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水库管理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30 11:27:33

水库管理论文

水库管理论文篇(1)

中国50年来经济的发展,水利在其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水利工程的建设,是靠广大移民“舍小家顾国家”的精神,牺牲自已稳定的生产生活和居住环境换来的.所以中央特别重视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九五”期间,中央共安排库区建设基金13.8亿元,各级地方政府配套约11.7亿元,专项用于中央直属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处理.一是移民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新建各种道路3738km,码头212座;解决106万移民和71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架设输变电线路36000km,通讯线路2800km.二是改善移民生产条件,移民粮食自给率有所提高,新增灌溉面积5.6万hm2,除涝面积4.1万hm2.三是移民产业结构得到初步调整,使移民从传统粮食生产模式向“种、养、加”和“贸、工、农”相结合的多元化模式转变.四是移民人均收入逐年增长,1995年为642元,2000年为1059元,增长了65%.中央直属水库移民遗留问题的有序处理,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较大贡献.但是水库移民遗留问题还很严重,特别是1986年以前修建的水库产生的移民,由于缺乏经验,对移民安置复杂性认识不足,重建设轻移民现象严重,突出表现在安置规划单一,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不完善,生产力水平低,生存环境恶劣,收入水平严重低于非移民区,经济又不发达,从而造成了移民心理上的严重失衡,导致了多次上访等等一系列遗留问题.仅中央直属的87座水库水电站的510万移民中,到1999年底仍有160万人处于贫困线以下,其占移民总数的31%还多,如重庆市的狮子滩水库,到目前为止,库区移民大多住的仍是50年代修的篱笆墙移民安置房,墙体已经裂隙,既不能避风,更不能避雨,子女上学困难,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文化技术水平低,人均年纯收入仅有480多元,平均每年有几次上访事件发生.因此,水库移民工作不仅是一个经济发展问题,更重要的是政治和社会稳定问题,各级政府应义不容辞地从讲政治保稳定的高度,以“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导,站在向移民还帐的立场上来,认真负责地抓水库移民的后期扶持工作.

2积极探索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的有效途径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发展中国家,各地人文、自然资源状况差异很大,区域经济及生产力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水库移民在移民前大多数都居住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的山区农村和小城镇,移民普遍以农业为主业,作为其生活的主要来源,其拥有的主要技能也主要是农业生产技术,对二、三产业熟悉的很少.因此,在实行移民后期扶持中,必须尊重当地自然资源、生产力水平及移民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的实际来帮助解决当地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从而寻找出移民后期扶持的有效途径.

2.1积极扶持移民生产性项目

由于中国水库移民淹没人口绝大多数是农民,其主要技能是从事农业生产,在移民安置时普遍以农业为主进行安置.因此,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必须增加土地数量,提高土地质量,调整种植结构,确保移民人均拥有基本口粮田,增加移民收入.

大力发展种植业.种植业是移民的主要生活来源,是解决移民温饱,确保社会稳定的基础.一是要在安置区内开垦荒山荒坡,增加耕地面积.二是对现在的极薄极瘦土地进行改造,要按照“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原则进行,使其变为能保持水土、旱涝保收、既肥又厚的基本农田.三是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由于我国国民经济已从短缺经济发展到了过剩经济阶段,农副产品严重供大于求,农民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局面,移民靠传统农业增收已不可能.所以,应当依托对原有土地进行改造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如重庆市狮子滩华中乡万寿村通过在改造后的耕地上种植优质枇杷、美国奈李和西瓜等,移民收入基本达到了非库区移民的收入水平.同时对引进的优良品种要随时更新改良.四是要培植扶持或引进一批农副产品加工和销售大户,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实现移民与市场的对接.五是要在移民区举办移民学校,一方面提高移民的文化素质,另一方面为产业结构调整对移民进行生产技术和技能的培训,同时为移民提供有效的市场信息服务.六是在移民扶持项目新产品推广上要发挥大户的典型示范作用.

充分利用水库水面资源发展水产养殖业.水库蓄水后,形成的辽阔的水面,为移民发展水产养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水库内大力发展网箱养鱼和水库养鱼,建立特种水产养殖场,在库尾和库叉种植莲藕,大规模饲养小水禽.通过水产业的发展,促进移民致富.在发展水产业的时候,要加强对专业户的技术培训和重视养殖品种的选育和改良.

大力发展庭园经济.庭园经济是在居住地周围,利用水土资源,一是建立经济林果园;二是饲养猪、鸡、鸭、鹅、兔、牛等家禽家畜.

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大力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和销售企业.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移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副产品的附加值的提高和销售都要求移民兴办以村、乡、户为单位的多种形式的农副产品加工及销售企业.同时还要兴办一些为移民服务的医疗站、饮食店,以及为移民提供生产、生活资料的商店等服务业.

充分利用库区风景资源发展旅游业.移民可以利用库区资源和生态农业进行旅游开发,吸引游客到农家来观景、娱乐和吃农家饭菜,让在城市里的人到库区来体验一下休闲、清新的感觉,从而促进库区旅游业的发展.

2.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移民生活水平

要开发扶持移民生产性项目,必须改变移民的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条件,而这又是靠本来就处于弱势的移民想办而又办不到的事.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是要加强对现有土地资源的改造,提高土壤肥力和保土保水保肥能力.二是要加强水利建设,使之旱能灌、涝能排,形成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三是要对现有耕地进行生态保护,使其处于生态良性循环之中.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定要坚持“山、水、林、田、路”同步建设治理的原则.

加强通村通社公路建设.公路建设使各种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运输进移民户;使各种农副产品运输和销售出去;加强移民与外界知识、信息的联系,提高移民接受新知识、新文化、新技能的能力,更新思想意识和观念.

解决移民吃水用电困难,提高移民生活水平.由于水库移民多数居住在交通不便的山坡上,而且距水面距离大,多数均在100m落差以上,其生产、生活用水极为不便,长期以来均是靠肩挑背扛的方式运水.下决心解决移民饮水困难,一方面可以提高移民生活质量,减少病痛、增强卫生习惯,另一方面可以解放移民劳动力,使其从担水的繁重劳动中解脱出来发展生产.解决移民通电问题,一方面为移民发展生产、开展抽水提灌和农副产品加工、发展其他乡镇企业提供能源保障,另一方面为移民使用电视、广播、电话、冰箱、电饭煲等家用电器提供了条件,这样才能提高移民的生活水平,同时加强了移民对外界信息的交流力度,从深层次上提高移民素质.

2.3加大移民生产技能培训,提高移民素质

加大移民生产技能培训是移民后期扶持的关键所在,也是从根本上实现与非移民在经济上、心理上、生活水平上达到一致的根本措施.一是要组织技术人员到移民户,到田间地块去指导移民进行生产活动,为其提供可靠的技术服务.二是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集中对移民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具有针对性的种植、管理、加工、储存等方面的技术培训.三是要大力发展科技大户,让大户来作典型示范和指导片区移民户的生产.四是要培养移民的其他生产技能,如家政服务、电子技术、家电维修、饮食烹调、计算机等社会普遍适用的基本生存技能,为移民转移剩余劳动力到小城镇或到大城市开展劳务输出创造条件.五是要举办移民学校、提高移民的文化素质,增强其接受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从而增强移民自身的“造血功能”.

3强化管理,充分发挥移民后期扶持项目效益

3.1充分做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的规划工作

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效益的好坏,项目的规划起到至关重要作用,一定要根据移民居住区的自然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移民生产技能结合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重点扶持基础设施和关键性生产项目以及移民科技培训教育等项目,在实施方式上要注意典型示范及大户带头作用.当前各水库要结合移民实际编制好2001~2006年移民后期扶持规划,通过今后6年的扶持,使移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达到非移民区的水平.

3.2抓好项目的实施管理工作

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具有规模小、类别多、分散的特点.对于改土项目要由受益区群众组织或由村社基层自治组织统一规划,连片实施,移民投工投劳,移民机构补助炸药、雷管及技工工资.资金拨付上,可以先预拨部分物资,待工程经过乡(镇)政府和移民机构组织验收合格后,再拨付剩余补助资金或物资.对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必须在移民对其耕地进行改良后,由移民机构与农业科技人员一起,通过招标采购良种良苗,再将良种良苗无偿或有偿提供给移民.对于水产业、旅游业和其他养殖业、加工业和服务业,可以采用借款还本的方式进行扶持,在对项目进行充分论证后,采用定期抵押还本的方式进行管理.对于公路、人饮、通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应由各村委员会组织移民实施,国家补助炸药、雷管、水泥、钢材、水管、变压器、机电设备等部分资金,备石、备料及投工投劳由移民负责,可先付部分资金,待工程经验收合格后,再拨付剩余资金.对于移民补助资金占项目总投资50%以上,且总投资在50万元以上的项目,必须通过招投标选择施工队伍.

3.3抓好项目实施的监理工作

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监理工作重点是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项目的规划的可行性审查;二是项目的技术方案的科学性、经济合理性审查;三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进度及投资的控制;四是项目的验收审查;五是项目实施后的效益评估.

3.4加强移民资产管理,促进移民资金滚动发展

对于改土等扶持资金形成的资产,由于其分散、数额小,其主要以补助的形式拨付,而以移民投入的资金占主要部分而形成的资产,应作为移民户所有;对于以村及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其他单位和个人租用移民土地集中改土后又反租给移民或请移民作为农业工人,其扶持资金形成的资产应属于移民机构所有,其所产生的收益,应再投入移民的后期扶持工作.对于二、三产业移民扶持项目的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也应由移民机构统一管理,其收益也应全部用于移民的扶持项目.对于投入水利、交通、饮水、通电等基础设施形成的资产,也应由移民部门负责统一管理,一方面为移民服务,另一方面其合理收益及开发收益也可以由移民机构统一收取后,再投入移民扶持项目.总之,补助到户的扶持资金作为移民户所有,补助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其他非移民个人及单位扶持资金所形成的资产应由移民机构管理,投入到二、三产业的资金原则上要定期还本,其资产属移民部门所有,由移民项目投入到基础设施上的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属移民部门所有,经营方式上采取村社经营或者承包给移民经营.

