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小学语文古诗词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2 17:34:19

小学语文古诗词论文

小学语文古诗词论文篇(1)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没有对古诗词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课堂上仅仅向学生解释古诗词中不认识的词语及句子,然后向学生传达古诗词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己创新的思维,时间久了,学生会觉得古诗词的学习枯燥乏味,从而失去了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然而,新课程的标准对古诗词的要求比较高,为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传承我国的优秀文化,老师也开始重视古诗词的教学,本文就在新课程改革的条件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中古诗词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概述,会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及综合情操有很大的帮助。

一、趣味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前面写了,以往的教学方法中老师总是向学生解释生词意思等,最后让学生将古诗词背诵下来,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老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古诗词的背诵情况,如果背诵效果不错,这节古诗词的学习就完成了,时间久了,学生的背诵负担加重,就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为改变小学语文古诗词学习的这种状况,老师应该在课堂上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然后再对古诗词进行讲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好的时间是在课堂的开始,所以老师更应该在课堂的开始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时,老师在课堂的开始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的作用,向学生放映有关黄鹂啼叫、白鹭飞行、航船停泊等的动画,以小学生调皮活泼的特点,形象的动画及悦耳的声音肯定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时老师再讲些有关黄鹂及白鹭的传说故事,让学生对这它们充满好奇之心,逐步走进诗词意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水平的第一步。

二、引导分析语句,加深学生对诗词及作者的了解

在趣味引入课堂后,学生对这一节古诗词的学习充满了好奇之心,此时老师应该开始向学生讲解这首诗词。首先应该说明作者的生平经历及时代背景,这有助于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其次言简意赅是古诗词最突出的特点,所以老师要解释诗词中每一个词语的意思、每一个事物在古代确定的含义,最后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而不能像以往的课堂上那样老师逐字逐句向学生"翻译"诗词。例如,讲解唐代诗人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时,首先应该李白的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告诉学生,然后讲解"玉笛"、"洛城"的含义,因为这是学生平时不会遇到的,它们分别指精美的笛子和地名洛阳(现河南洛阳),而"折柳"在这里指的是《折杨柳》笛曲,因为在古代"柳"蕴含着离别情怀,古人便用"柳"来抒发自己的离别愁绪。这部分知识在古诗词中是可以通用的,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积累古诗词知识对以后学生自己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接下来,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了解诗词的意境,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诗词描写的意境。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对小学语文中古诗词的分析能力,久而久之,便可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水平。

三、鼓励学生联想,体会作者的感情

老师关于古诗词的讲解,加深了学生对诗词的了解,不知不觉中便会深入其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此时老师已经引导学生了解了诗词描写的意境,接下来需要鼓励学生自己去联想,将学生自己大胆的想象力赋予诗词,深化对古诗词的理解,深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例如,讲解小学语文课堂中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时,在老师将诗中"晓""啼鸟"等词语的意思讲解清楚之后,学生对诗词的意境有了一定的体会,诗词描写了春天来了,十分优美的风景。此时,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一切事物都有了生命,各处都向人们表达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以此让学生体会春天的优美风景,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与怜惜之情,来理解文章的主旨。这种鼓励联想的方法可以更容易使学生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及学习能力,老师也就可以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水平。

四、开展活动,拓展古诗词学习平台

中国的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仅仅学习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中的古诗词是不够的,因此在课堂以外老师也要教育学生学习古诗词。老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书籍《唐诗三百首》,平时鼓励学生读写、理解、背诵,然后在有必要的情况下,举行古诗词比赛,例如,在比赛的过程中老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比赛哪个小组背诵的诗人李白的诗词多,或者是其他诗人的诗词,并且在活动的最后评定出冠军小组,给予奖励,从而激励学习参加比赛,然后努力去背诵诗词。这种组织活动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还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多去背诵理解古诗词,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力的提高,从而提高古诗词教学水平的提高。

总之,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水平需要老师和学生自己的努力,从以上这些方面出发,精心设计适合自己班级学习古诗词的教学方案,老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能力,进而继承我国的古诗词文化,使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 林巧燕.古诗词教学也应彰显语文教学本色[J]. 黑河教育. 2011(06)

[2] 吕冬梅.试论小学语文古诗词的审美教学[J]. 语文学刊. 2011(10)

小学语文古诗词论文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文化承载

教育改革的深入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让其了解历史,提高自身的学习素养。因此,教师必须深度理解,浅层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传承传统文化,让其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形成发散性思维。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现状

(一)学生以死记硬背居多,缺少学习兴趣

很多教师采用的都是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背诵古诗词,并未真正理解其表达的内容,缺乏学习兴趣。

课上,教师只会用较短的时间讲解古诗词,然后让学生自主朗读与背诵,使学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可以记住,又在较短的时间内忘记,记忆不牢固,逐渐失去学习兴趣。这是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之一。

(二)教师教学水平较低,忽略了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

有的小学语文教师会偏重其他部分的教学,常常忽略古诗词,只用较短的时间讲解,剩余大部分时间来讲解现代文,没有给古诗词以足够的重视。另外,又因为教师教学水平较低,对古诗词的理解只停留于表面,并未深层解析古诗词中的含义,只是简单介绍作者及诗词的背景,增加学生理解上的疑惑,让古诗词的教学变得不完整。

(三)教师没有深层次理解古词

古诗词是文化的载体,从不同角度理解都可以得出多种内涵,有美好的意境,而很多教师虽然会对古诗词进行分析,但只是字面意思,机械式的分析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同时,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直接的感受是学习枯燥,很难感受到古诗词的美感,让学生的审美处于较低的水平。

上述的不足,会掩盖古诗词内容中包含的文化,不利于文化的承载。

二、完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对策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教学观念

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并以古诗词为载体,代代传承,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学生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学会知识,还可以通过了解古诗词创作的背景,知道历史的演变,激发自身的爱国情怀。为此,教师给予足够的重视,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发现其包含的文化性,深度了解古诗词所讲的内容,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实现文化的传承。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小学语文教师不可以只局限于自己现有的教学水平,而是要不断学习,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参考成功的教学案例,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让自己充分理解古诗词表达的内容,营造意境,引导学生在意境中学习知识,让其用发散性的思维从不同方面理解古诗词,形成自己的理解,帮助记忆。同时,教师还要了解古诗词中包含的文化,传递给学生。

