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科技道德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0 16:16:24

科技道德论文

科技道德论文篇(1)

1.1爱祖国,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十四届六中全会强调“要深人持久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一切职业道德的核心。作为一名爱国者,无疑会爱人民、爱中国共产党、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一提到我国老一辈科学家的赤子心、爱国情、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中科院院士、世界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他1935年留学美国,1939年获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博士,1叫6年任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对航空工程理论做出了创造性的重大贡献,是在美国工作的最杰出的中国科学家之一。

1955年,为报效祖国,他断然放弃了国外优厚的舒适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突破了美国当局和的重重阻挠和破坏,历经艰辛,怀着一颗拳拳赤子心,带着加速发展中国核导弹十年规划的极其重要的机密资料,回到了祖国怀抱。回国后,他成了中国科技界的负贵人、国防科研的设计和组织者,为创造和发展我国航天事业和培养国防尖端技术人才做出了重大贡献。科技工作者年青一代的杰出代表之一—北京理工大学的年仅so几岁的教授冯长根,他成果丰硕,国外驰名,被誉为“中国系统研究热爆炸理论第一人”。他在《没有理由忘记国家》一文中写道:“对我来说,用知识报效祖国是天经地义的。”

以上的典型事例说明,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爱国、爱社会主义祖国。

1.2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坚持真理。列宁说得好,没有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会有对真理的追求。搞科学研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寻求事物的内在规律,更需要有饱满的热情和忘我的精神。众所周知,在人类历史上,凡是成就卓著的科学家,都是热爱科学事业的。我国古代大医学家李时珍,酷爱医学,为写好《本草纲目》,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最后终于为我国医学事业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遗产;爱迪生,在举行婚礼后就去做实验;巴甫洛夫在事先已邀约未婚妻过节的情况下,又在实验室里坚持到深夜;牛顿每天都工作到深夜两三点,甚至凌晨。这一切,究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有强烈的追求真理的愿望和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怀有巨大而深厚的感情,在于他们具有为科学事业、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高尚品德。

1.3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有敢为天下先的胆识。科研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索真理,指导人们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科研工作具有探索性、创造性、风险性和相对独立性。事实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有敢为天下先的胆识,从来就是有成就的科学家的共同品德和特点。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不受传统地质学的束缚,创造了具有特色的地质力学,彻底了中国没有石油的错误结论,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4吃大苦,耐大劳,顽强拚搏,百折不回。由于科学研究工作具有艰巨性和艰苦性,是在做前人未做或未做成的事业,因此要求科技工作者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了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多少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一头扎进探索自然奥秘的海洋,没有白天,没有黑夜;食不甘味,寝不人眠,不怕挫折,不顾艰辛,完全忘记了自我。例如:在挽救我国第一颗同步试验通讯卫星中建立了卓著功勋的电子部18所的黄才勇,为进行太阳电池的互联器试验,在强烈的紫外光曝晒下,连续试验三天,致使双眼几乎完全失明;后为考核太阳电池电压降同核射线能量、剂量的关系等,他又在核反应堆的核辐射环境里进行了整整三年的试验,找到了有关卫星设计的若干依据和参数,但却受到核辐射的严重伤害,毛发脱落,白血球下降,精神不振,不思饮食,周身无力。上述实例,既说明了科学研究的艰苦性,同时,也说明了我国科技工作者为振兴祖国科技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1.5实事求是,治学严谨。科学是一门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的虚伪、投机和取巧,更不允许弄虚作假。搞科学研究,一定要“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事求是,一丝不荀,严谨治学。这是因为: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科学研究的基础,是通过反复实验后被掌握的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和原始数据。离开了这个基础,就不可能揭示规律,找到真理。我国清代医学家王清任,为搞清人体内脏的构造,不顾尸体恶臭和有传染疾病的危险,每天清晨去坟地察看破腹露脏的尸体,一连十天,看了三十多具尸体,终于掌握了大量关于人体内脏构造的第一手资料,从而纠正了古制内脏图和古人对人体内脏构造的错误认识。

1.6羊重他人,团结同志,搞好协作。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其深度和广度大大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出现了双学科、甚至多学科的交叉,产生了所谓“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等。所以,在现阶段想光靠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在科学上取得重大突破是极困难的。因此,更需要具有各种专业和特长的科技工作者精诚团结,密切协作。

要搞好协作,就要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团结协作的基础。尊重他人,包括尊重他人的人格、他人的意见、他人的劳动。应该看到,即使一个人的能力再大,水平再高,也总有鞭长莫及之处。从某种意义上可说,任何科研成果都是集体劳动的产物,团结、协作对于个人、组织、集体都是十分重要的。

1.7甘为人样,满腔热忱培养接班人。大家知道,科学研究是一种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复杂的脑力劳动。整个科学技术事业,甚至某一项大型研究项目,都可能是一项综合程度极高的浩瀚的系统工程,有的甚至需要一两代人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因此,有远见、有成就的科学家都能发扬甘为人梯的献身精神,义不容辞、满腔热忱地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培养接班人。

2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现状

我国科技工作者在职业道德方面有着优良的历史传统,长期以来,在我国科技事业不很发达,国力不很雄厚,知识分子的工作待遇和生活待遇与国外同类人员差距甚大的情况下,为了报效祖国、振兴中华,不为名、不为利,卧薪尝胆,呕心沥血,夜以继日,忘我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为推动开放改革,为祖国尽快实现四个现代化,建立了不朽的功绩,这是任何人也不可否认的。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商品经济大潮中,部分科技人员丧失了革命的理想,放弃了对事业的追求,他们只图索取,不讲奉献,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主要有:

(l)沽名钓誉,弄虚作假。

(2)一切向钱看,以业谋私,以职谋私。表现为上班不工作遇去炒股票,长期泡病号,第一职业混日子,第二职业挣票子。

(3)不顾大局,个人第一。片面强调个人兴趣,追求个人价值,热衷个人奋斗,无视组织纪律,在承担着国家、部局课题任务的情况下,竟随意搁挑子,出去“闯天下”“干事业”(4)不羊重事实,不讲科学,缺乏严谨的治学态度。有的测试人员,搞性能检测时思想上总带着框框,符合自己味口的数据就采用,否则就舍去;个别的甚至发展到凑数据、弄虚作假。

(5)不讲民主,不讲团结,无端内耗,协作困难。

(6)工艺垄断,技术保守,对培养接班人毫无热情。

以上不良倾向虽然出现在少数单位,但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树立良好的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是一件直接关系到四个现代化能否实现的大事。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要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就要依靠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科技工作者。没有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的科技工作者,就不可能有四个现代化。树立良好的科技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对于人才的成长、科学的繁荣、技术的进步、风气的好转、单位的发展和祖国的富强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如何树立良好的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

3.1广泛宣传,深入教育,普及常识,更新观念,提高修养。应“重视舆论的力量”,通过广泛、深人、持久地宣传教育,使大家真正掌握关于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基础知识。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加强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改造,以达到进一步提高科技道德自我修养的目的。这样做,对于搞好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3.2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十四届六中全会指出,要“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规范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是科研单位职工思想和言行的道德准则,也是科技人员职业行为的衡量尺度。它既是科技道德的核心,又是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因此,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无疑是树立良好的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关键环节、重要措施和基本保障,很有必要。

在制订规范时,要注意三个问题:其一、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必须切合我国的国体、国情。其二、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必须体现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的专业、职业和行业特征。其三、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必须切合本单位科技人员心理状态的实际。在制订规划时,必须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自己制订、自己遵守、自己检查、自己总结评比”的“四自”原则。只有这样,才更有针对性、更有约束力,也才更有实效。

科技道德论文篇(2)

“科学”一词在梵语中指“特殊的智慧”,其含义随着实际运用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深化,科技这一概念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却像一把双刃剑,既为造福于人类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也带来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深刻地反映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科学与价值的矛盾,从根本上说,是人类自身的问题,因为科技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因此必须充分发挥道德的约束与导向作用使科技向善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更好的遏制科技之弊,从而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一、科技之利

科学这特殊的智慧自从第一次工业革命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以来,充分显示了它的魔力,使人类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实惠。科技进步带来的各种发现和发明使人类逐渐强大起来,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科技使得人类社会异彩纷呈,就像有人所说的那样,望远镜和显微镜是眼睛的延伸,使人类能够探测到更广阔的和更微小的世界;从古代的以步步远到现在的上天入海(飞机、航天飞机、火箭、宇宙飞船、潜艇等),人类已经可以驰骋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各种交通工具是脚的功能的延伸,大大拓展了人类的活动范围,甚至月球上也留下了人类深深的足迹;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完善是嘴巴和耳朵的延伸,使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能相互沟通与交流,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距离,地球已经开始变成一个地球村……科技对人类文明所产生的物质影响和非物质影响是无可估量的,人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历史前进的步伐,领略到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无穷魅力。

随着现代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必将继续引起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许多方面的重大而深刻的变革,而所有这些变革都将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开辟广阔的前景。今天,科学技术对我们人类而言已经像空气和水一样重要,它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总之,科学技术是人类智慧与劳动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哺育出的最精致绚丽的花果。它为人类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也必将为人类开创美好的未来。

二、科技之弊

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对未来充满希冀,但当人类为科技高奏凯歌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意识到科技也有损害人类的负效应一面,对其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给地球带来灭顶之灾,最典型的莫过于目前面临的全球温室效应、核武器威胁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科技的发展趋势具有毁灭人类的潜在威力。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其不确定性因素也在随之增长,加上利益因素的驱使,使处于加速创新中的科技更是伴随着越来越难以预测的风险,可能会造成现行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失效与颠倒,甚至摧毁整个人类和地球。科技的毁灭性威力,集中表现在人类的两个科技新宠,互联网和基因技术。互联网已成为信息社会的基本工具,成为影响巨大、最具潜力的大众媒体,成为各种信息的集散地。但是,在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信息和服务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黑色污染”、“黄色污染”、“灰色污染”,使一些人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里不能自拔。互联网的勇士们早就宣布,要将网络变成一种生活,可是,当虚拟替代了真实,作为社会的人的存在也就消失了。

