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七年级政治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7 16:39:43

七年级政治论文

七年级政治论文篇(1)

1、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准确地把握十七大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工作部署;进一步领会十七大主题;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深刻领会和落实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重大部署。

2、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理论体系;学习同志关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论述和实践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3、深入学习省、市委七届三次全会精神和三级人大《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把握我市今年和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和工作重点。围绕“渤海新区龙头带动、城市化建设突破提升、县域经济腾飞升位、构建和谐沧州”四项重大任务和商务局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担负的11项工作,谋划工作思路,制定工作举措。

4、深入学习贯彻中纪委二次全会精神。学习《》、《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等四个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充分认识实现沧州及商务系统和谐与发展关键在党的极端重要性,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5、结合机关工作实际学习相关知识。选学现代经济知识、科技知识、和相关法律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同时,要随时学习中央和省市的重要文件以及领导的重要讲话,及时掌握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二、学习方法

采取自学和集体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研讨相结合的方法。机关集中学习由机关党支部和办公室组织,并负责布置研讨题目,开展讨论交流;科室集体学习由科长(主任)负责,并督导本科室人员的自学;个人学习要及时总结心得体会,记好学习笔记,科级以上党员干部年内要写出1——2篇体会或调研文章;局领导班子的学习由党组书记负责组织。机关集体学习时间每月不少于2天,个人自学时间每月不少于15小时。

三、学习要求

1、政治理论学习是机关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室工作的内容之一,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组织,落实学习计划和内容,做好考勤和督导检查,保证学习效果。

2、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头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准确把握和运用相关法律法规、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指导工作实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3、领导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头参加集体学习,带头自学,带头调研,带头撰写论文,带头研究解决本系统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具体问题,努力打造学习型机关。

四、学习书目

1、党的十七大报告

2、三级《政府工作报告》

3、中纪委二次全会精神

4、省、市委书记在省、市七届三次全会上的报告

5、中央和省、市经济会议精神

6、郭华同志在解放思想大讨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7、新《》

七年级政治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187-01

2016年9月以来,更名后的初中政治教材――人民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已经使用三个多月,通过三个多月的教材使用实践,笔者对于初中政治课程的变化谈点粗浅看法。

一、教材名称的变化

初中政治教材是“最与时俱进”的课程。据《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的统计:从全国范围来看,仅1976年后较大的变动就有五次:

1、1976年后,各地陆续恢复《青少年修养》、《社会发展简史》、《法律常识》等,取代了时的政治教材。

2、从1986年起,京、津、沪、吉、黔、粤六省市和北京师范大学(与人教社合作)编写了七套实验教材,后在全国铺开,从初一至高三设置了《公民》、《社会发展简史》、《社会主义建设常识》等,取代了原来的教材设置。

3、1992年秋,大多数省市作了较大的吸收,调整之后,政治教材的名称统一为《思想政治》。

4、1998年秋季开始,初中政治教材又作了较大调整。多家版本的教材名称均统一为《思想品德》。

5、2016年4月29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从2016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二、教材内容的变化

政治课是唯一由中央多次直接发文指导改革的课程,从来都是与时事紧密相连的,只要国家的大政方针发生改变,初中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也相应发生改变。近几年来,思想品德课的教材内容每年都有微调。十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相继出现。“包括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教材迅速就要跟上去。”

在第六课《飞天梦想》中,第一框的框题由原来的“神舟五号”改成“从‘神舟’到‘嫦娥’”。

2016年9月,更名后的《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与原来的《思想品德》,不仅是教材名称改变,教学内容和观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是文字表述内容增多了。例如:从2010年6月第2版,2011年7月第2次印刷(教材第9页),到2016年7月第1版,2016年7月第1次印刷的人民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的第5页中,增加了“进入初中以后,我们要逐步告别依赖,学会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学会自主学习,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提高效率,注重方法,善于思考……尊重他人”。 明确告诉学生,进入初中后应该怎么做。

在人民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珍惜我们的受教育权》框题中(教材第10页),增加了“……当受教育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劝说父母学习并遵守法律……除此之外,还可以拿起法律武器,向人民法院,捍卫自己的受教育权”。

三、教育观念的变化

从近几年来的农村学校教育来看,由于义务教育的不断普及,强调师生平等,不得惩罚学生,驱赶差生,尤其是不认真履行受教育义务的学生,学校又不能“开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很是被动。学生积学生家长伤害老师甚至殴打致死的事件时有发生,老师成了弱势群体。未成年学生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但教师被未成年人伤害了,却很难维权。

在2010年6月第2版,2011年7月第2次印刷的人民版《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级上册中,第一单元《走进新天地》第一课《新天地 新感觉》的第三框(教材第9页),原来的框题是《谁都不能剥夺我们的受教育唷罚在2016年7月第1版,2016年7月第1次印刷的人民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中,这一框题改成了“珍惜我们的受教育权”(教材第6页),这一框题的改变,主体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学校、教师、父母等单位或个人不能剥夺、侵犯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变成了现在的学生自己要珍惜受教育权,角度发生了改变。

在2010年6月第2版,2011年7月第2次印刷的人民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中,第二单元《生活中有你》,第六课《走进老师》第三框“与老师面对面”的教学内容中的“假如遇到这样的老师”,“禁止老师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在人民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相应的教学内容中已经删除,专门增加了一框“发自内心的尊敬”,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中“师道尊严”的尊师教育(教材第68页)。强调学生必须要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

四、教材结构的变化

从现行的初中政治教材《道德与法治》来看,教材结构也作了调整。把原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勇敢做自己》的教学内容放到了人民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来学习,在人民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设“法治教育专册”。

七年级政治论文篇(3)

一、更新思想政治教学理念

进行思想政治教学创新,更新教学理念是必要的途径。无论是哪一门学科的教学创新若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难免要走弯路。故而,教师一定要有效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引入新式的教学手段。如此能够有效地强化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兴趣。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应充分吸收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将“自主、合作、探究”等先进的学习方式有效地进行整合,并以此丰富教师的专业水平,更新教师的思想政治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譬如,人教版七年级思想政治《新的起点》授课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自己所更新的教学观念为理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将互动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新的教学方式融入教学之中,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在课堂上勇于说出自己对新学期的展望,如此能够有效地诱发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二、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教学创新有先进的教学观念作理论指导之外,教师还将所进行的教学内容通过实践让学生有效地掌握与理解,当然,这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学创新的必然要求。将实践融入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进行学习,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应注重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以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实践学习。而进行实践教学教师还可以通过在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进行多元化教学策略等方式。促使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保障学生高效地进行学习。同样在《珍惜新起点》的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在完成教学目标之后,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联系实际,将所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促使所学的知识内化,有效地运用于生活当中。

三、促进教学创新长远发展

思想政治教学是健全学生人格,培养学生优秀品格形成的重要学科,故而需要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学,进行教学创新。对此,思想政治教学创新就需要长远发展。而如何促使思想政治教学得以长远有效的发展,笔者认为教师的教学观念应不断地与时俱进,同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还应重新对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进行定位。如此,方能有效地促进教学创新的长远发展。

进行七年级思想政治教学创新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能够为刚步入初中的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故而,教师应注重在七年级思想政治教学的创新教育,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七年级政治论文篇(4)