(三)注重讲解古诗词的内涵与意境

古诗词会用寥寥数句话,概括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内容精练、语言优美,把读者带入古诗词所创造的情感意境中,而读者进入意境后,会在脑中形成古诗词描绘的画面。对此,教师要注重古诗词意境的讲解,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美感。另外,因为古诗词对人物及事物的描写词汇非常精练,按照字面的分析虽然可以理解古诗,但只停留于表面,所以,教师要逐字逐句地分析,和学生一起感受古诗词语言的魅力,而通过字、句的分析,学生可以用抽象的思维想象描绘的场景,结合当时的历史与文化背景,感受文化具有的魅力和作者的情感,让古诗词与文化背景相结合。

(四)创新教学方法,增加教学内容

好的学习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如果依然用传统的方法教学,会让课堂学习氛围僵化,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降低了学习效果,为了改变这一教学现状,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的改革,实现教学方法的革新,用新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另外,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除了古诗词内容的讲解外,还要适当向外延展,介绍作者的生平与当时的朝代,找到与某首诗或词内容相近的古诗词,做课外拓展练习,引导学生根据当时的文化理解古诗词,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问题以死记硬背居多,因此学生缺少学习兴趣,教师教学水平较低,忽略了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教师没有深层次理解古诗词。其对策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注重讲解古诗词的内涵与意境,创新教学方法,增加教学内容,从而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古诗词,了解古诗词背后的文化。

小学语文古诗词论文篇(3)

最近,笔者尝试进行了“主题建构式”的古诗教学,即以一个母线为主题,整合多种古今相似阅读资源,进行较为开放的语文学习,从而引导学生在诗中漫步,往诗外畅游,思接千载,遨游万里。通过实践发现,古诗教学中的主题建构,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会诗人的感情,感受诗歌的艺术形象,体味诗美,引导学生进入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美妙的诗歌艺术境界。

下面简要描述将《夜书所见》和《泊船瓜洲》两首古诗,放置在同一单元主题“想家的心情”中的教学策略。

1.研读文本,开发母线主题。每一首古诗都是诗人心路历程的写照,与诗人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它所反映的主题往往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

《夜书所见》的作者叶绍翁客居他乡、辗转漂泊,在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中,看到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从而含蓄地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则借助皓月当空的意象,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强烈愿望。两位诗人,虽然处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生活阅历,但是思念家乡、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却是相同的。细细咀嚼,便能深深体悟到返回家园在诗人心中的渴望。继而从主题出发,上下延展,左右逢源,开发出一个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丰满立体的微型母线主题――“想家的心情”。

2.再现意境,拨动情感心弦。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之学生的阅历背景又太浅,他们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此时,就需要根据古诗中提供的意象,真实而艺术地再现原诗意境。

在叶绍翁的《夜书所见》一诗中,向读者呈现了多个意境:凄清寒冷的江上秋景、温馨可亲的家居休闲场景……需要教师超越时空,引导学生透过作者勾勒的场景,通过意境的再现,引动学生情感心弦的敏感点。在介绍叶绍翁离家在外的背景知识时,教师提出了教学要求:走近诗人,成为他的知心朋友,通过学习古诗去了解他内心的想法。引导学生诵读“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让学生试着从诗句中感受江边的诗人听到了什么。再辅以梧桐树叶被风吹过的沙沙声,在音响效果的作用下,学生仿佛与诗人一起感受到了深夜江边的凉意,感受到了孤独。除了从听觉感受古诗的意境之外,让学生从视觉上进一步体会古诗展现给我们的画面,引导学生从“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中体会作者看到的场景,学生潜心会诗,一个个温馨的意象出现在学生眼前:稀稀落落的篱笆、低矮的茅屋、昏暗的灯光、提着灯笼的儿童……这不仅是意象的组合,更是对古诗意境的艺术化再现。学生仿佛听到了蟋蟀的叫声,听到了孩子的欢笑声,看到了孩子灿烂的笑容……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的想象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

3.借助意象,解读内心世界。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在“意象”的召唤和引领下,喷涌而出、一泻千里。紧紧抓住这一中介,让学生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当学生伴随着意象进入诗境的时候,教师略带眷恋的叙说:望着这稀稀落落的篱笆,望着昏黄的灯光,望着两个调皮的小孩,听着孩子们的欢笑声,这是一种浓浓的家的感觉,此时此刻,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你会是怎样的心情?你有什么想法呢?有的学生说:我真想去抓抓蟋蟀;有的说:我真想回到童年;有的说:我想回家了……一句句未经雕琢的话语,不经意间理解了诗句中的“动客情”,凭借着意象的召唤,引领学生感受到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颗心、那种味。

正当学生在《夜书所见》中诗人的思乡恋家的情结中切己体察、感同身受时,教师呈现了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诗,根据教学图片,简要介绍了瓜洲、京口、钟山的地理位置,然后,让学生凭借着注释,读通顺古诗,也来猜一猜这位诗人心里在想什么?学生通过诵读,感受到了江南花红柳绿的勃勃生机,更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体会到了诗人强烈的思家情绪和深深的无奈。

4.古今融合,建构立体课堂。不同的作者,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环境,同样的心情,同样的感受。此时,相似主题的两首古诗有机地整合为一体,在比较朗读中,再次引领学生在情绪场中共同受到一次精神洗礼,从而把握诗人内心的情感历程。此时,同一主题:想家的心情,已经紧紧地建构在一起。

小学语文古诗词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623.2

语文是一门重视人文关怀的语言学科,它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古诗词是我国语文教学的教学重点,要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古诗词这一宝贵资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 人文课堂初探

