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学校卫生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2 17:34:44

学校卫生论文

学校卫生论文篇(1)

目前,国内外对于2006年-2010年期间,我国高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二级学科的科技论的统计与分析比较少,仅有山西医科大学孔瑞珍的学位论文《高等院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科技论文产出的综合评价》对筛选出的27所高校在2003年—2007年间产出的科技论文,经秩和比法逐年统计分析后得知,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具有较高的论文产出能力,提示这些高校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方面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成绩突出。对27所高校预防医学下属二级学科的科技论文产出数量运用秩和比法统计评价后,得出了在各二级学科方面各大学的科研情况以及优势所在: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以第四军医大学和复旦大学为优,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方面复旦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表现突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第三军医大学和中山大学名列前茅,儿少卫生和妇幼保健学以华中科技大学和安徽医科大学最强,卫生毒理学突出的是第三军医大学和吉林大学[1]。在进行横向比较后发现,各高校5年间每年的论文产出数量相对起伏不大,但高校在各学科的论文产出能力并不均衡,需要发挥所长,弥补不足,既要全面发展,也应重点突出。

学校卫生论文篇(2)

生物化学是一门组合性质的边缘类学科,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运用化学检验和分析的方法解释生物体内部或者外部的一些生理和生化表现,从而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和手段了解致病原因并寻找相关解决方法。因而在中等卫生学校开设这门课程对于从事医疗服务行业的学生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这门学科结合了化学、生物理论和实验实践两个方面,提高了卫校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最为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自身分析病因、合理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因此提高生物化学学科的创新性教育水平,转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对于整个中等卫生学校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2创新教育概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这句话的提出和实施是有其内在原因的,其关键在于如果一个国家特别是这个国家的教育事业的任务只是将公式和定理在每一代学生脑海中简单进行灌输和复述,那么最终的结果必然是技术和方法的落后以及进步源泉的枯竭。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2我国目前中等卫生学校化学生物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停滞渐进性

目前我国中等卫生学校的生物化学教育出现了萎缩甚至停滞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国家近几年固然加大了职业教育发展力度,但长期忽视职业教育的结果尚未得以真正改善,学校相关设备设施落后;另一方面是按所谓“实用型”教育模式,学校大幅削减基础学科课时,有的专业甚至不开课,目前只有检验、药剂等专业还保留有生化课程;还有就是国内的卫生学校之间缺乏相关的学术交流和研讨会议,从而使得各个学校的生物化学教育处于一个较为封闭的发展状态,长此以往必然会使得这种落后的状态日益加重。

2.2缺乏实践

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得学习者快速稳固掌握一门服务于社会的技能,从而能够在从业过程中不断锻炼和发展,以达到实现自我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的目标。从教育的本质上来看,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两者的目的都是要求和希望学习者能够首先掌握自己领域内的专业知识,并且通过日后的实践和锻炼最终创造价值。但是在目前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中,实践和理论教学的脱钩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基础学科,理论多,实践少,缺少实践的教育方式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习的理论知识。

2.3教育考核的机械性

应试教育的影响不仅波及高等教育,而且正在影响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培养符合社会职业需要的合格从业者,而并非是像高等教育那样是培养具有研发能力和科研能力的研究人员,从而在中等卫生学校教育中应采用偏向于实践的考核方式,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的生物化学知识解决实际中问题的能力而非单纯考核学生对于生物化学知识的背诵和理解能力,彻底摒弃传统教育影响下的机械性的考核方式。

2.4学生基础知识普遍低下

任何学科的创新不仅要求人们要有新思路和新想法,同时也要求受教育者对于本学科的基础知识有着扎实的基础。但是在目前我国的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学校即使加大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最终也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所以这也是学校应该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实践课程的必要所在。

3生物化学创新教育在中等卫生学校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3.1有利于学科教育自身的发展

生物化学作为一门结合性边缘类学科,其自身就有发展的局限性。首先是因为这门学科的发展历史较为短暂,技术和理论的成熟度不够,在两个学科的结合点方面仍然存在一些融合问题。其次是因为国家在中等卫生学校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本投入不足,从而使得生物化学的创新型教育发展存在客观方面的限制因素。因此在中等卫生学校开展生物化学创新教育,加大政府和教育部门对于这门学科和该行业的重视程度,对于中等卫生学校教育的持续发展,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2有利于学校综合学科的联动发展

生物化学作为一门中等卫生学校的核心基础理论课程,在现实中应用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首先是因为在护理学和病理学中,应用生物化学的分析方法将有助于医疗服务人员从微观的分子原子结构方面了解疾病背后的本质原因。其次这门学科也是连接诊断与救治两个环节的关键性纽带,传统中医中的望闻问切方法固然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现代生物化学技术却更能从致病机理和病理学角度分析、判断病发原因、病征指标与发展的趋势。此外,多学科融合是现代技术发展的必然,各个学科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促进和制约的关系,因此拓宽中等卫生学校中的生物化学创新教育思路将有利于整个学科教育体系的改善和发展。

3.3有利于我国卫生职业教育与世界接轨

创新与实践的教育模式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非常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技能的培训。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经济时代,学生更应该具备自我提高和自我学习的能力,这两种能力同时也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基本前提和要素,从而我国卫生职业教育要想充分利用国际化平台来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就应该首先适应教育创新的这种国际大环境,不断提升职业教育中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以江苏省南京市卫生学校、宿迁卫生中等专业学校为例,当地政府在支持对外交流的基础之上,给予该校一定的财政支持,从而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个区域的办学理念有了较大的提高。