一、党的十七大的基本概况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今年10月15日至10月21日在北京隆重召开。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同志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程(修正案)》的决议。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共204名,候补委员167名,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27名。10月22日党的十七届一中全会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吴邦国、、贾庆林、李长春、、、贺国强、任中央政治局常委。

二、认真学习、准确领会十七大精神的实质

党的十七大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要求全党同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大会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大会通过的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我们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十七大的主要精神,集中体现在同志的报告、修正案和中央纪委工作报告中。十七大报告内容丰富,论述精辟,是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纲领性文件。报告精神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开宗明义提出大会的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二是全面总结十六大以来五年的工作。《报告》指出,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党和国家工作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百分之十以上;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社会建设全面展开;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

三是回顾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化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四是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强调: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五是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到2020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六是全面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主要有五个方面: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其中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八是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九是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十是强调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内容: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广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我们要注意把握这十个方面内容,全面准确地领会十七大精神实质。

十七大报告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报告中出现了不少的新提法、新表述,我们要认真解读十七大报告中的新提法、新表述。

——“两个没有变”,十七大报告在分析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发展成就时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两个没有变”,是我们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改革的不断深入,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人民群众新的期待,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要求,都会使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表现得更为突出,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的明显增强,会给社会的主要矛盾带来新的挑战。

——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七大报告在纵论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之变饱含着深刻内涵,表明我们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始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新征程。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的理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相应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拓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还提出与之相配套的五条具体道路。在近三万字的十七大报告中,反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还提出与之相配套的五条具体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一条伟大道路和五条具体道路的提出,说明我们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框架越来越清晰,具体路径越来越明确。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首次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这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生动体现。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并要求推进厂务公开,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

——翻两番由“总量”到“人均”。十七大报告将“翻两番”的目标由“总量”变为“人均”。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这一目标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总量”GDP变为“人均”GDP,这是对过去29年发展的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得来的。虽然从2002年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连续4年10%以上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4年内连续赶超法、英,跃居第四,但一旦除以人口总量,人均GDP仍然排在靠后位次;而且一味追求GDP总量,容易导致“GDP崇拜”、甚至助长不科学发展。

——“生态文明”首次写入报告。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报告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三、认真学习领会《中国共产程(修正案)》的精神

10月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并一致通过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提出的《中国共产程(修正案)》。大会通过的修正案,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成果,体现了党的十七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对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把科学发展观写入。新指出: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增写了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根本原因的论断。总纲在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时,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这个重大论断写入,对于动员全党更好地把握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对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作了充实和调整。总纲把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表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内容写入。总纲第九自然段在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现阶段奋斗目标时,指出“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要求,并在总纲第十四至十七自然段,分别论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把党在领导军队建设、民族工作、宗教工作、统战工作、外交工作等方面形成的方针政策写入。这些方面的工作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对相应部分进行修改,有利于按照党关于这些方面工作的大政方针做好工作。

——对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提出了新要求。总纲对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保障党员民利,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把这些内容写入,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此外,新还在党的组织制度方面作出了新规定,对党员、党的干部和党的各级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新要求对于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进一步增强治党管党水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很有必要。

这次修改的内容,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成果,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学习、遵守、贯彻、维护,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四、以十七大精神为动力,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全面完成我城区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按照十七大提出的方针、原则和战略部署,结合我城区的实际,用党的十七大精神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指导工作、推动发展,动员全城区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上下一心、扎实工作,奋战两个月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三年上台阶”的目标任务。

(一)要认真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十七大精神

一要迅速组织传达。全城区各级党组织、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中央要求和上级党委的部署,迅速行动起来,切实把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抓紧抓好。要通过召开会议等形式、尽快把十七大精神全面、准确地传达到广大干部、党员、群众。要重点传达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修正案)和中纪委工作报告,传达十七大的盛况。

二要认真安排好学习。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十七大精神学习的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迅速掀起热潮。要重点抓好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学习,各级党委中心组要把学习十七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理论学习的重中之重,把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通读文件与专题研讨结合起来,全面准确地领会精神实质,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要有计划地对领导干部进行轮训和培训。同时要组织好广大干部、党员和群众的学习。

三要广泛深入宣传。各级各部门要制定周密的宣传方案,有效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广泛宣传十七大的精神。要丰富宣传形式、拓展宣传渠道,用群众喜闻乐见、深入浅出的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使一项项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政策播到农村、社区、企业、学校中去,切实做到全面准确,突出重点,生动活泼,形成声势,使十七大精神深入人心。

(二)加快“三区”开发建设步伐,加大承接产转移工作力度,确保完成或超额完成今年的各项经济指标

一要加快“三区”开发建设的各项基础性工作。抓紧做好“三区”的土地资源调查和储备工作,帮助签约落户的企业抓紧做好项目立项、规划定点、组织用地上报等各项工作。做好仙葫大桥建设的收尾工作,加快推进邕宁至灵山二级公路邕宁段、下穿铁路等工程的建设,积极做好龙岗大道拓宽工程的各项准备工作,争取春节前开工建设。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加快推进“三区”的水、电、路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使一批项目真正落地。

二要抓好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投资和项目建设是我城区能否完成今年主要经济指标任务的关键,必须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拉动投资的快速增长。要对已批复用地指标的华劲集团竹浆纸生产、多元食品加工、医疗用品生产、电动车生产基地等项目,组织力量,加快项目的征地拆迁等工作,争取这些项目在年底前开工建设。城区领导及各单位联系责任人员要经常深入项目现场,做好服务工作,认真研究协调解决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加快一批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确保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三要尽快抓好“两会一节”签约项目的落实工作。这次“两会一节”我城区共签约投资项目14个,总投资额83.1亿元,其中合同投资项目2个,总投资额9000万元;协议投资项目6个,总投资额78.6亿元,意向投资项目6个,总投资额36亿元,可以说是历年收获最大的。我们要继续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小组、一抓到底”的工作机机制,把这些项目落实到城区领导、单位、具体人员身上,各负其责抓好项目的落实工作。已签合同或协议的项目,要尽快帮助项目业主办好各种手续,争取项目早日开工,有意向的项目要加紧跟踪,使意向变为合同,并要抓紧落地。同时还要继续跟踪好前段时间我城区外出招商时签订投资意向的项目,争取一批重大项目的签约,努力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上取得大的突破。

四要加快企业改制工作进程,为企业做好服务。城区四家班子领导和各个经济部门要深入企业了解掌握改制的状况及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主动为企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认真解决企业改制及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企业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扩大产能,提高产值。要加快推进企业改制工作,争取今年有几个企业改制成功。

五要加强督促检查。按照年初确定的任务要求,城区党委、政府组成督查组,深入重要单位和部门,排查进度,督促工作,对各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严格按照要求的进度和完成的时限进行全程跟踪催办,对检查出的问题和弄虚作假者及时进行通报处理,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确保圆满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预期发展目标。

(三)加快新农村项目建设,确保完成两年试点工作任务

新农村建设工作,我们已多次开会布置。我们原来要求要在十月底前全部完成道路项目的建设,但到目前止还有相当一部分道路项目还没有完工。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大工作力度,按照城区党委、政府的要求,在第四季度的最后阶段,做好冲刺。这段时间城区各部门干部、驻村指导员和乡镇干部要集中精力推进项目的施工建设,要按照所负责的项目进行全程跟踪服务,负责协调解决项目施工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对于已开工的项目要做好检查和指导,妥善解决项目建设遇到的各种问题。要加强对项目建设的全程监督,抓好资金使用监督和质量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同时加强廉政建设,务必在年底前全部完成新农村项目建设。在抓好新农村项目建设的同时,要统筹抓好甘蔗砍运榨、秋冬农业生产等工作。

