈竞争迫使出版社过于注重经济效益,一些出版社为了追求出版规模,要求编辑增加发稿量,编辑每年要加工几十个品种几百万字的书稿,这加重了编辑的负担,造成了审稿质量的下降。一些出版社甚至根本不经过严格的三级审稿程序,为加快进度,直接进入编辑加工阶段,以编代审,初审和编辑加工同步进行,复审和终审也不认真审稿,多是采纳初审意见,使三审制流于形式。

2.编辑思想意识和素质不能满足审稿要求

一些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过于注重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对图书审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绷紧图书质量这根弦,只注意书稿中没有政治错误就万事大吉,对书稿的思想品位、学术价值、社会效益不予考虑,致使出版的图书品位不高,难以赢得读者的青睐。

有些编辑平时不注重编辑业务和知识技能的学习,责任心又不强,对书稿中存在的思想性、知识性和文字性问题发现不了,使出版的图书错误百出,让读者不忍卒读,长此下去,必将对出版社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

五、落实审稿制度的举措

审稿制度要与新的出版形势相适应,要严格执行审稿制度,使之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审稿制度在提高图书质量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完善审稿管理制度

在审稿过程中,要坚决执行国家规定的“三级审稿制”和责任编辑制度,初审、复审和终审要按照各审次的要求明确职责,并且做到一环扣一环,对上一审级的审读报告严格把关,形成监督制约机制。

图书出版对编辑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极高,编辑人员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理论素质和编辑业务能力。出版单位也应不断加强编辑人员的培训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固定的培训机制。专业有效的培训是帮助编辑提高技能、增长见识、丰富经验、提高能力的必要条件。

3.建立健全考核和奖惩制度

出版单位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已经有奖惩制度的要根据出版形势的要求不断完善原有制度。对在审稿过程中对书稿评价准确、取舍恰当、把关能力突出的编辑要予以表彰和重奖,对在审稿中责任心不强、审稿质量差、未发现书稿重大质量差错的审级的责任人要予以严惩,以儆效尤。只有不断加强质量建设,完善奖惩制度,形成震慑机制,审稿制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图书质量才能得到提高。

当前图书出版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质量低劣的图书在市场竞争中会越来越受到读者的唾弃,只有图书质量高的才能赢得读者的认可,这就要求我们各出版社一定要高度重视书稿的审稿工作,把审稿制度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不折不扣地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去做,努力加强和完善三级审稿制度,强化管理,加强监督,让各审级切实负起责任,保证书稿质量。只有这样,才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赋予出版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高崇友.试论高校学报审稿制度[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12).

高级编辑职称论文篇(8)

今天在这里参加我局的专业技术职称竞聘演讲,首先感谢组织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平等竞争,展示才能的机会。

今天,之所以参加演讲,一方面表明我对这次改革工作的拥护和信任;另一方面,通过这次演讲,锻炼自己的能力,展现自己的有限才华。我相信,通过这次竞聘活动我们会对自己有一个更全新的认识,有利于今后的工作。我今天竞聘的是编辑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职称。

首先介绍自己的简历。

我,叫**,19**年出生,**年参加工作,大学学历中共党员,**年从事播音工作,**年通过考试调入**市广电局,17年来,一直从事采编播工作,先后担任过播音员、主持人、记者、编辑等工作。**年获编辑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现任****主任。

我之所以竞聘编辑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我认为我具备以下条件:

一是具有吃苦耐劳、默默无闻、爱岗敬业的精神。

我衷爱所从事的新闻工作,对工作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从事广电工作以来,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从事哪项工作,都力求把工作做好、做实,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了领导和大家的认可。

二是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具备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工作技能。

