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消防工程专业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30 11:28:28

消防工程专业论文

消防工程专业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3-0126-02

一、前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实质和核心就是要培养满足岗位需求的具有一定职业能力的人才[1]。安全工程专业学生一般从事安全管理、安全监督、安全评价、安全检测、职业卫生评价与安全设计等工作,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应根据安全工程师职业能力要求制定课程的培养目标,并进行教学设计,研究达成该目标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模式与方法,以及考核方式与要求。

“火灾与爆炸灾害控制”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虽然不同的学校该课程名字不一样,定位也存在一些差异[2],但授课内容大致相同。课程实践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但是受过去“重理论、轻实践”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学生对实践课程的参与度不高。湖南工学院安全工程专业根据安全工程师职业能力要求,对该课程体系进行了部分调整和再定位[3]:理论教学(32h)、实验教学(6h)、课程设计(2周)和实训(8h)。本文将结合安全工程师职业能力要求,以“火灾与爆炸灾害控制”课程实践教学为例,探索安全工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新模式。

二、安全工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内容

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和实训。由于我校未单独开设火灾、爆炸基本原理的课程,“火灾与爆炸灾害控制”课程内容体系包括防火防爆技术与建筑消防工程学两部分[3]。考虑到课时的限制以及课程目标定位,将“火灾与爆炸灾害控制”课程实践教学分为实验教学、消防实训、课程设计以及消防安全调查四个模块。

1.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大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至关重要[3]。由于课时限制,目前仅开设可燃和有毒有害气体事故预警实验,可燃气体燃爆事故仿真模拟实验,闭口杯闪点实验,灭火器闪点实验、灭火器使用与维护四个实验,拟开设建筑构件耐火试验,防火涂料防火性能测试,为学生从事消防安全工作打下基础。

2.消防实训。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安全工程专业开设课程实训是非常必要的。根据课程定位,将实训分为两大部分:消防安全检查和消防系统操作实训。消防安全检查在室外开展,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与标准对某建筑(如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等民用低多层建筑,工业建筑大空间建筑,高层民用建筑,等)进行防火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出具《××建筑消防安全检查报告》,目前我校和衡阳市消防成立了平安E栈,拟邀请市局消防专家指导现场消防安全检查。消防系统实训在综合实验室开展,可供学生熟悉使用消防系统。目前安全工程2013级学生已经顺利开展此实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对防火检查和消防系统实操都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

3.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延伸重要途径,是理论课程知识综合应用于生产实践重要方式,是综合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设计与思考能力重要手段[4]。安全科学具有综合性和交叉性,课程设计的合理设置和有效实施直接影响到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课程定位,将课程设计分为两类:消防系统设计和消防安全现状分析,拟加入第三类,要求自学消防安全评估相关知识对某建筑消防安全水平进行评估。鼓励学生从身边选取研究对象,运用所学知识对教学楼、宿舍、网吧、图书馆、车站、加油站、超市与市场等场所进行消防系统设计或基于相关消防标准、规范对其所配备的消防设施进行验证性计算或评估。

4.消防安全调查。结合教师科研项目,组织学生自行制定消防安全问卷调查表,进行不同场所、不同人群的消防安全调查(学校、小区、社区、工厂、车站等)。现已经组织学生完成衡阳市大学生消防安全水平调查工作,收到W络调查问卷856份,现在正在进行整理。学生通过了解不同场所消防安全、不同人群消防安全意识的调查方法,掌握消防工作实践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三、安全工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与方法

长期以来,实践教学一般采取老师讲解、示范,学生操作的方式,在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流于“抄报告”应付的形式。如何提高学生积极性,一些老师做了一些探讨,提出了采用板书、多媒体和动画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模式和“激发兴趣式”培养模式。在“火灾与爆炸灾害控制”实践教学中,我们采取以下教学模式:

1.启发式教学。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火灾与爆炸灾害控制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通过启发性教学模式,能使学生迅速联想到工程实际、或许根据已有知识来理解新知识,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任务式教学。实训、课程设计、问卷调查过程基本上都采取任务式教学方式,老师在此过程只起到提示、引导的作用,学生根据自己选取的课题或者老师下达的任务,通过期刊、社区、图书馆等途径获取资料,通过团队合作,完成课题。目前我们均采用提交报告的形式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后期拟采取PPT汇报、讨论的方式。

四、结论

1.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确定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2.根火灾与爆炸灾害控制课程教学目标定位,将其实践课程划分为实验教学、消防实训、课程设计和问卷调查四个方面,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都得到了大大提高。

3.从现阶段实施效果来看,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了大大提高,能够主动查找规范、寻找消防专家、企业消防人员进行咨询,对课程知识体系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为毕业后从事企事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易灿南,胡鸿,廖可兵,等.安全工程师专业职业能力浅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6,(13).

[2]胡鸿,易灿南.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火灾与爆炸灾害控制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湖南工学院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6):105-107.

[3]刘敦文,杨光.安全工程专业实验课研究性教学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20(5):157-161.

[4]胡鸿,易灿南,廖可兵,等.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教文汇旬刊,2013,(9):80-82.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for Specialized Courses Based on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of Safety Engineering

―Taking Practical Teaching of "Fire and Explosion Calamity" as an Example

YI Can-nan,HU Hong,LIAO Ke-bing,ZHANG Zuo-zhao,ZUO Hua-li

消防工程专业论文篇(2)

关键词:

消防工程;教学改革;强化实践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各类功能建筑层出不穷,城市规划跟不上城市发展步伐,火灾隐患逐渐增多,城市及建筑的火灾发生率也有逐年提高的趋势,恶性火灾事故时有发生。因此,作为预防和消除火灾的消防工程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1]。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消防工程课程是建筑给水排水课程的延伸,但内容更集中、更突出,主要是在建筑给水排水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有效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设计能力,使其充分了解消防工程的基本原理,掌握消防法规、防灭火工程技术和灭火救援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建筑消防各个子系统(建筑防火、消防给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的主要工程内容、技术手段、设计要求以及基本的设计参数,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2]。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中,设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消防工程课程多为选修课程,课时较短,并且与建筑给水排水课程多有交叉,课程延续性、系统性不强,实践能力强化较弱,整个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亟需进行课程教学模式的深入改革。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市政工程系建筑给排水学科团队,针对消防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整合现有资源,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目标,深入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一、课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1.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消防工程课程与建筑给水排水课程多有交叉,极易导致教学内容重复,教学重点不明确,不能有效发挥其对建筑给水排水等课程的拓展作用。建筑消防是建筑给水排水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给水排水课程讲授过程中会涉及建筑消防的内容,如果在消防工程课程中重复讲授,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不耐烦的情绪,降低教学质量[3]。

2.教学内容优化不够,偏重于理论教授,工程实践应用不强。消防工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涉及物理、化学、数学、建筑、机械、电子、信息等多种自然科学学科,一些基本的灭火原理及建筑消防各个子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如果学生不能全面地掌握,后续的课程内容很难进行下去,而大部分设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一般将消防工程设置为选修课程,学时数量有限,这就使得基础理论知识内容讲授偏多,占用一定课时,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失去重点,不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践。

3.作为一门工程学科,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与消防工程相关的规范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重点会发生变化,而现有的教材时效性不强,很难全面反映现行的工程技术要求。

4.对于建筑消防工程的各个子系统,由于设计复杂,成本较高,大部分学校不能有效地组织实验教学。学生不能直观有效地观察和体会消防系统的灭火过程,很难有效地进行理解,易导致教学效率不高。

5.作为一门选修课程,目前消防工程课程考查形式过于单一。多以闭卷考试或提交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往往应付了事,很难达到有效考查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教学内容改革。

济南大学市政系隶属于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建筑给水排水学科团队除承担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筑给水排水、消防工程等课程,还承担了建筑学专业的消防工程及土木工程专业的建筑设备等相关课程。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很多相互交叉的地方,但是侧重点各有不同。为了更好地优化课程衔接,打造重点突出、强化实践的课程体系,我团队统一规划教学内容,做到教学内容的优化配置,突出重点,减少重复讲授内容,有效地提高课程体系的授课效率。例如,对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建筑给水排水和消防工程课程进行有效结合,消防工程做到建筑给水排水的有效扩充,在建筑给水排水过程中重点讲授的消防基础知识,在消防工程课程中进行少量的回顾,重点进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不再拘泥于一套或几套常规教材,以现行规范为主,结合工程案例,深入解读规范条文的变化及其原由,加深学习印象,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为了促进学生快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消防工程相关的理论知识,结合建筑给水排水课程,增加实验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2.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不断完善和凝练授课课件,明确授课内容,突出课程重点,使学生更容易把握学习内容。同时,与实际相结合,综合运用动画、视频、图表等多媒体进行展示,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授课效率。在课程伊始,播放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及危害,火灾发生时如何逃生等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使学生深入了解课程的重要性和教学目标。在进行建筑消防子系统的讲授过程中,对各子系统的灭火过程进行动画展示,学生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单纯的文字说明。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和规范条文,设置启发式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展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基础理论的认知,同时强化工程思维培养,使学生真正从书本规范中走出来,能够从工程实践角度去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并能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整个本科学习阶段,不断优化教学体系,使基础课程与消防工程课程能有效地结合起来。例如,在给排水CAD课程讲授过程中,教师拓展讲授3D制图以及BIM制图技巧。在消防工程学习过程,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工程设计要求后,在课下利用课余时间采用3D制图或BIM制图,进行三维建模,针对建筑消防子系统,对其核心部件进行绘制,更加深入地剖析各子系统的构成和连接,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建筑消防系统的理解,有利于今后的工程设计,还了解了管道连接,对设备安装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建设施工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结合学校课程网站建设,不断完善和改进课程网站,使其成为内容丰富、积极互动的第二课堂。网站上传教学大纲、授课课件等,学生可以自由下载。教师授课过程中会将下节课的主要内容告诉学生,学生通过课程网站可以进行预习,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在课程网站会留有课下作业及学习要求,学生通过课余时间完成作业上传,由教师批改,压缩学时,能够充分地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其他知识点的学习。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课程网站将疑难问题进行提问,对于简单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网站回复,对于普遍性的、代表性的问题,教师进行整理后于课堂中进行统一解答。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市政系建筑给排水学科团队针对建筑给水排水、消防工程等相关课程,自主研发了相应的实验器材,设计了实验内容,面向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在建筑给水排水和消防工程课程开设了实验课程。在消防工程课程中,实验课程的开设,使得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和了解了消防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安装过程,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3.教学队伍建设。

本科阶段一个专业方向的培养需要形成一套合理有效、前后呼应的课程体系,这就需要优化学科建设,形成合理的学科建设方向。济南大学建筑给排水学科团队,以高级职称并具有较强工程设计能力的资深教师为团队负责人,负责优化整合课程资源和任课教师。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对课程体系进行把握,有效地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和授课内容等。济南大学建筑给排水学科团队,充分发挥老教师的带头作用,积极培养青年教师,形成良好的“传帮带”教学氛围。青年教师在担任课程主讲教师前,首先进行一学期的听课学习,学习老教师的授课技巧,以及把握课堂的能力。同时,为了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利用课余时间,安排青年教师至相关企业进行培训学习,有效地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设计能力。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级教学研讨会议,夯实基础,不断提升。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合理安排时间,聘请具有注册设备师资格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并且不定期聘请建筑设计专家来校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前沿科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4.课程考查。

