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酒店专业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3 15:11:25

酒店专业论文

酒店专业论文篇(1)

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心态不稳定等现象,这与高职教育忽视职业养成训练密切相关。

一、职业养成训练的内涵及作用

1.职业养成训练的内涵

“养成训练”不仅是指在课堂上接受教育,而且还指在生活中、社会实践中自觉培养自己的修养,即自觉的意识、自身的习惯、自动的行为。职业养成训练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并将良好的职业习惯融入其思想中,最终形成无意识的本能反应。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养成训练是指学校在传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同时,通过运用多种手段、利用各种场合,长期坚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以便其今后在就业时一方面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能够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规定,成为深受企业欢迎的合格员工。

2.职业养成训练的作用

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良好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习惯、职业技能等诸多方面。其中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的涵养;而职业习惯、职业技能可以说是一个人涵养的外在的表象形式。

养成训练一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规范;二有利于巩固专业思想,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三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养成训练体系的构建

职业养成训练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单靠一两门课或某几项实践环节可以造就的。它需要贯穿高职酒店管理学习的全过程,需要一个系统的职业养成训练体系进行培养。

通过“三段式交互成长型”的职业养成训练体系,即以酒店职业意识与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将学校“理论与实训教学”和基地“实践与熏陶”相结合,构建“学校一基地一学校”的人才培养路径。(见图1)

第一阶段是第1—3学期,主要以学校教师训导为主,家长和企业专业人士的训导为辅。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基础职业理论的学习,同时在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指导下,在仿真的校内实训基地完成基本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职业礼仪习惯、团队意识以及责任心和爱心。通过到企业的参观和专业讲座,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和爱岗敬业的理念。第二阶段是第4—5学期,主要以基地实习指导教师训导为主,学校教师和家长的训导为辅。学生通过到基地的实习锻炼,在全真的职业环境下,在实习指导教师的训导下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习惯和职业技能。

第三阶段是第6学期,主要以学校教师训导为主,家长和企业专业人士的训导为辅。学生完成基地的实习回校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重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职业素养训练的方法和形式

1.职业氛围的营造和职业形象的塑造

职业素养的训练需要一定的职业氛围和塑造职业形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进校后在上课时必须着酒店行业制服,同时专业教师在授课时也要按照酒店行业的要求着制服,通过塑造职业形象感受职业氛围。

新生入学即接受职业礼仪的训练,并通过贯穿三年礼仪训导师的跟踪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礼仪习惯,营造微笑、友好、友善的学习环境,感受良好的职业氛围。通过职业礼仪的训练,培养学生化淡妆、盘发、站立、行走等符合酒店职业标准仪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酒店从业者的气质和修养。

2.建设仿真实训教学环境

建设酒店行业展览室,让学生较为直观地感受现代酒店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并配备电子资料,让学生点击资料系统就可查询当今最著名的酒店企业的相关资料。使学生在感受酒店工作氛围的同时,正确认识酒店行业,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通过紧密型合作基地的参与将专业实训室建设成仿真的实训基地,按照高星级酒店的要求建设标准客房、模拟中西餐厅、模拟前厅,使学生的专业学习在较好的职业环境下开展职业规范、职业习惯的训练。

3.开展情境和任务驱动型的教学

专业教师在讲课时开展以情境教学为主的教学,使学生在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强化职业意识,培养职业素养。

通过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开展,打破了传统的个体和书面作业形式。积极开展团队作业,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同时积极拓展课外或户外作业形式,培养学生沟通交际的能力。

4.引导和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模式

按照当今高星级酒店管理模式,建立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班级管理制度,实行酒店管理与班级管理相结合的独特管理模式。采取教室管理前厅化、宿舍管理客房化的“两化模式”营造职业氛围,提升学生生活品位。运用酒店的管理理念管理班级,开展班级活动和开展对外的交流与合作。

5.建设隐性课程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外,还需要建立充分利用社团活动、主题活动和大型的节事活动等隐性课程强化职业素养的培养。

组织优秀实习生实习报告会、毕业生返校座谈、行业专家的讲座以及组织学生参观高星级酒店等方式开展职业素养的培养。

6.学校、企业、家长三方参与训导

学校、企业、家长三方作为学生职业素养形成的训导者,必须重视各自在学生职业素养形成中的角色地位,进而形成“教育的合力”,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新生进校时一般都有家长陪同,学校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通过老生展现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参观酒店行业展览室了解酒店行业和酒店服务,消除对酒店管理职业的偏见。学校向家长介绍三年的专业培养方案,使家长了解学校的培养模式和方法,并能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从新生始业教育开始请行业专家参与,帮助引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利用高职院校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积极聘请企业专家参与校内课程的教学和实习指导,将职业氛围导人常规教学活动。

通过学生在基地的全真实践,感受企业文化,接受职业化的训练,使学生真正了解行业、了解岗位,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

学校在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成过程中起着设计和执行者的重要作用,应积极设计每一个环节的培养任务和要求,并最终考核学生。

四、酒店管理专业职业养成训练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酒店企业的调查发现,酒店管理人员将服务意识、人际关系能力、团队工作与领导能力、适应与学习能力等列为最重要的能力。

1.服务意识培养

服务意识应该是所有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一个人只有热爱一份工作、认同一份工作,才有可能全身心地投人并不断改进提高。因此,必须让学生对酒店服务工作有高度的认同感,让他们感受到酒店服务是一门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技能,而不是简单的“伺候人”的工作。

2.人际关系能力

酒店服务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因此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该能力培养主要通过旅游礼仪、沟通管理、旅游心理等课程的教学来实现,还可以通过学生丰富的社团活动来提高。学生懂得了基本的礼仪,懂得了敬人重人的规则,才能使人际沟通顺畅无碍。

3.团队工作与领导能力

由于高职类院校的学生一般在前期的学习过程中担任班委的较少,其团队工作与领导能力亟待加强。这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加入项目管理培训的相关内容,多给学生一些机会在课堂讨论,实训课程中组成团队,进行简单的项目实施,这样才能有效加强学生的团队工作与领导能力。

酒店专业论文篇(2)

二、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实习生酒店实习意向分析

1、城市选择从实习前和实习结束后比较来看,学生都比较钟爱离学校较远的大城市或特色城市,如实习生主要倾向于地选择深圳(31%)、北京(23.8%)和三亚(14.3%)的酒店,对上海(6%)、宁波(8.3%)等地的酒店选择较少。多数学生为拓宽视野选择远离学校所在地的大都市或者接近大都市(深圳离港澳较近),抑或选择国际著名旅游地的酒店进行实习,少数选择甬沪等地酒店的学生主要考虑不愿离家太远和为就近就业做准备。

2、酒店选择从实习酒店知名度来看,超过半数(54.8%)的学生有意向去国际连锁品牌的酒店实习,这可能与“品牌效应”有关,学生认为知名品牌的酒店在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工作环境甚至实习待遇等各方面优于国内品牌的酒店,在这样的酒店实习能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实习后学生对国际连锁品牌酒店的满意度不一定要高于国内品牌的酒店。由此可以看出,校方在寻求实习合作酒店时,需要考虑学生现实需要,而不能盲目追求酒店品牌。

