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化学软件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30 11:27:54

化学软件论文

化学软件论文篇(1)

2我国软件行业的发展及市场需求分析

为满足企业的高效运行及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市场催生了各种财务会计软件,可见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会计工作的必然发展趋势。如今,软件行业蓬勃发展,财务管理软件层出不穷,各大软件公司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开发出了适用于公司各主要流程的信息集成软件。2014年1-7月,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9991亿元,同比增长21.4%。其中,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继续领先全行业发展,实现收入3616亿元,集成电路设计行业发展明显加快,实现收入585亿元,软件产品、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和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增长均有所放缓,完成收入6254、4022和2129亿元,嵌入式系统软件实现收入3385亿元。就地域而言,2014年1-7月,中部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776亿元,同比增长30.8%,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9.4个百分点,其中湖北、安徽增长超过35%,湖南、江西等省增幅都比去年有较大提高。由上述经济指标可见,我国软件业仍在迅猛发展,中部地区软件及相关服务的需求也正在迅速提高,而这恰恰预示着企业的软件需求在不断提升。各企业为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及竞争力,必须加速自身的信息集成,提高自身的反应速度,运用各种软件加强自身管理、提高自身软实力,从而企业的运营环境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输出具备一定软件操作能力的毕业生,而在会计工作上,企业急需的是全面发展的电算会计人才,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需要推出面向本土中小企业会计岗位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会计电算化课程需要与企业对接,而当下,各省高职院校都在努力与本土企业达成合作,建立实训基地,邀请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最终适应人才和市场的需求,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选取的软件需要与本土市场覆盖面较广的会计软件相一致。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情况来看,会计电算化考试软件的选择也体现了这一趋势。

3会计从业电算化考试软件分析

就目前而言,各省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会计电算化考试的软件不尽相同,比如,湖南省会计从业电算化考试软件为用友畅捷通T3,湖北省则采用金蝶KIS专业版软件,各省的从业考试软件并没有达成统一。从2014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简章来看,包括北京、深圳、上海、湖南、安徽等13个省/直辖市选用用友T3软件作为会计电算化考试内容;河南、重庆、广东为考生提供了两种软件选择,包括用友T3和金蝶KIS专业版;广西、湖北、贵州、四川及海南5省选用金蝶KIS专业版软件;中央国家机关、宁波、浙江3省选择了天顿;江西、福建2省选择了思诺;吉林选择了金算盘;甘肃选择了用友通。因此高职院校也应当根据本省的特殊情况选择会计电算化课程软件,提升自身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过关率,为学生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整体而言,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将用友T3作为会计电算化考试软件的省市最多,金蝶专业版软件紧随其后。用友T3软件是用友旗下的畅捷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T系列企业管理软件,顾客定位为中小企业,而金蝶KIS专业版是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推出的一款面向中小企业的企业管理软件。两款软件都覆盖了中小型企业管理的五大关键环节: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仓存管理、财务管理,都实现了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同时,两者界面都比较简单直白、易于操作,价格也相对便宜。现如今,用友与金蝶是当下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两大财务软件开发商。用友公司连续多年被评定为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中国及亚太地区180万家企业与机构通过使用用友软件和企业云服务,实现精细管理、敏捷经营。由用友公司2013年的年度报表可见,其市场覆盖率持续提升,小型微型商贸企业的新增客户数量也逐渐在增加。金蝶国际软件集团以管理信息化产品服务为核心,为超过400万家企业和政府组织提供云管理产品及服务,同时连续十年位居中国中小企业市场占有率第一。可见,大型软件开发商已经延伸到会计信息化的各个角落,而旨在与企业对接的高职院校也纷纷与之合作。除会计软件本身外,高职院校还需要通过对应软件的教考系统来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这就对高职院校的教师及软件开发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软件公司需推出相应教考系统及教师软件培训服务,从各方面来看,大型的财务软件开发公司才能满足企业与高职院校的种种需求。由此可见,会计从业电算化考试内容以及软件公司的实力决定了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软件的选择。

化学软件论文篇(2)

软件工程是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课程。软件工程的课程体系涉及了从客户沟通,软件设计,软件开发,软件测试到最终软件维护等软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既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专业课程,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近年来,全国各大高校均将软件工程作为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通过软件工程课程,学习作为软件从业人员需要掌握的基本专业能力,为未来从事计算机软件相关的各类工作,提供理论及方法的指导。可以说,学好软件工程,对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从业人员来说都是一门必修课。

二、教学现状

在当前的软件工程课堂教学当中,部分院校采用纯理论课堂讲授的授课形式,另一部分院校则采用理论讲授与实践实训课程相结合的授课形式。然而,从教学内容来看,当前软件工程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传统方法学,即传统的软件工程学。对于面向对象方法学来说,很多新的知识方法还涉及不足,特别是软件模型化,构建技术,UML统一建模语言等等一些当下社会流行的软件工具和方法。同时,实践环节较少,实践效果不够理想也是软件工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可供该课程选用的合适的实验项目甚少,所以学生通过实验课程所达到的效果与教学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另一方面,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足。软件工程是一门计算机领域的综合性、工程性学科。涉及软件生命从萌芽、成型、成熟、生命结束的各个周期阶段的工作和任务。学习者似乎能听懂,可听完后大部分学生还处在似懂非懂的阶段,真正需要动手时,不知道该从何下手。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一些理论知识,过于抽象晦涩。与实际的应用需要相脱节,学生对很多知识理论,只停留在概念阶段,难以消化,更无法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的软件设计、开发、测试、维护中究竟何时何地可以运用,具体又该如何操作。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仍存在很多不足。这一方面与课程理论研究性较强有关,另一面也与教师本身长期在院校从事较单一的教学工作,缺少工程项目经验,脱离实际的生产及软件开发场景,难以将理论与现实情境很好的结合传授给学生。在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中,也集中体现出了学生不能把理论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基础理论及运用理论的技能和方法,所以在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时,不能将软件工程的理论充分运用到他们的设计实践中去,从而导致设计开发的软件和撰写的文档在结构、内容等方面错误百出。

三、改革思路

(1)研究并解决软件工程教学中存在的新兴软件方法不足等问题。结合现有的专业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改善软件工程教学现状,研究传统软件工程技术在教学改革中占的课时比例及应当讲授的内容,增加研究面向对象软件工程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地位及讲授的方式、内容和课时量。(2)研究并解决软件工程课程实践性不足,学生学习停留于理论阶段的问题。结合理论课程的内容,增强软件工程的实践性,与一些软件开发的实训课程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将软件工程理论应用于实践当中,提高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现实认识。(3)研究并解决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不足,课程停留于课堂教学,脱离实际运用,学生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等问题。根据教学计划,教师请教并邀请相关企业的软件资深从业人员,与学生开展专业知识交流活动。以企业中实际可行的软件项目为案例,为学生讲解软件知识,让学生理解软件工程的理论知识如何有效的融入实践当中。并加深学生对课程、对当今计算机领域流行的专业知识及未来从业方向,对计算机专业从业现状的认识,真正做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可以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调研,参与实际的企业项目。(4)研究并解决学生在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中,缺少理论支撑,不能合理规范化完成设计的问题。将软件工程专业知识与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相结合,在毕业论文指导的过程中,重视软件工程理论的应用。以软件工程方法学,软件过程,项目管理等相关知识软件工程相关理论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力求整个毕业设计过程达到模块化、规范化,正规化。

参考文献

[1]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第5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2

化学软件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8)06-0029-02

中国对日软件外包开发领域近5年以来一直以50%的增幅持续发展,会日语并懂得国际软件开发规范的中国IT人才已成为国内对日软件外包企业的最热门人才。为适应时展需要,北航软件学院把握时机,从实际现状出发,依托自身强势的品牌优势,为国家发展及学子前程量身打造特色的专业,成为中国目前唯一能提供日文应用软件开发方向硕士学位的正规教育机构,并摸索出一套以“产学研”为主体的教育培养模式。