3.5加强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的验收和审计工作

水库管理论文篇(2)

1三峡库区水环境状况

1.1库区江段污染源现状

1998年,库区各类污染源进入长江的CODCr81.9万t,BOD515.1万t,NH3-N1.6万t,TN13.9万t,TP0.9万t,Oil462t,Φ-OH(酚)112t,TCu3.5t,TCr3.8t。调查研究表明:影响三峡水库水质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干支流入库污染负荷、三个重点城市(重庆主城区、涪陵区和万州区)排污负荷量。这些主要因素的控制,对库区水质改善起关键作用[6]。

多年污染情况调查资料显示,库区江段主要污染物为CODCr,NH3-H等。三峡库区污染源主要是城市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和农田径流[7]。由于库区江段的社会经济在空间上形成以重庆主城区、涪陵区、万州区以及沿江县城为中心的密集型发展态势,因而也形成了以沿江城镇为中心的污染源集中排放区域。1998年库区工业及城市污水CODCr的年排放量为16.69万t,其中重庆主城区排污量约占库区江段排污总量的65%,涪陵区和万州区分别占排污总量的10%和6.4%,只有18.6%的污染源来自库区江段的其余城镇。

1.2库区江段水质状况库区污染物排放总量,与长江径流量相比较而言较小,因而江段总体水质良好。多年常规水质监测资料统计结果显示,库区江段主要水质指标的断面平均浓度一般低于地表水Ⅱ类标准浓度,仅在排污集中的重庆主城区、涪陵区和万州区的个别断面水质综合评价出现Ⅲ类,在一些大的城市排污口附近,已经出现明显的岸边污染带,局部区域水质污染严重,出现了超Ⅳ类、甚至超Ⅴ类的水体,主要污染指标为CODMn、NH3-N等。

由此可见,尽管三峡库区总体水质良好,但是局部区域水质不容乐观。

1.3三峡库区水污染治理状况

1997~1999年国家计委主持编制了《长江上游水污染整治规划》,规划范围从重庆市巫山县到四川省宜宾市的长江干流以及嘉陵江、沱江、乌江等主要支流下游地区,规划总面积12.47万km2。规划的重点地区是重庆主城区、万州、涪陵、泸州、宜宾、自贡、内江等城市。2001年由国家环保总局主持编制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2001~2010年)》,规划范围包括三峡库区和重庆主城区20个区县市、影响区42个区县市、上游地区38个地市的214个区县。规划总面积79万km2。《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2001~2010年)》与《长江上游水污染整治规划》相比,规划范围扩大,三峡库区部分工程项目规划进度提前。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污染物控制或消减方案与水质保护目标之间没有输入响应定量关系,缺乏总量控制的技术支撑。另外,即使从行政管理角度提出了污染物总量(如COD)控制指标,但没有把总量分配到江段或污染源上。因此,规划在水环境容量问题上科学依据不够充分,更没有考虑建库后水环境容量的变化问题[7]。

从2002年开始,国家和地方投入巨资,正在按照规划全面展开三峡库区及长江上游水污染的治理工

2三峡水库水环境容量计算条件确定

环境容量的定义,是指水体在一定的规划设计条件下的最大允许纳污量,其大小随规划设计目标的变化而变化,反映了特定水体水质保护目标与污染物排放量之间的动态输入响应关系。因此,为了计算水环境容量,首先必须确定规划设计条件,包括水功能区划和水质保护目标、设计水文条件、排污口位置、控制污染物指标和上游来水水质状况等条件。

作者提出:针对长江的水污染特点,水环境容量计算须分为总体环境容量和岸边环境容量。总体环境容量是以一维水质模型计算的断面平均浓度控制的水环境容量;岸边环境容量是二维水质模型计算的岸边排污混合区控制情况的水环境容量。

本文以1998年专题调查的库区污染源和水质状况代表三峡水库现状水质,2010年为水质规划设计年。用库区干流朱沱断面、嘉陵江北碚断面和乌江的武隆断面作为三峡水库上游入库控制断面。总体环境容量研究范围包括长江干流和两条重要支流嘉陵江和乌江(汇入流量占库区支流总流量93%的两条重要支流),其中,库区干流从重庆上游的朱沱到三斗坪,全长约730km;嘉陵江从北碚至长江汇流口,全长约60km;乌江从武隆至长江汇流口,全长约68km;库区内其他江段内的支流将以源汇方式考虑其对水库水流水质影响。在总体环境容量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岸边环境容量研究重庆主城区、涪陵城区和万州城区3个重点城市江段。

水环境容量计算的水质控制指标确定为COD/{Mn/}和NH3N。

2.1水环境容量的计算原则、设计水文条件及水质控制指标

2.1.1计算原则

(1)水库总体水质保持Ⅱ类。经国家批准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明确指出:水库建成以后总体水质①应满足Ⅱ类水标准。考虑三峡水库的水质现状以及水体主要功能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库区重点城市江段(如重庆主城区、涪陵城区和万州城区)允许局部水域存在Ⅲ类水体。

(2)建库后水质状况不能比现状差。据1998年以前的监测调查,三峡库区干流江段现状水质良好,主要污染物控制指标CODMn和NH3-N的断面平均浓度基本上都低于Ⅱ类水质标准浓度。为能继续保持水质良好,作者提出:三峡水库建成以后库区水质状况既要满足功能区确定的水质类别要求,又不能比现状水质差。现状水质以1998年断面平均浓度值为基准。三峡水库入库主要水质指标COD、NH3-N均优于Ⅱ类水质标准,因此,计算时上游入库水质按维持现状条件设计。

(3)库区江段CODCr排放总量不能超过38万t/年,NH3-N不能超过2.96万t/年。国务院对《长江上游水污染整治规划》的批复意见②为“到2010年,长江上游干流四川省与重庆市交界断面和三峡库区总体水质基本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水质标准;长江干流城市江段和主要支流水质要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水标准;规划区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允许排放量,重庆市和四川省分别控制在38万t和23万t以内。”因此,三峡库区江段CODCr排放总量应控制在38万t/年以内,并以此作为库区水环境容量计算的依据。假定以1998年库区各江段现状排污量为基础进行库区总量分配,按照等比例分配原则分配2010年三峡库区沿江CODCr允许最大排放量。国务院文件中只提出了CODCr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没有NH3-N。三峡库区点源污染负荷主要来自城市生活污水,城市生活污水性质相对比较稳定,而且通常NH3-N与CODCr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根据三峡库区1998年实测污染负荷中NH3-N与CODCr的比例以及沿程分布,按照CODCr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对NH3-N进行同比例控制,折算出三峡库区沿江2010年NH3-N允许最大排放量为2.96万t,见表1。

2.1.2设计水文条件

水文条件是决定水环境容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三峡库区水文条件年内和年际间变化很大。设计水文条件的确定,反映了水质保护目标的安全系数。根据国内、外水质规划计算规范、结合三峡库区江段水文水质特性,从偏于安全考虑,采用90%保证率连续7d最小流量作为水环境容量计算的设计水文条件,简称7Q10。同时,为了比较三峡水库建成前、后库区环境容量变化,三斗坪水位分别取为相应于7Q10设计流量下的天然河道水位为658m(代表天然河道状况)以及三峡水库建成以后的运行调度水位1686m和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m。

2.1.3水质控制指标

水环境容量计算的水质控制指标为CODMn和NH3-N。在三峡水库水功能区划的工作基础上,围绕三峡水库水环境容量计算所需的计算条件,对库区总体水质(①“总体水质”是一个正式文件使用、具有三峡特色但内涵模糊的概念,对三峡库区“总体水质”理解各不相同,缺乏公认、明确的定义。本文中的“总体水质”是指以断面水质平均浓度来评价的水质状况,“总体水质”对应“总体环境容量”。实际上“岸边水质”对工农业和人民生活更为有用。三峡库区沿岸有二十多个大、中、小城市,即使污水达标排放,也存在一定范围的污染混合区。在用“总体水质”概念来反映三峡水库宏观水质状况的同时,还需要有“岸边水质”的概念。对大江大河来说,“总体水质”不超标,并不意味着“岸边水质”不超标。“岸边水质”对应“岸边环境容量”。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9号文件“国务院关于长江上游水污染整治规划的批复”,1999年1月25日。)和城镇江段岸边水质,提出了更具体的水质保护目标。

(1)总体水质保护目标。按照三峡水库水域功能区划和容量方案拟定原则的要求,三峡水库总体水质按地表水水质标准Ⅱ类水控制,允许库区3个重点城区江段下游一定范围内岸边水域按水质标准Ⅲ类水控制,在满足功能区类别控制的同时,各断面的控制浓度以现状水质(1998年)为基准,作为总体环境容量的水质目标的控制条件。三峡水库水环境容量的水质保护目标与断面浓度控制见表2。

(2)岸边水域水质保护目标。岸边环境容量主要是针对岸边排污混合区的控制而言的。排污混合区在环境管理中定义为认可的污水排放口附近的允许超标区。

排污混合区允许范围的规定,涉及水环境的功能区划、水流条件及排污条件等诸多因素。从国内外的有关资料来看[8],一般都是采用平面面积及其最大长度和宽度来确定。有的也以相对比值来表示:例如面积为水域表面积或河流横断面的百分比;宽度为河宽的百分比;流量为河流流量的百分比等。另外还有一些采用定性或半定量的限定来确定排污混合区的范围。R.L.Doneker和G.H.Jirka[9]介绍了排污混合区的概念、定义及美国一些州对于混合区范围的限定,提出了混合区可用长度、横断面面积或水体体积来定义。对于河流,美国大部分州规定混合区范围不超过河流断面或体积的1/4,有的确定为1/5,在Virginia州仅定义了混合区的长度,在夏季与冬季混合区的长度分别小于平均河宽的1/10或1/5。我国对海域及河口地区的污染混合区允许范围也有规定,但对河流中污染混合区允许范围,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规定和标准,缺乏可以广泛应用的定量数据,甚至还难以提供准确的定量计算方法。

按照收集的大量实测资料分析,长江干流上较大的污染混合区范围,其长度一般都在100~500m之间、宽度在40~200m以内。建库后的污染混合区的控制标准可以选择长度、宽度、面积3个参数以及3个参数的组合方案。具体组合方案,必须通过水质模型的反运算,将三峡库区一些主要排污口分别按混合区长度、宽度和面积控制,分别计算不同控制条件下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排放量,来确定合理的污染混合区允许范围。

(3)排污口位置。三峡水库建成以后,大量城镇将要搬迁,排污口位置初步按照库区城镇1998年现状位置和规划设计位置两种分布方案考虑,以排污口现状排污量作为水环境容量计算的分配权重,按照污染负荷等比例分配原则将库区水环境容量分配到各排污口。

2.2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案

综合以上多种影响因素,最后确定的三峡水库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案见表3。通过对总体环境容量进行多方案计算分析,提出三峡库区在实际运用中的总体环境容量,在此基础上,计算库区岸边环境容量。

3三峡库区水环境容量计算

3.1总体环境容量计算

3.1.1计算模型

针对三峡水库总体水流水质运动特点,开发研制一维非恒定水流水质数学模型,模拟水库建成前、后的水流水质运动规律。模型充分考虑了三峡水库建成前、后水流条件巨大变化对库区水流水质运动特性的影响,水流水质主要模型参数通过实测资料建立了与水流条件相关的经验关系式,既提高了模型计算精度,又提高模型预测能力[14]。三峡库区丰水期和枯水期两个代表性时段长河段水流水质观测结果[10~13],验证了一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具有较高的模拟预测精度,可以作为三峡库区总体环境容量计算的工具。

