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新媒体的价值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6 15:38:45

新媒体的价值

新媒体的价值篇(1)

这些变化迫使纸媒体认真思考自身的价值,而价值的思考,会自然地引发对商业模式的质疑。

报纸一直以来都是两次销售实现盈利的;第一次销售将报纸内容卖给读者。第二次销售将有商业价值的读者卖给广告商。在第一市场上,报纸是亏损的。用第二市场的利润来填补第一市场的亏损后方能实现盈利。这样的商业模式,从根子上讲,是将报纸当成广告载体来认识的。

在“新媒体时代”的今天,报纸媒体的价值要重新被认识。报纸因为人类有着对信息的需求,才有了信息收集、整理与传播的行业,纸因其便宜、便捷的而被选作载体。因此,读者购买报纸是在购买他所需要的内容,而不是这张纸,对内容的需要,受众愿意付出什么样的价格呢?我们的纸媒从业人员应该有自信。独特、优质的新闻产品不能直接获得收益,在商业上是说不过去的。

2006年底,《南方周末》就开始酝酿商业模式转型,要实现第一市场盈利。当时认为,阻碍第一市场的盈利的因素,一是报纸定位、二是报纸质量、二是发行基数。

于是在2007年,南方周末进行了三项努力:

其一是定位的清晰。提出“在这里,读懂中国”的口号。其二是报纸质量的升级。新创了“时局”板块、“评论”板块、改造了“经济”、“文化”板块及头版,并改进了文风、提升了整张报纸的导读性。从而实现了用产品对定位进行落实的目标。其三是重视主渠道、加强终端管理,改造了发行模式,提升发行量。

然而,在“新媒体时代”的语境中,报纸实现第一市场的盈利,不仅仅是商业模式转变这么简单,客观上它与免费的互联网内容实现了区隔,寻找到了可能的发展路径。另一方面,传统媒体、报纸回归到内容价值第一价值的认同上来,有助于一些在商业氛围里被忽略的价值得以回归。

现代的传媒从专业的信息提供者走向信息的工业化生产,其辉煌的成绩,我们都看到了,但是,现代性对传统价值的毁损却往往被忽略。

在新媒体时代。我们当然不会逆历史潮流让传媒产业回到传统时代,但是,时代给专业的内容生产者提供了越来越广阔的想象空间。如,传媒人可以在新技术平台上,实现非销售导向的未来型内容生产,以特定的价值为追求目标,以个体劳作与个体合作为特征。这可能会为传媒业在工业化大潮后开出一片新的天地。

与此同时,当内容本身实现商业价值后,从小处讲,可以让报纸在商业诱惑面前有更好的坚持。商业力量通过广告投放影响内容企图,越来越不可能。从大处讲,传统媒体、报纸媒体的公益属性将得以回归,不再以传媒机构的商业利益为第一追求。

事实上这样的实践已在进行,华尔街日报的执行总编今年离职,与若干传媒人一起建立了一个由公益基金支助的机构,以调查监督为业,以公益为目的。

新媒体的价值篇(2)

一、背景

奥运给新媒体带来更丰富的题材、更多的流量、更大的知名度和更多的广告收入。这引发了新媒体之间的大战。为了拼抢先机,搜狐率先签约成为获得奥运会历史上首家互联网赞助商;新浪、腾讯和网易则联手组建奥运报道联盟,三个网络巨头开了大规模联合行动的先河;央视网则利用CCTV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奋起直追。竞争的激烈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新浪、搜狐、腾讯、网易四大新媒体机构,利用各种数据标榜自己在奥运间的领先地位,一时间难分高低。

二、关于新媒体在奥运中的表现研究成果综述

新媒体奥运表现研究主要体现在抽样研究和监测研究两种类型。

1.抽样调查研究

2008年6月,CNNIC采用电话调查1随机抽取华北、东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北、西南 7 大区域内的2988个网民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是网民获取奥运信息的第一渠道,其次是电视、报纸,手机。

CTR在奥运期间对于北京、上海、广州、南京、青岛这五个城市做了街头拦访的网民调查2。调查内容包括网民的上网时间、访问网站、浏览信息等奥运网络行为。调查中还涉及网民满意度和网民背景研究。

尼尔森采用在线调查方式,结果显示新浪、腾讯、网易、搜狐四大门户瓜分了此次奥运报道超过8成的网络流量3。其中,18-30岁的主体网民对于互联网的依赖程度更重,他们中48%第一时间获知奥运首金渠道是互联网。

2.监测研究

中国网站排名网(省略.cn)在奥运期间推出 “中国网站排名”。监测的指标包括4奥运资讯站点独立访问用户总量趋势、奥运资讯站点页面总浏览量趋势、当日奥运频道和体育频道排名。

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对奥运网络视频领域进行了专项研究,对主要门户网站进行了监测评价,其评价指标包括热度、满意度和活跃度5。满意度指标涉及播放前的视频缓冲快、播放过程流畅、画面质量好、广告干扰少几个指标。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在奥运期间,《DCCI奥运网络传播数据日报》6,对奥运关注/参与度、奥运发生费用、奥运相关消费、奥运媒介接触等几个方面进行监测。DCCI还采用奥运受众测量指数(OAI),反映一定时期内奥运受众行为和消费需求变化及趋势。

根据以上成果分析发现,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套系统、全面的新媒体奥运表现定量评价体系,尽管有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但这些评价均在不同程度存在指标没有量化、标体系不完善、没有权重或者权重赋予主观性太强、评价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本着科学性、全面性、操作性强的原则,本文在层次分析法的理论基础上,建立了新媒体在奥运中的价值表现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并根据这套模型,分别对国内现有的主要新媒体机构进行评价。下面介绍评价过程。

三、新媒体在奥运中的价值评价

本文在总结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建立了新媒体奥运价值的评价模型。

1.设定新媒体在奥运中的价值评价指标体系

(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本报告把新媒体的奥运价值定为评价目标。根据媒体价值的定义及在新媒体在奥运期间的表现特点分析,从消费者体验的角度,本文新媒体在奥运中的传播价值、商业价值、社会价值、成长性四个方面分别定义为评价新媒体奥运价值的一级指标,然后再分别从这几个方面出发,将其分解为更具体的二级、三级指标,最终建立一个三级指标体系,其中包括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各级指标如下表1所示。

(2)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本指标体系具有相对性的特点。相对性是指评价指标是在基本相同的条件和环境下,不同新媒体奥运价值之间所进行的比较。基本相同的条件和环境是指时间、地点、测试人员、设备、测试内容等条件基本相同。各个指标的评价满分均为10分,最低分为0分。

2.基于层次法计算权重。权重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上述建立的新媒体奥运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具有清晰明显的层次性,且层次分析法对这种多目标的评价非常有效。层次分析法的过程是对评价目标建立递阶指标体系,然后请专家对指标进行重要性的比较,构造判断矩阵,计算矩阵的特征根,从而得出相对权重和综合权重,计算后的综合权重值,见表1。

从权重综合计算结果来看,目前专家认为评价新媒体奥运价值最重要的一级指标是传播价值(0.34)。从三级指标综合权重来看,信息的时效性(综合权重为0.1282)、全面性(综合权重为0.0843)、用户满意度(综合权重为0.0779)是比较重要的指标。

3.数据来源

根据以上指标体系和权重的计算结果,同时,建立对每一项指标的评测打分标准,就可以对现有的新媒体奥运价值进行评价了。各个三级指标的数据来源渠道有三种,分别是在线实时监测,电话抽样调查和引用二手数据和资料。

(1)抽样调查。本次抽样调查主要是了解受众在奥运期间媒体选择、使用、行为、态度、和满意度情况,从而获得媒体间实际评价的数据。调查采用电话随机抽样方式,覆盖全国范围内的20个大中型城市,成功样本为2604个,其中奥运期间关注奥运信息的网民样本量为2005个。

(2)在线实时监测。在北京奥运举办期间(2008年8月8日-24日),分别对被评测的5家新媒体机构进行实时监测。在线实时监测数据评价的三级指标包括:传播价值的时效性、创新性、信息内容的深度性、活动丰富性、互动性等三级指标。监测对象包括各个被评价网站的相关频道、产品、活动、增值服务等方面。在线监测手段包括计算机统计、手工统计、在线搜索查询等。

(3)二手数据。一些专业研究机构在奥运期间对主要网站的表现也进行了实时监测。本文在评测过程中,个别指标的数据直接引用了专业公司的公开数据,如网站流量指标等。

4.新媒体奥运价值的评价结果。目前,国内浏览量较高的门户网站有:新浪、搜狐、腾讯、网易。在本次奥运传播中,央视网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因此,也被纳入评测范围。本次针对央视网、新浪、搜狐、腾讯、网易五个网站进行评测。利用本文指标体系和权重进行评价,就可以获得评价结果。部分评测结果如下 (评测结果隐去网站名称,分别以A、B、C、D、E代表):

(1)新媒体奥运价值服务的总评测结果

在被评价的五家新媒体机构,A凭借综合实力,取得总分之首,其主要一级指标评价分数也都比较高。另外几家新媒体机构在奥运期间也都倾力表现,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分别取得了满意的奥运传播效果。

(2)主要一级指标评测结果

一级指标:商业价值评价结果,见表3。

一级指标:商业价值评价结果,见表4。

一级指标:社会价值评价结果,见表5。

一级指标:成长性评价结果,见表6。

5.奥运价值评价中发现的问题

根据评价结果发现,被评价的五家新媒体机构在奥运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从传播价值、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上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奥运为新媒体的价值增值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良机。研究中还发现,新媒体在奥运中传播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视频稳定性上、内容上和操作方便性上。首先是在视频方面,不满意的被调查者认为门户网站的视频系统不稳定和速度慢(50.0%)、视频画面模糊(25%);其次是在内容方面,不满意的被调查者认为报道还不够深入(39.2%)、信息不全面(20.8%)、内容更新慢(16.7%);最后是不满意的被调查者认为操作还不够方便(4.2%)。

