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幼儿绘画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2 17:38:21

幼儿绘画论文

幼儿绘画论文篇(1)

2小班幼儿色彩审美感知的特点

2.1在感知物体色彩方面具有敏锐性、丰富性。幼儿只对具有较强视觉刺激的色彩感兴趣,较多地注意色彩对比强烈、颜色鲜艳丰富的物体。如:在组织幼儿观察花和树时,幼儿明显地对五颜六色、色彩鲜艳的花感兴趣一些,会停下来欣赏它,有感知它外形、色彩的兴趣。在教学活动出示教具时,色彩对比强烈、颜色鲜艳的教具比色彩暗淡的教具更易引起幼儿的注意,更易激起幼儿感知的兴趣。

2.2每个幼儿都具有自己的个性,在对色彩的审美感知上,幼儿有自己的偏好性。在感知色彩时,幼儿会特别关注自己中意的颜色,而忽视了对其它颜色的审美感知。在创造表现时幼儿会较多的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来表现物体的色彩。如:有的幼儿喜欢红色,他在观察物体时就会较多地去感知红色的物体;有的幼儿喜欢蓝色,他在生活中就会有意识地去寻找并感知蓝色的物体;有的幼儿喜欢黄色,他在绘画创造时就会大面积地用自己喜欢的黄色来表现物体的色彩。

2.3幼儿对物体的感知兴趣、绘画兴趣有时也受情绪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情绪性。在高兴、求知欲强时,幼儿对颜色鲜艳、对比强烈的事物感兴趣,有用它表现自己情绪的愿望;在伤心、难过时,幼儿对颜色较暗、色彩协调的事物感兴趣,有用它表现自己情绪的愿望。

3激发幼儿绘画兴趣的原则

3.1从注入式转向启发式。在活动中注意启发幼儿的主体性、主动性,提供幼儿自我表现的机会,积极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表现方法;启发幼儿的审美能力,提供丰富的视觉环境;启发幼儿的创造能力,运用各种创造性的方法,引导幼儿的创作。

3.2从单纯注重作业活动转向审美活动的全过程。幼儿的美术活动不应单纯地限制在课堂上,更不能单纯地为完成一次作品而活动。在研究过程中重视整个活动的过程,在活动中,关心每个幼儿是不是感到有兴趣,积极性高不高;能力强的、能力弱的是不是都在活动,是不是都得到发展等。只要孩子在兴致勃勃地活动,就可以借助教学促进幼儿的自信心、求知欲、审美欲和创作欲。

3.3从单纯模仿,以象不象看待幼儿作品转向让幼儿自由发挥,大胆想象。由于小班幼儿的观察力、双手协调动作不完整,幼儿创造性的想象力异常丰富,千奇百怪,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绝不考虑自己想的与实际情况是否相吻合。于是幼儿的画线条不直、歪歪扭扭、比例不正确、造型不完整、只是大致相似,甚至很不象样。这时及时给予幼儿作品充分的肯定,不以成人的观点说些带有批评的话,因为那样会挫伤幼儿的积极性,失掉绘画兴趣,引起厌烦情绪。耐心地引导,大胆鼓励幼儿自由地发挥,表扬他们的所见、所想、所希望的事物,充分了解幼儿的创作意图。幼儿在得到老师的鼓励和支持后,才会感到他的画是有意义的,绘画的兴趣更浓,进步更快。

4激发幼儿绘画兴趣的措施和方法

4.1措施。(1)题材内容新颖。一定要选择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具有较强吸引力的题材。幼儿喜欢动物,无论是小动物,还是大动物。幼儿喜欢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的东西,如:红旗、花、气球等。幼儿吃的五颜六色的蔬菜、水果,如:苹果、香蕉、萝卜等。这些都易引起幼儿感知的欲望,绘画的兴趣。(2)形式活泼多样。游戏能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利用多种玩色游戏、色块拼图、色彩填色、讲故事、猜谜语等游戏形式,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对绘画的兴趣。

4.2方法。(1)相似联想激趣法。同一物体联想出不同姿态,颜色、形状相同或相似物体的联想,可以激起幼儿表现物体的兴趣。把所要画的物体的主要特征概括为幼儿能理解的几何图形,启发幼儿想象同一物体的不同姿态或与之颜色或形状相同、相似的物体。这样幼儿既有表现不同物体的兴趣,又使幼儿有选择地进行绘画。(2)过程激趣法。重视幼儿在表现物体过程中审美感知、色彩运用等各方面的发展,肯定幼儿的作品,激发幼儿继续感知与创作表现的兴趣,不过分注重结果的效果。因为小班幼儿双手协调动作不完整,创造性和想象力异常丰富、千奇百怪,创作无意识、不稳定,幼儿最终的作品效果也许不如过程中好。(3)角色激趣法。把他们放入某个角色中、配以某种身份,使他们以角色的身份、游戏的方式进入绘画活动中,带着某种任务去参与活动,更有兴趣,坚持性更好。

5幼儿绘画兴趣发展的三性

幼儿绘画论文篇(2)

幼儿绘画教育是一门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专业性很强的课程,教师通过课堂传授专业的美术知识,指导幼儿的绘画教育,帮助他们将美术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促使他们将自己的真实意愿表达出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得幼儿各方面平衡发展。

一、幼儿绘画教育的意义

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开发智力

幼儿对世界的认知来源于观察,他们对事物的感知可以帮助他们了解事物的特性,而绘画是以对事物的感知为基础的,美术创作离不开观察,教师通过讲解美术理论知识,培养幼儿的听觉和语言表达能力。

2.开阔幼儿的眼界

幼儿绘画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接触到很多生活中动态、静态的事物,开阔幼儿的眼界,激发幼儿对周围美好世界的向往,他们可以通过绘画来表达对周围世界的认知。此外,通过绘画,可以丰富幼儿的内心世界,使其富有爱心和同情心,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拥有自信心。

二、幼儿绘画教育的现状

我国目前幼儿绘画教育模式陈旧,内容单一,缺乏创新,通过教师给出示范图,幼儿模仿来传授美术知识,只是考验了幼儿的模仿能力,忽略了幼儿的创造性,将它作为教育的附属品,未能摆正美术教育在教学中的位置。在课堂中,对幼儿采用灌输式教育,教师未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不易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得幼儿缺乏思考、构图、布局的空间,孩子绘画空间狭窄,缺乏新意。

而大部分家长对绘画教育理解有误,认为孩子参加美术兴趣班就可以解决幼儿的绘画教育问题,对绘画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认知度不高。

三、对策

1.创新教育方法

绘画的前提是拥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在进行幼儿绘画教育之前,应当首先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提升幼儿的审美观,了解周围事物的形态和特征,才能更好地将自己的感知表现出来。

2.培养更多专业的教师

专业的美术教师是幼儿习得更好美术知识的前提,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美术知识的培训学习活动,增强教师自身的美术修养。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游戏和绘画相结合,为幼儿绘画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创作环境,让幼儿主动参加到绘画活动中,课堂下,定期和家长探讨幼儿的教育工作,为每一个幼儿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计划。

3.在教育中注意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应当多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心意绘画,对于幼儿的进步,在语言、动作、实物等方面给予一些奖励,以此激发幼儿的绘画热情,使得幼儿敢于动笔,敢于在绘画中添加新意。教师和家长还应当尽可能地和孩子一起绘画,以便及时对孩子的绘画进行指导。

