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初中阶段培养目标大全11篇

时间:2023-05-30 15:04:41

初中阶段培养目标

初中阶段培养目标篇(1)

首先,学生要练习书写规范。进入初中阶段,家长应该配合老师一起督促孩子练习书写,养成书写规范的好习惯。在考试时,学生规范的书写会让阅卷老师拥有愉快的心情,会增加卷面分数,同时,减少由于学生书写不规范,导致阅卷老师看不懂而失分的情况。

第二,学生对每天的时间要有合理的规划。在家长的帮助下,学生要开始学习规划自己的时间,这样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会培养学生计划、规划的能力,无论对什么事情都有一定的把握。

初中阶段培养目标篇(2)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1)012020902

作者简介:彭丹(1983-),女,河南固始人,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材及国家精品课程;成晓娟(1986-),女,山西交城人,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师专业发展。1中外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目标

1.1中国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的规定,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纲要还规定了我国中小学各阶段的教学目标,其中初中阶段的教学目标为:

①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②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③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④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⑤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1.2美国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目标

由于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教育行政实行地主分权制,各地(州、行政区、学区、学校)都有教育自,教育目标、内容、课程及教科书等也都因地区(甚至学校)而异,信息技术教育也呈现出参差不齐的多元化格局。

2000年,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联合有关团体制定了《国家教育技术标准》(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其中的“全体教师的教育技术标准”和“全体学生的教育技术标准”,详细规范了师生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的基本构成和要求,对美国信息技术教育和教育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一体化促进作用。美国各州也都做了大量工作,为保证信息技术教育的真正落实,一些州还制定了适合本州自己的信息技术教育学生标准,进一步明确具体的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内容。

虽然各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形式与课程内容不一,但是总体看来,美国各州中小学各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目标基本一致,相当于我国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是:①了解计算机在社会各行业的应用;②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③理解并能运用编程的基本原则;④端正使用计算机的态度。

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初中学生应具有基本的计算机知识,能用文字处理软件写学期论文,用数据存储系统保存数据文件,利用数据库获得信息以及用电子表格作预算。

1.3英国初中阶段信息通信技术课程

英国的中小学信息通信技术课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目前已经成为一门国家必修课程,是最早把信息技术课列为国家课程的国家之一,也是较早提出并实践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整合的国家。英国在1988年通过的《教育改革法案》中制订了全国统一的国家课程(the National Curriculum),规定了英国中小学各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及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在2000年9月修订的国家课程中,英国把信息技术进一步改名为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信息与通信技术),其宗旨在于突出强调包括internet在内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生的个人能力、交流能力以及社会竞争力的发展中起到的综合作用。

英国根据学生学习思维能力的程度不同将ICT课程实施过程划分成4个学段,将ICT课程学习划成8个等级,这8个等级规定了学生在知识、技能、理解力和综合4个方面应具备的能力或表现,并规定4个学段分别应该达到的相应学习等级。在前3个阶段,等级标准是评估学生ICT能力及其表现的主要依据;第4阶段则以国家资格考试作为评估学生信息与通信技术课程学习成果的主要手段。

其中相当于我国初中阶段的学段是第3阶段(11-13岁),要求达到等级五、六级。该学段具体的要求如下:

学生能更独立地使用信息资源和ICT工具,对ICT如何促进他们的工作,以及何时、如何使用ICT有更深刻的理解,在ICT的使用中做到更专注、更高效和更精确,并且能够借助ICT完成一系列更加复杂的任务。

1.4台湾地区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教育在台湾地区被称为“资讯教育”,即信息教育。台湾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开展以《台湾九年一贯课程纲要》为标志,从理念到方法上都对中小学教育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信息教育是纲要的重要议题之一。

在纲要新思想的指导下,台湾信息教育的理念被确立为: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应用与分析的能力,更要养成学生创造思考、问题解决、沟通合作与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发展健全的国民。

台湾将学习阶段段划分为5个,前4个学段都会独立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其中第五学段(相当于大陆的高中阶段)虽然不独立开设,但是课程纲要中提倡并鼓励学校在此学段设计好信息与其他学习领域的整合教学,使学生能够把以往学年所学的信息技术充分应用于学习活动中。

其中,相当于我国大陆地区初中阶段的第四学段(七一九年级),其信息教育的具体教学目标为:①认识计算机硬件、软件、输入和输出等基本设备,有应用自由软件的概念;②了解多媒体计算机相关设备,以及图形、影像、文字、动画、语音的整合应用;③认识程序语言、了解其功能与应用,有开放规格、自由软件的概念;④能利用软件工具进行图表制作。尽量使用自由软件;⑤能利用简报软件编辑并播放简报内容。尽量使用自由软件;⑥能利用因特网、多媒体光盘、影碟等进行数据搜集,并结合己学过的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⑦了解网络犯罪型态,避免误触法网及受害;⑧适时应用信息科技,透过网络培养合作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⑨建立科技为增进整体人类福祉的正确观念,善用信息科技作为关心他人及其它族群的利器。

2中外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目标比较的启示通过整理分析上述国家和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初中阶段的教学目标,我们可以发现各国和地区的明显不同,下面我将通过比较分析,提出对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安排及活动设计方面的启示。

2.1对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安排方面的启示

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中体现最多的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课程内容虽然也提到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但更多的是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应用。对于在其他学科领域如何用、为什么用的内容涉及很少,有些教材几乎没有提到。美国的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在这方面提出希望学生能利用获得的技能来完成其他课程的作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其它学科的兴趣。因此,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可以更注重其他学科的内容。