四、小结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新媒体奥运期间的价值评价模型,并对五家新媒体机构的奥运价值进行了客观评价。需要注意的有三方面:首先,由于技术的创新和经营模式的变革,门户网站的性能和服务也会不断更新,相应的指标体系也应随之改变,所以新媒体价值的评测体系也是处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其次,在实际打分评比中,测试选用的程序、机器和文件等条件,往往会影响评价结果,因此,应该选用不同的条件和环境进行多方位的测试,综合得到最终的评价结果。最后,在本模型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不管是专家打分还是实际评测,都存在主观判断的因素,所以最终评测结果难免存在一定的误差。

参考文献:

新媒体的价值篇(3)

一、背景

奥运给新媒体带来更丰富的题材、更多的流量、更大的知名度和更多的广告收入。这引发了新媒体之间的大战。为了拼抢先机,搜狐率先签约成为获得奥运会历史上首家互联网赞助商;新浪、腾讯和网易则联手组建奥运报道联盟,三个网络巨头开了大规模联合行动的先河;央视网则利用CCTV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奋起直追。竞争的激烈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新浪、搜狐、腾讯、网易四大新媒体机构,利用各种数据标榜自己在奥运间的领先地位,一时间难分高低。

二、关于新媒体在奥运中的表现研究成果综述

新媒体奥运表现研究主要体现在抽样研究和监测研究两种类型。

1.抽样调查研究

2008年6月,CNNIC采用电话调查1随机抽取华北、东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北、西南 7 大区域内的2988个网民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是网民获取奥运信息的第一渠道,其次是电视、报纸,手机。

CTR在奥运期间对于北京、上海、广州、南京、青岛这五个城市做了街头拦访的网民调查2。调查内容包括网民的上网时间、访问网站、浏览信息等奥运网络行为。调查中还涉及网民满意度和网民背景研究。

尼尔森采用在线调查方式,结果显示新浪、腾讯、网易、搜狐四大门户瓜分了此次奥运报道超过8成的网络流量3。其中,18-30岁的主体网民对于互联网的依赖程度更重,他们中48%第一时间获知奥运首金渠道是互联网。

2.监测研究

中国网站排名网在奥运期间推出 “中国网站排名”。监测的指标包括4奥运资讯站点独立访问用户总量趋势、奥运资讯站点页面总浏览量趋势、当日奥运频道和体育频道排名。

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对奥运网络视频领域进行了专项研究,对主要门户网站进行了监测评价,其评价指标包括热度、满意度和活跃度5。满意度指标涉及播放前的视频缓冲快、播放过程流畅、画面质量好、广告干扰少几个指标。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在奥运期间,《DCCI奥运网络传播数据日报》6,对奥运关注/参与度、奥运发生费用、奥运相关消费、奥运媒介接触等几个方面进行监测。DCCI还采用奥运受众测量指数(OAI),反映一定时期内奥运受众行为和消费需求变化及趋势。

根据以上成果分析发现,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套系统、全面的新媒体奥运表现定量评价体系,尽管有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但这些评价均在不同程度存在指标没有量化、标体系不完善、没有权重或者权重赋予主观性太强、评价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本着科学性、全面性、操作性强的原则,本文在层次分析法的理论基础上,建立了新媒体在奥运中的价值表现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并根据这套模型,分别对国内现有的主要新媒体机构进行评价。下面介绍评价过程。

三、新媒体在奥运中的价值评价

本文在总结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建立了新媒体奥运价值的评价模型。

1.设定新媒体在奥运中的价值评价指标体系

(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本报告把新媒体的奥运价值定为评价目标。根据媒体价值的定义及在新媒体在奥运期间的表现特点分析,从消费者体验的角度,本文新媒体在奥运中的传播价值、商业价值、社会价值、成长性四个方面分别定义为评价新媒体奥运价值的一级指标,然后再分别从这几个方面出发,将其分解为更具体的二级、三级指标,最终建立一个三级指标体系,其中包括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各级指标如下表1所示。

(2)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本指标体系具有相对性的特点。相对性是指评价指标是在基本相同的条件和环境下,不同新媒体奥运价值之间所进行的比较。基本相同的条件和环境是指时间、地点、测试人员、设备、测试内容等条件基本相同。各个指标的评价满分均为10分,最低分为0分。

2.基于层次法计算权重。权重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上述建立的新媒体奥运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具有清晰明显的层次性,且层次分析法对这种多目标的评价非常有效。层次分析法的过程是对评价目标建立递阶指标体系,然后请专家对指标进行重要性的比较,构造判断矩阵,计算矩阵的特征根,从而得出相对权重和综合权重,计算后的综合权重值,见表1。

从权重综合计算结果来看,目前专家认为评价新媒体奥运价值最重要的一级指标是传播价值(0.34)。从三级指标综合权重来看,信息的时效性(综合权重为0.1282)、全面性(综合权重为0.0843)、用户满意度(综合权重为0.0779)是比较重要的指标。

3.数据来源

根据以上指标体系和权重的计算结果,同时,建立对每一项指标的评测打分标准,就可以对现有的新媒体奥运价值进行评价了。各个三级指标的数据来源渠道有三种,分别是在线实时监测,电话抽样调查和引用二手数据和资料。

(1)抽样调查。本次抽样调查主要是了解受众在奥运期间媒体选择、使用、行为、态度、和满意度情况,从而获得媒体间实际评价的数据。调查采用电话随机抽样方式,覆盖全国范围内的20个大中型城市,成功样本为2604个,其中奥运期间关注奥运信息的网民样本量为2005个。

(2)在线实时监测。在北京奥运举办期间(2008年8月8日-24日),分别对被评测的5家新媒体机构进行实时监测。在线实时监测数据评价的三级指标包括:传播价值的时效性、创新性、信息内容的深度性、活动丰富性、互动性等三级指标。监测对象包括各个被评价网站的相关频道、产品、活动、增值服务等方面。在线监测手段包括计算机统计、手工统计、在线搜索查询等。

(3)二手数据。一些专业研究机构在奥运期间对主要网站的表现也进行了实时监测。本文在评测过程中,个别指标的数据直接引用了专业公司的公开数据,如网站流量指标等。

4.新媒体奥运价值的评价结果。目前,国内浏览量较高的门户网站有:新浪、搜狐、腾讯、网易。在本次奥运传播中,央视网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因此,也被纳入评测范围。本次针对央视网、新浪、搜狐、腾讯、网易五个网站进行评测。利用本文指标体系和权重进行评价,就可以获得评价结果。部分评测结果如下 (评测结果隐去网站名称,分别以A、B、C、D、E代表):

(1)新媒体奥运价值服务的总评测结果

在被评价的五家新媒体机构,A凭借综合实力,取得总分之首,其主要一级指标评价分数也都比较高。另外几家新媒体机构在奥运期间也都倾力表现,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分别取得了满意的奥运传播效果。

(2)主要一级指标评测结果

5.奥运价值评价中发现的问题

根据评价结果发现,被评价的五家新媒体机构在奥运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从传播价值、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上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奥运为新媒体的价值增值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良机。研究中还发现,新媒体在奥运中传播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视频稳定性上、内容上和操作方便性上。首先是在视频方面,不满意的被调查者认为门户网站的视频系统不稳定和速度慢(50.0%)、视频画面模糊(25%);其次是在内容方面,不满意的被调查者认为报道还不够深入(39.2%)、信息不全面(20.8%)、内容更新慢(16.7%);最后是不满意的被调查者认为操作还不够方便(4.2%)。

四、小结

新媒体的价值篇(4)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6-040-01

一、新媒体的特点与价值实现途径

体育运动是以身体为媒介加工整理人类所欲的身体活动并塑造能够被社会认可的#具有相对独特的意义和价值的文化形式,它既能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也能满足人类生活需求,体育运动与新媒体的融合本质上乃是(信息消费)是消费者不必透过实质物体就能够完成消费#比如说所谓的电子书网络书店所推出的书讯书摘基本上都是免费的虚拟消费以品牌设计而言这样的虚拟消费已成为整体品牌设计的重要常识,而在其他的设计产业也有这种现象只不过将虚拟消费的媒体扩大罢了。现代体育传媒形成了多角度、大视角、综合性等特点。这使得体育报导的效果更迅速及时,使得体育的魅力获得尽情展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和听众,因而其价值实现的途径也呈现多样化。

二、新媒体在群众体育发展中的价值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兴盛特别新媒体的出现#体育的价值创新迎来了新的环境新的挑战,网络数字信息这些虚拟的客观文化表现形式使体育文化面临传播内容和呈现方式的再创,面对数字融合数字化的发展潮流,体育文化的价值塑造面临挑战,现代体育传媒使更多人喜欢体育、参与体育。有调查表明,看体育电视节目越多的人,其体育的参与比例越高。据中央电视台所做的《中国电视观众现状报告》说:“总的来看,青年观众的收视兴趣较浓;男性观众的收视兴趣高于女性观众;城市观众兴趣高于农村观众经济状况较好的观众兴趣高于经济状况较差的观众。”这一情况与我国体育人口的分布基本相符,说明现代传媒对人们的体育态度和行为有着积极的影响。现代社会,体育传媒在体育与大众之间筑起了桥梁。多数社会成员通过体育宣传、体育新闻报道等方式来认识体育、了解体育、参与体育。许多社会调查表明,终身体育者、体育爱好者、优秀运动员都受到传媒的影响,许多青少年就是存传媒的潜移默化中走上体育动的道路。历史上体育运动的传递和传播主要依靠学校教育,这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不能适应竞技体育国际化、高水平化和竞争激烈化的现状。现代体育传媒以其独特的优势大人加快了体育信息的传播速度,使许多不能直接观看体育比赛的人能够很快甚至同步得到体育的消息,并能身临其境地享受到体育比赛带来的欢乐。现代体育传媒使体育运动的社会覆盖面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深,可以说,现代体育离开传媒必定寸步难行。

三、拓展新媒体在群众体育发展中的价值

基于网络的新媒体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中,而作为一种运动形式体育不光是客观存在,同时还具有诸多的主观价值判断#是一种文化样态和文化形式,体育不光有更高$更快$更强的身体追求不光激发人们对人类无限潜能的遐想和挑战,它还展现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社会价值#而这种展现所依赖的就是体育传播。现代传媒是体育宣传的必要渠道,体育事业在媒介的宣传、包装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传媒的运作必须遵循市场规律的要求。因为体育文化和传媒都是市场的要素,不但要遵循固有的价值规律,而且要自觉地改进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才能形成成熟的体育产业。我国从国家办体育向产业化体育转型,体育俱乐部的大量出现,就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现在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立法己逐渐形成 1 种共识,但如何将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引入市场机制,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并以法规形式固定下来,这对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步伐,健全体育法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新媒体的价值篇(5)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301-01