1培养模式的设计思想

“产学研”模式是一种从实际到理论又到实际的全新教学模式,这种人才培养过程要求培养机构与生产企业进行紧密联合,从而从生产、管理的一线前沿了解最新的、最为需求的工程技术、工艺方法以及新的应用理论;同时从企业那里得到设备、项目、技术。然后,利用这些教育信息和教育资源按照企业实际的要求,通过制定课程体系、编写和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的教材来培养学生,使学生得到的知识是最新的、最实用的。

在培养过程中,学生在校不但可以学习到技术,而且可以参与学校或者企业的科研项目,实现第一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由于该专业的学生有较多机会在日企或中日合资企业实习、就业,因此在完成了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之后,学生又有机会到国外企业中实际工作,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这样就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第二次结合。通过以上两次理论联系实际、工与学的结合,培养学生将来在企业工作所需的基本素质。

我们将研究生培养思路确立为“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坚持教学的基础性和科学性。具体做法是:把当前成熟的软件工程理论成果和思想,凝炼成基础课体系的核心,整合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突出学科交叉与融合;同时加强学生现代工程技术的实践能力和外语实用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教育质量,使学生具备自主创新的潜力。

作为对日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日语不仅是这类人才的专业工具,而且是领会日企文化的基础。因此,我们要求毕业生:日语水平达到国际交流基金日语能力考试二级以上,且具有较强的英语能力;训练有素且深谙日本企业文化、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熟悉日文软件开发流程与规范,具有使用全日文软件开发环境、编写日文开发文档能力,可以胜任日文软件开发各个层次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2基本培养模式

2.1科学设置课程体系

采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进行软件的开发和生产,是实现软件产业化的关键技术手段,这就需要培养大批软件工程领域的实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设计科学实用的课程体系,是实现上述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

应用领域广、技术更新快是当代软件工程技术最显著的两大特征,因此在设计对日软件开发专业的课程体系时,我们遵循了先进性、灵活性、复合性、工程性和创新性五个基本原则。

2.2实用外语教育

在日本的企业或对日外包的企业,不会日语几乎无法进行沟通,限制了发展和培养机会。通过学习日本的企业文化,学生不仅了解了中日文化差异等问题,以后在日企实习、工作中可以更快适应并融入到公司中去,而且可以全面了解日本文化和设计风格,熟练掌握软件开发技能和软件管理,这对日文应用软件开发设计有莫大的帮助。

在具体实施日语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由中国教师教授日语语法,日籍教师教授会话和听力练习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没有放松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加强,成为能掌握中、日、英3种语言的短缺人才。

3“三级”实践教学体系

3.1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核心课程

产学研合作应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中。在理论教学中,要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知识与应用的结合。例如,专业核心课程“双语软件工程规范化设计”,既包括从需求到软件设计过程中的四项主要基础技术,即需求分析、设计法、文档、和设计审查,同时还介绍了软件工程及软件开发工具、环境、工程中的成熟技术、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分析、软件工程最新话题等前沿性内容,实现了在软件工程领域中的理论联系实际。课程的学习强调了与工程的结合,由日籍一线软件工程师在全日文开发环境下讲授,配备实训教材并提供日文软件实训。在教师指导下以团队形式完成一定规模的项目,实施规范化的项目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及维护各环节训练,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日文文档的撰写能力,培养协作交流精神。培养学生能真正掌握一门实用外语,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和撰写外语资料的能力和进行国际化交流的能力。对于致力于软件外包领域的专业学位获得者,应精通外语,了解外包国文化和软件工程规范。

3.2配合核心课程的系列教材

配合核心课程,我们还主编并由科学出版社等出版了软件工程所急需的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软件工程设计与实践”、“计算机日语”、“软件工程规范化设计”、“软件工程设计案例与分析”等。学术界和工业界专家对系列教材给予较好评价:“这种内容及其组织方法在我国已出版的软件工程专著和教材中不多见,此系列教材可以为我们树立应用性著作的范例。”

3.3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综合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能力,在学生毕业前还安排了三级实践性教育。学生应能满足面向产业和领域需求,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具有运用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软件研发,以及担负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

一级实践:用来测试学生基本掌握的编程能力及使用基础工具的能力;比如用C++来编写程序,使用Oracle数据库等;通过这级实践的同学可以进入二级实践的考核。

二级实践:通过团队协作来完成。实践项目大都来自于各个企业,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们按照日企的标准分当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任务,最后要在有日本资深专家的现场,用日语来讲解自己做的项目,通过二级实践的同学有资格去企业实习。

三级实践――企业实习:

(1) 与Fujitsu、NEC、RICOH等200多家日文软件开发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建日文应用软件开发专业实习基地。NEC日本总公司、NTTdata(日本电信)、理光、富士通等公司提供专业奖学金,金额累计高达4000余万元日元/年。

(2) 学院在日本建立了30多家实习基地。

(3) 福建最大最成功的软件企业――福建富士通信息软件有限公司是北航软件学院的战略合作伙伴。学院已在福州富士通开设了该方向软件工程硕士点,于2004年12月正式开学。

(4) 与日本Kinsoft株式会社、NETCOM株式会社以及系统综研株式会社等公司组建合资企业,在学院内部建立“零距离”学生实习与就业基地。

学生通过企业的面试后直接进入企业实习,在企业中完成实际项目,同时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或论文。

4工程技术与研究兼并的论文要求

(1) 两种类型论文特点的对比分析

工程型论文要有产品;研究型论文要有理论价值。

工程型论文强调实用性和社会效益;研究型论文则需要有关调研、问题分析、方案选择、创新验证等的严格根据和论据。

工程型论文书写格式要按国家规范;研究型论文书写格式相对自由。

(2) 两种类型兼有的论文要求

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实际应用意义和社会效益。

将以工程背景的项目,做有关调研的同类产品的对比分析、问题分析、方案选择、创新结果汇报。

将工程规范和研究书写格式进行合并。

论文选题一般应直接来源于企事业单位,具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和实用价值,同时应具有先进性、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知识较好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事软件项目研发和管理的能力,以及创新和研究的意识。

论文一般要求结合企业实际需求选择研究题目。对这类项目,除需指定学校指导教师外,还需指定一名企业指导教师共同负责指导,由软件学院负责监督和管理。我们的研究生培养在毕业设计(论文)的环节中采用双导师制,即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以保证产学研合作教育在毕业环节上的有效实施。

论文要求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讨论研究论据充分,写作认真,文图标准规范,数据详实准确,软件文档符合标准规范。

5教学效果分析

北航软件学院从市场的需求出发,与国外大学和领导性的企业联合办学。为学生提供了国际化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学院已经安排了200多人出国实习/就业),吸引了大量的学生。通过对毕业生情况跟踪调查看出,我们的毕业生已分布在国内的诸多大中型企业、政府部门、科教院所、外资企业。根据我们的初步统计,2005、2006年工程硕士研究生达到了98%以上就业率,平均起薪达到了6000元/月。

参考文献

[1] 王建华. 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 提升高校服务社会能力[J]. 中国高等教育,2006,(17).

[2] 徐辉. 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论大学与工业的关系[M]. 杭州大学出版社,1990.

[3] 蔡克勇. 论教学、科研和生产联合体[J]. 高等教育研究,1986,(4).

[4] 刘力. 美国产学研合作模式及成功经验[J]. 教育发展研究,2006,(7):16-22.