3.4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共同发展

目前创新教育特别是职业学校的创新教育更倾向于以研讨会和头脑风暴的方式进行交流和互动,这种交流方式首先需要学生在课堂外做足准备,获取相关的知识储备,才能够在活动中形成自己对于问题的见解和想法,在无形中会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此外,这种教育模式的转型改变了以往老师单一通道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和老师能够进行双向互动,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总之这是一种双向的教学方式改进,将大大有利于职业教育的繁荣和就业水平的提高。

3.5适合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发展,促进教育行业

美国教育界有一句名言,那就是:“孩子就像一颗颗种子,是大树就让他成为国家的栋梁,是小草就让他装点绿色的大地”这句话充分反映了美国教育的创新性和自由性。尤其是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中我们更应该充分发挥这种思想的主导作用,在生物化学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创新性地提出建立每个学生的发展意愿档案,使得在教育过程中贴合每个学生的教育意愿进行生化教学的课程教授。

4中等卫生学校生物化学创新教育的改革思路

4.1学生转变态度、教师增强自身素质

中等卫生学校的生物化学创新教育首先要求受教育者转变以往的被动学习的状态,通过合理增加实验课时,尽可能引导学生从实践经验中获得对于知识的新感悟和新体会,对一些生化过程的机理通过多媒体或者动画直观演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要点。此外作为教育者的教师队伍,应不断提高自身对于生物化学学科的补充学习和不断学习,因为讨论式的教学方式更需要老师对于知识的灵活掌握和整个框架的了然于心,所以创新教育的发展思路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两个方面。

4.2加强学校生化学科的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的经济发展要依靠财政部门的投资和公共物品的投入,此外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也是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样的,在教育领域要想实现中等卫生学校生物化学创新教育的转型问题,就得不断提高学校内部生化实验室和配套设备的更新和建设,不仅要在理论创新方面与国际接轨,实验器材、试验的方法都要尽可能向国际先进方法靠拢。及时更新引进先进的生物化学配套设施,这是因为这门课程仅仅只有理论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先进理论要结合配套的设施才能够完整地发挥其创新的作用。

4.3定期举行各区域交流项目

创新不仅是对于原有知识的提高和改善,其前提条件是能够了解到最有效率的信息和专家的想法。所以我国不同区域的中等专科卫生学校可以在资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定期派遣学校老师和学生到医疗卫生较为发达的城市中的卫生专科学校进行交流和学生之间的联合培养项目,使得较为发达的医学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在不同地域之间流动,最终实现区域间创新教育的联动发展。

学校卫生论文篇(3)

二、优化中专卫生学校计算机教学模式的策略

1.引导学生明确计算机学习动机和目标

思想决定行为,中专卫生学校要想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让他们拥有明确的计算机学习动机和目标。中专卫生学校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计算机教学的目标就是学以致用,满足学生参加工作后的计算机技术能力需求。计算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与就业市场状况紧密联系起来,要让学生明确知道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会用到哪些计算机技术。同时,中专卫生学校应经常组织学生到医疗行业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观摩、学习和专业实习,让他们体会到计算机技术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进而让他们的学习动机和目标得到明确,提升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计算机学习效果。

2.选取和研发中专卫生学校计算机专用教材和教学软件

我国中专卫生学校有着自身独特的教育特点,中专卫校的计算机教学也应该考虑到自身的专业特殊性,要选取和研发与中专卫生学校计算机教学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教材和教学软件。计算机教材和教学软件要注意及时更新,其内容要与中专卫生学校的医学教育特点紧密联系,还要与中专卫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目标范围紧密结合。

3.不断创新计算机教学方式方法

中专卫生学校计算机教师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要采取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地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一些学生喜欢上网玩游戏的特点,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增添一些与所教授课程相关的益智游戏,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另外,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趣味性较强的与课程相关的漫画和插图,并给学生以启发式的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教师最后再给予讲解。通过这样的方式,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计算机教学质量水平。

4.不断加强计算机师资队伍建设

一切伟大的构想和蓝图都是要由具体的人来实施的,中专卫生学校要想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就必须不断加强计算机师资队伍建设。中专卫生学校要努力引进一批专业出身的高水平计算机教师,以提高计算机教师队伍的整体战斗力。同时,中专卫生学校还要加强对现有计算机教师的专业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专业技术技能。另外,中专卫生学校还要加大对计算机教师队伍的工作考核力度,对于工作质量高的教师要给予适当奖励,对于教学效果不佳的教师要帮助他们找出问题所在,全面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

学校卫生论文篇(4)

中职卫校是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培养了大批基层的专业技能人才,对服务人民和服务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然而随着近几年高等教育扩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舆论的负面引导,导致中职卫校学生面临更大就业压力和社会竞争的同时,衍生出很多不健康心理,部分学生更是从踏进校门的那刻起,就否定自我、悲观消极,深入剖析中职卫校新生不健康心理的来源,并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加以教育引导,是解决中职卫校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当务之急。

1 中职卫校新生不健康心理来源分析

首先,从学校环境和教学因素分析:受“上大学才算有出息”的社会舆论的引导,中职卫校新生大多抱着自卑心理进入校门,尤其在看到自己中学同学都进入高中,只有自己因中考落榜或家人认为自己高考无望,以一个失败者的角色进入中职卫校学习,不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对前途悲观失意,容易引发忧郁、焦虑、暴躁等不健康心理。同时,中职卫校的专业教育模式与自身所熟悉的中学应试教育模式截然不同,使新生一开始难以调整和适应,再加上部分中职卫校在低年级设置难度较大的化学、数学等文化基础课,让文化基础本身就较差的新生难以跟上教学步伐,容易自暴自弃,形成恶性循环。