绘画教育是幼儿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幼儿在观察、绘画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提升审美观,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绘画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它可以有效地补充传统教育所缺乏的部分,可以有效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保证幼儿更加全面地发展。

幼儿绘画论文篇(3)

引言

在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中心,教师叫什么,幼儿就画什么。在绘画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与评判成为衡量幼儿绘画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但幼儿美术教育就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并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幼儿的绘画情感,让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感受,画出自己心中美的事物,慢慢理解美的含义。

1.绘画情感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1.1绘画情感是激发幼儿创造力的重要基础。每位幼儿对同一件事物的感受不一样,因此其所具备的情感也不一样,所绘画出的作品自然也不一样。在幼儿的绘画过程中,情感是占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幼儿会将认为重要的东西,美好的东西画的比较大,在整个画面上所占的比例也最多。例如,在画“我的妈妈”时,有的幼儿认为妈妈的卷发很好看,就会在“妈妈”的头上画上满满的卷发,有的幼儿觉得妈妈的眼睛很漂亮,就会将妈妈的眼镜画的很大。这样的画法虽然夸张,但是幼儿对世界的理解、看法与想象。在绘画的过程中,幼儿正是运用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力绘画的。

1.2绘画情感有助于幼儿更好的感知世界。美国著名心理艺术心理学家加登那曾在《艺术与人的发展》中说道:“艺术作品大致就是知觉、感受、制作三个系统互相作用的结果。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感受系统的产物是情感,而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为[1]。”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感受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只有对事物有了一定的感受,才能对其进行绘画。由此可见,绘画情感是幼儿绘画的整个基础,能够帮助幼儿更好的感知世界,更好的描绘世界。如当教师放一个苹果在桌上,让幼儿进行绘画。有的幼儿会将苹果涂上满满的红色,因为在他的感知中,红色的苹果才是好吃的。有的会将给苹果画上一个笑脸,因为苹果会让他想起笑脸。

2.在美术教育中激发幼儿的绘画情感的措施

2.1重视颜色对幼儿绘画情感的影响。经过观察发现,幼儿通常不会对物体固有的颜色所限制,而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上色[2]。如当幼儿心情不好,或者生气沮丧的时候,多会用黑色及深蓝色这一类较为深沉的颜色。当幼儿开心时,就会用一些比较亮的颜色进行绘画,而且还会适当的加上太阳、小鸟等。因此教师要始终帮助幼儿以积极的情感与态度进行绘画,让幼儿逐渐喜欢上绘画,爱上美术。世界是五颜六色的,教师要引导幼儿养成观察的习惯,包括我们居住的房子、马路上的汽车还有身边同学朋友的表情。帮助幼儿积累足够的生活经验,更好的感知自己所生活的世界。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去野外踏青时,让幼儿在野外画上自己所看到的最喜欢的事物,锻炼幼儿独自观察、发挥想象、动手绘画的能力。

2.2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幼儿对同一件事物的感受不一样,自身的绘画能力有各有不同,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多鼓励幼儿,对有进步的幼儿有给予肯定与表扬,表扬时不要过于笼统,要具体指出幼儿进步的地方。教师可以和家长一起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美术最初,家长可以告诉幼儿,美术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你可以通过你的绘画来告诉我们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然后可以给幼儿一张白纸,让幼儿随意的画画。家长与教师在根据幼儿画画的内容进行正确的指导,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创作兴趣或表达兴趣。

2.3将幼儿的作品保留下来。幼儿的每一幅画都表示了他当时对一件事物的看法与感受,可以说是幼儿自身经历的一个记录[3]。但年幼的幼儿没有保存自己喜欢东西的习惯,因此教师或家长应该将幼儿的画的好的作品保留下来。这样不仅是一种珍藏方式,也是可以激发幼儿绘画情感与绘画兴趣的方式。当一段时间过后,幼儿通过观赏自己的作品时,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绘画方面有哪些地方是有进步的。

2.4不要过于注重孩子的绘画技巧。在幼儿的世界中,绘画是一种表感与看法的方式,不是模仿也不需要考试或竞争。教师与家长要更加重视激发幼儿的绘画情感,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而不是一味的强调绘画的技巧与绘画的质量。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不要给幼儿提供示范,不要对幼儿的绘画制定统一的标准,不要桎梏住幼儿的创造力,要让他们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自己眼中所看到、所感受到的世界,扩散他们的思维。如此才能让幼儿逐渐养成绘画的习惯、保持绘画的渴望[4]。

2.5教师与家长要学会做孩子的倾听者。幼儿对事物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因此他们只能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绘画作品是教师与家长可以了解幼儿内心的世界,了解幼儿的当时的感受。所以,在幼儿绘画完毕后,家长和教师要多于幼儿沟通,做孩子的倾听者,听他们讲诉他们画了什么,为什么会画这个。

3结论

幼儿对语言的使用还处于成长阶段,因此家长和教师在激发幼儿的绘画情感时要多一些耐心,少一些功利。让绘画成为幼儿表达自我感受与感情的另一种重要方式,培养幼儿观察世界的能力,重视幼儿累积生活经验,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才能让幼儿正确的认识到学习美术的意义,教师才能更好的进行美术教学。

参看文献:

[1]黄佩营.美术教育中幼儿绘画情感激发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交际,2014,08(36):148.

[2]陈亚西.浅谈幼儿美术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03(31):35-36.

幼儿绘画论文篇(4)

幼儿绘画教学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并且绘画可以最大程度的渲染幼儿的美术情感,丰富幼儿的心灵世界。在幼儿绘画教学中需要教师积极为幼儿创设绘画的情境,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性不强,以及幼儿学习绘画的主动性不足,对提高幼儿绘画能力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所以探究激发幼儿绘画兴趣的教学方式是当前幼儿教育改革中的新要求。

1幼儿绘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是制约绘画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但是很多教师在绘画教学过程中严重缺乏积极性,并且幼儿绘画教师一般是由其他相关科目的教师兼任的,缺乏较高的美术素养和专业性。其次,绘画对幼儿的综合性要求较高,但是很多幼儿缺乏展示自己的勇气,导致授课的难度增大。甚至部分幼儿对绘画教学产生了一定的畏惧心理,制约了绘画教学质量的提升。最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绘画教学质量的提升,但是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的单一,在教学的过程中无法有效的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绘画教学的功能

2.1促进学生情感认知的发展

绘画教学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以新颖的教学方式提高幼儿审美、鉴赏能力。让幼儿在绘画实践中得到有效的发展,确立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参与方式。绘画教学可以促进幼儿对外部资源进行整合逐渐完善和健全自己的认知结构。

2.2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

绘画教学可以有效的促进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形成一种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幼儿在沟通的过程中为早期社会化的行为奠定了基础。所以绘画教学成为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社会交往最有效的形式之一。

3激发幼儿绘画兴趣的手段和措施

3.1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引发学习热情

教育理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幼儿思想观念的形成,并且教育观念是在时展的基础上不断发生变化的。所以幼儿教师要根据时展的特点,以及幼儿成长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教师根据先进的幼儿绘画知识体系进行落后观念的纠正,促进幼儿绘画实践行为的及时更新,提升幼儿绘画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要激发幼儿参与绘画教学的兴趣,在幼儿积极参与绘画教学的过程中,有效提升幼儿美术素养和美术鉴赏水平。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美术水平,创新美术绘画教学的方法,科学的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最大程度的激发参与绘画活动的积极性,教师要让幼儿体会到绘画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激发幼儿对绘画的热情。