生物技术的日益进步,使得科技这把双刃剑更加锋利。生命科技能够治疗疾病,经过基因改良可以产生更多新物种,另一方面由于它干预自然,使人类可以对生物生命进行“任意修改”,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新的污染,即所谓的遗传基因污染,这种新的污染源很难消除。基因改造的完人究竟是人类还是高科技产品呢?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以往科学计划有很大的不同点,基因技术对人类内在自然的改变更直接冲击人类精神家园的最后一道防线——伦理道德,它将产生复杂的人类伦理、法律、社会问题。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全方位扭曲,正毁灭着我们的社会基础和精神世界。

另外人类在享受科技进步营造的舒适生活环境时,并没有及时意识到所付出的生态代价。很多人没有形成根本的环保意识,从而肆意挥霍和破坏生态环境为我们所提供的一切,造成天空不再蔚蓝,空气不再清新,河流不再清澈,结果是人类被迫面对日趋枯竭的资源、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这不仅影响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这是威胁人类现在和未来的最严重的问题。

三、科技需要道德

我们提出科技之弊,并不是呼吁世人去阻止现代科技的发展,而是让世人及时看到科技的双重性,从而采取积极的步骤,趋利避害,消除或降低科技对人类的负面影响。科技的负效应追究其深层次的内在原因在于人类自身,科技的主体是人,它的负效应和人类的贪婪、非理性以及人类社会制度的种种缺陷有关,因此可以说:科技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关键是人的问题,科技在善的手中,便为善,恶的手中便为恶!因此消除科技之弊,除了依靠科技本身,人类还需要通过伦理道德与法律规范等措施来创建一个科学的防范体系,使一个个单项的技术发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整个体系中得到制约。而这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要加强对科学伦理道德的研究,通过道德的导向和约束作用促使人类反思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摆正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都必须要有一种严格的道德制约。

第二,加强科技伦理的教育,要让科技人员重视伦理问题,自觉地用伦理价值规范及其精神制约其研究活动,并在科技—伦理实践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遵循客观公正性和公众利益优先性的基本伦理原则,在科技与社会伦理价值体系之间建立有效的缓冲机制。

第三,加强科技伦理常识在全民中的普及。相关科技工作者、管理决策者和新闻媒体,应尽可能保障公众对科技的知情权,这样公众才能对科技所涉及的伦理价值问题进行广泛、深入、具体的讨论,通过磋商,对当代科技在伦理上可接受的条件形成一定程度的共识。

第四,在宣传伦理知识的同时,建立配套的规章制度。只有建立完善的调节科学工作者行为的评审体制、社会法规和政策制度,并通过这些运行机制获得强制性时,才能有效地吓阻违规行为,同时使遵守规则者获得心态的平衡。

总之,科技不能完全独立地发展,人类的智慧必须时刻关注这把“双刃剑”,才能开辟一条通往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何国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2]庄嘉.人类要关注科技进步这把“双刃剑”[J].长白学刊,2001,(2).

科技道德论文篇(3)

“科学”一词在梵语中指“特殊的智慧”,其含义随着实际运用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深化,科技这一概念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却像一把双刃剑,既为造福于人类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也带来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深刻地反映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科学与价值的矛盾,从根本上说,是人类自身的问题,因为科技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因此必须充分发挥道德的约束与导向作用使科技向善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更好的遏制科技之弊,从而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一、科技之利

科学这特殊的智慧自从第一次工业革命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以来,充分显示了它的魔力,使人类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实惠。科技进步带来的各种发现和发明使人类逐渐强大起来,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科技使得人类社会异彩纷呈,就像有人所说的那样,望远镜和显微镜是眼睛的延伸,使人类能够探测到更广阔的和更微小的世界;从古代的以步步远到现在的上天入海(飞机、航天飞机、火箭、宇宙飞船、潜艇等),人类已经可以驰骋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各种交通工具是脚的功能的延伸,大大拓展了人类的活动范围,甚至月球上也留下了人类深深的足迹;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完善是嘴巴和耳朵的延伸,使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能相互沟通与交流,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距离,地球已经开始变成一个地球村……科技对人类文明所产生的物质影响和非物质影响是无可估量的,人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历史前进的步伐,领略到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无穷魅力。

随着现代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必将继续引起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许多方面的重大而深刻的变革,而所有这些变革都将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开辟广阔的前景。今天,科学技术对我们人类而言已经像空气和水一样重要,它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总之,科学技术是人类智慧与劳动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哺育出的最精致绚丽的花果。它为人类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也必将为人类开创美好的未来。

二、科技之弊

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对未来充满希冀,但当人类为科技高奏凯歌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意识到科技也有损害人类的负效应一面,对其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给地球带来灭顶之灾,最典型的莫过于目前面临的全球温室效应、核武器威胁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科技的发展趋势具有毁灭人类的潜在威力。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其不确定性因素也在随之增长,加上利益因素的驱使,使处于加速创新中的科技更是伴随着越来越难以预测的风险,可能会造成现行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失效与颠倒,甚至摧毁整个人类和地球。科技的毁灭性威力,集中表现在人类的两个科技新宠,互联网和基因技术。互联网已成为信息社会的基本工具,成为影响巨大、最具潜力的大众媒体,成为各种信息的集散地。但是,在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信息和服务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黑色污染”、“黄色污染”、“灰色污染”,使一些人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里不能自拔。互联网的勇士们早就宣布,要将网络变成一种生活,可是,当虚拟替代了真实,作为社会的人的存在也就消失了。

生物技术的日益进步,使得科技这把双刃剑更加锋利。生命科技能够治疗疾病,经过基因改良可以产生更多新物种,另一方面由于它干预自然,使人类可以对生物生命进行“任意修改”,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新的污染,即所谓的遗传基因污染,这种新的污染源很难消除。基因改造的完人究竟是人类还是高科技产品呢?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以往科学计划有很大的不同点,基因技术对人类内在自然的改变更直接冲击人类精神家园的最后一道防线——伦理道德,它将产生复杂的人类伦理、法律、社会问题。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全方位扭曲,正毁灭着我们的社会基础和精神世界。

另外人类在享受科技进步营造的舒适生活环境时,并没有及时意识到所付出的生态代价。很多人没有形成根本的环保意识,从而肆意挥霍和破坏生态环境为我们所提供的一切,造成天空不再蔚蓝,空气不再清新,河流不再清澈,结果是人类被迫面对日趋枯竭的资源、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这不仅影响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这是威胁人类现在和未来的最严重的问题。

三、科技需要道德

我们提出科技之弊,并不是呼吁世人去阻止现代科技的发展,而是让世人及时看到科技的双重性,从而采取积极的步骤,趋利避害,消除或降低科技对人类的负面影响。科技的负效应追究其深层次的内在原因在于人类自身,科技的主体是人,它的负效应和人类的贪婪、非理性以及人类社会制度的种种缺陷有关,因此可以说:科技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关键是人的问题,科技在善的手中,便为善,恶的手中便为恶!因此消除科技之弊,除了依靠科技本身,人类还需要通过伦理道德与法律规范等措施来创建一个科学的防范体系,使一个个单项的技术发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整个体系中得到制约。而这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要加强对科学伦理道德的研究,通过道德的导向和约束作用促使人类反思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摆正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都必须要有一种严格的道德制约。

第二,加强科技伦理的教育,要让科技人员重视伦理问题,自觉地用伦理价值规范及其精神制约其研究活动,并在科技—伦理实践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遵循客观公正性和公众利益优先性的基本伦理原则,在科技与社会伦理价值体系之间建立有效的缓冲机制。

第三,加强科技伦理常识在全民中的普及。相关科技工作者、管理决策者和新闻媒体,应尽可能保障公众对科技的知情权,这样公众才能对科技所涉及的伦理价值问题进行广泛、深入、具体的讨论,通过磋商,对当代科技在伦理上可接受的条件形成一定程度的共识。

第四,在宣传伦理知识的同时,建立配套的规章制度。只有建立完善的调节科学工作者行为的评审体制、社会法规和政策制度,并通过这些运行机制获得强制性时,才能有效地吓阻违规行为,同时使遵守规则者获得心态的平衡。

总之,科技不能完全独立地发展,人类的智慧必须时刻关注这把“双刃剑”,才能开辟一条通往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何国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2]庄嘉.人类要关注科技进步这把“双刃剑”[J].长白学刊,2001,(2).

科技道德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4-166-02

一、科学技术和伦理道德的概念

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科学与技术各自都有相对确切的概念。现代所用“科学”一词,是近代日本学界初用于对译英文中的“Science”及其它欧洲语言中的相应词汇。科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科学包括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而侠义科学仅指自然科学,本文所指是其侠义的自然科学。英文中的技术一词technology由希腊文techne(工艺、技能)和logos(词,讲话)构成,意为对工艺、技能的论述。到20世纪初,技术的含义逐渐扩大,涉及工具、机器及其使用方法。伦理学,在古希腊,“ethos”一词最早见于《荷马史诗》,特指一群人所共居的地方,后来,词义扩大为一群人的性格、气质及所形成的风俗习惯。伦理学发展到今天已被认为是以道德为研究对象的独立科学。“道德”一词被赋予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道德品质、道德境界和调整人和人之间关系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二、关于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关系的几种观点

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一直以来被大家争论不休,但主要分为相关论、不相关论和等同论。相关论者又可分为伦理道德决定论和科学技术决定论。下面我们就分别进行阐述。

(一)不相关论

早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把科学技术和伦理道德区分开,他著有《物理学》是研究科学技术,他的《尼格马克伦理学》是研究伦理道德的,前者的研究对象是自然,而后者研究对象是人。法国数学家、哲学家彭家勒(1854-1912)认为,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它们有各自的研究对象和社会作用,一个追求“真”,一个追求“善”,“从来也不相遇,永远也不会发生冲突”,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英国思想家休(1711-1776)把知识和科学分为“事实的知识”、“价值的知识”和“物理科学”、“精神科学”,认为道德价值观念来自趋乐避苦的情感,理性对道德价值无能为力。现代西方新实证主义伦理学派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1889-1951)、卡尔纳普(1891-1970)等人也认为道德不存在对错、真伪的问题,科学也没有善恶之分。中国的《易经》就有“形而下为之器,形而上者为之道”,把伦理道德所指的“道”和自然科学所指的“器”区分开来。他们太注重科学技术和伦理道德的区分,实质上是否定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本质联系。