1.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

1.1 传统媒体面临的危与机遇

新媒体的持续发展,传统媒体这些年来发展情况不容乐观。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非常大地撞击着传统媒介的发展,持续被新媒体所挤占的传统媒介市场,传统媒体行业从生产内容与媒介运营层面都面对着很多挑战,就算是在新媒体面前的广播、电视媒体,也变得势单力薄,期刊业更是寸步难行,困难重重的报纸业。虽然新媒体的产生让传统媒体的广告市场与受众群体在持续收缩,对传统媒体的冲击非常大,但是我们也需要清楚地了解到,这种侵占不等于替代,传统媒体依然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只要传统媒体可以开阔视野、对发展战略进行调整、把业务范围拓宽,由一刀切的舆论导向平台向多方参加政府指引的公共话语平台转变,由平面媒体单向推送平台向多维度的信息内容供应商、服务商转型,主动革新自己的运作模式与经营理念,主动面对挑战,也会为自己赢得发展的黄金机遇。

1.2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收益不一样

新媒体的发展让网络传媒公司等新媒体快速发展,广告价格尽管比不上知名传统媒体,但对待传统媒体的经济收益也足以有压倒性的态势。因为覆盖面积广的新媒体,低廉的价格,简单的制作程序,受限制原因少,广告金额尽管小但是数目很多,对零散资金容易吸收,产生规模性的传播平台,这样循环成为了规模化效益。而传统媒体的受众趋向新媒体,让企业广告投入重点方向转移,资金流向新媒体让大部分传统媒体的经营状况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的状态。

2.新闻价值与媒体算法推送

2.1 新闻价值受到算法推送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特别是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让“给读者精确画像”成为一件轻而易举可以做到的事情,你喜欢时政新闻还是娱乐新闻,你喜欢篮球新闻还是围棋新闻,通过你过往的网络浏览痕迹,再配以一个设计出来的算法,今日头条、一点资讯这些新闻客户端就可以很精准地为你推送你喜欢的新闻。反过来说,知道了大部分读者喜欢什么样的新闻,内容生产者也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去生产某一类型的新闻。所以说,对主观性极强的“新闻价值”这个概念来说,伴随技术不断演进而带来的“给读者画像”有其积极意义。

2.2 算法推送

算法推送的优势显而易见,但是其问题也很突出。比如,有段时间,我在今日头条视频栏目上看了几段郭德纲的相声,结果,今日头条就天天给我推送郭德纲的相声,而且每天都推好多条。看得多了,就发现有两个问题。第一,好多相声段子是重复的,已经看过的,换了个标题又推一次,打开之后才发现已经看过了;第二,看了若干段以后,好多相声段子里的“包袱”不再新鲜,让我的观看兴致大减。

3.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3.1 以新思维为特征提升合作营销理念

传统媒体要在传播、制作中独具匠心,以创新思想为主导借助新媒体打造品牌效应,突出创新求变保持品牌的生命力。电视节目收视率的提高代表了节目关注度的提升,吸引受众与媒体的主题往往跟进时展潮流,伴随着网络信息的便捷性,通过多渠道的收视可以满足受众随时随地观看的条件和要求,及时地做出相应反馈,促进了国内传统媒体的改版完善和提高。传统媒体借助新媒体共同带动、互动营销,在互动中合作共赢丰富受众生活,使传统媒体改头换面以一次次新的形象出现,以品牌+互联网,更鲜活地立足在大众视野中。

3.2 ⒂没ё魑两者融合的中心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要想有机的融合起来,首先就得以用户为中心。在互联网时代,要将“受众”观念转变为“用户”观念,既要将用户视为媒体信息的消费者,又要将其视为信息的再生产者。在用户消费媒体信息的同时,还能将其分享给其他用户,并在转发信息的同时对其展开评论。比如在科技和网络不断发展的今天,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同时也是人们进行网上活动的必要工具。并且,人们与媒体打交道主要通过手机、电脑、平板以及电视进行的,这就是我们所处的多屏时代带来的影响。而人们在接收各类信息的时候离不开视频和移动设备,这就使得媒体消费者呈现出视频化和移动化。

3.3 计算用户,精准推送

以计算机算法为基础的信息推送兴起的背后,是网络技术的进步让人类的网络使用行为产生可存储、可运算和可利用的数据越来越庞大。信息推送服务的核心就是建立特定信息,使之与用户需求之间相匹配。匹配的流程是需求识别与信息筛选的智能互动。信息推送的最终信息及信息序列与用户需求之间的契合度是对匹配结果的直接检验,用户对推送信息的接触行为、购买行为、评价行为成为效验结果的行为数据,也是后续信息推送的基础数据。

“商务信息推送服务是电子商务营销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过于频繁的信息、与用户无关的信息和难以阅读的信息,不仅难以达到商务信息推送目的,还会给用户带来困扰”,影响用户体验,甚至引发用户转移行为。因此,信息推送的精准程度成为关键。要准确评估用户需求,精确把握用户兴趣,实现精准的个性推送,必须不断获取用户的网络使用的一切数据,分析识别数据背后的用户需求,推断预测用户信息取向和兴趣点,建立用户需求模型和兴趣模型。同时,应用大数据技术,从海量信息中选择切当的信息与用户建立匹配,增强信息推送的精准程度,避免无效推送带来的不良用户体验。

4 结论

信息推送技术作为信息爆炸时代的一种信息传播模式,全面深入地渗透到互联网的各个领域,引领新的互联网运营理念和人类社会信息传播模式。用户的网络使用数据成为信息推送服务的基础性数据,也是互联网营销的深度数据资源。

参考文献

新媒体的价值篇(6)

新媒体是指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对而言,利用数字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以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作为运作平台,使用有线或无线的传输方式,向大众实时、交互地传递个性化数字复合信息的传播介质的总称[1]。新媒体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仿佛硬币一样具有两面性,既有对社会价值观积极的一面,又存在诸多不利于正确社会价值观形成的因素。因此,多次在不同场合发表了新媒体工作的正道在于化解负效应,激发正能量,使其成为治国理政、凝聚共识的助手等一系列重要讲话。

一、新媒体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一)新媒体对正确社会价值观形成的有利因素

1.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是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前提和基础不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其功能都是发挥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微信、微博、移动终端等新媒体传播平台的出现使其信息传播速度快、受众人群广等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每逢国家大事,新媒体作为“第四媒体”势必要及早准备、精心策划、全力报道,特别是互联网,更应当充分发挥其速度快、时效性强等特点,为群众了解国家政策搭建良好的平台,为人们运用新媒体提供良好服务,同时也为广大百姓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为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供一个较好的外部环境。2.新媒体对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新媒体在各种信息中通过肯定社会某些行为的价值意义而促使人们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对这些行为及其主体进行仿效,并进一步植入深层次的价值观念之中[2]。比如,国家号召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鼓励引导高学历人员去西部地区的基层工作,为西部地区经济建设贡献力量;大学生参军服役计划,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国防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计划,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等等。这些计划和政策对于价值观刚刚形成的广大青少年群体都产生良好的积极影响,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都是新媒体对社会价值观具有积极影响,同时也突出它的重要指导作用。3.新媒体对人们修正社会价值观的指导作用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凭借现有的知识,往往无法判断各种消息来源的准确性与真实性,甚至通过各种平台搜集上来的信息有时候会自相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新媒体特别是官方主流的新媒体不断加以引导和修正,使人们在享受新媒体带来的海量信息的同时,不断修正自己的社会价值观,逐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新媒体宣传环境,真切地感受到祖国的繁荣富强,提升社会各阶层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逐步树立为国争光、努力奋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新媒体对正确社会价值观形成的不利因素

1.“信息雾霾”对社会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巨大冲击新媒体作为新生事物,在其海量的信息采集和快速传播过程中,对信息来源的把关和审核出现明显的弱化和缺失,导致信息的客观性、准确性降低,甚至一些明显有违社会伦理和道德的信息大行其道;低俗的娱乐信息和快餐信息使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功利性、价值目标出现短期性的特点;大量无法考证信息来源的虚假信息像雾霾一样严重侵扰着人们的信息资源。这种“信息雾霾”像病毒一样使人错误地认为成功只需一夜之间;只要敢“晒”,只要能“秀”,只要不走寻常路线,网络就可以成为个人成名的捷径、成功的平台,甚至有人开始嘲讽那些靠寒窗苦读、脚踏实地取得成功的人士。这些通过网络快速成名的人,无论是他们自己身上的,还是被他人根据他的特质而赋予的,但凡他们所倡导或代表的价值观都带有极强的心理暗示作用,他们的生活方式、成才途径都会对那些关注过他们的人们产生强烈的示范效应,而新媒体的舆论导向便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3]。2.利益驱动容易造成新媒体的错误引导社会上任何一种新生事物都带有一定的趋利性,新媒体的发展也不例外,其商业利益是第一位的,新媒体所进行的传播是其获得商业利益的手段,受众被看成消费者而不是公众。新媒体引以为豪的一大外在特色就是那些无处不在的让人无法回避的广告。无论是在网络终端还是移动终端,在一定程度上都构成强制消费。以车载移动电视为例,有些城市公共汽车上不断滚动播出的人工流产广告,其逼真的画面和裸的文字宣传对广大乘车者来说是一种视觉污染、噪音污染,更是精神污染。而在乘车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青少年群体,这些广告宣传同居、流产等是很正常的事情,使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价值观在青少年群体中出现分化,使他们对婚姻、对家庭、对性产生不负责任的错误理解。这都是新媒体在利益驱使下,在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引导。3.警惕新媒体传播过程中的不良社会倾向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壮大和对传统媒体颠覆性的冲击,其在宣传领域的地位与日俱增,出现了一些不良的社会倾向,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信息传播的政治化倾向越来越严重。现在的网络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把任何问题都上升到政治层面和道德层面来讨论。凡是把问题集中到道德层面讨论就必然会产生分歧,引发讨论从而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其次,信息传播的娱乐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当前,很多新媒体推崇娱乐至上,认为新闻的根本属性是娱乐大众,这种观点是极其危险的。当事情发生以后,有些人总想借题发挥讽刺娱乐一把,而并不尊重客观事实,往往是信息散播出去以后与事实严重不符,对事件本身和当事人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某些人对政治和社会的冷漠以及正确价值观的缺失。最后,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暴力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每当社会上有暴力事件,特别是针对政府机关的暴力事件发生的时候,在网络平台、移动终端等各种新媒体平台上往往会出现一些支持这些暴力犯罪的信息,并四处传播。这种裸地鼓励实际行动暴力、并主义的信息我们必须坚决予以封杀,不论何种形式也不论在哪个媒体平台,暴力倾向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既然新媒体是互联网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它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又如此巨大,相关部门务必加强正向引导,发挥其宣传优势和自身特点,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二、加强新媒体正向引导的建议

