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股票投资常识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5 18:13:09

股票投资常识

股票投资常识篇(1)

1. 利率风险。利率是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经济杠杆,它会经常发生变动,从而给股票市场带来明显的影响。一般来说,银行利率上升,股票价格下跌,反之亦然。

2. 汇率风险。汇率与股票投资风险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本国货币升值有利于以进口原材料为主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不利于产品主要面向出口的企业,因此,投资者看好前者,看淡后者,从而引发股票价格的涨落。

3. 购买力风险,又称通货膨胀风险。通货膨胀对股票价格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影响,在通胀之初,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因通货膨胀而水涨船高,物价上涨不但使企业存货能高价售出,而且可以使企业从以往低价购入的原材料上获利,名义资产增值与名义盈利增加,自然会使公司、企业股票的市场价格上涨。同时,预感到通胀可能加剧的人们,为保值也会抢购股票,刺激股价短暂上扬。

4. 市场风险。是股票持有者所面临的所有风险中最难对付的一种,它给持股人带来的后果有时是灾难性的。在股票市场上,行情瞬息万变,并且很难预测行情变化的方向和幅度。收入正在节节上升的公司,其股票价格却下降了,这种情况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还有一些公司,经营状况不错,收入也很稳定,它们的股票却在很短的时间内上下剧烈波动。出现这类反常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投资者对股票的一般看法或对某些种类或某一组股票的看法发生变化所致。

5. 宏观经济风险。主要是由于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化、经济政策变化、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以及国际经济因素的变化给股票投资者可能带来的意外收益或损失。

(二)股票投资的非系统风险

1. 经营风险。企业原材料价格上升,竞争对手降价销售都可归为外部经营环境风险。由于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差、技术水平落后和竞争能力下降等原因导致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进而影响股价的风险,可归纳为内部经营风险。

2. 筹资风险。由于筹资结构不当,或者由于负债比例过高,而使公司出现严重财务危机,致使公司股票价格有较大幅度的下跌,使投资蒙受损失的风险。

3. 流动性风险。如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埃克森石油公司股票,每天成交成千上万手,表现出极大的流动性,这类股票,投资者可轻而易举地卖出,在价格上不引起任何波动。而另一些股票在投资者急着要将它们变现时,很难脱手,除非忍痛贱卖,在价格上做出很大牺牲。当投资者打算在一个没有什么买主的市场上将一种股票变现时,就会掉进流动性陷阱。

4. 操作性风险。操作风险纯粹是由于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操作不当所造成的风险。因为在同一证券市场上,对于同一种股票,不同投资者的操作结果有时截然不同,有的盈利而有的亏损,这与操作风险直接有关。操作风险主要来自于不同投资者的不同市场判断、不同投资决策和不同心理素质等多重原因。不断研究投资市场和培育良好心理素质是降低此风险的关键。

二、股票投资风险的管理

股票投资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股票投资风险的识别,即在实际的投资活动中根据种种社会经济、政治现象和市场情况,去发现风险;第二阶段,股票投资风险的评估,即运用各种方法,测定一定时期内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造成的损失程度;第三阶段,股票投资风险的控制,即采取各种方法防范风险,减少或抵补风险造成的损失。

(一)股票投资风险的识别

1. 股票投资系统性风险的识别。股票投资中的系统性风险是由基本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因而对系统性风险的识别就是对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宏观的经济状况和政治气候作出判断。具体来说,可以从国民经济增长率、国内投资动向、信贷资金供给、利率与通货膨胀率、政府财政收支这几个方面的变化中进行分析。

2. 股票投资非系统性风险的识别。股票投资非系统风险的识别主要包括:(1)企业因素分析与风险识别。企业因素的变动会给投资者构成股票投资风险,因而,投资者可从各种途径去详细了解企业的真实状况。一般来说,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企业的各种文件去了解。(2)市场因素分析与风险识别。基本因素、企业因素的变动与股票投资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通过各种宏观经济数据、报道、文件资料等反映出来,而市场因素变化与投资风险之间的关系就比较复杂了。但是,人们在实践中发现,这种关系可以从大量的统计数据变动的轨迹中得到验证,也就是说,借助技术分析方法,可以识别股票投资中的市场风险。

(二)股票投资风险的评估

1. 股票投资风险的评估方法。股票投资风险评估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主要取决于评估的意图、评估对象和评估的条件。投资者可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选择,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来进行。目前比较常用的评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专家调查法、经济计量评估法和财务指标评估法。

2. 股票投资风险的评级。在实际投资活动中,投资者要对股票的投资风险进行准确评估是一种十分困难的事,因此,通常的做法是借助专职证券信誉评级机构对市场上发行和转让的有价证券风险评估的成果,评价自己感兴趣的那些证券的风险程度。股票的评级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目前全世界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标准-普尔公司的股票评级方法和台湾《经济日报》的评级方法。

(三)股票投资风险的控制

股票投资常识篇(2)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2

与一些实物投资相比较而言,股票投资具有更好地市场流通性。但是,在股票投资过程中,不少投资者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投资失误,便会陷入到投资行业的陷阱中跳不出来。流通性陷阱就是投资人在所谓的股市中反反复复的进行股票投资交易所形成的误区。一般在股票市场中投资人会接连不断的进行投资,而我国股市一直处于不断更换的趋势,和西方国家相比较还需大力改善,而且具备明显的投机性特质,股市资源配置也随之变质,无法将投资功能全面的展现。该文重点针对股票流通性做出了深入的思考和评判,同时从认识、任性及环境等方面着手分析股票投资流通性陷阱是怎样形成的,又会带来怎样的危害,并针对造成的危害制定抵御措施,希望能够改善我国股票投资现状,为投资人指明正确的方向,帮其正确树立投资理念,推进我国股市健康长远发展。

一、股票流通性投资误区形成的原因

通常,在股票市场中投资人都是利用自己私有财产购买或出售股票,所以股值的升降与投资人的经济利益有直接性牵连,通过资本市场能够将任性的弱点和本质清楚的显示出来。一般踏入股市进行投资的人都是生活中最现实的人,他们将人性的弱点充分体现出来,而人仅有的理智都会被弱点抹灭掉,让投资人在股票市场中无法独立理性的思考,这是造成投资人跳入流通性陷阱无法出来的主要因素。

1.跟风与盲从。通常人们都会说随大溜,这就是文章提到的跟风和盲从,股票市场就是抓住了人的这一弱点,将其慢慢带入到流通性陷阱中。在股票投资中能够独立进行思考的人是少之又少,只有对股市进行深入研究和调查的人,才能够在其中进行客观正确的判断。多数情况下,人们在经过深思熟虑所得的结果通常与大群体意见相反,这时投资人就会接收到来自四面八方各种说法的影响,会承受一定的外在压力,要具有坚信自己正确的决心。而随大溜的人就不会有这种感受,会觉得多数人选择的肯定的正确的。实际股票投资过程中能够坚持自己想法的人寥寥无几,普遍存在跟风盲从的现象,他们希望可以跟得上股市板块滚动的速度,收获最牛股市。所以他们会不进行思考的跟随线下最火热的股票投资,根本没有全面的了解所买股票行业或公司实际的发展状况,股价是不是暴涨过,甚至有些人连自己购买股票公司的名称都不了解,更别提其资产经营状况了。他们在股市中已经完全丧失了客观思考的意识,不断的跟随大众进行股票的买卖,充分彰显了羊群特征。

2.没有正确认识股票投资本质寓意。实际上人们所购买的股票就代表着一个公司或行业资产所有权,购买股票就相当于具有了一个公司的净资产,在公司中占有一定的资产所有权。站在商业市场中,投资股票等同于进行实业投资,两者不过是形式上的不同而已。股票投资属于间接性的做生意方式,在购买公司持有股票后就相当于是公司的股东,是和其他人合伙进行生意的投资。而现实中由于各个方面因素的限制导致多数人无法进行实业投资,即便是进行实业投资可由于当前激烈的竞争市场,失败的几率会很大,如果不具备强硬的管理和创新实力,根本无法保证新公司能够存活发展,更别提收获大量利益了。想要进行股票投资首先要对投资企业的实际运营状况深入了解,通过全面研究选择最优质的企业进行投资,这是进行股票投资的根本。

3.缺少耐心,急于追求功利。想要股票投资成功就要选择正确的投资对象,而想要选对投资对象就需要投资人有一定的耐心。股票投资就相当于对一个公司资金帮助,一旦购买了一个公司的股票就是这个公司的所有者,公司真实的收益就相当于投资的收益。但是一个工程在经营过程中不可以保证短时间内就收获利益,所以作为股票投资人要具有一定的耐心,这样才能够获得理想的汇报。一般一个运营稳健的公司会汇报给投资人大量的经济利益。可是,实际的股市投资中多数人都不具备良好的耐心,急于追求功利,所以他们在投资前不会耐心的了解公司实际的发展情况、所经营的项目以及公司实际竞争能力等等,也没有耐心去发现更有价值的投资目标,他们眼中的股市就是一个不断变动、不断交易中产生的纸质凭证,或者虚拟的电子代码,在股市投资中按照形式进行接二连三的投资。

二、股票投资流通性陷阱所带来的危害

(一)接连不断的投资会使决策质量贬低

投资人每进行一次股票投资就相当于做了一个决策,接连不断的交易就等同于在不停的做决断。可是人本身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在短时间内频繁做决策就会使决策的质量受到影响。投资人想要保证所做决策时正确的,那么在决策前要对想要投资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公司规模。自身竞争能力等等问题进行深思熟虑,不仅要全面掌握公司历史经营状况,还要与其他企业进行相应的对比,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掌握公司真实情况和资产价值的基础上判断这个公司是不是潜力股,有没有投资的价值。另外,如果投资人找到了合适的投资目标,但是此目标的股价太过高估,那么就要耐心等待股价到合适的范围后在进行投资。实际上在股票市场中真正适合的投资机会并不是那么容易发现的,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等待。一个人在股票市场中短时间进行几十次或上百次的交易,那就证明这个人并没有在进行深入研究后才做出的决策,自然而然的决策质量就会因此贬低,使股票市场成为一个以形式的投机。

