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科技精细化管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05-17 15:35:54

科技精细化管理

科技精细化管理篇(1)

2010年,随着赵固一矿生产任务的加大,选煤厂需要每月入选原煤40多万t才能满足矿井生产需要,而赵固一矿选煤厂设计入选能力为2.4Mt/a,因而如何提高产能这一严峻的课题摆在了选煤厂面前。

为此,赵固一矿选煤厂客观分析了完成这一课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依靠科技创新和内部市场化两个载体,以实现入选能力和经济效益的双目标,并制定了课题实现原则和具体实施措施。经过全体员工的奋力拼搏,2010年,该厂顺利实现入选原煤4.3357Mt,超额完成了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公司下达的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各项成本指标也控制在了集团公司下达的指标范围之内,呈现出低投入、高产出的良好生产局面。2011年,该厂预计可实现入选原煤5.4Mt。

2课题研究

2.1必要性

作为河南煤化集团组建以来投产的第一座现代化矿井,赵固一矿要完成2011年标煤产量6.0Mt、综合实力成为中原第一矿的目标,需要与之配套的选煤厂必须与矿井比翼齐飞,实现矿井原煤全入选,实现与矿井共同安全高效发展,为河南煤化集团成功挺进世界500强企业贡献力量。

2.2完成原则

首先要确保生产系统安全运行,其次要求改造不能影响矿井和选煤厂正常生产,最后体现多上设备少上人、高产高效上。

2.3可行性分析

(1)原设计生产系统设备选型过硬。赵固一矿选煤厂生产系统(图1)主要设备浅槽分选机、螺旋分选机、离心机、分级筛、磁选机均为原装进口设备。

(2)选煤队伍素质过硬。选煤厂在册员工338人,中专以上学历占40%。

(3)选煤团队精神过硬。在河南煤化集团“用心做事,追求卓越”核心价值观引领下,选煤团队继承和发扬了焦煤集团特别能战斗,特别会战斗的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3科技创新

2.1调整设备负荷

对不适应生产需要的设备进行扩容改造。先后对215、216、217、230、231、242、301、222、241皮带电机、减速机进行了更换,并对上述皮带进行了加宽,增加了运煤量,同时对215皮带电机进行了双驱动控制的技改工作。

3.2利用创新手段优化生产系统

(1)原煤分级筛喷水改造。由于生产量加大且原煤湿粘,原煤分级筛的筛板易堵塞,入选原煤不能得到充分筛分,使选煤量受到限制。为此,在筛子上面增加了两排喷水,从而使入选原煤量得到了增加,且保证了洗选质量。

(2)对块煤系统进行优化改造,设置了除限下筛分环节,以确保块煤质量。一是将原来的冲孔筛板改换成了条缝筛板;二是增加了一台390筛子,专门用于筛除块精煤限下产品;三是在外运装车溜槽上安装了一个除限下的振动筛,以有效降低火车上的块煤限下率;四是在汽运装车溜筒上安装了除限下筛板,用于降低汽车上块煤的限下率。

(3)增加一台洗末煤离心机,以降低产品水分。因生产量的增加,系统超负荷运转导致原有的一台离心机远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洗选量的需要,且脱水效果不好,洗末煤水分无法保证。为解决这问题,在原有离心机旁边增加了一台332离心机,从而提高了洗末煤的脱水效果,确保了洗末煤质量。

(4)对末煤生产系统进行改造。原洗选系统的设计在生产中只能实现全入选和全筛末,通过对末煤洗选工艺流程进行改造,实现了末煤系统的半洗半筛,优化了生产工艺,并有效地提高了入选量。

2.3对装运系统进行改造

为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选煤厂先后对劳动强度大的多个岗位进行创新改造,在装车环节增加了一套集控自动化装车系统,实现了一人轻松操作鼠标即能完成外运装车的工作。

3.4强化“三级培训”

赵固一矿选煤厂目前在册338人,设6个车间,5个科室。与同规模选煤厂比,赵固一矿选煤厂定员严重不足。为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战斗力,赵固一矿选煤厂积极走出去,向永煤、冀中能源的优秀选煤厂学习,除加强技术操作理论培训夕卜,还以车间为单元建立了6个实操基地,通过车间横向对标、岗位纵向对标来激发员工积极性,切实落实好岗位职责。

4推行精细化管理

3.1修订完善管理制度和各项工作流程

从投产开始,选煤厂就开始逐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流程,并专门派管理人员到永煤集团进行学习,制定出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先进的工作流程,并按照国标制定我厂的工作标准和两程一制。

4.2实行“四四工作制”实现生产系统长周期运行

赵固一矿矿井月生产原煤45~50万t,平均日生产原煤17000t,而选煤厂小时平均入选量仅750t,每天检修3~4h要跟着矿井节奏根本无法实现全入选。为此将原设计的“两班生产,一班检修”优化为“四天检修四小时”即选煤生产92h后,检修4h。

4.3建立完善的物资供应系统

NC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一线生产物资供应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材料计划申请、审批、入库、出库等功能均能实现网上操作,同时为库存管理、客户信息管理、合同管理、财务凭证传递等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4.4加强“双基建设”

赵固一矿选煤厂安全工作推行“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方针,把安全生产责任逐级延伸到工作现场和每个职工,充分发挥基层班组和员工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形成了可靠的基层安全监管网络和科学的基础保障体系,提高了选煤厂防灾、抗灾能力,防止了各类事故发生。同时,还加强了安全隐患整改工作的监督工作,在整改期间不定时抽查督促各车间的整改工作进度,对未按期完成整改工作的责任单位要加大处罚力度;并严格了验收制度,确保责任单位的安全隐患按时、按标准、按要求整改完毕。通过一系列措施和制度,促使了选煤厂的“双基”建设向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转变。

通过强抓“双”基建设工作,赵固一矿选煤厂实现了连续3年安全生产零事故目标,并荣获了2010年焦煤集团“安全先进单位”称号。

3.5加强机电设备管理

(1)科学组织检修工作,做好设备预防性检修,保证设备完好率在98%以上。

(2)严抓检修质量,确保设备高效运转。

(3)推行“一机三包”机电管理法。一机三包即岗位操作工、机修工、电工共同管理使用本岗位所配备的设备,同时均为责任人。车间从班长到职工都积极地对设备进行巡查,定期上报所包设备的检修项目以及隐患。因此,提高了设备的巡检力度,减少了设备的故障,节约了维修时间和费用,逐步形成了预防性维修的概念,确保了维修的质量和效率。

4.6全方位推行内部市场化管理

赵固一矿选煤厂以内部市场化为导向,按照标杆队的要求规范运作,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基础工作,逐步形成了内部市场化系统管控体系,形成‘‘人人都是老板”的管理氛围。

首先是发动宣传,车间通过板报、标语、报刊、宣传栏、学习培训等方式,对市场化进行强势宣传,让广大干部员工进一步了解市场化、认知市场化、参与市场化。厂多次举办内部市场化讲座,使车间管理人员的素质明显提高。厂为一级市场主体,车间为二级市场主体,岗位(个人)为三级市场主体,初步形成了内部市场化的雏形。并建立了厂与车间之间的一级市场,在车间建立了车间与班组以及班组与班组之间内部二级市场,班组与岗位(个人)以及岗位(个人)之间的内部三级市场。

自推行内部市场化以来,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内部模拟市场,将生产量、直接生产成本等按比例纳入工资进行考核(各个单位的工资收入=收入-支出,单位材料费用支出多,工资就减少,材料费用支出少,工资就增加),促使企业实现从行政手段管理向经济往来的有偿服务管理的转变,通过机制的变换,变被动为主动,调动全员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激活每个生产要素。

