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患者安全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2 17:37:38

患者安全论文

患者安全论文篇(1)

安全管理是指为保证患者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因素进行有效控制[1]。安全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和消除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2]。由于眼科患者视力障碍,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误食、暗室内碰伤等安全问题的几率比一般患者高,故而我们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对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总结采取人文关怀以及安全防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影响眼科住院患者安全危险因素分析

1.1跌倒眼科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地面光滑、潮湿、有果皮,病房内设施多,过道障碍物,俯卧时间过长等均可使患者站立不稳而跌倒。据报道,有患者因术后卧床时间长,在慌忙起身接电话时跌倒,导致颅底骨骨折[3]。

1.2误食眼科患者因视力障碍发生误食屡见不鲜,特别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另外,因糖尿病引起眼底出血,激发白内障或青光眼的患者,误食后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给术后带来不利因素。

1.3暗室内碰伤暗室是眼科检查的特殊环境,眼部许多精细检查都要通过裂隙灯、检眼镜在暗室内进行。为有利于检查,暗室内光线较暗,加上患者对环境陌生以及视力障碍,没有适应暗室环境就接受检查,很容易碰伤,引起医疗纠纷。

1.4坠床眼科患者因视力障碍回避险境的反应比较迟钝,易发生坠床。

1.5告知行为不规范,健康宣教工作不细致护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患者及家属自愿的接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健康宣教不细致或不恰当,会给病人带来不稳定的心理负担,甚至导致治疗失败,给医院带来负面影响,如因眼内惰性气体在高空中急剧膨胀可引起高眼压等并发症,故玻璃体切割联合C3F8气体注入的患者应禁止坐飞机;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的患者,术后应该注意俯卧的姿势,在保持俯卧的同时,胸部不能长时间压迫,以防静脉回流障碍使头部供血不足,引起视神经缺血,导致视力下降。若健康宣教没有告知患者,将会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问题。

2安全防护措施

2.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安全教育应在落实上下功夫,找出相关不安全因素,制定防范措施,加强薄弱环节的管理,强化护士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工作的预防性和预见性。组织全科护士学习相关的疾病知识,提高法律意识,从职业道德和法律的角度规范眼科护士的护理行为,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使护士认识到遵守规章制度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提高护士的自觉性,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我们考虑到眼科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的特殊性,要求护士必须向患者和家属进行安全教育,使患者和家属掌握安全防范的措施。

2.2进行风险评估患者入院后护士及时进行入院评估,评估内容除一般情况、护理体查、心理社会评估外,重点评估患者的生活处理能力,根据评估分析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针对患者个体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护理计划,通过提出预见性护理措施,指导护士有重点地对患者进行观察及护理,从而使护理人员处于主动地位。

2.3我们对手术后和俯卧时间长的患者提醒其做到3个30s,即醒后30s再起床,起床30s后再站立,站立30s后再行走,以防跌倒。

2.3.1保持周围环境的安全(1)病房用防滑PVC木地板,在拖地板时要求拧干拖把,并用干布立即擦干,保持每块地板清洁干燥。病房和通道内简化设施,走廊、厕所设有扶手。单间厕所门口加防滑垫,最大可能地减少患者滑倒。(2)患者的用物整齐地放在患者易取之处,医疗器械和电线需卷放好,以免散放在地上绊倒患者。(3)针对老年患者视物不清,嘱其上厕所时可按呼叫器,由护士给予帮助,呼唤器应放置患者触手可及的位置。2.3.2嘱患者穿防滑鞋,衣裤宽松舒适。

2.3.3性低血压是老年人晕厥和昏倒的重要危险因素[4]向高危患者及家属提供有关低血压的相关信息,使他们了解发生性低血压的原因,如何预防以及一旦出现性低血压的症状该如何处理。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护士应指导其分几步缓慢起床:在起床前,先取半卧位,再在床上坐几分钟,再扶床头柜,拐杖等缓慢站起。嘱咐患者一旦出现眩晕、视物模糊时应立即坐下或躺下。

2.4防误食对于视力极差的老年患者,均应由护工或家属喂饭,每喂一口都要用餐具或食物接触一下老人的嘴,然后再将食物送进口中;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的老年患者每餐均应由护士检查后方可食用,以免饮食不当影响治疗效果,再者喂饭的时候尽量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

2.5防暗室撞伤为避免患者在暗室内碰伤,我们将暗室的仪器和物品放置简洁、合理,在患者手术前先带其到暗室,熟悉暗室的设施及检查时要摆放的位置,适应暗室的环境,责任护士与患者一起熟悉病房及暗室的线路,让患者有安全感,对双眼视力障碍及80岁以上的老年人,均在患者一览表上用红色小三角标志区别,使各班护士做到心中有数,进行重点护理。并安排护士在暗室内搀扶患者,有效地帮助医生完成检查,在搀扶患者的时候,我们与患者面对面,护士的双手拉起患者的双手,患者向前走,护士退行,这样患者不再有踩空的感觉,到检查台前先让患者扶住凳子再协助其坐稳;然后一手扶住患者的头后,另一手扶住前额,慢慢向前移,平稳地将下巴放在支架上,前额贴紧额头架,检查时嘱其不要变动头位和,以免仪器碰伤。

2.6防坠床为防止老年人或儿童发生坠床,我院专门把我科70张床更换为带护档的可调试的自动床。同时要求加强夜班护士的夜查房,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2.7加强眼科健康教育为落实健康教育,我们请各专业医生讲解疾病的特点及注意事项,并选派护士外出进修学习,要求护士在患者入院3天内讲解有关疾病知识,每个责任组有一名护士进行健康宣教,护士长对入院3天以上的患者就健康教育知晓率进行检查,并把此项检查以优、中、差纳入护士量化考核中,直接与奖金和年终考评挂钩,每月召开一次公休座谈会,倾听患者对医疗护理及病区安全管理方面的意见,及时改进工作,对潜在的安全隐患妥善处理,从而保证了护理安全。

3小结

影响眼科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检测,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的就医环境。这也是我们护理管理中的一项重点工作,是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同时能够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史自强,马永详,胡浩波,等.医院管理学.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238.