3、实习部门选择从实习部门来看,实习生在实习前更愿意去的实习部门是餐饮部(89.1%)和前厅部(72.6%),而很少愿意去客房部(2.4%)。这可能与不同部门的工作环境、工作量、工作时间和工作内容不同有关。进一步调查发现,学生期望的具体实习岗位分别是西餐(48.2%)、酒吧(38.8%)和商务中心(37.6%),对餐饮部的宴会期望较低,主要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学生对西餐和酒吧具有浓烈的兴趣;另一方面,宴会中的高强度工作量是他们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

(二)实习生酒店实习的认知情况调查数据显示,对酒店实习的认知,无论实习前后,学生比较注重“提高自己工作能力的机会”和“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对实习生的重视程度”。说明学生希望并确实能从实习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尤其是人际交往的能力。在实习期间,学生“对实习生的重视程度”这一看法上升至第二位,这既与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因素有关,也可能存在学校和酒店对实习生重视不足的原因。对于学生来说,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要正视现实和挫折;对于学校来说,要加强实习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及时调解学生与酒店之间的矛盾;对于酒店来说,要视实习生为正式员工,多为实习生提供学习、培训机会和发展空间,增强学生对酒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实习前,学生还比较关注“酒店知名度”、“酒店管理情况”和“实习工资”。实习期间和实习后,学生对这三者的重视程度略有下降。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得知在知名品牌酒店的实习生得不到足够的重视、酒店对实习生的管理不够完善以及实习生的实习工资基本能满足其日常开支甚至能有结余等因素影响了学生对酒店实习的认知。学生对“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的看重程度在实习前后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原因在于实习前学生对酒店实习充满期待,更多关注实习的其他内容,对工作内容和环境关注不是太多,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学生对酒店实习有了较深的了解,对实习内容和环境产生厌倦心理,期望获得更好地实习岗位和环境,实习后,学生关注自己有没有从实习中获得相应的技能,所以对“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的关注度下降。实习前后,学生对酒店实习的“工作量”看的不是很重,说明这些“90后”大学生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此外,和谐的人际关系始终是实习生关注的重要因素。

(三)酒店实习满意度及其对择业倾向的影响根据李克特量表设计,满意度平均值大于3则偏向满意,平均值小于3则偏向不满意。调查结果显示,实习前学生对学校关于酒店实习的安排的满意度约为3.58,表明学生对学校的安排基本满意。实习期间,学生对实习内容的安排(3.31)、工作环境(3.36)以及自己在实习中的表现(3.56)等基本满意,说明酒店能为学生的实习提供一定的条件,学生也能较好地完成实习岗位上的工作,努力展现自己。但学生对酒店的实习指导和住宿条件的满意度小于3,偏向不满意,说明酒店对实习生的指导还有待加强,要提高培养实习生在相应实习岗位从业技能的意识。酒店为学生提供的集体宿舍离上班地点较远,增加学生的交通成本;不同部门不同班次实习生混住在酒店提供的集体宿舍,相互干扰造成基本的休息得不到保证,这些因素加大了学生对住宿条件的不满。实习后,学生对酒店实习的整体满意度为3.15,综合考虑学校和酒店对实习的安排以及自己在实习中的表现,大多数学生对酒店实习基本满意,认为能从实习中学到相应的技能,对专业学习比较有用。就性别而言,实习前和实习后,男生和女生对酒店实习的满意度基本持平,而在实习期间,男生对酒店实习整体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女生,原因在于酒店实习岗位多为餐饮部门(79.6%),刚走上实习岗位的大学生,尤其是女生,面对劳动强度大的工作,存在畏难情绪,增加了对酒店实习的不满意感。同为五星级酒店,实习后学生对国际连锁品牌酒店的满意度(3.07)要低于国内品牌酒店(3.22),了解发现国际连锁品牌酒店提供的实习工资不高,给予实习生的指导不够,另外,该类型酒店接待外宾较多,对实习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等。学生在酒店实习的满意感与毕业后的择业倾向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我们的调查发现,经过实习后,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前景不乐观(2.67)。关于学生择业倾向的调查结果表明,选择事业单位和国家行政部门就业的比例分别是60%和48.5%,说明大多数学生倾向于选择稳定的、有政府保障的工作,这可能跟调查样本多为女性有关。选择酒店业就业的人数占40.9%,说明酒店行业对学生就业的吸引力并不强,原因在于:一方面,酒店实习降低学生对酒店的喜爱程度,影响到毕业后在酒店就业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学生认为从事酒店工作不被社会认可。选择创业的比例占30.3%,说明“90后”的大学生仍具有一定的冒险精神,符合“90后”青年的心理特征。

三、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通过对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意向、实习认知情况、实习满意度等方面的调查,初步获得以下结论:

1、实习前,学生对学校安排的实习酒店和酒店安排的实习岗位基本满意,多数同学都能进入自己期望的酒店和岗位进行实习。

2、实习前后,学生对酒店实习主要看重“提高自己工作能力的机会”、“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对实习生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实习后学生对“对实习生的重视程度”的看重程度仅次于“提供自己工作能力的机会”。另外,实习后,学生对“酒店知名度”、“管理情况”、“实习工资”和“工作量”等的看重程度低于实习前。

3、虽然学生对酒店实习的一些方面如实习指导、提供的住宿条件偏向不满意,但对酒店实习的总体情况基本满意。另外,实习前和实习后,学生对酒店实习满意度不存在性别差异,而在实习期间,女生对酒店实习的满意度明显低于男生。不同类型酒店之间的满意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对国际连锁品牌酒店的实习满意度略低于国内品牌酒店。

4、实习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择业观,学生对就业前景不太看好,择业领域选择酒店业的并不高,他们的首选就业领域是事业单位和国家行政部门。

(二)对策基于以上分析,为有效提高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酒店实习的满意度,提升实习效果,增加实习生在业内择业的可能性,减少专业人才的隐性流失。为此,针对学生、学校和酒店,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1、实习生要尽快适应身份的转变(从学生到员工),对自己的行为要严格要求。要认识到酒店实习是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反复的实践中锤炼并转化为自身能力的过程,其本质是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实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因此要努力提高自身适应环境的能力,客观看待行业问题和社会现实。

酒店专业论文篇(3)

1.1在实践教学管理中完善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对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来讲,实践教学管理是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和确保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来说,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是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管理的重要地位,尽可能去完善这一管理体制,进而使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可以在教育界稳定立足并发扬光大。

由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性,只有能充分适应社会酒店行业的飞速发展才能在教育专业改革中经久不衰。就社会发展现状来看,只有在教育教学中进行有计划的实践教学安排,通过课堂上的实践操作和毕业实习等方式,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灵活结合,在坚实的实践教学体系强有力的支撑下,才能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实用型酒店管理人才。

1.2在教育教学中加强专业实训教材建设

高职院校对在校学生的教育,不单单是对综合知识理论的传授,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的专业实训。专业实训能力的优劣,直接关乎着学生在日后酒店管理工作中的能力。高职院校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教育目标。要想让学生切实掌握酒店管理方面的技能,必须加强专业实训教材建设,这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中并得到锻炼的有效方式,促进了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

学生实践技能的高低也是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酒店管理行业需要的是在工作中可以凭借扎实的技能,出色处理各种突发状况的实干型人才,这些能力在专业实训教材中都会得到体现。学生只有充分重视专业实训,才能让自己的实干能力得到提升,为日后做好胜任工作、打好基础能力的准备。

1.3注重对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

在高职院校对酒店管理行业的教育教学中,注重对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是社会酒店管理行业衡量高职院校输出人才是否优质的标准之一。在当今社会,高学历已经不再是个人能力高低的唯一代表,社会更需要的是实干型人才,高职院校在对人才的培养定位时尤其应该注重这一点。

