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安全管理创新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7 16:40:43

安全管理创新论文

安全管理创新论文篇(1)

论文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我国物流也突破了传统的范畴。现代物流包括生产领域里的物资流通,流通领域里的商品流通;物流管理是企业对物资流通过程进行的组织、协调和控制。现代物流业转化,安全管理工作也随之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因此,在现代物流企业的安全管理中,只有对安全管理的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确保企业的安全。 论文关键词:现代物流企业;安全管理;策略 Abstract: As the market economy develops, the changes of time, China’s logistics has broken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areas. Modern logistics in the field of production, circulation of materials, in the field of commodity circulation and circulation; logistics management is a business-to-process materials circulation of the organization, coordination and control.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security management also will be in a lot of new changes. Therefore, in the modern logistics enterprise security management, only on the model of safety management reform and innovation can ensure the safety of enterprises. Key words: modern logistics enterprises; safety management; strategy 现代物流业作为一个新兴的复合型产业,近几年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社会物流需求持续、高速增长,物流业增加值稳步上升,社会物流总成本趋于平稳。企业原有的体制己经或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安全管理工作同时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安全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1我国物流企业管理现状 我国物流市场规模巨大,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各类物流企业快速成长,传统的运输、仓储、联运、货代等企业也加快了业务重组和资源整合的步伐;新兴物流企业在努力扩大规模和提升水平;民营和外资物流企业纷纷兴起和加入,加速拓展市场。目前,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模式、不同规模层次的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从目前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看,具有现代物流特征的物流企业一部分是在运输企业或仓储企业的基础上,通过物流服务的延伸和运作方式的变革转变为物流公司;还有一部分是为满足物流市场的需求,以物流事业为经营内容的新型物流企业,其中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以提供物流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第四方物流企业等。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物流成本占 GDP的比重仍然过高,社会物流整体效益差。由于管理体制改革的落后,我国企业物流的发展仍然处于“小、多、散、弱”的状态,普遍存在经营分散、功能单一、自动化程度低,物流布局不合理,物流技术含量不高,物流企业横向联合薄弱,物流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等问题,难以满足社会化物流的需要。 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相当多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产、供、销一体化”,“仓储、运输一条龙”的经营组织方式,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使采购、仓储和配送职能未能进行充分整合,无法实行一体化的内部供应链管理,不利于社会化专业分工。这种分散的、低水平的管理活动也存在许多安全管理弊端,抑制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 2保证现代物

安全管理创新论文篇(2)

一、安全管理控制力

控制力是系统结构中一种力的分类和定位,说明系统结构中的各种力量发挥作用时对系统整体或其它力量的影响力度。安全管理控制力则指在安全管理活动中,运用法律、法规、惯例、社会伦理、技术和文化等规制,影响和规范安全管理系统运行方向和频率的各种力量,即能够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使决策的制定与实施动态地符合主客观情况,实现安全管理预期目标的能力。当前社会经济活动中,致使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安全管理控制力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规制失效,责任缺失。安全法规、制度、技术标准等是客观规律、经验与教训的总结,从国家到企业各个层次都制定了相关政策、法规、条例、标准等来保证安全生产。然而,目前各类重大生产事故时有发生,直接说明政府安全规制流于形式或者无效,在安全管理领域政府责任是缺失的。

2.安全投入不足,技术设备老化。生产组织的技术支撑与投入严重不足,是导致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直接原因。安全事故的本质实际上就是技术风险。一方面,在竞争力低下或产权界定不清、利益朝不保夕的情况下,生产组织是无法产生充分的动力去满足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的,不会为安全生产进行长期技术设备投资,反而会尽量压缩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对落后、老化设备不会及时进行淘汰更新,以高风险的运行环境和匮乏的安全保障来谋取高额利润,生产事故的发生就成为必然。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工艺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危险源和安全隐患也呈现多样性与复杂性,实施安全管理控制就需要具有相应的技术含量。因此,不增加安全投入、不更新技术装备势必会造成管理水平低下,最终导致安全事故失控。

3.作业人员安全技术素质偏低。作业人员安全技术素质的高低对防范安全生产事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经济高速发展不相适应,资源相对匮乏的传统产业工人,都在为生存而奋斗,尤其是农民在劳动力剩余的情况下,就会走出“农门”,跳进一些工矿企业充当“脏累差重”活儿的重要承担者,同时也成为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牺牲者。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就业结构的变迁,使得生产的主体都是由技术素质、思想素质、文化水平、安全意识低下的农民工、外来工、临时工来承担。同时,生产组织也不愿意为他们的安全技术和文化水平的教育培训支付安全成本。导致作业人员素质低下,安全管理难度加大,违规违章作业比比皆是,安全事故频频发生。

4.安全文化缺乏效力。“安全文化”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故评估报告中首次提出,1992年被引入我国。是指企业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步培育形成的并且为全体员工普遍认可和共同遵守的安全价值观念、安全行为准则、团体意识、工作作风及思维方式的总和。

综上所述,要防范安全事故风险,必须改善并提高这几方面的控制力,通过创新激发潜在的创新力来防止控制力失控,使控制力随着创新力的提高而得到不断增强。

二、安全管理创新力

安全管理创新力是安全管理系统内部整合力的源泉,是指把系统中各种要素资源进行有效的内在变革,从而提高其内在素质,确保社会经济能够安全、高效、有序运行的能力。安全管理创新力主要体现在安全制度创新、安全技术创新、安全技能培训创新及安全文化创新方面。

1.安全制度创新。全面整合、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法律法规,避免法律法规之间相矛盾,重塑安全管理规制机制。坚持权力与责任共同授予的原则,解决政府间利益分享问题,保证规制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防止各级政府、安全规制机构和人员与生产组织间的利益分享和勾结。建立“国家监察,地方监管,组织负责,群众监督”的安全监管体系与制度;建立软性道德调节与刚性法律调节相结合、行政法律追究与社会追究相结合的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安全管理规制效果。激发并调动安全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防范安全事故风险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标准和规范,从制度上加强安全管理创新力建设,增强安全管理控制力。

2.安全技术创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的规模、工艺、自动化程度、材料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导致危险源和隐患呈现多样性与复杂性,事故模式不断翻新,灾害规模不断扩大,灾难性后果日益严重。因此,要实现生产过程的本质安全化,必须依靠技术进步,针对生产工艺过程及特点进行安全技术和新的生产工艺研究,努力提高安全技术的装备水平和生产工艺水平,构建安全信息网络,采用专家系统、模糊智能控制技术等预测并识别危险源,不断改进与完善监控预警系统,预防和控制事故发生。因此,安全技术尤其是监控预警技术必须与生产技术、设备同步或优先发展,增强安全管理的控制力,有效防范安全事故风险。

3.安全技能培训创新。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杜绝违章作业行为,提高作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责任感,是防范控制安全事故风险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安全技能培训创新,使创新的技能和意识能够随着生产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提高,从整体上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激发职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消除职工在安全生产上的麻痹大意思想和侥幸心理,确实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从而为保障安全奠定良好基础,使安全管理控制有效。

4.安全文化创新。思想控制行为,行为导致结果,安全文化建设以提高人的安全思想、意识来规范人的行为,以期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对生命意义的领悟和安全价值的认知,使全体员工在安全观念、目标、行为准则方面保持一致,形成心理认同的整体力量,就会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真正发挥安全文化的导向、激励、凝聚、规范等功能。

安全管理创新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孤立地只重视某一个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不可能形成真正的创新力。只有充分发挥各个部分之间的协作效应,才能从整体上形成有效的创新力,及时纠正并弥补控制力不足的状况,实现安全管理。

三、安全管理控制力与创新力的关系

1.从控制力与创新力的相互作用方式来看,二者具有因果负反馈关系。在安全生产系统中,生产事故之所以频繁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安全管理上的缺陷。现实中,安全管理缺乏有效的控制力使生产事故不断发生,而导致控制力不足的真正根源是安全管理缺乏创新力,它们之间是链条型因果关系。同时,在安全管理中,控制力缺失能激发其潜在创新能力,提供管理创新的初始动力;而创新力的提高也能给管理提供新的控制方式,进一步加强控制力,从而使安全管理的控制力呈现螺旋式上升趋势。控制能力的增强能够更好地确保系统安全运行的效果,使控制力与安全管理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这种使控制能力不断积累夸大,逐步缩小系统目标差的过程又具有负反馈的特性。由此,安全管理创新力与控制力是因果负反馈关系。

2.从系统动力观来看,安全管理创新力与控制力是源动力和外动力关系。任何系统的运行都必须有源动力驱使和外动力支持。安全生产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要能够正常良好地运行,既要充分发挥源动力的推动与促进作用,又要充分依靠外动力的支持。一般来说,源动力位于系统的内部,居于最核心的位置,具有潜在性、隐蔽性,不容易被挖掘和感知。外动力虽然不像源动力那样难以挖掘和感知,但是也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发现并被利用的,它是通过对一系列相关事物外在的表象的特征进行详细总结,找出共性及规律性,进而才能够最终认定。外动力直接作用于事物,是源动力发挥作用的媒介与通道;而源动力是事物发展壮大的本质所在,为事物不断前进提供初始动力。

