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保险硕士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1 17:08:33

保险硕士论文

保险硕士论文篇(1)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社会消费模式日趋个性化、多样化,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企业升级换代、重组兼并趋势方兴未艾,经济增速的下调使传统的隐性风险显性化,要将其化解尚须时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保险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2014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简称新“国十条”),进一步明确了保险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对行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新形势下,保险业迫切需要高层次的人才,率领行业应对新形势、开拓新领域、带来新突破,保险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已成为现代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保险行业发展面临的人才瓶颈

保险业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保险需求、社会环境、经济形势、科技发展水平、国家政策以及国际环境等,但是最主要的还是保险从业者的素质水平和业务能力。人才是保险市场的主体,也是制约经济新常态下保险业发展的首要因素。总体来看,当前保险业的人力资源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保险业的发展需求。(一)高层次人才比例偏低高层次人才比例偏低,专业化程度不够。新形势下,无论是化解以高杠杆、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应对质量化、差异化为主的市场竞争,还是投资中的创新驱动,都需要保险行业推出具备精算、业务管理、风险合规等知识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同时,人们的保险需求档次不断提高,并且日益个性化、多样化,需要进一步创新保险产品和保险服务。这些工作由于其性质和类型的特殊性,对学历和专业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当前我国保险业人才队伍的情况如何呢?中保协的《2018年中国保险行业人力资源报告》显示,当前我国保险业人才队伍总量不大,质量不高。保险行业大专及以下学历者占从业者的49%,硕士及以上学历者仅占3%,保险行业较高学历背景人才仍比较稀缺。同时,高校本科保险专业的培养定位缺乏鲜明的特色,多是作为金融学的分支,专业知识较为泛化。这种状况难以满足新形势下保险业的发展需要。(二)偏重于学术型人才培养偏重于学术型人才培养,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现代保险市场的发展,要求从业者不仅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必须拥有较强的研判、沟通和决策能力,以及比较丰富的保险行业实践经验,能够应对数字化时代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处理各类突发事件。但是,现有的保险本科教育和学术硕士教育,都存在着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一方面,教学方式仍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实践训练不足;另一方面,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往往比较陈旧,与当下保险市场需求发展脱节,学生缺乏对保险实际业务操作的了解,更不用说大数据、网络化的市场研判和风险管理了。高职、高专教育虽然侧重于实践能力培养,但是学制短、起点较低,难以培养出理论基础坚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三)知识结构单一知识结构单一,驾驭能力弱。目前的保险专业本专科教育还存在如下问题。一方面,教学内容主要局限于保险专业传统知识领域,与当代金融业密切相关的金融、经济、管理、投资、统计、心理、保健等领域的知识涉猎不够;另一方面,对学生风险管理与精算专业知识的培养依旧薄弱。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使保险从业者很难应对保险业转型的挑战,更不能引领数字化时代市场经济保险产品创新服务的潮流。上述这些状况,严重制约了保险业的发展,而保险专业学位硕士教育,恰恰是打破保险行业人才瓶颈、满足保险业深入发展需求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部分高校开始招收保险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但人数较少,并且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其在人才定位和培养方向上,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总结。

二、保险专业学位硕士的鲜明特色

保险专业学位硕士作为一种新型的培养对象,是适应保险业发展新形势、新需求而量身定制的,它不同于传统的保险专业本专科教育,也不同于侧重于学术研究的保险学硕士培养。这不仅表现在培养的水平和方向上,更表现在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上。(一)培养定位——高层次。。”[1]保险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目标是高档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不同于普通保险专业本科教育,保险专业学位硕士一方面在专业知识深度、广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培养要求,另一方面在能力、视野和素质方面也有着更高的标准,这样才能胜任现代保险业不断创新发展的需要。这样的人才面对复杂数据资料能研判,能预见保险市场的发展潮流,面对多重利益冲突能果断决策,遇到困难挫折能坚韧不拔,有开放胸襟、全球目光和创新能力。(二)培养重点——应用型。保险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直接面对保险市场。针对目前保险市场对业务经营、保险中介人才的大量需求,尤其是对风险管理、精算、核保、理赔等专业人员的需求,保险专业学位硕士培养不仅对专业基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以鲜明的应用型为特色。吸取近年来各高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经验,保险专业学位硕士采取“学校学习与企业工作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理论学习与实习实践经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聚焦创新与行业发展需求相结合”的教改模式[2]。紧密结合保险实务,注重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参与产品项目研发,同时提倡学生采用调研报告、案例分析和业务设计等形式完成课程论文。以保险实训基地为依托,保险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打破学习和见习的界限,学生学业完成即融入行业,“零过渡期”使其成为保险业的行家里手。(三)专业背景——复合型。当前的经济运行和保险业的运营实践都表明,传统的单一知识结构培养出的保险专业学生,已经不能满足保险市场的发展需要。无论从维护社会安定、保障经济秩序,还是从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愿望来看,保险行业都需要复合型人才。可见,必须提倡高校根据培养方向和院校特色,打造不同类型的复合型保险人才。如“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复合型理财核保人才、复合型保险金融工程师、复合型投资管理人才”等[3]。保险专业学位硕士在招生时,可以通过鼓励跨专业报考,吸纳不同专业知识背景的学生进入保险行业。例如,具有金融、经济、法律、会计、医学等背景,到了保险专业学位硕士阶段,都具有各自的独特优势和可塑性。可见,保险专业学位硕士培养定位具有复合型的特色。