化学软件论文篇(4)

软件价值论:软件具有独立价值随着硬件制造技术日益进步,越来越多的机构甚至个人购买计算机处理事务,计算机的使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使用目的日益丰富;另一方面,用户大多不具备开发软件的技能。于是,能否提供易用、可靠的软件成了评测信息系统的重要因素,软件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开发者不再提供源代码,甚至要求用户付费购买软件。对软件的旺盛需求促使研究者反思硬件和软件的关系,并形成了软件价值论,即软件不是硬件的附属品,而是具有自身独立的价值。软件价值论深深地影响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无论是学习编程还是学习多媒体处理,都离不开软件的支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软件操作成了信息技术课程的焦点。

开源共享论:开放源码共享智慧开源共享论来自开发人员对软件价值论的反思,他们认同软件的价值,但反对闭源或设置软件专利等手段。他们认为,软件、通信协议等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不应掌控在少数商业机构手中,而应开放给全人类自由使用,开源正是保证这一权利的必要手段。经过长期努力,开源精神开始从软件开发向其他领域延伸。近年来,随着软件行业垄断的加剧,很多国家希望借助开源获得信息产业上的突破,开源共享的呼声日益高涨。与此同时,在中小学开展开源文化教育得到了更多关注,我国一些省市已明确把开源文化纳入课程。

化学软件论文篇(5)

哈工大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软件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具备独立承担软件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组织和管理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同时具有较丰富的、与国际接轨的学习训练经历,工程实践经验,企业经历和良好的职业素质;使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品行优良,身心健康,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产业高级人才,为进一步成为软件产业领军人物(高层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等)奠定坚实的基础。面向企业,综合考虑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项目管理能力、企业管理能力、组织与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需求,根据学科专业方向的设置,按照“模块化知识体系与能力体系相结合,体现国际化与工业化特色”的原则,我们制订了软件工程硕士课程体系框架结构,如表1所示。软件工程硕士课程体系框架针对培养目标和企业的需求,对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进行模块划分,横向构造“6个能力层面”;纵向根据专业方向划分为多个能力域,形成多个能力培养模块。软件工程硕士的专业方向应紧跟行业需求,灵活设置。近几年,哈工大软件学院先后设置了网络与信息安全、语言处理与信息检索、数字化企业与电子商务、嵌入式系统与软件、物联网工程和移动互联等专业方向。在专业要求方面,全日制学生必须修满32学分;在职学生必须修满35学分。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学制2~4年,在校学习1年,修满规定的学分,包括参加企业实训3周;实习基地实习1年,结合企业项目,完成学位论文。企业实习期间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和实习单位导师分别指导项目开发和学位论文撰写工作。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训交叉进行,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联合培养软件工程专业硕士。

2组建专兼职结合的国际化、工业化高水平师资队伍

构建3支师资队伍,每支队伍30人左右。建立以工业型师资为核心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形成工业型专职教师、校内及国内外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结构,是实现国际化、工业化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第一支是以工业型师资为主的专职教师队伍。这些专职教师多数来自工业界、国外著名大学或国内外IT企业等。其中除任课教师外,还设若干专职实验教师岗位。实验教师主要负责专业课的实践环节教学,包括实验设计与指导、上机指导、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同时实验教师还负责TA(实验辅导教师)的培训及管理工作。第二支队伍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和管理学院认证并聘请的校内兼职教师组成。他们主要负责软件学院的基础课、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和管理系列课程的教学任务。第三支队伍由来自国外高校或国内外知名IT企业兼职教师构成。他们来自行业前沿,掌握国内外最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和人才培养经验,了解企业最新的技术需求。他们在承担软件学院的软件工程类、软件工具平台类的课程部分教学任务的同时,作为双导师制的企业导师,在研究生的工业实践、毕业设计、学位论文的指导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以工业型专职教师为主、校内兼职基础型教师为辅、国内外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结构,可以满足软件工程硕士国际化、工业化的人才培养需求。

3校企合作,加强企业实践教学

建立完善的工业型软件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工业型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教学大纲、质量保证体系、工业化教学方式、技能实验与大作业、综合设计与企业实训、工业实习与学位论文、校企联合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等环节,将“工业化,个性化,精英式”的办学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校软件工程硕士第1学年寒假要到企业参加为期3周的实训。实训由学院统一带队组织,实行半封闭式管理。期间接受企业培训,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分组完成指定的项目。通过强化训练,学生可以了解企业的项目开发流程,学习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和技术上的差距,对后续学习起到引导和促进作用。第2学年,学生到实习单位实习并根据实习期间的实践工作内容撰写学位论文。对硕士毕业论文的要求是: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能表明作者具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关键问题;具有实用性且必须包含一定的工作量。取得的成果要有一定的先进性,要能表现出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从2002年至今,哈工大软件学院建立了完善的工业实习管理制度,在国内外建立工业实习基地70余个,实际接收学生实习的企业达200余家。工业实习基地的建设有效保证了工业化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加强与企业界的沟通,了解企业需求,完善培养体系,提高学生工业实习质量和加强工业实习管理,学院定期举办“工业化人才培养与企业合作高级研讨会”,与企业界人士研究和探讨工业化人才培养中的合作问题,企业参与意识很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与国外大学合作,联合培养软件工程硕士

通过对软件工程国际化人才特点及成长规律的研究,我们对软件学院国际合作办学模式开展了学科专业、教学体系、合作形态、组织方式、国际文化交流等层面的前瞻性研究,率先提出并建立了特色鲜明的多国联合办学、多学科交叉渗透、多国文化融合的,培养高层次、复合型软件工程人才的国际化联合教育模式。哈工大软件学院与法国波尔多第一大学、法国克莱蒙-费朗第二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工业大学、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美国Embry-Riddle大学、意大利帕维亚大学、瑞典林雪平大学、日本会津大学等合作,采用哈工大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MSE)+合作方硕士学位(X)的“MSE+X”模式,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共分4个学期。第1学期,学生在各自学校学习;第2学期,外国学生来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哈工大学生合班学习;第3学期,中外学生一起去合作方学校学习;第4学期,学生自选在国内、外企业实习、撰写学位论文、答辩毕业,哈工大与国外大学分别颁发硕士学位证书。跨国联合培养班的全部课程采用英语教学,实行三导师制,由国内、国外大学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为加强交流,每年举办一次“中欧软件工业教育国际研讨会”,来自海内外的高校教师、企业界朋友在一起交流经验,共同探讨国际环境下人才培养的相关问题。多国联合培养软件工程硕士实现了国际化与工业化办学理念的教育模式与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实践,软件工程国际化人才的跨国联合培养模式及实践,面向企业人才需求的教学与工业实习,国际化师资与专家队伍建设,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管理及跨文化的融合等目标。

5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加强过程管理借鉴

欧美教学质量保证的成功经验,哈工大软件学院建立完善且适合自身特点的国际化、工业化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学院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导委员会,在各个培养环节上严把质量关,把规定、培训、预防、跟踪、反馈、控制等质量保证活动渗透到教学执行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监督检查,有效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为提高软件工程硕士的指导质量,学院成立了若干个指导教师组,每个指导教师组负责一个专业方向的硕士指导,设组长1人,负责本组指导教师的组织和督导。每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每年指导的硕士研究生不超过4人。学院组织专家组审核学位论文。只有通过了专家组的审核,学生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另外,硕士研究生开题、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论文等环节也有详细的规章制度、严格的过程管理,这是提升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

6成果与特色

在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中,哈工大软件学院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面向软件产业的人才需求,校企合作,形成较为完善的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的工业化人才培养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建立有自身特色、符合国际化标准、满足软件企业需求的工业化人才培养计划。(2)创立软件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体系;实现“跨学科融合,双边对等招生,联合培养,融合文化”的“MSE+X”软件工程硕士跨国联合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国际化学习环境。(3)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办学机制和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实施课程考核累加计分制等教学管理新制度。(4)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级软件人才。

化学软件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教学目标和定位

软件工程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导论性课程。其任务是介绍软件开发的过程、方法和工具,使学生初步掌握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测试的工程化方法,为学生将来从事软件开发打下一定基础,并为后续“面向对象软件工程”课程进行必要的知识准备。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理念和软件开发的方法学,了解软件进化过程,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工程素质和协作交流能力,培养学生提高软件产品质量、降低软件开发和维护成本、按计划交付软件产品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

在该双语课程开设之前,软件工程课程已于2005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我们在软件工程系列课程的教材建设、知识点的持续更新、教学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和富有成效的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学成果。我们注意到,与其他课程相比较,软件工程导论课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内容抽象,软件是一个逻辑产品,软件开发是一个逻辑思维的过程,软件工程导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包含了大量指导软件开发的高层思想、方法和原则,这些知识点是对大量软件工程实践经验的总结。(2)注重实践,软件工程导论课程非常强调工程实践,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进行工程化的软件开发,从而积累软件工程的实践经验。(3)对英语运用和表述提出更多和更高的要求,包括文献的阅读、需求的分析和描述、软件建模、文档撰写等等。因此,在该课程的双语教学过程中如何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讲授抽象的知识、如何加强实践环节的建设、如何加强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就成为该双语课程教学的关键。