其次,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因素分析:目前中职卫校的学生都是90后,大多为独生子女,受家庭教育影响,大多比较霸道、易怒,不懂谦让,在学习和生活中容易引发冲突。中职卫校新生刚刚初中毕业十五六岁的年纪,生活自理能力还不够强,大多学生背井离乡来到中职卫校,远离家人和朋友,在人际交往方面又不够成熟,往往造成与同学关系紧张、沟通出现问题等状况,中职卫校新生在这种孤独的心情下容易产生自闭、忧郁等不健康心理。

最后,从学生个人和网络等其他影响因素分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游等虚拟网络世界的丰富,青少年容易被这些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吸引,再加上中职卫校新生大多年纪较小,判断力和自制力不足,一旦沉迷网络将会把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投入到虚拟网络世界,厌学情绪激增,更加自甘堕落,容易走上极端。

2 提高中职卫校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对策探讨

2.1 学校应提高自身教学与管理水平,在中职卫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起主体作用

中职卫校新生从迈入学校的那刻起,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将在学校度过,因此,学校加强自身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能够在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起主体作用。因此,首先学校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调整课程设置,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学会医学知识和专业技术,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选聘和培训,使他们能够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引导,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最后,学校要在新生进校时就对其进行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其明确学习目标和前进方向,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和进取心。

2.2 家长应采用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在中职卫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起根本作用

家长应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对其困惑的问题和烦恼的问题及时予以解答和正确引导,防止宠溺教育和打骂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他们判断对错分辨是非,并注意自身的行为和形象,给孩子树立模范引导作用,帮助孩子改掉坏的行为习惯,促进孩子人格的健全与完善。

2.3 社会应加强舆论的正面教育引导,为中职卫校新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社会应进行正面的舆论宣传和引导,使中职卫校学生不再为自己的身份而丢脸,靠自身能力和专业技术生存是光荣自豪的事。各医疗卫生单位应适当给予中职卫校学生实习和工作的机会,让他们在工作中收获自信和勇气,从而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同时,要注重对中职卫校学生生活环境的整顿,网吧等严禁未成年人入内,对于引导未成年人犯罪等的行为要严厉打击,使中职卫校学生在舒适安全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3 结论

综上所述,中职卫校新生不健康心理是由多种原因共同促成的,因而也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通力合作,共同对中职卫校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引导,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促使中职卫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掌握技术和本领,实现人生价值。

学校卫生论文篇(5)

学校环境卫生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一个人的卫生习惯,体现了一个人的文明素养;一所学校的卫生状况,则反映出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看到一个学校环境卫生,你能大致得知,学生在该校能受到什么教育,得到什么熏陶,将来做人做事将有怎样的风格。所以说,学校环境卫生是学校的一个文明窗口,是学校校纪校风的缩影。可是,当前有些学校,有些教师对环境育人的作用认识不足,认为教学搞好了,升学率上去了,卫生差一点无伤大雅。对环境卫生工作只是敷衍了事,有的教师还建议学校出资请人包下全部清洁工作,学生干脆完全不参加卫生保洁工作。我们认为这种做法只会助长学生不爱卫生和懒惰的坏习惯。

如何搞好校园的环境卫生工作呢?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必须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一、加大投入、美化校园

近几年我们学校硬化了校园内所有人行道、主干道铺设了瓷板路面和麻石路面,修建了文化广场和八个塑胶灯光球场和面积达三十亩之大的塑胶运动场,还修建了七个花园,每个面积都在2500平米以上,铺设草地3600平米以上,种植了各种树木达500棵之多,逐年对各栋建筑外墙进行了多次刷新,校园内树木葱葱,绿草茵茵,花团锦簇,飞鸟争鸣,喷泉、雕塑、碑林点缀其中。路面地面清洁如洗。各班教室、教师办公室内一尘不染,窗明几净,物品摆放整齐,修饰得亮丽如新。师生在紧张的教学之余,淌佯在如此之美的校园里,不禁心旷神怡,疲怠之意顿觉烟消云散,校园环境带给了他们美的充分享受,整洁与卫生给他们带来了舒适与愉悦。

学生生活在这样美丽的校园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而唤起了他们的爱美之心,惜美之情,激发他们创造美的欲望和保护环境、保持卫生的自觉性。大多数同学就会自觉地参加到美化环境、打扫卫生等活动中来。优美整洁的环境对学生也是一种无声的监督,他们将会每时每处提醒自己,不做伤害环境的事,自觉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乱倒脏水。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就这样在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的感化下,悄无声息地慢慢养成,给美丽的校园添彩加色,维护学校的整洁已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厕所文学”、“课桌文学”与“墙壁文学”均已销声匿迹。

二、分解任务,责任到人

现在的校园,一般建筑面积都在上万平米以上,范围校广,面积较大,分布较散,所以在校园环境管理上宜采用划分区域的办法,有的区域由学生班级负责,有的区域落实职员负责(如运动场、篮球场、体育馆、卫生间等),建立卫生区域责任制。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齐心协力搞好校园环境卫生。集中管理就是对一些不宜或无法分割的卫生区域,则由学校统一管理。比如全校的卫生间,最佳方法还是选用专任保洁员清扫,可保证整体洁净,我们每栋大型建筑都配有卫生保洁员,专门负责各栋卫生间卫生清扫,我校所有卫生间见不到污迹,闻不到异味,便盆、尿槽洁白无瑕。

