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合同管理的关键点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5 18:12:59

合同管理的关键点

合同管理的关键点篇(1)

中图分类号:TE68 文献标识码:A

社会经济的发展给石油化工产业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非常严峻的调整,因此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管理制度创新,尤其是关键设备的安装管理与控制。在当前的形势下,加强对石油化工关键设备安装有效控制与管理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石油化工关键设备安装特点

从石油化工关键设备安装实践来看,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对其进行了改进和完善,但是关键设备实际交付与安装调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管理方面的问题,而且多数问题都没有第一时间发现。这是由于多数问题没有及时的发现和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会对该关键设备甚至石油化工项目建设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调查显示,部分关键设备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可是这些问题在验收过程中却完全没有发现,因此也就失去了向对方请求赔偿的权益,导致石油化工企业遭受非常大的经济损失。基于此,笔者就石油化工关键设备安装过程中的一些特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谈一下看法:第一,石油化工关键设备安装的周期通常都比较长,关键设备安装过程中会耗费很多的人力资源、物力以及财力等。对于一些大型或超大型的设备而言,其安装过程中一定会消耗掉很长的时间,这主要是因为设备安装过程中通常要众多专业施工组织之间的有效配合与相互协作,这就导致了交叉作业的机会明显增加。第二,关键设备实际安装过程中,通常会涉及仪表安装、机械构造以及相关的土建工程等,这些施工单位、监理方、生产商家以及相关的安装设计单位,都应当积极参与到协作过程中来,所以石油化工关键设备安装总是表现出极强的综合性。第三,对于石油化工关键设备而言,由于其具有非常高的技术含量,加之实际施工安装和调试操作程序相对比较复杂,因此在石油化工关键设备安装过程中一定要给予高度的重视。与此同时,石油化工关键设备购买合同经常也会牵涉到对外贸易方面的内容,当该贸易合同形成以后,自然也就会涉及到一笔非常大的金额。根据我国现行法律之规定,涉外合同双方之间的争议解决途径与国内普通买卖合同的解决方法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性,因此发生了涉外合同纠纷问题时,处理过程中将耗费很多的时间,并且可能会对整个石油化工项目建设及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产生巨大的影响。

2关键设备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管理要点分析

从实践来看,石油化工关键设备安装管理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管理要点:

第一,关键设备安装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参与关键设备的安装及管理人员应当对施工技术及设计图纸意图进行全面的解读和掌握,并对安装合同及技术材料全面把握;同时还要对合同中的供货范围、交货条件以及货物的质量标准进行把关,并对照检测报告、安装说明和运转记录等,对验收管理、安装和调试等做好准备工作。

第二,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首先要做好关键设备安装质量管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要建立健全安装管理组织机构,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安装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建立安装管理项目部、具体工程施工大队以及操作班组等安装质量管理体系,同时还要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通过以上途径和方法,可以实现对石油化工关键设备安装过程的全方位管理与控制;第二,关键设备安装工程的监理人员应当对关键设备安装全过程实施超前质量控制与管理,亲自深入到施工现场,以保证设备安装的质量和进度,同时还要认真做好相关安装施工工序的质量检查,尤其是每一个安装工序都要处于动态检查范围之内。同时还要在此基础上对每种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如果发现存在问题,应当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和处理。其次,要认真做好关键设备安装队伍建设与管理工作。石油化工关键设备的自我特点,决定着对设备安装队伍的要求一定要非常的高,安装队伍中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要有过硬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不仅具有相关的安装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能够看懂设计图纸并依图纸之内容安排施工操作。在实际安装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对于实践中所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在石油化工关键设备安装过程中,应当对施工队伍加强管理与控制,并按照石油化工关键设备的实际操作要求进行作业。同时,还要注意对关键设备安装队伍的管理与监督,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一些可行合理的制度规范。

第三,在关键设备安装之后,需要注意的管理事项。当石油化工关键设备安装完成,相关的附属装置也安装到位以后,要对整个系统进行严格的检测,看其是否与规定的要求相符合。同时还要对仪器是否到位进行检查,当能源与相关材料准备完成以后,再严格按照一定的顺序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检测。

3关于加强石油化工关键设备安装控制与管理的几点建议

基于以上对石油化工关键设备安装管理过程中的一些特点和安装要点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加强石油化工关键设备的安装管理与控制,使安装管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首先,应当做好关键设备验收和技术交底。从实践来看,做好关键设备的安装管理工作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注意管理设备验收工作,即设备出厂时的验收与用户验收。关键设备出厂之前的验收活动,主要是指厂家在研制完成以后,对关键设备制造与装配状况进行的严格检查,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够深入到安装现场对其性能进行实地检测。如果检测过程中存在着质量问题,那么就要将问题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及时和该设备的生产厂家进行沟通。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关键设备需要工厂验收的主要目的是对该设备的实际应用状况进行全面的检测,这对于防止以后出现问题而难以解决或造成经济损失非常重要。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当将开箱检测与工厂里的检测合并在一起,例如,设备到位后买方要及时和生产厂家、商检局和保险公司等单位进行联系,共同参与到验收过程中来。一方面要对关键设备的外包装进行严格的检查,如果发现有破损现象,即刻进行开箱检验,对关键设备进行详细地检查,看其是否完好无缺;另一方面是开箱验收,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根据设备装箱清单上的数量标准,与实物进行认真的对照和核查,尤其要注意关键设备的外观质量,并对检查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参与验收人员都要在记录单上签字。

对于安装管理技术交底而言,实质上就是对石油化工项目建设中的关键设备安装操作方案的具体化,一般其内容主要包括关键设备的施工方式和方法、安装质量检验标准以及安装过程中的其他注意事项,并针对这些问题及时找出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法。技术交底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确该怎么做、由谁来做和什么时候去做。例如,石油化工关键设备安装时,经常会出现高、低压两种系统,实践中总是因交底不彻底而导致高压系统中的法兰连接垫片承压能力严重降低,最终导致返工或重新换上新的法兰垫片,这就造成了非常大的人力浪费和经济财产损失。

其次,笔者建议要不断提高设备安装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加强与涉外合同对方的交流与协作。随着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不断发展,实际运行过程中所使用的管理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而加强设备安装管理与控制的核心在于人,最重要的就是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技能。作为一名合格的石油化工关键设备安装管理人员,最基本的就是要掌握关键设备安装知识和相关技巧,同时还要有较为丰富的安装操作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关键设备安装的质量,才能减少成本的投入。

加强与涉外合同对方的交流与协作,对需要进口的关键设备应当严格按照涉外合同上的约定;实际安装与调试过程中,应当要求外商派专门的技术人员到达安装现场,并对安装工作进行现场指导。此时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一定要根据安装现场的工况,事先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设备安装施工进度控制方案,并做好外商专家入场前的指导和协调工作,对安装现场所获得的原始技术资料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分析与研究,积极做好安装准备工作;第二,当涉外合同外商派来的技术专家到达安装现场以后,应当与其进行细致的交流,尤其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双方在协商之后确定具体安装与调试的时间。此外,还要定期在关键设备安装现场召开会议,对安装活动进行及时的经验总结。由于关键设备安装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应当对每天的操作活动事项及相关内容以及安装进度等问题,并进行中英文记录,由双方代表签字确认:在关键设备安装与调试过程中,应当组织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及时到安装现场接受培训,对于发现的问题或者疑问要及时提出来,并将其解决方法记录在案,以备日后能够顺利地安装和操作。此外,还要建立健全石油化工关键设备维护和养护方案,特别是关键设备的安装管理,一定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条件制定日常的检查与维护管理制度。同时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需要说明的是:一项制度真正落实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其存在的价值,所以应当将以上管理制度真正的落实到实处。

结语

石油化工关键设备安装的控制与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它涉及到诸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管理制度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石油化工关键设备安装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才能保障石油化工企业的持续、快速和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长青.浅析石油化工关键设备的安装管理[J].科技风,2011(24).

[2]赵庆松.石油化工关键设备的安装管理策略[J].价值工程,2012(01).