(二)接连不断交易会增加交易成本费用

接连不断的交易增加了交易成本费用。投资人在短时间内频繁的进行股票投资交易会间接性的增加自身的经济压力。在股票交易过程中需要支付各种费用,如:证券公司佣金、国家征收印花税和过户费等等,其中佣金费用需要双向支付,不管是买进还是卖出都需要支付相应费用,一般股票佣金费用收取总金额的千分之三,最低费用还要支付五元;印花税不是双向收取,只有在投资人将股票出售时才收取费用,一般以总金额的千分之一收取;不同证券交易收取的过户费不同,像深证交易就不收取过户费,而上海证券交易以一千股为基础,每一千股收取过户费一元,不足一千股的也收一元。除此之外,投资人在收获股息时也要支付一定的股息税,一般股息税与持股时间成反比,意思是说如果交易过于频繁,持股时间过短,所缴纳的股息税就越多。

(三)交易过于频繁会使心智受影响,间接损害身心健康

投资人在连续多次进行股票交易后,会消耗掉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股市不断变动的过程中不断做出交易决策。而股市行情的变化速度飞快,各种消息、题材、热点接二连三的出现,投资人在投资过程中会受到来自各个层面的信息和噪声的影响,使得心智受到干扰,无法保持内心的平静,也因此无法做出正确理性的判断。而且股票行情的千变万化会导致投资人情绪高低起伏不断,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过重的压力会使人体内环境受到破坏,从而导致出现内分泌失调症状,危害心理健康。此外,人们如果长时间处于股票市场中就会时刻关注股盘的变动,需要长时间的保持一种坐姿,随着时间的堆积就会引发各种生理疾病,极大的损害了人们身心健康。但是,如果投资人能够正确认识投资股票的寓意,保证正确的投资观念,不会一门心思的关注股价变动情况,站在生意角度看待股票,那么不断是在心理上还是身体上都会保持正确的心态和姿态,正确领会到股票盈利带给自己的快乐。

三、有效防范股票投资流通性陷阱的措施

想要对股市中的流通性陷阱有效防范,减轻其带来的不良影响,就要对其进行深层次的了解和熟悉,这样才能够制定有效的抵御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正确认识投资意义

在股票投资过程中想要取得良好的投资成果,正确的投资理念和行为决定着一切,投资理念是股票投资最基础和关键的部分。如果投资人没有正确的投资理念,无法正确认识投资的意义,那么在投资过程中就会进行接连不断的交易,只重视股票的涨跌。曾经有人说过,正确的投资行为就是在对所要投资的企业进行全面掌握后,能够确保本金可以收回,并获取理想的回报,如果不符合以上行为均是投机行为。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公司的盈利状况并没有增长,股票交易就处于一种零和博弈状态,财富也只在不同交易者见进行转移,并不会增加利益收入。假如站在交易成本的层面来看,股票投资就属于一种负和游戏,而投资人肯定会面临亏本的局势。如果投资人抱着能够在博傻式的投机中收获大量利益,那么这个人必须要比别人更聪明,运气比别人更好,但是这种现象只是假如。一位全球著名的投资商曾说过:投资决策是成功还是失败主要依据一个公司近期内的运营成绩,并不是由公司股票某一日的成绩。如果投资人想要在股票投资中获取理想的利益,那么就要充分认识到股票投资的本质意义,是对公司资产购买后成为公司的合伙人和投资人,想要获取利益前提是保证公司能够健康长久的运行。在股票投资中的关键风险则是公司运用不断恶化,因此要抵御风险就要全面研究和密切观察公司的资产经营状况。

(二)投资人应不断强化自身修养,克制人性弱点带给人的影响

通常,股票投资人眼里的市场就像是一个,而真正认识到投资意义的人则认为股市是修性养道的场所。在投资过程中只有树立正切的投资理念,强化自身心性修养,具备良好的心理和品行素质,这样才能克制人性弱点,做成功的投资人。首先,在投资过程中投资人能够独立进行思考,面对不同的股票要理性的分析研究,不要轻易受到外在消息、题材等影响。在投资进行前,要克制自己不良情绪,以正确的态度全面而客观的对公司的经营情况、资产情况进行研究,并依据研究结果对公司股票价值进行分析;其次,在投资过程中切记投资人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想法,避免出现随大溜、盲跟从的思想,建立属于自己的投资意识,保持足够的耐心。著名股票投资商彼得.林奇曾经说过:并不是购买了优秀的公司才能够保证股票投资能够成功。想要有好的投资机遇就要有足够的耐心进行等待,在进行投资前要对公司进行层层筛选,确定目标后要耐心的等待安全边际的买入价格,在确定价格合理后进行购买,购买后要经历一个长期的等待过程。只要选择公司的竞争力和经营效益保持在健康状态,而且股价在市场中没有明显的高估情况,经过长时间耐心的等待终会收获理想的回报。

(三)监管单位要强化投资人利益保护意识,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

只有投资者的经济利益受到理想保护,那就可以降低股市中存在投资者利益受到侵害的事件发生率。投资者利益的保护程度是对股市投资环境进行评估的主要依据,会影响到投资者对股市的信任。通过利益保护即便投资者的利益受到侵害也能够利用权限来维护自身利益。优质的投资环境可以改善投资者的信息,完善股市资源配置功能,将股市投资功能全面发挥,减少股市投机性。基于此,证监部门要以市场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为依据,强化市场改革,推行全新的机制,摒弃旧市场机制,将重要职能由政审批转变为市场监管。证监会应将日常工作的重心放在创建公平、公开、公正的投资环境,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强力惩处上。此外,还应加大对投资者的教育力度,大力宣传和教育股东文化,指导公司对公司股东利益和合理回报股东的重视度,还要运用媒体等多个渠道传扬鼓吹和诱导投资者犯错的不良行为,对其实施大力的完善和规范,保证股市投资环境的优良性。

股票投资常识篇(3)

一、引言

推广及运用价值投资理论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从上市公司方面考虑,应用价值投资理论可以完善治理结构;从中小投资者方面考虑,应用价值投资理论可以让投资充分实现理性化原则。所以,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上考量,推广及运用价值投资理论均能够充分有效地促进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鉴于此,本课题对“价值投资理论在我国股票市场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究具有尤为深远的重要意义。

二、基于推广与运用方针,价值投资理论的现状及其作用

我国股票市场中的价值投资理论在推广与运用方针的基础上,主要的表现出了两大现状和一大作用。两大现状便是“我国A股已经基本具备投资价值”与“推广价值投资理论符合市场要求”;一大作用便是“QFII对价值投资理论的应用具有激进作用”。下面笔者便从这两大现状和一大作用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我国A股已经基本具备投资价值

有人认为我国A股没有投资价值,原因在于他们把市盈率的概念强加运用于我国A股市场上。这种浅显的想法无疑是错误的,我国股票市场同种股票在不相同的市场有着不同的价格源于我国实行了部分股权上市策略。而用某一类股票的特殊价格除以全部股权的每股盈利所求出来的市盈率是没有意义的。通过许多充分有效的案例与数据证实,就价值投资理论的现状而言,基于推广与运用方针之下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充分拥有了投资的价值。

(二)推广价值投资理论符合市场要求

让投资者的个人利益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保障是股票市场赖以生存之根本。把投资者当作主导者,股票市场才能健康并长久地发展下去。股票市场应该减少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而推广价值投资理论便符合股票市场的这一要求,价值投资理论是可防守的,它以保护投资者的角度出发,进而对被低估的股票通过价值的发现进行投资并规避风险。这一点在切合投资者的自身利益上考虑与市场要求相辅相成,具有共同推进的作用。

(三)QFII对价值投资理论的应用具有激进作用

《QFII管理暂行办法》是由征监会与人民银行联合的,简称QFII,表示科学规范的国外机制投资者制度。QFII制度的掌控对象是国外机制投资者,通过对国外机制投资者的限制,允许他们对部分外汇资金的有效汇入,汇入之后经过一系列的法律程序交换成为当地货币。这是股票市场的一种开放模式,在目前货币还没有实现自由兑换的状况下,实现此开放模式对整个证券市场具有盘活的效果。通过QFII制度对价值投资理论的激进,相信价值投资理论势必能让我国的股票市场越愈繁荣。

三、价值投资理论在我国股票市场应用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虽然,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上考量,推广及运用价值投资理论都能够充分有效地促进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但就目前而言,价值投资理论运用在我国股票市场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例如:股票市场所面临的诚信与道德危机、只存在单边做多机制、股票市场严重匮缺资金扶持以及关联交易现象日益严峻等。下面笔者便从这些方面对、价值投资理论在我国股票市场应用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股票市场所面临的诚信与道德危机

近年来,许多上市公司在企业诚信、包装上市有效性、包装利润真实性、信息披露完善性以及庄家操纵股市等一系列问题上发生伪劣造假的行为,这些现象直接让股票市场面临巨大的诚信与道德危机。其次,很多绩优股形象的破裂,如东方电子、银广夏等,这些都导致了投资者对股票市场失去了信心。另外,在中小投资者中,因为他们是股票市场的弱势群体,所以对股票抱有怀疑的主流思想,一昧地热衷于短期投机。根据有效数据显示,我国A股市场的投机性的流通股周转率长期以来都是非常高的。