3.1.2总体环境容量计算

将7Q10设计流量作为三峡入库流量,三斗坪水位分别取658m、1686m和175m,模拟计算库区水流状况,分别代表三峡水库建成前、后的3种代表性水流状况。将水库上游3个入库断面控制浓度作为水库背景水质,设计排污口位置和现状排污量所占比例作为水环境容量分配权重,利用一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计算三峡水库在设计水质保护目标下最大允许纳污量。计算得到不同方案下三峡水库总体环境容量和沿江段的分配见表4。

3.1.3计算结果分析

采用一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计算的三峡水库建库前、后的总体水环境容量,模拟结果表明:

(1)三峡水库建成前,在7Q10设计流量条件下和现状污染源位置不变情况下,模拟计算的库区江段CODCr指标的沿程浓度可满足水域功能区规定的水质目标要求,NH3-N指标在库区干流和乌江江段满足水质保护目标要求,但重庆主城区嘉陵江江段NH3N需削减30%负荷量后,才能达到功能区所规定的水质目标;(2)三峡水库建成以后,随着水位抬高,水流减缓,污染物在库区滞留时间的延长,污染物自净降解总量将比建库前增大,因而水库建成以后总体环境容量较建库前略有增大。从水质偏于安全和实际管理应用角度出发,可选择三峡库区运行水位1686m和规划排污口条件下计算得到的总体水环境容量,即在设计条件下三峡水库建成以后的总体水环境容量值为CODCr2220万t/年和NH3-N1。66万t/年。

3.2岸边环境容量计算

3.2.1计算模型

以重庆主城区、涪陵区和万州区江段为重点,针对三峡库区不同江段排污口和汇流口混合区特点,分别开发研制平面二维k-ε模型和水平分层的三维紊流模型。平面二维k-ε模型用于模拟计算水深比较浅的重庆江段排污口附近混合区范围,水平分层的三维紊流模型用于水库建成以后水深比较大的涪陵和万州段排污口附近混合区范围。模型在边界处理和参数选取上进行了深入研究,能够模拟复杂边界、自由水面、岸边排放等大范围的混合区发展变化。大量实测资料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两类数学模型均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能够精细模拟预测排污口附近的复杂水流特点和污染混合区范围[15~25]。

3.2.2局部江段岸边环境容量计算

岸边环境容量是在单个排污口混合区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选择三峡库区代表性排污口,计算单个排污口的混合区范围,根据混合区水质保护目标,反推单个排污口最大允许污染负荷排放量。并利用下式计算得到整个江段岸边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即局部江段岸边环境容量:江段岸边环境容量/江段控制长度=∑排污口最大允许负荷量/∑混合区长度。

3.2.3计算结果分析

(1)在拟定的水质控制目标下,随着库水位升高,除少数排污口外,多数排污口的最大允许排污负荷量减少,各江段的岸边环境容量也随之减少;(2)按现状生活污水排放的CODCr和NH3-N的负荷计算,控制三峡库区污染混合区的水质参数是NH3-N,进行污水处理时,应优先考虑对NH3-N的处理;(3)利用二维和水平三维模型,针对重庆主城区、涪陵城区和万州城区3个重点城市江段的污染混合区,考虑多种不同的污染混合区控制方案组合进行大量计算,长度按照100m、200m、300m,宽度按照河宽1/10以及面积相同等进行组合计算,最终结果表明:单个污染混合区按照长度100m控制较为恰当。在此基础上,江段污染混合区长度按照总长度1/10、1/15、1/30进行组合计算,结果表明江段混合区控制在总长度1/30较为恰当。因此,污染混合区的控制指标为混合区长度。推荐三峡水库污染混合区控制标准为:单个污染混合区控制长度采用100m,江段污染混合区控制长度采用江段总长度的1/30;(4)在同样混合区水质控制目标下,岸边环境容量随库区水位抬高而呈减小的趋势。因此从水质偏于安全考虑,建议将175m水位下用长度控制的岸边水环境容量作为3个重点城区江段的水环境控制容量。见表5。

3.3水环境容量综合方案

从以上总体和岸边环境容量计算结果来看,对于总体环境容量,和建库前相比,长寿江段以下的总体管理环境容量是增加的,而且坝前水位168.6m和175m的环境容量基本相同。对于3个重点城区岸边环境容量,在限定的排污混合区控制标准下,污染负荷的最大允许排放量,必须进行削减。从水质偏于安全考虑,建议建库后三峡水库的3个重点城区城镇江段水环境容量按照175m水位岸边环境容量控制,其他江段则按175m水位总体环境容量控制,得出三峡水库水环境容量综合方案(见表6)。由表6可见,三峡水库建库后水环境容量综合方案为CODCr16.08万t/年、NH3-N0.90万t/年。

4结语

通过本文工作,有以下主要结论:(1)分析了三峡库区的污染状况,提出了三峡水库环境容量的计算原则、设计水文条件和水质保护目标。(2)以CODCr、NH3-N为污染物控制指标,计算了三峡水库建库前后的总体环境容量和岸边环境容量,推荐了三峡水库水环境容量综合方案。结果表明:三峡工程建成后,库区总体环境容量增加,岸边环境容量减少。(3)三峡水库建成以后,为了保护好库区水质,建议对三峡库区污染负荷按照总体环境容量进行控制的基础上,对重点城市江段采用岸边环境容量进行控制。(4)污染混合区的控制指标为混合区长度。推荐三峡水库污染混合区控制标准为:单个污染混合区控制长度采用100m,江段污染混合区控制长度采用江段总长度的1/30。

在水环境容量研究方面还有一些工作需要进一步开展,如重庆主城区嘉陵江段和涪陵城区乌江段岸边环境容量的计算;水环境容量分配原则的完善;允许排污负荷从河段再分配到每个污染源或排污口等。近几年的监测表明,库区江段的TP(总磷)已逐渐成为主要污染物质。三峡水库是否出现富营养化,也引起有关部门和公众的关注。泥沙对污染物的吸附和解吸的影响较大,汛期清浑水样的监测指标差别显著。因此,在今后的水环境研究中还应考虑TP和泥沙的影响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永良.水环境容量基本概念的发展[J].环境科学研究,1992,5(3).

[2]夏征农主编.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3]张永良,等.水环境容量综合手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

[4]中国科学院环境评价部,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科研所.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R].1992.

[5]长江水利委员会.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影响研究[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6]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所.三峡水库水污染控制研究专题报告——长江干流入库断面背景浓度及库区污染源排污负荷现状与预测研究报告[R].重庆: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所,1998.

[7]张玉清.河流功能区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原理和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8]张永良,李玉梁.排污混合区分析计算指南[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

[9]RobertLDoneker,GerhardHJirka.TheExpertSystemForhydraulicsMixingzoneAnalysisofConventionalandToxicSubmergedSinglePortDischarges[M].In:USEPA/600/390/012,1990.

[10]李锦秀,黄金池,廖文根,等.三峡库区污染物沿程变化规律模拟研究[A].刘树坤等主编.中国水力学2000[C].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

[11]李锦秀,黄真理,吕平毓.三峡库区江段纵向离散系数研究[J].水利学报,2000,(8):84-87.

[12]李锦秀,黄真理,等.三峡水库纵向离散系数变化趋势预测[A].刘树坤等主编.中国水力学2000[C].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490-493.

[13]李锦秀,廖文根.水流条件巨大变化对有机污染物降解速率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01,(6).

[14]黄真理,吕平毓,李锦秀.三峡水库长河段水文水质同步观测研究[A].刘树坤等主编.中国水力学2000[C].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459-466.

[15]陈永灿,刘昭伟,李闯.三峡库区岸边污染混合区数值模拟与分析[A].刘树坤等主编.中国水力学2000[C].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501-508.

[16]洪益平,周雪漪,陈永灿,余常昭.重庆交汇江段污染混合特性的数值模拟[A].刘树坤等主编.中国水力学2000[C].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

[17]江春波,周雪漪,程志强,陈立秋.三峡库区涪陵江段水流及水污染预测[A].刘树坤等主编.中国水力学2000[C].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

[18]ChenYongcan,LiuZhaowei,LiChuang.TheInvestigationandNumericalSimulationofPollutionZonefortheWastewaterDischargeformFuling[C].PhosphateFertilizerFactoryinThreeGorgeReservoir.2000ChinaJapanJointSymposiumonGreenScienceandTechnology,2000.HongYiping,ZhouXueyi,Chenyongcan,putingDepthAveragedNonlineark-εmodelandforItsProgramDevelopment[J].TsinghuaScienceandTechnology,1999,41(1):1371-1374.

[19]HongYiping,ZhouXueyi,Chenyongcan,putingDepthAveragedNonlineark-εmodelandTechniqueforItsProgramDevelopment[J].TsinghuaScienceandTechnology,1999,41(1):1371-1374.

[20]HongYiping,ZhouXueyi,ChenYongcan,putingDepthAveragedFlowUsingBoundaryfittedCoordinatesandStaggeredGrid[J].TsinghuaScienceandTechnology,2000,5(2).

[21]HongYiping,ZhouXueyi,ChenYongcan,YuChangzhao.NumericalModellingandVerificationofFlowandPollutantMixingCharacteristicsatARiverConfluence[C].2000ChinaJapanJointSymposiumonGreenScienceandTechnology,2000.

[22]李崇明,黄真理.三峡库区典型污染带观测研究(Ⅰ)[A].刘树坤等主编.中国水力学2000[C].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467-474.

[23]李崇明,黄真理.三峡库区典型污染带观测研究(Ⅱ)[A].刘树坤等主编.中国水力学2000[C].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474-482.

[24]黄真理,吕平毓,李克峰,李嘉.三峡库区典型污染带观测研究(Ⅲ)[A].刘树坤等主编.中国水力学2000[C].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483-489.

[25]三峡水库水污染控制研究技术领导小组.三峡水库水污染控制研究总报告[R].2003.