患者安全论文篇(2)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呼吸机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下列安全护理管理。

1.2.1充分加强护士的呼吸机操作技术培训:呼吸道护理措施、呼吸机报警意义及故障排除方法、呼吸机模式及参数设置、呼吸机管道安装等。

1.2.2注意对呼吸机性能的检测:作为常用的急救设备,呼吸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用前检测非常重要,备用呼吸机备有模拟肺,使用前先连接模拟肺试机,检查呼吸机及管道性能,并在每台呼吸机上粘贴醒目的“使用呼吸机时请备好简易呼吸器”的警示。

1.3对护士的教学培训加强:有计划有目标地组织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呼吸机工作原理、呼吸模式、参数,各种模式的优缺点,呼吸机报警或异常时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每台呼吸机的标准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上机患者护理、观察指标和记录的内容,意外风险的防范与处理等,并将每台机的标准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监护指标等打印成卡片,悬挂在机上,以便提醒。平时在日常工作中护士长随机提问相关内容,以巩固和加强记忆。

1.4护士长对人员及呼吸机管理方面加大力度:护理管理者合理使用人力资源,适当分配工作量,建立每台呼吸机档案资料,实施专人管理。

1.5病房环境需不断改进:病室通风不够可引起病房空气污浊,增加院内感染的机会,且易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投诉,病室人多、病床之间距离小,不利于患者隐私,且易引起患者心理或生理上的不舒适感,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加强病区的清洁和消毒,每日做好病区环境、物品、医务人员手的细菌学监测工作,病房定时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室温保持在24~26℃,湿度为50%~60%,限制探视人员,家属探视时更换清洁的隔离衣,戴好帽子、口罩、鞋套。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分开,特殊感染患者单独安置。

1.6观察指标:①护理纠纷发生率。②呼吸机应用时间;③住ICU时间。④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程度。

1.7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处理数据,进行t和卡方检验,检验水准a=0.05。

2结果

观察组护理纠纷发生率0.00%、呼吸机应用时间(8.11±2.09)d、住ICU(12.56±3.78)d,低于对照组的5.10%、(11.45±3.45)d、(16.45±4.12)d;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99.05%,高于对照组的9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安全论文篇(3)

选取2013年1—6月收治的患者728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21例,女307例;年龄8个月~80岁,平均(43.2±3.2)岁。选取2013年7—12月收治的患者812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472例,女340例;年龄7个月~78岁,平均(44.9±4.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为制定安全管理方案做准备,常规护理管理,期间遵循患者同意基础上详细记录相关指标。

1.2.2观察组

准备工作:(1)选取医护人员10名,召开关于患者安全管理内容的小组讨论会议,据相关文献、以往经验,由院长牵头制定会议章程,鼓励各抒己见,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进行1、2、3轮会议,第1轮会议收集意见建议;第2轮对以上建议进行审定,对合理性、可行性进行分析评估;第3轮,确定应该采纳的意见,并就意见的重要性进行评估。(2)完善医院可以改善的硬件设施、技术,尽力弥补不足,对无法立即改进而需加强监控的危险源记录在案,并与其他建议整合成册,刊印,务必使医护人员通读。(3)成立患者安全管理小组,由责任护士领衔,落实患者安全管理,在患者入院时,掌握患者基本情况,主要内容为年龄、病情、陪护情况、住址等,分析、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如患者可能罹患重症,而医院治疗条件有限,应做好中转准备;在接受诊断、治疗期间,分析不可预知的风险因素,如在静脉滴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基层医院老年人静脉给药出现过敏反应与不良反应的风险较高,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部分患者可能需住院治疗,应加强夜间管理等;许多患者出院时需带药离院,或自行转诊,应详细交代医嘱,嘱咐按要求服药,或转诊时详细阐明在该院接受诊断、治疗情况。

1.3观察指标

制定相同的判定标准,采用无责上报制度,对观察指标进行判定:(1)可能或确诊的不良反应(静脉给药不良反应、口服给药不良反应、其他方式给药不良反应,院内给药不良反应、院外给药不良反应);(2)护理不良事件(意外事件如跌倒,护理差错如针刺伤、严重并发症、医患纠纷等);(3)中转率,中转患者中转时间,中转患者在本院明确诊断后转诊率;(4)患者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不良反应例次率比较

对照组口服给药不良反应、院内给药不良反应、院外给药不良反应及合计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中转情况与满意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转时间为(24.2±10.9)h,观察组中转时间为(13.3±8.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患者安全论文篇(4)

本组156例中男92例、女64例,年龄3~76岁,颅脑损伤患者32例,脑血管意外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例,胸腹部外伤21例,刀砍伤患者8例,急性中毒11例,心力衰竭患者12例,慢性支气管炎、呼吸衰竭患者26例,其中院内转运需要机械通气支持者26例,需2个通路以上静脉输液者48例,15例在转运过程中病情加重,1例在转运过程中突发呼吸心搏骤停,4例在手术台上呼吸心搏骤停,2例在入院后1h内死亡。

2转运的目的

进行CT、X线片、急诊手术以及运送到病房进一步治疗。

3转运的要求

3.1转运前正确评估病情急诊护士与主管医生一起充分评估转运的可行性,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道管理、用药情况、途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等。如果患者在转运前生命体征不平稳,而又必须转运的情况下,应有主管医生同往,并做好充分准备,如急救药品、仪器等。医护人员应将转运途中的风险告知家属,征得家属理解并签字同意,才能实施转运。

3.2转运人员的要求负责转运的护士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准确的判断力,并具有独立工作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若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转运途中至少需要2名陪同人员,要求主管医生同往。