合同管理的关键点篇(2)

项目进度管理涉及到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将不同工序的工期安排设计在计划图上,并统一的进行计划安排,使得项目进度实现最优化。长期以来,传统的项目进度管理方法有多种,现对其优缺点简述如下:1)关键日期法:目前最常用也是最简单的进度管理方法,该方法仅仅是简单列出关键活动,并标注好开始及结束的时间,优化调整比较困难,表现形式也较差。2)横道图法:又称甘特图法,利用横道图反映工程项目的进度,横道图横道的长短及位置反映工程项目的开始、终止以及持续时间,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出项目计划和实际工期进度。该方法制作简单,不同层次的人员都可熟练掌握并使用。3)关键路径法:该方法主要通过分析结构和逻辑关系制作网络计划图,反推不同工序的持续时间,正推、反推出不同工序的时间参数,利用数学方法和运筹学方法确定工程的关键路线,得到关键的活动和工期。4)计划评审技术:该方法主要应用于大型工程,通过使用表格、网络图、矩阵表理清各个工序的逻辑关系,利用数学计算出不同工序需要的人力、物力、时间等,通过“计划、执行、考核”的反复循环,实现项目进度管理。此外,传统的项目进度管理方法还有网络计划、风险评审等技术。这些技术优缺点并存,实现项目进度管理最优化还存在较多困难。目前国内主要使用的项目进度管理方法是关键路径法,但该方法未充分考虑资源约束问题。

2关键链法在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如前所述,关键路径法在项目进度管理过程中未考虑资源约束问题。因此,基于资源约束的关键链法能更好的处理工程进度问题。

2.1关键链法实例分析

假定存在5种项目资源A、B、C、D、E,其先后顺利及所使用的工期如下:C(40d)B(40d)E(50d);A(20d)B(20d)A(20d)C(20d)E(50d);D(20d)B(30d)E(50d)得出稀缺资源为B,因此项目进度管理过程中必须平衡资源B以解决资源冲突问题,从而找出关键链。AB1B3B2E;C(20d)B2(20d)E(25d);B1(10d)A(10d)C(10d)E(25d);D(10d)B3(15d)E(25d)该方法在项目进度管理中加入三大缓冲区,在保证确定环境下项目计划编制的情况下还降低了项目不确定性,利用Goldratt法最终确定出关键链为:①C(20d,FB1)②B(20d)E(25d,PB);①A(10d)①B(10d)②A(10d)②C(10d,FB3)E(25d,PB);D(10d,FB2)③B(15d)E(25d,PB)确定出关键链为:①A(10d)①B(10d)③(15d)②B(20d)E(25d,PB)。

2.2关键链法优缺点分析

2.2.1关键链法优点

该方法主要有以下优点:(1)进一步提高项目的效率。该方法的理论依据为学生综合症和帕金森定律,通过使用数学、运筹学方法,结合网络计划技术,使用逆推法进行排序,在充分使用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情况下还实现了工期缩短;(2)和传统方法相比,对项目资源及技术的限制关系进行了充分考虑并实现了双重限制,更能符合实际的应用;(3)对项目管理者管理方向的调整有指引作用。该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对项目的瓶颈资源进行分析,项目管理者可根据分析结果把握住项目关键因素,并将资源进行统一使用和调节,使得资源能够合理运用;(4)降低了项目的不确定性。该方法在强调项目周期的同时还指出了关键链和关键路径的关系,即关键链和关键路径无完全对应关系,还将设置缓冲区、汇入缓冲区两类时间缓冲区以及非时间资源缓冲区进一步降低项目不确定风险,提高了项目的风险把控能力。

2.2.2关键链法缺点

该方法的缺点主要有两个方面:(1)方法不够灵活,对事件进行局部调整困难较大。由于特定项目关键链确定后就不在轻易改变,但由于工程影响因素较多,发生意外的可能性较大,导致关键链发生偏移,使系统发生混乱。(2)项目缓冲区虽然提供了缓冲平台,但其大小的计算需要收集大量数据,涉及大量数学计算,无疑增加了工作量和成本。

3结束语

关键链方法是项目进度管理中比较新颖的方法,具有较多的优点,但项目进度管理的最佳办法是将关键路径与关键链进行复合使用,将资源约束问题用于关键路径上,将网络图中不同工序并行执行的关系转化为串行关系,从而得出有资源约束的关键链方法,在此基础上计算出项目、资源和输入三大缓冲区数值,并输入到关键链中。也就是说,前期使用关键路径法,确定出关键路径,后期使用关键链法实现资源约束,达到优势互补,最优化项目进度管理。

作者:刘烨 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合同管理的关键点篇(3)

当前,知识地图的理论研究有很大进展,但在知识管理系统(kms )领域的实际应用成果却比较有限.尽管有kms产品应用了知识地图理念,但多数产品仅在页面上显示了知识库的分类体系与链接,缺乏对知识间逻辑关系的进一步刻画与展示。.

建立符合逻辑的知识关联体系是知识地图的重要理论之一知识分类体系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现实世界中的事物间联系并不是仅用树型分类体系就可以表述的一个事物有可能同时从属于多个分类,不同类别的事物也有可能发生联系,仅仅依赖分类很难准确、全面地表达知识间的逻辑关系.知识关联则提供了更灵活、更广义的知识关系表示方法,采用跨分类、跨区域的知识关联可以较好地表达信息之间的逻辑联系本文根据集合论与图论的基本原理,对知识关联的有向性和关键词集合进行了探讨,并阐述了根据关键词集合在kms中建立知识关联网络的原理与算法.

1知识关联的有向性

1. 1单向知识关联

现实世界中的各类事物存在着纷繁复杂的关系,这种关联关系是有方向的.如图1所示,水和分子关联的语义可以描述为“水由分子组成”.相应地,由分子到水关联的语义可以描述为“分子构成了水”.这两种关联关系是不同的,是两个单方向的知识关联.

在知识关联网络中,我们可假设各知识点分别为k,、k2、k3、k4·…对于知识点k1,如果有知识点k2、k3、凡与其内容有较高相关度,此时可通过kms的功能将k2、k3、k;与k,关联,将关联链接插人在k,的知识内容之后.这个关联征进行自动关联.采用单向知识关联的kms的特点是:如果知识点k,有到知识点k:的关联链接,但知识点k:未必有到知识点k,的关联链接,则系统须对每一个关联关系的含义作出必要的表述.

1.2双向知识关联

根据常识,若知识点k,与k:有关系,则k2也与k,有关系.双向知识关联是在不考虑关联语义的情况下发生的,例如知识点k,与知识点k2关联,则知识点k:也必然与知识点k,关联.设r,,rz为定义在知识集合上的二元关系,则双向知识关联用符号可描述为:k, r, k2,kzrzk, .

在很多情况下,由于语义不同,r, rz.当r:二r:时,则k:和k:的关联关系是对称的.采用双向知识关联的kms的特点是:只要知识点k,有知识点k:的关联链接,知识点k:也必然具有与知识点k,的关联链接.系统在设置关联链接时不考虑关联的语义.

语义分析是计算机研究的难点,目前还没有kms能够自动精确地识别知识的关联语义.因此,在知识关联系统中适宜采用忽略关联语义的双向关联方式.

2基于关键词集合的知识关联网络绘制算法

2.1算法原理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基于语义分析构建知识关联网络较为困难.利用知识点关键词集合建立关联网络的精确度不如语义关联网络,但技术上现实可行,能够较好地表达知识间的关系.

基于关键词集合构建关联网络所遵循的原理是:设n个知识点具有共同的关键词集合s,则这n个知识点均是互相关联的;将各知识点作为点,关联关系作为有向边,可以绘制基于关键词集合s的有向完全图g;将kms中的关键词按特定策略划分为集合,并综合各关键词集合,根据算法画出有向完全图,可以得到该关键词集合划分策略下的完整知识关联网络.

2.2健词集合及其划分策略

关键词是用户在编辑知识时为每个知识点设置的,一般用于知识检索,本文则关注应用关键词集合构建知识关联网络的思想与算法.关键词集合指包含了1个或多个关键词的集合.关键词集合所包含的关键词内容与数量如何设置,取决于知识关联所遵循的关键词集合划分策略.本文涉及的三种划分策略分别是单关键词集合策略、全关健词集合策略和不定关键词集合策略.

在单关键词集合策略下,每个关键词集合s只拥有一个关键词w;,该集合s‘对应知识点集合戊}k,,k2,-..,k,},这些知识点均含有关键词,、.设知识点k,具有关键词、,,,,,…,二r,基于此策略设置知识关联时,k,会把与关键词集合s,,sz,...,5:匹配的知识点集合k,k‘中的全部知识点链接进来,并剔除其中的重复部分.如图2所示,6个含有关键词“学生”的知识点以单关键词集合{学生}为制图策略构成了有向完全图,也就是这6个知识点基于“学生”关键词的知识关联网络.

在全关键词集合策略下,全关键词集合s;包含了知识点k:所具有的所有关键词,k:只把与全关键词集合s;wl,叨2,…,,r匹配的知识点集合k;中的知识链接进来.使用该策略获取的知识结果的相关度比使用单关键词策略要高.