三、新形势下保险专硕培养方向

围绕着“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保险业领军人才”这个培养目标,保险专业学位硕士在培养方向和途径上也有着特殊的要求。笔者主要从专业技能、综合素质与品行操守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理解。(一)专业技能。保险专业知识、保险业务能力任何时候都是保险从业者的基本素质要求。但是在新形势下,有了这些基本知识技能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经济新常态下新“国十条”的要求来审视保险专业学位硕士的专业技能培养。1.掌握风险管理与精算技能现代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市场经济是一个风险聚散场,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近年来,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在业内积聚了不少局部性风险;同时,经济新常态和保险科技时代的来临,产业融合、互联网+、险资运用等因素的冲击,催生了行业新的风险点。上述种种来自多方面的风险挑战,一方面要求保险公司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健全体制机制,保证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对保险公司精算人才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防范化解风险需要以精算为手段。诸如保险产品的设计、相关费率的计算、保费和保额调整等,没有精算寸步难行。新“国十条”将“坚持完善监管、防范风险”列入基本原则,《上海金融领域“十三五”紧缺人才开发目录》中,将风险管理、精算人才列为紧缺人才。这些领域专业性强、难度大,需要高层次学历教育进行专门培养,保险专业学位硕士正是上述紧缺人才的重要培养渠道。2.“一专多能”的知识架构“一专”当然指的是保险领域的专业知识。但是,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保险公司产业融合是大势所趋,保险业与其他金融行业以及保险业跨界融合,使保险行业的经营管理日益复杂。在新形势下,高层次保险人才不仅应当精通保险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具备相关领域的综合知识技能,这就是“多能”。保险专业本身就是综合性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使保险学学科融通进一步强化,学科边界更加模糊。必须鼓励学生跨学科选课,除了保险学概论等核心课程外,还应包括经济管理、统计学、法学、数理基础、财务会计等相关课程,商业银行经营、证券投资、金融理财等通识课,以及医疗健康、心理学、社会人口、气象灾害等方面的拓展课程[4]。有了“一专多能”的知识架构,才能抓住机遇,适应保险市场发展的潮流,创新保险产品,推进保险业发展,有效监管经济社会风险,服务于国计民生。(二)综合素质。这里的综合素质,指未来保险业高端人才信念操守、方法手段、情感态度以及视野胸襟等品格,它制约着专业技能的发挥。在未来保险市场的广袤空间里,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如鸟之双翼。因此,保险专业学位硕士教育,还必须重视综合素质的养成。1.强化创新能力,培养能够推动行业发展的高端人才新“国十条”明确提出,要增强保险产品、服务、管理UniversityEducation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市场主体差异化竞争,个性化服务。保险市场主体的消费需求日趋多样化,这要求从业者具备根据市场需求创新保险产品的能力,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开发出各类更具有竞争力的保险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随着人们的消费需求层次不断提高,从业者要创新服务理念,将市场需求进一步深化、细化,为市场主体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创新保险产品、创新服务理念,其内核是思维方式的创新。创新教育对于保险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来说必不可少,可以通过案例领悟,哲学、心理学方法启迪等进行思维方式的优化。创新教育还可以通过创新空间和平台的设置,如建立保险产品创新虚拟实验室、选定保险服务创新试验基地等。根据近年来国内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经验,通过校企联合、产学研相结合组成人才孵化基地——“协同创新中心”,这也是一个好的选择。它“提供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外部条件支持,如学校制度、师资、创新平台、资源环境等”[5]。2.注重科技引领,培养适应互联网金融时代的高端人才近年来,中国的保险科技快速发展,这给整个行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保险行业逐步向数字化转型,保险产品设计、保险流程管理、保险服务提供、保险营销方式等各个环节的智能化趋势日益明显,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正在使行业面貌焕然一新。互联网的发展不仅使保险业的运行方式发生重大变革,也为保险科技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形势下,我们需要培育的是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及网络应用,具有一定信息处理能力的新型保险人才:一方面,这是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保险市场的需要,提供更好的个性化服务;另一方面,通过保险专业学位硕士对保险科技的研究,形成产学研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可以推动行业改革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3.开拓国际视野,培养适应保险业改革开放的高端人才新“国十条”明确指出,要提升保险业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一方面,外资保险公司正在大规模“引进来”。截至2018年底,中国共有59家中外合资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374个,共吸纳6万余名从业者[6]。另一方面,中资保险公司正在逐渐“走出去”。在政策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保险公司通过多种渠道进入海外市场,行业竞争日益国际化。同时,区域性、国际性合作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自贸区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也需要保险业作为重要支撑。在新形势下,需要大批具有全球视野、精通国际保险业务的领军人才进入这些领域,带动保险行业进一步扩大开放,从而更好地提高我国保险行业的规模与影响力。要培养国际胸襟和开放视野,学生需学习世界历史、文化和语言,学校应开设世界经济和政治等选修课,和国外名校进行培养交流。4.凸显实践能力,培养面对市场经济的高端应用人才应用性特色决定了保险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不能以课堂教学作为单一渠道。学生入学后就要由学校和导师在相关实验基地安排见习岗位,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导师的遴选,资深保险业务专家应占一定的比例。实践导师“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创新平台”“有利于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是传统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创新”[7]。毕业考核方式,可以以保险产品创新报告、保险服务个性化创新报告的形式出现,并辅之以实绩考核。这样一方面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纸上谈兵,另一方面能缩短从学生到保险从业者的转化时间,及时有效推动保险事业的发展。(三)品行操守。职业道德是任何一个行业的行为底线,保险业也是如此。近年来,随着监管部门逐渐加强监督和管理,保险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行业内不正当竞争、误导销售等问题仍存在,影响了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新形势下,我国要从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迈进,这意味着我国保险业不再追求数量上的扩张,更重要的是实现提质增效的内涵式发展。人人努力,诚信造福于民,塑造良好的行业形象,打造行业品牌,是保险业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保险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主要培养对象,是未来团队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在行业中处于核心位置,可以对其他的从业者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加强保险专业学位硕士职业道德的培养,有利于为其他保险从业者做出表率,提高行业的社会亲和力和社会吸引力。这里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角色心理转换和增强使命担当。要让受教育者从“卖产品、卖人情、卖服务”的“跑街先生”角色意识,真正转化到发挥社会稳定支柱、服务社会民生的时代担当上来。在道德修养上,导师必须躬亲垂范,通过课程思政等渠道,教育保险专业学位硕士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

[参考文献]

[1][3]许飞琼.中国保险人才战略:现状、目标与关键措施[J].保险研究,2011(12):108-112.