3.2探索创意教学模式,激发幼儿绘画动机

首先,教师应该了解幼儿的年龄特征,组织与幼儿年龄相符合的绘画教学语言。例如,要以童趣的口吻拉近与幼儿之间的距离,让幼儿保持愉悦的心情,大胆的在绘画教学中表达自己思想和观点。教师还要保证童趣的语言与生动的表演相结合,有效的促进幼儿创新思维的形成。例如,教师以一朵太阳花作为绘画教学道具,在幼儿面前利用与花展开拟人化的讲话:“太阳花,你真漂亮,让我把你的样子画出来吧!”利用这种童趣的语言有效的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3.3创设绘画游戏情境,激发幼儿绘画兴趣

幼儿绘画教学应该秉持看、做、玩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创设趣味性的游戏情境,调动幼儿绘画的积极性。在游戏情境中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并且让幼儿在游戏玩耍的过程中很自然的接受绘画的技能。教师在绘画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的掌握幼儿心理变化,利用多种形式的情境教学方法,促使幼儿快乐的参与到绘画教学当中。例如,教师要求学生绘画肥皂泡泡,教师可以提前为幼儿准备一些吹泡泡的道具,让幼儿在绘画教学中自己吹出肥皂泡泡,一边玩耍一边观察,最后将自己观察到的泡泡画在自己的画板上。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找到绘画的乐趣,从而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3.4积极评论幼儿作品,树立幼儿绘画信心

传统的幼儿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教学中的威严的不允许打破的,如果幼儿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师的思维或者言论提出质疑,会受到教师严厉的批评和打击。这样的课堂不但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幼儿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所以教师在绘画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幼儿认知水平的波动,增减知识的难度,最大程度的刺激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并且要对幼儿的绘画作品经常做出肯定和赞赏的评价,引导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树立强大的自信心。例如,有很多教师面对幼儿的绘画作品评价:“画的乱七八糟,难看死了”,这样会对幼儿思维自尊心和学习绘画的积极性造成严重的伤害。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尽量的对幼儿作品中好的地方进行赞赏和表扬,激发幼儿对绘画更高的热情,以及浓厚的兴趣,逐渐培养幼儿绘画技能。

4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绘画教学可以渲染幼儿的美术情感,丰富幼儿的心灵世界,所以幼儿教师应该认识到绘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引发学习热情;探索创意教学模式,激发幼儿绘画动机;创设绘画游戏情境,激发幼儿绘画兴趣;积极评论幼儿作品,树立幼儿绘画信心,为幼儿早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冰霞.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J].东方教育,2011(01).

幼儿绘画论文篇(5)

一、引言

随着大众传播媒体的快速增长,视觉化思维日益成为现代人把握世界信息的重要方式,直观地思考所呈现图像的能力已成为一种关键技能。与此同时,视觉素养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基本素养,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和教学领域。儿童是人类生命的早期阶段,在这一时期培养儿童的视觉素养,有助于增强他们对视觉信息解读的意识,有助于提高他们对视觉信息的解读、判断能力,为今后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视觉素养。

视觉素养研究在国外由来已久,最先使用这一术语的是被尊称为“视觉素养之父”的约翰・蒂贝兹(1966)。他给视觉素养下的定义是:“人在观察中所产生的系列感觉,并将其整合在一起的可发展的视觉能力。发展这种能力是人们学习的基础。这些能力得到发展,能够促进一个具有视觉素养的人在所处环境中去区别和解释视觉活动、对象和符号。创造性地使用这些能力,可以与他人交流;鉴别性地使用这些能力,可以理解和欣赏视觉杰作。”简言之,视觉素养是区分和解释视觉行为、物体、记号和其他形象的能力,并从中获得意义。

(二)绘画。

绘画是幼儿运用色彩、线条和构图,在一个平面上创造出直接可感的,具有一定形状、体积、空间感的艺术形象。绘画是幼儿园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审美力,以及创造性思维,使之得以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幼儿视觉素养的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视觉素养培养现状。

视觉素养的培养在我国刚刚处于起步阶段,甚至在许多地方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据统计,人们接受的全部信息中各种感官所起作用的比率分别为:视觉占83%,听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其他占11%。①可见视觉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视觉素养成为所有人应必备的素养。

培养幼儿的视觉素养对于提升其自身的视觉鉴赏力,增强视觉信息交流能力,促进学习的广泛而深入的开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幼儿园中培养幼儿的视觉素养主要是通过绘画等途径,因为绘画的过程和绘画所呈现出的成果都是幼儿很感兴趣的,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培养幼儿的视觉素养是必要的。绘画能以视觉形式表达思想和观念,学生通过绘画可以转化视觉图像的内容和意义,这是学生获得视觉素养的过程,习得这一系列技能对孩子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我国许多幼儿园内都开设了美术的课程和绘画的兴趣班,通过这些课程来提高幼儿的认识能力、审美能力和辨别能力,但都没有上升到更高的理论层次,没有把这些能力的提高归结到视觉素养的培养上面。虽然幼儿绘画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感受力、认知能力,还可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描述能力,等等,但是在长期的幼儿绘画中,人们总是单纯地以提高幼儿绘画技能为目标,忽略了幼儿自我表达和表现的意愿和幼儿主观能动性的发展,忽视了幼儿视觉素养的培养。

(二)幼儿视觉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1.教师自身的视觉素养水平不足

通过绘画培养幼儿的视觉素养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但目前,由于我国只有很少的学校开设了视觉素养教育这门课程,这导致我国缺少视觉素养方面的专职教师。我国的幼儿教师大部分都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视觉素养培训,没有进修过视觉素养专业的课程,所以在教幼儿绘画的时候并没有明显表现出培养幼儿视觉素养的目的,只是单纯地教授孩子们绘画,让孩子们懂得如何画出动物或植物的形象。幼儿在绘画的时候有自己的想法通过图画表现了出来,但却没有得到老师的任何评价,幼儿之间互相的交流学习也没有得到老师的任何指导。在他们需要得到帮助和指导的时候,老师由于自身的视觉素养不足,不能及时地给予幼儿帮助和评价。这些都严重地阻碍了幼儿视觉素养的发展。

2.幼儿视觉素养的培养受环境的限制

在我国,很少有幼儿园为了培养儿童的视觉素养而专门创设相应的环境给幼儿在其中自由地学习、交流,发展自己的视觉素养。在幼儿园中,幼儿绘画的内容大多是一些简单的建筑、动物、植物等,如:太阳、小花、小草、小鱼、小房子等。幼儿多是模仿教师的作品,以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经验为基础进行绘画。例如,画苹果时,教师多是自己作画或摆放一个真实的苹果给幼儿自己去模仿着绘画,而没有让幼儿展开自己的想象,在画完苹果后增添自己想到的东西,然后与小朋友们交流讨论、互相交换意见。此外,幼儿园中的教室布置不够美观、简陋等也影响着幼儿视觉素养的养成。幼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进行绘画、绘画完成后的交流讨论对幼儿视觉素养的培养都是很重要的。