在不定关键词集合策略下,需人工确定关键词集合中所包含的关键词,此方式无法实现全自动知识关联,不适合在大型知识库系统中采用. 由全关键词策略或不定关键词策略获得的结果集是单关键词集合策略结果集的子集,获得的知识关联网络图是基于单关键词集合策略获得的知识网络图的子图.在实际应用中,宜采用全关键词集合策略与单关键词集合策略相结合的方式,在知识点关联展示的时候分两组按不同的优先级展示.首先展示优先级最高的按全关键词集合策略得出的关联知识点集合,该集合中的知识与当前知识点的相关度最高;其次才展示单关键词集合策略得出的结果集.本文讨论的算法均基于这两种策略相结合的方式.

2. 3以关键词集合为迭代单元的关联网络算法

计算知识关联网络可以用关键词集合作为迭代单元循环进行或者仅针对单个知识点进行.这两种方式在kms中各有优势,分别适合不同的场景在为数量较多的知识点构建关联网络时,首选以关键词集合为迭代单元进行计算,算法描述如下.

1)设需要计算关联网络的知识范围中有p个知识点k, , k2,…,kp,任意知识点气均对应一个点v;,把所有的点绘制在图‘<v, e>中,v;与k}一一对应.

2)分拣出kms中所有种类的关键词w‑w2.wn,记录kms中所有关键词集合的信息获得关键词集合s, ,52,.. sn ... s9(包含所有的单关键词集合与全关键词集合),同时获得与任意关键词集合s.相匹配的知识点集合k;.

3)逐个扫描关键词集合s, ,52, ,59,优先扫描其中的全关键词集合(这样可以确保每条知识后的关联信息优先展示关键字相关度最高的链接),记录当前关键词集合s,所对应的知识点集合kl,记录知识点集合k中所包含的每个知识点元素k;,在图中与k对应的点集合的所有元素间作有向完全子图,在画边e};、eji时,在系统内知识点k、后加人知识点匆的链接,在知识点k;后加人k‘的链接·如果边已存在,则跳过,每画一条边,计数器c累加1.扫描完k9后,循环结束.

4)程序绘制的图<v, e>就是p个知识点根据关键词集合s‑s2,s。构建的知识关联网络图,。是知识关联网络所具有的知识关联数量.该算法的复杂度是。(n2).

如图3所示,在一个具有7个知识点的示例系统中,算法先根据单关键字集合s,{经济学}进行绘图,其次根据单关键字集合管理学进行绘图.“管理经济学”知识点因为同时具有管理学、经济学两个关键词,因此同时处于左、右两个有向完全子图中.图3就是这7个知识点根据2个单关键字集合所绘制的知识关联网络.

2. 4针对单个知识点的关联网络算法

对于任意一个知识点k;设该矢识点拥有个关键词,首先扫描全关键词集合sr十,{w},w2,…,、:},再逐个扫描关键词二:所对应的关键词集合s,在每一轮扫描中将当前集合所对应的知识点集合凡,内所有的知识点元素记录在缓存中,扫描到任意知识点乓时,程序绘制两条有向边人知识点的关联,在知识点气后加入的关联如果边ei、ei;已存在或i=j,则跳过,每画一条边,计数器。累加,直到有向完全图绘制完成.

合同管理的关键点篇(4)

目前,在对医院预算管理的关键控制点进行分析和讨论时,不能够将主要注意点放在预算管理的预算上,因为医院预算管理的关键控制点不是指的预算这一单一的本身事件,而是指在医院进行各项医疗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将其发生同相适应的预算管理的目标有效地联系起来,并在操作的过程中全方位的控制关键点,从而实现医院预算管理的真正目的。

一、运用会计软件平台制定合理的预算体系

为实现医院预算管理控制的目标,就必须将医院预算管理的想法、措施以及会计软件平美的结合起来,从而设计出一套符合医院预算管理目标的控制体系,这个体系的核心内容就是将各个职能科室的责任明确划分,并将医院的财务上的收入与支出划分为医疗、药物、公共、人员待遇以及其他的收入等项目。并在这个体系中设置预算对象以及相应的责任中心,并根据责任中心的作用进行归口与分解,从而达到管理的目的。另外还要设立成本管理中心,并将款及核对计算、全方位的预算管理以及对成本的核对紧密衔接起来,从而实现医院预算管理中的各个数据信息以及财务数据的集聚和共享。这就需要把所有的预算的对象与会计的条目相互对应,使得预算对象以及会计的核对与计算能够在成本项目上保持一样的口径;另外也能够将医院整体上的成本支出都囊括进取,从而增加医院预算管理的成本以及效益。

二、设定医院预算管理的伸缩度

在对医院预算管理的伸缩度进行合理设定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个关键点:一是要对其基本资料进行全面的收集、规划、整理以及分析,从而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从而为医院预算管理工作的进行提供依据;二是要对目前的医疗机构所面临的市场变动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研究,并同时分析其对本院的经营所产生的影响,即药品价格的调整、、医疗过程及项目的相关标准收费的调整、人员待遇的政府规定性调整以及医院总体结构上的指标调整等;三是对医院制定的发展规划以及对其所在的一辆市场的占比及其环境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制定出符合医院预算管理控制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即资源的使用与配置、医疗科目的构建、财务管理的规定指标、患者的费用及其服务等。

三、运用预算工具设置控制流程

通过运用现行的医院预算管理的会计软件平台,将其预算业务与预算的体系进行调整和有效结合,具有以下三点好处:一是财务及其相应业务的时效性以及统一性,并且还能够将各个年度的预算管理的存储的数据进行分享,使得医院预算控制的预测指标的准确性得到有效地提高,从而限制人为操作失误所带了的误差;二是将预算体系与财务及其业务、成本等集成起来,实现医院预算管理的及时控制及分析,并将责任中心的评价指标进行量化,从而有助于影响目标因素的得消除和制止;三是要设置一套与会计软件平台相适应的控制流程,明确其控制过程中的责任对象,从而使得其数据能够得到有效地整合,并达到一致性,成为医院预算管理控制的战略工具。

四、分解预算目标并进行归口管理

分解医院预算目标并进行归口管理,主要是责任中心将经营目标与预算管理有机联系起来,并且在延续各职能部门的财务管理时,确定预算管理的操作责任体系。同时在落实其预算目标的基础上,检验医院总体预算的管理制度的有效性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为合理分配资源,实现医院的良性发展提供有效保障和坚实的财务基础。一般情况下,医院的预算总体目标基于医院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其刚性是毋庸置疑的,关键点就在于分解这个目标,这个分解的过程也是结合经营计划,并进行综合考虑以及理清责任后,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的共识过程。所以,根据管理的级别以及职能,对预算目标进行逐步的分解和归口管理就变得尤为重要。

五、构建医院预算管理的控制主体

要构建医院预算管理的控制部门,就需要将其执行者自身控制及其他的相互控制联合起来,因此而产生的控制主体分别为:临床控制部门、职能控制部门、财务管理控制部门以及预算管理控制的委员会。首先临床控制部门是所有控制主体中最小的单元,这一单元的控制基础包括各部门员工的素质基础、责任意识以及执行技能等,是保证相关责任机制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其次就是职能控制部门,这也是责任中心部门。其职能是实现医院预算管理目标的主体,并且医院的战略计划以及设定的目标也是以职能控制部门为主,因此它的任务就是运用控制手段来完成责任目标。最后是财务管理控制部门以及预算管理控制的委员会。财务管理控制部门是医院在预算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处理与控制的中心,它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责任控制的预算,同时建立医院预算管理中的关键控制点系统与信息交流的体制机制,促使预算责任的实施能够准确到位,同时还能促进其进编制目标的规划以及指标的设置。而预算管理控制的委员会是医院的最高管理机构,主要进行考核预算的绩效以及相关决策的调整与控制,从而确保预算目标能够严格的进行和实现。

六、医院预算管理的控制方法

经过对医院预算管理的关键控制点分析,从而探讨出了以下三种控制的方法:一是控制预算签订合同。这就需要医院在以预算管理的的基础上,对其所有的规划项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合同执行都要依据预算管理的标准,并将预算、合同以及项目有机的联系起来,从根源上控制资源的运用。二是控制现金的流动预算。这主要是将医院的整体预算与流动现金的预算联系在一起,从而通过现金流动控制来达到预算目标的方式。三是财务会计软件平台的实时监控。这主要是借助会计软件平台中的总账凭证操作系统,对各级预算的审核和批准进行实时控制,另外还通过预警平台,在设置标准的金额条件下,对超出预支的项目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医院预算管理的关键控制点进行分析时,要结合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并对其中的某些关键点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从而提出有效可行的预算管理控制方法。

参考文献:

[1]薛宁.公立医院预算管理信息化体系与实施路径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

[2]张军.基于成本控制的医院预算管理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10:57

[3]孙于雯,杨晓玲.医院成本预算管理探析[J].中国市场,2012,13:74-75

合同管理的关键点篇(5)

一、充分发挥人才作用

人无完人,瑕瑜互见,世界上根本没有样样精通的全才,任何一个身心正常的人都有所能也有所不能。这就要求企业用人时要辩证地看待人才的优缺点,坚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的原则,量才而用,鼓励员工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同时,要允许其犯“合理的错误”,切忌求全责备。尊重、理解和信任是实现高效率的有效保证。

二、员工队伍的规划

业务战略决定了组织所需的人力资源,配合企业的业务规划和经营策略,分析、明确哪些是实现战略目标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核心人员,是进行规划的第一步;接下来要对员工队伍的现实任职素质进行大“盘点”,比如企业现有人员是否已满足业务战略对关键员工的需求,缺口有哪些、有多大等;同时要分析外部人力市场的变化趋势及内部员工流失率情况,预测关键员工队伍未来的发展变化与业务发展的匹配情况。综合上述所有因素,则可以对关键员工进行整体、系统的战略性规划,从而为关键员工的有效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三、留人主要是留“心”

创造良好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追求组织与个人的双赢,是留“心”的根本。而如何把个人优势转化为企业优势则是保留关键员工的重点工作,比如骨干人员所拥有的核心技术、经验、个人声誉、客户关系等,这些资源常因人才流失带给组织很大的损失。加强团队建设是转化个人优势的有效方法之一,团队使个人的作用有限,团队内资源共享,从而分散和降低了组织对个人的依赖性。另外一个有效方法是加强制度化的规范管理,比如技术知识的管理制度、客户关系的管理制度等,通过制度把个人所拥有的资源记录、整理、分享和保存,从而变成企业的资源和优势。

四、员工队伍的开发

合同管理的关键点篇(6)

 

一、.绩效考核体系存在的不足

在绩效考核实践中,仍有部分电力企业绩效考核的传统方法是所有员工采用同一的考核量表,考核的实质性内容缺乏区分度,没有考虑不同工作性质和不同层次岗位之间的差别。论文格式,考核。缺乏对不同岗位的针对性,无法体现企业的战略导向,指标标准的设定过于宽泛,不容易掌握,使考核流于形式。论文格式,考核。在选择考核主体的时候,一般是民主评议的工作方式,由企业不同层次员工代表对被考核者进行评议打分,这种方式转移了考核中容易产生的人际关系矛盾,很多代表并不了解被考核者的工作情况,因此考核结果带有一定的随意性。考核一般间隔期限很长,有的甚至仅仅每年进行一次,根本无法有效获取员工信息,缺乏有效的绩效沟通,更不用说进行有效的管理。

二、绩效指标体系的建立思路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笔者认为要遵循“稳中求进”的原则,针对电力企业管理基础还比较薄弱、但有一定目标管理经验的实际情况,采用以目标管理模式为主,多种管理方法结合的方式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笔者的具体设想是根据企业战略分解“企业——部门——个人”的目标体系和“企业——部门——个人”的指标体系。在分解的过程中,运用 BSC思想分解企业指标体系给部门,用“流程分解法”[27]再将部门指标分解给个人,构建公司的绩效管理模式。

三、绩效指标体系的建立

绩效指标是绩效管理的基础,所以,绩效管理方案必须对关键绩效指标的设计做出说明,并建立相适应的绩效指标体系。

绩效管理是战略目标实施的有效工具,绩效管理指标应围绕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而不应与战略目标的实施脱节。只有当员工努力的方向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时,企业整体的绩效才可能提高。

(一)建立企业绩效指标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一强三优”(“一强”,就是电网坚强, “三优”就是“资产优良”、“业绩优秀”、“服务优质”)的战略目标,各级供电企业都要执行为完成这个战略目标的各种措施。笔者在制定绩效指标时主要运用平衡记分卡的思想和目标分解法将企业战略目标进行分解,建立相应的企业绩效指标。论文格式,考核。(如图1,公司战略指标分解示意图所示)

图1,公司战略指标分解示意图

(二)针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指标

1.部门/分公司绩效指标

由于部门的关键绩效指标一要充分体现公司战略、策略及其相关的关键绩效指标、重点工作任务的执行;二要体现公司的系统管理和工作创新,以推动公司经营管理系统的提升和改善,为公司的经营目标实现提供系统的保障;三要基于组织绩效管理的特性,体现组织绩效管理的结果导向。因此,部门的绩效指标重点是关键绩效指标、围绕关键指标开展的重点工作任务和体现部门的基础管理要求等三个方面(表1,部门/分公司绩效主要内容)。由职能部门结合公司“一强三优”企业战略经营目标,运用目标分解法从职能管理和职能实现的角度,提出各部门具体的关键绩效指标及其目标、评价标准等。

合同管理的关键点篇(7)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04-0136-02

项目进度管理是指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为了确保项目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实现项目目标,对项目活动的进度和日程安排、项目活动需要的各种资源和项目活动需要的成本预算所进行的管理过程。对于一个项目而言,项目进度管理是整个项目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来说,项目进度管理是项目经理和项目管理人员最为关心的议题。

进行项目进度管理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进行项目进度计划管理。进度计划是项目组织为实现一定的项目目标而科学预测并确定未来行动方案。通过完整且合理的项目进度计划,可以使得整个项目始终处于可控状态。没有有效的项目进度计划,任何项目的风险和失败概率都将会大增。项目进度计划指引着项目经理和项目管理人员朝着正确的项目目标方向前进。

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就是在工作分解结构的基础上,根据活动定义、活动排序及活动持续时间估算和所需资源,对项目所有活动进行一系列的进度计划编制工作,其主要工作是要确定项目各活动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措施。传统常用的项目进度计划编制方法有关键路线法(CPM)和计划评审技术(PERT)。现在,针对CPM和PERT某些缺限,正在推广和应用更符合实际的现代项目进度计划编制方法――关键链项目管理(CCPM)。

一、传统的CPM和PERT比较

(一)CPM和PERT的基本思想

关键路线法(CPM),也称关键路径分析法,是一种借助于项目网络图和各活动持续时间估算值,通过顺推法计算各项活动的最早开始、结束时间,通过逆推法计算各项活动最迟开始、结束时间,这样可以决定哪些活动的进度安排灵活性(总时差)最小,在此基础上确定关键路线,并对关键路线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使项目完成时间最短,使项目进度计划最优。

计划评审技术(PERT)是当项目的某些或者全部活动持续时间估算事先不能完全肯定或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时,采用概率统计方法先求得项目活动期望平均时间,并以此时间作为网络图中相关活动的持续时间,化不确定性进度计划为确定性进度计划,再进行进度计划时间参数估算和分析。

(二)CPM和PERT方法特点对比

传统常用项目进度计划编制的CPMT和PERT方法,各有其优点和缺点,项目经理和项目管理人员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选用。CPM和PERT的主要不同点在于:CPM利用的是活动持续时间的最可能的估算值,而PERT利用的是活动持续时间的三种时间(乐观时间、最可能时间和悲观时间)加权值;CPM基于单一的时间估算,从本质上说是决定论的,而PERT从本质上说是或然论的,每个活动时间基于beta分布,预期时间期限基于正态分布;CPM常用于基于精确的时间预算,并有较强资源依赖性的建筑项目,而PERT则常用于估算时间的风险具有高度可变性的研发项目。

CPM和PERT的主要相同点在于:在给定了项目活动的期望平均时间估算,PERT的网络计算与CPM的网络计算就相同了,顺推法可得到项目活动最早结束时间,而逆推法可得到项目活动最晚开始时间;CPM与PERT都允许使用虚拟活动来表示逻辑;安全活动时间均隐藏于各活动时间之中;均在无资源约束假设下采取尽早开工的关键路线管理原则。

二、关键链管理(CCPM)与传统关键路线管理(PERT/CPM)比较

(一)关键链管理(CCPM)

关键链的基本思想:1997年,以色列物理学家Goldratt博士在约束理论(TOC)基础上提出了关键链法(CCM),主要用于解决项目进度计划的问题,是项目管理技术的新发展。关键链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据概率理论和组织行为学理论,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基于“项目必须遵守整体优化而非局部优化”的思想,以50%的概率估计每一道工序的时间,将单个工序的不确定因素统一放在项目缓冲区考虑。将关键链作为项目进度管理的重点,通过项目缓冲区,汇入缓冲区和资源缓冲区的管理来减少延误。

