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项目管理理论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2 17:36:07

项目管理理论论文

项目管理理论论文篇(1)

项目是施工企业的成本中心,也是利润的主要来源。随着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获利空间越来越小,施工企业都更加重视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把成本控制目标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本文结合施工项目的实际,就成本管理的一些问题谈些粗浅的认识。论文频道的管理学论文里有大量关于成本管理方面的文章,敬请参考。 论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 一、增强成本控制意识要从体制和机制上解决问题 加强项目成本管理,首先要树立强烈的成本控制意识,要使降低成本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为。做到这一点,靠教育和灌输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从项目运作体制和机制上加以保证。目前国有企业的项目经营模式,一般都是由项目经理承包或实行经济责任考核。但不论哪种形式,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都是利益与风险不对等,权力与义务不相称。有的项目经理权力很大,风险却很小。企业的盈亏很大程度依赖于项目经理的个人素质,而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包盈不包亏损。正是由于这种弊端的存在,可能导致项目的经营者对各项成本不重视,管理不精细,甚至有可能出现“黑洞”。而项目的职工由于成本与自己的切身利益并无太大关系,也会表现出对成本漠不关心,于是成本控制就成为一句空话,项目的利润目标会大打折扣,有的甚至出现严重亏损。因此,要从体制上做文章,如实行项目股份制或风险经营。其实质是维护企业利益和增加个人(项目班子)的风险度,即包盈包亏。这里包含二层意思,一是确保上交,可实行个人资产抵押;二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凡属于管理不善,或管理上存在有“黑洞”导致亏损的应及时调离岗位并追究责任。在这样一种游戏规则下,项目成本才能真正与经营者利益密切相关,才能促使其真正地重视成本的管理。同时利用激励机制使各项成本与职工的利益挂钩,充分调动职 工的积极性,形成全员参与管理的成本控制体系,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达到企业与个人双赢的目的。 二、项目成本的全方位管理 项目成本的主要内容包括材料费、机械使用费、人工费、临时设施费、其他直接费以及项目管理费。对这些成本的控制涉及到技术、财务、材料、设备、行政后勤各个管理部门,直至一线的施工班组。因此,成本管理应该是全方位的管理。如何使各项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笔者以为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和完善成本控制体系 所谓成本控制体系,指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各个管理层面和施工班组人人参与其中的成本管理网络系统,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担负着一定的成本管理内容。从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到现场管理员都必须落实成本管理责任,明确职责,知道自己管理的内容是什么,要达到怎么样的控制目标以及如何控制。成本控制体系应根据工程的进展和需要及时调整和完善,同时要注重对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以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二)制订规章制度规范操作行为 项目成本是否控制有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要靠制度来规范操作行为。特别是材料、设备和管理费用的开支等更是管理的重点。材料占了工程成本的60%左右,必须要有严密的材料管理制度。材料管理要从采购抓起,大宗材料由公司材料部门统一供应为好,有条件的可采取市场招标,以降低成本。项目部自行采购的材料,也要做到货比三家:比质量、比价格、比服务。合同签订前,必须经过一定的程序,避免一个人说了算,杜绝暗箱操作。其他如收料、保管、发料等环节必须责任到人,做到账物相符,台账清楚,特别要注意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设备管理部门要根据工程质量、进度和设备能力的要求,合理地配备机械,外租设备要从降低成本的角度考虑,分别采取按台班、按工作量或包月等不同的租赁形式进行租用。要制订设备维修和油料消耗定额,并按月进行考核。建立各项保养制度,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机械设备的完好,杜绝机械事故的发生,努力降低机械使用成本。非生产性费用的开支可绅缩性很大,必须从严从紧控制。可以根据工程量的大小,确定合理比例,总量控制,分项考核。项目管理班子的搭建应是精干高效、避免人浮于事,以减少工资总额的开支。办公费用、交通工具、差旅费等开支,必须厉行节约,可采取部门包干,节约奖励的办法。业务费用开支遵循必要和从严原则,建立严格的审批、报销制度,规定权限不得突破。财务要认真执行有关制度并实施监督。 项目是施工企业

项目管理理论论文篇(2)

项目监理部是监理公司与建设单位签订监理合同之后,为履行监理义务而在施工现场组建的、代表公司监督管理具体工程项目的职能机构。项目监理部由总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代表(必要时配备)、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员以及文档管理人员(大中型工程应配备)组成。总监一般由公司任命,其他监理工作人员的数量、专业分工、岗位职责等由总监根据监理规范、合同要求、工程类别、规模、技术复杂程度、监理人员素质等确定。项目监理部成立后,在总监的组织下,以监理合同、施工合同、施工图纸、质量验收规范以及监理规范等为依据,围绕监理目标,监理部成员各司其责,协同开展各项监理工作。

一、目前监理市场存在的问题

我国全面推行监理制度已有十五年时间,目前国家在监理公司资质管理、经营管理、监理人员执业资格考试、注册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各地区监理市场的运行、监理公司的管理以及监理工作的规范化方面已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由于监理公司和监理注册人员的日益增多,监理市场的恶性竞争和非规范化管理状况也越来越严重。比如,一些监理公司为了节约监理成本,通过减少监理投入(如检测设备配备不足、减少现场监理人员数量和工作时间)、降低监理服务质量(如缩减监理服务内容、派驻缺乏经验的年轻监理人员、减少检查次数)、放松管理(公司对监理人员不认真工作、向施工单位“吃、拿、卡、要”等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方式维持生存。再加上一些建设单位对监理工作的认识不到位(认为监理工作可有可无,随意压低监理费用,把监理单位仅仅作为自己的质检部门等)和有些施工单位不配合(对监理方下达的通知不理不睬,甚至威胁监理工作人员)等因素,造成监理单位生存环境日益恶劣,监理公司以及项目监理部的工作开展十分困难,管理上也越来越不规范。在这种情况下,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和安全无法实施有效监控。这样的监理管理状况,反过来也加强了人们对监理工作重要性的忽视,造成了监理单位信誉下降和监理取费的日益降低,监理单位生存越发困难,与国际接轨更成为梦想。

为了改变上述恶性竞争所带来的不规范管理现象,笔者认为,除了不断完善国家建设方面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建筑市场的行政管理力度、增强监理公司规模和实力外,还应该大力加强项目监理部自身的规范化管理,有效提高监理服务质量。本文就如何实施项目监理部的规范化管理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什么是规范化管理

规范化管理是对每个被管理者的职位、职权和职责进行合理设置,规定明确的工作标准、运行程序和规范制度,使组织和个人的行为、每项工作都遵循一定的标准和机制运行。规范化管理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项目监理部的规范化管理就是通过合理设置监理部的人员数量、专业分工、职位、职权和职责,规定明确的监理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把项目监理部各项监理活动全部纳入规范化管理,实现对监管活动的全程管理。

三、规范化管理的基本特点

规范化管理具有四个基本特点。一是结构化特点。即管理系统是有内部结构的,其内部结构由若干层次和功能模块组成。规范化管理不仅要细化、深入到各层次和功能模块,并且要使各层次和功能模块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二是信息化特点。即利用电脑和网络把各项资源信息(包括活动、记录、成果、设备仪器等)数据化、集成化,便于资源共享和利用。信息化是规范化管理的基本手段和实现形式。三是标准化。即用统一规范的工作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管理,使管理过程清晰、顺畅,便于专业化分工和数据化,提高工作效率,确立工作责任。四是制度化。即规范化管理的各个层面和环节都必须按照制度运行,运行体系同时是一个完整的规则体系。

四、项目监理部怎样实施规范化管理

根据对上述规范化管理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结合项目监理部的具体监理工作,笔者认为,要实施项目监理部的规范化管理,就必须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组建结构合理、功能全面、务实高效的项目监理部。首先,要重视项目总监的选拔和任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建设工程监理规范》,项目总监受监理单位法人代表的授权,全权代表监理单位全面履行监理委托合同,主持项目监理机构的工作。项目总监是监理单位在监理工程项目上设置的最高岗位职务,是项目监理部的直接领导,承担相应的行政管理责任,是公司的形象代表,是全体监理人员的表率。总监选得好,才能有效带动项目监理部开展规范化管理。因此,监理公司要选派责任心强、领导能力强、有合作精神、专业知识扎实、监理经验丰富、组织协调能力强和有良好工作作风的总监。其次,要合理配备专业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员。总监应根据工程需要和公司实际情况,按照“持证上岗、结构合理、专业配套、数量合适、职责明确、精简高效”的原则进行配备。如果工程规模太大,还可考虑配备总监代表和专职文档管理人员。2、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包括监理管理制度和监理工作制度)。监理工作的成功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一套完善的制度和模式。监理工作制度化是有效开展监理工作的保障。

监理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职业道德、现场记录、人员交接、信息处理、文件管理、监理档案管理、考勤办法、监理用品管理等方面的制度。这些制度主要是规范项目监理部的人、财、物和管理方式。

监理工作制度是监理人员从事具体监理工作时应遵循的规定和要求。为了制定科学、合理、系统、规范、可操作的工作制度,就需要深入研究项目监理部的监理工作内容。项目监理部的监理工作主要有:图纸会审,编制监理文件,监理交底,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开工报告审批,分包单位资格审核,材料﹑设备及构配件检验,施工放线成果复合,工程变更审核和处理,试件见证取样,工序交接检查,隐蔽工程验收,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质量技术签证,签发监理通知,施工进度控制,工程计量,投资控制,工程竣工验收,工程索赔处理,召开监理工作会议,旁站监理,安全检查,编制监理月报,监理日志记录等。为了规范这些工作,每一项监理工作都应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如:文件﹑图纸审核制度,技术交底制度,开工报告审批制度,材料﹑构配件检验及复验制度,设计变更审核制度,隐蔽工程检查制度,工程质量检验制度,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制度,施工进度监督及报告制度,投资监督制度,工程竣工验收制度,监理日志和会议制度,收发文制度,审批制度,旁站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监理例会制度,月报制度等。

在制定制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集思广益;(2)与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相吻合;(3)要与具体工程内容、建设单位要求等匹配,具有应变性和灵活性;(4)不断调整和完善。

3、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制度出台后,项目监理部各职能部门、总监、专监以及监理员在执行中遇到问题时要做到一律先按制度执行。若认为制度不合理,可及时向总监反映,由总监考虑是否需要按规定程序进行修订。所有的制度都必须进行有效的督促检查,检查和考核是加强管理的措施和执行保证。因此,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检查制度和考核制度。通过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和评价,找出项目监理部工作的不足和优秀经验,采用考核检查表进行标准程序检查和查阅有关记录等综合考核。当然,制度的执行也要考虑以人为本,讲究人性化管理,把原则性与灵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

4、强化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规范化管理的核心。监理工作的目标来自于合同。通过对监理合同和施工合同的深入细致研究,可以明确监理工作目标、任务、内容、范围和步骤,同时对合同所约定的各方的权利、义务等有一个客观、全面、准确的理解和认识,为有效开展目标管理做好准备。同时,也为各项制度的制定提供合同依据。