为此,在软件工程导论双语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中,我们针对软件工程课程的特点,设计科学和合理的双语课程教学大纲和计划,研究适合该双语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努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为软件工程系列的后续课程以及其他双语课程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并期望达到以下目标。

(1) 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逐步与国际接轨

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都在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因此在人才培养阶段如何加强学生的软件工程素养十分重要。针对国家的这一需求,本双语课程旨在探索和研究与国际软件工程教育相接轨的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使得所培养的学生在软件工程的知识、能力和实践等方面逐步向国际先进水平靠齐。

(2) 适应专业特点,加强学生英语语言环境的熏陶

软件工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一直以来研究活跃,不断有新的概念、方法和工具出现,课程的知识体系更新非常快。特别是,绝大部分最近的研究进展和成果都是以英文方式出现在各类会议和期刊上。因此,学科专业的这一性质决定了软件工程课程尤其需要开展双语教学,该专业方向的学生必须经常性地在英文的语言环境中接受教育。因此,通过本双语课程的教学,希望培养学生逐步适应在英语语言环境中接受知识传授,具备利用英语工具获得知识的能力。

(3) 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双语课程的教学,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利用英语进行各种形式交流的能力,包括英文教材和文献的阅读能力、撰写英文学术和文档资料的能力、通过英文进行口头表述的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培养创新性人才所必须的,也是作为一名合格的软件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要求。

2教学理念

(1) 循序渐进

本课程为大一学生开设,针对他们的英语实际水平,在课程教学中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比如,在课程教学中逐步加大英语在课程教学中的授课比重,首先要让学生能够听懂所讲授的知识内容,不要让他们对英语教学感到畏惧;然后逐步培养他们利用英语来进行学习和交流的兴趣,在此基础上积极鼓励他们利用英语来获得知识和进行交流。

(2) 求真务实

注重实际和成效,不追求形式。对于一些有难度的项目(软件工程技术文档的撰写和课堂报告),我们鼓励学生用英文来表述,但是不强求。对关键性的概念和术语,适时做出中文的补充说明,并在课前提供课程术语中英文对照表,以便让学生掌握与本课程有关的关键英文术语。

(3) 注重能力

我们认为大学课程教学不仅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多方面能力(包括学术交流、获取文献、讨论和报告、撰写文献等等)的培养,从而为其参与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为此,本课程将强调通过双语课程教学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利用英语获取知识的能力、文档和报告撰写能力、交流能力等。

(4) 强化实践

加强案例分析和课程实践。软件工程导论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工程实践性非常强,为此课程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实践环节。比如,将具体和详尽的案例分析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按照软件工程实践要求布置学生进行课程实习,撰写规范化的工程实践文档,加强工程实践在整个课程考核中的比重等等。此外,在课程教学中还安排诸多的实践机会来加强学生运用英语实践的能力,包括软件工程技术文档的撰写、课堂报告、网络教学平台的在线交流。

3教学方法

(1) 激发兴趣

我们深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表扬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精心组织,突出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联,强调软件工程知识体系的系统性;通过梳理软件工程的历史发展脉络、揭示隐藏在知识点背后的思想深度、鼓励老师和学生共享个性化的经验等措施,激励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学习热情,支持和激励学生利用英语来撰写软件工程开发文档、在课堂上汇报其课程实习内容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在线交互,激发学生利用英语获得知识和信息。

(2) 案例教学

挖掘、整理了若干工程案例,结合案例开展教学,将软件项目案例贯穿整个讲授过程,案例的规模由小及大,并要求学生与课堂案例同步地推进各自的练习案例;加速培养了学生在大型软件开发、软件工程管理等方面的能力,颇具特色和创新。此外,在教学网站上提供丰富多彩的案例库、规范化的软件工程文档标准和模板,供学生研究、借鉴。

(3) 互动教学

老师、助教与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沟通,包括网上答疑,网上作业提交、作业批改,BBS讨论区,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及时与学生交互。学生不仅要提交课程实习文档,而且还要在课堂上报告其课程实践和实习成果以及体会,老师和学生一起对其实习成果进行评论和分析,从而对学生的课程实践有所反馈,让学生知道哪些方面是做的好的、需要发扬,哪些方面做的不好、需要改进和提高。

(4) 实践教学

精心设计、精心组织实践教学环节,紧跟软件工程领域的最新发展,适应信息化时代教育手段变革的要求,不断更新实验设计,确保软件工程的观念、技术和方法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得到应用并积累经验、体会,逐步提升学生的软件工程素质和能力。在课程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以小组方式选择一个应用,并遵循软件工程的方法,对该应用进行需求分析和软件设计,撰写规范化的软件工程文档,并要求他们在课堂上报告其课程实习成果。课程还鼓励学生利用英文来撰写文档、在课堂上尝试用英语做报告、在课后用英语进行在线交互,为他们运用和实践英语创造机会。除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培养外,还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等。课程实习中,不但强调实践的结果,更注重实践的过程,实习全程都有辅导教师按照软件工程的阶段进行跟踪。

4双语教学的实施

(1) 教材

目前,我们使用的是由Pressman编写的软件工程教材最新版本(第六版,英文):Roger S. Pressman, software engineering C A practitioner’s approach, sixth edition (English),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6。该教材在国际软件工程界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树立了它在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无可置疑的权威,在全球近千所大学中广泛使用,是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最具影响力的教材。该书从1982年的第一版开始,就受到我国软件工程界的重视,成为高等教育计算机专业软件工程课程的重要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 教学计划

该课程共有24学时,其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课时安排如下表。除了正常的知识讲授之外,我们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安排了2个学时的案例分析和示范,4个学时的课程实践报告和分析。案例分析和示范主要通过一个较为完整的案例分析和文档演示,向学生介绍如何进行软件的分析、建模和设计,并形成规范化的软件开发文档。课程实践报告和分析主要选择性的请一些学生介绍他们课程实践的情况和结果,并进行分析和评价,以帮助学生知道哪些实践和结果是可取的,哪些需要改进和提高。

(3) 英语实践

在双语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多个环节来加强学生的英语实践。首先,要求学生阅读英文教材来提高英语的阅读能力和水平,掌握与该课程相关的关键术语。其次,在课程实践中鼓励(不强求)学生利用英语来撰写规范化的软件文档,从而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英文书面表述能力;第三,在课程实践报告和分析中鼓励(不强求)学生运用英文来介绍其实践文档和结果,而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英文口头表达能力。

(4)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分为二个部分:闭卷考试和课程实践,各占50分。闭卷考试要求学生用英文答题。课程实践分为二个实验,需求分析和软件设计,要求学生根据所选择的应用,对其进行需求分析,建立需求模型,用中文或者英文撰写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软件设计,建立设计模型,用中文或者英文撰写软件设计规格说明书。课程将对学生提交的实践结果(即软件开发文档)的正确性、规范性、完整性、一致性、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估。

化学软件论文篇(7)

蒙古语是应用比较广泛的语言之一,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蒙语文生词,设计了蒙语文生词学习软件。学习者使用蒙语文生词学习软件学习和练习小学三年级蒙语文生词。这样不仅有助于小学生学习蒙语文生词,还有助于激发他们对学习蒙语文的兴趣。

一、设计本软件的理论基础

“蒙语文生词学习软件”是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蒙语文生词而设计的,是一种助学型蒙语文课程资源,其理论基础是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教学设计理论。

1.强化理论对该软件的指导意义

在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中,强化是指伴随于行为之后且有助于该行为重复出现的概率增加的事件。他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的作用,对强化的控制就是对行为的控制。斯金纳根据其强化理论提出了程序教学,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将知识学习细分为一系列过程。“蒙语文生词学习软件”的内容安排是由浅入深,先给出小学蒙语文的生字词,让学习者学习本生词所相关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及相关的解释。学习者学完这些生词之后时,可以自己评价理解学习本生词的情况,本软件会给出相关的评价反馈。

2.教学设计理论对该软件的指导意义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需要分析教学任务,根据学习者的情况确定和陈述教学目标;确定学习者的准备状态;组织教学资源,形成教学方案;确立评价项目,评价学习效果几个环节。本软件从设计遵循了教学设计各环节。