(二)只存在单边做多机制

价值投资理论运用在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中便有“只存在单边做多机制”。从交易机制层面考量,成熟的股票市场既可以做多,又以做空。单边的做多机制是我国股票交易机制的主要表现特征,而明显的“单边市”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匮缺做空机制。“单边市”的存在隐患是非常困难降低中小投资者的系统性风险。据统计,我国股票系统性风险大约占总风险的61%。这是缺乏做空机制所导致的,做空机制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价值投资理论的运用,也让价值投资理论很难发挥出作用。

(三)股票市场严重匮缺资金扶持

目前,我国股票市场在对资金的需求上远远大于供给。据统计,2013年我国A股和B股的市价总值高达六万亿元人民币,大约占当年GDP的58%。从可流通方面考量,资本市场化率约莫仅有15%。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股票市场对资金的需求方面远远大于供给。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现如今我国股票市场严重匮缺资金上的扶持。

(四)关联交易现象日益严峻

上市公司关联教育的主要表现为上市公司和关联方之间有着资源转移的倾向,且在很大程度上实现非常规商业义务。从双方利益层面考虑,其关联交易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必要性,它能形成一种经济节约机制。但是我国的关联交易的条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没有竞争以及自由的交易市场,往往会出现大股东利用权力控制上市公司的运营利润,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偷窃上市公司资金的不良现象。此不良现象必须在关联交易中被禁止,因为这种现象非常不利用股票市场的未来发展。

四、基于我国股票市场,价值投资理论在运用层面上存在问题的有效对策

面对上述价值投资理论在我国股票市场应用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有效对策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才能使价值投资理论充分有效地运用到我国股票市场当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四大方面的有效对策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以引导为方针,彻底改变中小投资者的主观意识

股票市场的主导者是中小投资者,中小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中一定处于劣势地位。在我国股票市场的整合工作里,需要通过合法有效的法律手段保护中小投资者的自身权益,还需要对中小投资者进行引导教育,进而转变他们的主流观念,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价值投资理论的重要意义。事实和理论都证明了价值投资理论能给投资者带来超额的经济效益。因此,不但要让中小投资者认识到价值投资理论的重要性,还需要加强他们的法制意识。让他们充分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价值投资理论的运用也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推动作用。

(二)通过分红的策略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增加投资者的信心对股票市场的发展有着尤为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股票市场在其封闭式的状态下形成了一种“随机漫步”的特征,这种特征主要表现为股票市场不能呈现谷峰与谷底、也没有泡沫与破灭。由此可以看出增强投资者自身信心的重要性。特对对于中小投资者,由于自身对股票市场的不了解和对价值投资理论在认识上的不充分,导致投资不能、投机不易,从而进一步造成了股票市场持续低迷的现象。在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上可以通过分红的策略,这一策略不但可以让投资者充分认识到各上市公司的优劣状况,而且还可以以此盘活整个股票市场。

(三)对国有股与法人股的控股权进行控制

近年来,股权结构处于非均衡状态是我国上市公司呈现的一大问题。非均衡状态表现为国有股与国有法人股大约占拥61%,社会公众股大约占拥28%。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所造成“一股独大”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另外,中小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没有对上市公司直接的控制力,这样便让中小投资者和上市公司之间产生了严重的隔阂,更进一步让中小投资者的自身利益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因此,在弱化国有股和法人股的控股权措举上,首先应该对大股东的投票权进行限制;其次是设立优先股,以此减少大股东的投票权。

(四)杜绝不正规的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是具有必要性的,但是对于非正规的关联交易必须严加防范。防范非正规的关联交易工作就需要重视评估环节,这样做有利于优化关联交易的价格,让中小投资者的自身利益不受到侵害;从另一方面考量,完善评估制度能够防范大股东对交易价格的操纵。其次,应该建立相应的回避制度;回避制度的建立有利于防范大股东在表决权上滥用、错用,进一步控制了非正规关联交易的生成。另外,需要在救济措施上做到尽量的系统化。系统化救济措施的救济对象为中小投资者,系统化救济措施的建立可以充分有效地保护到他们在股票投资上的合法权益,并且应该赋予中小投资者相应的决策权力,让他们可以通过请求法院的有效途径否认股东大会上一些不合理的决议。

五、结语

股票投资常识篇(4)

现在的社会是市场经济的社会,受社会发展形势的影响,人们的思想也逐步发生转变,尤其是在财富的创造方面,现在的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懂得把钱攥在手里,而是逐渐趋向于投资,用财富去创造财富。

投资是调动产业机构和产品机构、优化资源配置的基本途径,也是投资者实现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投资范围和投资规模将不断扩大,投资主体和投资渠道将逐渐多元化,影响投资的因素也将日益复杂多样。投资渠道和投资方式不同,投资者所承担的风险和所获得的投资收益也将有所不同。投资者只有掌握科学的投资分析理论和分析方法,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才能降低投资风险,实现最佳投资收益。所以投资分析越来越重要。

股票投资分析顾名思义是指对股票投资方面的分析。要想了解股票投资分析就要先了解什么是股份公司、股票。

股份公司在国外已经有好几百年历史了。而而在中国,也就只有几十年的历史,还有好多人感到生疏。其实我们经常说的一些世界有名的大公司,例如美国的IBM、可口可乐公司、德国的西门子公司、日本的索尼公司、松下公司,无一不是股份公司。国内许多股份公司的产品也早就家喻户晓,比如长虹电视机,春兰空调,嘉**摩托车等等。为什么要采用股份公司的形式那?股份公司有其他企业所没有的优越性一方面他可以筹集到大量的资金,满足社会大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他将风险分散到整个社会极大地增强了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

股份公司的股份分别由不同的人持有,每人持有的数量有多有少,而不论多少,凡是持有股份的人就是股东,持有的凭证就是股票。股票的几个特性,无期性、权责性、流通性、风险性。

股票分析包括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两部分。基本分析研究影响股票供给和需求关系变化的因素,它的主要内容是分析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股市政策、上市公司的各种情况以及能够影响股市变化的其它信息,作为股市投资的参考,以帮助投资者研判未来股市发展的总趋势,指导投资者选定入市时机,在众多的股票中,选择确定能够获得较大收益的上市公司进行投资。股票投资技术分析是一种完全根据股市行情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技术分析注重市场本身的活动,其基本假设是:股价有市场上股票的供给和需求决定,供求关系又受许多理性与非理性因素的影响,股价除受市场短期波动影响外,其变化趋势可以持续一段时间,历史会不断重演,即使面对不同情况,不同时期的投资者或许会做出相同的反应。因此投资者可以冲过去的交易资料和股价变化过程所显示出来的有意义的形态和信号的分析中预测股价的变化趋势,选择股票投资时机。

影响股市行情变化的主要因素 ;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公司自身因素、行业因素、市场因素、心理因素。

颜老师通过一系列的案例让我们更深刻的掌握。根据几种典型的股票K线向我们解释了如何抓住投资时机。印象最深的是颜老师给我们总结的投资之术和投资之法。

投资之法是:一、长期价值投资之法,价格是月亮、价值是地球、时间是金钱;价格大大低于价值,买入并持有;价格适度高于价值,开始减持直至减空

二、否极泰来、泰极否来、福祸相依,否时我入地狱、泰时成人之美

投资之术是:一、正常情况,分批买入、分批卖出(一次性判断那是,多次性判断那是智慧),初次买入一般至少在合理估值之下开始

二、正常情况的下跌不止损,实质性利空的下跌止损

三、优秀的股票平常被大家供着高高在上,在非实质性利空下或系统性下跌才有可能被便宜的买到,关注事件性机会

四、平均线理论等技术派理论仅做参考性印证,不做决定性因素

五、股票的选择,大行业大龙头+简单估值+财报分析+网络追踪,简单估值法PE、PB、PEG,估值的简单性经验:牛时PE,熊时PB

六、弱周期股票估值相对稳定,强周期股票估值相对不稳定(如牛末可能PE小反而差,熊末可能PE大反而进入价值区,可使用结合PB、重置法、财报补充、长期年份的追踪等修正)

股票投资常识篇(5)

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理学的研究进入金融领域,行为金融学理论在对一系列不同于有效市场假设的异常现象的研究中不断发展壮大;其中羊群行为作为行为金融学理论的一个分支,备受学者关注。羊群行为是股票市场异象之一,它难以用建立在理性人假设基础之上的传统金融理论进行合理解释。它的概念来源于动物界,意指动物们群居生活、成群移动等行为;后来这个概念被引申来描述人类社会现象,指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思考、感官和行动,采取跟大多数人一致的策略,以期降低决策失败的风险,减少行动成本,尽可能地增加收益。随着行为金融理论的发展,这一概念被进一步引人金融市场,用以表达在信息不确定下,投资者的行为是相互影响的,出现“羊群效应”、“聚集效应”,导致股票价格就出现系统性的偏差。本文主要针对股票市场上的羊群效应进行研究探讨。

1 羊群效应的概念及特征

羊群行为是指人们经常受到多数人的影响而跟从大众的思想或行为,也被称为“从众效应”。金融市场上的羊群行为是一种特殊的有限理,它是指投资者在不完全信息的环境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的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而不考虑自己得到的信息的行为。由于羊群行为具有传染性,因此把存在于多个行为主体之间的羊群行为现象称为羊群效应,主要研究信息传递和行为主体决策之间的相互影响及这种影响对信息传递速度和充分性的作用。

羊群行为的特征包括:(1)先做出决定的投资者的行为对后面大多数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2)常常会导致投资者形成错误的投资决策;(3)当投资者发现决策错误之后,会根据更新的信息或已有的经验做出相反的决策,从而开始新一轮方向相反的从众。从羊群行为的特征可以看出,羊群行为的出现有两个条件:首先,别人的决策行为是可以观察到的,否则无法模仿;其次,所有决策并不是同时做出的,而是有先后次序发生的。

