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新媒体实习自我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6-10 22:14:07

新媒体实习自我总结

新媒体实习自我总结篇(1)

关键词 广告媒体课程 教学改革 实践

广告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活动,其中媒体担当着承载和传递广告信息的重要职责,是广告主与消费者沟通的桥梁。特别是在提倡整合营销传播的今天,怎样选择并整合媒体而达到有效传播是全体广告人要去关注和探索的;在媒体主导的时代,怎样去做好媒体的经营管理与使用更是我们要去考虑和研究的。广告媒体正是为了研究这些广告媒体现象和广告媒体运动规律而开设的广告学专业核心课程。它既要求我们掌握广告媒体学的基本原理,也需要我们培养媒体运营和管理的实践能力,是一门集理论、实践于一体的应用型课程。

武汉大学夏琼教授在其《广告媒体》一书中指出,广告媒体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它是动态的。当然在现实中这种更新和变化的速度更快,往往让我们始料不及,再加上媒体课程实践难度系数较高,就要求广告媒体研究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去解决教学实践中所面临的重重问题。如何克服困难,并培养学生拥有媒体策划、媒体应用和开发的基本能力,进而达到塑造一位优秀广告人的目的是我们要不断思考和总结的。通过个人的教学实践,以及与学生的深入交流,笔者发现广告媒体研究课程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在这些问题的引领下不断的去探索新的解决模式,在本文中做阐述总结,分享个人的想法,以期为广告媒体研究课程教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广告媒体研究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1、教学与授课的困境

首先,教材各有侧重,选取教材困惑多。广告媒体学学科的建立离不开教材的丰富和完善,同样广告媒体研究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也与教材的选择息息相关。截止到2014年,按照内容侧重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已出版的广告媒体学教材大致分为三大类,其一,媒体概述类,例如崔银河主编的《广告媒体研究》、邓相超主编的《广告媒体》等,这类教材将内容重点放在广告媒体发展的历程以及发展特点之上,力求培养学生选择媒体和组合媒体的能力;其二,媒体运作策划类,以夏琼主编的《广告媒体》为代表的这类教材,侧重于广告媒体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培养学生媒体管理、策划的能力;其三,两者兼具类,其中陈培爱、覃胜南主编的《广告媒体教程》使用比较普遍,通过上下篇详细论述了广告媒体的相关理论与实务,关注学生作为一个广告人整体素质的培养。面对各有侧重,各有优势的教材,本应该权衡利弊,根据实际情况慎重选择。但是更多的教师却是经常凭借自己的经验选取自己偏好的书目作为学生的教材,甚至十年如一日的选定某本教材,而忽略了广告媒体研究课程动态变化的的特点,没有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造成学生学习与市场的脱节。

其次,教学内容陈旧,落后于广告市场的发展。随着媒体更新速度的加快,新媒体的表现形式也丰富起来,如微博、微信、视频网站等,那么这些新媒体平台独特之处在哪里,我们应该怎样去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信息的传递,如何去管理和经营新媒体平台等等,都是我们要让学生重点思考的问题。比如,为了适应媒体而出现的一些广告形式,如原生广告,这些前沿研究成果恰恰应该是学生关注的重点。而以上的内容是学生无法从教科书中获取的,因为教材的更新永远追不上实际媒体市场的变化。更多的教师忽略了这一点,没有及时的引导学生去关注最新动态,依旧把重点全部放在教材中传统四大媒体之上,使得学生的视野受到很大的局限,无法紧跟市场的步伐。

2、学习与实践的脱节

首先,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这门课程的内容涉及到媒体的发展历程、媒体的投放特点、媒体的评估计算等,与其他广告学课程如《广告作品评析》中丰富多彩的广告案例相比,内容较为枯燥单调。所以,在上课期间,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忽略学生情绪的变化,依旧以同样的节奏讲述内容,这样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如何将空洞枯燥的教材内容变得生动活泼,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课下预习回顾的积极性,是我们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其次,学生学习与实践脱节。广告媒体属于应用型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媒体经营管理能力是这门课程正确的发展方向。但是,现实证明,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广告媒体研究课程中很多内容付诸实践是比较困难的,如广告媒体评估、广告媒体计划等,理论的学习相对简单,但在教学课堂中却很难开展实践。因为许多媒体评估数据无法获取,复杂的市场环境难以模仿,学生能做的只是纸上谈兵。面对这种状况,很多教师束手无策,不禁要思考,怎样为学生提供一个动手的机会,让学生深入到更多的实战案例中去以获得更多的经验。

3、教学和考核方法的陈旧

首先,在填鸭式教学模式中学生依然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众所周知,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成功教育的强大推动力,找出适合课程的教学方式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高校教师在广告媒体研究课程的教学中一直探索,希望通过增强与学生互动,加速与学生沟通的方式,来强化学生主动学习的角色。通常,在课堂上多数教师会有意识的激励学生主动分析广告案例,思考问题。但这种方式走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教师往往在理论的讲述之后,列举大量的广告案例来给学生分析,表面看来是给学生主动思考的机会,但实际上是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塑造了牢笼,因为他们的答案是建立在已讲述理论的基础之上,并没有自己过多的想法。与此同时,教师认为学生已经透彻的理解了所讲述的理论,也就丧失了引导学生继续思考的动力。所以,虽然我们不断的去尝试新的授课形式,但是传统灌输教学的思想依旧顽强存在着,只是在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基础上,给了学生主动发言的机会而已。这种教学方式很难达到广告学所要求的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目标。

其次,考核方式陈旧,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广告媒体研究课程属于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实际媒体运作和策划的能力。通过调查发现,广告媒体研究课程的考核方式直接照搬了其他理论性课程的考核模式,衡量学生最终成绩的方法是将平时成绩与期末考核成绩结合起来综合评估,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传统考试模式。但是,仔细研究之下,还有很多问题值得重视:第一、从考试的内容来看,多为理论性知识点的考察,如广告媒体的传播特点、传播方式、发展演变、测量方法等,而无法对学生媒体的实际应用水平进行考核。在平时的作业布置中,也多以论文或者专题的形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总结,没有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第二、从考核模式上看,并不能客观的验证学生的学习成果。期末考试成绩占到了总体成绩的70%,占据着主导的地位,而由课堂考勤、平时作业、上课表现组成的平时考核成绩只占到30%的比例,导致学生看重期末成绩而忽视平时表现。为了应对考试,学生多在考前对书本知识死记硬背,缺乏应有的思考和对知识的拓展性接触,忽略了平时学习的过程和乐趣。另外,平时成绩的多少一般由老师决定,而其中三项考核标准所占的权重由老师自由分配,这无疑加重了平时成绩评定的主观色彩。老师对于自己所喜欢的学生,不免有所偏爱。这些问题的存在,既不利于公正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利于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方向。

二、广告媒体研究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更新教学内容,紧跟市场发展

教学内容是整个教学中的精髓所在,所有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探讨都是为了更好的去展现教学内容。同样,在广告媒体研究课程的教学中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应该是,学生要从这门课程中学习到什么,选取哪一本教材更加适合学生。当然,问题要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才能得到更好的解决。在广告媒体学学科框架的大背景下,我们可以通过参考学校广告学培养计划、教学目的、学分设置等情况,来决定广告媒体研究课程教授的重点内容,并选取课程教材。