中外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目标都提到要培养信息时代下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情感态度,提倡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因此教材编写中必须改变以往只注重知识灌输和操作训练的编写思想和方法,更加注重过程、方法及情感态度的培养。台湾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目标,不仅要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将信息素养的培养上升到人文关怀的高度,如“建立科技为增进整体人类福祉的正确观念,善用信息科技作为关心他人及其它族群的利器”,不再仅仅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并将其作为推进社会发展的利器。这是其它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目标所没有涉及到的。因此在教材内容的设计中,也应注意强调“以人为本”的态度,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综上,在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编写和选取上应注重提倡学以致用,倡导学生积极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其他学科问题,同时也要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

2.2对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活动设计方面的启示

通过以上的教学目标分析,可以总结出国内外都提倡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信息技术的知识不是为了开展教学活动设计的,而是面向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实际需求而设计的。因此,在信息技术教材中,可以以实际案例为组织主线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亲自利用信息技术去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们感受使用到信息技术可以使得我们的学习、生活更加便利,信息技术的利用无处不在。

同时,初中信息技术课程需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小学阶段的自然延伸,又是初中学生认知能力和发展需求的恰当表达,更是高中阶段学习的前期准备。以上4个国家和地区,高中阶段的教学目标都倾向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高中阶段开始涉及到的程序设计并能为他人所用。因此,信息技术教材应该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习规划、设计、制作、评价作品,更加注重方法和理念的传授,以及对作品的全局把握。这样既很好地延伸了小学阶段的简单软件应用,也为高中阶段的综合能力培养做好了前期准备。

因此,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得到的对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活动设计方面的启示是,以实际案例为活动的组织主线,并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规划、设计、制作、评价作品。参考文献:

[1]彭邵东.美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评述[EB/OL].,20080612.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EB/OL].http://省略/20020327/3023657.shtml,20080510.

[3]隋清江,张进宝,黄荣怀.中日英三国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知识观比较研究[J].学科教育,2004(7).

初中阶段培养目标篇(3)

(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初中美术教学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性阶段,而初中美术教育在这个阶段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自新课标实施以来,初中美术教育已进入一个重要时期,被公认为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创造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初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长身体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初中生会逐步形成对世界、对自我、对人生的一个初步认识。美术不同于其他学科,其意义并非复制知识,而是以教学为形式,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目的。在美术教学中,美术老师不仅要向学生讲解基础的美学知识,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美的观察、审视能力。因此,美术教学是学生培养创造能力、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2)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我国初中生普遍存在学业负担重、升学压力大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素质教育不再是强调知识的复制,而是重视对知识的创造。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美术教育是一种艺术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重在培养学生对美的观察、对美的审视及对美的创造,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可以传达感情、缓解学习压力以及陶冶情操,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初中美术教学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3)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初中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及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进入21世纪以来,初中美术教育步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在培养学生创造力及实现素质化教育目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是一种讲究个性和特点的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很大的差异,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重在培养学生对美的观察、审视以及创作。

美术教学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其目标是培养热情、独立、有个性、富有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学生。在美术教学中,教学内容多种多样,教学形式纷繁多样,美术教师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特立独行,并不断提高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二、如何实现初中美术教学对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1)改革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某门学科产生兴趣,才会有学习的欲望,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讲解美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的绘画技巧外,还应该注重对学生艺术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美术教学课堂,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固定的情境,让学生进入特定的情景进行美学创作。例如,教师可以设立一个家庭宴会场景,让学生想象并描绘出家庭成员的动作及表情等,然后实行学生互评的形式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让学生进行互补学习。通过吸收其他同学的优秀创意,从而不断提高自我能力。

初中阶段培养目标篇(4)

一、设计表达在项目设计及高职教学中的重要性

设计表达作为一种创作语言,是广大环境艺术设计师必备的一项专业技能,需要经过长期训练才能熟练掌握,同时也是衡量设计师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设计表达大体分为手绘表达和电脑软件表达两种形式,虽然两者的表达形式、应用范围不同,但对设计者的造型表达能力要求是一致的。作为一名高职院校教师,笔者认为设计表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实践课,设计表达能力也是学生职业技能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

二、设计表达与高职教学的关系

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强调实践技术技能培养,所以应从实际工作需求出发,研究高职教学。设计表达是环境艺术专业项目设计的一项重要表达能力,教师应该着重分析该项技能以便指导教学。在设计表达与高职教学的关系处理上,要以实践项目设计表达需求指导高职教学,通过教学实践研究促进项目设计,实现二者和谐共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项目设计中设计表达分析与教学研究

1.从项目设计流程分析设计表达

环境艺术专业项目设计流程一般分为初步构思设计、扩大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设计阶段。文章主要针对初步构思设计和扩大初步设计两个重要阶段的计算机软件设计表达问题进行探究。

(1)初步构思阶段设计表达分析

本阶段是设计师接到项目委托方的设计任务书,明确任务需求,进行初步的构思设计。由于环艺设计具有快速性、偶然性、多样性、可变性等诸多特性,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设计表达同步进行,以便设计师及时记录、深入完善。进行设计表达创作的计算机软件主要有SketchUp、3dsMax、AutoCAD等。本阶段的工作任务包括初步空间设计、空间形态分析、形态创建与修改等;在设计表达需求方面,需要对平面和三维进行快速、精准的建模分析与修改。通过软件对比分析,SketchUp具有建模和材质编辑简单、快速、精确等特点,同时还具有快速渲染输出、多软件之间互通等特点,所以在方案设计阶段,该软件被广大环艺设计师采用。