行为金融学是通过对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心理偏差的系统分析来描述羊群行为的。当证券市场面临众多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其心理因素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人类固有的行为模式会不知不觉地主宰着投资者的行为。每一个投资者开始总是试图进行理性投资,并希望规避风险。初始羊群效应使得偏差得以形成,而强化羊群效应使得偏差得以扩散和放大。

2 羊群效应的形成原因

机构投资者的特点是既有个体的行为特征又有群体的行为特征。在股票市场中,一方面投资基金的投资决策主要由基金经理做出,因而基金的投资就不可避免地带有基金经理个人的投资行为特征;另一方面,投资基金由于是群体性的研究,其信息来源比一般个体投资者要广得多,故而股票市场的投资行为又带有群体行为的特征。因此,股票市场中羊群效应产生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机制因素

(1)机构投资者的委托机制不完善

从投资股票者来看,作为人其目标是让委托人的满意度最高,尽管在投资初期,基金公司对投资策略、投资风格、投资理念也做了详细地制定,但是毕竟是要取悦委托人。因此,基金公司原先的投机策略不得不让位于对名誉的维护,不得不从众和跟风。在此背景下,基金公司如果采取同其他基金同业相同的投资策略,则至少可以取得平均收益水平,相同的策略操作产生了羊群效应。

(2)缺乏信用经济基础

股票市场的建立需要发达的信用经济基础,但对于信用体系不健全的中国来说,必然会带来不健全的股票市场。同时市场基础不完善的股票市场价格的波动性较大,当投资者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时,特别是当投资者依靠自身能力不能做出正确判定时,投资者将会明显地追随其他人的观点。市场波动性越大,市场风险越大,投资者的预期就越不确定,这时候投资者会更多地观察他人的交易行为并加以模仿羊群行为程度增大。

(3)可供股票投资者选择的优质品种不多

由于市场上绝大多数的股票估值偏高,具备投资价值的优质蓝筹股和绩优成长股的数量过少,稀缺的优质公司股票就当仁不让地成为基金追逐的对象。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机构投资者在挑选自己投资组合时都纷纷追逐市场热点,同时买卖相同的股票,选择那些业绩突出,盈利能力强,具有行业代表性的龙头企业,这样就形成了众多机构投资者同时投资于少数蓝筹股绩优股的现象,产生基金投资的“羊群”效应,交叉持股自然不能避免。

(二)投资者自身因素

(1)投资理念模糊、投资知识缺乏

我国股票市场上投资者大多数缺乏专业的股票投资知识,这表现在投资者无法分析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或对国家出台的政策不能从深层次的把握,同时对经济的动向不能很好的把握,这就造成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无法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判断股票的价值,很容易形成混乱的投资局面。同时市场上那些专业的投资者一般都系统学习过投资知识并且经验丰富,对信息的把握能力也比普通的投资者要强,也能够对国家宏观经济的大环境、整个证券市场的运行趋势以及上市公司的发展前景进行全面深刻的研究。这些投资者往往成为羊群效应的领头羊,而那些缺乏专业知识的投资者成为羊群。

(2)从众投资者的非理性跟风

从众投资者是非完全理性的,投资者做出的决策并不完全出自其理性的分析,而更容易受情绪、心态等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这样当投资者处在投资群体当中很容易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采取与其他人一致的行动。这样做可以使个体获得一种安全感。当投资者做出的决策与其他人不一致的时候,投资者很容易怀疑自己的判断进而改变自己的判断,选择与其他人一致的行为。股票市场中的投资者大部分缺乏专业的知识,对于那些最近几年才加入到股票市场中的投资者来说更加缺乏相关的经验,绝大多数投资者没有接受投资方面专业知识的训练,对证券市场研究能力不强,不能够对相关的股票进行系统的合理分析,他们投资时候往往是听取各种专家的建议,这些投资者就扮演着跟随头羊的“羊群”。

(3)缺乏良好的心态

我国股票市场建立时间短,多数为新股民,这些投资者往往缺乏良好的心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投资者抱有非理性的收益预期;第二,获得虚假的心理安全感;第三,大众化思维。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群体活动中,容易出现去个体化倾向,即个体的自我意识变弱,更倾向于采取与集体一致的行动。行为金融学也赞同这个观点,并认为投资者并非完全理性的,其投资行为受其情绪、态度等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

3 弱化羊群效应的措施

理性的羊群效应对我国的股票市场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个人投资者缺乏专业的知识和对市场有效信息的充分掌握,因此理性的羊群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投资者确定自己的投资策略,获取收益,规避风险。其次,理性的羊群效应有利于加快股票市场价格发现的速度,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维护市场的稳定,因为此时羊群效应的发生使得大量资金能够快速的向具有投资价值的企业流入,从而优化市场的资源配置职能。除此之外,理性的羊群效应能够促进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使得股票的价格更向其内在价值靠拢,这能有效的提高市场效率。

(一)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扩大信息披露的范围

市场信息不对称是形成羊群效应的主要原因,只有规范信息披露制度,增强市场的透明度,才能使投资者及时掌握真实有效并且全面的信息,市场才能够逐渐变得公平。为了增强信息市场的透明度,使投资者获得完全公平的竞争条件,弱化市场羊群效应,就要充分和及时地披露真实信息。所有可能对股票市场中的股票走势产生影响的信息都应该及时的予以公开,包括企业对某个项目的操作情况,如兼并和收购的各项工程的进展情况,不能等到股价急剧变化之后再披露有关资料。而由于上市公司在披露自身信息方面缺乏主观能动性,也因此需要监管制度的约束,对于瞒报信息或者报虚假信息的上市公司应当予以严厉的处罚。

(二)培养个人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倡导正确的投资方式

羊群效应的另一重要产生原因,是由于投资者抱着投机心态的错误投资理念,普遍持股期限短是其一大特点,在市场出现震荡时,羊群效应会使得市场震荡进一步恶化。因此,一是通过媒体网络等方式向公众传输选择有价值的股票长期投资长期持有,以公司价值为投资目标的理念。二是加强管理上市公司的股利分红政策,杜绝上市公司不给股东配发红利的现象。三是对股票投资者的专业技能进行培训,倡导以长期投资价值为核心的投资理念。在进行投资时应以长期平均收益为中心选择有价股票,即选择一个有潜力的有价股票长期持有,而不是跟风炒作。当市场中的投资者更成熟更理性时,市场中的羊群效会减少。

(三)改善股票投资市场的外部环境,拓宽投资渠道

一方面,规范上市渠道,尽可能地扩大市场的容量,并将重点放在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另一方面,加快发展股票类金融衍生工具市场,选择投资组合时有更多的风险对冲工具,为投资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外部环境。金融衍生工具是一把双刀剑,不仅对股票市场起着稳定作用,同时也可能加剧股票市场的动荡。但是目前我国股票市场上推出的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等业务,门槛过高,绝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无法涉足,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不明显,甚至可能成为那些机构投资者操控市场的工具,从而加剧市场短线的风险性。纵观国外成熟的股票市场推出的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对市场所起的稳定作用,让我们有理由相信金融衍生工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股票市场中的羊群行为,能够为市场长期的稳定发展带来好处。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衍生工具带来的稳定功能,对衍生工具带来的危害采取弱化遏制的措施。

参考文献:

[1]曾云龙.基于中国股票市场的羊群效应研究[D].广州大学,2013.

[2]崔显林.论当前股票市场中“羊群效应”的危害及对策[J].全国商情,2009,4:49-50.

[3]罗冠男.我国股票市场中“羊群效应”行为分析[J].经济视角,2013,12:7-8.

[4]李厚泽.中国股票市场的羊群效应比较及其演化研究[J].时代金融,2012,3:145-146.

[5]尹晓光.我国股票市场羊群效应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

股票投资常识篇(6)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除了满足日常生活的必需开支之外,人们仍然希望在家庭账户中留下一笔财富,以备不时之需。传统意义上,家庭会选择把资金存入银行,以防范手持现金带来的风险。而目前较低的银行存款利率和通货膨胀压力使得家庭银行存款的实际利率成为了负值,家庭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把资金存入银行,而是试图寻找更加有利可图的理财产品。在近年兴起的理财产品中, 股票由于具有高收益性、高流动性等优点,在居民家庭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上交易的普及,股票交易的操作也越来越简易,股票已经成为除银行存款外最主要的理财产品。那么,目前我国城市居民家庭有多少比例投资了股票?是否投资股票与家庭投资者的年龄、学历、收入、职业背景等因素之间是否存在着决定关系?家庭投资股票的动机是什么?家庭计划将股票投资所得用于哪些方面?家庭选取股票依据哪些信息?其收益率如何?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调查问卷获得的数据,一方面揭示出了我国城市居民家庭在投资理财过程中一些不理性的行为和决策,另一方面也对家庭做出这些决策的客观原因进行了挖掘和分析,进而为家庭投资者提供决策上的参考,同时也为完善市场规则提供数据支持。本文的数据来自于笔者进行的“城市居民家庭股票投资行为调查”。该调查时间为2011年1月至2月,利用中国人民大学部分大学生、研究生寒假回家等方式发放调查问卷,共在全国71个城市抽样调查了20岁至80岁的800户居民,最终回收了问卷317份,其中有效问卷286份。从样本的分布情况来看,调查对象男女比例相当,年龄大多介于30岁至50岁之间,职业以事业单位员工、金融单位员工和公司职员为主,其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00元至5000元的收入阶层所占比重较大,所选城市遍布全国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本文采用的调查问卷分为基本信息与股票投资状况调查两部分。基本信息调查包括家庭所在城市,家庭中理财主要决策人的性别、年龄、学历、职业、职务、金融知识学习程度,以及家庭人均收入等。在下文的讨论中,将以家庭中理财主要决策人的基本信息代表家庭的特征,所有有关被调查者个人信息的描述均为家庭中理财主要决策人的信息。股票投资状况调查主要包括投资动机、决策信息来源、收益、预期等等。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定量分析和整理,得出一些基本结论,并对发现的新现象、新问题进行解释探索。