我们的公共区按班级分解成若干小块,每个班承包一块,每个班由劳动委员负责人员安排和检查督促,劳动委员牵头与其他班团干部一起,将本班的公共区进一步细分成若干小区域,将班里的同学分成若干组,每一小组承包一小块区域,由劳动委员具体分配到组,并编制好每个小组的值日轮流表,把小组中的人员具体安排到一周七天中的每一天,每个小组由班主任任命一名小组长,负责小组的检查督促,在人员分配时要考虑教室卫生和寝室卫生,要将班里同学留出一部分打扫教室,打扫教室的同学可以每小组承包一天.寝室卫生由同一寝室的同学轮流值日,一人或两人承包一天.这样就落实了责任,明确了任务,哪个地方有问题,马上就可以找到相关的责任人,便于对问题区域进行及时整改。

由于有了明确的任务与责任,谁都不可以马虎了事,必须认认真真搞好每次卫生打扫工作。这样的做法使得人人都必须参加环境卫生的打扫与保洁的劳动。

我们认为这样做的好处很多,首先是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让学生经常亲手打扫卫生,清洁环境,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而然的就养成了爱卫生爱整洁的习惯,这种良好习惯既有益于公共卫生又有益于个人健康,这种在卫生保洁工作中形成的严谨细致工作态度,也有益于他们走向社会的职业生涯,这里形成的习惯会使他们严肃对待他们今后从事的职业和工作。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生用劳动来创造美的时候,美才能使人的情操更为高尚”。“脱离劳动,没有劳动,就没有,也不可能有教育”。让学生参加这样的劳动还有益于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按照这样的制度安排,他们几乎每周都要参加一到两次劳动,劳动观念只有在劳动中才能树立,经常参加劳动,他们才会亲眼见到劳动创造成果,劳动创造美,劳动创造价值,他们才会知道劳动者最光荣。

三、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舆论宣传的作用是巨大的。我们学校善于利用各种舆论宣传工具,如校会、级会、团会、班会、宿舍会、广播、黑板报、标语等形式宣传卫生工作的重大意义,卫生工作的制度与要求,以及工作安排计划等。在各种宣传工作中,还注意表扬鼓励卫生工作中涌现出来的“教室卫生先进班级”“公共区卫生先进班级”和“文明寝室”,和先进个人,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当然,单有正面教育是不够的,还应辅以纪律约束。多年来我校执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补充规定”,规定凡吸烟、乱丢杂物的,一经发现即予以记过以上的行政处分,有效遏制了吸烟不讲卫生的现象发生,这一举措,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总之在这种舆论宣传中要造成一种“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的良好舆论氛围,使学生在守规上从“要我做”内化为“我要做”,增强执行卫生制度的自觉性。

学校卫生论文篇(6)

卫生进修学校在中国职业教育体系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不仅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和教育医疗卫生类人才的重责,亦是推进和保障现有的医疗卫生类教育事业健康稳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为了确保其能够始终保持先进性以及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学校内部更需要注重和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把握学生政工工作的方向性与建设性。

一、当前卫生进修学校学生政工工作所面临的障碍

从目前卫生进修学校学生政工工作的展开现状来看,其所面临的障碍主要体现在这样两个方面:

首先,学校过于注重基本卫生知识以及医护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政工工作的重要性。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普通民众在对于工作效率以及学习质量要求不断提升的同时,对于思想政治内容的学习与掌握则处于较为放松的状态,认为掌握科学技术、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与方法远比精神世界的构建重要,认为理论并不足以与事件相提并论;

其次,随着我国社会信息科技的快速崛起,各种新方法、新思维层出不穷。目前,卫生进修学校内部无论是具体政工工作的方法、工作开展对象还是具体使用的工具都较为单一,并不能完全适应快速发展的外在形势的变化与要求。

二、卫生进修学校人才培养与政工工作之间的必然联系

纵观目前我国卫生进修学校的具体发展状况,与其固有的医疗卫生类技能及知识教育相比,学生政工工作处于较为落后或者说并不同步的状态。但是,就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整体的发展进程以及其对于人才培养方面的需求而言,优秀的卫生进修类学校必然需要良好的思想教育风气,必然需要其整体思想以及综合素质能够与社会发展相同步、与社会医疗卫生事业建设需求相一致。因此,强化学校内部的学生政工工作,不仅有利于学校专业教育的开展,还能够弥补传统教育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有助于学校在面对教育以及经营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与障碍时,都能够产生较为公平的处理方法与手段,而这些对于学校培养人才是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的。

三、提升卫生进修学校学生政工工作的主要途径

基于上文中所提到的卫生进修学校目前已经展开的学生政工工作的障碍与其培养人才之间的必然联系,通过有效措施推动学生政工工作的开展,扫除已经存在的障碍,成为当前政工工作的焦点与核心。

(一)制定合理的工作方案,使工作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

要从学生政工工作的既定目的出发,通过有效的数据分析以及现状调查,充分认知和得出当前政工工作当中理应加强和重点提升的部分,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工作方案,让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与目的性。比如,学校在面向社会进行招生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卫生进修学校本身存在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在不断加强自身科学教育和学科规划的同时,着力提升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软实力,不断树立教育机构的先进形象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勿纸上谈兵