(二)等同论

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前468-前420),是第一个把知识与德行统一起来的人,他提出“美德即知识”的命题。他认为,“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美德作为一种善,属于知识的范畴。知识使人变得明智、就会有美德,相反愚昧无知是导致恶行的根源。把美德作为知识的一部分,将二者结合起来考察,是苏格拉底对人类科学技术史和伦理思想史的巨大贡献。但是,知识与道德毕竟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概念,在没有揭示其内在的、本质的联系的情况下“等同”对待,实际上等于忽视或取消了两者之间的差别,这一观点后来成为导致科学技术乐观主义和科学技术决定论的思想渊薮。

(三)科学技术决定论

中国先秦墨家学派崇尚自然科学,主张兼爱非攻、天志明鬼,《墨子》有“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轮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圆”,主张人人平等,反对战争,天志既掌握自然规律,明鬼既继承前人的经验。在近代自然科学盛行一时的阶段,这种观点占据了主导。从弗朗西斯・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到哥白尼的地心说革命,伽利略确定了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方法,笛卡尔认为,所有物质的东西,都是为同一机械规律所支配的机器,甚至人体也是如此。十七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牛顿,他认为世界就像一个运转的大机器,上帝给了第一脚的推动力,于是世界便在三大定律作用下开始运转。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了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一些机械论者认为科学技术主宰世间的万事万物,科学技术的进步就能带动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显然这种观点太过于极端化,事实表明,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原子弹、克隆人等例证就能表明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弊端。

(四)伦理道德决定论

中国的儒家思想一直把个人的伦理道德放在高于其他知识地位,《论语》就有“君子入则孝,出则悌,凡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问”,《中庸》有“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反映了伦理道德才是最根本的前提。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现实社会只是理性社会的一个模版,理性社会的人都是追求最高的伦理道德――善,人类学习知识只不过是为了运用知识更加认识理性世界。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在著名的《科学和艺术的发展是败坏了风俗还是净化了风俗》一文中,悲观地预言:“科学与艺术日益进步,可是人类变得越来越坏了”,“随着科学和艺术的光芒在我们的天边上升起,德行也就消逝了。”特别是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道德堕落的现象遍及社会各个角落,一些学者认为“道德崩溃”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在科学的威力不断增加的同时,科学的利用越来越不高尚,越来越粗野,而且越来越不道德”。他们甚至主张用“完全刹车”的办法,来阻止科学技术的发展,拯救道德危机,陷入了道德决定论的误区。

三、科学技术和伦理道德的辩证关系

(一)科学技术对伦理道德的能动作用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而科学技术不仅带来政治、法律等政治上层建筑的发展和变革,而且带来文学、艺术、伦理道德等观念上层建筑的发展和变革,由此可见,科学技术的进步决定了伦理道德的完善,中国先秦的管子在其著书《管子》中说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只有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生产力的发展,才能生产出更多的生产资料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人们才能更好的遵纪守法、知礼让礼。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人们认识世界的知识、方法和手段,为促进人们对伦理道德问题的认识和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利害关系,对新的价值观、伦理观的形成发挥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总体而言,从最终决定意义上来说是以促进作用为主的。具体表现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决定了人类道德进步的基本趋势,科学技术的发展直接改变了人们的传统道德观念和道德习惯,改变了社会的道德舆论,促进人类新的道德规范生成,促进了人们价值观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倾向于运用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看待道德生活、处理伦理关系,强调人类智慧,促进了伦理学学科的发展等。

(二)科学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反作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它在改变一些腐朽落后的伦理道德观念和规范的同时,也冲击着那些仍然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仍在发挥着重要社会协调和约束作用的伦理道德,削弱和挑战着它们对现有社会秩序的维系作用。例如:盲目追求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忽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人类价值观趋向的改变,盲目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利用科学技术去大规模开发利用自然来满足人类的需求,而忽略伦理道德对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的保护作用,所导致的大气污染、河流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生物技术引发的社会伦理问题更为深刻和严重。基因技术特别是人体生物遗传信息的破译,在促进人类揭示遗传基因秘密,为人类自身疾病的诊治提供依据和手段的同时,带来了如何尊重并保护人们的遗传信息隐私权,如何确保人们受到公平合理的评价和对待,而不是“遗传决定论”或“基因决定论”的观点,避免对遗传信息的误用和滥用,产生“基因歧视”等社会问题,以及如何真正善待我们的后代,不至于利用基金技术来“设计和制造后代”,既损害了当代人的身心健康,又侵犯了后代人的权利。

(三)伦理道德对科学技术的辩证作用

然而,伦理道德对科学技术的作用犹如科学技术对伦理道德的作用一样也具有两面性。伦理道德对科学技术的规范,体现在科学技术伦理和科学家行为规范,可以更好地指引科学技术导向提高社会生产力、造福人类社会的方向,限制科学技术滥用,危害人类和自然生态环境。相反,当社会的伦理道德滞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且失去了对现实社会生活的调节作用的时候,往往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束缚,产生阻碍作用。例如中世纪西方封建国家的宗教神学的伦理道德观念严重束缚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时就要打破腐朽落后的伦理道德观念,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扫清道路。

四、正确处理好伦理道德和科学技术的关系和作用

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分析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我们应当看到两者之间既不是等同的,又不是相斥的,更不是谁决定谁的。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首先作为理论形态的科学知识是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而作为人们行为规范和准则的道德,是对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反映。它们分属于不同的认识领域,因而社会作用不同。科学用于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而道德用于调节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但是它们两者之间又是密切联系的,都是对客观实际的正确反映,统一于真善美的追求之中;其次,作为生产力的科学技术与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也是辩证统一的,从根本上来说,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于伦理道德的发展也是同样具有革命意义的推动力量,表现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决定了人类道德前进的基本趋势,促进了新的道德规范的形成,深化了人们的道德认识、更新了人们的道德观念等等。同时进步的社会伦理道德,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发挥了重要的精神动力和和文化支撑作用。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至于科学技术进步与伦理道德之间的矛盾,主要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由于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之间相互作用不是直接实现的,还要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其它因素和中间环节的影响和作用,因此相互作用关系不是单向的、直线式的,而是曲折的、复杂的;另一方面,由于道德本身所具有的受制于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统治者意志的性质,以及滞后于生产力发展的特点,虽然科学技术向前发展,但是由于没有从根本上变革生产关系的性质,从而达到形成新的道德和完成伦理道德变革的程度,就会产生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发展不同步的现象,因而不能简单地把伦理道德退步和社会风气堕落归因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得出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二律背反的结论。而是应当深入地、辩证地分析,避免由于对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负效应找不到正确的根源,而导致对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的前途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

参考文献:

[1]罗国杰.伦理学[M]人民出版社,1989.

[2]魏英敏.新伦理学教程(第三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卫兴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陈晓英.论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J].社会科学辑刊,2004(1).

科技道德论文篇(5)

1科技与伦理的关系

科学通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建立起比较成熟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伦理并不具有像科学那样的客观性、共同性。从科学的评价标准来看,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是对地心说的革命,是科学的巨大进步;但从中世纪欧洲的伦理观念来看,却违背了《圣经》的教义,不适当的伦理标准阻碍了科学的进步。伦理的这种保守性、稳定性、滞后性与科学的进取性、快速发展性形成鲜明的对照。科学促进伦理的变革,使伦理更好地适应科学和时代的需要;伦理引导科学的进步,使科学更好地为人类造福。科学界也有人担心伦理的规范和引导会不会背离“科学自由”的原则,但实践充分表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必要的适当的伦理规范非但没有背离科学自由的原则,反而促进了科学顺利健康的发展。

2关于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关系的理论研究

古今中外的学者对此提出了许多看法,总结为以下四种观点:

(1)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等同论。这种观点认为,知识就是道德,道德也是知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本身就是道德行为,反之,愚昧无知或盲目迷信是与道德无缘的。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是第一个把知识与德行统一起来的人。他认为,“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美德作为一种善,属于知识的范畴。知识使人变得明智、就会有美德,相反愚昧无知是导致恶行的根源。

(2)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相斥论。这种观点认为,科学技术发展不仅不能带来道德进步,反而导致道德退步,因此,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是水火不相容、互相排斥的。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认为,“智慧出,有大伪”、“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只有“绝巧弃利”、“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才能保持道德的纯洁性。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在著名的《科学和艺术的发展是败坏了风俗还是净化了风俗》一文中,悲观地预言:“科学与艺术日益进步,可是人类变得越来越坏了”,“随着科学和艺术的光芒在我们的天边上升起,德行也就消逝了。”特别是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道德堕落的现象遍及社会各个角落,一些学者认为“道德崩溃”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他们甚至主张停止科学技术的发展,拯救道德危机,陷入了道德决定论的误区。

(3)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无关论。这种观点认为,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它们有各自的研究对象和社会作用,从来也不相遇,永远也不会发生冲突”,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英国思想家休谟把知识和科学分为“事实的知识”、“价值的知识”和“物理科学”、“精神科学”,认为道德价值观念来自趋乐避苦的情感,理性对道德价值无能为力。德国哲学家康德也认为,科学的王国与正义的王国是不交叉的。现代西方新实证主义伦理学派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等人也认为道德不存在对错、真伪的问题,科学也没有善恶之分。

(4)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善恶并进论。这种观点认为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既非等同,亦非排斥,更不是无关的,而是善恶并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既能促进伦理道德进步,也能导致道德退步。我国近代思想家章太炎认为,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但是人们的物质生活与道德思想却非完全直线发展,是苦乐并进、善恶兼行的。皮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夫妇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们既认定人类由新发现得到的利益将会比害处多,但又有些忧心忡忡。后来,爱因斯坦、维纳等人也同样表示了这种忧虑。这表现出科学家对科学技术社会后果的关注和他们的高度社会责任感。

