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计算机网络课程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0 16:15:09

计算机网络课程

计算机网络课程篇(1)

学生为什么不能在规定的课时内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教学的角度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识规律进行教学。二是教师没有根据专业课程的自身特点去实施教学。三是目前很多专业课程的教材编写过于理论化,与社会实际职业岗位的要求脱节。

中职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薄弱、领悟能力水平较低、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意志力不强、学习主动性不够等弱点。但同时也存在喜欢动手操作、思维活跃等长处。鉴于这种情况,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更加具体化、生动化、实际化。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制定出适合学生特点,遵循专业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案,这样才有可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适宜于侧重理论学习的学科导向的普通教育,而不适应以技能教学为主的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技术工人,他们毕业之后普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就业,能够使学生尽快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掌握就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技能,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

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应该将岗位的工作过程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学习一门专业技能的最佳方案,就是理论联系实践,理论与实践结合越紧密,学习时间越紧凑,学习效果就越好。

基于以上观点,我认为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佳方法。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目前,项目教学法在许多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计算机网络专业一方面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在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中引进项目教学法,既可以帮助学生充分领悟计算机网络较为抽象的概念,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今后能更快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

项目教学法的实质是将教学过程与生产经营过程结合起来,模拟实际的工作过程,使学生在虚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主动地去获取和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工作和学习态度,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情感。

在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中使用项目教学法的一般操作程序如下:

第一,由任课教师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一般根据实验实习条件将学生分为6人或8人一组。

第二,由每组成员推选一名组长(也可以称为项目经理),具体负责学习项目的计划组织和实施,其间负责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以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第三,任课教师在全面深入理解教学内容的情况下,将教学内容项目化,使之成为学生具体操作的工作内容。

第四,教师通过一个实例,讲解学生将要操作的内容(与学生实际操作内容有所区别)。特别是教学内容中涉及的新的概念、新的技能,要着重讲解。

第五,给学生下达工作项目(工作内容),由各组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项目进行分析,制定工作计划,分配每位组员工作任务,强调工作要求。

第六,各组成员具体操作工作内容,要求成员之间要密切配合,相互协作,一同完成工作任务。

第七,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要求每位成员真正掌握工作内容中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最好是对工作内容反复做几次,成员之间相互调换岗位,以达到全面掌握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

第八,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由组长负责与任课教师沟通,之后由组长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这个过程中组员要积极进行讨论,努力深入理解项目中的涉及的知识和技能。

第九,任课教师对各组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对各组工作学习情况做出客观的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心。

第十,任课教师对项目进行总结,分析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总结本次课的学习要点,学生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学生要注意的情感态度。

计算机网络专业从交换机的设置、路由器的设置、防火墙的设置,以及双机互连,小型局域网的组建、园区网的组建等等,都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学生在完成每个项目的过程,既是工作过程又是学习过程,而且是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习过程。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学生必然能够真正理解理论知识,切实掌握操作技能。

计算机网络课程篇(2)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多媒体网络课件作为网络教育的资源也越来越重要。多媒体技术是处理文字、图象、动画、声音和影象等的综合技术,它包括各种媒体的处理和信息压缩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技术、多媒体数据库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以及多媒体人机界面技术等。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迅速普及,首先是社会的需求。在人类与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时,人们一直是希望计算机有视觉、听觉、说话和学习等多方面的能力。目前,这种智能化的计算机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在语言、文字等单一媒体的智能理解和合成方面已经取得了成功,人们正在朝着多个媒体的智能理解方面努力。

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迅速普及,也是由于本身技术的先进性、应用的广泛性和学习的方便性带来的必然结果。多媒体技术具有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信息的能力,它既能对来自各种电子媒介和信息源的信息进行集成、又允许人们通过编程与计算机进行对话,让用户能在一定程度控制计算机的工作。多媒体的这种集成性和交互性的特点,使其具备了传统信息交流媒体所不具备的优点,当然也就促进了它的发展和普及。

网络多媒体课件要求具备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自主性。开放性是指网络课件的体系和内容,能让教师方便地进行调整和更换;交互性是指网络课件不仅要有人机交互,更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要通过网络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教与学的互交;共享性是指网络课件要通过链接等多种方式引入丰富的动态学习资源;协作性是指网络课件要让教师和学生通过讨论、合作、竞争等形式完成一个确定的学习任务;自主性是指网络课件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辅以教师远程辅导和开放式讨论。

多媒体课件按组织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固定结构类型、生成型结构、智能性结构三类,根据进行教学活动的特点多媒体网络课件可分为:

1.课堂演示型。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其主要目的是揭示教学内容的内在规律,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用形象具体的动画等方式表现出来。

2.学生自主学习型。在多媒体CAI网络教室环境下,学生利用学生工作站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如目前流行网络课件多数就是这种类型。

3.专业技能训练型。主要通过问题的形式来训练、强化学生某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4.课外学生检索阅读型。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进行资料的检索或浏览,以获取信息,扩大知识面。如各种电子工具书、电子字典及各类图形、动画库等。

5.教学游戏型。寓教于乐,通过游戏的形式,教会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并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6.模拟型。用计算机来模拟真实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

多媒体课件是多媒体软件的一个特例,多媒体软件开发的通用模式是由多媒体专家 Brian Blum提出的,是一种以分析、设计(指导设计与交互设计)、测试与评价四个层次的开发模型,可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总体方案设计。一个教学课件的开发决策制定之前,要对需求、课件所实现的目标及制作课件的物资条件有一个系统的分析,以解决是否开发,开发的条件是否具备,开发后是否易于普及和提广。分析之后,就要做出总体方案的设计。总体方案的设计是确定教育思想能否用相应的计算机技术实现的问题。因此,总体方案的设计在整个课件的设计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在课件的总体方案的设计中,应尽量发挥多媒体技术,将文本、图像、动画、音频、视频有机地集成,来形象、生动地反映教学内容和策略,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二,课件的设计。多数的课件仍按照传统教学的节,将课件分成若干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的学习又分成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解决问题学习。各知识点采用的媒体素材形式,页面的设计等也属于课件的设计范畴,课件设计的结果为课件脚本。第三,课件的制作。在脚本设计好后,就可以制作课件了,其步骤如下:(1)素材的选择与设计;(2)选择开发工具;(3)制作多媒体课件;(4)多媒体课件的网上。第四,测试评价。课件测试、评价和修改是课件开发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该项工作实际存在与课件开发的环境分析、教学实际、脚本设计和软件编写的每一个阶段。课件评价基本从信息呈现、人机交互、教学过程控制、文档提供等方面提出课件评价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指标。第五,出版发行。课件的推广与使用是很重要的。耗费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开发出的软件不使用或使用范围小,无疑是对人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

计算机网络课程篇(3)

1引言

计算机网络是网络工程等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网络工程专业很多后续课程的基础.计算机网络课程对整个知识体系的构建,网络工程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计算机网络又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的课程,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大量的工程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与其它课程相比,实践性和操作性要求较强,是该课程的关键环节[1].但原有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状况已不能适应当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需求,应对计算机网络实验进行改革,突破原有的课程界限,建立新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体系.