3.对视觉素养培养的评价不够重视

在幼儿的绘画过程中,幼儿的视觉素养总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但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幼儿所形成的并不明显的视觉素养,教师没有意识到要去评价幼儿视觉素养的培养情况,而且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对幼儿的视觉素养进行评价。这是我国幼儿园中对幼儿进行视觉素养培养的一个很大的不足。

四、基于绘画的幼儿视觉素养培养策略

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中阐述道:“视觉乃是思维的一种最基本的工具,艺术乃是一种视觉形式,而视觉形式又是创造思维的主要媒介。视觉的思维帮助我们通过图示进行思维、进行创造。在发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同时,头脑里的思维通过手的勾勒,使图形跃然纸上,而所勾勒的形象通过眼睛的观察又被反馈到大脑,刺激大脑作进一步的思考、判断和综合,如此循环往复,最初的设计构思也随之愈发深入、完善。”②视觉素养与信息素养、媒介素养一样,是人类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能力。人的这种视觉文化能力同其他任何方面的能力一样,需要经过熏陶、培养和训练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因此,在0―6岁这一阶段培养幼儿的视觉素养,通过幼儿喜爱的绘画这一途径提高幼儿的视觉素养,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审美力与创造力都非常重要,从小培养出的这一素养将伴随着其一生,视觉素养的不断提高将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很大的影响。针对幼儿视觉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绘画,本文为更好地培养幼儿视觉素养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加强教师视觉素养的培养。

幼儿教师是在幼儿园开展幼儿视觉素养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所以其意识和能力对于培养幼儿视觉素养的实施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许多国家都已很重视对教师进行视觉素养的专业培训,如:“从北美中学开展的视觉素养教育中,我们也能看出他们对于教师的视觉素养的培养是很重视的,通过各种培训机构和专门的学术讨论来提高教师的视觉素养,比如美国就成立了国际视觉素养协会,并定期举办年会,来讨论视觉素养的发展。”③无论是哪个阶段的教师都应重视视觉素养方面的培训,特别是幼儿教师,因为幼儿教师对幼儿视觉素养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基于绘画的视觉素养的发展和提高,以及幼儿通过视觉素养的发展而表现出的各种能力的不断进步,都需要幼儿教师的耐心帮助和引导。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幼儿教师进行专业教育培训,定期举办关于视觉素养的交流讨论会,通过学习和互相交流,提高他们的视觉素养和相应的教学水平。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二)顺应幼儿的需要,创设良好的绘画环境。

创设良好的环境,使幼儿置身于装饰具有绘画艺术特色的墙面和空间中,对于培养幼儿的视觉素养是非常有利的。幼儿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感兴趣,离开具体形象幼儿就无法接受和感知,也就无法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动机和情感,只有良好的教育环境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视觉素养。教室是幼儿观察、学习、感知的良好场所,同样也是培养幼儿视觉素养的必要场所。因此,教师在幼儿园教室环境中应把绘画内容通过平面、立面形式很好的展示,利用教室的平面立面、墙面贴画、摆放彩陶、剪纸、风筝等美术工艺品和幼儿优秀手工作品。在设计墙饰画面时,教师应有意识地采用红、黄、蓝、绿、紫等对比强烈的传统色彩,在绘画、手工作品展示上以并列、重复的排列方式贴满展板,色彩如同版画般的效果,红绿相间、单纯大方,使幼儿身临其境、潜移默化。

(三)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

在幼儿中培养视觉素养,需要建立一定的评价标准来判断幼儿的视觉素养,这种评价标准应该是基于绘画过程、视觉素养的形成过程,以及视觉能力的判断、表达和交流。

基于以上对幼儿视觉素养培养的分析,我初步探索了以下的评价模式。

总之,视觉素养作为一种文化素养,是现代人必须具有的素养之一。视觉素养的获得,需要同普通文化素养一道进行,对幼儿进行视觉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视觉文化的冲击使社会正经历着一场大的变革,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幼儿视觉素养的高下直接影响着祖国未来的发展。要想幼儿在视觉文化强大的冲击力下站稳脚跟,吸收精华而非糟粕,教师就必须培养其良好的视觉素养,通过绘画这一幼儿感兴趣又简单易懂的方式让幼儿形成一定的认识、判断和思维能力。

注释:

①蒋家傅.视听教育网络模式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

②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等译.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③郭玉娟.北美中学视觉素养教育的分析与启示[J].科技信息,2008,(17):174-195.

参考文献:

[1]蒋家傅.视听教育网络模式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幼儿绘画论文篇(6)

小班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往往有很多的为难情绪,尤其是孩子有等待的情况。在绘画的过程中不专心,并且绘画持续的时间比较短。在不能得到积极纠正的情况下,幼儿的绘画兴趣可能被慢慢消磨掉,教师在小班幼儿的绘画管理过程中需要形成兴趣点的激发,在不同的绘画活动中融合各个环节,以及激发小班幼儿的绘画兴趣,同时能够探索多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以使画画成为小班幼儿一种乐于参加的活动。

一、提升幼儿绘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小班的幼儿更是如此。幼儿年龄越小的情况下,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越困难。但是运用儿歌、游戏和图示等辅方法,能够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利用一些辅形式,能够提升幼儿进行绘画创作的愿望,全面性地激发积极性,促使其在绘画活动过程中取得明显效果,从绘画的活动中得到乐趣和美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不同个性的幼儿进行积极性的调动,以及促进幼儿绘画的多姿多彩。

小班幼儿在绘画的早期往往不能快速地进入状态,比如,在涂涂画画,以及剪剪贴贴的情况下,在刚刚开始的时候幼儿可能有一定兴趣,在持续一段时间后兴趣则会明显降低。有的幼儿不敢轻易下笔,从而失去在绘画中的兴趣。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绘画中“泛灵论”的特点,让幼儿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具有生命的,是有意识的,如,花草、树木等。比如,在绘画前运用拟人的手法能够对绘画的内容进行命名,比如,太阳公公、月亮婆婆,以及星星姐姐,老树皱眉等,能够激发幼儿的童心,另外,对不想画画的幼儿,可以让他们坐到一边,看别的小朋友画画,渐渐的形成对观望幼儿的激发。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幼儿可以主动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培养其绘画兴趣。

二、强化美术教学技能

在幼儿的绘画技能提升过程中,激发了其绘画的积极性,使其对绘画产生一定的兴趣,并且作为教师要从幼儿的作品中对技能和经验性因素进行总结,促进幼儿逐步地掌握绘画技能。在小班的幼儿教学中,因为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差,教师语言能力不强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提升对语言的要求,促进幼儿逐步掌握绘画的技巧性。利用趣味性语言是比较适合小班孩子的,尤其是利用儿歌等,可以形成朗朗上口的、具有韵味的学习,有利于孩子理解,以及能够提升孩子们的形象记忆力。在绘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一些活动的要求,编辑一些儿歌,促进孩子们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促使绘画水平的全面性提升。

