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护理学与护理专业大全11篇

时间:2023-05-16 16:01:41

护理学与护理专业

护理学与护理专业篇(1)

关键词 护理专业;涉外护理;就业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4.036

Nursing and foreign nursing student specialized direction and employment status research

ZHANG Jie

(Nantong Third People′s Hospital,Nantong226001)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nalysis of cleavage and foreign-related care in the area of employment,as well as the existence of differences in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factors.

Methods:This study session will be 2013 foreign-related care and care for the 108 graduates of the study and take the form of a questionnaire survey in school from the situation and their own capacity,the University of English proficiency and graduation to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ree areas,and through statistical method of data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ir students for the professional direction and the view of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Results:In case with foreign students in nursing care for their professional satisfaction,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as similar.Foreign students during the university has been nursing a disproportionate number of employment planning in the nursing profession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In the English level of nursing care and foreign students in the ielts and toefl examination,CET-4,CET-6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assing.For the professional nursing students than the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students affairs.In the graduation to most nursing care in foreign students think recruitment and when unit of choose and employ persons for the most attention oneself ability.

Conclusion:The in-school and English proficiency for foreign nursing care and employment of the students have a certain influence,and two students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but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in the area there is no specific difference.

Key wordsNursing profession;Foreign nursing;Employment

随着国际医疗市场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激增,护士短缺现象也突出地摆在国人面前[1]。我校设有护理学和涉外护理两个专业方向,按照削枝强干的教改理念,本着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的思想,在2012年级共同课程的基础上,三年级学生根据发展要求选择专业方向。学院积极开展课程体系改革,在保持传统专业理论和技能培养的优势基础上,突出人文

社区护理理念和计算机英语能力。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充分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培养学生既能掌握现代护理学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公共英语、护理专业英语以及涉外护理知识,又能掌握中医辨证施护、整体护理,具有一定的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知识,毕业后从事涉外护理、护理临床、护理科研、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社区护理、专业外文编辑翻译出版等工作的高素质国际型护理人才。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选取南通大学2013届护理专业与涉外护理专业毕业生共108名,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53名及涉外护理组55名进行比较。

1.2研究方法从护理与涉外护理两个专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参考各种文献资料,制作调查表,并进行问卷调查。所有研究对象(108名)每人1份,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收齐调查表,进行数据录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数据统计。 结合所得数据情况进行数据分析,提出护理及涉外护理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情况、影响因素、解决方法等。

2结果(表1)

3讨论

3.1在校情况及自身能力方面表1结果显示,(1)护理专业与涉外护理专业毕业生对自身专业的满意度相似,对所学专业比较满意。(2)两个专业学生在获得奖学金方面以及在校担任职务情况方面也相差不大,说明两个专业学生在学习能力上没有具体差别。(3)涉外护理专业有61.82%的毕业生在大学期间已有了初步的就业规划,而护理专业学生仅30.19%,存在差异,客观说明涉外护理学生在专业以及就业的选择上有明确的方向性。(4)大部分的护理专业与涉外护理学生认为在教学形式上两个专业并不存在具体差别,所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目前我校涉外护理教学开展的并不成功,有待改进。

从护理专业和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就业率来看,我校护理专业和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良好,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招聘工作时存在一定的优势,但是“涉外”护理学生的优势与护理专业学生相比较并不明显。从以上的统计结果分析来看在自身能力方面涉外护理毕业生在大学期间已有就业规划的人数远超过护理专业学生,而在毕业走向方面有一大部分的涉外护理学生认为所签单位并不符合原就业理想。从此结果可看出,由于国际上护士严重短缺,出国就职、出国深造机会很多,而且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对高职护理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2],所以高等护理人才的出路、前景是非常广阔的,与此同时多方面的情况或报导使涉外护理学生对自身就业的规划性和方向性强于护理专业的学生;但是在实际就业时涉外护理学生也存在不理想情况,首先是在学生方面涉外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有许多出国深造、进修,甚至出国就职的机会,而她们的英语水平无法满足需要,她们在学校学习的大部分是基础英语,专业英语掌握少,口语和写作绝大多数只停留在哑巴英语的水平,应用能力普遍较低;其次是从市场需求方面,大多数涉外护理学生还是选择在国内就业,而国内市场缺少的多是高等护理人才,除了外宾病房或外资医院,通常对“涉外”没有明确的需求,所以也就造成了实际与理想脱节的现象[3,4]。

3.2英语水平方面表1结果显示,(1)有49.06%的护理专业学生认为大学期间英语水平有所提高,而涉外护理仅23.64%,存在明显差异,说明涉外护理学生对自身英语水平的要求或期许比护理专业学生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涉外护理教学并没有满足或提高涉外护理学生的英语水平。(2)在大学CET-4,CET-6通过率以及报考雅思、托福方面护理专业与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差不多,没有具体差别。(3)有76.36%的涉外护理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对自身的英语水平并没有提高,从侧面反映我校双语教学开展不成功。这说明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首先:教师教学方面的原因是合格的涉外护理人才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上应主要体现出两个目标:一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护理专业综合英语知识技能;二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用英语口语进行涉外交际的能力。但目前的现状是英语教师虽然有丰富的英语知识,却缺少护理方面的知识和临床经验,而具有丰富的护理相关知识的教师对于英语方面的应用有所欠缺,所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培养造成了制约和不利影响[5,6]。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大部分学生英语(尤其是口语和护理专业英语)方面水平亦参差不齐,而随着双语教学的开展,大量医学词汇的输入,对于原本医学英语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很重的负担,久而久之学生便会产生畏难和厌倦的情绪,虽然护理理论知识能够很好掌握,但是医学英语却没有得到提高,所以双语教学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护理专业和涉外护理专业学生英语水平方面也不会有具体的差别。

总之,护理专业、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方向应以市场为导向,突出专业英语特色。英语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有赖于上级教育部门、学校关心指导与监督以及教师的努力与学生的配合。只有这样英语教学改革才会成功,护理、涉外护理专业才会有更大的市场竞争力。

3.3毕业走向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英语运用技能的培养。进行专业英语教学,英语教师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让专业知识渗透到英语教学之中[2]。表1结果显示,分别有22.64%,23.64%的护理和涉外护理学生有出国深造的打算,对于这部分的学生应以雅思考试理念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强化基础英语教学 。要到国外深造、移民,目前最热门的莫过于雅思考试,英语教学以雅思考试理念为指导,强化基础阶段教学,这是符合市场需要的,因此从适应毕业生毕业走向方面努力对毕业生就业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昕.本科护士双语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13):1243-1244.

[2]严辰松.与时俱进,培养外语复合型人才[J].中国外语,2004,1:67-70.

[3]王锦倩.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状况和护理教育改革趋势[J].中华护理教育,2004,2(2):51-54.

[4]蒋基昌,周琪范.中医药院校本科涉外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改革探讨[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0(2):101-103.

[5]余薇,陈文松.涉外国际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9):784-786.