关键链法就是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把每道工序节省下来的安全时间综合利用起来,通过设置项目缓冲(PB)、汇入缓冲(FB)和资源缓冲(RB)来降低风险,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关键链的界定:在项目体系中,不考虑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总存在一些对项目的工期最终制约的工序,这些工序既考虑了工序问的紧前紧后关系,也考虑了资源约束,这些工序集合所形成的一个步骤链即为关键链。关键链是制约整个项目工期的一个关键的工作序列。

(二)关键链管理与传统的关键路线管理特点对比

关键链与关键路线的区别:关键路线的确定仅考虑了时间参数,而在关键链的确定中则同时考虑了资源的约束情况,是直接优化。通过计算网络图中的各个时间参数,关键路线就可以确定下来,而关键链的确定过程则是一个持续不断寻找更优的过程,尤其是当项目需要多种有限资源时,关键链的确定就会变得很困难。不同的资源调配方式往往会出现不同的关键链。关键路线上的工序有严格的紧前紧后关系,而关键链上的工序不一定要有这个关系,这是因为关键链还需要考虑资源约束条件。

关键链管理(CCPM)是把关键链法思想用于项目进度管理的一种新方法,相对于传统的关键路线管理(PERT/CPM)方法,其具有相当的优势。

关键链管理(CCPM)的优势:安全时间没有隐藏于工序中而被慢慢浪费掉,而是转化为缓冲被用于整个项目管理过程中;有限的关键资源没有被非关键工序所占有,不以先后顺序而以重要性分配资源;通过关键链找出争夺的资源,关键工序优先使用,并重点监控确保没有问题发生;计划有持续性,不必为不断改变的计划烦扰,最小化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

三、结 语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项目管理不仅普遍应用于建筑、航天、国防等传统领域,而且在电子、通信、计算机、软件开发、制造业、金融业、保险业,甚至政府机关和非赢利性组织以及国际组织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业务运作的重要模式。项目进度管理作为整个项目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项目经理和项目管理人员最为关心的议题。进行项目进度管理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进行项目进度计划管理。传统的关键路线法(CPM)和计划评审技术法(PERT)应用了40多年,其存在的缺陷不断被项目管理专家学者和实践者所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项目管理专家学者和实践者正在推广和应用具有更大优势的关键链项目管理(CCPM)方法。这将对项目管理,尤其是项目进度管理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对现代项目的成功实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宋伟,项目管理学[M],北京:人民邮电社,2008

合同管理的关键点篇(8)

烟草商业企业物资采购的过程充满着风险,如何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如何能抓住一个具体的风险控制关键点,是每位内审人员应思考和研究的。笔者积极开展了基于风险控制关键点的采购合同审计研究,并密切结合物资采购的具体工作,适时关注企业合同管理薄弱环节开展审计工作,促进公司合同管理与监督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从而规避公司经营风险,服务公司经营发展,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当前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合同管理法律意识淡薄,合同相关法规、管理制度执行不力或不到位。比如委托人无有效的法人委托授权,或所授权事项、权限、期限等是否与所签合同内容不一致,或当事人资信实力不真实,为企业今后经营管理活动埋下隐患。

2.合同签订过程中的不严谨、不规范、无针对性,合同履行过程中的不严肃、随意性,比如未规定设备、材料的供应和进场期限,双方相互协作事项,违约责任、奖励办法,造成合同纠纷时有发生。

3.合同价款依据无体现,招标、中标程序及资料亟待进一步规范。对于通过邀请招标、谈判等形式进行的招投标项目无制作标的,招标书、答疑、合同等文本资料相互不衔接等。

4.合同约定不清晰、计算标准及其确定方法不够具体、准确。如技术措施费和审计费用等多项内容,由于费率、项目计取的不具体、不准确,无最高限额,将会导致合同签订漏洞,造成经济损失。

5.合同风险责任条款不明确。如变更,遭遇不可抗力、政策变动等规定不具体,责任划分不明确等,导致合同风险的不确定、不可控、无承担,从而可能引起合同纠纷。

6.合同争议解决办法、违约和索赔等条款缺失。由于合同条款的不明晰、不确定、不严密,导致对合同条款理解不一致或在执行过程中产生纠纷,加之合同争议解决办法无明确约定,从而造成加大的经济、法律纠纷。

二、合同审计应确定的依据、方法及工作重点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的规定》、《内部审计准则》等法规制度。

2.方法:审阅法、询问法、观察法、源头审计法、外环审计法、计算、分析性复核等。

3.流程:

4.合同审计阶段要点

(1)对经济合同合法性审查

①主体是否合法。审查委托人是否有有效的法人委托授权,所授权事项、权限、期限等是否与所签合同内容一致。

②合同形式是否合法。原则上签订各类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鼓励采用国家颁布的各类合同示范文本。

(2)对经济合同条款的完整性审查

①合同标的是否明确,有无国家限制流通或禁止交易的物品。

②核实标的数量,质量标准是否明确、具体,言辞有无含糊其辞。

③合同价款或酬金是否经过计算复核,数据是否准确具体、合理合规。

④合同履行期限、地点、方式等是否可行、是否准确。

⑤违约责任条款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且明确具体。

⑥根据法律规定和各类经济合同性质要求的其他必备条款、专业条款等是否明确,是否合理有效。

(3)审查合同的严密性

①购销物品名称应署全称,注明商标、生产厂家、规格型号、等级和包装标准等有关信息。

②合同约定应不得低于国家或行业强制性标准。

③产品数量,按法定计量标准执行。

④产品的交货单位、交货办法、运输方式、到货地点、接货单位或提货单位、交货期限在合同中应予以明确规定。

⑤验收方法可采用数量清点和质量检验的方式。

⑥结算方式,执行合同规定和办理手续按照公司规定执行。

⑦违约责任,应明确当事人双方或一方有违约行为时,责任承担的方式和标准。

(4)审查合同履行的可行性

①审查合同效益程度,满足公司需要,符合公司利益。

②审查当事人资信实力是否真实,是否具有履约能力。

③需要担保的事项,是否确定了可行的担保方式,担保措施是否完备。

三、采购合同的主要风险点

2012年,合同审计提出意见建议、运用频率、潜在风险等如下表所示:

通过合同审计研究、实践的开展,抓住了企业风险控制关键点,针对关键风险点堵塞了合同管理漏洞、有效规避了企业风险,并通过企业审计监督办法的制定执行,形成了合同管理的常态监督机制,体现了内部审计对企业风险控制关键点的有效控制和监督,体现了内部审计价值。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以其自身的特点和其独特的优势,通过对企业风险控制关键点的审计研究,通过合同审计的开展,及时发现并解释企业当前存在的风险及隐患,并提出相应的强化控制、规避风险的意见及建议,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采取各种方式方法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防范,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效率及效果,进而促进企业不断提升价值。

参考文献:

[1]朱锦余.经济合同审计研究[J].四川会计.2001(2)

[2]赵宜永.对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审计存在问题的探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6(6)

合同管理的关键点篇(9)

关键词的分类先说流量:根据关键词流量的分布,可以分为top词、精准词以及长尾组合词;再说特征:根据关键词的用途分类,可以分为通用词、产品词、类目属性词;

管理法则第二条——根据宝贝类目,挑选重点关键词:

根据类目属性和消费者特征,不同类目的消费者搜索情况有所不同,比如男人类容易搜男装、羽绒服、大衣等产品词,女人类目则更倾向于颜色、风格、款式等等属性词;所以如果您在无法掌控top词的价格及流量情况下,建议您先把这类词管理好。

管理法则第三条——想方设法提升关键词点击率:

方法一:

选好宝贝,把您推广宝贝的属性尽量完善,相关因素全部填好,不让任何一个买家错过;

方法二:

将词与宝贝相匹配,把重点词放在最恰当的宝贝上;

最能获得流量的词放在最重点推广的宝贝上,保证宝贝与关键词最匹配,这个也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只要您在设置关键词的时候,多思考几秒钟,最终确定这个关键词跟您的宝贝很匹配,那么,这个就是您重点管理的关键词;

方法三:

一个宝贝添加在两个推广计划中,不同推广计划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一个推广计划可做为引流用,您可以设置200个关键词进行撒网,这个计划可以放养管理;另一个推广计划放置您的重点关键词,这个计划一定要精细化管理!