从事广播电视工作以来,从播音员做起,踏踏踏实实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多年来虚心向老同志学习新闻专业知识,先后多次到省、州台进行业务培训,在×××多年的工作中边学习,边实践,不但磨练了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也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目前,不仅在播音岗位游刃有余,对采访、撰稿编辑等工作也应对自如,同进还能熟练的进行非线性编辑制作,做到了采、编、播、制作于一身,多次成功完成了重大会议、重大节目的播音、采访、编辑、策划工作。主持和开展了社教部的各项工作,按时完成了各项宣传报道任务,特别是**年,我接受了开办《****》节目,我经过认真的思考,把节目定位在面向农民,服务三农上,创作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服务群众的农业科技节目。在节目播出六年中,先后为农民朋友创作了×××多期农业科技节目,深受农民的喜爱。

三具有从事新闻工作的敏锐性和判断能力,取得了较多的专业成果。

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以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自身努力,不但具备了政治的敏锐性和鉴别力,而且具备了从事新闻工作的敏感性,能够准确的捕捉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并进行认真的采访,深入的报道。有许多作品先后在省州获奖。**年我撰写的论文《浅析电视***创作》,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发行的《***新论》一书中发表。**年撰写的论文《浅谈*****精品》和《*****浅析》获第二届全国农业电视论文一等奖和三等奖,并在《****影视》刊物和《中国****》一书上发表,**年撰写的论文《精品***》和《主持人****》在省州听评会上获奖并在《****传媒研究》刊物上发表。并有幸参加了全国新农村建设电视节目采划会,得到专家的指点。

我选择今天的竞聘,一方面我觉得参与本身就是自我价值的体现。另一方面,我认为自己具备了中级专业职称的业务能力,目的就是无悔于最初的选择。给自己创造更广阔的空间,充分发挥潜在的能力,为新闻宣传工作多做一份贡献。

如果这次竞聘成功,我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不辜负领导和同志们的期望。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综合素质。

广播电视宣传工作是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生活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所以今后要做好这项工作,就要不断的加强学习,用新知识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在工作实践中锻炼自己,积累经验,增强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此,多次获得了局先进工作者。

二、发挥专业技能,努力创作精品,服务受众。

广播电视宣传工作是,是党和政府连接人民群众的纽带。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发挥专业特长,深入基层,进行有深度的采访和报道,多反映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多反映社会生活现实,弘扬社会主旋律,鞭挞社会的丑恶现象。多创作、贴进生活、贴进群众、贴进实际的精品佳作,丰富我们的自办节目。

三、严于律已、诚实守信、做好各项工作。

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遵守职业道德,虚心向老同志学习,遇事多思考、多请教,团结和带领大家做好各项工作。用自己良好的人格魅力和做人宗旨与大家建立起和谐的工作氛围和深厚的友情,促进广播电视工作的开展。

高级编辑职称论文篇(9)

今天在这里参加我局的专业技术职称竞聘演讲,首先感谢组织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平等竞争,展示才能的机会。

今天,之所以参加演讲,一方面表明我对这次改革工作的拥护和信任;另一方面,通过这次演讲,锻炼自己的能力,展现自己的有限才华。我相信,通过这次竞聘活动我们会对自己有一个更全新的认识,有利于今后的工作。我今天竞聘的是编辑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职称。

首先介绍自己的简历。

我,叫**,19**年出生,1983年参加工作,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86年从事播音工作,1990年通过考试调入**市广电局,17年来,一直从事采编播工作,先后担任过播音员、主持人、记者、编辑等工作。1999年获编辑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现任****主任。

我之所以竞聘编辑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我认为我具备以下条件:

一是具有吃苦耐劳、默默无闻、爱岗敬业的精神。

我衷爱所从事的新闻工作,对工作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从事广电工作以来,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从事哪项工作,都力求把工作做好、做实,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了领导和大家的认可。

二是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具备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工作技能。