归根到底学生政工工作属于思想领域范畴,其内容当中绝对多数属于意识层面,因此在展开具体学生政工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秉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切勿纸上谈兵、泛泛而谈、脱离实际。首先,要增强政工工作本身的服务能力。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政治学习的积极性,就要不断尊重广大师生的主人翁地位与主体意识,发挥其创造性与主观能动性,如此才能为学校内部的政工工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其次,加强对于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更要创造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运用及作用发挥的平台。例如,可以适当举行有关思想政治建设方面的主题演讲比赛、研讨会议、主题学习座谈会等,其目的在于能够让学生吸收和掌握理论的同时,更能对其进行内化、使之产生服务于技术学习以及基本卫生知识技能巩固的辅助条件。

(三)从教师、管理者以及政工队伍建设三个角度共同致力于政工工作的开展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在针对广大学生所展开的具体政工工作上,应充分认知教育对象在学习和思想上所具备的特点,适当对教育形式进行调整,以先进的教育姿态赢得广大师生的尊重与青睐;对于广大被教育的学生而言,学习医疗卫生事业基本知识以及职业技能固然重要,但其也必须拥有作为未来医疗事业接班人所应具备的高品德和高素质,拥有积极健康的价值观才能永葆进取和学习之心。

其次,从卫生进修学校管理者的角度来说,其需要对固有的政工工作模式以及管理方法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将各种先进的教学工具融入到全新的课程体系当中,打破传统以单纯授讲为主要承载方式的政工工作模式。这样做一来可以从兴趣提升的角度改变学校内部传统政工工作不受重视、不被广大学生感兴趣的现状,二来也是一种迎合社会发展形势与进程的创新,使卫生进修学校的学生政工工作更加符合时代主题。

最后,从政工队伍建设的角度来说,良好的政工队伍有利于构筑校园内部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氛围。在具体建设方面,需要学校不定期召开各种有关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动,如例会、专题研讨会等,同时还要注重加强优秀政工人才的选拔,通过构建有效的人才推荐和自荐机制,来将那些拥有先进思想意识、较高思想觉悟的学生或教师纳入到政工队伍中来。这样既可以为其个人价值的实现创造条件,又能够不断汲取先进的思想因子和文化因素,推动政工队伍的建设以及学生政工工作的开展。

四、结论

当前我国卫生进修类学校学生政工工作开展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弊端,其不仅会制约学校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还会影响到教育机构其本身存在的目的性和各种教育任务的展开。因此,对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及学校管理者而言,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学生政工工作的开展,从而让广大师生在思想上保持一定的先进性与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展开理论和技能学习,成为国家所需的医疗事业类接班人。

[参考文献]

学校卫生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4)01-0096-01

一、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意义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专业目录中还没有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该专业是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方向开设的,因此,该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没有明确的标准。不少学校的课程设置是在原设相关专业所设课程的基础上,做些修改,增加或减少几门课程,从而形成一个新的专业[1]。针对公共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的问题进行探索,重点是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审视现有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与不足,构建和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学特色。

二、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分析

在被调查10所院校中,在培养目标设置方面,均体现以培养具备现代化卫生管理理论、技术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较强的管理、交际能力,了解卫生事业发展趋势,具有创新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院、医药企业等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但各院校在培养目标设置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教学计划与培养目标没有对应,培养人才类型各不相同,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培养的是高级专门人才,山东中医药大学则是应用复合型管理人才,还有其他院校是高级复合型人才或应用型人才。因此,中医院校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更具特色,即培养具有良好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具有现代卫生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经济管理学的相关知识、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基础知识能力,能够在卫生行政部门、医院、医药企业和各类公共事业组织等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

三、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

关于教学时数,必修课程总学时数:最多的3610 学时,最少1926学时,平均265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最多的2776学时,最少1366学时,平均2603学时。实践学时最多1697学时,最少114学时,平均562学时[2]。各院校的课程设置层次基本相同,但必修课安排比例上差别较大。

调查10所院校发现,各院校课程设置大体分为公共课、医学课和专业课三个层次。公共课程必修课学时在30%左右,公共课科目大体相同,公共课包括:体育、外语、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政治思想、身体素质及基本知识与能力素质类课程。医学课主要以医学概论、医学单科形式设置,医学类课程必修课学时最高为35.55%最低为16.19%,医学类课程必修课学时比例差距较大,各院校应结合自身条件整合医学类课程门数及学时,建议医学类课程必修课学时在30%左右,让学生用较少的学时学习更多的医学知识。专业课主要就是卫生管理、经济类课程,专业课程必修课学时数最高为58.28%最低为35.15%,建议专业课程必修课学时数在40%左右,课程选择要符合人才培养的目标,确定专业核心课程。

为适应卫生体制改革和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学科组建,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全面分析中医院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四年制)人才培养现状、医学课程与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中医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学课程设置的发展方向,形成具有中医药院校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多次召开专家讨论会、召开毕业生座谈会,对现有教学计划进行修订。该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根据国家高等教育相关体制改革内容,结合本学校自身特点,制定出符合中医院校的教学计划。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公共课开设9门,656学时,开设体育、外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医药基础课11门,704学时,开设中医基础概论、正常人体解剖学(含组胚)、病理学、生物化学和药理学等;专业基础课11门,528学时,开设经济数学、线性代数、会计学原理、管理学基础和西方经济学(微观、宏观)等;专业课12门,576学时,财务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组织行为学、电子政务和文秘基础等;任选课10门,320学时,医学伦理学、商品学、医药信息管理、科研设计与方法和人力资源管理等。