以本人所在的淮海工学院广告系为例,首先翻阅了学院关于广告媒体研究课程的教学大纲,确定广告媒体研究课程是64学分制,开课时间为第四学期。在课程体系安排中,发现只有中外广告史和广告学概论两门课中浅显的涉及到广告媒体的有关内容,如,媒体的分类、特点等。所以,在时间比较充足的情况下,还是很有必要去详细的讲述广告媒体学中的两大部分,一为广告媒体概述;二为广告媒体策划。同样,这就需要选取论述较为全面深入的教材供学生阅读掌握。在淮海工学院2014年修改的教学大纲中,广告学与新闻学归入大类培养之中。广告媒体研究课程改为32学分制,并在课程体系中安排了中外新闻史。在内容上新闻媒体与广告媒体是相重合的,广告媒体研究课程的教学重点就转移到媒体策划之上,而教材的选择也会有所倾向。总之,我们需要摒弃主观上的喜好与偏爱,根据实际情况客观的选择教材并精心规划教学内容。

2、转变学生角色,培养实践能力

面对学生学习兴致不高,实践能力低下的问题,建构主义学习观可以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借鉴。这种观念所蕴含的核心教学思想是,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教师则扮演着引导和启发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应该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己去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

基于这种教学思路,在广告媒体研究的实际理论教学中,尝试先通过案例或者情景的展示,来激发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比如,在ppt上分别展示宝马汽车杂志平面广告、电视广告、户外广告、广播广告等,让学生对比分析各种媒体的传播优势和传播特点,总结哪些产品适合投放哪些媒体等,锻炼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另一方面,在广告媒体研究实践教学中,尝试充分运用周边校园资源模拟实践环境。比如,要求学生分组完成媒体实践任务,寻找校园有价值的媒体资源,通过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评估;积极联系有意向做广告宣传的校园商家,为其设计媒体计划方案,包括媒体预算、媒体选择、组合、媒体执行等。最后,将其小组成果带入课堂中与同学分享、讨论。总之,力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其积极参与课堂的兴趣。

3、改进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手段

为了适应广告媒体学理论与实践兼具的学科性质,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灵活配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争取突破填鸭式教学的束缚,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首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积极鼓励学生利用多媒体学习,让其成为课堂师生共同的展示的舞台。学生提供的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的学习成果、课外实践等都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现。这样,学生不但能够将知识做系统的总结,而且较容易获取认同感与荣誉感。广告媒体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积极的分享和交流了他们的实践成果,比如校园理发店媒体计划书、学生自建团队的媒体宣传策划案等。

其次,结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通过亲身实验,笔者认为将项目教学、互动教学、实践教学综合运用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比如利用项目教学法将广告媒体学的教学内容划分为四个专题项目,分别是传统媒体、新媒体、媒体策划、媒体经营与管理。然后将每个专题中对应的难点重点做问题化处理,例如,你怎样评价手机是第五媒体这个观点;你认为新媒体终将取代传统媒体吗;选取你感兴趣的产品来搜集它的媒体投放行为,并作出自己的评价等等。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去思考,再要求学生提交成果并展示。接着利用互动教学的方式,展开学生间、学生与教师间的全方位互动,并且在学生的讨论偏离了正常思考内容范围之外的时候,给予及时引导和制止。利用课外的自由时间,带领学生在校园内部展开媒体实践,如调查校园的媒体环境、校园媒体受众资料搜集等,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领悟。

4、优化考核方式,注重平日积累

课程考核是衡量学生知识掌握水平的重要指标,更是学生学习的指向标。通过分析过去考核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优化:其一,对于学生平时表现的评定,不能简单的以是否到课为评价标准,而应该结合学生是否认真听讲、严肃对待课堂问题、积极发言、主动提出问题四个方面进行量化的综合评价。开课前向学生强调这一部分在课程整体考核体系中所占据的地位,逐渐树立起平时课堂的重要性。其二,严格把关学生平时作业的质量。一般以两次平时作业为准,一次理论作业独立完成,另外一次实践作业以小组形式完成。不论是论文还是报告的形式完成作业,都需要明确写作要求,养成学生规范做学术的习惯,也能为以后毕业论文的写作奠定基础。其三,合理规划考卷内容。在对硬性知识全面考察的基础之上,适当增加主观题的分值,鼓励学生做创造性思考。在笔试之外,可以添加实践考试,通过设立虚拟情景的方式来考察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经过尝试这种注重平时积累锻炼学生技能的考核方式,得到了学生的普遍好评。

当然,在探索广告媒体课程教学模式改进的过程中颇具收获,但同时也遇到了很多难题,比如如何巧妙的设计教学内容、怎样把握学生作业的难度、很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给每个学生平等的展示机会、不能有效的根据学生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的进度等,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去摸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①张芬芳,《对广告媒体研究课程教学的一些思考》[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9)

②王芹,《广告学课程教学设计中的问题与思考》[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3(4)

新媒体实习自我总结篇(2)

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物理课程整合,是物理教学信息化的必由之路。它们之间的整合绝非是简单的相加,而是以课程为出发点,让多媒体技术服务于课程,让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优化整合。课程整合将多媒体技术看作是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是在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多媒体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

一、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回顾

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比较单调,教师在课堂上拥有绝对的权威,学生没有任何的发言权。教师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地讲述,学生在座位上小心翼翼地听着,手中的笔不停地写着。我们通常称为“填鸭式”教学。教师依据自己的教学思路,一步步将知识塞给学生,通过大量的习题加以强化。学生花费很大的气力来背诵、理解知识,模仿教师的解题思路。通过“题海战术”取得一定的成绩。学生是解题的能手,模仿的高手,但是在知识的社会应用中,却成为知识的“傻子”,不能精确有效地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传统的教育方式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摧残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物理知识只存在于课本中,课本外浑然不知有物理。传统教学着重培养了学生的忍耐力,提升学生的定力,学生的课堂纪律性好,但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不适合新教学发式的转变。

二、多媒体技术与物理学科的融合

1.多媒体技术与物理教学内容的整合

要将多媒体技术融合到物理学科教学中,加强与学科的交叉渗透,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与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改造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如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先让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让学生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由于学生层次参差不齐,他们只能通过实验探究出凸透镜能成放大像及缩小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不能总结出成像的规律及实像与虚像的区别。此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凸透镜成像,课件中演示出凸透镜的几个关键点(F与2F点),当用鼠标拖动“物体”(蜡烛)移动时,所成的像跟着移动变化,所成的像的大小、倒立情况、像距与物距的关系在电脑上一目了然。学生通过自己所做的实验结果与电脑动画演示的效果结合起来能很快总结出成像规律,加深了印象,巩固了知识点,效果非常明显,可以丰富学生对物理情境的感性认识,深化对于科学规律的理解。

2.可以直观展现抽象的物理知识

物理课程涉及较多抽象的概念,如分子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电流的形成、平抛运动等。常规的教学中运用挂图、幻灯片、模型等静态教具,缺乏准确的感性效果。而多媒体技术不仅可用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色彩等方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还可以用二维或三维的图像、动画进行模拟,从而把文字材料获得的抽象概念具体化,把难以想象的微观世界宏观化,把难以演示的实验形象化。

三、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优化整合

1.实现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

多媒体技术不仅是作为教师“教”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作为学生“学”的工具。要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化资源库,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改变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