二、投资股票家庭与非投资股票家庭特征分析

(一)投资股票家庭特征分析投资股票家庭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投资动机分析。从微观上来讲,以家庭为单位的理财投资行为,其基本动机是保证家庭资产的保值与增值,而从宏观来讲,家庭理财是社会实现金融资产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方面。在所有被调查者中,有63.7%的家庭选择将资产用于购置股票,期望获得更高的收益。这些家庭开始从事股票投资的原因多种多样,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通过问卷显示,大部分家庭对股票这种投资方式愈加青睐,这说明家庭成员对家庭理财的多样性有更高的了解,而不仅局限于银行存款,家庭成员有更高的风险意识,具有通过高风险投资获得高收益回报的期望。

(2)投资资产中股票所占份额与家庭人均收入的关系。数据表明,随着家庭人均收入的增加,全部投资资产中投入在股票市场上的比例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规律见(表 2)。收入水平低的家庭由于生活必需消费尚不能够得到充分的保证,故只将少量的资金投入股票市场,从而将较多的资金投向风险低、收益稳定的理财产品;收入水平高的家庭,由于拥有较多的闲置资金,风险承受能力强于低收入家庭,故可以在股票市场上投入较多的资金。

(3)收益使用计划与生命周期的关系。股票投资资金来源方面,有95.8%的受访者的资金以家庭收入为主,这也表明了我国城市居民稳重的投资方式。为了便于以后的分析,特在此做出假设,认为人们进行股票的投资资金来源均为家庭收入。根据效用理论,人们通常试图平滑自己一生各时间段的消费,从而达到整体效用的最大化。通常来讲,工作中的投资者主要有两种类型,按照其投资时所使用的资金性质可以分为A和B见(图1)。A型投资者的特征是处于事业刚刚起步的阶段,收入尚不能满足自身的消费需求,他们用自身具有的有限资金投资股票以期望获取更多收益提高当期的生活水平。B型投资者的特征是经过了一定时期的工作积累,拥有了较为雄厚的财富基础,收入水平已经超过了当期的消费需求,因此可以将这些闲置的资金投资于股市,用以提高未来乃至退休后的消费水平。为此,对投资者按照当期收入能否满足当其当期消费需求进行了分类,并对其对投资收益的使用计划分别进行考查见(表3)。通过数据比较发现,在A类投资者中,人们更多地愿意将投资所得用于日常生活消费,从而提高当期的生活水平;B类投资者则表现得更有远见,他们较少地将所得收益用于当前的消费,而更多地愿意将收入用于以后年度的各种消费中。

(4)股票资产投入比例与生命周期的关系。(表4)是经计算得出的不同类型投资者(A:当期收入水平不能满足当期消费需求;B:当期收入水平可以满足当期消费需求)投资于股票市场的资产与家庭全部投资资产的比例。从(表4)中可以看出,A型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的投资份额要高于B型投资者。事实上,A型投资者尚处于基本财富积累阶段,当期的收入对于他们来说是必需收入,一旦损失基本生活水平将受到极大影响,因而A型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相反地,B型投资者拥有较多的财富,其在基本生活水平得到保障的情况下更多地运用闲置资金进行投资,因而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然而数据却显示,A型投资者对股票的投入份额高于B型投资者,这尽管体现出A型投资者对财富的迫切需求,但考虑到股票市场风险较大,A型投资者仍然应当较少地投资于股市,而投向基金、债券等收益较为稳定的理财产品。

(5)选取股票时所依靠信息与专业知识学习的关系。为了考察金融、经济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对选股方法的影响,将所有股票投资者分为三类:专业学习者,主要通过本科、硕士、博士专业学习相关知识;自主学习者,主要通过培训班、书籍、网络等其他渠道学习;未学习过相关知识的投资者。从选取股票的信息来源方面来讲,专业学习者和自主学习者中有较大比例在投资时依靠自己的知识选取股票,而未学习过相关知识的投资者则主要依靠亲友推荐的方式。此外,专业学习者和自主学习者也较多地通过媒体分析和理财机构获取相关的信息,而未学习过相关知识的投资者由于自身知识能力所限,对主流媒体和理财机构分析股票时采用的术语和表述在认识上仍然存在一定困难,故较少地依靠这些渠道见(表5)。从选取股票时看重的因素来讲,专业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投资者与未学习过相关知识的投资者在企业近期重大事项和小道消息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未学习过相关知识的投资者对企业近期重大事项与小道消息的看重程度明显高于专业学习者和自主学习者。这是因为未学习者对企业的其他方面了解相对薄弱,企业发生并购、重组等重大行为,以及有关企业重大事项的小道消息的传播,都会对他们的判断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另外,从投资者不同的学习类型来看,专业学习者最看重的是K线图,这是因为他们系统地学过相关知识,对K线图背后的含义理解较为透彻;自主学习者最看重的是宏观经济走势,这说明他们学习了一些金融、经济知识,对宏观经济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但微观技术分析的水平相比较与专业学习者来说略低;未学习过专业知识的投资者更看重企业的财务数据,这是因为企业财务数据表述清晰,企业盈亏状况一目了然,对未学习过相关知识的投资者来说更易接受,如(表6)所示。

(6)股票投资者收益获取方式分析。对于投资股票的家庭来讲,一般获取收益的方式有两种:买卖价差和公司红利。如果以买卖价差为方式来获取收益,则意味着对股票的投资倾向于短期、投机。而以公司红利为方式来获取收益,则意味着对股票的投资倾向于长期,以公司的盈亏作为标准来获取收益。根据调查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在投资股票的185户家庭中,以买卖价差的方式获取股票收益的占95.2%,而根据公司红利方式获取股票收益的仅占4.8%。这说明中国的股民投资股票获取收益的方式绝大部分是通过买卖价差的方式获取。相关数据显示,中国股市的换手率显著高于NYSE、NASDAQ、东京、伦敦等较为成熟的股票交易市场,这实际上是由于很多投资者在并不真正了解股市的意义、各种股票的发展潜力及上市公司背景的情况下,盲目入市, 企图以低买高卖赚取差。而从这一方式可以看出,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仍然不够完善,市场机制不够有效,投机者大量存在,大量资源消耗在了技术分析等非实体经济层面。原因在于中国股票市场成立不久,投资者对股票市场大多并不具备足够的认识。由于技术分析能力薄弱,人们对一些非官方信息大多抱有“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盲目听信他人的建议进行股票的买卖,从而导致股票换手率较高,股票收益以买卖价差为主。此外,上市公司分红较少也是导致股票市场投机现象严重的重要因素。

(7)股票投资者收益率分析。经计算所有被调查者近三年(2008年至2010年)的股票年平均收益率约为2.76%。根据央行近三年银行存款利息的数据进行加权平均计算,银行三个月、半年、一年的定期存款年利率分别为2.21%,2.53%,2.83%。所有被调查者近三年的股票年平均收益率低于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表明我国城市家庭股票投资者投资收益率普遍偏低。为了研究股票收益率与从事股票投资年份的关系,将股票投资者按从事股票投资年份分为短期投资者(3年以下)、中长期投资者(4年至6年)和长期投资者(7年以上)。对应的近三年平均收益状况见(表7),从(表7)中可以看出,随着投资年份的增长,股票投资的收益率确实呈上升趋势,这说明随着从事股票投资地进行,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规律、动向的把握能力将随着经验的积累不断提升,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为此,建议新入股票市场的投资者谨慎投资,可以以锻炼自身对股票市场行情的观察力为主要目标。当具有足够的经验和判断能力后,再进行大额股票投资。

(二)未投资股票家庭特征分析 在被调查的286户家庭中,没有投资股票的家庭有96户,占33.6%。在调查这96户家庭没有购买股票的原因时,认为“股市风险过大”导致没有投资股票的最多,占57.4%;认为“时间精力不足”而导致没有投资股票的占据36.6%;认为“资金不足”而导致没有投资股票的占31.7%,如(表9)所示。由此可见,对于没有投资股票的家庭来讲,股票的风险性、投入时间精力、资金成为限制家庭投资股票的三个主要因素。股票投资对于家庭理财来讲,仍然是高风险金融产品,家庭理财更注重资产的保值,家庭的投资意识是趋于风险规避型。当问及家庭在满足何种条件下将投资股票时,问卷显示:在96户家庭中,认为“拥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占45.2%;认为“拥有充足资金”占据41.3%,认为“股市行情好”和“掌握相关经济、金融等知识”各占25.0%。此外,仍然有15.4%认为“无论如何也不会购买股票”见(表10)。由此,拥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充足资金、乐观的股市行情成为家庭将有意愿购买股票的三个主要条件,这与家庭目前没有投资股票的原因大体一致。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仍有部分家庭认为“掌握相关经济、金融等知识”这一条件较为重要,表明股票投资区别于银行存款、债券等其他收益率较为固定的金融产品,对于投资股票的家庭来讲,如果想获得较高收益,相关的专业知识是必要的,这就要求投资者对于股票投资的一些基本原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研究,也将必然花费投资者的时间和精力。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是仍然有一部分家庭“无论如何都不会购买股票”。从中可以推测,这一部分人群对股票的风险有过高的预期,并且对股票市场的信心不足,同时也是风险规避者。