当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和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分析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我们看到两者之间既不是等同的,又不是相斥的,更不是不相干的。

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①科学知识是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而道德作为人们行为规范和准则,是对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反映。它们分属于不同的认识领域,因而社会作用不同。科学用于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而道德用于调节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但两者又是密切联系的,都是对客观实际的正确反映,统一于真善美的追求之中;②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也是辩证统一的,从根本上来说,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于伦理道德的发展也是同样具有革命意义的推动力量,表现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决定了人类道德前进的基本趋势,促进了新的道德规范的形成,深化了人们的道德认识、更新了人们的道德观念等等。同时进步的社会伦理道德,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发挥了重要的精神动力和和文化支撑作用。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因为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其它因素和中间环节的影响和作用,因此相互作用关系不是单向的、直线式的,而是曲折的、复杂的。

3目前科学技术发展与伦理冲突表现

(1)当代科技发展引发的伦理冲突具有深层次的影响。例如克隆技术,克隆技术的诞生将使人类能够操纵基因,打破种属的界限,人类可以改变物种的基因构成和机能,但是从伦理道德角度来看,克隆人将干预人类自然发展,改变人类亲缘关系,打破人类生育概念和传统生育模式。这些冲突比曾经生命技术带来的冲突更加严重和深刻。

(2)当代科技发展引发的伦理道德冲突涉及领域更加广泛。例如,安乐死、人工受精等研究带来的生命伦理问题;网络技术带来的网络伦理问题,利用网络的虚拟、无序、开放等特征导致的网络犯罪,网络侵犯等;核能、核武器的和平利用引发的伦理问题等等。

(3)当代科技发展引发的冲突更加直接,更加尖锐。例如,高科技应用导致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克隆技术引发的人类身份确定问题,核能的开发引发的安全以及世界和平问题,这都是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问题。

4协调发展科学技术与道德伦理

为缓解上述的科学技术与伦理冲突主要提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对策:

(1)强化社会伦理责任,克服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

强化社会伦理责任,包括科技工作者、政府以及社会等多方面的伦理责任。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多是受政府、企业集团和组织资助的,也就是说,科技工作者成为社会职业角色,科学已不再纯粹是为了探索自然奥秘,它成了满足社会经济、政治等需要的一种工具,更直接地为科研活动的组织者和赞助者(政府和企业)服务。科技工作者一方面以发现和发明造福人类,另一方面又无法摆脱政治和军事控制。无论从研究手段还是从研究目的来看,科学家的行为时刻处在社会各阶层的关注之下,受制于社会的普遍道德规范和标准。科技伦理和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不仅仅是个人层面的道德行为和价值观念的问题,而且事关整个社会的道德取向和价值规范,

事关整个社会的发展前途。这就要求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不仅要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精神,客观公正地提交科研成果,更应该对某项即将诞生的科研成果所带来的社会后果进行充分评估,向公众说明其科技成果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公众应当享有广泛的知情权。

虽然由于科技风险的不可避免性,科学家难于对其科研成果的负面效应有完全的预见性,但科学家应尽可能考虑到其成果的应用可能造成的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负面影响。科学家还必须坚持公众利益优先的原则,以人类的幸福和世界的和平为科学研究的根本出发点,关心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2)更新观念,包括科学发展观,文化观等。

传统科技发展观既割裂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同时又割裂了科技与社会、自然紧密的互动关系,其结果必然导致传统科技发展观的狭隘性,要么相对孤立地只是从科学系统内部“为科学而科学”要么只注重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动力作用而“为经济而科技”,从而纵容了科技负效应的日益膨胀,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恶果。

为此,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创新跨越、竞争合作、持续发展”的新科技发展观。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中轴,在此基础上探索真理。科学是一种对真理的追求活动,在其活动过程中正确处理理性与情感,功利与审美的关系。②对高科技的应用进行人本主义的规约。这样既可以克服科技双刃剑的特征,最大限度地遏制其负效应的作用,又可以从根本上消除科技对人性的挤压。

新文化观就是把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相结合的大文化观。也就是说要在现代科技发展过程中注入人文关怀,即以人为本。在科技理论中,同样蕴含着逻辑的、直觉的、价值的、审美的、道德的、信仰的因素,科技成果无法超越认识论和价值论的前提。为此,要探究有利于科技健康发展的社会总体精神,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新文化观。这种新文化观体现了科技中的人性、人道、人生等的人文指向和尺度蕴含,表达了人的情感世界,它为高科技的健康运行提供了指导。

(3)建立完善法律机制。

保持科技与道德协调发展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要进行两项立法:①立法律之“法”,即行政立法;②立道德之“法”,即自我立法。法律是强制性的规范,约束人们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道德则是非强制性的规范,也是一种立法,以人类特有的内驱力的激励,达到自我觉醒和自我约束。道德和法律,一是“自律”,二是“他律”,二者缺一不可。

法律侧重在于惩恶,而道德侧重于劝善,防患于未然。从事科技活动的专家,违规或失范的行为大多不属于法律管辖的范围,要靠本人的自省自律和公众舆论的谴责去克服、防止和净化。但我们看到,由于道德规范的非强制性,它只能解决人们在科技活动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的问题,当有人偏要反其道而行时,其规范就会显得苍白无力了。如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基因技术必然给人类带来更大的福利,但是,也必然有人以基因技术为恶:如根据基因组工程学,达到治病的目的,也可以利用此技术使人致病,更有甚者,有些国家正准备或正在研制基因武器,如果使用这种武器必然产生可怕的后果。像这类问题仅靠道德是解决不了的。道德的下限就是法律,当道德的力量不足以律己或律人时,就不得不依靠法律的威严,通过立法禁止。

总之,科技道德与科技法制都是规范和调节科技活动的手段和机制,法制是通过法律制度,以强制手段来约束人们的行为;道德则通过道德教育和舆论教育手段,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来影响和提高人们的道德觉悟,使人们遵守合乎道德的准则。显然,科技法制的强制性约束是不可缺少的,而道德的非强制性规范和教育作用,特别是它对科技工作者思想观念与行为准则产生潜移默化作用也不可替代。

参考文献

[1]雷毅.科学也要关注伦理问题[N].科技日报,2000-12-15.

[2]詹颂生.科技时代的反思[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

科技道德论文篇(6)

1科技与伦理的关系

科学通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建立起比较成熟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伦理并不具有像科学那样的客观性、共同性。从科学的评价标准来看,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是对地心说的革命,是科学的巨大进步;但从中世纪欧洲的伦理观念来看,却违背了《圣经》的教义,不适当的伦理标准阻碍了科学的进步。伦理的这种保守性、稳定性、滞后性与科学的进取性、快速发展性形成鲜明的对照。科学促进伦理的变革,使伦理更好地适应科学和时代的需要;伦理引导科学的进步,使科学更好地为人类造福。科学界也有人担心伦理的规范和引导会不会背离“科学自由”的原则,但实践充分表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必要的适当的伦理规范非但没有背离科学自由的原则,反而促进了科学顺利健康的发展。

2关于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关系的理论研究

古今中外的学者对此提出了许多看法,总结为以下四种观点:

(1)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等同论。这种观点认为,知识就是道德,道德也是知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本身就是道德行为,反之,愚昧无知或盲目迷信是与道德无缘的。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是第一个把知识与德行统一起来的人。他认为,“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美德作为一种善,属于知识的范畴。知识使人变得明智、就会有美德,相反愚昧无知是导致恶行的根源。

(2)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相斥论。这种观点认为,科学技术发展不仅不能带来道德进步,反而导致道德退步,因此,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是水火不相容、互相排斥的。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认为,“智慧出,有大伪”、“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只有“绝巧弃利”、“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才能保持道德的纯洁性。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着名的《科学和艺术的发展是败坏了风俗还是净化了风俗》一文中,悲观地预言:“科学与艺术日益进步,可是人类变得越来越坏了”,“随着科学和艺术的光芒在我们的天边上升起,德行也就消逝了。”特别是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道德堕落的现象遍及社会各个角落,一些学者认为“道德崩溃”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他们甚至主张停止科学技术的发展,拯救道德危机,陷入了道德决定论的误区。

(3)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无关论。这种观点认为,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它们有各自的研究对象和社会作用,从来也不相遇,永远也不会发生冲突”,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英国思想家休谟把知识和科学分为“事实的知识”、“价值的知识”和“物理科学”、“精神科学”,认为道德价值观念来自趋乐避苦的情感,理性对道德价值无能为力。德国哲学家康德也认为,科学的王国与正义的王国是不交叉的。现代西方新实证主义伦理学派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等人也认为道德不存在对错、真伪的问题,科学也没有善恶之分。

(4)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善恶并进论。这种观点认为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既非等同,亦非排斥,更不是无关的,而是善恶并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既能促进伦理道德进步,也能导致道德退步。我国近代思想家章太炎认为,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但是人们的物质生活与道德思想却非完全直线发展,是苦乐并进、善恶兼行的。皮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夫妇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们既认定人类由新发现得到的利益将会比害处多,但又有些忧心忡忡。后来,爱因斯坦、维纳等人也同样表示了这种忧虑。这表现出科学家对科学技术社会后果的关注和他们的高度社会责任感。

当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和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分析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我们看到两者之间既不是等同的,又不是相斥的,更不是不相干的。

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①科学知识是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而道德作为人们行为规范和准则,是对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反映。它们分属于不同的认识领域,因而社会作用不同。科学用于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而道德用于调节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但两者又是密切联系的,都是对客观实际的正确反映,统一于真善美的追求之中;②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也是辩证统一的,从根本上来说,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于伦理道德的发展也是同样具有革命意义的推动力量,表现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决定了人类道德前进的基本趋势,促进了新的道德规范的形成,深化了人们的道德认识、更新了人们的道德观念等等。同时进步的社会伦理道德,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发挥了重要的精神动力和和文化支撑作用。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因为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其它因素和中间环节的影响和作用,因此相互作用关系不是单向的、直线式的,而是曲折的、复杂的。