[2]尤嘉阳.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J].大学教育,2019(12):157-159.

[4]崔惠贤.新“国十条”颁布后上海高校保险人才培养改革探析[J].上海保险,2014(11):52-57.

[5]盛守照,叶冯超.基于协同创新中心改革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究[J].大学教育,2015(7):10-12.

保险硕士论文篇(2)

[3] 刘新军.保险公司合规管理体系建设研究――以ZH公司为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第19页.

[4] 张大治.保险公司合规管理实施研究[J].管理视野,2008.1.第102页.

[5] 陈音子.合规风险管理原则的几点思考[J].上海保险,2007(07).

[6] 梁嫦娥.保险公司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7] 黄振宇.浅议保险公司的合规管理[J].保险研究,2008.

[8] 李祝用,鲍为民.保险公司合规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保险研究,2006(05).

[9] 李伟.保险公司合规管理工作理论与实践[M].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0.

[10] 王,董昭江.论保险公司的合规管理及其实现机制[J].金融研究,2007(3).

保险硕士论文篇(3)

[6] 全球商业价值研究院.全新的价值整合者――全球CFO调研洞察[EB/OL]..

[7] 江虹晓.信托投资公司全面风险管理风险关键点控制方案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0-03-24.

[8] 张岩.国际工程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9-06-01.

[9] IBM全球CFO研究.半数企业未准备好应对重大风险[EB/ OL].[2007-10-31]..

[11] 范晓东.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浅析[J].武汉: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10).

[12] 沈永伟.基于出口企业构建风险管理体系的研究[D].北京:中央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0.

保险硕士论文篇(4)

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初试科目一般为四个单元,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体育硕士、应用心理硕士、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药学硕士、中药学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护理硕士初试科目设三个单元,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基础课,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会计硕士、图书情报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和审计硕士初试科目设两个单元,即外国语、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满分分别为100分,200分。

保险硕士论文篇(5)

我国金融工程本科专业最早设立于2002年,经过几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有4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该专业。与此同时,一些“985”高校也开始开设金融工程硕士专业,使得我国金融工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我国金融工程人才还是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金融工程是一个新型的学科,师资力量跟不上,地方高校没有较好地加入人才培养的队伍。下面对我国地方高校金融工程硕士人才需求进行了理论分析、现状与趋势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一、地方高校金融工程硕士研究生人才需求理论分析

(一)劳动价值论 古典劳动价值论把劳动看作同质的,在时间长度相等的情况下,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是相同的,因此时间长度是决定价值量的唯一因素,没有对人才价值做出独立分析,从而对人才价值的分析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但至少说明了地方高校金融工程硕士研究生人才的劳动也是可以创造价值的,是市场所需要的。马克思认识到了古典劳动价值论的缺陷,提出了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倍加,从而说明了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在价值创造中量的区别。马克思指出了人才的脑力劳动的重要性,但依然没有把知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要素来对待,而只是作为附属于劳动者的生产技能,因此用来分析当今社会人才价值,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至少说明了地方高校金融工程硕士研究生人才的劳动是一种复杂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比简单劳动多,金融企业需要这样的人才。当今的社会已经从工业经济时代进入到了服务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人类的价值创造已由主要依靠体力劳动创造转变为主要依靠脑力劳动创造,这个事实决定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内容也要有相应的转变。同时,在价值创造主要依靠体力劳动创造向主要依靠脑力劳动创造转变的过程中,劳动者单位时间创造价值的能力是不断提高的,创造的财富是不断增加的。从工业经济社会向服务经济社会、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社会的转变导致了不同类型的劳动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变化,人才的作用大大提高。现代社会使服务、知识、信息、技术在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发生了质的飞跃,把它们当作是一种独立的生产要素来对待,而不是劳动力的附属物。而服务、知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必须以人才为载体,或者由人才来提供,因此人才成为现代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和特别重要的生产要素,并且与从事相对简单生产过程的劳动者相区别。据此人们提出了现代劳动价值论。现代劳动价值论认为不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创造价值,而且服务劳动、知识劳动、信息劳动等劳动也能创造价值,在相同时间长度内,后者创造的价值很可能比前者多得多。地方高校培养的硕士研究生人才作为掌握大量金融知识和金融工程技术的人才,能够提供金融服务劳动、金融知识劳动和金融信息劳动,创造出大量的财富和价值,可以成为金融行业劳动力市场的新宠。

(二)人力资本理论 西奥多・W・ 舒尔茨在20世纪60年代第一次系统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也可以称为人才资本理论,使其成为经济学一门新的分支。贝克尔弥补了舒尔茨只分析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宏观作用的缺陷,建立了人力资本理论的微观基础,研究了人力资本与个人收入分配的关系。爱德华・丹尼森对舒尔茨论证的教育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做了修正,将经济增长的余数分解为规模经济效应、资源配置和知识进展和应用,从而论证了1929至1957年间美国的经济增长中教育的贡献率。人力资本理论总的来说包括以下核心观点:⑴人力资本是区别于物质资本的另外一种资本,是指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即对生产者进行教育、职业培训等支出及其在接受教育时的机会成本等的总和。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2)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人力资本投资与国民收入成正比,比物质资源增长速度快。(3)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不应当把人力资本的再生产仅仅视为一种消费,而应视同为一种投资,这种投资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最基本的主要手段,所以也可以把人力投资视为教育投资问题。生产力三要素之一的人力资源显然还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具有不同技术知识程度的人力资源。高技术知识程度的人力带来的产出明显高于技术程度低的人力。(4)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符号。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对我国金融企业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机构网点数量、存贷款业务规模等金融物质资本和金融产品服务,更重要的是金融知识开发、创新与有效运用,也就是金融人力资本的投入。金融人力资本形成的一个主要途径是大学教育和培训。在我国当前高层次的金融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的金融工程人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鉴于教育部直属高校在金融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规模较小,迫切需要地方高校加入金融工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队伍。金融业要现实现代化、国际化、自由化和金融工程化,建立我国的国际金融中心,都必须培养本土金融人力资本,离不开的大力推动和贡献,让地方高校逐步参与金融工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更显得重要和迫切。