二、本软件的功能设计

本学习软件的基本功能有用户登陆、学习模块、练习模块、评价模块和学习资源等模块组成,本软件的功能如图1所示。

1.用户登录模块管理用户信息

从用户登录界面进入学习的界面,也可以直接退出该软件。

2.学习模块的保存

主要使用数据库表保存学习内容,同时学习者可以调用显示到学习学习主界面,蒙语文生词的主要学习内容如图2所示。

3.练习模块的功能是给学习者提供相关的练习,并给出相关的反馈信息

4.评价模块完成学习者进行学习练习后的评价反馈任务

本软件主要采用的是形成性评价的方法,学习者在练习的过程中还可以查看自己的学习情况。这样可以有助于学习者即使改正自己的错误,同时也激发学习者对蒙语文生词学习的兴趣。

5.学习资源模块提供蒙语文输入法、蒙语文编辑软件和使用该软件的帮助文档

用户登录该软件后,可以输入或选择所学习的蒙语文生词。该软件可以从生词信息库表中调用本生词的相关信息。学习者可以不断查看不同的生词,也可以重复查看同一个生词。

三、本软件的实现

本软件的数据库设计使用了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ela-tional DataBase Systems,RDBMS)Access。Access的所有文件都被整合在一个.mdb文件中。同时,它为用户提供了大量的工具和向导,所以如果数据量不大且不复杂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本设计中创建的数据库是用户信息库和生词信息库。本数据库是开放的,可以不断扩充生词容量和用户。使用Visual Basic6.0编程语言实现了本软件。对数据库表的操作,使用VB的ADO控件来实现。

经过小样本测试该软件能正常运行。本设计中采用的蒙语文输入方法是赛音输入方法。在Windows操作系统环境中,安装本软件和所提供的输入方法即可使用该软件。

参考文献:

[1]那顺乌日图.蒙古文信息处理[M].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化学软件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275-02

仪器分析近年来发展迅猛,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的不断出现,使其在生产和科学技术各领域都备受关注。仪器分析法吸收了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是化学、物理学、电子学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的产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仪器分析已经成为分析化学的主体学科,并且正向着更高的灵敏度、选择性和准确度,更高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以及更快的分析速度方向发展。

计算机的发展衍生了各种化学软件,这对仪器分析数据结果的归纳、计算和分析起到了极大的帮助作用。从分子模拟、分子式绘制到数据统计分析,以及最后的谱图曲线的绘制,化学软件的作用覆盖了整个分析过程。对广大科研工作者来说,它就是第二个大脑。现在的软件工具越来越专业,如绘制分子式的Chemoffice[1,2],表示晶体结构式的Diamond[3],绘制曲线谱图的Origin[4,5],绘制器件图形的SolidWorks[6]、晶体结构解析的Jade等软件都为人们所广泛应用。这些软件对于我们进行材料合成设计、分析及材料加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帮助和指导意义。通过近年来对我校在读的本科生、研究生软件应用情况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人对这些化学软件的了解很少,能熟练使用的就更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开设相关的软件应用的课程,学生没有获悉的有利渠道,使得这些功能强大的软件没有被学生所接受和利用,这无疑是损失了对于分析测试非常有用的工具。因此,今天的仪器分析教学,应该在教授学生相关专业分析仪器的同时,普及一些应用范围广、用法简单的基本化学软件。将一个专业的软件平台提供给学生,为他们的学习和科研服务,进而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不仅于此,将化学软件引入到课堂中还能够教导学生主动去寻找一切对于学习和工作有利的科学资源,这种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受益终生,这无疑也是高校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所在[7]。

一、常用化学软件归类总结

1.化学结构式绘制软件。常用的化学结构式绘制软件包括Chemoffice、ChemWindow、ISIS Draw等。其中Chemoffice还包括ChemDraw、Chem3D、ChemFinder等三种功能软件。ChemDraw是目前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化学结构式绘制软件,其结构绘图满足国内外大部分期刊的格式要求,被化学相关的科研工作者广泛应用。ChemDraw用于绘制二维的分子结构式,Chem3D则用于绘制三维的分子结构,并且两者可协同工作,将二维结构转换为三维结构图(如图1)[8]。并且ChemDraw还有模拟分子核磁氢谱和碳谱的功能,对核磁谱图的分析起到了帮助作用。还可以绘制反应装置、薄层色谱图和将化学名称直接转化成分子结构式等许多功能[9]。

2.数据处理及绘图软件。常用的数据处理软件有Origin、SigmaPlot等,应用最广的当属Origin软件。Origin是美国OriginLab公司开发的图形可视化和数据分析软件,是科研人员最常用的高级数据分析和制图工具。Origin的两大主要功能:数据分析和绘图。Origin的数据分析主要包括统计、信号处理、图像处理、峰值分析和曲线拟合等各种完善的数学分析功能。将数据准备好,进行数据分析时,只需选择所要分析的数据,然后再选择相应的菜单命令即可。Origin的绘图是基于图形模板的,其中Origin本身提供了几十种二维和三维绘图模板,同时允许用户自己定制模板。绘图时,只要选择所需要的模板即可。它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为科研工作者所公认,是一款常用的基础软件。

二、软件使用方法的教授

我们采用了课堂讲授并实际演示的方法,把化学软件的用途和基本应用方法教给学生,并让学生根据仪器分析实验课上实际测得的结果应用化学软件进行分子式的绘制和曲线的制作。把分子结构和谱图分析结合起来给出最终的分析结果,最后根据谱图制作的合理性、美观性来进行评分。并鼓励学生多参考相关领域高档次论文图表的制作方法,使他们将仪器分析数据处理应用到实际的科研当中。对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按“循序渐进,逐渐培养”的原则[10,11]。

三、软件应用情况调查

本项研究的实施范围为我校材料化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专业本科生,食品、农产品加工、造纸、粮食油脂、应用化学、环境工程、生物化工、环境科学等专业硕士研究生,受教学生人数约为350人/年。在学生当中收集反馈信息,调查了解对所教授软件的掌握和运用情况,鼓励学生进行各种软件的应用尝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材料化学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两个专业进行检索方法掌握和运用情况调查,在学生大三和研究生一年级时进行教授,在学生大四或研三做毕业论文时进行分类收集,调查得到100%的学生能够运用所教授的化学软件来进行数据处理及分子式的绘制,并且全部应用到了自己的毕业论文和发表文章当中,学生普遍认为对自己的毕业论文的完成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方面,运用Origin绘制的曲线、谱图能将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有助于结果的合理分析。同时根据调查得到的反馈信息,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总结出更能被同学接受的方法和模式。

四、研究的意义

提高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利用化学软件来解决实际的科研问题,并且通过相关软件对数据的分析对学生起到重要的帮助作用。能够最大化地利用现有的软件资源,使学生的科研分析能力等到相应的提高。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对科学的研究热情和自信。使教学内容与最新科技相结合,并可以通过实际分析应用来指导教学,使学生所学更加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绪连彩,张智强.常用化学软件在结构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化工,2012,(29):60-62.

[2]刘江燕,吕银华,韩德艳.常用化学软件在中级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化学,2006,21(2):38-41.

[3]周薇薇,王凤武,陈永红.Diamond软件辅助《晶体化学》教学[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14(3):90-92.

[4]龚林波,王聪玲,谢音,吴卫兵.Origin软件在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化学,2008,23(3):36-39.

[5]刘俊星.Origin软件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2,(19):224-225.

[6]李震杨,建鸣.运用三维软件对《工程制图》教学方法改革浅析[J].科技信息,2009,(07):412.

[7]赵德钧.试谈高校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意义[J].教育教学论坛,2012,(8):61-62.

[8]黎新.化学软件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5):90-92.

[9]孙鹏,李玲,张文,柴逸峰,丁力,《海洋药物学》教学中的化学软件和网络资源的探索与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4):292-294.

[10]邱翠云.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尝试[J].新课程学习,2010,(9):43.