语文学科除了具备工具性这一特点外还有人文性这一特点,但是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沉重忽视了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这是语文学科教学成果不够显著的一大原因。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质是在最近的大讨论中提出来的。很多人在这个讨论的过程中提出了语文学科人文性的重要性,认为人文性才是语文学科的真正属性,工具性是从属于人文性这一特点的。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是通过语言的学习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情感,提高审美水平,发扬中华文化。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能够感受到中国深厚的文化积淀。这是一种非常新颖的观点,它的提出为加深了人们对语文学科的理解。但是目前有的教师过于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在教学过程中孤立工具性和人文性,甚至形成了人文至上的错误观念。所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以工具性作为教学基础,人文性作为教学提升。

二、 古诗词人文课堂初探

1、 注重学生审美素养的提高

古诗词是注重意境的艺术,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描绘的优美情景以及蕴含在诗词语句中的深厚情感,它对学生素养的提高具有非常大的意义。所以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单纯地讲解字、词、句等理论知识,还要带领学生理解诗词的美感。以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李白的《静夜思》这首诗为例。这首诗朗朗上口,是一首表达作者思念家乡的诗作,大部分学生之前都接触过这首诗甚至可以说对这首诗的理解已经达到了很深的程度,为了帮助学生通过这首诗提高审美水平并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我改进了课堂教学手法。首先我让学生朗读这首诗,朗读的要求相应提高,不仅要熟练朗读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朗读的过程中加进自己的情感。其次我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根据这首诗改编的动画作品,这个阶段的学生以具象思维处理各种问题,动画欣赏能够帮助学生在脑海建立诗词的具体形象,一轮皎洁的月牙挂在天空,清冷的月光洒在床前,诗人独立在房内,如此皎洁的月光本来应该温馨怎奈诗人心中对家乡的思念......动画欣赏完毕后再进行体具体知识点的讲解,最后给学生布置任务,课下画一幅阐释诗句内容的简单作品。这样以来学生对诗句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在不自不觉中提升了自身的审美水准。

2、 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力是人类发明创造的必要因素也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内容。小学阶段采用的古诗词大多都比较简短,语言简洁充满丰富的意韵,包含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以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小儿垂钓》为例,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是诗人胡令能的的作品,诗句主要描绘了小儿垂钓的情景。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的样子在河边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小小的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路人问路忙想路人招手示意路人小点声,生怕鱼儿被惊走,不敢回应路人。诗句中的"蓬头"一词写明了诗句中主人公是一个年龄不大的幼儿;"侧坐"形象地说明幼儿的可爱姿态;"草映身"看出了小孩的顽皮,而且这一词形象地向人们展示了小儿的姿态;"莓苔"点名了小儿垂钓的位置是阳光稀少人迹罕至并且鱼儿不易受惊的地方,这里可以看出小儿的聪明,也为下句"怕得鱼惊不应人"做铺垫。在讲解这首诗时,我先带领学生熟练朗读诗句并且向学生简要介绍了诗句的内容,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演绎诗句的具体内容。根据学生的表演情况作出合理的点评,最后向学生展示根据这首诗改编的动画丰富学生的想象内容。

3、 提高学生感受诗人情感的能力

在古诗词教学中提高学生对诗词感情的理解,就要结合诗作的具体背景以及诗人的性格特征进行教学。举例来说,在讲解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石灰吟》这首诗时就一定要帮助学生理解这首诗作中对坚强不拔的意志和宁死不屈的爱国情怀的歌颂。"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明代诗人于谦的作品。诗句主要表现了作者对虽然种种磨难但依然保持自身清白的石灰的喜爱,作者借物咏志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深厚情感,无论遭受多大的变故都要保持对祖国的一腔热情。在讲解这一首诗时如果只是一味地讲解诗人在这首诗里倾注了多少感情是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的。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毕竟比较少,所以一定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进行诗词的讲解。于谦是明代末期将领,在明代保卫京师之战中担任军事统帅,率军击败了瓦刺军,虽然有显赫的战功但是在英宗夺帝之变中受到陷害。这首诗就是写于作者遭受陷害时期。通过这些历史知识的讲解,学生不仅了解了的一定的历史知识还加深了对作者以及诗句的理解。再次理解诗句时,学生就会体会到诗人的深切情感。这样以来学生感受诗人情感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结束语: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兼具的学科,它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非常大的意义。古诗词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加强古诗词课堂的人文性是发挥语文学科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在对小学阶段语文课古诗词课堂渗入更多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古诗词论文篇(5)

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任务中十分重要,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对古诗词进行透彻的理解,还需要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观念进行教学,否则会降低教学质量。目前,在大多数小学语文课堂古诗词教学中,存在很多教学问题需要解决。

一、小学语文课堂古诗词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1.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背诵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小学语文课堂古诗词教学方式中,多采用死记硬背方式进行教学。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及时地领会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意义,仅仅只是将古诗词的词句背诵下来。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尤其是对于不爱背诵的学生而言,更是有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2.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古诗词的意境理解

古诗词是一种古代文明传承的表现,通常诗人会通过诗句呈现出一种意境,或许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也或许是诗人或高兴或忧愁的心情。但是,在现代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对意境的感受,只重视基础知识教育。这样的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枯燥与乏味,无法理解古诗词所蕴藏的魅力。

3.教师的课前准备不够充分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授课前,教师通常会将古诗词的翻译、古诗词作者的背景准备好进行授课。但是,这样传统的备课方式是不健全的。每一首古诗词的创作都会具有一定的背景,教师应当在课前将古诗词作词时所处的背景状况进行详细整理。在正式对古诗词进行讲解之前,让小学生先领略到背景状况,才能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此来提升教学水平,确保小学语文课堂古诗词的教学质量。

二、优化小学语文课堂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1.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古诗词教学课堂中,教师需要将自身的角色进行转换,从过去的主体地位转换为引导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教师不能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应当带领学生融入古诗词的情境当中,让古诗词能够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熏陶。

例如,教师在教授《春晓》这一课时时,教师可以通过描绘出一幅雨过春晨的景象,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春晓所表达的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诗词的魅力,融入其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兴趣成为学生最好的老师。