2计算机网络课程特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涉及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多个技术领域,是一门综合交叉性学科,是ICT领域典型的代表.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理论、新技术、新标准的不断更新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中,既要传授主流网络技术,又要让学生了解最新技术的发展前沿.在学习过程中树立创新意识,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计算机网络课程具有知识点多、内容新、“无联系”等特点.因此,计算机网络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来说非常枯燥,学习兴趣不高.

3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计算机网络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3.1教学模式陈旧,不能适应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发展

目前,对于计算机网络实验,一般按照先理论,后实验的顺序.整个教学过程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一些编程性实验,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不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网络工程能力[2].

3.2对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认识不足,实验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大多采用以理论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教师把重心放在理论教学上,忽略了实验的重要性.大部分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缺少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大部分实验主要通过Wireshark等工具抓包分析,整个实验过程对课程的理解和知识点的掌握帮助不大.学生实验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计算机网络的教学.

3.3对实验室投入不足,实验条件不能够满足实验要求

计算机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对实验设备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高校由于经费投入问题,网络设备种类和数量不足,即使是“985”、“211”等高校也很难及时更新相关实验室,从而造成了大量实践性较强的实验无法开设,比如路由、交换和安全等试验.目前,好多高校采用虚拟仿真技术,但学生不能在真实网络实验平台操作实验,因此,就不能够真正锻炼其网络工程能力.

3.4实验老师缺乏工程背景,知识更新慢,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计算机网络为网络工程专业重要专业基础课,要求老师有一定的工程背景和项目管理能力,而现在大部分老师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从事计算机网络教学工作,没有从事网络工程的背景.很多老师缺乏网络配置和管理大型网络的经验,没有参与过大型网络组建和管理,导致实验中遇到的很多问题无法解决,影响了学生对做网络实验的信心.而且,计算机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对老师的知识更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其他问题,但上面几个问题,笔者认为直接影响了整个教学过程,阻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4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4.1改革教学模式,选用合适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件事情,感兴趣主动完成一件事和被动的完成一件事情效果是不一样的.因此,首先要解决如何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把“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课堂教学模式变成“以学生为中心”实验室教学模式,要彻底改变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课程特点使用了启发式教学和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启发式教学,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比如在分组交换实验中,我们通过学生淘宝购物的体验,思考现在物流体系运输货物的方式,最后引入到分组交换.通过上述过程,可以把抽象难懂的分组交换理论转换成现实生活中的物流体系,既简单,又贴近生活.整个过程,学生在不断的思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计算机网络实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知识点和学生的能力,提供了几个比较重要的编程实验.对于该类实验,采用了项目驱动式教学法,组织学生通过参加实际的项目设计来完成实验任务.在项目式教学法中,以项目为主体,以行业或职业为引导,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提高学生网络设计、实施和管理的能力.

4.2改革实验内容,提高学生编程能力

计算机网络给人们的印象是昂贵的路由器和交换机等网络设备.但本质上计算机网络的核心是协议,通俗的是说就是软件;因此,网络编程能力对网络工程的学生至关重要.我们提供了如表1所示的几个编程实验,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作其中的一部分实验.整个过程采用项目小组式的项目驱动教学方法,效果较好.通过编程实验,学生在掌握相关的基本原理的同时,提高了编程能力[4].

4.3提高教师网络工程能力

在师资培养上,引进与培养结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策略.一方面,企业派驻资深工程师和专业技术人员进驻学校,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依托,开展实践实训课程的教学,为学生提供工程实习、毕业设计与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另一方面,定期邀请企业管理专家、职业导师在学校开展行业动态、最新技术等方面的讲座,并指导学生完成职业规划.企业协助学校完成具有实际工程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学校每年派驻2-3名教师进入企业,企业对教师进行通讯专业技术培训,并以企业讲师标准对教师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颁发企业资质证书.企业建立“教师工作站”,构建企业与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安排高学历教师进入企业,与企业联合开展工程应用项目研究[5].

4.4加大专业实验室建设,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实验室是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的有效保障,如果没有相应的实验设备、实验场所,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根本无从谈起.通过专业实验室,可以让学生掌握从网络原理到网络实现的整个过程.近年来,我们新建了锐捷网络学院、华为云计算实验室、协议分析实验室、网络安全实验室和网络虚拟仿真等多个实验室.

5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在计算机网络教学过程中,其作用至关重要.实验教学直接影响到学生网络工程能力的培养,知识体系的构建.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编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经过近几年,在计算机网络实验我们不断的进行探索,不断的完善,教学效果较好.在以后教学过程中,我们会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过程,不断完善,实验内容、教学方法等,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综合应用能力,培养适应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方芸,高仲合,高博文,夏建川.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27(6):91-93.

〔2〕巩永旺,徐秀芳,刘颖.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模型[J].计算机教育,2014(5):94-96.

〔3〕张晓明,陈明,杜天苍.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体系与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0):401-404.

计算机网络课程篇(4)

计算机应用的网络技术和不断发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今的社会,无处不存在计算机网络的身影,如购物、美食、旅游、学习、交通等人类的一切日常生活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衡量一个人基本素养的标准。因此,促进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改善与完备,使其与当前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较多的微课教学模式相结合,使得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断增强。

 

1.微课简介

 

1.1微课的含义。微课是指教师在课堂内外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知识点即教学重点和难点或某一教学技能等单一的教学任务而进行教学的方式。

 

1.2微课的特点。第一,教学时间较短:微课时间长度一般在5—8分钟左右,最长不超过10分钟。和传统的一节课大约40或45分钟的教学课相比,微课在时间上很短。第二,教学内容少:微课教学主要是为了突出某方面的教学技能,如板书技能、讲解技能或者是提问技能等;第三,易于传播:微课一般会制作成小视频,时间短所以录制也很方便,易于让学生和教师进行观摩学习。

 