这就要求老师紧跟时代的步伐,跟踪当前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熟练掌握上网技巧、网上查找和下载资源的方法,学习各种常用的制作课件的软件,例如PowerPoint、Flash、Photoshop等。两者互相渗透、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利用整合的优势,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技术对物理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

2.坚持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活动的整合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活动,也必须与传统教学活动相结合,不要为了用多媒体技术而用多媒体技术,更不能用多媒体技术替代学生某些感性活动的经验与思维过程,因为多媒体技术的世界终究是虚拟的。例如:在初中物理“电功”一节的教学中,探究电功跟哪些因素有关,我花大力气制作了精美的课件,无误差地得出了电功跟电压、电流、通电时间的正比关系,非常轻松地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也十分容易地掌握了知识。但一个学生突然提出:“这是电脑做出来的,想要什么结果就做什么结果。”是呀,这是一个完全可以动手做的实验,实际中不可能有如此精确的数据关系,只能让学生通过实验去获得定性的认识,让他们自己根据实验数据去分析、去总结,从而得出结论。所以,是否使用多媒体技术一定要根据学习目标和具体情况而定。

3.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实践

新媒体实习自我总结篇(3)

在指导学生的探索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首先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问题明晰化、静态的问题动态化。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会在头脑中形成最优的兴奋中心,利用电教媒体以图、声、色、文等物质材料构成多种激人心扉的具体形象作用于学生感知器官,产生课堂的直观性的良好效应,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其思维。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概念时,利用电教媒体动态地演示“蜻蜓、蝴蝶、树叶的轴对称”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之中。因此,电教媒体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抽象概念形象化,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再如和学生研究二次函数的增减性问题时,这是一个难点问题,以往都是从静态角度去和学生分析,学生也因此容易走上只记结论不去真正理解函数增减性实质的误区,更不要说让学生去主动探索了,且讲授此知识点十分费时。为此,我充分利用了电教媒体寓教于乐的特点,设计运用了二次函数增减性的二维动画片,同时,结合分析函数Y与自变量X的对应值表引导学生:(1)观察函数变化,探索函数变化实质;(2)学会总结、探索函数变化的规律。这样,就有机地把数形结合、化归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渗透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地学会研究、探索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自我探索的习惯,这是使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受益的能力,同时这也是现代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前提。

二、运用电教媒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在导课时,教师设计问题情境作适当的知识铺垫或引导是相当重要的。利用多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动的情景,形成一种特定的教学环境和氛围,给学生多种刺激,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认识理解数学知识的表象和本质,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和改善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把知识的学习融入新颖别致的娱乐形式中,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例如: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幅画面:美丽清晰的地平线上,太阳开始露出了可爱的笑脸。并将这一美丽的景物形象地比喻为直线和圆的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悟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然后教师提示学生去发现,去归纳。这样,使学生学会运用联想,化归、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去探索问题实质。实验发现,学生在电教媒体的作用下,产生强烈的探奇觅胜的心理。因此,教师在多媒体的设计和使用时就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要求,设置问题情境,这是非电教手段中任何教学法无法比拟的。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教师讲解,仔细分析,学生规矩听讲。但数学知识往往枯燥乏味,学生听着厌倦,大部分学生几乎上课不能认真听讲,如有的做小动作,有的看课外书,有的在练习本上乱写乱画,根本不听。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各种方法启发学生,使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自己思考,学会创新,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使之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资源。但创新需要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这样才能给学生一个充分思考的自由,发挥他们奇特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欲。多媒体教学恰好提供了这么一个氛围。利用多媒体,能将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动画演示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使学生显示出不同的带个性的答案来,敢于学习。例如:第七章可能性中的《转盘游戏》。可制作转盘,利用旋转使转盘动起来。让学生亲手操作,使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引起学生参与其中的兴趣。所以,作为教师必须站在为培养跨世纪创新人才的高度,在使用电教媒体的同时,要“适时、适度、适当”,当用则用,不当用是尽量不用。要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突破难点、强化重点之处,用在有利于内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之处。切不可以媒体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人文性,充分认识其“辅助”地位,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电教媒体才能在数学教学中真正发挥教师导和学生“探”的互补作用。

新媒体实习自我总结篇(4)

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法医人类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传统上课模式过于单调,且需要重新掌握的解剖学知识较多,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单凭着教师的填鸭式教学,传统的口头讲授,人体骨骼的实验室观察,有许多学生不能理解和消化课程中的知识点。传统的授课方式学生数量通常为60多名学生,围绕着少量标本,以教师讲授为主。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也经常会因为拥挤,站的靠后而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甚至会因此导致积极性消失。。传统的高等医学实验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教师示教、学生分组观察、测量、讨论等几个环节衔接而成,法医人类学的教学同解剖学教学一样,在进行讲解时对模型或者人体骨骼标本进行讲解,以利于学生能够对所学骨骼的解剖学知识进行复习,对骨骼的局部解剖学和系统解剖学进行记忆。接下来,对学生进行分组,对骨骼进行观察和相关数据的测量,从而印证课本中的内容要点。此类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对知识能够有大部分的掌握,但不足之处也随之凸显。例如,进行分组教学,导致课堂纪律不能保证。在任务目标上,由于缺少最后总结环节,学生对本次课需要掌握的内容理解不同,常常导致任务目标不明确。

二我们的教学经验

多媒体教学通过声像向学生头脑输入鲜明生动的立体表象,大量语言材料通过声像媒体传播,重要的语言信息予以反复显示,由此传递的情思信息、语言信息清晰明了,形象具体,学生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大容量、高密度、强化性、多渠道的信息显示可以最大限度扩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超大容量无疑是多媒体的利器[2]。多媒体教学具有许多优势:多媒体可以以动态视频为学生直观、清晰地呈现各个器官在人体的毗邻关系,生理学功能,空间结构,任意比例的放大标本,对标本进行任意组合显示、隐藏、透明、放大、缩小、旋转等操作。立体感的教学一方面可以突出教师授课重点、难点,另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印象[3]。多媒体教学集传统教学的理论知识传授以及动态教学为一体,让学生用眼睛看,用心体会。多媒体向所有学生展示各个标本,可调节比例放大器官的微细结构,高清晰的画面能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使学生很容易就可以记住各器官构造、功能。多媒体技术也可以将网络上良好的法医学案例视频与所学知识较好的结合起来,让学生们在教师的重难点讲解之后,通过视频、图像、微课等方式更好的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一)课堂前段复习

我们在课堂前段3-5分钟利用网络微课、短视频或动画、图片等手段复习之前学习的人体解剖学、法医病理学、法医现场学等知识,,将教材的重难点知识形象化和直观化,这些技术的使用让老师从全方位多角度展示骨骼的整体形态、内部结构和在法医学中的应用,便于学生复习理解已经遗忘的骨骼解剖结构。这些多媒体技术手段能迅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接下来要进行的法医人类学教学打好兴趣的基础。

(二)课堂中段以传统教学手段为主,适当配合多

媒体技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要点课堂中段以传统教学手段为主,即教师讲解示教、教师结合实际案例提问讲解、学生观察和测量得出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仅仅是辅助性的使用多媒体技术。目前针对法医人类学这门学科的多媒体视频影像等资料较少,我们以教师精讲为主,结合适当的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系统性掌握所学知识并灵活应用于法医实践工作学习中。法医人类学的实验教学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通过观察和测量骨骼标本,准确、真实地理解和验证法医学实战知识,在实验课中通过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讲授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在讲授课本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在教学手段上适当使用多媒体技术,比如可以给学生们图片、短片、微课、案例等,结合所学内容对同学们进行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保持学生们学习的好奇心和兴奋性。适当的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更清楚,更到位的理解地认识人体解剖结构,,以视频、图像及案例等方式能更准确地认识本门课需要掌握的重难点,记牢理论知识。