2.采用现代科技进行教学

科技的发展推动各个领域快速发展,其中,对于教育领域而言也有重大作用。教师在教授小学语文古诗词课程时,可以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开始前,需要根据所教授的诗词内容选择视频或图片进行展示,让学生先融入教师所给予的情景中去,再开展之后的教学内容,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师在教授《锄禾》一课时,教师在课堂一开始,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现出农民耕田、种地的视频或者照片,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烈日阳光下农民的辛苦,再进行诗文的讲授。这样,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农民的不易,让学生能够真正读懂诗词中的含义,感受到何为“粒粒皆辛苦”,提高教学质量。

3.采用合作学习方法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通过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分组讨论,能够让每一位学生都融入到讨论中去,甚至连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让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改变传统教师严肃、严厉的形象。

例如,教师在教授《游子吟》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阅读后,按照自己的理解讲述诗文中所表达的内容。最后每组再派出一位代表同学进行组间总结,教师在学生总结后可以进行指点与添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采用合作学习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还能够让学生学会沟通、协作能力,是一种优质的教学方法。

4.采用情景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情景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提升学生的注意力,让全班同学都参与进来。在情景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重要的引导地位,在学生进行情景表演时,教师需要将课堂的氛围控制在有序状况中,才能提升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在教授《小儿垂钓》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表演钓鱼的情景,让学生能够了解钓鱼的步骤,以及自身钓鱼的心情。通过情景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了解诗词所表达的内容。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古诗词教学工作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智力仍然处于成长期。教师如果一味采用单一的文字表述教学方式,会让小学生感到理解困难,进而感到枯燥、无味,甚至会让产生产生抵触情绪。而教师通过转变教学观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技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以及合作教学法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会使小学语文课堂古诗词教学质量有所提升,促进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建伟.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02(21):80.

小学语文古诗词论文篇(6)

随着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和多样化,部分青少年盲目追求国外文化、轻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象日益严重。古诗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的文化遗产,更是人们的精神家园,让学生从小接受古诗文的熏陶,感受中国几千年文化的沉淀,珍惜自己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形成强烈的爱国理念和荣誉感。

2.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非常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课程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受到许多教师、家长、学生以及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同时,部分学校改变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把古诗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平台。

3.有助于教材质量和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随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选编的古诗词暴露出的典范意义缺乏、脱离学生生活、缺乏必要的注释以及儿童题材的古诗文数量所占比例小等突出问题,同时,教学方法陈旧、教师思想观念保守以及老师忽略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意义,致使小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低下,小学语文诗词教学效率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改善,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中国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学习。

二、研究角度及创新论点

1.心理学角度分析

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遵循语文教育教学规律,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有效开发古诗文教学资源。

2.艺术角度分析

将美学理论与古典诗词教学活动有效结合起来,通过寓思想教育于形象感染、动画呈现等方式,在充分利用教材范本的前提下,通过诵读过程中发现美,全面提高学生古诗词阅读欣赏水平,让枯燥无味古典诗词教学活动变得更加有意义。

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角度分析

小学语文课程务必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学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基础上,注重情感的体验,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在语文新课程改革国际化、全球化的背景下,高度重视并研究古诗文教学,是追求教育民族化和本土化的要求,也是学生充分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结晶的有效途径。

三、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在苏教版小学古诗文研究中,对于教学教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理念的研究比较零碎。从教材的角度分析,小学语文教材的诗歌包括古诗、古词、儿歌以及儿童诗。而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选编中,古诗成为古典诗词学习的全部,在小学语文教材文体选择上,务必考虑到古诗文题材的复杂性,全面满足儿童的生长状态、情感萌动以及心灵世界。“以诗解诗”是古诗文研究的趋势。所谓“以诗解诗”,就是以相关的诗文为中介,让学生通过已经学习的诗句更好地感受古诗的艺术形象,深刻领会诗人的感情,从而引导学生进入诗句灵性的美妙古诗意境,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有助于小学生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的全面培养,使得小学生的审美情趣、爱国情感得到普遍提高。同时,“以诗解诗”的教学形式,既能很好的促进古诗文教学的开放性和有效性的实现,又能充分体现教师课程理解能力与资源开发的能力,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实践中,理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视。例如,在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最后两句诗句时,即理解“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时,诗中的“孤帆”、“唯见”等词深刻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意。但对于缺乏情感经历的小学生在理解该句诗句时,且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引入学生已学过的送别诗,如在《别董大》中,以物送别;在《赠汪伦》中,以歌送别;在《送元二使安西》中,以酒送别,通过这样的“以诗解诗”教学方法,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以景送别的写作手法,埋藏在学生心底的情感不再仅仅是依依惜别之情,还有对友人的祝福以及两人友谊天长地久的祝愿。

小学语文古诗词论文篇(7)

古诗词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但是由于古文今文之大不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一直处于薄弱环节,其教学现状也不容乐观。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界实施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改进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成效,落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方针,是摆在当代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现状

在我国历史上,古诗词灿若繁星,是中华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来传播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令我辈辗转反侧。

1、古诗词自身特点令课堂教学难度加大

古诗词的学习与现今白话文的学习方式不同,古诗词主要是作者有感而发,因而学习古诗词要根据作者当时的社会背景、作者自身的生活际遇等来对全文进行把握。古人追求炼字锻句,词约义丰,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情感,“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就是这种写照,因而不易把握。再者古诗词中的典故、意境等对于初学者来说也不易理解和接受。所有这一切,不仅增加了语文教师传授知识的量,而且加深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难度。

2、古诗词别与白话文,令学生产生畏惧心理

古诗词无论从花费时间和精力上来说,都要比白话文费时费力。

对于初学者,古诗词初读起来拗口、不顺畅,导致部分学生对此失去学习兴趣。其次学生古文知识积累较少,古诗词的用典、指代词语较多,这就增加了学生理解古诗词的难度。最后一点是学生古文语法知识有限,古诗词中大量的被动句、倒装句、前置句等,使得学生理解课文难度较大。所有这一切让学生其产生畏惧心理。

3、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论的指导下,古诗词教学也显得枯燥乏味,一般先介绍文学常识,包括作者的生平、代表作、背景知识等,接下来再正音、断句、朗读课文,然后是落实字词涵义、串讲课文,之后再分析思想内容、赏析写作特色,最后再做练习。这样一系列呆滞的流程下来,课堂了无生趣,导致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缺乏积极性。