2.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学生的个性需要被忽视。当前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采用的都是班级授课制,在这种大课堂的教学背景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及个性发展大多被埋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是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上机操作相结合开展的教学工作。教师一般都是采用统一的课堂教学教授知识,但是每个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程度不一,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有差别。除此之外,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所涉及内容的学习需要不相同,有的学生喜欢研究操作系统,有的学生可能热衷于文字处理与排版,等等。但是在当前传统的教学下,学生都是统一地接受全部的基础知识,面面俱到反而使得他们不能获得个性的满足和发展。

 

2.1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设备缺乏。计算机技术的实践性很强,在开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时,理论知识的学习必须开展与其相对应的计算机上机实践课。但是受到教学资源及各个学校中资金的限制,基础的计算机设备严重缺乏,有的学校全校公用的计算机只有几十台,在一些偏远地区情况更严重。因此,上机实践课的机会少之又少,学生大多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述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知识点,一些需要操作的地方只能靠偶尔的一两节上机课才能实现,教学设备的缺乏使得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受到限制。

 

2.3师生对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的重视程度不高。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已经越来越渗透到我们学习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现在大多都要求通过计算机完成,在学校里学生提交作业、实践报告及网上评教等,生活中网上购物、话费充值、新闻的浏览等都需要在网上操作。由此可见,对于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对我们的重要性有多大。然而一些开设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学校对于这门课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他们认为这些都是基础性的东西,不必花费太多时间学习。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也忽视其重要程度,不给学生进行深入讲解和指导,而学生在上机实践课时也不珍惜实践操作的机会,有的学生还在课堂上打游戏、看电影。

 

3.微课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3.1利用微课特点创新教学模式。《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涉及计算机系统基础、操作系统基础、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处理、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等内容,学生对于每个知识的关注角度不一样,也会产生不同的学习兴趣。利用微课的教学特点,教师可以录制各个知识点的微课视频,而学生在统一的学习后还可以根据他们的需要选择观看不同内容的微课视频,从而使他们的个性发展需求得到满足。

 

3.2结合微课改善计算机设备缺乏的困境。微课的制作不仅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理论知识的教学活动录制下来,而且可以对其实践操作的部分进行微课录制。这样学生如果在学校里不能使用计算机设备进行课程的实践操作,则可以把微课视频下载下来回到家后学习,学生在进行一些文字处理时候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点开微课视频观看,看看视频中老师是怎么处理的,大大缓解学校中教学设备不足的困境和问题。

 

3.3利用微课整合学习资源。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内容涉及多方面,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研究和系统梳理,整合各个部分的教学知识点,制作一些微课教学的基础课件,将梳理好的课件资源链接上传到微课上,使得学生在听课之前就进行预习。教师在制作微课时,不仅需要参考其以往的教学经验,提供给学生一些重点案例,开阔学生视野,而且需要结合所教内容提出教学任务和目标。通过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整合学习资源,提高学生和教师对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再忽视这门课的学习。

 

4.结语

 

计算机网络课程篇(5)

0 引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很多职业院校的必修课,但因该课程的许多章节需要借助于计算机,才可进行实践操作的现象。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我参与制作了我校研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课件,本文将简要介绍该课件的相关方面。

1 课程概述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我校各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际能力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是学习专业课程和从事IT行业的基础,一般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开设,共100学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是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且依附性强;对于课上没有及时解决问题的学生来说,课下描述问题困难的现象,我校开发设计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它不但包含教师的讲课课件,还设计了在线答疑、在线测试2个模块,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网络课程的设计

2.1 媒体选择 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设计和开发了大量的图形、动画与视频,保存为适合于网络传输的格式。

2.2 教学内容编排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采用的框架样式为左上右。左边的网页空间用来置放网络课程的基本模块,右侧上方显示所有分类,右侧下方显示详细内容。通过设置的热区或热字,直接跳转到相应的媒体。

2.3 导航策略的运用

2.3.1 网络课程的基本模块,在网页的左侧导航栏中永久性保留,方便跳转。

2.3.2 网页右侧上方,体现当前所在模块包含的分类,点击可以进行跳转。

2.3.3 网页右侧下方,体现当前所在模块所在分类的详细内容。

3 网络课程的基本结构

规定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构成模块和具体的内容。本课程包括了12个模块,其中的在线答疑与在线测试模块,需要基于Web支持;课程简介模块包括了历史沿革和课程特色,详细讲述了我校作为技工学校,结合当今社会所需计算机人才的培养要求,不断地改变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历史;教学文件模块包括了教学大纲和体系分解,学生可以通过这两个模块的介绍,对本课程有详细的了解。

4 网络课程的主要特点

4.1 在内容体系方面 根据我校学生的需求,提供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资料,其中的实验案例,扩大了我校学生计算机知识掌握的范围。

4.2 在网络课程制作方面

4.2.1 完整的网络化示范课程 在网络上将课程内容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网络课程包含有教学目标、教学案例、教学评价等,实现课程教学的网络化。

4.2.2 在线交流功能 通过在线答疑及在线测试模块,我校学生在家或在网吧都可以进行自主学习活动。极大地调动学生课下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很有帮助。

4.3 在计算机辅助教育研究功能方面

提供了基于Web的协作学习平台,通过这一平台,教师可以开展各种基于Web学习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等课题研究。

5 结束语

网络课程作为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我国远程教育发展和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本文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对于从事多媒体系统开发的朋友们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计算机网络课程篇(6)

由于大学现在授课计划制定的总学时是有限的,因此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开设的计算机相关的课程很少,大部分就是计算机基础以及计算机网络,而且,这些课程所占学时通常都比较少,造成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教学内容理论性太强,与实际应用脱节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计算机网络课程往往以OSI参考模型为基础讲述网络层次结构、协议和计算机网络原理。这对于缺乏相关背景知识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更加会感到课程枯燥、抽象,很难将学到的理论与实际网络联系起来,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而教师则深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结合实际把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原理讲清楚绝非易事。

1.3实践教学环境缺乏,难以进一步巩固知识

目前高等院校中,由于专业设置和经费的原因,非计算机专业一般没有相关的网络实验平台,大部分就是一个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平台非常简单,基本上是将利用简单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等将计算机连接成小型网络,不能随意更改,学生无法通过自己动手组建网络,达到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网络通信技术、锻炼网络工程应用能力的目的。

2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2.1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动力

因为教学的对象发生了变化,因此,不能像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样进行授课。我们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培养学生结合本专业知识、熟练网络应用的能力,并更加注重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具体的实际应用。其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学时普遍偏少,在很短的时间内向学生解释所有的计算机网络的内容是不现实的,必须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有选择的内容上的选取。再次,要刻画整个培养计划中其他专业课程与网络课程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学习,学习有什么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结合以上几点,本课程内容的选取必须注重网络技术实际应用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计算机网络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到一起,要尽量避免传统教学中理论脱离实际应用的弊端。可以将教学的内容大体划分为3个主要模块,其主要内容涵盖了以下内容:

(1)计算机网络基础:主要包含网络技术基础、数据通信基本技术、Internet技术与应用;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网络体系结构、OSI七层参考模型、TCP/IP四层参考模型、Internet的基础知识、常用服务与应用技术、IP地址、TCP/IP及主要参数等网络技术应用的基础知识。

(2)计算机网络实现:主要包含组建局域网与接入Internet、局域网的设备管理、管理网络的软件系统。涵盖了网络中从物理层到网络层的主要部件与设备、以太网、最新高速交换式网络、虚拟局域网、无线局域网、不同规模用户的Internet接入技术与方案、微软的工作组网络的组建、管理与安全使用网络资源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实用组网技术。

(3)计算机网络应用:主要包含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模式、网页制作与编程基础、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的网络应用。涵盖了应用系统的计算模式中的对等网、C/S和B/S网络应用模式的结构与特点,Web体系结构工作原理;网页的基本构成、HTML、高级网页编辑工具Dreamweaver的安装与使用以及制作网页的基础知识;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S)网络应用系统的实现与开发技术等网络应用系统的实现技术。其中,在第2、3模块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具体的专业应用来进行内容的组织,对上述内容作适当调整,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课程产生专业认同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实现教学相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2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

2.2.1“自顶向下”教学法

目前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的讲解主要是采用“自底向上”的方式进行,由于直接从底层讲起,与实际网络应用难以一下子联系起来,学生学习的时候就会觉得无用,从而失去兴趣。因此,在实际授课中应采用从“自顶向下”的方式进行,即从当前使用广泛的网络应用开始讲起,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保存求知的兴趣,能针对性的理解网络现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2.2案例教学法

在授课中针对一些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可以根据学生专业的特点选取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里面的典型网络应用实例来进行分析,一来进一步让学生对课程的专业认同感提高;再者由于是运用实例,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有成就感,能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2.3类比教学法

网络课程中涉及很多不好理解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学生必须要掌握且掌握不好的地方,在实际的教学中,通常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进行类比,让学生轻松的理解,例如:介绍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的时候,可以将分组交换的过程类比为写寄纸质信件,不需要建立连接就可以通信类比为不需要和别人沟通就直接可以写信给别人等;电路交换类比成打电话,电路交换有建立连接、通信和释放连接三个阶段,打电话同样有拨号,通信,挂机三个阶段等;然后将相同点进行总结,就能让学生很容易的掌握这个关键知识点,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2.3加强实践教学,巩固所学知识

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实验环境的构建。一般对于非计算机专业来说,新增网络设备不太现实,可以采用网络模拟器来模拟各种网络设备,例如:Cisco公司的PacketTracer可以为学习网络课程的初学者去设计、配置、排除网络故障提供了网络模拟环境。用户可以在软件的图形用户界面上直接使用拖曳方法建立网络拓扑,并可提供数据包在网络中行进的详细处理过程,观察网络实时运行情况。可以学习IOS的配置、锻炼故障排查能力。其次就是实践教学的内容和组织方式,实践教学分为验证性实验和设计应用性实验,由于课程学时少,实践学时只能完成一部分重要的设计应用性实验,还有很多实验则需要学生课下自己完成,对于课下自己完成的实验,教师要给出相应的指导手册,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并给以一定的成绩评定,这样才能督促学生完成实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计算机网络课程篇(7)

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紧密结合并不断发展的一门学科。《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开设,旨在培养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掌握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基本工具,具备熟练上网操作的能力等。课程以网络分层体系结构为线索,具有概念多、理论抽象、实践性强等特点。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对于学生而言,《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具有抽象难懂、枯燥无味等特点。教学的关键在于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探索适合《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优化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效率与效果相统一的原则,确保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对知识的精炼讲解和准确完整的描述,可以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因此教师一定要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做出具体的分析,通过思考、研究和分析,确定符合实际的课程内容,把教学工作置于切实有效的基础上来。对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这门课来说,我们首先要明确课程的整体教学任务和详细的教学内容,明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然后在此框架内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方法、手段和学生的活动形式。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从讲课的语言到授课的方法要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从而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还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多让学生去动手,多说多练,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师生的互动和生与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双向的互动环节,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激发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学习的强烈兴趣。教师通过对教材中的重点内容,通过设计问题后,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小组的合作探究进行生生互动,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师生互动,促进师生有效的交流,对重难点进行突破。这样所讲的内容学生很容易做到当堂消化,对知识本质的理解也会进一步升华。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获取知识,进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2.1 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当前教学主题设计并提出“任务”,针对提出的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边学边练,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还能增强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得以展现。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使用任务驱动法的,首先对于所要学习的内容,提出需要掌握的程度和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通过认真的听讲,之后进行小组的合作探究学习,共同完成所要求达到的目标。这样的任务驱动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共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操作中和小组合作中实现创新。

2.2 案例教学法

计算机网络课程,具有抽象的理论性和较强的实践性,如课程中的组建与维护、网站开发与设计、互联网应用、网络产品,需要结合实物和一定的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对照真实的实物和具体的实例结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刻的理解,并学会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为了加强学生对实际网络工作过程的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将同轴电缆、光纤、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搬到课堂上,对照实物现场进行讲解,同时在课堂上现场给学生演示如何制作网线,如何制作简单的网页,如何配置家用路由器和交换机,帮助学生更直观、更有效地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原理和实用技术。学生对实际网络工作过程加强了解,开阔了视野;同时让学生了解如何做网络研究和开发工作,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2.3 图例教学法

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可以采用具体的图例,并结合实际应用进行讲解,使抽象的概念更加直观。比如,在讲解“星型拓扑结构”时,笔者首先画出“星型拓扑结构”的示意图。通过示意图来讲解它的优点是易于维护、安全可靠。一个用户产生故障不会影响其他用户;同时,也指出它的缺点是中心节点会成为整个网络的瓶颈,一旦出现故障.与它相连的网络就会瘫痪。学生在宿舍上网时会使用交换机进行互连,这样互连的网络具有星型结构的优点和缺点。如果交换机出现故障,那么与之相连的所有计算机就都不能上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抽象概念实例化,学生学习起来就会容易很多。

3.综合使用各种教学手段

计算机网络课程篇(8)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14-0064-04 中图分类号:G642