一味地进行教师示范可能会限制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从“引导观察―大家讨论―提出要求―幼儿创作―展览评议”等角度进行推进,引导幼儿能够在头脑中将图像展现出来,以便于形成良好的效果。在执行的五个步骤中,主要是引导幼儿,并且能够将自己的图像表现出来,形成良好的效果展示。在进行步骤的执行过程中主要是增强讲解、示范和讨论,促进幼儿掌握。比如,在画老虎过程中,可以绘声绘声地讲故事,一边模仿老虎声音,一边传授老虎鼻子、耳朵的画法。幼儿有兴趣,就容易掌握。教师可以在自己探索和发现过程中促进保护幼儿的绘画知觉和创作方式。教师的教学过程是逐步的有序、连续和层面推进的过程,所以说,运用儿歌进行绘画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由难到易、由简单到复杂的推进,是一种逐步的深化。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将枯燥的学习融入儿歌等游戏化教学,促进幼儿在喜爱的学习方式中进行知识的深化。运用儿歌等游戏化形式,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整体性提升,促进幼儿在儿歌氛围中不知不自觉地进入艺术殿堂。

总之,小班幼儿的绘画教学是对幼儿的一种积极的激发。目前,在小班幼儿绘画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在进行小班幼儿美术教学中要从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学技能,创设环境和积极指导等方面提升小班幼儿的绘画学习效率。相信,在幼儿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孩子们可以尽情地用画笔展示自己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参考文献:

幼儿绘画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3-0070-01

绘画是儿童的一种语言,儿童经常借助这一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幼儿的绘画就像一面镜子,明明白白地映照出他们的思想状态及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看法。而在幼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用最有效的手段去帮助个人认识自我以刺激其创造性,而不是教育学生怎样才能画得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因此,本文要研究罗恩菲尔德评价幼儿作品的原则,以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美术教育观,从而促进幼儿成长成才

一、罗恩菲尔德儿童成长理论

罗恩菲尔德是20世纪中期美国美术教育工具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美术教育应作为一种达到目的的桥梁,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在他的理论当中,儿童的心智成长与美术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同的心智成长阶段对应着不同的美术教育方法和内容。他认为:“儿童既不是在单一的领域里成长,亦不是身体的、感情的、社会的或心灵的个别成长。”他强调儿童的成长是“统整”的成长。所谓“统整”的成长就是指儿童要全方位发展,不应过早成为“单一思考方式”的人。因此,罗恩菲尔德提出儿童的成长包含着智慧的成长、生理的成长、知觉的成长、社会性成长、美感的成长和创造性的成长六个方面。

二、罗恩菲尔德理论中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的原则

1. 是否体验到他的作为,是否表现的积极欲望

积极性是人的一种主观能动性表现,也是人内在潜力的一种外在发挥。而欲望是指对能给以愉快或满足的事物或经验的有意识的愿望。对于幼儿来说,只有对教师所要求画的物体充满强烈的兴趣,才能在他的画面上看到作为。幼儿在绘画时,一般都是教师事先设定好一个题目,然后经过教师引导讲述后,幼儿才开始绘画。幼儿在绘画时,有的幼儿因为某些事情或者心情的影响只是被动绘画,或是不情愿地画。这样体现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就一定不会有那种积极的欲望。或者说,没有表现出对绘画强烈的兴趣而全身心地投入到绘画中去。并且有的画面中,幼儿的绘画语言也比较单一,画面不够丰满。这样,就无从谈起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更不要说幼儿的整体发展了。因此,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不仅要看看画面中幼儿的绘画语言是否丰富,在画面中是否能把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还要观察他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如对绘画的强烈兴趣和愿望、绘画时是否全身心地投入等。这样,教师在评价时,把这些孩子的表现告诉其他孩子,他们才会在下次的绘画时对绘画表现出积极的愿望,来期待老师的鼓励和赞赏,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例如,小Z刚开始参加美术活动的时候,因为有些胆小、内向,所以在绘画时不敢下笔,一张八开的白纸上,画的人物的头像就和大拇指一样大。有时还偷偷看别的幼儿怎么绘画。经过教师对幼儿作品画面的分析以及对他的鼓励,幼儿无论在绘画兴趣上还是绘画语言的表达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后来,只要小Z参加绘画活动,就会表现出非常高兴的情绪和积极的创作欲望,并且在性格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改变。

2. 画的意义,即幼儿体验其经验和对经验的表现程度

幼儿在绘画时,经过教师的引导,一定会把自己已知的生活经验画到作品中去。而有的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没有大胆想象并且创造性地表现出来。例如,一次教师让幼儿画“消防员叔叔去救火”的画面,一些幼儿画了房子和消防员及消防车救火的场面。而小L不仅在消防车上画出了一些机械装置,而且楼房的各个窗口也是冒着熊熊的红色的火焰。小L还在天空中画出了几架直升机也来参与救火。小L不仅仅在生活中对消防车有一些了解,经过教师的引导,他还把自己的想象也加到画面中。在讲评幼儿作品时,教师把他的作品给大家进行了展示,并请他进行了讲解,使他感到无比自豪。这种绘画,幼儿不仅把自己的经验完全表现出来,也进一步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结束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这两大评价美术作品的原则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美术教育观,而且可以让教师通过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观察了解他们身心发展的状况,并了解如何做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更好地教育幼儿,促进他们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幼儿绘画论文篇(8)

一、基本概念厘定

我国学者认为,“前书写是学龄前儿童以笔墨纸张以及其他书写替代物为工具,通过画图和涂写,运用图画、图形、文字及其符号,表达信息、传递信息,与周围的同伴和成人分享、交流其思想、情感和经验的游戏和学习活动。”而所谓的“前书写技能”是当前国外非常通行的说法,指学习写字之前所做的、与写字有关的“手对笔的控制练习”。我国对发展幼儿前书写能力十分重视,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语言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明确规定:“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形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近年来,探索如何科学有效地指导幼儿进行前书写,成为教育者尝试和关注的重点。而前书写活动是培养幼儿前书写技能的必要途径,其中通过绘画活动是持续引发幼儿书写兴趣,培养幼儿前书写技能的重要学习活动之一。

二、绘画与书写的区别与联系

书画同源已成为共识。写字与绘画活动,从手的动作来说,都是对笔的控制,是手指、手腕等小肌肉群的活动。美国教育家Joan Brooks McLane 等认为,“幼儿的书写与绘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幼儿将绘画和书写结合起来的方式有多种,可以说他们早期的书写就是一种绘画。”是对幼儿写画活动紧密联系的基本概括。在我国制定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前书写技能可以利用绘画活动进行培养。

但是,从更细致的层面来分析,写字与绘画活动时手对笔的控制并不完全相同。幼儿绘画时只要把线条画在纸上即可,行笔轨迹相对自由,对线条的位置、形态、长度并无严格要求。而写字则对笔画的位置、形态、长度有严格的规定,在书写活动中,要求手对笔的控制能力更强、动作更精确。因此,与写字方式相比较,通过绘画培养幼儿的前书写能力更为灵活、更能引发幼儿书写兴趣以及更适合幼儿自身特点。

三、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前书写技能

(一)在绘画中积极激发幼儿书写兴趣

喜欢画画是幼儿的天性,拿起画笔进行涂描,孩子们能从中感受到无限乐趣。在自由绘画书写活动的过程的同时,幼儿的书写技能也相应得以发展,并能激发幼儿内在的书写兴趣、爱好等积极情感。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幼儿这一特点,因势利导,培养幼儿的书写技能。例如:教师在指导幼儿画画时,可以通过所画的线条,认识一些与这些线条相似的汉字、数字或拼音字母,让幼儿比较其异同;或者在幼儿欣赏一些绘画作品时,引导幼儿认读画上的题字、签名等,以激发起幼儿对书写的好奇心和动手探索的欲望。