5、制定各项监理工作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规范各项监理活动。《建设工程监理规范》中对每一项监理工作都有宏观的控制性的原则和要求。项目监理部要根据这些原则和要求,结合监理公司规章制度和工程实际情况对每一项监理工作进行深入研究,明确目标、内容、要求、实施步骤、参与人员等,并在公司的指导下制定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形成监理工作的流程图和标准体系,使整个监理过程程序化和标准化。

6、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监理工作信息化、网络化。信息化、网络化是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目前,多数项目监理部都配备有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网络等办公自动化设备。监理资料、表格等都可通过电脑填写和汇总整理,项目各方网上联络、文件传输也比较方便,十分便于管理,特别是异地管理。有了信息化的硬件手段,各项监理工作更易实现规范化管理。

7、强化岗位职责,加强对项目监理部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为了统一监理部工作人员的认识,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提高监理服务的质量和成效,总监可配合监理公司定期对监理人员进行培训,在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监理专业知识、监理程序、监理技能、监理规范、验收规范、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对监理人员进行专题培训。而且,按照公司的奖惩规定,定期对监理部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包括目标考核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工资、奖金等挂钩。通过这些措施,使监理部人员更加重视和实施规范化管理。

8、加强沟通,取得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支持和理解。在工程施工中,要使规范化管理能够真正得到有效实施,仅靠监理部自身是不够的,还需要得到监理公司的支持、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理解与配合。监理部要把规范化管理的目标、要求、实施方案、具体措施等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充分沟通,取得他们的支持。

9、加强监理部办公室形象、工作人员用语、着装的规范化。监理部办公室墙上要张贴公司资质等级证书、营业执照、监理部组织机构图、总监工作职责、专监工作职责、监理员工作职责、监理工作总程序、旁站监理部位表、材料和试件取样送检计划表、晴雨表等文件资料,办公室内干净整洁,桌椅、资料摆放整齐,文件归档规范,安全帽挂设整齐等。工作人员用语礼貌、文明、专业,着装统一、干净、整洁。这些方面的规范化可以提升公司的形象,展示公司的实力,增强公司的信誉,为公司以后承揽监理业务打下基础。

10、监理公司应加大检测设备、仪器的投入。一定数量和规模的检测仪器、设备既是监理公司实力的体现,又是项目监理部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和检测的需要,同时还是监理公司有能力履行监理义务的一种保证。检测仪器、设备可由监理公司统一管理,各项目监理部需用时可按公司规定借出使用。

总之,项目监理部的规范化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监理公司和项目监理部的各个部门和每个员工,甚至会受到有关方面的阻力,但对企业的发展和工程项目的监理而言,规范化管理是极其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地积累和创新,充分发挥项目监理部的团队优势,力求在实现监理目标的同时,创造出一套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一个和谐高效的管理环境。

参考文献

[1]邓学海,程道亨.企业规范化管理问题思考.黑龙江水利科技,2006(4)

项目管理理论论文篇(3)

项目教学法是指教师将课程所必需掌握的知识点划分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再以每个项目为核心,结合相关的基础知识、理论和实务操作完成各个独立“项目”而进行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活动。相较于教师在传统教学法中的单项传输作用,项目教学法赋予学生更大的主观能动性,在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有显著优势。项目式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改善课本知识落后、僵化的局面,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另外,完成一个项目需要师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和共同努力,增强了同学、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营造更加融洽、愉悦的学习氛围。

2项目教学法

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中的运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项目式学习采取小组分工与合作的方式,通过完成各小组子项目中的各项任务,完成知识构建与能力提升。在项目学习中,教师要摆脱以往单方面传输信息的角色定位,“甘当配角”,学生也要转变以往被动学习的局面,变成项目实施的主体。项目式学习采用课后学习和准备以及课堂展示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2.1确定项目主题首先由教师根据“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内容,预先提供若干项目选题。如第1章“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可设“BaselIII在我国商业银行实施的对策分析”“中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理对策分析”等选题;第2章“商业银行存款业务”,可设“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改革”等,依此类推。然后学生以自由组合的方式组成4~8人的小组根据预设项目选择主题,也可以根据兴趣自拟项目。无论是自拟项目还是自选项目,各小组需利用书籍、网络、期刊等搜集资料,提交项目申请书,在教师修改意见的基础上,完成项目主题的最终确定。

2.2项目的执行项目的执行大体分为3个阶段,即分析—讨论—总结。每个项目可以进行以下步骤,循环进行。首先,分析问题。各小组根据所选项目的总体目标和子项目,进行各组员在该项目中的分工,各组员针对其分配到的任务,通过课后的自主学习,收集整理资料,再与学习小组的其他成员交流,以发现更多有意义的问题和答案。教师分别参与小组讨论和分析过程(可以现场参与,也可以通过网络工具),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并根据学生发言情况予以恰当引导;然后,集中讨论。每组选出一个或几个代表,对所选项目的讨论结果及理由进行归纳总结,并在课堂上进行陈述,其他小组可就此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教师对小组发言进行点评,对学生讨论中有争议或疑问的地方予以评议和指点,并引导学生根据项目问题进行发散思维,启发他们进行更加深入地思考;最后,总结归纳。教师归纳总结某项目的研究结论,讲解相应知识模块的理论知识点及相关的国内外热点问题,然后围绕下一知识点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简单描述,引导下一个项目小组同学思考并提出新问题,形成新的学习目标。各个项目可以根据课堂授课内容如此循环。

二项目成果的评价

每个小组梳理所研究项目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课程论文的写作,成绩由3部分构成:教师评分+组员互评+小组互评。评价参数是由教师和全体学生根据项目总目标和各子项目具体目标而定,涉及组员参与程度、文章质量、目标解决程度等。

项目管理理论论文篇(4)

二、项目管理在企业战略中的重要性

项目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新型管理模式,在当今社会发展环境中具有较大优势,被企业广泛采用,对促进企业战略目标达成。项目管理作为一种新理念、新模式,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是一种符合企业战略目标的管理方法,无论是领导决策者还是基层员工,都是项目管理的参与者。同时,项目管理作为一种以项目为基础的新兴企业组织模式,更加需要企业完善、系统、科学的战略管理。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更好的服务于企业战略发展,需要利用系统思维方法,不断研究与完善项目管理方法,将项目管理方法与企业战略有机结合。战略实施是贯彻执行既定战略规划的各项活动的总称,是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实施是利用企业资源,在战略规定时间内,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过程。战略管理的研究在国内外都比较多,但针对战略实施的研究较少,多数论述大同小异,就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运用情况来看,自成体系的战略实施方法主要是基于平衡记分卡的战略实施。企业战略实施在具有独一性、长期性、开创性,在实施过程无法照搬前人经验,是非标准化的,战略实施的结果很难用精确的数字来衡量。企业战略是企业发展的方向和指导原则,要把战略变成现实,就要求企业树立项目化理念,将企业项目活动与企业战略发展相关联,从战略角度考虑企业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最终实现企业自身的发展。

三、项目管理在企业战略中的应用

项目管理在企业战略目标完成中的重要作用已经逐渐得到了认可,并得到了大量应用,但是将项目管理科学、合理的应用于企业战略中的方法还不够完善,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与进步,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建议。

1.充分认识到项目管理在企业战略中的重要性

部分企业在制定企业战略的过程中并没有认识到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制约了项目管理的作用。企业应该积极引进先进管理理念,改变传统落后的管理思想,充分发挥先进管理理念的作用,从企业实际发展状况出发,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制定详细的项目管理方法,有效解决企业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2.结合企业战略目标选择适合的项目管理方法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各类中小型企业层出不穷,企业数量的增加加剧了企业发展的竞争,市场环境日益激烈,企业发展面临全新挑战。企业生存发展问题严重,大多数企业的生命力较为薄弱,无法承受激烈的市场竞争。而针对企业管理给出的的方法越来越多,导致部分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管理方法。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规模、资金状况、未来发展规划都有差异,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战略目标出发,灵活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项目,形成项目组合,并对组合中的每个项目进行识别、评估、分析,优化资源组合、合理配置,通过项目组合的实施完成企业战略实施全过程,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当一个企业确定了战略目标,并决定采用项目管理为核心模式来管理公司时,这种分阶段的项目战略实施管理方法能帮助公司决策层决定适于公司战略的项目组合,并有效地进行战略实施,达到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目的。

3.科学、准确地选择适合的企业项目

企业应用项目管理方法时,首先要进行项目识别,科学、准确地选择适合企业的项目,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服务。项目识别是企业决策者对项目产生大概判断,进而对这一提议进行项目评估,一般项目评估的标准有四个,即项目可行性、与企业战略目标相关性、风险性以及时间的紧迫性。目前企业中比较常用的项目评估方法是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通过确定企业自身的优势、劣势、机会以及威胁,结合实际情况,将企业的内外部资源与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评估合格之后进行项目分析,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预测,并提供相应解决方案,包括项目实施进度,各项成本的控制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需的专业技术等,一般采用5M分析法,即鱼骨图分析法。项目实施包含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两个部分,企业在对项目进行了识别、评估和分析后,对实施项目与否做出决定,通过制定一系列的项目管理决定方案,制定具体应对措施,根据具体的发展方案采取策略、解决问题。一旦决定项目实施,制定计划应当作为项目实施的首要步骤,列出项目实施计划时间表,为后续工作进行作出妥善安排。

4.对项目重点进行有效监控

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对重点环节进行有效监控,一旦与计划偏离或出现突发状况,可以及时发现,尽快采取措施进行相应调整,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影响到最终战略目标的完成。项目实施过程中重点控制内容包括投入成本、时间、产品质量与数量,对这些重点内容进行详细监控,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处理。一般采用控制点确认表进行记录与分析。项目结束后要对项目实施全过程和重点环节进行回顾,总结经验,避免重复错误,有效提高项目识别能力,为企业长期发展做充足准备。

项目管理理论论文篇(5)

一个项目从形成概念、立项申请、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项目评估决策、市场定位、设计、项目前期准备、实施准备,以及机电设备和主要材料的选型及采购,项目的施工计划制定和具体组织实施,工期质量和投资的控制,直至最后的竣工验收、交付使用,这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成败。现代工程项目管理强调,对项目的管理要贯穿由以上所有环节形成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施工阶段的管理。所以,在这些过程中,如何协调项目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确保项目的质量、进度、投资三大目标的实现,是摆在项目公司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具体来讲,项目公司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计划职能。工程项目的各项工作都要以计划为依据,工程项目计划是工程项目实施的指导性文件。所以说,计划是龙头,计划即管理。项目公司要筹划安排工程项目的预期目标,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全部目标和全部活动统统纳入计划轨道,用一个动态的可分解的计划系统来协调控制整个项目。