1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现状

CNNIC(China Intemet Network IntbrmationCente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全年新增网民共计509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较2011年底提升3.8%。当前,我国网民数量已经处于高位,网民增长和普及率进入了相对平稳的时期”。网络的不断普及早已除去了网络应用的神秘面纱,从幼儿园的孩子到七八十岁的老年人,都会使用网络上网查看资料、打游戏、看电影等。多数人对于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局限于计算机操作,如能够上网看新闻、打游戏、聊天等,并且会使用简单的IE浏览器菜单式操作,这使得大学网络教育技术进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网络应用不用教,网络理论教不会。

计算机网络课程作为一门计算机及通信方向的专业基础课,通常涉及网络基本组成、网络架构和网络协议,了解局域网的搭建等内容,在没有真实工程的环境下,这种学习更多偏向于模拟环境,只有部分硬件设施良好的学校可以提供实际工程应用环境。但是,这样的条件依然不能满足学生的实用主义思维形式,并且网络研究越接近底层协议,其知识点越让学生觉得生涩难懂,或者感觉学而无用,从而产生懈怠。在几次抽样调查中,得到的反馈信息是网络学习操作较简单,网络内部工作原理概念太多、范围太广,难于理解。

2 教学互动模式和策略研究中的参与式教学探讨

20世纪末期,西方兴起一种对互动模式中参与式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自美国学者格拉泽(Robert Glaser)明确提出“教学系统”概念以及对教学系统进行设计起,“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便开始从朴素经验之“术”上升为理性之“学”与技艺之“能”的整合,逐渐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其中,Bela.H.Banathy、Charles M.Reigeluth等教学设计专家研究了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必要性、价值与意义、方法与策略等,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美国教学设计专家Bela.H.Banathy从教学设计的未来假设出发,区分出4代设计方式:第1代是“按指令设计”(Design by dictate),它通常既通过立法实施又通过自上而下推行;第2代是“为(决策者等)的设计”(Designing for),它引进顾问和专家,研究某个特定的系统问题,进行需求分析,向决策者提供解决方案;第3代是设计者与决策者“一起进行的设计”(Designingwith)或者“设计者指引的设计”(Designerguided),它是设计者和决策者通过具有实际意义的讨论而进行的;第4代是“置身于其中的设计”(Designing within),它提出“人的活动系统必须由那些处于其中的人,利用这些系统的人以及这些系统所服务的人共同来设计”。

参与式教学方法(ParticipatoryTeaching Method)是指受教育者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在民主、宽容的课堂环境中,积极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介入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从而接受教育、获取知识并发展能力。教师与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因此,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推进教学的教学形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参与式教学方法归纳为课堂讨论、头脑风暴、示范和指导练习、角色扮演、小组活动、游戏和模拟教学、案例分析、讲故事、辩论、与他人在特定环境内练习生存技能、音频或视频活动,比如艺术、音乐、戏剧、舞蹈等决策图或者问题树。

微格教学的英文为Microteaching,在我国被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目前国内用得较多的是“微格教学”。微格教学创始人之一,美国教育学博士德瓦埃・特・爱伦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成为或已经是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在参与式教学研究中,引人微格教学的思想,旨在将一个宽泛的研究议题缩小为一个可控的教学环境之中,便于学生研究和理解。

3 参与式教学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应用案例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既包含专业理论学习又有实践应用的课程,具有内容广、范围宽、知识点零散等特点。根据应用型本科的教学要求,课程采用以原理教学为基础,实践应用为目的的教学决策定位,学习内容包括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学习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分层协议,学习局域网技术、网络互连设备及技术,学习网络新技术等,最终突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进一步适应我国信息产业领域对通信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目标。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引入参与式教学方法中的课堂讨论、头脑风暴、示范和指导练习、角色扮演、小组活动、游戏和模拟教学、案例分析、视频活动等。下面以在课堂中使用的上述几种方法的案例进行探讨。

3.1 课堂讨论与头脑风暴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广度,在课堂中经常组织一些议题的讨论。通常这些讨论是没有约束的,是在自由思考下进行的。为了能够在有限的课堂中实现这样一种头脑风暴,引入了“微格”的思想,缩小议题范围,限定在一节课以内。因为经验表明,创造性较强的设想一般要在讨论开始IOM5分钟后逐渐产生。美国创造学家帕内斯指出,头脑风暴时间最好安排在30~45分钟之间。

例如,课堂上使用过的议题(包括“你能想到的通信方式有哪些?”“网络的覆盖范围究竟可以有多远?”)都属于没有范围的议题。在初始状态下,学生的状态是很茫然的,经过简单的引导后,学生会在10分钟左右进人状态,并提出各种各样的思想,有的甚至只是一种设想,课堂气氛逐渐活跃起来,甚至在课间时,还会继续进行着相关讨论。经过10分钟休息后,第二堂课会被设定为总结课。总结课可以让学生从发散性思维主动回归到总结性思维,学生会自然地延续上一堂课,发挥能动性,将头脑风暴中提出的想法予以分类归纳。在这样的课堂上,由一个“你能想到的通信方式有哪些”可以得出计算机通信中使用的通信设备、数据传输线路、数据交换技术的线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等包含网络数据通信技术整个章节的内容。

通过头脑风暴思想的引入,学生的课堂气氛得到了活跃,也更好地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

3.2 视频的引入

在多年对学生的观察中发现,网络上的社会新闻、八卦消息、游戏等充斥着学生的生活,学生对于计算机和网络在过去和未来发展等方面均没有足够的了解和学习,导致在谈到一些新科技和新技术的时候学生会体现出一种茫然,而提到某种新的手机应用时则会体现出一种关联后的释然。可是,不了解已有技术,很难适应社会对于新技术的需求,这应该也是大学课程与实际社会需求脱节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现有计算机和网络等技术的发展状态,又不影响有限的课堂时间,采用两堂课中间的10分钟休息时间,随机循环播放一些IBM、Cisco、微软等公司提出的过去10年技术回顾和未来5年技术预测的相关内容。这一点,在几年的教学中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学生对于这种类型的视频很欢迎,开拓了他们的视野,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计算机和网络的现状和未来。

3.3 开放式情景模拟

在枯燥的理论研究和教育中,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中引入角色扮演、游戏和模拟教学,采用生活中实际场景讨论和角色扮演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及相关应用大多来源于现实社会,因此完全可以利用实际社会环境为模拟场景,让学生以某一特定角色为出发点,深入理解网络的相关运行原理。当然,课堂的时间总是有限的,为了在有限时间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思想,依然引入“微格”思想,选择引入一些角色扮演的小游戏来模拟实际生活中的真实场景。下面是一个小例子。