护理学与护理专业篇(2)

中医护理技术具有不良反应少、简便易行、经济、患者容易接受等独特优势,在临床中起着重要作用[1]。文献显示学习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护士多数为西医院校毕业生,在校期间学习中医护理的学时有限,导致在工作中出现这样的局面: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学得少,临床应用不扎实,影响临床工作开展。尽管有些医院为了更好地应用中医护理技术,开展了一系列加强中医护理技术培训的方法,但是效果不佳。如何通过对中职护理专业在校生的培训,使毕业生具备扎实的中医护理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更好地将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临床,是困扰中医护理教师的难题。在中职护理专业进行中医护理教学实践和探索,笔者进行了一系列课题研究。

一、中医护理教学实践与探索

在中医护理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笔者及课题组成员通过电话联系、问卷调查等形式请教了临床专家、临床带教老师,以及通过电话联系、访谈确定了实习学生、毕业生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遇到的困惑和难点。在中医护理教学中,计划安排耳穴、推拿、穴位贴敷等教学内容。

1.针对在校生的问卷调查

在学期初,对护理专业在校生进行了有关中医护理课程的初步调查,在学期末,学完中医护理的教学内容,对护理专业在校生进行了教学内容效果评价的问卷调查。

2.中医护理教师访谈

通过对中医护理教师的访谈,收集教师对中医护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建议,以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记录,作为教学效果评价的依据。

3.临床专家访谈

通过对临床专家的访谈,收集对中医护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建议,作为确定中医护理教学内容的参考。

二、中医护理教学实践与探索结果

1.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效果评价

在学期末,发放152份问卷调查表,收回152份,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医护理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等。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认可在教学中增加中医适宜技术相关知识点。

2.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

对中医护理任课教师进行集中座谈,5位老师分别就学生的上课表现给予评价。教师甲认为学生学习中医护理理论知识时兴趣不高,部分学生经常走神,但是进行中医适宜技术的操作授课时,兴趣很高,愿意动手在同学身上进行训练;教师乙认为学生对在实训室进行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很是接受,学生学得快、知识记得也牢;教师丙认为学生在进行中医适宜技术学习时更注重和同学间的交流和合作,课堂气氛热烈而融洽,比起讲理论知识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强,上完课会有一种满足感;教师丁认为学生在学习中医适宜技术知识的时候,主动学习兴趣更高,教师上课时维持课堂秩序的时间减少,一节课的信息容量更大;教师戊认为学生在学习中医适宜技术时,更善于和同学探讨问题,主动问老师有关学习的问题更多,师生交流机会更多。

3.家长对于学生的评价

在学期末,课题组成员随机电话联系了几位家长,记录如下:

家长您好,我校在本学期进行了一系列《中医护理》教学改革,在课程中增加了操作性强的中医适宜技术内容,包括耳穴、推拿、音乐疗法等。请问您的孩子在学完之后,有没有给您操作过?您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什么建议?

家长:以前由于工作忙,和孩子的交流时间少。孩子周末回到家,看见我很累,就说,妈妈,我给你按摩一下吧。孩子在我的身上熟练地做着按摩,我觉得特别感动。她给我按摩头的时候,我竟然睡着了,特别舒服。孩子跟我说想考按摩师证,说在学校学习、考试,我很支持她。我觉得孩子在学完这些中医技术后,能在生活中用到,能给家里带来方便。学校这种教学很好。

三、中医护理教学实践与探索讨论

1.问卷调查显示,在学期初,学生对中医的认识很模糊,来源途径主要靠电视、网络等,但是学生对中医针灸、推拿、冬病夏治、音乐疗法等感兴趣。在学期末,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相对于中医护理的理论知识,学生更喜欢、更容易接受操作性强的、可以学以致用的中医技术。在随后教学研究中,中医护理教师可以进行中医适宜技术课程体系的构建,按照知识、技能模块进行重组,从而在学校教学中引入更多、更实用的中医适宜技术,为培养具备中医素质的护理人才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2.通过对教师、家长、学生的访谈,可以看出教师、家长认可学生的变化,学生认可学到的知识,同时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可以缓解家人的不适。从而在学生、家长、学校之间形成良性循环,进而使学生受益。

3.在课题研究中不断总结中医护理教学经验,自主开发适合中职护生的培养教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医疗卫生发展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在中职护理专业进行中医护理教学实践和探索,中医护理授课教师选取的教学内容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既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流程,又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医护理教学改革,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防止出现单用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模式。通过在中职护理专业进行中医护理教学实践和探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收到较好效果。

护理学与护理专业篇(3)

由于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护理专业的毕业生都存在很大误解,认为只有学习不好的学生才会选择当护士。社会偏见让我国中专护理专业教学一直都不受人们的重视,到中专学习护理专业成为很多学生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但是近年来,护士这个职业的社会地位随着医疗领域的发展而有所提高,中专院校的护理专业成为学校的大专业。虽然中专护理专业近几年的教学质量逐步提高,但是还需要长足的进步才能满足我国的医疗行业需求。

1.传统护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教学计划不明确

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应该是学校开展护理专业教学的首要任务,但是我国很多中专院校在开设护理专业之后并没有一套完整明确的护理专业教学计划。没有明确的教学计划导致学校教学内容与医院对护理人员的专业要求有一定差距,很多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以后无法达到护士执业能力的标准。

1.2缺乏教学实践

护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对专业人才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很高,不仅需要对理论知识记忆得非常扎实,更需要临场反应迅速准确。但是在传统中专护理专业教学中,使用的教学实践方法单一、时间安排不合理,这就让很多学生无法从实践中得到应有的锻炼,导致很多学生只是记住理论知识,一旦以后需要实际动手操作的时候就容易忘记操作步骤、出现惊慌失措的情况等问题。

1.3临床实践的机会太少

通常中专院校开展护理专业实践课时都是在实验室里,学生在实验室里进行的模拟操作毕竟与以后的工作实际有很大不同,如现实生活中抢救病人的紧张气氛、面对真实病人之后护士的护理态度等,都是在实验室里学生无法真正模拟出来的。所以要培养更优秀的护理专业人才,学校应该给学生提高更多参与临床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得到更好的锻炼,学到更实用的知识。

2.中专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分析

认识到传统中专护理专业教学的不足之后,中专院校要对护理专业教学进行积极的改革创新,为培养出更优秀的护理专业人才而不断努力改进。

2.1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

护理专业是一门实践型专业,学校培养这方面人才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专业人才投入我国的医疗事业中。所以,学校在培养护理专业人才时要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学校可以对我国当前的各大医疗机构做详细的调查,把比较常用的护理知识作为医疗专业的教学重点,与医疗机构的实际需求进行对接,制订详细的人才培养计划,当学生毕业之后就可以不用接受岗前培训而直接到医院实习。

2.2灵活的运用专业教材

护理专业的学习虽然需要学生记忆很多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理论性,但是比这些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教材灵活运用,不能只是单纯地给学生讲解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还要根据书本上的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拓展,可以当前医疗案例为教学素材,让学生感到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在现实工作中是非常实用的。

2.3丰富护理专业教学的方法

使用丰富的教学方法能大大增强教学效果。在我国传统教育中,教学方法是比较单一的,通常只是采用简单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一度被教育者认为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但是经过不断教学实践之后,事实证明单调的教授式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甚至会导致部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感,教学效果远没有预期得那么好。所以,当前中专院校在开展护理专业教学时,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采用更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问题探究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其中的案例教学法应该是老师开展课堂教学时比较实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老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筛选出一些与之有关联的现实医疗案例,用真实的案例作为教学素材,不仅对学生理解知识点有非常大的帮助,而且为学生走入工作岗位之后提供更多的实践经验。这些教学方法都有自己的教学优势,只要老师对这些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在合适的时机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让它的教学优势发挥到最大。

2.4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要让中专护理专业的毕业生都成为合格的医护人员,更重要的是给他们提供实践机会,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而不是培养出一批纸上谈兵的书呆子。为了让学生重视起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学校可以把日常实践教学与学生的期末考核成绩挂钩,让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各占考核成绩的一半。而且在日常实践教学中,老师要尽量给学生模拟出比较真实的工作环境,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模拟一些现实场景,用视频和图片等形式帮学生融入场景中。除了日常的实践教学之外,学校最好与医疗机构合作,让学生每个学期都参加至少一次真实的临床实践训练,这样对锻炼学生的临床反应能力有很大帮助。