消防工程课程由于涉及规范较多,数据复杂,传统闭卷考试的考查方式很难有效地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对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为此,我团队对消防工程课程考查形式进行了改革。考查过程不再拘泥于试卷、论文,而是以实践考查为主的多层次考查方式。首先,在课程讲解过程中,针对不同重点内容,结合工程实际和注册考试,布置大作业,主要为计算题目和简单的设计题目。其次,在结课后,要求学生针对实际建筑进行调研,绘制建筑的消防设计实际系统图,并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和规范条文,对实际设计加以分析评价,提出优化方案。最后进行答辩。通过这项实践活动,学生提高了实践应用能力和协作能力,普遍反映收获很大,能够全面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做到深刻理解。针对消防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整合现有资源,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强化实践,改革考查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满足新形式下对消防工程人才的需求。

作者:谢康 邱立平 王嘉斌 张守彬 单位: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消防工程专业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6-0275-02

0 引言

《建筑消防工程》是高等工科院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它是在建筑给水排工程等相关课程的基础上,着重介绍消防的基本理论、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等知识。

1 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建筑物正朝着高层化,密集化的方向发展,建筑物的装修材料也趋于多样化,用电负荷和火灾负荷也不断增大,对消防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巨大社会变化面前,消防工作也遇到了一系列新问题。特别是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严重影响了经济建设、社会安定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火灾爆发的原因及后果的严重除了人为因素外,大多与消防、防排烟的设计缺陷或缺失密不可分。因此,如何做好建筑的防火减灾安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1-2]。

为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已有相当学校注意以上问题,本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也开设了《建筑消防工程》,并加强了对课程的重视。由于本课程是建筑学、给排水、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建筑电气技术甚至安全工程等专业的交叉课程之一,如果在教学中处理不当,容易导致教学内容重复,工程性不够突出等不足的现象。

2 课程教学实践与探讨

如何更好地解决在《建筑消防工程》教学容易导致的问题, 通过近几年课程教学实践的探讨,结合各高校的教学经验,对《建筑消防工程》的教学进行以下几点探讨。

2.1 围绕培养目标,明确本课程设置的目的

《建筑消防工程》是建筑学、给排水、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建筑电气技术甚至安全工程等专业的必修专业交叉课程之一[2]。不同专业设置《建筑消防工程》课程目的不一样。

例如,消防工程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消防工程、土木工程、安全管理和管理学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消防技术标准审核、监督管理和组织指挥等方面机能的基本训练,具有消防监督、队伍管理和灭火救援工作的组织指挥的基本能力。

给水排水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工作之一是从事建筑消防系统的设计,包活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及水喷雾灭火系统等灭火系统的设计。在给水排水专业开设《建筑消防工程》课程,目的是使学生一方面对消防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要全面熟练掌握消防、防排烟的设计。因此,通过课程学习,使给水排水的学生了解火灾的发生、发展、蔓延,烟气及其危害,灭火剂及其应用等消防基本知识外,主要掌握灭火器的配置,掌握建筑消火栓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设施联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形成初步的消防工程设计能力。

由此可见,《建筑消防工程》在给排水专业的开设,应侧重于学生工程实际设计能力的加强和提高。

2.2 明确专业教学内容,注意交叉学科,合理分配课时

《建筑消防工程》课时量有限,而且课程内容涉及到给排水、建筑学、结构、暖通空调、电气等多个不同的专业门类,教学内容多。如何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有效进行学时分配,突出教学重点,是教学的关健。因此,课程讲授时应注重结合给水排水专业的特点和要求,侧重课程的重点难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给水排水专业相关的消防基础知识和消防各个子系统的主要工程内容,技术手段,设计要求及基本的设计参数。

根据专业要求,给水排水学生应熟练掌握各类消防设计。学时分配计划如下表1:

由上表可以看出,《建筑消防工程》内容包括火灾基础、建筑火灾被动防护、建筑火灾主动防护等部分。由于给水排水专业的学生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中,已经掌握消火栓灭火系统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因此,在课时分配中,已经适当减少该内容的教学课时,约2学时,用于深入学习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加大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建筑防烟设计、排烟设计的课时量,约6学时,用于深入掌握如何进行设计;其它内容用少量课时作相关的了解。

2.3 及时更新规范、熟悉规范,加强与相关专业的联系,提高设计能力

近年来,消防工程的理论研究、设计计算、新型设计材料的研制、施工工艺和维护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相应知识、工艺方法、规范标准更新快,例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已更新为GB50016-200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已更新为2005年版,此外,还有《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干粉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等也相应进行了更新。教材的更新速度有时跟不上,因此,任课教师应及时学习新规范、条文,及时更新课程新知识。熟悉应对新规范中的内容,特别是涉及到的强制性规范的变更情况。

例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的5.0.2“仅在走道设置单排喷头的闭式系统,其作用面积应按最大疏散距离所对应的走道面积确定”,已由强制性条文改为非强制条文。因此,在课程讲授时,如果遇到相关设计内容应及时进行说明。

2.4 多元化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改变考核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课程教学已经有《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基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讨论引导法等多种方案有机结合的方式,根据相应高层案例介绍相应的工程背景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知识结构和经验,对新案例进行讨论式探讨,教师与学生充分互动,鼓励学生对书本知识不能照单全收,要运用多种思维,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建筑防排烟设计计算可如此进行:①首先选用建筑防排烟的设计计算案例,带领学生观察经典建筑的防排烟设计,按规范的要求进行防排烟分区的划分;②引导学生自行进行学习划分,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提出问题共同讨论,在讨论中熟悉规范及设计计算特点;③最终确定设计方案。一方面,使学生复习已掌握的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区别中学习和掌握新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课后布置经过合理设计的具有连贯性的设计作业,让学生利用课堂知识并通过图书资料的查询才能解决,提高学生上课注意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资料查阅能力。

2.5 突出鲜明的专业工程性,重视素质的培养

国内兴办给水排水专业的学校各式各样,但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绝大多数都从事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营,即从事于给水排水工程领域的工作,其执业身份的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人员应一方面不断提高个人的工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应注重专业的工程性教学,从工程的角度去侧重教学。

例如,对于高层建筑,由于建筑层数多,面积大,功能复杂,使用人数多、火灾危险性大,因此,消防工程所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多,对其设计深度、标准化的要求也越来越规范,比低层建筑有更高的要求;必须通过精心的设计、施工与有效的管理,各专业的密切配合,才能保证其运行的安全。因此,在设计案例教学中,特别是在工程实例的选题和分析中,注意从工程方面出发,结合建筑、结构等其它相关专业的基础内容配合学习,让理论设计更加结合实际工程。

3 结语

总之,消防工程在设计、施工等方面都有待于探索,我们应该根据《建筑消防工程》的课程特点,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强教学实践与改革,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手段,及时对课程教学和内容进行调整和拓展,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程远平,李增华.消防工程学.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8.

[2]吴杲,周义德等.建环专业《建筑消防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9,(09).

[3]张焱,徐志胜.消防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教学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9,(04).

消防工程专业论文篇(4)

随着消防行业的专业化发展,对于从业人员职业化程度要求日趋严格,这也对消防部队院校职业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基础学科教育也在消防部队院校教育中体现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物理学科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与其他学科与技术联系紧密,对于消防高等专科院校而言,物理学科教学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消防院校物理教育中,如何以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教育切入点,提升物理教学实效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消防部队院校物理教学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各类火灾险情事件频发,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与抢险救灾工作迎来更大的挑战。消防行业急需大量高素质专业人才,消防院校专业教育越来越重要。消防员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这也是消防职业的基础前提条件。消防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需要掌握危化品处置、火灾扑救、自然灾害等各方面理论专业知识。这些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直接决定着职业技能的高低。而此类专业知识与物理学学科联系尤为紧密,例如火灾现场光线变化、浓烟流动情况,建筑物坍塌各部分支撑以及受力情况等,都需要用物理知识进行分析与处理,物理知识在灭火救灾方案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物理学科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其教学效果对消防人才的培养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教委对职业院校教学安排也有着明确规定,要求职业院校应注重职业技能训练,在知识传授的同时重视能力培养,丰富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消防部队院校物理教学中职业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职业生涯长远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消防院校学生学习时间与精力有限,所需掌握的技能与方法也比较复杂,且消防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消防工程技术、火灾科学、消防装备领域等都随着科技的进步而发展,再加上火灾源头与形式的日益复杂化,给消防人员掌握新技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物理知识的学习能够有效提升消防院校学生学习研究方法与技能,为其后续职业发展与继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消防院校物理教学职业能力培养现状

消防院校物理教育有着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与大纲,现用教材基础理论知识较为丰富与全面,但消防专业设施配置相对较少,职业教育存在不足,仅靠实验室无法让学生学习到较规范的操作程序,更无法较好地将专业知识应用到消防工作当中;锻炼学生自主思考以及动手能力的项目较少。消防院校学生多为基层部队士兵,过于抽象繁杂的理论知识不利于其学习应用。具体来讲,当前消防部队院校所用物理教材为《简明物理学教程》,内容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等,而与消防工作联系较为紧密的流体力学、工程力学等物理知识在教材中的总体占比较少,少数知识点同消防专业教学也缺乏有效结合,职业针对性表现不足。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存在对物理知识学习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学生自身基础知识相对较差,认知不清,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存在随意与应付的心态,甚至产生物理学习的抵触心理。再加上物理教学职业导向性不强,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导致物理知识学习效果不佳。从教学方法来看,当前仍然存在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过于注重规范化,强调概念认知,较少组织引导学生展开物理探究式学习。传统的教学手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只是对物理概念进行死记,没有掌握理论知识的内涵实质,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以及人文理念的灌输也显得欠缺。总体来看,教学方法上忽视了同其他课程的关联以及对学生后续职业成长发展的关注。而在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也不难发现一个问题,即消防毕业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相对不足。

三、消防部队院校物理教学职业能力培养对策

(一)更新教学目标

新形势下,消防部队院校物理教学应当从理论知识传授转为提升学生学习方法能力上来。学生在部队院校的学习时间有限,仅凭课本上知识的学习也远远不够用。因而必须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升其物理自学能力。消防部队院校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基层专业消防指挥人才,因而其物理教学目标应具备以下几点:结合生活中以及消防工作中的物理现象以及物理知识应用,导入物理知识,让学生明确物理学习重要性;使学生养成物理基础知识学习的习惯,掌握科学研究方法与技能,锻炼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思维与创新能力,提升其知识应用技能。具体来讲,应注重物理学科学习在整体教学体系中的基础性,加强物理与其他科目知识的内容衔接,促进知识系统之间的关联性,提升课程专业性。有效发挥物理学文化思想功能以及社会功能,加强对我国尖端科技成果、物理成就等相关介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其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强化学生实践情感与实践观念,培养其刻苦钻研的作风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同时也需要转变知识获取为主的理念,消防院校物理学习目的在于掌握基础的同时,提升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专业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因此教师需及时转变教学目标,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