(二)利用绘画训练幼儿手眼协调能力

写字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大脑控制,手眼要协调。通过绘画活动,逐步训练幼儿手眼协调能力。

首先,在幼儿的绘画中,教师可以通过连线游戏进行手眼的训练。例如,教师准备好画有许多小点的纸,请幼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初期可随意连接,注意线条的流畅,而后按顺序连接,向幼儿逐步渗透一些基本的书写规则。其次,可以让幼儿在规定的点起笔连线,限定笔画的起止,以达到控制笔画的目的。通过以上练习,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丰富相关的书写知识,进一步提高注意力及手眼协调的能力。

(三)通过绘画使幼儿了解字形及书写规则

幼儿的前书写活动特点呈现字、画交融状态,“那些初学常规书写的儿童经常用书面文字来标示和解释他们的画面,相反画面又可以解释或阐述他们的文字。”因此,通过绘画活动,促使幼儿初步了解汉字字形及书写规则。

首先,利用画面让幼儿练习基本笔画。象形、指事、会意性是汉字的基本特征,大部分汉字是从象形符号演变而来的,汉字的笔画其实就是各种形状的线条。而画面内容的“形”,本身就是或接近汉语拼音字母的字形、数字字形或汉字的某些笔画。这些“形”从绘画的角度来说很容易掌握。因此,可以利用绘画的形式,练习基本笔画。例如:通过画“人行横道线”学写“横”,画“鱼钩”学写“弯钩”,画“栅栏”学写“竖”;画树叶脉络学写“撇、捺”,画楼梯学写“横折”等。在绘画过程中,使幼儿对基本笔画也进行了一定的训练和掌握。

另外,通过绘画了解汉字书写的初步规定。汉字讲究平衡对称、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等法则。在绘画中,可以结合一定的画面以引导幼儿了解汉字书写的顺序。例如:为了渗透“田”字的笔画笔顺意识及间架结构,在教幼儿画“窗口”时,教师可以先画一个框:“竖、横折”,再画窗棂:“横、竖”,最后关上窗:“横”。形成幼儿对汉字的结构认识和书写次序习惯。

再次,在绘画活动中,引导幼儿明确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等方位知觉,认识四线格、日字格、田字格等等。例如:通过画《小动物住新楼房》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等;在教幼儿画房子,一边画一边讲述:楼梯的四条线就像“四线格”;大门就像“日字格”;窗子就像“田字格”等。让幼儿明确方位概念和汉字格局,为书写汉字打下基础。

(四)在绘画活动中养成幼儿正确书写姿势

在幼儿园阶段,幼儿前书写的任务主要是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及书写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幼儿在拿起笔画画时,教师要注意以书写的标准来要求幼儿。例如:要求坐姿正确,做到“一直一正二平”,即身体直,头正,肩平,腿平。要求执笔姿势正确,大拇指和食指夹住笔杆,其余三指托住,笔杆向后稍斜,靠在虎口处。要求做到“三个一”:眼离纸张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结合每一次的绘画,教师都注意做到时刻提醒,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并形成定势。常此以往,只要幼儿拿起笔,无论他是绘画还是写字,都会自觉按正确的姿势来要求自己。

总之,幼儿拿起画笔的那天实际上就是书写练习的开始。尽管绘画与写字行为不尽相同,但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对线条、空间布局、造型、比例、用笔轻重的把握,画画时的执笔姿势、坐姿,尤其是习惯养成等等,无不对其日后的书写质量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前书写技能是既具有可行性又具有必要性的重要课题,是我们广大幼教工作者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的核心所在。

【参考文献】

幼儿绘画论文篇(9)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由此可见,作为艺术领域的“绘画”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同时,《纲要》提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因此,激发幼儿的兴趣是幼儿绘画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

在平常人看来,孩子从两三岁开始就喜欢拿着画笔涂鸦,所以小孩子普遍对绘画有较高兴趣。然而,在现实的绘画活动中,幼儿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对绘画有很大兴趣。为此,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激发幼儿对绘画学习的兴趣。

一、加强情感沟通,引领绘画学习的兴趣

《纲要》指出:“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情感的培养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要激发幼儿对绘画学习的兴趣,离不开与幼儿的情感沟通。

(一)以“绘画”为媒,加强情感交流。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对绘画不感兴趣的孩子,他们拿到画笔和画纸后,有的在上面随便涂画几笔,有的则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们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能很好地参与绘画活动和学习。对于这部分孩子,我们可以以“画”为媒,通过情感交流引领他们对绘画的兴趣。

例如,我班上的多多小朋友,一到绘画活动时,就会表现得很苦恼,更谈不上对绘画的兴趣。为此,我经常利用空余时间和他说话,说话的内容包括他生活中的一切话题。和他交流多了,我发现他的悄悄话其实就是一个个丰富的故事。我把这些“故事”变成画面,看到这些画面,他又让我把内容讲给他听。在这一过程中,他变得开心起来,渐渐地照着我讲的画面绘画。一段时间过后,虽然多多画得不是很好,但表现出了对绘画学习的强烈兴趣。

(二)以“游戏”为介,加强师幼沟通。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所以在绘画活动中融入游戏,可以让幼儿感受绘画活动的趣味性,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

例如,班上的乐乐小朋友,绘画时就常表现得闷闷不乐,由于兴趣不高,绘画技能也得不到提高,导致兴趣越来越低。为了能够尽快提高她对绘画的兴趣,我对她投入了很多关心,让她感受到老师对她的关爱,进而产生一种信任。通过对她画面的观察,我感觉到她之所以不喜欢绘画,主要是因为她对绘画不自信。所以我给予她更多鼓励与肯定,我还扮演妈妈的角色,和她亲近、交流,并带领她玩添画的游戏,让她在游戏中发现绘画是有趣的,能由一个圈变成一个太阳,由一只鸡蛋变成一个刺猬……在添画游戏中,她的笑声多了,渐渐地对绘画有兴趣了。

二、创新组织方法,培养绘画学习的兴趣

为了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们需要采用多种途径、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绘画活动也不例外。为此,我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创新组织方法,激发幼儿对绘画学习的兴趣。

(一)组织作品欣赏,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幼儿也喜欢美的事物,所以我经常组织开展欣赏活动,让幼儿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感受美术作品的色彩美、形体美、组合美,接受美的熏陶,在这一次次活动中,幼儿的审美能力不知不觉地提高了,与此同时,他们的艺术兴趣也越来越浓厚,从而激发了他们绘画的兴趣。

(二)创设自由空间,培养幼儿绘画的兴趣。

幼儿的绘画氛围必须是宽松愉悦、安全和谐的。一个充满紧张压抑的环境,会使他们产生厌恶感,从而扼杀他们的绘画兴趣。所以每次绘画活动时,我都努力为幼儿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有充分施展个性的机会,从而使他们尽情地画出属于自己的、最美最好的画。

例如,在大班绘画《冬季运动》中,我先引导他们讨论“户外锻炼时我们开展过哪些运动项目?”,因为都是自己熟悉的事,所以幼儿都能参与讨论。说出运动名称后,我还请个别幼儿示范动作,既帮助幼儿更好地展现情景,又活跃课堂气氛。在接下来的绘画环节,幼儿都表现出极高的兴致,画面内容也很丰富。