3目前科学技术发展与伦理冲突表现

(1)当代科技发展引发的伦理冲突具有深层次的影响。例如克隆技术,克隆技术的诞生将使人类能够操纵基因,打破种属的界限,人类可以改变物种的基因构成和机能,但是从伦理道德角度来看,克隆人将干预人类自然发展,改变人类亲缘关系,打破人类生育概念和传统生育模式。这些冲突比曾经生命技术带来的冲突更加严重和深刻。

(2)当代科技发展引发的伦理道德冲突涉及领域更加广泛。例如,安乐死、人工受精等研究带来的生命伦理问题;网络技术带来的网络伦理问题,利用网络的虚拟、无序、开放等特征导致的网络犯罪,网络侵犯等;核能、核武器的和平利用引发的伦理问题等等。

(3)当代科技发展引发的冲突更加直接,更加尖锐。例如,高科技应用导致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克隆技术引发的人类身份确定问题,核能的开发引发的安全以及世界和平问题,这都是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问题。

4协调发展科学技术与道德伦理

为缓解上述的科学技术与伦理冲突主要提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对策:

(1)强化社会伦理责任,克服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

强化社会伦理责任,包括科技工作者、政府以及社会等多方面的伦理责任。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多是受政府、企业集团和组织资助的,也就是说,科技工作者成为社会职业角色,科学已不再纯粹是为了探索自然奥秘,它成了满足社会经济、政治等需要的一种工具,更直接地为科研活动的组织者和赞助者(政府和企业)服务。科技工作者一方面以发现和发明造福人类,另一方面又无法摆脱政治和军事控制。无论从研究手段还是从研究目的来看,科学家的行为时刻处在社会 各阶层的关注之下,受制于社会的普遍道德规范和标准。科技伦理和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不仅仅是个人层面的道德行为和价值观念的问题,而且事关整个社会的道德取向和价值规范,事关整个社会的发展前途。这就要求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不仅要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精神,客观公正地提交科研成果,更应该对某项即将诞生的科研成果所带来的社会后果进行充分评估,向公众说明其科技成果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公众应当享有广泛的知情权。

虽然由于科技风险的不可避免性,科学家难于对其科研成果的负面效应有完全的预见性,但科学家应尽可能考虑到其成果的应用可能造成的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负面影响。科学家还必须坚持公众利益优先的原则,以人类的幸福和世界的和平为科学研究的根本出发点,关心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2)更新观念,包括科学发展观,文化观等。

传统科技发展观既割裂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同时又割裂了科技与社会、自然紧密的互动关系,其结果必然导致传统科技发展观的狭隘性,要么相对孤立地只是从科学系统内部“为科学而科学”要么只注重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动力作用而“为经济而科技”,从而纵容了科技负效应的日益膨胀,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恶果。

为此,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创新跨越、竞争合作、持续发展”的新科技发展观。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中轴,在此基础上探索真理。科学是一种对真理的追求活动,在其活动过程中正确处理理性与情感,功利与审美的关系。②对高科技的应用进行人本主义的规约。这样既可以克服科技双刃剑的特征,最大限度地遏制其负效应的作用,又可以从根本上消除科技对人性的挤压。

新文化观就是把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相结合的大文化观。也就是说要在现代科技发展过程中注入人文关怀,即以人为本。在科技理论中,同样蕴含着逻辑的、直觉的、价值的、审美的、道德的、信仰的因素,科技成果无法超越认识论和价值论的前提。为此,要探究有利于科技健康发展的社会总体精神,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新文化观。这种新文化观体现了科技中的人性、人道、人生等的人文指向和尺度蕴含,表达了人的情感世界,它为高科技的健康运行提供了指导。

(3)建立完善法律机制。

保持科技与道德协调发展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要进行两项立法:①立法律之“法”,即行政立法;②立道德之“法”,即自我立法。法律是强制性的规范,约束人们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道德则是非强制性的规范,也是一种立法,以人类特有的内驱力的激励,达到自我觉醒和自我约束。道德和法律,一是“自律”,二是“他律”,二者缺一不可。

法律侧重在于惩恶,而道德侧重于劝善,防患于未然。从事科技活动的专家,违规或失范的行为大多不属于法律管辖的范围,要靠本人的自省自律和公众舆论的谴责去克服、防止和净化。但我们看到,由于道德规范的非强制性,它只能解决人们在科技活动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的问题,当有人偏要反其道而行时,其规范就会显得苍白无力了。如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基

因技术必然给人类带来更大的福利,但是,也必然有人以基因技术为恶:如根据基因组工程学,达到治病的目的,也可以利用此技术使人致病,更有甚者,有些国家正准备或正在研制基因武器,如果使用这种武器必然产生可怕的后果。像这类问题仅靠道德是解决不了的。道德的下限就是法律,当道德的力量不足以律己或律人时,就不得不依靠法律的威严,通过立法禁止。

总之,科技道德与科技法制都是规范和调节科技活动的手段和机制,法制是通过法律制度,以强制手段来约束人们的行为;道德则通过道德教育和舆论教育手段,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来影响和提高人们的道德觉悟,使人们遵守合乎道德的准则。显然,科技法制的强制性约束是不可缺少的,而道德的非强制性规范和教育作用,特别是它对科技工作者思想观念与行为准则产生潜移默化作用也不可替代。

参考文献

[1]雷毅.科学也要关注伦理问题[N].科技日报,2000-12-15.

[2]詹颂生.科技时代的反思[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

科技道德论文篇(7)

1 科学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本质和规律性的知识体系,它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产物,其使命是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科学以求真为最高目标,具有认知功能。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现象,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是处理人与人矛盾的产物,它以善为目标追求,具有规约的功能,它依赖于人们的自觉性,是通过人的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的力量来起作用的,具有常规和保守的相对稳定的性质。科学在发展丰裕的物质文明、塑造与时俱进的精神文明、迈进先进的制度文明、形成高度民主的政治文明、建设全新的生态文明上都发挥巨大的作用。科学作用于文明进步,创造出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成果,减轻人类的贫困、痛苦和灾难,从而造福于人类,这本身就是一种道德之善。道德作为对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和认识,它本身也存在着关于现实的真理性知识。人们做出某种好的行为,不仅是因为符合道德要求,而且因为其符合真理。

2 科学的道德功能

2.1 科学的发展对道德具有促进作用

科学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传统道德观念和道德习惯,促进了新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形成。科学是推动道德进步的强有力杠杆,能够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从而为社会道德的进步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同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分工的发展,产生了新的社会职业,使各种职业道德应运而生。

科学的发展变更了道德标准。现代生态学理论的发展加深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变更了“人定胜天”的人地关系道德标准。道德的调节功能要从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扩展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就提出了人类对自然界的发展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引起当代道德观念的重大变化。科学的发展提高了道德评价能力。如果缺乏必要的科学知识,就不能辨别真理与谬误、善良与邪恶、诚实与欺诈。相反,有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相应的技术手段,人们就能对别人的行为是否合乎道德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科学的发展扩大了道德评价的范围。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与人们的道德评价能力密切相关。科技能开辟出新的认识领域,扩大道德评价的范围。

科学的发展孕育了科学精神。科学活动具有客观性、创造性、复杂性、艰巨性、集体性、开放性等特点,科学家在科学活动中以及与科学共同体内外的联系交往中,逐渐形成约束和引导科学行为的价值规范或科学的精神气质,即客观唯实、追求真理的求实精神;一切科学认识必须建立在充分可靠的经验基础上,以可检验的科学事实为出发点,运用公认为正确的研究方法完成科学理论的构建的实证精神;由作为科学研究对象的客观世界的无限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探索精神;科学认识主体通过概念、判断、推理、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逻辑性的思维活动所体现出来对理智的崇尚的理性精神;充分体现了人类特有的主观能动性的创新精神、凡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追问它“究竟有什么根据”,而决不轻易相信一切结论,不迷信一切结论的怀疑精神;以追求真理为目标,只能实事求是,不能屈服于任何外界压力的独立精神,不计名利、无私奉献、乐于造福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和科学要回答的不仅是什么,还要回答为什么的原理精神。

科学的发展提高了科技活动主体的道德修养。科学精神影响着科学家的内心世界,孕育着科学家的道德品性,内化为科学家的道德人格。科学家崇高道德品质对社会公众具有潜移默化的榜样和示范作用。科学的发展帮助人类获得美的体验,科学美成为现代科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帮助人类构造完善和谐的自然图景,通过体验逻辑性、简单性对称性、完备性取得美的享受,激发求知进取的精神,培养高尚的精神情操。科学的发展为道德的宣传提供了有效的手段。由现代科技所发展起来的各种先进的通讯技术和传播手段,加大了道德宣传的力度和广度。科技知识的普及有助于进行遵纪守法的教育,有助于形成自觉的道德观念,引导人们以自觉地去维护、支持法律,从而把法律条例的正当要求转变为人们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

科学的发展为伦理学提出了许多亟待回答的热点、难点问题。现代科学技术拓宽了以人类为中心的规范伦理学的研究思路,道德已不单是规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人与动物、植物乃至整个自然界都存在着一种潜在的道德关系,导致传统规范伦理学向应用伦理学的转变。科学的发展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当代科学的组织程度越来越高,过去科学活动主体靠“单打一”的科研活动逐渐成为历史,科学研究的完成需要国家甚至国际的分工及协调合作,这种协作有严格的操作规范和需要集体主义的精神。以互惠互利、合作协调为基础的道德观念代替了封闭以自我为中心的道德观念。科学的发展为伦理学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方法,自然科学技术采用的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信息论方法、数理逻辑方法、数字统计方法引入伦理学研究领域之后,有助于解决一些长期禁锢和困扰伦理学研究的难点问题。科学理论给人们选择道德理想提供知识基础,要使自己对社会的道德理想具有坚定的内心信念,就必须深刻理解这种道德理想的社会合理性,而这种深刻的理解是以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的。