WaterenvironmentalcapacityforthereservoirofThreeGorgesProject

水库管理论文篇(3)

峰头水库位于云霄县北部马铺乡境内,是漳江灌区的骨干工程,工程于l974年开始投建,1987年建成投入运行。水库集雨面积为333km,总库容1.77亿。,有效库容为1.5亿。,多年平均来水量为3.5亿。,峰头水库承担28万亩的灌溉面积,其范围北起峰头水库,南至东山县全境,东至漳浦县的杜浔镇,西到诏安县的盐仑西张一带,共包括四个县的20个乡镇,其中云霄10.9万亩,东山14.4万亩,诏安0.7万亩,漳浦2.0万亩。峰头水库自1987年投产至2004年18年间,年平均从向东渠供水850万,电站尾水供水727万,两者合计1577万m。,仅占峰头水库多年平均来水量的4.1左右。峰头水库水量较为充沛,从建库以后历年径流量与实际承担灌溉的用水量比较,该水库的利用率较低,为了更好地利用水资源,峰头水库已于1993年、1994年相继建成左岸和右岸电站,装机9000kW,年平均发电量为2250万度,每度电电价为0.27元,年收入在600万元左右,以充分发挥水库的效益。峰头水库于1987年成立漳州市峰头水库管理局,隶属于漳州市水利局,为副处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现有干部、职工125人,其中干部30人、职工70人、临时工25人。平均每年发电收入600多万元,职工工资200多万元,借贷利息支出近200万元,其它支出100多万元。目前单位只能保证基本工资,贷款无法偿还,处境较艰难。

一、当前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

1.1借贷多。单位不堪重负

为了提高水的利用率,单位借贷建电站,1994年左右岸两电站相继建成投产,共向银行贷款1500万元,1997年根据漳州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峰头水库向东渠道扩建改造工程正式动工承建,水库管理局担负渠道段7.1kni,和车头岭输水隧道的施工队任务,总投资1286万元。为了完成工程建设,单位又向银行借贷800万元。2002~2004年又连续碰到P一97枯水年份,电站因发电量少,收入有限,为了支付职工工资和正常费用,单位又向电力公司借款500万元,以上三项共计借款2800万元,每年需支付利息近200万元。

1.2水库的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

峰头水库原设计灌溉面积近期为23万亩,远期28万亩,随着时间推移20多年,情况有了很大变化,根据最新调查核实,主要有以下几点变化。①原设计灌溉面积包括四个县,云霄、东山、漳浦及诏安,现已明确只有云霄、东山两个县需要峰头水库供水,其他两个县不需要;②原设计规划有东山湾围垦,诏安湾围垦,现已明确该项目上级不批准实施;③现有灌区面积经调查为8.69万亩,灌区内还有杜塘水库、碗窑水库、车圩水尾支流供水,每年平均供水量只占库多年平均来水的4.1左右,以上三点原因造成水库的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

1.3水价不到位,农业水费征收困难

在峰头水库和向东渠建设过程中,云霄人民作出很大贡献,在大集体时期群众都是“三自带”参加建设。工程建成投产后,群众用水要收费,一时群众难于接受,造成水费征收困难。1987~2000年,单位没有收到一分钱水费,2000年8月云霄政府召开了峰头水库管理局、县水利局、向东渠道管理处等单位的协调会。订出农业用水、水库放水一星期收费300元,居民用水放水按实际量向自来水公司收费,峰头水库和向东管理处四六分成,峰头四成,向东管理处六成。自2000年以来每年收水费6~7万元左右。峰头管理局是自收自支单位,水价不到位水费征收困难。

1.4人员多。负担重

原设想是将向东管理处和峰头管理局合并,编制为140人。然而,工程建成以后没合并,人员又按原编制140人招收。所以每年支付给职工工资要200多万元。以上4点是峰头水库管理局目前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

二、解决经济困难的对策建议

2.1抓住机遇。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1)明确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的《福建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闽政办[2004]84号)和福建省水利厅转发水利部、财政部关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试点)和《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试点)的通知,(闽水[2004]水管51号)的方件精神,结合峰头水库管理局实际,制定水库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报漳州市政府批准实施。峰头水库是大型水利工程,形成比较完善的,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等水利工程体系。在抗御水旱灾害,保障经济社会安全,促进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存在的工程管理体制不顺、权责不明、维修养护经费不足、水价形成和计收机制不合理、经营性资产管理运行也不完善等。这些问题是导致水库工程得不到正常的维修养护,效益差的主要原因,而且给水库的安全运行也带来了隐患,如不从根本上解决,势必带来了老化失修,积病成溢。因此,改革势在必行。(2)改革的主要内容:①首先要明确权责,规范管理。峰头水库管理局负责水库工程的管理运行和维护,保证工程安全和发挥效益,漳州水利局负有行业管理责任,负责监督水库工程的管理养护和安全运行,负有监督资金使用和资产管理责任,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转变职能改善管理方式。漳州市人民政府是水库工程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加强水库工程管理,落实运行维修经费,组织抢险加固等。在完善安全责任制度方面,峰头水库工程应由市水利局、峰头水库管理局和漳州市人民政府负安全责任;②要划分类别、确定性质。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的《福建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有关条文规定:峰头水库即承担农业灌溉、防洪等公益性任务;又兼有供水、发电等经营,由于单位存在着亏损情况,不具备自收自支条件,故定为准公益性事业单位;③是内部机构设置。事业管理机构人员,根据水利部、财政部关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试点)》规定:大型水库管理人员定编为54人;生产性项目方面,左右岸两座电站人员为40人,总计为94人;这些编制由机构编制部门核定,事业管理机构人员54人工资、福利应由市财政支付,水库维修费也由政府支付,两项约200万左右。

此外还要规范财务制度,严格资金管理。要确定财政支付的范围和方式,积极筹集水库工程维修养护资金,严格控制资金管理。推行水利工程管养分离,提高养护水平。精简管理机构,降低运行成本。妥善安置分流人员,落实社会保障政策。严格区分事企,规范经营活动。水库管理局要对内部承担防洪、灌溉等公益性职能和供水、发电等经营性职能进行严格划分,做到事企分开,财务预算独立核算。

(3)体制改革的措施。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分类推进机构、人事、劳动、分配等相关制度改革。第一,要按精简、高效的原则,撤并不合理的科室;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全面实行竞争上岗,建立健全国标责任制度;第二,对科室负责人通过竞争方式选任,定期考评,实行优胜劣汰;第三,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制度,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把职工收入与工作职责和绩效紧密结合起来。

总之要认真学好文件,理解文件精神实质,抓住机遇,深化体制改革,只有依靠改革,才能走出困境。

2.2利用古雷港口的供水契机扩大再生产

古雷港口经济开发区位于福建省南端的东山湾东侧,漳浦县境内。是漳州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构建“三条战略通道”,加快实施“工业兴市”战略的重点区域。规划总面积278kmz,其中陆域面积130kmz,海域面积148kmz(浅海滩涂面积55kmz)。区内深水岸线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土地平坦、水电供应有保障。古雷港口经济开发区兼备了建设临时海工业基地所必需而十分难得的各项有利条件,十分适宜布局钢铁、石化、能源、造船等大型临海工业项目。淡水是开发区不可缺少的资源,根据规划,近期日供水量为30万吨,远期日供水量为60万吨。

水库管理论文篇(4)

大多数情况下,小型水库的建设地点都是较为偏远的山区,这些地方交通不便,道路狭窄,坑洼不平,如遇到雨天,地面泥泞,难以通车。施工条件差则应当配有较为高标准的保护措施,然而现实中恰恰相反,我国的小型水库目前普遍存在着建设标准过低的问题。建筑公司往往只根据资金状况修建小型水库,减少投资以提高收益,又因为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通常没有专门的监督,所以其建设标准只会越来越低,除险加固工程也越来越困难。据调查,在有些小型水库中,甚至没有修建专门的上坝路,这种情况下,水库一旦发生险情,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步行上坝,这无疑给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也会因人员设备不能快速到达事故地点而耽误抢险救灾进程。

1.2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外部干预过多

在施工环境方面,存在着许多外部干预,直接影响着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进行。具体来讲,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通常会涉及到占地、房屋拆迁和工人征用等问题,这些问题或多或少会使施工单位与当地居民发生纠纷。当地居民往往为了维护眼前利益,向施工单位索要赔偿甚至阻挠建设施工,在一定程度上延误了工期。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外部干预还包括行政因素,据调查显示,目前地方的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有些带有强烈的行政色彩,部分地方领导为个人政绩干预建设工程,自行设计建设方案,大大降低了工程的安全性和科学性。

1.3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不足,变更频繁

近几年来,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越来越受重视,然而,地方的财政支持力度仍然有限,国家整体对于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资金投入还是不够,这就直接导致了水库除险工程设计的不足,缺乏相关的高水品设计人才,缺乏除险加固工程施工之前的现场检测,这些因素对于除险加固工程设计都是至关重要的。不能保证这些条件,就会使得工程设计出现许多不足,并且缺乏安全隐患的针对性和地域特点的适应性。另外,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导致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设计方案变更频繁,给整个工程工期和质量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技术特点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具有其独有的技术特点,其施工过程中施工点较多,地点分散,对地质资料依赖性较强,许多水库因经过多次修建而较为脆弱,年久失修,施工的难度较大、环境严苛、施工过程中的交通和运输也较为复杂的特点而导致其施工质量控制的管理成为一个难点问题。具体来讲,在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施工中,主要有两个技术方面:质量控制和基础资料收集。

2.1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质量控制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在具体施工以前,需要在相关地方的水务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办理相关的质量监督手续,只有进行了质量监督登记的除险加固工程才能在法律的允许下开始正常施工。

(2)为保证除险加固工程施工顺利以及质量可靠,在施工以前需召开工作会议,确定施工的具体方案及设计图纸以及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

(3)对小型水库的具体工程可进行项目划分,针对水库不同的安全隐患分组施工,以增强对细节质量的监管。

(4)工程施工后需要进行工程设计单位、工程施工单位、工程监察单位和工程建设单位四方联检,确保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质量满足施工要求。

2.2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基础资料收集

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资料的收集。须有好的设计方案才能使的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顺利进行。工程施工以前需要进行地质勘查,弄清小型水利周边的地质和水文情况,确定除险加固工程的主要方向和关键点。相关的基础资料和施工资料及时整理与分类,并妥善保存。因在施工中和施工后的整个过程中,这些基础资料和施工记录都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全面的收集和妥善的记录能够为今后的施工与维护提供极大的借鉴。

3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3.1强化组织结构,施行责任制

小型水利除险加固工程管理需要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以便将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工作人员头上。在除险加固工程施工以前,要成立施工组织领导机构,定期举行组织工程会议。在除险加固施工过程中,各施工部门应根据自身所分配的责任及义务逐项落实,监管部门则需加强监督管理。一旦施行了责任制,在除险加固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即可当场提出,追究项目的责任人以解决并落实。因此,要提高每一岗位上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充分重视施工安全与施工质量.所以说,只有强化组织结构,进一步落实责任制才能搞好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

3.2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管理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要想进一步提高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施工单位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素质培训,管理人员对无论是管理方法还是水利专业知识,都应当加强学习。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工作人员需要紧随潮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其次,从业人员需要持证上岗,只有当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达到相应的标准之后才能让其进行现场施工。这样可以避免在施工过程中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错误,使除险加固的工程质量得到保证。最后,水利施工单位之间也可以进一步加强沟通与交流,因不同单位对于施工可能会有不同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各单位的施工经验,可以使得工程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3.3严格执行流程管理