将推广宝贝放在2个推广计划中,有两个目的:

①撒网计划进行引流量,多多设置关键词可以增加买家的搜索机会,同时您关键词过多,可能会拉低您这个推广计划中宝贝的点击率,这样不能一举两得;

②精细化管理推广计划的重点就是维持点击率,这个计划里面的关键词都要经常优化更新,小心呵护,保证宝贝点击率处于良好的水平;

这样两者相结合,引流的同时,平衡点击率;

合同管理的关键点篇(10)

一、引言

作为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绩效管理将员工的个人目标同组织的战略目标结合在一起,运用一系列措施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医院作为一个知识密集型的服务单位,如果能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将对提高医院工作效率、改善管理水平、增强医院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鉴于医院身份的多重性和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医院的绩效管理要考虑的关键绩效指标十分繁杂,内容体系也相当丰富,不仅要考虑工作效率、物资的消耗率,还要考虑医院的医疗质量以及整体运营水平,此外,由于医院还是非盈利公共事业单位,承担着教育、科研以及社区预防的责任,所以医院的绩效管理也必须对教育、科研以及预防方面加以考虑,由此可见,医院的绩效管理较之一般的企业更为复杂,那么对医院管理的各方面都梳理出关键的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应用关键绩效指标法就十分必要了。

二、建立关键绩效指标体系

1、分析医院总体战略和次级战略目标

建立关键绩效指标考核体系涉及医院管理的方方面面,也需要医院全体上下的配合,为了使绩效管理能真正发挥作用,为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医院竞争力做出贡献,建立关键绩效指标体系时首要任务便是明确战略目标。

首先,医院应在总体层面上明确整体战略目标。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医院面临的行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医疗纠纷、医疗行业丑闻等舆论压力剧增,与此同时,关于医患关系的讨论也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处于风口浪尖上的医院面临着一个严峻的环境,此外,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也推动了医院之间竞争的加剧,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医院首先要分析自身的战略目标是什么,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要取得怎样的一个成就,有了战略目标医院才有努力的方向,才有助于建立真正有效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

其次,医院需要将总体战略目标进行细分,包括时间上的细分和各层次的细分。毕竟,竞争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医院要将大的目标细化到每个时间点上需要到达怎样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每个科室、每个部门有需要达到怎样一个目标,而后每个职位又要达到怎样的目标,将目标细化下去有助于每个科室根据自身情况找出关键绩效指标,这样从高层到下级层层递推式的指标体系才是行之有效的。

2、选取关键绩效指标

明确了各级战略目标之后,医院就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对关键绩效指标进行筛选,建立计算公式,将指标进行量化。

首先,医院要从整体层面确定体现总体战略目标的指标,一般来说,整体层面的战略目标涉及医院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针对财务状况,可以选取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反映医院的负债水平;选取利息保障倍数、现金流量债务比等来反映医院偿付债务的能力;针对管理效率可以选取药品周转天数、流动资产周转天数反映资产管理效率,选取人员经费占业务支出比例、人均业务收入、人均人员经费等反映人员工作效率。

其次,在各业务层面,医院需要对不同方面进行考虑,选取关键绩效指标。例如,对于医院资产利用效率的考核主要涉及病床的利用率,并结合医生的门诊人数进行分析,包括平均住院日、床位使用率、病床周转率、人均业务工作量以及每位医生的年门诊人次;对于资产消耗的考核主要从收取的费用以及收入的构成入手,意在关注收取费用是否能弥补资产的消耗,涉及的指标主要包括:门诊平均人次费用、住院病人平均费用、药费占医疗收入的比例,大额(万元以上)医疗收入中卫生材料支出等;对于医疗质量的考核,医院需要分不同的类型进行考核,避免“一刀切”带来的不合理,此外,医院一方面应关注治疗质量,一方面也要关注医护人员的构成情况,毕竟,作为知识密集型的医疗服务单位,医院整体绩效的提高与医院对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关系密切,主要的医疗质量指标包括:院内感染发生率、术后感染率、入院三日确诊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治愈率、医生与卫技人员比例、医护比等。

最后,考虑到医院本身是非盈利公共事业单位身份,承担着教育、科研以及预防的责任,医院也需要选取指标对这几个方面进行关注。例如,医院可以用教育、科研经费占收入比,院内预防经费占收入比、科研人员占比等来反映对教育和科研的投入以及院内预防的耗费。

3、建立适当的绩效考评体系

选取了关键绩效指标之后,还需要建立适当的考评体系才能推进绩效管理的实施,考评体系的建立是保证关键绩效指标得以顺利推行的重要保证,为了使考评体系更有针对性,可以建立有不同的层次的体系。

首先,医院可以考虑建立每月的常规考核体系,主要考察日常经营活动以及管理水平,重在对日常活动有一定的了解。月常规考核指标要针对科室、部门工作性质的不同有所侧重,如临床医疗科室侧重医疗质量指标考核、护理指标、服务质量指标等,虽然也不能遗漏工作效率的考核,但是还是重点以医疗质量考核为主,而对于医院的职能部门,则可以重点考核工作效率、服务态度等。从上至下,在医院的每个科室、部门内部都建立月常规考核指标,明确指标的计算,对不同的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以计算总体结果,月常规考核可以由各个部门、科室的负责人负责完成部门、科室所属员工的考评,这是绩效管理的基础,只有在日常活动良好有序的基础上,医院才能着手进行下一步的发展,

其次,医院可以根据需求建立重点项目考核体系。医院如果确立了年度目标或者一些临时性的任务,或者分析出一些急需改进的项目,为保证目标的完成,可以建立重点项目考核体系,明确考核的关键绩效指标以及各指标的计算方法,在对重点项目进行绩效考核时,由于重点项目可能不具有经常性,难以从过去的活动中获取经验,赋予不同的指标恰当的权重,可以采用专家咨询法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对项目关键因素相关的指标赋予较高的权重进行绩效考核的最终计算,重点项目考核可以由项目负责人或者医院管理层进行。 最后,在总体层面上,可以考虑建立年度绩效管理考核进行全面质量考评,考核可以由医院较高层的管理人员负责,从医院业务水平、经营情况和以病人为中心三个方面入手,综合月常规考核结果,重点项目考核结果,并对常规考核和重点项目考核没有涉及到的关键绩效指标进行考虑(如教育培训和院内预防),偶然性的医疗事故也可作为医疗质量指标的减项,这样从一个宏观的层面对关键绩效指标进行考核,进行考核结果计算时,从谨慎性出发,医院可以根据调查数据结合发展目标,对指标进行赋权,诸如一些有重要意义或三年内变化明显的指标可以给予较高的权重(每年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4、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

关键指标的计算是为绩效管理服务的,最终的结果还是为提高管理水平,所以,计算、考核关键绩效之后还需要进行分析,找出异常或者波动较大的指标、未达到预期的指标所反映的问题,加以改进。

常见的分析方法包括对比分析和因素分析。

对比分析包括与同时期同行业医院之间进行对比,以及与医院历史数据进行对比。通常,竞争医院的内部数据可能较难以获得,医院可以选取公开信息中可获取的关键指标进行对比,如竞争者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研发教育经费与收入占比等,在选取对比对象时,医院要考虑各自的医疗水平(如与竞争者同为三甲医院)以及所处的地域(如同为某一线城市)等因素,尽可能使对比对象具有可比性;与医院历史数据进行对比时要考虑医院所处的发展时期以及大的医疗环境,发展时期的不同以及医疗环境的改变都可能影响指标的分析,譬如昔日医院在当地医疗领域中“一家独大”,所以享有一些“特权”导致指标偏高或者偏低,现在处于竞争环境中“特权”消失,指标变化较大,要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因素分析则是分析影响关键指标计算的因素,计算各因素对关键绩效指标的影响程度,辨别哪些是主要影响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有助于医院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有的放矢地进行完善和修正。

三、应用关键绩效指标法应注意的问题

将关键指标法应用于绩效管理诚然有着诸多益处,但是关键绩效指标法也会存在着一些弊端,譬如关键指标法的理论基础是二八法则,即80%的活动受到20%关键因素的影响,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和环境的改变,关键因素是否仍然“关键”?并且,另外20%的活动可能会随着环境的变化变得重要起来,也有可能由于疏忽细微之处最终导致医院受到较大的损失(很多医疗事故的发生以及医患关系纠纷就是开始于一个很小的原因),所以关键绩效指标法凝聚了医院注意力的同时,也会导致一些疏漏的地方,虽然从成本效益原则出发,不可能对所有的方面进行考核,但是医院应当对关键绩效指标以外的指标进行关注。

合同管理的关键点篇(11)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5.10.021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5)10-0111-06

Hotspots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Research based on Co-word Cluster AnalysisZhu JinweiZou Ling

(School of Business,Jiangnan University,Wuxi 214122,China)

〔Abstract〕Taking‘Strategic Management’as the keyword,the paper analyzed the new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research by studying the 444 papers from CSSCI since 2011 to 2015.Through the external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as literature resources,the published year and publication,it found that nearly five years,the overall strategic management heat decreased.By co-word clustered analysis,it concluded that nearly five years ,strategic management research focuses on five areas,including universities and libraries strategic planning research,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search,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research,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value chain research,and dynamic capabilities competitive advantages research.Research object simple,research subject sporadic and research hotspot balanced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hotspot.