从事广播电视工作以来,从播音员做起,踏踏踏实实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多年来虚心向老同志学习新闻专业知识,先后多次到省、州台进行业务培训,在×××多年的工作中边学习,边实践,不但磨练了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也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目前,不仅在播音岗位游刃有余,对采访、撰稿编辑等工作也应对自如,同进还能熟练的进行非线性编辑制作,做到了采、编、播、制作于一身,多次成功完成了重大会议、重大节目的播音、采访、编辑、策划工作。主持和开展了社教部的各项工作,按时完成了各项宣传报道任务,特别是2001年,我接受了开办《****》节目,我经过认真的思考,把节目定位在面向农民,服务三农上,创作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服务群众的农业科技节目。在节目播出六年中,先后为农民朋友创作了×××多期农业科技节目,深受农民的喜爱。

三具有从事新闻工作的敏锐性和判断能力,取得了较多的专业成果。

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以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自身努力,不但具备了政治的敏锐性和鉴别力,而且具备了从事新闻工作的敏感性,能够准确的捕捉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并进行认真的采访,深入的报道。有许多作品先后在省州获奖。2004年我撰写的论文《浅析电视***创作》,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发行的《***新论》一书中发表。2005年撰写的论文《浅谈*****精品》和《*****浅析》获第二届全国农业电视论文一等奖和三等奖,并在《****影视》刊物和《中国****》一书上发表,2006年撰写的论文《精品***》和《主持人****》在省州听评会上获奖并在《****传媒研究》刊物上发表。并有幸参加了全国新农村建设电视节目采划会,得到专家的指点。

我选择今天的竞聘,一方面我觉得参与本身就是自我价值的体现。

另一方面,我认为自己具备了中级专业职称的业务能力,目的就是无悔于最初的选择。给自己创造更广阔的空间,充分发挥潜在的能力,为新闻宣传工作多做一份贡献。

如果这次竞聘成功,我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不辜负领导和同志们的期望。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综合素质。

广播电视宣传工作是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生活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所以今后要做好这项工作,就要不断的加强学习,用新知识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在工作实践中锻炼自己,积累经验,增强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此,多次获得了局先进工作者。

二、发挥专业技能,努力创作精品,服务受众。

广播电视宣传工作是,是党和政府连接人民群众的纽带。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发挥专业特长,深入基层,进行有深度的采访和报道,多反映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多反映社会生活现实,弘扬社会主旋律,鞭挞社会的丑恶现象。多创作、贴进生活、贴进群众、贴进实际的精品佳作,丰富我们的自办节目。

三、严于律已、诚实守信、做好各项工作。

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遵守职业道德,虚心向老同志学习,遇事多思考、多请教,团结和带领大家做好各项工作。用自己良好的人格魅力和做人宗旨与大家建立起和谐的工作氛围和深厚的友情,促进广播电视工作的开展。

高级编辑职称论文篇(10)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信息化的普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成为我们终身最有用的技能之一。《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所有专业的基础课,也是所有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现在高职教育的基本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如何走出一条有特色的职业教育之路是摆在我们教育者面前的艰巨任务。

一、课程定位

关于本门课的定位,我们经过市场调查发现学生有三个主要地方用到计算机技术。一个是在求职时,如何在众多的求职简历中脱颖而出,需要学生设计独特的文档格式。发送电子简历又用到了互联网。第二个是学生在营销过程中,如何设计策划方案,广告方案,写出营销软文,要用到办公软件和互联网。第三个是在日常工作当中,如何上传下达文件,总结自己工作,要用到办公软件和互联网。因此,我们归纳出学生今后用得最多的计算机技术是Office办公软件和互联网应用技术。而Office办公软件和互联网应用技术中最重要的技能是设计文档格式和编辑、排版技术。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将课程定位为:该课程面向一年级新生,从浅入深,学生将学习计算机和互联网应用的基础知识,并重点学习编辑、排版技术,本门课是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础课。