场景:因为某种原因要写一封信,并且得到对方的回信。

前期准备:2个信封,2张信纸。

角色选定:在这样一个场景角色中,选择3个学生,1个扮演写信人,站在教室前;1个扮演收信人;另外1个扮演邮局人员。

情景模式:扮演写信人的学生在信纸上随机写上一些内容,然后在信封上写地址,将信纸放在信封中,密封好,找到邮局人员;邮局人员将信转交给另外一位扮演收信人的学生;收信人看了信后写回信,依次在信纸上写回复、信封上写地址,密封好,交给邮局人员。

原理还原及情景模拟分析:上述开放式情景模拟是一个日常生活中很简单也很常见的寄信过程。这个过程正是一个让学生认识数据封装的原理及数据传递的情景模拟。

写在信纸上的内容就是人们要传输的数据,这里的数据是发件人和收件人都可识别和理解的,数据写在信纸上,之后放进信封,用于表述数据的一种封装形式,在封装过程中,必须按固定层次进行,不可能出现信的内容写在信封上,然后用信纸包裹的情况。信封就是数据封装中的最外层,通常使用通用语言写上收件人地址、邮编和收件人姓名,以及发件人地址、邮编和发件人姓名,这些用于表示封装中的层控制信息。

情景模拟是开放式的,这是因为教学本身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其中包括动态要素、人的要素和相对静止要素等。其中,动态要素是教师、学生及心理环境;人的要素包括教师和学生;相对静止的要素是教学媒体和物理环境。在场景模拟环境属于开放式场景,即在场景模拟中会出现很多不可预测的情况,如果出现不可预测的情况,将更加利于把网络的相关概念讲述清楚。比如,在写信这个开放式情景模拟中,不可预测的情况可以更好地将网络层次的内部概念讲述清楚。比如写信这个环节,有的学生使用文字,有的则使用画图,当信传给收信人的时候,会出现不可识别的现象。这时候,则是讲解协议概念的最佳时机。此外,学生有的时候会出现忘记写寄件人地址的情况,此时则是讲解封装数据中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好时机。

当该场景学习和讲解完后,可以进一步引入下一个路由议题,比如追加一个邮寄员收到信件后如何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情景模拟过程。

3.4 案例分析

计算机网络课程最终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应用,如在讲述计算机网络组网应用过程中,通常使用实际的中国电信网络接人流程作为小型局域网搭建案例进行讲解。在组网过程中,中国电信属于中国最大的ISP(Internet ServerProvider,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主要给用户提供接口。在用户内部组网中,主要使用分离器实现电话线中电话和网络的分离,调制解调器实现数模信号的转换,然后扩展网络中使用到的集线器或者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由于网络的普及,大部分学生家里都曾经安装过能上互联网的网络,因此,对于这个议题的讲解都比较容易理解,由这个案例,很容易引出网络的小型组网和大型组网的扩展讨论。

当然,在课堂中,还会使用到其他的参与式教学方法,例如目录树的引入、示范和指导练习、辩论等多种方式,将参与式教学方式充分在课堂中予以应用。

4 存在的问题

参与式教学确实可以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但同时也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除了要对网络的内部概念含义有贴切的理解外,还要求教师自身对计算机和网络的已有发展和未来远景有一个透彻的了解,这些都要求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此外,参与式教学中,特别是开放式情景模拟时,时间控制比较困难,如果时间控制不好,可能会出现情景模拟完还没来得及总结就已经到了下课时间的情况,这种情况将很不利于课程的理论深入。

由于学生多年来习惯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所以在刚开始的参与式教学中,学生会出现茫然不动的情况;相反,如果过多地使用参与式教学,学生也会出现过度活泼,注重游戏本身,而忘记游戏原理回归,所以在课堂中,这些度的把握都需要予以控制。

现有课堂时间毕竟有所限制,大多数情况下,会存在课时少,课程内容多而繁杂,独立信息不容易关联起来,学生课余时间无法充分利用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借助现代化教育手段和工具帮助学生课外研究。当然这些问题,随着研究的深入探讨最终都将得到解决。

计算机网络课程篇(9)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 网络课程 设计 动态页面

计算机应用课程是面向大学生开设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公共基础课,为了使大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服务于社会,建设与开发计算机网络课程已迫在眉睫。计算机应用网络课程设计思想是结合学科特点,使学生能以计算机辅助方法加强计算机基础学习,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学习内容,与教师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交流,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全面培养大学生计算机基本技能。

一、网络课程特点

网络课程的开发是为了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是充分利用和忧化我国教育资源普及与提高全民素质,降低教育成本与全民享有受教育权利的重大任务。网络课程要具备如下特点:

1、资源共享:将网络资源中与教育相关的网络环境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人力资源共享。网络教育资源是一种以电子网络为录存载体和传输媒介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具有传递迅速、取之为尽、用之不竭的非凡特性。

2、时空不限:网上教育活动可以在个体、群体、众体三个层次上进行,按活动方式可分为异步教学和同步教学。同步教学具有空间上的自由度,异步教学在空间和时间上均具有很大的自由度。

3、多向互动:双向互动曾经是教学系统设计所追求的目标,而网上教学能够做到多向互动。从学生视角来看,他一方面可以通过利用课件、信息资源及智力工具进行学习而产生互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与在线教师、同伴、专家等对话而产生互。

4、通过网上进行学习,学习者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不仅能够进行交流研讨,还可以利用适当的软件工具支持协同创作。

二、构建成开发环境

本网络课程使用Dreamwerver技术创建网页,Microsoft Access技术进行数据库管理,后台数据使用ASP技术。活动服务器页面(ASP)就是一个编程环境,在其中,可以混合使用HTML、脚本语言以及组件来创建服务器端功能强大的Internet应用程序。通过在HTML页面中加入脚本命令,创建一个HTML用户界面,通过使用组件包含一些商业逻辑规则。组件可以被脚本程序调用,也可以由其他的组件调用。当在Web站点中融入ASP功能后,用户调出站点内容,默认页面的扩展名是.asp;浏览器从服务器上请求ASP文件;服务器端脚本开始运行ASP;ASP文件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开始处理,执行脚本命令,执行HTML页面内容;最后页面信息发送到浏览器。操作步骤:

1、安装IIS服务器。在开始菜单中单击[控制面板],在[控制面板]窗口中双击[添加或删除程序]图标,再在弹出的[添加或删除程序]对话框中选择[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然后在[WINDOWS组件向导]窗口中勾选[INTERNET信息服务(IIS)]选项,单击[下一步]开始安装,经过一段时间后安装操作完成。