3.3转运前充分准备和预处理出科前由护士测量生命体征,做好患者的详细交接班,了解患者的病情,转运前10min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并交待需要的特殊准备,如呼吸机、监护仪、吸痰器等,确保接收科室做好充分准备。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各连接是否紧密,并妥善固定,防止管道扭曲滑脱,清空尿袋,检查各种转运中应用仪器蓄电池情况,保证电量充足。转运前清除患者气道内分泌物,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较低患者预先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备好人工呼吸气囊和便携式呼吸机。妥善约束烦躁患者,适当适用镇静剂。输液时最好选用静脉留置针。便携式氧气瓶给氧,并检查氧气装置是否通畅。尽量避免使用氧气枕供氧,因氧气枕的氧浓度与氧流量难以估计。根据不同的病种及病情轻重,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最好以整床转运,避免因搬运造成管道脱出,甚至加重病情。护士在转运准备过程中,保持有条不紊,动作熟练,并实施心理护理,使患者及家属有安全感,安静地配合治疗和护理[2]。

3.4转运途中的护理转运时抬起床栏或采用约束带交叉固定,保持安全合适的转运,意识障碍的患者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转运中避免剧烈震荡,保持头部在前,上下坡时保持头高位,注意观察患者胸廓起伏、神志、面色、有无躁动、气管插管与呼吸器的连接是否完好,各种引流管避免脱管、堵管,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情况,做好应急处理,生命体征异常及时处理,转运途中突然出现呼吸心搏骤停,立即就地抢救,同时呼叫附近医务人员协助,做好转运中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的各项监测指标数值、意识活动状态、检查或治疗期间情况及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的救治等。

3.5转运到目的地的护理到达目的地,护送人员与病房护士一起将患者搬至病床,做好交接,交接内容采用专门设计的转运记录卡,交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病情、检查项目、化验项目、过敏试验结果、输入药物情况、各种管道在位情况、伤口情况、应用止血带情况、皮肤情况以及各种术前准备等,双方科室交接人员签名。

4小结

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转运前的正确评估,采取恰当的保护措施是安全转运的保证。做好人员、器材、药品的充分准备,转运途中保持监护与抢救措施不间断,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做好应对措施,可降低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风险性和伤残性,为明确诊断,得到更有效的救治奠定基础。

患者安全论文篇(5)

二、安全风险分析

安全风险分析是对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的系统调查和分析。[2]经调查分析显示,老年住院患者在院期间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有跌倒、走失、误食、坠床、皮肤损伤等。其中,走失与跌倒撞伤是安全隐患问题中最重要因素。下面仅就此两点产生原因及所存在的风险展开探讨:

2.1走失:老年人走失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患者患有精神方面疾病,另一点是患者已患有潜在病症,而尚未发现。走失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对于患者本身来说,因离开病房:耽误治疗时间,造成病情的加重;在走失过程中,患者还有可能发生一些如车祸、撞伤等不良事件,危及生命;对医院而言,患者走失将打乱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加重医务人员、护理人员工作量及心理负担,干扰正常工作。

2.2跌倒:跌倒是由环境、病理、生理及心理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常因生理和病理双重因素影响,加重跌倒率。经调查显示,影响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患者生理因素。老年人的视敏度较低,立体影响知觉退化,走路步态不稳,大脑感知和自身感知应激反应缓慢,立体感减弱,加之身体协调能力较弱等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老年患者跌倒的机率。

2)院方环境因素。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是老年患者跌倒的重要影响因素,包括患者服装羁绊、地面湿滑及病房采光度等都可能导致老年患者的跌倒。

3)其他因素。在饮酒过后也易引起老年人跌倒。另外,老年人长时间热水泡澡、较长时间卧床后突然改变,易引起大脑短暂性缺血,这些都是导致老年患者跌倒的影响因素。

三、管理及对策

3.1对患者走失的护理重在预防。院方必须针对患者所存在的风险因素(包括患者是否有外出习惯、外出形式和程度等)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促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处于主动地位,这对进一步实施具有护理措施具有积极的意义。

1)入院时管理:患者入院时,由护士正确评估患者有走失风险的可能性,并向其家属或患者陪同人员交代其走失的危险性,要求患者24小时有人陪同,如若家属不配合院方要求,需签字确定;评估后根据要求给患者随身携带“身份卡片”,标明患者姓名、所在医院、家庭住址及联系方式,患者一旦走失,此卡有助于警方或他人帮助其找回医院或家属。

2)针对性护理:对于脑受损或有精神问题的患者,应要求其家属或请专人24小时陪同,不能让患者独自离开病房,值班护士重点巡视;在患者走失的高发时段,护士应加强巡视,加强注意有外出习惯的患者,使其在自己的视野范围之内。一旦发生走失,应及时汇报,通知家属。对走失找回的患者,不能一味埋怨,应做好心理护理,同时还要及时的了解患者外出的原因,以便做好下一步的防范措施。

3)加强安全意识:院方需制定合理的、健全的安全防范制度,及时排除不安全的因素,强化护士安全管理意识及预见性,护士也应向家属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患者安全论文篇(6)

未实施强化安全管理前,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骨科安全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安全管理等。观察组则在常规骨科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强化安全管理。护理前,首先分析骨科不安全因素,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确定骨科风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安全管理策略。其次,成立专业化的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形成三级护理安全管理网络,排除骨科不安全因素,纠正安全隐患,定期对骨科护理人员展开安全教育培训,提升护理人员责任心,强化其预防意识。随后护理人员根据每位患者的一般资料,制定个体化健康教育与安全护理方案,并对患者家属开展强化安全教育。为患者及家属发放安全隐患相关书面资料、讲解、应急处理操作示范等,告知患者简单自救方法,同时鼓励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参与安全管理,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做好病区安全管理,适当增加病房患者床位的护床栏,将锐利器械、热水瓶等危险物品放置于远离患者区域,并于病区走廊、洗嗽室放置防滑护垫,保持病房内部的干净、整洁,定期通风换气。对长期卧床骨科患者,则协助其翻身,辅助家属清洗患者皮肤,降低压疮发生率。

2.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护理期间意外事件的发生率,统计护理期间的投诉量,并使用自拟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患者的满意率。

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组研究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时则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患者护理期间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对比

护理期间,观察组跌倒1例,压疮2例,整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对照组烫伤2例,自伤2例,跌倒4例,压疮5例,总发生率为28.9%。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