(三)课堂最后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回顾、总结

新媒体实习自我总结篇(5)

二当代新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才培养方案不够科学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在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各高校都非常重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高校近些年开设的新闻传播类专业大都是依托本校与新闻传播学相近的学科专业而建立起来的这些专业许多都脱胎于文学院中文系艺术学院音乐系等院系受母体的影响带有较浓厚的原有院系人才培养方案的色彩许多课程原封不动地从中文系音乐系等系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照搬过来许多高校在办学方向办学类型培养目标办学层次等方面表述不详培养目标大都是笼统表述为野为各大媒体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新闻传播类应用型人才冶培养存在野千校一面冶的情况各校办学特色不够明显不少高校尤其是地方类高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往往模仿国内几所野985冶高校或者野211冶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没能结合本校实际来制订。

2教学内容更新不快

现在新闻专业的课程体系仍然围绕着某一媒体来设置如新闻学专业主要围绕着平面媒体的采写编评来设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围绕着广播电视的录编播等来设置相互间缺乏交叉融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反过来处于被动地位目前新闻专业的教材内容较陈旧往往滞后于新闻传媒发展的现状教师课堂教学也大都按照教材的内容体系来进行没能及时进行内容更新对当代鲜活的新闻传播现象涉猎较少如叶新闻编辑学曳内容至今仍局限于报刊编辑处在报学思维的框框中与新媒体相距甚远学生上课往往提不起劲从而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

3专业实习实训抓得不紧

实习见习实训等专业实践活动是新闻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近些年由于新闻专业学生大幅度扩招投入严重不足等原因存在着专业实习见习实训抓得不紧的现象学生要到高校所在地媒体单位实习往往较难主要是因所在市媒体提供的实习见习岗位有限不少高校为省事往往采取自主实习的办法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有些学生会联系媒体单位实习而也有一些学生则根本不去实习到返校时随便找个单位在实习鉴定表上盖个章了事一些学生就是去了实习单位也存在着因忙于考研考公务员等而精力不集中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实习的效果至于有些高校要求的非毕业年级学生的见习也因见习基地建设不足学生重视不够经费少等原因而流于形式而且这些问题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4实验室建设水平不高

新闻专业带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办好新闻专业搞好新闻教育实验室建设必不可少目前不少高校因投入不足重视不够学校新闻专业实验室实训室名不符实仪器设备较少且有些已经老化不能满足学生实验实训所需有些实验员半路出家对新闻教育的规律了解不透对新闻知识掌握不深导致在指导实验实训时感到力不从心效果不佳从而使得实验室建设水平整体不高师

5资队伍能力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的新闻传播学由于起步较晚教师不少出身于汉语言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经济学等学科这一方面为新闻学教育提供了其他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学术视野另一方面也导致新闻学处于野杂家冶的境界使其学科具有独特性和独立性不强的特点在全媒体时代新闻教育呼唤野双师型冶教师希望教师既有传媒业的工作经验又有从教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大多数教师是从校门到校门培养出来的缺乏在媒体工作的经验自己动手采访新闻写新闻搞编辑的经历欠缺导致实践能力不强由于不少教师是非正规的新闻传播类专业毕业其新闻传播学的专业理论基础也有待夯实。

三顺应传媒业发展潮流认真反思我国的新闻教育大力推进新闻教育改革

1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学工作的总纲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就是为了使方案更加切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实际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就要在先进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调整首先要推动新闻专业与其他学科的适度融合加强一些行业野专业知识冶的学习如可根据学生意愿适当开设一些经济类法律类文化类等类别的课程在这方面美国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美国新闻专业的本科生前两年以学习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课程为主课程门数占总课程数的75%后两年才学习新闻类专业课程课程门数占总课程数的25%可见美国新闻院系对行业知识学习的重视这启发我们要加强新闻专业学生行业知识学习以增强与经济学专业法律专业等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其次要推动新闻传播类专业间的融合适度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广告学专业传播学专业等专业相融合如中国人民大学对全院通用基础专业课进行大胆改革开设了音频视频内容制作数字传播技术应用两门业务性专业课程使新闻专业课程体系不但适应传统的平面媒体也适应新媒体的发展需要再次要推动专业内部的融合新闻类课程大体上可分为理论类课程和实务类课程两大类我们要善于用新闻理念指导我们的新闻实务促进理论类课程与实务类课程的融合在新闻实务课程的教学中要以新闻编辑课程为中心推动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摄像类课程的融合可以试行以新闻稿件的印刷或播出为中心模拟总编室流水线的工作不断提升学生的新闻业务能力和新闻素养。

2不断更新拓展教学内容

我们要顺应媒介融合的新趋势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拓展教学内容从而提升新闻传播学各专业之间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在这方面一些知名院校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于2007年开始在新闻学专业中新增了数字新闻传播专业方向同时该校从2009年开始在本科教育阶段完善课程结构推进特色办学在本科专业教学中推出6个专业课程包在学生打牢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发展规划选择专业课程包这6个专业课程包分别是新闻学专业选修课程包传播学渊1冤视觉传播选修课程包传播学渊2冤新媒体选修课程包广播电视专业选修课程包广告与传媒经济系选修课程包学术与应用选修课程包每个课程包里至少有5门课程通常每门课程的学分是2分其人才培养方案规定专业选修课共需选修16学分同时要求每名学生都必须在本专业方向的课程包中选修课程不少于3门计6学分以上其余学分可自由选修任何一个课程包中的课程但所选课程至少要来自本专业方向之外的3个课程包这样就促使学生所选课程的面更广除了开设一些结合新闻实践的新课程外对一些传统的课程也要与时俱进加强课程建设改革教学内容及时更新有关理论知识和新闻案例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认真抓好专业实习实训

目前新闻传播学子实习实训的途径主要有两种院一是校内媒体实训学生可到校园广播电台电视台校园网校报编辑部实训了解新闻采写编播等流程此外还可以通过学生自办报纸自制网页等活动让更多的同学有实训的机会二是校外媒体实习主要包括专业见习毕业实习顶岗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在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站杂志社音像制作公司等单位实习在生动的专业实习中开阔眼界增长才干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专业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有条件的高校要积极主动与有关公司传媒机构开展合作共建共办相关实验室和新闻传播学专业要加强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实现开门办学争取与有关传媒机构共办相关专业要切实改变大四年级学生实习的野放羊冶状态做到实习有计划有安排有要求有指导有考核有奖惩特别要严格考核坚持实习不合格的学生不能毕业从而不断提升实习质量增强业务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4不断提升实验室建设水平

新闻传播类专业实验较多与纯文科专业相比办学成本较高我们在办学过程中要加大投入加强专业实验室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有计划分步骤建设好平面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摄影实验室播音实验室电视演播厅电视编辑实验室录音室报刊电子编辑及网络媒体融合实验室电话访问渊CATI冤实验室等以满足教学需要要加强管理保证实验开出率提升实验效果要以争创省级和部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为抓手促进实验室建设要鼓励资助学生团队建立野专业工作坊冶充分利用好有关实验室积极参加各种省级和全国性的专业大赛促进理论学习与实战训练相结合以提高实验室建设水平。