(2)扩大初步设计阶段设计表达分析

本阶段在初步设计构思阶段的基础上,按照该阶段确定的构思方案,进行扩大初步设计,进一步完善设计内容,推敲设计细节,绘制各类平、立、剖、流程、运动等图纸。主要工作任务包括功能空间关系的深入分析与准确定位,各空间细部结构设计与表达,整体色彩、材质、光影关系渲染表达等。在设计表达需求方面,需要设计表达的同步适应,如快速、精准地修改平面与三维绘图,色彩、材质、光影等三维模型的渲染塑造。通过对比分析,在软件表达方面,3dsMax+Vray+Photoshop的组合可以在不同任务要求下,灵活、快速、有效地完成设计表达任务。

2.研究内容指导教学

(1)人才培养计划指导

根据项目制作流程中的设计表达,修改设计表达类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时分配等,有利于指导人才培养。

(2)教学内容修改

将设计表达类课程进行分阶段模块化教学,模拟真实项目,设计成多个实训模块,能够强化专业表达技能的培养。相比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往往都是以工具、命令等知识点讲述为主,之后完成章节后的综合练习,修改后的教学内容能快速提高学生的设计表达技能,有利于专业综合设计。

(3)教学评价确定及职业化工作能力培养

根据项目制作中的设计表达需求,如空间建模与色彩、材质、光影营造表达的准确性、灵活性、快速性等要求,制定软件课程学习评价标准。根据项目制作表达需求和高职学生人才培养目标,强调软件设计表达方法、技巧的使用,强化职业化工作能力培养,以实际项目制作中绘图员的要求考核学生,使其在校学习期间能达到工作岗位要求,实现职业化能力培养。

初中阶段培养目标篇(5)

H19

目前,汉语口语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已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传统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模式是不分课型的,一本教材在一个课上解决全部问题,口语能力训练可以在精读课上的口语技能训练上完成。八十年代后期逐渐形成分课型教学,本文主要讨论分课型的专门开设的口语课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初级阶段是整个教学的开始阶段,此阶段的学习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极为重要的铺垫作用,本文主要浅谈一下汉语初级阶段口语课的教学目的与教学方法。

一、初级阶段口语课的教学目的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外国学生的跨文化口头交际能力,其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这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最重要的教学原则之一。初级阶段或起步阶段学生的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其特殊性,《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明确提出了初级阶段口语教学的目标:“能比较准确的发出单个字、词的音,句子的语调虽有明显的母语影响但所表达的意思连贯,基本上能让听话人理解;能进行日常生活中诸如见面、介绍、祝贺以及询问、购物等基本口语交际;能用已经掌握的简单词汇表达自己的意图或叙述某一事情的基本内容,句子错误率不超过30%。”

赵金铭根据《汉语水平等级标准》提出了汉语初级阶段即零起点学生的口语技能训练所要达到的目标:“说的能力----能应付最基本的日常生活、简单的社会交际和有限的学习需要。在课堂上,能够回答教师的提问,提出自己的问题;对300字到400字的话题熟悉的材料能够复述大意;可以就同课文内容类似的题进行连续对话。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语速接近正常,语句较连贯。 在交际中,能够就上述熟悉的话题作简短的问答和陈述,能说简单句和由简单句组成的语段,具有初步会话能力;在文化适应方面,了解中国人使用的基本的礼貌用语。”赵金铭提出的教学目的更具体地提出了教学中的要求,便于指导课堂实践。下面根据教学目标并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在对外汉语初级阶段口语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法。

二、初级阶段口语课教学方法浅析

(一)提问法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式。口语课堂目的是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所以这种方法也是初级阶段口语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零起点学生,教师的提问有难度,在课堂教学中多是呈现性问题,即课文的理解或围绕语言知识的提问,例如学生在学习一两周后可以提问“会话有几个人?”“他们是谁?”等,在提问与回答中让学生熟悉了 “有”字句、用“几”提问还有特殊疑问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及语感,再逐渐增加真实性问题便于学生发挥。利用师生提问和生生提问的方式也是提高口语课堂学生开口率的重要方法。

教师的提问也是要有技巧的,祖晓梅指出教师提问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包括要适当延长提问后的等待时间,也就是说教师不要在学生一时回答不上的时候急于提示或干脆替学生回答,而要适当的给学生思考时间。提问后要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以反馈,对于正确的回答给予情感上的鼓励,而对于语言偏误给予及时更正性反馈,传统上我们也习惯于称为纠错,课堂中常用的更正性反馈策略有六种:1)明确更正:直接指出错误并告诉学生真确的形式。2)元语言线索:提供元语言的知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3)重述:把学生的偏离句用正确的方式重新述说一遍。4)要求澄清:当出现偏离句的时候要求学生重新表达。5)重复:用升调重复学生的偏离句,以引起学生的注意。6)诱导:通过提问诱导学生说出正确的句子。在课堂教学中都会直接或间接地用到上述纠错方式,而且在实践中发现通过教师的提示让学生自己意识到错误并更正错误要比教师直接更正要好得多,当然必要时要给学生提供元语言线索。除此之外,在口语教学中除语言知识偏离外还应注意纠音。