(二)完善教学内容

要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就必须要让物理教学更为贴近学生的职业工作与生活实际,尤其是融入与消防工作密切联系的问题,让学生在现实当中感受物理,进而提升自身消防职业能力。教材中内容有限,且无法充分体现职业特征。教学中教师需注重从实际消防工作出发,适当将教学从书本转移到课外,摆脱传统纯理论知识教学问题,与消防工作实现更高程度的融合。具体可将物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重构,结合教学实际情况选取不同模块搭配,使其与其他科目教学目标融合,进一步展现出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课程的设置需要注重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注重均衡教育;加强工程技术以及生活中等物理知识与现象的介绍,积极导入物理基础理论,使学生更充分地认识到物理知识在消防职业中的重要性;适当向学生介绍新设备、新科技等,紧密结合消防科学技术发展更新动态以及消防部队建设发展实际需求。促进消防专业与物理知识联系,关注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如物理力学知识在处理交通事故、建筑物坍塌等救援抢险工作中的具体应用;电路知识在火灾成因分析以及电器火灾引发的人为因素分析;物理新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应用等,将物理知识教学内容延伸到同消防职业以及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部分。

(三)丰富教学方法

物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是一个重要问题,教师需采取有效方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参与以及体验的机会,启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动手能力。教学上需摒弃传统课堂中“满堂灌”的模式,不能过于注重物理理论知识的讲解,更不可偏向知识理论的难度,而是需要由消防学生的兴趣入手,由具体形象的事例出发,与消防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同时,消防院校物理教学不应过于追求学生物理考试成绩,而需要立足学生问题分析以及解决的能力,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以及职业技能培养。教学中需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结合各类消防装备与消防器材,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形象化;通过多媒体演示,提升物理课堂感染力。例如可在教学中积极寻找切入点,将消防知识与物理知识结合,引导学生参与问题分析与实践,例如将教材中的振动与波动知识同地震救援抢险工作结合起来,让学生自主设计或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地震灾害事故发生后的抢险预案;将动力学知识与交通事故救援工作结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事故多发路段事故频发因素,并分析总结具体措施。此外也应加强投入,使消防物理教学跟上发展需求,结合自身教学需求,建立起灭火实验室、喷淋实验室、灭火训练基地等。

(四)优化实验教学

物理实验是消防院校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其对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物理实验教学培养能够有效强化消防指挥作战能力,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动手准备设备器材,按照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正确操作并完成,得出实验结论并写出实验总结报告,物理实验进行的过程就如同一次消防救灾工作:有准备阶段,组织阶段,实施阶段,并进行最后的经验总结。日常教学中结合大量具备职业针对性的物理实验,并且加强同后续业务训练课程融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同时,物理实验虽然灵活但极为严谨,物理实验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严格把握每一个细微的环节,培养发散而又理性的思维,务实严谨的实验作风,这对于未来消防职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利用实验学习也可有效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学生毕业之后将步入基层的消防工作,火灾救援等工作中需要全体指战员积极配合。实验教学中,教师需通过实验设置,渗透合作意识,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提升学生之间的互助配合意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消防部队院校承担着培养消防专业人员的重要责任。随着消防行业的不断发展,消防院校需更为重视消防教育体系的构建,对于物理这一基础性科目的教学而言,应具体结合消防专业学科领域特征,渗透职业能力培养,从而进一步提升消防专业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职业能力突出、综合素质高、更具创造性的消防人才。

参考文献:

[1]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陈宏伟.公安消防指挥院校办学目标定位和教学模式构建[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2(03):10-13

消防工程专业论文篇(5)

1 目前高校消防工程专业的现状

所谓消防工程专业,是指以火灾科学理论以及工程技术原理为基础,研究火灾预防、控制、施救的方法与技术的工程专业,其在工业、林业、房地产(建筑)、大型公共设施及交通等行业对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积为重要的作用。消防科学与技术是与社会的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随着我国的城市化、工业化进城的步伐加快,以及以人为本的理念的深入人心,人民对生命更加珍爱,消防科学技术必然与时代进一步发展。

事实上,自1998年《中国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8年已修改)颁布以来,特别是教育部于1998年适时修改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消防工程专业立入招生目录,对普通高校开放,大大地推动与促进消防工程专业的发展。目前我国高校中设消防工程专业有二十余所,较著名的有中国矿大(北京、徐州)、南京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等,于2001年开始陆续设立消防工程本科专业,硕士和博士点也相继建立并且招生。(注:武警学院于1985年设立消防工程本科专业,属于部队院校)。特别要说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于1989年开始筹建的部级“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对火灾科学的基础研究发挥重要作用,并于1996年设立安全工程本科专业。这些高校均是根据本校的专业学科优势,设立了有自己学校特点的消防专业学科群与专业课程体系,因而成为全国或者省级特色学科,受到社会的欢迎与好评。这些学校的积极开拓与先行经验,为我国消防工程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2 对消防工程专业的社会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各种各样的建筑不断涌现,建筑的规模和结构与传统建筑相比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城市以平面扩张为主转为更多得向立体空间发展。高层建筑、大空间建筑、地下建筑不断涌现,它们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特殊的火灾危险性,一旦发生火灾,往往造成严重的后果,对我国的消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防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许多科研成果在防火、灭火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消防科学技术毕竟是一门新兴学科, 人们对它的认识和理解需要有一个过程,它在我国科学技术体系中的地位也还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和提高。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安全意识的进一步提高,消防安全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必将更加紧密,消防工程在整个科学技术体系里的地位也必将愈加重要。消防安全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实施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整个社会对从事消防的设计、审核、施工、研究、开发、生产、管理、施工等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巨大,消防工程已成为一个热门专业。目前我国消防部队、企事业单位、设计院所等对消防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在2万人以上,尚不包括每年正常更替所需补充的数量。

正是基于上述判断,国务院于2011年12月30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46号,意见指出“公共消防安全基础建设同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消防安全保障能力同人民群众的安全需求不相适应,公众消防安全意识同现代社会管理要求不相适应,消防工作形势依然严峻,总体上仍处于火灾易发、多发期”,(2001-2009年全国因火灾造成损失约145亿元)。

“充分依托公安消防专业院校加强人才培养。国家鼓励高等学校开设与消防工程、消防管理相关的专业和课程,支持社会力量开展消防培训,积极培养社会消防专业人才。”

“要继续将消防科学技术研究纳入科技发展规划和科研计划,积极推动消防科学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利用科学技术抗御火灾的水平。”

“要加强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灾害防控基础理论研究,加快消防科研成果转化应用。要加强高层、地下建筑和轨道交通等防火、灭火救援技术与装备的研发,鼓励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推广应用消防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加快推进消防救援装备向通用化、系列化、标准化方向发展。要加强消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不断提高消防工作信息化水平。”

这就为高校消防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方向。

3 关于消防工程专业设置几点建议

社会对消防工程专业人才的广泛需求,将为消防工程毕业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消防工程专业相关的就业领域(部门) 有以下几个:(1) 公安消防单位的防火、建筑防火审核等部门;(2) 消防工程施工和安装公司;(3) 各级建筑设计研究院;(4) 消防技术与工程研究和开发部门及各类消防产品的生产企业;(5) 地方消防行政管理部门和中介机构;(6) 各类大型企业、机场、港口、重要物资大型仓库等专职消防队;(7) 各类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及运输管理部门;(8) 城市及社区消防安全管理部门、各级消防安全教育及培训部门。

目前高校提供的毕业生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下面就高校新设立消防工程专业提供见点浅见。

我国对高校专业设置的有关法律主要是《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特别是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并且《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对专业设置作了严格与详细的规定,对高校的办学的主动性、独立性有一定影响,我就在国家法律、政策的前提下,提出如下建议:(1)有相关专业学科群的高校根据本校专业特点论证消防工程专科、本科、研究生各层次的可能性,设立有本学校作业特色的消防工程学科群及有自己特色消防工程专业。目前消防专业方向学科主干群课程有:建筑放火、消防管理、火灾整查、消防救援、工业与交通及森林草原消防。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学科选择自己的学科主干群课程,从而培养出有特殊专长的学生,避免千人一面。(2)在有相关专业学科群的高校,调整原有的相关专业设置,增设消防工程相关课程,增加消防工程选修课,拓展学生消防知识,提高就业面,在进入社会后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够适应相关消防工程、管理的需要。(3)在职业技术学院、中专大力发展相关专业的设置,改革课程体系,以适应消防职业化及消防管理社会化的要求。(4)目前我国关于消防相关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制度已经逐步建立,2013年将开始实行注册消防工程师制度,此前《建(构)筑物消防员国家职业标准》已于2008年开始实行。各级学校可以参考此相关要求,在教材内容中有相应的内容,对职业考试的人员提供相关知识教学和相关能力培养。(5)在2012年版的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对1998年的专业目录作了不少修改,与消防工程专业密切相关的就是,将消防工程列入基本目录的控制布点专业(编号083102K),这似乎与国发[2011]46号的精神不尽一致,不利于消防专业的招生,建议国家相关部门适当修改。(6)高校可以根据具体条件与公安部下属的四大消防研究所采取适当形式的联合办学,依托消防研究所的科学力量、技术装备缩短专业筹备周期。

总之,消防工程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我国普通高校设立此专业仅仅十一、二年时间,值得探讨的领域还很多,希望本文有助于我们对消防工程的认识,有助于消防工程专业的科学设置,有助于又好又快培养消防科学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消防工程专业论文篇(6)

[关键词]消防;学科建制;实验室;同行评议

1消防工程的学科建制与氧化燃烧学说和火灾科学的建立

消防工程学科在中国已经初步完成了自身的建制过程。回顾这段简短的历史,人们会注意到这个过程中的两次飞跃都与消防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火灾科学)的突破有关联。

1.1氧化燃烧学说的建立与消防工程学科的初建

氧化燃烧学说的建立促使消防工程学科摆脱对感性和经验知识依赖,使它发展为以近代科学理论为基础的一门科学。也正是对燃烧过程有了科学和正确的认识,攀谷嗣窃诨鹪值姆乐沃杏辛苏返睦砺壑傅迹兰际跸低骋惨蛭⑷肓丝蒲Ю砺鄣男孪恃憾⑸酥实谋浠?nbsp;

拉瓦锡于1777年向巴黎科学院提交了(燃烧概论)的报告,建立起了为近代消防学提供科学理论基础的氧化燃烧学说。1871年傅兰雅口译、徐寿笔译的(化学鉴原)是我国首先系统介绍西方化学知识的著作。但由于这些知识传播的范围仅限于少数知识阶层,加上将正确的燃烧理论应用于近代消防的概念并未传人我国,因此,它对人们的观念并未产生较大影响。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它才较全面地被我国接受并得到广泛传播。由于氧化燃烧学说揭示了火灾的成因和条件,氧化燃烧学说很快就在消防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科学的火灾观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也指出扑灭和预防火灾的科学方法。

直至20世纪50年代,作为防火、灭火的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经典燃烧三角”理论才被国人逐步认识和深化。氧化燃烧学说的建立和在中国的传播,最终在消防领域中起到了树立新消防观念、提供明确的灭火方法等作用。比如《消防警察全编》中就对火和火灾的危害有了比较科学和全面的系统的认识;指出消防是世界文明进步的产物,社会越发展火灾越频繁,消防就越显重要;树立了建立消防警察制度的观念;还强调为更好的灭火,要遵守救护人命是首要任务的原则,同时还要调查水利和地理并不断改良器械,提出3种科学的灭火方法。这本书虽然介绍的是源于欧洲的日本的消防理念和技术,但是足以说明随着氧化燃烧学说的确立,使消防科学和消防技术水平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和提高。