新媒体实习自我总结篇(6)

中图分类号:G210-4;G7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866(2020)09-0-02

一、教学目标与内涵

融媒体时代,技术的发展使全球的发展与协作呈一体化的趋势,信息环境高度开放,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传媒行业作为宣传与舆论的重地,与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息息相关,如何培养高素质的融合型新闻人才,更好地适应融媒体时代的新需求,这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融媒体环境仍有很多问题,媒体环境污染、诚信问题,媒介垄断、外国媒体肆意捏造事实,信息侵犯,谣言四起,违背新闻职业道德的事件时有发生。在这种环境与格局之下,如何在提高新闻理论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新闻媒介素养,“软”与“硬”两种实力共同进步,培养高素质的融合型新闻人才成为现阶段高校新闻思政教育的主要要求。

新闻学概论课程是融合型新闻人才培养的专业必修课,通过理论的学习,培养学生融媒体意识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建立具有“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模式”“中国特色”的新闻学理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二、课程思政元素教学实践途径

(一)教学内容

在新闻学概论中因其理论的特殊性与案例的丰富性,更新较快且常与时政内容相结合,故在教学设计中应使用恰当的方式寻找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知识的传授”与“价值的引导”,拓展爱国主义、人文情怀、创新意识,激发新闻学理论课程的课堂教学活力。

1.新闻学与新闻事业发展史

新闻活动是人们应对外界变化,生存和生活的需要,媒介形态的不断更新,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都是与人类的创新和开拓意识密不可分的。通过对新闻事业发展中科学的分析和总结,让学生了解到我國新闻事业的灿烂与我国的技术和文明对整个世界新闻事业的发展也做出了一份贡献。“邸报”是世界上最早的报纸,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比罗马帝国的《每日纪闻》大约早一个世纪;造纸术和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优秀文明创造,早于后期古登堡发明轮转印刷机,为世界文字的传播和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动力支持;中国特色主义新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的重要支撑,这些都是很好的切入点。

2.新闻的特点

在融媒体时代,人人都拥有媒介,却弱化了“核实功能”,忽视了信息的真实性,大量不实信息、谣言通过融媒体平台散布开来,这与新闻本身的特点——真实,是背道而驰的。在教学中,从经典的“华南虎”事件、“纸包子”事件讲到2019年“部分字词改读音”等事件,强调其关键性,从这些虚假新闻中学习基础的新闻知识,树立正确的新闻生产原则,坚持真实性导向,反复核实信息源,对所发信息负责,对所传信息负责,对受众负责,客观如实地反映现实所发生的情况;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诚信待人待物,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坚持理想信念,共创和谐的生活。

3.新闻事业的功能

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是沟通情况,提供信息,是一切功能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新闻事业还具有宣传、舆论引导与监督、赢得利润、提供娱乐等作用。融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尽享世界各地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青年群体过分崇拜西方与外媒,不假思索地完全认同外媒的观点,却排斥我国媒体的宣传报道,例如香港的暴动事件,参与的大部分都是青年人。分析这些报道和事件的具体做法,帮助学生区分传播与宣传,识别外媒报道中的不良意图,理解西方的宣传概念已经“污名化”,换用一些其他的形式代替宣传,莫要无端拒绝我国的宣传报道形式。另外,外国主流媒体在报道过程中的偏颇与不实,特别是涉及少数民族和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他们运用“移花接木”“张冠李戴”等方法,传播了大量对我国产生负面影响的报道。如何帮助学生合理辨析报道中的不实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不跟风,不盲从,如何引导利用对外宣传,表达我国对公共事件的看法,做一名合格的、理性的中国大学生也成为教学中的重点。

同时,举例分析不同时期我国优秀的宣传报道作品,在作品中,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所做的努力和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创了道路,带来了希望,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勇敢、勤劳及智慧,应对自己的民族和国家自信、自豪。

4.新闻的受众

融媒体时代,受众具有普遍性,作为未来新闻从业者的学生,要关注到新闻受众地位的变化,这就需要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运用PBL模式(问题驱动教学法)教学,积极引入前沿理论内容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进行讲解,例如,新闻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从“把关人”到“守门人”到“寻路人”,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跟受众地位的变化有没有关系,同融媒体发展关系是什么,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索和思考,在关注地位变化的同时,考虑到时代背景的改变给受众地位带来的影响,辩证地分析问题,创新性地解释与回答。而作为普通的受众一员,要根据变化作出适时的反应,勇于接触新事物,学习新事物。

5.媒介融合的发展与趋势

媒介融合的概念是近期新闻研究关注的重点,在最新一版由李良荣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的《新闻学概论》教材中,直接把“中央厨房”式的管理模式单独成章,其重要性可想而知。2014年8月,媒介融合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势不可挡,传统媒体的转型势在必行。媒介融合在西方推行较早,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和方法,但是推进媒介融合要立足于中国现实情况,解决中国问题,不能生搬硬套,需结合中国实际。

在教学中,选取了两次的讲话节选进行讲解和分析,一则是2019年1月21日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指明了我国现阶段的几种风险和应对方法。通过认识这些风险,大学生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与我国的风险,更要培养其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风险意识,问题意识与批判意识,做一名合格的好学生。

第二则是2019年1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更是从新闻传播的角度多次强调了融媒的重要性,要强化互联网思维,维护网络安全,在网络空间里凝聚共识,传递正能量,用好媒介,做好媒介融合,最终建立“四全媒体”。作为有专业理想的学生,更是要从专业的角度解读的讲话,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因为媒介与政治是息息相关的,不能脱离政治去谈媒介融合,这是不切实际的,结合我国的媒介融合的目标,在了解世界媒介融合的发展态势的同时,深切地为我国媒介融合贡献自己的力量,树立正确的媒介观,逐渐提升自身的新媒介素养。

(二)教学方法与技巧

1.结合网络智媒新技术,开启多元教学模式

融媒环境下,新媒体与其App的不断开发,新平台和新技术将专业知识和思政内容生动形象的有效传达成为关键。新闻学概论的课程内容理论内容居多,枯燥无味,但胜在时政案例颇多,且含有丰富的历史知识。例如,我国的宣传有多种方式,很多县村在宣传国家政策时常用标语、条幅,还有一些地区为了反腐倡廉专门建立了警示基地,但这些地区通常距离较远,学生在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展现,也可通过3D和VR技术,大大增加教学的实践性和趣味性,也缓解了教学资源的紧张,拓展教学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課堂后,对于难理解的和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通过网络直播平台现场答疑,既解答了问题,又寓教于乐,拉近了师生距离,培养学生健全的交往观。还可利用空余时间录制微课,将思政知识点蕴含其中,放入固定的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需求进行点拨,加固知识点,拓展学生学习的思路。

对于教学效果的验收,在课程进行中,采用全新的测试模式,设置专业知识与思政知识结合的题目形成问卷,每题分数、总分、答案固定,采取扫描二维码的形式,学生可自行检测,查缺补漏;教师也可查看每一位学生的分数,观测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自身的专业教学水平和思政教育能力。

2.贯彻“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有益于知识的主动吸收与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根据教学主题的不同,可选择主题辩论赛、现场采访模拟、新闻播报与点评等多种形式的课堂与课外活动。增设热门话题的“新闻会”,学生自主演绎与研讨,争取覆盖每一位学生,保证学生的参与度与活跃度,理性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中的矛盾问题,洞察社会形态,观察社会冷暖,提高社会自知力和社会的责任感。