二、课程目标

根据前面的定位,我们主要学习两方面的内容:①基础知识:Office 办公软件和互联网应用基础。②编辑、排版技术。

1.知识目标:①windows XP操作系统。主要学习:资源管理;控制面板;附件工具;桌面设置。②PowerPoint。主要学习:幻灯片编辑;对象编辑;演示文稿放映;打印和打包。③Word。主要学习:格式编辑;表格编辑;版面编辑;高级编辑。④Excel。主要学习:单元格编辑;公式与函数;图表编辑;数据处理和统计。⑤互联网应用。主要学习:邮件接收和发送;BBS和论坛;博客;QQ洽谈。

2.能力目标:①打字的能力。要求每分钟120个英文,60个汉字。②用WinXP 管理资源的能力。主要要求能创建文件夹,复制和移动文件夹。③Word文档编辑的能力。要求接到一项文档编辑任务时能按照要求编辑排版好。④Excel数据处理和统计的能力。要求会进行单元格的编辑,数据的处理和统计。⑤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的能力。要求演示文稿简明扼要,图文并茂。⑥能用互联网发送和接收邮件,查找信息。⑦通过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证(中级)。

3.职业素养:培养并加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意识,相互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的选取

教材的选取既要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又要符合我们的目标,因此我们选取了邹月主编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案例教程及实训指导》(以下简称《案例教程》)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编写的《办公软件应用:试题汇编》(以下简称《试题汇编》)。《案例教程》采用工作任务驱动,讲解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础知识,主要内容为办公软件和互联网应用基础知识。《试题汇编》针对高新技术考试,编辑了八个单元的练习,主要学习编辑、排版方面的技能。

四、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课程设计的理念是:工作任务驱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学思路是:①理清重点:本门课学习的内容多,时间短,重点放在Word和Excel的学习上。②教学内容先易后难。先讲windows XP,PowerPoint,再讲Word 和 Excel,最后讲互联网应用。③工作任务台阶式。例如编辑技术的学习,可以先从文字的录入和编辑开始,再学习文档格式设置与编排,最后学习整个版面设置与编排。

2.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①基础知识的学习。主要学习办公软件和互联网应用的基础知识。②编辑、排版技术的学习。主要内容有:文字的录入与编辑;文档的格式设置与编排;文档表格的创建与设置;文档的版面设置与编排;电子表格工作簿的操作;电子表格中的数据处理;MS Word和MS Excel 的进阶综合应用。

3.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模式主要采用工作任务驱动。《试题汇编》这本书已经分好8个单元,每个单元有20篇任务。其中:文字录入与编辑任务:20篇;文档的格式设置与编排任务:20篇;文档表格的创建与设置任务:20篇;文档的版面设置与编排任务:20篇;电子表格格式编辑任务:20篇;电子表格的数据处理任务:20篇;MS Word 和 MS Excel 的进阶应用:20篇。

4.实践教学和质量控制。实践教学要和理论教学相配合,理论教学一般先观赏范文,再由教师示范操作,再学生操作,再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最后总结提高。实践教学则首先要有实训指导书、实训题目和实训要求,再抽取各单元题目让学生练习。

质量控制主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要求教师在实操课时监控每个学生要完成相应的作业;二是及时批改作业并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课程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高级编辑职称论文篇(11)

一、激发编辑参加继续教育的内在动机

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根本体现,是对各行业工作人员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只有热爱本职工作,并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奋努力,精益求精,尽职尽责,才能把工作做好,并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应有的贡献。鉴于此,必须加强学报编辑的爱岗敬业教育,使其明确自身肩负的重要职责,热爱所从事的工作,并为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引入竞争机制

为提高竞争实力,高校学报要一改以往吃大锅饭的局面,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坚持竞聘上岗,实现“能者上、庸者下”,并在此基础上奖励先进、惩罚后进。编辑才会对来之不易的岗位更加珍惜,才能产生危机意识,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能力、知识结构,发现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去学习,弥补自身的不足。