2.两组患者护理期间投诉率与满意率对比

观察组1例投诉,44例满意,满意率为9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患者安全论文篇(7)

【摘 要】回顾国外医院安全文化及其改进策略的相关研究,明确安全文化的构成要素,针对性地采取以证据为基础的安全文化改进策略,构建患者安全保障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伤害事件的发生。

医院安全文化作为医院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在确保患者安全、提升医疗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医疗卫生行业的广泛关注[1]。研究表明,医院安全文化与医务人员行为、患者预后指标之间均具有相关性[2],积极的安全文化能够促进医务人员的安全行为,提高其不良事件报告意愿,同时减少医疗不良事件和药品差错事件的发生,降低患者再住院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此外,还能够降低患者安全类指标(PSIs)的发生率[3-4]和ICU患者的死亡率[5]。

然而,医疗机构要构建或改进安全文化,不仅要充分理解安全文化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以便根据关键点采取针对性措施,而且要明确各项改进措施的有效性、适用性和可持续性,进而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国外医院安全文化及其改进策略的相关研究,旨在为我国医院安全文化的构建及改进提供依据。

1 安全文化的构成要素

为了更好地理解安全文化,使其构建或改进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强,国外学者[6]将安全文化的构成分为7个要素:领导、团队合作、循证实践、沟通、学习、公正、以患者为中心。

1.1 领导

领导是影响人们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在有效的安全管理中,各个层级的领导均发挥重要作用。不同管理者层级的安全管理职责详见表1。

1.2 团队合作

团队合作(或称团队行为),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员为完成某项任务参与到活动中的一个动态过程,主要涉及团队结构、团队动力和团队管理3个影响因素。在各医疗区域内,团队结构因患者需求而异,患者健康问题越复杂,对团队成员间跨学科合作的要求越高。团队动力是团队成员间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表现为协调、沟通、合作、冲突管理和决策等行为现象。团队合作的影响因素及构成详见表2。

1.3 循证实践

医疗服务过程中, 患者安全实践(或称患者安全措施)必须是以证据为基础的最佳实践,如标准化的流程、协议、核查表或指南等。美国医疗保健研究与质量中心(The Agency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AHRQ)通过对患者安全策略相关研究进行系统评估分析,推荐医疗机构采纳并付之实践,包括10项强烈推荐措施和12项鼓励执行措施[7-8]。

1.4 沟通

沟通具有信息传递、情感交流、行为控制等功能。组织中的沟通分为单向( 如书面指令) 和双向( 如面谈、电话、电子邮件)两种,区别在于双向交流能够提供反馈以确保信息被双方充分理解,将误解降到最低程度。医疗服务过程中,一些关键环节上的沟通值得注意:患者交接或转科, 病历文书的记录质量, 事件报告,低层级员工的个人意见表达以及规模较大的组织内部和之间信息(如安全警告)传递障碍等。

1.5 学习

医疗机构要有效避免因医疗系统或流程缺陷造成的不良事件发生,就必须从错误中学习并进行系统改进;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识别事件中的关键问题, 制定预防措施和可行性计划,形成安全报告,及时公布和反馈警示信息。教育培训至少应包括安全学、高可靠性组织、安全文化评价和系统改进等理论。此外,应能够从成功或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鼓励安全信息分享,并且评价学习过程、考虑学习计划的连续性和创新性。

1.6 公正

公正文化是安全文化的基础,它鼓励非惩罚性的、免责的不良事件报告环境,但需要衡量是个人责任还是系统失误。可以通过回答下面4个问题进行判断:(1)医疗服务提供者的行为是否是恶意的?(2)医疗服务提供者是否受到酒精或药物的影响?(3)医疗服务提供者是否意识到本人发生的错误?(4)类似错误是否会有两到三个医疗服务提供者发生?

1.7 以患者为中心

《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医院评审标准》(第4版)中明确“以患者为中心”的一系列标准,详细阐述了患者安全目标、医疗可及性与连续性、患者与家属的权利、患者评估、治疗等医疗服务规范。

2 以证据为基础的安全文化改进策略

安全文化改进活动以医院、科室、病区或医疗团队为单位开展,可以采取单一的干预措施,也可以采取由多个干预措施整合而成的一个多层面的综合干预措施。一系列改进策略被用于提升患者安全文化水平,并通过安全文化测评工具证实其有效性。

2.1 策略一:管理者巡视

管理者巡视( E x e c u t i v e W a l kRounds,简称EWRs)是医院管理层与一线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加强沟通交流、建立良好关系、识别和收集风险信息以保障患者安全的一个干预项目[9-10]。通过医院管理执行者深入科室或病区、与员工共同讨论患者安全问题、采取医疗服务改进行动及信息反馈等一系列活动,充分发挥一线医疗服务提供者的集体智慧,证实医院及管理者的患者安全承诺,进而改变医疗服务提供者的安全文化态度。

管理者巡视的频次为每周1次或每4周3次,时间30-60分钟,地点选择工作区域或会议室,由质量安全管理部门参加。科室所有员工尽可能参加,但以自愿为原则。讨论前,管理者需要向员工明确患者安全的重要性,巡视的目的旨在构建安全文化,并保证谈话内容的保密性及免责性。讨论后,要求参加人员将讨论内容告诉本科室或病区内其他两个未参加的员工,以此扩大项目的影响力。

有效执行管理者巡视需7个步骤[9]:(1)准备。确保管理者的承诺和定期参与,以及质量安全管理部门的资源保障;制定清晰的工作流程、具体的时间表和反馈机制。(2)进度。预先制定管理者安全巡视时间表,协调管理者及其执行团队、支持患者安全的员工和其他参与者的时间。(3)执行巡视。确定会议地点、会议内容(应包括开场白和结束语)以及一系列特定问题。(4)追踪。构建一个强大的数据收集、跟踪和排序流程。(5)报告。与多学科委员会分享巡视数据资料,将改进项目分配给管理部门。(6)反馈。将结果和改进措施以清晰的表格形式反馈给参与安全巡视的管理委员会和一线医疗服务提供者。(7)测评。评价安全巡视对于提高组织文化的有效性。

