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大全11篇

时间:2023-05-18 17:00:12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篇(1)

中图分类号:P6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着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目前全国各地都在进行大规模基本建设。随着建设项目趋向大型化、高层化和复杂化,受行业特点、工人素质、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也给安全生产带来新的挑战,迫切需要提高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的特点

建设项目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由许多单位、单项工程构成,参与部门和单位众多。长期以来,由于人员流动性大、劳动对象复杂、施工周期长、劳动条件变化大等特点,使之成为高风险、高伤亡事故发生的行业。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特点主要体现在:

建设项目施工大多数在露天环境进行,所进行的活动受到现场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容易产生心理、生理疲劳导致注意力不集中,造成事故。

建设项目是一个庞大的人机系统工程,这一系统的安全性不仅取决于施工作业人员的行为,还取决与各种施工机具、材料、建筑半成品的状态,即外部环境状态。外部环境存在的导致事故的风险因素非常多。

建设项目施工具有分散性的特点。在现场的施工作业人员分散于各个部位,面对各种具体的生产行为时主要由自身的经验或知识判断,增加了由于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的风险。

建设项目工程有多方参与,而目前在我国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相对偏低,部分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一般行业低,人员流动性大,管理复杂,也是产生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

建设项目安全生产事故产生的原因

安全事故产生的过程主要是管理失效发生的过程,不当的管理决策或不充分的管理控制是许多工程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事故产生的直接、间接原因见下图:

建立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我国历来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并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法律体系,明确规定了法律责任。在国务院2004年1月9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构建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体系,其中企业全面负责是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企业全面负责,对于建设项目,既是指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法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同时也包括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其他与建设项目安全生产有关的单位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依法承担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责任。建设项目各方责任主体的安全责任在国务院2004年开始实施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有了明确的规定。所有参建单位尤其是施工单位,都必须坚决贯彻和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建立和保持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立

国家对施工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的准入制度,施工企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参加建设项目施工的投标活动。同时为了提高是施工企业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的安全生产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保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对以上三类人员统一组织进行考核认定,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在满足这两项前提的基础上,企业针对建设项目的特点,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首先是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生产目标。对各级负责人,各职能部门以及各类施工人员在管理和施工过程中,应对承担的责任作出明确的规定,具体来说就是将安全生产责任分解落实到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班组长和每个岗位的作业人员身上。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和中心环节。在此基础上,再分解建立企业每年具体的安全生产目标,对伤亡控制指标及标准化管理目标予以量化,具体量化目标到人、责任到人,并建立相应的企业安全目标管理方案。

其次,建立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包括:在建项目统计制度、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制度、在建项目危险源与不利因素识别、评价公示制度、治安保卫制度、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制度、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及审查制度、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制度、消防安全责任制度、意外伤害保险制度、采购与租赁安全验证制度、分包商评级制度等。

再次,建立安全应急救援制度及事故报告制度。企业应当建立有效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进行演练。同时建立完善的事故报告制度,如果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必须及时、如实向本单位负责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报告,同时启动事故处理相应的安全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及时报告有关部门是及时组织抢救的基础,也是认真调查分清责任的基础。事故报告后出现新的情况的,应及时补报。

最后,建立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价制度。通过建立定期、不定期、重点有针对性的安全检查与整改制度,对日常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通知整改人整改并对整改结果进行复查,是有效地降低安全生产事故的有利武器。并通过阶段性的评价,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技术管理、设备和设施管理、施工现场管理进行综合评定,通过安全生产例会、专题会等形式,贯彻落实评价结果和实施改进。

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的建立

工程项目部应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各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并经各级责任人签字确认。同时制定以伤亡事故控制、现场安全达标、文明施工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按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和项目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分解,建立对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目标的考核制度,对项目管理人员定期进行考核。项目经理、专职安全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现场按规定配备专职安全员,建立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在项目实施前和实施过程中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应针对工程特点、施工工艺制定安全技术措施。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应组织专家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施工组织设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应由有关部门审核,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项目总监批准。

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应做好新工人的三级安全教育,施工负责人在分派生产任务时,应对相关管理人员、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应由交底人、被交底人、专职安全员进行签字确认。

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检查应由项目负责人组织,专职安全员及相关专业人员参加,定期进行并填写检查记录,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下达隐患整改通知单,定人、定时间、定措施进行整改。同时应依法为施工作业人员办理保险

工程项目部应针对工程特点,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及公示,同时在主要施工区域、危险部位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应制定防触电、防坍塌、防高处坠落、防起重及机械伤害、防火灾、防物体打击等主要内容的专项应急救援预案,并对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监控;

施工现场应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培训、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应急救援演练配备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出现安全事故时,应按规定向单位负责人进行报告。

监理的安全生产管理的建立

建设项目监理单位要健全建立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根据建设项目特点明确监理人员的安全监理职责。同时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在健全工程项目想的审查核验制度、检查验收制度和督促整改制度的基础上,完善工地例会制度和资料归档制度,对安全隐患加强监管落实。最后是建设监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总监和安全监理人员要进过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后方可上岗。

结语

目前,安全生产始终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建设项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已经建成。实践证明,在法律法规体系框架内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并落实,加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不良环境条件的控制,能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的产生,对提高建设项目管理水平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篇(2)

作者简介:张晋(1985-),男,土家族,贵州思南人,南方电网贵州送变电工程公司安全部主管,工程师。(贵州 贵阳 550002)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3-0240-02

近日,笔者参与了对遵义供电局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外审,见证了整个外审过程,对电力系统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和理解,同时也进一步认识了开展电力系统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目的、意义和重要作用,下面将体会简要概括如下。

一、加强电力系统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一方面,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以系统化、流程化、规范化的思想,树立持续改进的理念,能够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管理问题做到“标本兼治”,而且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实施为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管理的创新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实践证明,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是电力系统实现安全生产风险可控在控的有效手段。

另一方面,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是电力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电力企业要实现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除了要打造坚强电网外,还必须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这个“软实力”上下功夫。成功发展的电力企业的实践表明,只有构建一套适合企业实际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支撑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企业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发展战略。

二、电力系统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

1.实现体系建设与安全管理常规工作有机整合是关键

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管理的各个过程和环节,这就意味着,如果风险管理体现不出全面性和系统性,就表明其在管理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就不能完全实现风险管理的各项目标。同时风险管理要求涉及的相关人员要全部参与,特别是基层单位更应该加大建设力度,确保建设工作顺利、有效落地。同时要让所有员工真正认识到,风险管理是在危险点分析预控和安全性评价基础上的拓展、改进与整合,而不是由相关部门凭空想象产生的。同时还需要让全员能够深刻认识到风险管理是对原有的安全管理的一个继承,而不是对原有安全管理方法的摒弃。所以应该对原有安全管理经验和风险管理思想有机整合,才能在生产过程中取得最大化的成效。

2.全员参与是实现体系建设的根本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要使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真正做到全员参与,使其成为企业的一种文化。具体应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务必让全体员工明确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长期性和建设任务的艰巨性,让其认识到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是电力系统实现电力生产安全管理规范化和系统化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是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基于此,相关企业和部门必须统一思想,改变员工传统固有的安全管理的观念,提高对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认识,全面有序开展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体系建设工作,从而逐步实现电力系统风险管理的日常化和规范化。

二是考虑到电力系统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具有涉及面广、要求高、参与人员广泛以及管理复杂的特点,为了更好地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相关部门就要加强组织领导,同时还要在建设过程中加大管理和对人员的考核力度,加强有关的培训和宣传工作,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内容和要求落实到安全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实践证明,相关部门的中层干部在整个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人员组织上,应加大对中层干部的科学管理,确保各项建设能够在部门中层干部的带动下实现发动班组长和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生产风险体系建设工作的局面,从而确保各单位、部门、岗位都是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只有这样,电力系统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才能真正落实,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电力系统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具体建设思路

电力系统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其建设需要一个过程,在推行过程中,应牢牢抓住“基于风险、系统化、规范化、持续改进”的核心思想,同时也要让员工认识到电力系统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作为一项任务艰巨的、管理复杂的、持久的工作任务,要切实将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与安全生产风险体系建设工作实现有效融合,确保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持续性。结合实践情况,笔者总结以下几点电力系统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思路:

1.根据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要求建立和完善相关体系文件

就当前广大电力部门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现状来看,当前电力系统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所涉及的相关制度和标准种类比较多,但是存在着不成体系的问题,而且现有的一些制度和标准还存在缺乏统一化和规范化的问题,一些具体的制度和标准还存在可操作性和完整性较差的问题。鉴于这种现象,有关管理部门非常有必要建立系统规范统一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制度和标准,确保各电力部门可以按照统一规范的体系要求重新编制更贴近自身实际情况的体系建设相关文件,确保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顺利开展。

2.全面深化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

有了完善的体系文件,关键在于这些系统的制度和标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能否得到彻底的执行。为了能够全面深化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各相关部门在电力生产过程中还需要做到如下几点:一是各级管理人员应该带头正确理解和执行体系文件,只有管理人员对体系文件有了深刻明确的认识,才能更好地组织部门所有人员有效执行这些体系文件,这是电力系统全面深化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保障;二是抓好在生产一线和作业现场工作的工作负责人、监护人等其他相关人员落实体系文件的工作;三是明确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职责,充分调动工作人员参与安全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全面深化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关键。

3.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消除员工安全侥幸心理

电力系统员工侥幸心理在安全生产中主要表现为习惯性违章,这也是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大对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培训的工作力度,要让员工知道违章操作的危害性,不断提高其安全意识,通过教育让其做到自觉遵章,主动识别风险和正确执行风险控制措施,避免习惯性违章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让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思想成为企业员工的一种良好习惯,确保企业可以持续运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思想有效开展各项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

四、结语

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管理的因素纷繁复杂,实践证明,只有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和相应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动态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注重加强过程控制,及时总结提炼,才能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有效提高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促进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篇(3)

中图分类号:V3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a)-0230-01

民航安全是民航行业生命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维护民航乘客利益的核心。民航业在安全上没有小问题,一旦发生问题,通常是大问题,其影响波及的面积不仅是国内,甚至也会波及到国际上,损失也往往是惨重的。因此,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是我国民航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建设。如何通过持续的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配合事先的风险控制、事后的风险管理将风险降到最低,这已经成为决定我国民航业乃至世界民航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关键所在。

1 我国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现状

在讨论我国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深层次问题之前,笔者认为有必要先阐释和澄清一些相关概念,以便更好地认识我国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发展到今天的整体状况。换句话说,理清这些相关概念,是建立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性工作。

“民航安全管理体系”(safe management system ,简称为SMS)的本质是成立、建设一个系统的、全面的、完整的、清楚的安全风险管理以及安全基础运行的系统,它是由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在1996年对其自身的安全管理体系从传统向现代改革时提出的一个民航安全管理方面的模型,并得到国际民航组织(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简称为ICAO)的大力倡导。由“国际标准化组织”(简称为ISO)颁布的ISO 9000质量标准体系则是一套由ISO和IAF在2008年8月20日联合的适用于全球最广范围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它拥有一整套完备的有关质量的术语、体系规范、程序规范、技术规范,自成体系。而且更重要的是,该套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可以全面地适用于安全管理的实践操作层面。而在民航安全管理体系上ISO 9000质量标准体系大力推荐的是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简称为QMS)该安全管理体系中最主要的就是八项原则,即“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关系”。在这八项基本原则中,最重要的就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以及“持续改进”这两个根本原则。从以上八项基本原则可以看出,QMS体系主要将重心放在“人”上。

安全管理理论发展到现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最有效的提高一个系统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的方式是在一个系统的安全思想的统筹下进行分析,即要保证系统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安全的,每一个阶段都必须将其潜在的危险降到最低,这才是建设我国民航业卓越的安全管理体系的根本所在。

2 构建并贯彻合理的安全目标和指标体系

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项系统性的、长期性的、艰巨性的任务。随着SMS和QMS双体系的不断发展,国际上对民航业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越来越细。中国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应该适时制定一套完整的安全目标,并开发配套的指标体系,紧随国际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发展的脚步,及时地、持续地更新自身管理体系,力图将挑战变成机遇,以赶上甚至超越国际一流水平。

首先在领导层面,应进行全面的初步安全评估,合理规划风险控制,拟定合理的安全目标和各项体系指标,构建一套适合企业自身的SMS方案。其次,不能纸上谈兵,关键还要严格执行安全管理方案,将安全目标、风险管理落到实处。例如,设置安全风险预警阀值,实现对整个系统的动态、实时监控,保证安全指标信息的及时采集、传递、分析和交流,确保安全管理文件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最后,但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应完善安全管理体系中的应急处理系统,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可以立即形成有效的应急方案,全面调度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其他各个部门迅速响应、配合,将时间的后果控制在最小的影响范围内。

3 以人为本,建设成熟的机务队伍

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是民航业的生命所在,而民航安全管理最核心的运作单位还是“人”,因此,我国民航业在安全管理上还应大力培养高素质的机务队伍。

从实践层面看,机务人员往往最先发现安全问题,并第一时间地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他们是站在民航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最前线的战士,因此,建设一支成熟的机务队伍对于建设我国民航安全管理体系至关重要。具体而言,应提升企业、甚至是整个产业的安全文化素养,尤其是在机务人员的具体培训中,应当贯彻安全理念,将安全指标作为每一个机务人员的考核标准。其次,对飞机进行可控性维修,绝不守株待兔,而是主动出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严格的领导和组织各项机务工作,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事前要组织严格缜密的预先检查,进行过程中要开展全方位的严格的过程监督,事后更要无缝衔接严格的反馈程序和后续跟进事项。

4 结语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作为经济发展先头兵的我国民航业越来越得到社会、政府的关注,而大众对我国民航业越来越高的期待也意味着对我国民航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的急切呼唤。在民航安全的哲学中,一个好的过程不仅重要,相应地产生一个好的结果更加重要。可以说,在民航安全管理上,就是“以成败论英雄”。只有“严”字打头,严格指挥、严格把关、严格用人、严格检查、严格操作,真正贯彻安全管理体系中的规章制度,在一言一行、一铆一钉中实践“安全第一”的理念,真正把安全作为航空的第一要事,才能将我国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带上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ICAO安全管理手册(SMM)[G].国际民航组织,Doc 9859 AN/460(第一版),2006.

[2] 张建平.空管安全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差异分析[J].北京:空中交通管理,2007(4):40-43.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篇(4)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1建设工程安全监督存在诸多瓶颈和制约因素

为了降低建设工程的事故发生率,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机构也采取了大量对策和措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安全监督管理。但是,受客观因素制约,这些对策和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有效遏制安全事故频发的现状。

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发展和完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从现实来看,它的发展已经滞后于社会的发展速度,因而暴露出诸多矛盾和问题,如监督机构在建设工程安全监督中扮演什么角色;项目施工阶段是工程安全控制的薄弱部位和关键环节,也是监督机构重点监控的阶段,如何对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如何调动各参建主体的积极性?如何确保安全防护用品性能达标等等。其中如何确保施工安全,遏制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发生,成为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研究的重要课题。

2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要意义

2.1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有利于社会和谐。

安全事故的发生,损坏了公众利益,破坏了企业形象,影响社会和谐。党的十提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观点就是 “以人为本”,人的生命是无价的。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就是在施工过程中,确保施工现场所有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避免伤亡发生。

2.2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稳发展。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完善,还不能够实现市场条件下的自由竞争,为加快经济发展,政府大开方便之门降低市场准入,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现代化建设,使得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县域经济繁荣发展。政府也在摸着石头过河阶段,一些资信不佳的企业也想从开发建设中分一杯羹。他们为了承揽工程,压低工程报价,造成建设领域恶意竞争;为了最大幅度的获得利润,甚至以牺牲安全为代价,造成了安全生产事故的高发。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就能够规范建设领域的安全生产行为,淘汰管理混乱的企业,促使建设领域的生产企业重新洗牌,创造公平竞争、自由竞争的良好秩序,从而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2.3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能够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农民工是我国建设领域从事一线操作的主要力量,近年来,他们工作条件坚苦、工资拖欠不发、伤亡事故频发、权益保障不到位的现状仍未得到彻底改善。年轻一代特别是 80后和 90 后不愿从事该行业,从业人员出现断层。建筑工人主要集中在 40-60 岁年龄段,年龄结构偏大,这部分人群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较大。同时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教育和严格的上岗培训,总体素质偏低,在施工过程中,他们是隐患制造者,也是事故受害者。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一个重要职能就是保护这些弱势群体的人身和生命财产不受损失。