(2)协调职能。项目公司要在项目的不同阶段、不同环节,与相关的不同部门进行协调,虽然不同层次都有各自的管理内容和管理办法,但他们之间的结合部往往是管理最薄弱的地方,需要通过有效沟通和协调,使项目公司在不同阶段、不同环节、不同层次之间实现目标一致,达到时间、空间和资源利用之间的高度统一。

(3)组织职能。在明确部门分工、职责、职权的基础上,项目公司应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使项目的各阶段、各环节都有人负责,形成一个高效的组织保证体系。

(4)控制职能。主要体现在目标的提出和检查、职能的分解,各种规范的贯彻执行及实施中的反馈和改进。

(5)监督职能。项目公司应依据项目的合同、计划、规章规范等,对项目的进度、质量等进行监督,确保项目的健康运行并达到预期目标。

二、项目公司综合管理的原则

项目公司在综合管理中面临着众多急需克服的困难,因此在日常的管理中也应跳出一般企业的管理模式,寻找适合于公司自身特征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所以,项目公司在综合管理中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以项目为核心的原则。项目是项目公司存在的基础,公司的一切活动都是为项目服务的。在综合管理中,要以有利于项目的进展为首要目标,各部门、层次和责任制度、规章制度的建立都必须服从于项目的目标。

公平原则。项目公司的人员来自不同的职能部门,如何在公平的前提下,对有着不同利益背景的员工进行考核和激励是十分重要的。项目公司在制定规章制度和员工绩效考核中一定要注意确保公平。

统一指挥的原则。公司的组织特征决定了项目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常常会同时受到原职能部门与项目公司的双头领导,这就极大地违背了管理学中统一指挥的原则。所以,在项目公司的综合管理中,与原职能部门的良好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

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责权利相统一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在项目公司的综合管理中要做到各个职位的权利和责任相适应,形成岗位负责制。

精干高效的原则。综合管理中要注重效率,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应分工明确,同时避免人浮于事或责任相互推委。应坚持对员工进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并定期进行绩效考核,确保精干高效。

三、综合管理的主要方法

项目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前期的立项、可行性研究直至最后的竣工验收,其中的每一个过程都需要项目公司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所以项目公司对综合管理方法的运用也是项目运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项目公司的综合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的计划与统计、规划与调查、综合平衡与协调调度、制度建设规范考核等四个方面的工作。这四个方面的工作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项目公司综合管理的整体。上述综合管理的原则为综合管理提供了指导,而公司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以上原则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管理方法。具体来讲,项目公司的综合管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信息管理与人才管理是企业综合管理的基础。首先,设置的统计信息指标及口径必须符合自身特点,同时还要满足同业社会和国际接口。其次,建立必要的统计信息流程与制度,使统计信息管理具有可执行和可操作性。再次,具备相应的资源配置(人才、技术和装备),譬如:信息管理组织者、信息管理者和信息采集执行者的受专业训练程度、工作经验及基本素质,必须与自身设计的技术要求和装备相匹配。

(2)确立与统计信息体系相适应的计划指标。计划目标的指标设置与统计信息指标口径一致,内容应包括主要的经济技术指标,既能反映企业的基本面貌,又有利于操作。

(3)编制综合网络计划。综合管理不同于战略管理,它既要围绕过程复杂,涉及因素众多的项目目标开展工作,又要对年度内的短期目标实行有效控制。因此,编制综合网络计划,就是在项目实施的工程流程的引导下,用网络计划方法建立本企业的综合网络控制图,即总网络图。

(4)在企业计划实施过程中,应以系统、信息与控制原理为指导,围绕企业开发与经营目标,在过程控制中,搞好综合平衡与协调调度,及时进行有效调整。

(5)用统一规范的制度来考核,将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贯穿于整个目标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项目公司的制度建设,完善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奖惩制度,从而促使员工的个人行为与项目目标保持高度一致。

(6)机构落实。项目公司综合管理必须形成系统管理,因此,应设置一个专门的综合管理部门,它负责搜集各种关于项目的信息,并进行及时的传递;并协助公司管理者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制度的实施;同时,它还要进行员工的绩效考核并进行激励。综合管理部的设置,要以充分发挥上述作用为目标。可以根据项目的特点设置项目管理小组、项目协调员、技术支持小组和考核小组等几个主要部分,具体设置要因项目的不同而异。

四、结论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建筑施工项目公司与传统企业的不同决定了其在综合管理中有着不同于一般企业的地方。所以,要做好项目公司的综合管理,就要按照以项目为核心的原则来积极创新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项目公司的综合管理有利于项目的实施。

参考文献:

[1]丁荣贵.项目管理-项目思维与项目关键.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田金信.建设项目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景英仁,景英民.试论工程项目之综合管理[J].山西建筑,2004.11.

项目管理理论论文篇(6)

科研项目的立项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立项程序如下:首先,二级院系对本单位科研项目进行汇总后提交校科研处,科研处作为科研管理单位组织评审科研项目、提出改进建议,并进行仔细筛选;然后,通过评审的项目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后,进行项目的立项或向上级管理部门推荐立项;最后,单位收到立项批文后与项目负责人签订项目合同。项目评审主要根据项目创新性、可行性、合理性、社会研究价值等原则,综合课题是否具有针对性、目标的明确性等来评判。

(二)科研实施管理

科研项目实施管理是项目控制的核心,主要包括项目计划、项目跟踪管理、中期评估三方面。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应该严格进行预算管理,将项目预算编制严格落实到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要避免超范围、超预算的乱开支现象。对项目进行中期检查,项目负责人在研究时间过半时提交包括任务完成情况、问题、下一步研究计划等内容的“项目中期检查报告”,科研管理部门组织中期抽查。

(三)结题验收管理

项目合同书既是项目评审和可行性论文的结果,又是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和验收管理的依据,故在这个环节中提出项目实施技术路线和项目考核技术、经济指标时,应同时考虑实施管理和验收管理的需要。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合同书撰写项目结题验收报告,并附上相关科研成果,科研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并给予书面评审意见。通过评审的项目,负责人准备两份材料,一份留科研处备案,一份报送上级主管部门,未通过评审的项目根据专家意见改进,经审查通过后将相关材料报送科研处,科研处再组织专家评审。

二、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特点

(一)科研项目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不同的项目来源其项目周期不同,对应的项目性质差距较大,其管理侧重点也不一样,这就要求项目管理人员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进行针对性、系统性的管理。

(二)项目管理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

每一个科研项目从立项到出成果,都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所以要求针对这些项目的管理需根据不同项目的特征具体管理,这就要求项目管理过程中运用创造性思维,要有针对性的运用新方法、新思路。

(三)以人为本

科研人员是科研机构主要的财富和资源,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应以人为本,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创造性,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保障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现状及问题

(一)重立项,轻管理

科研水平是普通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为了提升竞争力,高校通过各种方式来增加科研经费和科研项目数。科研人员会仔细研读申请要求,积极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认真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与进展;科研管理部门积极与项目主管部门协调联系,指导本单位员工编制预算、修改格式,确保各类项目材料准时上报。然而,当项目成功立项后,很多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会忽略项目实施工程的管理,科研人员忙于申请新的课题未及时开展课题研究与技术攻关,科研管理人员又开始协调新的项目申报,对已立项项目更多的是注重论文、著作和专利等指标的完成情况,而对科研项目实施的相关过程没有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这种状态会导致大多数科研项目走形式主义,很难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与结题,且不利于高校科研水平的发展。管理过程的不重视还会造成相关材料归档、中期检查掌控不到位,直接影响项目的按时结题,从而影响科研项目的进展。

(二)管理机制不完善

项目管理者与项目负责人之间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存在沟通少的情况,使得项目管理过程中多为上传下达,仅仅局限于项目经费、成果鉴定、结题验收等必要管理,而对项目负责人项目研究需求方面思考和探索较少,项目管理工作多处于被动,科研项目管理效率不高。同时,科研管理人员之间存在职责不清,导致部分员工消极怠工,对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一定程度的阻滞。

(三)职称考评制度不科学,影响项目管理

目前高校在职称考评中多采用科研量化的考核形式,以论文、著作、专利的数量,科研项目的层次和数量作为衡量教师水平的指标,这种量化的考核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的科研申报积极性,但过度量化的考评方式会导致科研人员急功近利,片面追求科研成果,而对科研事业的发展不能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四)项目经费预算和任务不匹配

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与项目的顺利进行有着紧密的关系,合理的预算编制是保证技术指标完成的必要保证。目前,多数科研人员在申请项目时忽略对科研经费的合理编制,预算和实际偏差较大,预算内容不准确、不全面、缺乏合理性和规范性要求。

(五)横向合作项目较管理薄弱

近年来,高校对科研工作日益重视,但科研管理人员主要还是把重心放在申报政府主管部门的纵向科研项目上,没有强烈意识到与企业合作的横向项目对高校科研水平提升、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故而忽略对横向项目的管理。

四、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对策研究

(一)加强项目过程管理

对已立项项目要关注其研究进展,对开展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解决,保证项目能顺利执行。同时,要完善项目中期检查制度,做好中期检查工作,确保项目按预期计划顺利开展。通过加强项目中期检查、督导,对正在运行项目开展中期检查,并根据检查情况,分析项目开展过程中具有共性的问题与困难,积极采取措施调整并解决,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

(二)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素质与管理水平

科研管理人员是项目管理的主导者,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与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科研项目管理的效率,这就要求科研部门加强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培养,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科研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科研管理人员的自我学习与完善。科研管理部门还应完善科研培训体制,为管理者提供必要的学习、进修的机会,以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培养具有科研管理创新精神的专业队伍。通过与其他高校的交流来了解最先进的科研管理技术,从而促进科研项目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和先进化。

(三)完善科研管理系统

提升项目管理效率必不可少的环节是采用先进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这就要求高校有效利用科研管理经费,建立高效的服务支持体系,优化科研管理系统。首先,科研管理部门应随时可以了解项目进展和运行情况,且此管理系统应建立双方的交流平台,利于双方互动。其次,科研管理系统应下设二级管理单位。例如,把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对接,让财务管理人员参与到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一旦发现项目预算编制与批复经费不一致的现象,财务管理人员与科研管理人员沟通,责令相关人员根据批复经费调整和完善项目实施方案,并调整经费预算。这种科研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的对接平台有利于财务人员对教师开展科研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有效监督科研经费的使用,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的规范化和合理化。

(四)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强化科研合作项目

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必须有充裕的经费作为后备支持,要把项目做深、做精,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其科研经费的投入,科研管理部门可针对一些优秀的、社会意义重大的项目加强经费支持,同时有效监督其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避免学术腐败。同时,由于高校科研投入经费有限使得科研项目的进一步深入较为困难,特别是一些应用型的科研研究项目,这就要求高校科研人员积极与企事业单位交流合作,通过企业已有的设备资源、科研经验共同实现科研项目的产业化转化。特别的项目,科研人员应该与企业有计划的长期合作,把已有的技术转移给企业,不仅要进行技术转让、委托开发等低层次的合作,更应该往共建实验室、共建研究开发机构、战略联盟等高层次的合作形式转移。