二、地方高校金融工程硕士研究生人才需求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金融业全球化扩大了金融工程人才需求,强化了人才质量 金融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和我国金融业的进一步改革开放,使得我国金融业融入世界金融市场的步伐加快,世界金融市场对我国的影响也更加深化。(1)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促进金融机构竞争,竞争的本质在于本土化人才的竞争。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开放将促进金融机构国际化竞争,这种竞争实质上是金融人才的竞争,特别是更高层次的金融工程人才的竞争,从而产生对更高层次的金融工程硕士研究生人才的需求。一方面,最近几年,我国正在逐步取消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准入限制和业务限制,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不仅开设大量的分支机构,而且业务和经营规模逐步扩张,需要大批来自中国本土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以解决作为外资企业适应投资环境本土化的问题,由此将形成对国内金融人才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为了在与外资金融机构的竞争的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本土的金融机构需要进行金融创新和拓展新型业务,这些都是金融工程的内容,因此需要大量的金融工程硕士研究生人才,但我们不能简单依靠海外人才的回归和引进,必须立足于本土,进行大量高层次,国际化金融人才的培养。(2)我国金融业的全球化及融入世界金融市场,必然强化人才的质量。在我国金融市场向世界开放的同时,根据WTO的互惠原则,世界其他国家的金融市场也向我国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开放。一方面,近些年我国金融机构加快了到海外增设分支机构的步伐,大力拓展海外业务,因此需要一批批具有双语能力,熟悉外国法律法规、金融业务并富有管理经验的高素质金融人才。特别是欧美等国的金融业务中利润最为丰厚和发达就是金融衍生产品业务,因此,在海外金融人才需求中金融工程硕士研究生人才更多一些。另一方面,近些年,为了规避风险的需要,我国一些企事业单位经常参与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利用期货、期权等产品从事套期保值交易,出现了一些巨亏的案例,因此,我国这些企事业单位急需金融工程硕士研究生及以上的人才,管理其国际金融工程业务。(3)我国金融业全球风险管理和监管的需要。金融全球化导致金融风险的全球化传染,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再次证明其危害性,各国都需要加强金融风险的管理和监管。一方面,随着金融产品的创新日益丰富与迅速,金融市场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各类金融风险也随之更为突出复杂,而金融工程最主要功能就是风险管理,所以金融业为了增强抗风险能力,需要大量的金融工程硕士研究生人才。另一个方面,按照巴塞尔新协议原则,银行根据自己面临的风险,选择合适的工具来加强风险管理。随着金融机构的市场化运作,金融的竞争激烈,市场风险随之加剧,在金融业务交叉和运用衍生工具的情况下,控制风险变得更加复杂,对风险管理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建立相应的监管制度和机制外,还必须培养相应的金融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监管人才。

(二)我国建设完善的金融体系需要金融工程等专业人才 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体系无论从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体系,还是从金融产品和业务都取得长足的进展,而且逐步呈现金融工程化的发展趋势。这不仅需要不断吸纳大量的金融工程等专业的人才,而且提高了金融工程等人才需要的层次。(1)从金融机构体系上看,我国全国及地方金融机构体系的快速发展,凸显了对金融工程等专业人才的需求。首先,银行机构。从规模上讲,除了四大国有银行外,还有大量的中小银行,都在招兵买马,扩大市场占有率;从区域上讲,除了全国性银行,大量由城市信用社改制而来的城市商业银行和由农村商业银行改制而来的农村村镇银行都在所属区域不断开设分支机构,招收大量的人才。特别一些地方银行,比如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平安银行等,通过上市、并购等方式增加资本金,扩大规模,并向全国市场发展,也需要招收大量的人才。其次,证券机构。除了传统的证券公司外,现在新兴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QFII机构、QDII 机构、投资机构等证券机构都获得了大量发展,需要招聘大量人才。再次,其他金融机构也发展十分迅速,主要有保险机构以及外汇、期货、黄金等交易的中介机构。(2)从金融市场体系上看,金融市场呈现的多层次多元化复杂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提升了金融工程等专业人才的需求层次。第一,我国正在构建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金融市场从信贷市场、证券市场、保险市场到基金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典当市场等都全面快速发展,一个由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期货市场等市场组成的全国性金融市场体系已基本建成。针对金融工程人才的需求表现得格外明显。第二,我国正在发展多元化的金融市场体系。随着我国金融期货的推出,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将成为金融市场主要发展方向和领域,这种金融市场发展趋势需要金融工程硕士研究生及以上人才参与,才可能有更好的效率和效益。再次,我国金融市场变得日益复杂和动荡。金融工程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层次的人才才有可能更好对应对金融市场的复杂变化。第三,我国金融市场正在经历技术革命。信息化全面推进,技术带来金融业新的变革,网络银行、低碳银行等金融创新成为全球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水平的高低取决于金融工程等专业人才水平和层次的高低,需要更多复合型且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3)从金融产品和业务上看,我国金融产品和业务的金融工程化趋势提高了人才需求的层次。随着金融业的金融工程化发展日益明显,无论在宏观还是微观层面上,金融竞争的焦点已转向金融工程化竞争,即运用金融工程的思想、理论和技术,通过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拆分、组合、创新,以特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工具、方案、策略等),为各种金融问题提供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满足市场丰富多样的金融需求。这种发展趋势要求金融企业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借鉴金融工程管理的思维,将现金融工程方法和技术引入金融实际运作领域,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工程的、信息的方法,及时设计开发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由此可见金融工程的运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或者说金融业运行已离不开金融工程思想和技术的运用了。首先,银行在金融创新浪潮的推动下,将其传统产品和业务融入金融工程的思想和技术进行创新,研发了新产品,挖掘了新的业务空间,拓展了新市场,成为银行竞争的焦点和新的利润增长点,如传统存款融入金融工程的思想和技术创造出结构性金融产品,如将传统理财业务与金融工程的思想与技术结合,开发新型理财业务,金融权证、金融期货等理财业务,如场外金融衍生品业务等,这些已成为银行业务拓展的重点,而这类业务的开展需要集多种研究、应用能力于一体的金融工程人才;其次,证券业将金融工程的思想和技术应用于风险的管理、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交易策略的创新等领域,这些都有赖于金融工程人才。在风险管理方面,金融工程学者运用金融工程的思想和技术,创造出利率免疫、风险价值VaR(包括其衍生品如CVaR、ES等)、Delta(以及Gamma、Theta)中性等金融风险管理技术;在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方面,金融工程师已开发出许多新的证券产品,如资产证券化产品、证券投资基金、奇异期权、结构化产品等;在交易策略创新方面,金融工程学者和业界已经创造出了套利、套期保值、杠杆投资等的策略,如标的资产与期权的组合策略、差价组合策略、差期组合策略、对角组合策略、混合期权策略等。再次,金融工程是保险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保险产品创新的技术和工具。