三、结论

从以上调查中可以发现:股票投资也已经越来越受到家庭居民理财的重视和关注;投资资产中股票所占份额与家庭人均收入成同向变化趋势;收益使用计划与生命周期呈现合理的对应关系;股票资产投入比例与生命周期的关系有待改善;投资者选取股票时所依靠信息与专业知识学习情况呈现合理的对应关系;股票市场投机现象较为严重;股票收益率随着从事股票投资年份逐渐上升等。调查结果显示,15.47%的受访者未学习过金融、经济等相关方面的知识,而这些投资者中绝大多数没有学习相关知识的打算。建议这些投资者适当地通过新闻、媒体、网络、书籍、培训班等渠道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掌握股票投资技能,从而做出对自己更加有利的决策。此外,对于目前收入水平尚不能满足当期消费需求的投资者,建议较少投资于股市,而更多地投向基金、债券等收益较为稳定的理财产品。本文仅是对我国城市居民家庭理财做了初步的调查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理财将会更加重要,有关家庭理财方面的研究会更加深入细致,希望为将来有关家庭理财的研究提供参考,推动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步淑段等:《农民家庭理财现状问卷调查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9期。

[2]邓平、余学斌、苏毅:《湖北省城镇居民家庭理财模式实证分析》,《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3]卢家昌、顾金宏:《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南京的证据》,《金融发展研究》2009年第10期。

[4]史代敏、宋艳:《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实证研究》,《统计研究》2005年第10期。

[5]田剑英:《家庭理财》,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股票投资常识篇(7)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股票市场出现了一系列与有效市场理论不相符合也无法解释的异常现象。在此背景下,主要以应用心理学研究分析金融市场的行为金融理论产生了。行为金融理论就是将心理学、行为学和社会学等理论融入到金融学理论,据以分析金融市场微观主体行为及产生这种行为的更深层次的社会、心理等动因,以此来研究和预测资本市场的现象与问题,并尝试解释与传统金融理论相矛盾的异常现象的理论。行为金融的理论基础包括:①前景理论。前景理论认为行动决策依据是行动的期望给人们带来的心理感受,行动后果为对赋值为零的中性参考点的偏离。在进行心理感受的评价之前,决策者对决策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刻画出有效的行动,选择自认为适当的参考点,并预计可能的后果。②行为组合理论。行为组合理论认为,投资者应把注意力集中在整个组合而非单个资产的风险和预期收益的分析上,而最优的组合配置处在均值方差有效前沿上,这就需要考虑不同资产之间的相关性。③认知偏差理论。认知偏差理论是研究人们在利用经验法则进行决策判断时所产生的错误。心理学研究显示,在解决复杂问题时,由于时间和认知资源的限制,人们不能对决策所需的信息进行最优分析。④行为资产定价模型。行为资产定价模型的特点是认为知情交易者和噪声交易者在市场上会相互作用。噪声交易者容易产生认识偏差,并不按照严格的均方差偏好进行资产选择。而信息交易者则是严格按照严格的均方差偏好进行资产选择,不会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两者相互影响,共同决定资产价格。

二、行为金融理论对投资者认知与行为偏差的分析

标准金融在投资者心理与证券市场效率上所持的观点是投资者是理性人。然而行为金融则认为投资者是非理性人,情绪与认知偏差的存在使投资者无法做到理性预期和效用最大化,并且其非理将导致市场的非有效,资产价格偏离其墓本价值。行为金融理论总结出了如下一些投资决策心理和行为过程:

1、过度自信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个人因素,而低估运气和机会在其中的作用。将差的结果归罪于外部的环境,从而不能通过学习过程来修正自己的信念,导致的过度自信和固执。最终导致交易成本增加而降低了净收益。

2、过度反应

过度反应是指投资者对未来股价过于乐观,导致股价超理论水平上涨;或者对未来股价过于悲观,导致股价超理论水平下跌。经过一段时期,在投资者能够合理评价、修正事件的影响时,股价会产生反向修正。从行为金融理论角度来看,过度反应是由于投资决策者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系统性心理认知偏差造成的,不能理性分析倾向当前信息并轻视以往信息,从而引起股票的超涨或超跌。

3、羊群行为

股市中的“羊群行为”是指投资者由于受其他投资者投资策略的影响而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其关键是其他投资者的行为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并对他的决策结构造成影响。

4、动量效应

在一定持有期内平均而言,如果某只股票或某些股票组合在前一段时期内涨幅较好,那么,下一段时期内,该股票或股票组合仍将有良好表现。此外还有过度恐惧与政策依赖性心理,遗憾,暴富心理与心理和轮涨轮跃效应(补涨补跌效应)及小盘股、新股效应。

5、处置效应

处置效应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投资者认知偏差行为,表现为投资者对赢利的“确定性心理”和对亏损的“损失厌恶心理”。当处于盈利状态时,投资者是风险回避者,愿意较早卖出股票以锁定利润;当处于亏损状态时,投资者是风险偏好者,愿意继续持有股票。投资者在证券投资时,行为上主要表现为急于卖出盈利的股票,不愿轻易卖出亏损股票。

6、启发式偏差

启发式是人脑解决非规范性、不确定性和缺乏现成算法的问题时所采用的一种决策方式,为人们在大多数情况下提供了进行决策判断的高效思维范式,即投资者依据“经验法则”来进行投资决策。一般情况下,人类解决复杂的问题,主要是应用启发法,但同时启发式思维很容易形成系统性的认知错误,并导致错误的判断与决策,由启发式导致的决策错误是一种系统性的、所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都有可能犯的错误,叫做启发式偏差。

三、行为金融视角下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

1、反向投资策略

在行为金融理视角下,采用反向投资策略是对股市过度反应的一种纠正,即买进过去表现差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现好的股票来进行套利的投资方法。其主要论据是投资者心理的锚定和过度自信特征,投资者对信息的过度反应,从而造成盈利者易于高估股价而损失者易于低估股价的现象。行为金融理论认为,冷门股票意味着投资者对该股票的预期较低,那么在实际投资实践中,通过一种质朴策略即简单外推的方法,根据公司的近期表现对其未来进行预测,从而导致对公司近期业绩情况做出持续过度反应,形成对业绩较差的公司股价的过分低估和对业绩较优公司股价的过分高估现象,为投资者利用反向投资策略提供套利的机会。那么,证券投资者就要注意,反向投资策略要在大多数投资者还没有意识到错误时就开始投资于某些股票,而在大多数投资者已经意识到错误并也投资于这些证券时,要果断地卖出这些股票。

2、动量交易策略

动量策略又称正反馈策略、惯性策略,即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和交易量同时满足过滤准则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行为金融视角下动量交易策略的提出,基于行为金融理论对投资者动量效应心理的分析,源于对股市中股票价格中间收益延续性的研究。行为金融理论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持有期(一般指一个月至一年之间)内,如果某只股票或某个股票组合在前一段时期内涨幅较好,那么,下一段时期内,该股票或股票组合仍将有良好表现。因此,动量交易策略所获得的利润是由于股票基本价值的变动带来的。基于价格惯性和收益惯性的策略也可利用市杨对不同信息的反应不足而获利。

3、成本平均策略和时间分散策略

成本平均策略是指投资者将现金投资为股票时,通常总是按照预定的计划根据不同的价格分批进行,以备不测时摊低成本,从而规避一次性投入可能带来的较大风险的策略。行为金融理论认为在这种方法下能使投资者各期购入股票的平均成本低于股票的平均价格。因为,在操作中投资者可每期以固定的金额去购入所选定的一种或几种股票,这样在股价下跌时买入的股数就多,而在股价上涨时买入的股数就少。所以在买入的总股数中自然低价股的数量大于高价股的数量。因此,一定时期后每股的平均成本就自然会低于股票平均市场价格。时间分散化策略是指承担股票的投资风险的能力将随着投资期限的延长而降低,投资者在年轻时应将其资产组合中的较大比例用于投资股票,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则逐渐减少股票投资比例增加债券投资比例的策略。时间分散化策略是基于行为金融学的一个重要的结论,即时间会分散股票的风险,也就是说股市的风险会随着投资期限的增加而有所降低。它与投资者的有限理性、损失厌恶及思维分隔有关,因此,投资者在运用时间分散化策略进行投资时,需要注意切忌过于频繁的交易。

4、基于启发性偏差的投资策略

通过行为金融理论对投资者启发式心理偏差的分析,优秀的投资者不仅应当了解市场中的投资者和自己会产生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偏差,且能够避免由于自身因素造成重大大失误,以及了解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和决策失误对市场产生的影响,寻找被市场错误定价的证券,并采取相应的投资决策。行为金融学认为市场是非有效或不完全有效的,由于投资者受经验法则的谬误和情绪因素的影响,将会导致证券的市场价格偏离理论价格。通过发现这些偏差,买入低估的股票,卖出高估的股票,可以获得超额的收益。投资者发现这些偏差的最好方法是长期坚持特殊的投资策略。投资者在为组合购进一只股票时,应详细地记录其要点。保留长期的“投资记录”有助于投资者评估其投资策略,使投资者会更早地认识并承认这些认识偏差,从而帮助他们控制“情绪波动”。本质上避免这些认识偏差的方法是少交易并实施简单的“购买并持有”策略,在大多数投资者认识到这些偏差之前投资于这些证券,随后,当大多数投资者意识到这些错误并投资于这些证券时卖出这些证券。

四、基于行为金融理论指导下的证券投资应注意的问题

综上分析,投资者在证券投资过程中的认知偏差和行为偏差,通过行为金融理论可以很好的解释,并由此总结了许多有价值的证券投资策略,但在具体运用这些投资策略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防止教条化,随机应变行为金融理论的投资策略是:在大多数投资者尚未意识到错误时投资于某些证券,随后当打多数投资者意识到错误并投资于这些证券时卖出这些证券。但是,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如果证券市场的绝大多数投资者认识到这一问题并采取同样的策略时,其策略效果如何体现呢?因此,在应用行为金融策略时,要防止教条化,注意随机应变。

2、不同投资者需要有不同的投资策略将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践中,可以合理引导投资者的行为。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要通过教育来使其趋于理性化,提高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能力和市场的运作效率。对于机构投资者,要提高其投资管理水平。投资者决策中的心理偏差是与生俱来,而这些认知偏差可以通过学习、训练等手段得到有效缓解。因此,不同投资者应该采用不同的投资策略。