3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分析

3.1组成要素

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由安全监督机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材料供应单位和中介组织组成,各方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承担整个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

在这一体系中,安全监督机构是最高层次的管理者,它监督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的安全生产行为。建设单位是次高层的管理者,他在受到安全监督机构监管,同时还可以监督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等。而监理单位是第三层次的管理者,他受到安全监督机构和建设单位的监管,同时还管理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行为。施工单位处在管理体系的最末端,是名副其实的被管理者。但是建设项目能否确保施工安全不仅仅是施工单位的责任,而是所有相关部门共同作用的结果。

3.2管理模式

我国目前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是由国家监督、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社会监督四个基本面组成。从纵向来看,主要是依靠上级机关对下级部门业务考核,新标准、规范的宣贯以及执法能力培训等实现监督管理;同时下级机关及时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情况,使上级能够及时调整政策,促进安全生产工作。从横向来看,主要是依靠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参建主体实现对建设项目的安全监督管理;并且引进社会力量,调动群众和新闻媒体,及时曝光和举报建设工程违法违规行为。同时施工企业内部要加强自控,扎实提高从业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身素质。

3.3管理职能

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根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28001-2001)的相关要求,依靠国家赋予的权利,强制纠正工程建设过程中危害从业人员安全与健康的行为,监督安全防护用具和相关资源的配置和使用、力促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通过对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定义的描述,决定了其职能主要有:

其一、预防职能。在项目建设实践中,各项目均有较大差异性,把握好项目特质,对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辨别、分析和评价,采取合理的措施,有效管控风险因素,降低风险级别,提前编制应急预案,防止事态扩大,确保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预防事故发生。

其二、补救职能。一是发现并及时消除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发现并制止从业人员的“三违”(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行为;二是对于发生安全事故的,采取合理措施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消除社会影响。

其三、评价职能。通过对辖区内的建设项目所使用的安全防护用具(如脚手管、安全网、安全带、安全帽等)、大型起重设备(塔吊、物料提升机、施工电梯等)、施工机具(搅拌机、电焊机、对焊机、弯曲机等)、临时用电(TN-S系统)和安全资料等进行监督检查,对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条件进行评价。

其四、信息职能。搜集建设项目安全生产信息,畅通主管部门与企业之间信息传递渠道,降低信息不对等造成的对立,减轻监管的盲目性,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的主动性。

3.4管理内容

政府建设工程安全监督工作是以工程实体是否形成为界线将其分为施工前的安全监督、施工中的安全监督和竣工后的安全监督三个方面,是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管理思想的具体体现。

开工前安全监督机构要对项目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评审,其内容如下:审查建设单位保证施工安全的措施、安全文明措施费用列支情况、达到施工队进场条件;审查施工单位安全生产制度、安全生产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的配置、各专项施工方案、施工现场强制性标准的执行情况。施工许可证颁发机关对审查的结果有异议,可以对现场进行复查。

施工期间的安全监督管理是整个安全监督最重要的环节。施工过程动态性使得安全隐患也呈现动态性,建筑工人物化的劳动变成了工程实体,该过程的安全监督仅仅依靠安全监督机构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设计、建设、监理单位的密切配合。该阶段的安全监督需要把各方主体的安全行为纳入监管的全过程,使其相互制约,互相监督。

竣工阶段的安全监督管理是针对装修施工阶段的安全监督管理。这一阶段管理的核心是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主要内容是施工用电、施工机具、外挂吊篮的管理以及各工种交叉作业等。

参考文献: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篇(5)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发展,建设工程在全国各地不断出现,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施工过程中的一些不可预料的自然因素外,出现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尤其是工程人员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应该切实加强施工人员,包括间接的管理者和直接的施工者的安全防范意识,有效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一、影响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的因素分析

1、施工人员因素

参与施工过程的人员主体主要是管理者和操作者。管理者的素质高,安全管理的决策能力就强,企业和工程项目的施工就会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操作者拥有过硬的职业技能,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的原则,才能够有效地保证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施工。

2、施工材料因素

施工材料的质量是保证施工安全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就不可能符合标准,因此也难以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严格加强对建筑工程所需材料规格和数量的控制,是安全施工的重要保证。

3、施工方法因素

施工过程中的方法,指在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和检测手段等。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管理、工艺、组织、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以保证方案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

4、施工环境因素

影响施工质量的环境因素主要有:(1)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水文地质条件;(2)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保障体系和质量管理制度等;(3)员工劳作环境,如人员配备、工程设备、工作地点等;(4)人文社会环境,如社会风俗习惯、治安条件、社会富裕程度等;(5)自然气候环境,如气象条件、温度湿度、风雨雷电以及自然灾害等。

二、工程建设施工安全评价体系

1、施工安全评价要素层次列表

根据总体目标,并将由其引出的指标和隶属于指标的要素分层次排列,由以上要素分析结果,可将体系分为3层,第一层是目标层,第二层是指标层,第三层是要素层,由此建立评价要素层次列表(表1)。

表1施工安全评价要素层次列表

目标层A 指标层B 要素层C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评价A

施工人员因素B1

管理者C1

操作者C2

施工材料因素B2

材料规格C3

材料数量C4

施工方法因素B3

技术方案C5

工艺流程C6

组织措施C7

检测手段C8

施工环境因素B4

工程技术环境C9

工程管理环境C10

员工劳作环境C11

人文社会环境C12

自然气候环境C13

2、施工安全评价矩阵

根据资料研究,并对相关的一些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将专家的打分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平均所有专家的打分,得到本文层次结构模型中各层次要素两两比较构造的判断矩阵,本论文采用专家打分法对表1中的各层次要素构造评价矩阵,以A评价矩阵为例,如表2所示。

表2A评价矩阵

A B1 B2 B3 B4

B1 1 1 1 3

B2 1 1 1 3

B3 1 1 1 3

B4 1/3 1/3 1/3 1

3、评价矩阵一致性

运用方根法计算各评价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及其相应的特征向量,将评价矩阵最大特征根外的特征根的平均值的负值,作为度量矩阵是否满足一致性的标准,记为 。

评价矩阵一致性的度量,采用随机平均一致性的指标 值(如表3)。

表3随机平均一致性指标( )

矩阵阶数 1 2 3 4 5 6 7 8 9

0.00 0.0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5

评价矩阵的一致性指标 与同一阶次随机平均一致性指标 的比值称为随机一致性比率,记为 。当

时,即认为评价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经检验,所有评价矩阵均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4、建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

综合以上的计算结果,可建立工程建设施工安全评价体系,如表5所示。

表5工程建设施工安全评价体系

层次B

层次C B1 B2 B3 B4 层次C总排序W 优先

顺序

0.300 0.300 0.300 0.100

C1 0.50 0 0 0 0.150 1

C2 0.50 0 0 0 0.150 1

C3 0 0.50 0 0 0.150 1

C4 0 0.50 0 0 0.150 1

C5 0 0 0.25 0 0.075 5

C6 0 0 0.25 0 0.075 5

C7 0 0 0.25 0 0.075 5

C8 0 0 0.25 0 0.075 5

C9 0 0 0 0.25 0.025 10

C10 0 0 0 0.30 0.030 9

C11 0 0 0 0.15 0.015 11

C12 0 0 0 0.15 0.015 11

C13 0 0 0 0.15 0.015 11

从上述工程建设施工安全评价体系可以看出,影响施工安全的主要因素是:工程管理领导者和施工技术人员的素质,以及施工材料的质量。

三、提高工程建设施工的安全管理水平

根据工程建设施工安全评价体系,认为从以下方面可以提高工程建设施工的安全管理水平。

1.增强工程建设施工领导者的安全意识。

工程建设施工的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性的工作,因此,安全管理队伍素质的高低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目前我国的工程建设施工安全事故的频发与工程项目参与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有密切关系。因此,增强领导者和施工者的安全意识,将安全管理落到实处,是解决工程安全问题的关键。