(三)开展情境教学,提高幼儿绘画的兴趣。

创设愉悦的情境,寓教于乐,能唤起幼儿亢奋愉悦的心情,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所以在开展绘画活动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情境教学,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

例如,在开展绘画《吹泡泡》时,我创设了小鱼在吐泡泡的情境,让幼儿观察到泡泡是圆的,有大有小。我还制作了没有封口的泡泡,引导幼儿进行对比,从而了解泡泡应该是封口的。幼儿被这一生动的情境深深吸引了,绘画兴趣丰富浓厚,掌握情况也很好。

三、密切联系生活,升华绘画学习的兴趣

生活是学习的源泉,对于幼儿的绘画学习,同样如此。《纲要》把“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作为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之一。因此,在绘画活动中,密切联系生活,能够使幼儿绘画的兴趣得到进一步升华。

(一)挖掘生活中的绘画素材,体验无限乐趣。

《纲要》对幼儿艺术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生活中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绘画素材,在绘画活动中,如果我们能够注重挖掘,就能更好地提高幼儿学习绘画的兴趣。

例如,秋天到了,树叶开始下落,我就让幼儿观察道路、田野、幼儿园中形态各异的落叶,让他们通过对落叶形状的观察和感知,萌发出关于落叶的各种想象。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落叶”的绘画。由于绘画完全是幼儿自己的创作,当他们的作品被展览出来时,他们看着自己的一幅幅颇具个性的绘画作品,体验到了绘画的无限乐趣,绘画兴趣得到了大大提高。

(二)以日常生活为切入口,享受绘画的乐趣。

幼儿绘画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1-0170-01

绘画是幼儿的内心和精神的一种表达,它展现了幼儿头脑中的世界,是具有情感和活力的。示范性的绘画作品,是幼儿绘画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示范画来指导幼儿掌握一些绘画技巧,同时也能帮助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头脑中的想法,从而提高幼儿的美术能力。

一 用示范画激发绘画兴趣

幼儿的绘画主要受其情感动力因素影响。因此,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当运用各种有趣的方式,调动幼儿探究发现的积极性,使其感受美,从而引导他们快乐地进行有意识地绘画创造。如可以通过教师和幼儿一起创作想象性的示范画,不仅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也能发展他们的想象力。

如在大班教学中采用想象添画。笔者先出示几幅范作让幼儿们欣赏,并请他们猜猜,这么漂亮的画是怎么画出来的,以激发他们的兴趣。接着,笔者就开始示范画法。完成示范画作品后,笔者让幼儿们进行观察,并请一位幼儿上来根据自己的想象示范添画,画了几笔,一只可爱的小乌龟就有模有样地出现在大家面前。接着,笔者再启发,这名幼儿想到了“龟兔赛跑”。于是,笔者就引导大家一边回忆龟兔赛跑的故事,一边指导幼儿在画面上添笔:一棵高大的树,一只睡觉的小白兔……其他幼儿看了也都跃跃欲试。这种作画方法比较简单,幼儿容易操作,加上浓厚的兴趣,他们都全身心地投入到作画活动中,画出了“刺猬采苹果”、“大象浇水”、“小鸟捉虫”等生动的画面,并且还为自己的画编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绘画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幼儿的大胆想象及时给予情感上的支持,这样才能不断激发他们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二 用示范画促进个性发展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幼儿创作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当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而在传统的绘画活动中,教师常常是让幼儿临摹示范画,最后以“画得像不像”作为幼儿作品的评价标准。这种只注重结果而忽视绘画过程,并把幼儿绘画当成临摹绘画的教学方式,往往导致一个班里的孩子作品雷同,毫无个性和特点。因此,不能用教师的结论去将幼儿思维定向化,而是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广阔的空间,让他们在一种平等、自主、开放的氛围中欣赏示范画,并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从而发挥幼儿不同的个性。

如在教学大班幼儿“我爱秋天”这个绘画主题内容时,由于之前幼儿已经学习了有关秋天的音乐、语言、科学等知识,对秋天已经有丰富的认识。笔者就先让幼儿欣赏示范画作品《丰收》,再引导幼儿交流讨论,让他们说一说自己心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讲讲自己秋天最喜欢去的地方,进一步丰富了幼儿关于秋天的知识,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在交流中,幼儿们说出各自眼中的秋天,接着,笔者再组织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进行主题绘画。这样,各式各样的秋天作品就展现出来了。教师在绘画活动中使用示范画时,要时刻注意示范画只是幼儿创作的辅助工具,只是一种启迪,而不是一种条框限制、一种模式。

三 用示范画带动创造能力

充分的感知、表现、想象、创造,能使幼儿得到充分发展。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欣赏示范画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地想象,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造能力。

如小班初期的幼儿们绘画圆形,虽然圆形的基本画法是一样的,但圆形能表现很多种物体,可以借此来开拓幼儿的视野和思维。笔者首先出示多张不同的圆形物体示范画,接着向幼儿们提出问题,让他们自由讨论,给他们提供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幼儿们的回答五花八门,笔者就鼓励他们画下来。这样,富有创意和想象力的各种圆形就精彩呈现了。

四 用示范画增强表达能力

绘画和语言是幼儿童心最主要的表达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将绘画与语言有机结合,让他们用笔画出自己的内心世界,用语言描述绘画作品。而在绘画教学中,最好的范画应是来自幼儿的,在幼儿作品中挖掘示范画,发现幼儿画面中的闪光点。

在教学大班幼儿时,笔者经常在幼儿中找出精彩作品,把它们作为幼儿示范画,先让作品作者介绍自己的作品内容,说说自己的构思想法,再组织幼儿进行欣赏和交流,接着要求他们说说:“你觉得这幅画好在哪里,什么地方改进一下会更好?”久而久之,幼儿们就学会了采用欣赏和建议的方式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一方面培养了幼儿的欣赏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他们用语言表达绘画作品的能力。

总之,教师不能让幼儿简单地模仿示范画,而使示范画束缚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教师要有效、科学、巧妙地运用示范画,鼓励幼儿富有个性地想象和尝试,绘出自己心目中的美好作品,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幼儿绘画论文篇(11)

美是一切的开始,绘画,是以感受美和表现美为基础的,同时又是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和维持心理平衡的有效途径,是幼儿用来传达情感的视觉语言。儿童画并不单单是一幅画,而是幼儿的自我表现。在绘画中,幼儿表现的是他的思想、感情、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对于三岁的幼儿来讲,绘画有一定困难,因为这时的幼儿手肌肉尚未成熟,手臂动作很难控制。因此,他们的绘画,只能画出一些乱线、乱点或乱色块。然而,正是这些乱线、乱点或乱色块,体现了他们对世界的梦想和认识,甚至是他们日后在艺术领域中展现才能的起点和开端。作为幼儿教师,如何更好地开展绘画教育,使他们在这方面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呢?我想,首先应从兴趣入手,有了兴趣就有了积极性,有了积极性就能激起欲望,从而使他们喜欢绘画。兴趣做主,情趣引路,在鼓励中激发幼儿的创造表现,通过实践和观察,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培养幼儿绘画兴趣,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美术活动的重要动力,小班幼儿作为绘画教学的初始对象,兴趣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它会影响幼儿绘画技能的提高速度。对于刚接触绘画的幼儿来说,对一切都很陌生,辩别方位的能力很差,手眼不协调,握笔困难,控制笔更难,如果立刻要求他们画出什么图象,只会增加幼儿紧张情绪,因此不必强求幼儿画出什么东西,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绘画游戏,逐步培养他们绘画兴趣。

