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冷链物流仓库设计大全11篇

时间:2023-06-01 15:56:46

冷链物流仓库设计

冷链物流仓库设计篇(1)

一、全区冷链物流仓储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基础建设初具规模。

目前我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业正在探索以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为基础,以区域性、综合性、专业性冷链物流市场为依托,以企业为载体的多元发展格局。全区已建成广西东糖糖业、湘桂糖业大型农产品保鲜仓库总容量约35万吨;新建成红河红晚熟柑橘产业示范区、平阳镇三木蜜枣产业示范区、八桂粮油有限公司等规模性冷冻库17家、总容量15702.88个立方米,全区在建冷冻库容量1200个立方米;据统计,全区2020年计划新建中冷优吉屯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市润百家食品有限公司等冷链仓储12万个立方米。   

(二)先进技术逐步推广。

冷库建设正由传统冷库向现代化的钢结构单体拼装库快速转型,制冷工艺从高温、低温发展处理器,为预冷、气调、超低温、速冻、恒温、制冰等各种类型。运输车辆向高温、低温和常温“三层温”冷藏车发展,恒温控制运输和蔬菜真空预冷技术逐步推广。

(三)冷链企业稳步发展。

一批肉类食品、农产品批发市场、田间地头冷链物流不断壮大,初步形成了三类经营主体:一是以批发市场为经营主体的冷链物流企业,如桂中农贸万吨冷库;二是以农产品生产基地或农村合作社为经营主体的冷链企业,如广西红河红晚熟柑橘产业示范区、平阳镇三木蜜枣产业示范区等;三是加工企业冷链仓储,如广西东糖糖业、湘桂糖业大型农产品保鲜仓库。

二、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区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现代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主要表现在:   

(一)缺乏政策扶持、社会建设积极性不高。

近年我区冷链物流业迅速,不少社会企业建设冷链仓储需求量大,但相关扶持冷链物流业政策少、上级奖补标准过低;又因基础建设投入大,难以推动大型冷链仓储规模建设。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薄弱。

冷链物流信息化程度低,冷藏运输及配送过程监控缺乏,冷链物流企业间资源共享程度低。一些季节性的生产性冷库在淡季时没有进行市场调节,无法充分发挥作用,而且冷库较长时间闲置易造成非正常损坏和老化加速。   

(三)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

现有冷链物流企业大多以中小企业为主,经营规模小,除桂中万吨冷链以冷库租赁为主外其他企业经营模式多为自建自用,没有形成区域化、连锁化、规模化的服务网络,难以提供市场需求的全程综合化的冷链物流服务。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编制产业规划,做好顶层设计。

联合相关部门,委托有资质的规划设计院编制《冷链物流产业发展三年规划》。产业布局优化引导市场发展,结合我区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产业特色,在有效整合资源、强化集约发展的基础上,优化冷链物流业发展布局,建立以城区为中心、寺山镇、蒙村镇、小平阳镇、陶邓镇等东、南片区区两条肉类冷链物流体系,以凤凰镇、迁江镇、大湾镇等西、北片区种植业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二)加强宣传动员、注重社会参与。

冷链物流仓库设计篇(2)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鹤: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3-268-02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鲜活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反季节果蔬和水产品为代表的高价值量农产品冷链迅速兴起。农产品及水产品具有的鲜活性、易腐性、易损耗性的特点,决定了其物流过程中的实效性和保质性等方面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本文基于这种背景下提出了基于VMI管理的冷链物流模式。

一、冷链物流简介

所谓冷链物流是指易腐食品从产地收获(采摘或捕捞)之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者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保质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品质和安全.防止污染。减少损耗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它由冷冻(预冷)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方面构成冷链物流系统(图1所示)。

根据储存温度的不同,可将冷链物流产品分为三种:分为冷冻产品,如冰棒、冰淇淋和速冻饺子和包子之类的温度要求在-10度以下保存的产品;冷藏产品.如鲜奶、酸奶、果冻、奶油等温度要求在2-80度保存的产品;恒温产品,如巧克力、糖果类的温度要求在10-15度恒温保存的产品。根据产品的性质不同也可以将冷链物流产品分为三种:初级农产品,如蔬菜水果、肉禽蛋类等;加工食品,如速冻食品、奶制品等;药品,如疫苗等。本文主要以农产品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为例。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模式的研究对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

二、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及其滞后的原因

1.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据了解,目前我国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5%、15%、23%,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15%、30%、40%,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20%-30%、12%、15%.仅果蔬这一类每年损失就达1000亿元以上。而发达国家蔬果流通率达到95%以上。肉禽类和水产品流通率均达到100%,流通中的损失率不到4%。按照国际标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而我国冷链物流食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巨大.就整个物流费用就占到易腐食品成本的60%,有的易腐食品售价中甚至有高达70%是用来补偿物流过程中损失的货物价值。

我国各类食品的年产量达lO亿吨。占世界食品总量的16%,肉类、水果类、水产类的产量均占世界第一位。而用于冷链配送的车辆严重不足。目前我国汽车冷藏车辆约3万辆,只是美国的1/7,日本的1/4。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左右。铁路冷藏车辆只有6900辆。占全国总运行车辆2%,而且大多数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辆。规范的、保温式的保温冷藏车辆更少。我国的冷库容量及低,很多的冷库仅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储藏。

2.我国冷链物流滞后的原因。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相当落后。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大多数的农产品并未实现冷链运输。配送中心多数是常温仓储,没有专业的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空间利用率和年利用率均不高。布局不合理,设施陈旧,部分冷库属于无证设计与安装.设计不尽规范,缺乏统一标准,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冷链运输能力相对于发达国家太落后,大多数属于机械运输式配送。导致流通过程中损耗巨大。

冷链物流的软实力跟不上。我国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大多数的冷链产品物流配送都是由经销商或零售商自己实施的,冷链产品的物流还处于自营式物流为主导。冷链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和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产业化程度和产供销一体化水平不高,"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和总体规划,造成冷链产品物漉的横向合作和纵向协调不够,没有建立战略技术联盟。无法实现上下企业的互利共赢。冷链技术人才缺乏,导致冷藏专业技术落后,而已掌握的冷链技术由于各种原因在目前还得不到很完全的应用,致使冷链成本居高不下。信息网络和服务网络不健全,无法保证供应链上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顺畅传递。

三、基于VMI管理的冷链物流模式探讨

冷链产品的物流配送一直是导致我国冷链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同时因为关系到冷链产品的质量与食品安全问题。配送模式的研究对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VMI是指供应商库存管理。在供应链环境下,由供应链上的供应商、制造商等上游企业对众多分销商和零售商等下游企业的流通库存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其主要思想是实施供需一体化。

1.基于VMI管理的冷链物流配送管理模式。我国目前冷链物流的配送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以第三方物流公司主导运输的物流配送,此种方式中生产者、经销商和分销商之间只是普通商家与客户关系,冷链产品需要的特殊保存环境也得不到保证,基本都是常温保存与常温配送,供应链环节之间没有分销商的销售与库存信息共享,仅仅是简单的订单与发货信息传递;还有一种是自营式物流配送,经销商和分销商(超市)自己实施物流配送,此种方式中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要求生产者、经销商和分销商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都要有一定的的库存产品(多数都是在常温仓库或机械式冷冻仓库中保存)以备销售,冷链成本居高不下。供应链环节之间缺乏衔接.企业之间无法实现互利共赢。

本文设计一种以专业仓储配送中心为核心的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如2图所示):冷链食品的生产者(农民)将取消自己的初级产品库存,只负责生产,预冷机构或加工机构只负责中转,可增加部分初级产品库存用于当前的加工成为半成品(农产品具有特殊性,消费者对于初级农产品、半成品、库存产品都有需求,购买之后都可以直接或是加工后食用,因此此处的半成品,主要指已经加工一半或已经加工好的但未放人专业仓储配送中心的产品);仓储配送中心可以作为经销商的角色,担任供应链上的蓄水池重任,负责整个供应链上产品的库存仓储,并联合物流运输中心负责为分销商调拨配送;超市和菜市场只作为分销商的角色,保持较底水平的库存以备流通。生产者、加工机构、仓储配送中心和分销商共同分享消费者的需求信息。