2.2 策略二:结构化培训项目结构化教育培训( S t r u c t u r e dEducational Intervention)项目[10]基于有效人为因素培训的4个关键原则:入门培训、行为内化、反复强化、数据驱动改进。以手术室这一不良事件发生率高、多科合作密切的特殊区域为例,从3个方面开展培训:连续规范化教育、团队自我评估(Team Self-Review,简称TSR)的理论与实践、接近错误事件报告的理论与实践。

2.2.1 连续规范化教育围绕影响患者安全的非技术因素(或人为因素)这一主题,以学术报告会和研讨会的形式开展,用于提升医疗服务提供者对于人为因素在影响手术室患者安全方面的理论认知水平。

2.2.2 “团队自我评估”系统涉及术前准备介绍和术后总结两个方面。术前准备介绍通常包括专业化外科手术排序、设备核查、患者名单、潜在技术障碍及人员因素(如团队在理解沟通上的准备)等方面内容。术后总结是由团队中任一成员发起的小型团队评价活动,主要反馈非技术因素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同时上报给研究组用于分析“团队自我评估”方法的成功经验和任务完成状况,通过简讯形式反馈给所有手术室员工和管理层。可以利用录像带记录一天的工作实践,再以回放的形式刺激回忆、增强术后总结效果。

2.2.3 接近错误事件报告要求手术室员工以书面形式报告接近错误事件而非引起伤害的事件,经过专业分析,为改进提供依据,结果反馈给员工审议并采取行动。

2.3 策略三:结构化学科间会谈模式

结构化学科间会谈模式[11](StructuredInter-Disciplinary Round,简称SIDR),是一个将结构化交流工具与学科间常规会议相结合的安全改进策略,用于加强病区医护团队在制定诊疗计划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一个由病区医师、护士、药师和社会工作者以及病历管理者组成的工作组,共同确定SIDR实施的最优时间、地点、频次以及结构化交流工具的内容,确保重要的患者诊疗计划得到讨论。如,按照工作组推荐,SIDR每天上午11:00在护士工作站开展,持续30-40分钟,由一名病区医疗管理者和一名护理管理者共同执行巡视,病区所有住院医师、护士、药师、社会工作者、病案管理者参加。结构化交流工具应用于病区内所有24小时内新入院患者,其他患者也需讨论,但不采用结构化表格。结构化交流工具表应包含的内容见表3。

2.4 策略四:人力资源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Crew ResourceMa n a g e m e n t,简称CR M)[ 1 2 ]用于培训和提高组织人员的沟通、领导、人际关系、矛盾化解等团队交流与协作行为技能。通过沟通技能的培训,团队成员间可以相互检查任务的完成情况,实现合作的最大化、失误的最小化。C R M 培训适用于所有高风险临床科室,外科系统通常会选择技术相对稳定、风险相对较低、时间固定在60-90分钟之间的常见手术开展模拟培训,共分为3个阶段,详见表4。

2.5 策略五:三位一体最佳患者安全项目

三位一体最佳患者安全项目(theTriad for Optimal Patient Safety project,简称TOPS)[13]通过开展多学科团队培训、构建以病区为基础的安全团队、患者参与团队工作并评价安全活动效果等措施改进病区的安全文化。对病区护理人员、医师、药师及其他员工开展多学科团队培训,内容包括(1)专家介绍安全文化及其现状;(2)播放医疗伤害事件的视频,围绕“个人行为和医疗系统如何造成医疗错误的发生”展开讨论;(3)以启发诱导的教学方式介绍团队合作行为和沟通技能;(4)模拟临床场景,小组角色扮演,新技能实践及参与多学科间对话;(5)以对课程学习内容和下一步工作的讨论结束本阶段培训。

培训完成后,构建一支优秀的多学科病区安全团队,即三位一体病区安全团队(Triad Unit Safety Teams,简称TrUSTs),旨在加强、维持并扩展TOPS培训学习,围绕病区患者安全问题开发跨学科合作的新机制。TrUSTs按医院区域划分,其核心功能是识别和捕获员工通过网络、纸质或口头报告的以病区为单位的安全问题,采取直接的行动或政策建议解决这些问题,作为智囊团分析质量和安全改进活动,树立团队合作的榜样。此外,TrUSTs组织和传递患者安全教育活动,包括大型多学科会议和小组技能课程,以加强团队合作行为和沟通技巧。

患者安全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820-02

引言

患者安全即在患者的就诊过程中,实施必要的安全措施, 预防或避免病人发生不良后 果或伤害,包括预防差错、偏误和意外[1]。目前,医疗护理安全质量已成为患者选择就医医院最重要、直接的标准[2]。患者安全是医疗护理质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医护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患者的就医安全质量同时也是衡量医疗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3]。妇科的护理是具有较高风险的工作,要求护士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因为当前医疗技术水平发展的限制,病人的病情变化存在不可预知的特殊性质,病人对就医成效的希望值过高、患者情绪的多变复杂性、加上护理工作的服务职业属性,令妇科医护工作者在工作中面临着诸多风险度较高的安全隐患[4]。为了有效地预防妇科安全隐患的发生,我们对我院妇科护理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制定实施了针对性的对策,现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1.1 一般资料

1.1.1一般资料。我院妇科共有护理人员18名,均为女性,30岁以上者8名,30岁以下者10名,平均年龄25岁。本科及以上学历者5人,专科学历者10人,中专学历者3人。中级及以上职称者5人,护师6人,护士7人。

1.2方法

1.2.1对2011年1月份2013年1月我院妇科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妇科护理安全隐患的来源,安全隐患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①患者方面,如目前患者的法律意识增强,对当前医疗要求高,对医疗费用产生疑问等。②护理方面,如护士自身法律意识不强,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足等。③其它方面,如大手术患者、化疗患者、老年患者、急腹症患者等都存在着程度不等的安全隐患。

1.2.2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防范对策。①加强法制教育,强化法律意识。②加强理论与技能的培训与考核。③加强护患沟通。④对重点人群、重点时段、重点环节加强细节管理。