2、设置站点属性。安装好IIS服务器后,在[控制面板]中单击管理工具,在弹出的[管理工具]窗口中双击[INTERNET信息服务]图标,打开[INTERNET信息服务]窗口,设置默认站点属性。在打开的属性对话框中点击“主目录”,更改默认的本地路径。

3、测试环境。安装完成后打开IE浏览器,在地址栏上输入“localhost/text.aspx”假定text.aspx文档不存在,那么IE浏览器上一定会返回错误信息。至此,的运行环境基本构建完毕。

三、系统设计

1、系统结构设计

计算机应用网络课程开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它包括网络课程学习目标和每章节的学习目标。二是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包括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实践。三是通用网络教学系统支持平台的开发;在这里实现了网上互动,完成了网上答疑和最新文章。

2、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是信息系统开发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信息系统中大量的数据按一定的模型组织起来,提供存储、维护、检索数据的功能,使信息系统可以方便、及时、准确地从数据库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在动态网站的设计中,合理地设计数据库结构可以提高数据存储的效率,保证数据的完整和统一。

本系统的后台数据库采用Access数据库,在IIS环境下运用ASP技术、HTML语言,通过ADO数据访问接口可以方便地操作Access数据库。根据网络课程系统功能的要求以及功能模块的划分,设计了两个数据库并在两库中建立了4个表。

四、开发及设计

根据网络课程的功能,网站的设计分为前台和后台两部分。前台提供了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如自学、讨论、实践活动、作业提交、在线测试、网上资源查询等活动的平台。后台的功能则是实现对数据库的维护和更新。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利用Dreamweaver网页设计软件进行网页的设计以及网站的管理和维护。

1、课程主界面的设计。学生登陆本学习网站,打开的网站首页,点击进入可直接进入学习页面。首页的设计包括教学圆地、在线交流、后台管理。

2、教学园地设计。教学园地的页面包括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课程简介、课后作业。

3、互动平台的设计。输入用户名与密码进行登陆页面。在该页面中,用户可提交自己的问题,也可以回复其他人的提问。其代码略。

4、后台管理设计。网络课程后台是为了维护和更新网页。网站管理员可以通过输入密码和用户名进入后台,对页面中的用户、文章、留言进行管理。实现管理功能的代码略。

photoshop网络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是通过对前台和后台两部分来实现的。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是网络课程的自主性,协作性,互动性的有机结合。同时,网站还提供了对后台数据库的数据添加、删除和修改等操作。

本系统用户界面友好,模块清晰,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一看就懂,一学就会,通用性能好,实用性强,易于推广。

参考文献

计算机网络课程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8)02-0119-03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有很多实践性的课程,如“实用组网技术”、“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局域网组建实训”等。这些课程有很多的实训内容,这些实训内容都需要在专业实训室中完成,加上实训项目内容上有一定的连贯性,此专业实训室不能提供给其他授课对象使用,造成了学校投入加大、资源浪费。有没有一种替代方案可以完成此门课程的实训教学,又不影响教学效果,不影响其他授课对象的教学呢?回答是肯定的,使用虚拟计算机。

虚拟计算机是在一台物理计算机上通过虚拟技术,模拟产生一台或多台计算机的软件,虚拟出的计算机使用实体计算机的硬件设备,但独立于实体计算机,在实体计算机中以文件的形式存在,主要用来解决服务器系统的整合、系统升级、软件测试和实训环境的构建等任务。现在广泛使用的虚拟软件有VMware Workstation和Virtual PC,下面以VMware Workstation为例介绍虚拟机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应用。

1解决多班分时上机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类课程的实训内容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一个大的实训项目可能需要很多个学时才能完成。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操作系统不能进行设置上的调整,否则会影响实训效果。如果学校有多个班级在上同一类型的课时,就需要学校有多个计算机网络类的专业实训室,这样给学校增加了负担,也影响了实训空间的利用率。由于虚拟计算机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在于实体计算机中的,使用它可以很好地解决多班分时上机的问题,实现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专用的实训环境。

选择实体计算机中合适的磁盘分区作为存放虚拟计算机文件的空间,由各个班级学生在此空间内建立各人自己的文件夹,在此文件夹下再建立需要的文件夹。如需要在实体计算机中虚拟出Windows Server 2003和Windows XP两台计算机,可以采用如图1所示的管理模式。

启动虚拟软件,由每个学生通过此软件构建自己虚拟的实训计算机,并将虚拟的计算机以文件的形式保存在各人自己的文件夹中,每次实训每个学生就用此虚拟计算机完成实训内容,这样各个班级学生互不干扰,各人使用自己构建的虚拟计算机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多班分时上机的问题,并且不影响其他非网络课程的教学用机。

2解决实训空间机位不足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类课程的实训内容通常需要两台以上的计算机协作完成,一台计算机充当服务器,一台计算机充当客户机,有的实训项目还需要有第二台客户机,学校的实训机房的机位会出现严重不足。虽然,有些学校可能会采用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相应的实训内容,即每位学生只完成实训项目的部分内容,一个小组合作才能完成整个实训项目。这样做虽然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但影响了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学生对实训内容的掌握就会有一定的片面性。为了保证学生技能的培养,老师只有将同样的实训内容分多次完成,每位学生每次完成同一项目中的不同内容,这样会给教学进度的完成带来一定的影响。

当用户的物理计算机具有大于等于1GB的内存时,可以使用虚拟软件在物理计算机中虚拟出两台虚拟计算机,一台虚拟计算机安装Windows Server操作系统,一台虚拟计算机安装Windows XP或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使用桥接技术进行网络连接,加上物理计算机也可以作为客户机进行通信,一台物理计算机就完成了三台计算机的功能,每位学生可以一台物理计算机上独立完成实训项目,很好地解决了实训空间机位不足的问题。

3解决真实环境难以解决的问题

(1) 系统安装

操作系统的安装一直是困扰学校计算机网络类课程教学的一个问题,给学生练习安装,需要学校的实训计算机都配置有光驱,而且需要配备几十张安装光盘,并且安装过程对实训计算机有一定的损害(需要对硬盘进行分区操作并进行格式化)。整个机房将不能提供给其他课程的实训使用,使得机房的利用率降低。使用虚拟机可以很好地解决系统安装的问题。

先使用虚拟软件在物理计算机中虚拟出一台计算机,将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光盘制作成一个镜像文件,在虚拟计算机中将此镜像文件导入到光驱中,这样在虚拟计算机的光驱中就放置了一张Windows的安装光盘。启动该虚拟计算机,按下F2键进入虚拟计算机的BIOS设置状态,设置虚拟机由光驱启动,如图2所示。保存并退出BIOS的设置后,虚拟计算机就会直接进行操作系统的安装,如图3所示。