高职院校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合理安排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的课程比例、合理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创设并完善教学实践条件等方面,加强高职院校对实干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确保满足酒店管理行业对实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1.4在教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

社会对优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真正的优质人才不仅仅只局限于高学历或高技能,各方面综合能力较高的人才才是最受欢迎的优质人才。众所周知,高职院校注重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是出于社会对于综合型人才的强烈需求,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等各方面素质的均衡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长远目标,促进学生快速成长为综合素质较高的符合型人才,更好地适应发展日益壮大的酒店管理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1.5在教育教学中强化学生职业意识教育

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教会学生专业知识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挖掘酒店管理行业的闪光点,更深刻地认识到从事酒店管理行业的意义所在,以加强学生对酒店管理行业的职业意识,还要加强学生的服务理念,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一个真正具有强烈职业意识的人,才能在工作中表现地更加出色,才有可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成就。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也是影响酒店管理行业从业者整体素质提升的重要推动环节。

酒店专业论文篇(4)

基于专业特色,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必须改革旧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要把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其个性发展这一基本原则落实到教学环节中,使专业方向的教学模式更贴近市场需要。

1.2适应市场的要求

我们培养的学生必须能够适应市场,因此我们的教学也要面向实际,不能从理论到理论,要加大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程比例,鼓励开展案例教学和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实施实践教学的具体措施

2.1校内实习基地模块,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模拟实习环境

建设校内实习基地,可以使学生拥有自己的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场所,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己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校内实训基地,既减少了师生在学校与企业间的奔波,同时提高了实习效率,还省去了一定的实习费、讲课费、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等,使有限的教学经费真正用到了刀刃上。根据对国内多所院校的考察与实践经验的探索,我们认为,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可以分别建设导游模拟实训室、旅游规划设计室、旅游电子商务实验室3个实训室。实训项目包括以下几方面:

2.1.1导游基础与业务实训:模拟导游技能训练进行模拟导游,同时进行导游影音资料观摩学习,使学生掌握导游技巧,能直接进行现场导游。

2.1.2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实训:通过模型、地理信息系统等对旅游资源进行规划评价,并进行开发设计,使学生掌握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基本方法。

2.1.3旅游电子商务等计算机应用实训:学习并掌握旅游电子商务应用,掌握旅行社及酒店管理软件的使用,并学会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1.4旅游地理实训:通过地图、模型以及影音资料等掌握中国和外国旅游资源分布状况和旅游资源特色。

2.1.5综合技能实训:包括审美知识训练、形体训练、美容化妆训练、照相机、摄影机的使用、社交人际关系等综合技能训练。

2.2校外实习基地模块,为学习提供真实战场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和旅游企业架起了一座共同发展的桥梁。一方面,学生精力充沛,敢想敢干,校外实习基地能给他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场所。另一方面,学生的到来给旅游企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为旅游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为旅游企业解决路线开发、生产管理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供了条件,同时旅游企业也能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目前我院旅游与管理专业已经建立了几个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另外,每年暑期,学生自己也联系一些旅游酒店单位实习。实习期间,学生对即将从事的工作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为自己将来的就业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些同学甚至已与用人单位签下了工作意向。

2.3课程认识实习模块,巩固基础知识

作为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第一学年专业课的学习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如(旅游概论)、(旅游地理)、(旅游经济学)等课程,在此阶段,实践的重点是让学生对今后的工作产生感性认识,同时也对专业知识进行认知。在课程实习期间,除了专业任课老师安排一定量的参观实习外,还要在假期安排专业集中实习。经过探索我们认为集中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进行:一是直接让学生参加旅行团或入住酒店,以一个游客的身分对自己所生活的周边风景名胜、酒店进行认识实习,体验旅行团中全陪、导游的工作及酒店员工如何开展工作等,并进行模拟训练,将他们领进旅游酒店工作的门槛。另一种方式是建立比较稳定的认识实习基地,由各专业课程老师分别下到实习地,各自就所讲授的内容制作出整套的实习项目,如旅游、酒店资源调查实习、游客市场调查实习、旅游景点及酒店模拟规划实习等,让学生带着这些项目参与实习。

2.4走出去,请进来,创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开放办学,现代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作为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仅仅依靠在学校里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肯定不能适应企业需求他们必须走向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走出去,就是走向社会,了解各行各业的发展状况,了解本行业的发展方向。可以有目的地参观几个著名的旅游与酒店企业,了解旅游与酒店企业运转情况,开阔学生的眼界。也可以引导学生为社会单位、社区服务,为他们进行旅游路线设计,导游讲解等,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请进来,根据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特点,采用各种方式请旅游与酒店企业领导或职员、管理人员来校作报告或讲课,向学生们介绍世界及国内和省市现今旅游与酒店业发展的状况,介绍旅游酒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的经验,以及旅游酒店企业中青年员工的成长过程等,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更好地了解社会,懂得竞争之激烈,创业之艰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努力培养自己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此,新生入学教育时,我们通常请来各大旅行社、酒店的总经理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而在学生课程学习阶段,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更是直接聘请旅游酒店企业有经验的从业人员进行授课。这样,学生在3年的学习中,做到与社会同步发展,对行业信息了解非常及时。

3深化实践性教学改革的保障措施

3.1大力推进实践性教材建设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主要体现在教材建设上,为此,学院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支持教材建设。针对现行旅游管理专业教材理论过深过全,技能操作内容过浅过少的弊端,我们以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中对酒店餐饮、客房中级服务员资格征的鉴定内容为依据,制定酒店服务与管理能力模块的训练目标;以学生技能形成的规律为依据,以技能形成为主线,对现行专业教材进行精简、修改、补充、组合,形成了客房服务与管理实训、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模块式自编教材。

3.2加强旅游专业实践性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旅游与酒店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要搞好实践教学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的、稳定的教师队伍。实训教师应该是主讲相关专业课程或参加过相应领域内的科研工作,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为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学校选派教师到国内各大旅行社、星级酒店、旅游风景区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与实操技能,这样既能提高理论水平,又能锻炼操作能力,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适应了行业迅速发展的需要。比如主讲现场导游课程和模拟导游实训的教师在省内知名度较高的大旅行社担任过导游、领队和酒店部门经理等职务,主讲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的教师担任过星级酒店培训部经理等。总之,旅游管理专业实训教师实践经验非常丰富,动手能力特别强,符合现代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际需求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原则。

3.3加强校内实训室与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将技能训练环节落到实处

(1)建设校内实训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模拟实习环境。建设校内实训室,可以使学生拥有自己的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场所,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己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2)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为学习提供真实战场。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和旅游与酒店企业架起了一座共同发展的桥梁。一方面,学生精力充沛,敢想敢干,校外实习基地能给他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场所。另一方面,学生的到来给旅游业、酒店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为旅游业及酒店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为旅游与酒店企业解决开发、生产、管理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供了条件,同时旅游与酒店企业也能从中发现和选拔对口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凤兰.从旅游教育看高校教育对地方经济的影响.经济问题探索.

[2]韩淑云.发展高等教育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哈尔滨学院学报.

[3]高亚芳.旅游高等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科学·经济·社会.

[4]朱长风,杨再明.构建高校服务支撑体系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煤炭高等教育.

[5]王炜.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技术与管理,1999,(5).

[6]王华,葛静宜.高职职旅游教育模式构建探讨[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7).