1.2火灾科学的兴起和发展与消防科学的再建制

解放前,中国的消防科技主要是通过日本间接地向欧美学习,1905年清政府曾派少数人到日本短期学习近代消防。建国后的前30年以学习前苏联为主。为解决建国后中国消防科技人员急缺的问题,国家采取了以下一些方法:聘请前苏联消防专家举办培训班,选派学员到前苏联进修,在人民譬察干部学校设立消防专业等。1957年8月15日,我国选派巧名干部(俄语专业)到苏联留学两年。学成回国后,他们分别在消防教育、管理、宣传、科研等方面为振兴中国的消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是中国现代消防科研、教育事业的奠基人。消防教育开始兴起。

1956年1月9日在现在的中国刑警学院设消防教研室,增设消防专业。从留苏归来人员中选调8人担任消防教员,后历经周折的下放和重新启用,至1992年消防教研室和消防教育建制化,划归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2004年由武警学院开始招收消防工程专业方向的硕士生。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称“火灾实验室”),1992年由中国科学院批准边建设边对外开放,是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的我国火灾科学领域惟一的部级研究机构。1996年就招收12名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生。此时,中国消防工程学科的建制过程基本完成。

火灾科学在我国的确立和发展,使我国的消防科技水平能在同一个平台上与国外发达国家竞争和对话。20世纪询年代的H.W.艾蒙斯将质量守衡、动量守衡、能量守衡和化学反应原理用到建筑火灾的研究中,开创火灾过程机理研究的先河。爱丁堡大学的D.卓斯戴尔出版的《火灾动力学》系统地阐述了火灾科学的理论体系。

1985年国际火灾安全科学学会成立,其研究的领域包括伙灾化学、火灾物理、火灾动力学、火灾探测报警与自动灭火系统、被动防火技术、建筑防火设计、人在火灾中的行为、火灾风险评估、火灾调查、消防安全管理等。这标志着人类对火灾机理的认识从无知到近代的氧化燃烧学说,进一步飞跃到火灾动力学的研究阶段。

2消防工程学科的建制化与驱动模式分析

2,1学科的建制化与驱动模式分析

学科建制化问题是科学史学家与科学社会学家共同关注的一大课题。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学者们对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学科发生建制化的过程与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人类活动的建制化是指由参与此类活动的人们形成某种有秩序的社会系统的过程,它也是一组适当的价值、信念、规范在人们思想中获得内化的过程。学科的建制化则指处于零散状态且缺乏独立性的一个研究领域转变为一门独立的、组织化了的学科的过程。

在一门准学科发生建制化的过程中,其研究者需为之提供辩护,以促成一系列事情,例如,基本问题域的确定、特有的研究方法或程式的构建、学术规范的确立以及学术话语体系的形成等的认知、认同与学科专业刊物的创建、学术队伍的组织化与培养学术后继的机制化等为特征的职业认同。

学术活动要实现高度建制化,除在共同体内部要建立相应的教育与管理组织外,还需要使该领域内的成果为整个学术共同体与社会接受和运用,即内部成果外部化。学科建制化的核心是指该学科的内部的学术活动的建制,而且学科(核心是学术)的建制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故而学术活动也可以在较低层次上实现不充分的建制化。

判断学科的建制化是否充分,应综合考虑建制化得以实施的规模与程度。西方学者都强调教育系统与管理系统方面的指标(博士培养计划的设立、学术权威机构的效力等)。人们除了着重考虑学术研究传统或范式的自主性、创造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内在标志外,还应考虑学术的社会效应,看它是否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是否为社会所认同并赢得较为充分的社会支持,如新学人的进入、研究资金的投入等。因此,人们在研究学科建制化时,大多对学科内部某些价值概念或学术信念的内化过程给予特别的关注,而不单只是考虑建制化过程的种种表现,如建立学会、出版刊物、学术交流制度与规范、后备人才培养制度等。

学科的形成是社会建构的结果,其核心是该社会系统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与集体行为之间的互动作用,这个管理—控制系统又可分为权力系统与权威系统。与之对应,学科建制或再建制化的动力机制(学科建制化的驱动模式),可理想地分为权威系统驱动模式与权力系统驱动模式。

发端于学术权威学科建制化或再建制化的结构,以非强制的方式建立学术范式、互动制度及相应的教育制度,通过展现学术魅力与社会功能吸引新学人。在此模式中建制化过程历时较长,往往带有自主性与“自辖性”。

而发端于学术权力乃至于社会权力结构的学科建制化或再建制化,以强制方式规定学术范式、互动制度及相应的教育制度。该模式建制化过程历时较短,常呈现出“他主性”与“他辖性”。

当然两种模式在学科的建制化中是交织在一起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许多学科的建制化历程发端于权力系统。

2.2消防工程学科的建制化与驱动模式

消防工程学科在中国的建制化与公安部、武警学院的消防工程系、消防指挥系和公安部的4个消防科学研究所以及中国科技大学的火灾实验室密切相关。在这些单位中逐步形成一个从事消防科技研究的学术团体,并创建了消防科技杂志和中国消防协会。近几年,我国消防科技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并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和学科队伍。由于学科建制的初创是基于权力模式下“他主性”推动,从科学社会学以及科学学科建制化的相关理论可知,这种模式需要转变为权威系统模式下自主模式。

消防工程学科建制化的本质是学术建制化,而学术的建制化历程不但涉及学术专业团体或机构、学术刊物的组建,也涉及学术纲领的确立或重建。学术建制化成功与否取决于:

其一是要看是否会导致专业学术团体、刊物的出现,以及社会对消防学术的支持程度。

其二是要看是否出现成功的学术研究范式(或研究纲领)。

我国的现状是消防工程学科没有成熟的研究生教育,也没有部级核心期刊的消防工程学科杂志,这都不利于消防工程学科的建制化。

1956年初建立消防局不久便从全国各地抽调一些工程师,开始进行消防技术的科研工作:之后又从地方大专院校抽调了10多名毕业生,共计20多人,购买了一些设备,在消防局内组建了消防科学研究室,这是我国消防科研机构的雏形。1957年公安部开始筹建消防科学研究所,1963-1965年公安部的4个消防科学研究所相继成立。成都消防科学研究所、天津消防科学研究所、沈阳消防科学研究所和上海消防科学研究在各具特色的研究领域中进行了出色的工作,参与消防科学的初建,并为完善消防科学的建制化作了学术上的积累。武警学院设有消防工程系、消防指挥系和一个以消防科技研究为主的科学技术研究所,它是为消防事业培养和输送专业技术人员的摇篮,也是惟一的一所设有消防本科专业的院校。4个消防科学研究所、武警学院的消防本科教育以及“火灾实验室”所做的工作使消防工程学科完成了其初始的建制过程,并为它的再建制化奠定了基础。

4个消防科学研究所以及警学院消防专业的设置和人才的培养,都是在公安部的领导规划下建立的。因此,消防工程学科的建制化是在权力驱动的模式下完成的。之后,该领域的一些专家在自由的学术研究中成长起来,逐渐成为权威系统的支柱,他们对消防工程学科进行辩护,使消防工程学科最终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认可。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消防工程学科在我国的初始建制化主要遵循权力系统驱动模式,这使得消防研究在我国未能充分地实现学术研究传统的多元化,由此导致较为单一的学术格局长期存在。’在此格局中展开学术批评十分困难,而学术互动的实质恰恰是理性的批判。笔者认为,学术研究最终走向专家系统驱动模式才是良性模式。

3权威消防学术期刊、研究生教育、实验室建设与消防学科再建制

3.1权威消防学术期刊、研究生教育与消防学科再建制

尽管武警学院2004年开始招收硕士生,但是消防专业没有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制约了消防工程学科发展和完善。学科建制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要有独立的知识体系,而知识体系构建的基础就是前沿知识的学术研究,研究生们是从事这种研究的学术后继。

史蒂芬·科尔,将科学知识分为核心知识和前沿知识,研究生教育的开展无疑是在拓展消防工程学科的前沿知识,从而随着对前沿知识的评价和认同,最终这些前沿知识会进入消防专业中共同认同的核心知识而变为消防本科生的教材内容,从而逐渐完善和发展消防工程学科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培养了消防科技领域内的科研梯队,从而保证了学术研究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学术建制化中重要的条件。

《科学》杂志上的论文所发表的各种主张代表着当下科学界的前沿知识。科学研究者在科学杂志的体系中接受调练,并通过在自己相关领域专业杂志上赢得声誉,也是将研究成果内化为该学科知识的必要条件。因此,科学杂志体系是科学事业的一个重要表征。

在前沿知识内化为核心知识的过程中反映出知识的产生和制造对学术期刊有很强的依赖性。科学家们通过发表文章在圈内得到认可。他们赢得的声望是靠同行评议来保证的,同行评议只不过是为应对纸张媒体的局限性而做的妥协。尽管同行评议会遗漏某些有价值的文章,但是通过同行评议对信息大幅度过滤显然是有必要的,当然这是权宜之举。总之,关于科学的著述业、版权、阅读和知识传播特征的问题,都不再是哲学家、社会学家和科学史家的事情,而是涉及科学家自身的事情。

消防刊物是交流消防工作经验、提高消防科学研究和技术水平、普及消防知识的一个很重要阵地。发达国家对此一向比较重视。据了解,日、美、英、法、前苏联、德等国的消防刊物就有78种。中国有《火灾科学》、《中国消防》、《消防科学与技术》《消防技术与信息》等,另外《武警学院学报》也刊登相当分量的消防科技类的文章,但遗憾的是消防类科技期刊中没有国家核心期刊。按照科学社会学的观点,科学是一种职业,科研工作者论文的社会评价是他们获取资源的重要条件,因此,消防科技核心期刊的筹建,也会激励他们的科研积极性。

建设学术杂志平台并发挥其在学科发展中的作用有助于消防学科的研究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同行评议是文章质量的保证,因此,消防科技杂志应该严格执行匿名专家审稿评阅制度,另外为了同世界接轨要加强期刊的规范化,在文章格式以及所办刊物的参数上可以参照世界上其他同类的杂志。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期刊杂志数字化的趋势下消防科技杂志也会电子、数字化。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科学杂志是科学知识中前沿知识经同行评议后的话语,它经过一般评价后会得到普遍的认可,从而变成该学科的核心知识,其中同行评议是文章质量的保证。而研究生教育正是扩大从事消防科学前沿知识研究队伍的主要手段,因此,研究生教育的水平和规模是衡量一个学科建制化完善与否的标准之一。可见,消防学科的建制化中,权威的学术杂志和研究生教育的建制也是十分重要的条件。