科学教育改革的新构想,其特征是突出科学、技术。新医改政策下,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要求医学院校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建设要紧跟时代步伐,从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的中医药高等院校肩负着卫生管理队伍建设的任务。

学校卫生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b)-0000-00

卫生系统基层党校中的行业与区域化主要是指从卫生行业的发展需求和当地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出发,将理论与当前实际结合起来,根据该行业的发展与当地区域的发展进行比较,使党校教育培训更具实效。

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卫生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往往会因其贯彻的不到位,阻碍着我国医疗事业的良好开展。因此基层党校必须寻求切实有效的培训教育方式来改变这一落后局面。随着我党十的胜利召开,对党员的思想政治建设提出了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要指导方向,攻坚克难,思想开放,谋求创新机制的党性教育新模式。因此本文将卫生系统基层党校的教育培训与卫生行业、区域化原则进行相结合的方式,对教育体制创新、教育方式以及师资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构建出将科学发展观全面融入其中的全新培训机制。

1 基层党校培训的行业与区域化培训教育方向与原则

首先必须明确党校是宣传教育我党思想政治的主要阵地,是卫生系统党员干部强化党性,充实思想政治觉悟的主要锻炼场所。通过对党校教育意义的明确,使党校可以更加清晰地确立培养教育的主要工作方向,在教育培训中得以有针对性地提高卫生系统各党员的各项思想素质。

根据党校教育的主体方向,将党校教育工作的主要重点放在培养党员干部具有良好的党性觉悟和过硬的理论基础等方面,并确保其具有世界性的眼光以及发展战略思维。要将十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作为主要指导思想,全面武装到卫生系统中,使各党员可以全面发挥其在卫生行业以及当地区域的表率作用,发挥榜样的力量,最终得以将我党的思想政治理念通过卫生系统融入进当地群众的生活中去,保证医疗事业的稳步前行。

2 行业区域化培训模式的实施策略

2.1 树立优秀典型 发挥榜样的力量

卫生系统基层党校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在规划中加入行业与区域化的培训新理念,根据卫生行业与当地区域的实际发展需要,制定培训计划方案。并且可以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定期开展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并对典型人员在卫生系统中的先进事迹以及良好表现进行大力宣传,并组织向先进典型学习的活动,发挥典型模范作用,还可与卫生单位进行合作,对先进典型实行奖励制度,带动各党员的培训积极性。

2.2 展开具有实效针对性的学习调研

基层党校的调研考察工作,必须选择与当地区域发展相似的卫生系统的基层党校典型作为调研学习地点,使调研考察工作更具实效,同时可以在当地同行业的卫生系统中构建联网式网络党校培训,通过高科技手段,加强党建思想精神的覆盖性。学员在党校的学习结束时,必须对其进行相关考核,通过对于思想政治相关政策,以及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并着重于考核其处理实际问题时的能力表现。

2.3 培训中贯彻“人本理论”

在基层党校的培训工作中,还需与时俱进,通过结合“人本理论”的方式实施教育计划。所谓“人本理论”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以人为本”,正确解释为“人力资本理论”,以往的资本通常只指物质资本,却忽略了人力资本的构建。人力资本其实同物质资本一样,都是并非天生存在的,必须通过“投资”才能成为“资本”。这里的“投资”主要就是指通过对卫生系统各党员的培训教育,使其更具过硬的行业技能和高尚的政治思想,并能很好地将党建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使其各项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升华。经过一系列的培训投资,使各基层党员成为当地卫生行业中的重要人力资本,从而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卫生系统实时注入新鲜血液。

2.4 强化基层党校师资队伍建设

构建具备高素质的党校培训教师队伍,在传统的党教教育理念中,加入卫生行业与区域化的全新教育理念,围绕当地卫生行业中具有的实际问题开展教育培训。同时来自卫生系统的各项信息也是当地卫生行业的重要信息材料,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构建出科学合理的党校教材,以及教学案例,使党校培训更加贴近实际,具有针对性。

2.5 充分利用地域性的卫生行业信息资源

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必须加入卫生行业与区域发展的特色,可以根据当地党员干部的特点,综合利用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以及借鉴式等教学方法,例如可以组织先进典型人员进行报告演讲等活动,使各党员可以在真实的氛围下更加切实领会到我党政治思想的深刻内涵,从而提高培训实效。

2.6 在培训中强化党员服务意识

要想使基层党校教育工作在实践中具有更高的工作实效,就需要不断提高卫生系统基层党校的地方服务意识以及卫生行业意识,突出服务性,实现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可以通过经常走访社会,对群众展开广泛调查的方式,得知当地群众对卫生行业的实际需要,以此制定贯彻以人为本的政治思想培训方案。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卫生系统基层党校的教育培训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以全新的党校教育理念,并结合卫生行业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构建出具有自身行业和区域特征的党政教育模式,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将基层党校的培训教育工作发挥至最大效能。不但符合卫生行业的当下需求,还更具针对性和生命力,为卫生系统不断地提供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学校卫生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 G6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6-067-1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革创新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俗话说:观念变,天地宽。“观念的革新是一个自我否定,超越自我的过程。既要超越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模式,又要超越已形成的利益格局和习惯做法”。高校保卫工作观念滞后。比如片面强调保卫职能,不注重师生员工的人文关怀、麻木不仁、维持现状、避重就轻,不作为、乱作为;单纯追求个别业务指标升降等。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高校保卫干部思想上整体缺乏科学发展的意识,过份地强调客观的等、靠、要,总梦想外部的条件能适应自己的主观要求,。观念的革新就是要“增强创新意识,开拓创新思维,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做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