2.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

工程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要确定所需材料的品牌、材质、规格,精心测算所需材料的数量,组织材料商供货并做好调研选好合格材料:(1)检查材料生产商及供货商的相关手续是否合法且完备;(2)考察材料生产厂家的经营状况、销售规模和配套服务保障等情况;(3)考察材料生产厂家的质量管理系统,是否取得国家及行业的相关安全资质,以及材料的质量与同行业同类产品的比较等。

总结:

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不仅关系到施工企业的生存,甚至会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提高工程建设施工的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篇(6)

二、当前我国档案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档案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当前我国档案安全管理工作方面的制度体系建设相对较为薄弱,造成了整个档案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基础不牢靠。特别是针对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安全应急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导致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经常出现档案遗失、信息丢失或失效等档案管理安全事故问题的发生。

2.档案管理安全保障技术水平不高

当前信息化时代档案管理工作早已经步入了以数字档案为主体、数字纸质档案并存的时代,对档案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一些单位的档案安全管理保障技术水平不高,档案资料的安全完整性很容易受到威胁,一些的核心档案资料甚至出现泄露问题。

3.档案安全管理专业技术人才较少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安全意识、学习能力等普遍要求较高,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队伍力量不足、素质不高,而且普遍缺乏档案管理安全意识,再加上没有必要的教育培训,制约了档案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优化档案管理安全体系建设的措施

1.完善档案安全管理保障制度建设

在档案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建设上,首先,应该建立科学的档案资料收集制度,特别是全面利用前端控制理论,加强档案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对不同档案资料的重要性、归档保存要求等进行明确,合理分级确定不同的安全管理措施。其次,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强化档案安全保管制度的建设,为所有档案建立全宗、档号,并编制好档案检索查询目录,全面掌握所有的档案资料;同时,对所有的档案资料进行定期检查,确保档案载体的安全性,尤其是对于电子档案载体,必须设置相应的防磁化、防复制保护技术。第三,建立有效的档案管理安全应急制度,重点是针对档案管理工作建立相应的安全预警机制以及损坏档案资料的恢复工作,以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可靠。

2.提高档案安全管理技术保障水平

对于档案安全管理技术保障水平的提升,重点应该针对当前信息化、数字化的特点,合理的确定各种安全管理方案。首先,在档案的安全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档案馆建设标准的要求,对档案馆的库房、机房等进行标准化的建设,避免档案资料受到各种物理、化学或者是生物灾害的影响。其次,重点加强对电子档案的安全保障管理,对于一些涉及保密需要的档案资料,必须采取防扩散加密技术进行处理,同时对于一些重要的数字档案必须建立自动备份以及异地备份技术,并加强对防火墙技术、安全检测技术、虚拟网络技术等网络安全技术的运用,以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可靠。第三,应该加强对档案安全修复技术的研究应用,对于一些有损坏的档案资料及时制定档案修复技术,或者是与外部修复服务商合作,提高企业的整体档案安全管理水平。

3.加强档案安全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在档案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上,一支合格的档案管理工作队伍是基本的要求。首先,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引进选拔上,应该尽可能的引进高层次、创新能力强的人才充实到档案安全管理工作中。其次,应该重点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教育培训,除了必要的档案管理知识以外,还应该加强档案安全管理理念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教育培训,使其既可以准确的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程序以及安全管理要求,同时也可以有效运用各种信息化手段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4.提高档案资料的保密管理水平

在档案的安全管理工作中,保密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安全管理要求。对于保密管理,首先应该根据档案资料的不同性质,准确的确定档案资料的保密等级以及使用权限,严格进行权限的控制管理。其次,在这些档案资料的管理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档案资料的传输和复制,尤其是加强对各种照相机、录像机、智能手机使用的控制,以免资料泄露造成档案管理安全事故。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篇(7)

呼叫中心最早兴起于欧美国家,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由美国技术人员研发而成,其集成了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电话技术,采取语音通话方式,是电话呼入与电话呼出业务于一体的语音服务系统。为了保证呼叫中心安全有序的运行,需要对其安全质量进行管理。但是目前呼叫中心安全质量管理中存在质量目标与实际需求不符、安全质量控制不到位等问题,需要制定相关的安全质量标准管理体系,为呼叫中心安全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笔者就职于电力客服中心,深知呼叫中心安全质量标准管理的重要。为此,根据日常工作经验积累及分析,就呼叫中心安全质量标准管理体系建设做出如下研究。

一、制定符合实际的安全质量管理目标

呼叫中心安全质量标准管理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且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需要集合目前呼叫中心安全质量管理现状以及管理要求,制定一个符合实际的安全质量管理目标,对呼叫中心安全质量标准管理工作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1]。为了适应呼叫中心安全质量标准管理体系建设活动的长期性特点,结合国家电力客服中心的实际情况,根据已经开展及正在开展的安全质量管理工作情况,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出发来制定安全质量管理目标:(1 )呼叫中心安全质量管理目标必须要符合呼叫中心实际安全质量管理需要;(2 )呼叫中心安全质量标准管理工作根本目标是对呼叫中心的安全质量控制而不是纠错;(3 )呼叫中心安全质量管理目标的制定还需要适应新技术的特点;(4 )呼叫中心安全质量标准管理就是要平衡管理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度、成本和质量。

二、构建安全组织结构

呼叫中心组织结构的构建实际是将安全质量管理业务职能部门、呼叫中心监管部门以及呼叫中心运行维护团队三部分的管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将三部分组成一个整体,共同对呼叫中心的安全质量进行管理[2]。就组织结构的构建而言,首先要确立合理的结构体系。根据呼叫中心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各个流程及管理需求,分别成立系统开发管理小组、系统配置管理小组等,由所有技术人员共同组成呼叫中心系统开发、测试管理小组;由相关业务部门成员共同组成呼叫中心系统配置、变更管理小组;由呼叫中心运行维护团队的主管人员和监管部门的人员共同组成呼叫中心系统技术评估小组以及质量管理小组,以此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组织结构。其次,在明确了组织结构内部体系之后,还要对各个小组安全质量管理责任进行分工。开发管理小组根据呼叫中心的安全质量目标和标准,做好系统的开发管理相关工作;配置管理小组需保证开发工作安全有序的完成,将系统代码、开发文档等资料进行不可篡改的存档管理;测试管理小组应严格根据呼叫中心系统各个程序的详细设计说明书,对呼叫中心系统的各个功能完成测试工作,要求呼叫中心系统的每一个功能以及每一个模块都能正确实现;变更管理小组要保证系统开发过程符合安全质量管理标准,详细记录变更过程,并将记录结果及时反馈给其他管理小组,为其他小组工作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依据;用户反馈的质量问题,及时向其他小组反馈相关信息,以完善系统设计。

三、安全质量评估改进

对呼叫中心安全质量评估,实质就是对呼叫中心进行技术性审查。而目前现行的大部分呼叫中心安全质量评估方法,多是针对系统测试阶段的技术,忽略了对系统开发过程的技术评估,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呼叫中心安全质量管理成本,最重要的是会增加呼叫中心安全质量管理难度。所以,在对呼叫中心安全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工作中,要对安全质量评估进行改进,优先对呼叫中心开发环节中开展技术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呼叫中心安全质量问题[3]。对于改进的安全质量评估要包含三方面:首先要明确呼叫中心安全质量评估目标,详细掌握呼叫中心可能出现的安全质量问题,根据呼叫中心系统开发过程中记录和整理的信息,建立呼叫中心系统可能存在的潜在安全质量问题汇总表,为呼叫中心安全质量评估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4]。其次要结合呼叫中心安全质量评估标准,制定合理的安全质量评估工作流程,使呼叫中心安全质量评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及时发现安全质量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最后,在对呼叫中心进行安全质量评估过程中,工作人员要端正对于呼叫中心技术评估的工作态度,认真仔细地分析出呼叫中心安全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确保呼叫中心能够安全有序地运行。

四、应急管理

在呼叫中心安全管理中难免会出现紧急情况,做好应急管理也是呼叫中心安全管理的重要项目。首先,应明确应急管理的范围,其中包括会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严重影响系统支撑的事件以及其他突发事件。其次,在应急管理中,应严格遵循应急管理原则。第一,预防为主,防大于治。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制定紧急应急预案,进行应急演练,使个小组成员都熟悉应急处理方法,善于总结经验,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第二,服从指挥,分工合作。当发生紧急情况时,各部门各小组应统一听从应急管理部门管理,通力合作,最大程度降低损失。第三,完善技术,健全机制。在日常开发、管理工作中,应不断提升技术能力,完善设备设施,提高工作人员专业能力。结合工作实际情况,根据应急事件发生频率,评价应急事件频率等级,再根据事件影响范围,评估其安全等级,以此为后续工作提供指导。