项目管理理论论文篇(7)

作人似乎跟商务谈判不太有关系,很多技术人员相信PM需要的是本事,是如何做好一个项目,而不是会搞好关系弄的四平八稳的人。随着PM在中国的悄悄兴起,越来越多的

的PM开始在老总的授意下参与商务谈判,和销售们一起打单子,这就比较实在的需要PM们去揣摩客户的心理。揣摩客户心理需要有多方面的知识,需要深度和广度,然而,最重要的仍然是作人。如何放下架子,降低作人的姿态,对从技术人员转型的PM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降低作人的姿态需要从多个方面去实施,最主要应该记住:人不可貌相,更不可以地位衡量。很多公司为了保持公司形象,会统一叫员工打扮的好看一点,看起来象个白领的样子。然而,老板多半是没有约束的。中国改革开放才二十年,很多有钱的老板实业家文化层次都不高,往往是当大学生们只会把屁股坐在板凳上肆意挥霍父母辛苦积攒的财富时,他们已经在各地奔波,积累丰富的商业经验并对金钱,人生和社会的本质有了充分的认识,形成了自己稳定的思维框架。这些人,很多都是穿着旧旧的衣服,戴着破破的手表,说话的时候经常会带上三字经,钻进上海的人堆里,搞不好你会把他当成民工。因为到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已经不需要任何华丽的外表来衬托自己的身份,他们有的是底气。对PM来说,这是个非常危险的挑战。虽然说项目在初期有意向时会对对方的人事和关键人物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大项目里能说的上话的人太多了。上海人最瞧不起的就是土气,很多人谈项目的时候看到民工或很俗气的表现不免会皱皱眉头,往往在皱眉头的时候就失去了项目,也就是失去了市场和金钱。PM必须作到能与每一个层次的人交谈,尤其是看起来比自己层次要低的群体,哪怕是公司里扫地的阿姨。只有作到谦虚谨慎,不摆架子,尊重别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才有机会赢得项目。鼻子比眼睛高的人只会把自己的鼻子撞扁。

2.丰富的知识面

光尊重别人还不足以赢得项目,准确的说是赢得对方关键人物的信赖。PM一般用不着陪客户喝酒吃饭,那是销售们的事情,但是PM和客户讨论问题可能是最多的。讨论问题的时候就是机会,如何投其所好,是一大关键。金钱与美女依然是常规的敲门砖,然而这种傻瓜也知道的办法人人都会去做。老板的关系也只是一个方面,如今的大老板,哪个没有关系?同等条件下PM凭什么去胜过别人一筹?

我一个朋友(PM)打一个单子时,发现对方对什么都不太感兴趣,费了很大力气也找不到突破口。对方这个人非常顺利,金钱地位美女样样不缺。他花了好多天和对方交谈,以自己的博学逐渐取得了对方的信任。后来他隐约发现对方对数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史有所涉猎,如获至宝,回家花一个通宵的时间在网络上搜索相关资料。第二天他根本不谈项目的事情,只跟对方大谈特谈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这些人的生平,整整吹了一天。对方点头如捣蒜泥,态度和热情都来个一百八十度转弯,隔天他就拿到了单子。这是个经典的战例,谁能事先想到哥白尼会来帮助IT的人赚钱?这个PM靠的就是博学和由博学引申出的敏锐的感觉抓住了机会,让客户产生共鸣。客户感觉他层次也很高,而且和自己有共通之处,信任度大大增强,把项目交给他放心。如今这种例子在商务谈判中已经屡见不鲜了。对PM来说,并不要求在各个方面都很精通,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要PM对一些流行的话题和天文地理历史各方面的知识有个大概的了解,在需要的时候能尽快的掌握,才有机会创造机遇和把握机遇。

3.强大的沟通能力

胸中有万千墨水却不知如何表达其实是比较少见的,但并非绝对没有。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有所不同,思维受环境的影响也各有差异。包括象我们目前这个班级里的一些未来的MSE们,一定有比较内向或者不太爱表达自己观点的人,这些人比较被动,往往很难承担起谈判的重任。从今天开始,这类人就必须重新学习如何说话,如何大声的争论。沟通,并不仅仅是大声说话,而是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发现问题并综合整理加以解决。除此之外,沟通的能力与社会经验息息相关,与PM的见识联系紧密。在日常生活中,PM就要多留心,多思考,当别人想到某个层次的时候要争取比别人考虑的更深。当然,也有一些不够踏实的朋友把沟通和吹牛当成了完全的一回事情,在和客户交流的时候口若悬河的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这种人,碰到不懂,不太认真或者好奇心强的客户是有一定市场的;而有水平,负责任的客户往往会觉得这种人不可靠,一般不会把单子交给他。PM需要把握好这个度,吹是肯定要吹的,只是吹牛的时候一定要有基础的去吹,对从来没涉及过的领域或者根本不懂的东西轻易不要发表意见,挑选自己熟悉的方向合理的进行发挥,适当的留上一两手,给对方高深莫测的感觉,效果最好。

4.优秀的售前团队

这个团队一般是由总经理发起并组建的,通常不指定PMP,对团队的成员如SALES,PM,SA,ENGINEER们的团队合作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一般公司在接下一个单子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PM往往会尴尬的发现协议上销售代表们对客户的一些承诺是几乎做不到或者根本做不到的事情。这种情况非常多,销售的任务是拿下单子,我听到的销售们说的最多的就是"没问题"或者"NOPROBLEM",但是当我听到客户的要求和销售的回答时我总是心惊肉跳,很不自然。销售是非常辛苦的,为了建立客户关系,尤其是空白的市场是很不容易的,往往为了一个单子会牺牲非常多。在这种情况下,和销售进行协调自然而然的又落到了PM的头上。在销售和客户做承诺之前,PM要主动的跟销售交流,提供粗略的总体设计框架和技术难关以及能考虑出的工作量,而不是等出了问题再被动和销售在老板面前互相推委责任。在组建团队的时候,PM要根据团队里每个人的素质和任务进行因人置宜的信息传递。优秀的售前团队合作是接单的重要保障。

在商务谈判的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PM的职责和要求绝非以上几点所能描述详尽。根据环境,政策,人文,关系等各方面的不同情况,PM的不同成长经历,每个PM最终都会建立自己对商务谈判的看法和经验。但是有一点的职责和要求绝非以上几点所能描述详尽。根据环境,政策,人文,关系等各方面的不同情况,PM的不同成长经历,每个PM最终都会建立自己对商务谈判的看法和经验。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PM成为PM的第一道关,也是最重要的一关。接不到单子,PM将失去去存在的意义。与销售有所不同,PM在该阶段的任务除了接单,还要尽可能的搜集客户关键人物的资料并与对方各个阶层的负责人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以便在项目实施时充分调动资源。

二.启动阶段

1.项目的一些基本概念

项目三要素有多种版本,各不相同。实际操作中多分为范围,成本与进度,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范围。我们把项目最终生成并提交给用户的产品和文档统称为递交件。谈判的时候一定要确立递交件的标准和要求,也就是范围。尽管商战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客户会不断提高标准和要求,而承诺的款项却不会有一分钱的增加。但是这个标准对每个公司来说都有一个底线,一旦超过了这个底线,那项目就肯定是亏的。除非是为了二期有利可图或者是为了搞好关系,否则范围超过底线的时候情愿不做,再厉害的PM在这种情况下也是无能为力。建立范围需要的就是PM的多年的实战经验,在大大小小的项目中用血泪换来的一些体会。在这个时候,很能体现PM与技术人员的区别。成本就是客户答应付的款项,与我们的投入成本并不是一回事情。进度就不用多描述了。

项目如何成功?也有一些关键的因素。个人的理解也不尽相同,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界定工作目标及工作任务;老板或高层的支持;优秀的PM和开发团队;充足的资源;良好的沟通;对客户的积极反应以及适当的监控和反馈。这里要注意的就是资源和高层的支持。一个上规模的公司总是同时会有很多项目,可是再大规模的公司资源也不足以保证每个项目都能组建最合适的开发队伍或拥有最好的环境。这时候各个团队或者部门之间不可避免的会发生资源争夺战,摩擦再所难免。这时候对PM的作人再次提出挑战。除了高层对PM项目的重视程度,如果PM平时在公司与同事相处的好往往能使很多别人看起来很棘手的问题迎刃而解。相反,一个不会作人的PM由于人缘差,即使高层强压别的部门或团队配合,别人也会能拖就拖,延缓项目的进度和质量。有时候,这种内耗对项目和PM来说是毁灭性的。对客户的积极反应也比较关键。一般来说PM已经被项目里大大小小的事情搞的筋疲力尽,要PM去主动要求客户配合是很吃力的事情。然而,这个时候,越是困难,越是觉得累,越是要去主动。客户往往也不是特别的积极,主动与客户联系沟通和测试能及早发现问题。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说,问题发现的越早,风险越小,损失也就越小。积极的态度可以带动客户的积极性,在项目完工的时候,客户对你的感激往往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这对以后接单或者做二期三期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因为在和别的新客户谈判的时候,新客户自然会找你的老客户了解情况,这时老客户随意的一句话顶的上你很费心的十句。

项目具有商业行为的几个重要特征,有消费源,有参与者,有成功关键因素,有财务目标,有风险。

2.启动阶段的主要任务

根据PMI的解释,接单之后项目自然转入启动阶段。启动阶段PM的主要任务是率领总体架构设计师和系统分析员收集尽可能详细的数据,确立尽可能详细的需求,进一步确立详细的项目范围,预估资源,确立其他方案并获得进入下一阶段的批准。在这个阶段,随着需求分析的深入,PM也开始在公司内部进行人员挑选和资源争夺,着手组建自己的项目团队。项目即将进入计划阶段。

在收集完数据之后,PM要和客户开始明确项目的大小,成本,规格,期限等重要特征并将其写入合同文本,同时准备内部的包括预算,衡量标准等文档,建立项目的评估标准。接下来就是需求分析。由于专业的原因,我们这里仅讨论软件工程项目的需求分析(以下简称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主要参与人员有PM,总体架构设计师,系统分析员,熟悉业务流程的客户。PM统领的团队这时候还不是真正的开发团队,我们叫做前期团队。随着需求分析的逐步深入,新的团队成员不断加入,启动阶段结束的时候正式的团队将建立。对一个已经启动的项目来说,需求分析直接决定了项目的成功与失败。最初的需求体现在客户的工作说明书或招标文件及附件上。这种需求一般比较含糊,无法体现客户真正的需求。前期团队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客户沟通并引导客户进入正轨。有时候客户会很不讲道理或者思路僵化,就要求按照他的思维去定一些明显错误的需求。这个时候团队成员要耐心和客户举事实,谈经验,讲道理,用图形或模型等直观的方式将需求描述出来,比如常见的数据流图等。所以说,争论再所难免,客户有时候会吹胡子瞪眼睛拍桌子甚至会说"这个东西不要你们做了"之类的话。PM此时除了要亲身参与需求分析综合整理文档之外,还要处理好团队成员与客户的关系,确保关系不会恶化到无法收拾的地步。只要PM尽力约束团队中的成员,这个度还是很容易控制的。