酒店专业论文篇(5)

二、教学教改

1.本专业在采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可增加“柔性模块”化教学方式即根据行业各岗位能力群的要求,配设相应得课程群,学校以“适用和够用”为原则,课程改革突出“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学以致用”、“增加教材使用弹性”、“现实感和趣味性结合”、“贴近学生专业”、“教法学法融合”等。从而实现了社会的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机结合。

2.课程的设置教学模式设计理念:以理论、实践一体化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行动导向为课程设计主旨。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为核心。以项目教学法为载体,本着循序渐进为原则。通过提出任务、分析任务、解决任务、拓展任务四个环节实施教学。在人人参与、充分动手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热情。(学中做,做中学)

3.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突出特色:一个目标、二个需要、三个零距离、三个满意、一个道路。一个目标: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就业能力为根本,以服务社会就业需要为办学目标;二个需要:一是社会岗位需要。二是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需要。三个零距离:一是教学与市场需求“零距离”。二是实训与岗位“零距离”。三是教室与实训现场“零距离”;三个满意:一是以学生满意。二是以企业满意。三是以家长满意。一个道路:以教、科、研为主导,开发出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法,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的教育教学能力,大力开发校企实训基地建设,坚持走校企合作办学的道路。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论的著名观点就是“教学做合一”,因此,在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学生由实践去经历、用心灵去感悟,从而掌握基本技能,再运用基本技能去创造生活。

4.以教学方法多样化来保证教学效果教无定法,因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处于激活状态,积极地去体验和表现。专业基本技能的教学中,采用“我讲给你听,我做给你看,你做给我看,我来纠正你”的“四我”方法进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酒店专业论文篇(6)

现代的学习不单是注重学生们的文化知识,还要注重实践的能力,培养全方面的技术人才,原先人们对酒店管理专业了解的不够,现如今也是一门热门的专业,下文就培养酒店管理专业技能型人才,内容如下(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还有更多内容提供给您): 论工学结合培养酒店管理专业技能型人才(1) 目前,高职学院旅游管理系酒店管理专业的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学制为三年,学生在校系统学习两年,第三年为毕业实习。由于办学资金短缺,我们所拥有的教学资源十分有限,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训室简陋,设备设施落后且不齐全,只能为学生提供简单的客房铺床和中餐摆台的实训;此外,由于受地理位置的局限,湘西自治州的高级酒店少且管理大多不规范,高职学院很少组织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教学实习。在这样封闭、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下,我们培养出的学生缺乏酒店服务理念、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差,第三年为毕业实习,学校也未再派专业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实习进行进一步的跟踪管理,就把学生完全推给了酒店推给了社会,这无疑等同于把不合格产品推向了市场。这样一来,我们的学生到了酒店后,酒店仍得花大力气对我们的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学生不仅很长一段时间做不来事情,而且还普遍存在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纪律观念差、责任感不强等现象。很多学生适应期都未坚持下来便纷纷当了逃兵不再做酒店。所以,高职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对旧的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2002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改革发展思路,呼唤职业教育的模式转型。2011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提出“职业院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深化办学规模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职业学校加强了产教结合,职业教育模式出现悄然转型。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重视学生就业发展能力,培养技能型人才,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强化校企合作,在教学模式上采取工学结合形式,在工学结合中实现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一、工学结合对高职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现实意义 1.建立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能平衡工学之间的矛盾,让学生学得进、用得上,也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大中城市和酒店的生活、工作环境与氛围。一方面,高职学院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困难家庭,希望及早学成就业,挣钱脱贫,采取工学结合形式,学生在酒店顶岗实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在酒店服务专业技能、务实精神和就业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提高,还可以解决学生学习、生活的部分开支,减轻家庭负担;另一方面,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身临高星级酒店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心理状态和对环境的感受与在学校完全不同,学生更易于学到和形成高星级酒店服务理念、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等,从学校到高星级酒店,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什么是“吃苦”、什么是“忍耐”、什么是“纪律”、什么是“责任”,这有利于塑造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做酒店的心态:不能好高骛远,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学生通过6到8个月的顶岗实习,实习结束后再返校学习时,顺理成章地实现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学生真正明白了“学什么”和“如何学”。 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能促进高职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学生到酒店顶岗实习期间,我们的专业课老师应全方位跟踪学生的培训学习和管理,参与酒店对学生的培训和管理工作,这样我们的教师不仅能了解到酒店服务与管理最前沿的信息,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也有助于专业教师思索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教什么”以及“如何教”的问题。

酒店专业论文篇(7)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目标是具有现代酒店服务技能和基层管理知识的应用型人才。通过近五年来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的指导,笔者认为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毕业设计模式单远远超出学生的能力。现在多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仍采用毕业论文的模式,以学科为本位,沿袭普通高校毕业论文的写作方式,与专业人才目标培养大相径庭,也与其他教学环节脱节。有些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对理论知识学习缺乏兴趣,论文写作基本素养如资料检索、分析、整理等方面能力匮乏,导致不知如何撰写论文,产生畏惧心理,抄袭、拼凑、节选、剽窃现象严重。

其次,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每年的四到六月份是高职毕业生最忙碌的时刻,既要为毕业做准备又要忙于找工作。在曰趋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就业显得尤其重要,最后一个学期往往成为毕业生择业、就业的关键时期。毕业生往往将重心放在择业上,有的忙于实习就业,有的忙于到处赶场参加招聘会,有些学生甚至已提前就业。同时毕业生通过与往届学生的交流发现,极少有人因为毕业论文不合格而拿不到毕业证。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对毕业论文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有些毕业生直到毕业论文提交期限前几天才开始撰写,甚至出现个别学生答辩当天才将论文提交给指导老师的现象。还有一些学生在论文提交后就认为万事大吉,无视指导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个别学生提交论文后就再也不与指导教师联系,直到出现在论文答辩现场。

第三,指导考核过程重形式轻内涵。由于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质量普遍低下,毕业生学术水平的不足,导致指导教师很难就论文的内涵进行指导。无奈之下,高职院校更重视毕业设计的形式,有些高职院校甚至提出论文格式不对不能答辩的要求,因此在论文指导以及答辩过程中出现过度注重论文形式的情况,论文样式、字体、字号、行距等要求必须严格符合论文的写作格式。即便如此,有些学生的论文格式也达不到要求,指导教师只好一点一点地教,给他们补课。论文答辩过程更是流于形式,只要不出现原则性错误,基本都能够顺利通过。

笔者认为要解决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问题,必须进行毕业设计模式改革,由理论性向实践性转变,由单一模式向多元模式转变,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毕业设计真正起到衡量教学水平和毕业生质量的作用。

二、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创新模式

基于工学结合导向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采用多种创新模式,将学生的毕业设计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具体岗位结合起来,根据酒店服务、管理工作的实际进行选题,采用双导师制,由学校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酒店实习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完成。采用工学结合导向的毕业设计模式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可进行以下几种模式的改革创新。

(一)毕业实习报告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实习是学生在完成人文素养、专业知识以及校内实训课程后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的最后的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的目的在于深化学生对酒店的认识,让学生全面掌握酒店服务和基层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向“酒店职业人”的转化,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将毕业实习报告作为毕业设计的一种模式,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对毕业实习的重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更高层面上对专业进行思考。

毕业实习报告是学生在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完成的,要求内容实事求是,有独立的见解,能够反映岗位、企业的真实情况,表达出学生的体会和感受,是对实习过程获得的经验的整理、提炼和升华。毕业实习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实习时间、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实习情况、实习总结及体会等。