整个现代学术系统在中国的建制化历程的作用都与它在西方国家的建制化历程存在着重要区别。

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一直处于不断的社会转型之中,中国的现代学术事业也产生于这一伟大的历史转折期之中。就中国而言,现代学术系统的初始建制化历程大多采取权力系统驱动模式,虽然历时较短,但往往带有他主性。因此,尽管中国的现代学术系统已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在较为系统而客观研讨火灾科学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历史背景和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指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大重要任务是推进消防工程学科在我国的再建制。

3.2重点实验室建设促使消防学科的再建制过程

自1985年第一届国际火灾科学大会召开以来,各国相继建立火灾科学实验室,广泛开展前沿性火灾科学问题的部级研究的国际合作。火灾科学已成为当今非常活跃的交叉性科学研究领域,创新余地巨大。通过科学家们近20年的共同努力,认识了和正在认识火灾现象的基本特性,并已积极地利用和发展其他工程学科的成果来研究火灾安全技术原理。

1987年5月中国大兴安岭发生了特大森林火灾,工程热物理专业出身的范维澄意识到这是建立一个部级火灾研究机构的机遇。

1989年通过建立一个部级火灾实验室的可行性论证,在“需要对火灾进行系统研究,以深化对火灾机理和规律的认识,从而为制定正确的扑火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思想的指导下,在我国建立起来的“火灾实验室”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火灾科学,使消防工程学科出现了新的增长点,也解决了一些与火灾相关的消防工程和技术的问题。

火灾科学通过实验室研究建立数学模型,定性乃至定量地估计或预测出小概率事件—火灾危害的范围,这就是火灾风险评估,另外它还是研究火灾防治的科学基础和新原理,为从源头上取得火灾防治关键环节(“阻燃”、“探测”和“灭火”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提供科学支撑。

与国际上火灾科学的兴起相比,中国火灾科学的发展相对晚一些,但是“火灾实验室”长期立足于火灾安全的基础研究,重视在火灾动力学演化理论与防治技术基础方面原始创新,已取得了令国内外瞩目的进展。国际火灾科学学会前任主席昆梯尔对此予以高度评价,而且中国还获得2005年第八届国际火灾科学大会举办权,这都说明我国的火灾科学研究有了一定的国际地位。

重视工程技术的天津消防科学研究所、武警学院等院校正逐步重视火灾科学基础理论研究。与之相反,“火灾实验室”则以立足于基础、注重应用、加强转化的整体发展思路,从理论向技术和工程延拓。

2001年末火灾实验室还争取到了国家首批科技奥运项目。这种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积极将基础研究成果向中下游延伸的思路,是“火灾实验室”研究工作的重要特征。现已取得了一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国家消防行业主管部门予以积极评价:对提高我国消防技术的整体水平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促进消防行业技术进步,起到了先导作用,已取得了重大的社会效益。

4结语

消防工程专业论文篇(7)

2 消防工程CAD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按照传统高等教育CAD教学模式,不论是从选取教学内容、使用教学手段、应用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均存在与高等职业教育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我们在几个专业同时开设工程CAD课程,在开始开设该课程之初,从方便教学的角度出发,一般来说,我们教学都是依照选择的教材内容来安排的,通常是依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讲课,即CAD的基本绘图环境设置基本绘图命令基本编辑命令高级绘图与编辑命令文字图块尺寸标注图形打印与输出简单三维操。在讲授的过程中会分别的介绍每个命令的定义、概念和其操作步骤,所举的一些实例也多是一些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工程图形。教师先讲解命令,再让学生按照教师演示的图形依次操作。学生即使掌握了命令的操作,在出现图形变化或者专业图形绘制方面灵活运用图形绘制与编辑命令却存在很大的差距。

其次,传统CAD教学模式多是将讲练分离,即教师先在多媒体教室或普通教室进行CAD理论知识教学,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甚至有时理论课和实践课之间会间隔好几天。如此一来,学生上实践课时,由于笔记记录不全或整理不及时或不记笔记而没有对知识进行及时消化,出现把教师理论讲授的内容与例题不能应用到上机操作中。造成上机辅导时更费力,一些学生本来在理论课勉强接受的知识,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巩固也忘记了,不仅造成学生对该课程没有了兴趣,也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再次,由于受所选教材限制,刚开课时的消防工程CAD教学缺乏专业针对性。建筑CAD基本命令介绍时多使用基本机械零部件图纸、建筑构配件图偏多,这无论是在广泛发行的工程CAD教材(或建筑CAD教材)还是有关CAD的资格考试用书中均能反映出来,对于本院防火管理(工程技术方向)专业的学生来讲,他们更多是应该获得绘制消防工程施工图与系统图的机会,相对于简单独立的对他们进行机械零部件、楼梯、阳台、各种门窗图纸的绘制过程进行教学。更应该对他们进行在后续课程及校外实训中具体应用的消防工程施工图纸中所遇到的图纸问题的讲授,而专业性的针对性教学更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该课程采用的考核方法还是传统的课程考核方法,由于该课程具有很高的实践性,必须丰富考核方法,避免单一的考核方法。

3 高职消防工程CAD教学改革

由于高职高专院校的主要培养目标就是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可以满足社会要求的优秀人才,再加上消防工程CAD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的专业,所以高职院校应该对消防工程CAD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不仅要注重理论课教学,更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3.1 课程目标定位

高职防火管理(工程技术方向)专业学生首先应该清楚学习消防工程CAD课程未来的的职业目标,经分析发现学习该课程未来的就业方向一般是专业绘图员、施工员、预算员与设计员等,这些职业对个人能力的要求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需要很强的计算机绘图能力,主要要求掌握平面图形与正面斜轴测图的绘制方法,随着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的逐步推广应用,也要求学生掌握立体图形的绘制方法,即正等测图形的绘制基本方法。达到绘制消防工程平面图与消防构配件立体图形绘制的知识、能力与德育目标。即:

①知识目标――掌握CAD知识,学会绘制消防工程图的方法和步骤。

②能力目标――具有应用计算机软件绘制与输出消防工程图的能力。

③德育目标――养成科学、缜密、严谨的工作与学习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故高职防火管理(工程技术方向)专业消防工程CAD教学以消防工程平面图形绘制与编辑能力为基本目标,以立体图形绘制与编辑能力为发展方向。为实现上述目标,学生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其中最根本的是对建筑制图标准和相关的消防工程设计、施工与验收标准的熟悉以及在相关图纸绘图过程中有效实现。

3.2 课程内容选取

现阶段,市场上虽然出现了很多版本的消防工程CAD课程教材,但是由于这些教材都比较重视内容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把更多的重点放在了基础理论上,忽视了教学应用的重要性,这和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不一致,所以我们应该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以达到教学应用要求,如在教学实践中在强化二维图形的绘制能力的基础上,加强三维图形绘制的教学内容,而通过三维图形的绘制过程的学习,增加学生对CAD软件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消防工程绘图能力的训练,强化消防工程制图标准应用,深化消防工程标注式样系统化设置,注重区分消防工程中非标零件图纸与大建筑类图纸(包括各类消防工程图纸)等图形在尺寸标注样式上设置的区别。过去我们的教学模式是以教材为中心的,一般都是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但是由于CAD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该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实际工程图的绘制来组织教学,以精选出的实例为中心。在具体工程实例的绘制过程中讲解各种命令的使用方法,最好不要单独讲解和练习这些命令的使用方法,原因是每个CAD绘图与编辑命令都包含若干子命令,而子命令使用的便捷要根据具体绘图过程与熟练程度来逐步把握。同时,由于消防工程CAD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在演示讲解中应尽量增加实际操作的讲解时间,命令使用简洁,直奔主题;减少文字理论的介绍时间,保证学生上机实操的时间。如果学生能够坚持绘制实例图,随着数量的增加,量变会产生质变,学生的实践能力一定可以得到提升。并且学生在不断绘制实例图的过程中也会得到一种成就感,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职业教育可以看做是一种“有目标的活动”,它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应该是围绕实际的工作展开的,因此应该保证职业工作过程和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一致性。在CAD课程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要想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的实践能力,必须依照职业的工作工程展开教学和学习过程。我们可以以真实和模拟的职业活动为载体,选取典型的消防工程图例、消防工程施工平面图、消防工程系统图、消防工程剖面图和节点详图为实现目标,通过建立特定的学习情境,确定科学的课程方案,再加上多种教学方法的辅助作用,来完成整个的课程教学过程。

一般来说都会把教学过程的实施分成掌握基本命令的使用、综合运用基本命令绘制消防工程施工图纸和利用CAD软件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三个阶段。在前两个阶段,学生必须能够熟练的掌握CAD命令的最基本的子命令使用方法和技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些命令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可以通过列举实例的方法实现。在讲授第一阶段的知识时,可以将实例图中消防给排水图例、通风与防排烟图例、火灾自动报警图例、门、窗、楼梯、细部构造详图等简单又可独立绘制的图形来训练学生,同时也应该把这些绘制的图形保存下来,以便第二阶段的学习使用。第二阶段,鼓励学生依照实际的工作流程完成一套完整的消防工程施工图(包括消防工程施工平面图、系统图、剖面图等)的绘制工作,在绘制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利用CAD命令,注意这些命令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规范标准进行绘制,准确并高效的完成消防工程施工图。

教学内容体现专业特色,坚持应用专项实训周的训练模式教学。在传统的CAD教学中存在着两个主要的问题,一是教学内容不能反映专业特色;二是教学后没有进行系统的专项实训。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实行的主要是分散式教学,难以进行连续的强化训练,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尤其是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学习难度很大。所以在第三阶段,每个课程结束后,我们都会安排一周的专项实训周,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利用《消防工程CAD》课程的专项实训周进行综合设计训练,既有手工绘图到CAD图纸的转化训练,又有让学生按教师给出的一套消防工程施工图的平面布置草图方案,自己设计消防工程施工平面布局、完成一套消防工程施工图从消防工程施工平面图、系统图、详图的设计及绘制。最后打印输出图纸,如此一来,不仅锻炼了学生应用AutoCAD软件绘制图纸的实践能力,也在绘制图纸的过程中,使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了验证,实现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完美结合,进而提高了自身的绘图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

3.3 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

3.3.1 整体教学思路的提出与应用

对于工程类高职学生,要求到工作岗位后,要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具体技术问题,是技术型专门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应该意识到教师仅仅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传统的工程CAD教学,不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一直采用的都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断的给学生灌输CAD命令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为了改革这个教学模式,我们应该精心设计整个消防工程CAD教学过程,把教学过程分成两条主线。

教师:教师设计制图任务布置制图任务普遍示范与个别辅导对完成情况及表现进行点评考核评定成绩课后强化绘制与编辑子命令辅导。

学生:学生接收制图任务分析讨论任务学生实际操作制图提出问题完成绘制任务图纸展示相互评价图纸改进绘制与编辑命令质疑。学生完成整门课程所有学习任务过程中能力逐渐增强,最终达到课程目标能力。

3.3.2 教学模式

由于消防工程CAD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工程案例任务驱动学生实际操作训练教师精讲优化命令指导”过程或其交叉过程,实现“练、学、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每次课的教学任务在课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有时间分析理解绘图任务,学生找到图形绘制过程的全部或部分解决思路,让学生带着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想法在课堂上听教师讲授图形绘制过程的同时,理解CAD图形绘制与编辑命令、甚至系统命令的定义、操作方法与优化的操作步骤,学生会对涉及的由浅入深CAD知识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再有,消防工程CAD实际操作性很强,所以上机操作练习是消防工程CAD教学中的中心环节。学生把感性知识及时通过进行实际操作的练习,转变成一种技能,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讲练分离”的,不能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为了有效的改善这一问题,我们应该采用“练、学、用”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机房内完成整个的教与学工程,实行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还可以把在练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的反馈给教师,及时的解决掉自己的难题,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