3.从力的角度分析,安全管理创新力与控制力又具有内外力关系。从创新力与控制力的源动力与外动力出发,创新力又可以看作是内力,而控制力则是外力。

在安全管理这个大系统内,存在着控制与创新两个子系统,其中创新系统位于最里层,外层是控制系统。通常情况下,控制力与创新力分别在各自的空间内朝预期的方向运行。由于控制系统的设置及运作并不是天衣无缝,绝对完美的,所以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这些缺陷就成为控制平台上的缺口(这里假定创新系统与控制系统的交界处为控制平台)。在控制平台上,只要有缺口存在,生产事故就有可能随时发生。要弥补控制力缺口,确保安全生产,就要充分发挥系统中的源动力作用,使创新力在系统内加速运动,能够及时识别并跟踪控制系统存在的缺口,当缺口确定之时,创新力与控制力就会汇集于同一方向,从而找到问题所在。这时,创新系统根据存在的具体问题来加强自身创新力建设,从而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并提高控制系统,弥合控制缺口,优化控制平台,进一步提高控制力。如此循环往复,最终使创新力与控制力不断得到增强,控制力缺口越来越少,最终达到安全生产。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内力是根本,外力是条件;内力通过外力爆发出去,外力通过内力得到支持。即控制力是安全生产的充分条件,而创新力是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两力的有效整合可以增强系统安全运行的效果。在两力的整合过程中,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不同阶段,二者是前承后续一脉相承的统一体。也就是创新力是内力,是根本;控制力是外力,是条件,两力的有机协调促使安全系统不断优化。安全管理就是在这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呈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四、安全管理控制力与创新力协调统一的途径和方式

安全管理控制力与创新力不是一对非此即彼或此消彼长、一强一弱的矛盾关系,而是同一问题的两个密不可分的阶段,它们相互激发、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控制力与创新力的双重不足导致生产事故不断发生,但随着二者的相互增强与提高,生产事故又可得到避免,也就是在控制力与创新力呈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控制力与创新力得到有效的统一。

1.建立和完善授权与责任、监督体系,为两力协调统一提供平台。目前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一方面权限过于集中,导致决策链太长,在突发、紧急事件面前,现场作业人员由于无权决策而延误事故处理的最佳时机;另一方面责任体系极不完善,责任模糊不清,出问题后的责任追究具有随意性。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授权、责任与监督体系,实现安全管理创新力与控制力的动态统一。首先,授权就是把权限制度化之后转移给别人,它赋予受权人在一定权限范围内创新的能力。由于受权人的权力是有限的,因而授权本身就解决了创新力和控制力有机结合的问题。其次,建立与授权相配套的责任管理体系,又会大大增强控制力的有效性。第三,是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增强对各级管理人员的约束力和控制力。

2.树立科学安全观,为两力协调统一提供思想保障。科学安全观是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是人们对安全管理的认识和行为规范总和。包括安全理念、安全制度文化、安全设施与环境等。要用新的安全理念指导安全管理与实践,规范安全管理控制力的建设,增强安全管理的责任感及持久的驱动力,把握安全管理主动权,实现安全控制的目标和效果,正确处理安全、效益、质量和发展的矛盾,通过制度约束、机制激励和素质提升等创新手段,激发创新意识,增强安全管理创新力,完善安全管理标准和制度,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了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实现安全管理控制力与创新力的协调发展,防范安全事故风险。

3.挖掘创新源,为两力协调统一提供动力支持。创新力是安全管理系统的源动力,而创新力要充分发挥其效力,就离不开创新源的支持。创新源是产生创新力的源泉,是滋生、孕育创新力的摇篮,为创新力的发展壮大提供有利条件。它与制度、技术、材料、工艺及人力资源等密切相关,是各种资源相互整合、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根据安全管理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安全管理控制力缺失的具体表现,针对其主要方面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具有实际意义的创新源。通过挖掘与塑造创新源为创新活动提供动力支持,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创新力,进而增强控制力。

4.善于利用控制缺陷,为两力协调统一提供新的增长空间。由于安全事故具有灾难性后果,所以我们一直以避免安全事故为目标,但安全生产系统不可能绝对完美地运行,安全事故也就不可能完全避免。“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安全事故在带来灾难的同时也促使我们不断改进与完善安全生产系统。因此,对于安全生产事故,在有效控制和防范的同时,还要善于经营与利用,从损失中发现潜在收益,充分利用控制缺陷进一步激发创新潜力,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系统,促进安全生产的良性循环。正确看待并合理利用安全事故所反映的控制缺陷,不但能够激发创新力,而且能够更好地增强控制力,为两力的增强和协调统一提供新的空间。

安全,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永恒主题,而安全管理控制力与创新力的相互促进并达到协调统一是防范安全事故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安全管理创新论文篇(3)

2发电厂电气设备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在实际工作中,暴露出一些存在的问题: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不明确,管理层级结构应趋于扁平化;各项管理技术标准不够统一;数据基础不完善,缺乏对数据的分析处理;缺乏电子数据台账,数据共享性差。

3创新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和维护

3.1完善体系结构和规章制度

目前的发电厂电气运行安全管理体系冗杂,人员责任分工不明确,缺乏统一的规章制度约束。因此,建立健全体制结构,缩短管理层级实现扁平化管理,高度人员精简,明确责任分工;完善电气设备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实现统一标准统一管理显得十分必要。发电厂安全运行的体制需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高效灵活、分工明确,同时应有相关的电气运行安全管理机构。管理机构自上而下分设三级:中心站;生产技术部、安监部、检修部、发电部;检修班组、运行班组、安全员。其中,第一层级负责落实各级工作职责,保障设备管理的正常有序开展;第二层级分别从不同方面负责相关工作的落实把控,做到管理可控在控;第三层级负责具体任务的落实实施。通过开展质量改进活动,增强专业技术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心。广泛开展设备隐患排查及相关技术检查工作,切实做到责任到人,制定详细计划,遵循PDCA的原则,不断循环改进。

3.2强化班组安全管理

基层班组是企业最小细胞,也是企业在发展前进过程中的基石。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规程的执行最小单位就是班组,加强班组安全教育,打造“抓安全、重质量、讲时效”的新型企业班组,是推动企业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发电厂电气的实际工作中,班组安全管理仍然有着诸多问题,甚至管理者自身就存在着安全意识低,有着一些错误的安全认识。与此同时,班组成员的文化水平往往有着较大的差异,以下习惯性的违章情况仍然时有发生。安全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过于单一的形式让班组的安全教育效果大大降低。因此班组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应该结合班组生产实际和班组成员的自身实际,对工作的每一环节进行安全规范教育;安全教育也可以从设备安全出发,融入到职工安全生产规定和各项操作规范的学习当中去。增加现场安全培训能够加强员工的现场安全意识,激发起职工学习的兴趣,培养职工自身的安全责任感,与此同时应该选择有目的,有时效性的典型教育材料组织职工学习;鉴于班组员工实际情况的差异,应因材施教地对不同层次的学员进行安全教育,做到有的放矢,切实保证安全教育的效果;以《班组建设考核细则》为标准,强化工作过程管理,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建立量化、可检查的目标值,积极保障各项生产工作安全到位;班组按照工区下达的年度、月度工作计划,制定班组工作实施计划,并按年度、月度检查分析计划完成情况,对发现的安全问题、相应的改进措施有跟踪记录。

3.3加强电气设备安全管理

电气设备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电气设备的类型和型号选择、采购、入库、安全检查、使用到后期检修和维修等过程。完整的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从人员、设备、管理三个方面入手来不断提高这三者间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三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在电气设备最初的采购环节建立信息数据库,在电气设备的各个关键环节实行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反映电气设备的缺陷情况。电气设备的信息反馈,能够实现高效率、低支出,与此同时,能够提高物资流动效率。在此基础之上,对电气设备进行分类分级考评,做到有的放矢重点跟踪:将健康状态不良的电气设备录上报。缺陷记录是检修人员进行检修之前首先要检查的内容,因此,应该详细记录下电气设备缺陷情况、运行情况等相关记录。最后,应该加强电气设备检修人员工作的责任心,切实做好相关检修工作。

3.4实行状态检修方案计划性

检修是目前发电厂的电气设备的主要检修方法,如定期定点全面检修,突发事故检修。但是频繁的检修反而会增加电气设备的损耗情况;计划性检修往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缺乏对特定设备的针对性,缺乏对实际情况的考虑,检修效果也不甚理想。然而,新兴的状态检修方案对电气设备健康情况更有针对性。状态检修会对电气设备的故障进行预测和判断,甚至在故障发生之前彻底杜绝了设备缺陷的产生。对于存在故障隐患的设备还可以在网上远程诊断,决定该不该检修,何时检修,对什么部位进行检修。这种预测和判断是通过电气设备工作状态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这些数据就是电气设备的状态信息,包括运行工况、缺陷和检修记录。这就要求缺陷记录要详细准确,包含整个运行情况和实验过程。状态检修是根据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检修,是有目的的工作,因此状态检修的前提是必须要做好状态检测。状态检测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是及时发现设备缺陷,做到防患于未然;二是为主设备的运行管理提供方便,为检修提供依据,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根据状态检测,就能很方便地浏览到任一设备的当前和历史状态,并能迅速地对设备的未来状态进行预测。由此可见,状态检测是状态检修的必要手段。状态分析不能准确诊断设备是否存在缺陷、存在哪种缺陷,它只是做出初步的评价,为安排检修维护工作提供依据。

安全管理创新论文篇(4)

总体上看,经过积极努力,我矿企业文化建设基本达到了最初确定的“三步走”的创建目标。但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企业文化理念的宣传、灌输及渗透上不够深入扎实,学用理念还停留在宣传学习层面,还没有真正转化为生产力。二是在“手指口述”操作法的推行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存有个别基层单位重视不够、落实不力、措施不到位的现象。三是在岗位价值核心体系建设上不够完善到位,还有诸多问题需待解决。四是在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上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推进方案。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进一步采取措施,认真加以整改。