赵固一矿选煤厂的市场化工作在探索中不断丰富完善,形成了符合自身实际的市场体系。在内部市场形成的基础上,对照考核标准找差距,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定额体系、考核体系、结算体系等,确保内部市场交易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在市场化推进过程中,本着成熟一项纳入一项的原则,为配合选煤厂重点工作的开展,把成本控制、生产量个性指标考核、煤质考核、安全“双基”质量标准化、员工培训、企业文化等也纳入内部市场考核,真正实现了用市场来评价工作优劣,用经济杠杆来衡量贡献大小,有效发挥了市场机制在内部资源的配置优势,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和整体工作的快速推进。主要措施为:

(1)细化成本考核,提高劳动生产率。实行市场化精细管理以来,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和核算主体的下移,各车间、各班组与个人都在认真计算自己的收入与支出,核算自己的经济效益和个人收益,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如选煤车间按照内部市场化买卖价格初步对班组的商品煤收入,原煤运输费、电费、材料费等方面进行了考核结算,每个班组的各项完成指标不同,最终结算工资也不同,谁的选煤产量高,成本低,影响生产时间短,谁的工资就高;班组对个人也实行了每日工作打分制,班清班结,日清日结,通过这些市场化考核,各市场主体都学会了算经济账。通过把“小时处理量考核’“万吨选煤影响时间买卖制”纳入内部市场化管理,兑现奖罚,充分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使选煤厂目前的小时处理量提高幅度较大,小时处理量达到780t,比设计处理量提高了18%。在矿井产量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处理量的提高,不仅为生产赢得了宝贵的检修时间,而且降低了电耗。

(2)实行“QTM”单项成本管理法。所谓“QTM”单项成本管理法,Q(Quality)代表质量控制,材料质量好坏是成本控制成败的前提,因此要严把各类材料进货关;T(Technology)代表技术革新,从技术层面上对系统进行优化,对影响材水,将入浮煤浆稀释到合理的浓度范围(一般为80g/L左右),以提高浮选的分选选择性,保证精煤质量。料消耗的工艺环节进行革新改造,减少因设备不合适,工艺不合理对材料消耗的影响;M(Manage?ment)代表管理优化,通过深入推行内部市场化管理,细化材料消耗定额,划分材料控制关键部门的职责,严格考核兑现,从管理上堵塞材料浪费漏洞。仅重介质一项,选煤厂吨煤介耗即由2.2kg降至1.15kg,年节约此项材料费300余万元。

5结语

科技精细化管理篇(2)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方式。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细节、重过程、重基础、重具体、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并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

“精”可以理解为更好、更优,精益求精;“细”可以解释为更加具体,细针密缕。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更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精细化管理与血站质量管理体系有机的结合,是一种适合血站管理的新思维方式,可以有效地保障采供血事业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心血站在科室管理中引入精细化管理,对于增强血站核心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下面简述精细化管理在中心血站科室管理中的应用意义:

1科室管理的根基性意义

科室是中心血站的组成细胞,是中心血站管理工作的基层和基础。中心血站的各项决策和采供血任务最终要靠各科室去落实和实施。科室的执行力、创新力、战斗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心血站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所以没有科室的精细化管理,就没有中心血站的精细化,没有科室管理的高素质,就没有中心血站的高素质,血站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1.1科室精细化管理的目标通过系统化管理最终形成统一、科学管理模式。实现科室“安全管理精细化、基础管理精细化、人员管理精细化、教育培训精细化、工作安排精细化、监督考核精细化”等目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达到“人员面貌――精神焕发、业务技能――精益求精、血液制品-符合国标精品、采供血服务达到温馨细致入微。

1.2科室精细化管理的意义科室是管理工作最基础的管理组织,是完成各项计划、树立中心血站良好形象、创造高质高效的保证。科室精细化管理,是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的重要手段,是一项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所以全面加强科室精细化管理,实现科室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是提高中心血站竞争力,达到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工作。

2科室管理中需要多方位精细化

2.1安全管理精细化科室安全管理的精细化,重点体现在现场管理。具体要求是:

2.1.1要保证员工有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保障各岗位员工在采供血工作中和各种条件情况下不发生安全事故。

2.1.2要仪器设备管理到位,应急预案和安全设施齐全,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2.1.3要科室人员严格执行安全纪律、劳动纪律,加强自主安全意识,杜绝违章作业。

2.1.4对安全物品摆放整齐,安全标志齐全、醒目。

2.1.5要岗位职责、规章制度、操作规程齐全。

2.1.6要做好安全操作的各种信息收集、传递、分析处理,及时了解和解决安全操作的情况和问题。

2.2基础管理精细化制度建设是科室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各科室结合工作性质和业务特点,从制度建设入手,进一步加强科室基础管理工作。

2.2.1要明确科室管理职责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精神文明建设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强化安全、技术、质量、成本管理措施,促进科室管理向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提高科室的执行力、服从力和战斗力,保证中心血站领导班子的方针、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2.2.2要强化科室自主管理要结合实际,促进科室管理由被动接受型向自主管理型转变。

2.2.3要进一步完善科室精细化管理检查评比和奖惩激励机制。把指标细化到每一个岗位,把任务分解到每一个人员,把标准贯穿于每一道工序,把考核落实到每一个行为。

2.3人员管理精细化科室在管理中对职工实行精细化管理应注意如下几点:

2.3.1要民主管理,以理服人。集思广益,尊重职工,

不以权势压人。

2.3.2要注意沟通,以情感人。诚恳、耐心地沟通交流,注重团结,热心帮助。

2.3.3要多注意发现对方优点,表扬先进、鞭策落后。

2.3.4要培养职工树立科室的集体观念,树立团队意识,精诚团结干好工作。

2.4教育培训精细化管理精细化就是要提高职工应知应会和现场操作能力。没有过硬的业务技能,工作任务就无法完成。为此必须把教育培训作为科室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抓紧抓好。一要明确科室教育培训的职责和要求。科室是一线职工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制定科室中、长期培训计划,确定阶段性培训目标和培训措施。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抓好岗位培训。二要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定期培训与经常性的各项培训相结合,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可通过每周一课、每月一考等形式,加大培训力度,强化员工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和业务技能。

2.5工作安排精细化合理、准确地将每一个工作日的具体工作量分配给每一位职工,是实现工作安排精细化的前提。一要有计划性。科室主任安排工作时,事先要对每一项工作任务“了然于胸”,对每一位员工的技能、体力、身体健康状况有清晰的了解,这样才能在具体分工时,量才使用,量力而行,做到工作安排无遗漏,轻重分配恰当。二要有超前性。在日工作安排的基础上,还要有周计划、月计划的打算。三要有周密性。辅料、设备准备是否齐全、措施落实是否到位、每一个工作过程的劳动力是否布局合理、影响现场工作的外部因素是否解决等,都是能否顺利开展工作的保障需求。

科技精细化管理篇(3)

林业局应以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为起点,从制度完善、督促检查、考核机制等方面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精细化管理方案,同时,号召广大林业职工开展“精细化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专题学习会,对精细化管理工作进行详细安排部署,使精细化管理工作成为推动林业科学发展的新举措。

1.2完善管理制度

在工作方式、方法和工作效率以及工作的精细化程度上,找准工作切入点,使每项工作任务均达到明确、运行规范和操作方式清晰。制定《黑龙江省各项林业工程造林管理办法》、《林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考核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精细化管理制度,并逐步制定和完善其它相关制度,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改变工作方法,规范各科室、单位的职责权限,通过细化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作用;同时加大考核力度,对林业系统在编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重新拟定考核办法,进一步激发了专业技术人员的活力。此外,把精细化管理纳入目标责任制,制定考核办法,量化指标,加强考评,考核结果将纳入年终评先范围。

1.3加强理论学习

始终坚持以观念更新推动管理创新,在全系统干部职工中开展学习精细化管理相关知识,准确把握精细化管理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树立推行精细化管理的紧迫感,通过人本化的管理,激发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1.4考虑群众利益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群众工作,结合林业实际情况,全面加强林业行风建设,密切党群关系,以服务林农,服务好林农,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为总抓手,认真落实阶段性工作,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在关系到群众利益的联点帮扶、苗木生产与销售、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兑现、公益林管护人员切身利益保障、做好新农村绿化、集体林权制度工作等方面强化服务工作,积极开展党支部联点帮扶、“城乡携手 共建文明”、与社区共驻共建、党员捐款、爱心助残、慰问老党员等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达到了林业工作助推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农村和谐的目标任务。