2.2 科学技术对道德的消极作用

在科学技术的开发利用上,由于开发和利用者的阶级地位不同、目的不同、手段不同,导致的道德效果也就不同。如果是为了公众的利益而采取有效的手段去开发和利用,就能促进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和道德理论的发展。相反是为了个人私利或小团体的眼前利益,就有可能引起一定程度的道德堕落。科学的发展带来的一些新的伦理问题,可能会引起道德混乱,如处理不当,就会造成恶果,破坏社会伦理秩序,导致社会失范,如克隆人就存在这类问题。在现代科技条件下的工作方式,人只能同机器、仪表等打交道,大多数人可能是在分散、独立的情况下工作的,这样,由于互相之间的隔离而变得孤独、寂寞。由于科学的进步所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利益,这使得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可能膨胀人们的物质享乐心理,使人不择手段、不顾后果片面追求物质利益,从而导致道德滑坡。

3 先进道德对科学技术的导控作用

3.1 道德促进科学的发展

先进的、开放的道德氛围是科学发展的重要舆论环境,也是科学工作者投身科学事业的道德动力。在西方古希腊时期以及文艺复兴以来,社会伦理道德气氛都鼓励人们对自然、宇宙的探究,把知识和“德行”联系起来,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科学的发展。社会上形成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真理的良好道德风尚,是推动科学技术繁荣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道德对科学成果的应用起导控作用。道德应对科技成果的应用要有一种严格的道德制约,科学的最高宗旨就是为人类增进福利,科学技术应用于高尚的目的应是科学应用的一条重要的道德原则。防止科技成果的运用会反过来威胁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若在科学的应用问题不能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面对科学的误用所引起的战争灾难、资源浪费、生态危机无动于衷,就会断送科学的精神意蕴,使科学沦为背离历史发展方向、反社会反人类的力量手中的一种工具。

科技工作者的良好道德素养对科学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道德修养,是科技工作者进行有效的创造性劳动的必要条件。科学信念和科学情感是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内在动力,科学意志和科学品质是科学工作者成功的关键,科学责任即维护科学的荣誉,使科学造福于人类,是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良心上的要求,科学学风直接关系到治学是否严谨,结论是否可靠。用道德来规范科研选题,发展科技的目的是为了造福人类,推动社会全面发展,所以,科研选题不仅要从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的角度出发,更要从社会价值来判定该项研究是否满足社会的需要,否有助于社会与人的发展。

3.2 落后道德对科学技术的消极作用

旧道德一般都是与权威、权力、信仰等非理性因素紧密相关的,因此旧道德通常都是与自由、民主和博爱背道而驰的,因而也是违反人性的。在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封建统治阶级的宗教迷信道德观念占主导地位,科学家遭摧残,科学著作成禁书,这严重地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4 结论

科学为道德充实真理因子并开辟新的道路,道德则为科学发展提供价值定向和精神动力。科学发展需要道德的正确引导。科学的发展只有在正确道德的引导下,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积极效应,使之朝着造福于人类的方向健康发展,科学发展给社会、道德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也只有通过道德调节才能加以消除和缓解。科学家应牢牢把握住科学研究的方向和技术的实际运用,注意把科学研究与人类整体长远利益紧密结合起来。科技的发展将使人的价值将得到充分的实现,人的尊严将得到切实的保证,从而达到科技与道德的统一。为了更好发挥道德对科技进步的引导作用,伦理道德本身也应不断发展。应关注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向并及时修正传统的伦理观念,使道德根植于科学技术的土壤之中,不断汲取科技进步成果的丰富营养,随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自己的形式,充实和完善自己的内容。只有这样,它才能成为正确指引科学技术发展的向导。

参考文献

1 马文,孙向军.科技与伦理的思考[J].道德与文明,2000(2)

2 吴伯田.论科技的道德功能[J].科技导报,1996(3)

科技道德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B82-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11-0000-02

一、科技与道德的内涵

要理清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首先必须搞清楚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基本含义。在人类的早期,科学没有分类,是指人类知识的总汇,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所谓科学,就是人类探求客观物质世界的结构及其运动与变化的规律而进行的一种特殊的认识与实践活动,它是通过理性的批判、分析、综合等一系列的逻辑过程,以及想象、直觉、灵感等非逻辑的过程,来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构成一定的理论体系。科学的本质特征是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科学的基本要求是尊重不同的意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科学的灵魂在于不断探索、不断创造。科学不仅是一种理论体系,它更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动过程,因此科学也是推动物质文明昌盛、精神文明进步、政治文明发展、促进社会结构变革的最根本动力。“技术”是一种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应用于实践的方法。在人类社会发展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技术主要来源于人们的实践,与科学没有必然的联系。近现代以来,科学推动技术不断进步,出现了科学技术,并且科学和技术日益融为一体并互相促进。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的反应并为经济社会服务。道德作为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越来越大,科学技术与道德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一方面,科学技术活动是人类揭示和掌握自然规律并利用规律的过程,是人类改善生存条件、实现自我超越的实践活动;另一方面,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方式,是为了让整个人类追求“善”,包括个人的,团体的,社会的“善”,是使人类社会更加和谐发展。科技活动要体现有利于人类社会和谐发展和个人自我完善的目的,这是人类所有活动的最高目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否能够实现这一目的,从根本上决定了科技活动是否实现了与人类道德价值取向的一致性。由此可见科技和道德之间不是两个互不相干的分离体,它们两者之间有着共同的目的性,在现实社会和人类的实践活动中相互作用,互相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关于科技与道德的几种观点

科技与道德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而存在,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的争论形成了许多不同观点。概括起来,大体上可将其分为无关论、对立论和统一论三种。

(一)无关论。科技与道德无关论又称科技中立论或道德无用论。经验论者休谟认为,把人类知识分为“事实知识”和“价值知识”,且认为这两类知识毫不相干,伦理学在科学之外。这种观点在西方近代中、后期的科技伦理学领域占据统治地位,为多数人接受。逻辑实证主义者维特根斯坦也认为,科学是关于真伪的判断,伦理道德是关于善恶的判断,二者分属人的理性和感情两个不同领域,互不相干。因此科学家的信条应是:凡是能做的就去做,不必受什么“良心”“人道”之类伦理道德的约束。无关论者认为:科学研究的目的是追求真理,因而判断科技知识的标准是真与假,而不是道德上的好与坏;工程建设所依据的是自然界本身的客观法则,判断技术发明与应用的标准是先进与落后,而不是道德上的善与恶。因此科技本身是价值中立的,它不是伦理道德的研究对象。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我们认为科技和道德也同样不是分割的,两者之间有联系。科技是探求“真”,探求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科技发生作用过程中的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后果,这个后果就会对人类社会有着必然的影响,社会的道德就要按照标准来规范这个结果,如果违背就会扰乱整个社会的秩序,人们将面临不可想象的后果。社会要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规范来调节人与人的关系,每个人都要自觉遵循和尊重调节规范。那么作为科技也同样要遵守社会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就是道德的底线,是最低的道德要求。突破了这个底线科技就会变成洪水猛兽,对社会的影响后果是灾难性的。只要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发展,就都要遵守我们人类的道德规范,只有这样整个社会才会有序健康运行。科技是由人来操作的,在操作的过程中每个操作者也就是我们的科技工作者有着目的性的,那么作为人类社会的一员,科技工作者也要遵循社会的法律法规,这是任何和会都有自己的规范和要求。法律法规就是我们最低的道德要求,是道德的底线。

(二)对立论。这种观点认为,科技发展与道德伦理相冲突,社会的科技发展越快,人们的道德困惑就越多,道德水准就越低。道家老子认为“为学日增,为道日损”,他把文明视为罪恶,把人类发展史视为堕落史,主张放弃文明。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科技进步与人类道德水平提高是对立的,一切科技皆源于卑鄙目的:天文学源于占星术迷信,几何学源于贪婪,物理学源于无聊的好奇。卢梭在《论科技与艺术》中写到,“科技与艺术的诞生,是出于我们的罪恶”,“科技与艺术日益进步,可是人类却变得越来越坏了”,“随着科技与艺术的完善,我们的灵魂腐化了……随着科技与艺术之光的增强,美德消失了”。他认为科技家的产生是人类的不幸,并向往“幸福的无知状态”。现代西方仍有一些人认为,科技的进步是以人类道德的堕落为代价的,现代科技的发展造成了社会伦理基础不可挽回的破坏。对立论者认为,人类的罪恶不但没有随科技进步而消失,相反,却因高科技的使用而变本加厉。对立论把社会道德的失范归咎于科技进步,认为科技与道德就是逆向运动的看法是偏颇的。

在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人们见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威力,同时认识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给我们巨大的物质财富的过程中,也给我们带来挑战。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要辩证的看待一个事物。科技产生的后果有好的方面也就有不好的方面,这是我们人类按照自己的道德标准给它定义的,但是这里要澄清的就是科技是否就是道德沦陷的决定力量?这个问题值得商榷,伦理道德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约定俗成的调节规范,它的变化也是多方面影响的结果。上面决定论的观点把科技说成是道德沦陷的决定因素是有失偏颇的。科学技术本身是没有好与坏的,它只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工具。如果把工具当成决定因素这是不科学的观点。

(三)同一论。科技与道德同一论认为,科技进步与道德伦理进步是同向运动的。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就是这种观点的代表。在他看来,没有人有意作恶或无意为善,一个人除非知道什么是德性,知道克己、勇敢、正直和虔诚及其对立面的意义,否则就不会具有德性。爱尔维修和霍尔巴赫认为,科技越发达,物质财富越丰富,就越能使个人得到幸福,越能使社会达到和谐,从而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同一论认为,对于社会的发展,只有科技才是至高无上的,而道德总是附属的或苍白无力的。