(四)抓好财税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的财政收入任务

为完成全年财政收入任务,各级财税部门要创新工作思路,狠抓增收节支各项措施的落实。一是强化财税征管,确保全年财政收入目标的实现。根据年初确定的目标,后三个月全城区需完成财政收入7348万元,任务十分艰巨。要加强财源、税源分析,充分挖掘增收潜力,重点强化增值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收的征管,集中力量对现有税源进行一次拉网式排查,重点加大对欠税、漏税、漏征和漏管户的排查力度,确保应收尽收,让经济增长的成果反映到财政增收上来。二是强化税收的监控,加强税收收入情况的分析和预测工作。三是严格支出管理,确保重点支出需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要强化年初预算的硬约束,规范临时动议增加支出。积极筹措资金,确保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要。四是加强与上级财政部门的联系,争取上级财政部门大力支持,确保我城区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稳定

(五)继续抓好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工作

虽然党的十七大已经闭幕,“两会一节”也刚刚结束,但是我城区的社会稳定形势不容乐观,安全生产形势也非常严峻,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工作决不能松懈,一刻也不能放松。岁末将至,也是各类社会矛盾的凸现时期。做好年底元旦、春节等重大活动和节日期间的社会稳定工作,尤为重要。要继续按照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责任制,落实领导和人员,做好矛盾纠纷案件的排查和化解工作。要大力整治社会治安秩序,加大工作力度,持续开展社会治安严打整治行动,确保社会治安大局的稳定。加强安全大检查,加强民爆物品和旅馆、娱乐场所的管理,加大交通整治力度,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六)扎实抓好计生迎检各项工作,确保今年区间考核验收达标

*市*年区间人口和计生考核验收工作将于元旦前进行。各乡镇、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认认真真地对照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责任状的各项任务指标抓好落实,全力以赴抓好迎检工作。

(七)继续抓好“城乡清洁”工程和为民办实事等工作

要继续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坚决制止“五乱”反弹现象,巩固“城乡清洁”工程成果。为民办实事项目是年初城区人大会确定的要完成的一项工作任务,也是政府郑重承诺的民心工程。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务必要从“讲大局、讲政治”的高度重视为民办实事工作,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过问、亲自督办,着力解决实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积极筹资,加大工作力度,推进办实事项目进度,确保全面完成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

此外,还要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工作以及冬季征兵和重点党报党刊征订工作。

七年级政治论文篇(5)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贯彻自治州党委八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市六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为加快推进“国家奥运年,巴州平安发展年,*市项目建设年”建设提供思想支撑。

二、学习内容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把握理论体系和主要观点,提高学习贯彻的水平。

2、科学发展观。把学习科学发展观同做好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3、党的十七大精神。党的十七大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通过认真深入地学习,开展专题学习和调研,深刻领会其内涵。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把建设街道各项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4、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主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

5、当代新知识。广泛学习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科技、管理、历史等各方面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

6、党风廉政教育。通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推动项目推进年和作风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

7、上级有关文件精神。

三、学习安排

一月:《坚持好字优先,推动科学发展,奋力推进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赵青书记在**市六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市六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结束时的讲话。

二月:*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在自治州党委召开八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的重要讲话;自治区“两会”精神。

三月:社区建设“十一五”规划;库政发〔20*〕40号《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加强街道社区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四月:《中国*党内监督条例》;《中国*纪律处分条例》;中央“两会”精神。

五月:《少数民族事业“

十一五”规划》;《加强州直企业党的建设,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政治保证》柴凤兰在州直企业20*年党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六月:*同志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条例》。

七月:*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四个认同》。

八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

九月:《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市第十个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月工作会议精神;

十月:中央党校副校长理论文章《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十一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人民日报评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强大思想武器》。

十二月:《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始终做到思想清醒政治坚定作风务实━━认真学习*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之八》。

三、学习要求

七年级政治论文篇(6)

第一,关于对现有国家的态度。明确宣示:“各国人民有权选择自己国家的政治制度。”“中国人民是不选择那个制度的。”

第二,关于人民民主的由来。说:“这个问题的提法,在我们党内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首先是“联合战线”。这是在大革命时期,这个口号是正确的,但当时有把政权归的右倾的主张。其二,是工农民主。这是土地革命时期的“六大”上规定的。它的不足之处是将资产阶级民主分子排除在政权之外,因为“没有估计到资产阶级民主分子在帝国主义压迫下还可以跟无产阶级合作。”其三,人民民主。它形成的外部原因是,“因为有了日本的侵略,现在又有美国的侵略”。内部条件是“同那里分裂出来的资产阶级分子”。这表明人民民主是从联合战线、工农民主发展而来。

第三,关于政权的阶级性和各阶级的地位。 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但不仅仅是工农,还有资产阶级民主分子参加的人民民主。

第四,关于人民民主与反动的关系。提出:“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第五,关于人民民主的领导力量和基础力量。领导力量是无产阶级,基础力量是工农联盟。说:“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人民民主。”

第六,关于人民民主以人民为主体。这体现在对国家机构的冠名上。明确规定: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级政权机关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如:法院叫人民法院,军队叫人民,以示与政权的不同。

第七,关于政权的任务。说:我们政权的任务是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第八,关于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提出:建立人民民主的国家。以人民代表会议(即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的政府来代表它。

第九,关于采用“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会议制度。”在九月会议上指出,“我们政权的制度是采取议会制呢,还是采取民主集中制?过去我们叫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苏维埃就是代表会议,我们又叫‘苏维埃’,又叫‘代表大会’,‘苏维埃代表大会’就成了‘代表大会代表大会’。这是死搬外国名词。现在我们就用‘人民代表会议’这一名词。我们采用民主集中制,而不采用资产阶级议会制。议会制,袁世凯、曹锟都搞过,已经臭了。在中国采取民主集中制是合适的。我们提出开人民代表大会,孙中山遗嘱还写着要开国民会议,天天念遗嘱,他们是不能反对的。外国资产阶级也不能反对,开国两次‘国大’他们也没有反对,德国、北朝鲜也是这样搞的。我看我们可以这样决定,不必搞资产阶级的国会制和三权鼎立等”。

这关于人民民主的九个基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新中国应建立的人民民主的一些基本问题,已具备完整的理论形态。这表明:人民民主已不仅是一个理论概念,而是一个新的政治学说。

此时,党中央另有两个决议也论述了人民民主问题。中央政治局的《九月会议基本决议》规定:“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建立民主集中制的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制度。”这表明,建立人民民主的国家政权已作为党的重要政治任务列入党的工作日程。

《中共中央关于请示报告制度的决议》规定:“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的国家和政权的建设政策”,其制定“完全属于中央”,各地可向“中央提出建议”。这项规定表明,制定人民民主国家和政权的有关重大政策的决策权在党中央,各地可提建议。