(一)新媒体应规范自身发展,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在当今社会,新媒体因为其开放性和包容性特征,深受广大公众特别是弱小群体的喜爱。这类过去在传统媒体上很难发出声音的社会群体也有了发声平台。当进行大众传播的媒体被认为是有义务注重社会效益、为公众利益服务的时候,同样的公共责任也适用于新媒体及使用新媒体的公众身上。新媒体必须认识到自身的公共价值,在公共信息沟通、化解社会矛盾方面要发挥自身特有的功能,在公共传播的过程中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国家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适合新媒体自身发展规律的法律规范,使这一新生事物在法律框架内健康茁壮的成长。新媒体要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坚持和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大谴责不道德行为的力度,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一个风清气正、欢乐和谐的社会环境。要管理好新媒体,使其发挥最大的宣传引导优势,说到底还是要管好从事新媒体行业的人,因为不论是新媒体还是各种网络平台,归根结底都是由人来操控和使用的,作为新媒体时代的广大媒体人应当严格自律,承担起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坚守媒体宣传的主阵地,弘扬社会正气,释放社会正能量,不要为了娱乐大众、吸引眼球而盲目地做“标题党”,不负责任地胡乱报道,毫无根据地胡写乱编。务必保证第一手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要客观地反映事实真相,多做对社会价值观有益的正面报道。

(二)充分利用新媒体,让社会正能量持续、顺畅传播

效果是一切传播活动的试金石,社会正能量的传播,是力求通过追求持续的正气、持续向上的力量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然而一些人在现实生活中尽管赞赏正能量,也愿意践行正能量,但持续时间有限,往往是阶段,过了这一阶段就慢慢忽视了。例如:很多地方会举办“雷锋月”“感恩节”等活动,在这些活动期间人们学习雷锋做好事;感谢父母感念他人,用实际行动践行、传递正能量的行为颇多,一时间产生的社会效果十分显著。但是过了这个时间段,随着正能量行为的减少,正能量传播的效果就弱化了,不具有吸引力与持久性。因此,新媒体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保持人们对社会正能量事件的关注度和持续性,并利用新媒体准确及时的特点,发现、放大生活中的正能量。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要以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终极目标。它的传播,通过直接作用于“人”这一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使人的思想素质得到提高,使先进科学技术被人掌握并加以运用,从而直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我们现实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于社会正能量传播也是如此,我们首先要善于发现正能量,敏锐地捕捉社会生活中积极、健康、向上的内容,合理地利用新媒体将社会正能量传播释放出去,这符合社会大众的心理诉求和社会发展需要,也能够顺应时展潮流和方向。所有这些,都要求正能量传播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内容。在发现正能量之后更要强化正能量,这里主要包括对正能量传播主体的强化。正能量传播者是正能量传播活动的第一个环节也是首要的环节,它决定着正能量传播活动的存在与发展,也决定着正能量传播的质量与方向,更决定着传播的效果对社会的作用与影响。所以,必须注重正能量传播的主体,最大限度地提升其传播素养。另外,正能量在社会公众认可和接受后,由于受个体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正能量的因势效应会降低,受众对正面信息的接受、认可会随着时间而弱化,在这种情况下,应着手于深度的挖掘与推广,聚焦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或利用契合事件特点的有利时机进行典型推广,使其影响力向纵深推进。充分发挥新媒体条件下正能量的导向作用是一项长期任务,正如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中强调的:“要善于利用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新媒体条件下正能量导向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新媒体对社会正能量的有效传播更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三)大力提高新媒体受众的媒介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新媒体环境下传播主体多元与传播素养不高并存是当今我国社会的一大特点。传播就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它要有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其中,信息的发出者就是传播的主体。传播主体受文化程度、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素养各不相同、参差不齐。素养高的传播主体有利于正确社会价值观的传播;反之,则不利于正确社会价值观的传播。从某种程度来说,传播主体多元与主体传播素养不高并存的局面,会对社会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另外,社会价值观的传播包含很多环节和过程,如包含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环境、传播媒介等在内的综合系统,缺少任一要素,或者任一要素在传播过程中有偏差,都有可能导致传播过程的不顺畅和传播偏差,从而影响社会价值观的传播效果。新媒体条件下社会价值观的传播不但形式多种多样,而且即时性更快,交互性更强,信息量更大。如果受众人群的媒介素养高,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会通过微信、微博、QQ等社交软件、转发出去,使充满正能量的社会价值观得以最大限度地传播和推广,并得到社会认同。与此同时,高素养的传播媒介会在接受大量信息的过程中区分判断哪些信息是虚假不实的错误信息,使有危害性的不良信息到此终止,避免误传和以讹传讹。因此,不断大力提高新媒体受众人群的自身修养,是树立和宣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保障。

(四)领导干部要重视运用和善于引导新媒体

新媒体是社会进步和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作为新时期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从事与新媒体相关职业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清醒地认识新媒体的出现并不是洪水猛兽,从某种意义上是拓宽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沟通渠道。我们没有必要提起新媒体就谈虎色变,要看到在新媒体的各种网络平台上主流信息是占据主导地位的,我们的领导干部应当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宣传优势,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通过各种平台出去,让社会看到我们国家经济建设发生的巨大变化,要通过新媒体激发社会各阶层的爱国主义热情,尤其是当我们国家遇到大灾大难的时候,新媒体号召社会各阶层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声音一定要第一时间出去,让社会感受到国家在重大灾害面前的决心和勇气,让社会各界伸出援手共同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领导干部特别是主管新媒体的领导干部要允许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不同的声音,但前提一定是不能主义,一定是就事论事,决不能用“一捂二盖三拒绝”的方式方法对待新媒体。要学会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积极引导,紧紧抓住媒体宣传平台,把社会正能量弘扬出去,鼓励和指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信息时代新媒体的高速发展不可逆转,并且已经逐渐渗入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我们只有正视新媒体对社会价值观的巨大影响,并结合其发展趋势和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措施,才能趋利避害,利用好这一平台。作为驾驭网络主体的人要把人文精神赋予新媒体,只有这样,才能通过网络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如果驾驭网络的人都没有正确的价值观,那么最终人将会被网络征服,被网络异化,并最终沦为网络的附庸和奴隶。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利用好新媒体这个宣传平台,使其最大限度地为我所用,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舆论氛围,帮助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参考文献:

[1]石长顺,石永军.论新兴媒体时代的公共传播[J].现代传播,2007,(8).

新媒体的价值篇(7)

何为主流媒体?国内学术界仍有争议。笔者认为,主流媒体是指服务社会主流人群,主导社会舆论,有强大公信力和影响力的严肃媒体。主流价值观是指反映一个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道德基本取向的价值观,它是国家稳定的基石。一直以来,主流媒体是主流价值观的支柱。[1]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崛起,传统的主流媒体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所指的新媒体泛指一切使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媒体形态。新媒体发展正日益造成传统主流媒体的边缘化,也引发主流价值观失落的危机。因此,传统主流媒体积极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既是主流媒体生存发展所需,也是建构主流价值观的使命使然。

一、网络社会的兴起与价值观的多元化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最新报告,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2]我国互联网发展的20年,既是中国网络媒体从边缘到主流的20年,也是中国社会逐步迈入网络社会的20年。从Web1.0到Web2.0,网络媒体日益从信息载体向社交平台过渡。[3]网络社会重构了中国的社会生态,促进了中国社会价值体系的多元化。

首先,网络社会中个体身份的多元化促进了价值观多元化。在现实社会中,我们的身份是在社会上构建起来的。身份的社会组成基于基本的制度价值观――如家庭、社区、教会、职位、国家,等等。[4]在网络社会中,我们的身份是多元的。既有现实身份的再现(比如在“强连接”型的社交媒体中,如微信),也有虚拟的身份建构。相比现实社会身份的建构方式,虚拟身份有着完全不同的建构逻辑。基于网络社交的目的,它既可能是依据民族、种族、、阶级、性取向等社团属性的原则来建构,也可能是基于各种兴趣爱好来建构的,或者基于商业目的、自我表达甚至网站内容分类等来设定。同一个体,在网络社会中可能存在着完全不相关的多重身份,这些身份可能都是匿名的,网民在使用这些身份进行网络社交时,大多以“弱连接”的方式。虚拟身份的建构原则、匿名性、弱连接性、自主选择性,使网络社会中的人际交往呈现自我封闭和群体极化的倾向。在网络社交平台上,网民自主建立了无数的社交小组,既为个体提供了可以自由选择的“同质圈子”空间,同时,又强化了逃避异质群体的“与世隔绝”的机会。在现实社会中,人们赖以社会交往的身份是建立在社会主流的价值制度上的,它约束着人们更多按主流价值观来思考、交流和行动。而在网络社会中,人们身份建立的原则是自由而多元的,同质而极化的“圈子”气候塑造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意见、态度。相比现实社会平台提供的更多信息、观点交流机会,以及基于共同价值观而易形成社会共识,网络“圈子”自我封闭的“孤岛”特征使得信息渠道单一狭窄、意见同质极化,强化了价值观的多元化,阻隔了社会共识的形成。