跟其他水利工程建设一样,在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施工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建设流程。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施工时不按流程进行施工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不按流程进行施工,很可能会导致安全漏洞,给施工人员及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隐患。为了避免因不按流程施工所造成的事故,工程主管应当严格按照《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管理暂行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进行流程管理。因为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关系到抗洪抢险安全问题,所以施工管理中要注意对重点环节进行重点控制。

3.4规范除险加固工程的招投标制度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招投标过程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方面。通过招投标可以选出最为优秀和合适的施工队伍,也能选出最为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案,这样既减少了资金浪费,也提高了工程质量。在招投标过程中需要遵循公平公开的原则,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诚实守信,维护招投标人的合法利益。坚决杜绝违法行为和受贿现象。

3.5加强对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的监督管理

要保证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不仅需要具有高素质水平的施工队伍,还需要有完善的监管体系。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工程实际,对除险加固工程制定合理的监管方案,科学合理的监管能够保证除险加固工程的顺利进行,保证工程质量并缩短工期。监管部门要认真做好监管工作,对整个施工过程中的资金使用、技术设备使用等资料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掌握,以便于在施工完毕后按照相关规定验收。

3.6兼顾工程质量和工程速度

在施工建设中,最主要的关系就是工程质量和工程速度。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因其对抗洪救灾的重要影响导致其需要保证较高的工程质量,又因其工程施工对周边居民生活产生负面影响而导致其需要保证较高的工程速度。要想使工程质量得到提升,往往会使施工变缓,施工单位不能及时竣工。要想提高工程速度,又往往会使工程的质量受到影响。因此,施工单位需要根据不同工程的实际特点,在保证除险加固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施工,提高施工效率,兼顾工程质量和工程速度。

3.7合理增加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资金投入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应当得到国家政府以及地方政府部门的关注与重视。为了进一步提高除险加固工程施工质量,施工单位使用一些新型地质勘查设备和施工材料,建设费用较高甚至超支。主管部门应当加大对除险加固工程的资金投入,合理分配资金,并保证资金能够落实到实际水库除险加固施工中来。

水库管理论文篇(5)

1.1哈尔滨市磨盘山水库供水工程建设地点在黑龙江省拉林河干流上游,五常市沙河子乡沈家营村上游1.8km处,距河口343km,坝址距哈尔滨市180km;是一座以向哈尔滨市居民生活供水为主,兼向沿线城镇供水,并结合下游防洪、灌溉、环境用水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工程。

1.2磨盘山水库为大(Ⅱ)型二等工程,主要建筑物为二级,水库防洪标准设计为100年,校核为5000年。水库设计总库容5.23亿立方米。

1.3磨盘山水库枢纽部分主要包括:拦河坝、溢洪道、导流灌溉洞、供水隧洞及取水塔、水库管理区等。

2、磨盘山水库工程监理检测范围

粘土心墙砂砾石坝、溢洪道、导流灌溉洞、供水遂洞、坝下交通桥、永久1、2、3号路、管理区房建、水文测报工程。

3、检测工作内容

3.1、严格按照有关规程规范检查各项项目的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设计文件及施工技术规程规范质检测与评定标准的要求。

3.2、工程开工前监理机构监督承包人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并督促其贯彻执行;审批承包人提交的工艺参数试验方案,对现场试验实施监督,审核试验结果和结论,并监督承包人严格按照批准的工法进行施工。

3.3、检测监理工程师依据业主合同中授予的职责和权限,按照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和强制性条文及施工合同约定,根据磨盘山水库工程的具体施工质量活动及质量活动的相关人员、材料、工程设备和施工设备、施工工法和施工环境进行监督控制,按照事前审批、事中监督和事后检验等监理工作环节控制工程质量,并制定了切合实际的质量检测和质量控制计划,充分运用科学检测技术和技能有效地开展检测工作。

3.4、抽检和复检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检测资料和成果。

3.5、检查施工单位的质检工作,审核施工单位提出的试验报告,检验报告和质检资料。

3.6、不定期检查施工单位的检测试验室,核查试验室仪器设备配置情况及其率定的计量检验证明。

3.7、参与所监理工程项目的阶段验收(单元及隐蔽工程)的竣工验收,并提供抽检和复检资料成果。

3.8、配合责任监理,作好工程质量的预控和监控工作,及时报告检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

3.9、定期对检测试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提出工程质量阶段检测分析报告。

4、监理检测工作程序

4.1承包人首先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自检。未经承包人自检或自检不合格、自检资料不完善的单元工程(或工序)监理机构有权拒绝检验。

4.2监理机构对承包人经自检合格后报验的单元工程(或工序)质量,应按有关技术标准和施工合同约定的要求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予签认。

4.3监理机构可采取跟踪检测、平行检测的方法对承包人的检验结果进行复合。平行检测的检测数量,混凝土试样不少于承包人检测数量的3%,重要部位每种标号的混凝土最少取样1组;土方试样不应少于承包人检测数量的5%;重要部位至少取样3组。跟踪检测的检测数量,混凝土试样不应少于承包人检测数量的7%;土方试样不应少于承包人检测数量的10%。

5、检测工作实施

5.1磨盘山水库监理检测工作重点是土坝填筑质量控制、溢洪道、引水洞、灌溉洞、土坝防渗墙混凝土质量控制。围绕以上重点,将严格按照有关规程、规范做检测试验工作,以检测各项目的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设计文件、施工技术规范规程质量检测和评定标准的要求,做到以试验数据讲话,严格、认真、公正把好质量关;同时,依照国家档案管理技术要求作好质检资料的分析整理工作。

5.2对于土坝填筑部分,主要检测重要填筑工序,加强料场控制力度保证坝料质量,紧紧抓住设计指标这个尺度,每填筑一层(数个单元)或一个单元由施工单位质检部门自检,自检合格后,报到监理部,再由监理部人员通过试验手段抽样验证其指标是否达到要求,如合格,由监理部认定后进入下一道工序,如不合格,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后再检测,直至合格为止;土坝防渗墙混凝土:控制原材料质量,和重要工序的检测。同时监理人员对于土坝填筑部分相关的技术指标按一定频率试验,为土坝提供数据技术资料的支持,以保证填筑质量。

5.3对于溢洪道、引水洞、灌溉洞的砼工程的砼工程质量控制,质量监控人员应本着“预防为主”“过程控制”的原则,由原材料入场着手,每进一批水泥、砂石等立刻进行抽检,及时提供数据技术资料,坚决杜绝不合格品入场;同时对混凝土施工过程进行控制,发现问题,立即制止,并提供技术资料,控制好混凝土质量;对于与混凝土质量相关的技术试验,按质量检测抽样和频率的要求定期试验,为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提供数据技术资料的支持。

5.4在及时完成规程、规范要求的检测试验同时。监理对各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巡回检查,及时收取各部监理人员的质量信息,做好预控和监理工作,严格审核施工承包单位提出的试验报告、检验报告和质检资料。

6、磨盘山质量检测工作体会

6.1、在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制中的质量工作是采用科学可靠的跟踪检测手段与重点平行检测为主,防止了单凭主观经验来判断的做法,是监理质量控制的基础工作。保证工程质量的科学依据。

水库管理论文篇(6)

水库移民规划综合评价的必要性是由水库移民项目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移民工作复杂性和系统的层次性所决定的。

1.1项目社会、经济、环境目标的综合性

1.1.1社会因素复杂

水库淹没范围广,移民数量一般较大。由于水库一般建在偏远山区,因而移民不仅大多贫穷落后,而且还有可能涉及少数民族问题。由于山区空间地域条件限制,当地移民安置容量有限,很难全部在当地就地安置。若需远迁,又涉及文化、经济、社区组织、风俗、生产技术、生活习惯、心理等一系列复杂因素的整合问题。这些问题解决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水利项目能否顺利建设,能否尽快发挥投资效益,更涉及当地社会能否安定、经济能否发展,移民生产生活能否恢复与发展的大问题。稍有不慎,还会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

1.1.2环境影响深远

水库淹没肯定会给当地气候、动物、植物、地质等生态环境系统带来难以避免且久远的影响。与此同时,大量的移民重新建设活动也会给移民安置区周边环境带来诸多影响。相对而言,移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部分可控制可调节的。因此,做好移民规划中的环保影响评价和保护措施优化,追求良好的环境效益也是事关久远的重要目标。

1.1.3经济因素制约

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进行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是有限的,移民经费不会十分宽裕,要解决移民生产恢复与发展,脱贫致富,并可持续发展,必须就移民规划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进行优化与评价。

从上述目标分析可见,移民规划中环境容量利用恰当、环保措施得力将有利于移民的经济恢复与发展。经济发展了,移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自然提高,如果经济能够持续发展,移民的心态自然平和向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容易沟通,社会就容易趋于稳定。因此,这些目标是相关的和统一的。与此同时,这些目标之间也存在矛盾。实现移民安置方案的环境、经济、社会等单目标最大化与多目标综合最优化是不可能协调一致的。不同的目标要求,在资金投入、土地利用、资源分配等方面都会有不同的结果。过分强调某一方面目标的实现,就必然影响其他方面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必然会有不同的安置方案。例如,过分强调移民环境容量与环保,就近安置移民的数量就会减少,外迁安置的移民数量就要增加,这不仅加大移民资金投入,更会增加外迁移民安置及其与安置地社区整合的难度。由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方面的目标追求对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要求存在矛盾是客观存在和无法回避的,因此,在需要对移民规划进行多目标多层次方案综合评价,选择各种目标可以统筹兼顾、资源配置尽可能合理的方案,以实现移民安置综合目标的最优化。

1.2系统的层次性与综合性

移民规划方案是由不同层次组成的。根据移民安置任务和移民安置区资源条件、环境容量、生态环保要求以及移民资金等客观条件制定的总体移民规划方案,是第一层次的方案系统;在总体方案之下,可能又分本组安置、本村外组安置、本乡外村安置、本县外乡安置、本市外县安置、本省外市安置、出省安置等安置方案组合等第二层次方案系统;然后分转型农业安置、企业安置、第三产业安置为主等方案。各层次的方案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由与其相关的系统环境和其他因素密切相关。系统之间是有层次性的,而且系统与系统的界限是相对的,随人们研究的范围和角度而确定。当我们研究移民规划总体方案时,只强调子方案与整体方案间的线性因果关系,而忽视了子方案与其系统环境的联系既有线性又有非线性、非定量的关系就不能确保子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尽管各级方案所处层次不同,内部各异,但又存在有机联系,不能彼此割裂与排斥。因此要在分散决策的情况下,必须通过总体目标的综合评价才能实现总体优化的目的。

2水库移民规划综合评价方法

2.1经验型综合评价方法

移民规划的最后决策,以往多在专家论证基础上由领导者决策,如果领导者水平、经验以及对项目情况的了解深度不够,往往出现偏差,并给移民生产生活恢复和社会安定带来诸多问题。随着科学决策的提倡,单纯经验型决策的做法日趋消失。