这种观点对道德的相对独立性估计不足,对道德的作用认识不够。伦理道德规范的好可能会对社会发展产生良好的效果,如果相反,那么后果也可能是灾难。例如我们的核技术,人类如果用来发电,那么会对社会进步发展产生有利影响,如果用于战争,将是对人类的毁灭性打击。这种观点只看到了科技与道德统一的一面,夸大了科技的作用。

三、科技与道德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就是要辩证统一的认识一个事物。科技与道德的关系也要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来分析。

(一)科技与道德相互影响。一方面,科技促进道德发展。科技是社会第一生产力,为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物质财富,让人类得到更多的物质享受,使人类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同时为人类的道德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消除落后的道德观念,有利于新的道德规范的形成,进一步促进了社会进步与发展。技术进步必然带来思想解放,进而影响道德取向的变化。深刻原因在于:随着技术体系的发展,新技术体系作为社会经济结构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必然带来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变迁,这自然会产生新的思想和意识,进而会形成新的道德规范。技术的发展使人类摆脱了自然的盲目束缚,赋予人类更多的自由与空间,人类生存问题也日益依靠技术来解决。技术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改变了人类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对伦理道德也会形成冲击。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人类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最终就是要解放人类自身,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人们摆脱旧观念、旧思想,减少异化劳动带给人类的至酷,可以更加自由的活动,也就进一步解放了人本身。另一方面,道德可以规范科技发展。科技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他在作用于社会的时候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和后果。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就要对影响和后果加以规范和引导,使科技可以按照有利于人类自身的方向去发展。道德规范可以使科技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为人类造福。没有道德规范的约束科技这把双刃剑可能要对人自身产生不可想象的后果。

科技解决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德的是解决的人与人的关系。但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后还是要归结的人与人的关系。科技和道德是社会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中社会存在。人类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要依靠科技,社会要有序健康发展也离不开道德,两者是相互联系的。

(二)科技与道德的关系的多面性。科技与道德的关系也不是我们想象中的这么美妙。一方面科技给道德造成多方面的冲击和影响。科技与道德的发展不具有同步性,在这种情况下,科技就会给道德带来各种超前的影响和冲击,例如克隆技术,高科技犯罪等等。科技对人类家庭,人类自身坚持的道德底线等产生了很大影响,造成人类自身价值取向混乱、信仰缺失。这就使人类面临很多新的问题与困境,这些问题与困境不是发达的科技就能解决好的,科技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另一方面,伦理道德可能会制约科技的进一步发展,道德是一定时期人们的调节规范,有时间和地域上的区别。那么当下的伦理道德取向就可能阻碍科技发展的许多良机。再者,科技与道德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他们之间不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间接的,是复杂多样的。

对科学技术与道德的关系进行关注和探讨是要探寻科技与道德协调发展的共同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但是科技也不是万能的,并且科技是一把双刃剑,需要规范和引导,因为它本身并没有选择的意识,需要与伦理道德等其它学科的力量和社会的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自身的力量。伦理道德观念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吸取科学进步成果的丰富营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改变自己的形式,充实和完善自己的内容,永远保持鲜活的生命力,才能够真正成为正确指引科学技术发展的前导。

参考文献:

[1].李佑新.现代性问题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2005 (2)

科技道德论文篇(9)

1 科学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本质和规律性的知识体系,它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产物,其使命是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科学以求真为最高目标,具有认知功能。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现象,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是处理人与人矛盾的产物,它以善为目标追求,具有规约的功能,它依赖于人们的自觉性,是通过人的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的力量来起作用的,具有常规和保守的相对稳定的性质。科学在发展丰裕的物质文明、塑造与时俱进的精神文明、迈进先进的制度文明、形成高度民主的政治文明、建设全新的生态文明上都发挥巨大的作用。科学作用于文明进步,创造出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成果,减轻人类的贫困、痛苦和灾难,从而造福于人类,这本身就是一种道德之善。道德作为对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和认识,它本身也存在着关于现实的真理性知识。人们做出某种好的行为,不仅是因为符合道德要求,而且因为其符合真理。

2 科学的道德功能

2.1 科学的发展对道德具有促进作用

科学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传统道德观念和道德习惯,促进了新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形成。科学是推动道德进步的强有力杠杆,能够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从而为社会道德的进步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同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分工的发展,产生了新的社会职业,使各种职业道德应运而生。

科学的发展变更了道德标准。现代生态学理论的发展加深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变更了“人定胜天”的人地关系道德标准。道德的调节功能要从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扩展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就提出了人类对自然界的发展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引起当代道德观念的重大变化。科学的发展提高了道德评价能力。如果缺乏必要的科学知识,就不能辨别真理与谬误、善良与邪恶、诚实与欺诈。相反,有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相应的技术手段,人们就能对别人的行为是否合乎道德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科学的发展扩大了道德评价的范围。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与人们的道德评价能力密切相关。科技能开辟出新的认识领域,扩大道德评价的范围。

科学的发展孕育了科学精神。科学活动具有客观性、创造性、复杂性、艰巨性、集体性、开放性等特点,科学家在科学活动中以及与科学共同体内外的联系交往中,逐渐形成约束和引导科学行为的价值规范或科学的精神气质,即客观唯实、追求真理的求实精神;一切科学认识必须建立在充分可靠的经验基础上,以可检验的科学事实为出发点,运用公认为正确的研究方法完成科学理论的构建的实证精神;由作为科学研究对象的客观世界的无限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探索精神;科学认识主体通过概念、判断、推理、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逻辑性的思维活动所体现出来对理智的崇尚的理性精神;充分体现了人类特有的主观能动性的创新精神、凡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追问它“究竟有什么根据”,而决不轻易相信一切结论,不迷信一切结论的怀疑精神;以追求真理为目标,只能实事求是,不能屈服于任何外界压力的独立精神,不计名利、无私奉献、乐于造福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和科学要回答的不仅是什么,还要回答为什么的原理精神。

科学的发展提高了科技活动主体的道德修养。科学精神影响着科学家的内心世界,孕育着科学家的道德品性,内化为科学家的道德人格。科学家崇高道德品质对社会公众具有潜移默化的榜样和示范作用。科学的发展帮助人类获得美的体验,科学美成为现代科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帮助人类构造完善和谐的自然图景,通过体验逻辑性、简单性对称性、完备性取得美的享受,激发求知进取的精神,培养高尚的精神情操。科学的发展为道德的宣传提供了有效的手段。由现代科技所发展起来的各种先进的通讯技术和传播手段,加大了道德宣传的力度和广度。科技知识的普及有助于进行遵纪守法的教育,有助于形成自觉的道德观念,引导人们以自觉地去维护、支持法律,从而把法律条例的正当要求转变为人们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

科学的发展为伦理学提出了许多亟待回答的热点、难点问题。现代科学技术拓宽了以人类为中心的规范伦理学的研究思路,道德已不单是规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人与动物、植物乃至整个自然界都存在着一种潜在的道德关系,导致传统规范伦理学向应用伦理学的转变。科学的发展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当代科学的组织程度越来越高,过去科学活动主体靠“单打一”的科研活动逐渐成为历史,科学研究的完成需要国家甚至国际的分工及协调合作,这种协作有严格的操作规范和需要集体主义的精神。以互惠互利、合作协调为基础的道德观念代替了封闭以自我为中心的道德观念。科学的发展为伦理学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方法,自然科学技术采用的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信息论方法、数理逻辑方法、数字统计方法引入伦理学研究领域之后,有助于解决一些长期禁锢和困扰伦理学研究的难点问题。科学理论给人们选择道德理想提供知识基础,要使自己对社会的道德理想具有坚定的内心信念,就必须深刻理解这种道德理想的社会合理性,而这种深刻的理解是以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的。

2.2 科学技术对道德的消极作用

在科学技术的开发利用上,由于开发和利用者的阶级地位不同、目的不同、手段不同,导致的道德效果也就不同。如果是为了公众的利益而采取有效的手段去开发和利用,就能促进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和道德理论的发展。相反是为了个人私利或小团体的眼前利益,就有可能引起一定程度的道德堕落。科学的发展带来的一些新的伦理问题,可能会引起道德混乱,如处理不当,就会造成恶果,破坏社会伦理秩序,导致社会失范,如克隆人就存在这类问题。在现代科技条件下的工作方式,人只能同机器、仪表等打交道,大多数人可能是在分散、独立的情况下工作的,这样,由于互相之间的隔离而变得孤独、寂寞。由于科学的进步所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利益,这使得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可能膨胀人们的物质享乐心理,使人不择手段、不顾后果片面追求物质利益,从而导致道德滑坡。

3 先进道德对科学技术的导控作用

3.1 道德促进科学的发展

先进的、开放的道德氛围是科学发展的重要舆论环境,也是科学工作者投身科学事业的道德动力。在西方古希腊时期以及文艺复兴以来,社会伦理道德气氛都鼓励人们对自然、宇宙的探究,把知识和“德行”联系起来,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科学的发展。社会上形成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真理的良好道德风尚,是推动科学技术繁荣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道德对科学成果的应用起导控作用。道德应对科技成果的应用要有一种严格的道德制约,科学的最高宗旨就是为人类增进福利,科学技术应用于高尚的目的应是科学应用的一条重要的道德原则。防止科技成果的运用会反过来威胁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若在科学的应用问题不能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面对科学的误用所引起的战争灾难、资源浪费、生态危机无动于衷,就会断送科学的精神意蕴,使科学沦为背离历史发展方向、反社会反人类的力量手中的一种工具。

科技工作者的良好道德素养对科学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道德修养,是科技工作者进行有效的创造性劳动的必要条件。科学信念和科学情感是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内在动力,科学意志和科学品质是科学工作者成功的关键,科学责任即维护科学的荣誉,使科学造福于人类,是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良心上的要求,科学学风直接关系到治学是否严谨,结论是否可靠。用道德来规范科研选题,发展科技的目的是为了造福人类,推动社会全面发展,所以,科研选题不仅要从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的角度出发,更要从社会价值来判定该项研究是否满足社会的需要,否有助于社会与人的发展。