(二)背诵法

有人认为背诵教学法机械、单调,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就语言学习而言,字音的牢记,词汇的积累,语法规则的熟知等都需要知识储备,背诵法是引导与帮助学生记忆词句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在初级汉语口语教学中,通过提问等方式,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和必要的语法知识后,便可采用背诵的方法,目的是使留学生在一定的交际语境中能“脱口而出”,顺畅对话。但要注意让学生读准字、词、句,朗读是背诵的基础,要通过教师正确的示范与纠音后再进行背诵。另外在背诵中为防止学生的厌烦情绪,教师可以与学生结合,一起背诵,或老师先背一遍,这样教师首先以身作则可给学生引导和榜样,并有利于良好课堂氛围的形成。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背诵对于快速提高学生的汉语能力有非常大的帮助。

(三)情景表演法

初级汉语口语课的内容基本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的情境话语,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适时设置模拟情境进行说话教学,利用情景或课文中会话的话题让学生进行情景会话的练习也是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方法。在理解了课文中会话的交际功能之后,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会话中进行真实的表达,这样可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了课堂会话的意义,同时学生在自己组织会话时会加入同学的名字或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一些事,课堂气氛整体也很活跃。在学生情景练习之后,应有表演环节,限于课堂教学时间,可以分组推荐进行表演,下次课在轮换其他同学。可以在教室利用现有的物品进行教学情境设置。比如把讲台当作柜台,将学习用具或生活用品当作货物,让师生扮演买卖角色进行购物活动。

(四)听述法

“能说简单句和由简单句组成的语段,具有初步会话能力”是对外汉语初级阶段口语教学的目标之一,虽然初级阶段的学生的表达能力有限,但也需要在教学中慢慢培养学生听述、表达的能力,以初级口语教材《汉语会话301句》为例,课后联系中就设计了听述环节,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成段表达能力很有帮助。

以上教学方法是教学理论结合课堂教学的一些总结归纳的,实际课堂可能有更多方式,但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应为了大到口语教学的目的,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正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只要认清了教学目标,就会为课堂教学找准方向。

参考文献:

[1]赵金铭.汉语可以这样教[M].商务印书馆,2006.

[2]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J].世界汉语教学连载,1995.

[3]莫莉.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的口语教学探讨[J].时代教育,2008,(8).

初中阶段培养目标篇(6)

一、引言

教育部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认真贯彻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会计电算化专业是许多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能服务区域经济和满足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会计人才,已成为广大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课题。目前我国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存在培养目标不清、教学定位不准,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滞后,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严重缺乏,生源素质普遍较差,学习主动性不高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改革。近年来我们在创新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岗位为切入点,以职业证书为主线,以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学生为本位,重构课程体系,提出了工学交替、能力递进、因材施教的“阶梯式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

二、阶段式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内容及要求

(一)划分培养阶段 根据会计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采用阶梯式分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按年级将人才培养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即第一学年。学生应该掌握会计通用知识、具备职业通用能力、能对小型企业进行账务处理。围绕培养合格的会计从业人员这一人才培养目标,依据财政部颁发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确定学生应掌握的能力并设计课程和实训项目。会计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具有相应的财经法规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具备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操作技能(包括审核各种单据、填制各类会计凭证、登记不同会计账簿、编制简单的会计报表、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操作等)。根据这一阶段的能力要求,将主干课程确定为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初级会计电算化、会计实务(一)和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主要实训项目包括:会计职业基础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操作实训、验钞与点钞实训、台式计算器操作实训、计算机技术实训等。在完成相关课程学习和实训项目之后,统一组织学生在第一学期参加广东省会计专业知识考试、在第二学期参加会计电算化考试,并凭两次考试的成绩合格单申请会计从业资格证,为后续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创造条件。

(2)第二阶段,即第二学年。学生应该掌握会计专项知识、具备职业专项技能、能对大中型企业进行全面核算与专项管理。围绕 “初级会计师” 的人才培养目标,参考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师考试大纲确定学生应掌握的能力并设计课程和实训项目。初级会计师应该具备的能力包括:完整会计业务操作的能力、成本核算的能力、应用税法正确处理纳税事务及进行税收筹划的能力、利用其他经济法律解决企业现实问题的能力等。依据对应能力的要求,将主干课程确定为会计实务(二)、成本会计、税法、经济法、税务会计等课程;主要的专项实训项目包括:会计实务模拟实训、ERP模拟实训、纳税申报模拟实训等。完成本阶段的学习任务,统一组织学生在第三学期报名、第四学期五月份参加全国初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获取相应的职称证书。

(3)第三阶段,即第三学年。根据学生证书获取情况和自身职业规划需要,采取分方向教学,将教学分为财务管理方向和财务实务方向,设置对应的课程,以满足社会不同职业岗位对会计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引导第四个学期获得初级会计师职称的同学选修更深入的课程,这部分学生将按照财务管理的方向进行培养,学生必须掌握财务管理知识、具备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的能力。为此,将主干课程确定为中级财务实务、财务管理、审计实务、管理会计、供应链管理等课程,主要实训项目包括:会计综合实训、审计综合实训、顶岗实训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这个方向的学生毕业之后可以逐步走向会计职业的管理岗位,并参加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或注册税务师的考试,获取相应的职称证书或执业资格。引导第四个学期没有获得初级会计师职称的同学选修更具体的账务实操课程,这部分学生将按照财务实务方向进行培养,学生必须巩固会计基础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为此,将主干课程定位为:行业会计、出纳实务、仓储管理、OA管理等,主要实训项目包括:常用财务软件实训、会计岗位实训、OA软件实训、顶岗实训等。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自愿参加一些行业技能认证考试(包括防伪税控开票系统上岗证等),这部分同学能熟练掌握每个会计岗位的工作流程,具备对应岗位账务处理的能力,能尽快胜任不同会计职业基础岗位的工作,力争实现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无缝对接。