2.基于VMI的冷链物流运作流程。基于VMI管理的冷链物流运作流程如图3所示。(1)分销商(超市)将库存余量与每日销售量等信息传递给仓储配送中心;(2)酉己送中心将(1)中的信息及自己的库存信息与生产商共享;(3)仓储配送中心利用VMI系统对分销商的需求量进行预测;(4)配送中心根据VMI系统预测的需求量预先为分销商确定补充库存策略及生产商的生产策略性评估建议,计算出原始订单,并将原始订

单传送给生产商安排生产计划;(5)生产商对分销商的需求量进行策略性的评估,评估供给的增加与减少,并对自己生产、加工的产量进行调节;(6)配送中心根据原始订单和实际库存量修正形成仓储配送订单.然后根据物流管理系统计算出经济的运输安排,并将此订单和运输安排传送给分销商;(7)分销商队仓储配送订单的核对和确认,并将正式订单传递给经销商;(8)仓储配送中心根据正式订单,安排配送作业,并通知分销商已发货通知;(9)分销商依据仓储配送中心的发运信息,对产品进行验收入库;(10)配送中心根据发货后的库存水平和生产商生产的产品来安排车辆补充自己的库存。

冷链物流仓库设计篇(3)

农产品物流是物流行业的一个分支,是以农业产出物为对象,通过农产品产后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配送等物流环节,做到农产品保值增值,最终由生产者送到消费者手中的活动。由于农产品具有种类繁多、产量大、易腐烂、产地与销地距离远的特点,因此,农产品物流模式与普通物流模式有很大的差别。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众多,农产品产量多年来呈现持续增涨的态势。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农产品产量达60194万吨,同比2012年增产2.1%,但产地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南等少数粮食高产地区。由此可见虽然我国农产品产量极大,但分布不均匀,需要大量的物流资源进行支持。

按照产品种类进行划分,农产品主要包括粮油、果蔬及花卉、林产品、畜禽产品、水产品和其它农副产品六大类。除少数几种耐储存产品外,大部分农产品都需要通过冷链物流资源来保证流通所需的温度。但是,目前我国冷链资源十分匮乏,现有的冷链资源仅能满足实际需求的20%,并且在农产品流通领域还没有形成一套标准且高效的物流模式。由此造成了我国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存在高达35%的损耗,远超国际标准水平。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领域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农产品物流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冷链资源分布不合理、冷链物流行业缺乏统一的标准、农产品流通环节不完善、物流企业间盲目竞争等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

(一)冷链资源分布不合理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农产品因其具有保质期普遍较短、易腐烂等特点,需要通过冷链物流资源完成仓储及运输等环节。但目前我国冷链物流资源极度匮乏,且主要分布在沿海等发达地区,资源分布极度不合理。据中冷联盟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拥有冷库容量共计2046万吨,冷藏车29444辆,但近45%的冷链资源集中分布在江苏、上海、山东和广东地区,而河南、黑龙江、吉林等主要农产品地基却只有不到5%的冷链资源。

(二)冷链物流行业缺乏统一的标准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还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标准,每一家从事农产品流通的冷链物流企业都在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操作,由此造成的后果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以超市常见的冰鲜鸡为例,每一只鸡从生产车间到消费者餐桌都需要经过宰杀、急冻、储存、运输、超市上架、进入消费者冰箱这样一个流程,如果按照国际标准进行操作,整个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并且温度不发生较大波动。但实际操作中,由于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以至于企业常常从节约成本的角度出发,减少必要环节,产品质量自然无法获得保障。

(三)农产品流通环节不完善

我国农产品流通环节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农产品从采摘到运送到冷库的过程中缺乏预处理环节,由此造成农产品在冷库中会发生温度突变,影响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农产品由卖场收货点到货架的“最后一公里”过程中,没有在冷链环境下进行,影响产品质量。

(四)物流企业间盲目竞争

由于现阶段我国对于农产品仓储及运输环节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因此,许多不具备冷链物流资源的普通物流公司也纷纷抢占农产品流通市场,并且采用较低的价格进行竞争。这些行为一方面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制约作用。

三、我国高效的农产品物流模式探究

目前,我国常用的农产品物流模式主要分为三种,即:普通物流型、冷链仓储型和冷链仓储+配送型,但它们都存在一定的不足。

普通物流型模式,即采用普通运输车辆和普通仓库完成农产品的整个流通过程,这种物流模式对于粮油类产品十分适用,但无法应用于瓜果蔬菜、冻肉等产品的流通。

冷链仓储型物流模式是目前农产品流通领域使用最多的物流模式,这种模式下,企业采用普通货运车辆完成货物由原产地到仓储中心的运输环节,但使用冷库储存货物。这种模式虽然可以增加产品的储存时间,但在运输环节中损耗很大。

冷链仓储+配送型物流模式就是在农产品运输环节中使用冷藏车辆,在存储环节中使用冷库。这种模式可以较好的保证产品质量,但农产品采摘后没有进行加工和预处理,无法降低这个时间段内产品的损耗。

综合上述三种模式的优缺点,结合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特点,笔者提出了“冷链加工+冷链仓储+冷链配送+终端冷链”的农产品物流一体化新模式,该模式的具体操作流程如下:1.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产品预处理车间。在农产品采摘后立即放入预处理车间进行加工及降温。2.在枢纽转运地建立冷库。将冷库建立在枢纽转运地,一方面可以方便货物发送到全国各地,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冷库的利用率。3.在冷库所在地设立农副产品检验检疫中心。4.使用冷藏车完成货物由预处理车间到冷库的运输。每台冷藏车在运输过程中都需要将车内温度降低到合适的水平。5.货物由冷库向商超、卖场配送的环节使用冷藏车。6.在商超及卖场设立高标准展示柜,保证产品在终端环节低损耗。

四、“冷链加工+冷链仓储+冷链配送+终端冷链”物流模式的实施方法

(一)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预处理车间

需要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预处理车间。预处理车间可以进行四方面的工作。1.对于刚采摘的农产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2.对农产品进行去尘、去污操作,延长保存时间。3.对农产品进行初步降温,减少产品营养的流失。4.对必要的产品进行切割、打包等加工,方便运输。

(二)在枢纽转运地建设冷库

需要在全国的大型枢纽转运地建设冷库。冷库辐射范围内的农产品地基所产生的产品都可以快捷的通过冷藏车运送进来,并且按要求将产品发送到全国各地。同时,在冷库周边设立检验、检疫中心,方便对产品进行检验。

(三)使用冷藏车作为连接纽带

需使用符合要求的冷藏车作为流通工具。在农产品由产地到冷库以及由冷库到需求地的过程中,均需使用冷藏车完成运输。使用冷藏车辆进行运输不仅可以保证食品安全,还可以增加产品储藏时间。

参考文献:

冷链物流仓库设计篇(4)

将其分为库存控制系统、顾客服务系统、仓储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4

个子系统的规划。运用物联网技术针对这四个子系统设计其自身的相应模块,在以数据库为媒介,将四个模块串联,以实现其自动化。同时也通过各个子模块的数据库建立监管机制,明确各方权责。

1.1运输子系统

物联网技术在运输子系统中最主要的应用就是RFID技术,他广泛应用在对冷链物流中流通的产品、车辆、设施设备等远距离智能化的识别及相关信息的自动化采集和传输等,通过RFID技术我们可以实现针对于运输车辆实时监控。通过对于车辆的实时监控,我们可以实现两个目的:一是可以针对车辆的位置,对冷链车辆进行线路的优化,运输的调用,以实现冷链运输的效率。二是通过RFID的电子标签,随时监控车内产品的温度,适度等情况,并传回相应的数据库中,以实现对于产品的动态监控。

RFID通过在电子标签技术对于标识物品进行识别和定位跟踪,同时用RFID

温度标签可以提供温度的监控,

实现车载农产品的动态感知,这些通过标签获得的信息经过读写器再过天线态同数据库进行相连,而数据库又会根据传来的信息,结合外界的信息进行信息的反馈,其中通过城市的交通信息(结合GPS技术),进行路线的优化与车辆的调度。同时对于产品的质量进行实时的监控和反馈。

1.2顾客服务子系统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冷链物流的相关产品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对于顾客服务这一块的要求自然也是越来越高,而物联网在这其中就起到了一个连接顾客与产品的作用,一旦信息在整个冷链中同步,冷链上的参与者都能跟上顾客需求的变动,进而形成同步运作。