2 结果。

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后,2013年2月-2013年12月,我院妇科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明显减少,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上升至95%以上。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我院妇科护理安全隐患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①患者方面。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前进的大环境下,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处于持续的增强过程中,患者整体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的增强,使其在寻求医疗支持的全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同时患者也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医疗护理的安全质量、医疗护理技术的提高产生了更高的需求。临床上,常有一些病人及其家属因为没有对自身疾病和医疗技术发展现状的充分了解,认为自已的疾病经治疗后好转并非难事,对治疗护理的效果出现过高期望值, 一旦经治疗后未获得令其满意成效,则常常将其对治疗效果的不满情绪牵怒于护士,进而导致护患纠纷的产生[5]。有时患者还会因对医疗费用项目的不了解,认为护士多收了其治疗费用,而对护士产生误解,引发纠纷。②护理方面。护士自身法律及安全意识不强,在工作中与患者沟通交流不足,导致安全隐患;护士专业理论知识欠缺,临床护理技术经验不足,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局限于本科专科知识面,不能及时对患者可能出现的非本科问题进行准确的预见,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后十分被动;低年资护士因其临床操作技能的不足,可能会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导致患者疼痛不适或因技术能力而造成操作失败,也易引发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不满意、不信任,从而出现护患纠纷。③其它方面:老年妇科患者因其具有各自身体器官储备功能不足,且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均处于较低水平的生理特点,故其在住院期间可能较年轻患者面临更多的安全隐患,如跌倒、坠床、压疮、烫伤等,会对老年妇科住院患者的安全产生严重影响 [6]。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术后留置各种管道,加之病人对病情、手术等方面的知识匮乏,患者很容易出现焦虑、紧张不安等负性心理与情绪,同时手术本身就有麻醉带来的风险以及术后并发症风险,因而,手术后相关安全隐患比较多,如管道脱落、跌倒、坠床、压疮也不容忽视,对妇科围手术期患者加强安全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7]。妇科急腹症其存在起病急、发展迅速、病情严重、难以及时确定诊断等疾病特点,如果未能对这种患者实施准确及时的诊疗护理措施,则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8]。妇科化疗患者使用化疗药物也是护理安全隐患之一,化疗药使用不当,可能会对患者的康复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出现外渗等情况,造成皮肤坏死或其它严重后果,则护患纠纷难以避免,且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延长了住院时间,对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极大。

我们针对上述妇科护理安全隐患,制订并实施了以下针对性的防范对策:①加强法制教育,强化法律意识。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牢牢树立起“依法行医,文明行医”的意识 [9]。教育和引导护理人员在出现医患纠纷时,冷静自制,理性分析,注意保护自己。②加强理论与技能的培训与考核,提高妇科护理医护人员整体素质。深厚的专业知识,沉淀、娴熟的专科操作能力,良好的沟通交流技巧,是妇科护士提高服务质量,保证护理安全的必备技能。我们要注重专业理论学习、技能操作培训的强化,按层级定时对护理人员进行三基理论和操作培训考核、应急预案演练等培训活动,每月均至少一次组织疑难病例讨论、护理查房、业务学习等。特别注重新上岗护士和低年资护理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鼓励和支持他们通过积极参加各类层次不同的在职继续教育,来持续提高其业务水平,促进妇科护理队伍的整体发展。③加强护患沟通。重视对护理人员仪表和沟通能力的提高,良好规范的护理形象,易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信任感而愿意主动沟通,良好的沟通能力可明显提高沟通效能,使患者能够理解护士,尊重护士,当出现不良事件时,愿意与护士一起努力,减轻损害而非单方面的责难护士。④对重点人群重点环节加强细节管理。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管理,如实习生、见习护士、新上岗及进修护士等,这几类人员是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高发人群,必须做好岗前培训、带教要规范化。加强对重点时段重点环节的管理。以妇科疾病病种特点和实际工作需要为依据,合理安排护理人员,重点时段增加护理人手,重点环节加强防控。加强对特殊、高危病人的安全护理,防止意外发生,如妇科大手术前后患者要加强围术期的观察和护理、化疗病人要加强药物护理、老年妇科患者的安全措施要到位,急腹症要做好应急护理等。重视对高危药品的管理,高危药品是在用药的过程中有较高的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生命风险的药物[10]。高危药品应定点放置,标识清晰。护理人员应熟知其药性、特点、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对患者做好用药指导和宣教,使用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出现问题,及时处置。配置时使用标准计量用具,切实履行高危药品风险告知义务 [11]。规范护理行为对护理安全起着保证作用[12] 。应不断制定完善并演练各种应急预案、规范护理工作流程、制定并重点落实护理安全制度。

4 结论

临床妇科护理工作存在较高的风险性,来自于患者、护士自身以及其它多个方面的因素,使得妇科护理工作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13]。将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的被动处理,转化为事件出现前的积极防范,是医疗卫生机构低投入高回报的先进而有效管理模式[14]。就加强妇科护理安全来说,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律和安全意识的强化是前提,提高妇科护理团队的综合素质是根本,重视和加强护患沟通是基础,做好重点人群、重点环节、重点时段的细节管理是重点[15]。妇科护理安全存在着多方面的隐患,制订并实施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可有效降低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证妇科护理安全,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哈维超,周亚夫,顾民,等.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管理,2 009,29 (1):2 0-22.

[2] 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 J ].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

[3] 黄美萍,刘翠萍,王爱敏. 护士对病人安全文化认知情况及安全文化构建[J].中国护理管理,2 011,11(1):65-67.

[4] 蔡瑾瑾.妇科护理安全隐患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医学信息,2010,23(11): 4382-4383.

[5] 冯下芝.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护理研究,2009 ,21 (5C) :1394-1395.

[6] 聂建英.妇科老年住院患者安全隐患及管理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 011,27(21):3335-3336.

[7] 张颖.护理安全管理在妇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 012,9(23):102-103.

[8] 林奋越,林利.妇科急腹症的临床护理体会[ J ].中国医药指南,2 013,10(7):51-52.