(三)金融工程理论的广泛应用增大了金融工程等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 金融工程在实际应用领域十分广阔,已经远远超越了金融和财务的领域,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投融资决策和资金管理、兼并收购、激励机制设计、战略管理等多个领域。(1)风险管理。企业综合运用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等金融工程工具,应用套利、套期保值等金融工程交易策略,对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价格风险、信用风险、供应链风险等风险进行管理,取得较好效果。(2)投融资决策和资金管理。人们将金融工程的思想、理论和技术应用于投资决策和融资管理,用于解决企业投融资定量分析难题。首先,投资项目可以被视为公司增长的“看涨期权”,期权定价方法为投资决策提供了定量化的方法;其次,为满足融资的特殊需求并降低成本,金融工程师们设计了各种类型的浮动债券、息票变化型互换等;最后,随着我国各经济主体的行为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投融资活动日益扩大和复杂化。他们不仅需要有专门的金融人才来进行日常的资金管理,还需要通过金融人才来有效利用各种融资渠道、进行各种投融资决策。(3)兼并收购。人们将金融工程的思想、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企业的兼并收购,用于解决企业的兼并收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难题。为解决企业的兼并收购过程中的融资困难,金融工程师们引入了垃圾债券和桥式融资;为解决企业的兼并收购过程中的资产定价难题,金融工程学者引入了实物期权;为解决企业的兼并收购过程中对未来发展趋势看法不一致问题,金融工程师们设计了领子期权得到解决等。(4)激励机制设计。现在我国几乎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引入了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作为员工薪酬设计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许多非上市公司也相继引入了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来激励自己企业的员工。(5)战略管理。人们把金融工程作为一种战略工具而不仅仅是价值评价工具,是企业战略管理这一领域思想的巨大进步。其实,战略可以被视为由一系列的实物期权和学习过程形成,期权定价方法可以用以提高和改进企业在战略投资组合的序列和时机上的决策过程,对创新性战略的形成及其实施具有重要的价值。总之,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开放和全球化、建设完善金融体系以及金融工程理论与方法在企业的广泛应用都必须有赖于金融工程人才,而且对金融工程人才的质量、层次和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需要了地方院校培养大量的金融工程硕士研究生人才。

三、地方高校金融工程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对策

(一)加强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实现金融工程硕士人才的“无缝对接” 首先,我国地方高校需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加强产学结合,实现校企合作。金融工程学科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实践性很强,相应的金融工程专业岗位要求毕业生不但要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更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因此需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战略来培养人才,“请进来”主要是指把现在供职于金融工程岗位的高级经理人员请进来讲课,弥补金融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实践知识上的不足,也指对现在金融工程岗位的工作人员送进高校再学习,弥补理论知识的不足;“走出去”战略是指地方高校的老师进入企业的金融工程岗位锻炼,帮助企业解决金融工程问题,在帮助企业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金融工程经验水平,也包括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要利用业余时间去企业锻炼,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次,地方高校与地方企业进行联合培养金融工程硕士研究生,取长补短,节约成本。利用地方高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科研资源和企业的金融工程软硬件设施和场景场所,共同培养高级金融工程人才。这样不仅可以在金融工程工作实践过程中提高研究生的技术能力水平,而且还实现“节约型”高级金融工程人才的培养。

(二)加强招生、教学和科研改革,紧跟经济和企业的发展步伐 首先,高校必须适应当前社会对金融工程硕士研究生人才的需求,根据市场需要主动调整招生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及时抓住当前社会对金融工程硕士研究生人才需求的契机,扩大招生。其次,高校对金融工程硕士专业新的课程开发与原有课程改革必须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加强毕业生在未来金融工程工作岗位上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和从事实际职业活动能力的培养。课程开发和内容安排,要以经济和企业发展对高层次金融工程人才需求为依据,分析高层次岗位群和一般层次岗位群的不同要求,明确胜任这些职业岗位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并对能力进行分解和重新整合。在教学中可以弱化专业的学术性、系统性、完整性和理论性,强化技术、技能和应用开发训练,避免传统教学中的课程模式。

*本文系2009年度江西省教改课题“地方高校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项目编号: JXJG-09-1-41)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谭春枝、黄宇:《地方高校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的供需分析》,《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第4期。

保险硕士论文篇(6)

[1]M.Rothehild,J.Stigiitz.EquilibriumInCompetitiveInsuranceMarkets:TheEconomicsofMarketsWithImperfectInformation[J].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976,90(1):629-650.