具体的操作过程需要结合利用在运输子系统中通过RFID技术产生的有关产品在到达门店,大卖场时的相关数据。同时根据相关的数据制作RFID标签(包括商品名称、价格、生产厂商以及商品所在处货架的位置信息),将产品放在标签对应的货架上。同时将门店,大卖场进行区域划分,并将数字地图与标签数据库结合,同时在门店,大卖场的各个区域安装一定量的感应装置,并且给顾客一个发射和接收装置,客户通过此装置输入自己想要产品的名称等信息,信息被感应装置接受,传回标签数据库,标签数据库传回应产品的位置信息。

1.3库存控制子系统

针对冷链物流在库存这一块我们又可以将其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在加工配送中心的库存,还有一部分是在零售商处的库存。

在加工配送中心处,通过在门框处装备扫描设备,对于带射频标签的商品进行相关的扫描,并及时的反馈到数据库中同时数据库进行盘点,当商品的数量低于再订货点时就发出向供应商的订单,同时监控在库产品的状况,处理变质的冷链产品。从而实现库存管理的自动化与智能化。

在零售商处通过物联网,带射频标签的商品被顾客选购的信息,能实时传到中央数据库。当零售点的商品数量低于安全存货量时,系统能自动向供应商发出补货请求,库存补给完全可以智能化地触发;当产品即将达到或超过有效期时,系统能自动向零售商发出促销或撤下货架的要求。

1.4仓储子系统

应用物联网应用技术在冷链物流仓储管理中建立智能仓储系统,该管理系统核心是由基于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物联网技术、一个大型数据库、无线传感网络WSN和一个设备管理系统组成,通过RFID识别阅读器将货物信息实时测量并通过无线传感技术发送到数据库中心来对整个冷链仓储入库作业、在库作业、出库作业统一监管控制,再通过设备管理系统,来专门对叉车、托盘等设备的统一管理和调度,从而实现更加高效的管理。

在入库作业方面首先建立一个货物信息管理数据库,当冷链物品进入仓库后,首先要将货物信息进行登记,这时采用射频识别技术即RFID对冷链物品进行电子标签身份验证,然后将冷链物品信息首传送到数据库中心进行货物登记。在储存货物时,首先考虑货物优先级选择存放地点,再根据物品对温度的需求选择正确的仓储设备,将其存放位置及分配路线输入到数据库中相应物品信息中,计算出上架仓位和分配路线,

然后向叉车发送上架指令,

对货物进行跟踪和定位,

以确保货物存放到正确的仓位。在库作业管理方面:在库作业,即是对库存货物进行内部操作处理,

主要包括货物指引与到位检查、货位自动识别和数量自动校验、分配库区是否正确等,这时需要用到地面感应秤装置,以检测相关的数据并发送到数据库中,同时考虑到冷链物品特殊性,需要在仓库外面和外面和内部都装上红外线感知装置来实时了解仓库内外的温度、湿度等信息。以实时监控其外部环境。在出库作业管理方面:货物出库时,在所建数据库中查询货物的信息和仓位,

然后通过设备控制系统向叉车发出调度指令,

叉车到达仓位核对货物信息无误后,

开始转运货物。在这之间的每个操作单元,

阅读器货物信息都将被及时地发送回数据管理中心,

以及时判断每个环节的操作是否准确无误,做到实时监控,然后更具记录的货物配送信息进行货物的调运。在每一个作业流程中,

阅读器首先通过RFID技术读取货物的信息,

然后作为无线传感网络的节点把信息发送到达数据库管理中心,

最后管理系统分析数据后发出调度指令。叉车车载阅读器同时可作为无线传感网络的节点,

读取电子标签中物品信息和接收环境检测数据,

实现仓储应用管理、特定目标监控和环境数据监控。

其中RF

ID智能叉车集成了RF

ID无线车载终端、读写器、WSN中心节点和车载终端业务操作系统等,

它能自动查找工作任务中的货位且具有警示报错功能,

对于各类业务操作可自动实时确认,

并能通过RF

ID系统对货物状态和目前所处地点等信息进行管理,

提供对现有仓库库存情况的各种查询方式,

如货物查询和货位查询等。

2关于四个子系统的整合与应用

通过对上面的4个子系统的相关论述,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物联网技术在实现冷链物流各个环节中所起到的作用,它将该各个环节实现了自动化和实时监控,那么为了进一步的实现冷链物流的全过程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我们可以将上述的4个子系统,以数据库为中转的媒介,实现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并且达到系统互连的目的,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冷链物流的响应速度,是过程更加的集约化,自动化,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满意程度,监控产品质量。

3引入监管机制

冷来物流之所以如此重要,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在于冷链物流中的产品比较容易发生变质,产品的安全性要求相对很高,是关系到食品安全保证的重要的民生问题,而物流过程中,一些细节往往被忽略,一些产品质量问题也就随之产生了,这就需要对物流各环节进行一个质量的监控,我们通过物联网实现冷链物流的全程监控,只需要引入一个监管机制,看很容易对物流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的监控,一旦出现问题也很容易找到问题的责任方。下面我们来看一如何引入这一监管机制:4结论

通过运用物联网技术对于整个冷链物流系统的流程进行设计,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结论:(1)冷链物流系统将可以实现高度的自动化,全过程都有相关的计算机进行辅助,大大减少了操作的复杂性与差错率。(2)通过数据库的相互连接,我们能够很好的实现高度的信息共享与对于冷链物品的实时监控,以此确保商品的安全性。(3)通过对于运输与配送网络的自动化规划,大大提高了配送的效率,实现了冷链物流的快速化。(4)通过监管机制的引入,可以清楚的了解到问题发生的环节,能方便的归结事故的责任方,以此来提高冷链物流参与方的责任感,增加冷链物流全过程中物品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朱文和.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供应链全过程智能化物流配送服务[J].物流技术,2010,(7):172-173.

[2]刘娜,李锐.浅议RFID技术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1,(02).

[3]卫菊红.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1,(8):26-28.

冷链物流仓库设计篇(5)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3112

1引言

2014年,中国唯一一家物流与采购行业综合性社团组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了一组数据:“我国果蔬流通时通过链物流运输只占10%,造成的果蔬损失高达30%(发达国家损失比约为5%),若达到发达国家标准,相当于节省了一亿亩耕地,可以解决18亿人一年的口粮。”由此可见,冷链物流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并且冷链物流的服务领域已不止于食品,并扩展到医药、植物、贵重仪器等方面。

近些年,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冷链物流的重要性和市场潜力逐步展现,依国际标准,当人均GDP在4000美元时,冷链物流会迎来快速发展,我国国内人均GDP在2015年就已经高达7700美元,按照标准我国冷链物流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但我国冷链物流尚未形成完整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无法使从起始点到消费末端的流动运输仓储效率和效益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整合,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从法律法规方面来讲,我国的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尤其是冷链物流技术指标不明确;从市场来说,我国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提供的冷链物流服务较少,冷链成本和能耗较高,极大阻碍了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冷链物流从业人员文化程度较低,高知识和技术人才缺乏,以至于设备利用率较差;从竞争方面来说,国内冷链物流企业以价格作为主要竞争点,追求短期效益,冷链运输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运输仓储物品管理失控等;从整个供应链来说,我国冷链物流企业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整个冷链物流产业环节无法有效地衔接在一起,是限制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

第三方冷链物流作为冷链物流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针对其冷链系统能耗的研究,不仅能降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改善运营现状,还能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甚至对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目前针对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冷链系统能耗评价研究十分缺少,本文拟多角度分析影响冷链系统能耗的因素,并构建评价体系,为客户选择提供一定的参照。

2冷链系统能耗因素分析

冷链物流区别于其他物流产业,一个“冷”字更是让冷链物流区别于普通物流,冷链配送车量、冷链仓储装备、冷链仓储场所、衔接过程以及一些冷链的辅助活动第三方冷链物流能源消耗的主要部分。又因为冷链系统贯穿了整个商品环节,为了方便研究,本文将能耗分析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仓储、运输环节和衔接辅助环节。

(1)仓储环节。仓储环节的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耗能设备和冷链仓储环节上。耗能设备包含了两类:仓储设备和制冷系统,仓储设备主要包含了巷道推垛机、自动提升货柜、分拣机等设备;制冷系统主要包括了冷凝器、蒸发器、压缩机和风机,冷链仓储的能耗主要是制冷设备,占比约80%,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制冷设备的耗电量占全国用电量的15%。管理因素也是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国内冷链仓储库房没有明确的温度能源台账,库内温度的调节主要依靠经验,甚至直觉,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堆码方式或者出库方式的混乱导致出入库次数和库门开启较多,增大了能源的消耗;仓库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导致设备操作失误、维修、检查不到位,也会引起能源极大的消耗。