对快速开发和叠代开发来说,需求和实现往往是同步进行,开发速度快是一大优势。对有相同或类似模式的小项目来说采用快速开发或叠代开发是很合算的做法,时下流行的极限编程就是针对这方面建立的思维模式。然而,大中型项目中有太多不一样的需求和模块。如果不是因为项目有差异,那么市场上就只有产品而没有项目了。所以,大中型项目的需求要认真仔细的去做。我们要讨论一个问题,究竟应该在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上花费多少时间?我们熟悉的瀑布开发模式基本上分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软件开发,测试等几个阶段,然而究竟应该在前两个阶段上花多少时间却没有定论。实际项目操作的例子表明,分析设计的时间越长,需求设计做的越详细,测试的时间就越短,返工率越低,风险也越小,成本越容易得到控制。而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没有做好就急忙上马进行开发的项目在项目初期进展顺利的时候问题不大,到了项目后期和测试阶段一些潜伏期比较长但是破坏作用比较大的问题就会凸显出来,造成返工,延长测试时间。所以与其把问题堆积到紧张的项目后期,不如把时间多花点到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上。基础夯实了,金字塔就容易造了。

在日本公司打工的程序员们可能都知道,小日本的软件规范非常厉害,他们花在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上的时间通常在40%到50%左右,远远超过国内软件项目的实施,效果也要强的多。他们总体设计的规范甚至详尽到某个过程该如何判断,确立什么样的条件,换言之就是把什么时候该如何写(if...else)语句都帮程序员定好了。在这样的软件规范下,程序员更象是装配流水线上的工人,对一个模块或技术熟悉到一定程序就变成了完全的重复性劳动。所以在日本和欧美经常会有程序员是低级工作一说,很多人不明就里,对国内程序员也照搬,对国内的程序员来说是很不公平的。在国内,只会照抄别人代码,一点都不懂创新,凡事依靠别人,快下班就盯着表看的程序员是不少,这种人一般很难有什么前途。但是,优秀的不断进取的程序员也很多。由于国内没有象CMM这样的软件规范或者很少,所以这类优秀的程序员不少都是干着系统分析员甚至PM的活,拿着程序员的工资。这类程序员虽然在起步时会吃很多亏,而且是主动找亏吃,然而几年之后与前一种程序员的社会地位会出现明显的分化。当上进的程序员们作为PM进行商务谈判的时候,前者还在各个公司里频繁跳槽,跳来跳去都不满意。有些扯开了,回到我们的话题。日本的软件规范与CMM有惊人的相似,其中至少有35%以上都是几乎一模一样的。最近经济不景气,东京倒闭了160家软件公司,这个数字是今年6月份的,还在不断增加。这些公司纷纷抢滩上海,招收技术人员。如果去这样的公司应聘就要考虑清楚了,进去可以学到他们的规范和质量控制,可是要想从程序员成为系统分析员或PM,比登天还难。往往一个程序员进去干了好几年,对自己的那一块熟的不得了,而对隔壁同事所做的东西一窍不通。拒传华为正在尝试CMM4(华为印度研究所已经通过CMM4),对在华为工作的程序员们来说可谓福祸难料。当然,已经作到PM或QA或者热爱CODING的朋友例外。

需求分析本身也存在着时间分配的问题。第一遍需求分析花的时间会最长,分析员们在客户的各个部门之间几乎把腿都跑断,把口水说干,就是为了确立一个初期的需求模型。所有的文档将会提交给PM进行复审并签字,不合格的打回重做。反馈表随之将提交给客户,第二遍第三遍等等等等接踵而来,与客户反复讨论和磋商,反复提交文档和表格,目的只有一个,明确需求。当PM最终合并了所有文档并确立需求之后,最终生成的需求文档将提交给客户的各部门负责人签字。这些文档将作为合同的附件添加,以便在将来项目变更或者碰到重大问题时和客户扯皮的重要依据。需要说明的是,客户并非都是蛮不讲理,但是说实话,颇有无奈,国内目前的项目大多数客户为了不让自己的钱白花,经常变着法子提需求。在启动阶段明确需求并签字,无论最终情况如何,一份详尽的书面文档可以解决很多口头承诺或概念模糊的文档带来的许多问题。

详尽的需求分析有一个额外的好处就是对一些双方都很陌生或者从来无人尝试的领域将是一个决定是否进行项目的判断标准。有时候,这种大项目在签单时双方都没有绝对把握保证可以出成果,一旦在需求分析阶段发现难以逾越的技术难关,就会放弃项目。典型的例子就是NMD洲际导弹防御系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美国搞星球大战计划,拖跨了苏联。大家对那段历史有些含糊,很多人认为苏联人上了美国的当。其实并不完全如此,苏联人的情报机构无孔不入,并非那么容易上当受骗。实际上当时美国国防部已经开始着手NMD系统软件的需求分析,前后耗资数亿美圆,耗时两年,仅仅是做需求分析,终于发现存在着在当时技术上无法达到的高度,随后项目被放弃。

3.项目启动

项目启动要确定项目计划,与客户一起实施第一次项目审核,确认并对一些产品和服务向下包厂商下订单。这个时候的PM会忽然发现有开不完的会,一天开三到四个会议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些会议有与客户的会议,与下包厂商的,有团队的,有公司高层的。团队的会议主要是建立正式的团队,提供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职责,提供绩效管理方法,向成员提供项目范围和目标。与客户的一个主要会议将是项目启动会议。在这个会议上PM会与客户确立正式的交流渠道,项目综合描述,让项目参与人员相互了解,建立以PM为核心的管理制度。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甚至包括办公场地的大小,电话多少部,所有人的联系方式等等都要在会议上确立,并做会议记录。这都是些非常琐碎的事情,听起来婆婆***,却是非常必要,缺一不可。大概就是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吧。

这时候,作为公司高层,应该向全公司发表申明,正式给PM项目经理任命书和项目授权书。这个动作虽然在别人看来有些形式主义,但是对提高PM本人的士气和责任感是有很大助力的。

三.计划阶段

1.定义结构分工结构图(WBS)

启动阶段结束后,项目进入计划阶段,也就正式进入实施。这里概念可能有些不太对头,其实是翻译的缘故,反正大家明白意思就行,不用拘泥于字面。WBS是一组要提交的项目元素,用来组织定义项目的总体范围,具体包括从工作内容,资源,成本角度考虑项目范围;建立一套系统所需要的分层工作结构;把项目分解成易于管理的几个细目,这概念有些模糊,其实跟资源管理器里分目录是一回事情。可以说,WBS是计划阶段的核心。WBS会详细的分到递交件,包括给自己人用的项目使用的过程文件,给客户用的模块和说明文档,完成每个细目的标准以及如何把这些细目的责任分配到具体的个人。WBS有缩进式和树状式,我这里也没办法画图,大家参考一些项目管理的书籍,里面有详细介绍。我整个文章只挑我觉得需要注意的地方,如非必要,对技术细节或者工具使用不做详细介绍。WBS的细目并不需要分解到同一水平,最下面的细目叫做工作包,分包的依据是个人的责任和可信度,也就是说到每个人头上的任务是否能落实,是否有把握完成;还有就是准备对项目进行控制的程度,程度越深,WBS树也就越深。由于WBS是实用性的东西,根据个人理解也不一样,所以一个项目可能会有几个正确的WBS,看PM的需要和最适合当前团队状态的进行选择。

WBS的定义还是很麻烦的。PM要召开团队进行讨论,向成员提供与项目相关的所有详细资料,并把WBS树分解到二层三层。然后要花上一段时间让成员进行头脑风暴式(BRAININGSTORM)思考,制订工作产出和相应人员的职责,记录每一个工作包的完成标准。在头脑风暴式思考时,会有很激烈的争论,PM要协调关系,调节气氛,从自己能考虑到的各个角度旁推侧敲,提示成员的思维角度和方向并加以总结。尽管很麻烦,制订WBS仍然是非常值得的。如同需求分析一样,WBS准备的越充分,编码的进度越快。

2.风险管理

既然是商业行为,那么项目的风险必然存在,相信阅读这个帖子的朋友不少人都经历过或大或小的风险。有些风险很容易解决,有些风险则大大损害利益。不论什么样的风险,能避免尽量避免,所以有必要对风险进行管理。由于风险的不可预知性,风险管理难度很大,概念也很难讲清楚,只能从一些可行的角度去分析,进行管理。

首先要识别风险。这是个难度很高的活。PM要先召开风险识别会议,这个会议面向公司,高层,跨部门的有经验的人都将参加。然后审核由项目小组生成的风险清单并与重要成员进行风险沟通,检查一些重要的风险源如WBS,成本(时间)预估,人员计划,采购管理等等。最后就要用到PM本身在以前类似项目中得到的经验教训。

识别之后要进行分析。我们可以进行粗略的量化分析(精确分析是不可能的事情)。有经验的人可以一起参加讨论,把提交出来的风险进行分类。首先按发生的可能性分,一般分成高,中,低三个级别,虽然很勉强,但是好歹也有个量化了;然后按耗去的成本分,也是高,中,低三级。我们可以把这两种类别的三个级别进行组合,碰到可能性也高,成本也高的风险就定位为不能接受。碰到这种风险只好让客户修改需求或者增加风险预留成本,否则一旦亏起来不是亏一点点,有可能赔的很厉害。高和中,中和中的搭配都是属于高风险,中和低,低和低搭配属于低,高和低搭配属于中。

针对出现的可能性,需要采取一些手段降低风险。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个定论说有绝对好的方式,只能尽其所能的避免。有几种方法可以考虑,第一种是将风险纳入项目管理计划并指定负责人,由外部人员定期检查项目风险,一旦风险发生,执行风险管理计划;第二种是保险,这种属于风险转嫁;第三种方式有点,不过最保险,就是把客户拖下水,让他们一起参与风险管理,呵呵,到时候就好说话了:)

风险管理作为项目计划之后,PM需要更新WBS,修改日程计划和更新风险管理计划。

2.启动阶段的主要任务

根据PMI的解释,接单之后项目自然转入启动阶段。启动阶段PM的主要任务是率领总体架构设计师和系统分析员收集尽可能详细的数据,确立尽可能详细的需求,进一步确立详细的项目范围,预估资源,确立其他方案并获得进入下一阶段的批准。在这个阶段,随着需求分析的深入,PM也开始在公司内部进行人员挑选和资源争夺,着手组建自己的项目团队。项目即将进入计划阶段。