2.2计算型综合评价方法的一般程序

2.2.1确定综合评价目标

移民规划综合评价目标侧重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环境优化等方面,如何细化与要求,则要兼顾眼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经反复比较、权衡利弊后确定。尽可能避免选择定位不当导致评价的失败。

2.2.2确定评价范围

评价范围涉及实现各评价目标的各种因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主要有移民资金及年度分配;移民人数及其地域、民族、职业、生活状况、文化技能等;可供后迁的环境容量、可供外迁的地域与条件;移民政策与安置标准……等,必须把握主要因素,确定适当范围,既要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又避免太大的工作量。

2.2.3确定评价指标和标准

评价指标是评价目标的具体化,指标的设立不仅与移民规划的目标、特点、类型、规模有关,而且与子目标所处的层次有关,与视角与侧重点有关。指标的设立主要遵循下列原则:

(1)系统性原则。指标体系必须全面反映移民规划项目的综合目标,其主要指标既要反映直接效果,又要反映间接效果,确保综合评价的全面性与可信度。

(2)可测性原则。指标含义明确,所需的数据资料便于收集、计算简便、便于掌握。

(3)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结合使用原则。运用定量指标计算,使评价具有客观性,采用定性指标,可弥补定量指标的不足,兼顾使用,能使评价结果趋于合理正确。

(4)可比性原则。指标的趋势相同,有可比性。

(5)层次性原则。有利于指标权重的分配,便于确立移民方案和综合效果。

指标体系建立后,以过去的实际经验为依据,对可量化指标制定出能被评估专家和决策者接受的具体标准和统一的计算方法,对环境优化、社会稳定难以量化的指标等可作定性描述或同尺度的分级,以利测算。

2.2.4确定指标的权重

各种分项指标对综合评价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为了正确地反映各分项指标对整体评价目标的重要程度,通常通过加权予以修正。因而客观而正确的确定加权系数成为取得正确评价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必须通过选准专家、妥善而正确地搜集和处理专家意见才能得以实现。

2.2.5选择合适的综合评价方法

评价经常采用多种方法结合使用,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如何最优,尚需不断探索与改进。

应注意的是,上述各项程序包括预测、分析、评定、计算、模拟、综合等工作,它们是要交叉和反复进行的。

3移民规划综合评价模型

可根据项目情况选用以下模型:

3.1通用评价模型

3.1.1影响移民规划方案的因素分析

在移民规划方案选择的综合评价中,主要考虑如下客观因素:工程移民投资额及年度分配计划,移民人数、户数与地域分布,移民的民族状况、经济状况、文化与技能状况,库区洪水线以上可开发地域面积与分布,当地自然条件与物产特产状况,周边地区经济状况与交通状况,以及国家提供的扶持措施与优惠政策等客观因素,与此同时,还要考虑移民的意愿,当地政府或组织的要求,移民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等人们主观方面的因素,由于这许多主客观因素都是各移民方案能否成立的条件和背景,脱开或背离这些条件和背景,移民方案就无法成立,也就谈不上移民方案的优劣评判了。因此对影响因的分析必须全面、细致、准确,必须主次分明。

3.1.2因素的分类

全部因素可分为决定性因素,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三种类型。

决定性因素是指哪怕其他因素或条件再好,只要这些决定性因素不能满足,那么相对应的规划方案就不能成立。例如移民投资总额、移民安置量等,都是决定因素,在任何规划方案中都必须在确保满足决定性因素的前题下才能对各规划方案进行优化与选择。

客观因素是指通过规划方案预期的数据资料计算的定量因素,它是不随评价人员的主观意识而变化的因素,如环境容量,工农业产值等。

主观因素是指那些不能通过数据资料计算而得到,只能通过评价人员结合项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结合类似项目的经验和主观理解所做出的定性描述的因素,如生活质量,社会安定等。

3.1.3模型的建立

该模型是将上述三种因素相结合而形成的单一综合评价指标,它是一个无量纲的指标。

其中客观因素无量纲指标与权重均需通过专家咨询确定。

移民安置规划通用模型计算过程图

按各项移民方案的综合评价值的大小进行排序,分值高者即为相对优秀的方案。在此基础上,再由评价专家或决策者综合多方面因素最终选择整体性能最优的方案,经批准后付之实施。

3.2层次—熵多目标决策分析模型

用层次分析法决定各指标的模拟权重,利用决策矩阵提供信息,进一步用多目标决策中熵技术修正决策者先验决定的优先权重,再确定最优方案。

本模型的基本思想是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各个组成因素,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这些因素的成对比较,可以得到各因素在层次中的相对重要性。在综合人的判断以决定各因素相对重要的总顺序后,可以计算得到权向量、特征根和一般性指标等,从而达到求解的目的。

根据移民规划综合评价的特点和要求,经过分析、筛选,可以提出一个类似下列可供参考的层次结构体系。

各层次指标体系中有可量化指标和非量化指标。对可量化指标可通过发展预测模型等方法分析计算得到,对非量化指标,则需通过德尔菲法、请咨询专家对规划方案和影响因素进行分级或打分求得。

纵观以上两种综合评价模型可见,虽然在实际评价中均有一定工作量,但其指导思想是正确可行的,经过实践可通过抓主去次的方法尽可能优化程序,提高效率。与此同时,还可进一步探索其他更好的综合评价方法或模型,使规划综合评价的成果更加科学,以便在特定条件下,能够选择一个相对最优的移民方案,为移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一个更好的持续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吴宗法,施国庆.水库移民生产发展规划理论探讨[J].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94,6.

水库管理论文篇(7)

水库管理工作是水库的利用与管理,是水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利用是指发挥它的功能和效益,管理是为了确保水库的安全及延长其寿命。加强水库科学管理,是面对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和短缺,做好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科学高效的利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存在问题

1、工程设施方面

小型水库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为农田灌溉用水服务。小型水库主要水工建筑物有挡水坝、溢洪道、放水涵(闸)管和灌溉渠道等,现就其存在的问题分别作一简述。

(1)、小型水库挡水坝,一般是均质粘土坝,标准较低,一些小(二)型水库没有进行设计就进行施工,工程设施建筑物没有达到相应的级别标准。如挡水坝高度或坝顶宽度也不够,坝的坡度较大,坝坡稳定安全系数低。相当一部分小型水库的坝基清理不完整,缺少反滤碓,坝基渗漏较大。坝体与两岸的山坡交接处,没有排水沟,山坡集水冲刷坝体。坝的上游坡面没有块石或混凝土块护坡,受水库风浪冲刷,下游坝坡也没有草皮护坡。

(2)、小型水库的溢洪道,一般为开敞式宽顶堰溢洪道,在原山坡开挖而成。经长期的运行使用,有些两侧没有导墙、底板没衬砌的溢洪道,大部分均被破坏;而有导墙和底板的也被冲刷损坏。另外,溢洪道宽度不够宽,设计泄洪流量小,溢洪道堰顶高程与坝顶高程的高差偏小,遇到特大暴雨时,水库最高水位几乎接近坝顶,严重影响大坝的安全运行。

(3)、放水涵(闸)管分为斜涵管(或放水闸)和平涵管。涵管一般为方形浆砌体结构,经过40多年的运行使用,大部分小型水库涵管都漏水严重,渗漏水不断带走或冲刷孔洞周围的坝体土质,造成坝体有空洞,最后形成坝体塌方。

(4)、小型水库灌溉渠道大部分是沿地形开挖而成,多为自流灌溉农田。渠道普遍没有进行防渗处理,渠道渗漏水量大,加上农田灌溉用水多采取漫灌、串灌、渠道间歇供水,边坡塌方沉陷较多,使渠道淤塞严重,渠道水有效利用系数低。

2、工程管理方面

传统水利工作下的水库管理主要针对人为建造的工程部分即水工建筑物及其配套设施的管理。管理范围小,管理面窄。这反映了重工程轻资源的实际。传统水库管理还存在着重更改大修,轻检查养护。现代水库管理,就是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展望发展,重新制定管理职责,管理范围,管理方法,管理标准,从而逐步实现水库管理的现代化。

小型水库工程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建设的,当时均成立了相应的管理单位,负责水库工程的运行管理。小(一)型水库都有事业编制的机构和运行管理的干部职工进行管理,水库是无偿为农村集体的农业生产提供灌溉用水服务,不收取水费,或者收得很少,水库的运行管理费用由地方政府负责解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体制与经济体系发生了根本变化,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职能也发生了变化。用水对象由原来的农村集体单位变成了个体农户,水库运行管理维护费用要靠收水费来维持。要向习惯于无偿供水的农户收取水费和派工维护工程变得非常困难,这使得一部分水库的运行管理机构和人员要撤并,水库变成无人管理或兼管状态,一些水库设施遭受人为破坏严重,难以发挥水库工程应有的工程效益。

3、水利工程的对外交通和通讯方面

小型水库多建于山区,远离交通干线,建库时的进库道路多是不上等级、路面狭窄、坑洼不平、弯多坡陡的临时道路。经过40多年的使用,一些水库原有道路也不能通车,即使能通车,遇到下雨也是路面泥泞,边坡塌方,车辆无法通行。目前绝大部分的小型水库缺通讯设施。如果水库出现险情,交通和通讯又不畅,容易贻误抢险时间,将产生严重后果。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非常重视水利工作,加大了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同时,也加强对病险水库工程的除险加固。作为水利工程的管理单位,要利用这难得的机遇,主动争取县、乡人民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支持,多方筹集资金,对病险水库进行处理。同时,要促使全社会关注水利工作,加快自身管理单位的经营管理制度改革,发展多种经济,增强经济实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逐步解决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1、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

(1)、对坝高、坝顶宽不达标的小型水库

对坝高不够,坝顶宽偏小的小型水库,要根据水库工程级别,重新进行水文计算,复核设计洪水,确定坝顶高程和坝顶宽。对于坝坡要按规范规定和坝坡稳定计算,确定坝的坡度及护坡结构。

(2)、关于溢洪道欠宽的问题

溢洪道欠宽的,要按校核洪水的最大泄洪流量,确定溢洪道宽度和最大过水深度,以此来确定溢洪道宽度;溢洪道未衬砌的,要进行衬砌,保证溢洪道安全泄洪,以保大坝的安全。放水斜涵(闸)管和平涵管漏水的,根据各水库工程的特点,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案,进行防漏防渗加固,漏水严重的要重建。

(3)、土坝的防渗加固

土坝要进行坝体抗滑稳定分析复核,注意检查不均匀沉陷和裂缝出现;对于坝基渗漏大、坝体填土质量差的水库,要进行坝基防渗灌浆和坝体固结灌浆处理。

(4)、灌溉渠道防渗处理

主、支灌溉渠道一般应进行渠道防渗,以减少水量损失、提高渠道水利用系数、缩短放水时间及节约水量来确保灌区用水。目前灌溉渠道防渗可以通过政府、水管单位投资和灌区受益农户投工投劳来完成。