五、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除了以上提出的四点之外,若要实现呼叫中心安全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的构建,还要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将呼叫中心安全质量管理的标准真正融入体系建设工作,提高呼叫中心安全质量意识[5]。根据呼叫中心安全质量管理工作需求,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包含以下四点内容:一是结合正面或反面的呼叫中心安全质量管理案例开展培训,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使管理人员全面掌握呼叫中心安全质量问题出现的原因,明确了解在呼叫中心安全质量管理工作上的专业技能缺陷;二是加强呼叫中心安全质量理论培训,着重讲解现行的IS089611 :2010 呼叫中心安全质量管理标准以及管理思想;三是加强呼叫中心安全质量实践培训,通过实践操作,使管理人员了解呼叫中心安全质量管理流程,以及重点掌握的管理方法,以此提高自身的安全质量管理能力;四是采取互联网+手段,利用现有培训系统、APP资源,整合线上线下安全课程培训。通过以上四点培训,可进一步完善呼叫中心安全质量标准管理体系的建设。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呼叫中心安全质量标准管理体系进行的研究,是以笔者工作为基础,以电力客服中心为大环境,做出的分析研究,对呼叫中心安全质量标准管理体系的建立从上述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此次研究完善了呼叫中心安全质量标准管理体系的建设思路,对未来工作的开展具有借鉴作用。但不足之处在于研究范围较小,以笔者就职单位为中心,今后将从更大层面对此做出补充研究,以求为呼叫中心安全管理提供更大助力。

参考文献

[1]李争红,陈本炎,邵国兴,等.高校后勤服务管理质量标准化研究――基于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指导下的后勤服务质量改进[J].高校后勤研究,2018 ,24 (S1 ):111-112.

[2]赵祖明,武刚,尚彦鑫.解析“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与“产品实现标准、基础保障标准、岗位标准”的关联[J].标准科学,2019 ,69 (1 ):115-120.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篇(8)

(一)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主要安全理念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安全制度文化以及安全行为文化四大方面。

安全理念文化不仅是企业安全文化的中心,更是企业职工的安全文化理念的集中表现,更是企业职工安全愿景的传达,是企业职工行使安全使命的根本性准则。安全物质文化不单单是企业外在物质形象的体现,也是企业安全视觉形象的呈现,表达着企业职工甚至社会大众对于企业安全工作的整体性认知,这包括了企业安全标志、企业安全场所、企业安全环境等一系列安全因素。安全制度文化是指企业安全组织结构以及企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着重依法建立安全制度,落实安全制度责任到人,安全责任到岗位。安全行为文化具体包括企业安全行为准则、安全思维方式、安全操作规范等内容,代表着企业职工安全法律法规的共同遵守,安全承诺以及安全操作职责的共同完成。

(二)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企业安全工作的全面发展,提升企业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达成企业安全价值共识,不断以正确的安全理念为指引规范企业职工安全行为,健全良好的安全工作氛围,为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更好的精神支撑。具体可以体现在三个层面,第一,通过安全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企业安全文化核心理念水平,获得企业职工的广泛认可和认真落实。第二,通过安全文化建设进一步强化企业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规范安全工作操作技能,落实安全行为规范要求。第三,通过安全文化建设进一步改善企业生产发展条件,强化企业安全管理基础,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规章制度并重在落实。

二、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运行

(一)落实安全责任,强化组织保障

落实企业安全责任是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基础性前提,企业应该积极的成立安全责任小组,分别落实安全责任小组的各责任人,定期召开企业安全工作会议,共同商议企业安全难题,对企业近期的安全工作进行部署,在企业内部积极推行安全工作目标管理,狠抓安全工作落实,将不同的安全责任细分到不同的单位部门以及个人身上,?⑵笠蛋踩?工作由定性发展转变为定量发展。除此之外,企业应该重视安全工作的奖罚制度,提升企业安全生产责任的力度。

(二)健全安全制度, 加大隐患排查

健全企业安全规章制度是企业安全工作全面开展的依据以及保障,企业应该结合企业安全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制度。例如在港口隐患排查中,确认港口设施经营单位是否建立制度化的安全隐患排查评估机制,对涉及安全的基础设施和设备设施的参数是否长期坚持检测跟踪和定期分析;对码头靠泊条件、危险货物港口作业条件、码头结构、环境、主要港口机械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是否进行过全面、系统的分析并做出结论。

(三)强化安全培训,强化安全素养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篇(9)

中图分类号:G40-05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在全球化经济建设的影响下,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逐年攀升。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承担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责任,所以为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高校领导者除了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之外,还要重视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以此确保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学校各项活动的稳定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对此,本文通过参考研究相关资料,针对高校的发展特点,提出了建设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措施,以期为高校发展提供有利参考意见。

1高校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作为现今社会中安全管理的重要区域,不仅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同时由于高校中人数众多,在实际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会受到严重的阻碍作用,而且影响因素较多。在高校中关于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安全保障的需要。二是公共财产安全保护的需要。在近几年中,高校里频频发生的火灾事件对学生的生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这样的状况对现今缺乏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学生而言造成了极大的恐慌。如若火灾发生,将对教学楼中和寝室楼中的学生造成非死即伤的伤害,从对学生生命的角度考虑而言,高校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很有必要。高校的建设是全社会和国家资源组合而成,主要是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环境而设立的。而火灾的发生势必要对公共财产造成损害,甚至需要对高校进行的重新建设,这样的状况势必要对物质资源和社会其他资源造成浪费。因此,避免火灾的发生,更要对高校消防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的建设。

2高校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2.1防火安全知识培训

在我国高校消防安全建设管理中,最需要加强的莫过于消防安全知识细节培训了。在大部分高校师生的认知里,都是多多少少了解一些消防知识的,但是具体描述出来,大部分师生又会变得迷茫起来,所以,加强消防安全知识了解程度,进行消防培训和演习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消防演习去推广消防基本技能的普及程度,不H让高校学生在安危时刻学会自救生存的本领,也在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上进行了强化。另外,也可以在高校课程安排表中增加消防知识课程,通过必修加选修的“1+1”模式来使学生真正将消防安全融入自身的生活当中,从而在教学中共同提高师生安全意识,无形中推动了消防安全教育机制的不断建立完善。

2.2防火安全检查制度的完善

在我国的高校校园中,想要将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到实处,需要多方面的共同推动开展。可以由学生社团或学生会进行组织开展与消防安全为主题的活动,通过绘画展、校园广播站宣传,班级观看消防题材视频等方式展开消防知识普及。还可以由院校各级领导组成消防责任小组,每周轮岗值班,时刻检查校园内消防安全隐患,一旦发现问题马上解决,从基础上将防火安全检查制度完善到位。最后从全校师生的生活作息管理方面建立监管制度,教师办公室内不得使用大功率电器,学生寝室内不得使用电热毯或“热得快”等类似电器,师生不得在校内抽烟等,从师生身边生活范围内杜绝火灾的发生。

2.3建立校园的消防队伍

在预防火灾发生的过程中,成立校园灾情救援小分队是必不可少的。高校一旦发生火灾,校内灾情救援小分队能够立即到达现场,并快速作出反应,在火灾事态未扩大之时做到了有效控制灾情。据相关机构调查研究表明,高校内部的灾情救援小分队在火灾事故发生时,将98%的火情进行了及时扑灭处理。因此,全国各大高校完全可以通过公安消防官兵的正确指导下,建立校园灾情救援小分队,在校园发生火灾时及时进行处理,保证高校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火灾侵害。另外,各大高校应该积极组织开展对校园灾情救援小分队的消防知识定期培训,由专业消防官兵指导学生进行火灾隐患的有效排除,使小分队能够及时更新消防知识内容,同时提高了自身遇到火情时的自救能力。