九月会议后,在不同场合对人民民主理论进行了深入阐发。如:1948年11月和即将接管平津任务的华北局负责人薄一波的谈话;1948年12月30日写的《将革命进行到底》;1949年1月初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1949年2月和斯大林代表米高扬的谈话。这些谈话都坚定地肯定未来国家要实行人民民主的国家制度。对米高扬的谈话特别指出:“在工农联盟基础上的人民民,究其实质就是无产阶级。”

在1949年的一月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要加强对人民民主宣传和研究的任务:“人民民主也是独裁,人民民主独裁,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人民内部是民主,对敌人是独裁。”对这个问题宣传的不够,甚至党内也有人弄不清,一听独裁就脸红,其实独裁是对敌人,对一切反革命分子阶层、集团、党派。这是基本问题,必须讲清。讲清就有主动权,否则就没有主动权,没有道理好讲。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是描绘新中国宏伟蓝图的一次会议,是制定建立新中国基本纲领的历史性会议。在会议报告中提出的一系列决策和方针,是建国的根本指导原则。实行人民民民主是报告规定的基本原则和任务之一。报告中对怎样实施巩固人民民主,提出了“两个团结、一个彻底打倒、一个建设的方针”。

七年级政治论文篇(7)

(一)进一步加强理论武装

制定了全年理论学习计划,不断健全理论中心组的学习制度。加强对区委理论中心组和乡镇(街道)党(工)委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的指导与督查,推动中心组学习的经常化和制度化,今年以来,区委理论中心组认真组织学习了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纪委“八项禁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的重要讲话、市委“六靠”发展思路、党的十七大精神等为专题的共6次。各乡镇(街道)理论中心组也按规定积极主动地组织学习。在学习当中,我们注重把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与此同时,我们还规定各级理论中心组学习要有计划地安排,各个成员每次学习要有笔记和学习心得,规定各乡镇(街道)党(工)委宣传委员每年参加市(区)以上的理论培训班不少于两次,努力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今年我区收上各类论文550多篇,推荐发表了53篇,其中在部级报刊杂志上发表有2篇,省级16篇、市级43篇。

(二)深入开展舆论宣传工作

一是主题宣传重点突出。今年以来,我区的新闻舆论工作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坚持“三贴近”原则,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部署和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集中力量打好如“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治区党代会、市委“六靠”发展思路、党的十七大精神、“三会一节”等重大报道战役,在全市乃至广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了使各项主题宣传更深入,一年来在乡村、城镇主要路口悬挂各类宣传横幅近1700多条,大小标语11万多条,宣传栏出版1000多版。

二是对外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为贯彻落实市委“六靠”发展思路和迎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区在电台、日报、电视台分别对几年的发展成果作专题系列报道,充分展示了区位优势和良好发展环境,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效应,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另外,我们充分发挥与人民广播电台联办节目的优势,组织大量的新闻稿件在电台播放,截止目前,已播出稿件160多篇,取得良好的新闻效果。今年11月份,我区组织文艺下乡巡回演出宣传十七大精神,在广西电台、广西电视台、广西日报、人民电台、市电视台、日报做了报道,产生强烈影响。据统计,到目前,我区在各级新闻单位发表稿件共计1550多篇,其中中央级50多篇,省级近400篇,市级1100多篇。

三是社会宣传丰富多彩。在乡村,我们充分利用春节、三月三、“五四”青年节、国庆节等节日文娱活动和“三下乡”活动进行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及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工作安排,从而使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各项工作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在三月三,我们在大丰镇举行了以建设新农村为主题的文艺演出,进一步宣传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政府的决策部署,使我区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顺利推进;从11月12日开始,组织了文艺队深入乡村巡回演出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使十七大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学校,我们通过上形势教育课、放电影片,举办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使学校成为教书育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最佳场所。为了使宣传氛围更活跃,先后组织12次市、区级业余歌舞团、28次乡村文艺队在圩镇中心举办文艺宣传活动。举办了端午节龙舟赛、篮球赛等重大文娱体育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宣传,进一步提升了我区的外部形象,为推进全区各项工作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四是基层宣传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今年,我们十分重视新闻通讯员队伍建设,在五月份,我们举办了2009年度全区新闻通讯员培训班,不断提高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我们积极创造机会,加强通讯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提高通讯员的写稿积极性,增强通讯队伍的团队精神。目前,已涌现了一批新闻基础知识扎实、政治觉悟性强、新闻敏感度高的通讯员队伍。

五是党报党刊发行工作扎实开展。在2009年度重点党报党刊发行工作中,我们从“抓早、抓实、抓重点、抓关键”入手,切实做好发行中每个环节的工作,确保“领导、任务、责任、经费、督查”五个到位,从而促使发行工作顺利开展,做到发行数量稳中有升。

(三)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扎实开展

一是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今年以来,我们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管理规范到位,服务优质配套,居民文明和睦,环境整洁优美,文化丰富健康,秩序安全优良”为抓手,积极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和文明小区、文明庭院等创建活动。二是积极开展诚信建设活动。以质量、诚信、守法、服务、文明为主要内容,我们深入开展诚信文明企业、诚信文明商店、诚信文明窗口创建活动。同时在中和高中、新城四中等学校以文艺晚会、书画比赛、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开展做诚信学生活动。在开展“反盗版百日行动”中,我部与文化、工商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组对辖区的音像书店进行了大清查,收缴各类盗版光碟7000多张,盗版书15000多册。 共2页,当前第1页1

三是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乡镇文化站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对一部分硬件进行了更新和添置,村屯级文化中心户也等到了建设,桥圩新仁村、大竹新民村等村屯文化中心户建设社会反映良好。

四是积极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活动。为了充分发挥我区各级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的示范带头作用,营造一个清洁卫生的生活环境,我们先后组织了15次大规模清洁卫生活动,共出动11万多人(次),清理淤泥、垃圾2万担,整治卫生死角25处。

(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为了贯彻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我们坚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按照“关键在落实、关键在领导”的要求,强化德育教育意识,夯实德育基础,着力抓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基地”、“劳动实践基地”、“科学教育基地”等为主要内容的基地建设。为了让未成年人能在良好的环境里健康成长,对文化市场进行集中整治,在学校进行了“平安创建”活动。同时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逐渐把道德建设工作推向深入。在新城四中、城东小学等中小学校积极开展了学习“八荣八耻”活动。这些举措,有效地加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区委和上级党委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工作中仍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理论学习抓得还不够紧不够深,特别是对乡镇(街道)党(工)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指导督促力度还不够;乡镇(街道)、部门领导的宣传意识不够强,宣传经费紧缺,宣传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亮点不多等等,所有这些不足之处都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改进。

二、2009年工作思路

2009年,我区宣传思想工作总体思路是:深入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坚持“三贴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全面完成宣传思想工作的各项任务,为推动港北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1、理论工作。

(1)制定好理论中心组全年的理论学习计划和全年的干部理论学习计划并督促实施。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促进各项工作圆满完成。

(2)组织一次以上的理论文章征文比赛,并把优秀论文编辑成册,指导全区理论学习工作。

(3)邀请知名理论学者到我区上两次以上的理论课。

(4)继续深入开展理论学习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活动。

2、继续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1)以构建和谐新区为目标,继续深入开展文明城区创建活动。以创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切入点,进一步丰富和充实文明城区的内容,推进我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2)做好年终“三文明”考核工作。