化学软件论文篇(9)

软件工程课程是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它在整个课程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随着软件产业对软件人才的大量需求而愈加突出。如何改革传统的软件工程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出既懂软件工程基本理论又懂实践的高质量软件人才是广大软件工程教师迫切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在长期从事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对该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研究,提出集成“项目驱动+范型对照+案例复现+团队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1传统软件工程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重理论、轻实践。传统的软件工程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时不涉及或较少涉及具体的软件项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将抽象的理论与实际软件项目联系起来,被动接受抽象理论的结果使得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和激情逐渐消失。这与该课程工程实践性非常强的性质完全不相适应。

2) 重讲解、轻讨论。传统软件工程教学过程中,都是教师一味讲解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理论,或者一味分析一些简单案例,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让学生参与教材内容或案例的分析讨论,导致学生学起来非常枯燥无味,教师教起来也非常费劲。

3) 重技术、轻管理。软件工程应该包括软件开发、维护相关的技术与管理两方面内容,在传统软件工程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紧张或者课时安排不当,总是只注重软件开发相关技术方面的教学,如软件生命周期模型、软件开发范型、各种需求与设计建模技术等,而对软件项目管理方面的内容只是很简要地一带而过。这样容易给学生一个错觉,让学生认识到只有软件开发技术才是最重要的,而软件项目管理是无关紧要的。事实上,一个软件项目的成功开发,依赖于技术与管理支持两方面,如果其中任何一方薄弱,项目将面临很大的风险。

4) 重SSA&D、轻OOA&D。由于教材编写上的安排以及教师本身的原因,很多学校在软件工程的教学过程中,总是先花费大量的精力讲解面向过程的结构化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SSA&D),等到后面再来讲解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OOA&D)方法时,发现时间不够了,要么根本不讲,要么只是蜻蜓点水式简单介绍一下,这样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只有SSA&D才是当前主要技术的错误认识,而对当前真正的主流技术OOA&D不重视。

5) 重程序、轻文档。传统软件工程教学过程中,除了理论课程的教学外,有些学校安排了一些实验课或实践课,但往往这种实验课或实践课最后的收效都不是非常理想。很多学生还是不能真正从心理上去认识软件工程实践的重要性,认为这门课程的实验或实践,最后无非是交一个实际可以运行的系统,所以把大量的精力都花费在编写程序代码上,而不是真正去遵循软件工程规范完成这个实验,他们认为文档是次要的,可有可无的。如果老师严格点,非要提交文档的话,他们也是在现有系统(程序代码)的基础上,去凑一些拙劣的文档应付。

6) 重个体、轻团队。传统的软件工程教学,通常强调按部就班的理论学习与实验,伴随着以程序设计语言为引导的编程实践,这种实践活动通常是以学生个体为单位进行的,它并没有充分教授学生从事软件开发所必需的方法和技巧[1]。现代软件工程,非常强调团队协作精神,而学生在我们的软件工程教学过程中很难体会到这一点。

以上传统软件工程教学模式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我们认为有多方面的原因,如教授该课程的教师缺乏项目开发的实践经验,教学中过分偏重于理论和基础

知识的构建,致使所培养的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导致学生所受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2];但一个更主要的方面是对软件工程教学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软件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软件工程的教学,必须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探索一些适应当代软件工程学科发展的、广大学生普遍能够接受的、有一定实际成效的教学新方法、教学新模式。为此,在长期对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提出了集成“项目驱动+范型对照+案例复现+团队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并将这种模式应用于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集成一体化教学模式

本模式关键在于突破传统软件工程教学过程中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围绕能力培养展开教学,强调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为主的教学原则,它是在全面分析总结以往软件工程教学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提出的,其核心是教授学生如何有效地实践,让他们了解并亲身体会开发过程。它不仅关注学生对基本理论、原理的掌握,更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精神、职业操守等,如图1所示。

2.1项目驱动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实践”[3]。在教学活动开始,就应该选择一个来自于实际开发的项目或是经过改编简化后仍具有实际意义的软件开发项目,根据项目的推进,带动理论课程的教学,从而将该项目的讲解贯穿到教授该门课程始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打破传统“一言堂”、“填鸭式”教学模式,启发学生进行积极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加深对软件生命周期理论及其各个阶段的理解,同时要求学生去对一些建模工具加以了解、学习、实践,使学生明白所学知识“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和“如何做什么”。因此,项目驱动教学法能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协作、创新、探索的精神。

2.2范型对照

从计算机专业本科生教学层面来说,软件工程中对软件的开发范型,主要教授面向对象软件开发范型与结构化软件开发范型[4],为了使学生对这两种开发范型的不同特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我们上课的时候,在项目驱动的环境下,通过同一个项目,结合软件生命周期模型,分别按照传统的结构化范型(SSA&D)与面向对象的范型(OOA&D)来对照讲解(见图1范型对照部分),如结合瀑布模型讲解SSA&D,结合喷泉模型讲解OOA&D,这样学生对结构化范型的阶段性、顺序性以及面向对象范型的迭代性、无间隙性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理解。

2.3案例复现

软件工程的案例复现[5]是指利用一些软件企业已开发成功的软件工程项目,在去掉一些商业秘密后,学生在企业管理人员、工程人员的指导下,将原来的项目重新再做一遍,让学生全程深入地体验软件开发工程化的真实过程。当然这要求我们必须与一些知名的软件企业有着必要的密切联系,条件可能的话,要多建立一些这样的校外实习基地。同时,在选取案例的时候,根据不同学生的熟悉程度与感兴趣的方面有针对性地选取,如我们有针对性地选取了信息管理系统类、嵌入式类、基础软件类3个类型的软件。通过这种对企事业单位中的实际项目或从中抽取出的模拟项目为实践中心的案例复现,为学生创造一个仿真环境,将工程的思想、方法和技术应用其中,使其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实际问题和环境,从而学会在复杂条件下利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2.4团队实践

软件工程的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教授学生相关的软件工程基本原理、理论、实践知识,还要能够加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培养。所以,在案例复现的实施阶段,除选好案例外,还要学生在复现原有项目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实践团队,即在软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教师的指导下,要求学生建立“项目小组”,每组不得超过5人,每个项目小组选出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经理,由其召集项目组成员讨论、选定开发项目,并将项目开发各阶段的任务明确并落实到个人,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该项目的全部任务。开发过程中,每个成员各扮演一个角色,也可以扮演多个角色,或者轮流扮演角色。这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6],让学生自主管理,分工协作,使其熟悉了软件项目的规范化开发过程,同时,编程能力、文档撰写能力和表述能力等都得到了一定提高。这既锻炼了学生参与项目管理的能力,又训练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实施以上集成一体化教学模式过程中,我们还注意到以下几点:在讲解软件开发范型的时候,在采用范型对照的同时,特别给学生指出,SSA&D与OOA&D的优点与不足,并指出后者已经成为当今软件开发的主要范型,并且将其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来传授;在讲解软件开发各个阶段时,强调软件建模与组织文档的重要性,特别强调程序设计应该属于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软件实现这一阶段,软件工程不单是写程序,同时要求学生能利用有效的UML建模工具如Rational Rose或Microsoft Visio 进行系统建模[7],这样可使教学内容具有可操作性和趣味性;在团队实践的过程中,结合软件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如人员组织、成本控制、计划控制等,指导学生有意识加强软件项目管理,认识到软件项目管理在软件工程中与软件开发技术同等重要。

3结语

通过这几年对以上软件工程集成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我们调查发现,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日益增强,同时对该门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也不断增加。我校2003级、2004级、2005级、2006级计算机专业学生对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满意度的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其中,2003级、2004级的学生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解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理论,一味分析一些简单案例,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满意度并不是很高。从2005级开始,我们采用了上文所提的一体化集成教学模式,可以看到,学生的满意度都能达到90%以上,受到了广大同学的认可。当然,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将进一步探索,使这种教学模式更好地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 周勇,黄国兴. 项目驱动的基于过程的小组开发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的运用[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6,28(A1):92-94.

[2] 王丽芳. 对“软件工程”教学改革的探究[J]. 计算机教育,2009(10):26-27.

[3] 李伟波. 项目驱动式的“软件工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 中国电力教育,2009(12):45-46.

[4] 齐治昌,谭庆平,宁洪. 软件工程[M]. 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3-78.