其次,网络社会中个体地位的民主化,加剧了价值观分裂的局面。在现实社会中,个体地位是由社会身份的既定位置以及基于归属感标准并约定俗成的价值观赋予的,这些标准是等级、权位、头衔、财富、种族等。网络社会重构了个体的社会地位,网络赋权的原则不是基于主流价值观及基本社会价值制度,而是网民在网络世界中的“表现”,即证明专业、效率和效力的可衡量的事实。[5]在网络社交中,人们通过强调自己的个性、专业能力、素质禀赋,以及自我包装的种种独特“形象”来吸引“粉丝”,获得地位。网络社会中个体地位的获得,本质上是个人“形象管理”的成果。在现实中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可能通过极端的言论、反常的行为、持续的“爆料”、美化或丑化的视觉形象等受到网民追捧,成为“网络红人”,获得知名度和社会地位。现实社会中的娱乐明星,可能通过塑造自己关于公共事务的“公正”形象,而成为公共事务领域的权威,获得现实社会中不可能获得的巨大话语权和公共事务影响力。现实社会中默默无名的“技术男”,可能因为自己的某些特长,而成为网络“圈子”中的权威专家,获得众多的追随者。社会地位是控制权的体现,在网络社会中,它更多是与传播权力联系在一起的。现实社会中的传播权力表现为与社会地位一致的金字塔式的垂直体系,国家机构、权威人士、主流媒体拥有普通个体不可企及的传播权力,他们掌握着话语权,引导着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网络社会中,社会地位民主化了,传播权力也分散化了。掌握话语权的,既可能是现实社会中的话语权威,也可能是形形的“网络大V”――“网络红人”、娱乐明星、民间“达人”……。传播权力的分散化,使得社会价值观的整合变得困难,社会难以形成一种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

再次,新媒体巨头对信息和意见的垄断趋势对传统主流媒体建构主流价值观的努力形成挑战。早期的互联网理论家认为互联网的本质是开放、自由、平等的,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发现,互联网媒体有天然的“赢家通吃”特征,新媒体巨头正逐步成为信息和意见的垄断者,网络有沦为社会控制工具的危险。在中国,正形成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对互联网世界进行垄断的局面。截止2014年底,百度搜索日活跃用户数量超过1.3亿,手机百度客户端用户规模突破5亿;腾讯QQ活跃用户规模达到8.29亿,腾讯微信用户达到5.49亿;淘宝网注册用户数量超过5亿,每日活跃用户1.2亿。[6]扣除“一人多号”部分,这三家媒体对于中国网民的覆盖率都超过了50%。而新浪微博注册用户也已经超过5亿,微博上的“网络大V”们动辄拥有超过百万的“粉丝”,他们的信息和意见,影响力绝不亚于一家传统的主流媒体。现在,中国公众使用媒体正呈现移动端超过PC端,PC端超过传统媒体的趋势,信息和意见的获取渠道正转向移动的、视频的、社交化的媒体终端,这也意味着,传统的媒体渠道正在被公众抛弃。比如上海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国内重大事件发生时,有30.6%的受访者首选商业门户网站,这个数字是13家上海传统主流媒体首选占比之和的2.23倍。[7]在新媒体巨头的平台上,每天都在生产着海量的UGC(用户生成内容),这些内容主导着网络社会的信息传播和意见气候,并对现实社会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当传统主流媒体日益失去接触公众的“端口”时,其对主流价值观的支撑自然无从谈起。从建构主流价值观的角度来说,传统主流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建构一种适应网络社会发展、符合公众媒体使用习惯的新型主流媒体,已是大势所趋。

二、基于用户思维的媒介融合与主流价值观的“全用户传播”

传统主流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是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主要途径已成社会共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已有多年的实践。互联网兴起之初,传统媒体纷纷开办网站。随着媒介融合理论的引入,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的融合更加深入发展,到2007年左右,传统媒体逐渐兴起“全媒体化”的潮流。2014年中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指明了方向,即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新型主流媒体建设并不是传统主流媒体的简单数字化和互联网化,而是一项传统媒体产业的根本性变革和传统主流媒体全面转型的系统工程。它包括身份上全面转型为数字产业,市场上全覆盖所有目标用户,传播上全介质、全渠道传播,运营上全数字化、全流程IT再造,组织上全能化、能够匹配数字生产与营销。[8]传统主流媒体全面转型为新型主流媒体,将导致主流价值观传播的深刻变革。

(一)从“受众本位”到“用户本位”

受宣传使命和大众传播强效果论的影响,我国的党报党台在改革开放之前一直坚持“宣传本位”。但这种基于“传者本位”的传播方式效果并不佳,特别是市场化的晚报、都市报兴起后,受众急剧流失。出于“先留住受众,再达到宣传目的”的传播策略以及传媒市场竞争的现实,从受众需求出发的“受众本位”观念逐渐被广泛接受。将媒体的使用者理解为“受众”,实际上仍然是认为媒体在信息和意见的生产、分发中处于主导地位。互联网技术的出现,逐步颠覆了媒体的这种主导地位。网络媒体的使用者不愿意再被动地接受信息和意见,而是主动生产、发现、分享信息和意见,“受众”真正变成了“用户”。从“受众”到“用户”的转变,意味着媒体从内容生产者和传播者转变成内容平台的建设者,媒体使用者自己成为了内容的主要生产者和主动传播者。从“受众”到“用户”的转变,也意味着媒体主导的“舆论一律”的局面被打破,用户主导的网络舆论众声喧哗,与官方舆论已成分庭抗礼之势。传统主流媒体全面转型成新型主流媒体,首先需要从受众思维转变为用户思维,在传播主流价值观时,从原来的媒体推送,转变成让用户主动“发现”和“分享”。

(二)从分众传播到聚众传播

传统主流媒体的市场逻辑是“二八法则”,即20%的核心受众创造80%的媒体收益。因此,传统媒体一般采取受众细分的市场定位,在传播上则表现为分众传播。新型主流媒体是平台化的,其市场逻辑遵循的是梅特卡夫定律,即媒体的价值与平台上联网的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海量的、个性化的用户需求聚合在新型主流媒体的平台上,这些“长尾”的需求仍然可以产生巨大的市场价值。所以,新型主流媒体是一个用户聚合的平台,在传播上表现为聚众传播。所谓聚众传播,是指基于媒介体系建立的,融合多种传播类型和传播方式,以建立社会文化认同为目的的群体传播形态。[9]聚众传播既包括人际传播形式,也包括大众传播、分众传播形式,它使得所有用户都可以依托网络平台形成全面互动的联系,形成某种媒介社区共同体。相比传统主流媒体,新型主流媒体在建构主流价值观时,能使所有用户以更自由、更便捷、更深入、更广泛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参与、互动、交流,从而形成更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此外,传统媒体的分众传播模式,还使“主流媒体”本身成为一个众口难调的概念。因为转型时期社会中的精英群体、主体人群和主要消费人群呈现分裂状态,那么,到底定位哪种人群的媒体才可被视为主流媒体呢?传统主流媒体的这种困境,是其建构主流价值观的主要挑战。[10]新型主流媒体作为用户聚合的平台,越来越呈现“全用户”覆盖的趋势。CNNIC最新报告显示,我国互联网用户的年龄结构以10-39岁年龄段为主,有继续向低龄群体渗透的趋势;学历结构以高中以上学历人群为主,有继续向低学历人群扩散的趋势;职业结构中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和企业/公司管理人员、一般职员合计占比超过40%,学生群体为24.6%;收入结构中中等收入人群占比为43.4%,无收入人群和高收入人群合计占比也有10%左右。[11]总体来看,互联网不仅占据了中国最主流的人群和新生力量,而且向全民覆盖的趋势也非常明显。因此,新型主流媒体在传播主流价值观时,不仅将更深入、全面的互动,而且将最大限度地覆盖全社会人群。

(三)从舆论引导到公共领域

传统主流媒体对主流价值观的支撑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倡导,对主流价值观正面阐述和宣扬;示范,树立能体现主流价值观的先进人物的典型形象,讲述体现主流价值观的故事;解读,以主流价值观所固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思维方式来分析当前形势、重要新闻事件、剖析令人关注的社会现象、解读新的政策、法规;抵制,对内部滋生的、外来渗透的敌对的价值观、意识形态进行揭露、批判。[12]总体来说,传统媒体是通过占领主流人群,并为其他媒体设置议题框架的方式,把支撑主流价值观的信息和意见向全社会传播,引导舆论走向,建构全社会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在新媒体时代,网民们不仅自己生产内容、自主传播信息,而且日益将来源于社交媒体的内容作为主要的信息和意见来源。于是每当重大事件发生,在传统主流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常常形成两个舆论场,呈现众声喧哗、价值观分裂的景观。新型主流媒体融合传统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就是要整合两个舆论场,在多元价值观的碰撞交流中,形成社会共识。

以人民日报的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为例。

在“人民日报”统一品牌下,既有作为传统主流媒体的纸质《人民日报》、纸质杂志,也有作为新媒体的网络电视、手机报、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PC网站、手机网站。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按照“做大用户规模”的市场逻辑进行整合,线下的报纸、杂志、电子阅报栏、线上的网络电视、手机报、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都扩大了“人民日报”的品牌影响力,从线上、线下两种渠道将用户流量导入人民日报网站,在网站上沉淀成巨大的用户规模,然后通过用户大数据的挖掘与分析,开发相关的增值服务实现流量输出变现。这种“数据海洋+钻井平台”的商业模式将是新型主流媒体的主要商业模式。作为新型主流媒体用户流量聚合的网站平台,其所建构的社交空间、聚合的非商业化自媒体、因趣缘形成的种种讨论小组、用户匿名发言和自由交流,以及用户身份的民主化、网络结构的去权力中心化等,都使其接近哈贝马斯所说的“公共领域”。公共领域是指一种介于私人领域与国家权力领域之间的空间,其中个体公民聚集在一起,共同讨论他们所关注的公共事务,形成某种接近于公众舆论的一致意见。[13]正是在新型主流媒体的网络公共领域中,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可以实现良性互动,逐步建构起更具公众认同度的主流价值观。