(二)案例分析报告

据北青网报道,自2008年起清华MBA要求所有毕业生写一份综合案例分析报告,以取代原来的毕业论文或报告。笔者认为该模式值得我们借鉴。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过程中会遇到大量服务、管理和经营案例,有些案例对他们的触动和影响很大,能够引发他们深层次的思考。对学生而言,描述一件工作中亲身经历的事件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比撰写毕业论文更具有现实性和挑战性,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他们对案例的描述可能不够生动条理,分析可能肤浅、片面,但是,他们会有自己的分析视角,可以在实践中检验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

案例分析报告可包含案例描述、酒店采取的解决方案及取得的效果、解决方案的利弊等,同时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与之进行比较。指导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进行案例分析,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通过教师的整理和提炼,可以成为教学中鲜活的案例,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三)酒店活动策划方案

酒店活动策划方案是酒店活动策划成果的表现形式,以文字或图文为载体,对饭店活动进行全面构思和谋划,并进行持续完善,其目的是客观、清晰、生动地展现活动策划的内容和思路,并对实践行动进行有效指导。虽然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往往不会参与酒店活动的策划,但却会参与策划方案的实施过程,有特色和创意的酒店活动的实施,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在酒店的实习经历,针对酒店活动的不同类型或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进行策划,形成策划方案。策划方案的内容包括酒店活动类型、活动目的、策划主题、策划内容以及形式等,要求策划方案突出整体性、创新性以及可行性。针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围绕酒店常见的节假曰型、庆典性、家庭活动型等活动类型进行策划和方案的撰写。

(四)酒店接待方案

酒店接待方案是酒店为保障接待服务质量,满足客人需求而为接待VIP客人、会议、团队及有特殊要求的客人所制定的综合性的接待服务方案。2012年4月在青岛酒店管理学院举办的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现代酒店服务”项目竞赛规程打破了传统的酒店技能大赛的模式,对各参赛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了由技能大赛向服务大赛的转变。此次大赛以“客人”“需求”为核心,要求各参赛队进行接待方案的设计和阐述。接待方案要求主题明确,并设计相应的突发事件和解决方案,方案的实施要与接待方案相吻合,突出了竞赛的行业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此次竞赛的规程给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指导教师可参考竞赛规程,设计几种常见的客人类型或由学生自行设计熟悉的客人类型,要求学生从客人的年龄、性别、职业、爱好、生活习惯、禁忌及特殊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设计一个综合接待方案,重点对前厅、客房、餐饮三个接待项目进行详细设计。通过接待方案的设计,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饭店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紧密结合,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

(五)合理化建议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校进行系统学习后进入酒店实习,会发现在学校学的知识和酒店实际工作之间的矛盾、冲突和问题,部分学生会进行深入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毕业生的合理化建议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指在实习过程中,对酒店的组织、制度、服务流程、工作标准等提出的具有改进、创新、完善、提高所采取的方法、措施和方案;另一类是指通过学生的实习,对专业教学的课程、标准、内容、授课方法等提出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合理化建议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议提出的原因或理由、建议方案或措施以及预期效果等。合理化建议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实习经历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发挥学生的智慧,同时有助于改进酒店经营管理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工作。

(六)创业计划书

麦可思公司于2011年6月的《2011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显示2010年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1.5%,比2009年的比例1.2%高出0.3个百分点。其中,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2.2%,比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高出1.3个百分比。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高职酒店管理毕业生青睐于自主创业。同时国家也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实现灵活就业。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可以对实习单位的经营管理进行反思,为今后的创业做基础。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包括市场需求分析、产品定位、店面地理位置的选择、筹集及投资方式、产品设计、实施方案等,是对毕业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毕业生撰写创业计划书的过程相当于提前在理论上演练了一遍创业的过程,同时创业计划书经过校内外指导教师的指导后,往往更具有可行性,有助于增强毕业生创业的信心。对于创新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创业计划,学院还可以提供相应的扶持,帮助学生实现创业的梦想。

(七)获取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奖励

酒店专业论文篇(8)

1.个别定制性

所谓的个别定制,就是指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专属的服务。换句话说,该服务是根据顾客的需求进行专门设置,并在客户提出要求后开始和结束。因此,针对个别定制,要做到对客户的需求做及时的处理和反应。而制造企业里制造行为是按照生产计划进行的。制造企业在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计划的制定方面,必须充分的考虑到顾客的需求,而这些需求其考虑的则往往是共同的需求。这些需求的获取是通过对市场信息的把握,而不是对顾客购买的需求。

2.情感性

酒店服务行为的服务对象是顾客本身,而人有感情需求,而且顾客越来越重视这种感情需求。所以酒店服务行为必须融入情感成分,以便增加顾客的情感体验和满意度。而制造企业的制造行为的服务对象是物品,因此它更关注的是物品的各项技术指标是否达标。

3.艺术表演性

顾客对酒店服务行为的需求除了追求基本的效用外,往往还关注酒店服务给消费者带来的精神满足和自我实现。人们把这种服务经济称为体验经济。体验经济的本质是满足消费者心灵情感需要的活动。这种体验,消费者印象深刻,不易忘记。而这些体验活动主要是酒店仪式性的艺术表演。实际上,酒店服务行为中的艺术表演本身就是酒店服务行为的一部分。北京的腾格里塔拉餐馆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腾格里塔拉在蒙语里就是天上草原的意思。该餐馆把演出和餐饮很好的结合。顾客一边吃着美食一边欣赏演出。演出完了,穿着盛装的女演员们为大家敬酒、献哈达,一切按照蒙古人的风俗礼节进行。

二、对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启示

根据上述酒店服务产品特征和酒店服务行为特征的阐述,我们不难得出酒店人才掌握酒店管理专业知识、操作能力固然重要,但逻辑思维能力、沟通交际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工作责任心、敬业精神更重要。为此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培养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关注大学生的精神世界,着力造就学生健全的人格

由于酒店服务的对象是顾客,为了让顾客得到美的享受,要求我们服务的提供者展示给顾客面前的是一切美好的东西。所以我们服务者必须自身具有健全的人格,热爱生活,积极乐观,学习能力和服务意识强,乐于与人交流,为人处事大方得体等等。而这些恰好被我们学校教育所忽视,造成了部分大学生成长中的致命缺陷。如何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强化这方面的教育,已经成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亟待解决的问题。

2.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形成

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需要长期参加各项活动才能形成,绝不是某门课程就能完成的。这就需要把课内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把课内延伸到课外。例如通过参加、组织校园的文化艺术节以及一些诸如酒店风采礼仪大赛、酒店公关策划大赛等“二课活动”可以锻炼自。

酒店专业论文篇(9)

二、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现在的即将踏入社会学生都是95后的,多数人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养尊处优,在学校食宿条件可谓优越。学习与生活已经养成了一定的规律性,时间自由支配,没有受过劳动的辛苦。而酒店实习的条件往往跟上述的相反,工作时间分散并且长,任务繁重,而且工作期间精神时时刻刻需要高度集中,神经一直保持紧绷的状态,休息时间也难以得到保证。比如有大型任务的时候,全体员工都不准休息,还要加班加点来完成。所以这中间的反差会使得一些学生难以适应而产生中途放弃的念头。如今的学生都在父母的庇佑下长大,没有吃过苦头,做事也缺乏主见,所以碰到一点苦就想着逃避而不是想着克服。面对一群总想着离开的学生,那么做好顶岗实习管理可以说是一项挑战。