[9] 孙玺荣,王文洋.护士长在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中的职责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2009,25(12):20-21.

[10] 马丽萍,孙正圆,张晓乐,等.我院高危药品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药2012,23(45):4259-4262.

[11] 陈丽萍.加强妇科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9):977-978.

[12] 黄梅.影响妇科护理安全因素及管理对策[J].全科护理,2 013,11(6):1693-1694.

患者安全论文篇(9)

伴随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对医院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管理水平的衡量指标中护理安全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护理隐患是指在法律、法规允许之外,整个护理过程中产生任何对患者机体及心理造成伤害的事件或行为,对患者身心甚至生命造成严重的影响[1],同时也对医院的社会效益造成严重的影响。医院中急诊科作为一个重要科室,所接收的患者一般为急重症患者,其有病情复杂,同时护理任务重,因此,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护理纠纷发生率也较高。因此,探讨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对护理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比进行了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146例,其中予以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的73例患者设为试验组,时间为2015年8月—2016年8月,男43例,女30例,年龄最高者为58岁,年龄最小者为20岁,平均年龄(36.8±4.5)岁;而予以常规护理的7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时间为2013年5月—2014年5月,男45例,女28例,年龄最高者为59岁,年龄最小者为22岁,平均年龄(36.6±4.8)岁,2组患者或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2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强。1.2方法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而试验组患者则在护理干预中予以安全隐患防范措施,首先对急诊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查找,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具体如下:①强化安全教育,提升法律意识。在护理继续教育中纳入护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组织护理人员定期学习,同时加强考核,提升其法律意识,使其在护理过程中也用法律对自己的护理行为进行规范。通过风险意识的加强,尽量避免护理差错的产生,消除安全隐患,保证护理安全[2]。护理人员应学会用法律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行维护。对集体会议时间进行充分利用,加强学习医院规章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等,使护理人员建立质量与安全并重的护理观念,对急救护理进行依法有效实施。②强化业务培训,提升专业知识。急诊科患者一般均呈现危急的病情,救治需要有效和快速,因此要求护理人员业务能力要较强,给予对医生有效配合,对患者实施抢救处理。要定期组织急诊科护理人员急救知识培训,促进其急救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同时要严格考核,并与年终绩效考核相挂钩,留档记录。注重对急救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培训急救设备的应用,急诊科医务人员均要对常用急救技术进行有效掌握,比如紧急气管插管术、应用呼吸囊、心肺复苏术等[3]。③强化护理管理,落实责任制度。要做好抢救室基本安全管理,准备好急救所需的设备、物品和药品,并要详细检查,做好交接班工作,保证抢救仪器100%完好率,准备充足。接诊患者后,立即启动救治程序,建立健全科室护理抢救计划,训练护理人员要沉着冷静,禁止面对患者时产生慌乱、大声说话等行为。同时要注重语言表达艺术,在患者进行抢救过程中,要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和交流,对患者生命健康权、隐私权和知情权充分尊重。护理文书书写切实完善,保证及时、准确,防止护理纠纷产生。④强化护患沟通,贯彻人文关怀理念。对护理沟通技巧进行落实,护患沟通要加强,对用语艺术要注意,护理理念要坚持以患者为本,端庄的仪表,病房环境要整洁安静,使得患者体会到就医环境温馨,如果条件许可,可对报刊架、电视机、饮水机等进行配制,对患者就诊提供方便。对患者和家属的情绪进行疏导,一旦其产生急躁的情绪,护理人员要以足够的耐心,将解释工作做好,针对故意闹事的患者,要加强配合工作,防止发生直接冲突;一旦纠纷事件发生,事后急诊科要针对性展开讨论,及时找出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依据提出整改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4]。1.3评价指标对2组患者护理投诉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及医疗事故发生率进行统计,同时采用调查问卷对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护理人员参加操作能力及理论知识考试,对考试成绩进行统计。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护理事件发生情况比对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护理投诉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及医疗事故发生率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2组护理人员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评分比对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护理人员操作能力评分明显较高,理论知识评分也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急诊科作为医院一个特殊的科室,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存在很多护理安全问题,主要包括患者和护理两个方面。患者由于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加之不良媒体的报道,导致护患关系呈现紧张的态势,影响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同时患者对于抢救和治疗的期望值过高均会使得护理隐患产生。针对护理而言,护患沟通缺乏、护理人员经验缺乏、法律意识淡薄、管理措施不足、护理管理水平低、规章制度不完善、护理人员操作能力及知识水平不足、职业道德和责任心缺乏等均会导致护理安全隐患发生[5]。急诊科具有较为繁重的护理工作,也很容易导致护理纠纷发生,针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予以防范措施,提升护理质量至关重要。综上所述,急诊科护理中予以安全隐患防范措施效果满意,不但有效减少护理安全隐患,同时还能提升护理质量,值得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邱珊.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3):100-102.

[2]陈敏.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3):161-162.

[3]吕翠真,郭碧玲.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CD].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14(25):360.

患者安全论文篇(10)

【关键词】

脑外科;临床护理;安全隐患;安全管理

安全隐患是造成临床护理事故的重要诱因,也是现代护理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1]。本文就2015年01月~2016年01月之间,在我院脑外科进行住院治疗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01月~2016年01月以来,脑外科收治的120例患者。年龄20岁~79岁,平均(49.4±5.3)岁;女性52例,男性68例。将120例患者采用抽签法平均进行组别划分,其中: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即给予患者一般性的脑外科临床护理。

1.2.2观察组

对患者采用安全管理护理。具体为:①护士方面,加强对护理人员的针对性护理培训,增加专业知识,提高护理技能水平,增强他们的护理责任心和安全防范意识;②患者方面,针对可能出现的不安全问题予以针对性的安全防护,加强基础护理,并予以全面性对的心理护理等;③管理方面,医院要加强对脑外科护理工作的制度建立和管理,将安全管理纳入到日常护理考评中来,并重点加强对药物使用方面的管理和控制。

1.3统计学分析

通过软件SPSS13.0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安全隐患因素以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的安全隐患分析