我们在总结今年、干好今年的同时,认真研究并初步确立了明年工作的总体思路及工作重点。

(一)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两个重点”,着力“三个提升”,抓好“八项工作”。

“一条主线”:以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线,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全矿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两个重点”:以创建“和谐文化”、推进和谐企业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理论武装、新闻宣传、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对外宣传等各项工作,扎实做好矿党委、矿行政阶段性重要工作及和谐企业建设的成就宣传、典型宣传。

“三个提升”: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提升舆论宣传的最大效能。20*年,我们将紧紧围绕企业中心任务,主动融入中心,自觉服务大局,力求做到宣传重点与“中心”对接、宣传触角顺“中心”延伸、宣传形式应“中心”所需。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矿党委、矿行政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全年各项奋斗目标上来,为推进和谐企业建设摇旗呐喊,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二是发挥优势,打造精品,着力提升舆论宣传的内在质量。2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我矿加快发展,推进和谐企业建设的关键年。对舆论宣传工作而言,机遇多、题材多、任务重、要求高。我们将积极发挥媒体优势,精心策划精品宣传,坚持对内宣传紧扣工作中心、引导持续跨越发展,对外宣传瞄准主流媒体、力推亮点优势,全方位打好规模宣传战役,通过动态宣传、形势宣传、典型宣传、政策宣传,全面塑造我矿“抢抓机遇、快速升位、和谐发展”的良好形象。三是创新载体,拓宽渠道,着力提升舆论宣传的影响力。为进一步拓宽宣传思路,提高宣传效果,20*年,我矿舆论宣传将重点在创新载体、拓展渠道上下功夫,使广播、电视、宣传栏等舆论工具整体联动、同步宣传、相互策应。做到动态宣传、典型宣传不断线。特别是在新闻报道的方式方法和途经上,既注重立体宣传,又注重平面宣传;既注重中央级媒体又兼顾地方媒体,形成对外宣传全方位、立体式、多点开花的生动局面,不断提升舆论宣传的影响力。

“八项工作”:一是坚持用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武装党员、教育群众,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巩固和发展全矿职工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二是扎实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不断提升创建水平;三是认真抓好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四是努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五是积极拓宽对外新闻宣传渠道,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六是扎实做好舆情调研工作,进一步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七是切实加强宣传队伍建设,促进宣传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八是不断加强宣传阵地建设,不断改善新闻宣传的基础设施。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初步打算是: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三个重点”,深化“三项建设”,抓好“六项工作”。

“一个目标”:围绕构建和谐企业这个目标,积极创新工作载体,深入扎实地开展企业文化创建活动。

安全管理创新论文篇(5)

一、 前言

企业生产系统是一个多工序、多环节的综合性系统,涉及到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工作的群体的多特征性、生产设备的可靠性和工作环境多变性等,这些因素的存在造成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且由于因素间存在有相互作用的正反馈和负反馈效应,形成因素间的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因此,企业生产系统是一个包含生产要素集聚与安全要素扩散的非线性非平衡系统。而目前对于企业生产系统研究主要是基于封闭、静态的传统线性思维方式进行的,没有考虑其非线性非平衡特性,这不仅不能揭示企业生产与安全协同的内在机理,更谈不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生产与安全协同。因此,必须采用开放、动态的现代非线性思维方式取代封闭、静态的传统线性思维方式。

企业生产系统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与外部环境进行以物质、能量和信息为主的各种能量的动态交换,是一个各种因素彼此渗透与互相制约的非线性非平衡系统。研究企业生产与安全协同动力机制,主要是对推动企业生产系统由危险向安全发展的各种动力及其规律的认识,熵理论通过系统熵流与熵产的变化规律的来解决非线性非平衡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本文采用熵理论对企业生产系统进行生产与安全协同动力机制研究,对于明晰企业生产与安全协同动力机制和避免企业安全事故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 企业生产系统耗散结构特征

1. 耗散结构理论。当一个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的开放系统,以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方式,获取所需的能量,由于外部条件和系统内部某个参量的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某个限定的阈值形成涨落,系统因此可能发生突变,由原来的混沌无序转变为有序状态。由于这种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需要耗费外界物质或能量才能维持,因此称之为“耗散结构”(Dissipative Structure)。一个系统属于耗散结构,则要符合开放系统、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四个基本条件。

2. 熵及熵变模型。熵是度量系统混乱程度的物理量,随着熵值的增大,系统的无序程度也会增加。要降低系统的熵值,才能使系统向有序方向演化。根据热力学定律,耗散结构理论创始人普利高津给出了总熵变表达式:

dS=dSf+dSg(1)

式中,系统的总熵变dS是由系统与外界的熵交换 dSf(称为熵流)和系统内的熵产生dSg(称为熵产,具有非负性)两部分组成。外界给系统注入的dSf熵流可为正、零或负,这要根据系统与其外界的相互作用而分析,从总熵变公式可知:仅当dSfdSg时,dS

3. 企业生产系统内能流与外能流。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生产安全系统的能量流动可分化外能流和内能流两种方式:(1)外能流。是指在企业生产系统外部流动,不能被企业生产动力系统所利用的能量,主要包括事故因素、管理因素、装备因素、人员素质因素、环境因素等产生的能量流。(2)内部能量流动(简称内能流)。是指流入到企业生产系统后,转变为企业生产动力系统能够利用的那部分能量。外能流和内能流两者关系如图1所示。

安全系统理论认为,导致事故产生的基本因子是“人—机—环境”三个方面。在图1中,为了维持企业生产正常运转,内能流中有一部分能量主要是沿“机—环境”传递的,称之为“机—环境”能流。“机—环境”能流包括事故因素、装备因素、环境因素、等能流;另一部分能量主要是沿“人”传递的,可称之为“人”能流,包括人员素质因素、管理因素等能流。在企业生产系统的能量流动中,“机—环境”能流与“人”能流是交织在一起,没有明显的区分。同时由于管理和人员因素有一定的主观性,而事故、装备和环境因素有一定客观性,因此,主观协同和客观协同也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于系统内。

4. 企业生产系统是一个耗散结构。企业生产系统符合耗散结构基本条件。首先,企业生产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企业要进行正常的生产活动,必须与外界环境产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其次,企业生产系统远离平衡态,其事故因素、装备因素、环境因素、人员素质因素等方面产生的能量流处于动态的不平衡态;再次,企业生产系统内部各要素和子系统间相互制约、相互推动形成非线性关系;最后,企业生产系统由于不断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会出现无数个小涨落,最终形成巨涨落,会出现更有序的状态,形成新的耗散结构,推动企业生产系统向安全方向发展。

三、 企业生产系统安全动力机制分析

突破企业生产系统当前安全的“瓶颈”的主要途径应是通过创新,增加企业生产系统内能流,从而在企业生产系统中引入负熵,实现企业生产系统的熵减。具体的企业生产安全动力系统框架如图2所示。

1. 企业生产系统安全的动力引擎。由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组成的创新体系是不断提升企业生产系统的安全水平的动力所在也是增强企业生产系统的内能流功能的源动力。企业生产系统技术创新是推动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源动力之一。“科技兴安”的提出,可见科技水平对安全的重要性,企业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无论是设备创新还是工艺创新,都能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生产系统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并且对行业安全水平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对企业生产系统安全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目前有些企业,存在严重“寻租行为”和制度配置的不公允性现象。因此,从宏观上政府必须进一步完善包括行业法律、劳动法、行政许可法等在内的一套法律体系,尽量避免企业安全立法供给短缺以及有效的实施机制缺失等情况出现;从微观上企业本身还要根据自身的安全生产情况和行业的特点,根据安全管理的发展趋势,制定出一套适合企业的创新型安全管理制度。

2. 企业生产系统安全的主动力分析。企业的生产安全水平的高低与企业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直接相关,因此,科技现代化和管理现代化是推动企业生产系统安全的主要动力。

科技现代化要求企业生产系统的科技水平的具有先进性,这需要资本、人力、环境和技术等各要素在企业生产系统中进行优化组合,来提高企业整体的生产安全水平。科技现代化的实现会加速管理现代化的进程,而管理现代化产生的科学管理理念,也会有益于科技现代化的推进,两动力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形成先进的企业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的建立和完善,形成巨大的辐射和吸引作用,产生了巨大的拉力。其大小与企业科技现代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成正比,与科技、管理的现代化程度和欠现代化程度之间差距的平方成反比。

企业生产系统现代化子系统对企业生产系统欠现代化子系统会产生强大的拉力作用,产生拉力作用的内在原因是生产安全水平和劳动者素质的不断提高,其中劳动者素质是最重要的因素,对企业生产与安全协同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先进的设备具有本质安全化,使企业的生产安全水平得到提高,企业如果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培训劳动者,使劳动者安全素质得以提高,将进一步提高企业生产与安全协同的水平。可用图3表示。

在图3中,企业生产与安全协同过程主动力由两个部分组成。首先,科技现代化和管理现代化中的因素对欠现代化子系统产生方向产生拉力作用,同时,后者中的因素对前者产生推力作用,使得企业生产与安全协同过程具有相当大的主动力。企业生产系统欠现代化子系统通过吸收负熵流,即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成果,逐渐转变为现代化子系统。目前,欠现代化子系统中的劳动生产率以及劳动者科技现代化素质还很低,如果不致力于改善这两个方面,那么这种推动作用将会不断减弱直至消失。企业生产与安全协同系统无动力可言。