(二)职定位错误而误解专业

有些学生对本专业对应的岗位存在误解,以为从事的是管理性质的工作,而没有掺杂着一下体力劳动。但是实际情况是实习都是从基层做起,是从体力劳动的工作开始,而就读本专业女生占多数,因此对本专业存在失望,抱怨的声音也影响了身边的同学,对专业的误解也就越来越深。当学生实习期过了3个月,已经能够独立地熟练地完成本职工作,但是由于是短期员工,工资比其他员工低很多,所以有部分学生产生了不满的心理进而丧失了劳动的积极性,也没有最初的那一份工作热情。

(三)没有很好的职业规划

由于工资待遇的不同,每一天的工作任务却与其他的员工一样。当出现“干得多,吃得少”的情况之后,许多同学会觉得不公平,学生和短期员工的身份受到的歧视,对于上司和主管部门产生的厌恶和敌对的情绪,进而影响了工作。这样的仇视心理会使得学生忘记了实习的初衷,影响到顶岗学习,影响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因此,学生就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职业道路是否选择正确,就是犹豫自己是不是该选择另一条路,而并没有好好处理这样的情况,没有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对自己行动的目的也很模糊。(四)心理准备不足顶岗实习,体验工作,本来就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有些家长不想孩子劳累,不想孩子干体力活,便通过一些途径来干涉学校的管理工作,使得学生的顶岗实习受到了影响。在酒店管理的顶岗实习中,对工作人员要求高,应变能力要强,如果出了一点错,就会受到顾客的投诉以及挨部门主管责骂。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压力巨大,精神会受到打击,产生离开的思想,而顶岗实习也取不到很好的效果。发生这样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在进行顶岗实习之前,学生对岗位以及酒店环境不了解、不熟悉。在酒店实习,都是从基层开始,这与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不符合。学生们认为他们应该从事管理工作而不是一般员工的工作,这也是学生心理准备不足的表现。

三、解决方案

(一)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在进行顶岗实习之前应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这一门课,待学生对本专业的职业有了正确的理解之后便可以提高学生对顶岗实习的热情。并且还需要开展一次酒店顶岗实习的宣讲会,让学生了解酒店的情况、以及自身的工作岗位及内容,提前给学生打好预防针,给学生做好心理准备,避免上述情况所产生的心理落差。

(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在顶岗实习之前,应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职业道德教育,要求学生必须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品质,要求学生遵守学校以及酒店的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职业道德,不尊敬自己的职业,那就无以尊重,无以在顶岗实习中坚持下去。酒店管理的专业本来就有学生面对不一样的顾客的要求,要求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之外,还需要很好的商务礼仪以及职业素养,和规范的行为。

(三)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并非每一个人实习的时候都能从事管理的工作,对于毫无经验的学生,对于完全不熟悉酒店环境和酒店的运营方式的学生,顶岗实习的开始最好就是从基层的岗位开始。熟悉了基层的运作,才能慢慢摸透上层的运营。但是这些对尚且年轻、阅历不丰富的学生来说,他们不懂。所以需要教师的悉心教导,解释如此安排的原因,并鼓励学生在实习中要坚持下去,不能半途而废。平时在专业课上也时常给学生灌输正确的就业观与职业观,帮助学生能顺利完成实习。

(四)提高学生职业技能顶岗实习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工作技能,帮助学生提高竞争力,尽早完成就业。首先,专业课要严格要求学生,每一处细节都要学生做到几乎完美的程度。其次,在校内的实训工作中,除了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还要重视专业知识的运用和效率。精心准备经典的教学内容,通过不一样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操作能力,并且训练学生在工作上能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脑袋灵活的人才。

(五)加强学生管理。要求本专业的教师深入一线的岗位,关注学生的实习情况,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需要指派指导老师到现场管理学生,并实际参与工作中帮助学生。因为亲身的体会,难以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遇到问题的时候就难以及时找到解决的办法。

(六)完善校企合作模式目前,我国的酒店行业分为了几个层次与等级,因此,酒店与酒店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校企合作的时候,顶岗实习之前,需要本专业的教师到实地考察,所选的酒店必须具有安全性,规模大,信誉好,社会影响度高。在这样的酒店实习,管理部门对学生的要求也会很高,但是对学生严格要求的企业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学到东西,受到较高水平的锻炼。过于怠慢,只会让学生一无所获,空手而回。学生在酒店工作的时候,酒店可以给予学生一些生活上的照顾或者其他方面好的待遇,比如减免费用,并给予学生一定的工资,这样顶岗实习的时候就不会怨声载道,也将会易于管理。因为上文也提高相同的工作量,不一样水平的工资会给予学生一种不被重视的感觉,从而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顶岗实习的管理工作也会受到影响。可以尝试签订劳动合同这样具有保障性的方式。学生在顶岗实习之前需要与企业签订相关的实习合同,其中著名学生、酒店以及学校的责任与义务,和保障学生权益的合法条款。除此之外,还需要关心学生的工作实践以及任务的完成情况、生活的情况和培训工作等,如果学生遇到了困难之后应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和安抚学生的情绪。这样的条件下来,学生产生半途离开的想法的概率就大大减少。

酒店专业论文篇(10)

当澳方老师来到黄河水院进行教学时,也希望中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进行相对应的专业教学。但是,黄河水院并不具备与布里斯班北部职业技术学院相匹配的硬件设施(包括学校开设的对公众营业的餐厅、酒吧等商业场所,这也是我国许多高职院校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进行一些与本专业服务相关的角色扮演练习显得十分必要。

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

不过,在采用角色扮演法教学时,以下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注意。

1)并不是所有的酒店管理课程都可以使用角色扮演法来辅助教学,只能选择那些实际操作性强的课程进行角色扮演法教学。

2)角色扮演法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需要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分析角色,并恰如其分地表演出来。

3)酒店中的角色种类繁多、重要程度各异,学生在进行角色扮演时,参与表演的机会不能完全均等,而且不一定刚好能选择到自己所擅长的角色。因此,在教学实施中需要教师从各个方面做好安排。

角色扮演法在酒店管理教学中的实施和考核评价

1角色扮演法在酒店管理教学中的实施

1.1角色分配

结合酒店管理专业目前的教学条件以及黄河水院所具备硬件设施的实际情况,在使用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时,可以扮演的角色有迎宾员、餐饮服务员、客房服务员、顾客及酒店管理人员等其他角色。应在角色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分配。

(1)迎宾员。迎宾员是顾客到达酒店后遇到的第一位员工,代表着酒店的形象,可以说是酒店的“门面”。在角色扮演法教学中,其角色定位为酒店管理机构的代表,是酒店内部矛盾的调和者以及对外形象的宣传者,能够对酒店客人的问题和所遇到的困难及时有效地予以妥善解决。迎宾员的主要岗位职责是迎接顾客入门、安排就座、送别顾客,这项工作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到酒店的经营情况。其工作职责及具体细节要求都应在分配角色时讲清楚,并要求扮演者深切体会。

(2)餐饮服务员。餐厅是酒店除客房外盈利最多的部门之一,而餐饮服务员是酒店中占员工比例最大的工作人员之一。其主要岗位职责是:在领班带领下,按照酒店服务标准和程序,为客人提供餐饮服务,包括摆台,清洁保养设备工具、准备和调制含酒类及饮料,并积极收集客人对本酒店和本餐厅产品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