3.结语

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是我国社会上亟须的医护人才,中专院校要对护理专业教学高度重视,积极提高护理专业教学质量。

护理学与护理专业篇(4)

一、双语教学的目的、意义

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目前绝大部分是用英语。国际通行的一般意义的双语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在教育过程中,有计划、有系统地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体,使学生在整体学识、两种语言能力以及这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学习及成长上,均能达到顺利而自然的发展。在这里,第二种语言是教学的语言和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内容或科目。语言是工具,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英语或专业技术,而是使用英语去学习专业技术。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专业原版文档的习惯,为今后学生的学术提升奠定良好基础,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也可促进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二、护理学双语教学实践的基本现状

(一)课时安排

大部分授予护理学专业本科学位的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倾向于医学生培养模式,即培养“junior doctors”,而不是“nurses”。设置了很多医学生要求的专业课程,如: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医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人体组织胚胎学、局部解剖学、分子生物学、临床药理学,这些课程在国外授予护理学本科甚至研究生学位的院校都不会开展,可我国大部分四年制本科院校都有这些课程。前期这些课程的开展占用了后期护理专业课程的学时,使得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受到影响,造成安排的课时不足。

以本人所在的武汉科技大学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为例:双语教学课时量占总课时量只占23%,只是少部分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如护理学基础、内外科护理学,等等。还有很多课程应该开设双语教学但却受制于种种原因没有开设,如护理学导论等。

(二)教材选择

国内现有的大部分教材的选择陈旧过时,很多是国外淘汰的资料,教材内容更新不够,无法适应当代医学科学发展的速度现状。有的甚至于临时拼凑教材,内容缺乏系统性,概念、术语表达阐述的规范性有所欠缺,使得学生用中国式的英语学习专业知识,这就失去了双语教学的本来意义。没有原版教材,双语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抛弃过时的教材内容,广泛吸收反映时代进步的最新知识、最新科技成果,将国外最新的科研成果纳入教学范围,是选择原版教材的着重点。

(三)教师基本状况

我校具有高水平英语的专业教师(如通过CET-6,TEM-8,TOEFL,IELTS等)不多,授课时用英语讲课的比例低于50%。大部分教师是相关专业科班出身,用英语教专业课尤其使用原版教材并无优势,只是具有一定的英语读写能力,而听说交流能力特别是专业听说英语欠缺,不能有效地将护理专业知识用英语进行传达。

(四)学生基本评价

学生普遍感觉,老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授课只是照本宣科,简单地将英文内容翻译成中文;大部分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认为双语教学只是一种变相的外文教材的(如果配有原版教材的话)翻译课,自己看书效率可能更高,因而产生抵触情绪。同时,学生的英语基础各不相同,虽然大部分学生过了CET-4,但是他们的英语听说能力普遍不高;再加上学生接受能力有别、个人兴趣存在差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又做不到分类视角,教学效果自然不佳。

三、解决措施

(一)师资配备

双语教师首先应立足于英语水平的提高。有条件的院校可以有计划地选派教师赴境外高校进行研修交流,在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同时,注重把握学术发展前沿、学习先进教学方法,同时可以广泛了解外语国家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禁忌习俗,避免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理解上的偏差。

如果是在国内培训,可以在教师授课前的一个学期集中进行口语培训,如学习“CLT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交际语言教学)、“CLIL content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内容与语言综合学习等),以提高语音、语调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注重提高教学能力,掌握相应水平的科学有效的英语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好学生的表率。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尽量采取一些形体语言来帮助学生理解授课内容,避免由于语言理解落后造成的学生思维障碍,降低学生在英语理解上的难度。

(二)课程设置

选择合适的双语课程对于双语教学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双语教学并不意味着全部课程都能纳入双语教学范畴,要考虑到课程的难易、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可操作性,科学合理地规范双语课程设置。如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可以多安排与护理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而相应减少医学相关课程如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将护理专业课(如护理学基础、内外科护理学、精神科护理等)双语教学的比例提高到总课时的一半以上。

(三)教材选择

尽量使用最新版的英文原版或影印版教材,其特征为:原汁原味,反应最新学术前沿;实用性强、概念描述详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启发学生自觉思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习题难易程度适中。

(四)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牢固树立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启发式、开放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慎重选择互动材料、分组讨论或小团队演示或分组作业,鼓励学生自我展现,注重提高学生的听、说、写能力;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将学生尽快带入情境;尽量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合理确定改革考试方式,科学划定期末、期中及平时成绩比例。

本人在实际教学中主要采取的方法有:采取形式多样有趣的warm-ups,如比喻式自我介绍、头脑风暴、看图说话、对/错练习等;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每次由3~6位同学进行讨论,并由小组中的一人或多人回答问题,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可以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思考和回答问题比较放松,每个人都得到练习和回答问题的机会,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在回答问题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通过情境设置尽快将学生的思维集中到讨论主题上来,又通过学生的分组自由讨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最后在总结点评的时候,将学生的这种发散性思考集中到老师预先设置的教学目的上来,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而老师在这种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了解学生思维、个性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从而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促进双语教学,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护理学与护理专业篇(5)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5-0082-02

一、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鼓励“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同时“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学校和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对护理专业此类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专业来说,中外合作办学可以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护理教育改革开放进程,促进国际型创新护理人才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应用国际联合办学模式,切实提高护理人才培养,为学生拓展海外就业渠道,提升护理专业学生个人职业发展能力,本文总结了全国护理中外联合办学的现状,选取并分析了6所院校的联合办学实证案例,尝试回答国际联合办学在护理专业中“怎么做”的问题。

二、现状统计分析

(一) 合作办学项目

1.由教育部审批和复核的护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含内地与港台地区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有22个(截至2016年3月9日)。其中硕士项目1个:天津医科大学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理工大学,其余21个均为本科或学士学位项目。21个项目中大部分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只有两个项目采取自主招生,招生人数共120人,即天津医科大学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理工大学合作举办护理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浙江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举办护理学专业学士学位教育项目。而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可以报读的只有第一个项目,具体要求为已经取得护理专业大专学历且具有两年以上临床护理经验,同时外语雅思达到6分。

2.获政府审批的护理合作办学项目共10个(截至2016年3月9日),全部纳入国家普特高等学校招生计划,毕业后大部分仅取得国内院校的高等专科毕业文凭,只有长江大学与英国伍斯特大学的项目毕业后可以同时取得国内和国外的护理高等专科文凭;还有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与澳大利亚启思蒙职业技术TAFE学院的项目除了国内的高等专科文凭,还有Certificate III in health Services Assistance (健康服务助理三级证书)。

(二)合作的国家和地区

我国护理专业国际联合办学外放合作院校所包括的国家及地区有:美国(13)、英国(11)、澳大利亚(5)、香港(1)、台湾(1)、瑞典(1),共计32个;办学项目有湖北6个,浙江5个,上海4个,黑龙江各3个,广西、河南、吉林分别有2个,北京、河北、湖南、江西、辽宁、内蒙古、山东和天津各一个,共计15个省和直辖市。

(三)学生数量

项目中招生人数最多的是150人/年,最少的是30人/年,大部分项目的年招生人数是40~60人。对比全国1150个非护理专业的项目数、40万余人的就读人数,护理专业的国际联合办学项目仅占全国国际合作项目的2.7%,数量较少。