(2)运输环节。运输环节的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技术、设备、管理三个方面。技术方面包括了车辆的制造工艺、密封性、驾驶人员的驾驶习惯和车辆配载货物的合理性,都会增加能源消耗,如车辆投入使用阶段的耗油量呈“U”形,当初三年由于初始投入车辆磨合会造成极大的耗油量,当设备老化后,耗油量又逐渐上升等。设备方面主要是以运输车辆为主,国内没有严格的车辆淘汰制度,性能参差不齐,此外,冷链初始端和末端的公路情况,也是冷链在途能耗的一个重要指标。管理方面主要有运输时车内货物的码放方式、货物的装卸时间控制、车载制冷系统的开启关闭管理和车辆回来载货率都是运输环节管理的节省能源消耗的环节。

(3)衔接辅助环节。衔接辅助环节主要有衔接点能耗和辅助环节能耗。衔接点能源消耗主要体现在“断链”,“断链”现象是实现冷链运输的全程低温的一道屏障,目前市场常见的“多点断”“两头冷中间断”的现象十分普遍,一般常见的手段是利用RFID温度技术实时监控温度或者利用小型冷藏箱,甚至缩短断链时间来缓解该现象。辅助环节能耗一般不直接降低或增加能耗,通过辅助手段来反馈其他环节调整能耗,在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运营阶段只考虑企业本身的管理、人员等,而不去考虑冷链系统涉及的生产、交通、天气、信息等方方面面因素[2-3]。

35层次总排序

据上图,依层级结构由A至C逐层逐模块计算,最终得出最底层因素对最上层的权重赋值。显然A为B的上一层,则因素B1,B2,…,B7对A层级排序权重为1,2,…,7,C层对B层的权重就为11,12,21,…,71,故C层的每个因素对于A层的最终权重为iji。

基于上述的权重结论,再结合各因素得分值即可求出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能耗得分值。

4结论

本文首先简单阐述了我国冷链的F状,结合前人的研究,分析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能耗的评价指标,结合评价指标构造评价模型,最后得出各评价指标对能耗总目标的权重值,并利用专家打分法对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进行评价,希望借此作为客户选择或者评价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借鉴,也希望对以后冷链系统能耗的评价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冷链物流仓库设计篇(6)

Abstract: Networking technology in cold chain logistics application can promote its rapid development. With the help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Gansu province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design the cover four aspect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orage, distribution and sal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system from and the protection of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Gansu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Key words: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agriculture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农产品冷链物流主要指水果、肉禽类、鱼类、蛋类、蔬菜、蛋类等农产品在采购、运输、消费、销售及各个环节之间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用来全面保障农产品的质量、降低农产品消耗量的一系列供应方法与管理手段[1]。其中物流中的各个环节都必须按照农产品物流的特性需求进行设计,如在产品加工环节需要保障农产品基本的原料品质和处理工艺,在产品储存环节需要考虑农产品的耐储藏性,在产品配送环节需要实现农产品的新鲜以及\输工具的设备质量,在产品销售环节需要保证农产品的外部包装条件及整体的清洁卫生。综上所述,如何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效率,减少物流成本,确保农产品新鲜、质量安全成为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的重点与难点,本文正是基于这些问题,尝试将物联网技术与优势运用到农产品冷链物流上,以促进甘肃省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够科学、高效及规范的发展。

1 物联网技术概述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浪潮,受到各国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最具代表性的物联网架构是1999年由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的 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产品电子代码)概念,在Internet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进行数据自动采集,通过互联网对EPC编码进行解析来获取记载的信息,其实质就是RFID技术和互联网的结合应用。本文认为,物联网技术是指建立在物品编码、RFID技术以及互联网的基础上,按约定的协议,可以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等网络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通信、处理,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信息系统[2]。

物联网的价值在于让物体也拥有了“智慧”,从而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物联网的特征在于全面感知、传递互联和智能处理的叠加。因此,物联网体系结构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智能处理层。而每个层面都有其对应的关键技术,掌握了这些关键技术,会更快地促进物联网的发展,推动物联网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3]。

在农产品的整个生产流程中,企业必须随时实地、精确地掌握产品的各种状态,才能够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合格。但实际上,物体在流动的过程中,采购、仓储、生产、包装、卸载、流通加工、配送、销售到服务各个环节处于松散的状况。物联网技术正是一项能够有效解决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输人与输出、业务过程的控制与追踪的一项技术。因此,将物联网技术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加工、存储及运输等环节结合起来,将会对保障农产品的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2 甘肃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分析

甘肃省土地多半处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戈壁草场等地带,种植农产品成为人们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甘肃省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目前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已达5 000多个,承担了70%以上的农副产品流通任务,并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主体、多类型的农产品市场流通新格局。伴随着农产品的产量和流通量逐年增加,全社会对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甘肃省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科技力量不足,造成了农产品冷链物流这一领域的操作不规范,在农产品的生产、运输以及存储等物流环节上存在相应损失,其中发达城市的损失率一般在百分之五左右,而甘肃省的损失率达到百分之十五甚至是百分之三十[4]。经调查研究,甘肃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冷链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目前甘肃省农产品冷链物流装备和冷链设施发展分布十分不均衡,原有设施陈旧不堪,严重落后,无法为不易保存的生鲜食品提供系统性的流通保障。当前农产品运输主要采用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两种形式,其中公路冷藏运输量只占25%,铁路冷藏运输量只占55%,其余的运输大多都是普通卡车、火车的运输。冷库是冷链物流体系的重要环节,但是甘肃目前的冷库总容量为8万多立方米,很多冷库仓储设施简陋,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贮藏,具有冷藏、保鲜等条件的现代化、自动化高级仓库少之又少,并且利用率不高,当生产淡季和原料资源不足时,冷库往往处于闲置耗能状态。

2.2 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不到位

甘肃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市场化程度很低,第三方介入很少。在甘肃,冷链物流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市场规模还不大,区域特性比较强,除了外贸出口的部门以外,大部分在国内流通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业务都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甘肃省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服务还不足总体需求的5%,而专门针对生鲜易腐农产品的物流服务更是微乎其微。缺乏有影响力的、全国性的第三方冷链物流行业领袖,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准确性和时效性较差,冷链物流的成本和商品损耗很高,造成生鲜易腐农产品的区域性过剩,从而大大挫伤了生产商的积极性和市场的健康发展。

2.3 冷链物流体系缺乏整体规划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一个完整的物流体系,从农产品的采收开始,到加工生产、配送、仓储及销售等多个环节,只要有任何一个环节做不到位,都会影响到农产品质量。目前甘肃省农产品冷链体系还不完整,各个环节缺乏配套衔接,“断链”现象突出。对于上游生产者来说,农村冷链物流基本处于空白或无序状态,它们没有组织与制度保障,也不清楚市场上农产品的需求;处于中游的零售店更注重的是可以为他带来收益的经营过程,而对上游采购环境或者对物流造成的影响缺乏思考,更没有对此采取有效措施,导致整条冷链源头问题得不到解决;处于下游消费者的信息,不能快速传递给冷链上其他参与者,整个流程信息不畅通[5]。

2.4 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滞后

冷链物流是一项极其复杂且规模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统一的标准和技术规范来保证冷链物流运作,进而确保每个环节都不出现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我国虽然制定了《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但是我国的农产品标准体系仍不完善,对农产品冷链物流设备、设施、操作过程及相应温度控制均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冷链物流过程中的信息资源无法完成有效衔接,并且发达国家推行的相关标准及技术规范,在我国尚处于推广起步阶段。

3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设计

通过对甘肃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分析,本文将借助物联网技术来进行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设计,该体系不仅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农产品信息采集、定位、跟踪与追溯、监控等,解决了传统冷链物流中存在各环节衔接不足、有质量问题的农产品无法追究是哪个环节责任等问题,而且利用了信息共享数据库平台,从根本上解决了物流和信息流脱节的问题,使得农产品冷链物流各个环节信息能够共享,从而提高了整个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效率与效益。

3.1 生产环节设计

农产品的生产管理是整个冷链物流体系的起点,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农产品在种植和收获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污染,此时可以运用物联网技术,对每一单位的农产品配备EPC电子标签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进入加工场所后,可以利用温湿度控制模块,制冷设备控制温度,加湿器控制湿度,携带无线传感器的产品电子标签实时收集和传输温度和湿度信息,并传输给EPC信息网络系统[6],从而实现了对产品在整个生产加工过程的连续监控,包括当前的温度、湿度以及相应的操作人员,既保证了整个加工过程各环节的温度监控,又提供了后续问题追查的依据。