(3)客房服务员。客房服务员是酒店入住顾客接触最多的酒店服务人员。其岗位职责包括保持所负责辖区域和客房的清洁、整理、恢复工作;准时保质保量提供可出租的房间;认真做好交接工作,并做好详细记录,完成上一班未完成的工作;掌握所辖楼层和客房状况,为顾客提供准确、快捷、周到、安全、舒适的个性化服务,等等。这些岗位职责及具体细节要求在分配角色时应当讲解透彻,并要求扮演者心领神会。

(4)顾客。顾客是酒店服务的对象,顾客的满意是酒店经营管理的目标,也是评价酒店服务质量的标准。但是酒店中的顾客形形,去不同部门购买商品享受服务的角色背景也不同。因此在进行顾客角色扮演时,要根据学生的个性来分配,不同性格的人表演方式不同,创造出的矛盾大小、等级也不尽相同。表演能力比较强的同学,他的面部表情以及说话时的语音语调都能将顾客的想法很恰当的表现出来,而比较腼腆的同学在表演时则无法较好的表现出难缠的顾客的无理取闹等状况。所以,教师在分配顾客角色时,应提前给出相关的背景资料,比如场景、时间、矛盾持续的时间长短、顾客的要求是什么等。

(5)其他角色。其他角色主要指酒店中其他部门的服务人员,包括权力较高的管理层员工(如餐厅领班和各部门经理等)及游泳池服务员、俱乐部服务员等。这些角色目前在我校的实训室里还没有条件进行角色扮演的教学活动,但管理层人员和顾客之间有互动的角色扮演还是可以进行的。因此,在进行角色扮演法教学时,应为学生设定明确的相关背景资料,比如矛盾产生的背景、顾客的背景资料、员工的权限和解决矛盾的条件、要求等。

1.2角色扮演

表演是角色扮演法教学的关键要素。在进行角色扮演时,应做到分组安排学生参与表演,尽量做到全员(包括老师)参与表演,正确把握、指导表演,表演结束后,组织讨论,评议本次角色扮演是否成功、有何问题、矛盾解决成功与否等。真实是角色扮演法教学的基础,它要求参与者都应当把角色所处的环境当成真实情景来对待,所以端正态度是关键所在。一般来说,参与者在第一次饰演角色时,都会出现碍于面子、不好意思或胆怯等现象,在角色扮演过程中过于僵硬、模式化、做作。为了有效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应时刻牢记角色扮演法教学的出发点和目的,所提出的问题应该准确、到位,这样才能使学生知道角色扮演法的价值和目的,使其更加出色地完成角色的扮演、更加投入。在端正学生态度的同时,还应让学生深入理解角色的扮演需求。如,在进行酒店服务员推荐预订包间扮演教学时,应当对学生提出做好班前准备、预订可行性掌握、询问客人预订要求、推荐房间、征询客人意见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按照要求上岗,做好交接班,准备好各种用品;掌握当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可预定的包间数量、类型、位置和价格等情况;询问客人的具体预定要求;根据客人特点,有针对性地推荐包间;推荐后询问客人是否满意等。在学生选好各自所要扮演的角色之后,应做好实景布局,模拟演练。以便让学生更好地“入戏”。

在学生表演的过程当中,教师应以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出现,适时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表演的乐趣和成就感。在观看表演时,教师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既要认真地看,又要在适当时候通过眼神、表情、手势等方法来表达对学生的赞扬和肯定,而不能抱着挑剔的眼光去看,更不应心存偏见。对学生表演上的小失误,教师不应在表演过程中当场指出、打断学生的表演,而应该在表演结束之后,通过恰当的途径、运用适当的语言指出,从而让学生在产生成就感的同时,也能切实意识到自己在角色表达上的不足。如果表演未能顺利完成,理想的教学效果未能达到,那么可以让其余小组重新表演,或对人员进行调整、交换角色进行表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一些表演欲望强烈且想法独特的学生自己安排情境,进行角色扮演,让渴望通过表演来表现自己才华的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在表演过程中,对于未能参与表演的同学,教师应要求他们对表演进行观察,做好记录,并且发现扮演者的瑕疵。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将表演者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还能让其他同学在观察的过程中提高鉴赏能力。表演结束之后,教师应组织全体同学进行集体讨论,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做,先后顺序是什么,怎么做能不失偏颇,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些问题对引导学生思考有着现实意义。

2角色扮演法在酒店管理教学中的考核与评价

2.1考核与评价的内容

通过观察学生在模拟情境中的行为表现,我们可以评价其角色把握能力、人际关系的处理技巧、团队合作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思维的敏捷性、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指标。

与此同时,应结合学生扮演的角色的岗位职责、具体服务程序和标准进行考核,比如在扮演餐饮服务员时,应当对所扮演角色的职能、说话方式,以及专业技能熟悉程度进行逐一考核,给每个考核项目定出具体要求和分值,以及所占比重,以此来对扮演者的表现进行打分。比如,在对餐饮服务员摆台进行考核时,其内容包括摆台前的物品准备是否符合酒店规定,有无遵守职业健康安全卫生要求(员工个人卫生是否达标,摆台所用物品是否干净、无瑕疵、无污渍);摆台过程中,是否严格按照酒店规定佩戴手套、使用托盘,没有对餐具造成二次污染;摆台流程是否符合酒店规定和流程(刀叉摆放的顺序,餐具、餐盘和玻璃器皿之间距离是否符合酒店要求);摆台结束后有无再次确认台面整洁、整理桌椅等(澳方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实操考核时,通常会根据该职位所需服务知识及技能等具体要素制作出一个表格,在学生操作过程中逐个打钩,所有要素都达标者才算符合要求,给予通过的考核评价)。同时,为了鼓励学生,教师应在评价时多做肯定评价、多说鼓励的话,同时也要从表演中看出学生存在的不足,对学生表演中的不足适时进行指正,为日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2考核与评价的方式

实施角色扮演法教学的最大难点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由于这种模式不再以获得书本知识为教学的重点,而是把技能操作、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所以传统的课业评价方法(如课堂测验、期末考试等)已经不适应于对这一学习过程的考查。在整个酒店管理中,员工的技巧都是柔性的,而非硬性知识点。而不同的角色扮演类型要求也不尽相同,其采用的评价方法也不同。对于课堂即兴角色扮演,只需根据学生表演情况给予口头评价。对于故事情节较为复杂的角色扮演,则需要教师和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就像澳方考核一样,使用事先设计好的评价表格,对参加角色扮演的个人和小组进行评价。教师也可以采取平时检查、课堂观察、个别谈话和典型行为测评等真实性评价方法,来考核学生经过角色扮演所发生的变化和取得的进步。

酒店专业论文篇(11)

作者简介:鲁琳雯(1964-),女,浙江人,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8)12-0032-03

近年来,我国酒店管理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酒店管理专业高职院校在校生的数量,还是教学的质量,都令人欣喜。但在酒店管理专业的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反思、解决和完善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定位不清,出现了偏差,从而给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与发展带来了困惑。尤其是一些按传统教育模式、陈旧思维方式提出的培养目标,有可能把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实践引向误区。因此,我国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莫过于正确的定位。解决好这个基本问题,深化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改革,无疑是保持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一、目前社会对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的定位