(3)筹集资金在乡村和街道主要路口设立文明宣传栏。

(4)有计划地引导创建不少于3个的自治区级以上文明单位、文明村镇。

(5)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几个大型文艺活动

(6)抓好精品创作,推出一部以上文艺精品参加自治区级以上的大奖评选。

(7)加强业余歌舞团的建设,挖掘培养本地优秀文艺人才。

(8)抓好重点党报党刊的征订工作,做到稳中有升,确保全面完成2009年度的发行任务。

3、做好舆论宣传工作。

(1)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做好舆论宣传工作。

(2)继续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宣传活动,为提高反腐倡廉成效营造良好气氛。

(3)继续通过多渠道多形式深入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

(4)继续深入宣传市委市政府“六靠”发展思路。

(5)组织一台喜迎奥运的文艺演出,加强迎奥运庆奥运的社会宣传力度。

(6)加强新闻通讯员的培养与发展,组织各类活动增加通讯员之间交流,增强港北通讯员凝聚力与团队精神。

(7)加强各乡镇(街道)、部门的宣传意识,使各项工作都有宣传策划,提高新闻报道率,促进各项工作。

(8)策划组织多个大型工作、典型工作的宣传活动,争取在自治区级以上的新闻媒体有报道。

(9)继续抓好在《广西日报》的新闻报道。

(10)继续加大在广西电台的新闻报道力度。

(11)继续完善新闻信息报送网络。

4、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1)在学校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

七年级政治论文篇(8)

一、主要工作回顾

(一)进一步加强理论武装

制定了全年理论学习计划,不断健全理论中心组的学习制度。加强对区委理论中心组和乡镇(街道)党(工)委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的指导与督查,推动中心组学习的经常化和制度化,今年以来,区委理论中心组认真组织学习了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纪委“八项禁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的重要讲话、市委“六靠”发展思路、党的十七大精神等为专题的共6次。各乡镇(街道)理论中心组也按规定积极主动地组织学习。在学习当中,我们注重把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与此同时,我们还规定各级理论中心组学习要有计划地安排,各个成员每次学习要有笔记和学习心得,规定各乡镇(街道)党(工)委宣传委员每年参加市(区)以上的理论培训班不少于两次,努力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今年我区收上各类论文550多篇,推荐发表了53篇,其中在部级报刊杂志上发表有2篇,省级16篇、市级43篇。

(二)深入开展舆论宣传工作

一是主题宣传重点突出。今年以来,我区的新闻舆论工作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坚持“三贴近”原则,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部署和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集中力量打好如“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治区党代会、市委“六靠”发展思路、党的十七大精神、“三会一节”等重大报道战役,在全市乃至广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了使各项主题宣传更深入,一年来在乡村、城镇主要路口悬挂各类宣传横幅近1700多条,大小标语11万多条,宣传栏出版1000多版。

二是对外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为贯彻落实市委“六靠”发展思路和迎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区在电台、日报、电视台分别对几年的发展成果作专题系列报道,充分展示了区位优势和良好发展环境,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效应,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另外,我们充分发挥与人民广播电办节目的优势,组织大量的新闻稿件在电台播放,截止目前,已播出稿件160多篇,取得良好的新闻效果。今年11月份,我区组织文艺下乡巡回演出宣传十七大精神,在广西电台、广西电视台、广西日报、人民电台、市电视台、日报做了报道,产生强烈影响。据统计,到目前,我区在各级新闻单位发表稿件共计1550多篇,其中中央级50多篇,省级近400篇,市级1100多篇。

三是社会宣传丰富多彩。在乡村,我们充分利用春节、三月三、“五四”青年节、国庆节等节日文娱活动和“三下乡”活动进行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及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工作安排,从而使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各项工作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在三月三,我们在大丰镇举行了以建设新农村为主题的文艺演出,进一步宣传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政府的决策部署,使我区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顺利推进;从11月12日开始,组织了文艺队深入乡村巡回演出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使十七大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学校,我们通过上形势教育课、放电影片,举办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使学校成为教书育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最佳场所。为了使宣传氛围更活跃,先后组织12次市、区级业余歌舞团、28次乡村文艺队在圩镇中心举办文艺宣传活动。举办了端午节龙舟赛、篮球赛等重大文娱体育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宣传,进一步提升了我区的外部形象,为推进全区各项工作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四是基层宣传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今年,我们十分重视新闻通讯员队伍建设,在五月份,我们举办了全区新闻通讯员培训班,不断提高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我们积极创造机会,加强通讯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提高通讯员的写稿积极性,增强通讯队伍的团队精神。目前,已涌现了一批新闻基础知识扎实、政治觉悟性强、新闻敏感度高的通讯员队伍。

五是党报党刊发行工作扎实开展。在重点党报党刊发行工作中,我们从“抓早、抓实、抓重点、抓关键”入手,切实做好发行中每个环节的工作,确保“领导、任务、责任、经费、督查”五个到位,从而促使发行工作顺利开展,做到发行数量稳中有升。

(三)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扎实开展

一是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今年以来,我们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管理规范到位,服务优质配套,居民文明和睦,环境整洁优 美,文化丰富健康,秩序安全优良”为抓手,积极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和文明小区、文明庭院等创建活动。二是积极开展诚信建设活动。以质量、诚信、守法、服务、文明为主要内容,我们深入开展诚信文明企业、诚信文明商店、诚信文明窗口创建活动。同时在中和高中、新城四中等学校以文艺晚会、书画比赛、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开展做诚信学生活动。在开展“反盗版百日行动”中,我部与文化、工商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组对辖区的音像书店进行了大清查,收缴各类盗版光碟7000多张,盗版书15000多册。

三是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乡镇文化站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对一部分硬件进行了更新和添置,村屯级文化中心户也等到了建设,桥圩新仁村、大竹新民村等村屯文化中心户建设社会反映良好。

四是积极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活动。为了充分发挥我区各级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的示范带头作用,营造一个清洁卫生的生活环境,我们先后组织了15次大规模清洁卫生活动,共出动11万多人(次),清理淤泥、垃圾2万担,整治卫生死角25处。

(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为了贯彻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我们坚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按照“关键在落实、关键在领导”的要求,强化德育教育意识,夯实德育基础,着力抓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基地”、“劳动实践基地”、“科学教育基地”等为主要内容的基地建设。为了让未成年人能在良好的环境里健康成长,对文化市场进行集中整治,在学校进行了“平安创建”活动。同时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逐渐把道德建设工作推向深入。在新城四中、城东小学等中小学校积极开展了学习“八荣八耻”活动。这些举措,有效地加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区委和上级党委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工作中仍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理论学习抓得还不够紧不够深,特别是对乡镇(街道)党(工)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指导督促力度还不够;乡镇(街道)、部门领导的宣传意识不够强,宣传经费紧缺,宣传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亮点不多等等,所有这些不足之处都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改进。

二、工作思路

,我区宣传思想工作总体思路是:深入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坚持“三贴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全面完成宣传思想工作的各项任务,为推动港北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1、理论工作。

(1)制定好理论中心组全年的理论学习计划和全年的干部理论学习计划并督促实施。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促进各项工作圆满完成。

(2)组织一次以上的理论文章征文比赛,并把优秀论文编辑成册,指导全区理论学习工作。

(3)邀请知名理论学者到我区上两次以上的理论课。

(4)继续深入开展理论学习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活动。

2、继续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1)以构建和谐新区为目标,继续深入开展文明城区创建活动。以创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切入点,进一步丰富和充实文明城区的内容,推进我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2)做好年终“三文明”考核工作。