1、如传统的《笔宝宝跳舞》,向幼儿介绍笔宝宝住在盒子里,它们每天都要到纸上来玩耍、跳舞,然后再回到盒子里去,鼓励幼儿在纸上涂鸦,教师用提示的方式“笔宝宝会不会跳圆圈舞呢?再跳一个方块舞好吗?启发幼儿画出图形。又如在进行横竖线交叉画网格这一技能的学习时,设计了“捕鱼”的游戏情境,用鱼网网住幼儿,幼儿积极参与,并且能兴致勃勃跟随教师一起来观

察鱼网,有了初步的感性经验,轻而易举地为横竖线交叉画网格奠定了物象基础。 在《造篱笆》美术活动中,这是以画直线为主的游戏,教师事先在纸上画小鸡,并与幼儿一起扮演“鸡妈妈”和“小鸡”,在圆圈上画直线即造篱笆,老师还用“鸡妈妈”的口吻进行引导,提示“小鸡们”把篱笆造的密一些,直一些,不然“大灰狼”会来把“小鸡”捉走的,宝宝们立即认真的画起了“篱笆”,活动结束时,教师用大灰浪木偶佯装无法钻进小鸡家,只能灰溜溜的走掉,使幼儿体会美术活动的乐趣,激发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2、为了使幼儿绘画活动更直观,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我们还经常采用把纸剪成大树的形状,启发幼儿在上面画上大苹果;或者剪个纸盘,启发幼儿画饼干或糖果用来招待客人等等。

3、为了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可以在活动中为幼儿设置好玩的游戏情境,比如在学习画线条的时候,请幼儿帮助妈妈绕毛线,边念儿歌:“绕、绕、绕毛线,我帮妈妈绕毛线,绕出一团大毛线”,一边提醒幼儿从中心一点向外绕线条的过程,再提醒幼儿大胆的绕出各种颜色的线团,孩子们在活动中 “玩”的不亦乐乎,同类的游戏还有:织毛衣、挂窗帘、花格布等等。

老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启发,对培养幼儿绘画兴趣,提高绘画技能是很重要的。因为小班幼儿正处在绘画涂鸦期,他们的绘画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没有构思,只有涂涂色块,画画线条,常常画完后不知道画的是什么,此时如果老师能启发帮助他们想象一下作品象什么,说一说画的是什么,会使他们有所醒悟,惊喜不已,感受到自己本领变大了。老师还要注意观察,及时了解幼儿的设想,帮助幼儿解决想表达而表达不出的内容,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对幼儿作品的评价对于激发幼儿兴趣也是很重要的,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可以经常给幼儿一点小小的奖励,如:在画面上画个小鸟,贴个小花等,每当幼儿得到奖励时,会高兴地拿着自己的作品自我欣赏一番,在他们看来,得到老师的奖励就是得到了最高的奖赏,也是对自己作品的肯定,因而对绘画充满自信,由于经常得到全面肯定,渐渐地,幼儿不害怕绘画了,落笔大胆了,对绘画有了初步的兴趣。

二、学习简单的绘画技能,让幼儿能够画出自己喜欢的画。

光有绘画兴趣,没有绘画技能,幼儿就表现不出自己所认识的生活 ,因此对小班幼儿来说,传授简单的绘画技能必不可少。

1、采用游戏的方法。

(1)涂色游戏:涂色游戏就是教师画好物体形象的轮廓,然后在轮廓中涂色,激发幼儿对色彩美的感受。如:请幼儿涂红苹果等

(2)添画游戏:添画游戏就是教师画出一副图中的主要形象,然后请幼儿添画一些辅助物。如:教师在纸上画出动态不一的小鸡的形象让幼儿添画“小虫子”“点小米”或画“篱笆,小草”,教师画美丽的金鱼让幼儿在金鱼嘴的前方添画水泡等。 让幼儿主动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和颜色。

2、开始教幼儿画画时教师要结合日常生活中喜爱的事物,选择外形可以概括成点、线的物体为内容,如用点画“飘落的雪花”、用短线画“绿绿的小草”、用圆画“苹果、气球”等。圆是绘画活动中最早的图形,画圆圈时,幼儿往往急于将起点和终点合拢,因而不容易成功。教师可以在教学时边画边说:“圆圆慢慢圈起来”。又如:画葡萄时一边画一边说:“一个小圆,三个伙伴,许多小圆靠一起,变成葡萄一串串。”这样可以增强幼儿的印象和兴趣。

3、使用幼儿熟悉的语言,如把竖线、横线比喻成木棍,竖线比喻成木棍站立,横线比喻成木棍睡觉,弧线比喻成木棍弯腰。讲时掌握幼儿的语言特点,幼儿喜欢用重叠词。因此,在讲形象特征时多采用重叠词,如讲鸭子画法时可以这样说,圆圆的头,扁扁的嘴巴;苹果,圆圆的苹果;熊猫的身体是胖胖的;大象的鼻子是长长的;红红的太阳;绿油油的草地等。多用重叠词,就能加深幼儿对形体特征的印象。

4、用拟人夸张的手法进行教学。把要画的内容编成一个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边讲边画,传授简单的绘画技能。

5、多画多练是提高幼儿绘画技能的主要途径,除了每天绘画教学活动外,还可利用区域活动中的绘画角,扮演小画家,引导幼儿参与到绘画活动中来,教师为幼儿提供纸和笔,供幼儿自由涂画,并以参与者的的身份与幼儿一起画画,这样就会大大的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三、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开展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鼓励、肯定幼儿

幼儿园的备课不仅要设计好活动方案,还要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所以,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设计了在玩中观察--在情景中产生兴趣--在活动中思维想象--在鼓励中创造表现的活动模式。比如,为了让幼儿学画短竖线,我们设计了可爱的小白兔,请你来做客的活动:先组织孩子们到草地上玩,感受草地的茂密、柔软,通过触摸小草来观察草的色彩及外形,既在玩中观察。然后,在室内设置情景,以木偶小兔的口吻简洁、明了地向幼儿提出要求,激发他们的作画愿望,既在情景中产生兴趣。接着在幼儿作画过程中紧紧围绕情境表演向幼儿提出要求。如草长的什么样?它是什么颜色 的?如果你的草地鲜花盛开,小兔肯定会更高兴等,以激发幼儿大胆想象,既在活动中思维想象。这一做法既面向了全体,又对有一定绘画技能的孩子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最后给孩子留出充裕的作画时间。画好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纸兔奖给孩子们,让他们贴在草地上,并鼓励他们:这片草地又多又绿,真好!瞧, 可爱的小兔来做客了!这些鼓励能使幼儿积极创造、表现,而那些落笔胆小或缺乏毅力的幼儿也会因此增强信心,既在鼓励中创造表现。

小班幼儿受年龄的限制,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同时对一项单一的活动兴趣不能持久。所以还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让幼儿对绘画活动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比如: “手掌印画”、 “拓印图形”、 “纸团压印”、 “泡泡画”,以及 “添画、吹画”等活动。我们把这些称之为玩色活动。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观去接受色彩的刺激,对色彩产生一种情绪表达的需要和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