(四)办学模式

现有护理专业的国际合作项目均以高校与高校间的合作为主要形式,分为单校园和双校园模式。单校园即学生在中国境内完成全部学业,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文凭和证书,如上海中医药大学与英国诺森比亚大学合作举办护理专业高等专科教育项目,其中中方课程由中方学校教师承担,英方课程由英方依据双方合作的协议,派遣具有一定资质的外籍教师承担,同时英方对中方教师提供培训支持,至今已有12名中方教师到英国完成了进修返国。双校园模式则指学生的学业分为中国境内学习和国外学习两部分,通常有“2+2”、“3+1”、“2+3”等模式,如济宁医学院与美国孟菲斯大学的合作项目。在护理专业中,虽然双校园模式能体验异国生活,但由于经费较高,因此单校园模式为当前的主流模式。

三、护理国际合作办学中的常见问题

(一)课程设置:理论、语言学习和实践的平衡

职业教育应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为目的。然而由于国际合作办学一般采用双语教学,甚至全英教学,而且进入境外学校学习对雅思等英语考试成绩也有所要求,但护理专业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在有限的学时总数内不得不提高语言学习课程的比重,导致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课时紧张,学生也在语言学习和专业学习中存在本末倒置的现象。比如在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和加拿大圣劳伦斯学院的健康照护专业,与护理学院的护理专业的合作项目中,三届的学生中大部分都因为课程设置的负荷和英语底子薄弱而放弃了学习,最终没能达到合作的预期效果。

(二)西方教学方法和中国传统教学方法的平衡

通^对比发现,外方教师的教学中多采用PBL ( Problem?鄄Based Learning ) 、EBL( Enquiry?鄄Based Learn?鄄ing ) 、TBL ( Team?鄄BasedLearning) 、CBL( Case?鄄Based Learning) 等教学形式,多采取生命周期模式,着重于卫生保健行业的重点与护理实践变化,体现教育的前瞻性和社会责任。而我国护理课程体系主要受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强调护理知识的系统性,基础医学与护理专业课程占主导地位,人文课程偏少,且中方教师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为主,教学法差别较大,如武汉科技大学和美国华盛本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和美国托马斯大学以及浙江大学中关远程护理教育项目的合作过程中,都出现了学生对外方教师的新型教学法反应较差,课堂气氛难调动,课堂效果打折扣的情况。

(三)中方师资语言能力较薄弱,外方师资引进、管理缺乏制度

当前中方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外语水平基础较差,无法用外语展开专业课教学,甚至部分教师教授国外合作院校的原版教材也有困难;而外方师资的引进和管理制度缺乏,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强。这个问题在江西中医药大学和美国托马斯大学合作项目、武汉科技大学与美国华盛本大学护理学院的合作中都有所体现。

四、思考与解决方向

针对以上三个问题,可采用以下解决方式:

(一)借力网络学习平台、英语夏令营、雅思专业培训机构等,构建英语学习氛围

护理专业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较薄弱,对英语学习兴趣不浓,加上专业课课程压力大,导致学生既没有学习英语的信心,也缺乏学习英语的策略。当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国内涌现了各种英语学习网络APP,其中不乏针对雅思等出国需求的课程和APP,如新东方的酷学网等,方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碎片化学习。而优质生的国际夏令营、引进雅思专业培训机构等措施,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中澳护理合作办学项目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现有的课程设置上,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英语应用能力。

(二)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

采用脱敏疗法,在开始的中方教师课程中循序渐进地引入外方的教学方法,教师多运用问题型、研究式和讨论型的教学方式,多采用师生互动的模式。比如在武汉科技大学和美国华盛本大学护理学院的合作中,尝试每年开设10 个学时的综合性实验,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逻辑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提高其评判性思维能力。

(三)选聘优质国际化人才,加强师资管理

学校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要求,聘请优质外方教师。同时,中方教师的聘请可倾向于有留学、国外工作经验或者具有涉外护理专业学习背景,且教学能力较强,能熟练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的骨干教师。针对国际合作班与普通护理班的不同,要有针对性地制定针对中外教师选聘、奖罚、职业生涯发展和教学质量监督的规章制度,保证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质量,这在江西中医药大学中美合作护理办学项目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尽管在国际联合办学的实际操作中有不少的困难,但是护理专业的国际联合办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护理人才,其不仅适应国内护理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也为学生走向国际、提升自我提供了平台,为国际护理工作岗位输送了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林勋,张翠娣,应丽君,等.上海中医药大学护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回顾与展望[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4):100-102.

[2] 徐红莉.关于高职层次护理专业国际合作办学的理性思考――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合作办学为例[J].职业技术,2014(11):17.

护理学与护理专业篇(6)

随着世界各国交流的逐渐加深,我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需要越来越多的具有专业医学知识、英语水平较高的应用型人才。一些中外合作医疗卫生机要实现顺利发展,需要吸收更多的专业护理人员。所以,在现阶段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工作中,做好英语教学工作是培养更多合格、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措施,必须要得到有关部门和高职院校的重视。

一、做好课程定位工作

英语作为我国现阶段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在巩固学生语言基础的同时,要不断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二、做好教学模式改革工作

为了保证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受到影响,英语教师要通过各种有效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并融入“教、学、评、做”等理念,从而保证教学和工作实现有效衔接,在顺利完成阶段性课程目标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设计教学任务,并在各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听、说、读、写等任务,在各种教学实践练习活动中提升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教师要灵活使用角色扮演法、情境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翻译教学法等,辅之多媒体教学手段,保证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明确课程设计,做好教学内容重组工作

高职护理英语教学工作要突出服务应用、素养培养等教学目标,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目标来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课程单元加以归纳,从根本上明确课程教学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以及态度目标。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加以优化,重点讲解教学重点和难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保证学生的写作、听说、学习、翻译等技能都得到提升。

根据高职护理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围绕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以及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状况选择相应的学习单元,并结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学生能力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加以培养。所有单元教学工作都要按照程序进行,保证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

例如,在听说能力训练中,教师可以增加临床护理中更多较为典型的情境,包括用药护理、入院护理、手术护理、生活护理、出院护理等,并引导学生对专业单词所具有的特点加以归纳,加大专业词汇的教学力度,更好地将学习内容和护理工作有效结合在一起。通过这种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还能够保证高职英语教学工作和学生的护理实践活动实现对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护理专业教学特色。

四、通过创设教学环境开展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工作

从人类心理学角度来分析,环境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不同的方面,包括空间认知、空间知觉等,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创造积极融洽的教学环境完成阶段性教学工作。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更加直接、清晰地开展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务,更加自然、真实地将需要传授的句子、单词通过对话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模拟情境中更好地掌握知识。现代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提倡让学生在护理实验室中进行课堂学习,但受到条件限制,英语教学很难都在护理操作实验室中开展,因此,情境教学法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其次,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可以利用课件编辑器重组教学内容,利用系统提供的素材、课件平台制作合适的教学课件,以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高职护理英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以及教师的正确引导,高职英语教师要结合护理专业岗位的需求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方向,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促进我国护理专业教学工作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陶三琴.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初步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1(1):44-45.

[2]李正亚.以护理英语为范例的高职行业英语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2(35):160-162.

护理学与护理专业篇(7)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of nursing students to suit the needs of modern society well,various situations were used in the course of "Fundamental of Nursing Science" teaching by the characters of the course."Teaching" and "preaching" were combined together subtly to culture the professional belief,occupational moral,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science research ability of the nursing students.