(3)筹集资金在乡村和街道主要路口设立文明宣传栏。

(4)有计划地引导创建不少于3个的自治区级以上文明单位、文明村镇。

(5)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几个大型文艺活动

(6)抓好精品创作,推出一部以上文艺精品参加自治区级以上的大奖评选。

(7)加强业余歌舞团的建设,挖掘培养本地优秀文艺人才。

(8)抓好重点党报党刊的征订工作,做到稳中有升,确保全面完成的发行任务。

3、做好舆论宣传工作。

(1)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做好舆论宣传工作。

(2)继续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宣传活动,为提高反腐倡廉成效营造良好气氛。

(3)继续通过多渠道多形式深入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

(4)继续深入宣传市委市政府“六靠”发展思路。

(5)组织一台喜迎奥运的文艺演出,加强迎奥运庆奥运的社会宣传力度。

(6)加强新闻通讯员的培养与发展,组织各类活动增加通讯员之间交流,增强港北通讯员凝聚力与团队精神。

(7)加强各乡镇(街道)、部门的宣传意识,使各项工作都有宣传策划,提高新闻报道率,促进各项工作。

(8)策划组织多个大型工作、典型工作的宣传活动,争取在自治区级以上的新闻媒体有报道。

(9)继续抓好在《广西日报》的新闻报道。

(10)继续加大在广西电台的新闻报道力度。

(11)继续完善新闻信息报送网络。

4、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1)在学校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

七年级政治论文篇(9)

对高考的研究,长期都是学界的焦点,其参与讨论人数之多,涉猎领域视角之广,取得研究成果之丰富,让人惊叹。一直以来,人们更多的关注高考恢复以来的发展状况,对高考制度草创时期的研究则较为薄弱。笔者以为,要深刻理解当前的高考制度,对其初创时期的研究甚是必要。

杨学为先生为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作了许多开创性、基础性的工作,《高考文献》选取各年具有代表性的档案文件编排而成,内容丰富,涉及多个方面,不仅可以粗略了解建国后高考的发展状况,也奠定了高考研究的基础;《中国考试史文献集成》(第八卷)第一章搜集的一些讲话、政策等对前者有一定补充。何东昌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5)》择录了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领导人重要讲话、指示,重要会议文件、报刊资料等,对我们了解高考的发展过程中顶层设计的变化提供了有益的补充。此外,教育部办公厅主编的《教育文献法令汇编》、《高等教育文献法令汇编》分别包括了1949-1963年关于普通教育、1949-1957年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法律法规。

就管窥所及,众多的研究大多是对高考制度作长时段考察,概而言之,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

1.在高考的发展分期方面,多看到反运动的影响。杨学为认为理解的有关观点是正确理解高考史的关键,将高考的前十七年分为1949-1956年高考建立,1957-1958年反右斗争扩大化下高考受到批评,1959-1962年恢复经济问题下高考再次受到关注,1963-1965年重提阶级斗争下高考受到批评四个阶段。他指出,1957年时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制度的各项规章已基本确立;反运动后,“阶级路线问题”开始主宰招生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该研究对高考发展过程中的许多关键问题均有所涉及,是为高考史研究中里程碑式的成果。蒋超等的研究则将这十七年分为1949-1951年的过渡,1952-1956年奠基,1958-1960年深受教育革命影响,1961-1965年经历调整与危机四个阶段。他指出,高考全国统一招生模式在1959年终于确定下来。1958-1960年的高考在教育革命中,利用阶级斗争、群众运动的手段力图变革苏联模式回归革命传统的失败导致了的爆发,“在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经济与政治的利益动因”。1961-1965年的高考制度是“最有理性的时期,体现了典型的制度化特征”。纵观这十七年的高考发展,主要是围绕“通过政治审查来兑现”的“高考权利主体”的斗争,而1957年的反右是关键。此外,该书还搜集了许多回忆文章,对我们理解当时的高考也有极大帮助。邓北平认为优录制度的变迁史就是高校招生制度的变迁史。他通过对报名的政治资格与录取的政治审查的考察指出,优录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1954年,高校招生向工农开门,对所谓剥削阶级出身的人的排斥还不明显;1955-1957年,提高报名政治条件,严格政治审查,优录制度“初具规模与格局”;1958-1965年,政治审查日趋严格,“优录制度日臻完备,但日益显现出其政治性特点”。

2.在全面学苏的浪潮中,高校招生却采取了统一招生的办法,这一特殊的现象引人深思。日本学者大■丰认为原因有四:这种招考方式对国家而言效率最高。在减少考试带来的经济负担的同时,考生几乎可以报考所有的院校,对广大工农群众敞开了大学之门。“统一国家的观念”的影响。“科举”考试传统的影响。刘海峰等指出,统一高考制度的建立既出于政治、经济建设和巩固高等教育重新布局成果的时势需要,又受到高等教育和考试自身的发展规律制约,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需要于考试自身发展发展规律相结合的产物”。至于废除的原因,刘海峰认为,“一是受脱离了正确轨道的政治运动的影响;二是高考制度本身的弊端导致社会特别是大权在握的决策者原本存在的对高考的认识偏差与责难更加严重,并最终导致高考被废”。

3.对于高考的发展变化,多认为受到国家权力的影响。陈彬莉认为不同时期高考制度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约束条件不同。新政权下大学对政治权利的依赖而失去内在自治空间,人口压力,户籍制度共同成为新时期的约束条件。刘丽敏等则认为变化的原因在于国家招生政策的变化。她们研究指出建国初十七年政策“呈现出鲜明的国家主义特征和社会变迁的烙印;招生政策的演变轨迹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国家的真实需要密切相关”。胡金平等亦认同,同时还看到变化带来的新问题:“唯成份论”造成了新的不公平;过度强调政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对工业的一味强调直接造成考生在专业选择上对理工医类专业的追崇与对文史类专业的冷漠。董泽芳等以为变化的原因是由于国家主导下高等教育价值取向不同。建国初十七年“以培养革命者为目标的政治本位取向”分为三个阶段:1949-1957年“服务政治”与“培养专才”的价值定位;1958-1961年对“政治挂帅”与“教育跃进”的盲目适应;1961-1965年采取“教学为主”与“质量为重”的价值重构。

4.国家权力的一个重要体现是政治审查。孙华认为不断变化的政审标准“显示出作为执政集团在本阶级利益和社会公平之间的价值摆动:既要照顾本阶级利益,又要考虑社会稳定;既要保障必要的人才储备,又要控制自由的社会阶层流动”。宋长琨指出政审标准的变化意味着高考权利主体的变化。反运动和教育革命后,高考从“社会各阶级、阶层都拥有”的权利成为“无产阶级的统一战线”的专利。谢群的论文对高校招生中的政治审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探究政审背后的动因,实施政审的程序与方法,政审标准条文内容的变化以及使之产生变化的原因,反思招生中政审的施行所产生的影响。隋子辉的研究认为通过政治审查制度实现了入学、升学领域的“阶级路线”,进行了教育权利的分配,表现为工农及其子女有教育优先权,限制剥削阶级子女的升学,干部子弟享有教育特权。