2.4保障消防设施的完好

为了能够更好的达到消防安全预防的效果,全国各大高校应该加大对各类消防器材经费的投资。想要建立完善的高校消防安全管理体制,购进消防设备是最基础的消防安全物质保证,消防安全效果的好坏,几乎全部取决于消防设备的水平高低,同时也对能否顺利开展消防工作的实施,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高校目前校园内为了方便师生进行实验研究,大多配备了高科技科研设备,以及电脑教室、多媒体教室等科技教学手段,如此重要的、价值巨大的公共设施,再加上高校校园人流量普遍较多等综合原因,就对消防设备的配置提出了更严苛的需求。单单是灭火器等初级灭火工具已经无法保证真正的高校消防安全,只有购进具备一定技术含量的消防设备,才能真正满足现代化消防工作顺利开展的要求。对此,各大高校应该将消防投资加入到学校运作整体预算行列,并对现有消防设施进行不断更新补充,及时做好维护和保养工作,保证消防设备能够随时使用。

3结论

本文提出高校可以通过定期组织防火知识的培训,使广大师生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同时不断完善校内安全检查制度和建立起专门的消防队伍为校园消防安全事故起到防范作用,并在日常的消防安全工作中,注意保障消防设施的完好,以此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校园消防安全事件。通过采取以上几项措施,不仅可以减少校内的消防安全隐患,还能帮助高校提升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水平,使其朝着现代化和制度的方向快速发展。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篇(10)

关键词:科学管理;公共交通;安全体系建设

Key words: scientific management;public transport;safety system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U4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4-0059-04

0 引言

城市公共交通作为大城市的命脉,这也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市公共交通作为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同时也是关系到城市能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公益事业。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相继发生了多起公交车辆燃烧和安全生产事故,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加之近两年在雾霾治理政策的影响下,全国各城市分别采取不定期限行政策,无形中增加了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营管理压力,其中安全管理无疑是迫在眉睫的一个问题。

本文首先主要对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安全现状及对策进行了分析探讨,继而通过引入公共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来对当前的公共交通系统进行全方位的实时监控和安全管理,极大的提高了公共交通系统的安全管理水平。

1 城市公共交通安全运营管理现状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与城市居民的日常交通活动息息相关,其安全性直接决定城市居民的出行体验。我国目前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整体的运营管理状况并不乐观,其安全管理和日常运营管理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难度,加之近两年来雾霾治理政策实施过程中,全国各大城市不定期限行,客观上加大了公共交通安全管理的难度。此外,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1 安检措施缺乏

我国公共交通具有公益、大众以及便利的特征,这部分特征的存在,则使得公共交通运行安全处于公共安全范围内,即需要能够做好相应的安全检查工作。安检措施方面其经常应用在铁路运输、民航以及公路运输等公共出行方式中,在这几类安检工作中,安全检查措施可以说是对出行安全进行保证的基本前提。而在目前的公交车出行当中,很多地区根本没有开展安全检查措施,即在城市公交车中,任何人都可以乘坐,不仅在乘坐时没有专人查验,且没有专人值守,根本无法判断乘客是否携带危险品上车,而这也是近年来我国城市交通事故高发的一项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出现了较多的乘客携带汽油乘车、报复社会导致公交车爆燃的情况,因此导致发生了非常严重的伤亡情况,该种情况的出现,同现阶段我国公共交通安全体系建设安检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

1.2 管理不到位

在公共管理安全体系建设中,科学管理在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做好相应的管理,则会因此导致严重事故的发生。如在前些年成都发生的一起公交车爆燃事故中,当事故发生之后,无法找到公交车安全锤,乘客在危险情况下不能够破窗逃生,同时,公交车存在较为严重的超载情况,进一步加大了事故后果。厦门BRT发生的一起公交车爆燃事故中,当公交车已经发生着火情况之后,司机却没有立即停车疏散乘客,而是坚持将车开到站台位置停靠,在着火情况下,该种操作方式无异于火上浇油,对事故的发生以及扩大起到了加剧的作用,并因此导致严重后果的发生。此外,当厦门BRT完成建设之后,就已经有市民对BRT快线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并向政府提出了解决建议。可惜的是,在建议提出之后,相关部门并没有对问题进行积极的采纳,并最终导致严重事故的发生。可以说,这部分情况的存在,同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具有直接的关联,正是管理方面不到位情况的存在,不仅直接导致事故发生以及后续的救援,且因在事故情况下没有做出正确处理导致事故向着更为严重的方向发展。

1.3 公共交通安全教育缺失

在公共交通事故发生之后,公众往往会进入到一个慌乱而无助的状态,在该种情况下,良好的公共安全常识可以说是保证公众自救的关键依据,而在现今城市交通当中,公众在基本公共交通安全常识方面却存在十分缺乏的情况,如即使公交车已经满员,仍然要挤进去,并使得公交车达到了饱和,乘客在车上即使连正常的移动都无法进行。在该种状态下,如果因各类因素的存在发生爆燃事故,可想而知将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在拥挤的公交车当中,乘客逃生将存在非常大的困难,而从安全角度考虑,如果在公交车的运行过程中就做好最大载客量的限制,那么即使事故发生,乘客下车自救的机会则将增大,也将有效降低事故后果。对此,就需要能够积极加强公众在公共交通安全方面的意R,通过意识的加强做好日常出行防范、以此对交通事故以及事故后果的扩大起到积极的防范作用。

2 完善公共交通安全体系对策

2.1 构建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系统,运用网络科技加强安全监控

公交行业信息化建设投入遵循企业为主、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相结合原则,企业通过自筹资金负责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集群调度系统、智能场站建设和公交站点信息服务系统等的建设与维护,以及员工培训等投入,并纳入企业经营成本。提倡由第三方机构参与公交信息建设和服务,政府对涉及公众服务和行业管理等信息内容购买服务。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参与,以提高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效率。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细节虽然因城市而异,但是都有一个通用的模式,见图1。

2.2 加强安检

对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乘客积极开展安全检查,是实现我国交通安全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能够在从源头避免交通事故发生的基础上实现对乘客生命财产安全的保证。在所有交通工具当中,飞机事故率最低,除了飞机自身可靠性以及较高的飞行技术保障之外,安检是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措施。在乘坐飞机时,其所开展的安检工作十分严格,不仅需要在过安检时要做好包裹以及自身携带物品的扫描,甚至是一瓶矿泉水都不允许带上飞机。而同飞机相比,公交车基本上不存在安全检查,乘客是否携带危险品上车,谁也不能够掌握,而这也可以说是影响公交运行安全的一项重要因素。对此,在未来的工作当中,就需要能够对公交系统的运行安全引起充分重视,在城市公交系统当中强制安检。而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安检技术十分成熟,通过在不同公交车上做好安检设备的安装,则能够从技术层面对不法分子作案的可能性进行杜绝。同时,在对安检设备安装时,也将会因此提升公交车的运营成本,对此,政府则需要能够加大城市交通安全方面投入,在该方面加大补贴力度,或通过对公交运营价格适当提升的方式抵消安全设备带来的成本负担。人的生命是无价的,同人的生命相比,设备成本负担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

2.3 科学管理

管理的科学与否可以说是对社会现代化情况进行衡量的重要标志,要想真正实现安全公共交通体系建设,科学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在之前我们提到的公交车爆燃事故当中,公交车超载情况既是对管理缺位的一种充分体现,也是对公共交通事故后果的加剧。作为城市公交公司,不应当不加变化的对公交车辆进行安排,而是需要根据城市不同时段人流情况对公交车辆进行合理的调配,以此实现对公交车辆的动态管理,即在对本城市交通情况充分把握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分流、增加运力以及科学规划等方式避免出现超载情况。而除了做好公交超载情况的科学治理之外,也需要能够在城市公共交通当中做好运行方面的强化管理,即在做好视频监控设备安装的基础上对公交运行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将公共交通当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消除。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其逃生工具、安全门以及卫生消毒等方面的维护可以说是对公共交通安全进行维护的重要措施,虽然这部分工具从外观角度看来并非关键内容、甚至在平时交通运输当中很少用到,但却会在关键时刻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2.4 加强公共交通安全教育