【Key words】 Fundamental of nursing science;Nursing students;Situations;Teaching;Quality

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自然社会科学的飞速发展,护理学已成为一门为人类健康服务的独立性应用性学科。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知识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在不断深化,对护理人员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21世纪护士从事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包括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体态素质和健全的心理素质[1]。《护理学基础》作为护理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对本课程的学习在护生向护士角色转换过程中的意义十分重大。在《护理学基础》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情景,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设施,模拟医疗护理服务活动各个环节,将护理专业素质教育融于教学过程。教师的言传身教、师生间的互动、与患者及家属的直接交往等系列影响使护生不但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顺利适应社会和护理工作,又能充分体现护生个人价值和创造力。

1 教学方法

1.1 结合绪论和基本概念的学习,形成正确的护理哲理 《护理学基础》是护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之前由于社会环境和偏见的影响,很多护生对护理专业和护士自身价值的认识不足,黄戈冰、许乐[2]研究表明:51.6%护生喜欢护理专业,46.8%护生对护理专业发展前途感到迷茫,半数以上护生不愿终身从事护理工作。而《护理学基础》“论”是引导护生学习专业课程的第一课,“护理学四个基本概念” 能提高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水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专业信念。为此我们精心设计开篇课,以帮助护生对专业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

护理本科在大三开设《护理学基础》课程,经过两年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护生往往对专业课充满着好奇与期待。我们要求教师每堂课都做到仪表文雅大方,待人热情诚恳,授课内容和方法富于趣味性和吸引力,让护生感受到教师和护士的双重职业美,真正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在讲授“绪论-现代护理学发展历程”时,突出南丁格尔对护理发展的贡献。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收集南丁格尔各个时期的照片,制成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辅以详细、生动的讲授,向护生展示一位出身名门望族的贵族小姐如何冲破世俗禁锢而从事身心付出巨大的护理工作,以及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一位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使护生了解护理鼻祖南丁格尔对护理事业的呕心沥血和才智倾尽;并介绍了“国际护士节”和“弗罗伦斯・南丁格尔奖章”的相关内容,促使护生内心深处产生对护理专业的热爱。讲授“中国现代护理”时,展示了中国的南丁格尔-王秀瑛、林菊英、叶欣等护理前辈的照片,详细介绍其感人事迹,以及我国现代护理发展现状和前景,让护生了解护理专业发展道路的艰辛,产生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明确学习目标和榜样。通过学习“护理学四个基本概念”,使护生更好的理解患者特征,树立新型的健康观,进一步认识护理专业,从而增强专业信心,促进自身不断发展。

1.2 渗透护理情感教育,培养高度职业道德感 护理职业道德表现在热爱护理专业、爱护护理对象、严守规章制度、钻研护理业务、保守患者秘密等方面,这些宝贵品质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需要精心培育的[3]。护理情感教育是培养职业道德感的主要途径,借助现实生活中先进人物事迹渲染、到医院参加临床见习、角色模拟等系列教育活动增加护生对职业道德的感性认识,注重培养护生的爱心、耐心、细心、同情心和责任心。

广大护理人员在2003年“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表现出的临危不惧、顽强拼搏、舍生忘死、奋力抢救的精神以及2008年抗震救灾中表现出的不怕牺牲、持久奋战、坚忍不拔的毅力,发扬了救死扶伤的大无畏精神,捍卫了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对在校护生来说无疑是最生动的一课。根据护生需求,在授课过程中穿插临床见习,每学完一个单元内容后即有一次见习机会,使护生能眼见为实,临床护士在工作中认真、细致、严谨、周密、慎独的工作作风和精神,以及患者的身心痛苦表现,都给护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根据教学内容特点设计特定情境,让护生自编、自导、自演,变理论教学为具体活动过程。如讲授“特殊情况下的沟通技巧”时,创设病室情景,护生分别扮演愤怒患者、抑郁患者、新入院患者和责任护士角色,通过情景表演来探讨相应的沟通技巧;在讲到“临终护理”内容时,针对临终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设计情景,护生分别扮演患者、家属和护士,使其能在富于戏剧性的情节变化中掌握理论授课内容。在各章节的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地引导护生去创设情景,进行角色扮演,使他们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患者及家属角度去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1.3 规范日常言行举止,树立良好职业形象 南丁格尔曾说:“护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护士不但要帮助其行其貌给人美感,有助于帮助患者恢复促进健康。这种良好职业形象的形成,是通过长久训练后内在气质的外化,需要护生下意识地去塑造,并使其成为习惯。为此我们将技能练习室模拟治疗室和病室环境,使护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在技能练习课和临床见习课时,要求护生进入练习室和病室必须穿统一的护士服,戴护士帽,不穿高跟鞋,不留长指甲,不戴首饰,进入练习室就如进入病室,一言一行都严格遵循护士行为规范要求。技能练习室采用开放式管理模式,反复强化各种技能操作练习,最终做到操作娴熟、手法轻巧、胆大心细,以培养护生的技术娴熟美、操作轻巧美和动作稳健美[4]。

1.4 贯穿临床案例教学,塑造整体专业素质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一门桥梁课,护生没有接触过临床,加之本课程约有1/4内容属护理理论,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没有生动具体的临床案例,则不利于护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在学习时也会感到枯燥乏味。授课时我们要求尽可能结合临床实践,通过具体案例情景加强护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如在讲述“医疗事故及处理”内容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将抽象理论形象化、简单化,针对问题护生畅所欲言,进一步领悟和运用所学理论,同时又提高了护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应变沟通能力。再如讲授“给药原则”时,以身边有血有肉的惨痛教训为例,加深护生对“三查七对”原则的理解,又能从中学到一丝不苟、忠于职守、诚实严谨的慎独修养。

1.5 鼓励评判性思维,挖掘科研能力 评判性思维是现代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要求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各种复杂临床现象合理质疑,独立思考,做出更好的决策。在护理操作教学中,我们改变护理工作过分强调程序和规则、盲目服从的传统做法,在教师规范示教后护生展开练习的过程中,要求护生视自己为一名真正的护士,能全身心投入到模拟操作情景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能够有所创新和改造,并给出科研新信息,引导查阅相关文献期刊,了解最新研究进展。如护生能够了解头尾床单打结铺床法,血压计零点位置、着衣测量和测量部位对血压值的不同影响;简化青霉素皮试液配置方法以及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觉的青霉素过敏试验部位选择等最新研究成果,与教材标准、教师示教相比较,激发护生产生科研兴趣。在讲授“鼻导管给氧法”内容时,设疑“鼻饲及胃肠减压伴吸氧的患者,采用何种氧疗方法最好?”,护生通过查阅文献发现,采用胃管对侧鼻导管吸氧法,氧疗效果不受影响。但是患者双侧鼻腔同时插入导管,如何解决由此带来的诸多不适和不便呢?在我们的教育引导之下,参阅其他资料,护生自己设计了一套鼻饲及胃肠减压吸氧装置--吸氧套管,并书写成文有待发表。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我们都注重创设情景,引发护生去思考问题、查阅文献和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了护生的科研能力,为毕业论文撰写和就业后自身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教学反馈及体会

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我们综合运用各种情景教学,不仅拓宽了护生的知识视野,而且也注重培养专业素质,使护生在人际交往、语言表达、应变能力、审美观点等方面均有了很大提高,为临床实习、考研、就业打下坚实的铺垫。近几年来,我校80%护生能在省内、外找到理想的实习、就业单位,在工作中体现出完美的职业风貌,有的护生毕业后短时间内即承担了领导职务,考取研究生的护生也得到深造学校教师的肯定和赏识,收到了良好的信息反馈。