[2]Akerlof.JA.Themarketforlemons:qualityuncertaintyandthemarketmechanism[J].QuarterlyJournalofEeonomies,1970,84(l):488-500.

[3]ArrowK.J.TheroleofsecuritiesintheOptimalallocationofrisk-bearing[J].ReviewofEconomicStudies,1963,31(3):91-96.

[4]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330.

[5]李玉泉.保险欺诈及其对策研究[J].法学杂志,2000,(01).

[6]刘喜华、吴育华.信息不对称与最优保险契约设计[J].中国软科学,2003,(10).

[7]王海英.保险业中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J].经济师,2005,(01).

[8]孙树垒、韩伯棠、孙建全.博弈双方逆向选择问题的均衡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6,(12).

[9]卢彦凤.保险市场逆向选择风险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青岛大学,2008.

[10]钟明.保险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94-98.

[11]张欢.中国社会保险逆向选择问题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06,(02).

参考文献

[1]伍云.保险监管法视野中的被保险人权益保护—兼论我国保险监管法的完善[C].硕士论文第3-6页.

[2]李喜梅.保险消费的特点及消费者权益的自我保护[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8(02).

[3]张兰.新《保险法》实施在即消费者权益保护“回归正途”[J].金融时报,2009.

[4]余龙华.保险消费者保护的深圳模式[J].中国金融,2012(07).

[5]涂东阳,钱敏.我国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几点思考[N].中国保险报,2012.2.16.

[6]邓阳.我国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研究.硕士论文第43、51页.

[7]李世玲.保险消费者六大权益需要保护.金融时报.

[8]2012年一季度保险消费者投诉情况通报.中国保监会

参考文献:

[1]管建云.论保险告知义务制度的适用[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1(7).

[2]邵胡敏.浅析保险告知义务[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1(7).

保险硕士论文篇(7)

金融工程学(Financial Engineering)是一门工程型的新兴交叉学科,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伴随公司金融、投资银行与证券投资业务等多种创新型金融业务而迅速发展。金融工程学标志着传统金融学走向了产品化和工程化,成为现代金融学的最新发展。

一、金融工程课程体系产生于引入的宏观认识

金融工程最初的狭义定义是组合金融工具和风险管理技术的研究。金融工程研究领域所涉及的范围包括如下层次:对创新型金融产品与工具的研发;设计开发新的金融手段;创造性地解决现实中的金融问题。各层次由浅入深,展现了递进的三个层次。各层次对应实例表现如下:第一层次包括对银行账户、共同基金,以及面向企业的期货、期权,可转换债券、新型优先股等给予创新型设计;第二层次包括银行金融制度等的再设计;第三层次包括创新企业融资结构,新型现金流管理策略的给出等。金融工程学创始人之一的约翰・马歇尔,曾任全美金融工程师协会执行主席,从实务角度也对金融工程的研究范围进行了概括。其认为应包括如下四方面,即证券及衍生产品等金融工具的交易,投资与货币管理,公司理财和风险管理。在特定条件下,传统型金融工具往往难以迎合公司兼并、收购等特定融资需求,其亟需金融工程师为其设计出能够恰当解决问题的融资方案。在诸多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方面,主要目标是开发各种套利交易策略,涉及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金融工具、法律法规和税率等多方面,包括纯套利性质交易策略和准套利性质的交易策略。其是将高风险投资工具转化为低风险投资工具的系统,包括开发“高收益”共同基金,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以及正向回购和反向回购协议等。金融工程所对应的风险管理强调,将多种风险管理方法进行组合,以对金融风险进行分析和管理,即根据企业的风险管理目标,对企业风险进行识别并测度,继而利用已有的金融工具构造出降低或规避风险的方案。

二、国内外金融工程专业方向学科特色比较

1.设在工程学院的金融工程硕士课程设置。(1)哥伦比亚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是把金融工程硕士设置在工程学院培养的代表性学校。其中,哥伦比亚大学的金融工程专业位居北美金融工程专业第二,普林斯顿大学的金融工程运用专业位居北美金融工程专业第九。其中,哥伦比亚大学的金融工程科学硕士学位(Master of Science in Financial Engineering)由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授予,普林斯顿大学的金融工程硕士学位(Master of Engineering in Financial Engineering)由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授予。从哥伦比亚大学金融工程硕士专业设置中,我们了解到,运用工程学和统计学的相关技术解决金融实际问题是该校进行培养的特点,该校所毕业的学生应具备在银行、证券及金融投资公司等各种金融机构从事相关分析工作的基本能力。哥伦比亚大学要求其学生必须掌握七门必修课程(金融工程随机模型、金融工程统计工具、金融基础原理、金融工程最优化、蒙特卡洛方法、资产定价与投资、连续时间序列),并将把统计学知识与工程学知识统一起来解决金融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核要点。

2.对于设在数学或统计学院的金融工程硕士培养课程,是因为在美国,金融工程课程被一些学校安排在数学或统计学院进行讲授。此种模式的代表学校包括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康乃尔大学等。通过分析上述几所排名前列学校的情况,我们发现,此种模式侧重于理论方面的研究。康乃尔大学出版了《Mathematical Finance》,是金融工程学领域的第一个学术期刊;斯坦福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金融工程相关研究成果也位于此研究领域中的领先位置。为此,培养金融工程领域中的专业学术型人才,是将金融工程专业设在数学或统计学院进行模式的一大鲜明特色。在该培养模式下,未来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硕士研究生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而且所毕业的学生还将获得数理金融科学硕士学位(Master of Science in Financial Mathematics)。芝加哥大学的金融数学硕士课程设置中对数学成绩的要求很高,而且学习难度也较大,其侧重于对学生学术理论的培养。具体来讲,该校此专业所设置的课程有高等数学与概率论,经济学,金融分析与金融模拟等。培养既能利用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对金融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又能以此对衍生产品进行设计和定价的能力。