3.2 落后道德对科学技术的消极作用

旧道德一般都是与权威、权力、信仰等非理性因素紧密相关的,因此旧道德通常都是与自由、民主和博爱背道而驰的,因而也是违反人性的。在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封建统治阶级的宗教迷信道德观念占主导地位,科学家遭摧残,科学著作成禁书,这严重地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4 结论

科学为道德充实真理因子并开辟新的道路,道德则为科学发展提供价值定向和精神动力。科学发展需要道德的正确引导。科学的发展只有在正确道德的引导下,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积极效应,使之朝着造福于人类的方向健康发展,科学发展给社会、道德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也只有通过道德调节才能加以消除和缓解。科学家应牢牢把握住科学研究的方向和技术的实际运用,注意把科学研究与人类整体长远利益紧密结合起来。科技的发展将使人的价值将得到充分的实现,人的尊严将得到切实的保证,从而达到科技与道德的统一。为了更好发挥道德对科技进步的引导作用,伦理道德本身也应不断发展。应关注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向并及时修正传统的伦理观念,使道德根植于科学技术的土壤之中,不断汲取科技进步成果的丰富营养,随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自己的形式,充实和完善自己的内容。只有这样,它才能成为正确指引科学技术发展的向导。

参考文献

科技道德论文篇(10)

该著作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分析现代科学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入手,着重研究科技伦理思想的历史嬗变、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思想的精要、科学技术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等重大问题。通过对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辩证关系的分析,强调科学技术既是一种物质性实践,也是开拓性的社会伦理实验,并从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向度、科技文化尤其是科学精神的伦理意蕴等视角,深刻揭示了现代科学技术的伦理本质及其表现。在此基础上,研究科技进步与道德建设互动系统及其运行机制,进而提出了当代中国科技伦理建设的若干对策和建议。窃以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伦理反思》一书至少表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其一,凸显问题。哲学研究呈现出的问题意识是哲学在当今时代体现出的最突出的特点。面对现代科技发展呈现的各种现象,作者能准确地发现问题。作者认为,在现代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凸现出的问题既有科技本身的,也有科技发展产生的负效应,这些问题无不与人有关,并突显出文化的特质。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作者勇于面对问题,强调要走出西方学者提出的 “二难推理”,要面向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难题与传统道德面临的严峻挑战。最后,善于解决问题。在书中,作者提出了科技伦理建设的多维视野及当代中国科技伦理建设的运作策略,这为合理解决当代科技伦理问题提供了参考,对当前的社会发展与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的意义。

其二,强调实践。本研究内容紧扣时展的脉搏,强调多学科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全新的理论与方法来指导科技发展的实践。同时,立足于我国科技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分析了科技伦理思想演进的历史,科学技术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通过对发展历史的考量,为现实的科技伦理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本研究还形成当代中国科技伦理建设的思路,这些思路包括:社会层面的科技可持续发展;伦理视野的科技文化建设;个体层面的科技发展与道德观念等。实践探索上,强调可操作性,以科技发展为视域来探讨伦理环境建设的内容和意义,对当代科技发展与科技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三,注重创新。对科技与道德的关系,作者认为,科学技术和伦理道德都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科技进步与道德建设是一个双向互动的系统。科技进步促进道德建设,并为道德建设提供物质基础;道德建设又推动科技进步,为科技发展把握前进方向。但是,科技进步与道德建设互动是有条件的,其运行重在建设;对科技在文化中的作用,作者提出科学技术进步是先进文化建设的第一推动力。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须高度重视建设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而要建设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就必须高度重视科学技术文化建设,重视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在全社会弘扬科学文化;对科技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作者认为,科学技术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但是科学技术促进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科学技术本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把可持续发展引入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思想中,就是要强调科学技术发展不是为了追求单一的经济增长逻辑,而是把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同人类社会、环境相协调,即通过满足发展系统中的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依存、协调发展来促进整体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科技道德论文篇(11)

专业名称 4月14日上午 4月14日下午 4月15日上午 4月15日下午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金融(专科) 00073 银行信贷管理学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20 高等数学(一) 金融(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74 中央银行概论 00060 财政学 金融(专科) 00072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04729 大学语文 金融(专科)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工商企业管理(专科)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20 高等数学(一) 工商企业管理(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45 生产与作业管理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工商企业管理(专科) 00146 中国税制 04729 大学语文 工商企业管理(专科)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会计(专科) 00157 管理会计(一)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20 高等数学(一) 会计(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55 中级财务会计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会计(专科) 00146 中国税制 04729 大学语文 会计(专科)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人力资源管理(专科) 00164 劳动经济学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166 企业劳动工资管理 00020 高等数学(一) 人力资源管理(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人力资源管理(专科)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市场营销(专科)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20 高等数学(一) 市场营销(专科) 00179 谈判与推销技巧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77 消费心理学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市场营销(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178 市场调查与预测 04729 大学语文 市场营销(专科)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电子商务(专科) 00893 市场信息学 00892 商务交流(二)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889 经济学(二) 电子商务(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898 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 00900 网页设计与制作 00902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 电子商务(专科)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电力市场营销(专科)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77 消费心理学 06141 电力销售与管理 电力市场营销(专科) 00157 管理会计(一) 00045 企业经济统计学 06138 电力市场法律法规选读 06142 多种经营管理 电力市场营销(专科) 00179 谈判与推销技巧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电力市场营销(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物流管理(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5364 物流企业会计 物流管理(专科) 05361 物流数学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劳动和社会保障(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313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 采购与供应管理(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5364 物流企业会计 05728 采购谈判与供应商选择 采购与供应管理(专科) 05361 物流数学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采购与供应管理(专科) 05734 商业组织与过程 销售管理(专科)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77 消费心理学 销售管理(专科) 00185 商品流通概论 00054 管理学原理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销售管理(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律师(基础科段)(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919 刑法原理与实务(一) 00920 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一) 00923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 律师(基础科段)(专科) 05679 宪法学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677 法理学 法律(基础科段)(专科) 00247 国际法 00245 刑法学 00260 刑事诉讼法学 04729 大学语文 法律(基础科段)(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677 法理学 法律(基础科段)(专科) 05679 宪法学 行政管理(专科) 00292 市政学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277 行政管理学 00040 法学概论 行政管理(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107 现代管理学 04729 大学语文 行政管理(专科)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学前教育(专科) 00384 学前心理学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387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 00012 英语(一) 学前教育(专科) 00394 幼儿园课程 00385 学前卫生学 00392 学前儿童体育 00383 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413 现代教育技术 00396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04729 大学语文 学前教育(专科)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397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小学教育(专科) 00405 教育原理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415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 00012 英语(一) 小学教育(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406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 00417 高等数学基础 00416 汉语基础 小学教育(专科) 00413 现代教育技术 00418 数论初步 小学教育(专科)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小学教育(专科) 06764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策略 秘书(专科)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315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00510 秘书实务 00034 社会学概论 秘书(专科) 00854 现代汉语基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40 法学概论 秘书(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秘书(专科) 04729 大学语文 汉语言文学(基础科段)(专科) 00024 普通逻辑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31 心理学 00012 英语(一) 汉语言文学(基础科段)(专科) 00429 教育学(一) 00530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00506 写作(一) 0053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汉语言文学(基础科段)(专科) 00535 现代汉语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汉语言文学(基础科段)(专科) 00633 新闻学概论 汉语言文学(基础科段)(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英语(基础科段)(专科) 00595 英语阅读(一) 00794 综合英语(一) 00522 英语国家概况 00795 综合英语(二) 英语(基础科段)(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英语教育(专科) 00429 教育学(一) 00794 综合英语(一) 00031 心理学 00795 综合英语(二) 英语教育(专科) 00595 英语阅读(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522 英语国家概况 04729 大学语文 英语教育(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6764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策略 广告(专科)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635 广告法规与管理 00636 广告心理学 广告(专科) 00633 新闻学概论 00178 市场调查与预测 04729 大学语文 广告(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室内设计(专科) 00708 装饰材料与构造 00688 设计概论 00692 计算机辅助图形设计 室内设计(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视觉传达设计(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688 设计概论 00692 计算机辅助图形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专科)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数字媒体艺术(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7206 摄影摄像技术应用 00012 英语(一) 数字媒体艺术(专科) 07887 平面设计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数字媒体艺术(专科) 07891 数字媒体视频编辑 05422 版面设计 数字媒体艺术(专科) 08720 艺术欣赏 冶金工程(专科) 02049 物理化学(一)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5669 炼钢原理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冶金工程(专科) 02183 机械制图(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671 炼铁学 冶金工程(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9538 炼钢学 机电一体化工程(专科) 02183 机械制图(一) 02234 电子技术基础(一) 02185 机械设计基础 00012 英语(一) 机电一体化工程(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机电一体化工程(专科) 02205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机电一体化工程(专科) 04729 大学语文 计算机及应用(专科) 02316 计算机应用技术 02198 线性代数 02141 计算机网络技术 00012 英语(一) 计算机及应用(专科) 02318 计算机组成原理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计算机及应用(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30 电子技术基础(三) 02323 操作系统概论 计算机及应用(专科) 04729 大学语文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专科) 00429 教育学(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31 心理学 00012 英语(一)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专科) 00431 教学设计 05197 教育电视节目编制(小教) 05199 程序设计语言(小教) 04729 大学语文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5200 电脑平面设计动画制作(小教)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专科) 06764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策略 网络工程(专科) 00911 互联网数据库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141 计算机网络技术 00012 英语(一) 网络工程(专科) 02316 计算机应用技术 04730 电子技术基础(三)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网络工程(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7129 java语言程序设计 02205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网络工程(专科) 04729 大学语文 网络工程(专科) 07186 软件技术基础 交通运输(专科) 02570 运行组织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2569 运输设备 00020 高等数学(一) 交通运输(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1 铁路运输综合业务 02571 铁路站场 交通运输(专科) 05204 铁路财务管理 04729 大学语文 机车车辆(专科)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6353 机车车辆热工基础 06354 铁道机械设计基础 机车车辆(专科) 06357 机车构造原理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6358 机车车辆制造及修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