3. 企业生产系统安全的从动力分析。在企业的生产与安全协同过程中,除受到上述的主动力作用以外,还受其它一些外部力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督作用力。政府监管乏力是导致经济运行中企业出现各种事故的重要原因。虽然政府部门制定了企业安全生产法规方面,明确企业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但政府监督的作用不够突出,如存在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和对事故的违法成本偏低等问题。因此,需加大政府的监督作用力来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2)民间资本带动作用力。企业的安全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资金投入的多少。安全投入减少使得安全科技、安全设备和安全管理等各方面严重不足。民间资本的流入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安全投入,促进管理现代化和科技现代化的发展。因此,可以通过创新投融资制度,在保证民间资本能够有长期稳定的利润的前提下,将民间资本引入到企业安全发展的薄弱环节,解决企业长期安全投入的不足,有效提高企业安全水平。

(3)信息化管理的带动作用力。安全管理目前正从传统的事后追踪变为事前的预防控制,信息技术的应用为解决这种事故处理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技术支持,利用计算机安全监测系统可以及时处理和反馈生产安全信息,能及时发现事故隐患,使安全决策更科学。因此,信息化管理必将推进企业生产与安全协同进程。

四、 结论

在企业生产与安全协同发展过程中,企业生产与安全协同动力系统的构成不但影响到系统协同发展进,而且由于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形成有力的动力机制,推动企业生产安全水平的向前发展。

1. 本文运用熵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企业生产系统,结果表明:企业生产系统是一个包含生产要素集聚与安全耗散的耗散结构系统。运用上述理论对系统的生产与安全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是可行的。

2. 利用熵变理论对企业生产与安全协同动力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等,企业生产系统中的欠现代化子系统可从外部的环境引入负熵流,增强内能流流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增长企业生产与安全协同发展的主动力以及从动力。全面提升企业的生产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 Laurence David. Safety rules and regulat- ions on mine sites-The problem and a solution. 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2005,36(1):39-50.

2. 姚慧丽.基于自组织与熵理论的企业扩张机理与相关决策研究.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7.

3. 温泉.耗散结构理论视角中的科学发展观.学理论,2009,(11):14-16.

4. 王伟,黄莉,封学军.基于耗散结构的区域物流系统科学发展机理研究.中国市场,2010,(6):24-28.

5. 穆建军.基于熵理论的西部地区城市化可持续协调发展理论方法研究.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09.

6. 杨琳,何芳.基于耗散理论的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的弹性管理研究.地理科学,2007,(10):16-21.

7. 胡亦武,王朋.熵理论下的大学国际化动力机制创新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0,(8):35-41.

安全管理创新论文篇(6)

[DOI]10.13939/ki.zgsc.2017.15.029

1 引 言

随着21世纪全球化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传播和应用对现行的政府管理体系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是政府质监部门为了保证社会经济平稳安全发展的最重要的模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关系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维护,它是市场经济公平有序地发展的基础,也是维护各行各业产品质量和设备安全的基础。但是因为新中国成立时间短,政治经济体制还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应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就存在着基础薄弱的问题,不管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技术人员的水平都远远落后于部分发达国家。

与此同时,随着BPR理论的兴起和传入,我国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新环境必须对其管理流程进行新的思考和创新。这种创新是针对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中的质量安全标准、质量安全成本、质量安全流程进行最基本的、最彻底的、效果显著的改革。传统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更倾向于边界清晰的组织管理,每个职能部门及其成员都有着明确的职责划分,但是新的创新改革则是把这种传统的有边界组织管理推向一种更自由更契合的无边界、无缝隙的组织管理模式。这种改革的结果是破除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旧的,将其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进行功能和衔接的重新划分,使整个管理流程更加顺畅,构建出合理高效的网格化组织机构。

2 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首先,省质检委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主要职责:一是对工农业产品,特别是食品、医药卫生用品等具体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二是对国家文化教育行业的引导、国家科学研究的发展、国家安全的控制以及国内国外经济贸易的监督等;三是对建筑结构工程的建设、环境生态平衡的监理、各服务行业等与国民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保障有关的各个领域的质量问题进行监督规范。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技术手段是通过法律法规严格约束以上各个领域的安全建设,通过规范的计量安全方法和严谨先进的技术安全手段使得省质检委所负责的各个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化、严谨化、可靠化。

其次,质量问题是所有社会经济产品生产和发展的命脉。任何企业和单位,无论是生产有形的产品,还是提供无形的服务,都存在一个质量的问题。质量控制是企业抢占行业市场最有力的手段,就长久发展而言,质量是它的生命力。但是在传统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监督下,现有的市场企业并没有达到有效的质量控制,我国的质监系统还存在着非常大的问题和漏洞。抛开企业本身的质量监控意识不谈,仅分析现有的国家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它就存在着诸如:管理机构分工过细、结构臃肿、层次较多、责任交叉、行政效能极低等问题,根本无力全权监管整个市场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问题。

最后,整体来说,现行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是存在很多问题的,在整个社会中口碑非常差,缺乏必要的信誉。究其根本,则可以归纳成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省质检委的管理工作存在地方干预的问题。因为省质检委部门的特殊性,整个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实行的省级以下垂直管理的模式。省级要求质量安全管理部门把好进入市场的产品质量关卡,但是推行到地方进行具体执行的时候,就存在一定的政令误差。地方政府不能把促进地方经发展与上级传达的政令和谐统一起来,致使地方纳税大户得到庇佑,其生产的假冒伪劣产品依然肆无忌惮地流入市场。第二,省质检委的体制矛盾导致质量安全管理机制运行混乱。食品、医药、卫生和农林牧等各个部门存在交叉和冲突,在遇到权力执行问题时各个部门互相争抢,但遇到责任承担问题时则会出现各个部门相互推诿的情况。干部素质不够,受中国国情影响严重,“人情案”和“关系案”层出不穷,行政策略出现偏颇,惩处责罚有失公允,进一步导致市场安全质量问题横行。

3 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创新路径的理论研究

关于省质检委下行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创新改革,本文所提供的一种创新路径为管理流程改造。所有政府部门的管理流程都是一种从输入到输出的转换,整个过程中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律把行政管理成本转换成对社会有价值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而在省质检委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就是借鉴现有的企业流程创新方法,以公众需求为主要参考、以服务质量为工作重心、以打击力度为改进方向,对省质检垂直管理体系进行彻底的、完全的改造和重组,以高效率、严打击、重规范为改造重点,争取在质量安全管理监督的过程中让社会公众满意。彻底抛开传统管理体系一味注重职能分工的管理结构框架,把关注点放在质量安全管理流程的分工上去,把每一个流程的环节都当作相互独立又互有联系的整体来看,建立一种新型的上下级关系和部门内部关系体系,改变体系责任划分,把只对上级负责转换成对公众负责,形成一种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互相协调的整体业务流程体系。摒弃各自部门追求利益忽略部门效能的传统模式,更多的是对公众需求负责的部门间相互平等的新型管理模式。必要时可以通过省质检委的电子政务系统建立来实现一个公开透明的公众监督应用体系。

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创新路径的理论拓展。与其他的发达国家实例相比,本文提供的关于省质检委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路径的理论研究更多地侧重于电子政务系统的建立、行政服务审批改革和管理流程改造三个方面。在电子政务系统建立层面,如何打破省质检委这样的政府部门惯有的人为的职能分工和上下级辖制使其管理体系业务流程得到完全的重组和优化是其理论研究的重点。在行政服务审批改革层面,如何从以职能为中心转化成以公众需求导向为中心、从无流程管理结构配置转化成无边界、无缝隙的并联式流程型管理体系则是其理论研究的重点。要求创新性行政服务审批组织结构以顺应民意为工作重心,在有效整合行政资源的情况下,采用单一的行政服务窗口,充分发挥体系协调能力,把原本的职能分工转变成统筹合作。在管理流程改造层面上,综合以上两点,简化管理结构、降低审批流程环节、严谨质量监控措施、加大惩处力度,提高办事效率。

4 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创新路径的实施步骤

现有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要想创新、突破、完成管理流程的再造计划,必然需要重新构筑自身的行政价值理念,将系统的政府职能划分转换成流程分工、引进电子系统和信息技术来提高部门的执行力和透明度。

首先,重新构筑自身的行政价值理念。要求省质检委的工作人员能够克服长久养成的工作模式和习惯,忽略传统文化带来的影响、抛却“官本位”思想带来的体制僵化,把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流程优化规范化、远离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的权力之争和责任推诿,一切以“人民的意识”为中心,从根本上提高群众的满意度,促进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的推行和完善。

其次,坚持从政府管理层面进行整体改革,为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流程化改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质量安全的技术监督职能转换是整个管理体系变革的重点和根本,必须重新划分各部门的职能要点,实施无边界、无缝隙的相互协作互有关联的流程化分工,加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整个社会经济和生产的宏观调控和把握。在现有的省质检委垂直管理的基础上,调整产业政策,处理好地方经济发展和质量监控之间的关系,规范质量安全管理的流程、改善中央质量安全部门和地方质量安全部门、地方质量安全部门和地方行政管理部门、地方质量安全部门和地方经济发展大户之间的关系、建立高效率、高配置、结构合理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再次,引进电子系统和信息技术,为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改革发展的新手段。将政府组织结构进行透明化、规范化和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电子系统和信息技术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中能够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不仅节省公民办事的时间,提高效率,还能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使整个质量安全管理的流程更加清晰、公开和透明,有利于整个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流程化改革创新和建设。

最后,提升省质检委质量安全管理部门改革的执行力。所有政策的改革和推行最终都将落实在执行力上。关于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创新方案的推行,其一可以落实在责任追究上面,前期的传统质量安全管理体制本身责任划分不够明朗,此举一方面推进改革,另一方面也是为改革撕开一个切入点。其二则可以落实在省质检委的公务员考核上面,把年终考核转变成过程考核,一方面符合流程化分工的特c,另一方面能够随时推动改革的发展。

5 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创新方案推行的阻力

第一,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是巨大的。“官本位”思想向“以民为本”转换并不容易。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流程改造计划要想顺利地实施必然要打破传统。第二,政府体制的矛盾非常突出。省质检委是政府组织部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模块,所以也存在着政府机构惯有的矛盾,职责划分不明、领导权力交叉、监督力度不够、地方干预过大等。第三,职能转变实施困难。现有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涉及非常多的部门和企业,各部门之间权责不统一是一个方面,要想充分划分职能、进行流程化改革要触动的不是一方的利益,必须突破这种桎梏才能彻底变革。第四,信息技术方面存在技术障碍。在本文所提供的质量安全流程化改革和创新方案中,信息技术的应用非常重要。但是把流程再造的改革推进与日新月异的信息化电子政务相结合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短期内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叶勇.政府流程再造:理论与实践的探索[D].长春:吉林大学,2007.