三、基于公共领域建设的主流价值观建构

理想的公共领域无疑是主流价值观形成的最佳场所。但理想的公共领域需要满足几个条件:一是公众的普遍参与,二是参与者地位的平等,三是围绕公共议题,四是理性的辩论,五是有保障的公共讨论空间。那么,网络公共领域是理想的公共领域吗?互联网平台不仅聚合了大量的用户,也聚合了规模庞大的讨论小组。以Facebook为例,它在全球有超过12亿的注册用户,这12亿多用户分布在几百万个讨论小组里,每个讨论小组,甚至每个用户都是一个自媒体,它们自主生产着海量的信息和意见。虽然公众可以自由地选择或者组建自己的讨论小组,但这些小组并非可以自由进入,它们是依据民族、种族、宗教、阶级或兴趣原则建构的“同人社区”,有着与生俱来的封闭性。考虑到参与者的同质化,在讨论公共话题时,“同人社区”总是倾向于形成更加单一的观点。同时,网络平台聚合着数量巨大的用户和海量庞杂的信息,真实但平常的信息、理性而平和的观点往往不能引起关注,只有骇人听闻的信息、极端暴烈的观点才能引起轰动。桑斯坦认为,“网络对许多人而言,正是极端主义的温床,因为志同道合的人可以在网上轻易而频繁地沟通,但听不到不同的看法。持续暴露于极端的立场中,听取这些人的意见,会让人逐渐相信这个立场。”[14]网络平台最令人诟病的是,它虽然为公众提供了更加平等、更加自由地参与公共话题的通道,但也充斥着虚假的信息、谣言以及极端言论、煽情意见。显然,自发的网络公共领域并非理想的公共领域。在推动网络平台建设理想的公共领域方面,新型主流媒体大有可为。

首先,新型主流媒体可以为网络公共领域提供真实、准确、全面的报道和理性、权威的意见。在西方,“主流媒体”意味着“以事实为基础”的报道传统,坚守新闻专业职业操守。[15]在我国,主流媒体必须关注社会发展的主流问题,成为社会主流人群所倚重的资讯来源和思想来源。[16]主流媒体要具有较强的公信力,报道和评论要被社会大多数人群广泛关注并引以为思想和行动的依据。[17]一直以来,我国主流媒体强调“新闻立媒”,将真实、全面的报道和媒体的公信力作为媒体影响力建设的重点。在网络公共领域中,主流媒体生产优质报道和意见,为用户自媒体生产提供议程和参考框架,扮演着互联网平台上的“意见领袖媒介”的角色。

其次,新型主流媒体可为建设理想的网络公共领域制定规则、提供服务。网络平台的匿名性、极化性特征,使理性的讨论难以开展。新型主流媒体可以通过制定社交规则和社区公约的方式,限制网民的非理性言论,通过制定奖励和惩处制度,鼓励网民负责任地信息、发表意见。当然,限制行为与网络的自由开放“天性”相悖,新型主流媒体主要还是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来推动健康的公共领域建设。

一是聚合服务。包括优质的内容聚合和用户需求的聚合。全面多样又高质量的资讯是公众了解外部世界、评判社会事务的前提,新型主流媒体不仅自己生产高质量的资讯,而且通过聚合其它媒体生产的内容,以及用户生产的优质内容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在传统主流媒体中,受限于受众细分的市场逻辑,只有核心受众的核心需求才会得到满足。而新型主流媒体平台上,任何用户的“长尾”需求聚合起来都能产生商业价值。通过用户大数据的分析,新型主流媒体可以聚合公众的个性化资讯需求,列入报道议程或作为新闻线索进行追踪报道,或者了解公众对某些问题的争议和困惑,邀请专家释疑或进行舆论引导。比如上海报业集团的新媒体平台――澎湃新闻,它定位“专注时政与思想的互联网平台”,自己生产同时也聚合中文互联网世界中优质的时政思想类内容,同时,其主打的“问吧”“跟踪”等功能,又将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聚合在平台上,邀请专业人士给予满足。

二是搜索发现服务。这项服务能让用户根据自己的意愿搜寻感兴趣的话题或有实用价值的信息。自主发现而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和意见,是公众高质量地参与公共讨论的重要保障。搜索发现功能的发展方向是更加智能化、精确化、主动化,以最大限度满足用户个性化诉求。比如最近火热的APP应用“一点资讯”,依托兴趣引擎、搜索引擎、个性化推荐引擎技术,用户可以订阅关键词自定义个性化频道,“让用户做新闻的主编”。该应用还通过大数据分析智能推测用户的兴趣需求,“让资讯找到你”。搜索服务的机器学习、技术分析特征,意味着新型主流媒体可以通过关键词设定等方式,将虚假的信息、极端的言论、敌对的价值观点屏蔽,而将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信息和意见优先显示。它甚至可以通过分析用户数据,以更具个性化的方式将传播主流价值观的内容主动推送给公众。

三是分享推荐服务。用户分享和推荐某些内容,既是为了享受与朋友分享的乐趣,也是为了寻找更多的志同道合者。分享和推荐的前提是内容有质量、有价值,因此这项服务往往与用户评价系统联系在一起,通过聚合用户“好评”来扩大分享范围。分享推荐服务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用户的互动社交来分享推荐,一种是媒体平台依靠机器分析大数据来推荐。无论哪种方式,都离不开用户参与评价。多项研究显示,在互联网中网民意见也受到“沉默的螺旋”效应的影响。也就是说,更多用户“好评”将带来更多的“好评”,呈现出意见市场的“马太效应”。新型主流媒体可以通过数据挖掘、系统推荐等方式,将受到用户认同的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内容突出呈现,引导公众主动“分享”这些内容,壮大主流价值观。

传统媒体时代强调“内容为王”,新媒体时代则主张“服务为本”。新型主流媒体应将传统主流媒体的“人民性”发扬光大,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信息和意见的同时,坚持群众路线,坚持“群众办报”,积极支持用户自主生产内容,并通过更加完善和优质的服务,引导公众更广泛、更理性地参与网络公共领域,在建构一个民主的、平等参与的、自由讨论的多元公共领域的理想框架下,建立一个核心――边缘良性循环生产的多元的公共空间。[18]在这个空间里,边缘的意见将被主流意见吸收整合,使得主流价值观获得更多的认同,更具代表性和合法性。■

注释:

[1][10][12]林晖.中国主流媒体与主流价值观之构建[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2).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6-1.

[3]童星、严新明.网络社会控制的悖论[J].社会科学研究,2003(2).

[4][5]马修・弗雷泽、苏米特拉・杜塔.社交网络改变世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38、131.

[6]根据百度搜索不同来源相关数据整理.

[7]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2014上海传媒蓝皮书,2014-2.

[8]嵇美云、查冠琳、支庭荣.全媒体社会即将来临――基于对“全媒体”概念的梳理和剖析[J].新闻记者,2013(8).

[9]罗自文.人类传播3.0:范式理论视角下的聚众传播[J].现代传播,2011(6).

[1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5-7.

[13]汪民安.文化研究关键词[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91.

[14]凯斯・桑坦斯.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50-51.

[15][18]齐爱军、洪浚浩.西方有关主流媒体研究的多元理论视角论析[J].新闻大学,2013(1).

[16]喻国明.一个主流媒体的范本――评《纽约时报100年》[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1-20.

新媒体的价值篇(8)

比如电视媒体。首先它是一个大众媒体,它没有明显的特定受众群体,传播面广,受众面大;其次它是时间媒体,即以晚上收看为主,强调黄金时间的时段价值;再次它是品牌媒体,因为它的广告时段较短,成本较大,所以更多的是以品牌形象传播为主要市场价值。

因此,如果我们重新审视电视媒体未来的市场价值,将发现其核心会更多地聚焦在品牌上,承担告知品牌信息、提升品牌形象、树立品牌地位、强化品牌信心的重任。它的传播目标不仅仅是给社会看,给消费者看,更重要的是给行业看,特别是给经销商看。例如,在2008年11月18日,江苏太阳雨新能源集团在新能源产业首家以1.028亿竞得2009年央视《新闻联播》后《焦点访谈》前两大优质黄金资源广告权。为什么要在央视这个制高点上发声,其目的就是要彰显企业抱负,凸显品牌行业地位,提振经销商信心,强化合作伙伴凝聚力。

品牌媒体的特点是:1.传播覆盖广泛,主要以全国性媒体为主。2.具有相当的品牌高度,能够对企业品牌有一定的衬托效应。3.媒体的广告单位时间和空间的容量较小,不适合刊载大量的推广信息。4.瞬间媒体,不适合大容量的内容收看。

在品牌媒体中,电视是主角媒体,特别是在全国性品牌推广中,以央视+重点卫视(以节目为导向)为全国主打,以网络视频为人群补充,以户外大牌做区域强化,以报纸媒体做城市深植。

品牌媒体的职责分工:1.CCTV:全国性传播,衬托品牌高度。2.重点卫视:借助优质节目实现全国性传播,加大品牌曝光率,提升知名度。3.网络视频:扩展覆盖18-35岁的人群。4.户外大牌:补充覆盖区域性的户外人群。5.地方报纸:为区域销售提供一定的品牌支持。

品牌媒体的职责是:品牌告知与品牌吸引。首先完成品牌告知,形成品牌的知名度。其次将受众吸引到网络上,或参与到网络活动的互动中来,进而实现品牌的美誉度。可根据品牌特点,企业实力、媒介预算等因素,或单选电视媒体,或组成不同的媒体组合。

再说广播媒体。私家车的普及为广播媒体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广播已经不再是大众媒体,而是一种车载媒体,或者说一种特殊渠道的媒体——专门针对驾车者和乘车者;可以独享车厢这个封闭而无干扰的环境;听众的内容忠诚度很高;听众的社会化程度较高,是社会的积极参与者;广播可以成为其他媒体的大堂“门童”。

正因为如此,在新生代与《广告主》共同的《2013·中国品牌传播趋势报告》中,2012年广告主对广播广告效果的评价是——很满意:9%;比较满意:21%;满意:70%。评价非常之高。

新媒体的价值篇(9)

中图分类号:G210G21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200-01

自网络媒体诞生以来,网络新闻就呈现出不同于报纸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的独特风貌,尤其是在价值取向上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新闻传播的历史表明,新闻价值的取向决定着新闻传播的走向。因此,探讨网络新闻价值取向的变化及其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本文拟在前人有关研究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探讨,阐明对此问题的个人观点,以就教于方家。