3.2 储存环节设计

农产品仓储就是通过仓库对农产品进行储存和保管,在整个物流中处于极其重要地位,是物流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引入可以提高农产品储存管理水平及配送效率。当农产品进入冷藏仓库,由RFID识别系统根据EPC电子标签携带的所有产品信息,监控农产品的储存环境。农产品入库时可以通过读写器记录产品的入库时间和相应的数量等信息,从而清楚仓库库存的详细情况。产品出库时同样可以利用数据库快速地确定出库产品。从而避免了先进后出的现象发生。

3.3 配送环节设计

农产品配送指的是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按照农产品用户的需求,对农产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整理、分类、配货、配装和末端运输等一系列活动并准时准点的送到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在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中,冷藏运输贯穿始终。将物联网运用到配送环节中,可以通过产品上的电子标签,把在运输途中的信息反馈给系统的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根据反馈的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及时控制调节制冷设备,保证在运输的过程中产品的质量,从而实现了对车辆冷藏箱内的货物进行实时温湿度动态监控,对运输车辆进行追踪与定位,提高了配送效率。

3.4 销售环节设计

销售,是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终端环节,也是食品安全追溯的重要环节。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物流的生产加工、仓储、配送等环节密切关联。该环节借助物联网技术,首先可以实时读取冷冻区域的温度信息,保证冷冻区域的温度控制;其次可以帮助销售人员根据产品信息、温湿度变化记录和产品的保质期等,及时做出促销或下架的决策;最后还可以帮助顾客辨认所购买农产品的信息,实时更新销售系统,提高顾客满意度。

4 结束语

物联网技术作为一个崭新的概念,为现代冷链物流的经营与管理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物联网将会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多方便。其应用的领域也将会更广泛、更深入。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物品位置跟踪、原料溯源、库存盘点、出入库与拣货等电子化作业,特别是可以对物流全程进行温湿度监控。将基于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能够起到全面提高农产品冷链环节的效率,减少经济成本与人工成本,并不断实现农产品信息的收集功能。

参考文献:

[1] 曹益平. 基于RFID的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应用分析[J]. 现代商业,2016(16):23-24.

[2] 马婷,李芳,单大亚.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冷链物流跟踪及追溯问题研究[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3,35(6):557-561.

[3] 杨蕊. 物联网技术下的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优化研究[D]. 太原: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冷链物流仓库设计篇(7)

7月20日,商业地产服务与投资公司世邦魏理仕的《2015年第二季度中国房地产市场回顾》指出,随着国内经济逐步向内需驱动转型,零售、电商、第三方物流、汽车及零配件等以满足国内消费为主的行业对优质物流设施的需求一直在稳步释放。具体市场表现为:嘉民与迪卡侬、顺丰分别签署了15.7万平方米和2.2万平方米的新定制项目租赁合约,H&M在易商滨海物流园设立北大区分拨中心,聚美优品租下安博天津京滨物流园2万平方米的仓库等。同时,当季内全国优质仓储物流市场整体租金环比上升0.9%。其中,由于主要物流地产开发商对旗下物业进行年度租金上调,使得上海优质仓储租金获得4%的季度涨幅;而由于部分仓储被业主改为商用,致使深圳优质仓储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进一步加剧,带动深圳市场平均租金按季上涨2.7%。世邦魏理仕指出,除沿海城市外,国内外开发商正在逐步加强武汉及重庆等长江沿线枢纽节点的战略布局。而根据5月份颁布的《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规划(2015-2020年)》,东线沿海和长江沿线这两条流通大道被纳入“三纵五横”共八条全国骨干流通大通道之内。利好政策将进一步促进这些节点城市的物流仓储市场的发展。此外,对于物流枢纽地位的渴望使得地方政府对仓储物流行业的看法正在发生转变,在资质和渠道等方面有优势的开发商逐渐受到政府青睐。

对于国内物流地产市场的持续升温,业界专家表示,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容促进了该领域的发展。一方面,在我国经济由出口主导向内需拉动转变的大背景下,更多的货物被分拨到全国各地,推动了对物流地产的需求,特别是在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市场需求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国内的产业链环境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比如互联网的应用正在迅速地重塑流通渠道,‘电商物流的快速响应、小批量、多频次的需求特性,使其对现代化的仓储设施有着巨大的需求等;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不断扩大的城市需要有相应的物流配套设施,也极大地促进了物流地产的发展,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这样的需求更为明显。

“经过数年的发展,我国物流地产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市场目前正处在稳步上升的发展阶段。”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姜超峰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高端仓储的供应有了明显的增加,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接近饱和,但是二、三线城市的供应依旧相对缺乏,呈现出发展不均衡的态势。

需求旺盛

“电商及第三方物流企业需求持续旺盛,全市整体非保税仓库空置率保持低位。在电商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电商对非保税仓库的需求持续增加,尤其是对大面积仓库的需求。与此同时,第三方物流公司对非保税仓库的租赁需求也持续旺盛。”近日,仲量联行在2015年第二季度深圳房地产市场回顾中指出,深圳的保税仓与非保税仓的需求旺盛,空置率持续下降。仲量联行工业地产部副董事古振鹏预期,深圳保税仓的租赁需求将持续上升,业主叫价能力将获得提升,预测全市保税仓库升幅在年末能获得同比增长9%~l1%。非保税仓库市场方面,今年下半年将无新增供应,预计第三方物流公司及电商对非保税仓库的租赁需求依然旺盛。由于目前空置率已在历史低位,加上未来供应量不多,今年年末非保税仓库空置率将降至1%N3%水平。另一方面,因为市场表现活跃,加上供应短缺,业主对租金升幅的信心保持乐观态度,预计年末同类同比增幅高达9%~11%。

实际上,深圳仓储业需求旺盛只是全国仓储市场持续升温的一个缩影。一段时期以来,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于物流仓储设施的需求也在快速增加,尤其高端物流仓储设施更是供不应求。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当前我国现代物流仓库设施的供应在全国仓库面积的占比不足10%,大部分仓储设施均属中端或低端的物流物业。业界分析指出,尽管中国物流地产市场已经有了较长时间的发展,但相比欧美发达国家依然有一定的差距,尤其在高端仓储领域。原因在于,过去一段时期我国的产品主要是纺织、玩具等一些低附加值产品,对储存条件的要求不高,这也导致对物流地产的开发多是“四柱一顶”的低端物流物业。不过,现在这一情况正在改变,随着我国流转商品的档次和附加值相应提高,手机、电脑、化妆品、高级时装等高附加值产品成为主流,货主及保险公司对仓库条件也提出更高要求,对于高端物流仓储设施的需求越来越大。

盖世理中国区总裁林磊就曾指出,整个中国物流地产市场正在稳步发展,市场需求旺盛,尤其是甲级仓库更是供不应求。林磊表示,由于现代物流业在中国的起步相对较晚,尽管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在高端物流物业领域,无论是中国本土的开发商,还是国际开发商都非常踊跃的进入了这个市场,供应量有所增长,但与目前市场的需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市场专业化

6月29日,中国仓储协会了《中国仓储业蓝皮书(2015)》 (下文简称《蓝皮书》)。《蓝皮书》指出,2014年我国仓储业固定投资额为5158.7亿元,同比增长22.8%。横向比较而言,仓储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增幅高于物流行业的整体增幅,也高于全社会的投资增幅,这反映了仓储业的历史欠账与现实市场需求;但纵向比较,2008年之前仓储业投资增幅平均在30%以上、最高达50%,2008年之后,增幅普遍下降。而2014年的增幅不仅低于2013年,也低于2010~2011年,这说明仓储业的发展也受到了我国经济总体形势的影响。2014年仓储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则表现为:各类仓储企业在政策引导和市场推动下纷纷加大投资,仓库设施建设呈现大型化、网络化趋势,电商仓库成为建设热点;公共仓储企业积极参与托盘循环共用试点、城市共同配送试点,仓配一体化服务形成一定规模;在相关政策驱动下,低温仓储业发展持续向好,冷库租赁正在向低温配送中心发展;电商仓储网络正在形成,电商自营仓储与电商公共仓储同步发展,双十一的“爆仓”现象大为缓解;医药物流网络化建设,打通医药供应链各环节,实现医药仓储物流透明化和可追溯;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破题,中药材的集中、规范仓储将与药品物流体系对接;各方共同推进绿色仓储与配送,取得初步成效;危险品企业退城入园工作进入高潮,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促进产业链持续健康发展等。