现代化的酒店服务与管理不单单是过去那种琐碎、简单的家务性劳动,而是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智力性劳动。随着酒店硬件的不断完善,酒店电脑智能化管理、信息技术的运用、酒店文化的建设等都需要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具备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高的管理人才。但由于我国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时间较短,从事酒店管理专业高职的大部分是两类出身:一类是由过去的中职、中专升格而来;一类是普通高校办的二级学院。这使得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不可避免地带有原来的胎记,加之过去若干年的办学惯性,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要么是中专酒店专业的发面馒头,要么是普通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压缩饼干。这导致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办学定位游离于自身的培养目标,也使人们对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的定位认识不清,甚至在高职院校内部认识也不统一,办学特色更无从谈起。这些模糊认识主要有:

1.中职中专出身的人认为,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就是为酒店进行的职业培训,只强调技术技能培养,忽视人文教育和理论教学,将人文教育边缘化;也有人认为学生将来从事的是服务性质工作,不是做研究,无须掌握多少理论知识。

2.普通高校办的高职学院认为,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要重视学科的系统性,讲求知识的连贯性,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缺乏对学生动手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使高职院校的职业技术特色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

3.百姓对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众多百姓看不起为酒店服务业培养人才的高职院校,认为酒店管理专业仅仅是培养端盘子、叠被子的服务员,对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不屑一顾。因人们缺乏市场意识,令中国这个全球人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成了酒店业高级技术人才或管理人才最为紧缺的国度。

4.一些业内人士认为,酒店业的“实用性”就是市场急需什么服务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服务人才。从表面看,人才的培养与市场进行了对接,实际上,这只是顺应了市场的短期需求,其结果必然是专业设置口径过窄,人才培养的功利导向过重,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不强。

5.一些高职学院与酒店供需双方在认识上、操作上的差异也造成了一些不协调。如高职生读了三年书,酒店让他们从服务员做起,令其难以接受。部分高职生缺乏吃苦精神,不安心从酒店的基层做起,对学历比自己低的管理者产生鄙视心理,由于心态调整不好,无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就业很短的时间里,便频频跳槽,无法给自己创造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高职院校认为,酒店在招聘人才、使用人才时急功近利,一味地实用主义,只考虑短期利益,不考虑可持续发展,比如把大学生当作简单的劳动力,使他们看不到前途。而酒店却认为大学生“难伺候”、“不好用”、“反正不安心,不如使用职高生”,这种认识上、操作上的差异,造成供需双方的不协调,影响了人才的录用和成长,影响了酒店业可持续发展与高职教育双赢的大局。

二、对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定位

酒店管理专业的办学定位是一个系统,[2004]教育部1号文件就提出“坚持科学定位,明确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方向。”[2006]16号文件又对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规格、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了科学的界定。因此,我们需要找准酒店管理专业高职培养人才的目标及其人才规格定位和就业去向,解决好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专业与基础等方面的矛盾,尤其是要认清高职教育与中专教育、本科教育的区别。实际上,高职教育就是培养适应酒店业发展需要、胜任现代酒店管理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第一线岗位要求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四星级以上酒店,从事前厅、客房、餐饮、康乐、酒吧、人力资源、销售、公关等职业岗位服务与管理工作,须胜任酒店基层或中层管理职务。根据这一目标我们可以对酒店管理专业作如下定位:

1.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片面发展的人才。也就是说,道德、性格、思想、知识、能力、体魄这六个方面是不可或缺的,这是教育本质属性的体现。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相对于职业培训而言,高职教育应该是品德与技能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办学过程中遵循教育规律,以人为本,从办学理念到课程设置,从培养目标到教学模式,都要体现二者的融合与协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社会意识和综合素质。

2.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的人才,而不是一般层次的人才。对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应重点放在职业道德素质和高技能素质的培养上,应采取切实措施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敬业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水平。从培养目标的层面看,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一般设定为“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毕业一年左右要成为酒店基层乃至中层的管理骨干。毕业3~5年后,部分学生要成为酒店行业的精英人才”。

3.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酒店业岗位应用型的人才,而不是理论型的人才。相对于本科院校而言,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应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要适应市场――酒店业需求进行办学,即以服务于酒店业为宗旨,产学结合,以就业为导向,确立此类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人才规格定位,培养适应酒店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根据上述培养目标的定位,酒店管理专业高职学生应该不仅具有娴熟的专业技能,而且应该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最终要具备三种能力:一是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操作和管理能力;二是理论和技术的转化能力;三是社会综合活动能力。因此,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必须完成两项任务:第一,让学生熟悉和掌握专业技能;第二,培养学生基层和中层管理的能力。只有这样,所培养的学生才能和操作型的中职学生及科研型的本科学生区别开来,有别于职业培训,突出其应用型、实战型和技术型的办学特色,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对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科学定位应采取的措施

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和水平,真正被社会广泛认可,成为一种独立的、无法替代的高等教育类型,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办学理念,明确办学方向,努力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一)构建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是行业中的基层或中层管理者,这类角色既需要专业操作技能,又需要有管理能力,同时又承担着班组的组织、指挥、协调、监督、激励等管理职责,而做好主管、领班等基层工作,是酒店生存或良性运转的根基。目标决定模式,只有对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有了正确而全面的认识,我们才可以正确选择酒店管理专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1+0.5+1+0.5” 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比较适合高职教育,即学生首先在校学习一年,掌握酒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然后去酒店实习半年熟练掌握前段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获得对酒店行业的感性认识,弥补在学习理论时感性认识上的空缺。经过实习,学生带着对酒店行业的感性认识回到学校再学习一年的酒店管理方面的其它课程及技术,最后再到酒店实习半年。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将酒店管理理论知识和酒店实际工作能力更有效地结合起来,毕业后就能直接进入酒店的管理岗位,得心应手地进行工作。

(二)建设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市场需求证明,高职教育既不能采用操作型的中职教育模式,也不能沿用学科型的本科教育模式,应该着力从传统教育“理论深、起点低、内容旧、应用少、学得死”转变为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浅、起点高、内容新、应用多、学得活”的特点上来。课程设置应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应用为特征,遵循“加强基础、突出主干、减少重复、注重实践”的原则,优化课程体系;按照“继承、摒弃、增加、合并、创新”的方针,整合课程内容,大力删减可讲可不讲的内容,可开可不开的课程;建立开放、个性、多元课程体系结构,形成“三级教学平台”(打造学生作为“社会人”、“职业人”的社会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工具平台”,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适应职业流动和提升能力的“专业基础理论平台”,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群)的“专业技能平台”);积极开展现场教学、形象教学、个案教学、多媒体教学、模块化教学,本着少讲多练的原则,配置以相应主干课程,使理论和实践、知识与技能、专业与基础进行有机结合,使整个教学过程与岗位要求贴紧,突出专业能力的培养,凸显人才培养水平。

(三)知识与能力并重 注重职业意识的培养

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学生强烈的职业意识、职业习惯和职业能力。其中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的养成是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灵魂。只有把知识和技能紧紧依附在这种职业意识和习惯上,才可以称得上是成功的教育,学生只有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意识、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娴熟的操作技能,才能够在酒店企业充分施展才能。

综上所述,只有解决好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的定位,澄清模糊认识,运用工学交替“1+0.5+1+0.5”的人才培养模式,把握培养中、基层酒店管理人才方向,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才具有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教高[2004]1号《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2]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3]朱莲.加强岗位能力培养提高酒店类高职学生职场竞争力[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4]史保金.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分析[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6).

[5]黄 晨.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与就业定位[J].职教论坛,20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