在城市交通安全工作当中,做好公众的交通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该类安全教育的开展,则能够帮助司机以及乘客都能够形成好的交通安全常识,在事故发生之前,能够形成基本的安全考虑,在外出以及工具乘坐之时就能够做好各类安全内容的防范。在事故发生中,不会惊慌失措,在临危不乱、科学有效开展自救的情况下,在保证自身安全、避免此生事故发生的同时做好帮助协作作用,降低事故后果。在事故发生之后,能够有序逃生,降低灾害伤亡,可以说,这部分能力非常重要,也绝非依靠乘客的自我认识就能够形成,而是同长久的公共交通安全教育分不开的。在该项工作实际开展中,要充分重视、严格落实,避免该项教育出现流于形式的情况,需要在公众当中经常开展,无论是普通的乘客还是司乘人员,都需要定期的接受这方面教育。同时,交通部门也需要在城市当中定期开展交通事故演习,加大媒体如报纸、电视对该演习活动的宣传,通过该种方式使公众能够在心灵深处对公共交通安全形成更为清晰的认识,在共同实现公共交通事故发生情况防范的基础上提升自我自救能力,最大程度降低公共交通事故发生所引起的危害。

2.5 构建良好的社会安全网

在整个社会当中,公共交通安全并非是孤立存在的一项内容,而同社会上公共卫生安全、信息安全、食品安全以及建筑、医药等各方面都具有密切的联系,并共同形成公共安全。虽然在公共安全这个较大的领域当中,安全的不同方面具有一定的区别,但同时也具有密切的联系。如在前些年贵阳公交车爆燃事故中,携带汽油上公交车、点燃汽油导致公交车爆燃的犯罪嫌疑人之所以作出这样的举动,即是因为其在生活中怀疑其妻子出轨,为了对心中愤怒进行发泄所作出的报复社会举动。而在厦门公交车爆燃事故中,犯罪嫌疑人作出犯罪举动的原因,即是到当地派出所更改年龄遭拒,在诉求无门的情况下决定以此方式报复社会,并因此导致严重事故的发生。这部分案例的存在,都充分体现出了社会安全网对交通安全事故预防方案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在事故当中,犯罪嫌疑人自身因素固然重要,但试想一下,如果这部分不法分子心中的诉求以及不满能够得到满足以及释放,则可能会避免这些悲剧的发生。对此,就需要政府部门能够秉承为民服务的原则,在工作中恪尽职守,使具有诉求的民众具有申诉的渠道以及途径,则不会因诉求无门导致绝望、不会因绝望而做出报复社会的行为。除了做好群众正常诉求的满足之外,政府还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做好民生的改善工作,对普通民众的教育、社会保障以及医疗方面做好保障,在使普通民众具有生活保障的情况下形成好的社会安全网构建。

3 实践研究――上海地面公交行业信息化建设

2013年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关于推进本市地面公交行业信息化工作的实施意见》以来,以巴士集团、浦东公交两大集团公交信息化示范工程和交通运输部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为抓手,积极推进公交行业信息化工作,目前已基本建成集行业监管决策、企业运营调度和公众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公交行业信息化体系框架。按照“掌握现状、找出规律、科学诱导、有效指挥”的总体指导思想,以一机三屏的方式,全面、实时整合、处理全市道路交通、公共交通、对外交通领域车流、客流、交通设施等多源异构基础信息数据资源,实现跨行业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和交换,基本形成覆盖全市的交通综合信息应用服务体系。

中心城区基本实现一体化车载信息系统全覆盖(如图2所示);完成150个公交首末站的RFID基站建设,2000辆公交车安装了RFID电子标签;完成2111个POS机改造工作;完成945辆公交车的智能投币机的改造安装工作,试点265套客流采集仪对上下车客流进行采集,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道路交通状态判别与实时展示,以可变信息标志,展示道路交通状态等实时信息和交通视频(如图3所示)。通过车载信息系统,畅通了数据的采集渠道并实时传递,与公交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交互,公交站亭建成1600块LCD55寸显示屏、1700根太阳能电子站牌实现了车辆实时到达信息的,继而通过客流量监控界面(如图4所示)实时调控车道信息。4600余站点通过手机扫描设置的二维码标识,获知该站经停公交车的信息。基于智能手机“上海公交”APP的个性化服务,除了具有出行规划、线路站点查询等功能,目前已实现965条公交线路的实时到站信息,并具有公告和线路评价等互动功能(如图3所示),为新一轮智慧公交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总体来看,公交监管系统可对企业服务质量、运营安全、运营成本进行动态监管和定期评价,实现对人员、车辆、线路的过程化管理,增强行业优化配置车辆、优化公交线网布设的能力,提高了管理与决策的科学性。

4 结语

在我国现今城市发展建设、交通事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对于交通安全也具有了更高的诉求。在上文中,我们对科学管理加强公共交通安全体系建设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通过安检工作的加强,能够避免不法分子有机会实施犯罪;通过科学的管理,有利于实现公共交通安全隐患消除的基础上提升交通工具运行可靠性以及安全性;通过公共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则能够使公众在形成较高危机意识的情r下掌握自救知识,减小事故伤害;通过良好社会安全网的构建,则对公共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预防起到重要作用。在未来工作中,需要交管以及城市管理者能够从上述内容着手,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切实提升公共交通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纪志龙.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创新发展的若干建议[J].人民公交,2014(01):46-49.

[2]胡杏.浅谈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理念[J].青年与社会,2013(12):44-46.

[3]章继光.城市公共交通的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J].交通与运输,2013(03):55-56.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篇(11)

虽然目前高校安全得到了高度重视并采取了诸多有效措施,但在学生安全管理方面仍存在不少的漏洞,安全事件仍时有发生,一些安全管理问题需要长期关注和不懈努力,完全杜绝安全事件发生不太现实,我们要做的就是做好风险管理和控制,减少不安全事件发生,把风险降低到最低的程度。

一、高校学生面临的安全风险

1.由心理问题引发的安全问题

进入大学后,全新的生活、学习、人际关系环境带来的适应问题,之后又面临经济的、学习的甚至预期的就业等种种压力,这样一部分同学因为心理承受能力差,就产生了心理问题甚至精神障碍,如果自身不能很好调适,又得不到学校、老师等外部关怀,就有可能发展成精神疾病,甚至发生自杀或攻击他人的安全事件。

2.网络引发的安全问题

当前大学生的生活日益网络化、数字化,网络对高校学生安全的影响日益加剧,一方面互联网的开放性、隐蔽性、虚拟性使大量不良的黄色、暴力等信息充斥集中,部分大学生沉溺网络,严重伤害部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走上自残或者犯罪道路,另一方面许多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开展各种犯罪活动,如网络诈骗、盗窃等造成大学生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

3.消防安全问题

由于高校规模扩大,高校学生和设施密度不断增大,特别是部分高校老旧建筑物多,电气线路老化,消防和防火设施也不完善。再加上高校消防制度宣传贯不力,管理不到位,师生消防意识不强,部分学生宿舍内违规用电,私拉乱接电源,乱丢烟头等导致近年来我国高校火灾事故频发,更有2008年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学生宿舍火灾4名女生被迫跳楼身亡的惨剧。校园里学生公寓和礼堂、会场、食堂、超市等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的消防安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4.食品安全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发展,高校食堂由社会力量承包,社会餐饮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食品品质、安全和卫生状况有所下降,高校食堂食物中毒事故发生率不断上升[1](高校食堂卫生安全隐患及其消除)。另外当前高校周边有许多大排档、小饭馆、街边烧烤、小食摊点,这些摊点、饭馆规模较小,经营不正规,甚至没有正规执照,没有为了降低成本,以劣充优,卫生条件差,食品安全隐患重重。

5.交通安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扩招,高校校园面积一般都比较大,校内各种车辆均有通行,许多高校门口就是主干道,车流量大,特别是一些郊区的高校,周围交通状况更为复杂,学生为采购物品、休闲或其它消费,常常出入校门时要穿越交通要道,若安全意识不强或管理设施不到位,也常常酿成严重交通事故甚至人员伤亡。

6.治安安全

校园治安问题可区分为校园内治安问题和校园周边治安问题。大学生由于不同的生活习惯、道德水准、性格差异等,常发生矛盾引起冲突甚至打架斗殴。还有个别学生素质不高,物品失窃现象也会时有发生。另外校外人员入内盗窃、行凶抢劫以及诈骗等刑事案件亦时有发生。现在的大学校园,尤其是新校区,大都是城乡结合部,治安状况比较复杂。同时校园周边还形成了不少私营网吧、小饭店、个体的出租房等,这些地方往往也是与学生相关的安全事件常发生的地方。