对此,业界专家指出,从《蓝皮书》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物流地产市场发展的逐步成熟,尤其是电商、食品医药冷链的兴起,促使这一市场需求更为细分和专业化。

“专业化、定制化的仓储是物流地产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姜超峰表示,由于市场需求不同,专业化、定制化仓储的作业方式、作业机械、流程等方面与标准库是有所区别的。 “从冷链来看,冷库的设计与要求自不必说,特别是医药冷链仓库,储存的同时还要有不同的制冷温度空间,更重要的是需要专业的分拣分拨系统,一个建筑里实际上是一套完成的物流配送体系。”姜超峰指出,不仅食品医药冷链,电商、快递也是如此。“电商仓储由于备货较多,占地面积广,因此在仓库的面积要足够大,储存足够数量的货便于分拣。而对快递来说,则是集中到货,迅速分拨,尽量不库存的,所以快递的仓库比较窄,两边都有站台,便于装卸,而且运行距离不能太长。”

面对当前物流地产市场需求的细分化与专业化,物流地产企业和相关各方显然也意识到这一点,在开发和运营策略上都有了相应的调整。

冷链物流仓库设计篇(8)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144-02

农产品物流是现代物流业的重要分支,一般是指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流动,主要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包装、运输、储存、配送、流通加工、分销等一系列环节。现代农产品物流涵盖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连接供给和需求主体,在现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搞活流通,提高市场效率,扩大城乡居民消费,也为“三农”金融服务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总体情况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城乡要素交流的加速以及基础设施的改善,我国农产品物流有了较快的发展。

一是农产品物流总额稳步增长。我国农产品物流总额从2005年的1.28万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23万亿元,5年将近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5%。

二是农产品物流主体不断丰富。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运销企业、进出口企业、物流配送企业等多种形式的物流主体不断发展,综合性农产品物流中心加快涌现,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对农产品物流的投入力度,传统农产品运输、仓储、货代企业等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农产品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主体、多层次、多模式的农产品物流市场格局。

三是全国性农产品物流通道加速形成。目前,我国在大宗农产品物流上逐渐形成了北粮南运、西棉东运和水陆联运的格局。东北地区与关内地区的粮食物流通道、“疆棉内运”通道、运河粮麦棉物流通道、长江流域稻谷流出和玉米流入通道、东南沿海粮食物流通道等大宗农产品物流通道逐步建成;鲜活农产品流通“五纵二横绿色通道”网络初步形成。

四是新型物流形态和新型物流技术加速发展。农产品仓储保管、运输配送、装卸搬运、分拣包装、自动拣选等专用物流装备广泛应用,条码技术、智能标签技术、配载配送和路径优化技术等得到推广,冷链物流迅速发展。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金融需求分析

随着我国农产品物流进入加快发展期,农产品物流领域的投资力度将不断加大,对金融机构而言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机遇。

一是农产品物流中心的金融服务需求。随着我国农产品生产区域化、市场全国化格局的形成,新型农产品物流中心成为近年来投资建设的重点。以深圳农产品公司为例,该公司不断加快农产品物流产业布局,已先后在深圳等21个城市投资经营管理了32家大型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和大宗农产品网上交易市场,初步形成了一个全国性农产品交易、物流及综合服务平台,成为国内经营管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第一品牌。全面推行批发市场规划、建设、管理、服务、食品安全的规范化、标准化,实施批发市场“网络化”经营和高端“品牌化”战略。2010年下属批发市场(含网上交易市场)农副产品年度总交易量近2300万吨,年交易额达1060亿元,约占全国规模以上批发市场交易总额的近10%。以每年增长15%测算,预计到2015年,年交易额约可达到2000亿,可见我国农产品交易规模庞大。

据测算,建设一个中等水平的10万平米的物流中心(不算征地)需要投资1亿-1.5亿元。一个大型的农产品物流中心,投资额高达几十亿元。从全国来看,仅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一项,资金需求将以千亿元计。而从已建成运营的大型农产品物流园区运营情况来看,总体情况良好,适合金融机构介入支持。如广东惠州农产品配送中心年交易量达2000多万公斤,交易额近50亿元,农行广东惠州分行与该农产品物流园区合作,在为园区建设方提供信贷支持的同时,为入驻园区的商户、供货商以及上游农户等提供结算渠道、资金划汇、惠农卡及小额贷款等金融服务,开创了城乡商品交易市场综合服务的支农新模式。

冷链物流仓库设计篇(9)

在北京、广州、青岛、天津、苏州、哈尔滨等地投资建设多座大型低温、冷藏配送中心。仓库全部为四层立体货架,库温最低可达-25℃,全部配有全封闭5℃-10℃出入货理货区。

截止目前公司已为多家世界500强诸如和路雪、麦肯、百事以及国内知名企业提供专业冷链物流服务。近日记者走访康新广州物流中心――乐购(TESCO)华南生鲜配送中心,主要为乐购在华南地区的八家门店水果和蔬菜的供应提供配送服务, 将于2010年底增加3000平方米的冷藏库。

联手普洛斯

“除了目前正在建设的哈尔滨的物流中心之外,康新物流的分布在全国的几个物流中心都选择了普洛斯的仓储设施,可以说康新是普洛斯传统的合作伙伴。”康新物流广州分公司经理张恩介绍说。

高标准的设施保证了康新物流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的服务标准,但是尽管有了高标准的仓库,但是对于锻造一个优秀的冷链企业的核心能力来说,普洛斯所能提供的仓库设施提供的支持还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租赁普洛斯的仓库,还只是一个框架,我们还要投资进行改造,除了墙面以外,广州物流中心的地面还进行了特殊处理,除了地面用金刚砂打磨处理过之外,地面五公分以下,全部铺设了保温材料。冷库采用是风冷机组、制冷温度可以达到-30℃,风冷除了有无霜的优点之外,其制冷速度快,如果地面承受能力强的,三天时间可以使库内温度达到-18℃,一般不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地面因快速收缩出现裂痕。”

冷库保温材料层层把关

“为什么要重新做?是因为我们更专业,我们需要地面做保温层,第二个是货物比较重,需要加强承重。包括对叉车的抗压的考虑,所以选择重新设计建设。”

据介绍, 康新物流广州中心所选用的保温材料是聚氨酯泡沫的复合板材,这种材料保温效果好,硬度高,冷库内的屋顶上,四周墙面,都铺设了保温板。这种采用的是国外技术,国内制造的新型材料也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新技术,就算是康新这样的大客户,也只能享受约200-300元/平方米的价格,采用这种保温材料的冷库,康新广州物流中心是集团内的第一家。

冷机的选择和制冷系统的设计同样是冷链物流企业的核心能力,根据多年的经验和凭借雄厚的技术积淀,康新广州物流中心采用了日本的神钢螺杆式冷冻机组。张恩的评价是,体积小,噪音低,制冷效果好。整个制冷系统的设计除了以上优点之外,还有独特的排气功能设计,可以定时将库内的热空气收集之后排放出室外。

在康新的整个集团内,除了正在建设的哈尔滨的物流中心之外(由于冬季低温,需要设计制热系统),这个冷库是最先进的,它有几个特点:

一是风机出风口不结霜,不滴水,整个库区非常干燥,而且能保持地面的干净,系统本身有净化空气的功能。二是所有制冷管道全部内埋入墙体,最大化利用仓库的容积和确保了制冷效果。三是冷机体积小,制冷效果好,节能。四是保温材料的广泛使用,使冷库保温效果好。张恩认为,这个冷库的水平就算是和国外的同行比也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百胜集团的物流经理到这里来参观之后,立即向总部汇报了,推荐了我们的技术。”张恩说。当然,为此康新在改造上的再投资也达到一个亿之巨。

由于外方投资者――维益食品,是一家年销售额达25亿美元,美国最大的家族型冷冻食品制造商。其创始人以发明了“植脂奶油“开创了一个食品加工的崭新时代,其投身于食品加工业的深厚行业背景,使康新在中国市场上也自然瞄准了一些高端的客户。如冰激凌、薯类制品、奶类制品、巧克力、冷饮、生鲜果蔬食品及医药制剂制品等。