1.5提升队伍水平

为进一步提高林业系统干部职工业务水平、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促进林业工作全面发展,根据全省干部培训计划,组织林业系统干部职工到高等院校林业专业进行培训学习,让干部职工在实践中了解技术、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同时,从规范行为、严肃纪律、严格管理入手,狠抓干部职工作风,建设精细化干部队伍。建立健全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监督有力、运转高效的机关管理长效机制,着力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善干事、能成事的干部队伍。

1.6提升管理水平

立足岗位讲认识、谈体会、理思路、定计划,将精细化理念贯穿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林业系统开展林业精细化管理讨论活动,并在年末召开林业系统精细化管理讨论会,通过讨论形成适合林业发展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提高林业管理质量,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1.7鼓励科技推广

为了提高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林业部门积极开展林业科技活动,通过聘请省级林业专家作为技术顾问,与中国林业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联合与协作等形式,针对林业良种培育、森林抚育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急待解决的关键技术开展科技攻关,研究突破林业建设中存在的技术瓶颈,为林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1.8营造宣传氛围

在网络、媒体及时进行宣传报道,提高精细化管理的社会知晓率,通过加强舆论引导,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形式,围绕“林业为民、管理惠民”这个主题来开展宣传工作,多形式、大范围、高频率、大张旗鼓地开展林业精细化管理宣传活动,努力营造人人关心、个个参与林业精细化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林业的巨大作用,加快生态科普基地建设,积极开展森林生态科普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市民参与林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公众对创建林业精细化管理的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度。为建设现代林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撑。

1.9构建信息网络

目前,黑龙江省林业门户网站和OA办公系统已全部建成,进入运行阶段。林业信息化平台的建成,将便捷、有效传递林业造林绿化信息,宣讲林业政策法规,方便市民了解花卉苗木供求信息。同时也为市民关注城乡绿化建设,积极献言献策提供了平台,不仅有效推进了林业管理工作精细化,也将为广大市民共同参与林业精细化管理活动发挥积极的作用。

科技精细化管理篇(4)

关键词

科普场馆;质量管理精细化;调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今科技普及和交流的分支越来越细而且越来越突出。课堂外的非正规教育也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而成为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科普教育更加突出其全民性和终身性。科普场馆是担负起时代重任的新型社会教育阵地,致力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和素质的提高,造就符合时代要求的有科学意识、创造智慧、开拓能力的一代新人。因而,科普场将是适应新时代教育要求的最好场所之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普场馆教育资源的开发越来越丰富,功能的实现越来越多元化。科普场馆不再是一座单纯的科技展览馆,而是一个课堂,一个实验室,一个适合于时代和未来教育要求的特殊学校。它是学校等正规教育和正式教育之外的继续教育和补充。到科普场馆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在这知识的海洋中跳跃式地、自由地、积极主动地摄取科学的养分。科普场馆作为非正规教育的主力军,是以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为目的、实施科普教育活动的常年开放场馆,主要的形式包括科学中心、科技博物馆、科技馆、专题科技馆等。在新形势下科普场馆要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对科技场馆的教育资源、队伍人才、展项研发、公众服务和场馆运营管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现运营管理的标准化基础上向管理精细化的迈进。精细化管理是标准化、精细化和人性化管理“三部曲”中的重要一环。实现质量管理精细化不仅能够提升科普场馆整体执行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运营绩效,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但是,目前科普场馆的管理水平与具有更大社会化和更广普及性的公众服务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弥补这些不足,科普场馆需要在运营管理中提供更多精细化、个性化、多样性和灵活性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公众不断增长的各种需求,才能更有效地通过科技场馆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产品激发公众主动自主去探寻科学奥秘,实现科学传播的功能,从而有利于科技场馆的长远发展。

1国内科普场馆实施质量管理精细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为了准确地全面了解目前我国科普场馆实施质量管理精细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包括从质量管理认证、队伍建设、展项自主研究开发、服务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我们在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间对国内的科普场馆开展了《我国科普场馆实施精细化管理现状调查》研究。本次调查主要通过对全国各地的科普场馆(以科技馆为主)的实地考察、电话调研和座谈会等方式进行抽样调查,在调查期限内最终共成功采集56个省、市级场馆和部分专业场馆的数据,其中省级场馆21家、直辖市场馆3家等。我们对数据进行了严谨的统计处理和分析后,形成《我国科普场馆实施质量管理精细化现状的调查报告》。该报告中除了对接受调研的各科普场馆质量管理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外,还对科普场馆推进精细化管理总体状况进行了统计,因其内容较为繁复,故本文仅就与科普场馆实施质量管理精细化相关的几个问题进行论述。

1.1对各场馆在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统计

在受访的科普场馆中,其中仅有5个场馆(约8.9%)完成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施工作并取得认证,而其余的场馆(约91.1%)则没有开始相关的认证工作。

1.2队伍建设精细化工作的统计

在科普场馆调研所设计的队伍建设精细化方面,我们从3个方向入手研究,分别是:岗位分级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和评价机制及培训管理制度建设。首先,超过2/3的受访场馆实施了岗位分级目标责任制,即有41个场馆(约73.2%)有此项方面的相关制度或措施等建设,有15个场馆(约站26.8%)则没有;仅有1/3的受访场馆(19个场馆)同时开展了考核制度与评价机制建设,而约2/3的场馆(36个场馆,约占64.3%)只具备考核制度方面的相关建设,而有1个场馆则均无开展考核制度和评价机制建设(约占1.8%);在培训管理制度方面,大部分的受访场馆(54个场馆,约占96.4%)都实施了相关制度或措施等建设。

1.3展项研究管理精细化的统计

在科普场馆调研所设计的展项研究管理精细化建设方面,我们主要以从自主研发方向入手研究,具体包括“有无系统成熟的展项研究管理办法”“有无自定年度展项研究计划”“有无跟进展项研究管理过程及时掌握研究情况”,以及“有无展项研究评价体系”。在受访的科普场馆中,1)在系统成熟的展项研究管理办法建设方面,仅有6个场馆(约占10.7%)有此项方面的相关制度或措施等建设。2)在自定年度展项研究计划方面,仅有11个场馆(约占19.6%)有此项方面的措施;同时另有5个场馆仅有展品的年度采购计划。3)在跟进展项研究管理过程及时掌握研究情况方面,有13个场馆(约占23.2%)此项的相关制度或措施等建设。4)在展项研究评价体系建设方面,仅有5个场馆(约占8.9%)具备。从上数据可见,受访场馆在展项研究管理方面举措较弱,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的目前国内科普场馆的展项展品开发还是以通过采购市场上现有的产品方式为主,缺少对结合自身展馆特色和展教资源的自主研发、二次开发或功能拓展等。

1.4在服务管理精细化的统计

在科普场馆调研所设计的服务管理精细化建设方面,我们主要以从3个方向入手进行研究,具体包括“有无系统规范的观众服务规程和指南”、“有无考核评价体系”“有无定期开展服务满意度市场调查”。从上数据可见,大部分受访场馆均较重视服务管理的精细化,有49个场馆(约占87.5%)具备系统规范的观众服务规程和指南建设;超过一半的受访场馆(31个,约占55.4%)具备考核评价机制措施;有44个场馆(约占78.6%)开展定期服务满意度市场调查,另有1个场馆开展了不定期的服务满意度市场调查工作。

1.5在安全管理精细化的统计

在科普场馆调研所设计的安全管理精细化建设方面,我们主要以从两个方向入手研究,具体包括“有无制定合适的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和指引”、“有无重大情况的应急预案”。以上数据可见,所有的受访场馆均重视安全管理,受访的56个场馆在制定合适的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和指引建设、以及重大情况的应急预案方面,均制定了相关的措施。