2、加强小型水库的工程管理

(1)、乡镇的水库工程管理单位,是水利部门最基层的水管单位,当地政府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江西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结合实际情况,小(一)型水库工程由县级水利部门主管,其余小(二)型水库工程(包括小型提水、小型引水等工程)可由所属的乡(镇)人民政府统一管理。各乡(镇)成立水利工程管理机构,配套相应的管理人员,负责水费收取和水工程的维护、运用、管理。

(2)、加大各项宣传力度

各级政府和水管单位,要加大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力度,宣传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水也是商品,要有价使用,要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保护水资源。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按用水量对用水户征收相应的水费,共同管好水,用好水。

3、现代水库管理要标准化

标准化是水库管理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施行标准化,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标准化管理首先要制定管理标准。管理标准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管理的质量标准,二是管理的工作量标准。质量标准是管理的工程设备应该保持的良好状态和良好程度;工作量标准是达到质量标准所必须做的工作。所以工作量标准是质量标准的细化和具体化,是实现质量标准的前提和保证。管理标准应尽可能量化,便于定岗定责和自动化管理。管理标准应定期修改,不断完善。

4、水库管理的自动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水库管理工作应逐步实现自动化。它包括水工机电设备操作运行的自动化,大坝观测的自动化,管理手段管理方法,如远程操作控制、各种记录资料的收集整理、技术档案管理的智能化和数字化等。

5、水管单位要发展多种经济

(1)、开展多种经营服务

根据小型水库工程的条件和特点,因地制宜,要发展适合市场经济产业,水库不能单一依赖农业灌溉用水收费来维持,要利用自身的优势,一般有条件的可建设乡(镇)供水项目,解决乡(镇)居民生活和工业用水,也可利用水库或渠道的水头落差进行引水发电,建设相应规模的小水电站,与当地电网并网供电。

(2)、发展种植、养殖业

适合发展种植、养殖业的小型水库,要发展种植经济果树、速生丰产树林、经济竹林等。同时,利用水库进行养鱼、养鸭、养鹅,水库区周边可养鸡、养猪。以种植业促进养殖业的发展,反过来养殖业又促进种植业的发展。至于发展经济所需资金,可以通过争取国家投资、单位自筹、银行贷款和个人集资等多方面筹集。通过发展经济,增强水管单位的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改善工作环境,提高水管人员的待遇,稳定水管人员的队伍,做好水库工程管理工作。

6、完善水库对外的道路和通讯

水库管理论文篇(8)

经过反复论证分析,决定采用高喷灌浆技术对该水库进行除险加固。

二、高喷灌浆防渗板墙施工设备及施工工艺

1.施工设备

主要施工设备为:造孔系统、高压水系统、压缩空气系统、制浆供浆系统、提升喷射系统和检测系统。

2.施工工艺

高压喷射灌浆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根据设计防渗板墙施工轴线和孔距确定孔位,并作好地面桩标记。钻头φ150mm,泥浆护壁,泥浆材料为钙质膨润土、黏土、黄土、细砂等。搅拌浆液采用联合搅浆机制浆,泥浆泵供浆,要求浆液拌合均匀,比重稳定。浆液材料为纯水泥浆,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

喷射灌浆,将高喷管下入到孔内,按造孔记录及设计板墙底线控制下入深度,然后启动高压水泵、空气压缩机,搅浆机供浆,同时全面检查各管路是否封闭,水、浆、气压力及流量是否符合设计参数要求,喷射管的喷射方向是否对正。启动设备3min后,待水泥浆从孔口返浆,再按设计提升速度开始提升。喷射灌浆结束后,进行静压回填灌浆,至液面不析水、不下沉为止。

三、用围井试验确定施工参数

1996年在坝后的地质条件与坝址相近的地段做了一个五边形试验围井,围井边长1.2m,孔深11.1~15.06m,其中土层厚3.7m,砂砾石层厚6.8m,基岩平均埋深10.5m。

试验中对不同地层的提升速度、摆动角度及水、气、浆等各项技术参数进行测试,凝固14d后,进行注水试验,然后全部挖开检查,发现板墙喷射均匀,连接牢固。其中土层高喷墙体厚度5~7cm,喷嘴双面有效长度6.55~7.4m;砂砾石层摆角形成墙体厚度30cm以上,双面有效喷嘴喷射长度为2.7~3.0m,全部满足设计要求。

经研究论证后确定:高喷板墙孔距为1.1m,灌浆轴线与喷射轴线夹角为30°,墙体采用折线连接,砂砾石层和土层全部采用摆喷,摆角为25°。钻孔孔斜率必须小于1%,墙体厚度大于20cm,墙体强度大于70MPa,墙体渗透系数小于A×10-6cm/s。

四、高喷防渗板墙的施工

二道河子水库除险加固的主体工程为高压喷射灌浆防渗板墙。1996年完成了37m试验段的施工,1997年又完成了另外37m及50m试验段。1998~2000年,防渗板墙的施工全面展开,3年间进行了564m设计轴线高喷防渗板墙的施工,共计完成钻孔626孔,钻孔总进尺为24777.14m,灌浆总延米为19532.58m,共使用水泥13441.5t。

该防渗板墙设计采用折线连接,分两序孔进行施工,第一序孔造孔及喷射灌浆完毕,等待14d后,再进行第二序孔的造孔及高喷灌浆的施工。具体墙体连接见图2、图3。

五、特殊情况处理

1.漏浆处理

在二道河子水库大坝高喷灌浆防渗板墙的施工中,有很多孔发生了漏浆现象,说明大坝基础存在严重的集中渗流区及流沙区,对水库大坝的稳定十分不利。因此发生漏浆时,视严重程度采取了停止提升或放慢提升速度的办法,让漏浆地层充分灌满水泥浆,从而达到灌浆的目的。在二序孔的钻孔中,取出了固结良好的类似混凝土的水泥芯,因而用此方法处理漏浆切实可行。

2.孤石处理

水库管理论文篇(9)

自2002年以来,省水利厅下达了分三年对我区在册的21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截止2004年底,我区实际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11座,仅占应完成任务的50%,资金严重不足,无专项配套除险加固资金是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

由于整治资金不足,绝大多数水库缺少正常的维修改善,工程不可避免地发生老化失修,以致新的险库又不断出现。目前,仅小(一)型险库数量就比1998年增加2座,小(二)型险库增加7座。按照目前的投入水平,许多病险水库短期内仍无法得到除险加固。

2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议

为加快病险水库治理步伐,提高质量,宜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采取多层次、多渠道融资的办法,为病险水库加固提供资金保证

病险水库加固工程投资大、周期长、社会效益显著,应以公共投入为主。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政府都应建立相应的专项治理资金。但是,要加快病险水库的治理步伐,仅靠政府的投入是不够的,必须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资体系。为此,建议根据病险水库加固的现状和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融资政策:将中型险库加固列入基建项目,由国家投资;对小(一)型险库应以国家投入为主,地方或受益区配套为辅;对于小(二)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则应以地方投资为主,国家可给予一定数量的补贴或采用以奖代补的政策。同时,结合病险水库治理,积极稳妥地搞好小型水库的产权制度改革。在防汛责任制得到切实落实的前提下,可采取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方式筹集治理资金。对病险水库在除险加固任务未完成前,尽量少建或不建新水库,尽可能将资金投向现有病险水库的治理。

2.2强化病险水库加固的前期工作,为搞好病险库加固夯实基础

搞好前期工作是保证病险水库加固进度及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为此,要做好以下各方面的工作。

2.2.1做好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工作1995年水利部颁发了《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在病险水库加固前期工作开始时,大坝安全鉴定主管部门应组织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专家,严格按此办法全面准确地查找出水库存在的各种隐患,实事求是地确定水库的安全类别,科学而又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固措施或建议。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2.2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机构对病险水库存在的严重隐患进行探查。病险水库的某些隐患,隐蔽性强,由于没有“对症下药”,致使其历经数次处理,仍未能彻底根治。这就需要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机构对这些隐患进行专题调研,找准隐患部位,分析产生原因,提出处理措施。

2.2.3除险加固应与增容和恢复库容同时考虑。许多病险水库因存在安全隐患,汛期只能降低水位运行,调蓄能力大减;有些险库淤积严重,直接影响其效益的进一步发挥;有些险库,只要采取一些投资不大的工程措施,就可新增部分库容。在水库的病险得到有效排除的前提下,增容和恢复库容是提高水库自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解决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的一条费省效宏的途径。据初步测算,采取除险加固和排沙减淤等措施,恢复、增加或保持每1m3库容所需投资仅是新修水库的1/5左右。因此,对水资源紧缺有增容或恢复库容潜力的病险库,即使在投资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也应一次规划,分期实施。

2.2.4除险加固应与综合利用及管理设施的改善相结合。病险水库由于修建时客观条件的制约以及建成后投入的更改、维修资金不足,普遍存在着防汛调度系统、雨水情测报系统、防汛道路及防汛物资仓库等管理设施难以满足要求的问题。病险水库加固规划时,应考虑增设防汛指挥调度网络系统及通信预警系统、水文水情测报自动化系统、大坝监测自动化系统等先进的管理设施。对不能满足需要的防汛道路及防汛物资仓库等管理设施一并予以改造。

2.2.5努力提高病险水库加固的科技含量。前期工作应思路新、起点高,广泛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力求体现先进性、科学性和经济性。在病险水库加固时,应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这方面的信息,广泛依托科研、设计、施工、大专院校等方面的技术力量,加以推广应用。坚持加固与提高、加固与技术进步相结合,力求在病险水库治理的技术经济方面有所突破。

2.2.6除险加固前要进行效益分析。水库除险加固目的有两个:即增加水库的安全性和进一步挖掘水库自身潜力。因此,其效益主要有社会效益(防洪保安)和经济效益。防洪效益主要体现在加固后防洪标准的提高,目前常用频率分析法,即通过水库修建(加固)前后发生同频率洪水而引起下游淹没损失的比较,来计算水库的防洪效益。经济效益分析包括初估增加的蓄水量以及由此而增加的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等效益。同时还要进行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年运行费和流动资金)估算和经济效益指标(包括经济内部收益率、效益费用比和经济净现值)分析。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险库加固应优先安排实施,以此带动病险水库加固工作的大规模展开。