7、政治安全

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也就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得主要拉拢腐蚀的对象[2]。西方思潮、价值观和宗教的渗透使得部分大学生思想上动摇、价值观扭曲,甚至成为敌对势力的帮手,开展非法集会、间谍等破坏活动,影响校园和社会稳定。

8、因学校自身管理因素可能引发的安全问题

现在的大学生多数自我意识较强,也有不够成熟的地方,理解和处理问题易片面冲动。学校在实施管理和服务的诸多方面都可能产生或引发安全问题,如公寓管理、水电供应安全、食品安全、餐饮供应的质量和价格等,各类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的执行等,这些都可能引发校方与学生之间的纠纷、摩擦,如处理不当,亦可能产生安全问题,甚至酿成影响稳定的重大事件。

二、高校学生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近年来高校学生安全事故频发,不少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受到伤害,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不少,高校没有足够的防范措施是其中极为重要的原因,从而暴漏当前高校学生安全管理体制的问题,高校缺乏一个有效的对学生安全风险预警和防控、指挥与协调的平台-安全风险管理体系[3]。如何建立高校学生安全管理体系,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梳理现有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建立起切实有效的高校安全管理体系,必须制定好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制度体系[3]。应在对当前学生所面临的安全风险进行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认真梳理高校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完善、便于执行的安全制度体系,包括建立健全学校校园安全保卫制度、宿舍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值班制度、消防制度、请销假制度、师生定期健康体检制度和情况报告制度等安全、卫生制度,制定和完善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使学校安全工作有章可循,使安全安全首先有制度保证。

2.明确划分安全责任

高校内部的每个部门、岗位都要有安全责任并承担相应的义务,编织严密的安全责任网络,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签订《学生安全工作责任书》,包括与学生安全没有直接关系的部门和人员,设立科学的安全评估和奖惩机制,并加大、宣传和考核力度,约束不安全行为和防止不安全因素的发生,营造全员安全观念,以确保安全措施的有效落实。

3.加强安全基本建设,提供可靠硬件保障

一要加大安全投入,要按照国家和教育部对高校校园安全事故防范的要求和相关文件规定,加快改善校园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加大校园监控探头、监控摄像机等各项校园安全设施的建设,确保校园安全设施的建设符合高校校园安全防范规定;二要加强安全保卫部门的机构建设、职责完善、人员与设备的配备,积极协调当地公安部门和其他监管部门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力度,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确保人防、物防、技防的顺利建设,从而从硬件上保证学校的安全。

4.构建安全文化体系

高校要充分发挥各种媒介的力量,做到宣传舆论到位,通过文化的渗透和制度的制定、执行以及考核,加强师生对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了解和认知。同时高校保卫部门要经常对师生进行安全管理业务上的指导,引导师生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把具有文化专长的教师发动起来,参加到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来,如担任社团指导,开设讲座等,不断提高师生的业务素质和组织能力,提高安全意识与防范技能,调动大家重视安全的积极性,让“安全”观念深入人心,并贯彻到教学、科研和学习生活中,创建安全的校园环境。

5.强化学生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安全素质。

从当前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应重点抓好以下方面:一要建立一支高效的安全教育工作队伍,包括安保队伍、辅导员等学生管理队伍、心理咨询和辅导教师队伍、专业教师队伍和学生骨干队伍,使他们懂安全、熟知识、掌技能;二要完善安全教育内容,建立以安全知识与防范技能为核心的内容体系,包括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广大师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了解和掌握诸如起居安全、用电安全、交通安全、社交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反应以及避灾、逃生等最基本的安全文化知识和自我保护技能;引导大学生学会心理调适,提高心理调适能力,预防因心理问题引发安全事件。三要综合运用各种安全教育的手段,包括日常教育、文化活动、舆论宣传、讲座等,特别是将安全教育纳入正规的教学中,编制安全教育教材,利用已有的教学体系,强化安全教育等。还要做好学生的各种安全事故应急演练,突出重点,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和防范队伍;四要积极分析和研究新形势下学生工作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探索切实可行的安全教育方法和途径,真正使安全教育成为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

6.建立校园维稳机制,维护校园政治稳定

一要通过高校辅导员、党员等学生骨干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特别是境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以及“”等活动的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二要特别注意学生的网络上的动向,防止学生相信或者通过网络传谣、进行敌对活动等网络政治安全事件的发生;三要搭建维稳平台,制定维稳工作预案,确保“”敏感期等的校园政治稳定和学校无群体闹事事件。

7.加强学生安全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制定科学应急响应预案

7.1完善安全信息管理机制,及时识别危险源

7.1.1学生报到后应立即通过查阅学生档案、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新生心理普查、入校体检等手段对全体新生进行摸底排查,初步确定家庭困难、家庭变故(单亲家庭、再婚家庭等),少数民族、心理可能存在缺陷、身体缺陷或者患有疾病的学生名单,初步建立起特殊学生信息档案[4]。之后,通过辅导员、任课教师、学生骨干的观察、了解,对特殊学生名单和信息档案进行补充,争取建立比较完善的特殊学生信息档案暨学生风险档案,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

7.1.2建立学生安全形势报告制度

建立学生安全信息基层日报、二级学院周报的制度,学校的安全保卫或者学生工作部门设立专门的会议和机构,负责收集整理各类影响学生安全的信息,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解决。

7.1.3建立师生员工思想动态调查和汇报机制

学校各级组织围绕学校广大师生员工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集中座谈、个别走访、调查问卷、意见信箱或电子邮件等各种形式定期进行思想动态分析,主要包括思想倾向和影响师生员工稳定的各种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做好总结归纳、形成书面分析报告,逐层报告,及时发现影响学生安全的问题。

7.1.4在经过安全管理基础知识培训之后,专职教师、辅导员、行政人员和学生骨干,根据各自所处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中不安全因素等,按照危害类别填写危险源清单上报安全管理职能部门。职能部门也可以组织专家、教师和学生骨干依据设计好的安全检查表定期对校园区域和部门进行逐一检查,辨识出可能危害学生安全的各类问题,形成安全检查表。

7.2建立学生安全形势分析研讨机制

由高校学校领导牵头,学生安全保卫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负责组织,建立包括学校领导,安全保卫部门、学生工作部门、院系学生工作领导、专家、教师、心里辅导老师、辅导员和学生骨干组成的学生安全形势分析小组,定期召开学生安全形势分析会,分析从各方面汇总的学生安全信息,找出危害学生安全的隐患和危险源,评估其危害,商讨解决办法,提出解决方案建议,包括制度的改进与完善、新的措施的提出、安全警示的等等。定期召开安全形势研讨会,分析研究学生面临的新的安全形势,提出解决措施。

7.3风险控制机制

7.3.1学生管理部门、安全保卫部门将学生安全形势分析会、学生安全形势研讨会等学生安全风险评估的结果及时、准确地反馈给学校领导和院系及基层学生安全管理工作者,保证改正和控制措施得以及时有效的实施,并跟踪措施的实施及问题的解决效果。

7.3.2根据不同时期学生面临的安全形势安全警示,包括夏季游泳安全警示、假期出游安全警示、政治敏感时期的维稳警示等等。

7.3.3根据学生安全形势分析会、学生安全形势研讨会等学生安全形势评估结果,对现有的学生管理工作机构和人员配备、学生安全制度体系、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流程和方案等进行修正,并跟踪新制度、新方案、新方法的实施结果,发现问题及时再予以纠正。

7.3.4制定科学的应急响应预案,做好应急演练

高校应在全面评价学生面临的潜在的安全事故风险和应急响应需求的基础上,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的要求,科学制定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预案要简明实用,便于操作,针对性强,切忌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同时要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测试预案的效果,不断修正,并让广大师生熟悉应急预案的内容和操作流程,最大程度减少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危害。

加强高校学生的安全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防范能力,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有着迫切的必要性。建立完善的高校学生安全管理体系将帮助高校有效地预防、规避和控制学生安全风险,对高校的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关德军.高校食堂卫生安全隐患及其消除[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