在收集完数据之后,PM要和客户开始明确项目的大小,成本,规格,期限等重要特征并将其写入合同文本,同时准备内部的包括预算,衡量标准等文档,建立项目的评估标准。接下来就是需求分析。由于专业的原因,我们这里仅讨论软件工程项目的需求分析(以下简称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主要参与人员有PM,总体架构设计师,系统分析员,熟悉业务流程的客户。PM统领的团队这时候还不是真正的开发团队,我们叫做前期团队。随着需求分析的逐步深入,新的团队成员不断加入,启动阶段结束的时候正式的团队将建立。对一个已经启动的项目来说,需求分析直接决定了项目的成功与失败。最初的需求体现在客户的工作说明书或招标文件及附件上。这种需求一般比较含糊,无法体现客户真正的需求。前期团队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客户沟通并引导客户进入正轨。有时候客户会很不讲道理或者思路僵化,就要求按照他的思维去定一些明显错误的需求。这个时候团队成员要耐心和客户举事实,谈经验,讲道理,用图形或模型等直观的方式将需求描述出来,比如常见的数据流图等。所以说,争论再所难免,客户有时候会吹胡子瞪眼睛拍桌子甚至会说"这个东西不要你们做了"之类的话。PM此时除了要亲身参与需求分析综合整理文档之外,还要处理好团队成员与客户的关系,确保关系不会恶化到无法收拾的地步。只要PM尽力约束团队中的成员,这个度还是很容易控制的。

对快速开发和叠代开发来说,需求和实现往往是同步进行,开发速度快是一大优势。对有相同或类似模式的小项目来说采用快速开发或叠代开发是很合算的做法,时下流行的极限编程就是针对这方面建立的思维模式。然而,大中型项目中有太多不一样的需求和模块。如果不是因为项目有差异,那么市场上就只有产品而没有项目了。所以,大中型项目的需求要认真仔细的去做。我们要讨论一个问题,究竟应该在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上花费多少时间?我们熟悉的瀑布开发模式基本上分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软件开发,测试等几个阶段,然而究竟应该在前两个阶段上花多少时间却没有定论。实际项目操作的例子表明,分析设计的时间越长,需求设计做的越详细,测试的时间就越短,返工率越低,风险也越小,成本越容易得到控制。而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没有做好就急忙上马进行开发的项目在项目初期进展顺利的时候问题不大,到了项目后期和测试阶段一些潜伏期比较长但是破坏作用比较大的问题就会凸显出来,造成返工,延长测试时间。所以与其把问题堆积到紧张的项目后期,不如把时间多花点到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上。基础夯实了,金字塔就容易造了。

在日本公司打工的程序员们可能都知道,小日本的软件规范非常厉害,他们花在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上的时间通常在40%到50%左右,远远超过国内软件项目的实施,效果也要强的多。他们总体设计的规范甚至详尽到某个过程该如何判断,确立什么样的条件,换言之就是把什么时候该如何写(if...else)语句都帮程序员定好了。在这样的软件规范下,程序员更象是装配流水线上的工人,对一个模块或技术熟悉到一定程序就变成了完全的重复性劳动。所以在日本和欧美经常会有程序员是低级工作一说,很多人不明就里,对国内程序员也照搬,对国内的程序员来说是很不公平的。在国内,只会照抄别人代码,一点都不懂创新,凡事依靠别人,快下班就盯着表看的程序员是不少,这种人一般很难有什么前途。但是,优秀的不断进取的程序员也很多。由于国内没有象CMM这样的软件规范或者很少,所以这类优秀的程序员不少都是干着系统分析员甚至PM的活,拿着程序员的工资。这类程序员虽然在起步时会吃很多亏,而且是主动找亏吃,然而几年之后与前一种程序员的社会地位会出现明显的分化。当上进的程序员们作为PM进行商务谈判的时候,前者还在各个公司里频繁跳槽,跳来跳去都不满意。有些扯开了,回到我们的话题。日本的软件规范与CMM有惊人的相似,其中至少有35%以上都是几乎一模一样的。最近经济不景气,东京倒闭了160家软件公司,这个数字是今年6月份的,还在不断增加。这些公司纷纷抢滩上海,招收技术人员。如果去这样的公司应聘就要考虑清楚了,进去可以学到他们的规范和质量控制,可是要想从程序员成为系统分析员或PM,比登天还难。往往一个程序员进去干了好几年,对自己的那一块熟的不得了,而对隔壁同事所做的东西一窍不通。拒传华为正在尝试CMM4(华为印度研究所已经通过CMM4),对在华为工作的程序员们来说可谓福祸难料。当然,已经作到PM或QA或者热爱CODING的朋友例外。

需求分析本身也存在着时间分配的问题。第一遍需求分析花的时间会最长,分析员们在客户的各个部门之间几乎把腿都跑断,把口水说干,就是为了确立一个初期的需求模型。所有的文档将会提交给PM进行复审并签字,不合格的打回重做。反馈表随之将提交给客户,第二遍第三遍等等等等接踵而来,与客户反复讨论和磋商,反复提交文档和表格,目的只有一个,明确需求。当PM最终合并了所有文档并确立需求之后,最终生成的需求文档将提交给客户的各部门负责人签字。这些文档将作为合同的附件添加,以便在将来项目变更或者碰到重大问题时和客户扯皮的重要依据。需要说明的是,客户并非都是蛮不讲理,但是说实话,颇有无奈,国内目前的项目大多数客户为了不让自己的钱白花,经常变着法子提需求。在启动阶段明确需求并签字,无论最终情况如何,一份详尽的书面文档可以解决很多口头承诺或概念模糊的文档带来的许多问题。

详尽的需求分析有一个额外的好处就是对一些双方都很陌生或者从来无人尝试的领域将是一个决定是否进行项目的判断标准。有时候,这种大项目在签单时双方都没有绝对把握保证可以出成果,一旦在需求分析阶段发现难以逾越的技术难关,就会放弃项目。典型的例子就是NMD洲际导弹防御系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美国搞星球大战计划,拖跨了苏联。大家对那段历史有些含糊,很多人认为苏联人上了美国的当。其实并不完全如此,苏联人的情报机构无孔不入,并非那么容易上当受骗。实际上当时美国国防部已经开始着手NMD系统软件的需求分析,前后耗资数亿美圆,耗时两年,仅仅是做需求分析,终于发现存在着在当时技术上无法达到的高度,随后项目被放弃。

3.项目启动

项目启动要确定项目计划,与客户一起实施第一次项目审核,确认并对一些产品和服务向下包厂商下订单。这个时候的PM会忽然发现有开不完的会,一天开三到四个会议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些会议有与客户的会议,与下包厂商的,有团队的,有公司高层的。团队的会议主要是建立正式的团队,提供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职责,提供绩效管理方法,向成员提供项目范围和目标。与客户的一个主要会议将是项目启动会议。在这个会议上PM会与客户确立正式的交流渠道,项目综合描述,让项目参与人员相互了解,建立以PM为核心的管理制度。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甚至包括办公场地的大小,电话多少部,所有人的联系方式等等都要在会议上确立,并做会议记录。这都是些非常琐碎的事情,听起来婆婆***,却是非常必要,缺一不可。大概就是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吧。

这时候,作为公司高层,应该向全公司发表申明,正式给PM项目经理任命书和项目授权书。这个动作虽然在别人看来有些形式主义,但是对提高PM本人的士气和责任感是有很大助力的。

三.计划阶段

1.定义结构分工结构图(WBS)

启动阶段结束后,项目进入计划阶段,也就正式进入实施。这里概念可能有些不太对头,其实是翻译的缘故,反正大家明白意思就行,不用拘泥于字面。WBS是一组要提交的项目元素,用来组织定义项目的总体范围,具体包括从工作内容,资源,成本角度考虑项目范围;建立一套系统所需要的分层工作结构;把项目分解成易于管理的几个细目,这概念有些模糊,其实跟资源管理器里分目录是一回事情。可以说,WBS是计划阶段的核心。WBS会详细的分到递交件,包括给自己人用的项目使用的过程文件,给客户用的模块和说明文档,完成每个细目的标准以及如何把这些细目的责任分配到具体的个人。WBS有缩进式和树状式,我这里也没办法画图,大家参考一些项目管理的书籍,里面有详细介绍。我整个文章只挑我觉得需要注意的地方,如非必要,对技术细节或者工具使用不做详细介绍。WBS的细目并不需要分解到同一水平,最下面的细目叫做工作包,分包的依据是个人的责任和可信度,也就是说到每个人头上的任务是否能落实,是否有把握完成;还有就是准备对项目进行控制的程度,程度越深,WBS树也就越深。由于WBS是实用性的东西,根据个人理解也不一样,所以一个项目可能会有几个正确的WBS,看PM的需要和最适合当前团队状态的进行选择。

WBS的定义还是很麻烦的。PM要召开团队进行讨论,向成员提供与项目相关的所有详细资料,并把WBS树分解到二层三层。然后要花上一段时间让成员进行头脑风暴式(BRAININGSTORM)思考,制订工作产出和相应人员的职责,记录每一个工作包的完成标准。在头脑风暴式思考时,会有很激烈的争论,PM要协调关系,调节气氛,从自己能考虑到的各个角度旁推侧敲,提示成员的思维角度和方向并加以总结。尽管很麻烦,制订WBS仍然是非常值得的。如同需求分析一样,WBS准备的越充分,编码的进度越快。

2.风险管理

既然是商业行为,那么项目的风险必然存在,相信阅读这个帖子的朋友不少人都经历过或大或小的风险。有些风险很容易解决,有些风险则大大损害利益。不论什么样的风险,能避免尽量避免,所以有必要对风险进行管理。由于风险的不可预知性,风险管理难度很大,概念也很难讲清楚,只能从一些可行的角度去分析,进行管理。

首先要识别风险。这是个难度很高的活。PM要先召开风险识别会议,这个会议面向公司,高层,跨部门的有经验的人都将参加。然后审核由项目小组生成的风险清单并与重要成员进行风险沟通,检查一些重要的风险源如WBS,成本(时间)预估,人员计划,采购管理等等。最后就要用到PM本身在以前类似项目中得到的经验教训。

项目管理理论论文篇(8)

1.2实施阶段学生在完成任务时,也会按照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实施,按照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循环过程开展活动。首先,学生要针对自己的任务进行需求调研。这个阶段,他们可以通过网络或书籍查阅资料,并实地考察市场展开调研等方式来了解自己的项目需求。其次,是实施调研活动。学生首先要准备一些前期调研问卷和资料准备清单,再经过客户的确认后,按照调研计划实施各项调研活动。调研结果也要取得用户认同,最好得到书面沟通确认。最后,是调研后续工作的落实,做好技术交流、解决方案等。做项目不是一个人在做,而是一个团队在做,如果没有沟通就向用户提供了自己的思路,可能会给整个团队的思路带来干扰。