2结论

从调查的数据发现,目前大部分的国内科普场馆都在场馆运营质量管理标准化方面花费大量的投入和创建工作,而在质量管理精细化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从目前全国各地科普场馆管理现状来分析,基本上都把场馆物业管理工作中常规性的公共服务部分对外完全社会化管理,即委托专业物业管理公司、企业负责该项目工作,科技馆仅对其完成情况进行目标考核。对于和科普场馆的安全运营管理有关方面,重视程度尤为突出,“安全第一”的意识在受访的所有科普场馆中都能充分体现。关注公共安全,充分利用人防、技防及物防等手段来提供公共场馆的安全服务,为科技馆与公众提供舒适安全的参观环境。在服务管理方面,对于来访参观公众的服务意识还是蛮重视的,大部分的科普场馆均按各馆自定的规范规程和指引来提供相应公共服务、科普服务及一些便民措施,使观众能舒心地感受科技馆这个启迪智慧,传播科普殿堂的独特氛围。在队伍建设方面,对于各岗位设置、岗位目标责任制、人才培养、管理培训等都下了大功夫,均制定了相应的制度措施。但在引入相关科学性或客观性的评价机制方面,如:队伍建设、展项研发、服务管理、服务效能和效率等,除了小部分的科普场馆已开始尝试性地自行开展此项工作外,目前大部分的场馆均没有开展此项工作。若从引进第三方机构和企业对场馆自身上述项目的建设,甚至从场馆管理和服务的效能、效率和效益(“三效”)三方面来进行相应评价或评估工作的考虑,目前基本上是还没有真正涉及或实施。在展项展品自主研发方面建设,对自身场馆教育资源的二次开发或深度开发还较为缺乏,资源的充分利用仍不足够。调查中发现,仅有极少数的场馆尝试自主研发展项展品。目前大部分的场馆主要是从市场上直接采购现成的产品为主。受访的大部分科普场馆对展项研发的评价机制的认知度普遍不高,缺乏对展项产品研发发展态势和国内外科技馆展项管理新方法等的常年性清晰准确的跟踪和关注。基本上他们都是根据过往采购展项产品的经验、或产品的欢迎程度作为评判和采购的标准。受制于多以展项展品采取对外采购来满足场馆自身的更新改造,故一般缺乏制定展项展品的年度研发计划工作措施。从对各馆开展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施工作调研情况来看,虽然标准化管理是第一步,但调研结果却不容乐观,仅有5个场馆实施并取得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开展均与科技馆本身的体制、运营机制、财政支持度、管理层重视程度、运营经费投入和管理模式等有密切关系。认证工作的过程需要长期的人、财、物力投入和全程参与,同时也与场馆的各级部门和全体员工坚定和稳定的执行力有着长效性的关联。目前大部分的场馆对于《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的认知度和执行实施还是比较到位的,但对于在管理、服务和运营上标准化,以及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精细化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更难以提及到实施人性化管理,这实际上很大程度也影响了我国科普场馆的发展和在可持续发展中的竞争力。

3对策和建议

现代管理已经进入精细化管理的时代,正想人性化管理迈进。如果说,科普场馆还处于比较粗放式经营管理的境地,那么现在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和实施精细化管理,使科普事业迈向新的台阶。科普场馆要在不断丰富展教内涵、在展示上创新的同时,在管理和服务标准化基础上也应不断拓展、提升科学传播职能。但是,由于质量管理精细化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科普场馆人、財、物力等,需要重细节、重过程、重基础、重具体、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以及整体执行力,而目前科普场馆在这方面的举措仍相当薄弱。基于对国内科普场馆的抽样调查分析,我们就科普场馆质量管理精细化开展提出以下的意见和建议。

3.1善于利用现有的展教资源和展研力量,开展展项展品的自主研发与管理

科普场馆作为学校正规教育的有效互补,以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展教形式向公众提供传播科学知识,是提升公众科学素养、促进全民终生学习的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场馆通过对丰富的教育资源进行再次开发,展项展品自主创新开发,强化展项展品研发的学术理论和成果支撑,结合自身地域特点和资源优势创新展览的主题和内容,要在科普展览展示手段方面下功夫。尤其是科普场馆更新改造工程要注重科技创新集成的应用和展示,通过集成创新的传播方式、集成创新的科普内容、集成创新的运作模式,使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多的接触科学、了解科学,将科技馆打造成公众喜爱的最新科创成果集成展示基地。

3.2充分认识引入相关评价机制的重要意义,加强精细化管理

目前我国科普场馆对评价机制的理论基础缺乏深入的分析,评价的范围和层次界定比较混乱,更缺乏相应的标准和指标体系,导致管理和服务的效能、效率和效益并未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因此,把精细化管理的评价机制引入应用于我国的科普场馆建设和运营管理中,甚至通过借助第三方客观的评价和评估,有助于分析与揭示科普场馆在运行管理中的不足,以评促管,落实以服务评价和合理奖惩机制促进改善服务水平,发挥以人为本的管理激励功能。同时通过研究出一套具有我国特色的科普场馆的精细化质量管理的理论、模式和实务操作流程、规范,探索建立长效的创新机制,以此创立形成一个交流学习平台,更好地实现科普场馆的基本功能和社会效益,同时也为政府和管理机构提供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意义。

3.3加强受众调查研究,准确把握科普场馆的角色演变与发展趋势,提高精细化管理前瞻性

科技馆事业发展好与否,其社会效益参考评价指标因素之一,就是公众对其喜好、参与度、特性和来访人流量如何等。科普场馆应联合相关的专业研究机构或委托第三方市场调研策划机构,进一步针对不同目标群体和公众的喜好和需求,细分各类群体,结合科普场馆自身资源内容亮点,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科学方法,科学的数据采集、复核、处理、分析,结合定量调查和定性调查结果进行深入研究。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市场调查和分析研究,了解国际上的新趋势、新理念、新技术、新经验,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关注展教内容的社会效应和公众反馈,拓展教育功能的深度和广度,构建服务管理体制,实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3.4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资源和专业化的人才评价体系,壮大精细化管理人才队伍

要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发挥其专业优势。各科普场馆应建立一套专门的人才队伍培养和管理的评价机制或评估体系,通过对人才队伍其不同阶段发展和能力特性进行持续性的评价,实现动态化管理,从而适时调整和优化人才队伍培养和建设方案,加大青年专业人才队伍扶植力度、加强管理层和员工轮岗交流力度。同时利用各科普场馆各自资源、地区优势,探讨馆际间的人才交流培养深造合作模式,启动各馆间的人才交流,有助于科普场馆实现人才资源共享和推动整体行业专业人才链发展,打造科普场馆高端人才的蓄水池,为科普场馆的可持续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作者:萧文斌 梁皑莹 陈之明 单位:广东科学中心

参考文献

[1]孙念怀,精细化管理III——操作方法与策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2]广东科学中心.广东科学中心受众需求调查分析研究报告(内部资料),2005.

[3]李霞,段钊.浅析我国科技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5,1(3):181-185.

[4]庄智一,王欣,胡芳,等.自然科学博物馆人才队伍培养方案实践研究报告[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6(1):7-12.

[5]康岩,考察黑龙江等地科技馆的调研报告[J].科技致富向导,2012,8(25):200.

[7]谭岑.基于公共服务的科技馆绩效评估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8):179-181.