我们体会到,讲授《护理学基础》课程,不单单是传授给护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护生如何做人,如何更好地塑造自我而符合护士的基本素质要求,把“授业” 和“传道”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各种教学情景,促进护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 考 文 献

[1] 殷磊.护理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

护理学与护理专业篇(8)

1.1护理生源的人文素质现状

1.1.1部分学生专业思想及学习目的不明确,对护理专业缺乏应有认识,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神圣性认识模糊,专业思想未能很好地建立。

1.1.2学生能力和意志力薄弱:虽然有些护生也明白学习与未来工作的关系,也具有获得知•识的愿望,但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遭遇较大的困难和阻力。一是由于医学课程内容生涩、庞杂、抽象、枯燥,课时数相对少,要求相对高;二是学校教学设备的欠缺造成教学手段简单、陈旧、缺乏直观性等;三是相当一部分护生的文化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及学习能力都较弱。多数护生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导致厌学心理突出,学习信心丧失。意志力薄弱将成为护生走上工作岗位应对复杂工作及遭遇挫折和困难时的很大障碍。

1.l.3缺乏自强、自立精神:绝大多数护生非常仰慕大医院舒适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待遇,但对如何通过付出来换取回报,争取到理想工作缺乏应有的思考,更缺乏行为上的努力。

1.1.4缺乏关爱情怀及人际交往能力:拥有关爱情怀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乐于奉献,工作勤勉的动力所在。目前,护生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习惯于受到关爱、关注、自我意识很强,缺乏换位思考能力和关爱他人意识,缺少起码的奉献精神。多数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沟通能力不够,由于学业和人际关系的双重困境得不到及时宣泄和疏导从而直接影响护生的身心健康及学习效果。

1.2重专业教育,轻人文素质教育:我国护理教育普遍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灌输、技能训练,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突出知识积累,轻视能力培养。表现在护理工作中对病人的心理需要、人格尊严的了解、尊重不够,这与人文素质教育未能充分开展有很大关系。尽管近几年学校也增开了护理心理学、护士礼仪、人际沟通等人文学科课程,但由于教学内容单一、学时少、学生只学到一些浅显的人文科学知识,缺乏对人文精神的深层理解以及人文知识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渗透和利用。

1.3教师知识结构不能满足教学需求: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就目前而言,人文学科教师缺乏临床护理专业知识,而临床教师又普遍缺乏人文学科知识。教师的教育理念、人文素质与现代护理学发展不相适应,缺乏人文素质教育与护理教育的融合,削弱了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

2.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

人文素质是指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的总和。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相对稳定内在的品格。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可以概括为如何做人,其中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强化人的意志力,保持终生学习的心态,人文素质是一种呈上升趋势的动力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习者的心理障碍,避免个体的思想品德步入误区。要唤起人的良知,净化人的心灵,开拓宽厚的人道,人格力量使学生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只有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才能实现。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使学生懂得什么是正义,什么是真理,什么是高尚,什么是邪恶,什么是卑鄙,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有助于专业学习,有助于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培养创新素质。护理专业必须加强重视并广泛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艺术观与审美观,引导学生更好地洞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所以高职教育应将素质教育放在重要位置,这样学校才能长足发展,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人文素质教育在专业教学中的渗透

3.1提高教师人文素质,施以人格熏陶

俄国教育家乌申思基曾说:“教师个人的示范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不能替代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教学过程中亲切、和谐的教态,充满活力、激情洋溢的讲解,日常生活中高尚的人品都对学生的人格熏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加强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必须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造就一支具有深厚人文素养的教师队伍。这就要求教师重视自生的道德修养,人格魅力,治学态度,心理素质等,不仅专业知识扎实,还应是一个在生活情趣、胸怀气度、思想品质、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健康和积极向上的人,真正做到言传自教,为人师表。

3.2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护理是健康所系、性命所托的崇高事业。是人类健康的保护神。护士素质不仅与医护质量息息相关,而且工作的每个细节都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维系着人们的健康生存和千家万户的幸福。因此,每个投身于护理事业的人都应富于爱心、耐心、热心、同情心和责任心。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照顾人。学生有不妥行为时及时纠正,引导学生大胆承认错误,有错就改,使学生认识到医学来不得半点马虎和大意,从而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3.3在教学中贯穿人文精神培养,陶冶学生职业情操

护理学与护理专业篇(9)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138-01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护理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护理专业人员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并且护理范围的不断变化使护理水平相应的也发生了变化,护理水平的变化同时也是对护理教学的一种挑战。作为一名护理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根据护理学实践性很强的特点,还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所以在护理专业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这也是护理教育的最终目的。但实际上目前的护理教学中并没有突出实践的重要性以及还存在着其他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护理教学的发展和护理专业学生就业有着严重的影响。

1 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目的不明确

对于基础护理来说,其主要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目标,而相当一部分的临床实践内容被老师只在课堂上讲授并没有让学生去进行实际的操作。科技的进步使护理设备也在不断的更新,以往的操作不能适应新的护理设备,也有的不能用了,但在护理教学中,对设备的操作并没有随着设备的更新而有所变化,一些操作项目随着技术的更新已经被淘汰,但仍然存在与护理教学中。在护理教学并没有体现出来教育大纲中要求学生应该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相对应的一些技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缺乏指导。从而导致老师在教学中随意性很强,没有计划,对学生的教学目标缺乏考虑。会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在以后的实践中不知该从哪里着手,对许多操作要素不明白等许多不好的影响。

1.2 教学方法的问题

现在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以老师讲为主,老师讲学生听,再不然就是老师操作学生看,很少有学生操作老师在一旁讲解的情况。而新的教学理念就是要求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是起一个指导的作用,多让学生动手,而不是在课堂上的死记硬背。另外老师要根据每个科室和每个学生的特点合理的安排工作。但一些老师把学生的护理见习课变成了小的理论课,不给学生见习的机会而是重复的讲一些课堂理论,忽视了实习的重要作用。老师自己的原因,由于讲课经验不足在课堂上不能很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学生兴趣不足积极性不够,甚至有的学生会有厌学的心理,从而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也有的老师让学生去实习,但是在实习中他们忽视了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他们当做免费的劳动力来使,这些问题都是由教学方法不当引起的。比如在学习心血管系统疾病时,不光要在课堂上讲述有关高血压病、冠心病等病情的有关症状,还要让他们在实践中去学会如何对血压进行测量,在实践中多让他们正确认读常见典型异常心电图以及掌握高血压病、冠心病的临床特征,这样在以后的实习中才不会慌乱,不会不知从何下手。

2 解决护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重视教学模式的改变

老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见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在课堂上要使学生敢于发现并提出问题,这样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激发作用,有了兴趣之后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护理教学要把课堂讲授与实际操作紧密的结合,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培养,同时使学生除了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抛弃以往的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多开展一些讨论、实践等活动。

2.2 重视实训教学

护理教学在课程的安排上可以做一些改变,增加实训课时以突出护理专业较强实用性的特点,大大增加医院见习和实训课,大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就需要学校及时的对学校设备进行更新,多模拟病房的设施,同时对老师也要进行适时的培训。此外,增加学校的实训课减少讲授理论知识所占用的时间,按照课程的有关要求,把理论课和实训课相结合,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教学,每组学生不要过多这样不但能使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动手操作,有更多的时间联系,还方便老师指导。以往的教学是老师讲后,学生模仿练习,最后又由老师总结,这种教学模式完全是以老师为主,这不仅与新的教学理念不符,还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的机会,所以在护理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结语