“一些冷冻的肉禽和鱼类,不是康新服务的对象,这些商品容易产生异味,不能和其他食品混放。价值也比较低。”

张恩认为,冷链企业中,也有明确的服务对象,传统国营的冷冻企业,只起到低温储藏的作用,还不是真正冷链物流企业的概念。

目前康新广州物流中心最大的客户是全球的零售巨头――乐购(TESCO)。“这里是乐购的华南的水果和蔬菜的分拨中心,主要为乐购在华南地区的八家超市的水果和蔬菜的供应提供配送服务, 2010年底还将增加3000平方米的冷藏库”张恩说。

TMS全程实施温控

为了实现冷链的全程控制,康新也有一支拥有200多辆配送车辆的车队,全部车辆采用GPS定位,24小时追踪车辆状况。配有随车温度记录装置,实现每20分钟采集温度一次。

冷链物流仓库设计篇(10)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A

所谓的水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就是形成以冷链物流系统为核心、以渔获者和消费者为两端构建的涵盖电商平台、物流公司、水产品交易等节点的一整套体系,其中包括捕捞、装卸、储存、流通加工、包装、运输、配送、销售、信息处理等一系列环节。而大数据视角下的水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则是将海量数据通过分析处理,运用于水产品冷链物流各个环节,协调和完善冷链物流体系中各节点企业的运行,使整个流程体系化。舟山作为发达的特色水产品产业基地,通过构建冷链物流一体化体系,提高各类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合理配置物流资源,已成为业界、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基于对舟山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实基础的分析,构建舟山水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框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制定舟山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供支撑。

一、舟山水产品冷链物流的现实基础

(一)发展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民众消费水平逐步提高,越来越追求品质生活,具有高营养价值的各类水产品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食。与此同时,人们对于食品安全保障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尤其是这类易损坏变质的生鲜水产品,这将直接推动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舟山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具有广阔的海域面积,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极大地促进了舟山渔业的发展,舟山也因此成为全国重要的水产品生产基地和集散地。相关数据表明,2015年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76.46万吨,比上年增长5.7%。其中,远洋渔业产量46.52万吨,增长18.2%。全市年末海水养殖面积5779公顷,下降1.4%,海水养殖产量14.17万吨,增长8.8%。但舟山冷链物流配套设施并不完善,冷库冷藏车以及冷藏箱数量少,同时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缓慢,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规模小且技术水平低,难以形成规模性的冷链物流。这使得舟山丰富的水产品资源并没有获得应有的价值,也阻碍了舟山海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发展舟山水产品冷链物流迫在眉睫。

(二)制约因素

1.冷链水平低下。当前,舟山整体的冷链水平较低,冷链基础设施不完善,作为冷链物流流通的载体包括冷库、冷藏车在内的设施使用量较少,直接导致了冷链水平的低下;其次,当前冷链技术也不够发达,无论是控温技术还是监控技术,与发达地区和国家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同时缺乏冷链复合型人才也是目前冷链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冷链物流要求较高,涉及物流、生物学、冷藏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多学科,还需要对电子商务有一定的掌握,所以急需复合型人才来组织和管理冷链物流。

2.冷链物流体系参与者层次单一。冷链物流体系有众多参与者。然而当前渔获者以分散经营为主,各自捕捞和以传统渠道自主销售。而物流与加工企业的规模较小,导致物流与加工效率低下。同时,整个水产品供应链组织与管理较为落后,未形成完善的水产品冷链行业标准,国家对于水产品食品安全的调控也有待提高。整个冷链物流体系参与层次普遍低下且单一。

3.信息系统不完善。信息系统是一个极为庞大和复杂的系统。水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涉及的主体多,流程长,信息量大且不好掌控。同时也缺乏相应的信息技术来统筹整个水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其次,参与主体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不一以及竞争意识不同导致的信息不对称,极大地影响了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良性运行。

4.舟山交通不便。舟山虽然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但是由于是群岛,与沿海地区的交通普遍通过水运,公路运输也仅靠一条跨海大桥。交通不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水产品冷链物流的运行效率低下。

二、舟山水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框架

大数据视角下的舟山水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就是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来收集、整合以及存储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中实体流的实时信息,建立一个系统的信息库并实时更新,再通过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反馈给体系中的各节点。水产品冷链物流对于大数据的实际运用主要是收集整合水产品供应信息、实时监控冷链物流过程以及管理匹配需求信息,使整个水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在一个明确、可控的信息流指导下协调运行。如下图所示。

(一)水产品冷链物流两端信息的交互

渔获者,俗称渔民,以捕捞水产品为业,是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开端。一是通过平台自己所捕捞的水产品信息,使其在整个水产品交易市场流动,从而拓展销售渠道,获得更大的订单;二是通过信息平台获得当前市场各类水产品销售信息,从而提前做好相应准备,制定相应的捕捞计划。

消费者可以是个人或家庭,也可以是各批发商或者超市等。消费者可以通过冷链物流信息平台获取水产品捕捞信息确定相应订单,同时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订单信息,再通过水产品冷链物流得到所需的水产品。在收到水产品之后反馈信息,从而实现信息流的回流。

(二)水产品装卸仓储过程的统筹优化

在渔民将水产品捕捞上船之后,面临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水产品的上岸装卸。在缺水的情况下,水产品极易死亡甚至腐烂,因此在水产品捕捞上岸到进入仓库的这段时间要尽可能地缩短,所以提高装卸效率以及实现与仓储的无缝衔接就显得极为重要。在上岸之后,人为控温控水是保持水产品鲜活的重要手段,同时要事先做好仓储准备,安排车辆进行运输等。

仓储是水产品冷链物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调节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时段供需差异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整合产品、缓解运输压力的重要方式。水产品冷链仓储分为两部分。一是接收并整合相应物流信息,提前做好仓储准备。提前获取水产品捕捞信息包括时间、地点等,准备好运输车辆以备在水产品上岸之后尽快进入仓储程序,同时预留仓储位置供最新捕捞的水产品储存。二是仓储过程的信息控制。水产品在冷链仓储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控制,包括数量、质量等信息,还需要密切控制温湿度等以保证水产品的价值。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以自动识别技术为基础的仓储管理系统,合理运用条形码技术、RFID技术等,为产品提供严格控制的仓储。

(三)水产品流通加工过程的统筹优化

流通加工是增加水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方式。通过信息整合,了解消费者不同的需求喜好,在外包装或者水产品本身等方面进行简单处理,在流通过程中完成简单加工以及包装处理,以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在水产品本身价值之上增加附加值,为整体的冷链物流过程创造更多的价值。但需要注意的是,包装与流通加工是建立在水产品本身的基础之上,不得影响水产品本身的价值。以市面上的海鲜大礼包为例,各类鲜活水产品在进行包括去除内脏等常规处理之后,再分种类包装冷藏,最后以一整盒海鲜大礼包的形式出售,其所产生的价值远高于直接销售。

(四)水产品交易市场的集成

供求关系是整个市场得以运行的前提。水产品交易市场连接着渔获者和消费者,收集整合供需信息建立实时数据库并在共同平台上进行反馈,使各方得到自身所需的信息,从而使供需杠杆相对平衡,整个水产品市场才能良性运行和发展。

水产品交易方式一般分为两种,活体交易与冷藏交易。活体交易一般发生在码头或者码头附近的海鲜市场,以当地居民为主。水产品在捕捞上来之后,直接进入人为的水环境之中,仍保持鲜活的状态,供人们直接挑选和购买。这是最为直接的购买方式。而冷藏交易则是指那些进行过冷藏处理的水产品。在水产品鲜活或者人为处理之后进行冷藏,然后进入各大超市或者商场的生鲜部,供人们进行购买。也可以通过电商平台远销到其他地方。两种水产品交易方式都需要营造一个人为的环境来保证水产品的价值不受损坏,同时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获取相关的供求信息来促进水产品的交易。

(五)水产品冷链运输及配送过程的统筹优化

冷链运输是水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中最为重要的节点,时间长、规模大等特性成为保证水产品价值的巨大障碍,因此统筹优化水产品冷链运输及配送过程便成了重中之重。