(2) 磁盘管理

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将磁盘分为基本磁盘和动态磁盘,动态磁盘可以提供一些基本磁盘不具备的功能,如可以创建可跨越多个磁盘的卷和创建具有容错能力的卷(如镜像卷和RAID-5卷)。镜像卷使用的是RAID-1技术,数据将同时向两块硬盘上写入,两块硬盘中保存状态是一样的,当一块硬盘出现故障时,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RAID-5卷被称为带有奇偶校验的带区集,在向卷中写入数据时还要定入校验信息,这些信息被写入不同的硬盘中,可以在源数据部分丢失的情况下通过剩余的数据和校验信息恢复丢失的数据。RAID-5卷的创建至少需要3块硬盘,最多需要32块硬盘。

由于磁盘管理的实训项目需要多块硬盘才能完成,而学校的机房又不可能为了几个实训项目将每台计算机配置3个以上的硬盘,磁盘管理的实训内容只能由教师做演示,学生没有自己的实践机会,影响了教学效果。使用虚拟计算机可以很好地解决磁盘管理的实训问题。

启动虚拟软件,在虚拟软件的工作窗口中选择虚拟的计算机,执行“虚拟机”“设置”菜单命令,打开“虚拟机设置”对话框,如图4所示。在此对话框中选择“硬盘”后,单击“添加”按钮,给虚拟计算机添加新的虚拟硬盘,并且可以根据实训的需要添加足够的硬盘,完成镜像卷、RAID-5卷的创建实训。在此实训中,如果需要对实训效果进行验证,可以在卷创建完成后,拷贝一些数据到卷中,关闭虚拟计算机后,再将某个硬盘删除(表示硬盘损坏),启动虚拟计算机,查看数据是否可用。对于镜像卷,数据是可用的,对于RAID-5卷,数据是不可用的,需要对卷进行修复操作。修复操作是再给虚拟计算机添加一块硬盘,启动系统后进行修复操作,修复完成后,原来的数据就可以恢复出来。

4解决实训内容受课时限制的问题

学校的每节课都有时间限制,一般为45分钟一节课,实训课一般会两节连排,加上课间休息时间,最长为100分钟。这样一个时间安排给实训课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如果学生实训内容不能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完成,既影响其他课程的教学,也会影响实训内容的教学。使用虚拟计算机的快照功能可以使实训内容不受时间的限制,本次课内不能完成的项目,下一次课可以继续完成。

启动虚拟计算机进行实训内容的训练,如果训练内容进行过程中,剩余的时间已经不能完成实训时,可以执行“虚拟机”“快照”“创建快照”菜单命令,打开“创建快照”对话框,如图5所示。在此对话框中可以对需要创建的快照进行简单的描述,以记录此次快照的内容,单击“确定”按钮,创建一个快照,将此时的虚拟计算机的状态以文件的形式保存在物理计算机中,下次实训课时,执行“虚拟机”“快照”“恢复到快照”菜单命令,将本次保留的虚拟计算机状态恢复出来,继续进行实训内容的练习。这样操作,可以使所有的实训内容连续进行,很好地解决了实训项目受时间限制的问题。

5结束语

由于虚拟计算机与物理计算机是完全隔离的,其操作环境与真实环境几乎没有差异,可以在虚拟计算机中进行分区、格式化、文件删除,甚至损坏文件系统、感染病毒、进行网络攻击等对系统具有毁灭性的操作而不必担心这些操作会影响物理计算机。所以虚拟计算机不仅可以应用于计算机网络类的课程中,还可以应用于“常用工具软件”、“计算机应用基础”、“因特网应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等课程的教学中,为学校提高教学效率,加强教学管理与机房的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收稿日期:2007-10

作者简介

段标,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南京市第二届专业学科带头人

计算机网络课程篇(11)

高职计算机课程体系中,计算机网络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实用学科,而且,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和网络技术的持续发展。社会对网络中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这门课程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实践有极大的影响。文通过分析此课程的特点和现状,从而提出相应的教改措施,并着重分析了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网络多方面实践能力的内容,以达到提高此课程的教学质量的目的。

1课程的主要特点

众所周知,计算机网络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涉及的内容也主要包括这两方面:数据通讯技术、网络软硬件技术。其中网络软硬件技术含网络基本结构、拓朴结构设计、设备安装配置、网络的安全管理等等。这些内容理论性很强,学起来比较枯燥。掌握好会有一定难度。因而《计算机网络》课程具有内容多,难度大的特点。

同时,日新月异的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势必推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的教学内容也必须及时更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本课程具有时效强,更新速度快的特点。

另外,《计算机网络》课程包含许多实践性的内容,如不同类型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等,这些实践性强的内容,光靠课堂上讲是不可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因此实践性强、应用性强也是本课程的一大特点。

2课程教学现状

作为一门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目前课程的教学存在三个比较大的问题:首先,教学内容方面,网络相关学科发展迅速,内容更新快,课程内容难以跟上计算机网络科学的发展变化。其次,在教学方式上,网络课程有相当部分的内容属于基础理论知识,难度大,相对枯燥,在课堂教学方面需要适当调整,改变学生积极性调动不充分,课堂互动性不足等问题。然后,教学目标方面,高职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集中在如何完成课程的教学,传授其中的知识点,但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没有适当的关注。与此相对的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能否有效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却是招聘单位用人的一项重要指标。这些能力培养的忽略。对于今后学生的工作和发展非常不利。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教改措施 实验教学 能力培养

论文摘要:计算机网络是高职信息相关专业必修的重点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本文根据这门课的特点和教学现状,对计算机网络的教改措施进行了探讨。

高职计算机课程体系中,计算机网络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实用学科,而且,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和网络技术的持续发展。社会对网络中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这门课程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实践有极大的影响。文通过分析此课程的特点和现状,从而提出相应的教改措施,并着重分析了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网络多方面实践能力的内容,以达到提高此课程的教学质量的目的。

1课程的主要特点

众所周知,计算机网络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涉及的内容也主要包括这两方面:数据通讯技术、网络软硬件技术。其中网络软硬件技术含网络基本结构、拓朴结构设计、设备安装配置、网络的安全管理等等。这些内容理论性很强,学起来比较枯燥。掌握好会有一定难度。因而《计算机网络》课程具有内容多,难度大的特点。

同时,日新月异的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势必推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的教学内容也必须及时更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本课程具有时效强,更新速度快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