护理学院以培养技术型、实用型的护理人才为主要目的,所以在教学中要十分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以上对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以及一些对策的提出,能够以后的护理教学提供参考,使以后的护理专业学生掌握必要的医学知识和熟练规范的操作手段。

参考文献

护理学与护理专业篇(10)

[关键词] 药理学;教学改革;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20[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5(c)-111-02

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文化、专业、技能素养,加快培养一大批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将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关键[1]。近年来,我们以培养实用型高技能护理人才为目标,在药理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改革,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持续稳步地提高。

1 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存在的难点和不足

1.1 生源素质低

随着高校的扩招及普通高中扩招,导致中高职学生生源质量下降,部分学生是按家长意愿来职业院校学习;有的学生自身文化基础较差,自信心不足,对专业认识不够,在学习中其主动性较差,常常是依赖老师被动学习。有调查表明此类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0.44%[2],这给药理学教学带来较大的困难。

1.2 教学内容没有特色

现行中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教材基本上是沿袭医药专业药理学内容,是其浓缩或压缩版,讲理论多,严格意义上讲属基础药理学,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倾向实用,则应以药物学教学为主,对于药理知识应以实用、够用为原则。护理专业药理学课程内容上以典型药物讲系统药理基础,涉及药物少,患者用药监护要点不明确,致使学生进入临床后,主要以执行医嘱为己任,对医嘱的过分依赖,导致了学生缺乏思考的独立性和对问题的合理质疑,暴露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不足,甚至出现临床用的药物课堂没涉及,课堂讲的药物临床没有,学用严重脱节。

1.3 教学计划不合理

目前中高职护理专业课程安排较紧,药理学教学安排在文化基础课之后,基础医学(解剖、生理、组胚、病理、微生物与免疫等)之后或同时并进,之后再上医学专业课、护理专业课。这种教学计划的设计在缺乏对相关疾病感性认识和对发病机制系统了解的基础上学习用药知识,学生难免感到空洞、抽象,学过以后记忆也不巩固,更不要说在临床课中再现和灵活运用。特别是对于一些原发病表现多样、机制较复杂的药物,以及一些少见病的治疗用药。由于尚未完成系统的医学专业学习,学生在讨论病案时对一些临床相关问题显得生疏,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毕业生和临床课教员的反馈信息也显示,进入临床课以后还能较好掌握药理学的学生很少,必须重新回顾。

1.4 教学方法单一

虽然各开展护理专业的院系均加强了药理学教学方法的有效探索与改进,但校际之间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效果不一。传统教学的“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模式依然普遍存在。随着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学校规模发展了,但许多院校仍不能普遍开展多媒体教学和远程教育,实验室形同虚设,教学质量反而下降了。

1.5 教师临床用药经验不足

目前药理学教师大多毕业于药学院校,毕业后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原本药学院校毕业生知识结构已趋于重理论轻临床,再加上工作后长期忙于教学,随着新药的不断涌现,疾病药疗方案的不断更新。教师专业知识已与临床出现严重脱节,致使学生走入临床时对用药感到茫然,所学的知识不能用于临床。

2 采取的措施

2.1 科学设计教学计划和合理取舍教学内容

根据实用型技能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①科学设计教学计划:药理学应安排在解剖学、组胚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学科之后、与医学专业错时并行讲授。由于药理学章节内容较独立,可根据医学专业课授课计划,适时对药理学课程进行有效分割与调整,使之与医学专业课相互照应。这样学生在学习药理学前也具备一定的病理生理等基础医学知识,由于药物的作用只是在原有生理功能或功能基础上的加强或减弱,由基础医学知识教师只需辅以引导就可衍生推理出药理效应,便于学生的理解,再与医学专业并行错时进行,学生对疾病知识也有一定程度的熟悉和掌握,由基础医学知识推导出的药理效应与药物的适应证就有机联系起来了。通过优化教材,整合资源,多学科形成渗透互补。②合理取舍教学内容:如药理学总论中的药动学内容及各论中药物构效关系、不太明确的作用机制、复杂的药动学内容,实用价值低,学习难度大应进行删除或精简,突出用药护理或用药监护的内容。在实验内容的选取上主要选取操作简单、重现性好、对临床用药有指导意义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包括剂量、给药途径、肝肾功能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以及药物的协同拮抗作用等,并增加了配伍禁忌、药品外观检查、溶液稀释、药品管理、处方知识等内容的教学。

2.2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2.2.1 启发式教学通过课堂提问、设疑,让学生主动复习学过的药理或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推测、想象新知识,使学生的被动听课与主动复习和想象有机结合,改变过去课堂上学生总是被动听讲的局面。通过设疑、讨论的方式,教师与学生频频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课后留思考题,引导学生把当天的学习内容延伸和扩展。

2.2.2 多媒体教学现在很多高校重视培训教师在课件制作方面的基本技能,许多教师把多媒体应用于课堂,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3]。多媒体教学能够充分利用色彩、声音、动画、图形等形式,以直观的、新颖的、活动的图像和画面展示普通教学无法演示的宏观和微观世界,这样,一些以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知识可以通过计算机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通过演示画面中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可形象反映药物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等,它可促使学生对药物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极大地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同时学生对演示的内容易于理解和记忆。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开展,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程度,为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2.3 趣味教学[4]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这些知识和技能持久地保留在记忆中,并在需要时能准确地再现出来,加以运用。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与记忆的内容抽象或具体记忆时的心情相关。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爱好,视听结合(形象化教学)和亲自动手操作(触觉),有利于信息输入脑,促进记忆。记忆不是一次能完成的,需要多次反复,才达到牢记的程度,教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可以通过:①改进教学,使教学内容能在学生大脑皮层中留下深刻记忆;②引导学生培养兴趣,调动视听、触觉等各种感官,进行多记忆形式,如运动记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③正确对待遗忘规律,并避免前摄抑制、倒摄抑制的干扰作用,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就不难达到[5]。

2.2.4 案例教学药理学与临床联系紧密,在教学中运用临床用药实例向学生介绍,既加强了药理学的教学效果,又为学生学习临床知识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病案分析或讨论可安排在讲新课时穿插进行,也可在课后以专题形式进行。如在讲述完心血管药物后,我们有意选择在心内科查房时遇见的典型病例让学生进行讨论,病例涉及抗凝、缓解心绞痛、降脂药,如何根据病情选择用药。在讨论的同时介绍各种药物的特点,基本上将教材内容反映了出来,最后进行简单的总结。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抓住了重点和难点,还使学生学会了对教材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2.3 加强教师临床用药知识的培训学习

根据临床疾病谱的不断变化,新药不断进入临床。如肿瘤、糖尿病、各种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药源性疾病不断增多,而抗寄生虫病逐年减少,教学中相应地增加了治疗肿瘤、糖尿病等疾病药物的内容,为此我们还特意聘请临床药师和临床医师对诸如药源性精神异常、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等药物不良反应及抗休克药物治疗专题进行讲座,将有关章节药物进行复习,达到以下目的:①增强学生急救意识,强化了急救药物的正确使用、科学监护的知识;②了解药物不良反应的评价方式和标准,报告的收集、整理、归纳、上报,为学生以后进入临床,用药的安全监测作好知识准备;③加强专职教师与外聘教师有效整合[6]。通过临床药师或临床医师的讲课,从中可以相互交流学习,提升了专职药理教师对临床用药现状的了解。有条件的院校可有计划地选送部分青年教师到临床进修学习,提高专业知识。