3.3.3 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成立学生CAD协会,实施差异性辅导

由于消防工程CAD课程的特殊性,它的教学手段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能只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也应该多多的采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比如可以利用桌面虚拟现实技术;查阅相关的CAD网站(本院的省级消防工程CAD精品课网站,通用工程CAD、建筑CAD、天正视频教学网站)等。如此一来,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没有任何的时空限制。

另外,由于消防工程CAD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不能只重视理论教学,应该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讲授新CAD命令的理论知识时采用 “提出问题(任务)分析、解决问题归纳小结”的策略:明确目标学生助教示范操作教师写出操作步骤学生练习知识整合小结评价。成立学生CAD协会,是学生在课余时间充分理解与独立运用CAD知识开拓思路,解决更深层次的绘图技巧。在辅导学生上机时,每个学生的计算机操作熟练程度、制图知识基础、理解能力不同,对学生实行应差异性辅导。再加上由于计算机消防工程图形绘制从整体上讲虽然有很多的标准,但是并没有具体到每个细节。所以教师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也不必拘泥于学生每个细节的标准性,主要从整体上讲图形绘制的方式是有序的、科学的即可,在这个绘制的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一定可以得到锻炼和提升。

3.4 课证结合

教育部曾经发文要求高职院校推行“双证书”制度,尽量保证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都具有“双证书”,使每个毕业生都具备直接上岗的实力。由于考取CAD中级绘图员证书费用并不高,再加上没有工作年限的制约,这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毕业要求,响应教育部的号召,还可以提升自身的实力,更加利于就业。课证结合的实施还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可以意识到学习这门课程不仅仅是为了考一个好成绩,还是为了找一个好工作。有了这个意识就能自觉的严格要求自己,主动的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本院从开设消防工程CAD课程到现在,一直采用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5 考核方式

消防工程专业论文篇(8)

铁路消防管理课程是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治安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也是学校铁路公安特色课程。课程起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为我国铁路公安消防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但是随着近些年我国铁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高速铁路及其新型大型枢纽站的大量修建,铁路消防安全工作面临着更高的挑战和要求。越来越需要大量的高素质、高水平的铁路公安消防人才。所以作为我国“铁路公安的摇篮”,探究目前铁路消防管理实训课程的现状,查明课程的优缺点,践行公安教学练战一体化,便成为了学校、专业最为急迫的事情。

一、铁路消防管理(专科)课程现状

1.铁路消防管理课程现状

铁路消防管理课程是1980年我校迁建郑州以来长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经过长期的积累、总结和探讨,该课程的课程建设如教学目的、课程结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资源配置等都达到了较高水平。现专科阶段,课程只对本校治安管理专业开设,共34课时,其中讲授26课时,实验实训8课时。

课程基本思路是以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公安部、铁道部规章及有关的文件规定为依据,通过对铁路建筑及环境、设施及列车燃烧规律的讲解,总结铁路消防工作实践经验,结合建(构)筑物消防设施、电气、运动空间防火原理及相关消防科技的先进成果,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铁路站场、线路、房屋建筑、列车等防火原理,特别是熟悉铁路车站、列车等公众聚集场所、重点行车场所、物资集中场所、机车、车辆存放场所、易燃易爆场所的防火理论知识。

消防管理课程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所以授课内容不能拘泥于对实际工作和应用的概括,应力求原理性解释和对本质的揭示。因此,铁路消防课程将铁路消防原理同物质燃烧原理、建筑防火原理、电气防火原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将铁路消防知识贯穿于整个课程中。既强化了铁路消防课程的理论性,又突出了铁路特色。授课具体内容见下表。

2.铁路消防管理实训课程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学校主要以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要想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加强实践课程及理论课程的实践环节。所以教育部在2012年公布的《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高职高专类学校实践教学比重不少于50%。而铁路消防管理课程是铁路公安教育的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实用性。所以在实训课程设置时加强了实训课程的比重,目前根据理论教学内容及场地条件,安排实训课程8学时。具体内容见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目前铁路消防管理实训课程主要涵盖基本技能与专业技能两个方面。灭火器使用、逃生及疏散训练属于基本技能,是作为一名合格的现代大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本自救、逃生技能。灭火设施及建筑防火检查、消防法律文书制作属于专业消防技能,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消防业务警察必备的基础专业技能,也是公安机关消防监督执法活动所必须掌握的技能、技巧。

由于实训对象为治安专业专科学生,所以实训整体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指导为辅”为指导思想,在实训内容设置上紧扣“如何做”这一核心标准,在实训形式上力求贴近实战。使学生在实训中独立面对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即培养学生的实战技能,又锻炼了学生创新思维,独立思考的能力。

虽然通过实训,学生基本掌握灭火设施器材的使用,扑救初起火灾的方法;掌握消防监督检查的程序及方法;了解火灾现场和建筑火灾的特点,并能够根据火场情况正确使用避难器具逃生自救。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铁路消防课程实训仍有一些不足。1.课程特色不突出。本课程为铁路消防管理,全课程突出铁路特色,并且毕业生也多就职于铁路公安,消防管理工作也以“站、车、线”为主。虽然理论课程详细讲授了铁路消防管理的相关内容,但是由于实训场地及列车种类复杂性的限制,目前在实训课程设置时未能安排列车或车站的消防检查相关内容。2.实训对象相对单一、落后。由于课程时间及教师人数限制,目前实训课程还仅限于校园范围内开展。因此不论建筑防火检查,还是灭火设施器材检查,检查对象均是校园内部建筑。但是目前校园建筑相对简单并且建设年代相对较长,所以实训对象不具广泛性,未能充分反映当前消防设施现状。3.实训未能紧贴实战。在实训课程设置时,虽然设置了灭火器使用及逃生、疏散训练等基本技能的相关内容,但是作为一名公安干警在实际工作中只是了解这些基本自救技能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掌握火场指挥,火场救援及基本医疗急救等救援技能。但是由于课时量及师资力量不够,所以未能开展准备些实训科目,因此未能做到紧密贴近实战。4.学生动手练习不足。在灭火器材使用及逃生、疏散训练等一些器械配合性实训科目中,由于器械数量有限,因此只能分组进行,致使一些学生只能近距离的感受,不能实际操作。

二、实训部分在铁路消防管理课程中的地位

铁路消防管理作为治安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既有普通警务管理课程的特点,也包含一部分理工科专业的特点。这是因为课程管理的对象为铁路消防,而铁路消防是典型的理工专业,并且只有充分了解掌握管理对象,才能更加高效、安全、全面的进行管理。因此铁路消防管理课程应当更加注重实训部分,使学生在必要的实训中掌握管理执法的程序,理解铁路消防的基本知识。

1.实训是铁路消防管理课程的深度延续

在课程体系上,实训教学是课堂课程的补充、延续。课堂教学多是传授学生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这些理论、知识、方法多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在课堂上较多的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有通过必要的、合理的实训才能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课堂教授的基础理论,更扎实的掌握课堂讲授的基本知识,更熟练的使用课堂传授的基本方法,做的“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所以实训是铁路消防管理课程的深度延续。

2.实训是铁路消防管理课程的联系纽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便于知识的讲授,多把系统知识、方法分割成一个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这样虽然在讲授时能够使学生更容易的接受每一个单元,但是独立化、片段化的知识结构不利于学生进一步的知识应用。所以只有通过必要的实训课程,才能帮助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单元化的知识,再一次系统的纵向串联起来。另外在实训中往往也涵盖其它课程的知识和方法,所以实训也可以帮助学生横向的串联以往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因此实训是铁路消防管理课程的联系纽带。

3.实训是铁路消防管理课程的考核标准

掌握知识的标准,依次为知识是否被记忆,是否被理解,是否能应用。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以书面考试的形式或以问答的形式均可以进行有效的考核。但是对于考核知识的应用,实训是最有效、最直观的考核方法。并且实训在考核知识应用的同时,也可以对知识的记忆及知识的理解进行考核。因此实训是铁路消防管理课程的考核标准。

4.实训是铁路消防管理课程的最终目标

任何知识的学习,最终目标都是要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各种形式的应用,或用已学到的知识学习理解新知识,或用已学到的知识进行工作、创造价值。而实训正是这种应用在教学中的体现,即实训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将已学到的知识进行自主融汇贯通后,应用于实际的工作,并从中熟练相应的技能与知识。因此实训是铁路消防管理课程的最终目标。

三、结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虽然铁路消防管理(专科)实训课程,在整个课程和专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培养了大量合格的专业人才,但是由于一些原因,课程在执行时仍存在许多不足,因此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丰富课程内容,增加实训方法,便成为了下一步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李克建.公安院校消防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警察实战训练研究,2010,(4).

[2]郜阳.公安专科院校消防管理课程改革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0(32).

消防工程专业论文篇(9)

消防工程的学科建制与氧化燃烧学说和火灾科学的建立

消防工程学科在中国已经初步完成了自身的建制过程。回顾这段简短的历史,人们会注意到这个过程中的两次飞跃都与消防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火灾科学)的突破有关联。

1.1氧化燃烧学说的建立与消防工程学科的初建

氧化燃烧学说的建立促使消防工程学科摆脱对感性和经验知识依赖,使它发展为以近代科学理论为基础的一门科学。也正是对燃烧过程有了科学和正确的认识,攀谷嗣窃诨鹪值姆乐沃杏辛苏返睦砺壑傅迹兰际跸低骋惨蛭⑷肓丝蒲Ю砺鄣男孪恃憾⑸酥实谋浠?nbsp;

拉瓦锡于1777年向巴黎科学院提交了(燃烧概论)的报告,建立起了为近代消防学提供科学理论基础的氧化燃烧学说。1871年傅兰雅口译、徐寿笔译的(化学鉴原)是我国首先系统介绍西方化学知识的著作。但由于这些知识传播的范围仅限于少数知识阶层,加上将正确的燃烧理论应用于近代消防的概念并未传人我国,因此,它对人们的观念并未产生较大影响。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它才较全面地被我国接受并得到广泛传播。由于氧化燃烧学说揭示了火灾的成因和条件,氧化燃烧学说很快就在消防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科学的火灾观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也指出扑灭和预防火灾的科学方法。

直至20世纪50年代,作为防火、灭火的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经典燃烧三角”理论才被国人逐步认识和深化。氧化燃烧学说的建立和在中国的传播,最终在消防领域中起到了树立新消防观念、提供明确的灭火方法等作用。比如《消防警察全编》中就对火和火灾的危害有了比较科学和全面的系统的认识;指出消防是世界文明进步的产物,社会越发展火灾越频繁,消防就越显重要;树立了建立消防警察制度的观念;还强调为更好的灭火,要遵守救护人命是首要任务的原则,同时还要调查水利和地理并不断改良器械,提出3种科学的灭火方法。这本书虽然介绍的是源于欧洲的日本的消防理念和技术,但是足以说明随着氧化燃烧学说的确立,使消防科学和消防技术水平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和提高。