二、新课程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

1、古诗词诵读新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诵读是初中语文古诗词学习的一个基础。传统的古诗词诵读,或老师领读,或学生自我阅读、朗读,学生缺乏积极性制动性。我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除正常的朗读背诵模式外,曾尝试过表演诵读方法,课堂效果比较不错,在此与各位同仁共享。

学李白的《行路难》其一,课堂实践如下:

教师带领学生通读课文一遍。

教师布置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并诵读表演。

学生自告奋勇者做诵读表演:该生摇头晃脑“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手作环抱状,形容酒坛,面部表情则是目瞪口呆,表示出对“珍羞”值“万钱”的惊讶……其他学生对其表演或若有所思,或摇头……

教师再组织学生对该生的诵读表演进行评价,先小组讨论,后学生踊跃发言。教师再引导学生,该生表演的好,好在那里;表演不好,不好在那里,该如何做?然后学生自主发言,教师做最后点评。

这种表演式诵读,既能让同学们感同身受,又能让学生投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效果非常不错。

2、创造多种条件,让学生积累古诗词知识。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条件,积累古诗词知识。古诗词对于学生来说虽然陌生,但同样充满神秘色彩。所以我在上语文课时采取“每课一诗”,“每周一汇”等方式。“每周一诗”即占用课间几分钟,让学生自己选择好一首古诗词抄于黑板上,供大家学习背诵,教师只简要介绍一下诗词相关背景,大意即可,课下让学生互相交流。“每周一汇”则是让学生汇总一周来“每周一诗”所学习的古诗词,对比课堂所学,表达各自对古诗词的欣赏及理解。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工具,古诗词教学可以很好地利用多媒体工具。如学李白的《下江陵》,我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安史之乱”的史实音像资料,让学生形象地感知李白写此诗的社会背景及心情。在学古诗《山行》时,大多数同学对于“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颇难理解,于是我用多媒体工具做了一个深秋枫林的动画,给学生强烈的视觉感受,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

4、创设良好的情景,指导学生鉴赏古诗词。

古诗词含蓄隽永,具有韵律美、语言美、意境美三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品味诵读、想象体会、联系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去体会古诗词的美,身临其境的感受作者创作古诗词所表达的心意。

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最精彩的两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其意浅显易懂,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品味诵读,学生在诵读中,边读边想象诗中所展现的优美画卷,既能体会到工整漂亮的语言,又能欣赏诗之美妙意境,一举两得。

三、小结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真正实施创新教育。不断探究创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利用课堂教学和有益的课外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有效引导学生,启发想象,丰富积累,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感悟和理解,让古诗词教学绽放奇光异彩。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古诗词论文篇(8)

一、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国的古典诗歌是华夏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而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意地培养学生们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引导他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深刻的认识与领悟。中国古典诗词中蕴含着浓厚的传统文化,对于初步接触古代文化的小学生来说,就如同美味、丰盛的文化大餐,有着丰富的营养供给他们来汲取。

中国古典诗歌是古代作者智慧与文化精华的结晶,是才子佳人们充满灵性的表达方式,故其文化意蕴无比深厚。小学生们正处在初步接触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年龄段,以这些小学语文教材中精挑细选出来的经典古诗来为他们铺垫出一条通往古典文化方向的大路,这必定能为孩子们语文能力的培养与传统文化素养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石。

另外,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几乎涵盖了天地间的世事与万物,所有能用语言或无法用语言直接来描述的事物皆在其中,这也是其奇妙和吸引力所在。通过古诗的学习来培养小学生们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提携、品格的塑造是最好、最高效的一种方式。由于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让他们学习和背诵一些经典易懂的传统古诗,用这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来武装涵养自己,对他们来说可谓是受益一生。

二、小学语文古诗阅读教学实践策略

1.课前预习,夯实基础

小学生的阅读教学离不开课前预习,而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文课程,更是需要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的准备。因为古诗作者将个人情感全部寄予在他们的作品当中,并且写作背景距今时代久远,有些古诗中还有一些历史典故,与现今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环境相差很大,如果学生在学习之前不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提前了解古诗作者创作作品的背景,对古诗的顺利教学会起到很大的阻碍。另外,一般古诗语言简短精炼、含蓄抽象,这也会对学生在理解古诗上有一定的障碍性。教师只有指导好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提升他们的古诗鉴赏能力。

例如,在讲授宋代大诗人柳宗元的代表作品《江雪》一诗时,根据这篇广为流传的佳作的特点,从诗中的渔翁形象入手,要求学生去理解渔翁形象实则是诗人的化身,借此表达诗人身处逆境却不肯向恶势力屈服的品质。在教学前,我布置了课前的预习作业,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去了解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人生经历。在讲授此诗的课堂上,学生们通过课前预习所掌握的资料,可以提出独到的见解,从而针对古诗展开讨论。围绕古诗表达主旨,学生可以通过相互讨论探究来自主理解古诗中诗人想要表达的含义。在这种主动性学习的课堂上,教师稍作引导,学生就能够轻松地体会到诗人孤芳自赏的情绪和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

2.品悟诗句,分析探究

品悟诗句意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努力打破传统的牵引式教学模式,减少或取消带领学生逐字逐词逐句重复性的朗读,然后辅助教材进行串讲诗意的教学模式。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加强学生主观性探究学习的实践活动。这样,学生在充分自学、自读、自悟的过程中,能够学会抓住重点诗句去反复品读,在主动探究分析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例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切身地去体会诗人之间深厚的友谊,我抓住了“孤帆”这一词设疑:诗人伫立在江边,遥望着好友孟浩然的小船渐行渐远,江面上白帆点点,许多船只来来往往,为什么诗人却只是说“孤帆”呢?学生通过观察课件中的插图,反复品味诗句,自主形成小组讨论。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结论。从这个“孤”字中明白了诗人是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载着好友离别的这一艘小船上,从而忽略了江面上过往的其他船只,他把自己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托付给江水,目光随舟而行,独望友人渐行渐远的背影。通过品读这一词汇,学生们就深刻体会到了诗人借助作品所要表达的对友人离别无限的不舍之情。