初中阶段培养目标篇(7)

1.课程体系主线

酒店专业课程体系再造设计的主线是职业生涯发展。依据在于:首先,课程体系服从并服务于培养目标。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扼要说来,是培养职业新军、造就职业人才梯队和经营管理后备队。概要地说,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与职业素养,能适应现代酒店和高端服务业一线岗位需要,并具有一定经营管理基础和本专业职业生涯发展能力及其进入国际酒店业发展的应用型、技能型的专门人才。简要地说,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要培养的是:职业新军+熟练员工+技术能手+经营管理者后备队的梯队。

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要以此定位、以此为重。就是要以酒店行业的要求为逻辑起点、为基本内涵设置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而不是以学科分类来设置课程。人才培养方案中将显示明确的区分度、成才的梯度,切实满足酒店行业对于用工与人才的需求层次。其次,课程体系要遵循教育规律。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教育过程,是最基本最普遍的教育规律的表现。酒店专业课程的改革也应当循此递进阶梯。再次,课程体系要汲取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在职业教育领域,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模式、还有澳大利亚的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通相接的做法等,都有很多很有价值的方法。应当借鉴国外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提升我国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教育水平。最后,特别要指出的是,职业生涯发展作为课程体系主线的合理性也在于其普遍性。也就是说,职业生涯发展阶段作为共性其适用于并可贯穿于各个专业课程。职业教育的本质在于职业能力的递进提升,这条主线是本质使然、逻辑必然。

2.课程体系主体

在以培养“酒店新手熟练员工技术能手经营管理者后备队”的梯队思路主导下,再造的酒店专业课程体系主体架构如下图所示。每一阶段教学训练的主要内容为:①初步感知:酒店入门课程包,酒店参观,养成训练;②初级训练:体能训练,基础性多项技能包;③中级学习:专业课程包,拓展知识课程包;④岗位适应训练:专业技能训练与测试,专业技能竞赛,职业技术等级考试;⑤晋级训导:经营管理课程包,中观讲座系列(限选),宏观讲座系列(自选);⑥岗位实习———调研报告:实战初步、管理能力与潜力表现;其一,这一设计,从总框架来说,架构的梯级体现由低到高的进阶;体现了培养目标的递进关系与层次。任何管理者的成长都是从不懂到懂、先会做再会管、从会做到会管的过程。这个课程体系就是按照这样的发展来训练引导学生的。从另一角度看,这个课程体系的设计真正符合社会实际,贴合行业的需求。

培养人才是任何学校、任何专业都追求的目标;但是,无论哪一个学校,其培养的学生总是有差异的,成为技术与管理人才的总是占一定比例的。尊重这一客观事实,课程体系与教育过程中的分层学习训练就十分必要。既有利于社会、有利于行业、有利于学校,也有益于学生。其二,这一设计,每一阶段的转换体现学训结合、工学交替。打开视野、借鉴国际经验很有必要。在职业教育领域,德国的“双元制”意义深远,广受赞誉。“双元制”模式的偏重实践、双轨并进,切实地使理论联系了实际,真正实现了职业教育的职业导向和就业导向。英国职业教育的“三明治”模式生动地表达了工学交替的培养过程与教学方式。这两种模式的共性在于,都强调职业环境中的实践与能力的训练,特别是关键能力的养成。酒店行业并非抽象的纯理性的领域,其工作特征除了强调具体操作性基础上的动手能力之外,还特别注重与人沟通、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与人交往,不仅需要知识智力,还需要有较高情商;解决问题,不仅需要学识技能,还需要毅力耐力。达到这些要求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训练,需要在实境中训练、在情景中熏陶。因此,学训结合、工学交替至关重要。著名酒店学校瑞士洛桑旅馆学校也是以半年学习、半年实习的工学交替的模式成为酒店专业学校的标杆。其三,这一设计,围绕着阶段目标与阶段水平要求来设置各个阶段教育训练内容的课程包。从每阶段的教育训练内容来说,此体系则是围绕着阶段目标与阶段的水平要求,来设置课程包,形成每一阶段的教学模块及其组合。并且,每一梯级的课程包内的教学模块及组合对于这个阶段而言具有必要性、不可替代性!同时,又凸显关键能力与关键环节。例如,最初级的阶段、“初步感知”阶段,以相似相通于酒店新员工入职培训的“酒店入门课程包、酒店参观、养成训练”,来进行第一个阶段的学习。其中,“酒店入门课程包”中的各个模块的基本内容也是依照酒店新员工入职培训的相应单元与要求来设置,并在一定程度上延伸的。具体地说,如,酒店业介绍、礼仪(初级)、安全消防(初级)、卫生常识,等等。

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再造设计的创新及特色

本文所述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基于原课程体系基础上的拆分、改造、再造、理顺、复位与增添。具体说明如下:

1.拆分

设计的突破在于,对现课程体系中的每一门专业课程(餐饮、前厅等)进行拆分;哪怕是进行了项目课程改造后的专业课程(如餐饮、前厅等)。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要培养的是:职业新军+熟练员工+技术能手+经营管理者后备队的梯队。因此,课程设计尤其是各专业课程设计要按照这样的梯度基本均衡、相同进度、相互呼应、齐头并进。应当以酒店行业的要求为逻辑起点、为基本内涵设置,设计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尤其是专业课程体系),而不是以习惯思维的学科分类来设置课程。这样,才是回归职业教育的本质;才能真正强化职业教育为行业服务的功能。也就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将显示明确的培养梯度、成才的梯度。具体到课程尤其是每一门专业课程,就应当据此逻辑拆分为不同要求、不同水平级的业务内容模块。例如餐饮课程,一个新员工最初安排跑菜,就必须先有礼仪、卫生、安全、托盘的基本训练与基本能力,而餐厅管理与经营暂不要求,在餐饮课程序列中首先的模块就应当是初级要求。

2.改造

根据行业需求和培养梯度,改造某些现有的课程。其一,整合原有课程设置中交叉重叠的内容。如,服务心理学与沟通技巧、形体与礼仪。这些课程有些内容相似相近,难免交叉重叠。打破“学科本体”的思维,不受学科体系的限制,也就是说,不需要按照学科体系从头到尾地讲一门课,而是根据不同梯级的培养要求,抽取剪裁其中必要的内容,构成相应的培养梯度的模块来进行教学。这样才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有用实用原则,才能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其二,强化一些被忽视的内容和补充缺损的内容。如,安全救护与卫生标准。关于安全与法律类课程,酒店管理专业问卷调查统计表中有不少名称。根据所了解的同行院校的情况来看,实际上开课较多的是旅游法规、食品安全与卫生;有的甚至从未开设酒店安全课程;紧急救护也是罕见。对于酒店业,有个最为基本的常识,就是新员工的入店/入职培训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是安全培训,并且要操作演练。

3.再造

拾遗补缺、改造强化是再造课程体系的内容之一。再造原来课程设置中缺损或曲解的内容。如,酒店概论。高职院校酒店专业入门的教材林林总总。已有教材大多都是两种书名:《酒店概论》或《酒店管理概论》,两种体系:管理原理加酒店业务的“双拼”或者酒店业务与管理的“拼盘”。无论是教材名称还是教材体系与内容都偏离了该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应当调整或者再造,真正地全景式可感知地介绍酒店,激发学习兴趣与从业热情,将学生接引到酒店行业(基于对酒店入门教材现状的审视与思考、课程定位与名称、课程视角与切入点、课程架构和主体等方面进行的探索,另见专题文章);这才契合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的理念,真正推动酒店专业建设。

4.理顺

理顺现有专业课程与相关课程的逻辑关系,摆正权重、贯通整合、相通相融。例如,项目课程改革中有的课程是以职业阶段阶梯作为课程模块主线的,以从服务到管理经营为线路展开;也有以业务内容划分模块的。对于前者,已部分截取了管理营销的内容;对于后者,这些内容几无涉及。再如,关于管理学的就有“管理学概论”、“管理经典导读”、“酒店管理基础能力”等不同的课程名称,由这些名称推断其内容、并将这些内容放到课程体系中思考,其与专业课程的联系及其权重就有必要调整。理顺课程体系的内部关系、摆正权重与拆分专业课程是改革课程体系的难点;也是真正打破“学科本位”的重锤;同时,还是传承既往成果、弘扬教改理念、探索创新再造的关键。

5.复位

根据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这个递进的目标体系中高级目标是“经营管理者后备队”。这是一个符合实际的提法;也是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的终点。不能指望,在校两年就把一个刚进门的职业新人培养成为酒店的管理者(有的甚至拔高到中高层管理者),管理者从来都不是速成的。MBA入学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入学者管理岗位及管理经历的要求,应当真正认识其中深远的内涵、意义。培养目标决定了课程体系中某些课程的设置与否及其深浅。复位的调整并不意味不需要“管理”的学习培训,诸多专业课程里的管理内容、特别是业务与经营管理能力的综合训练以及基层管理者的督导培训都是很有必要、很有价值的。

初中阶段培养目标篇(8)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

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世界各国之间进行的科学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数量巨大的英语资料需要我们去阅读。那么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因此,我国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具体来说主要包括:第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词汇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一个特定的词汇,理解它的意义及使用的具体含义,通过它在课文特定语境中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彻底掌握它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第二,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段首句进行阅读分析教学,英语文章的中心句一般都为段首句,教师要培养学生通过段首句分析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通过段首句分析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然后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全面把握文章主旨。第三,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针对不同文章选择略读、扫读、跳读等阅读方法,通过搜寻关键词,捕捉时空、顺序、情节、人物、观点等进行技巧阅读,总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第四,培养学生辨别阅读材料题材的能力。通过阅读记叙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等多种题材文章,多角度、多层次培养学生对文章的阅读与理解方法,针对不同题材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而培养学生辨别阅读材料的

能力。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对策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效果提升的基础。兴趣是一切行动的先导,兴趣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提升教学效果的主要动力。英语阅读教学旨在通过学生对英语文章中词汇、语境的分析,在观察语言、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验证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词汇量和积累文化知识,最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英语阅读学习的兴趣,才能主动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实践证明,阅读兴趣的培养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是提升学习效果最直接的内在驱动力。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对英语阅读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阅读、乐于阅读,在阅读中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在阅读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达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效果。综上可知,阅读兴趣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关键。