(三)将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与职称晋级和岗位晋升挂钩 建立继续教育考核和激励机制,把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情况作为对其考核评价和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各地编辑职称申报条件也都明确规定要提交继续教育证明材料。即便如此,但因学报编辑作为编辑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相当一部分人职称走的是教师系列或研究系列,他们的职称评定不受《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限制,再加上与社会上许多其他单位相比,学校吃大锅饭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在岗位聘用时,很少会真正将被聘用者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作为重要依据。这就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编辑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鉴于此,各高校和学报编辑部应努力改变这一现状,实行定岗定编,并明确将编辑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作为对其考核评价和岗位聘用的依据。

各高校和学报编辑部要想拥有一支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过硬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业务素质,学术水平较高、知识面广,且又颇具创新意识的编辑队伍,不仅要努力增加编辑的收入,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还要积极为他们创造施展才华的机会和平台,使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一)统筹制度

明确规定学报编辑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拥有编辑和教师双重身份的学报编辑必须严格按照新闻出版总署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要求参加继续教育。

确定并公布继续教育机构。继续教育是对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的以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业务知识、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等为内容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促进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坚持正确出版方向,不断增加、补充、拓展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技能,提高创新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开展继续教育的机构必须具备承担与培训工作相适应的教学场所和设施;拥有与承担培训工作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和管理力量;能够完成所承担的培训任务,保证培训质量。为此,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应严格考核、统筹规划,并将最终确定的机构公之于众。

(二)保障制度

高校学报与独立的期刊社或新闻出版单位不同,人员少、任务重、内部分工不明确。目前,烦琐的重复劳动在编辑岗位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因此,应当强化宏观管理、科学化管理、规范化管理的措施,把低层次的重复劳动压缩到最低限度,使编辑从烦琐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同时实行弹性坐班制,使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参加继续教育,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学报是以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学术性刊物,其读者群体较小,发行量少,基本是靠学校拨款来维持生存的。学校拨款的多少决定了学报生存的状况。但有的学报因学校领导不重视,或学校运作资金有困难,导致拨款不足。办刊经费有限,难以开展继续教育。各高校和学报编辑部要广开渠路,增加投入,确保编辑人员继续教育的正常开展。

(三)登记制度

实行继续教育证书登记制度的目的,是系统掌握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水平和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促进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其创造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各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要严格按《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要求执行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登记制度,详实登记他们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内容、成绩、学时等;各高校和学报编辑部也应对编辑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进行严格登记,并将其与职位晋升和岗位聘用联系起来。

(四)考核制度

国家和各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要定期对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办学状况、办学质量等进行评估和考核,使办学单位和主管部门比较客观地认识工作成绩和差距,发现薄弱环节,寻求教育规律,不断改进工作和办学条件,使继续教育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各高校和学报编辑部在安排编辑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的基础上,也要对编辑接受继续教育的实际效果进行考核,看其通过继续教育知识增长和智能提高的程度,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办学单位和主管部门,为它们改进工作、提高办学实效性提供依据。

(五)激励制度

目前,大锅饭的思想还在编辑的头脑里根深蒂固。从表面上看,编辑部内部一团和气,但长期如此,必然打击人们的积极性,不利于编辑部的长远发展。为此,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充分挖掘编辑的潜能,激发他们参加继续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报编辑出版工作的良性运转。当然,编辑部所建立的激励机制必须公平公正、合理有序,能真正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原则,做到奖励先进、惩罚后进,使编辑的付出和所得成正比,否则,效果将会适得其反。而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不仅有物质需要,还有精神需求,所以激励也应采取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及时、适度的奖惩。

(一)系统进修

近年来,有不少硕士甚至博士加入到高校学报的编辑行列,他们学历虽高,但真正学编辑学出身的科班人才却很少。而事实上,编辑工作是一份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一方面要求编辑人员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熟悉编辑出版政策法规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另一方面又要求编辑人员掌握编辑工作行业的标准和规范,如学术论文书写格式、文献著录格式等。为了弥补编辑学识与素质的不足,提高学报出版质量,高校和学报编辑部可以安排编辑进行系统