3.重视朗读,体会情感

重视朗读的目的就是要重视每个学生用他们独特的视角来体验古诗。通过声情并茂富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让学生读出诗中所要表达的感悟。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要成为带领、组织学生朗读的督促者,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循序渐进,读出层次,品味内涵。反复的朗读古诗可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对作品产生共鸣,引起他们的联想,理解诗人作诗时的心境,体味更深层次中的内涵。

例如,在教授《七律・长征》的时候,我通过让学生开放式的不断朗读诗歌,抓住诗中的重点词汇,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想象红军在漫漫长征路上遇到的艰难险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课外延伸,拓展积累

诗人在创作每一首古诗时,几乎都会结合到一段历史背景,或是其命运的转变。那么,如果单单只是通过一首诗就想要理解到诗人所表达的情感,那么太过牵强,所以,课外延伸性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古诗。因此教师在古诗的教学过程中,应抓住时机适当性为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延伸,拓展学生的诵读面,加强积累。

例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我让学生搜集、积累有关送别的古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元二使安西》等这些送别诗,让学生更多地去体会每首诗中的送别之情。当学生有了一定量的古诗阅读积累后,也可以跳出教材,不断地向课外延伸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加强他们的古诗积累量,还可以更好地提高他们对某一类(如送别类)古诗的理解。

三、结束语

总之,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传统。让我们在古诗文化阅读教学上献言献策,齐心协力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火炬一代一代传递下去。

参考文献:

[1]戴宝云.小学语文实用教学90法[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小学语文古诗词论文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四步六读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学习古诗词,对于提升人文修养,增强文化底蕴,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现实意义。我认为,提高小学古诗词教学品质,还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创情景,激兴趣

卢梭曾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激发学习兴趣是上好小学古诗词课的第一步,只有在兴趣被充分激发的前提下,学生才会喜欢上古诗词,才会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多媒体设备具有强大的形、色、光、画功能,形象直观,一目了然,非常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在不知不觉间渗透古诗词知识。

教学《泊船瓜洲》这首古诗,我先在课件上出示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静夜思》《回乡偶书》这三首古诗,然后配上古朴典雅的音乐,营造出浓郁的古典文化氛围,将学生带入思乡之境。这样就为下一步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更有助于学生感受作者思乡的情绪。

二、读诗词,明诗意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是四项基本语言技能之一,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吟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初步了解古诗

课前查阅资料,初步了解古诗内容,整理作者信息,掌握诗歌创作背景,从而知人论世、以意逆志。预习过程中,学生一定会产生独特感悟,这有助于他们接受情感熏陶。

(二)听读感悟古诗

正式上课之前,利用课间休息的十分钟时间,为学生播放一段配乐朗诵视频,让学生从形象生动、感情饱满的诗歌朗诵视频中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加强对古诗词朦胧美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个性化阅读体验。

(三)朗读交流古诗

听完别人的诗词朗诵之后,学生还要自己尝试朗读,加深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鉴于小学生的学习经验和认知水平有限,因此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可能是只言片语,较多表现为一些零碎片段。为了促进学生的进一步理解,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同桌、小组间进行交流。通过“头脑风暴”,各种新奇想法不断碰撞,每个人都能自由发表个性化看法,不仅大大加深了理解,同时有助于触发新体验。

(四)细读体会古诗

古诗词具有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的特征,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应当坚持诵读为本,让学生多读、细读、反复读,从而体会古诗的韵律和意境。诵读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朗朗出声,也可以低唱慢吟。但无论是哪一种诵读方式,都要读得清晰、读得准确、读得有节奏、读得有感情。

(五)品读理解古诗

古诗词不是无情物,学生吟诵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创设情境,让他们在特定情境中加深感悟。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增强对诗词的理解,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吟诵《村居》等立意明快的古诗词,可以配上轻松活泼的音乐;吟诵《泊船瓜洲》等反映离愁别绪的古诗词,可以配上哀怨低沉的音乐;吟诵《山行》等描述风光无限的古诗词,可以配上景色图片。

(六)综合记忆古诗

“背诵难,难于上青天”,背诵古诗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很多学生之所以不喜欢古诗,就是因为厌恶机械单调的背诵。为了增强背诵的趣味性,教师应当采取灵活富于变化的记忆形式,例如,采取小组赛、男女组赛、限时赛、接龙赛、问答赛、听记赛等,抑或是根据古诗内容,分时令组、离愁组、写景组、写山组、写水组等进行背诵。这种综合记忆方式,一则使学生储备了大量的古诗词素材,实现了量的积累;二则提升了背诵效果,实现了质的飞跃。

三、p意境,强记忆

意境美是古诗词鉴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每回忆起一首诗,学生脑海中都能浮现出相应的画面,那么古诗词教学的目标就顺利达成了。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疑的方式帮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之美。

四、重拓展,增知识

量的积累方能引起质的飞跃,整个小学阶段课内古诗仍然比较少,难以实现质的飞跃。结束课堂教学并不意味这首古诗教学就此打住,教师应当以点带面,以诗带诗,将课堂延伸到同一类型古诗上,拓展古诗词课外知识,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古诗。

例如《泊船瓜洲》教学结束,拓展有关“月亮”的古诗词: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今夜月明人尽忘,不知秋思落谁家。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广大语文教师应当持续加强小学古诗词教学研究,尽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导入新知,培养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小学语文古诗词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204-03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1.在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教材中,古典诗词不仅篇目多而且数量大,在语文高考中,古典诗词鉴赏为必考内容,因此对高中生进行古诗词赏析方法的指导研究很有现实意义。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发展独立阅读能力,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相关的背景材料,分析和理解作品;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

3.《西安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语文》认为,阅读与鉴赏的根本目的是“立人”,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角度,以“立人”为本提出阅读鉴赏目标,从教育的本质上来理解阅读鉴赏活动,侧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文学作品的教学应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文学鉴赏的更高要求就是对作品做出探究性的鉴赏和理性思考。重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把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放在目标的核心位置,强调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要求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鉴赏重点在于探索作品的意蕴和艺术魅力。