1.2火灾科学的兴起和发展与消防科学的再建制

解放前,中国的消防科技主要是通过日本间接地向欧美学习,1905年清政府曾派少数人到日本短期学习近代消防。建国后的前30年以学习前苏联为主。为解决建国后中国消防科技人员急缺的问题,国家采取了以下一些方法:聘请前苏联消防专家举办培训班,选派学员到前苏联进修,在人民譬察干部学校设立消防专业等。1957年8月15日,我国选派巧名干部(俄语专业)到苏联留学两年。学成回国后,他们分别在消防教育、管理、宣传、科研等方面为振兴中国的消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是中国现代消防科研、教育事业的奠基人。消防教育开始兴起。

1956年1月9日在现在的中国刑警学院设消防教研室,增设消防专业。从留苏归来人员中选调8人担任消防教员,后历经周折的下放和重新启用,至1992年消防教研室和消防教育建制化,划归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2004年由武警学院开始招收消防工程专业方向的硕士生。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称“火灾实验室”),1992年由中国科学院批准边建设边对外开放,是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的我国火灾科学领域惟一的部级研究机构。1996年就招收12名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生。此时,中国消防工程学科的建制过程基本完成。

火灾科学在我国的确立和发展,使我国的消防科技水平能在同一个平台上与国外发达国家竞争和对话。20世纪询年代的H.W.艾蒙斯将质量守衡、动量守衡、能量守衡和化学反应原理用到建筑火灾的研究中,开创火灾过程机理研究的先河。爱丁堡大学的D.卓斯戴尔出版的《火灾动力学》系统地阐述了火灾科学的理论体系。

1985年国际火灾安全科学学会成立,其研究的领域包括伙灾化学、火灾物理、火灾动力学、火灾探测报警与自动灭火系统、被动防火技术、建筑防火设计、人在火灾中的行为、火灾风险评估、火灾调查、消防安全管理等。这标志着人类对火灾机理的认识从无知到近代的氧化燃烧学说,进一步飞跃到火灾动力学的研究阶段。

2消防工程学科的建制化与驱动模式分析

2,1学科的建制化与驱动模式分析

学科建制化问题是科学史学家与科学社会学家共同关注的一大课题。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学者们对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学科发生建制化的过程与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人类活动的建制化是指由参与此类活动的人们形成某种有秩序的社会系统的过程,它也是一组适当的价值、信念、规范在人们思想中获得内化的过程。学科的建制化则指处于零散状态且缺乏独立性的一个研究领域转变为一门独立的、组织化了的学科的过程。

在一门准学科发生建制化的过程中,其研究者需为之提供辩护,以促成一系列事情,例如,基本问题域的确定、特有的研究方法或程式的构建、学术规范的确立以及学术话语体系的形成等的认知、认同与学科专业刊物的创建、学术队伍的组织化与培养学术后继的机制化等为特征的职业认同。

学术活动要实现高度建制化,除在共同体内部要建立相应的教育与管理组织外,还需要使该领域内的成果为整个学术共同体与社会接受和运用,即内部成果外部化。学科建制化的核心是指该学科的内部的学术活动的建制,而且学科(核心是学术)的建制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故而学术活动也可以在较低层次上实现不充分的建制化。

判断学科的建制化是否充分,应综合考虑建制化得以实施的规模与程度。西方学者都强调教育系统与管理系统方面的指标(博士培养计划的设立、学术权威机构的效力等)。人们除了着重考虑学术研究传统或范式的自主性、创造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内在标志外,还应考虑学术的社会效应,看它是否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是否为社会所认同并赢得较为充分的社会支持,如新学人的进入、研究资金的投入等。因此,人们在研究学科建制化时,大多对学科内部某些价值概念或学术信念的内化过程给予特别的关注,而不单只是考虑建制化过程的种种表现,如建立学会、出版刊物、学术交流制度与规范、后备人才培养制度等。

学科的形成是社会建构的结果,其核心是该社会系统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与集体行为之间的互动作用,这个管理—控制系统又可分为权力系统与权威系统。与之对应,学科建制或再建制化的动力机制(学科建制化的驱动模式),可理想地分为权威系统驱动模式与权力系统驱动模式。

发端于学术权威学科建制化或再建制化的结构,以非强制的方式建立学术范式、互动制度及相应的教育制度,通过展现学术魅力与社会功能吸引新学人。在此模式中建制化过程历时较长,往往带有自主性与“自辖性”。

而发端于学术权力乃至于社会权力结构的学科建制化或再建制化,以强制方式规定学术范式、互动制度及相应的教育制度。该模式建制化过程历时较短,常呈现出“他主性”与“他辖性”。

当然两种模式在学科的建制化中是交织在一起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许多学科的建制化历程发端于权力系统。

2.2消防工程学科的建制化与驱动模式

消防工程学科在中国的建制化与公安部、武警学院的消防工程系、消防指挥系和公安部的4个消防科学研究所以及中国科技大学的火灾实验室密切相关。在这些单位中逐步形成一个从事消防科技研究的学术团体,并创建了消防科技杂志和中国消防协会。近几年,我国消防科技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并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和学科队伍。由于学科建制的初创是基于权力模式下“他主性”推动,从科学社会学以及科学学科建制化的相关理论可知,这种模式需要转变为权威系统模式下自主模式。

消防工程学科建制化的本质是学术建制化,而学术的建制化历程不但涉及学术专业团体或机构、学术刊物的组建,也涉及学术纲领的确立或重建。学术建制化成功与否取决于:

其一是要看是否会导致专业学术团体、刊物的出现,以及社会对消防学术的支持程度。其二是要看是否出现成功的学术研究范式(或研究纲领)。

我国的现状是消防工程学科没有成熟的研究生教育,也没有部级核心期刊的消防工程学科杂志,这都不利于消防工程学科的建制化。

1956年初建立消防局不久便从全国各地抽调一些工程师,开始进行消防技术的科研工作:之后又从地方大专院校抽调了10多名毕业生,共计20多人,购买了一些设备,在消防局内组建了消防科学研究室,这是我国消防科研机构的雏形。1957年公安部开始筹建消防科学研究所,1963-1965年公安部的4个消防科学研究所相继成立。成都消防科学研究所、天津消防科学研究所、沈阳消防科学研究所和上海消防科学研究在各具特色的研究领域中进行了出色的工作,参与消防科学的初建,并为完善消防科学的建制化作了学术上的积累。武警学院设有消防工程系、消防指挥系和一个以消防科技研究为主的科学技术研究所,它是为消防事业培养和输送专业技术人员的摇篮,也是惟一的一所设有消防本科专业的院校。4个消防科学研究所、武警学院的消防本科教育以及“火灾实验室”所做的工作使消防工程学科完成了其初始的建制过程,并为它的再建制化奠定了基础。

4个消防科学研究所以及警学院消防专业的设置和人才的培养,都是在公安部的领导规划下建立的。因此,消防工程学科的建制化是在权力驱动的模式下完成的。之后,该领域的一些专家在自由的学术研究中成长起来,逐渐成为权威系统的支柱,他们对消防工程学科进行辩护,使消防工程学科最终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认可。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消防工程学科在我国的初始建制化主要遵循权力系统驱动模式,这使得消防研究在我国未能充分地实现学术研究传统的多元化,由此导致较为单一的学术格局长期存在。’在此格局中展开学术批评十分困难,而学术互动的实质恰恰是理性的批判。笔者认为,学术研究最终走向专家系统驱动模式才是良性模式。

3权威消防学术期刊、研究生教育、实验室建设与消防学科再建制

3.1权威消防学术期刊、研究生教育与消防学科再建制

尽管武警学院2004年开始招收硕士生,但是消防专业没有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制约了消防工程学科发展和完善。学科建制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要有独立的知识体系,而知识体系构建的基础就是前沿知识的学术研究,研究生们是从事这种研究的学术后继。

史蒂芬·科尔,将科学知识分为核心知识和前沿知识,研究生教育的开展无疑是在拓展消防工程学科的前沿知识,从而随着对前沿知识的评价和认同,最终这些前沿知识会进入消防专业中共同认同的核心知识而变为消防本科生的教材内容,从而逐渐完善和发展消防工程学科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培养了消防科技领域内的科研梯队,从而保证了学术研究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学术建制化中重要的条件。

《科学》杂志上的论文所发表的各种主张代表着当下科学界的前沿知识。科学研究者在科学杂志的体系中接受调练,并通过在自己相关领域专业杂志上赢得声誉,也是将研究成果内化为该学科知识的必要条件。因此,科学杂志体系是科学事业的一个重要表征。

在前沿知识内化为核心知识的过程中反映出知识的产生和制造对学术期刊有很强的依赖性。科学家们通过发表文章在圈内得到认可。他们赢得的声望是靠同行评议来保证的,同行评议只不过是为应对纸张媒体的局限性而做的妥协。尽管同行评议会遗漏某些有价值的文章,但是通过同行评议对信息大幅度过滤显然是有必要的,当然这是权宜之举。总之,关于科学的著述业、版权、阅读和知识传播特征的问题,都不再是哲学家、社会学家和科学史家的事情,而是涉及科学家自身的事情。

消防刊物是交流消防工作经验、提高消防科学研究和技术水平、普及消防知识的一个很重要阵地。发达国家对此一向比较重视。据了解,日、美、英、法、前苏联、德等国的消防刊物就有78种。中国有《火灾科学》、《中国消防》、《消防科学与技术》《消防技术与信息》等,另外《武警学院学报》也刊登相当分量的消防科技类的文章,但遗憾的是消防类科技期刊中没有国家核心期刊。按照科学社会学的观点,科学是一种职业,科研工作者论文的社会评价是他们获取资源的重要条件,因此,消防科技核心期刊的筹建,也会激励他们的科研积极性。

建设学术杂志平台并发挥其在学科发展中的作用有助于消防学科的研究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同行评议是文章质量的保证,因此,消防科技杂志应该严格执行匿名专家审稿评阅制度,另外为了同世界接轨要加强期刊的规范化,在文章格式以及所办刊物的参数上可以参照世界上其他同类的杂志。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期刊杂志数字化的趋势下消防科技杂志也会电子、数字化。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科学杂志是科学知识中前沿知识经同行评议后的话语,它经过一般评价后会得到普遍的认可,从而变成该学科的核心知识,其中同行评议是文章质量的保证。而研究生教育正是扩大从事消防科学前沿知识研究队伍的主要手段,因此,研究生教育的水平和规模是衡量一个学科建制化完善与否的标准之一。可见,消防学科的建制化中,权威的学术杂志和研究生教育的建制也是十分重要的条件。

整个现代学术系统在中国的建制化历程的作用都与它在西方国家的建制化历程存在着重要区别。

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一直处于不断的社会转型之中,中国的现代学术事业也产生于这一伟大的历史转折期之中。就中国而言,现代学术系统的初始建制化历程大多采取权力系统驱动模式,虽然历时较短,但往往带有他主性。因此,尽管中国的现代学术系统已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在较为系统而客观研讨火灾科学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历史背景和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指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大重要任务是推进消防工程学科在我国的再建制。