因政治审查而产生教育公平问题。李春玲发现“并不是家庭成份最好的人受最多的教育,而是中等家庭成份的人受教育最多”,“可能是由于政治选拔机制与教育选拔机制交互作用的结果”。杜瑞军亦认为政策不同,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为谁所享就不同。1958年以后,学生的“政治质量”成为其能否进入高校的首要前提。罗立祝则认为高考中对工农群体的优惠政策是“国家在缩小阶层差异、促进教育公平方面所做的努力”,“是中国追求平均主义历史传统的当世再现”。但是,这些政策仍是不公平的。与众多“不公平”的论断不同,刘丽敏等认为“这一阶段的教育呈现出公平和精英垄断两种面相”,公平“来自于反对1949年以前的社会已经建立起来的精英生产方式,废弃其合法性,因此是革命意义上的公平”

5.关于学生来源的研究。董美英以某重点大学的学籍档案资料为基础发现:在家庭成分上,工农大学生逐渐增加;院校层次越高,剥削阶级子女被排斥越严重;工农和剥削阶级家庭出身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随着招生政策中政治要求与学业规定的博弈的变化而波动。在职业状况上,干部子女获得重点大学高等教育的机会高于工农子弟。梁晨等通过建立数据库、进行计量统计分析、教育政策研究等多学科研究认为,在新中国精英教育领域出现了一场传统中国和西方都未能作到的“无声的革命”,学生生源出现多样化,导致社会精英来源与构成的变化,从而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原因在于基础教育的推广普及、统一高考招生制度的建立以及重点中学的设置。而从政策角度来看,建国初十七年的革命得以发生,还主要依赖于“出身照顾”的各种措施。程家福等具体研究了农民子女重点大学入学机会问题,指出“1953-1965年,农民子女占全国高校新生总数的比例在快速增长,高达六成以上”,但是在重点大学中,“干部、知识分子、工人等阶层子女比农民子女拥有更多入学机会”。

虽然业已取得丰富研究成果,但对于建国初十七年的高考研究,笔者以为还有以下几方面值得大力拓展:1.影响高考变化除政治因素外,教育、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均能对其产生重大作用,需要分时间、分方面详细分析。2.各地特点不同,有必要从地方着手考察高考的地方特色。3.文本的制度与实际的制度运行之间有怎样的差别也是需要努力探索的。4.高考之于民众和国家的意义重大,探究其运行带来的诸多影响也是极有益的。此外梳理档案资料,搜集口述资料、时人回忆等不仅有益于保存史料,亦利于拓展研究,更多工作亟待我辈努力耕耘。

参考文献:

(1)杨学为总主编,陆震主编:《中国考试史文献集成》(第八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5)》,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年。

(3)杨学为:《中国高考史论》,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

(4)蒋超:《中国高考史》(第一卷),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8年。

(5)邓北平:《中国高等学校招生优录制度史研究(1949-2009)》,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年。

(6)大■丰:《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形成》,黄福涛译、苏真校,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65-267页。

(7)刘海峰等著:《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26-27页。

(8)刘海峰等著:《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30页。

(9)陈彬莉:《高考制度历史演变轨迹探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10)刘丽敏、阮丹青、杨善华:《教育选拔与社会变迁――高校招生政策之世纪演变》,《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11)胡金平、刘奇:《高校招生政策的结构性转向――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实践与启示》,《教育学术月刊》2013年第6期。

(12)董泽芳、黄健雄:《60年我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变迁的回顾与思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13)孙华:《我国高校招生政策100年述评》,《复旦教育论坛》2007年第1期,第62页。

(14)宋长琨:《前高考权利主体的演绎――1953-1965年的高考政审制度》,《中国考试》2009年第1期。

(15)谢群:《1953-1965年高校招生中的政治审查――以北京市为考察对象》,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七年级政治论文篇(10)

 

中国“十七年”电影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已经远离了当今的电影银幕和社会生活。这些曾经影响了一代甚至几代中国人的艺术作品,现已成为一段可供回忆与凭吊的“前尘往事”与“电影传奇”,在当下商业消费语境中散发着一缕古旧的历史余温。应该承认,“十七年”电影以其独特的历史与美学价值,为中国当代电影贡献了一批艺术精品。它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与经历过的曲折,也都成为宝贵的历史资源,值得今天的电影工作者学习、研究和借鉴。

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洪宏博士的专著《苏联影响与中国“十七年”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年版)即从一个独特而富有深意的角度,从中外比较电影史的宏观视野上,对中国“十七年”电影做了一次全新解读,为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十七年”电影生成的历史文化语境与艺术审美机制打开了一扇窗户,应视为学术界在这一研究领域的可喜收获。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该书特点进行概括评述。

一、历史意识与现代意识

以往的“十七年”电影研究,大多或者是从解读作品内容出发,联系创作实践,反思创作的意义与价值人文情怀,或者从艺术与政治关系的角度对具体创作现象进行述评。不少研究要么历史意识淡化,要么现代意识薄弱。相比而言,本书既注重还原历史现场,同时又在研究中强化现代意识,并将两者有机结合,为“十七年”电影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方法论。作者始终紧紧结合“十七年”政治文化语境展开论述。例如在谈到“十七年”“人民电影”的新范型时,作者即明确指出:“政治本位”是‘十七年’‘人民电影’的一个突出特征。”[①]这一论断是符合“十七年”文艺创作的历史实际的。毫无疑问,《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要求的文艺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基本原则,是构成“十七年”文艺语境的根本因素。艺术本体的审美特性被政治意识形态要求所挤压,艺术家们在政治要求与阶级斗争的高压线下顾虑重重,乃至形成了“不求艺术有功,但求政治无过”的违反艺术自律的创作心态。这些正是“十七年”文艺历史的真实状态。只有正视这些,才能真正面对“十七年”电影的历史实际。作者充分尊重历史事实,紧扣影响、制约“十七年”电影发展的政治文化实际,显示出清醒的历史意识。

在尊重历史的同时,本书也充满浓烈的现代气息,从而使历史研究获得了当代意识。例如,在论述“十七年”电影的价值问题时,作者旗帜鲜明地对“新左派”某些美化“十七年”及其文艺的观点,尤其是对其“抽离具体历史语境的逻辑推论”、“理论教条主义特征”、及其对现实负面现象产生之根源的错误判断等问题一一予以剖析和批判。[②]作者师法鲁迅等开创的“五四”传统,坚持“思想启蒙”与“国民性改造”的价值立场,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龙源期刊。

二、宏观比较与条分缕析

作者指出:“本书致力于从比较研究(主要是影响研究)的角度切入中国‘十七年’电影。”[③]中国“十七年”电影如何在“苏联影响”的动态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内蕴与艺术创造机制,如何在接受外来影响的同时致力于民族电影的独立创造,从而形成与苏联电影同中有异的独特面貌,是本书研究的重点所在,也是本书的主体内容。作者以开放的学术眼光与客观公正的学术态度,将“十七年”电影置于中苏比较的坐标上,从政治、历史、哲学、宗教与电影艺术等多个维度,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进行宏观阐述,脉络清晰人文情怀,层层递进,显示出开阔的学术视野,和富有整合力的逻辑思辨能力。