[5] 林丕源,刘才兴. 本科软件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16):77-79.

[6] 孙艳春,王立福,梅宏. 软件工程本科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16):112-115.

[7] 刘渝妍,解永刚. 软件工程教学情况调查分析与改革对策探讨[J]. 福建电脑,2009(8):29-30.

Discussion and Practice about Integrated Teaching Pattern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WU Guo-dong, TU Li-jing

化学软件论文篇(10)

1 从课程改革角度讨论高职院校的教学文化

目前我国高职院院校特别重视专业型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模式也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其中在计算机领域或者艺术教育领域主要以“3DMAX软件教学课程模式”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所以,必须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又适合3DMAX软件教学课程模式发展的措施。目前,3DMAX软件教学课程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特点:第一,在学习内容上与传统课程有一定的区别,3DMAX软件教学课程模式是运用经验型与策略型知识而不是传统课程中的陈述性知识。在结构方面主要采用行动过程系统进行知识结构的嫁接,而不是学科知识系统,第二,从教学方式上来看,3DMAX软件教学课程模式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实践,教师主要起引导的作用,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传授技术知识。第三,教学场所的随意化,3DMAX软件教学课程模式在教学场合上不再限制单一功能的理论课教室,开始运用多功能的多媒体教室,以及校内外的生产实训基地。

2 高职院校教学文化建设的现状

3DMAX软件教学模式应用范围很广泛,在信息网略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所以在高职院校中一定要重视3DMAX软件教学工作,重视其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3DMAX软件教学模式虽然发展前景良好,但是在发展中还是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学校对教学文化建设重视力度不够。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对教学文化内涵的认识不够深刻,没有深刻体会到3DMAX软件教学课程所蕴含的文化理念,所以也不能从“推进和引导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层次重视高职院校教学文化建设。教学文化建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使3DMAX软件教学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限制在一种狭小的范围内,不能充分融入到学校的管理水平、各项制度建设以及教师队伍的建设等,限制了3DMAX软件教学课程的有效推荐与发展,也不利于高职院校教学文化的发展。

2.2 教学文化建设没有被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中。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文化仍然停留在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下,仅仅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精神以及物质文化建设方面有体现教学文化,而最近引进的工业文化与企业文化没有突破以上建设的束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没有对课程改革带来的具有职业院校特征的教学文化现象高度认识与关注,3DMAX软件教学课程模式缺乏教学文化的支撑。

2.3 3DMAX软件的教学方法落后。3DMAX软件应用系统具有激情的开放性,需要使用着具有较强的想象力以及敏锐的感知力。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主机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尤其是青少年,特别容易接受互联网并对其产生依懒性,比如QQ、微信、微博、论坛等对他们有很大的影响,而那些形式比较刻板的事物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然而很多从事3DMAX软件教学的工作者教学方法比较落后,3DMAX软件升级换代的速度很快,每次更新插件就意味着新功能的介入,以部分功能的绳技以及部分陈旧功能的淘汰。所以3DMAX软件的教学者必须时刻了解、掌握软件的升级还贷的内容,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教师却没有及时更新3DMAX软件,对其行业的发展动态也不太了解。目前最新版本是去年7月底的3dmax9.0(如图1),新功能将包括:高级浏览器,可以随时观看图片文件和max文件;复杂的场景管理器用来管理大的场景;整合的mental ray渲染器可以渲染出非常高质量的图片和动画、顶点颜色绘制(vertex color painting);design visualization tools;3dmax9.0还增加了一些材质并整合了部分旧版本中常用的材质等。

图1

3 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的措施

3.1 明确教学文化目标。高职院校教学文化内涵主要包括课程所蕴含的文化以及教学生态环境所蕴含的文化。其中,教学生态环境包括显性条件与隐性条件,显性条件是指专业建设中除课程以外的其他要素,比如教学过程中的环境文化、制度文化以及团队文化;隐形条件是指教学观念、风俗等方面的文化。教学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培育专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式以3DMAX软件教学课程模式为依据,结合教学生态环境,完成教育的目标。

3.2 深刻分析教学文化内涵。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就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注重学生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将实践精神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突出3DMAX软件教学课程模式的实践性特点。另外,高职教育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其职业性。最后,注重人文及人本精神的培养,高职教育是一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的教育,在3DMAX软件教学课程模式下,不仅要求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训练,而且还要获得心智技能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与职业技能能力,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多才智能的人才。

化学软件论文篇(11)

1理论指导下的项目实践

理论知识可以让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并拥有一个智慧的头脑,同样,实践操作可以让人利用智慧的头脑,练就灵巧的双手,开创一个新世界。与传统专业相比,人们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时间并不长,软件开发理论也正在成长过程中。但是,这并不是说软件开发就无章可循,在这短期的发展过程中,人们总结了从事软件开发的诸多经验,并借鉴其他行业(如建筑、管理等)知识,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较为成熟的软件开发理论,软件工程专业也应运而生。

软件开发,实践操作固然重要,但我们应在软件工程理论和规范标准的规范下,培养和锻炼学生软件项目开发的实际工程能力。所以,在强调项目实践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把现代化的软件开发理论贯穿其中,让学生在实践的同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1.1软件开发理论

软件开发理论从项目实践中积累起来并用以指导软件开发。20世纪60年代出现“软件危机”,软件产品开发的复杂度提高了,开发周期也大幅度延迟,而且软件错误也在增多,可维护性降低[1]。由此出现了最早的软件开发理论,即结构化分析和结构化设计(SASD)。而后,随着“重用”的提出,出现了软件开发的第二大技术理论,即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OOAD)。1998年,在“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国际专题学术会议上,人们一致认为软件开发技术离不开构件和体现结构,由此提出了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CBSD)。目前,随着分布式应用的出现,又出现了新的理论体系,即面向服务的架构(SOA)。软件开发的理论是随着实际项目经验的积累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应该遵循已有的开发理论。

1.2理论贯穿于实践

不管是哪种理论都是从社会实践中总结、抽象出来的,能够反映大多数的现实问题,软件开发理论也是如此。理论知识概括性强且抽象,如果单纯地以讲解的形式“灌输”给学生,效果不理想,学生对这种“填鸭式”的讲解也不能真正理解,只能是形式化的记忆,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软件项目开发经验可以参考,因此也就无法更深层地理解理论知识。

听过的会忘记,看过的能记得,做过的才理解。软件开发理论虽然经典,但不应该将其变为单纯的讲解,而应该将理论贯穿于软件项目开发中。以实践项目为依托,在真正的开发中让学生去领悟软件开发理论。比如软件开发的MVC模式,很多学生刚接触时都会排斥这种开发方式,认为做了很多“无用功”,系统的结构和实现太复杂化。其原因在于,学生学习软件开发语言时,接触的都是针对性非常强的小练习、小实验,这些练习和实验不会存在重用、维护、 更新等问题。只有在真正的项目实践中,学生才会遇到软件理论中所提到的、引起“软件危机”的因素。学生遇到实际问题,原来固有的开发方式已行不通,此时,学生自然会接受软件开发理论所提出的观点,或在此基础上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软件开发方式。

2提升软件开发基本能力

软件开发最基本的要求是在规定的时间和资金内,完成用户要求的所有功能。具体来说,软件开发专业方向的学生在接触软件开发后,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以下4条。

1) 运用理论、模型和技术对具体问题进行识别和分析,可以进行软件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文档化,交付高质量的软件产品[2]。软件开发是周期性较强的工作,在一个周期的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要求,对应学生不同的专业能力。

软件项目分析是对用户需求进行去粗存精、正确理解的过程,其基本任务就是和用户一起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建立软件的逻辑模型,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并最终得到用户的认可。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很好的软件交流能力和系统分析能力,将非专业的需求叙述转变成专业的描述。软件设计要求学生具备系统设计能力,可以着眼于全局,然后将功能细化,将软件分解成模块,逐步求精;软件开发就是对于软件的实现,把设计转变成计算机可以接受的程序,这就要求学生充分了解软件开发语言、工具的特性和编程风格等;测试的目的在于以最小的代价发现尽可能多的错误,以求软件的稳健性,要求学生可以找出合适的测试用例;文档的编写可以有利于后期维护和更新,也是对所开发的系统是否符合软件规范的一次检验。