科技精细化管理篇(5)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什么是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它通过规则的系统化、精准化和细分,运用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信息化的手段,来实现系统组织管理中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

(一)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涵义。

精细化管理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的定义可以概括为“五精四细”:即精华、精髓、精品、精通、精密,以及细分对象、细分职能和岗位、细化分解每一项具体工作、细化管理制度的各个落实环节。借鉴这些理念我们可以理解为,“精”就是切中要点,抓住运营管理中的关键环节;“细”就是管理标准的具体量化、考核、督促和执行。现代管理认为,管理有三个层次,一是规范化,二是精细化,三是个性化。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细节、重过程、重基础、重具体、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在于实行刚性的制度,规范人的行为,强化责任的落实,以形成优良的执行文化。

(二)实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是精细化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精细化管理明确了工作的制度、内容、程序、办法、措施、要求、职责等,避免了不知道干什么、谁来干、如何干,避免了相互推诿,就会提高工作效率。二是精细化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益。精细化管理不同于粗放式管理,它规定了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工作职责,进行了科学计算,运用精细化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益。精细化管理可以体现为时间效益、人员效益、情感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是精细化管理可以提高工作质量。人们常说,“管理是企业的生命线”,可见管理的重要性。质量是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的,精细化管理对工作的标准、质量有明确的规定,达到要求就可以提高工作质量。

二、淄博市技师学院提出精细化管理的背景和主要目标

(一)学院精细化管理提出的背景。淄博市技师学院创建于1958年,已有54年的办学历史。2009年7月,淄博市委、市政府作出资源整合的决定,将淄博市交通高级技工学校、淄博铁路运输技工学校划归学院,组建了新的淄博市技术学院。资源整合以来,学院进一步确立了“创建一流技师学院,打造技能教育品牌”的发展目标,通过整合学科专业资源,建立了八系一部教学机构;通过职岗分离、竞聘上岗,实现了三校人员的融合;通过狠抓招生、培训,扩大了办学规模和社会影响;通过精心组织和积极参与技能大赛,锻炼了师生队伍,大赛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通过实施军队化管理,学生管理成效明显;随着各项规章制度的逐步建立,日常工作也有了规范,整个学院呈现出团结向上、奋勇争先的勃勃生机。但是由于资源整合前三所院校原有隶属关系、办学体制、经费渠道不同,内部管理机制、考核标准、奖惩办法各异,甚至工作程序、思维方式、办事习惯也有很大差别,合校后要有一个理顺、统一、规范的过程;部门调整后部门职责也有一个理顺磨合的过程,多数干部通过竞争上岗走上了新的领导岗位,工作热情很高,但缺少新岗位的工作经验;由于办学基础条件较差,维修改造任务繁重,加之校区分散,管理的环节增多,临时性、突发性的事情增多;办学经费十分紧张,一些不合理的开支、浪费现象也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些问题必须通过提高管理水平来解决。推行精细化管理正是在资源整合后,学院提出创建全国示范性技师学院工作目标的背景下提出的。

(二)学院精细化管理目标。学院推行精细化管理的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适应学院创建全国示范性技师学院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以全面提升执行力、提高效率和办学效益为出发点,运用科学适当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把“精、准、细、严”落实到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不断提高学院整体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和谐,促进学院又好又快的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推进“三个转变”。即“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由结果控制向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并重转变,由经验管理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转变”,形成“管理务实高效、服务主动到位、开支精打细算”新的工作局面,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实现管理效能和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三、解决好学院精细化管理工作体系建设问题

推行精细化管理,首先要做好学习宣传发动工作,要使全体教职工、学生都了解和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要破除要改变粗放式管理的习惯,在实践中逐步体会到精细化管理的优点。最后,精细化管理工作要建立完善的职责、目标、考评、奖惩工作体系。

(一)建立职能责任体系。工作运行中之所以存在管理无序、扯皮、推诿、内耗、效率低下、相互抱怨等问题,其症结就在于部门的职能不顺、职责不清,对个人而言则是岗位职责没有细分,工作责任界定不明。因此,理顺部门职能,细化岗位指导,建立责、权、利统一的部门职责和岗位管理体系,是推行精细化管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二)建立目标管理体系。要建立工作规范和工作程序,必需建立目标管理体系。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每个年度的工作目标,是每个部门共同围绕的中心工作,在此基础上建立目标管理和任务落实机制,将任务层层分解,提出明确要求;部门也要根据承担任务和职责,细分到每一个岗位和职工,形成主线明确、任务具体的目标管理体系,为实施考评确定依据。

科技精细化管理篇(6)

随着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传统的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运维管理方式逐渐不再适应当前的形势,因而要从机电设备的种类入手,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科学的运维管理方式,构建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运维精细化管理系统,迎合时代要求,提高机电设备管理的服务性。

1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运维管理的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带动机电设备实现信息化、自动化管理。因而在新形势下,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运维管理要求实现以下三点发展。

1.1系统化管理

机电设备要求进行数据分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成为信息数据的主要载体,同时网络能够提高数据分析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数据存储和传输,因而机电设备的管理依托于网络的顺畅运行,通过网络技术能够统筹兼顾各项数据信息,最终达到系统化管理的目的。

1.2标准化管理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运维管理要求对整个组织机构的运行进行支持的管理信息系统涵盖的所有内容,日常管理和拓展业务进行运维。机电设备的运维管理作为运维管理行业的一个分支,同样要求对越来越复杂的交通环境、功能操作越来越复杂的机电系统、机电设备相关的维护人员等进行系统化管理。

1.3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在社会分工逐渐精确、服务对象逐渐精确的发展趋势下衍生的管理方式。机电设备在科学管理方式的引导下,必须要经历精细化的管理。在现代管理方式的要求指导下,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要求进行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实现管理的层层递进,将管理落实到各个环节,达到机电设备管理对推动交通顺畅的积极作用[1]。

2对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运维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新形势下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运维实现精细化管理是大势所趋。但同时,高速公路和机电设备所存在的主观因素也在推动着机电设备运维的精细化管理。2.1机电设备种类繁多而资产管理混乱高速公路中越来越多的机电设备证明其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涉及到大量的资产管理内容,如资产的存在状态管理、资产的购买报废状态等。同时高速公路还存在着多个虚拟仓库。当前机电设备多而杂,但管理人员和管理方式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致使整体出现无序性和无效性[2]。

2.2维护单位对机电设备维护的忽视

高速公路的运维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运营单位的自维;二是专门运维单位进行承包。承包的运维方式具有重要的缺陷,在于无法对机电设备的维护情况和维护质量进行跟踪监控。这主要是由于承包的运维单位是出于经济考虑进行运维管理工作的,因而对相关的质量标准的重视度不够,报告具有随意性。而对于承包方式下的运营单位而言,因为无法掌握到最新的数据信息,所以无法采取比较分析,无法为决策提供参考。

2.3机电设备使用情况的监督滞后

高速公路的机电设备要求具有较高的性能,因而要求全面掌握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提前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预案。而现实中的机电设备使用巡检监督的方式是靠人工定期巡检,具有时效性差、巡检不全面等缺陷,而导致高速公路的收费系统、监控系统等机电系统在遇到故障时,停止运营时间长[3]。

3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运维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方式

根据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运维精细化管理的相关研究可知,实现运维精细化管理要求制定相关制度和对策,展开实践活动,从而证明方法的可行性。目前,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运维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

3.1实现机电设备专业咨询小组,提供集体决策

实现机电设备运维的精细化管理要求成立专业的咨询小组,发挥个人的力量,收集把握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发展现状,为机电设备运维提供数据基础,同时在机电设备运维进行项目成本运算、工程任务分析和机电项目库管理等工作时,专业小组能够发挥集体才智,进行查缺补漏与科学决策。3.2执行机电设备仓库化管理,规范使用行为由于机电设备种类繁多,在进行精细化管理时容易制造更多的问题,从而增加管理的难度。因而要求对机电设备进行仓库化管理,将全处的运维项目实行三级入库管理,同时三级管理方式中分别对不同的项目负责,项目入库程序清晰明了,相关资料齐全,从而实现资金的动态管理。

3.3定时展开机电工作会议,落实各项工作

机电工作会议主要参与人员有机电管理人员、运维专业咨询工作人员、运维承包商和机电设备商。主要是通过总结在场各个代表在一段时间内的工作内容,掌握最新的行业消息,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细致的部署。这种形式对于工作内容公开化、工作内容细致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样还有利于监督管理。使全处机电运维精细化管理程度得到提高[5]。

3.4进行管理业务培训,加强科技力量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包含4个系统,这4大系统中依托于众多的现代科学技术,如电子信息、计算机存储和传输等,体现了高速公路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而加强科学技术同样成为运维精细化管理的保障。因而最重要的方式在于加强人的科技能力,可以通过培养具有精确化业务技能的队伍,通过不同渠道进行科学学习和交流,实现对运维人才的培养。

3.5完善信息管理制度,建立资料库和档案室

实现精细化管理要求对各个时期各个机电设备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掌握,提供给下一阶段的运维管理一个真实的工作状态反应。所以可以通过完善信息管理制度,提高各运维人员对信息管理的主动性和科学性,同时要求实现传统的信息管理方式同现代信息管理方式的有机结合。

4结语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精细化管理是大势所趋,是由当前机电种类繁多、机电监督滞后、承包维护不重视所决定的。而真正实现高速公路机电运维精细化管理在于集体的力量,机电入库的规范性在于各项工作的落实提高、科技人才的培养、信息收集的全面等。这些举措都是为了提高机电设备精细化管理质量,因而从实践中加以证实和优化创新[6]。

作者:薛志伟 单位:河北省高速公路廊坊北三县管理处

参考文献:

[1]唐红斌.基于ITIL的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运维管理系统[G].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第七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优秀论文集——智能交通应用.北京:中国智能交通协会,2012.