4.《新课程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明确规定古代诗文阅读为必考内容,能力层级涉及A识记、B理解、C分析综合、D鉴赏评价,每年高考试题所选古诗词不在教材里,而且作者也不一定是名家,在引导学生鉴赏古诗词时,知人论世,整体把握十分重要。结合学生实际、古词文本内容及作者经历,在古诗词专题复习及日常教学中,有序进行古诗词方法技巧的指导并扎实训练,这一定会有效提高高中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1)古典诗词赏析方法:结合高考考纲、考点及高中语文课标要求,结合古典诗歌文本,从意象意境、表达技巧、思想感情及语言风格等方面归纳总结诗歌赏析方法。

(2)指导学生:结合新高考及考纲修订情况、高考真题及训练题,引导学生利用归纳出的赏析方法,准确有效地读古典诗歌文本,品味名句,提高学生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有效培养、提高学生的诗歌审美能力和阅读水平。

(3)进行研究:在解读古典诗歌文本、品味名句的基础上,利用已经归纳出的赏析方法,适当研究并总结古典诗歌鉴赏的技巧和规律,有效提升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水平,滋养心灵,升华人格。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1.理论依据,包括: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诗歌鉴赏及美学理论,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高中语文课标及上述理论都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是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而高中语文注重学生的选择性和个性发展需要,培养学生审美和探究能力,加强文学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最近,教育部也出台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在中学阶段,诵读古代诗词,初步了解古诗词格律,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位,阅读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提高古典文学和传统艺术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这样能促进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实践意义。结合我校高三学生的实际,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陕西省高考语文考纲对古代诗歌的能力层级要求以及对应的考点为依据,利用陕西省、宝鸡市及各地高考模拟题、近五年高考语文真题,强化训练,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并掌握鉴赏古代诗词的规律、路径和方法,有效提高学生古代诗词鉴赏水平和答题技巧。以学习小组为载体,以古代诗词佳作为媒介,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评价、质疑,以批判思维用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认识古代作品的现代价值及意义,真正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水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本课题研究力求从我校高三学生古诗词学习状况出发,结合我校“四步12法”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模式推进及高中语文课标和高考考纲对古典诗词鉴赏的能力要求,有序对学生进行古诗词鉴赏方法的指导与研究,通过扎实训练,切实有效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评价能力。课题组计划分三个阶段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调研、论证、确定课题,申报课题,成立课题组,制订课题实施方案,撰写、提交课题开题报告,开始课题研究。根据课题组成员情况,确定我校高三理科班为主要研究对象,兼顾文科班。在研究时,结合高三复习,引导学生以陕西高中课改前后的新课程高考语文试卷(陕西卷)为主,从古代诗歌阅读试题中找出古诗词的考点及具体考查内容。要求学生完成2009―2013年陕西高考试卷中古代诗歌阅读题,师生总结考点及考查方式、内容,并对陕西课改后高考古诗词阅读的考查方向及考点分布有一定的认识和研究。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分解子课题,适当分工,明确任务,确定研究样本,调查分析,阶段推进,有计划、有目标,形成过程性资料和阶段性成果,有初步结论,为结题做准备。对2013年全国高考试题全面解析,结合考点具体指导训练学生。结合考纲、教材和课标对古诗词鉴赏的能力层级要求,结合训练材料,在复习时,我们引导学生从思想感情、形象(意境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等方面鉴赏古诗词,力争深刻理解诗句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情趣和理趣,着力引导理科生形象化思维、生动化审美,准确诠释古诗词的意象意境,规范清楚表达诗词的意蕴,经过悉心指导和训练,利用有关文字、视频、音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切实提高古诗词阅读水平和鉴赏能力。

结合高考考纲要求,全面归纳、梳理古诗词的考点、知识系统,从思想感情、形象(意象意境)、语言和表达技巧入手,结合模拟题强化训练,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掌握鉴赏古诗词鉴赏方法和答题技巧,结合训练实际,制订指导方案,形成专题性古代诗歌鉴赏指导训练(一)―(二十二),有效设计课堂,使学生阅读古诗词的能力明显提高。在考试时,对古诗词阅读的采分点认识更清楚,答题更规范,得分率有了显著提高。

结合试卷讲评,要求学生不仅要弄清古诗词的考点,而且对试题所涉及的古诗词进行鉴赏、评价,并有效积累方法,教师予以针对性指导、训练、拓展,使学生每次训练、模拟考试后,有积累、有收获,鉴赏水平明显提升,逐步做到阅读古诗词不是盲目乱解、随意发挥,而是有备而来,依照规律、方法,找准路径,提高赏析水平和答题能力。

经过师生努力,总结的方法、技巧在古诗词阅读实践中的有效运用,理科生对古代诗歌阅读更有信心了,文科生则稳定发挥。课题研究形成过程性资料和阶段性成果,有初步结论:经过强化训练,主动梳理、归纳出古诗词的知识和阅读、鉴赏的方法及技巧,学生阅读古诗词的信心大大提高了。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整理资料,分析研究数据,提交统计分析或调查报告,得出结论,形成最终成果,撰写结题报告,提出结题申请,验收、评估、结题。