3.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把金融工程专业设置在Hass商学院。纵观排名于北美金融工程专业前20的学校,将金融工程专业设在金融学院进行硕士培养的学校,仅此一家。不仅如此,Hass商学院还是全美商学院主导下惟一提供金融工程学位计划的学院。相比较于普林斯顿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授予的金融工程硕士学位,芝加哥大学授予的数理金融科学硕士学位而言,Hass商学院授予的是金融工程文学硕士学位(Master's in Financial Engineering)。文学硕士的培养模式较前者来讲,更偏重于实际运用,属于职业导向型教学模式,其对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要求较低。经济金融领域中实用性质较强的课程中,如公司金融、金融机构分析、金融创新案例、应用金融设计等课程,均被Hass商学院金融工程硕士课程设置在内。此类课程的设置将会使其培养的学生更易适应将来的工作,要求国内金融工程课程设置充分考虑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

比较发达国家和地区排名靠前大学金融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后发现:首先,美国金融工程人才培养集中于硕士培养,而现阶段我国金融工程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于本科阶段,目标是金融工程本科人才,为此,美国模式对于我们来讲存在较大差异性,不适宜直接照搬。其次,我国的资本市场尚处于转型阶段。这一时期的资本市场,往往层次感并不是很清晰、市场产品不能呈现多元化与多样性,在法律监管、技术保证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的缺陷。这使得有效市场假说和现代金融理论基本分析方法,这些金融工程研究所依附的基本理论并不能实现在我国的充分使用。目前,国内诸多大学均在结合本校的综合优势,开设金融工程专业及其相关专业,力求培养出金融工程人才。经济类学校教学的缺陷是,在工程教学上并无优势。一般有着金融经济理论和工商管理的基础和优势。因此,财经类大学开办金融工程专业如何展现出自身特点?所培养出的毕业学生如何在工作领域中与综合性大学学生进行竞争?财经类学校的金融工程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性何在?这都是我们一直在要探索、思考和研究的问题。适应市场发展,以需求为导向是我们的立足点。

真正适应我国情况的金融工程课程体系是,一方面以立足我国国情的实务性应用性课程为主,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还会不断被丰富发展,在完全成熟规范之后仍需数理性较强的研究作为支撑,因此还需在应用性金融工程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定量性的金融工程相关知识。金融工程学科发展简史告诉我们,金融理论是支持金融工程学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基础,现代的经济学相关理论、数学定价方法的理论、统计学的数值分析理论、会计学和财务分析的理论、金融与法学理论和税收策划理论等其他学科理论,也正在向金融领域渗透。

因此,金融工程学科的建设应该以金融与经济学结合的理论为基础,借鉴工程论的方法、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手段,为资本市场、金融中介和公司财务的发展提供创新服务。所以,对于财经类大学培养金融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培养目标具体包括:造就能够拥有广泛而扎实的经济学与金融学基本知识,数学知识背景适度,能够运用多种计算机模拟测算技术熟练地进行数值计算和仿真建模模拟的金融工程应用人才。

三、财经类院校在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的模式

1.设立院与院,系与系,甚至院与系之间的联合培养模式。金融工程学本身就属于交叉学科,学科交叉的特点明显强于其他学科,其要求各个学校在都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需要在相关院系之间尽可能地进行横向与纵向联系,以共同培养金融工程人才。其中,尤其以将管理学院的管理特色和金融学院的金融优势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为亮点。

2.建立灵活多样的课程制订规划。由于金融工程专业与实务领域中的诸多问题有着直接的密切联系,故而,灵活多样应该是其课程设计的一大特色,以保证其前沿性与持续性。课程制订规划的具体内容可以划分为如下三方面:①结合金融工程的学科特点和学校自身的发展优势,制订出体现学校培养特点的金融工程课程体系;②基于现实中一系列客观金融实际,以及实践课题需要,设计出相应的课程体系;③根据学生兴趣、特长、爱好,给予一定数目的,能够涵盖全学科的广泛的选修课程体系。

3.实施课堂教学与试验、实践教学结合的模式。强化实践性的金融工程学,应对其给予实验与实践的高度重视,课堂讲授与课堂练习的相辅相成,互相结合。课堂讲授是一种“分析模式”的教学模式,其更多强调的是学习的抽象性,对问题思考的垂直化,对确定性的追求,个体工作的独自性等。在课堂教学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需要重视金融工程专业的案例教学训练。结合形式多变的金融市场,更多地开展案例式的教学方法,与金融实务教学是实验教学中较为突出的特点。

4.强调团队学习模式。合作学习和小组工作结合是试验与实践教学采用较多的方法。可以按照实际项目或某个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由学科教师进行辅导。学生们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项目,从中掌握相关知识,并使综合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学会分工协调,团队合作。

5.提倡不同层次之间相互衔接的培养模式。金融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应注意将本科、硕士、博士不同层次的不同要求,注重将各层次的人才培养进行衔接。其应是复合型、应用型的金融技术人才。为此,在本科培养阶段,应强调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整体,并将理论实践结合对接点的识别作为重要的培养点,继而培养学生对金融工程方法、理念、意识的认知。这些是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本科阶段的主体任务。在硕士研究生培养阶段,如何能够掌握现代金融理论和金融工程技术实践能力是培养中所对应的重点。在博士研究生培养阶段,强调提升金融工程课题的研究素质和实践能力是对应的重点。

保险硕士论文篇(8)

课题组对保定某高校20xx届财经类专业的硕士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96%。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大致了解财经类硕士毕业论文指导与写作的现状。