1.3监控阶段教师在监控项目的进展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情绪。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是实践教学成功开展的重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求,教师在达到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要尽力满足学生的个人的需求。

2按照管理领域应该注意的问题

2.1范围管理项目实施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范围管理,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任务范围,引导他们明确哪些任务是自己的任务,哪些任务不是自己的任务。同时,帮助学生对项目进行WBS分解,也就是把项目分解为若干小任务,再把若干小任务逐层分解为更小的任务,直到具体的工作包。划分WBS时,可以按时间进度为依据。第一层是项目阶段性成果的框架,每层下面再把工作分解,直到最小的工作包。这样划分会比较直观,时间感也会比较强,容易被大多数人理解。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MicrosoftProject项目管理工具,用该软件完成进度计划时,就能自动为WBS的各个层次任务编码。

2.2沟通管理沟通是通过各种渠道反馈信息发送给接收方,并得到接收方的反馈,最终达成双方的一致意见的过程。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沟通合作的机会,学生在需求阶段需要和客户沟通;在开发阶段需要和团队成员沟通,还需要阶段性的与客户进行成果确认;在测试阶段,测试团队需要和开发团队沟通等等。在真实的IT项目中,沟通是项目中最重要的任务,沟通工作占据了团队成员的绝大部分精力。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沟通。让学生知道“沟通”是什么,为什么沟通,怎么沟通。在项目中,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说服别人,而是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而这个目标往往没有标准答案。如果在沟通中过分执着于说服他人,而忽视、甚至忘记了沟通本身的目的,那么项目一定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2.3进度、成本、质量的平衡在一个项目中,项目的范围、进度和成本是相互制约的关系,而质量又受到这三个因素影响。在项目教学的实施中,进度和成本多多少少会出现偏差。所以,教师要教学生把PDCA的思想贯穿项目始终,同时合理使用甘特图、挣值分析等项目管理方法帮助学生对进度和成本等要素进行控制。

2.4文档配置管理团队中设置了专门的学生进行配置管理。及时地对文档进行管理,可以方便后期一系列活动的进行,同时也可以完善组织过程资产,不断积累教训和经验,方便以后的借鉴。

2.5风险管理项目的风险管理是指对项目风险从识别、分析到采取相应措施的一系列过程。实践教学中一定会有各种风险存在,比如学校对课改的支持程度、团队成员的技能、小组长的管理能力和责任心等。所以,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提高风险识别的意识,并引导他们处理风险,减轻风险对项目实施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当出现问题时,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控制情绪,端正态度。然后客观地列举出问题,并列出导致问题的原因,与学生一同讨论解决方案,采取行动,解决问题。

2.6变更控制“变”并不糟糕,糟糕的是缺乏规范的变更管理过程。在课程开始时,就要确定变更流程,一旦出现变更,就要严格按照变更流程实施。首先由变更的提出方填写变更申请。项目小组长进行变更影响分析,若认为变更是必要的,则上报变更委员会评审。如果审批通过,就实施变更,并对变更过程实施跟踪,对变更结果进行验证及归档。若变更委员会没有批准变更申请,则由项目代表与变更提出方进行沟通,传达拒绝变更的决定。

项目管理理论论文篇(9)

工程项目的管理,完整的内容应该涵盖自然资源的评价、生态与环境评价、社会需求的评估、社会文化的评价以及经济效益的评价、项目的规划、勘测设计、项目论证、立项决策、工程没计、制定实施计划、管理体制、组织构架、建设施工、监理监督、资金筹措、验收决算、生产运行、经营管理等内容。上述内容立项决策之前是项目的前期工作与管理,工程设计以后到竣工验收决算是工程项目的实施管理,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是目标的运行管理。所以一个项目的完整管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项目前期的决策管理;第二阶段,项目的实施管理;第三阶段,项目目标运行管理。

2工程项目管理在不同经济体制下有不同的模式

工程项目管理在不同的社会经济体制下有不同的管理模式。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主要用政府的行政行为来组织工程项目的实施。在我国计划经济年代成功地建设了大批国家的重点工程项目,如北京的十大建筑、五十年代苏联援建的156项工业项目、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以及一大批大型水电站如新安江、三门峡、刘家峡、葛洲坝、龙羊峡等,这一模式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已经成为过去。社会主义市场场经济体制确立后,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已日益暴露出它的弊端,如:工程项目的建设没有开发主体,建设资金全靠国家财政计划拨款,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体化,不承担项目的经济责任,运行者不承担建设资金的回报等等,由于职责不清,往往出现一些工期“马拉松”、投资“无底洞”的工程,不讲求经营效益,造成资金效率低、重复建设等种种弊端。我国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后期开始了建没管理体制的改革,新的管理体制明确了项目开发的主体,建设和生产经营一体化,资金有偿使用,工程施工采取招标承包制、工程实行建设监理制,用合同的形式确立各建设单位相互之间的权责关系,建立了套完整有序的管理体制,已成功地建成了一大批工程,其中有水口、漫湾、五强溪、李家峡、广蓄、二滩等大型水电站,发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实践证明,这种建没运营体制是行之有效的,是同国际工程建设管理模式逐步接轨的。

3三峡工程的管理体制

三峡工程是一项特大型的多功能综合性工程,也是一项世界特大工程,1992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次会议表决通过立项建设,完成丁近半个世纪的研究论证和决策程序,转入了实施阶段。

长江三峡工程项目目标:首要的是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灾害,以水库的调节蓄滞洪水,降低下泄的洪峰流量。

提高荆江河段及其下游的防洪能力,减轻荆江大堤的防洪压力,这是最为重要的社会效益。其次是利用长江丰富的水能资源获得巨大清洁的电力,这是三峡工程最直接的经济效益,为此才有能力偿还巨额的投资。同时水库的形成从根本上改善了川江航道,对中国西部地区开发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三峡工程建设的成败将涉及到沿江各省市的直接和间接的利益,也将对全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三峡工程是一项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工程项目。为此,国务院成立了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由国务院总理担任委员会的主任,国务院有关部委和有关省市领导为成员,成为三峡工程建设的最高决策机构。为了落实和执行国务院三峡建委的决定,处理和协调日常事务,委员会下设办公室。

三峡工程建设须动迁113万人口,这是一项复杂而艰难的社会工程。为了完成好三峡水库的移民工作,委员会下设移民开发局,制定移民政策,协调移民工作,监督移民计划的实施。为了确保三峡工程顺利建设,防止一切违规、违纪现象,委员会下设立了监察局,成立了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三峡总公司)。中国三峡总公司是三峡工程项目的法人,是一个经济实体,全面负责三峡枢纽工程的建设和施工管理、负责工程和移民资金的筹措,承担全部建没债务,负责三峡枢纽和葛洲坝枢纽的经营管理,以其经营效益滚动开发长江干支流水力资源,以及其它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和其它产业的开发经营。中国三峡总公司目前是国有独资企业,在国企改革的进程中将改制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上市企业,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标准,成为国家投资和开发的主体。上述就形成了三峡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的总构架,如图2:

图2三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框架图

4中国三峡总公司对工程的建设管理

(1)三峡工程建设管理的目标及机构体系在国家批准的投资概算及工程总进度的目标下,实现三峡工程的预期功能。根据三峡工程的自身特点,中国三峡总公司对工程建设管理实行矩阵式的管理构架,如图3所示。(2)三峡工程的设计管理一设计的质量和水平是工程项目成败的前提,三峡工程的设计工作由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全面承担。

三峡工程设计阶段包括:

可行性论证报告——由国务院审查批准

初步设计——由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审查批准;

技术设计——由中国三峡总公司技术委员会组织审批;

招标设计——由中国三峡总公司批准;

施工详图设计——由中国三峡总公司工程建设部会同各

监理单位批准;

(3)三峡工程重大问题的决策管理三峡工程不论在设计过程还是施工过程都有一系列重大问题需要决策。能否准确而果断地决策,是三峡工程建设不走弯路,建设成功的关键因素。9年来,我们遵循了在广泛征求专家和有工程实践经验者意见,充分吸收当今国内外先进的技术的基础上,既从三峡工程的实际出发,又不停留在固有的经验和习惯上,注重发挥集体智慧,鼓励创新思维,成功地决策了一系列重大的管理和技术问题。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有力地保证厂工程的顺利实施。

①三峡工程对外交通方案一从论证阶段就是长期争议的问题之一。三峡工程工程量巨大,混凝土最高年浇筑强度达540万m3,水泥、钢材、各类建筑材料的运输达200万t,各类超大件钢结构、超重件机电运输量大,每天有10000人次的客流量,交通运输繁忙。最后决策放弃传统的大型水电站用铁路专用线的方案,用一条近30km的高等级全封闭的山区准I级公路和长江水运相结合的运输方案,做到了既快捷高效,又避免了无效投资,事实证明决策是成功的。

项目管理理论论文篇(10)

2公共建筑项目管理的现状

2.1公众参与机制上的不足。我国的公共建筑项目管理发展历史相对较为长远,加之在初创、形成以及推广等阶段的影响下,现阶段中已经建立出了一些相对有效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公共建筑项目不断增多的影响下,依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公共建筑项目涉及到公共资源的运用,在决策的过程中就要坚持从民意上出发。但是在一些地区中所进行的公共建筑项目决策时,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首先,公众参与渠道上的不足,从而造成了参与形式过于简单。一些项目从开始到实际建设都没有设立听取民众意见的渠道,即便是设计了也存在着设计不完善的现象,这样也就难以形成有效的参与模式;其次,公众所提出的意见没有得到重视,更多是将公众参与转变成为了形式化的现象,只是简单的对公众意见进行征集,对于是否采纳等却并没有明示。在这一现象的长期影响下,使得民众的参与积极性逐渐降低,最终也就使得公共建筑项目建成后使用效果上严重不足,浪费资源[2]。2.2规划设计难以满足。经济实用的原则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我国现阶段的建筑能耗占据全国总用能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尤其是对于公共建筑项目的能耗来说,其消耗上更加突出。主要是因为一些形象工程不断增多,加之其为了追求新奇等盲目跟随高标准,采取了较多的高能耗资源,并没有从节能环保等方面出发,不仅降低了公共建筑项目的实用功能,同时也造成了建筑规划设计的经济性严重不足。