在水产品交易市场进行水产品交易之后,除了那些直接购买的水产品,其他都需要通过配送或者长途运输才能送到消费者的手中,尤其是那些通过电商平台购买的其他地区的用户。在大数据基础上建立冷链运输数据库,在数据库中获得相应的运输起点和终点,并通过实时数据规划出最佳运输路线,最大程度上缩短运输时间和减少运输障碍。另外,在运输过程中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对运输车辆进行实时监控,包括车辆行驶路线、冷藏车辆状况等,以便在运输途中随时做出调整。通过实时更新的信息数据,在保证水产品价值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协调运输过程,提高运输效率以及降低运输成本。

三、舟山水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水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的组织协调

遵循“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原则,利用市场杠杆对水产品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拉动水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的运行;以政府为主导,加速水产品冷链物流行业标准的建设进程。同时政府应该加强水产品食品安全的监控,使水产品从捕捞到使用的整个流程在大数据的监控之下更加正规化,间接促进水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

(二)加大冷链投入力度,提高冷链物流水平

引进国外先进的冷藏设备,增加冷藏运输车辆和冷库等基础设施,为冷链物流提供基础的设施保障。同时学习和引用先进的冷链技术,对水产品冷链物流进行包括温度、地理位置等信息在内的全方位的监控,提高冷链物流的运行效率。另外,要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扩大冷链物流公司的规模,解决冷链运输这个最大的难题。

(三)提高信息整合能力,完善信息系统

一是建立各节点的信息数据库并进行实时更新,使各节点对自身服务范围内的水产品信息了如指掌;二是加强各节点之间的信息交互,使水产品冷链物流中各节点得以衔接,提高运行效率;三是建立一个总体平台,使整个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在平台中得以显示,从而达到监控的效果,便于组织和管理并适时做出调整。

(四)培养复合型人才

水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需要有复合型的人来组织和协调。可以从舟山本地的高校入手,在浙江海洋大学等高校设立专门的研究项目来培养此类人才,为舟山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金汉林.舟山水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3.

冷链物流仓库设计篇(11)

一、生鲜食品冷链物流概述

冷链物流是指为实现顾客需求,连接供应主体与需求主体之间,克服温度、空间和时间阻碍的一种快速和有效的低温商品流动和服务的经营活动过程,其主要对象是易腐食品,所以也称其为易腐食品冷藏链。因此,产品具有易腐性、时效性和对运输设备要求的特殊性这三个特点。生鲜食品从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的过程中,有80%以上的时间是在配送运输上,它是冷链物流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因此研究如何合理安排车辆调度,缩短货物在途时间,从而减少物流成本和货损成本,对物流配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生鲜食品冷链物流现状

传统生鲜食品流通主要是通过生鲜食品物流集散中心实现的,生鲜食品物流集散中心主要是指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和销地批发市场。目前,大中城市消费生鲜农产品的50%-70%是通过批发市场提供的。传统生鲜食品物流形式下,批发市场是生鲜食品流通主渠道中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它将众多生产者的产品通过多种供应渠道汇集到一起,然后通过各种销售渠道送达消费者,只有少量生鲜食品绕过批发市场以直销方式到达消费者。这种方式形成一种当日现货交易机制,是一种商流与物流不分的流通形式,造成生鲜食品物流从供应地到消费地之间处于阻断和不透明状态,农产品物流链的衔接不畅,流通渠道不畅,物流缓慢。

近年来,随着国际大型超市的登陆中国,生鲜食品的流通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生鲜加工配送中心比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的经营规模和吞吐量要小得多,能够做到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响应时间短等,由于部分农产品生鲜制成品加工过程处于从采购―仓储―加工―配送―销售一条龙操作形式,所以需要专业性较强的配送支持系统。由此可见,农产品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属于灵活性和柔性化要求比较高的配送支持系统,在特殊保鲜条件下的运作比一般常规配送中心的功能复杂的多。通过生鲜食品配送中心,可以保证生鲜食品供应商及时准确的发货和保持产品质量的稳定,有利于减少经营者的投资,有效地保持生鲜经营的规模和品种的完整性,有利于有效控制和减少经营者的存货和损耗,加快商品周转。

三、生鲜食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完整体系未成形,产品的损失严重

大部分生鲜产品没有形成冷链物流体系,损失严重。目前,我国鲜活产品物流主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没有形成连贯成型的冷链物流,存在着不合理的包装、运输和储存现象,致使鲜活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失很大。非冷藏状态下的散装鲜活产品物流,在运输、分销和零售的多次装卸搬运中增加了二次污染的机会,降低了产品的新鲜度,降低了产品质量。

(二)硬件设施落后,冷藏运输效率差

我国冷链物流的现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造成大量损耗,物流费用高,易出现安全隐患。如专业运输设备的严重缺乏,现代化的冷藏卡车严重不足,我国冷藏保温汽车的占有率极低,仅为货运汽车比例的0.3%,而发达国家中,美国为1%、英国为2.6%、德国更是达到了3%。另外,专业冷藏设备如冷冻库等的缺乏也是导致我国冷藏物流落后的一个关键因素。

(三)流通加工待发展,货物价值比差大

我国鲜活产品的产值主要在原产地周边实现,绝大多数以采收后的原始产品形式出售。我国鲜活产品产值与鲜活产品加工产值之比为1∶0.8;世界发达国家果蔬产品的加工量占总产量的75%,全世界平均为23%,而我国不超过10%。据初步统计,我国现仅有1%的果品经过清洗、分级和包装后投入市场,果品加工能力不足;蔬菜经分级、整理、清洗、沥干、切分或不切分、小包装、精包装后上市的净菜和配菜的数量也很少。事实上,果蔬的附加价值主要体现在流通及加工程度上。

(四)传统模式不合理,配送成本高

我国传统的冷链物流配送模式主要体现在部分易腐商品生产企业自行完成配送任务,配送成本高;专业配送企业各自为阵,重复建设,浪费严重;用户较少的地方设施不足,无法保证冷链物流的全程温度控制,商品质量难以保障。

四、建立生鲜食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对策研究

(一)建立促进我国生鲜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

由综合部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发展我国鲜活冷链物流的若干政策意见。一是制定产品经销企业、产品批发市场和配送中心等冷链物流相关企业税收、信贷和用地支持政策;二是加强对冷链物流技术研发投入,将冷链物流技术纳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三是安排一部分专项资金,支持冷链物流中加工、运输和仓储等薄弱环节,重点支持大型骨干产品批发市场、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中心和国家及产业化龙头企业;四是要加强对生鲜食品冷链物流的宣传力度,使人们对食品冷链在观念上有所改变。

(二)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以推动冷链物流的发展

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对中、小低温食品生产商及制造商来说,要把生意做大,亟需降低物流成本,势必会出现第三方物流服务机构。在我国,由于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及其服务不能到位,造成冷链物流的市场化程度很低。当前应大力推进第三方物流企业进军低温物流冷藏市场。食品企业将冷链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自身专注于对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以第三方物流的规模效益来降低自己的物流成本。强化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推动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根本之路。

(三)大力发展先进的冷藏运输设备和低温仓库

对于原有的冷藏运输设备,积极建立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对各种冷藏车和冷库进行全面动态监控。通过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及时了解库存产品的保质期和库龄。针对当前国际冷链物流发展趋势,我国应积极发展小批量多品种的小编组机冷车,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要,同时积极发展机械冷板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对于低温仓库的建设,应根据冷藏食品对温度的不同要求进行建设。一般低温仓库依据仓库的温度进行不同分类,分为冷藏库、冷冻库和特殊冷藏库。凡是库温维持在产品冻结温度以上的都属于冷藏仓库,凡产品温度维持在冻结温度以下的都属于冷冻仓库,凡是需要同时控制库内温度和湿度的都属于特殊冷藏库,如新鲜蔬果的冷藏等。

(四)建立一体化的配送模式以实现合理冷链物流

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链”的建设上,尽量把链条做到最长最完整。由于冷链物流的低温特点,物流企业单独建立冷链物流中心,投资成本高且回收期长。根据冷链食品的相同特点,社会整个冷链物流业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建立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冷链物流业的共同配送。通过共同配送提高冷链物流作业的效率,降低企业营运成本,从而节省大量资金、设备、土地和人力等;企业可以集中精力经营核心业务,促进企业的发展,扩大市场范围,消除有封闭性的销售网络;可以减少社会车流总量,减少城市卸货妨碍交通的现象,改善交通运输状况。通过冷链物流集中化处理,有效提高冷链车辆的装载率,节省冷链物流处理空间和人力资源,提升冷链商业物流环境,进而改善整体社会生活品质。参考文献:

[1]吕峰,林勇毅.我国食品冷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10(01).