结合课堂及复习实际及时总结、反馈。对陕西省宝鸡市一模、二模、三模和西安高新三中模拟试卷中的古代诗歌阅读题具体分析,帮助学生真正把握考点,根据古诗词文本及作者,有效鉴赏诗词,仔细解读,用心答题、品味。这些方法、技巧能帮助学生提高古诗词阅读水平和鉴赏能力,提高阅读品位,提升审美情趣和评价能力。这也确实为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了基础,使学生古典文学素养有了一定的提高,从内心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依托古诗词名作、经典作品,丰富人生、健全人格、放飞梦想,让古诗词陪伴自己的生命历程,与大师对话,慰藉心灵,完善自我,快乐成长。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通过梳理古诗词知识系统,归纳整理考点及能力层级要求,结合强化训练,师生合作,学生古诗词鉴赏水平和答题技巧有了很大进步。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先后积累完成了《2014年古诗词鉴赏高考试题例析》(一)―(三)、《指导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教学设计》、《古代诗歌鉴赏指导训练》(一)―(二十二)、《2015年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古诗阅读题鉴赏指导》(一)―(三)、《2015年宝鸡市高三语文质量检测古诗阅读题鉴赏指导》(一)―(三)、《2015年金太阳陕西专用高三语文试卷古诗阅读题鉴赏指导》(一)―(三)、《2015年西安高新三中语文高考标准化考试练习古诗阅读题鉴赏指导》和《2015年西安高新三中高三语文考前适应性考试古诗阅读题鉴赏指导》等共37件成果,成效显著。这使我们深信,古诗词鉴赏不仅有规律、路径,而且合理利用高考试题、模拟题和诗词鉴赏资料,强化训练,恰当指导学生掌握方法、技巧,从而迅速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阅读水平和评价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自觉阅读古诗词的良好习惯。同时,潜移默化地净化学生的心灵,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以小课题研究为平台,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促进我们专业化成长,促使课题研究成果多样化,并能尽快转化为教学效益,在总结的基础上,及时反馈,得出一些结论,使课题研究顺利进入第三阶段,按时结题。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语文课标非常重视古诗词教学,高考考纲规定古诗文为必考内容,但课改以后,语文选修、必修及模块化受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及高考科目的影响,学生在高二就文理分科,理科生往往重理、轻文,导致古诗词积累不多,阅读水平和鉴赏能力不高,对诗词理解不到位。同时,高考古诗词阅读文本选自课外,范围很大,所选诗词为名家的二三流作品或二三流作家的代表作品,要么作品内容不熟悉,要么作品的作者及所处时代不清楚,导致学生尤其是理科生,对古诗词阅读信心不足,这给课题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古诗词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我们必须传承并予以发扬光大,因此结合高考实际,我们还是努力引导学生细心品读古诗词,掌握b赏的方法、路径和技巧,经过强化训练,学生信心大增,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面对理科生古诗文基础不扎实这一实际,我们不能回避,也不想回避,而是通过深入摸底,引导学生利用抽象思维方面的优势,主动阅读、鉴赏古诗词,而不是死记鉴赏术语,不投机取巧,而是扎扎实实读懂古诗词的字面意思,尽可能理解言外之意,形象化理解诗句中的景、情、事、物和理,在诗句中体味生活的滋味和生命的灵动,从而避免枯燥和乏味,有效提高古诗词的鉴赏水平和能力。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对古诗词的鉴赏渐入佳境。除了文字资料外,我们还积累了很多绘画、音频、视频素材及资源,置身于中国古诗词的艺术王国,聆听妙音美曲,欣赏优美恬静的画面,体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顿感诗意的人生真美。可惜,对于博客操作的不熟练,无论我们怎样插入、粘贴、链接,那些美图、美曲、视频、音频也进入不了博客,就只能在博客里保存文字,留下些许遗憾,因此以后应努力学习博客如何操作。

总之,课题研究与语文课堂教学同步,既促进小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效果,又能帮助师生进步、发展和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部基础教育教育司、师范司.语文课程标准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西安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语文)[Z].2008.

小学语文古诗词论文篇(11)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5-0221-01

诗词,它以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意境,生动形象、含蓄凝练、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语言,成为人类精神营养丰富的滋补品。中国曾是一个泱泱诗国,祖先给我们留下了灿如星海的优秀诗篇。千百年来,这些优秀诗篇合着中华民族的脉搏,时时刻刻撞击着国人的灵魂,滋养着国人的性情。所以,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步入这个古老而美丽的王国,感受它的情感美和意境美,对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1当前古典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古典诗词我国古代文化艺术殿堂的瑰宝,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几千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凝练的语言形式,委婉含蓄的表情达意、意味悠远的艺术境界都是值得我们回味品评的。多读一些古代诗词,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素养。然而古诗词的教学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回顾以往的诗词教学,教师们为了对付考试,主要是讲授一些知识性的条文,如作者名字、作品名称、内容大意,中心思想等,而对于作品本身意境、神韵没有带领学生进一步的体会、品味。另外,教师自身对古诗文价值认识不足,加上传统文化积淀的“贫血”,教学观念的滞后,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重内容,轻意蕴教师往往以本(教材)为本,目标定位、教学设计往往把解词释义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先是逐字逐词地解释,再是理解每个句子,最后串讲整首诗的意思,到此便达成了目标。而古诗最具光华、最耐人寻味的意蕴却常遭忽略,成了雪泥鸿爪。

1.2重传授,轻感悟古诗文的语言与现代语言有着较大距离,学生自主理解难度较大。于是,常常是教师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此词何意,彼句怎解,写作特点如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云云。学生自读感悟,从诗中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读出自己的想象力和鲜明的个性的时间和空间都很少,多的则是被动的听取和记录,

1.3重背默,轻朗读古诗文的背默固然重要,但跳过朗读这重要的一步,背默不免有似空中楼阁了。在很多的古诗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朗读的机会很少。常常是课开始学生读一遍,然后理解诗意后再读一遍,一首诗“学完”,共读了两三遍。读中感悟,读中体验情感显然是“不可能的任务”,恐怕此时还有不少学生连读通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2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的实施途径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让学生在民族文化的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古诗词是我们民族最精粹的文学样式,融饱和的感情、高超的艺术、丰富的想象和精美的语言于一体,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诗词教学应当得到充分重视。同时,新课程倡导的“培养语文素养”、“教师角色的转变”“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思想对古诗词教学都有着很大的启示和推动作用。

2.1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情景教学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播放音乐渲染教学氛围、转换角色融入教学情景、讲述故事创设教学情景等方法。如在学习《春江花月夜》时,组织大家配乐朗诵这首诗。当《春江花月夜》乐声扬起,同学们一面聆听着朗诵者的咏叹抒情,感受着那美妙幽深的意境,身心沉浸在迷蒙的月色中,体验那深切而浓郁的思念之情,在动听的朗诵中进行了诗情画意的情感体验。然后再让学生也随音乐诵读,在悠扬如桃花春雨般飞扬飘洒的旋律中,个个都仿佛身临其境。假如教苏轼的诗词,可以用讲故事创设教学情景的方法,讲“东坡鱼”“东坡肉”等典故来点燃学生的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