3.关注个性化成长,定制个性化课程

全新的融媒体时代,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对待课堂的态度均有所变化。传统的课堂在既定的框架下授课,单一的教材、内容、形式,学生虽共同完成了课堂内容,却忽略了学生个性化的接受程度与需求。在教学中可以多构建板块兴趣模式,通过网络或者学习兴趣小组呈现,学生可以因人而异地选择学习,增加群体课程之外的个性化教学活动,教师进行个性化的点拨。

三、结语

融媒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任重道远,探寻新闻学概论课程中思政元素路径的意义在于,学习新闻学概论课程的学生大多是未来新闻从业人员,肩负着新闻宣传、引导社会舆论、向社会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职责,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基地,更是社会教化的场所,通过专业知识的有效传达,强调核心价值观的创新式引领,做到专业中育人,将专业知识与个人的发展、国家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而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新形势寻找多元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对专业课内容的热爱,进而达到良好的思政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

新媒体实习自我总结篇(7)

安龙县融媒体中心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结合县级党媒行业工作实际,带着信仰、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抓好自身学习教育,学好党史教科书、修好党史必修课、用好党史营养剂,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媒体先行、舆论先行,多形式强化全县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全方位营造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宣传强势。

坚持学史明理,强化理论武装。组建党史学习教育读书会,将10名党员的党史学习教育拓展到融媒体中心24名全体干部职工,建立“每周一个读书会活动”学习机制,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牢记殷切嘱托、忠诚干净担当、喜迎建党百年”专题教育统筹起来一体推进。在学习教育中,从编辑到普通记者,坚持把学习领会思想贯穿始终,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更好领悟好这门“心经”、掌握好这部“真经”,认真研读《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简史》等指定学习材料和参阅材料,深入学习视察贵州重要讲话、在全国“两会”期间有关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论述,深刻领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性,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感悟思想伟力、增强政治定力,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政治坚定的新闻工作者。

坚持学史增信,强化信仰信念。安龙县融媒体中心通过常态化开展党史知识讲座,激发全体记者爱党爱国热情。通过邀请县史志办同志到县融媒体中心,讲解员详细讲述了1935年4月中央红军长征途经安龙的史实,让干部职工深入了解安龙的红色历史,大力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主要就是让我们广大干部职工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特别是让我们广大干部职工在一些活动当中,潜移默化的学习党史知识。我们将持续开展党史知识进机关的活动,持续掀起学习党史的一个热潮。”安龙县融媒体中心主任陈昱波说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首先要学好党史,做好党史知识的宣传员和讲解员,坚定理想信念,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党员熊守怡如是说。安龙县融媒体中心还通过开展党史知识主题演讲、党史知识抢答、赠送党史书籍等方式,向全体记者宣传了党史知识、党的历史进程以及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辉煌成就。在学习教育中,县融媒体中心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站稳政治立场,在各种诱惑干扰面前保持坚如磐石的政治定力,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引领时代的新闻工作者。

坚持学史崇德,强化精神追求。安龙县融媒体中心立足思想宣传工作实际,主动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宣传中,轮流分派记者参与全县各部门(单位)开展“瞻仰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党史学习教育宣传报道,到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走“定头-纳扰-上马贡-平乐-乌寨-干海子-岔河-安龙县城”“册亨冗贝-安龙石盘-兴隆-巧凹-绿海子-安龙县城”“册亨坡妹-笃山王院-龙山北乡-兴仁马路河”3条党史学习教育红色资源精品线路,实地参观草纸街71号“安龙革命历史陈列馆”,聆听“红色故事”,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精神,发扬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强化全体记者精神追求,坚定做好思想宣传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截至4月13日,安龙县融媒体中心已派出记者100人次参与76个部门(单位)开展“瞻仰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党史学习教育,从中接受精神洗礼,坚定的革命意志、崇高的革命精神、高尚的道德品质,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以艰苦奋斗的昂扬精神状态,投身到营造建设“一区三城六乡”绿色特色新安龙宣传强势工作中。

坚持学史力行,强化使命担当。安龙县融体中心坚持学史力行,引导全体记者通过学习党史鉴往知来,认清历史使命、明晰历史责任,把前人的智慧和经验转化为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做好全县思想宣传工作的强大动能,坚持正确工作取向,做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安龙县融媒体中心立足本单位职能,围绕把党史学习好、总结好、宣传好,将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激发全体记者担当使命、主动作为,营造了比、拼、赶、超浓厚氛围。安龙县融媒体积极发挥作用,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线上宣传与线下宣传相结合,统筹抓好媒体宣传,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用好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平台和“故事安龙”客户端、“安龙新闻”微信公众号、“安龙融媒体中心”抖音快手号等新媒体平台,深入宣传党中央、省委、州委决策部署,深入宣传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基本要求,深入宣传全县开展学习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

新媒体实习自我总结篇(8)

教学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或叫求知欲。我们知道,中学生都喜欢新颖的形式,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新鲜,从而产生兴趣。而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这种交互性可以让学生直接动手参与。正是由于这种交互性,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由于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心理学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两者加起来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见,又能听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听老师讲强得多。而且它给人一种亲临其境的感受,能唤醒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诱发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热情。

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把许多抽象的思想政治问题具体化和形象化,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把握

思想政治课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比较抽象、深奥,加大了教与学的难度。由于多媒体具有直观性,通过画面、声音、色彩的展示、传递信息。使学习内容由间接变直接,由抽象变具体,由枯燥变有趣,由深奥变浅显。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理解知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能深刻理解,灵活运用,记忆牢固。例如,在高二哲学教学中,让学生理解矛盾的“统一性”这一抽象的哲学命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的视图功能,如用同一根绳子吊在气球两边的两个人都以另一个人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维持生命的系统之中这样一个多媒体的动画演示之后,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矛盾统一性和相互依存的道理了。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是因为多媒体技术不仅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多重感官刺激的视听觉材料,而且为学生展现了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可以说,多媒体是一种最有效、最直接的信息传递方式。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可大大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代气息

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目标。由学习课本、解决课本这个“小社会”的问题,到认识社会、解决社会这个“大社会”的问题,决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学要适度增加有利于教学的信息量,要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和新情境、新语言,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可灵活及时地运用各种信息,具有传授知识新、快、全等特点,将这种特点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使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国内外形势、当前社会热点、时代聚焦点有机结合起来,增加信息量,反映时代脉搏,丰富教学内容。如在纸币发行量的教学中,分别播放1994年消费者抢购商品和1997年市场上商品堆积的画面,使通货膨胀和市场疲软这个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化深为浅,化难为易,化远为近,化虚为实,更加形象化,简单化。

四、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可信度

长期以来,许多人包括我们的一部分学生总认为思想政治就是说教,思想政治教学的教师也是“马列老太太”这是因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为言传口授,学生缺乏真实的感受,可信度低。学生对思想政治的信息的组织与管理往往是“背”字当头,思维方式总是处在一个平面上。而引入多媒体技术教学以后,我们可以把一些新闻报道、纪录片以及反映实际的图片、数据、视频片断与思想政治课有机结合起来,用事实说话,实现了超时空的信息再现,从而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可信度。例如,过去我们在讲授有关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的教学过程中,尽管我们提供的许多材料和数字千真万确,论证也很有力,但学生总有三分怀疑。而我们通过多媒体技术,切入一些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各方面实际变化的图表数据、98抗洪抢险、反腐倡廉大动作等一系列人和事的视频材料后,学生的怀疑就大大减少了,政治课教学的可信度提高了。