一、网络新闻在价值取向上的变化

什么是新闻价值,它包含哪些构成要素?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新闻价值是新闻满足受众认知客观现实变动情况的需要的属性。按国内大多数学者的观点,新闻价值通常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等五要素。新闻价值的五要素可进一步简化为三要素:一曰时新性,二曰重要性,三曰趣味性。包含接近性与显著性部分内容的重要性,主要是硬新闻的新闻价值;包含了接近性与显著性部分内容的趣味性,主要体现为软新闻的新闻价值。无论是硬新闻,还是软新闻,时新性都是一个基本的前提,是所有新闻必备的一种属性,尽管硬新闻和软新闻有不同的时新性要求。

从新闻价值的三要素出发,本文认为网络新闻在价值取向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某些新闻价值要素的内涵有所发展

网络新闻传播对新闻价值要素内涵的发展,首先体现在对时新性的发展。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时新性主要是新闻传递的及时性。及时到什么程度,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媒体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有着不同的要求。但在发展趋势上,人们对及时性的要求总是越来越高。一方面,传播科技的发展为新闻的及时传播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媒体竞争的加剧总是迫使新闻工作者不得不尽最大努力来提高及时性的程度。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的信息传递更为快捷。其结果,网络新闻在价值取向上把“及时性”发展成为了“实时性”。

(二)新闻价值取向的侧重点有所变化

将“及时性”发展成为“实时性”,这是网络新闻对传播过程的时间性要求,还没有涉及到新闻的选择。从新闻选择的角度说,网络新闻在价值取向上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不同的侧重点,这在我国也许是更为根本性的变革。

传统的新闻价值理论认为重要性、显著性等因素比接近性、趣味性、人情味重要,而在网络时代,当一个读者获得一条新闻后,他关心的可能并不是新闻的内容,而是这条新闻会不会成为与别人聊天时的谈资,成为与人交流的探路石。因此,接近性、趣味性、人情味等因素在网上新闻中的价值就相应增大了。”

(三)正在形成新的新闻价值判断标准

从根本上说,所谓新闻价值要素,其中主要是:影响力、接近性、异常性、显要性、及时性、冲突性和趣味性等”七项要素。实际上,不同的观点随处可见。不少研究者对于新闻价值要素的这种“混乱”感到困惑,也有研究者试图寻求理论归纳的统一,但至今也没有完全达成共识。除了理论归纳的差异外,新闻价值要素本身也在不断发展、不断变化,人们对新闻价值要素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一个十分重要的新闻价值判断标准或者说新闻价值要素已经形成了,这就是实用性。

二、网络新闻价值新取向的作用与影响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价值取向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引导着新闻工作者把新闻的探照灯和聚焦点投放那些被认为值得报道的地方。因此,网络新闻价值取向的变化,必然对整个新闻传播产生不容忽视的作用和影响。

(一)网络新闻价值新取向的积极作用

新时期以来,我国的新闻改革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向前迈进。网络新闻价值取向的新变化,必将进一步深化我国的新闻改革,促进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大体上,网络新闻价值取向的新变化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深化新闻改革。

1.从宣传价值回归到以新闻价值为基础,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闻需要

在价值取向上,我国的新闻传播向来是强调宣传价值。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新闻价值是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但宣传价值主导新闻价值的传统根深蒂固。人们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将宣传价值纳入新闻价值之中。

2.从宣传本位回归到新闻本位,更好地发挥新闻的宣传作用

以宣传为本位的新闻传播,往往强调“一切新闻都是宣传”,新闻为宣传服务。以新闻为本位的新闻传播,则意味着媒体的基本职能和核心职能是报道新闻,满足人们认知社会现实变动情况的信息需要。当然,新闻本位不是不要宣传,而是要通过新闻报道更巧妙、更艺术地宣传。

3.拓展新闻报道的范围,进一步推动新闻的改革与开放

在宣传本位和宣传价值的主导下,新闻报道的范围长期以来比较狭窄。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直到90年代前期,我国新闻界一直在为扩大报道面、增加信息量而不断努力。网络新闻对于趣味性的突出,对于实用性的开发,对于进一步拓展新闻报道的范围,推动新闻的改革与开放,将产生深远的作用。

(二)网络新闻价值新取向的消极影响

当然,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网络新闻价值取向的新变化在促进新闻改革走向深入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最主要的问题是,趣味性的凸显对于新闻文化环境的建构可能产生某种程度的危害。

当然,新闻的低俗化、煽情化、碎片化态势,并非完全是由网络媒体造成的。但是,网络新闻在价值取向上的变化,至少是起到了强化或者加剧的作用。我们在看到网络新闻价值取向变化对中国新闻传播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必须充分认识到其消极影响,并且加以批评引导,从而使网络新闻事业在两个精神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旦.《新闻传播学》,杭州大学出版社,杭州:1995年第167页

新媒体的价值篇(10)

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A

一、新媒体的特点

所谓新媒体,就是以计算机或有计算机本质特征的数字设备作为传播载体的媒介。其形式主要有:个人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可以联网、可以进行信息互动的硬件设备。而层出不穷的应用程序则是新媒体的在信息传播过程的实现形式,如博客、微博、SNS 社交网络、RSS 信息推送、搜索引擎、维基百科等等。新媒体具有以下特点:

(一)超时空性和多元化

新媒体的超时空性,主要体现在不再像传统媒体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和局限,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广播、电视的之间的界限。

首先,消解了时间上的局限。图书、报纸、期刊杂志、广播节目、电视节目都受时间限制。但是作为手持终端的新媒体来说,发生的事情可以第一时间被,甚至是随时随地的直播。对于广播和电视来说,尽管可以实现现场直播,但是新闻播报完、节目演完,信息是不可逆的。而作为新媒体来说,可以随时把播过的节目通过时间条拉回去从新播放,实现了信息时效的可逆性。

其次,新媒体让信息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人人都可以成为意见领袖。在新媒体出现后,很多社会热点信息不再是由意见领袖经传统媒体直接灌输给大众了,因为伴随新媒体技术而来的自媒体(博客、微博、社交网站、论坛发帖等等)使得每一个普通人都能成为“意见领袖”,都可以通过自媒体发出自己的声音。新媒体的出现,动摇了传统媒体话语权的权威性,使每一个大众都能参与到社会信息的传播中,对社会民主进步产生了十分巨大的甚至是颠覆性的革命。

第三,超地域性。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受地域限制十分明显,报纸的发行有一定的地域限制,广播和电视的信号传播也受到一定的地域限制。但是新媒体确依托万维网、移动无线信息设备进行信息传输,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媒体,不受时空限制,可以随时随地登陆世界各地的网络平台进行信息冲浪。

新媒体的多元化特征主要体现在信息来源的多元性、信息种类的丰富性、信息内容的海量性。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信息传播者,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信息的控制和垄断,甚至现在传统媒体所播报的信息多是从网络来。因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连接网络进行信息的传播。正是由于信息来源的多元性、信息传播速度的快捷、信息传播设备的便携,信息展示的多媒体等特点,新媒体让各种不可能成为可能,把信息利用做到了最大化,用户也充分享受到信息带来的乐趣和价值。

(二)交互性和分众化

在拉斯韦尔著名的 5W 信息传播模式中,传播者通过媒介将信息传播给受众之后,传播效果特别是受众的反馈是不能及时反馈过来的,作为报纸、杂志来说信息反馈是要读者来信来电的性质,电视节目也不例外。但在新媒体信息传播中,特别是 web2.0 时代,信息的交互和反馈确实随时都在进行中,无论是对一个话题的讨论,还是对一个节目评价,都是可以随时沟通与反馈的。新媒体信息的交互性使得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受者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受众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成为主动浏览并且可通过搜索引擎来主动获取信息,传播者和受众在信息不断地交互中角色在不断变换,他们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得到了加强,受众不仅仅成为信息媒体的一部分充分参与到信息传播中来,同时也有了更多的信息选择的主动性。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影响

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很多因素,媒介、环境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不可小觑。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面临很多机遇,也有很多挑战。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有利影响

1、拓展教育平台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从书本等纸质媒介或真人的实际经历体验中搜集素材,传递教育信息,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各种条件的限制,缺乏说服力。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不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将正确的思想理论与政策快速及时地传播出去。新媒体的出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与实践平台。

2丰富教育方式

传统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导致信息资源单一,不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全面发挥。而利用新媒体提供的平台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与成效。通过新媒体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动画等表达方式让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吸收知识,拓宽视野。这相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改变,拥有传统教育无法拥有的时效性、连续性、多样性等优势。新媒体作为新兴的载体,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广泛性、实用性等优势,能够更快捷地个性化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短信、微信等不同手段给受教育者传授大量的教育内容,更加直接深入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增进教育互动

教育工作者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处于决策者的位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由他们决定,主导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行,并没有体现出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大学生在被动的情况下接受教育。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改变了这种传统的模式,使教育的主题与客体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方面,新媒体的出现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体观念发生了改变。在新媒体环境下教育工作者并不能像从前一样在课堂总面对一个抽象的群体,而是要面对多个个体,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加具有针对性;老师与同学沟通的方式由“一对多”转变为了“多对一”的模式,这种转变削弱了教育工作者的主导性。另一方面,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的客体观念同样发生了转变。在新媒体中大学生并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探求,积极地寻求问题的答案与解决方法,进行自我教育,在信息的与交流的过程中对他人产生影响。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负面影响

1、冲击大学生价值观

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心智与思想都还不成熟,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新媒体传播能力强、传播内容纷杂,这些特点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已经将信息进行了过滤,将正确的信息灌输给大学生。而新媒体是一个开放的媒体,不同的思想意识、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思维方式在新媒体的平台上广泛存在。其分众性和交互性使得管理者对于色情暴力、反动信息的传播的监管难度大大增加;大量腐朽的价值观念和不健康的信息通过新媒体大量的传输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中,导致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淡化。

2、淡化大学生的道德观

新媒体的虚拟性和私密性使其很容易摆脱传统的社会管理和控制。如今对于新媒体的管理和相关法规不够完善,人们只能依赖于内心的道德观念来约束自己,外在的社会舆论以及道德观念对于大学生的影响能力越来越小,这就导致新媒体中充斥着许多不道德的行为。这种影响如果作用到大学生身上,将会导致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下降,逐步放松对自我的约束,直到最后道德观念的淡化甚至丧失。