3、切忌对国外现有行为投资策略的简单模仿

股票投资常识篇(8)

国内的经济新闻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不说上涨,而说环比增速下降;企业效益停滞或倒退,不说停滞或倒退,而说负增长。更有甚者,把平均的概念发挥到极致,成为掩盖经济真相的最常见的手法。

近些年来,我国证监部门致力于打击操纵股票市场价格进行内幕交易的犯罪行为。可是,在一些媒体从业者看来,股票市场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均亏了10000元”。本来是少数人从中受益多数人利益受损,结果变成了投资者平均受损。这样的报道给人一种强烈的暗示,那就是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不是投资者的问题,不是少数投资者投机炒作的问题,而是中小投资者自身的问题。

当前,国内媒体的股票市场报道出现了这样一种趋势,那就是不断地引导中小投资者将自己的愤怒情绪发泄到证券监管部门的身上,证券监管部门为了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不得不频频出台政策,而且通过媒体发表评论,影响股票市场价格走向。这本来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极力避免的事情,在我国却成为正常现象。

部分从事股票市场报道的媒体从业者不了解股票市场的问题症结所在,他们一方面呼吁政府减少对股票市场的干预,另一方面,在报道股票市场时直接或者暗示证券监管部门干预市场。正是这种带有明显倾向性的报道,使股票市场变得波诡云谲。发生在21世纪网站的敲诈勒索案件,从一个侧面说明,如果不规范媒体报道股票市场的行为,要营造健康的股票市场发展舆论环境,是不可能的事情。

股票投资常识篇(9)

技巧1:低于买入价8-9%坚决止损

第一个和最重要的一个卖出技巧对于许多投资者来讲是很困难的。毕竟对许多人来说,承认自己犯了错误是比较困难的。投资最重要的就在于当你犯错误时迅速认识到错误并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这是8%止损技巧产生的原因。通过研究发现40%的大牛股在狂涨之后最终往往回到最初的起点。同样的研究也发现,在关键点位下跌8-9%的股票未来有较好表现的机会较小。投资者应注意不要只看见少数的大跌后股票大涨的例子。长期来看,持续地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投资将会获得较好收益。因此,底线就是股价下跌至买入价的8-9%以下时,卖掉股票!不要担心在犯错误时承担小的损失,当你没犯错误的时候,你将获得更多的补偿。当然,使用止损技巧时有一点要注意:买入点应该是关键点位,投资者买入该股时判断买入点为起涨点,虽然事后来看买入点并不一定是起涨点。

技巧2:高潮之后立即卖出股票

有许多方法判断一只牛股将见顶而回落到合理价位,一个最常用的判断方法就是当市场上所有投资者都试图拥有该股票的时候。一只股票在逐渐攀升100%甚至更多以后,突然加速上涨,股价在1-2周内上涨25-50%,从图形上看几乎是垂直上升,这时候持股者应该意识到:该抛出股票了,因为这只股票已经进入了所谓的高潮区,股价很难继续上升了,没有人愿意以更高价买入了。根据对过去15年中牛股的研究,股价在经过高潮回落之后很难再回到原高位,如果能回来也需要3-5年的时间。

技巧3:连续缩量创出新高时卖出股票

股票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当一只股票股价开始大幅上涨的时候,其成交量往往大幅攀升。原因在于机构投资者争相买入该股以抢在竞争对手的前头。在一个较长时期的上涨后,股价上涨动力衰竭,股价也会继续创出新高,但成交量开始下降。这个时候就得小心了,很少有机构投资者愿意再买入该股,供给开始超过需求,最终卖压越来越大,一系列缩量上涨往往预示着反转。

技巧4:快速上涨的股票不宜马上卖出

不是所有的股票会不断上涨的,许多成长型投资者往往在股价上涨20%以后卖出股票。如果你能够在获利20%抛出股票而在8%止损,那么你投资4次对1次就不会遭受亏损。对于这一技巧欧内尔给出了一个例外,他指出,如果股价在买入之后的1-3周内就上涨了20%,不要卖出,至少持有8周。他认为,这么快速上升的股票有股价上升100-200%的动能,因此需要持有更长的时间以分享更多的收益。

股票投资常识篇(10)

前言

在国内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股票市场也产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1980年股票在我国兴起,发展到今日已经有四十多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股票市场发生了三个阶段的变化:初始发展、迅猛发展、规整调控。在这三个阶段的发展中,股票市场发展经历了诸多的困难和波折,不过就整个股票市场发展而言,是呈现出日渐成熟和不断壮大的趋势。尤其是进入新时期后,股票市场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很多风险要素,成为阻碍股票市场向前迈步的绊脚石。因此探讨新时期股票市场的常见风险以及采取何种策略来控制风险是历史的必然。

一、分析风险的成型规律以及股票市场中常见到的风险

(一)分析风险成型的规律。

领悟和掌控风险成型规律是有效控制风险要素的有力前提,风险成型规律是分析整个风险成型的过程,详细的包含不断变化着的风险要素,经过若干个演变后,由量变上升到风险亏损的质变,从而使风险效应的综合机理形成。所以分析风险效果机理之后,不但能够在管理风险时给予相应的理论依据,并且还能够指导如何来进行风险的管理,这就说明掌控风险成型的规律十分必要。

(二)采用事故树分析技术展开风险的分析。

演绎原理和逻辑学分析是事故树分析技术的依据,该种分析过程是从结果向形成原因推敲、逻辑分析事故生成,有方向展开分析的一种流程。国外通常采用事故树分析技术展开安全分析、风险评价,并且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国内经过相关专家的研究和实践研究已经证实该中技术是风险展开预测、辨识风险和控制事故十分有效的策略。所以在识别股票市场风险中也通常采用该种技术辨别风险。

(三)常见风险划分。

结算、经营管理、价格浮动、信用等风险是以风险形成原因而划分的风险。可承受和不可承受这两种风险是以主体对风险承受能力为依据进行的划分。可控以及不可控这两种风险是以可控制风险的程度为依据而划分出来的风险。系统和非系统这两份中分是以风险的特性、功能为依据展开的划分。直接、间接这两种风险是以作用情形为依据划分而成。外生、内生和目标这三种风险是以风险形成原因而划分的风险。

二、衡量投资风险的策略

(一)贝他系数。

该系数可以将各种类型股票在股票市场相应风险反馈出来,因此在决策主体在股票市场上做出准确的投资策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详细的来说是将各个股票与均风险股票相比较,来作为权衡该股票的变化幅度反馈给投资主体。Y=α+βX+ε这一直线型的回归方程式是贝他系数详细运用在股票市场风险衡量的方法。其中股票市场的均收益率是用X来表示;而证券收益率则是用Y来表示;回归线的倾斜率是由β来表示;相较于Y轴的交点用α来表示;生成随机因素后余下的收益则是由ε来表示。α、β的相应数值则可以以X、Y相应数据为依据求出。在β=1时,表示该种类型的股票与整个市场上均风险股票相比,两者有相同的风险;当β>1时,就说明该种类型的股票与整个市场上均风险股票相比,前者的风险程度大于后者。在一般情况下,β>1的股票有较强的活跃度,然而当β<1的股票有较低的活力。股票有较高的活跃度就说明有较高的风险,在高风险的状态下预期的收益率也会相应的走高。

(二)市价盈利率。

市价盈利率是指一种类型股票的市场价格与一股纯收益金额的比率,详细的方式是将股票价格和每股股票的净收益额展开对比,将投资主体想要得到一元利润应投入的资金反馈出来,这是对公司收益准则进行确定的主要根据。在一般状况下,股票处在高市盈率的状况中就说明投资该股票的风险也相应的提升;假若股票市场整体均市场盈余率都相应的提升,并且在很长时间内维持该种状态,就说明整体股票市场的风险度增加,进而表明上市股票是在较高的风险区间内。

三、控制风险的策略

(一)控制目标风险的方法。

健全上市企业的退出机制:过去的上市企业在股票市场上,不管是运营成效的优良与否,都不允许中途退出,而是采用一旦入行就必须在股票市场上摸爬滚打,根本没有什么退出机制作依托,这不但造成了市场运营效率极其低下,还会成为股票市场积累风险的主要“场所”。所以将退出机制引入到上市企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但能够彻底改进上市企业的品质,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投资主体在股票市场中投资的风险。使上市企业的管制不断趋于完善。议事、选取、激励与评估等机制是革新国内上市企业架构最先革新方面。构建一套与国内股票市场行情相契合,治理上市企业的制度,对于平衡大股东、内部人员的比例,降低投资决策或者执行上的失误,提升上市企业中的董事会成员、监理等专业、职业素养以及他们的独立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控制外生风险的有效策略。

提升股票市场文化的建设:我国股票投资人的风险意识较为浅薄,风险教育缺位,因此当遇到风险时无法及时做出反应。进而造成国内市场调控风险的效率低下,而投机之风使整个股票市场乌烟瘴气。在新时期下遵循陈旧、传统的风险机制以及无法满足市场要求,所以应当依据市场需求,加大力度对投资人展开风险教育,提升股票市场的文化建设。加大投资人的法制环境建设力度:类属于新型市场的股票市场,违规行为频出、没有充足的信息披露程度、高市价盈利率、较低的公开度、没有完善的市场法律制度、内幕交易屡见不鲜,是股票市场的突出问题。所以通常会造成股票市场股票价格的不稳定性、投资人投机倒把,因此给正规投资人带来极大风险。这也就说明必须要建设投资人的投资法制环境,详细的来说可以从信息披露和诚信建设这两方面来进行。诚信建设,就要在股票市场中对各个投资者或者上市企业建档,在进入市场时全面考察有关主体的情况,进而维持良好的投资环境。另外,政府应当制定切实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确保被投资和投资者之间信息的对称性。