五、从教师自身而言,利用多媒体便于延伸教师的基本技能

教师队伍中不乏多才多艺者,但每个人的风格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只要是一个好的组织者,便可以利用多媒体实现“全能”。用录像代替口头描述可以更好地调动情感,引起共鸣。心理学实验也证实,外界80%以上的信息通过眼睛进入人脑。如果用板书突出重点,重要部分用明线条、不同色彩、不同字体标示出来,就显得醒目,就有利于突出感知对象,激发学生兴趣。

正因为多媒体有诸多优势,各学校纷纷采取措施推进电化教学,普及多媒体运用。但是,理想的教学媒体并不等于最佳教学效果,教学中媒体的组合是否恰当,媒体与教师的关系处理得是否妥当,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为了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还必须遵循教学媒体的应用原则。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学媒体演示一般要经历预先演示——心理准备——展示媒体——指导观察——提示要点——反馈调控等阶段。在此程序运行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全面规划,认真准备。教师对媒体的演示程序要统筹考虑,全面规划,合理安排,并进行认真准备。在课堂上展示媒体之前,要帮助学生作好心理准备,即演示之前向学生说明要观察什么,怎样观察以及观察中应思考的问题,使学生处于积极观察的心理状态。

第二,适时展示,恰到好处。

第三,“演”、“讲”结合,指导观察。在进行媒体演示时,是教师不停地讲解代替学生观察,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解决问题,这是传统教学思想与现代教学思想在媒体演示教学中的不同点。因此,“演”、“讲”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观察,思考现象与本质间的联系,是媒体演示的重点。

新媒体实习自我总结篇(9)

教学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或叫求知欲。我们知道,中学生都喜欢新颖的形式,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新鲜,从而产生兴趣。而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这种交互性可以让学生直接动手参与。正是由于这种交互性,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由于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心理学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两者加起来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见,又能听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听老师讲强得多。而且它给人一种亲临其境的感受,能唤醒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诱发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热情。

第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把许多抽象的思想政治问题具体化和形象化,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把握。

思想政治课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比较抽象、深奥,加大了教与学的难度。由于多媒体具有直观性,通过画面、声音、色彩的展示、传递信息。使学习内容由间接变直接,由抽象变具体,由枯燥变有趣,由深奥变浅显。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理解知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能深刻理解,灵活运用,记忆牢固。例如,在高二哲学教学中,让学生理解矛盾的“统一性”这一抽象的哲学命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的视图功能,如用同一根绳子吊在气球两边的两个人都以另一个人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维持生命的系统之中这样一个多媒体的动画演示之后,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矛盾统一性和相互依存的道理了。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是因为多媒体技术不仅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多重感官刺激的视听觉材料,而且为学生展现了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可以说,多媒体是一种最有效、最直接的信息传递方式。

第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可大大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代气息。

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目标。由学习课本、解决课本这个“小社会”的问题,到认识社会、解决社会这个“大社会”的问题,决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学要适度增加有利于教学的信息量,要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和新情境、新语言,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可灵活及时地运用各种信息,具有传授知识新、快、全等特点,将这种特点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使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国内外形势、当前社会热点、时代聚焦点有机结合起来,增加信息量,反映时代脉搏,丰富教学内容。如在纸币发行量的教学中,分别播放1994年消费者抢购商品和1997年市场上商品堆积的画面,使通货膨胀和市场疲软这个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化深为浅,化难为易,化远为近,化虚为实,更加形象化,简单化。如讲授“主权国家的权利”时,录放2001年4月1日美国侵犯我国主权,制造撞机事件的有关素材。讲“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时,录放了中国入世协议签订的有关场面,并用多媒体技术加以处理。课堂上针对不同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播放相应的片断,引导学生回答相应的问题。经过层层诱导,不仅使学生接受了最新的信息,也使学生从表象看到了问题的本质,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第四.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可信度。

长期以来,许多人包括我们的一部分学生总认为思想政治就是说教,思想政治教学的教师也是“马列老太太”这是因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为言传口授,学生缺乏真实的感受,可信度低。学生对思想政治的信息的组织与管理往往是“背”字当头,思维方式总是处在一个平面上。而引入多媒体技术教学以后,我们可以把一些新闻报道、纪录片以及反映实际的图片、数据、视频片断与思想政治课有机结合起来,用事实说话,实现了超时空的信息再现,从而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可信度。例如,过去我们在讲授有关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的教学过程中,尽管我们提供的许多材料和数字千真万确,论证也很有力,但学生总有三分怀疑。而我们通过多媒体技术,切入一些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各方面实际变化的图表数据、98抗洪抢险、反腐倡廉大动作等一系列人和事的视频材料后,学生的怀疑就大大减少了,政治课教学的可信度提高了。又如,在讲授“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批判法轮功”时,仅从理论上讲,可信度不高,而运用多媒体以图象和视频方式再现近些年来法轮功所造成的危害时,学生对法轮功的本质和危害就有了真正正确的理解。因此,只要我们平时做有心人,关注《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今日说法》等重点栏目,及时收集有关信息并加以处理,就可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大大增强思想政治课的信度。

第五.运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并能大大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交互性是独一无二的,它可以将授课内容和学生协调、融洽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回归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并进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传统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精讲多练”,在此原则指导下,学生在课后要完成大量的作业;许多知识都需要学生课后去死记硬背,不仅老师不能及时检查教学效果,而且给学生造成很大的负担。而选用多媒体技术后,使课堂节奏加快,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信息密度更大,易于突破重难点,课堂效率明显提高,并能通过人机对话,既使学生自己的学习情况即时得到检验和反馈,又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第六.从教师自身而言,利用多媒体便于延伸教师的基本技能。

教师队伍中不乏多才多艺者,但每个人的风格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只要是一个好的组织者,便可以利用多媒体实现“全能”。用录像代替口头描述可以更好地调动情感,引起共鸣。心理学实验也证实,外界80%以上的信息通过眼睛进入人脑。如果用板书突出重点,重要部分用明线条、不同色彩、不同字体标示出来,就显得醒目,就有利于突出感知对象,激发学生兴趣。例如我校一位老师在讲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时,举了如下一例:即通过对比中国产“六神丸”与日本经过科技加工的“救心丹”,同样的原料价格却相差近百倍。为了强化科技造成的差距悬殊,他采用手工制作的传统葫芦瓶装“六神丸”,用现代精美盒装“救心丹”,并在二者下方分别注明标价、产地,由前者至后者用箭头标明“科技增值”。显然这种对比更加突出,对于作画不太熟练的教师,利用多媒体课前做好,上课时直接用,省时又省心,并且便于长期保存,以备后用。

正因为多媒体有诸多优势,各学校纷纷采取措施推进电化教学,普及多媒体运用。但是,理想的教学媒体并不等于最佳教学效果,教学中媒体的组合是否恰当,媒体与教师的关系处理得是否妥当,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为了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还必须遵循教学媒体的应用原则。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学媒体演示一般要经历预先演示——心理准备——展示媒体——指导观察——提示要点——反馈调控等阶段。在此程序运行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全面规划,认真准备。教师对媒体的演示程序要统筹考虑,全面规划,合理安排,并进行认真准备。在课堂上展示媒体之前,要帮助学生作好心理准备,即演示之前向学生说明要观察什么,怎样观察以及观察中应思考的问题,使学生处于积极观察的心理状态。