2) 理解各种工程设计方法的优缺点,根据情况选择符合安全和经济规范的合适方法。同一软件项目的开发可以有多种模式,比如瀑布模型、原型模型等。瀑布模型其优点在于有利于大型软件开发过程中人员的组织和管理,有利于软件开发方法和工具的使用;缺点在于软件开发初期阶段就要确定全部的需求。原型模型的优点在于可以很方便地统一客户和软件开发人员对软件项目需求的理解,客户可以很快得到其需要的软件模型。[3]

不同的工程设计方法,也决定了软件开发的方式不同,不好评价其优劣性,在开发不同应用场景中的软件项目时,最适合的开发模式可能只有一种。因此在项目实践的过程中,要尽量多地展示不同的软件开发模式,有了切身的体会,就可以通过不同类型实例让学生比对其优劣,自己得出这些开发模式最适合的应用场景。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讲解这些开发模式所带来的枯燥、乏味,同时,让学生理解得更加透彻,做到知道、理解、会用。

3) 重视产品交付期限、面对有限的资源、系统和组织能对各种矛盾进行协调、折衷和决策。在项目实践中,所有的工作都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展开,尽量避免一个学生同时参与多个实践项目,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个项目实践中,完成一个项目周期的所有阶段,这样做可以让学生遇到、分析、克服一个完整项目应该遇到的所有问题,而不是每次都在原地踏步走。

在开发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可解,有的不可解,其解决方法也多种多样。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求解的能力,训练其自学能力(这也是软件开发人员最为需要的能力),而不是直接告诉其答案或解决方法。我们可以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进行求解,比如开讨论会、论坛求助、技术支援,等等。经过几次非传统课堂式学习之后,如果遇到新问题,大多数学生可以独立找到求解的方法。在整个求解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和铺垫的作用,真正在解决问题的应该是学生。

4) 遵守纪律、交流和合作、能够评价人和团队的能力,了解团队和团队行为及角色。当前软件项目趋于复杂化、集成化,非个人可以独立完成,需要多人协作完成,需要组建专业软件开发团队。

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将成为影响软件开发进度,以及软件质量的因素。所以,沟通和协助也就成为软件开发人员必须掌握的专业能力之一,在沟通中了解彼此的职责,在协作中了解软件分层和分工协作的优点。在具体项目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让他们自己先分工,找到自己最想要参与的部分,并确定负责制定,以培养其责任心。

3发挥项目实践的导向作用

选取实践项目要针对软件开发的专业能力,做到有的放矢,不要为完成项目而完成项目。项目实践的导向性就是要求每一个项目要有对应的专业能力要求,学生在完成该项目后,可以真正获取相应的专业知识,锻炼相应的专业能力。

3.1项目设计层次化

软件开发专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并非一两个学期就可以完成,而是要贯穿大学四年学习,因此,选取的实践项目要具有分层递进的特点。在每个课程模块邻近结束时,要组织相应的项目实践,以强化该课程模块的知识体系。[4]

由浅入深的项目可以将学生逐渐带入软件开发的世界,而不会让学生产生挫折感而惧怕参与实践项目。分层次实践项目的每一个层次都应该对应一个或几个专业核心能力,围绕该能力的训练,我们可以组织多个实践项目,供学生选择。具体层次的划分可以根据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一般以三到四个为宜。

伴随层次由低到高,训练学生专业能力的重点也在转移,由开始的专注于属性的抽象、方法的实现、算法的设计,逐渐到模块的设计、分层的设计,最后到整个体系结构的设计。学生专业能力的成长也是从对系统的认知、设计,逐步发展到的最后开发。

3.2项目开发模块化

针对每一个实践项目,在选择的时候应该根据需要而定,选取结构清晰,模块划分比较明确的项目,这样有利于专项训练[5]。低层次项目参与的学生较少,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系统体系结构的把握,也不利于训练其团队合作与沟通,因此,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在对软件开发语言的训练上,而高层次的项目重点应该放在系统的设计思路、软件整体的把握、小组成员的沟通等方面。

针对每个具体项目,开发过程可以细分为多个功能模块,即可以按照模块化来开发,在模块内部应该具备较好的聚合,模块之间耦合度相对较低。选取这样的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在设计与开发软件时,结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来思考问题,这也是在解决复杂问题时普遍采取的策略,“分而治之,各个击破”。所以,模块化结构较好的实践项目,有利于降低设计难度、分工协作和对系统的理解与维护。

对于低层次的项目,我们不易将功能模块划分得过于细小,使简单问题复杂化,对此,我们可以将整个项目看作一个模块,把重点放在对程序语言和知识点的训练上。比如设计制作简易电子日记本所涉及到的内容就不是很多,有三个类(日记本类、文件读写类、管理类)就可以完成,借助这个项目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文件读写的操作,而不适合分析设计思路、整体与子系统、子系统间的关系等概念。

对于高层次的项目,要强调系统的分解和模块的划分,而且应将各个模块间的依赖性尽量降低。在开发此类项目时,要着力培养学生系统分析能力,可以将比较复杂的问题,划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模块。比如一个完整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一般由信息输入模块、信息管理模块、数据管理模块等组成,在具体到信息输入时可以继续划分模块:单个学生信息的输入子模块、批量导入模块、学生信息扫描模块等。经过不断的细化和求精,最终可以将复杂的系统功能分解为简单的功能模块,便于组织开发和分工协作。

4科学评价专业能力

项目实践可以让学生在训练专业能力的同时,得到更多的“顶峰体验”,获取开发软件的成就感,这也有利于学生自信心和价值感的培养。在借助项目实践培养学生软件开发专业能力的同时,健全或完善专业能力评价体系也是当务之急。

软件开发重在实践操作,而不是理论知识的陈述,它所要求的专业能力最终也是软件开发能力。衡量一个学生的优劣,不能仅参考其掌握多少知识,而是应该将重点放在其对知识的应用层面,也就是实践操作能力上面。

首先,从主观上和制度上改变软件类科目都需要考试的做法,要针对具体科目的特点,区别对待。对于偏重于基础知识的科目,闭卷笔试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获取知识,对于理论贯穿于实践开发中,指导软件开发的科目,可以采用综合实践开发的方式进行考察,注重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6],即学生的考核标准参考该学生在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的综合评分。

其次,改变软件开发重结果、轻过程的评判标准,实行学生能力评价参数多样化。软件开发需要完成一系列的任务,在每个任务中,重点涉及的专业能力不尽相同,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也存在差异。如在软件需求分析阶段,学生需要探寻客户的想法,了解他们的问题,并准确表达他们的要求。在软件设计阶段,需要了解系统的整体结构,并可以划分为子系统,这需要抽象和建模的能力。在编码与测试阶段,要求学生对开发工具,编程语言的熟练掌握。即使在这一个过程中,也会有详细的分工,比如有的学生擅长美工,有的爱好编程等。一般的做法就是核查项目有无实行,是否可以运行等,这样的评价太过于片面。

最后,学生的专业能力评价要与社会生产实践接轨,避免大而全的评价体系。软件开发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涉及很多领域,很难让一个学生独立完成整个项目。所以,科学的专业能力评价应该注重社会对软件开发人员的能力要求,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兴趣,注重发展自己的特长。

5结语

软件项目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潜移默化地掌握软件开发理论、模型和技术。在选取具体实践项目时应当本着由简单到复杂,由基本知识点练习到整体系统分析的原则。学生的专业能力,在项目开发的整个过程中,历经由低级到高级的转变。最后在衡量学生专业能力水平高低时,应该更加科学,从多种角度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 齐治昌,谭庆平,宁洪. 软件工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6.

[2] 董威,文艳军,陈振邦.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20.

[3] 栾跃. 软件开发项目管理[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20-55.

[4] 李志强. 计算机专业软件开发能力的培养策略[J]. 计算机教育,2008 (14):15-17.

[5] 王晓敏,崔巍,宋燕林. 应用软件开发能力课程体系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07-109.

[6] 何克抗,李文光. 教育技术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56-376.

Training Students' Software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 with Project Practice

ZHU Fengshan

(Jingu College,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