(三)控制内生风险。

自我约束和控制是控制内生风险的主要方法,主要是对投资人的本身素质提升。风险意识增强:投资人的风险意识应当切实加强,逐渐提升本身抵御风险能力,同时重视自己的风险教育,在风险教育中真正认识和掌握正确市场的风险,有助于站在理性的角度上进行投资。投资人的本身素质有待加强。投资人应当有培育自身的风险理念,掌控投资股票的基础方式,领会自身投资股票的基本内容,公司监管的根本原理要予以掌握,同时要注重心理素质的提升。结语实践中得知,只有遵循市场规律的股票市场,才能够有效的规避风险,因此政府要放手给股票市场使国内市场能够顺应市场规律,这才能够使股票市场为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进步增添动力。

作者:彭辽 乔梁 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股票投资常识篇(11)

2005年年中开始,中国股市一路上扬,短短两年时间里,上证指数就由998点上涨到6124点的历史高位,之后又以同样的速度迅速回落到1664点,一时间证券市场哀鸿遍野。2015年我国股市的走势同样让人惊心动魄,上证指数只用了短短半年时间就从3000点左右暴涨至5178点,紧接着就是猛烈下挫,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又重新回到2850点,2015年6月15日到7月8日,仅17个交易日,上证综指就下跌了32%,股市波动异常剧烈,千股涨停、千股跌停、千股停牌等异象频频出现。在我国证券市场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市场投资行为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些自身比较鲜明的特点,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散户众多的特征比较明显,市场行情暴涨暴跌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些就为羊群效应的研究提供了一块非常适宜的分析土壤,本文对股票投资中羊群行为的研究旨在对中国股市健康平稳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1股市中的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又称从众效应,最早是用来描述动物界的专有名词,主要是指羊群在寻找食物、水源或者领地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盲目跟随头羊的现象。后来人们通过大量的研究实践,发现人与人之间同样存在类似羊群一样的盲从现象,羊群效应才被应用到行为学领域,用来比喻生活中人们的从众行为。在股票市场中,个人投资者总是跟随其他大部分投资者的跟风行为也是一种羊群效应。有些投资人总会认为他人更具有信息优势,跟着大众走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当股票市场上涨时,投资者会迅速汇聚成一种趋势向上的预期,大家一拥而上推动行情向上,相反,股票市场下跌时,则会争先恐后的抛出持有的股票。因此,以上这种从众行为往往会把股市行情演绎到极致,这常常就会造成股市的暴涨暴跌。

2羊群效应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众所周知,中国股市还是一个非完全有效的市场,羊群效应的以上特点就决定了股票市场的羊群行为是普遍存在的,会给市场带来较为深刻的影响:

首先,大体来讲,羊群效应会影响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而证券市场的暴涨暴跌则会严重损害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羊群效应会导致股票市场投资者在短期内趋于一致性的频繁操作,而较高的操作频率则会导致股市产生较为剧烈的动荡,不利于股市的平稳健康发展,特别当这一动荡出现超预期的过度连锁反应之后,过度上涨的资产泡沫或盲目杀跌的断崖式股灾都会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巨大危害。另一方面,由于常常是信息的不确定和片面性导致羊群效应的发生,因此新消息的不断涌现也会导致股市走势发生逆转,从而加剧市龅牟ǘ。

其次,羊群效应会造成错误信息的快速传播和真实信息的截流,从而误导广大投资者。我国股市的参与者大部分是散户投资者,他们大都喜欢顺势而为,追涨杀跌,这些非理性投资行为导致错误信息加速传播,促使其对股市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同时,羊群效应的发生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会抛弃自己对信息的初始判断而直接盲目跟随他人的投资行为,这样反而会造成真实信息的遗失,导致股市的走势偏离其经济基本面。除此之外,有些不法投机者会利用个体投资者所掌握信息的片面性来传播一些虚假消息,从而误导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对股市产生不利影响。

第三,羊群效应会使股票指数失真。如果某些所占指数权重较大的个股被羊群效应参与者所左右的话,就会直接引起其股票价格剧烈波动,从而使得股票指数与大盘真实情况相背离,而失真的股指就会使那些完全以指数来判断市场未来趋势的投资人采取错误的投资行为。

当然,羊群效应所带来的也不完全是负面影响,基于理性分析的羊群效应也会对证券市场起到稳定器的作用,尤其是当股指处于低迷期,这时如果股票投资者能达到一致的股市向好的预期,那么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所产生的羊群效应则会加大股市对相关信息的消化力度,使得股票市场的投资策略更为有效,从而有利于股票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3相关对策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着明显的羊群效应,并且羊群效应会对股市造成较大不利影响,市场暴涨暴跌现象频繁发生,这说明我国股票市场还不够成熟,广大投资者由于股市信息匮乏而引发非理性从众投资行为,而过度的羊群效应所引起的股票市场非正常波动也为市场管理者的监管行为带来挑战,因此针对以上分析提出相关建议如下:

3.1逐步强化信息披露制度

在我国证券市场中,个人投资者的数量占大多数,相比机构投资者,他们在信息的获取方面存在先天不足,机构投资者通过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调研能够较为直接地获取高质量的第一手资料,而个体投资者只能通过相关报纸、网络、社交平台等间接方式获取简单的二手信息,他们获取证券信息的渠道单一,掌握的信息质量较低、可用性小、时效性差,甚至不真实或已过期。这种信息不对称性是造成羊群效应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大力度改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信息的公开性,及时公布上市公司的相关信息已是当务之急。

为了使广大投资者更为全方位的及时了解和掌握影响自身投资策略的相关信息,应该把与上市公司有关的财务、经营和重大事项等方面的信息资料面向投资人最大程度的广泛公开,便于股票投资者能够以此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以免盲目的从众操作。信息披露制度更加完善也能促使上市公司以较为透明的姿态展现在它的投资人面前,从而接受投资者的广泛监督,这对上市公司的合规合法经营也会起到鞭策作用,共同营造健康稳定的市场投资环境。

3.2减少政府对股票市场的过度干预

在我国,每当国家出台一些和股市相关的政策时,往往会引起市场较大程度的波动,所以,我国股票市场的“政策市”效应明显,因此,广大个人投资者对股市的政策干预有着较强的依赖性,这就容易引起散户投资者应政策而动的跟风投资行为,羊群效应也会凸显出来。政府对股票市场的过度干预不但会影响市场自身的资源配置和价格发现功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股票价格的扭曲。因此,政府应当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市场的制度建设上来,建立健全市场运行、信息披露等机制,为股票市场的正常运行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另外,要以间接调控取代直接干预,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避免其在股票市场上引发剧烈波动;明确政府定位和监管部门的职责,政府身份要从市场参与者向监管者进行转化,规范监管体系,提升监管水平,实现法制化监督管理,依靠法治来规范证券市场中的各种行为,对股票价格的违规操纵和内幕交易等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

政府的政策干预会影响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并且会增加信息的不对称性,因此,政府监管机构和证券市场应该逐步弱化相互影响,以及政策制定者要逐步减少通过对市场的政策干预来稳定市场的旧办法,通过提高市场资本定价的自由度水平和市场有效性的改善,从而保持股票市场的充分竞争状态。如此,广大投资者对政策的依赖程度会有效降低,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过度的政策干预引发的羊群效应。

3.3规范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秩序

近些年,我国股票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群体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在他们的投资操作过程中同样会存在一致性较强的问题,常常会被羊群效应所左右,也就是所谓的“抱团取暖”,这部分群体在市场羊群效应产生的过程中也担负有一定责任。我国个人投资者在做投资决策时十分重视和关注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因此,就意味着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市场投资行为的一致性。机构投资者不仅拥有信息获取的便利性,而且具有专业的知识背景和投资能力,之所以也会产生羊群行为是和他们的投资秩序紊乱相关的,因此,规范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秩序也就显得十分必要。

首先是在机构投资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近些年来,股票市场对投资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量急剧增加,而人才质量的良莠不齐直接影响了机构投资者群体的投资能力,在人才遴选方面不够严格也不够全面,存在滥竽充数的现象,因此,要重视对机构投资岗位人才的培养,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在考核评价和薪酬结构制定时要完善风险内控机制,制定更加合理的投资决策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在不科学的薪酬结构体系下,机构投资者的从众行为是最为稳妥的选择,羊群效应会使得错误的投资决策也拥有“法不责众”的挡箭牌,在维护了自身声誉的同时,也不会影响其报酬的获取。因此,要树立机构投资者的价值投资理念,实现从注重短期收益向追求中长期投资回报转变,规范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秩序,弱化机构投资者一致性投资行为所引起的羊群效应,并且将这种理念向个人投资者传导,减少个人投资者非理性的从众投资行为,对降低股票市场的羊群效应也能起到了积极作用。

3.4丰富差异化的金融投资工具

丰富的投资工具有着分散风险和平抑证券市场波动的作用,多样化的投资产品能够促使交易p方通过持续调整自身所能承受的风险和预期收益,使其所投金融产品的配比更加符合自身需要。通过不断地金融创新推出丰富多样的投资品种,对于追求稳定收益的广大投资者,资金的投向变多了,可供选择的金融产品也更为丰富,这有利于投资者做出具有差异化的投资搭配。投资者可以通过组合形成不同的投资策略,从而选出最佳的投资方案进行操作,当市场出现变动时,可以通过及时的调整获取稳定的相对收益。投资人可以在大体相同的预期收益的条件下,通过金融创新所推出的多种操作技术和投资手段,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和投资方式能为证券市场的参与者提供更多的避险工具,使其在做投资决策时分散风险,进行理智的多样化投资配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非理性的追涨杀跌行为,使他们能更为全面的分析各种投资工具所面临的风险,从全局的角度分配个人资产,增强理性投资行为,从而减弱羊群效应的产生。

3.5提升个人投资者的专业化投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