2.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习惯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习惯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原因。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最直接的方法是进行大量的阅读。只有进行了大量的阅读,才能建立一定的语感,提升阅读能力。教师要通过有针对性地引入课外阅读材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因为仅仅依靠课内阅读材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要求,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实践证明,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3.不断更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正确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能有效提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探索适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并在实践中根据教学实际进行一定的改革,保证教学模式与教师方法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与时俱进。教师要改变“教师教、学生记”这种生硬死板地压抑学生英语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阻碍学生阅读水平提升的传统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应大胆创新,打破传统英语阅读教学的模式与方法,探索并实践科学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与方法——采取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步骤:(1)阅读准备阶段;(2)多层次阅读阶段;(3)文章精讲点拨阶段;(4)学习扩展阶段。阅读准备阶段是教师设定一定的教学情境或教学活动等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为下一阶段学习做好准备;多层次阅读阶段是教师根据文章题材和内容设定多层次的任务,主要通过默读的方式完成,让学生在默读中逐渐完成任务;文章精讲点拨阶段是任务教学的重点阶段,本阶段中教师要通过对知识点的精讲与多方式的训练,让学生能充分掌握并能进行灵活运用,此外,教师还要解决学生阅读中的问题;学习扩展阶段是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

在阅读的基础上,开展写作,写作的形式是引导学生先根据文章中的主要内容进行仿照和改编,然后综合运用所有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

总之,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第一需要。本研究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为出发点,提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更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等提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效果的对策,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初中阶段培养目标篇(9)

“高中课标”要求学生“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等。因此有必要对中学化学教学中化学物质分类思想所包括的内容,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化学物质分类思想等一系列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

化学物质总是既彼此差别又相互联系的。因此,化学物质分类具有相对性和多维性。掌握这些多维分类形式,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化学物质的本质。化学物质分类思想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对科学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化学物质观。

中学化学教学中化学物质分类思想培养的教学策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制定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内容

化学物质分类思想的培养过程,也就是教师运用合理的化学物质分类思想培养的教学内容,达到预先制定的化学物质分类思想培养的教学目标的过程。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建议考虑以下策略:

(1)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出发,全面设计化学物质分类思想培养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也是教学活动的归宿。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全面,决定了学生化学物质分类思想是否可以全面地得到发展。

生活和工作中新事物出现之快,需要学习的新知识和掌握的新信息之多,是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都能深切感受到的。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发展的观念、创新精神等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因此,我们必须广开思路,本着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原则,转变自身的化学物质分类思想,从知识、过程和观念三个维度上重新认识和体会化学物质分类思想的内涵。

(2)内容选择的策略。教学目标决定了学生行为变化的最终水平。能否达到这一水平,还要看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学生化学物质分类思想的形成。因此,我们要认真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

初中阶段化学物质分类思想培养的重点应放在那些可以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化学物质分类思想的内容上;而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的化学物质分类思想,选择重点应放在帮助学生全面地、多角度地认识化学物质的分类从而使其化学物质分类思想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上。初中生在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直观性和生动性;而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则更多属于理论型的,在内容的选择上可适当注重理论的指导和知识的系统性。我们在选 择化学物质分类思想的培养内容时,必须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发展特点等各方面因素,这样才能清楚哪些内容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才能使确定下来的内容真正具有实际意义。

此外,还应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扩大内容选择的空间。选择培养学生化学物质分类思想的教学内容时,还要考虑与其他教学内容的融合以及教师自身、学校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应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比如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使化学物质分类思想培养的教学内容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和更大的选择空间。

二、教学实施的策略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学生分类思想的形成过程,按阶段实施培养的教学。中学生化学物质分类思想的形成过程,大致可分为观察感知阶段、加工整理阶段、初步形成和巩固阶段、丰富拓展阶段和逐步完善阶段等五个阶段,按照不同阶段的特点具体实施培养的教学。

其次,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化学物质分类思想的情境素材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历史和生活。化学物质分类思想的历史中蕴含着大量能引起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内容,教学中如能充分利用,将对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使分类思想顺利形成和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再次,灵活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促进学生化学物质分类思想的形成。培养学生化学物质分类思想可供选择的教学媒体主要有:化学教材、化学教具,化学实验设施和电教设施。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以及学校条件等,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主要教学媒体。

最后,注意分类思想的培养与其他教学内容的融合,保持化学教学的整体性。中学化学教学中化学物质分类思想的培养并不是孤立于其它教学内容之外的,它是完整的中学化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融会于其它教学内容之中。教师必须认识到这种融合性,才能保证中学化学教学的整体性和科学性,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阶段培养目标篇(10)

一、温故知新,循序渐进

教师要熟悉初中教材,作好衔接的准备工作。现行初中新编教材系统安排了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阶段性目标,总共五大项四十个语文活动,内容全面,实用性强。课标还专门介绍了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课外读物的建议、语法修辞知识要点。高一教师应将初中教材的有关内容进行分类整理,结合高中教材分项列出对应的知识体系和训练序列,恰当安排衔接计划。例如高中教材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系列的目标,组成 “语文必修一”至“语文必修五” 五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是综合的,体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目标和内容。学生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鉴赏和探究等方面比较均衡地发展,为以后有选择地学习打下基础。与此对应的内容,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路是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尽可能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所以整个目标系统分为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两部分。就目标设计的结构框架说,纵向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这三个维度,但这是隐性的线索;横向则是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这是显性的呈现。其中综合性学习属于学习方式,与前四个方面的内容不在一个层面,在现阶段特别需要予以重视,所以把它专门列出,加以强调。