经过临床调查统计,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者在临床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均主要为护士因素(23.33%,25.0%),其次为患者因素(21.67%,16.67%),医院管理(15.0%,16.67%)以及用药不当(8.33%,6.67%)。两组患者之间的对比差异性不大,比较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经过护理,两组患者在护理总有效率(71.67%,93.33%)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文化程度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进行医院就诊时对其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2-3]。这其中,由于脑外科患者大多属于危重症患者,且病情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在治疗期间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及事故,造成护患纠纷,给患者的生命安全也带来较大的影响[4-5]。因此,必须要加强对脑外科护理的安全防范工作。本次临床研究显示,随机选取的120例脑外科患者的主要安全隐患因素为护士因素、患者因素、医院管理以及用药不当。经过临床干预后,采用安全管理护理的患者,其临床护理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常规护理患者(71.67%),两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说明,采用安全管理护理对脑外科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消除和降低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效果,从而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而促进和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谢晶晶 单位: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王芬.脑外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对策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03):390-391.

[2]吕佳.探讨脑外科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的有效防范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9):259+263.

患者安全论文篇(11)

在医院基础护理工作中,需强化护理理论以及理念,以更好地指导护理工作的进行。在护理理论中,马斯洛需求理论是一种重要的理论,其主要是按照患者的心理需求,对其需求的重要性按先后顺序排列,形成一个清晰的需求等级框架。而人文关怀是整个护理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传统护理延伸,这种护理方式注重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最大程度服务病人,为其健康付出努力,其注重病患从入院一直到出院整个护理过程的系统性、全面性。本研究中对50例患者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和人文关怀理念改革护理措施,研究其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1年2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排除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疾病,恶性肿瘤等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中50例,患者年龄23—79岁,其平均年龄是(49.5±4.5)岁;其中,男26例,女24例;实验组中50例,患者年龄24—78岁,其平均年龄是(48.5±3.5)岁;其中,男27例,女23例。所有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都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和人文关怀理念改革护理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1.2.1 从患者在生存上的需求制定护理方案 对护理人员展开护理知识教育,首先应重视患者吃、休息以及排泄,维持体温和缓解疼痛的护理工作,很多患者在刚入院的时候心情焦虑,医护人员应将患者安置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室内通风应良好,防止空气污染物对患者造成的刺激。并主动和患者沟通,采用轻柔的话语。从医生到各级的护士,都应做好为患者服务的准备,室内温度调控好,以维持患者正常体温。每天定时为患者送开水,观察其大小便状况,当出现异常现象时,应及时采取措施。患者如果由于疼痛而无法安定下来,护理人员应根据医生嘱咐给予一定的镇痛药或者为其热敷按摩,以减轻其痛苦。

1.2.2 根据患者在心理上的需求制定护理方案 很多患者都会由于过度担心病情而呈现焦虑不安的现象,这时护理人员应该细心观察患者的变化,并加强和患者的沟通,采用激励的语言鼓励患者,并让其家属多陪伴患者,在患者床头摆上一盆鲜花,使其感受到医院的温暖及生命的活力。如果患者生活无法自理,护理人员应主动搀扶患者进行适度的床下活动。

1.2.3 根据患者在社交上的需求制定护理方案 在护理期间,患者社交圈子缩小了,因此其会显出一定的孤寂感,因此,医院应合理引导来探视的家属亲友,让其在医院规定的时间内多陪伴患者,而在休息时间,则需要配合医院,以更好促进患者的康复。

1.2.4 根据患者在安全上的需求制定护理方案 第一,对于年幼、年老患者或者行动不便、神志不清的患者应该做好安全措施,加强床挡防护栏的设置。为行动不便患者提供保护器,保持病房地板的干燥,以免出现患者摔伤滑倒的现象。另外,对于严重伤患者,护理人员应做到全程陪护。

第二,为了患者健康着想,避免由于各种交叉感染而加重患者病情,在身体内部检查或者其他护理过程中,均应严格采用无菌操作,并在进行检查之前跟患者说明检查流程,其目的以及可能会出现的疼痛或者其他不良反应,而在给药之前,也应该跟患者解释药物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其所产生的副作用,并说清这是正常的现象,可以让症状较轻的患者适当降低服药的量来减轻不良反应,加强观察,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症状,应及时向医生反应,及时采取措施。

第三,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安全性,医院护理人员应多次展开培训,让自身的操作技巧越来越纯熟,尤其是一些需要多次进行化疗的老幼或者病危病人,其生命安全掌握在护理人员手上,护理人员在扎针时应做到一针扎进去便见血,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可以选择留置针穿刺的方法。

1.2.5 根据患者在尊重上的需求制定护理方案 患者由于患病,其心理存在着一定的自卑感,因此,更需要人的尊重。作为医院护理人员,应充分尊重患者,根据其不同的文化层次,来对其展开有针对性的护理,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不向其他患者泄露其病情。

1.2.6 根据患者在自我价值实现上的需求制定护理措施 患者生病以后,其行动往往不方便,且生活不能自理,但是其具有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充分理解患者的需求,在基本护理满足之后,可以让患者通过自身的努力,如尝试下床行走等来逐步促进自身的康复,在刚开始的时候护理人员应该充分协助患者,并做好指导工作。以更好满足患者自身价值实现的需求。

1.3 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舒适度,焦虑状态等指标,来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的护理效果。

2 结 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舒适度提高,焦虑状态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3 讨 论

为了在基础护理工作中根据护理理论及理念来优化护理效果,应以现代的护理观作为指导,也就是将护理看作是为了人类健康而展开服务的工作,在护理过程中,应明确护理的基本程序,同时,需要顾及到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需求,促进其身体的康复。为了更好地提高护理效果,掌握护理程序是最为重要的,其将护理的管理工作,护理人员结构、职责以及行为、护理知识教育、护理效果的控制等等形成一个有机的程序,让护理工作者在护理过程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操作。

本研究中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和人文关怀理念改革护理措施,对50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患者舒适度提高,焦虑状态降低,因此,该护理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