3、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

电子产品对人体潜在的影响和思想意志的逐步侵蚀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电子海洛因”正是对使用电子产品产生的危害的一种形象的描述。首先,科学表明长期使用电脑、手机等将会导致一系列身体上的不适,如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等不良情况。其次,网络、手机成瘾会使一部分人沉迷其中。有些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当中,投入了过多的金钱与时间,导致学业的荒废;有些学生只能在虚拟的网络中与人交流,而不能在现实生活中与人沟通,对身边发生的事漠不关心,造成自身性格的孤僻。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大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一)充分发挥新媒体的载体作用

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新媒体的载体平台,把原本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图文并茂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短信、彩信、图文或音频视频等某种或多种生动、简单而形象的形式发送给学生,使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影响,生动而形象的教导会达到很有感染力的教育效果。其次,辅导员老师与学生交流或对学生进行教育疏导时,可以利用新媒体,通过短信、QQ等多种类型来开展工作。学生也可以通过手机与老师互动,将自己的思想动态及时沟通,疏导不良情绪。再次,教育工作者可以使用手机短信、飞信、微信或微博等形式将有针对性的信息给学生,使信息及时地,有的放矢地传递给学生。

(二)提高教育队伍整体素质

新媒体没有严格的边界,各种不同的思想和文化在这个环境下交融汇集。要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的成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前提。这些素质包括政治理论素质、信息素质、媒体技术素质和学习创新素质等。首先,教育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质,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拥护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坚定政治立场,把握原则,才能自觉抵制腐朽落后的思想,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信息素质,是指在新媒体技术影响下,人们面对各种信息相互交汇、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所具备的鉴别能力和使用处理信息的能力。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树立敏感的信息意识,应对新媒体发展下信息的交互渗透,擅长用知识信息的新形式提高教育思想的敏锐度和宽广度,开拓视野,提高教育成效。媒体技术素质,是教育工作者了解掌握新媒体,科学熟练地应用新媒体应具备的技术基础。为了能够在技术上给予更多的支持,增强教育者的说服力,教育工作者要了解新媒体功能发挥的相关技术知识。学习创新素质更是适应新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的重要要求。教育工作者应具备敏捷的反应能力、积极的开拓能力和良好的创新能力,不断分析归纳其中的规律,不断总结探索好的方式方法。

(三)提高大学生媒介道德素养

在新媒体环境下,多媒体融合的交互开放性在营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便捷开放的教育环境的同时,也因一些欺诈、虚假、等不良信息的传播,造成媒体环境的混乱。在使用新媒体的过程中,由于新媒体所传递的信息纷乱复杂,大学生自身的评判标准存有差异,他们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在思想行为的判断和选择能力上出现错误。为了最大限度得规避这种道德盲区,培养大学生的判断力和应对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才能在鱼目混杂的大环境下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传播。为了防止和应对新媒体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要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新媒介环境不仅依靠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更重视使用媒体的道德规范的遵守。要让大学生有明确的判断力,认识到哪些行为是对教育环境的污染和干扰,认识到哪些行为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和危害。对影响道德规范的媒体使用行为有辩证的分析。同时,要倡导大学生道德观念的自觉自律。新媒体道德是一种自律性道德,在没有监管的环境下,大学生要能够自觉遵守道德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

参考文献:

[1]程文忠.手机文化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对策[J].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

[2]周筱芬.博客对道德价值观的影响分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3]杨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08.

新媒体的价值篇(11)

新媒体艺术作为时代艺术的主流形式,在艺术中有重要的作用。新媒体艺术是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与传统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传统艺术是以人文观念为基础的,能够更好的反映出艺术家的思想,新媒体艺术是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加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形成的新兴技术。要想更好的探索新媒体艺术中的人文价值,就要对传统艺术进行研究。

一、新媒体艺术概念及重要性

(一)新媒体艺术概念

虽然新媒体艺术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人们将其理解为先进的技术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这种艺术是以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来表达先进的艺术观念的,现在以网络为主要传播媒介,主要将计算机和电路传输连接在一起的艺术。其不仅包括光盘,还包括网络艺术、数字录像艺术及网络广播艺术等。现在的新媒体艺术是以研究为对象的,其利用的是现代化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电脑、网络广播为一体的新型传播手段,作为艺术作品主要创作材料,来表达艺术家个人的独特观念,事实上可以将其理解为用多种手段来表现艺术作品的总称。因此,新媒体艺术与技术的紧密相连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新媒体艺术概念还会有新的内涵,同时也会有新的艺术家作品出现,为新媒体艺术增添新的色彩。

(二)新媒体艺术重要性

艺术是在多元化的背景下形成的,特别是现在。新媒体艺术不仅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同时也将传统艺术和新时期的艺术联系在一起。这种艺术在融合传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将先进的技术融入到其中,使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以新的形势体现出来。新媒体艺术用这种先进的手段展现出来对现在的艺术实践和程序的过程是比较重要的,是以先进的技术作为新的艺术语言来表现的。新媒体艺术作为当代的艺术的载体,能准确的反映出现代艺术的特点信息密集、时空缩略、群体作用增强等。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新媒体艺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中,其不再是一种艺术,也渐渐成为人与信息之间的桥梁,成为当代文化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人们要想更好的掌握新媒体艺术并赋予其新的内涵,还需要将其与世界联系在一起。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艺术手段将会越来越发达,与人们日常生活也将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未来的新媒体艺术中,文化将会成为人们交流的重点。同时新媒体艺术所担负的使命也将会越来越重,不仅担负着连接现实世界的使命,还担负着与数字世界接轨的使命。只有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新媒体艺术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新的形势下,可以使人们对新媒体艺术更加感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反复琢磨,以自己独特的见解去选择、诠释它。新媒体艺术正以一种新的态势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与思想,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使艺术和其他领域进行有效的交流,还促进了艺术向大众化方向发展。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艺术将会渗透到更广泛的领域,不仅对艺术领域有所影响,对其他领域也将会有所影响。

二、人文价值与新媒体艺术的联系

(一)内涵上的交叉与学科体系的相对独立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样化的世界,可以将不同的载体融合在一起,科学与技术在我们生活中是比较重要的,当这两种理念共同作用于我生活的同时,科学与艺术的界限变得有些模糊。但是人文观念和技术观念在这一时代却显得相对融洽些,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人文观念和技术观念之间的界限也会变得越来越不确定,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其不确定性的问题,要明确艺术与科学的概念,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只有明确的区分二者概念,并时时关注科技的新趋势,不断的掌握先进的技术,才能在扎实的人文基本功前提下创作出更新、更优秀的作品来。

(二)二者互为交融和相互促进发展

这主要体现在艺术作品只有融入人的观念及独特的思维方式,才能称为真正的艺术创作,仅靠技术对其进行完善是比较空洞的、缺乏灵魂的作品。新媒体艺术的是艺术家在确定自己风格之后,以传统艺术手段将其表现出来,再用技术对其进行加工制作,才形成艺术创作。如当代的舞蹈艺术就是通过舞蹈演员用最传统的表演方式进行表演,再通过电视镜头将其保存起来,在满足现实大众影响的同时,也能对后世有所启发。它打破了传统的以书画、壁画为基础的传统艺术,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加上了现代化技术,使舞蹈艺术更具直观性、真实性。舞蹈的编排是艺术家个性、思维的产物,其所强调的是创作的人文观念性。而电视媒体将舞蹈艺术以新的形式展现出来,可以使舞蹈艺术更加生动活泼,因此,传统艺术和新媒体艺术是相辅相成的,是人文观念和技术的统一。如果艺术家只就传统艺术进行创作,而不采用先进的技术对其进行加工修饰,那么这种艺术只能称得上是艺术。如果只是一味的追逐于技术,没有艺术家独特的思维活动,那么艺术只能作为一种表现手段而缺少人文性。在新媒体创作中,人文观念和技术性观念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同时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只有将传统的艺术和新技术融合在一起,才能使新媒体艺术更好的发展。

三、新媒体艺术中的人文价值

(一)人文价值在新媒体艺术中的体现

真正的艺术是思维和技术结合,艺术作品创作蕴含着人独特的思维,才是真正的艺术创作,而仅以技术的形式完成的艺术创作,不是真正的艺术。只有将艺术和思维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的诠释新媒体艺术。如2010第16届广州亚运会中就使用了新媒体艺术,广州亚运会相关状况通过记者实地采访,通过网络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最后以网络的形式传播给大众,真正的实现一人一媒体。以互联网的方式播报新闻和信息传播,不仅信息源广、姿态多样,还能迅速、及时的向全球传播。此外,这种信息传播途径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的进行修改。这种新媒体艺术不仅使人们更好的了解亚运会赛事相关情况,还能提高媒体传播效率,同时也能将艺术创作和技术结合在一起,诠释出新媒体艺术的价值。

(二)新媒体艺术中审美人文价值

随着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大众文化传媒时代,在新时期经济全球化将文化资源跨地区配置和文化作品跨领域的营销态势,是人们开始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审美观。人们常将市场和消费机制也渐渐的融入到审美和艺术领域。在新时期内,对文学艺术作品的评价不仅仅是少数的专家和学者的责任,广大的群众有了参与评价的权利,如通过新媒体艺术传播的电视剧、电影,其收视率的高低是需要人民大众参与并进行客观的评价,才可以实现的。但是在评价的过程必须要适度,只有对文化有清醒的认识,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才能使真正的美学得以实现。以道家学术为例,道家所追求的是一种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能够超越现实的美。道家认为现世的美是有限的,无所谓美丑。只有追求不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的真实的美,才是永恒的美。从中又可以看出道家的审美观是以朴素、不加修饰为审美的价值原则的。常生活审美大众化的今天,审美的视野不应该再集中于事物表面上,而应该向更深层次递进。

三、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中,新媒体艺术正以崭新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新媒体艺术不仅推动了艺术领域的发展,还促进了其与不同领域的合作,现在的新媒体艺术已经潜移默化的渗透于生产生活多个领域。要想使新媒体艺术发挥更好的作用,还要对新媒体艺术中的人文价值进行研究,以便为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汤宇时.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新媒体时代的转型[J].中国传媒科技. 2010.(08).

[2] 李宏梅.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媒体产业[J].国际学术动态.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