这样把高、初中有关的知识集中在一起进行训练,衔接自然,温故知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二、着眼基础,融会贯通

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好基础知识的衔接。高中语文的课程目标指出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方面获得发展,应该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还应体现高中课程的共同价值,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充分发挥本课程的优势,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高中教材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诗歌、实用文等文体,能与之对应衔接的有初中的记叙文、散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与之对应。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结合初中相关的知识内容,了解每一种文体文章的特点和阅读的规律。在具体操作中,要在学生独立研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分清文章层次,理清作者思路,明确中心意思,领会写作意图,评价内容和写法。由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经互相研讨,以谋求结论。教师根据情况,适时引导,教会方法,不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由学生自己下结论,如有不妥,教师纠正。

初中阶段培养目标篇(11)

初中阶段是人生过程中发展智力和体力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现代化的思维和素质、坚强体魄的奠基时期。因此,培养中学生体育能力对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至关重要。体育能力不仅是体育意识的外在表现,也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方面。现就初中学生体育能力培养作如下初步探讨。

一、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反思

1.从以往乃至当前中学生体育能力,不难看出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

在体育教学的教材、教法、组织形式等方面基本上沿袭命令式、模仿式、检查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严重忽视对体育意识、兴趣爱好以及独立自主锻炼能力与习惯的培养。片面追求竞技体育或“达标”成绩以及初中升学体育考试项目的检测,导致了本来是学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手段的体育,反而成为应试教育的附庸。

2.对初中生走上社会实际情况调查看,约80%的学生尚不会自主锻炼身体,也不会充分享受运动的乐趣

因为缺乏必要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很少会欣赏体育比赛。按体育能力而言,不少人还是“体育盲”,结束学校生活等于结束体育生活,甚至从此与体育无缘。

二、体育能力培养是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

1.能力是知识、技能、智力在一定教学条件和实践途径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综合心理特征

体育能力则是一个人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素质和体验等诸因素的综合能力,并在参与具体体育活动中可体现出来的各种锻炼方法和健身手段。根据中学生年龄特点,体育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教师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使教学内容和方法服从于目标,服务于目标;教学手段上注重诱导、激发与调节、控制,在不断改进和革新中做到多样化、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激发学生内在力,使其自觉参与、主动投入。在主动参与中体验成功、感受喜悦,促使能力的形成,巩固并发展。

2.现代体育教育强调终身体育教育,终身体育作为一种新思想,受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

随着体育功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观念、行为的变化而产生的。当代社会,人们对体育需求的日益高涨。科学锻炼、终身受益,已形成一股社会体育的新潮流。学校体育应以终身体育为主线,以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着眼未来,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根据终身体育的思想和学校体育现状,强化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是现代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

3.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

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和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也就是将学生的个体行为纳入终身体育行为方式,拓宽学校体育培养目标的内涵。在培养学生个体行为的基础上发展体育特长,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知识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有利于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普及与提高。

三、体育能力培养的途径

1.体育学习动机是形成体育能力的关键

使学生明确体育运动对身心健康的益处。体育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互相促进的,必须从升入初中一年级就抓起,同时运用学校体育中的多种体育活动途径和锻炼的优势,做到课内外结合。只有具备了体育能力,才能在一生中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和职业特点,以满足身心健康的需要,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

2.指导学生带操帮助学生获得体育能力

初中三年是接受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学习和培养发展体育能力的重要阶段。教师通过规范设计让学生参与课的准备活动,实践证明可以使学生的体育能力得到提高。具体做法是:初一开始第一学期的体育理论课给学生讲准备操的作用原理,编操的方法。教师每次体育课都要对准备操的讲解、口令、简单的队形变换进行说明,即给学生建立完整、规范又具有模式化的准备操形象概念。第二学期开始,着手在教师指导下,选定体育能力较好的学生带领准备操。课前预先作好充分准备,诸如带操时间、地点、内容,辅导带操学生编制一套不少于5节与课的教材要求基本一致的准备操,经教师审核修改签字方可准予执行。课后,教师对编带操的学生予以评价和鼓励。初二年级的学生,可以提出进一步的要求,编操节数增加到5节以上,带操讲解示范动作力求正确。对初三年级的学生,应提出更高的要求,体育课或课外体育活动时,有计划地指定一名或几名学生全权负责全班或分组的准备部分,巩固和提高已有的体育能力。从而树立了体育学习的自信心,改善了课堂学习风气,有利于自立、自强的人格培养,为个体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是体育能力培养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自我评价是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有没有自我评价能力的学生在练习动作技术表现出来的质与量都有很大的差别,自我评价意识,在技术掌握的过程中,对技术要点进行分析、纠正、选择并确定下一步的具体行动。如果一位学生缺乏必要的自我评价能力,他在练习中只会重复、死练。产生错误时,不仅判别不清,还有可能由于一再重复导致技术动作的错误定型。有自我评价能力的学生,根据练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去寻找解决或改正的办法,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要领。教学中通过对技术动作示范讲解,明确练习要求,让学生形成自我评价能力。

四、结论

1.中学是人一生接受学校教育的最为关键的基础阶段

中学体育在进行体育基本知识、技能的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学生在校期间能否完成教学目标要求并达到相应的考核标准,更应考虑其毕业以后更长时期坚持有效的体育锻炼和健身习惯。因此,强化中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对中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2.激发运动兴趣,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3.体育能力的培养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