(一)财经类硕士毕业论文的选题。

1.选题与专业的一致性。调查结果显示,83.3%的毕业论文选题与专业相符,16.7%的毕业论文选题与专业不相符。

2.选题的来源与内容。课题组统计调查问卷时,将财经类硕士毕业论文的选题来源分为几个方面:(1)对社会某个经济现象或热点进行调查分析,例如《大学生网购市场营销对策研究》《康师傅方便面大学生市场营销对策研究》等。(2)对实习单位的经营管理问题进行研究,例如《丰宁富兴大酒店内部控制问题研究》《L公司应收账款风险及防范》《XH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研究》《北京新姿服装服饰有限公司财务风险分析及建议》等。(3)对区域经济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例如《涉县花椒产业发展与对策研究》《顺平县桃林产业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满城县草莓产业化经营研究》《宽城满族自治县板栗产业发展问题研究》等。(4)根据统计年鉴数据或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研究,例如《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及提升对策研究》《华谊兄弟融资问题研究》等。(5)泛泛地对某一经济问题进行研究,例如《我国中小型企业无形资产评估的探讨》《人力资源政策对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等。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目前绝大多数财经类硕士毕业论文的选题与专业目标相一致,而且绝大多数毕业论文是对社会经济热点问题、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或者实习单位经营管理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而撰写的,这与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硕士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对硕士毕业论文的定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是相符的。

 

(二)财经类硕士毕业论文的写作。(1)实际数据资料的获得途径。调查结果显示,85.4%为互联网,44.8%为统计年鉴,39.2%为实习单位,16%通过问卷调查获得,11.5%通过政府部门获得,13.9%通过亲戚或朋友提供。(2)实际数据资料的获得难度。调查结果显示,23.3%的毕业生认为难度较大,74%认为难度不大,2.7%认为比较容易。(3)论文撰写时间的充裕情况。调查结果显示,49.7%的毕业生时间充裕,47.9%时间够用,2.4%时间不充裕。(4)撰写论文期间哪些事情耗用了毕业生的大量时间。调查结果显示,54.5%的毕业生认为是找工作,各种考试如考研、考公务员、考银行分别为24%、25%和11.8%,20.8%的毕业生选择其他。(5)对待毕业论文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79.5%的毕业生态度认真,17%态度一般,0.3%态度不认真,3.1%心有余而力不足。(6)论文的写作难度。调查结果显示,11.8%的毕业生认为论文写作难度很大,55.9%认为写作难度较大,31.9%认为写作难度不大,0.3%认为论文容易写。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获取实际数据资料的难度不大,实际数据资料的获取过多地依赖互联网,撰写论文的时间充裕或比较充裕,对待论文的态度认真,感觉撰写论文有一定难度,找工作、参加各种考试等牵扯了毕业生的精力。

(三)财经类硕士毕业论文写作的收获。

保险硕士论文篇(9)

经济学考研难易程度因人而异,跟很多因素有关,不仅取决于院校的专业国内排名情况、招生情况与报考人数、考试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个人的实力状况,不能以偏概全。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即价值的创造、转化、实现的规律即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分为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经济学两大类型。经济学考研因所考的专业不同、院校不同,所考的科目与内容范围不同。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复试的内容为各院校自主规定,初试具体情况如下:

1、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税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资产评估硕士下设的二级学科考试科目为4科,分别为:政治、外语、数学、专业课;

2、保险硕士与审计硕士考试科目为2科,分别为英语二与联考。

(来源:文章屋网 )

保险硕士论文篇(10)

硕士研究生招生全国统考科目为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英语二、俄语、日语、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基础、西医综合、中医综合。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全国联考科目为数学(农)、化学(农)、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法硕联考综合(非法学)、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法硕联考综合(法学)(其中: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基础、数学(农)、化学(农)、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试题由招生单位自主选择使用)。

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一般设置四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教育学、历史学、医学门类初试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体育硕士、应用心理硕士、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药学硕士、中药学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护理硕士初试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会计硕士、图书情报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和审计硕士初试设置两个单元考试科目,即外国语、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满分分别为100分,200分。

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税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保险硕士、资产评估硕士初试设置经济类综合能力考试科目,供试点学校选考,满分为150分。 科目 总分 题型 分值 政治 100分 单选、多选 50分 分析题 50分 英语 100分 完形填空 10分 阅读理解 60分 写作 30分 数学 150分 单项选择题 32分 填空题 24分 解答题(包括证明题) 94分注:考试所需材料

(1)2013年12月25日至2014年1月6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

保险硕士论文篇(11)

申请硕士学位课程 招生简章

经济的全球化,使得金融业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上升,也使公司与金融法成为各国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金融业是一个以规则运行为特征的特殊产业。实践证明,经过高素质法律训练的人尤其适应该行业的竞争与生存,因此,法律人往往会从事该行业工作,已经具备其他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员,如实现与法律专业知识的复合,成为复合型高端人才,则优势凸显。具备传统法律知识的人员,对于专业很强的公司与金融法律也有知识转型、更新和提升的需要。

浙江大学法学院为应对这种社会需求,特开设公司与金融法硕士课程班,综合浙江大学法学院和国内高校、研究机构及金融管理实务部门的优质资源,为学员提供硕士层面前沿热点国内外公司与金融法律知识,使学员的公司与金融法理论和实务能力得到跨越式提升。

【课程对象】

公司、证券、银行、保险、信托、期货、担保、贷款公司等相关行业人员;公安、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及仲裁委等公司与金融法律从业者;政府金融办、人民银行等“一行三会”监管官员。

专业背景不限,免试入学。

【课程设置】

法理学、法学前沿、硕士生英语、民法总论、物权法学、债权法学、商法、金融法、票据法、公司法、股权投资法、证券期货法、保险法、银行法、投资基金法、信托法、国际金融法、金融刑法、行政法(金融监管)、房地产法、民事诉讼与仲裁、货币金融专题、证券投资专题。

富有特色的实战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并进。

【学习时间】

1年半,双休日学习。

【证书颁发】

经考核合格后颁发浙江大学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课程班结业证书。符合条件,通过考试和硕士论文答辩可获得浙江大学法学硕士学位。

【课程费用】

学费:21000元。

书本费:1000元。

教学地点:浙江大学之江校区

【联系电话】 010-51656177 010-5165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