〔Key words〕strategic management;co-word analysis;cluster analysis;the hotspots

战略管理研究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战略管理的关注重点发生了几次变化,发展经历了战略规划理论、环境适应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和竞争战略学说、资源基础理论和核心竞争力学说等多个阶段。进入21世纪,尤其是2010年之后,战略管理关注的重点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本文对2011-2015年国内权威代表性数据库中有关战略管理的文献进行研究,通过文献的外部特征分析,了解理论界战略管理的研究概况;通过对高频关键词的共现聚类分析,归纳分析目前战略管理的研究热点及其特征,以了解国内战略管理研究的最新动向,为战略管理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理论参考。

1战略管理研究文献概况

通过对文献的外部特征如数据来源、发表年份、来源出版物等进行统计分析,了解2011-2015年这5年来研究战略管理文献的基本情况。

11数据来源

研究战略管理理论的新发展,文献以CNKI检索系统中的CSSCI期刊文献为数据来源依据,时间跨度为“2011-2015年”,研究近五年的文献,以“战略管理”为关键词,检索日期为2015年03月25日,共检索得到文献444篇。

12发表年份

图1为近五年战略管理研究的文献发表数。如图所示,近五年在CSSCI上发表的战略管理相关文献呈现波动下降趋势。2011年发表文献数最多,为149篇;2012年较前一年数量减少53篇,发表数量大幅下降;2013年有所增加,但之后发表数量又开始大幅递减;检索时间为2015年3月,2015年的统计数据为第一季度发表的文献数,按1/4年估算,2015年发表数在50篇左右。因此,整体上战略管理的研究热度呈下降的趋势。

图1每年战略管理研究文献发表数

2015年10月第35卷第10期现?代?情?报Journal of Modern InformationOct,2015Vol35No102015年10月第35卷第10期基于关键词共现聚类的战略管理研究热点分析Oct,2015Vol35No1013来源出版物

444篇文献中,战略管理相关文献发文量前10的来源出版物如表1所示。其中载文量最多的是《科技进步与对策》,该刊是宣传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阵地,发表战略管理理论、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管理创新等相关主题文章;其次是《管理评论》,该刊致力于国际上管理学与管理科学的学科前沿评论、中国重大管理热点和难点问题的评论、管理新思想与管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评论、中国管理科学重要研究成果的评论。载文量第3的是《科技管理研究》,该刊注重科技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的探讨与研究,探讨中国自主创新的理论实践,强调科技管理理论研究与科技管理理论应用和实践的结合。表1来源出版物情况

来源出版物出版文献数(篇)占总文献比例(%)科技进步与对策19428管理评论17383科技管理研究15338现代管理科学14315管理学报11248中国行政管理9203现代教育管理8180图书情报工作8180管理现代化8180外国经济与管理81802战略管理高频关键词共现分析

使用书目共现系统(Bicomb20)对2011-2015年战略管理的444篇CSSCI文献进行关键词提取并构建共词矩阵,通过Excel将战略管理高频关键词的共词矩阵转化为相关矩阵和相异矩阵,再用SPSS180对相异矩阵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近五年来的战略管理研究热点进行归纳分析。

21关键词提取

使用书目共现系统,444篇文献共提取关键词1 398个,选取词频超过5次的高频关键词进行统计,得到表2。其中,“战略管理”出现的频次为190次,之后的分析中需删去“战略管理”本身。此外,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等关键词出现频次较高,出现频次越高,说明对其研究越热门[1-2]。表2战略管理研究高频关键词

序号高频关键词〖〗频次1战略管理1902战略规划173人力资源管理114企业115竞争情报96企业绩效97平衡计分卡88动态能力89知识管理710核心竞争力711大学712SWOT分析713价值链714公司治理615创新616企业社会责任617绩效管理618战略619利益相关者620高校图书馆521战略地图522商业模式523企业管理524竞争优势525图书馆管理526影响因素5数据来源:由Bicomb20软件提取22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构建

关键词之间的共现频率越高,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越相近。使用书目共现系统(Bicomb20)对除“战略管理”外的25个关键词进行两两配对,构建共词矩阵,形成25×25的矩阵(如表3)。共词矩阵为对称矩阵,对角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如“战略规划”出现频次为17次,它与“人力资源管理”共同出现的频次为0次;“企业”出现频次为11次,它与“竞争情报”共同出现的频次为2次。表3战略管理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部分)

高频关键词战略

规划人力资源

管理企业竞争

情报企业

绩效战略规划170000人力资源管理011000企业001120竞争情报00290企业绩效00009

23标准相关相异矩阵转化

在共词矩阵中,两两关键词共现频次受到两个关键词出现频次的影响,难以反映真正的相依程度。为消除频次差异带来的影响,引入Ochiia系数,将共词矩阵转换成相关矩阵,反映高频关键词之间的实质性共现关系,用公式(1)计算:

Ochiia=Ni,j/(NiNj)1/2(1)

Ochiia系数表示关键词i和j共同出现的概率,在公式(1)中,Ni,j表示关键词i和j共同出现的频次,Ni,Nj分别表示关键词i,j出现的频次。如“企业”和“竞争情报”共同出现的频次为2,“企业”出现的频次为11,“竞争情报”出现的频次为9,则“企业”和“竞争情报”的Ochiia系数=2/(119)1/202010。表4为战略管理的高频关键词标准化后的共词相关矩阵(部分)。表4战略管理高频关键词标准化后的共词相关矩阵(部分)

高频关键词战略

规划人力资源

管理企业竞争

情报企业

绩效战略规划10000人力资源管理01000企业001020100竞争情报000201010企业绩效00001

相关矩阵中,数值越大表明关键词之间的距离越近,相似度越好。对角线上的数据表示该关键词自身的相关程度,计算均为1。但由于相关矩阵中0值过多,统计时容易造成误差,为方便进一步处理,将“1”与全部相关矩阵相减,得到表示两个关键词相异程度的相异矩阵。如“战略规划”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异系数=1-0=1;“企业”和“竞争情报”的相异系数=1-02010=07990。相异矩阵中,数值越小表明关键词之间的距离越近,相似度越好。表5为战略管理高频关键词标准化后的共词相异矩阵(部分)。表5战略管理高频关键词标准化后的共词相异矩阵(部分)

高频关键词战略

规划人力资源

管理企业竞争

情报企业

绩效战略规划01111人力资源管理10111企业110079901竞争情报110799001企业绩效11110

24多元统计分析

多元统计分析是共词分析的核心,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关键词之间所代表的类群关系进行分析,得出该研究领域内各研究主题的组成状况,从而体现战略管理研究的热点,体现其最新研究发展趋势。

241因子分析

将相异矩阵导入SPSS180,选取降维因子分析后选主成分法进行分析。战略管理高频关键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因子累积方差解释贡献率为75312%的13个因子被提取,即战略管理研究的25个高频关键词,划分为13个类别可以解释该领域75312%的信息。但13个类别过于分散,借助碎石图可以发现,前5个因子曲线较陡,因此可从高频关键词中提取5个因子,为聚类分析提供依据。表6战略管理高频关键词总方差解释表

成分初始特征值提取平方和载入合计方差的%累积%合计方差的%累积%12450979897982450979897982194677841758319467784175833179271672474917927167247494165065993134816506599313485153261273747515326127374756146558604333514655860433357137555014883613755501488368129651855402112965185540219118447345875511844734587551010534213629681053421362968111042416767134104241676713412104241677130110424167713011310034011753121003401175312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242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按照距离的远近将数据分为若干个类别,将距离较近的主题词聚集起来,使得类别内数据“差异”尽可能小,类别间“差异”尽可能大。用SPSS180进行系统聚类分析,聚类方法为“组间联接”,度量标准区间为“平方Euclidean距离”,分群为“个案”。该方法利用了个体与小类的所有距离的信息,克服极端值造成的影响。图2碎石图〖〗

聚类分析得到战略管理高频关键词的聚类树状图(图3)。如图所示,战略管理研究热点可分为5类,概括为:大学及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聚类1),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聚类2),公司治理社会责任研究(聚类3),竞争情报价值链研究(聚类4),动态能力竞争优势研究(聚类5)。

3战略管理研究热点分析

31战略管理研究热点领域分析

基于以上战略管理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可知近五年战略管理的研究热点聚焦于大学及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公司治理社会责任研究、竞争情报价值链研究和动态能力竞争优势研究等5个领域,其简要分析如下。