2.4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药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都很强的学科,涉及学科多,讲授内容繁杂,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将药理知识让学生都掌握不太现实。教师在专业知识的讲授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显得尤其重要。重点强调:①归纳总结,化繁为简指导学生对所学的药理知识加以整理,对性质相近的、相反的、横向的、并列的知识加以比较,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找出共性和差异性。这样,可提高思维能力,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记忆的准确性。②让学生学会查阅资料,整理资料,要学会把零碎的知识综合成完整的概念。

3 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修订教学计划

药理学是一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涉及多学科、多领域,既有紧密联系又有重复交叉。难以避免地在讲药理学时花大量时间回顾生理病理学等基础医学知识,又要费力地讲临床疾病学知识,而在讲疾病学知识时又反过来回顾药理学相关知识。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整合教学资源,达到资源高效利用,科学制订药理学教学计划是中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一个亟待探讨的课题。

3.2 编写教材

教育部自2001年10月以来先后在永州、武汉、无锡连续三次召开了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经验交流会,并于2004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首次推出了《护理药理学》专业教材,对中高职护理专业教材的编写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该教材虽增加了用药护理内容,但其仍未摆脱传统药理学的模式,而且显得过于简单。编写一套学生好学、教师好教的实用型护理药理学教材仍是摆在广大药理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总而言之,只要秉承培养实用型高技能护理人才为教学观念,通过革新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探索和实践,必将有力地推动护理专业药理学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袁蕙芸,谢宗豹,陈佩.临床医学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5):51-53.

[2]乐泳荣,刘明海,刘安萍.中专生学习药理学情况调查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2,20(9):15-16.

[3]桑美丽,段丽珍,陈静.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护理技能教学的实践及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09,38(1):53.

[4]刘金凤,季静勇.如何有效地提高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51-52.

护理学与护理专业篇(11)

本文作者:岳鹏吴瑛工作单位: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原因分析

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学生在家庭中的教养方式,可能就会影响学生对自我角色的定位和自我行为的管理。中国学生从小就会被教育“大人说话,孩子就要听”“老师是对的,我们要照老师说的做”,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中国孩子是听话的,但是,同时也是缺少质疑的,也就是没有评判性思维和意识,这也应该是制约着课堂互动性的一个因素之一。而西方的文化,强调的开放、民主、人人平等,所以,孩子从下到大所受到的熏陶就是有观点就要表达,有疑问就要质疑的思想,这种思想会促使在课堂中更加活跃的气氛的形成,也有助于师生互动的畅通无阻。课堂纪律的双面性作为一名基础护理学的老师,我懂得这是培养优秀护士的第一步,是护士职业化的第一课,因此,几乎在每一堂《基础护理学》的练习课上,,我们都会强调“病人的床,不能坐”“没有带口罩,不能进练习室”等等实践课的课堂纪律,我赞成也支持这些纪律,它规范了学生的护士行为,是护士职业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来到迪肯大学,看到他们自由灵活的课堂纪律和互动活跃的课堂气氛并存后,我在反思:国内现在的一些课堂纪律,会不会影响学生的自由思考、自由提问的主动性,中国的学生在时刻担心自己会不会在“穿衣、就坐、戴口罩”等方面会不会犯错误的同时,也可能同时在担心自己的“说话、回答、提问”是不是合适?我们给予他们行为上的约束,会不会也阻碍了他们思想上的放松和自由表达。他们会不会在潜意识里觉得上课是不自在的,不能自在地坐着或者站着,也不能自由自在地回答或者提问?有几个留学生和我交流,说除了语言上的障碍之外,他们还会把想问的问题,在脑子里转好几圈,想好了如何提问比较合适,如何措辞比较礼貌之后,别的同学开问了,或者下课的时间到了,于是,他们又把问题咽回到肚子里……他们在顾虑什么呢?这些顾虑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能够打破他们的顾虑,让他们在讨论课中畅所欲言?这个问题,真的值得我们思考。对护理职业的理解澳大利亚的护士不是一袭白衣,没有燕尾帽,普通病房的护士也不戴口罩。他们有统一的制服,基本上都是轻便与灵巧的生活装。学生进入练习室不穿制服,不戴帽子和口罩的话,会不会让他们自由散漫?不像护士的样子?带着这样的问题与当地的教师交流时,他们说说,如果在课堂中,给学生太多的约束,他们会不高兴,他们会离开这个专业;如果给他们太多的约束,学生就会不喜欢这个专业,即使他们以后做护士了,他们工作得不快乐;他们工作得不快乐,病人就别想快乐。病人不快乐,护士穿着再职业,也没有完成护士的工作,因为让病人快乐,才是护士最主要的职责。日后,细细品味几个“快乐”之间的关系,发现一个相对更加严肃的话题: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的某些细节,会不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而护士的职业认同,又会不会影响者她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他们的工作又直接影响着护理的质量和病人的结局?

对我们护理教学的启示

作为护理教育者,我们改变不了五千年以来约定俗成的文化,改变不了整个社会对护理职业的期待和理解。而且,优秀的文化也是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但是,我们的确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实现真正的教学互长,平等交流,享受教学过程?目前有几点不是很成熟的想法,我们可以讨论。学生参与教改国内护理教育的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不管是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革,还是评价方法的改革,改革后新方法、新内容的接受者都是护理专业的学生。我们在为了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内容而改革,那么可不可以让学生也参与到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在每一次的教改讨论会中,听听学生代表的想法,或许他们的需求,和我们想象的不完全一样;或许他们的感受,会给我们一些思考;或许他们的思路,可以拓宽我们的途径。尤其是在刚刚经历了第一轮改革的学生中,他们的反馈是评价教学改革成败重要的方面,他们的需要是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研究表明,在教学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能否尊重学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及方法,也会影响教学环境,从而间接影响了教改的效果[2]。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角色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师的角色、行为随之改变。与此同时,学生角色的转变显得尤为重要。如何积极转变学生自己的“受体”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如何促进学生在课堂内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是值得关注的问题[3]。学生对自我角色的界定,可以影响他们在课堂、在练习课、在临床实践中的行为举止[4]。因此,我们可以在开学的第一堂课,或者是第一天,让学生和教师真诚面对,坦诚交流。学生如何看待教师的角色,如何定义自己的角色,而教师又对学生有哪些期待?各自在教学过程的使命和责任分别是怎么样的?为了实现目的,双方的分工是什么样的?只有在思想上解放了,在心情上放松了,克服掉教师是“出于领导地位的,是考官,是出题的,是站在讲台上高高在上给予知识和道理的”,“学生是被教的,是被考的,是坐在课堂里聆听教诲的”这样的思想,课堂的互动,才会真的出现。关于师生之间的关系,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我喜欢Warrnambool校区Lorraine说的一句话“我们在一起,共赴教与学的旅程”。改善教师的反馈方法教学反馈实质上是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的信息交换的动态过程。教学反馈具有明确性、真实性、及时性、计划性、双向性、多样性等特征,增强师生教学反馈意识,提升师生反应和接受能力,构建师生平等交往平台等策略可以有效提高教学反馈的效果,从而取得应有的教学成效。教师反馈的态度和方法,影响着学生在课堂参与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5]。从态度上,我们需要不再以是非对错论英雄;从技术上,我们要保证我们尽量用循证的思想来指导行为。下次教授铺床的时候,我会思考,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流程来铺床,它有什么科学依据,对病人的临床结局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护士的身心健康呢?而面对形形的答案或者问题的时候,我们的肯定,鼓励,支持,或许给学生的反馈更加积极,让他们张开嘴,打开思路,敞开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