安全管理创新论文篇(7)

关键词 安全监督 体系创新 企业管理

现代管理理论提倡的是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位,M一步提升人的素质,激发个体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主动意识,而且管理模式越来越有弹性,组织机构更加灵活,可以很快的传送信息,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在企业的安全监督方面,应用现代管理理论,可以保证企业长期的生产安全,使事后监督转变为事前的预防,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的管理制度以及办法,不断的创新制度、技术以及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监督体系,打造完善的企业安全监督体制。

一、创新企业安全监督的方式

企业之所以频发生产事故,主要是因为:缺乏先进技术、设备落后、操作错误以及安全管理存在漏洞。在这当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安全管理存在漏洞。按照现代管理理论,管理要以人为本,安全管理实际上是对人的管理,然后才是管理技术以及设备。企业安全监督指的是,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之下,监督料、机以及人等,其把安全放在首位。国内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特征为:政府监督和其他监督相结合、国家监察和地方监察相结合以及行业监管和综合监管相结合。企业的安全监督不能脱离这个框架,同时,各个企业的生产情况不一样,因此,要结合他们的具体情况,紧紧围绕事实和法律,创新有利于本企业的安全监督模式。

现阶段,国内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主要是国家监督、行业管理、企业负责以及群众监察。在这种框架之下,企业要实现精细化管理,创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安全监督制度,发挥出现代管理理论的创新作用。以往的安全监督机制提倡的是物本管理,利用管理制度控制人的行为,从而实现管理效果,特点是把生产效率摆在首位,而忽视了人。但是,现代管理理论提倡的是人本以及心本管理,人本管理更加的柔和,将人作为主体,通过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员工的主动意识,在管理时,会更多的关注人,从而实现管理的效果。人本管理的进一步深化就是心本管理,这种管理更重视把握人心,让员工可以主动的参与安全管理。在创新企业安全监督机制时,要更多的应用到人本以及心本管理,这样才能使管理机制的内容更加的丰富,提高安全性。

二、协调好安全管理与监督两者的关系

企业安全监督体系是独立的,不过从整体上来说,其仍旧是安全管理的内容,因此要明确他们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落实各级人员所担负的安全管理以及监督的责任,这样才能保证各种措施真正的执行。

(一)要明确安全监督的具体内容

企业安全监督包含以下内容:首先,监督生产过程的安全性,比如生产工艺流程的执行情况、是否按照规定步骤进行操作、安全制度以及生产方案是否真正落实、重要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基层岗位是否存在违规现象以及是否实现生产指标等,上述内容可以保证生产的安全性。其次,安全活动与安全检查,比如现场安全检查的实际情况、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安全日记是否记录以及事故预演的演练情况等,这也属于安全监督的范畴。最后,重点控制内容,其中有生产关键环节的监督情况、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手段是否落实以及关键设施的现场监控情况等。

(二)提高安全监督技术以及方法

安全管理包含在管理科学当中,指的是为了达到安全效果,而展开的组织、计划、控制以及决策等活动,而安全管理又包括安全监督,其非常注重监督的技术以及手段。在实践当中,安全监督会遇到很多问题,当然也会遇到很多障碍,这要求安全监督工作人员要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创新工作办法,为了进一步完善安全监督的运行机制以及办法,需要从制度、技术、监督流程以及人员配置等方面着手。

总的来说,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企业安全生产开始成为关键的问题,为了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收益,在竞争当中占据优势,必须保证企业可以长时间的安全生产。企业安全监督体系是依据安全管理所创建,应用了现代管理理论,从制度的角度上,确保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明确安全以及监督的责任,这样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较好的安全业绩,所以,安全监督在大多数的企业当中得到普及。实践表明,安全监督体系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效率。

安全管理创新论文篇(8)

在安全生产论坛会上的总结讲话 同志们: 经过两个多月的认真筹备,今天上午,我矿首届安全生产论坛会如期 召开了。刚才,来自基层单位的几位同志发表了自己的论文,首先,我 代表矿党委、矿行政向今天受到表彰的个人表示衷心祝贺!向莅临今天 会议的集团公司领导表示热烈欢迎! 安全生产是煤矿的头等大事,它关系着职工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家庭 幸福,影响着企业的稳定和发展的兴衰成败,但煤矿安全生产又是一项 艰巨复杂的工作,想抓好确实不容易。我们今天举办安全生产论坛会, 目的就是及时总结安全生产管理的新经验、新方法,不断丰富安全管理 的内涵,使我们的安全管理水平和管理层次实现快速提升,促进矿区安 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刚才,几位同志谈的都非常好,既有很高的理论 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像刘成明同志的《加强思想*工作,发展安 全文化生产力》是安全思想教育和安全管理相互渗透的成果,周卫星同 志的《煤矿安全质量工作方向的探索》是在较长时期的安全质量标准化 实践中认真摸索和总结出来的科学管理方法。应该说,我们几位同志的 论文质量都是较高的,对今后改进我矿的安全工作、创新安全管理方法 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为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推进安全生产论坛持续有效地开展,下面我 再强调两点意见: 一、加强宣传,积极参与 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使广大干部职工深刻认识举办安全生产论 坛的重要意义,调动参与的积极性,以较高的热情投身于这项工作中 去。各单位要以此为契机,改进安全管理的方法,创新工作形式,结合 本单位的实际,经常举办安全生产座谈会、安全生产大家谈等群众性活 动,启迪广大职工对安全工作进行深入思考和系统总结,变职工参与安 全生产论坛过程为学习安全知识的过程,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 和事故防范能力,逐步实现安全生产由被动防范向过程控制、从事故查 处向事前预防、从他律管理向自主管理、从简单粗放管理向法制化、制 度化、人性化管理转变,通过广泛参与,不断夯实矿井安全生产的基 础。 二、围绕重点,攻坚克难 首届安全生产论坛的成功召开已经给我们开了一个好头,出了不少优 秀的作品,但煤矿安全工作不是一劳永逸,它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 的工作,受不同时期职工心理、外界环境等多种 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为 此,要继续围绕矿井安全生产的重点、难点刻苦钻研、潜心探索,结核 我矿实

际,围绕如何提高职工教育培训效果,创新安全质量标准化工 作,加强班队管理,强化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及制约我矿安全生产的难 题进行开展,多出有新意、有深度的安全论文。 同志们!安全生产论坛作为一项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安全工作只 有起点,没有终点,从现在到年底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的安全工 作任重而道远,要借本次安全生产论坛会的东风,结合当前矿井百日安 全活动的开展,做细、做实我矿的安全工作。安监处、宣传部、职教办 等部门,一方面要组织好优秀论文的学习交流工作,另一方面今后要定 期召开安全生产研讨会,为各单位交流探讨创造有利条件,指导、帮助 基层单位总结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同时,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安全工 作现状,认真反思安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虚心向兄弟单位学 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安全管理水平。我相信!通过举行本次安 全论坛一定能够为我矿的安全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也一定能够推进百日 安全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实现到年底的安全生产,为今年的工作收好 尾,为明年的工作起好步。 谢谢大家!

安全管理创新论文篇(9)

在安全生产论坛会上的总结讲话同志们:经过两个多月的认真筹备,今天上午,我矿首届安全生产论坛会如期召开了。刚才,来自基层单位的几位同志发表了自己的论文,首先,我代表矿党委、矿行政向今天受到表彰的个人表示衷心祝贺!向莅临今天会议的集团公司领导表示热烈欢迎!安全生产是煤矿的头等大事,它关系着职工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家庭幸福,影响着企业的稳定和发展的兴衰成败,但煤矿安全生产又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想抓好确实不容易。我们今天举办安全生产论坛会,目的就是及时总结安全生产管理的新经验、新方法,不断丰富安全管理的内涵,使我们的安全管理水平和管理层次实现快速提升,促进矿区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刚才,几位同志谈的都非常好,既有很高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像刘成明同志的《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安全文化生产力》是安全思想教育和安全管理相互渗透的成果,周卫星同志的《煤矿安全质量工作方向的探索》是在较长时期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实践中认真摸索和总结出来的科学管理方法。应该说,我们几位同志的论文质量都是较高的,对今后改进我矿的安全工作、创新安全管理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推进安全生产论坛持续有效地开展,下面我再强调两点意见:一、加强宣传,积极参与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使广大干部职工深刻认识举办安全生产论坛的重要意义,调动参与的积极性,以较高的热情投身于这项工作中去。各单位要以此为契机,改进安全管理的方法,创新工作形式,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经常举办安全生产座谈会、安全生产大家谈等群众性活动,启迪广大职工对安全工作进行深入思考和系统总结,变职工参与安全生产论坛过程为学习安全知识的过程,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和事故防范能力,逐步实现安全生产由被动防范向过程控制、从事故查处向事前预防、从他律管理向自主管理、从简单粗放管理向法制化、制度化、人性化管理转变,通过广泛参与,不断夯实矿井安全生产的基础。二、围绕重点,攻坚克难首届安全生产论坛的成功召开已经给我们开了一个好头,出了不少优秀的作品,但煤矿安全工作不是一劳永逸,它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工作,受不同时期职工心理、外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为此,要继续围绕矿井安全生产的重点、难点刻苦钻研、潜心探索,结核我矿实际,围绕如何提高职工教育培训效果,创新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加强班队管理,强化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及制约我矿安全生产的难题进行开展,多出有新意、有深度的安全论文。同志们!安全生产论坛作为一项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从现在到年底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的安全工作任重而道远,要借本次安全生产论坛会的东风,结合当前矿井百日安全活动的开展,做细、做实我矿的安全工作。安监处、宣传部、职教办等部门,一方面要组织好优秀论文的学习交流工作,另一方面今后要定期召开安全生产研讨会,为各单位交流探讨创造有利条件,指导、帮助基层单位总结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同时,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安全工作现状,认真反思安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虚心向兄弟单位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安全管理水平。我相信!通过举行本次安全论坛一定能够为我矿的安全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也一定能够推进百日安全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实现到年底的安全生产,为今年的工作收好尾,为明年的工作起好步。谢谢大家!