3.2重点实验室建设促使消防学科的再建制过程

自1985年第一届国际火灾科学大会召开以来,各国相继建立火灾科学实验室,广泛开展前沿性火灾科学问题的部级研究的国际合作。火灾科学已成为当今非常活跃的交叉性科学研究领域,创新余地巨大。通过科学家们近20年的共同努力,认识了和正在认识火灾现象的基本特性,并已积极地利用和发展其他工程学科的成果来研究火灾安全技术原理。

1987年5月中国大兴安岭发生了特大森林火灾,工程热物理专业出身的范维澄意识到这是建立一个部级火灾研究机构的机遇。

1989年通过建立一个部级火灾实验室的可行性论证,在“需要对火灾进行系统研究,以深化对火灾机理和规律的认识,从而为制定正确的扑火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思想的指导下,在我国建立起来的“火灾实验室”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火灾科学,使消防工程学科出现了新的增长点,也解决了一些与火灾相关的消防工程和技术的问题。

火灾科学通过实验室研究建立数学模型,定性乃至定量地估计或预测出小概率事件—火灾危害的范围,这就是火灾风险评估,另外它还是研究火灾防治的科学基础和新原理,为从源头上取得火灾防治关键环节(“阻燃”、“探测”和“灭火”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提供科学支撑。

与国际上火灾科学的兴起相比,中国火灾科学的发展相对晚一些,但是“火灾实验室”长期立足于火灾安全的基础研究,重视在火灾动力学演化理论与防治技术基础方面原始创新,已取得了令国内外瞩目的进展。国际火灾科学学会前任主席昆梯尔对此予以高度评价,而且中国还获得2005年第八届国际火灾科学大会举办权,这都说明我国的火灾科学研究有了一定的国际地位。

重视工程技术的天津消防科学研究所、武警学院等院校正逐步重视火灾科学基础理论研究。与之相反,“火灾实验室”则以立足于基础、注重应用、加强转化的整体发展思路,从理论向技术和工程延拓。

2001年末火灾实验室还争取到了国家首批科技奥运项目。这种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积极将基础研究成果向中下游延伸的思路,是“火灾实验室”研究工作的重要特征。现已取得了一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国家消防行业主管部门予以积极评价:对提高我国消防技术的整体水平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促进消防行业技术进步,起到了先导作用,已取得了重大的社会效益。

4结语

消防工程专业论文篇(10)

1、报考人员的学历条件: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考试的报名参考人员最低的学历要为大学专科。

2、报考人员上学所学的专业:由于消防工程专业和相关专业与消防工作有着紧密关系,所以报考条件中结合消防专业技术作业的特性和规范,就把报名考生的学习专业背景分为“消防工程专业”和“消防工程相关专业”以及“其他专业”三大分类。并且对于不一样专业背景的考试人员,在他们参与工作的年限和所从事的消防安全技术工作的年限提出了相关的要求,所学的专业与他们的工作年限和从事消防安全技术工作年限依次增加。

3、参与工作后的经历:提出报名参加考试消防工程师的考生不但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且还要有一定的消防安全技术工作经历。

(来源:文章屋网 )

消防工程专业论文篇(11)

公安民警在消防管理工作中负有重要职责,如实施对有关区域、单位的消防监督检查;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发生火灾后,在救火过程中组织灭火、排除险情、引导疏散等。因此,消防管理课程是公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消防管理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消防安全的一般规律、原则和方法以及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和灭火设施器材使用的技术技能,能够出色完成消防监督检查、处置初期火灾以及开展消防宣传教育等工作,从而确保消防安全,达到防火减灾的目的。

一、公安院校消防管理课程改革的意义

我国公安专科教育培养的是公安一线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实战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课程是教学活动中内容和实施的统一,是实现公安院校培养目标的手段,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消防管理课程作为公安院校治安管理(专科)专业必修专业技术基础课,其理论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在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进行以加强实践教学为核心的教学改革,从而适应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面对新形势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工作,会发现消防管理课程教学中确实存在一些与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不相适应的问题。在过去几年中我们也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但始终没有摆脱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现状。结合目前实际教学情况,笔者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实践教学等几个方面对消防管理课程进行的改革,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二、建立能力目标型教学模式

一般认为系统的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一旦走上工作岗位,这样的学习机会就会很少。为了提高学生在毕业后从事消防工作的适应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会强调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完整性、逻辑性和系统性,教学模式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

通过这样的课程学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课程知识体系的把握较好,但对实际的公安消防工作却并不十分明确,难以达到应具备的实际工作能力。随着社会发展,特别是在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的的背景下,对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公安专业人才的要求来讲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显然是不合适的,其弊端也愈加明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建立公安能力目标型教学模式。

为了达到能力目标,根据课程的特点应努力做到,理论教学中改变教师绝对权威的主体地位,创造出师生平等、合作、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师生在知识、情感方面的相互交融中实现教学相长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以实际公安消防工作为依据,采用技能模块组合的教学模式。技能模块是按照课程教学包含的各项技术能力相对独立为一个模块,每一个模块又将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分成若干教学子模块,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技术形成特点逐个突破。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要达到的具体能力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块,让学生能“边学、边练、边用”。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关键是模块设计合理,专业性强,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便于灵活组织安排教学。

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消防管理课程应根据公安院校治安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进行定位,合理地构建新的课程内容体系。教学内容着重于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和实际工作技能的训练,强调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教学过程的操作性、演练性。

课程教学内容选择时以基础理论适度、专业技能实用为原则;遵循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使教、学、做相结合。经过调整优化,课程内容应该更符合公安工作发展需求和治安警察岗位实际消防工作能力要求。

在过去的教学中往往比较重视课程的专业性。在理论知识讲授时注重系统、全面、深入,涉及到管理学、法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而高职教育的特点是强调教育目标的“职业性”和技术的“高级应用性”,强调受教育者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消防管理课程内容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重新调整。首先应考虑职业针对性,满足消防工作的现实需求,并在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上打下良好的基础,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由于理论教学课时数的限制,教学内容可以教材为基础重新组织,突出“必需”、“实用”、“会用”“够用”。消防燃烧理论中深度、难度大的部分可以少讲;管理学方面的知识也不宜过多;消防监督检查是民警消防工作中的重点,消防监督检查常用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使用各种常见灭火设施器材的技能必需掌握;开展宣传教育、组织初期火灾扑救、疏散的能力也是必要的。

四、丰富教学方法手段

虽然我们在教学方法手段上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是还未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我们的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主,比较单一。教学的过程应该紧紧围绕调动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来进行,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近年来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该种教学法主要包括的以下几种方法都可以在我们的教学中应用:(1)案例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消防监督管理情景,使学生有了理论结合实际、锻炼和提高自己独立分析问题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2)项目教学法。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如开展一次消防宣传教育,交由学生自己处理。由学生自己负责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中的基本要求;(3)情景模拟。这种方法可以降低训练的实际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和危险。如灭火、疏散逃生训练就可采用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情景模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教师教学组织中提供了许多重复的机会和随时进行过程评价的可能性。教师在授课时要把课程的实用性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要尽可能多地和实际消防工作相联系,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实用性。

课程改革中加强实践教学的同时,理论教学课时相应减少。消防管理工作本身技术性较强,缺乏理论基础实践课程则难以开展。在理论教学时间较少的情况下,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参考资料、网络等途径自学。实践教学中用到的相关知识点可由学生在课堂上初步学习之后,根据实训的需要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掌握并应用,教师则从旁边给与指导。这样既可减少理论教学时间,还可以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五、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应该是高职教育的主体形式,这是由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的。公安专科院校课程改革要突出实践教学是毋庸置疑的,但如何突出实践教学还要进一步研究。一般认为在课程教学中增加实践课时,减少理论课时,理论够用即可。但没有理论知识如何实践、如何做到理论知识够用、如何避免实践附属于理论都是在课程中需要我们深入思考。为了合理、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以下环节必须认真对待。

(一)完善实践教学设计

实践教学,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在我们的教学中必需强化实训环节,建立适应公安教育规律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实践教学设计。

课程实践教学是一个与理论体系相辅相成、互相包容、相互渗透、统一的完整体系,而不是互不相关的实践课的拼凑。实践课不应依附于理论,在理论课程后孤立的安排一个方面的实训,而是要制定完整的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课程大纲。课程实践教学的设计既要结合理论教学内容还应充分适应公安实际工作的需要。

我们可将实践教学作为课程改革的切入点,努力做到强调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在实践教学设计时依托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将课程原理、课程实践融为一体,设计课程实践教学项目,确定实训任务,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遵循公安工作规范,在校内实践教学环境下“学中做、做中学”。

课程实践设计时,首先把公安消防工作所需要的相应能力分解成能力要素,结合具体消防工作,筛选相关实训内容,然后构建实训模块。课程实训模块具有实现单一功能或专项能力要素的独立性,也有实现多项能力要素的综合性。每一个实训模块又可以由若干实训项目组成,首先完成专项实训,最后进行综合实训项目。第二,设计实训的步骤、操作事项,分析在实训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第三,制定完整的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课程大纲、实训指导书是保证实践教学顺利进行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课程实践设计完成后,课程组应制定一系列的教学文件。最后,还应确定实践教学的评价指标。

(二)完善实践教学条件

1.落实实训场地、器材

实践教学条件是能否成功开设实践课程的一个关键因素。专门的实践教学一般应在专门的实践模拟室或场地进行,从而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达到实践教学的效果。消防管理课程的实训可利用校内建筑,同时还应添置必要的消防设施器材。这样可以减少实训场地建设费用,而又不缺乏真实性。但是其不足之处是建筑功能、结构比较单一。为了增加实训中消防监督检查对象的多样性,也可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校外一些有代表性的场所观察记录,之后可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讨论。

2.提高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水平

公安院校现有任课教师的理论基础扎实,完全能够满足理论教学的需要。但部分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对公安业务接触较少,在具体业务知识传授时缺乏亲身体验,针对性不强。这与培养应用型公安专门人才是不相适应的。因此搞好实践教学,必须提高专业课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第一,在聘用新的专职教师应优先选择公安院校或其他院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这样的人员通过几年的在校学习已经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受到职业环境的熏陶,具有较强的职业意识。在从事教学工作后,即可从事实践教学。第二,在教学过程中也可聘请一线有一定理论素养且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警官担任教官。这些教官熟悉公安消防工作的各个环节,可以使得实践教学活动充分贴近实际。这种方法可以弥补专业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同时教师和教官之间的交流也有利于专业教师获取更多实践信息,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第三,公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一线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强调教育目标的“职业性”和技术的“高级应用性”。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任课教师本人只有对一线实际工作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在教学中和实际更加紧密结合。专职教师可以以挂职锻炼、假期调研、带学生实习等方式深入基层。学校还应从时间、经费等方面给与必要保障,提高教师积极性,使之成为教师工作中的常态。教师还可以到专业性较强,且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院校学习,不但可以系统的掌握业务知识和技能,还可学习实践教学的组织方法,从而促进消防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完善。

在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消防管理课程必须紧扣公安人才培养目标,跟随形势发展不断改革。虽然我们的课程建设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还需要在今后教学中不断地总结、调整、完善。

参考文献:

[1]孟勤.实践性教学是公安教学改革的突破.公安教育.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