本书在宏观比较的同时,也对中苏电影展开了具体而微的分析。既阐述了中苏电影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相同和内在审美机制的相似而表现出的“同质性”,也对中苏电影的各自特性做了独到的剖析。同时,还从“十七年”电影剧作理论、电影艺术特性理论、“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现实题材喜剧电影、文学名著改编电影、以及中苏电影银幕美学等诸多方面,一一展开具体细致的论述,使宏观比较与微观剖析相互结合,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趋向深入。

三、理性观照与人文情怀

本书内容整体上理性而严谨,既有冷静的学院气息,也流露出丰厚的人文情怀。其文字表述平易朴实,毫无矫揉造作的虚伪浮华之风,更远离当下某些一味追求时尚名词、故意把读者绕得云里雾里的学术风气。在理性观照之余,细心的读者仍然能从某些章节内容中发现作者学术激情的闪耀和人文情怀的流露。诚然,电影作为艺术有其审美诗性的特质,客观冷静的学理分析与对艺术作品的诗性解读在效果上是相辅相成、殊途同归的,两者如果融会贯通得恰当,则会产生学理与诗性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本书在此方面即不乏成功的例子。例如在论述《烈火中永生》的主人公江姐形象时,作者结合电影的“几大段戏剧性情节”,运用戏剧性语言清晰地描画了影片中几个大的矛盾冲突所塑造出的江姐的言行举止与神情气概,从而使这一“超级英雄”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地映入读者的心里,不禁使人回想原作,回想江姐大义凛然、慷慨无畏的视觉形象[④]。又如作者在论述“十七年”电影的银幕美学特征时,开头即与读者一起寻找“十七年”电影中曾经活在银幕上的经典人物形象,以共同回忆为基础,即刻间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情感距离,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对其倾注了研究心血的“十七年”某些优秀电影的喜爱。

除以上特点外,本书对文献资料的选用翔实而完备。作者耙梳连篇累牍、浩如烟海的书籍报刊等史籍资料,据实征用人文情怀,取舍适当。同时本书架构合理,内容系统,体例规整。总之,毋庸赘言,洪宏博士的专著《苏联影响与中国“十七年”电影》厘清了“十七年”电影与苏联电影的复杂联系,从而对中国“十七年”电影进行了全新探讨,是中国电影研究,尤其是“十七年”电影研究中一份值得注意的学术结晶。(本文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①] 洪宏:《苏联影响与中国“十七年”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年版,第25页。

[②] 洪宏:《苏联影响与中国“十七年”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年版,第32页。

[③] 洪宏:《苏联影响与中国“十七年”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年版,第1页。

七年级政治论文篇(11)

马克思(诞生于一八一八年五月五日,逝世于一八八三年三月十四日)和恩格斯(诞生于一八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逝世于一八八五年八月五日)是科学共产主义的创造者和世界共度主义运动的创始人。他们批判地改造了人类思想于十九世纪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及社会主义三个方面的一切最好的成就,概括了数千年来被压迫阶级反对其奴役者革命斗争的经验,创造了科学共产主义。故马克思主义学说有三个组成部分,即哲学、政治经济学及社会主义。它在社会思想的发展上揭开了一个新时代。它是一种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及思想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一种普偏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只是它应用于各民族的具体条件时,在细节上有所不同而已。

马克思、恩格斯的这种革命学说,表现在他们的各种著作中。他们的著作是非常丰富的。根据苏联马、恩、列研究院所整理和印行的版本,他们的全集,共有三十卷,厚厚的三十五册(其中有几卷是两册)。编排分为三部分:(一至十六卷)为政论、哲学、历史;二(十七至二十卷)为资本论、剩余价值论;三(二十至三十卷)为通信。另外,还有“马、恩文库”,刊载马、恩遗著——草稿、笔记等,已出十二册。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最主要的著作如下(按著写年月排列):

1圣徒的家族(马、恩合著,一八四五年);

2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恩格斯著,一八四五年):

3德意志思想体系(马、恩合著,一八四五——一八四六年);

4哲学之贫困(马克思著,一八四十年。有中文译本——何思敬译,

新华书店出版,正在排印中。);

5共产党宣言(马、恩合著,一八四八年二月。有中文课本——博古

校译,新华书店出版。);

6雇佣劳动与资本(马克思著,一八四九年。有中文译本——王学文

、何锡麟译,见《政治经济学论丛》一书。);

7法兰西阶级斗争(马克思著,一八五年。有中文译本——柯柏年

译,解放社社出版。);

8德国农民战争(恩格斯著,一八五年。有中文译本——钱亦石译

,新华书店出版。);

9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恩格斯著,一八五一年九月至一八五二年九

月。有中文译本——柯柏年译,解放社出版。);

10拿破仑第三记(马克思著,一八五二年。有中文译本——柯柏年译,解放社出版。);

11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著,一八五九年。有中文译本——郭沫若译。);

12佛格特先生(马克思著,一八六年。);

13工资、价格及利润(马克思著,一八六五年六月。有中文译本——

王学文、何锡麟合译,见“政治经济学论丛”。

14资本论(马克思著,一八六七年。有中文译本——郭大力、王亚南合译,读者生活出版社出版。);

15“资本论”提纲(恩格斯著,一八六七至一八八五年。有中文译本——何锡麟译。);

16法兰西内战(马克思著,一八七一年。有中文译本——吴黎平、刘云合译,解放社出版。);

17论房屋问题(恩格斯著,一八七二年);

18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著,一八七五年。有中文译本——何思敬、徐冰合译,解放社出版。):

19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著,一八七三至一八八三年);

20劳动在猿变人过程中的作用(恩格斯著,一八六七年,包括在《自然辩证法》一书内。有中文译本——曹葆华、于光远合译,简称“从猿到人”,解放社出版。):

21反杜林(恩格斯著,一八七七年。有中文译本——吴黎平译。);

2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恩格斯著,一八七七年,包括在“反杜林”一书内。有中文译本——博古校译,解放社出版。);

23家族、私有财产及国家的起源(恩格斯著,一八八四年。有中文译本——张仲实译,解放社出版,正排印中。);

24论共产主义同盟史(恩格斯著,一八八五年。);

25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告终(恩格斯著,一八八六年。有中文译本——张仲实译,解放社出版,正排印中。);

26德国和法国的农民问题(恩格斯著,一八九四年。有中文译本,解放社出版,正排印中。);

27马、恩通信集(一八四六—一八九四年。有中文译本,延安出版。)

列宁(诞生于一八七年四月二十二日,逝世于一九二四年一月二十一日)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以后世界上最伟大的革命理论家。他是马、恩事业的最忠实的继承者。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根据新的革命经验,丰富了马恩的学说体系—马克思主义,把它提到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他在这些理论问题上,比如:关于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高阶段的问题、关于无产阶级的问题、关于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形式与方法的问题,关于无产阶级在一切人民革命中的领导权的问题、关于民族问题和殖民地问题、关于无产阶级政党问题等等,都向前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所以,斯大林给列宁的学说体系——列宁主义下了一个定义,说:“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而且列宁还实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早在三十一年前,他就领导苏联人民达到了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了帝俄地主资本家的统治,创造了无产阶级的国家。所以,列宁是人类历史上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创造者。

列宁的学说体系,他对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补充,见于他的各种著作。列宁全集,也是厚厚的三十卷,已出了三版。现在正印行第四版。另外,还有“列宁文存”,刊载列宁的遗稿——草稿,读书笔记等,已出版了二十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