[2]张明月,韩彬.高速公路联网机电系统运维管理体系研究与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10):331-335.

[3]余振耀.论广东省交通集团高速公路机电运维管理系统[J].广东科技,2013(14):137-138.

科技精细化管理篇(7)

精细化管理是指医院、科室严格根据科学程序化的要求, 将管理进行精细化的过程。精细化管理是以专业技能为基础, 信息技术为手段, 数字化为标准。在管理过程中精细到每一个细节上, 是医院对管理的最终追求, 是医院自上而下的共同追求, 力求满足每一位患者的需求, 以更好的服务、更高的效率为患者服务的一种模式。产科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的患者群体, 由于其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对产科提供的服务有着更高更特殊的要求。因此。本文通过探讨精细化管理在产科中的应用, 旨在为孕产妇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满意度, 促进护患沟通, 最终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医疗安全的精细化管理

医疗安全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心也是重要内容之一。医疗安全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患者安全, 因此为了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对医疗安全进行精细化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首要关键, 医院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

1. 1 提高产科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医院必须要求产科的每个护理人员都要熟悉《母婴保健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件》等法律法规[1]。这不仅为了医护人员本身更好的规范自身的行为, 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在, 也为了更好地维护患者的利益, 避免医院人员由于缺乏法律意识而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护理人员应认真评估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然后根据评估结果来制定适宜的护理方案, 最大程度上避免产科风险的发生。

1. 2 尊重孕产妇的隐私 医院实施首诊负责制, 护理人员要在每个细节上体现对孕产妇的尊重, 如不让无关人员查阅孕产妇的资料信息等。

1. 3 加强产妇分娩后和新生儿的精细化护理 产妇在分娩后的2 h内仍必须在产房中接受观察, 护理人员要密切监测产妇生命体征, 如阴道是否出血、宫缩等情况, 指导高热量、营养饮食。若有异常症状发生, 必须在第一时间报告医生, 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产妇回病房后, 产房助产士要与产妇家属做好新生儿性别及胎盘附属物的确认流程, 同时与病区护理人员交接产妇的资料信息及新生儿的信息, 如性别、出生时间、体重等, 做到三方确认签名。并以书面的形式告知产妇及家属, 新生儿的第一监护人是父母, 其他人都无权随意将新生儿抱离病房。护理人员在交接班时, 必须清查新生儿数量后才能进行交接并每2小时巡视病房, 以便及时发现新生儿变症。同时产科病区建立美国最先进的新生儿防盗系统, 结合高端移动护士站, 可以避免出现偷抱婴儿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

1. 4 加强药品和设备的精细化管理 在药品管理方面, 所有药物及设备根据用途, 定点放置、定专人管理、定数量、定期维修消毒。

2 工作职责的精细化

2. 1 责任精细化 实行产科管理责任制, 将工作的各个环节落实到相关的负责人员身上, 运用现代化的移动护士站, 实行护士分层管理, 建立相关的追查制度和管理制度, 一旦发生问题逐层落实责任, 避免出现相互推脱不良现象。

2. 2 流程的精细化 过去一刀切的护理方式已经不再适合现代护理工作理念[2]。因此, 医护人员必须根据孕产妇的特点、需求等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方案。在护理过程中, 加强医护沟通, 在协同工作下发现问题并分析原因, 不断调整护理方案, 不断完善流程, 才能让孕产妇更好地体验专业化、人文化的优质护理服务。

3 专业技能的精细化管理

整体提高产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护理水平, 定期以举办讲座、小组讨论、集中学习等形式加强科室医护人员对产科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培训, 提高产科护理水平和效率。针对科室出现的特殊案例进行分析学习, 锻炼护理人员的急救能力和反应能力, 不断提高产科质量。

4 医疗服务的精细化管理

4. 1 贯彻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护理人员对产妇的护理不仅体现在护理操作上, 还体现在与患者的关系上, 护理人员要以和蔼倾听的态度和精湛专业的技能获取患者的信任,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4. 2 加强心理上的精细化管理 孕产妇在分娩前后的身心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孕产妇由于对分娩过程疼痛的害怕、对婴儿性别的担忧、对自己照顾婴儿能力的怀疑等因素, 容易产生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向产妇进行健康宣教, 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定期举办孕妇学校、新生儿智护训练、促进护患和谐, 提高满意度。分娩期给予导乐分娩, 不仅减轻孕产妇分娩时的痛苦, 而且能降低剖宫产率。

5 激励机制的精细化管理

医院应建立精细化的激励制度, 实行绩效考评。对每项工作奖励标准进行明确、精细地规范。按照护理人员在各个岗位的工作强度、工作风险等要素进行综合考虑, 每月或每个季度对考评优秀、合格的医护人员进行奖励, 不合格者则予以相应的处罚。坚持多劳多得的原则, 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同时也是医护人员成就感和自身价值的体现。

6 小结

医院实行精细化管理是现代护理工作的要求也是未来护理工作发展的趋势。产科实施精细化管理主要是通过在医疗安全、工作职责、专业知识与技能等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建立完善的工作流程, 奖惩制度以及责任制, 以高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为孕产妇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通过精细化管理模式进行一段时候后的产科管理, 医患关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有了较大的提高, 产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的调动[3]。

总之, 不仅对产科甚至是对其他科室实施精细化管理, 结合科室的特点, 制定科学合理的精细化管理流程, 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树立医院良好的形象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蒋连群.精细化管理是医院管理的好模式.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1, 15(6):406.

科技精细化管理篇(8)

一、前言

精细化成本管理是一种科学、先进、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是企业进行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将精细化成本管理应用在煤炭企业中,能够有效的解决煤炭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增强煤炭企业对成本管理和控制的能力。因此,煤炭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应该转变观念,摒弃传统的成本管理观念,将精细化成本管理应用在自身企业的成本管理中,以此实现对企业成本的有效管理,促进企业自身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二、精细化成本管理的概念

精细化成本管理指的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以精细化成本管理思想为指导思想,以精细化、定量化、细微化的成本细分为理念,以目标成本、作业成本、战略成本等科学的成本管理为方法,以成本考核、成本分析、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计划、成本预测等为内容,以其实现合理配置资源、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目标的一项系统、完整的成本管理活动。

三、煤炭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观念不强

煤炭企业在实际的工作中,通常过于重视产品生产以及生产成本,忽视产品质量以及销售成本,缺乏完善的成本管理观念,导致煤炭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很难实现统一,导致维持煤炭企业正常运行的资金沉淀在一些不必要的领域与环节。

(二)成本管理方法、方式不适应现代化成本管理的需求

煤炭企业的成本管理虽然建立了包含成本预测、分析、计划、决策、控制、核算以及考核等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但是许多煤炭企业依然停留在传统简单的成本分析与核算上,很少采用先进、科学的方法,特别是对成本管理没有对市场信息进行准确的调查、科学的预测和分析,导致煤炭企业制定的成本管理措施不能够适应现代化成本管理的需求。