一、坚持以人为本高校保卫观

高校保卫工作是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保驾护航的,学校的建设与发展靠的是人,所以高校保卫工作的“以人为本”就是我们保护好师生员工的安全,使他们能更加安心的工作。

(一)增强保卫人员的服务师生的意识。保卫工作人员是广大师生员工的卫士,不能以管理者自居,要时刻注意倾听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呼声,虚心接受监督,为师生员工排忧解难,办好事,办实事。这样,工作才有群众基础,就可以少犯或不犯错误,少走或不走弯路,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师生隐患意识。近年来,高校安全事故频发,师生中人心惶惶,或人人自危,各自严加防范,人们的警惕性下降了,防范放松,因此保卫工作人员必须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如印发治安通报等加大宣传力度,时时提醒师生,安全隐患随时随地在身边,使他们提高警惕。

(三)加强巡逻防范,确保师生安全。高校保卫人员是师生的“保护伞”。保卫人员经常巡逻在校园各个区域,会是师生本能地产生一种安全感,使其潜意识里将“安全”两字加以强化。同时,犯罪分子看到保卫人员也会产生一种畏惧心理。

(四)加强检查督促增强师生紧迫感。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记忆是有限的。师生们对安全保护和防范的知识、技能并不都很熟悉,也难以做到长期坚持,一以贯之地设防,因此,安全保卫工作者要主动地经常地检查教学区、宿舍区、家属区,发现安全隐患或漏洞要及时提醒有关人员,以增强他们对安全工作的紧迫感。

另外,要尊重并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保卫工作面广量大,只有深入发动群众,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员工,走群众路线,才是做好高校保卫工作的根本路线。群防群治是做好安全保卫工作的有效途径,要继续保持发扬依靠广大师生员工做好校园保卫工作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动群众做好群防群治的方法和途径。师生的保卫观直接关系到保卫工作的成败,保卫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各种方式或渠道,帮助师生确立“保卫为我,我为保卫”的新保卫观,从而使保卫工作最大限度群众化。

二、坚持统筹兼顾,树立全面的安全保卫观

高校校园是一个复杂的立体系统,安全问题体现在各个层面。因此高校保卫工作者要坚持统筹兼顾,树立全面的安全保卫观。

(一)师生生命健康的基本安全,包括人身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心理安全。高校师生的人身安全是最重要的安全,而消防、交通、食品、心理安全都有可能危及师生的人身安全,要高度重视。如在交通管理方面要做到:第一,给本校车辆发放通行证,并附上安全注意事项, 要求司机开车速度要慢,遇到行人应让行人先过。第二,在校内交通路上立一些有关交通标志,对人起到提示或警示作用。第三,规范停车管理,对乱停乱放、乱鸣喇叭的车辆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或通报批评等。第四,对进入校园的车辆,门卫要提醒司机以上几点注意事项,帮助一些司机提高修养。

(二)政治安全问题,包括网络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国防安全。如网络安全方面。随着网络技术教育的普及,以大学生为主体的上网人群日益增多,互联网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和功能,不断吸引着网上冲浪的大学生,对他们的政治倾向、道德标准、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这必然会给高校保卫工作带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转变思路,实现观念创新。信息革命和互联网的发展引起了全社会从物质到观念等各个层次广泛而深刻的变革,高校保卫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这一新的形势,确立开放式的高校保卫工作观念,以开放的心态正视互联网带来的问题与挑战,客观地把握、评价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第二,学习网络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新世纪的高校保卫工作者,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网络知识,增强网络意识,进行网络实践,深入研究网络和网络行为。

第三,运用网络技术,促进工作手段创新。首先,保卫部门可利用校园网,结合学校实际,联合各相关部门,在BBS讨论版上建立网上理论学习园地及网上论坛,开展网上讲座和讨论,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以及应有的网络安全意识。其次,在校园网上建立保卫工作网页,加强大学生的法律、安全意识等教育。内容可以包括: 一、国家宏观方面的法律法规、条例、规定和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以及有关安全保卫工作的规定。二、学校保卫工作的有关信息。包括保卫人员的组成情况、人员具体分工情况、联系方法和各校区的办公地点。三、消防知识的宣传以及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四、典型案例和安全知识宣传。五、其他与安全稳定工作有关的信息。

(三)关系到学校全局安全问题,包括教育安全、财务安全、学术安全、行政安全。如假借学校名义违法招生的问题等等。

科学发展观为建设和谐校园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高校保卫工作必须坚持用于是俱进的精神和科学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自我,要从以人为本和全局的角度来关心、关注推进发展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

参考文献:

[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N].光明日报,2004-02-22.

学校卫生论文篇(10)

对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一直是职业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人文素养的好坏会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培养水平以及层次,对职业院校学生质量关系重大。对于中职卫校更是如此,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以及实地的调研我们能够发现,目前我国中职卫校教师的人文素养培养中,普遍存在着重视不高的现象。大多数中职卫校只会从事简单的教育工作,而没有对教师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使得中职卫校教师的人文素养较低,不能以良好的言行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中职卫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定期对中职卫校教师进行人文素养的培训等工作。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中职卫校教师的自我认知仍然有所欠缺。总之当前中职卫校教师的人文素养仍然有待提升,对于中职卫校教师来说任重而道远。