3公共建筑项目管理的措施

3.1完善公众参与制度。首先,从法律的角度上来说,就要确立出完善的公众参与公共建筑项目建设的措施,坚持从原则性的规定上出发,以此来保证公众可以积极参与到其中。在公共建筑项目中,项目的决策到最终的运行,往往被看作是政府部门或是拥有政府性质的投资公司来进行的内部工作,这样也就降低了公众的参与权与知情权。因此,针对这一现象,就要及时出台相应的法律政策,将参与权借助系统化的条文等进行明确规定,以此来实现公众参与的权利与义务;其次,规范法律程序。对于法律程序来说,就要在实现权利与义务的基础上来进行的规范,且从法律的角度上来说,就要从程序上来进行监督与约束,不断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与效果;最后要建立出相应的听证制度。作为公众直接参与到监督中的形式,就要做好完善与健全工作,在必要时还要在不同阶段进行,突出其侧重点[3]。3.2完善信息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出相应的项目库。也就是说通过拟建公共建筑项目,在网络上进行评估与论证,尤其是要从节约能源与保护自然资源的角度上出发,始终坚持其环境标准。在评估阶段中不仅要从专家意见上出发,同时征集公众的意见,以此来提高决策的公共性,提高项目的可行性。只有在确保项目可以实现低能耗与少排放等目标后,才能优先获取支持。就项目库来说,借助计算机来进行信息化管理,可以将入库项目标注在电子地图中,通过点击电子地图等来进行下一环节的操作。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中已经成功建立出了项目储备库,因此在实际中要做好项目入库工作,通过完善与健全以此来提高工作的效果;其次,完善项目资料库。对于已经完成的公共建筑项目来说,就可以借助资料库来进行完善,以此来为项目或是类似的项目提供支持。对于一些完成的工程项目来说,通过项目资料收集工作,也可以为其他项目提供论证与评估的资料。也就是说在项目决策或是实施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为其提供分析与评价活动。从范围来说,在决策阶段中就可以对项目进行的可行性与经济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在实施阶段中,也可以对实施的情况以及项目中的环境变化等方面提供跟踪评估资料。在完成项目施工后,也可以进行后评估资料。通过将资料进行对比,以此来判断出项目的实际效果,对前期所进行的预判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来总结经验与教训,为以后的项目决策提供指导。就我国现阶段的公共建筑项目后评估管理工作来说,存在着较为松散的现象,在政策与法律等方面也缺乏相应的支持,这样也就造成了后评估工作出现了形式化的现象。因此,在实际中我国就要不断完善后评估体制,同时还要健全相应的规则与方法等,充实后评估指标体系,借助法律的形式来实现固定与完善,健全公共建筑项目管理,提高管理的效果。在项目库与资料库中,所收入的信息可以为人们提供大量的信息,但是想要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则需要项目各个环节中所提供的信息支持,所以就要加强两者之间的关系,保证各个环节上的有效配合[4]。

4结束语

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公共建筑项目管理工作也逐渐受到了社会与政府等方面的支持。因此,在实际中就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现公众上的有效参与,完善信息管理与资金管理等工作,提升公众的满意度,提高社会效益。

作者:焦挺峰 吴青 单位:1.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2.捷宏润安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郑斌.瞿焱.公共建筑项目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7,(11):176.

项目管理理论论文篇(11)

当今世界科技与经济的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资源、资金、科技、人才的世界性流动已经在全球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农业科技发展过程中,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将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及农业种质资源“引进来”或“走出去”是有效推进科技进步的重要手段[1]。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与国际间交流的进一步扩大,国际间的学术交流、科技合作和考察访问等活动也日益频繁。目前,国内很多农业科研院所与国外农业部门的组织、机构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长期稳定地开展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在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的今天,与国外组织、机构开展积极稳妥的交流与合作能够给农业科研院所带来持久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的农业科研引进先进理念,提高学术水平。

农业科研单位尤其是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如何在21世纪面临各种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加强科技外事工作,迎接新的挑战,进一步做好科技外事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如何把握机遇,多渠道开展国际合作,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长期、稳定地开展国际合作与科技援外工作,是当前地市级涉外农业科研管理人员所面临的一大难题。笔者认为涉外农业科研管理人员及涉外科研人员除了与主管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外,还应与其他一切可能合作的国内外机构联系,特别是在申请国际合作项目方面,渠道和网络的拓展显得特别重要。在涉外农业科研项目管理及拓展研究中,对涉外农业科研项目管理的有效性是关键,成果供需对接是基础,寻找项目源来拓展项目是核心所在。

1涉外农业科研项目的管理

涉外农业科研项目管理工作是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单位的中心工作紧密相联。这项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单位的声誉、形象和地位。外事管理人员必须透彻认识外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其相应的职能,从宏观上把握外事工作的整体功能,采取一切必要的组织管理手段,对每个工作环节做出合理规划,以建立运转效能最佳的外事管理机构。抓好涉外农业项目管理,促进科技外事工作健康发展[2]。

1.1涉外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的职能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的涉外管理工作通常由院、所长直接领导,院、所科研管理处全面负责,承担所有的对外交往工作,并按照国家和科研院所外事部门的有关规定,同各有关业务部门一起完成各项外事任务。主要的外事工作包括以下几部分:根据本所科研发展战略,制定外事工作相应的具体政策和工作计划,使外事工作紧紧围绕并服务于科研和生产;组织安排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学术讲座和各种培训班及科技合作、洽谈等,并负责外国专家的接待工作;按有关政策规定审批、选派每年公派出国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和科技考察、培训、进修、执行国际合作项目等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出国手续(护照、签证);负责国际合作项目及长期或短期在科研院所工作、培训、交流、考察、访问等的外国专家、学者的管理工作。

1.2制定行之有效的外事管理办法,做到有章可循作为地市一级的农业科研院所如何使外事管理工作能够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开拓,大胆进取,不断拓宽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促进交流、合作工作的不断发展,为科研院所的科研和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这当中一是要靠科研院所的正确指导,二是要有一支好的队伍,三是要有一个好的管理体制。只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包括监督检查机制和激励机制,才能使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令必行,有错必纠,同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从而全面提高外事管理水平和外事服务质量。通过广泛的调研,根据国家的外事法律法规,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制定了《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外事工作管理办法》。在今后的外事管理工作中将严格按照该办法执行。

1.3抓住重点涉外科研项目和关键工作环节,进行跟踪管理管理,实际上就是一种有效服务,作为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外事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履行自己的服务职责,并对项目文件进行跟踪搜集和管理,使得重点项目和关键工作环节能够顺利完成,保质保量地完成国际合作和科技援外任务。

1.4做好保密和安全工作,保证国家利益不受损害强化涉外科研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尤其是在知识产权保护、关键性技术秘密、涉及国家安全的政治性机密等绝不允许在工作和交往中丧失原则,给国家和单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必须提高科技人员这方面的素质,使他们要时刻警觉在涉外合作中避免此类失误。

1.5加强对人才的管理,尽可能避免和减少人才的流失众所周知,美国的科技之所以发展迅速,就是因为在历史上曾经有世界各地高精尖人才向其转移[4]。21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而对优秀的科技人才的管理绝不容忽视。所以在外事管理体制工作中,应注意科技人员在涉外研究中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树立爱国爱所爱家乡的观念,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把他们的心留在单位,避免人才的流失。[]

2涉外农业科研项目的拓展

随着我国加入WTO,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的国际合作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3]。与国外组织、机构开展积极稳妥的交流与合作能够给农业科研院所带来持久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外事工作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对农业科研院所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正在产生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我国的现行政策法规也鼓励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要想真正全面开展并做好科技外事工作,需要在各方面不断努力,积极寻找项目源来拓展涉外农业科研项目,长期稳定地开展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

2.1把握机遇,多渠道开展国际合作以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为例,国际合作和科技援外是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该所在加入WTO等新形势下发展的客观要求。“十五”期间我所除继续承担中国-越南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开展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研究,杂交水稻新品种及新型农机具在东盟(越南)示范应用外,还承担了商务部批准的中国援助瓦努阿图农业技术项目(一期、二期),开展种植水稻、蔬菜方面的技术培训,在瓦国成功试种了水稻、蔬菜,受到了瓦国政府农业部、中国商务部、驻瓦大使馆的好评,极大地提升了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业科研单位已经同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间开展了一系列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一方面在原有渠道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多边、双边和民间的合作,同瓦努阿图农业部,越南南定省、河西省等继续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并签订长期友好合作协议,争取更多的援外项目。另一方面通过政府间、民间及专家往来等形式继续寻找合作研究项目,从而保证涉外农业项目可持续良好的发展。

2.2立足自身科研优势,加强国际合作增强国际合作意识,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和科技援外工作,提高科研生产的总体水平。在外事管理工作中外事管理人员除加强科研人员的这一意识外,还加大了宣传力度,并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具体政策措施,鼓励并支持各研究室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

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与越南南定省良种栽培中心有着长期的友好的合作关系。1996年开始,我所下属企业盐城名特优农副产品开发公司通过边境贸易形式,与越南南定省良种栽培中心有着业务上的往来。2003~2005年我所承担科技部中越长期合作项目“杂交水稻高产制种技术研究”,项目的实施在越南南定省良种栽培中心的试验田进行。2004年,我所与南定省良种栽培中心合作执行了“设施栽培蔬菜、花卉在越南的示范应用”项目,在越南南定省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所多次派人前往南定省进行水稻栽培和育种的技术指导。2005年7月,越南南定省良种栽培中心派技术人员来我所学习水稻育种和制种技术,为期2个月,中心经理阮文还先生也来江苏进行农业考察,希望和中方保持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2005年12月,“杂交稻新品种及新型农机具在越南示范应用”项目被江苏省科技厅作为农业科技成果示范推广项目获准立项,同年也被列入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项目执行期两年。因双方的合作基础良好,目前双方又有了新的农业合作意向,新一轮的合作又将要展开。通过合作,能带动江苏杂交稻种向越南乃至东盟国家的出口,使我所的科技成果跨出国门,走向世界。

2.3促进科技外事和外经贸相结合,把科技成果推出国门,走向世界随着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必须打破关起门来搞科研的被动局面,不但在科研方面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而且要充分利用外事渠道,发展外经贸合作。农业科研单位应突出自己的科技特色,发展外向型科技产业,在促进技术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同时,注重引进外资,创办和发展技术和贸易,加大开发领域的国际合作力度,使科研与开发的国际合作齐头并进,协调发展,利用一切有利机会,努力促成合作。

多年的实践证明,国际合作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促成,但最重要的是先有投入,合作后才有回报。一是精力的投入。科技人员选准了合作意向后,就要努力实现意向中的合作,这就需要花费较大的精力。比如,宣传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可以借用科技论坛、座谈会、会等展示科技人员的学术水平,让国外同行相信你是一个高明的合作伙伴;也可以通过展示会、洽谈会、恳谈会、招标会等场合和活动展示课题的先进性,招揽外国同行涉足于共同的课题之中。二是资金的投入。我国的经济状况虽不如发达国家,但有时候缺少的并不是资金,而是人才,这类情况,要借用外脑,就应在借用条件上予以优惠,以吸引外脑介入[5]。三是感情的投入。即和外国人交朋友,或借助于同学、亲属或其他关系,使他们投身于我国的科研工作中,把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出国门,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李咏梅.省级农科院科技外事管理工作之我见[J].农业科技管理,2000,(6):50~51.

[2]周汝芹,右春山,葛兆健,等.试论地市级农业科研外事工作的管理与发展[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9):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