(三)成本管理的深度与范围有限

目前,许多煤炭企业依然主要围绕成本构成要素进行成本管理,对于企业外部影响成本管理因素的研究不够深入。从广度方面来说,成本管理的落实范围不够,成本管理措施通常为事后核算,事前和事中预测、管理相对较少,导致有些环节出现脱节的问题;从深度方面来说,煤炭企业过于重视煤炭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管理,而忽视了销售、储存等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并且没有向质量、安全、技术以及成本最佳配合上需求管理,导致成本管理的深度非常有限。

四、精细化成本管理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

(一)树立煤炭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观念

煤炭企业想要应用精细胡成本管理,首先应该树立精细化成本管理观念,通过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的调动煤炭企业所有职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的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在对职工进行良好管理的基础上,降低其他管理的难度。首先,煤炭企业应该强化精细化成本管理的宣传工作,增强职工对精细化成本管理的意识,例如可以将精细化成本管理和职工的切身利益挂钩,使煤炭企业的职工自觉的养成精细化成本管理的意识,主动的学习与精细化成本管理的相关知识;其次,煤炭企业应该强化对职工的培训和教育,以精细化成本管理的理念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保证职工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精细化成本管理的作用。

(二)创建煤炭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制度

煤炭企业的精细化成本管理的实施,离不开精细化成本管理制度的支持,因此,没他企业想要实施精细化成本管理,还应该创建精细化成本管理制度。煤炭企业的精细化成本管理制度应该坚持“将企业成本管理精细化到个人,将人人都精细化到岗位”的原则,对自身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的内容、职责、工艺、绩效等都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这种每一个岗位上有专门的负责人的精细化管理制度,保证煤炭企业每一个岗位、每一项事务都有专人进行负责和管理。对于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应该将煤炭企业的成本进行分解,保证每一项成本都有专门的负责人,由煤炭企业的领导层将企业的成本分配到相应的岗位上,在成本分配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成本分配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及严谨性,然后由各个岗位上的负责人负责,保证责任落实到个人。这种责任到岗位、到人的精细化成本管理制度,能够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状况,针对煤炭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

(三)创新技术,完善煤炭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

煤炭企业成本管理具有复杂性和多样的特点,传统的人工成本管理不仅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很难完成成本管理的所有内容。因此,煤炭企业为了完善精细细化成本管理,应该不断的创新技术,例如电算化技术,能够将成本分析对象扩大至煤炭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通过采用先进的创新技术展开技术经济分析,将重点由考核成本计划的执行状况,转变为展开成本效益分析,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将传统的事后分析转变为事前预测和分析。这种先进的创新技术在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找准结合点,加强企业成产和经营成本的管理,并且还能够显著的增强成本管理的实效性,降低成本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四)严格考核,保证煤炭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的有效实施

煤炭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制度再完善,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等于白纸一张,因此,煤炭企业精细化成本的实施离不开考核制度。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的考核制度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制定严格的成本考核制度,细化每个区队、班组以及个人的责任,健全各项原始凭证和原始记录,保证考核工作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其二,实行奖惩政策,对于不能按照计划完成相应成本指标的,应该严格的按照既定的奖惩制度进行处罚,当然可不能只看进尺与产量,还应该根据完成相同成本指标的成产成本,对于低于成本计划完成成本目标的应该予以一定的奖励。通过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能够充分的调动煤炭企业所有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精细化成本管理能够顺利、有效的实施。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煤炭企业的精细化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长期的工作,只有树立精细化成本管理观念,制定精细化成本管理制度,采用先进的创新技术,严格考核,才能保证精细化成本管理在煤炭企业中有效的实施,并发挥相应的作用,进而促进煤炭企业能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东.精细化管理在煤炭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2012(4):280-281.

科技精细化管理篇(9)

【关键词】

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现代化;精细化

如今,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速度提高,对水利工程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是水利工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同时也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符。就目前而言,我国综合国力提升速度较快,水利工程避免水灾以及提供水资源的功能则更为明显。故而,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工作水平也应得到相应提高,同时确保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以便为我国提供经济效益,维护社会效益。

1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现代化与精细化内涵

1.1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现代化与精细化的内容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标志着水利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现代化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施工企业所制定的工程管理体系必须科学,与实际情况相符。其二,无论是水利工程管理所使用的硬件设施,或是软件内容,都应具有现代化水平。其三,相关管理人员的思维不应局限于传统管理思维,其应具备现代化思维。现代化管理体系应当是呈现动态的体系,即随着水利工程的实际发展而不断变化。管理制度既能够不断完善与发展,且其管理方式以及调控方法也保证局域先进性,企业管理团队所使用的管理思维也较为先进。此时,便可称该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为现代化管理。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倾向于细节问题,注重现代化管理的进行力度,其所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执行力。除此以外,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也注重管理制度的实际落实情况,使得管理流程更为精细,强调管理工作的实际质量以及细节把握。所谓“精”,指管理工作应达到最佳效果。而“细”,则指管理工作的细分与实际工作的细致。故而,管理工作精细化建设取决于管理人员的执行能力以及管理意识。

1.2水利工程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的目标以及内容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促进我国水利发展,使水利发展进入现代化进程。就目前而言,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体系还有待完善,各部分管理工作还需进行精细化的科学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共有两方面内容:其一,水利工程相关企业需结合实际的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制定并完善自身管理体系,确保管理体系符合实际情况,能够达到精细化管理的目的,使得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趋向于现代化。其二,将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应用于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当中,如计算机技术、网络以及通讯技术等,从而使得水利工程硬件得到升级,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完成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

2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的措施

2.1树立现代化与精细化的管理意识现今,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意识还有待提高,部分管理人员管理意识落后,自然影响了管理效率。虽然我国党与政府不断帮助水利工程企业进行工程管理方面的改革与完善,但效果并不明显,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依旧没有完成向现代化与精细化的转变。因此,我国应将改革工作重点放置于对人们观念方面的转变。即改变管理人员传统重视建设而轻视管理的意识。要求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当中落实制度,明确自身责任。同时要求企业将责任落实至每一个岗位之上。部分企业频繁建立管理措施或是制度,但并不加以完善,不仅不利于管理体系的发展,反而增加了管理体系中的漏洞。加之部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有限,往往导致新建立的管理制度无法落实。企业可召开会议,向每一名管理人员介绍其所具有的责任与义务,确保每一名管理人员明确自身职责与权力,以便其管理工作的展开。同时,企业需使每一名员工了解自身责任,便于工作当中产生问题之后,管理人员能够迅速及时地确认事故负责人,并进行相应处理。企业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更为注重管理方面的工作,可以有效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使得管理工作更为精细化。

2.2建立并完善管理体系企业应不断深化与完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制度改革,使用与企业自身相符合的制度体系,从而促进管理工作的精细化以及现代化建设。人事制度、财务制度以及考评制度等各方面管理制度,企业都应进行创新与改革,使得各方面制度能够可靠运行,工作效率也有所提高。针对工程日常的维修与保护,可实施程序化以及合同化制约,以此控制水利工程的实际质量。由此可见,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且现代化的管理制度,保证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进而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大部分水利工程企业的管理体系都存在一定漏洞,管理人员需通过实际工作,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如管理人员制定考评制度方面,不仅需要建立出勤、任务量以及工作质量等基本的考察项目,还应针对不同岗位制定相应的考察项目。以设备管理工作为例,管理人员需定期检测设备的运行状况与安全状态,确认检修人员的工作质量。之后,管理人员便可以通过考评,确认员工工作状态,并制定相应的奖罚措施,从而激发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水利工程的工作效率。

2.3引进科技手段加强水利工程现代化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将高科技技术引入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工程检测、自动化工作以及水利工程运行状况预测等功能。大幅提升了水利工程的工作效率,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也得到控制。不仅如此,水利工程相关企业建立管理队伍时需注意,应当聘用专业素质较高的人才,强化与同行业或是其他行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同时注重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努力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水平,借此实现管理工作的现代化与精细化改革。以考评系统为例,管理人员便可使用信息技术对工作人员的出勤率以及实际工作量等数据进行计算或是统计。相比传统记录方式,通过计算机技术所得的数据更为精准,计算速度也有所提升。不仅如此,财务管理系统也可引入信息技术,如Excel软件,财务管理人员通过该软件,能够核算工作人员的实际工资。核算结果基本不会出现错误,运算速度也有所增加。由此可见,企业应当引进科技手段,强化自身管理工作,能够使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到明显提高。

3结语

如今,社会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管理人员的管理观念也需相应发生变化。各水利工程相关企业应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改革自身管理观念,以不断强化自身管理工作,完成管理工作想现代化与精细化的改革。并借此提高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进而保证水利工程的工程质量,为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蒋琳.浅谈如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精细化和现代化建设[J].河南科技,2013,15:230.