2.3项目实施

2.3.1强化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的核心是合同管理。在项目管理上要形成以项目法人为主体,项目法人向国家和各投资方负责,咨询、设计、监理、施工、物资供应等单位通过招标投标和履行经济合同为项目法人提供建设服务的建设管理新模式。项目法人负责按项目的建设规模、投资总额、建设工期,实行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管理。项目主管单位要加强对项目法人组建、项目报建、招标投标、质量监督、主体工程开工、项目验收等各个环节的监管,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对以往忽视报建审批制度的现象要及时纠正。通过报建制度,可有效地预防出现“三边”工程和“钓鱼”工程,避免由此导致盲目开工、拖延工期、浪费资金等现象,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2.3.2实行招标投标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设计、施工、监理以及设备材料采购等,一般情况下应由建设项目法人依法招标,择优选定。在招投标活动中,要充分发挥专家库评标的作用,坚决打破地方保护和部门保护的壁垒,杜绝行政干预,严惩腐败。禁止无水利资质和低资质单位承担与其资质不相适应的项目。抓好《招标投标法》贯彻落实工作,强化招标投标各个环节管理,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2.3.3落实建设监理制。项目法人通过招标方式确定监理单位后,监理单位即可进行工程现场管理,依据合同从事进度、质量、投资控制,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协调建设各方关系。当前应杜绝监理单位超越资格等级承揽监理业务及自己施工、自己监理的现象。

2.4建立良性循环的管理机制

目前水库产权虚置、管理不善、责任不落实的现象较普遍。为防止出现一边除险、一边出险,旧帐未还、又添新帐的被动局面。病险水库加固后,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建立良性循环的管理体制。

首先要尽快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水库管理新机制。在病险水库加固工程建设之初应确定实行建设与管理统筹结合的新型建设管理体制。投资多元化、产权明晰化、供水供电价格商品化、水库服务有偿优质化,增加现有水库管理经费,逐步实现良性运营。其次要加强对水库调度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及水库调度水平。三是建立并严格遵守水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及细则,使其早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四是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开发水土资源,以开发促发展,以发展促管理,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良性管理运行机制。

3结语

(1)根据病险水库的不同类别及“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国家采取不同的融资政策,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资体系,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提供资金保证。

水库管理论文篇(10)

2.水文地质条件

坝址河谷较宽呈“U”型。岩性为侏罗统南圆组第三段流纹质晶屑凝灰熔岩。两岸山坡残积土夹碎石厚约2~5m。左岸风化程度较右岸深,尤其左岸河边一带风化较深。河床及漫滩阶地有卵石覆盖,厚约7~10m。

坝址控制流域面积为1701km2,坝区气候温和。坝址多年年平均流量59.9m3/s,10月~4月为枯水期。施工洪水特性如下表。

时段

P(%)

10~12

11~1

10~3

10~4

11~4

全年

5

245

151

265

280

238

4900

10

197

133

242

244

213

3990

20

153

115

224

204

187

3360

33.3

123

103

155

179

167

2240

50

103

94

132

156

149

2180

3.导流标准、流量及导流方式

工程坝址处河床天然常水位为23.5m,相应的水面宽为90m。河道右侧有近60m宽的大片滩地,两岸岸边较缓,故具备分期导流条件。控制工期的关键项目为厂房工程,同时大部分施工辅助企业设在左岸,因此一期导流先围左岸2孔水闸和发电厂房,洪水由右岸明渠通过;二期围右岸2孔水闸及重力坝,洪水由已建的左侧2孔水闸通过。坝址处河床洪枯流量比约为10,汛期洪水较大,而上游山仔水电站系季调节水库,调节性能好,为减少施工难度,降低导流工程造价,施工导流时段采用枯水期10~4月。工程属Ⅳ等工程,主要永久建筑物为4级,相应的临时建筑物为5级。施工洪水导流标准为:洪水重现期10~5年(土石围堰)或5~3年(混凝土围堰)。坝址附近有大量的土料可用于围堰填筑,采用粘土围堰可降低导流造价,围堰结构采用土石围堰。由于厂房工程结构复杂,一期工程量大,施工期长,围堰过水对工期及经济都影响较大,故一期导流标准选为洪水重现期10年;二期拦河坝结构相对较为简单,工程规模小,在一个枯水期可完成,故二期导流标准选为洪水重现期5年。一期导流流量为244m3/s,二期导流流量为204m3/s。一期厂房施工采用拦砂坎加高围堰或厂房进尾水闸门下闸渡汛。导流平面布置见图3-1。

4.导流建筑物

4.1导流明渠

导流明渠布置在右岸滩地上,长169.78m,梯形过水断面,左边坡为垂直坡,右边坡为1:1,明渠底宽为20.0m,上游首部底板高程为22.50m,下游尾部底板高程为22.00m。明渠桩号坝上0+020上游段右转27°后与河道相接,明渠桩号坝上0+020至坝下0+040与坝轴线平行,明渠桩号坝下0+040下游段左转14°后直线与河道顺接。明渠上游首部左侧设一长15.7m的竹笼导墙,改善进口水力条件。明渠底板采

用150#竹筋砼,厚300mm,竹筋间距为200X200mm。明渠左侧为一期纵向砼围堰,右侧为浆砌块石护坡挡墙。

4.2一期围堰

一期纵向围堰布置在3#闸墩右侧25m处(坝0+095.3),长169.78m,围堰顶高程从27.0m渐变到26.5m,围堰顶宽2.0m,最大堰高11m,纵向围堰桩号坝上0+020以上段两侧边坡1:0.3,其余段迎水面垂直,背水面1:0.6,采用150#混合料砼。一期纵向围堰子堰采用土石围堰,利用纵向围堰外侧原状砂卵石,在右侧增加防渗结构,防渗结构采用粘土心墙结合土工膜形式。一期纵向围堰及子堰断面见图4-1。

一期上游围堰采用土石围堰,堰项高程为27.0m,堰顶宽6.0m,两侧边坡为1:2.0,最大堰高约为9.0m,围堰基础采用粘土心墙结合土工膜防渗,上下游采用填筑石料护面。一期下游围堰采用土石围堰,堰项高程为26.0m,最大堰高约为8.0m,围堰结构形式同上游围堰。一期上游围堰断面见图4-2。

4.3二期围堰

二期纵向围堰利用拦河闸2#中墩并向上游延伸到坝上0+030.965,向下游延伸至坝下0+073.97。纵向围堰上游段堰顶高程27.0m,采用75#浆砌石堰身,宽600mm的150#砼心墙防渗结构,堰顶宽2.0m,最大堰高8.0m,迎水面垂直,背水面1:0.6。纵向围堰下游段堰顶高程26.0m,采用150#砼心墙两侧夯填砂卵石结构,堰顶宽700mm,最大堰高6.4m。砼心墙迎水面上部垂直,下部边坡1:0.25,背水面成阶梯状,台阶宽700mm,高2.0m。二期纵向围堰下游断面见图4-3。

二期上游围堰采用土石围堰,堰项高程为27.0m,堰顶宽5.5m,迎水面边坡为1:2.5,背水面边坡为1:1.5,最大堰高约为4.5m,围堰基础采用粘土斜墙结合铺盖防渗。二期下游围堰采用土石围堰,堰项高程为26.0m,最大堰高约为4.0m,围堰结构形式同上游围堰。

4.4围堰防渗形式

一期纵向围堰布置在3#闸墩右侧25m处(坝0+095.3),提高建基面高程,覆盖层较浅。纵向围堰基础开挖和渗水量较小,在纵向围堰左侧填筑子堰,防渗结构采用粘土心墙结合土工膜形式。在纵向子堰的左侧依次填筑袋装砂、土工布、土工膜、土工布和粘土,防渗效果良好。

一期上下游围堰基础防渗形式在招标阶段选用旋喷砼防渗墙。这种防渗体防渗效果较有保证,基坑渗流小,但施工时间长,且其施工期内要求防渗墙两侧不能形成较大的水位差,导致基坑排水和开挖时间滞后,影响施工工期。在施工图阶段经多方面比较论证,一期上下游横向围堰采用粘土心墙结合土工膜复合防渗。这种防渗形式具有施工时段较短,不占用截流后的关键线路工期,为主体工程施工争取较多的施工时间,但需要解决防渗体水中施工的技术问题。通过调查分析,上游的山仔水库为季调节水库,冬季库水位较低,一般不泄流。塘坂坝址来水主要为山仔水库的发电泄水。因此考虑山仔水库短时间停机,降低塘坂坝址水位,为堰基防渗体沟槽开挖施工创造条件。防渗体沟槽采用长臂反铲挖掘机开挖,倒退法施工。长臂反铲挖掘机挖深可达6~7m,基本能将覆盖层挖除。粘土填筑采取端进法施工。由于防渗土料系在水中抛填,无法压实,无法完全达到抗渗要求,故拟在粘土之后铺设一道土工膜,粘土和土工膜共同防渗,基本解决堰基渗流问题。通过几个月的观察和量测,其渗流基本控制在30m3/h之内,达到预期效果。

二期上下游围堰在导流明渠上,基础为砼底板,主要是堰体的防渗,由于堰高较小,采用粘土斜墙加铺盖的防渗形式。上游部分围堰和纵向围堰采用浆砌石加砼心墙结构防渗。

5.截流

水库管理论文篇(11)

原因分析

一是人力、财力不足。首先是移民管理机构专业管理人员缺乏,难以有效指导和监管项目实施。成立移民管理机构办公室的县,移民工作基本由新人管理,熟悉业务需要过程;在未成立移民管理机构办公室的县,移民工作由水利局1~2名工作人员兼职。面对越来越多的资金和项目,目前机构现有的人力资源显然满足不了需要。其次是工作经费不足。临汾市市县两级移民管理机构办公室主要依靠同级财政,都存在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

二是制度建设滞后。为了加强和规范全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资金管理,省财政厅、省水利厅联合制定了《山西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但随着移民工作的不断开展,各地实际情况千变万化,规定的项目审批、资金拨付、实施“三制”等方面与各地实际的实施情况不相适应,因而显得滞后了些。

三是扶持理念偏于保守。扶持项目没有特色,没有切实解决移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纵观移民后期扶持“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大多数为水利、交通项目。

这些项目或成为其他部门项目的整合资金,或是一些修修补补的项目,大多没有大的效果。

四是项目管理意识淡薄。项目申报按照由下而上的原则,部分县由于无力或无人监管,县级以上相关部门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项目建成缺乏有效的管护,受益移民村(组)不能很好地履行项目运行管护职责,以致项目使用效率低下,更有甚者,由于不善管护,项目在短时间内被损坏废弃。

对策建议

1尽快出台相关制度

目前,《暂行办法》已经满足不了现行工作的需要,建议尽快全面修改和完善。一是明确在项目资金中提取一定的工作经费和项目管理费;二是应规范项目变更的原则、程序、数量和处罚措施;三是明确县级移民管理机构作为项目责任主体,负责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技术指导,移民村(组)作为项目主体负责项目的建设和建成管护;四是褪去移民项目基建管理“本色”,移民扶持项目中不强制推行招投标制和监理制;五是规范县级报账程序,明确县级报账受理主体。

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适时调整项目扶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