安全管理创新论文篇(10)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生产工艺的不断创新、“以人为本、以人的生命和健康为本”理念的不断深化,都对企业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灵魂,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有必要放眼长远,构建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从思想、制度、机制、文化、监管和新技术等层面,既要注重宏观角度的规范,又要注重微观角度的落实,严把生产安全关,严把生产质量关,严把生产监管关,着力提升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烟草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快速发展,始终立于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

1.新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内涵和意义

新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管理模式而言的。事实上,长期以来,我国烟草行业承袭固有的管理机制,虽然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随着行业发展的深度调整,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安全生产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新困境不断涌现,这就为创建新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创造了可行性条件。

1.1新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内涵

新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重在“新”的意义的凸显,传统意义上,在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管方面,强调领导重视,但是在具体的组织和执行环节,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新的管理体系重视责任细化,重视目标制定,重视落实环节的督促和执行;在安全生产的制度建设方面,新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重在“制度钢化”和“制度创新”,制度钢化是指对于安全生产制度无论是谁,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无条件严格遵守,不能破坏其权威性和稳定性,同时安全生产制度又要具有创新性,要富有前瞻性,不能一成不变;安全生产文化建设方面,注重人的力量的挖掘,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形成“全员重视、全员参与、全员献计”的浓厚氛围。

1.2新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意义

对于烟草行业而言,构建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1.2.1从产业安全的角度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而言,尤其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国烟与外烟争夺零售终端市场的竞争已日趋激烈,烟草行业急需改变原有的封闭思路并提高整体竞争力。[1] 实际上,这里内在的包含了信息化建设和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创新两层含义,企业需要在这两个方面注重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这是烟草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烟草行业加速蜕变的关键所在。

1.2.2从行业发展的角度

安全生产关乎行业发展,在我国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各行业都抢抓机遇,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和安全监管,确保企业平稳健康运行。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行业、任何企业出现安全生产的大事故,都将对该企业发展造成“一票否决”的致命硬伤,将会给整个烟草行业的发展蒙上阴影。构建新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施无缝化管理,具有显著意义。

1.2.3从企业形象的角度

由于烟草行业的特殊性,企业往往更乐于承担社会责任,重视自我形象的塑造。事实上,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保障卷烟产品生产质量,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将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企业深谙此理,在生产实践中,注重安全生产管理各个环节的创新和优化,这将有利于烟草企业为自身发展赢得有利的外部环境和舆论支持。

2.安全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

我国烟草行业在长期的探索和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生产监督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在实践中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滞后,缺乏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对于安全生产管理新技术的研发、新策略的实施,新理念的应用都有明显不足之处。

2.1重视不足

此处的重视不足,不是泛泛意义上的缺乏重视。实践中,烟草行业相关领导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已经有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对新时期烟草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面临的新问题,缺乏清晰地认识,尤其是对烟草行业安全生产信息管理、信息安全监管和安全文化建设方面,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有力的措施。

2.2监管缺位

烟草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与安全生产监管是一个体系,相辅相成,不能将两者割裂,但是我国烟草行业的安全生产监管从制度保障、动态监管、技术创新、奖惩机制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而且过多依赖于内部监管,在实施环节难免存在“人情往来”“寻租空间”,这就为安全生产监管带来了现实困难,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实施。

2.3文化建设形式化

烟草行业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存在“形式化”“表面文章”的现象,安全文化建设应该渗透到安全生产的各个实战环节,而不是简单地一个口号的制定,一个活动的举办,一场会议的召开就能够将整个企业的安全生产的文化氛围带动起来,这样往往形成短期效应,将容易使得企业内部员工和领导在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管方面出现松懈和麻痹、淡薄的现象。

2.4技术创新乏力

安全生产管理需要紧跟时展,紧跟企业工艺创新和设备更新,这就需要烟草企业立足实际,实施安全生产管理技术的创新。由于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技术投入产出效益上的认识存在不足,忽视技术创新和管理投入,过多的重视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使得现有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和技术难以适应企业的发展与变化。

3.新型安全生产的对策和建议

3.1构建新型安全生产领导机制

新型安全生产管理领导机制着眼于安全生产的全过程,着眼于安全生产的新问题,为安全生产管理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层次化、网络化的管理机制。细化责任,强调安全生产各个环节的责任落实。

在实践中要强化领导机制、健全组织建设、提高人员安全技能、重视人员雇佣期间的工作安全,将安全生产管理与相关人员的工作绩效紧密结合。[2]注重领导机制的创新,探索实施“值班安全总监”的制度,让每一名基层员工都有机会担当领导角色,并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参与生产管理的积极性。

3.2构建新型安全生产保障机制

构建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保障机制,是确保安全生产管理在实施环节,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

保障机制主要涉及制度机制的创新和安全生产管理队伍的建设,尤其是管理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安全生产管理队伍,对于安全生产管理有重要意义。管理队伍在组织架构上要注重简化,职能权限不受任何部门的牵制。独立性强,确保他们在安全管理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督促相关责任部门整改,并且在安全管理中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做好安全管理信息的汇总和分析,更好地指导下一步的安全生产工作。

3.3构建新型安全生产的监管机制

新型的监管机制,应该将烟草企业的生产环节、管理环节和监管环节实行分类指导、分层实施。以创新眼光审视现代企业的安全监管工作,首先要注重细节,严把监管环节,“安全工作无小事”,安全隐患往往隐藏在细节之中,要注重从小处着手,关注烟草配送、轮班期间的车间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节日值班等细节;制定详细的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应对计划;创新监管机制,在有条件的基础上,实施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监管的职责以招标方式外包给其他专业化企业或第三方机构,独立运作的监管机制将大大提高监管效率,并且减少不必要的内部成本开支,压缩寻租空间,减少寻租发生的可能性。

3.4加强新型安全生产管理文化建设

管理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理念,是烟草企业“以人为本”安全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3] “以人为本”的理念,内在的将“人”的价值放在了文化建设的关键位置。

“企业为人、企业靠人”的人本理念,在实践中将成为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烟草企业要注重员工安全意识培养,将“企业是我家,安全生产靠大家”的理念内化为全体员工的精神共识和自觉实践;要注重打造内聚人心、外塑形象的优秀企业文化,问计于员工、问需于员工,以企业文化展现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理念和价值取向;营造安全生产管理的浓厚氛围,人人有责,人人是安全生产的监督员、责任人。为了自己,为了他人,为了企业,自觉实施安全生产细则,自觉重视安全生产隐患,自觉抵制麻痹大意倾向,自觉担当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3.5强化新型安全生产技术创新

安全生产要注重技术创新,它是保障企业技术创新与安全生产同步发展的关键。

烟草企业要注重原创技术的研发力度,注重科技创新,成立专门组织,加强内部人才队伍建设;其次要联合大中院校,充分挖掘大中院校的技术资源、智力资源,建立并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加速高校烟草行业技术成果的转化速度,注重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建立技术分析机制,对于企业运作过程中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安全隐患,加强技术分析,加强调研诊断,最大限度地避免类似事故再度发生。

3.6抢占安全生产信息网络阵地

抢占安全信息网络阵地,是提高我国安全科学技术水平,提升烟草行业自我防御能力的有效途径。

信息安全涉及通讯安全、网络系统安全、主机系统信息安全,数据与应用系统信息安全等。信息安全是当前烟草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实践中也关系重大。烟草行业在实践中要注重内联网的建设,将内联网作为安全的网络运行平台,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生产和管理水平,为大力推进信息化带动烟草现代化奠定必要的保障基础。[4]

参考文献:

[1]李建英.浅谈烟草行业信息安全[J].信息网络安全.2009(1):85-86

[2]李纯华.烟草行业信息安全系统建设策略[J].魅力中国.2009(29):223-224

安全管理创新论文篇(11)

20*年,我矿宣传思想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和矿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主线,以构建和谐企业为目标,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紧紧围绕全矿中心任务,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创造性地开展宣传思想工作,使理论、政研、统战、舆论宣传、精神文明建设等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和突破。特别是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三大教育”即形势任务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活动,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充分发挥了宣传思想工作的优势和作用,为推进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回顾一年来全矿宣传思想工作,其主要做法及特点是:

(一)坚持学用结合,理论学习有新成效。始终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把理论学习作为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的首要任务,着力在学用结合、以学促干上下功夫,取得了学习、工作“互促双丰”的效果。主要做到了“三个突出”:

1、突出了领导干部这个学习关键。坚持重点抓、抓重点,始终把领导干部作为最需要学习的人和学习的关键人、带头人,使之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具体做到了“四个坚持”:党委理论中心组坚持一月一次集中学习、一季一次集中交流;坚持定期下发学习配档;坚持统一配发领导干部学习笔记本;坚持定期督导检查干部学习情况。特别是把每周五下午作为雷打不动的学习时间,定期组织机关干部和各级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学习,做到了人员、时间、内容“三落实”,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实效性。今年以来,全矿各级干部读书笔记平均都在10000字以上。同时,我们还把职工群众学习作为建设“四有”职工队伍的根本性措施,做到了全面抓、抓全面,在全矿多次掀起理论学习高潮。

2、突出了和谐发展这个学习主题。今年以来,我们联系和谐肥矿建设的实际,把学习、宣传、灌输和谐发展理念贯穿于理论学习的全过程,紧紧围绕“和谐、发展、共享”这个主题,先后组织了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十七大”报告、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以及集团公司一系列会议、文件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专题理论学习活动,并组织收看了党的十七大开幕式以及《论语》、《商务礼仪》、《安全与法》等多部系列电教片,使理论学习做到了“三明一多”,即理论学习的内容明确、理论学习的主题明确、理论学习的人员明确、理论学习的措施多样化,从而在全矿营造了人人想和谐、人人谋和谐、人人促和谐,人人为企业和谐发展献计献策、贡献力量的生动局面。

3、突出了学用结合这个学习形式。理论来源于实践,指导于实践。为增强理论学习的实效性,我们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探索、创新和实践理论学习的方式、方法和途径,使之做到了“三个三”,即“三学”:坚持制度保证学、多种形式深入学、结合实际专题学;“三定”:定学习目标、定学习计划、定学习主题;“三结合”:理论学习与创建和谐企业相结合、与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任务相结合、与干部职工思想工作实际相结合。特别是提出了“重心前移、重心下移、上下互动”的学习要求,党委理论中心组成员坚持每月至少参加一次所在党支部或党小组的政治理论学习,定期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活动,并写出调研报告,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措施和办法。今年以来,党委理论中心组成员在市以上报刊发表理论文章15篇,开展各类调研活动30余次,解决实际问题120多个。尤其是针对和谐发展问题,开展了多次调查研究,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本矿实际,提出了“用安全文化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实现企业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创造性地构建起了“百安文化”模式,为推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保证。矿党委理论中心组继续巩固和保持了“先进县级理论中心组”荣誉称号。

(二)坚持求真务实,政研工作有新起色。我们积极发挥政研会的参谋助手和桥梁纽带作用,突出阶段性、指导性、广泛性和实效性,创造性地开展政研工作,坚持做到了“一个围绕”、“两个服从”、“三个贴近”、“四个结合”,即:“一个围绕”,就是紧紧围绕矿党委的工作主题开展政研工作,在研究目标、思路、方法和步骤上与主题保持一致。“两个服从”,就是坚持政研工作服从于党委中心工作,当好矿党委的参谋和助手;坚持政研工作服务于职工群众,听取职工群众呼声,反映职工群众要求,探索解决职工群众思想问题的方式方法。“三个贴近”,就是贴近生产一线、贴近职工群众、贴近职工生活,提交反映真实情况的调查研究,写出有针对性的调研文章。“四个结合”,就是政研工作与全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相结合、与安全生产经营工作相结合、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与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从而使政研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果。今年以来,我们紧扣和谐发展主题,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活动,涌现出了以《*》、《*》、《*》等为主题的一大批课题研究成果,其中,《*》课题成果先后两次在中煤政研会上进行典型交流,并在全国煤炭系统推广。同时,我们还先后开展了以廉洁文化建设和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征文活动,共累计收到政研文章200余篇,其中,40余篇文章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收到良好的社会效应。

(三)坚持正确导向,舆论宣传有新突破。今年以来,我矿舆论宣传工作始终按照“三个贴近”的基本原则,紧紧围绕全矿中心任务,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突出对内、对上和对外宣传“三大重点”,着力在“纯度”、“深度”、“精度”、“浓度”上下功夫、做文章,使舆论宣传有声有色、亮点频现。

1、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炼“纯度”。主要做到了“四个牢牢把握”,即牢牢把握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牢牢把握职工群众的强烈愿望,牢牢把握企业的发展脉膊。同时,严格遵守宣传纪律,不断加强宣传监督,对广播、电视等新闻节目及对上、对外新闻稿件严格进行审读、审视及审听,有效减少了各种差错的发生。我们还与集团公司三家新闻单位进行经常性的沟通与交流,在他们的指导、帮助和大力支持下,新闻宣传的质量和效果不断提升。

2、不断改进新闻报道方式,拓展“深度”。在各类新闻报道中,我们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密结合企业实际,深入挖掘新闻线索,积极创新报道形式,紧紧抓住“高、深、新、实、活”五个字,着力在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上下功夫,有效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今年以来,我们组织撰写的《*》、《*》、《*》、《*》等一大批既有一定深度,又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新闻报道,相继被《中国煤炭报》、《中国矿业报》、《中国企业报》、《山东工人报》、《泰安日报》等市级以上报刊在显要位置刊登,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努力提升新闻报道水平,讲究“精度”。突出精品意识,充分调动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所办的新闻栏目及对上、对外新闻报道进行精心设计,认真筛选,特别是对一些重点报道、系列报道、综合性报道等分量较重的新闻报道,在采写前我们都专门组织人员召开策划会,从选题的确定、主题的提炼、内容的架构等方面进行认真策划,集思广益,努力推出了一大批适应矿区不同层次需要,有影响、有特色、有时代感的好专栏、好节目、好文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今年以来,我们举办的“矿山之魂”、“企业文化在岗位”、“曝光台”、“来自一线的报道”、“基层访谈”等广播、电视专题栏目,深受广大职工群众的欢迎;关于《*》、《*》、《*》等专题报道,先后被集团公司广播站、电视台评为“亮点新闻”。截至10月31日,我们在集团公司三家新闻单位共累计播发各类稿件825条,其中,矿工报社1*条,广播站356条,电视台362条;对外新闻报道共刊发321条,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4、广泛营造舆论声势,增强“浓度”。不断创新宣传载体,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广泛开展了多角度、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系列宣传活动,做到了广播上有声、电视上有影、报纸上有文,使舆论宣传工作呈现出内外结合、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立体式”发展的良好态势,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特别是在对内宣传上,我们本着“振奋精神、鼓舞士气、激发干劲”的原则,紧紧抓住职代会、工作会、党委全委会以及集团公司一系列重要会议召开的有利契机,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形势任务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等三大系列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宣传栏、黑板报等媒体优势,先后组织编写了《形势任务教育宣传提纲》,播发了“十大评论”系列文章,举行了首届“十大新闻”评选和揭晓仪式,举办了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演讲会、形势任务教育报告会和“安全心声”演讲会等多场次演讲报告会,开展了“双十佳”评选活动。我们还对照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容,结合我矿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并编印成册,下发到每个干部职工手中进行学习。同时,我们还精心拍摄了《*》、《*》、《*》、《*》等电视专题片,其中,《*》在*电视台一套节目播出,引起了强烈反响。我们还将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延伸到区队、班组和个人,以党支部为单位,广泛开展了“三大教育”宣讲活动,使践行道德荣辱观在全矿蔚然成风。

(四)坚持载体创新,精神文明建设有新进展。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完善各类制度,创新活动载体,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方面,对实行了十多年的“四位一体”精神文明建设竞赛考核实施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并制订了反映时代要求、顺应形势发展、符合企业实际的《*竞赛考核实施意见》,使之更具针对性、操作性和时效性,促进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更加有效地融地入到企业各项工作之中。另一方面,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深入开展“三个三”即创建文明巷道、文明头面、文明硐室;文明单位、文明岗点、文明窗口;文明小区、文明楼、文明单元活动的基础上,积极延伸创建触角,不断拓宽创建领域,在宿舍区深入开展了“温馨社区”创建活动,特别是以提高职工群众的文明道德素质为重点,在全矿大力实施了“七个一”活动,即举办一场“倡树文明道德新风,我该怎么办”大讨论;开展一次道德行为众人评活动;举行一次破迷信、改陋习、树新风活动;开展一次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举办一场公民道德建设主题演讲报告会;开展一系列社区文明创建活动。我们还利用“七一”、“国庆”等重大节日,举行升国旗仪式,以此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爱国热情和敬业爱岗意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扎实开展,使争当文明人、争做文明事在全矿蔚然成风,涌现出了以*建设“十佳人物”*为代表的一大批文明新风人物。

(五)坚持统筹兼顾,统战工作有新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思想建设工程”。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通盘考虑、统筹兼顾、统一谋划,在认真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统战工作,注重抓好宣传教育,凝聚各方面的力量,服从服务于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一方面,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等舆论工具,积极宣传党的统战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使全矿广大干部职工加深了对新时期党的统战方针政策的理解。另一方面,及时宣传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的大好形势,积极引导统战成员爱岗敬业、多做贡献。一年来,我们较好地坚持了半年一次的情况通报制度,在矿职代会、工作会和党委工作会召开期间,及时组织各类统战成员代表召开情况通报会,向他们介绍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的有关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鼓励他们为企业献计献策。再就是,结合重大节日及重大政治活动,积极深化爱国、爱矿、爱岗教育。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七大召开期间,我们及时组织各方面统战成员收听、收看大会实况,并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引导统战成员结合企业发展形势,畅谈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的感想和体会,使他们坚定了为企业改革发展献计献策、贡献力量的信心和决心。