科技精细化管理篇(10)

2.实行精细化管理是党校图书馆服务读者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了信息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信息量增大,知识爆炸;技术含量增大,复杂性增加。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们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人们的学习速度在不断加快,也就是说从数字处理时代到微机时代,到现在的网络化时代,学习速度越来越快,这要求我们的管理模式也要适应新的特点和新的模式。如何为教学、科研和咨询提供优质、深层次、多方位的信息服务是当前党校图书馆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党校图书馆的读者主要是党校教职员工和党校学员,市县党校一般都与行政学院(校)、社会主义学院合署办学,因此,党校学员来源广泛(包括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理论骨干、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两新阶层人员、党外民主人士和无党派人士等),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各个阶层,对党校教学内容有着不同的多层次、多元化和多样性要求,对党校图书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元化和多样化。实行精细化管理,使党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规范化,从根本上提升党校图书馆服务读者工作的质量水平,提高读者对党校图书馆工作的满意度,更好地发挥党校图书馆的职能作用。

3.实行精细化管理是党校图书馆质量效率的需要。实行党校图书馆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党校图书馆精细化管理,要在制度化、规范化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效益,力求以最少的投资获取最大的绩效。实行精细化管理,党校图书馆要顺应新时期教师和学员对图书资料信息的需求,不断提高党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自身能力素质。党校图书馆员既要具备扎实的图书馆学、信息学基础知识,还必须掌握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及时发现和收集学科前沿的信息,为教学、科研和咨询服务,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和咨询提供更有价值的资料。充分调动每个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升党校图书馆工作质量,最大限度地提高党校图书馆工作效率。

二、党校图书馆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实现途径

1.管理理念,是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前提。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创新的管理理念。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党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是实现党校图书馆科学管理的必然。党校图书馆实行精细化管理,必须要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牢固树立精细化管理意识和精细化管理理念,充分认识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精细化管理理念贯穿于党校图书馆管理的全过程。实行党校图书馆精细化管理,就是从精细化管理理念出发,明确工作目标和思路,通过精细化、科学化、人性化的有机结合,将党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做精,做细。使规划制度能够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真正把精细化管理理念渗透到党校图书馆工作的每个岗位及员工身上,使每个员工都能自觉地高标准、严要求,把各项工作做精,做细,做好。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和信息服务职能,更好的为教学科研服务。

科技精细化管理篇(11)

1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的现状

许多企业在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煤炭企业管理作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设计到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企业精细化管理模式可以帮助企业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促使企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煤炭企业在企业管理中提出了一些独具特色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如全方位管理模式、岗位价值管理模式等,但是这些管理模式不够科学化和系统化,管理模式不完整。不同企业提出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虽然名称不同,但是管理的方法和工具基本相同,精细化管理模式不够深入,不能企业性质和发展紧密结合。

此外,精细化管理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要求很高,要求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办公制动化,建立互联网办公模式,提高办公效率。但是,在信息化管理中,没有将企业管理与信息化管理紧密结合,没有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优势提升精细管理的水平,从而制约了管理效率的提升。

2煤炭企业信息化精细管理模式

信息化管理模式就是要用精确的信息技术建立一套全面、系统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方式,实现信息技术与精细化管理相结合,解决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高管理效率。在信息精细化管理中,提高数据自动化处理能力,加强“隐患自动预警”功能,提高信息的真实性,在企业内部实现信息的共享。煤炭企业信息化精细管理模式是在借鉴现代化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制定出一套适合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煤炭企业通过实施信息化管理模式,树立严谨的管理思想模式,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开展规范的管理实践,是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制定科学的结合,使管理效率得到提升,实现企业经营的管理目标。

3煤炭企业信息化精细管理模式的构成

信息化与精细化管理是煤炭企业管理的基本框架,集聚了管理学的精髓,将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经营管理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统一融合的关系。

安全管理是信息化精细管理模式的前提条件。安全是煤炭企业管理的中心任务。基于信息化的精确安全管理,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及时快速的将现场作业情况进行监控与系统上报,发现安全隐患并及时处理。生产信息的准时传递和应用,达到事前有效预防、事中及时救援、事后分析查处。安全管理是一种以自动化生产与监测设备、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软件技术为一体的管理系统技术为基础,对安全生产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对发生的各种矿井事故进行管理的模式。

精益生产管理是信息化精细管理模式的核心环节。精益生产管理有利于企业生产的精准安全,因此在生产中要利用管理的综合管理方法,建立系统的管理模式,强化标准化管理,优化煤炭企业的生产环节,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企业的生产管理中,拉动式生产系统是煤炭精益生产的核心,结合精细化的理念在煤炭企业管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全面规划、程序化管理、综合利用信息管理手段,优化生产和运输系统,以外部需求拉动生产,从而实现生产的“开采、掘进、机电、运输和通风”五大工序的均衡化。

精品质量管理是信息化精细管理模式的保障环节,它是生产运作过程中的标准化体系。煤炭质量管理指在注重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前提下,提高煤炭专用设备质量,积极组织对质量薄弱环节的科技攻关,逐步建立和完善由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相配套的煤炭企业质量标准化体系。根据市场决定开采量,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人、财、物、产、供、销等环节的各个工序进行质量检验和控制,从而为促进煤炭企业的管理精细化提供有效的标准化保障。

精细经营管理是信息化精细管理模式的基础环节,它是煤炭企业运作和管理的核心内容。精细经营管理实施的关键应强调目标分解、流程优化、定额管理、管理创新等基础工作在精细经营系统运行中的重要作用;煤炭企业应该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制高点,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关系,以及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共同提高的高度来营造精

经营的企业文化氛困,从而促进每一位员工都立足于本职工作,把精细化管理理念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之中,体现于具体的行动之中。

4信息化精细管理模式的实施

夯实企业管理基础。实施推行信息化精细管理模式,首先就要夯实企业的管理基础,其核心就是细化责任,通对各业务部门的责任细化,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一要细化内部市场,创新竞争机制,通过完善内部价格体系,搞好内部结算,以实现与外部市场的有机结合与统一,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生产要素及资源,实现增收增盈,提质增效;二要深化改革,创新激励机制,以岗位绩效考核改革为突破点,推进内部改革。

强化企业信息化平台。实施推行好信息化精细管理模式,必须强化企业信息平台。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实施与发展与现代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相结合。煤炭企业信息化精细管理模式,涵盖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需要的信息化平台是全面、综合、互相衔接的整套系统。

选取适宜实施模式。煤炭企业信息化精细管理模式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理论体系,各企业应根据本身的特点决定如何实现精细管理。一般有两种实现模式供煤炭企业选择,一是先局部后整体的实现模式;二是一次全面实现模式。前者可以通过企业内部试点,在取得成功经验后全面推广,有利于企业平稳过渡;后者转换周期短,有利于企业迅速实现精细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对于煤炭企业管理者来说,应该依据自身实际基础,选用一种适宜的实施模式。

参考文献

[1]周立春,郭纪功.信息化帮助煤炭企业精细管理[j].中国煤炭工业,2009(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