的学习与进修,如安排理工科毕业的编辑脱产或不脱产进修1年左右的中文、新闻专业,推荐有一定编龄的编辑带职攻读编辑出版方面的研究生学位等。

(二)短期轮训

由于学报编辑大多工作忙、任务重,想长时间抽出时间参加系统进修确实勉为其难。相比之下,可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耗时少、信息量大的短期轮训,以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如组织编辑参加各类业务研讨会和编辑进修班,参加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认可的全国出版专业技术职业资格考试考前培训,等等。

(三)参加学术会议

参加学术会议是编辑在短时间内充实自我、了解专业发展动态和学科热点的好机会。学术研讨会上安排的专题报告大多是有关国内外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阶段性总结等方面的内容,报告人基本上是该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传递的信息量大、时效性强,内容丰富、精辟。参加学术会议既可以结识专家,虚心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使他们为编辑工作提出权威性见解,又可以广泛接触与会代表,相互交流经验,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四)同事之间互相学习

编辑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实际工作是提高编辑业务能力的沃土。学报编辑部的同事之间要在日常工作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如老编辑可以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向青年编辑传授知识和经验,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青年编辑则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帮助老编辑掌握一些现代化的编辑技术与手段,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编辑出版的新要求;工作中遇到的有一定争议的问题,要提出来,大家共同研讨。这种方式往往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既方便,又很少受时间、空间和经费等条件的影响,是编辑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最普遍且有效的方法。自主学习的途径很多,如经常性地阅读、浏览相关期刊和报纸,上网查看相关资料、了解学科发展动态,接受远程教育,参加网上培训,等等。自主学习针对性强,能有效地解决编辑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六)从事科学研究

“一般地说,所有的编辑都应该成为学者,因为不是学者就难以成为好的编辑;特殊地说,学报编辑尤其应当成为学者,因为不是学者就难以成为称职的学报编辑”。这就要求学报编辑加强专业学习,深入科学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科研是提高编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和学报编辑部应鼓励编辑搞科研、出成果。

(一)重视职业道德教育

高校学报编辑作为传播学术知识的中介,其职业道德的好坏对学报有着重要影响。要有效保证稿件的编校质量和学报质量,学报编辑必须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这是保证学报质量的前提。这就要求在编辑继续教育中突出职业道德的内容,增强他们的责任心,使他们诚实守信、乐于奉献、客观公正、甘愿清贫。

(二)提高政治素质

正确的政治思想,是文化出版事业的引航灯,也是高校学报生存、发展的基本保障。学报编辑只有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才能保证学报的政治质量,使学报得以生存和发展。高校学报要真正实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目标,编辑就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加强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的学习,并以它们为指导,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抵制各种诱惑和腐蚀,而不能成为游离于政治之外的纯粹的学术编辑。继续教育责无旁贷地必须提供政治教育的内容,切实承担起提高编辑政治素质的重要任务。

(三)加强业务学习

信息时代的高校学报编辑,不仅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过硬的政治素质,还要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这是学报质量尤其是编校质量实现高水平的有效保障。继续教育应为学报编辑提供编辑业务知识、编辑学外延知识、计算机技术、外语等方面的知识与培训,促使他们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

(四)促进科学研究

作为编辑,尤其是学术性很强的高校学报编辑,如果对某一学科领域没有很好地了解与研究,没有掌握该领域的精深知识,就不可能就稿件问题与作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也不可能准确判断学术论文的优劣,更不可能对稿件的独创性和学术水平进行准确评判。加强专业学习,深入科学研究,提高科研能力,是成为称职的学报编辑的必备条件。继续教育要通过系统培训、学术会议等方式为学报编辑传递学科发展最新动态,向他们传授从事科学研究的有效方法,激发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

(五)培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