(六)坚持德才并重,宣传干部队伍素质有提升。为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具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我们始终坚持把“建队伍、提素质”作为有效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一项根本性措施,立足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宣传干部队伍,着力实施了“五子工程”,即举旗子、笔杆子、嘴巴子、有点子、创牌子。举旗子,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坚持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笔杆子,就是鼓励引导宣传干部立足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带着问题学习,带着工作调研,带着思考写文章、搞创作、推典型;嘴巴子,就是不断加强口才锻炼,通过鼓励宣传干部下基层、进班组开展讲课活动,提高宣传队伍的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点子,就是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的内容、手段和方式方法,使之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创牌子,就是推出“精品栏目”、“精品节目”、“精品新闻”,精心打造宣传品牌。通过实施“五子工程”,有效提高了宣传队伍素质,激发了宣传思想工作活力。今年以来,一大批新闻稿件被上级新闻单位评为“亮点新闻”,多部新闻作品受到上级新闻单位的表彰,两个课题成果先后荣获省级和市级成果奖,并在全煤系统推广。特别是先后有三名同志被选调到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矿长办公室和党委办公室等重要部门、重要岗位工作。

同时,我们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扎实做好党员教育、安全教育、政治学习、通讯员培训、节日值班、电视节目转播及闭路系统维修等日常性的工作,做到了“五个定期、五个到位”,“五个定期”即定期编发各类宣传教育教材、定期举办通讯员培训班、定期检查职工政治学习、定期巡检电视闭路系统、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五个到位”即时间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检查到位、考核到位。特别是在安全教育方面,充分利用区队班前班后会时间,先后在电视上集中播放了《警钟声声》、《法佑平安》、《安全与法》、《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煤矿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等安全教育电教片,对规范安全行为、增强职工的自主保安意识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结我矿一年来宣传思想工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政治理论学习上还不够全面深刻,特别是个别基层单位重视不够,存有走过场、流于形式的现象。二是在舆论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上还有欠缺,特别是新闻报道的方法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三是在宣传基础设施建设上还有一定差距,存有投入不够、设备老化的问题。四是在宣传队伍建设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以上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年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矿自被集团公司确定为企业文化建设试点单位以来,一直按照“三步走”即一年全面起步、两年升华发展、三年形成特色的创建规划,深入扎实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使企业文化建设一年一个新变化、年年都有新提升。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进一步加大了文化创建力度,年初一上手,就结合年度创建实际,制定实施了五个具体性实施意见,围绕创建“五型矿井”即本质安全型、生产效益型、环保节约型、文明清洁型、发展和谐型矿井,强势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尤其是全公司企业文化推进会、胶南座谈会等几个重要会议召开后,我们进一步理清了创建思路,完善了创建办法,制定了“员工高素质、管理高境界、效益高水平、文化高品位”的创建目标,特别是着眼于塑造本质安全人,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积极探索、创新和实践安全文化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在“*”企业文化创建模式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系统整合提炼,构建起了以“管理文化、质量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为主体,具有行业特色和*矿个性特点的“*文化”模式。在这一框架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又在理论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先后围绕企业文化、安全文化及和谐文化建设长效机制等主题,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和理论研讨活动,特别是抽调精干人员,历经三个月,精心编制了《*文化》这本书,使安全文化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升华发展,激发了矿井安全管理活力。同时,我们在全面实施干部走动式管理、看板管理、“六预”安全管理和精确化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推行了定置管理和编码管理,并进一步规范完善了岗前宣誓和区队班前礼仪,实施了“素质攀升工程”,开展了“星级员工”评选活动,推行了“手指口述”操作法,从而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扎实有效地开展。尤其是下半年以来,我们根据安全生产形势的发展,将创建的重点放在了安全文化特别是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上,先后制定下发了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指导性意见和具体实施意见,并制定了配套措施,通过狠抓落实,促进了“*文化”的落地生根。今年以来,我矿先后申报了山东省和泰安市企业文化创新成果,并获得了省级优秀案例奖和泰安市综合类特等奖,其中,五项成果获得单项一、二等奖,两部反映企业文化建设的电视专题片即《团队铸就安全》、《清风拂来催跨越》获得泰安市优秀奖;“百安文化”课题成果和企业文化课题成果分别获得集团公司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其中,《*》课题成果引起中煤政研会的高度重视,先后两次在我矿召开全煤系统企业文化现场推进会,推广了我矿的经验和做法,使企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特别是我矿在全煤第六次安全文化系统推进会上作的《创建特色安全文化,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典型发言,引起与会人员的强烈反响,来自全国各地的兄弟单位先后多次来矿参观考察。同时,我矿还成功承办了全公司企业文化现场推进会,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受到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总结一年来我矿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可以用“四个突出”来概括,即重点突出、特点突出、亮点突出、效果突出。所谓重点突出,就是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突出了安全文化建设这个重点。所谓特点突出,就是做到了“六抓”,即党政共建抓推进,凝聚了创建合力;强化军训抓素质,增强了团队精神;整合理念抓渗透,提升了管理素质;刷新环境抓提升,树立了企业形象;打造亮点抓特色,提升了文化品位;稳妥推进抓延伸,拓展了创建领域。所谓亮点突出,就是构建起了具有行业特色和本矿特点的“*文化”创建模式。所谓效果突出,就是涌现出了一大批课题研究成果和创造性的经验做法,特别是激活了企业的发展力,促进了“四个新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有新提升。安全管理实现了由精心、精细向精确、精准转变,截至10月31日,矿井实现安全生产1953天,创历史安全最长周期。生产经营有新提升。1~10月份,全矿产量、进尺、销量、销售收入、上缴利润、职工收入等主要经营指标项项超计划、超同比,特别是实现利润1.72亿元,超计划5097万元,同比增盈693万元,均创历史同期新高。职工素质有新提升。职工安全操作应知应会能力达到100,技师、高级技师、首席技师占到全矿职工总数的40以上。职工提合理化建议700余条,小改小革成果93项,公司级研究成果35项,省部级成果2项。科技装备水平有新提升。矿井形成了“两综采、三综掘”的生产格局,打破了*老区无综采综掘的历史。同时运用DLP数控技术,对矿井安全监测系统和束管监测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做到了“人机互补、人机制约”。

总体上看,经过积极努力,我矿企业文化建设基本达到了最初确定的“三步走”的创建目标。但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企业文化理念的宣传、灌输及渗透上不够深入扎实,学用理念还停留在宣传学习层面,还没有真正转化为生产力。二是在“手指口述”操作法的推行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存有个别基层单位重视不够、落实不力、措施不到位的现象。三是在岗位价值核心体系建设上不够完善到位,还有诸多问题需待解决。四是在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上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推进方案。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进一步采取措施,认真加以整改。

三、20*年宣传思想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初步打算

我们在总结今年、干好今年的同时,认真研究并初步确立了明年工作的总体思路及工作重点。

(一)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两个重点”,着力“三个提升”,抓好“八项工作”。

“一条主线”:以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线,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全矿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两个重点”:以创建“和谐文化”、推进和谐企业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理论武装、新闻宣传、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对外宣传等各项工作,扎实做好矿党委、矿行政阶段性重要工作及和谐企业建设的成就宣传、典型宣传。

“三个提升”: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提升舆论宣传的最大效能。20*年,我们将紧紧围绕企业中心任务,主动融入中心,自觉服务大局,力求做到宣传重点与“中心”对接、宣传触角顺“中心”延伸、宣传形式应“中心”所需。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矿党委、矿行政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全年各项奋斗目标上来,为推进和谐企业建设摇旗呐喊,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二是发挥优势,打造精品,着力提升舆论宣传的内在质量。2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我矿加快发展,推进和谐企业建设的关键年。对舆论宣传工作而言,机遇多、题材多、任务重、要求高。我们将积极发挥媒体优势,精心策划精品宣传,坚持对内宣传紧扣工作中心、引导持续跨越发展,对外宣传瞄准主流媒体、力推亮点优势,全方位打好规模宣传战役,通过动态宣传、形势宣传、典型宣传、政策宣传,全面塑造我矿“抢抓机遇、快速升位、和谐发展”的良好形象。三是创新载体,拓宽渠道,着力提升舆论宣传的影响力。为进一步拓宽宣传思路,提高宣传效果,20*年,我矿舆论宣传将重点在创新载体、拓展渠道上下功夫,使广播、电视、宣传栏等舆论工具整体联动、同步宣传、相互策应。做到动态宣传、典型宣传不断线。特别是在新闻报道的方式方法和途经上,既注重立体宣传,又注重平面宣传;既注重中央级媒体又兼顾地方媒体,形成对外宣传全方位、立体式、多点开花的生动局面,不断提升舆论宣传的影响力。

“八项工作”:一是坚持用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武装党员、教育群众,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巩固和发展全矿职工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二是扎实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不断提升创建水平;三是认真抓好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四是努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五是积极拓宽对外新闻宣传渠道,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六是扎实做好舆情调研工作,进一步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七是切实加强宣传队伍建设,促进宣传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八是不断加强宣传阵地建设,不断改善新闻宣传的基础设施。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初步打算是: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三个重点”,深化“三项建设”,抓好“六项工作”。

“一个目标”:围绕构建和谐企业这个目标,积极创新工作载体,深入扎实地开展企业文化创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