二、人文素养的内涵以及教师人文素养的体现

我们所说的人文素养主要是指教师的文化素质以及具有的文化品格,具体来说教师的人文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能力,包括教师的分析归纳以及观察能力,能够对身边学生的反应迅速做出调整。对于卫校教师来说,可以通过身边的案例来给学生们讲解相关的知识。这个属于中职卫校教师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能力之一。(2)知识,是指教师广泛的知识积累,不仅涉及到本专业还包括其他学科。对于中职卫校教师来说,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卫校知识,还需要对其他学科有所涉猎,能够融会贯通地为学生们讲解相关的知识,让他们形成更完善的知识体系。(3)方法,主要是指教师所具备的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措施。人文素养高的教师需要具备更好的教学方法,比如能够根据学生们的特点,因人而异地进行教学。同时还包括情感、态度以及教师的行为举止等方面。对于中职卫校教师来说,需要具备以上多方面的能力,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培养质量更高的学生。尤其是在诊改背景下,加强中职卫校教师以上几个方面的能力尤为重要。

三、提升中职卫校教师人文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在诊改背景下加强对中职卫校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诊改背景下提升中职卫校教师的人文素养,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学校、教师各个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提升中职卫校教师的人文素养。总的来说提升中职卫校教师的人文素养的途径和方法如下:

(一)中职卫校教师要加强对人文素养的学习

人文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要进行持续不断的学习,在诊改背景下,加强中职卫校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需要广大的中职卫校教师加强自我学习,努力提升自身内在修养,提高其人文素养。而对于中职卫校来说,则需要对教师进行持续的人文素养方面的培训与教育。

(二)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校园氛围对于中职卫校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非常重要,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对于提升中职卫校教师的人文素养具有较大的帮助。所以中职卫校需要积极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为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打造良好的外在环境。在校园氛围的营造方面,需要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多方面、立体化的互动,将每一位教师以及学生都纳入到校园氛围的打造中来,让他们能够在更加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与授课,让教师能够提升自我的人文素养。

(三)将人文素养的教育作为教学的目标进行考核

学校卫生论文篇(11)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05-02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却开始面临越来越多的发展问题,生源质量下降、教学内容单一、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学生就业困难等问题,已经严重职业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对于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而言,需要对传统的教学课程体系进行健全和完善,进一步加强理论教学与岗位实习之间的衔接,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以提高在校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

一、中职卫生专业的实践教学状况

1.教学理念相对滞后

目前,有很多中职院校的卫生职业教育仍旧沿用传统教学形式,人才培养形式要么停留在以前,要么照搬照抄一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所以教学内容常常停留在“上好课,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层面上,还没有实现与市场需求的充分适应。同时,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教学仍旧是以理论课程为主,实践性课程所占比重比较小,加上卫生职业教育的基础教育设施相对滞后,教学手段与教学形式不够先进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2.实习指导教师配置不到位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为社会培养一批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卫生护理人才,但是受制于现有教师人才队伍结构的限制,中等卫生职业院校的教师主要是理论型为主,实践教学经验相对不足。而在学生的实习环节,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专业素质的实践指导教师。但是,学校在组建教师队伍时,其精力都集中在了专职教师的引进与培养上,比较看重学历、资质和理论知识水平,然而这些教师常常缺乏卫生岗位的一线工作经验,所以在实践教学指导方面的能力相对有限。同时,很多院校对专职教师、“双师型”教师的引进与培养工作是相对滞后的,而且兼职教师的待遇比较低,致使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实践指导教师配置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后期实践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3.教学组织与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在当前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开展实践中,很多院校主要是依赖传统工作经验,没有针对市场对卫生护理类人才的需求加强教学组织管理与规划,很难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和市场对人才培养的最新需求。同时,在一些选修课程和基础课程的教学上,由于学校和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加上缺乏科学组织与规划,所以在教学上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很多课程教学常常是流于形式或疏于管理,无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系统教育和培养。

二、当前我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有效发展对策

1.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为了更好的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卫生职业人才,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必须首先实现教学观念和人才培养思路上的转变,树立“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逐渐由重视理论的学习性向倡导实践的综合性转变。卫生职业教育是一项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它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还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技能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必须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在授课时间、授课地点等环节有所侧重,保持一定的弹性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化素质的有效培养。

2.科学配置实习指导教师

由于中职学生的自我实践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所以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结合实践教学的需要配置专门化的实习指导教师,更好的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有机结合,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动,在实习指导教师的引领下,让校内实验、校外实习、毕业实习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教学更加规范,增强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认知能力和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协调发展。

3.加强教学组织与管理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必须相应的提高教学组织与管理水平。一方面,中职院校的教学组织和管理,要尽快实现从知识型人才培养向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转变,提高卫生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另一方面,中职院校必须加快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的创新,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图片、模型、多媒体技术等,让专业知识教学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和有效。

4.创新教学评价机制

很多院校在开展卫生职业教育时,仍旧沿用过去的教学评价机制,采取期末考核这一终结性评价的教学形式,并且以理论知识的考核为主,而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则是相对忽视,也还没有及时建立相应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为了有效减少学生在平时缺课、逃课的现象,促进学生卫生职业素质的系统培养,中职院校需要创新传统教学评价机制,尽快建立起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机制,尤其是在实践教学的评价上,需要进一步细化教学评价制度,增加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价的比重,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方向,不断完善职业素质。

三、结语

总之,针对当前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中职卫生学校需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坚持与时俱进,结合卫生类人才的市场需求,制定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尤其是要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积极构建基于学生专业技能素质培养的课程新体系,做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重视教学组织管理与评价工作,最终实现卫生类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玉德.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发展前景与发展机遇浅谈[J]. 卫生职业教育,2011(2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