第二,适时展示,恰到好处。教学媒体的展示时机要建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三维立体关系的基础上,符合学生课堂学习的心理流向。教学媒体受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所制约,并为之服务的。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学生兴趣是否浓厚,情绪是否高涨,注意是否集中,感知是否清晰,思维是否亢奋等。因此,从学生心理流向看,教学媒体的最佳展示时机应该是:学生学习兴趣淡化之时、思维抑制之时等,这样才能促进课堂教学从无序向有序发展。从教学内容与媒体的切入关系看,只有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达到最佳对接、衔接、切入,方可收到好效果。如突破难点时切入,阐释重点时切入,创设情境时切入,归纳总结前面内容时切入等,效果较为理想。

第三.“演”、“讲”结合,指导观察。在进行媒体演示时,是教师不停地讲解代替学生观察,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解决问题,这是传统教学思想与现代教学思想在媒体演示教学中的不同点。因此,“演”、“讲”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观察,思考现象与本质间的联系,是媒体演示的重点。多媒体能提供生动、直观的视听信息,但获取这些信息并非教学目的。何况单一的演示往往欠深刻,单纯的讲解太抽象。因此,在课堂上教师既要通过演示发挥媒体的优势,又要充分发挥词语的作用,使演示和讲解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讲解把直观与抽象,视听与思考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对直观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以形成概念,把握本质和规律。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这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情感,发展想象,启迪思维,形成智能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切不可让媒体演示来代替老师的讲解和引导。

新媒体实习自我总结篇(10)

在历史教学中,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很难全面展示社会状态、人文背景等历史知识。当今的历史教学主要通过历史插图讲解历史知识,无法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室,发挥多媒体教室的作用。

1.生动展示课本知识。

多媒体可以把原本枯燥的课本知识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直观性。

2.真实展现历史事件。

丰富的图片、珍贵的视频可以真实地展现历史事件,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共享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把自己搜集的教学资源共享给学生,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搜集的资源共享给其他同学,这样就能够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二、运用多媒体教室的建议

多媒体教室的硬件设备为教师打造开放、自主、高效的课堂带来了便捷,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历史教师往往运用多媒体教室开展中大型公开课、单元总结、学习评价、阶段总结等课程。我在日常授课中经常带领学生到多媒体教室上课,但在上课之前,我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1.课前预习充分有料。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只要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对此,教师要给学生指出学习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预习课本知识。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记录遇到的问题,以便在上课时准确提出。

2.课程内容承上启下。

一般来说,我会在一个单元的教W即将结束的时候,运用多媒体教室开展教学。这是因为不用花费过多的时间就可以对知识进行分解,从而节省出时间对下一单元的教学进行铺垫。

在总结单元知识时,教师既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室对该单元的所有内容进行回顾,也可以对某一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另外,在总结单元知识点时,教师可简单展示下一单元的教学要点,这样学生就能明确学习思路和目标。

3.互换角色有进有退。

高中生具有强烈的表现欲,这虽然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如果教师对其放手不管、不加引导,就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同时这也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对此,我曾在多媒体教室中,给学生播放自己的课堂教学录像,让学生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自己的课堂表现,这样学生就能发现自己的不足,约束自己的行为。

三、运用多媒体教室的方法

学生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中很难完成既定教学任务,这也是教师很少运用多媒体教室的原因之一。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以下方法。

1.把握学生的学习动向。

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学习动向,邀请学生上讲台讲课,展示自己搜集的教学素材,这样学生就不会扰乱课堂秩序了。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多关注坐在后排的学生,为他们扫清学习障碍。

2.发挥小组长的作用。

新媒体实习自我总结篇(11)

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进步,多媒体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当中,这使得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有了一种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境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越来越愿意学习;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从学习当中找到快乐;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使学生越来越会学习;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因此,我们要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全面提升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这是使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长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态势的绝佳途径。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联系实际的初中政治教学,来谈谈自己对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的看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对初中政治教学的好处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政治课堂中地不断使用,大大地提高了初中政治的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这种教学手段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图文并茂,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有帮助;友好的交互环境,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使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得到更好的解决;丰富的信息资源,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组织信息的形式丰富多彩,可以给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途径。多媒体技术的这些优点,使得其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动形象、直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年龄相对较小,再加上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能力比较差,好奇心比较强,对新鲜事物有着很浓厚的兴趣。基于初中生这样的性格特点,我们要在初中政治课堂中创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好地接受所学的知识,才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高尚品德的熏陶和高尚行为的感染。多媒体技术可以创造更为友好的交互环境,将多媒体技术合理地应用到初中政治教学中,可以创造一个更为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有帮助。多媒体技术可以把原本抽象的理论和原理利用视频、音频等更为直观地展示出来,这样学生接受起来也更容易。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为学生创造实际情景,诱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使初中政治课堂更有活力。

比如,我在讲《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一课时,在讲到“多彩生命构成缤纷世界”时,我们就可以利用一些资料来给学生做一个展示。如我们可以分享《2011年世界地球日宣传片》,著名歌手李健是“2011年世界地球日活动”中国区代言人,他的作品《故乡山川》也被用于世界地球日的宣传片。我们可以将这些资料展示给学生,使原本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了音频和视频,这就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于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也有很好的帮助。

(二)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优化教学结构

初中政治课内容较多、较杂,原理、观点、基本概念繁多,内容抽象,理论性极强。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只注重理论的讲解,那么学生将很难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初中政治课上繁琐的概念、抽象的理论等教学重点、难点生动形象地为学生展示出来,从而使初中政治教学重点、难点突出,结构合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讲授《身边的诱惑》一课时,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辨别哪些是不良诱惑,哪些是良好诱惑,并说出自己的理由。然后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不良诱惑,哪些良好诱惑。学生讲完后,教师加以点评。这样的课堂教学将教材上的观点与实际相结合,突出了教学重点,达到了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扩大学生的视野,减轻学生的负担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应紧跟实际,要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变化。通过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实时地把党和国家的各种方针政策以及各种时事引进课堂,从而让学生能适时地了解到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同时初中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相当多,涉及的知识面也很广泛。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对这些知识进行适当的浓缩,让学生在几分钟内学到很多的知识。这样也就丰富了初中政治课的知识量,让学生在课上就理解了许多深奥的理论知识,不用在课下花大量的时间进行查阅。这样也就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二、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要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有利也有弊,并不是任何情况下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都适合采用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我们要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不能滥用,否则只能是适得其反。首先,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合理地选择和使用多媒体技术。根据具体讲课的内容,我们可以将学生所要理解的重难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巧妙地展示出来。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内容,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进行总结和概括。而对于一些学生理解起来相对简单的内容,我们就没有必要大费周章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总结和概括,只采用讲解法即可。其次,初中政治教学中要保证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要把握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避免以视听取代了语言交流。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师不能成为课件的“解说员”,学生也不是吸取信息的“容器”。初中政治教学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学内容的手段。总之,我们要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发挥其最大的教学功效。

作为初中政治教师,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掌握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并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这样才能让多媒体技术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才能切实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