311大学及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

大学及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包括关键词:战略规划(1)、核心竞争力(9)、大学(10)、高校图书馆(19)、图书馆管理(24)。大学实施战略规划可以有效终止组织内的争论、凝聚发展力量,同时也是回应外部利益相关者重大关切的工具。大学实施战略规划能帮助其更清晰、更有效地思考;若不实施战略规划,就会挑战现有秩序,丧失合法性[3]。

战略规划符合大学发展的需要,图书馆实施战略规划可有效利用图书馆资源,实现科学化管理,应对变化,把握未来[4]。我国高校图书馆需增强战略规划意识,加强研究制定高校图书馆发展规划,在总体规划指导下重视专项规划的制定,有效整合图书馆与隶属高校的发展目标,关注图书馆战略规划的有效实施以及有效衔接图书馆的短中长期发展目标[5]。

312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包括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2)、平衡记分卡(6)、知识管理(8)、创新(14)、绩效管理(16)、利益相关者(18)、战略地图(20)、企业管理(22)。人力资源管理与知识管理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企业有效融合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有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6]。

一些学者基于知识管理协同配置视角研究了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分析指出知识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协同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提高企业创新绩效管理水平,有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适应未来发展需要[7]。同时有研究指出,绩效管理需要与组织战略、组织文化和组织结构相匹配[8]。

313公司治理社会责任研究

公司治理社会责任研究,包括关键词:企业绩效(5)、公司治理(13)、企业社会责任(15)、商业模式(21)、影响因素(25)。公司治理、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近年来成为关注的重要命题。

两两之间的关系研究,有学者实证得出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社会责任产生一定影响[9-10];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有显著影响,且企业内部社会责任比企业外部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更大[11],商业模式正向调节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显著作用[12]。

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肖海林等认为在有效的公司治理模式下,企业社会责任有助于提高企业绩效[10],但企业只有将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和发展战略结合,才能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促进企业的发展。若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健全,未将履行社会责任融入进公司的战略规划,则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并不能提升企业绩效[13]。

314企业竞争情报价值链研究

竞争情报价值链研究,包括关键词:企业(3)、竞争情报(4)、价值链(12)、战略(17)。竞争情报在企业战图3战略管理高频关键词聚类树状图

略管理中起着智能决策支持作用。一些学者构建并丰富了竞争情报价值链相关模型。如钱慧敏提出了由竞争情报需求、竞争情报搜集、竞争情报分析、竞争情报加工和竞争情报服务等五个闭合环节构成的竞争情报价值链[14]。

基于竞争情报价值链,史健勇构建了在动态环境下的竞争情报价值链增值模型,企业需协调好企业竞争情报价值链各环节上的价值增值活动,实现决策过程与竞争情报各环节的实时互动与无缝对接[15]。郑彦宁等提出了产业竞争情报辅助企业竞争情报的价值链增值模型,产业竞争情报通过辅助企业竞争情报而实现其价值[16]。

315动态能力竞争优势研究

动态能力竞争优势研究,包括关键词:动态能力(7)、SWOT分析(11)、竞争优势(23)。战略管理的核心是对企业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的创新[17]。动态能力理论要求在动态环境下迅速进行资源整合,通过寻找和识别战略管理过程中的组织机会,追求竞争优势,该理论已成为战略理论研究的一个新热点[18],是对资源学派战略管理思想的新发展[17]。

简兆权等通过实证得出组织的动态能力对可持续竞争优势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19]。刘海运等从企业动态能力的角度来研究企业的技术创新,通过SWOT分析方法等构建了支持动态能力的技术创新体系,认为企业面临不断变化的环境,需要持续的技术创新与动态环境相匹配,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20]。江积海从时间与空间动态演化新视角对动态能力进行了重构,分析指出动态能力的能力广度、深度、演化速度和交互度等“四度”通过对竞争优势的作用而影响企业绩效[21]。

32战略管理研究热点特征分析

通过上述共词聚类分析及研究热点领域分析,发现战略管理研究热点存在研究对象单一化、研究主题分散化、研究热度均衡化等特征。

321研究对象单一化

战略管理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企业、大学以及图书馆研究。由战略管理研究高频关键词(表2)出现频次可知,“企业”出现频次最高,为11次,“大学”出现7次,“高校图书馆”及“图书馆管理”各出现5次。且在划分的战略管理热点研究5个领域中,仅一个领域以大学和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其余4个领域均以企业为研究对象,可知这3个研究对象中还是以对企业的研究为主。因此,战略管理热点研究存在研究对象单一化的特征。

322研究主题分散化

由战略管理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表3)和标准化后的共词相关矩阵(表4)可知,战略管理研究的关键词两两出现的频次较少,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的相依度较低;由因子分析的总方差解释表(表6)可知,可提取13个成分,且各成分方差均较小,说明关键词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独立性。通过聚类分析,可将研究热点清晰的分成5个领域,且研究企业的4个领域都有相对独立的研究主题,主题之间的关联度较低,说明战略管理研究热点的主题呈现分散化特征。

323研究热度均衡化

战略管理研究的5个热点领域,均存在高频关键词排序中靠前的关键词,分别为“战略规划(1)”、“人力资源管理(2)”、“企业绩效(5)”、“企业、竞争情报(3、4)”和“动态能力(7)”;同时各研究热点领域中也包括排序靠后的关键词,说明各领域的研究热度相近,没有特别偏向于研究某个领域,战略管理研究热点存在研究热度均衡化的特征。

4研究结论

通过对2011-2015年“战略管理”研究主题的444篇CSSCI论文文献进行外部特征统计分析,研究发现近五年在CSSCI上发表的有关战略管理文献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说明战略管理的研究热度有所下降;《科技进步与对策》、《管理评论》和《科技管理研究》相对于其他刊物,更关注战略管理的研究。

通过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可知近五年战略管理的研究热点聚焦于“大学及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公司治理社会责任研究”、“竞争情报价值链研究”和“动态能力竞争优势研究”等5个领域;通过对各战略管理研究热点领域的分析,了解其最新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根据共词聚类和研究热点分析,发现战略管理研究热点存在研究对象单一化、研究主题分散化、研究热度均衡化等特征。

本研究仅对2011-2015年的CSSCI文献进行分析,只反映近五年国内战略管理研究发展概况,研究结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进一步的研究可延长研究年份,并可对国外高水平文献进行分析,对比中外战略管理研究的发展新概况。

参考文献

[1]Li H Y,Cui L,Cui M.Hot topics in Chinese herbal drugs research documented in PubMed/MEDLINE by authors inside China and outside of China in the past 10 years:based on co-word cluster analysis[J].The Journal of Alternative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2009,15(7):779-785.

[2]Kumar S,Jan J M.Discovering knowledge landscapes:An epistemic analysis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field in Malaysia[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2,65:1027-1032.

[3]赵义华.大学不能回避战略规划[J].现代教育管理,2012,(2):29-33.

[4]贾东琴,柯平,张红岩,等.我国高校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实践与思考[J].情报资料工作,2013,(1):21-26.

[5]王秀香,李丹.国外国家图书馆战略规划解读[J].图书馆,2012,(5):84-87.

[6]詹绍,刘建准.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探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S1):38-41.

[7]王文吉,丁煌.知识管理协同配置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4,(9):183-185.

[8]王雪莉,丁一,马琳.绩效管理中的八组重要关系[J].东岳论丛,2013,(4):126-130.

[9]刘婉立,朱红.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74-80.

[10]肖海林,薛琼.公司治理、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J].财经问题研究,2014,(12):91-98.

[11]张完定,赵淑萍,杨松蓉.企业绩效与企业社会责任关系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4,(12):44-49.

[12]傅鸿震,王启亮,叶永玲.履行社会责任与提升企业绩效冲突吗?――商务模式的调节作用[J].财经论丛,2014,(6):68-74.

[13]杨伯坚.企业社会责任、公司治理和公司业绩[J].经济经纬,2012,(3):95-99.

[14]钱慧敏.基于价值链的竞争情报价值构成与价值管理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3,(4):159-161.

[15]史健勇.基于价值链重构的企业竞争情报价值增值研究[J].情报科学,2014,(5):37-41.

[16]郑彦宁,郑超,赵筱媛,等.基于竞争情报价值链的产业竞争情报作用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2):36-39,44.

[17]熊胜绪.动态能力理论的战略管理思想及其理论基础探析[J].企业经济,2011,(6):5-9.

[18]Lane P J,Koka B R,Pathak S.The reification of absorptive capacity:A critical review and rejuvenation of the construct[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6,31(4):833-863.

公文、讲稿、总结怎么写?

专家解答,全程指导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